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制药行业的竞争现状

中国制药行业的竞争现状

中国制药行业的竞争现状
中国制药行业的竞争现状

2011.8.

《 目 录 》

摘要

1. 中国制药行业概况

2. 中国制药行业的中外竞争现状

3. 影响制药企业竞争力的四大趋势

4. 结论和展望

作者:邱罡首席研究员许李彦研究员孙晓菲研究员

审阅:刘晋硕首席研究员

《 摘 要 》

随着新一轮医疗制度改革的开展,2007年起,中国制药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虽然中国即将成为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但制药行业却仍然存在诸多不足:行业规模大但集中度低、原料药生产有竞争力但高附加值制剂产品缺乏、创新不足等。

中国逐渐成为跨国企业的全球业务新中心,这也加剧了中外企业的竞争。目前,虽然国内药品市场70%以上被国内企业占据,但跨国企业大多拥有领先的市场地位。

制药行业的四大趋势正改变着中外企业的竞争力。

第一,仿制药行业的升级。中国仿制药行业正在摆脱低端仿制,借助在原料药生产方面的经验和优势,提高生产标准、挑战首仿药和Me-too类等高端仿制。与此相比,在中国市场,跨国企业的仿制药业务开展较慢。同时,中国药企仿制能力的加强也会给跨国药企的新药业务带来挑战。

第二,制药研发向中国转移。中国制药行业的研发能力正逐步提高,一些国内自主研发的新药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尤其是近几年CRO产业得到了很快发展。国内已经建立起了从新药发现到临床开发、药品注册的研发产业链。这不仅提高了国内的药品研发水平,更为跨国制药的本地研发带来了便利。

第三,医药产业整合。中国制药行业迎来兼并收购的高潮,一些跨产业链的国有大型制药企业出现,也有很多企业通过收购扩大产品组合,而跨国企业则是通过收购已有品牌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产业链的整合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同时也将加快国内中小企业的淘汰。

第四,基层医疗市场扩容。为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政府通过三大措施改善基层医疗:建立分级医疗体系、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严格药品价格管理。但从目前的执行情况看,虽然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改善了竞争环境,但也给企业带来挑战。跨国企业进入基层市场受阻,本土企业看似更有优势,但也面临着盈利难、市场规则变化带来的挑战。

总的来看,中国制药产业链正迅速完善,一些传统劣势正逐渐转变为未来的优势。要实现这些转变,国内制药企业要摆脱传统经营模式,探索新发展途径。跨国企业也要改变从全球市场向中国输入成熟产品的模式,加大本地研发以及新品引进速度,通过和本土企业合作,提高效率。

1. 中国制药行业1概况

中国制药行业的发展情况

□ 中国制药行业的发展与医疗制度改革紧密相连,2007年正式开始的新一轮医疗制度改

革推动了制药行业的发展

中国制药行业发展历程

□ 2007年开始政府卫生支出大幅提高,减轻个人负担,促进了药品市场需求的增长, 带

动了制药工业的发展

– 政府卫生支出/GDP:0.72%(2000年)→0.84%(2006年)→1.40%(2009年),个人

卫生支出/全国总卫生支出:59%(2000年)→49%(2006年)→38%(2009年)2

– 中国药品市场2007-2010年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22.6%,2011年中国药品市场的规模将达到9338亿元,同比增长24%

1

本文研究的制药产业范围包括5个子行业: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国家行业分类 2710-2740,2760) 1978- 80年代初

1985 -1995年

1995 -1999年

2000 -2006年

2007年至今

中国药品市场的零售规模

(单位:亿元人民币)

注:规模数据包括医院、零售、第三渠道(社区诊所和农村医疗机构)的销售额

资料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简称南方所)–在市场的带动下,中国制药行业走出2006年的盈利最低点,进入行业景气时期

中国制药行业发展情况

(单位:亿元人民币)

注: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pretax income)/产品销售收入*100%

