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终身体育谈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改革

从终身体育谈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改革

从终身体育谈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改革
从终身体育谈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改革

从终身体育谈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改革

庄永达

(宁波大学体育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摘要:通过对终身体育的再认识,提出加强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是促进高校学生建立终身体育思想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指导终身体育具体实施的必要条件,并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现状分析研究,提出改革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的相应建议。

关键词:终身体育;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改革建议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育要实现两个转变,即:被动体育教学观向主动体育教学观的转变;生物体育教学观向生物、心理、社会体育教学观的转变。使高校体育教育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课内课外相结合,生理心理相结合,观赏参与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高校体育为终身体育提供的良好实践环境,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学生主体意识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掌握身体锻炼的方法,提高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使之终身受益。

1 对高校终身体育思想的再认识

终身体育包含了两层涵义:一是体育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二是体育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由此可见,终身体育就是包括人的生命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体育。这种时间上的终身连续性与空间上的社会总体性的综合统一,是终身体育的最本质特征,它使体育教育的时空观大大地拓展和延伸了。从时间上看,体育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人的青年时期,而持续不断,与人的生命共始终;从空间上看,体育教育将不再仅仅是学校进行的活动,而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相关联。终身体育是一种全新的体育理念,它将指导并整合各级各类体育实践;终身体育又是一种崭新的现代体育教育体系,它贯穿于人的一生,沟通体育内部并向社会开放,面向社会现实又面向未来发展。

1.1 终身体育思想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一生中自我教育、自我调控,不断学习、锻炼和提高的良性循环机制。

终身体育打破了阶段体育的界限,改变了那种认为在某个固定年龄阶段才可能得到和发展的陈旧观念,使人们认识到在人生旅途的各个时期只有不断地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才能更好地驾驭自己的生活。

1.2 终身体育为职后体育教育奠定了基础。

终身体育的着眼点在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现代人们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它能够帮助人们渡过各年龄阶段的转折时期所遇到的危机和激烈的波动,帮助人们科学地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市民健身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1.3 终身体育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国民强健是国家兴旺之本。改革开放政策加快了我国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人们有必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对社会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2 高校体育理论教学对终身体育的意义

我们从终身体育教育观认识到,高校体育不应是“终结性体育”,而是由学校教育过程向社会实际过渡的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高校体育不能再停留在以运动技术为主,也不能再是对中小学体育课内容的简单且低效的重复,而应抓住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并授之以终身体育实施过程的知识体系,才是我们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

2.1 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需要

长期以来国家教育部明文规定,大学生每天要参加体育活动,而我们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每周仅2学时。如果仅靠这每周一个半小时的体育课,哪怕再怎么有效的锻炼,而没有课外其它时间的自我有效锻炼,就根本不能保证学生有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水平的可能。在校期间不能养成好的锻炼习惯,不能建立正确的终身体育思想,更无从谈及将来走上社会后的自我锻炼了。因此,培养其终身体育能力和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增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必须向学生进行体育理论教育。过去高校体育教育受传统体育观念的束缚,忽视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传授,没有形成一个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大学体育理论知识体系。要转变这一现状,就要重视高校体育理论教育,重点对学生进行终身受用的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注意理论教材的选择要有科学性、实效性、指导性、针对性和时代性。要以科学锻炼身体、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结合终身受益为主要内容。如高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体育保健、体育功能与价值、运动医疗及运动创伤的防治、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等,与此同时还必须增加理论课的总学时数,合理进行体育理论考试,强化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2.2 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是终身体育实践过程的需要

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驿站——高校体育教育,由于长期以来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跟中小学相比没有明显区别,很难体现高校体育的特点和优势,再者,高校体育教学的任务过分局限于所谓的增强学生体质,忽视了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传授,忽视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使得“体育”这一从小学到大学都设置的一门长线学科,连起码的“习惯”问题都没有解决。使得我们的学生离开学校后,由于缺乏体育基础知识,不会自己锻炼身体,不能享受运动的乐趣,不会欣赏体育比赛,缺乏必要的终身体育意识,这不能不说体育教学的一个失误。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一步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而且作为一个大学生这样一个高知识群体,在他们的体育教学中更需学习掌握体现科学性、实效性、指导性、针对性和时代性特征的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科学锻炼身体,并使之终身受益的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更多的是指导学生“如何练”才能有好的效果,而不是“跟着练”却不知所以然。同样这也是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使体育教学达到更好效果的手段。

3 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现状

3.1 传统教学观念束缚,认识滞后

传统高校体育以掌握“三基”和增强体质为主要目标,过分强调技术规格和运动能力,使学校体育变成了某些竞技项目运动训练的缩影。而且,学校体育的这种功能重复地体现在小、中、大学中。此一体育传统教学观念也直接影响到我国的体育师资教育中,一直强调术科教育,轻理论文化而重专业技术,因而培养出来的体育教师,存在着“先天”的理论文化方面的缺憾,“武夫”式的体育教师在我国体育教师队伍中有相当大的比例。

3.2 课时数不足

我国高校统一教学大纲规定体育课分理论和实践两类。其中理论课时比例偏低,仅为12%,一般高校按全年体育教学的课时为72学时计算,理论学时即每学年8学时。据调查,不少高校连这8学时都不能保证,有的每学期安排1~2学时,有的干脆省略了,有的将体育课的要求和介绍也作为理论课的内容,大大缩短了体育理论的课时,无法满足体育理论教学对实践课的真正要求。