资料来源:中经网数据库

□中国即将成为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给中国制药行业带来新的机遇 –2010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按出厂价格计算)占亚太地区(含日本)的18.6%,占全球的3.7%3

– 到2015年,中国将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

全球主要药品市场的排名

2010年排名

2010年市场规模 (10亿美元)

全球占比

2015年市场规模 (10亿美元) 全球占比

美国 1 292.8 42.25% 344.7 37.59% 日本 2 72.4 10.45% 102.7 11.20% 德国 3 37.9 5.47% 41.5 4.53% 中国

4

25.7

3.71% 48.8

5.32%

中国制药行业现阶段的特征

□ 中国制药行业规模大,但由于长期无序发展,行业集中度依然很低

– 2010年中国制药行业销售收入约为1400亿美元,2007年至今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4%

– 中国制药工业的规模是印度的5倍,但排名前10位的大企业的规模和印度差不多 – 中国制药行业10大企业的集中度仅为18%,存在大量小企业

y 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有4696家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销售规模上10亿元上的企业总只占数量的1.52%,但却贡献了32%的行业利润和31%的行业收入

y 2010年制药行业中,小型企业4

的销售收入占到行业的38%

制药行业的国际比较

56%

全球

361

前10大公司的平

均模规(美元亿)

前10大公司的销

售份额额中国8.6

18%

美国190

印度66%34%

6.4

制工模药业规(美元亿)644211532863190

制出口模

药规及占比(美元亿)329 (29%)86(45%)

460(16%)投入占售研发销的比例(%)

3%

16%

8%

注:1.出印度为2008/2009财年数据外,其余均为2009年数据;2.美国的制造工业数据是美国药物研究和制造商协会的会员数据

资料来源:根据DATAMonitor,SFDA 南方经济研究所, 印度化工和化肥部制药分部,PhRMA 等资料整理

– 2009年,全球前10大制药企业的平均收入达到361亿美元,而中国排名第一的哈药集团有限公司收入仅为106.8亿元

□ 中国制药行业以原料药生产最有竞争力,缺乏高附加值最终产品

– 中国是全球原料药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年产能达200多万吨,约占全球1/5以上 y 2002年到2008年,中国原料药出口年均增长率都在24%以上

y 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额有所下降,但2010出口额又达203亿美元,增幅达26%

– 中国制药行业的出口额中,近60%都是化学原料药的出口,而且价格偏低

y 2010年出口的原料药共223个编码商品,均价超过100美元/公斤的只有有27种,出口额仅占全部原料药出口的5.59%,

y 47%的品种出口均价在10美元/公斤以下5

中国制药行业的结构(按销售收入,2010)

化学药品原药

制造24%

化学药品制剂

制造33%

中药饮片加工

7%

中成药制造

24%

生物、生化制

品业12%

资料来源:中经网数据库

– 随着人民币升值、用工紧张、环保政策更加严格,原料药出口的价格优势正在减弱 – 生物制药在行业中的占比较小,大约为12%

□ 自主创新药品的比重低,仿制药和改剂型药品的占比达到90%

– 每年国内新批准上市的新药中70%是已在国外上市而未在国内销售的药品,真正创新的一类新药占药品总数的比例不到1% y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化药新药包括化学药品注册分类1-4(见图中说明)

5

资料来源:谈圣采(2011),传统价格优势渐丧失 我国原料药出口存五大问题,中国医药报,2011年3月

国产化学药品批准上市分类(2010年)

注:数据以申请人提出申请的受理号计,原料药、制剂、制剂不同规格分别予以编号。2010年新药批文共1169件,其中包含216个已上市产品更换新批文。

资料来源: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制药产业创新陷入了恶性循环,企业未能成为药品研发主体

–无序竞争导致的低利润使得企业无力进行大规模新药开发,反过来使得无序竞争的情况继续

制药产业创新不足的原因

–中国的药品研发以学校、国有研发机构主导,企业参与不多,因此真正能形成产品的创新很少

y中国制药企业的R&D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不到3%

y学校、国有研发机构的研发成果以专利、论文为主,企业要想利用还需付出大量的临床试验等开发成本,大多数制药企业仍承担不起

y由于药品开发的投资回报期较长(5-10年),一些具有创新能力的创业型制药公司也很难获得风险投资或是银行贷款的支持

□产能过剩的情况普遍存在,一类药品往往有上百家企业生产

–205个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平均每个品种的生产企业为108家,生产企业数量在百家以上的品种占30%左右

y102个中成药制品,平均每个药品的生产企业为56家,生产企业在百家以上的品种占20%左右

–按产品类别分,医药产品的产能利用率最高也只有70%

y按药品形态分的产能利用率:冻干粉针(27%),胶囊(38%),片剂(49%),水针剂(50%),粉针剂(67%),静脉输液药品(72%)6

2.中国制药行业的中外竞争现状

跨国企业关注中国市场

□跨国企业将中国视为重要市场,在中国的投资规模迅速扩大

–制药市场外商直接投资(FDI)总量增加,特别是单个项目的规模成倍增长

y FDI总量:5.55亿美元(2005年)→5.98亿美元(2007年)→9.68亿美元(2010年)

y单个项目规模:120万美元(2005年)→228万美元(2007年)→834万美元(2010年)(2010年1-11月份)

–十一五期间,37家主要跨国药企7在华投资总额超过200亿人民币,有26家企业在中国设立了共49家工厂

y截止到2010年底,诺华在中国累计投资总额超过7亿美元,较2004年复合增长率达47%

6资料来源:林建宁(2010),2011年中国医药经济预测(50页),第22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2010年10月广州

7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的会员,包括辉瑞、礼来、葛兰素史克、

–中国逐渐成为一些跨国企业的全球业务新中心

–中国业务虽然仍是跨国企业全球业务的很小部分,但近年来跨国企业还加强了在中国本地的研发、新品推广、人员招募, 占比不断提高

中外企业竞争现状

□虽然国内药品市场70%以上被国内企业占据,但国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很多外资企业保持行业领先

–外资在一些创新药品上具有垄断地位,同时,“以药养医”导致医院倾向使用价格更贵的药品,外资企业在医院市场领先于主要国内企业

–在某些药品上,外资企业占有绝对领先的市场份额

y胰岛素制剂: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美国礼来公司,赛诺菲-安万特公司,三者合共占有超过90%的市场份额

–2010年中国药品零售的渠道占比:医院60%,零售23%,第三终端817%

y以药养医:药品销售收入是医院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大型医院药品销售收入占医院收入的40%以上

y2009年医院渠道前5大外企的份额为11.8%,而前5大国内企业的份额为6.3% y2010年上半年前5大外企、国内企业的份额分别为11.7%和6.59%

–在高端药品市场,跨国药企的优势更明显

y跨国制药企业占了全国三甲医院处方用药费用总额的65%-80%9

2010年上半年主要企业医院销售收入排名

外资企业前5名 国内企业前5名

排名 企业名称 市场份额 排名企业名称 市场份额

1 阿斯利康 3.1% 5 山东齐鲁 1.9%

2 辉瑞 2.5% 7 江苏恒瑞 1.5%

3 罗氏 2.2% 10 扬子江药业 1.2%

4 拜耳 2.1% 14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 1.0%

6 诺华 1.9% 16 北京双鹭药业 0.8%

资料来源:林建宁,《2011年中国医药经济预测》,2010年10月,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在零售市场中,跨国企业在多个主要市场依旧拥有领先优势