3.3 内容陈旧,针对性不强

体育理论内容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积极性,也影响体育知识的掌握。而体育理论往往把一些单个运动项目的技术要领,不系统的体育常识,体育竞赛规则裁判法,体育新闻、趣事等不能构成体育学知识体系的内容,一股脑地视为“体育基础知识”,这是我们

对体育课程知识体系的一种误解,长期以来,体育没有像其它学科那样形成自己独立的知识体系。因此,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意义和重视程度自然也不高,从而失去了理论课的意义。

3.4 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体育理论教学方法延续以往的书本式的教学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大学生对枯燥的内容和书本式的教学不感兴趣,就是有条件可利用的幻灯、图片等的使用也不足,更不要说电视摄像以及多媒体计算机这些大学生更感兴趣的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了。这里存在着硬件和软件双重原因,许多学校在专门的教室和配套设施上明显不足,而教师使用设备能力以及教材选用和开发严重滞后,直接影响体育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

4 改革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的建议

4.1 加强对体育理论教学的认识

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转变观念,高度重视体育理论教学。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的进行体育教学、增强体育段落意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习惯和能力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为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和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理论和体育文化意识基础。为此学生不但掌握必要的、高层次的体育理论知识,而且要掌握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如制定锻炼计划、组织锻炼、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以及组织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能力,这才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中心任务。

4.2适当增加理论课时

我国高校统一教学大纲规定的理论教学课时所占比例偏低,这与重视终身体育教育的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如我们的周边国家,韩国高校体育教学每学期一般规定理论课时为45学时,实践课时为30学时,且理论和实践可任选一项;日本高校体育教学开设时间为4年,一般先开设2学期的纯体育理论课;俄罗斯高校教学大纲中超过50%的内容是在阐述说明理论部分,且内容丰富,逻辑性强。鉴此,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也应在规定的理论课时数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增加一些理论课的学习,将理论课时数增加到总时数的30%为宜,因为每学期由于雨雪天气或其它因素不能正常上体育实践课的时间就有约1/3学时。为了使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时数得以充分利用,也可采取布置课外预习,课外作业,有些内容可安排自习或进行问题解答等,使有限的理论课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满足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了解的需求。

4.3加强体育理论教材的选编

选编教材一定要密切联系实际,加强教材研究,使编写的教材内容能反映出当代体育的特点和体育科技的发展.认真抓好配套教材的编写,扩大教学内容和参考学科的选用,组织专人进行编写,以加强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传授。体育理论教学应有一定的知识容量和文化底蕴,应有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该体系应包括体育社会人文学、运动人体科学和健康教育学等。

4.4 开展知识讲座

利用课外时间举办有关体育理论知识讲座是体育理论授课的补充,也可作为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部分,它可根据教学目标、文化教育的任务或结合教学大纲组织各类讲座,可有体育理论、运动竞赛、保健、欣赏等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反过来更能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还可举办有关体育知识的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渴望和了解,使大学生活更加朝气蓬勃。

4.5 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体育理论教法的新颖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授课时适时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电视、摄像、录像、幻灯几计算机等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感兴趣的项目、问题进行现场解答或现场分析录像等,增进相互交流,同时提高理论水平和认知能力。

4.6 加强学生的自学指导

有的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不一定要采用传统的理论课形式。由于大学生知识面广,理解

接受能力较强,因此可采取以自学为主的形式,教师只需分期开出阅读指南,学生可通过教材、图书资料及网上查询等来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难点或热度的问题,教师可定期集中解答或网上答疑。

4.7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也须相应改变,由过去侧重掌握运动技术教学转变为理论、技术全面发展;由简单的示范型向具备高素质的智能型过渡,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在实践课的教学外,在体育理论知识包括边缘学科、新兴学科的学习掌握和更新上下一番功夫,对理论教材的选编,以及理论方法的研究、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施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完善,使我们的体育理论教学水平有较大的改观。如有可能增设专职的体育理论教师则更好。

参考文献:

[1]贡娟.试论构建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J].体育科学,2000(3).

[2]孙洪涛.试论全民健身与高校体育改革[J].体育科学,2000(1).

[3]周莹等.中韩日大学生体质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1(6).

[4]王子朴.中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大纲特点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1(6).

[5]王宗平,庄惠华.重健身淡竞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J].体育科学,2001(1).

[6]李卫国.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J].体育学刊,2002(2).

[7]龙归玲.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4).

作者简介:

庄永达(1971.9—),男,汉族,浙江宁波人,宁波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研究。

On Lifelong-P.E. —Based P.E. Instructional Theory Reform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Zhuang yong da

(P.E. Faculty of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315211)

Summary: By more thinking of lifelong-P.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instructional theory on P.E.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s an efficacious way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to build up the idea of lifelong-P.E., as well as a necessary condition to guide the practice of lifelong-P.E.. And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structional theory in our country, it presents relevant suggestion on P.E. instructional theory reform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Key Words: lifelong-P.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P.E. instructional theory; reform suggestion.

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体育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课程之一,是高校体育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形式。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依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及国家教育部2002年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在总结西华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要求和我院师资、场馆、地域、学生特点等实际情况对公共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和完善,旨在使每位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既能锻炼身体,保持较好身体素质,又能愉悦身心、增长体育知识与技能,同时又能掌握几项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并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目标 1、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同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熟练掌握一至两项健身运动基本技、战术、理论、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以及基层单项比赛的指导方法和组织方法。了解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关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具备健康的体质和心理素质。 二、体育课类型 大学第一学期为身体素质提高期,第二、第三、第四学期采用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每一学期1个学分;三、四年级为体育选修课,修完一学期获得1个选修学分。 三、体育课基本内容 (一)学生分班原则 1 根据进校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分为体育保健班和体育班;对于身体有残疾及有心脏病、哮喘或动过大型手术等不适合进行剧烈运动的学生将之统一编入体育保健班学习和锻炼,并采取与体育班不同的考试办法进行考核。身体健康的学生则统一进行体育班。 2 对体育班学生根据其运动素质情况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身体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一般的学生进入基础班学习、锻炼和考核,身体素质较好、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进入提高班学习、训练和考核。 (二)课程设置及结构 1、体育班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4个学期共计179学时(含8课时体质测试)的体育课程。第一学期为13周,每周2学时,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体育论文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体育论文为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水平,我国于2007年开始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程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如何才能使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如何才能真正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最终目标?笔者认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将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一、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下,按照一定原理设计的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体育教学模型或策略,它既是体育教学系统与教学过程的具体化和实践化,又是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综合载体。什么是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河南教育学院李小莉将其界定为课余体育与体育课程相互配合,转变原有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使体育教学体育论文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15640259.html,、课外体育活动、群体竞赛、运动训练、健身娱乐有机融合为一体,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新型教学模式。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特征是把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课堂教学视为一个整体,将体育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注重理论与实践、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课堂教学、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 二、构建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实现高校体育课程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建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发展空间,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与交往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健康发展,使学生体质得到增强,从而实现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2)是营造多元化校园体育氛围的重要保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教学训练,如基础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培训、体育竞赛、健身锻炼指导、裁判员培训等等,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和健康意识,推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促进高校经济体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营造一种高层次的、多元化的校园体育运动氛围;(3)是落实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必然要求。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使体育教学由关心体力发展或技能转变为关心体力、技能与情感意趣协调发展,使体育课程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的过程。 三、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途径 (一)重构课程体系,将课外体育锻炼纳入体育课程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它是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选择具有实用性、健身性、娱乐性、科学性和民族性的教学内容是体育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课程内容的改革是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并以此为出发点,注重体育文化含量,科学对待传统竞技体育,做到吸收精华,放弃糟粕,在继承的基础上追求发展,同时还要结合当今体育运动的发展趋势和新的成果,吸收新知识、新内容,构建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的课程内容体系。 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还必须将课外体育锻炼、校外活动(社会、野外)、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体系,这些都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将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训练、校外活动等内容纳入体育课程结构体系已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体育课程的目标分为运动技能目标、心理健康目标、身体健康目标、运动参与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不仅要依靠体育课堂教学,还要注重课外体育锻炼,因

11体育课教学改革方案(最新整理)

体育课教学课程改革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这一重要阶段,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参与体育锻炼发挥强身健体、塑造人的性格和品质的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生锻炼的习惯和理念,结合学院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特制定本改革方案。 一、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为指导思想,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健康第一、终身受益”的体育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实现“素质教育”、“健康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相统一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成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 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重点;注意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提高终身体育意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重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重视传授体育卫生保健基本知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体育教学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和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品质出发,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结合学生的实际体育水平和未来适应社会