–合资/外资企业包揽了维生素、肠胃用药、降压用药的零售市场的前两名,以及感冒用药和抗生素市场的前三名

8第三终端定义为除医院药房、药店(包括商超中的药品专柜)之外的,直接面向消费者开展医药保健品销售的所有零售终端,主要阵地是广大农村和一些城镇的居民小区

2009年药品零售市场主要药品市场份额

行业前5的市场份额

其中:合资/外资药品份额

外资是否占据

前3

外资是否占据

前2

感冒用药 20.9%17.6%√ √ 抗生素 18.0%12.0%√ √ 维生素 34.2%25.4% √ 肠胃用药

22.3%14.0% √ 心血管用药(不含降压药) 20.2% 3.7% 降压用药

38.6%

32.4%

注:1、数据为2009年1月-2009年

12月对全国27个城市3015家药店的检测统计

资料来源:《2010年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蓝皮书》,SFDA 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广州标点医药信息有限公司,2010年10月29日发布

– 维生素零售市场几乎被外资垄断

y 外资主要品牌为合并惠氏之后的辉瑞(善存系列),百时美施贵宝(金施尔康系列)、拜耳(力度伸)等

y 国内最有竞争力的民生药业“21金维他”,2010年宣布与赛诺菲-安万特设立合资公司,共同经营维生素产品

□ 近年来,外资企业加强了化学药品原药和中成药的本地化生产,而在其它制药领域,国

内企业的优势正在加强

– 跨国企业原料药生产向中国转移,一方面降低成本,一方面满足自身在华产业链需要 y 2009年底,诺华在中国第一家原料药和中间体生产企业——苏州诺华制药科技有限公司——投入运营,按计划该厂的产能将满足诺华25%的全球原料药需求 – 跨国企业正通过合资、收购等方式进入中国中药产业

y 2010年5月,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区CEO 表示有可能进军中成药领域

中国制药行业外资企业的利润占比(%)

资料来源:中经网数据库

3. 影响制药企业竞争力变化的四大趋势

1) 仿制药行业的转型升级

中国仿制药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 全球仿制药市场高速发展,增速远超整体医药市场

– 仿制药的投资风险小、周期短、回报丰富,市场前景广阔

y 新药专利到期后可以允许仿制,仿制药与专利药疗效相同,但价格却大大下降 y 全球仿制药市场规模约为800亿美元,并以8%-10%的速度增长,高于全球医药市场5%左右的增长速度

– 全世界销售价值3830亿美元的专利药物在未来5年内将有一半专利到期,巨大的市场催生了仿制药的研发上市

y 默沙东的多佐胺/噻吗洛尔滴眼液2008年专利到期,当年即有梯瓦、山德士等5家药企的仿制药竞争上市

世界仿制药市场每年新增规模

(单位:亿美元)

0100200300400500600700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E

2011E

2012E

2013E

2014

E

资料来源:Datamonitor, IMS Health

– 为了降低医疗成本,缩短投资期限,各国政府也鼓励仿制药的研发、生产和使用

□ 为应对国内老龄化、城镇化加速,中国医疗制度改革对仿制药的需求急剧增加 – 根据IMS Health 的数据,中国仿制药行业增长速度为25% – 目前,国内化学仿制药市场的规模在400亿~500亿美元

中国仿制药企业的转型升级

□ 和印度等国相比,中国仿制药行业在人才、产品质量、市场和盈利方面仍存在差距

–高端医药人才缺乏:未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研发队伍,缺乏熟悉国际和国内市场操作以及法规的复合型人才

–仿制药质量不够高,未能针对仿制品与上市品的质量差异进行深入的研究

y由于专利意识缺乏,中国仿制药曾多次出现和专利药的争端,如万艾可专利纠纷等 y由于风俗、语言、习惯的差异,中国仿制药企业初入国际市场时面临较大压力 –目前,中国仿制药企业的利润区间远低于国际水平

y厂家多数集中在低水平的价格层面竞争,这种情况下仿制药的利润平均只有5~10%

y产品结构中,高水平的新剂型和新制剂少,国产药品地位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

□中国仿制药企业的优势:拥有低成本原料药供给,化学合成药工艺成熟 –中国已经成为原料药的低成本生产中心,可为仿制药提供充足原料

y而且中国制药行业具备强大的合成工艺技术和发酵能力

–近年来中国原料药也获得国际认可

y截止2010年底,中国在美国FDA登记的原料药DMF文件数量达到740个10

y截至2010年9月,中国原料药获欧盟COS认证158个

□国家政策支持中国仿制药提高质量、走向国际市场

–2009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修订通过《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范仿制药行业 y首次提出“仿制药”概念,过去为“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

y仿制药必须由工业企业申报注册,科研机构等不能申报,减少仿制药的过度注册 y申报样本由企业提交改为必须生产现场抽样,保证仿制药生产的质量

–2011年年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率先在仿制药品种注册申报中采用国际通用的药品注册文件格式CTD(Common Technical Document)

–2011年3月新版GMP(Good Manufaturing Practice)实施,和欧盟标准几乎等同

□十二五期间,政府将力推中国仿制药企业的国际化

–出口退税政策刺激出口

y2010年,中国化学制剂业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同时受出口退税从13%提高到15%政策的刺激,全年出口金额达15亿美元,同比增长30%

–2010年10月,卫生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目标培育20个以上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专利到期药新品种

y2011年上半年将出台《药品制造质量保障升级》专项方案,国家将拨款数十亿元助力一批有实力的化学制剂企业国际化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支持至少6、70家制剂生产企业获得海外认证,出口金额力争达到40亿美元

各国获FDA认证制药车间数(原料药和制剂)

20406080100120140印度

意大利

中国

西班牙

台湾

以色列

匈牙利

资料来源: 贺平鸽,丁丹(2010),乘全球制药产业转移之风探中国药企产业升级之路,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2010年9月15日

□ 生产标准提高:部分中国药企的硬件投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获得国际认证

– 早期获得国际认证的多是原料药生产线,现在一些制剂生产线也获得了国际认证 y 例如海正制药投资建设符合FDA 和欧盟EDQM 认证的富阳固体制剂工程

y 截至目前,中国共有27家仿制药企业获得FDA 认证,但仍远低于仿制药龙头印度

□ 产品高端化:仿制药产品挑战首仿和Me-too 类药物

– 首仿药拥有“大市场、大病种、高技术壁垒”的产品特征

y Me-too 类药物:非专利的仿制药,在仿制过程中加入一些自主创新,如化学结构、制备工艺等,具备一定的“know how”技术壁垒,成功率高风险低

– 国际上鼓励开发仿制药,以降低专利药的价格,对首仿药有市场保护措施

y 美国Hatch-WaxmanAct 法案(1984年)规定,对于第一个成功挑战者(首仿)奖励180天的市场专营权

– 一些中国制药企业已经开始进行首仿药、Me-too 药开发

y 2010年12月,复星医药参股企业美国汉达药业首仿的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获得美国FDA 预批准

y 2011年,恒瑞医药的me-too 药物艾瑞昔布有望获得FDA 批准上市 y 艾瑞昔布是辉瑞公司的塞来昔布的类似物,2009年塞来昔布的销售额为23.83亿美元

y 华海药业主要针对国外正在进行Ⅱ期、Ⅲ期的新药进行仿制,同时2006年开始进行“Me-too”药物研发

□ 国际合作:与国外企业合作,推出领先仿制药产业

– 2010年海正药业与西班牙CINFA 共同研制开发的他克莫司胶囊11

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事实上上市批准,成为欧盟市场第一个获得审批的他克莫司仿制药

y该药品上市后,海正将负责生产,Cinfa负责销售,双方利润平分

y他克莫司由日本安斯泰来公司于1994年在美国上市,全球市场规模20亿美元,专利于09年在欧美相继到期,截至2010年8月,只有美国有3家仿制药企业 –2008年,复星医药就和西班牙Chemo集团在上海共同设立合资企业上海凯茂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复星医药控股70%,合作主要集中在生物制药仿制药方面

y2010年,合作双方宣布投资5亿元建设单克隆抗体药物项目,其中将引进3个专利即将到期的药品

□产业链扩展:原料药企业向制剂生产纵向扩展

–国内领先的原料药供应商已经成为跨国制药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并且正在向下游制剂业务扩展

y华海药业是TEVA等全球前5大仿制药厂的沙坦原料药供应商,同时又拥有欧洲地区的制剂生产文号,当沙坦类制剂专利到期后,容易进入仿制药市场 y华海药业制剂收入占药品销售收入的比例:7.6%(2008)→12.5%(2010)12