发展的需要,把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作为我院体育课 改革的目的。即通过改革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模式,注重利用体育运动的特点, 采取合理有效的组织方式和手段,使学生在愉快、平等、自由的运动环境中身 心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进而通过体育教学使之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熟 练掌握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技能,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促进学生 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三、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 1.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目的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树立终身锻炼的理念,激 励学生积极投身体育锻炼之中。 2. 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使之熟练掌握1--2个运动项目技术技能,促进其健康成长,提高其身体素质,并为大学后继续参与体育健身运动奠定基础。 3. 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将相关理论知识渗透到运动实践中,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4. 培养学生勇敢进取、顽强拼搏、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的精神;树立学生公正、忠实、自由、合作的社会品质和尊重规则、尊重他人的法律意识。 5.增强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形成具有一定专业运动水平、各具特色的运动团队。 四、体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 发表时间:2018-07-23T18:07:47.91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下作者:申建芳 [导读] 就当前高校学生培养活动开展状况看,要想实现高校学生培养的理想效果,其所需要注重融入的内容,充分发挥人性化理念内涵,从而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新体育教育理念,树立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改革体育教学的内容,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郑州西亚斯学院,河南郑州 451150) 摘要:就当前高校学生培养活动开展状况看,要想实现高校学生培养的理想效果,其所需要注重融入的内容,充分发挥人性化理念内涵,从而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新体育教育理念,树立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改革体育教学的内容,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关键词:高校体育;改革;教育 前言: 青少年是各项身体机能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包括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体育教育事业也在蓬勃发展,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已无法完全适应当代高校环境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 1.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问题 1.1教育目标不清晰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大多数高校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思路,教学目标也仅仅停留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运动技能考核上,追求运动技能考核的通过率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没有考虑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过于片面、狭窄,与大学生将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要求相脱离,不利于大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由此可见,教育目标不清晰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首要问题。 1.2体育课程教学方法不与时俱进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学是教学方法的实施者和组织者,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对于方法的效果来说,产生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教师不能科学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会导致师生消耗精力大,学生负担重、教学效果差,给工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是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了教师的地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失去了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师和双方失去了双边互动性,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限制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像力,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和兴趣。另外,体育课程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要,没有将学生感兴趣的现代化设备运用起来,久而久之,体育课程教学方法仍然停留在示范法和讲授法等原地,这就使体育教学质量严重下降,无法跟得上新时代的脚步。 1.3体育管理中存在体系不完善 体育课程规划和设置是高校体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体育课程设置的质量对高校体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育课程的设置需要综合考量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相关条件以及学生的需求,当下的高校在进行体育课程设置管理时,只强调了对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以及院校利益的重视,而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的关注较小,不能够满足当代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在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体系的规划安排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足。 当下高校在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对课外体育活动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未意识到健康体育运动对学生和高校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在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时科学性和系统性不足,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效果较差。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较之之前阶段的学生管理工作有着很大的差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强调管理效率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自主性发展进行充分的认知和尊重,保持学生在校活动的主观性与灵活性。当下的高校体育管理工作中,对学生的管理工作简单地利用的规定、考试等较为陈旧的方式,在学生考核体系的建立上存在很多的不足。另外,考核完成后不能够利用考核结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学生参加考核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取得学分。 2.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2.1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和课程资源的开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其也是体育课程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高低直接关系着体育课程建设的成与败。因此,要从多方面不断加强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强化和培养教师业务能力。首先,根据学校的需要,要配置定额数量的体育教师,满足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开展;其次,学校应定期的开展体育教师培养班,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学习先进的体育知识,从整体上提高体育教师团体水平。另外,体育课程资源包括体育活动相关设施、体育课程相关管理制度以及体育课程教材等方面。学校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对学校体育活动相关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和建设,不断完善和健全体育课程的相关各项管理制度,以保障体育课程教学能够健康的高效的运行。在选用体育课程教材时,杜绝低劣的体育教材,选用教育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规划教材,保障体育教材质量。 2.2教学方式分层协同 以生为本,将不同健康群体的学生区别对待,科学地采用对应的教学内容和模式满足每位学生身体健康发展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会根据不同的健康群体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把握各方面的健康教育。若学生的心理较为急躁,教师会组织他们进行桥牌、围棋、太极拳等锻炼,提升他们的耐心及自控力;若学生内心较为脆弱、踌躇不前,教师会暗中对他们进行鼓励式教育,让他们参与乒乓球、羽毛球这些灵活性比较高、需要合作的项目,提高他们的反应速度与社交能力;若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可以安排养生保健等课程,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体质。不同身体状况的学生应对应不同的教学内容及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有针对性地培养计划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能提升学生各方面的健康素质。 体育教师应充分了解并持续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情况,从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出发,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教学模式造为适应不同健康群体的培养计划,让每位学生通过体育课程提升自我,让他们感受到体育带来的改变,改善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 2.3创新体育教育理念 高校体育教育理念也要以大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为出发点。一方面,高校要转变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不能仅仅把体育课程当作大学生

大学公共体育课教案

欢迎下载学习好资料 大学公共体育课教案项目:排球

1、动作的讲解要遵从从下至上的原则,脚→膝→身体重心→上体→手臂 2→头。、半蹲:用于接发球、传球、、组织练习的顺序2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作要领。重点讲解手型,垫击部位, 击球点,手臂角度及身体上下肢的协基调用力动作。1、准备姿势:面对来球,成 (2 )示范:教师先做垫球的完整动半蹲或稍蹲姿势站立。 作示范,让学生建立垫球技术的完整两手掌根相靠,两本、2手型:动作概念。然后再进行分解示范,也手指重叠,手掌互握,两拇 可以边讲解边示范,让学生加深印指平行向前,手腕下压,两 象。做侧面示范时,要让学生看清两部前臂外翻成一个平面。臂向前插臂。蹬地、提肩、顶肘、压、垫球动作:当球飞到腹前3腕的身体协调动作;做正面示范时,约一臂距离时,两臂夹紧前要让学生看清手型,垫击部位平面,伸,插入球下,同时配合蹬分 两手夹臂的动作。正面与侧面示范要地、跟腰、提肩、顶肘、压结合运用。如图所示。腕、抬臂等全身协调动作迎 向来球,身体重心随着击球 动作向前上方移动。 ˊ保持在腹40、4击球点与部位:前高度,击球后下部 2、球触手臂部位:腕上510、垫球技术的练习方法 1)公分处,桡骨内侧平面、徒手模仿练习 (1 )两手叠掌或抱拳互握的垫球手型练习:要求前臂夹紧并伸直,形成 垫击平面,教师及时检查。(2)结合半蹲准备姿势的原地集体 徒手模仿垫球练习:要求先慢后快,击球后动作:重心向抬臂、6重心低,动作协调,教师及时检查与方面伴送,松开双臂 纠正错误动作。两臂夹紧插球、7技术要领:(3下,提高送臂腕下压;蹬地)原地与移动的徒手垫球动作练 习:听教师口令做原地垫球徒手动跟腰前臂垫,轻球重球有变 作;看教师手势做前、后、左、右的化;撤臂缓冲垫重球,轻球 并步、交叉步、跨步的移动垫球动作主动抬臂击。练习。要求动作正确、协调。连贯。2)、结合球的练习 (1)击固定球练习:两人一组,一人双手持球于腹前,另一人做垫击动 作。重点体会正确的击球点、手型及 手臂用力时的肌肉感觉。 (2)垫抛球练习:两人或三人一组, 相距4m ,一抛一垫或一抛二垫。要求先教会学生用双手下手抛球,抛出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作者:张新明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1期 摘要: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通过分析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需要的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以促进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体制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建议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a)-0174-01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授课模式的高校体育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已经不能完全适合大学生在心理个性和思维方式方面的变化,从而导致了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了往日的热情,有的产生不良情绪。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行体育教学改革显得更为重要,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个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 传统体育教学已不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 以“重竞技、轻健身”为特征的传统高校体育教学如今在高校已没有“市场”。传统高校体育目的在于培养“运动员”,教学内容单调枯燥,教材结构以技术传授为主,不注重结合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机械模仿、被动重复,严重损伤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此外,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效能,致使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呆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致使一些学生怕上体育课,结果既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又不能增强学生体质。 2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学校体育应以研究学生的情感需要、体育需要、人格需要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身愿望的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把身体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以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适宜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3.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由于高校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特征逐渐成熟的特殊阶段,具有思想独立,自尊心强,且有一定的逆反心理等特点,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便显得十分必要。