–中国仿制药企业开始承接跨国公司的制剂转移生产,积累了生产和国际市场的经验 y制剂转移生产不同于制剂OEM,OEM是简单的制剂加工,附加值较低,而制剂转移生产包括配方研发、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主要针对新药,盈利能力相对较高 y由于人力成本上升、环保压力加大辉瑞、GSK、罗氏等国际制药巨头纷纷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进行制剂生产

y2010年3月,华海药业与默克公司签订了一项转移生产协议,将为默克某抗艾滋病类专利新药生产制剂,预计年合同金额2000万美元

跨国企业在中国仿制药行业的情况

□目前,跨国药企在华进展缓慢,在华收入不高

–善于仿制药的印度公司在华市场遇到挫折

y兰伯西公司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印度制药公司,1993年就在中国设立了合资企业,2009年底,兰伯西公司退出在华合资子公司

y印度兰花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是在2003年进入中国的一家合资企业,但一直没有大的进展,2009年营业额不足4千万美元

–全球最大的仿制药物制造商以色列Teva制药在中国参股(60%股份)的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010年营业收入8603万元13

□对中国本土制度不适应以及对于中国仿制药市场的重视不够导致跨国仿制药企业在华发展缓慢

–在中国,制剂生产商采购的原料药,必须有药品生产批文,并由持有原料药生产许可证和的企业生产

y而在欧美,原料药不能单独注册,只需生产企业符合GMP规范14

–外资对于中国的营销制度和药品结构不适应

y在国外市场份额极高的精神类药品在中国销量不大,而抗生素使用量却远超国际平均水平

12资料来源:公司年报

13华立达母公司天津中新药业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年报

14孙悦平(2010),中国原料药的监管体系,世界卫生组织原料药质量和监管培训Workshop,北京,2010

–对中国仿制药市场重视不足,许多仿制药企业在华设立分公司主要是进行药品出口 y目前中国仿制药市场仅占全球的3%,

y中国对日本的化学制剂出口中,3家日资企业天津武田、青岛华钟、北京泰德和德国拜耳公司总共占出口的75%,而天津武田一家就占到了52%15

□虽然跨国原研药企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拓展仿制药业务,但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大多数跨国企业仍在观望

–在国际上,跨国原研药企业陆续收购成功的仿制药企业,而在中国,由于缺乏成熟的大规模仿制药企业,跨国公司仍在观望

y2010年5月,雅培公司表示将以37.2亿美元收购印度药商Piramal Healthcare公司旗下的品牌仿制药部门

y2010年10月,辉瑞宣布收购巴西仿制药制造商Laboratorio Teuto Brasileiro SA的40%股份,并拥有从2014年开始收购剩余60%股份的选择权

2)制药研发向中国转移

中国制药行业的研发能力逐渐增强

□国家药物创新体系逐步形成

–从200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开始GLP16认证后至2011年4月,已有36家GLP中心通过认证, GCP17中心更是发展到上百家