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及对策探索

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及对策探索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部分。回顾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及实践历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有了跨越性的发展和提高,而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却遇到了瓶颈,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进行改革。 标签: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 一、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思考 (一)体育教学理论的研究相对滞后 首先,大学体育属于学校体育的一部分,但在体育教学理论上却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为学校体育理论是以中小学体育教学理论为基础建立的,而大学体育教学与中小学体育教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可以说如今的学校体育教学理论并不十分适合大学体育。虽然90年代以后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理论步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但针对大学体育教学的实践环节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持及指导。导致高校的体育教学效果不明显,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的趋势并未改观。 其次,对于体育教学理论更为深层次的理解与执行能力,基层体育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仍是比较缺乏的,致使在体育教学的实践环节缺乏变革。如今在高校所谓的“体育教学改革”仅局限于管理方法、形式层面。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体育技能方面能力的培养比较注重,使学生仅仅学会了体育技能,而忽视了通过体育课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培养。但在当前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与阳光体育的背景下,需要对大学体育系统理论的建构和体育教学实践环节的变革,以提高高校的体育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教师的课堂教学创新能力不足 教师对教学改革的态度与效果与教学质量有着直接密不可分的关系。再先进的教学理念如果没被教师理解与执行,也只能流于形式。而如今高校十分注重对体育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方面的考核,却忽视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导致如今高校师资素质和科研能力提高了,而作为高校体育核心的课堂教学却毫无起色和提高,更谈不上变革。所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过硬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学历背景和优秀的科研能力,还应不断更新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尝试运用到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索和实践,总结出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校教体育教学理论,以求改变多年不变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三)高校对于体育教材的选择面窄,教材内容脱离体育教学 近年来关于体育类教材检索显示,偏重研究性的文献较少,而且多数教材内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试讲教案(排球)

体育(公共课)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排球) 教学内容:排球基本技术(发球) 教案类型:自主制作 姓名:赵宗俊 完成时间:2020年6月16 日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正面上手发球 (1)准备姿势:面对球网站立,两脚自然开立,左脚在前,左手持球于体前。 (2)抛球与引臂:左手将球平稳的垂直抛于右肩的前上方,距离身体前30厘米,高度约1米左右,上体稍向右侧转动,右臂抬起,屈肘后引与肩平,抬头、挺胸、展腹、手掌自然张开。 (3)挥臂击球:利用蹬地,使上体向左转,同时收腹,带动手臂向前上方快速挥动。 (4)击球点:在右肩上方伸直手臂的最高点,用全掌击球的后中下部。 (5)击球动作:手指和手掌要张开与球吻合,手腕要迅速做推压动作,使击出的球呈上旋。 (6)结束动作:随着重心前移,迅速进入场地。 (7) 技术要领:手托球向上抛高一米,同时抬臂右旋体;转体收腹带挥臂,弧形鞭打用加力;全掌击球中下部,手腕推压要积极。 2、侧面下手发球 左肩对网,两脚左右开立,约与肩同宽,两膝微屈,上体稍前倾,重心落在两脚之间,左手持球于腹前。(脚→膝→上体→手→肩)左手将球抛于胸前,距身体一臂远,一个半球高,同时右臂摆至右侧后下方,利用右臂蹬地向左转体,带动右臂向前上方摆动,在腹前用虎口、全掌或掌根击球后下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大一学生是形成人生观,掌握专业理论、技术、技能,是增强体质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向成年期的转变,处于从个体走向成熟、走向独立的转变。开始掌握了辨证思维,情感也更加具有社会道德和责任感,但由于正处于青年期,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错综复杂,充满了矛盾,主要表现在心理的闭锁性和渴望交往的矛盾、强烈的求知欲和鉴别能力不够的矛盾,他们在认知方面很容

浅谈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浅谈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摘要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当前终身体育思想正在逐渐普及,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学改革应向注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能力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终身健身;体育改革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实施以来,高校体育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上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认识,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继续进行下去。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课教学时间一般为两年,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为: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等;体育理论内容为:体育锻炼方法、体育卫生保健、体育竞赛规则、体育的价值和功能、体育的休闲娱乐以及体育运动的技术原理。体育课程设置老一套,教学形式单调枯燥、过于严谨,教学内容陈旧,课的结构过于单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结构没有质的变化。 (二)体育工作在一些高校中仍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对体育工作普遍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目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优秀人才匮乏和人员过剩的问题,一方面急需的人才难以引进,原有的人才不断的流失,造成骨干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另一方面,人员过剩富余人员难以流动;竞争激励机制滞后。没有形成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人才不能合理流动、配置和使用。 (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实践课课时占较大的比例,而理论课的课时相对比较少,甚至忽略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了“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体育教学只强调提高学生的体质,而忽略素质教育,脱离“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观念,使学生体育意识淡薄,没有自我锻炼的习惯,从而导致观念滞后。 二、提高认识,才能加大改革力度 《体育大词典》将体育定义为:“以身体练习(体育动作)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全面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供运动成绩水平,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按其主要任务和形式、方法的特点,可分为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群众)体育等”。 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健身因此体育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生物结构及其功能的不断完善,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健康状况;体质的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是主要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把体质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措施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措施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当前高校中的体育教学需要进行一系 列的改革,主要是为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体育课堂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笔者结合工作经历,在本文中分析了当前我国 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以及相关措施。 【关键词】:高校;体育;改革;措施 一、高校教学改革的意义 大学生具有一个强壮健康的体魄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体育教学 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然而当前很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令人担忧,存在各种 各样的问题。当前,在国家十分重视高校体育教学的大背景下,各高校应当抓住 机遇,对体育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建立一个高效科学的体育教学系统,努力提 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体能素质[1-3]。所以,目前进行高校体育改革具 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以及现实意义。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1.创新并改革教学手段 当前,很多的高校体育教学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手段过于传统的问题,亟需得到改进与完善,进一步的明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目标,更为关键点的是高 校体育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地创新和改革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 主要是填鸭式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改革后的体育教学主要是需要教师发挥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并探索新的知识。另外,高中体育教师还 需要引入和借鉴国外一些较为成熟的教学方式、内容及观念,大胆的创新一些教 学手段[4-6]。笔者认为,创新并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1)体育教学的目标明确;2)创新教学方法。让高校的体育教学更加满足 现代教学的内容以及目标。 2.改革并完善教育评价制度 高校体育教学的良好发展是建立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之上的,这样的教学评 价体系主要是依据大学生的平时表现、学习的态度以及自身的特点来对学生进行 一些奖励与表扬。一个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正能量的,它的作 用在于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体育知识,同时还能够转变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因此,高校体育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给大学生进 行全方位的评价,当前很多的高校教学评价体系实际上未能复合高校的教学要求 以及学生体育学习的要求,同时评价形式相对单一,广大的高校需要积极的抓紧 高校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让隐形和显性的教学模式相融合,眼前和长远 的教学模式并重发展,进而完善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制度,不断的推进高校体育 教学的发展和改革,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7]。 3.努力提升高校体育教师水平 广大的大学生是高校体育教学面对的对象,为了培养大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爱好,高校体育教师的自身水平十分的关键,笔者认为,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具备 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培养与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开发体育课程的能力、训练能 力以及教学能力。同时广大的高校体育教师一定要抛弃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自 身要树立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教师自身的水平及意识提高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 的理解体育的真正意义所在[8-9]。结合高校的教学实际来讲,高校体育教 师还应当具有以下的一些基本素养:专业及专业相关的科学知识、良好的教师行

高校公共体育课篮球课教学浅谈

高校公共体育课篮球课教学浅谈 学校体育学2012年(第2卷)第2期 高校公共体育课篮球课教学浅谈① 何润侨 (广东医学院体育教学部广东湛江524023) 摘要: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及发展,课程建设还是以教育与教学改革为主要内容.体育谋的教学课程内容建设更 具有鲜明特色,那么,怎样恰当运用现代体育教学技术,方法及手段使学生能够对篮球运动技术学以致用.针对重球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相关见解. 关键词:篮球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O95—2813(2012)01(b)一0031一O2 篮球课是各高校主要开设的课程之一,主要因为篮球的普 及性和其竞技性,娱乐性等受高校学生的热爱和推崇,再者,因 为篮球场地还是各高校占地面积较大的场馆之一,这样,也有利 于日常教学和课后学生的再进行运动和锻炼.那么,怎样进行普 通高校的篮球教学,课堂中采取何种方式或者传授篮球运动的 哪些技能,授课的深度和广度应怎样,这都是高校教师都必须面 对的一个课题.本文就普通高校的篮球教学观点和不足谈一些 看法,以求和广大师生共同分享和改进. 1篮球课教学的基本特征 任何运动项目都有其本质特征,在任何环境我们都不能违 背其具有的本质特性,篮球运动当然也不可置否.那么我们首 先就要遵循其学习规律和原则. 1.1掌握专项知识和技能,进行能力培养 篮球课程的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技术和战术三种主要形 态,它们是相互作用和统一的整体.理论知识是掌握技术和战