中国新药研发平台的发展历程

时期 主要项目 主要措施 成果

九五期间 医药技术创新项目

(1035工程) -建设新药筛选中心、新药临床前安全性

评价中心、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

新药研发平台

萌芽

十五期间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

展计划( 863计划) -启动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专项

-开展生物技术医药研发平台建设

-建设了涵盖新药发现、临床前研究、临

床研究、产业化全过程的各类新药创新

平台

-初步构建国家创新药物研发技术联盟

新药研发平台

雏形

十一五期间 《国家中长期科学

和技术发展规划纲

要(2006-2020年)》

“重大新药创制”科

技重大专项 -重点投资建设一批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

物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等15家企业

(单位)牵头的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平

新药研发平台

全面建设期

十二五期间 “重大新药创制”科

技重大专项“十二

五”实施计划 -进一步加强药物安全评价技术平台、新

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和新药研发公

共资源平台的建设

-确保和国际接轨

形成国家药物

创新体系

15资料来源:彭雷(2010),仿制药战略地图,《医药经理人》,2010年12月9日,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18019327.html,/ar ticle.asp?id=30645

16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优良实验室规范

17 GCP是英文Good Clinical Practice的缩写,即《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是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

□十二五期间,对新药开发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强

–中国将加大新药开发力度,同时加强医疗基本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积极国际化 y“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将力争自主创制30个创新药物,其中8-10个在国外完成多中心临床试验,1-2个在发达国家完成新药注册

y针对医疗基本用药需求,选择80-100个药物大品种进行工艺优化,50个左右的专利到期药进行仿制,30-50个原料药大品种进行制剂改造

y药物大品种技术的经费比例由十一五期间的1%增加到十二五期间的10%左右

–政府对于重大创新药开发的资金扶持规模由“九五”期间的1.8亿,扩大到“十一五”

期间的66亿、“十二五”时期的105亿

□在企业投入的带动下,中国医药制造业R&D支出快速增长

–2005-2009年间,医药制造业大中型企业的R&D内部支出平均增长率为24%,政府R&D 机构的R&D内部支出增长率为32%

医药制造业R&D活动情况

(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中国高科技产业年鉴2010

□中国自主研发的新药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以生物制药和中药为代表 –国内研发的药品获得美国FDA的临床试验许可

y天士力集团开发的中药复方丹参滴丸于2009年完成FDA Ⅱ期临床试验,2010年7月获得Ⅲ期临床试验批准,有望成为我国第一个进入国际市场的现代中药制剂 y深圳微芯生物科技开发的新药西达本胺,于2010年4月在美国启动了I期临床试验研究,这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抗肿瘤化学新药进入发达国家进行国际临床开发 –一些国内开发的专利药品受到跨国制药企业关注,通过专利许可进入国际市场

y2008年,深圳微芯生物科技公司将新型靶向抗肿瘤药“西达苯胺”的国际专利许可给美国HUYA生物技术公司,合同金额2800万美元

y2010年11月,赛诺菲-安万特以6000万美元外加销售额提成收购一项由上海生科院研发蛋白抗肿瘤药物的专利与技术,并将进一步开发该药物

–中国在生物产业的发展尤其迅速,在人重组蛋白药物、在干细胞治疗商业化、遗传基因治疗开发等方面均所取得了一定成果

y2009年12月8日,上海复星医药新药研究有限公司与美国汉霖生物制药合资组建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 y国内生物制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5-8%,高于制药行业水平

中国CRO产业迅速崛起

□全球制药产业格局变化加速跨国药企向中国转移研发,中国CRO市场迅速发展 –欧美原研药企业受困于专利到期和研发效率低下,借助于服务外包来提高效率

y外包服务可为大型跨国药企节约30%-70%的经费

y美国礼来公司在中国已经建立了3个外包式研发中心,承担了其全球20%的化学分析业务和早期临床研究任务

–目前CRO公司承担了全球将近1/3的新药开发组织工作,CRO服务的全球市场以每年20%-25%的速度增加

y2009年全球CRO总营收约216亿美元,年成长约为10%,预估2015年全球CRO总营收将达332亿美元

–2009年中国新药探索CRO的市场约3.2亿美元,临床试验CRO市场约2.6亿美元18

□中国CRO市场出现了药明康德等一些出色的本土企业,跨国CRO企业也纷纷进入中国 –药明康德和尚华医药两家CRO企业在美国上市,2010年两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3.34亿美元和9000万美元,毛利率分别为38%和33%