术的依据,技术是战术的基础,使学生在掌握技术和战术的同 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是篮球课程的重要任务. 能力培养包括身体素质,技能运用能力的培养.身体素质 是从事各项体育运动的物质基础,篮球运动本身需要运动者具备跑,跳,投等多种运动技能,通过篮球运动的学习可以活 跃学生身心,促进身体正常发育,提高技能素质,增强体质. 技能运用能力的培养指学生在接受了篮球运动教育之后所能进行的技术,技能运用能力,这其中包括比赛,组织,分析, 介绍等相关的篮球知识的纵横延伸. 12篮球课的教学原则 把篮球技术列为重要内容是无庸质疑的.篮球基本技术是 基础的观点为大家所公认的,对技术的掌握决定了篮球技能发展的潜力,结合以后的终身锻炼,好的篮球技术大大提高了人 们对该项运动的信心和热心,很多跟踪调查显示:大学期间具 备有较强篮球技术的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有90%多一直热衷于篮球运动,可见,技术的培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 我们追求的是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那么,我们全身心投 入到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的教学中去应该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篮球运动的普及程度有目共睹,一个工厂,一个社区,直 至贫穷的山区,都或多或少的有篮球场地,都可以进行着篮球 运动,可见,掌握基本的篮球运动理论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样,在走出校门走向任何一个工作岗位时,他们都可以组 织,裁判一次篮球赛事.那么,我们在进行篮球教学时,组 织裁判教学也是必学完成的教学任务之一. 育才和育德是同步进行的,我们不能舍德求才,一个有 能力而没有思想道德的才子是社会不容纳的,是被人们所否认的,甚至是唾弃的,所以,课堂教学一定要坚持体育道德的教 育,这样,他们在走向社会后才是真正的德才兼备的建设者. 2篮球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开始对传统的理论教学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和新要求,并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当前终身体育思想正在逐渐普及,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学由传统的“填鸭式”应试教育向注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能力的方向发展。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终身健身体育改革素质教育 一、体育教学以终身健身为指导思想 终身健身思想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是现代体育教学重要的发展方向,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强调健康第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克服以升学为目标的应试教育体系的历史局限和负面影响,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改革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要重视以终身健身思想为指导,增强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使之不光在学生时代,在进入社会后都具有健身意识,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独立自主地坚持身体锻炼,视健身活动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外,体育教学改革还应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出发点,将传授健身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树立终生健身的体育观。 二、体育改革向符合现代学生的特点与需求的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高校体育改革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上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了学习气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日趋成熟,世界观、价值观正在逐步确立,并且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规范,有着较强烈的独立意识,具有较高智力发展水平,在教育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实践表明,当前高校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体育知识的需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现代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也得到了逐步增强,他们不但要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他们需要用这些体育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以便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健身的需要。社会各领域的竞争加剧,工作、学习、生活的节奏加快,人们心理承受的压力加大,出现了现代文明病、职业病等现象,这使大学生们开始认识到健身不仅是自己在学习期间的需要和毕业后择业的需要,而且是提高终身生活质量的需要。与此同时,随着“健康第一”“终身健身”教育指导思想的贯彻,大学生的健身意识也有所提高。 3.对健美的追求。随着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增强,健美锻炼,将逐渐成为现代大学生喜爱的一种健身方式。过去,学校体育教学,以传授体育的“三基”为中心,旨在增强学生体质,几乎不向学生传授任何有关健美的知识和技能。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大大提高,在校学生的体育观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健美锻炼在大学校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健美操、韵律操、形体训练以及各种肌体练习,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4.对娱乐的渴望。娱乐性原本就是体育的本质属性之一。大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不仅是为了锻炼身体,而且也是为了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因此,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寻找乐趣,满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5.对终身体育和竞技体育的追求。受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在追求体育锻炼的健康效益时,也开始重视培养自己的体育兴趣和特长,学习和掌握一些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以适应将来工作、学习、生活和终身体育的需要。竞技体育则具有鲜明的娱乐性、竞争性和人文性,其表现出来的竞争意识、群体意识、协作精神、拼搏精神、自控能力、抗挫能力以

浅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俱乐部制教学模式

浅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俱乐部制教 学模式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关键词:俱乐部制;教学目标;终身体育 论文摘要:对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关系进行分析,从而验证俱乐部制教学是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较为适用的模式。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称“纲要”)是国家对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纲要”对体育课程的性质、目标、结构、内容与方法、评价及课程的建设与资源的开发等方面均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如何实现“纲要”提出的目标,构建何等教学模式来实现,通过问卷调查、查阅文献资料与实践研究认为: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是实现纲要总体要求,完成现代体育教学功能较为适宜的形式。 1 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构成

“俱乐部”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进行社会、政治、文艺及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的团体和场所。”本文所讲的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是指体育课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体育教学。体育课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旨在教学的指导思想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发挥教师的专长;在教学目标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选择学习项目,选择老师,自己确立目标,自己评价,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在课程设置上,学校面向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采取新生一入学即按个人兴趣、志向选择专项,打破原有系别、班级建制,甚至年级界限,重新组合上技能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达到学体育知识、技能,增进健康,享受娱乐,参与竞技并进的目的,而将1、2年级课程列为必修课,3,4年级、研究生课程列为选修课;把校代表队及确有专长学生的专项运动训练列为专项的高层次体育课程教学,兼顾特殊学生群体,开设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全新体育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由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方法、课程设计、考试方法等构成。我们考察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可否适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其核心就是考核其能否实现现代体育的功能,即学生全面身心素质的提高,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符合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规律。 2 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目标的衔接 2.1 俱乐部制学习的递进性,适应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研究与课程改革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面对21世纪激烈的竞争,我国的基础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基础教育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真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方针,以便在未来的世界激烈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须对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改革。自2001 年7 月出版并在当年新学期开始实验的《课标》以来,7 年的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进步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所以教育部已经组织专家对《课标》进行修改。《课标》是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要参照的标准,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在《课标》的指引下对体育课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改革,与过去的体育课程改革相比具有历史性突破,尤其是体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观念的转变决定行为的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决定着他们的教学行为,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决定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成败。以此为起点探讨如何理解新课标理念、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在新的教学观念下如何开展体育教学以及纠正课程改革与教学偏差的措施 一、新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 1.1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又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体育一词在学校体育学中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都有明确解释,都有通过身体练习即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含义。关于健康一词,世界卫生组织已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不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众所周知,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遗传、自然环境、教育、生活习惯、个性心理、营养、体育锻炼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体育锻炼是最能积极促进身体健康的。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免疫功能,全面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身体的正常发育,而且能磨炼人的意志,培养自信心,培养抗挫折能力,陶冶美的性情,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1.2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体育课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不会在体育课上投入地去学、去练,在课外更不会去练。因为体育课既不会对学生的高考升学产生直接影响,也不会对他们今后的就业和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只有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他们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1.3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只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各种需求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使学生在自主的

大学公共体育课教案

体育课教案 课的任务 公布本学期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学习重点、课堂组织纪律要求等。通过学习 排球的准备姿势与移动的练习,以及原地正面双手的垫球等技术,达到使学生基本掌握技术并激发学生学习排球运动的兴趣,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其他项技术打下良 好的教学基础。 部分 教 学 内 容 时间 组、次数 组织教法与要求 准 备 部 分 1、整队集合、师生问好。 2、点名、安排见习生。 3、宣布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与重点以及组织要求。 准备活动: 1、围绕场地慢跑 (1)扩胸运动 (2)展臂运动 (3)腹背运动 (4)肩部运动 (5)腰部运动 (6)膝盖运动 (7)压腿运动 (8)手腕脚腕运动 20ˊ 4 × 8 拍 基 本 部 分 1、学习准备姿势与移动: (一)准备姿势与移动的目的与作用:为了迅速起动和快速移动,为了及时助跑、起跳、倒地等完成各种击球动作。(二)准备姿势与移动的种类: 1、准备姿势的种类:稍蹲、半蹲、低蹲。 2、移动的种类:并步、滑步、交叉步、跨步、跑步、综合步。 (一)准备姿势: 1、稍蹲:主要用于二传、扣球、接高发球、处理球 2、半蹲:用于接发球、传球、 10ˊ 每 人 5~10次 每 人 5~10 次 准备姿势 教学方法、组织及要点: 1、动作的讲解要遵从从下至上的原则,脚→膝→身体重心→上体→手臂→头。 2、半蹲准备姿势,脚的站位比肩宽,膝部的投影在脚尖前。 3、低蹲准备姿势,肩部的投影超过膝关节。 4、讲解→示范→练习→纠正→示范→练习。 移动 1、动作的讲解要遵从从下至上的原则,脚→膝→身体重心→上体→手臂→头。 2、组织练习的顺序

基本部分他部位垫球等;按用途分为 接发球、接扣球、接拦回球、 接传垫球。 (四)技术动作方法: 1、准备姿势:面对来球,成 半蹲或稍蹲姿势站立。 2、手型:两手掌根相靠,两 手指重叠,手掌互握,两拇 指平行向前,手腕下压,两 前臂外翻成一个平面。 3、垫球动作:当球飞到腹前 约一臂距离时,两臂夹紧前 伸,插入球下,同时配合蹬 地、跟腰、提肩、顶肘、压 腕、抬臂等全身协调动作迎 向来球,身体重心随着击球 动作向前上方移动。 4、击球点与部位:保持在腹 前高度,击球后下部 5、球触手臂部位:腕上10 公分处,桡骨内侧平面 6、击球后动作:重心向抬臂 方面伴送,松开双臂 7、技术要领:两臂夹紧插球 下,提高送臂腕下压;蹬地 跟腰前臂垫,轻球重球有变 化;撤臂缓冲垫重球,轻球 主动抬臂击。 40ˊ 后在规定区域内将球停住。 垫球技术的教学 1、讲解与示范 (1)讲解:教师首先讲解垫球技术 在排球比赛中的作用,技术特点和动 作要领。重点讲解手型,垫击部位, 击球点,手臂角度及身体上下肢的协 调用力动作。 (2)示范:教师先做垫球的完整动 作示范,让学生建立垫球技术的完整 动作概念。然后再进行分解示范,也 可以边讲解边示范,让学生加深印 象。做侧面示范时,要让学生看清两 臂向前插臂。蹬地、提肩、顶肘、压 腕的身体协调动作;做正面示范时, 要让学生看清手型,垫击部位平面, 两手夹臂的动作。正面与侧面示范要 结合运用。如图所示。 2、垫球技术的练习方法 1)、徒手模仿练习 (1)两手叠掌或抱拳互握的垫球手 型练习:要求前臂夹紧并伸直,形成 垫击平面,教师及时检查。 (2)结合半蹲准备姿势的原地集体 徒手模仿垫球练习:要求先慢后快, 重心低,动作协调,教师及时检查与 纠正错误动作。 (3)原地与移动的徒手垫球动作练 习:听教师口令做原地垫球徒手动 作;看教师手势做前、后、左、右的 并步、交叉步、跨步的移动垫球动作 练习。要求动作正确、协调。连贯。 2)、结合球的练习 (1)击固定球练习:两人一组,一 人双手持球于腹前,另一人做垫击动 作。重点体会正确的击球点、手型及 手臂用力时的肌肉感觉。 (2)垫抛球练习:两人或三人一组, 相距4m,一抛一垫或一抛二垫。要 求先教会学生用双手下手抛球,抛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