y中国国内旺盛的市场需求、成本优势和技术能力都使中国成为跨国CRO的重要战略地

全球主要CRO企业在亚洲布局

日本 印度 泰国 中国

大陆

新加坡 韩国

中国

台湾

Quintiles Transnational √ √ √ √ √ √ √ Covance √ √ √ √ √ √ √

PPDI √ √ √ √ √ √ √

Charles River Labs √ √

PARAXEL International √ √ √ √ √ √ √

ICON Clinical Research √ √ √

MDS Pharma Services √ √ √ √

PRA √ PharmaNet √ √ √ √ √

Kendle International √ √

Omnicare √ √ √ √ √

资料来源:秦慶瑤(2010),CRO及CMO发展与管理,财团法人生物技术开发中心(台湾),2010年6月15日

□拥有国际背景的创立者,帮助中国CRO产业迅速国际化

–大批海外行业精英回国创立CRO公司,他们大多有着国际制药企业的工作背景,熟悉制药研发流程和要求,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很快获得海外客户认可

18刘祖惠,秦庆瑶(2010),中国大陆产业现况及两岸竞合关系-中草药产业、CRO(DCB-099-S102),台湾

y 药明康德在短短6年时间里,与大多数全球前20的制药企业开展合作项目

y

药明康德的创始人李革博士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回国之前在美国参与创立了生化制药公司Pharmacopeia(曾经Nasdaq 上市,2008年被收购)

□ 化学合成是本土CRO 的优势,而是在中国的外资或合资CRO 则在后期临床上占有优势 – 国内在化学合成、提取与工艺研发方面有很多研究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大规模、低成本的进行化合物合成和筛选

y 药明康德等本土领先CRO 企业都是首先发展化学合成业务

国内主要CRO 企业的业务

北京保诺

无锡药明康德

上海美迪西

北京依格斯

北京凯维斯泰格医药VPS 万全阳光科文斯(中国区)PPD (中国区)康龙化成精鼎医药(上海)

尚华医药

注:蓝色表示外资或合资公司

– 中国具备良好的临床试验条件,吸引许多跨国企业来华建立、收购临床试验CRO y 中国的病人资料比西方国家更广泛,这可能为临床试验提供更广泛的疾病资料 y 中国有大量规范的临床试验机构,截至2011年5月,中国共有394家经过认证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其中大多为医疗水平高和医疗设备好的医院

□ 目前国内有超过500家的CRO 企业,但是基本都是中小型企业

– 国际制药企业转移到中国的研发业务,主要集中在几家研发外包服务企业 y 药明康德承接的研发外包业务占到上海研发外包业务总量的50%左右,其次是美迪西、开拓者化学、睿智化学等几家企业19

y 中国本土CRO 公司中还有一大部分单纯从事新药研发咨询、新药申请报批等业务,研发水平不高

□CRO企业正通过垂直拓展和战略联盟加强实力

–CRO企业垂直拓展研发能力,以图覆盖创新药物研发全过程

y2009年1月,康龙化成通过收购临床前毒理学服务CRO维通博际(中国),得以将业务从新药发现向下游扩展

y2010年10月,科文斯上宣布在中国投资2000~2500万美元,用于拓展临床前研究,向上游拓展

–国内CRO企业组建联盟,通过品牌共享和营销协作的合作形式,提供从新药研发、临床前研究、临床实验到登记和签约生产的一站式合作研究服务

y2005 年,北京的中国生物技术外包服务联盟(ABO)成立,目前有33家成员单位,通过这种联盟关系,ABO整体营收已经翻了一倍

y2007年,桑迪亚医药、上海联友制药以及上海华大天源建立了CRO同盟,以联盟的名义进行市场推广和接订单,共同完成外包服务

跨国制药企业加强在中国的研发合作

□跨国企业确保面向中国产品的独立研发,以精准地满足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 –2010年11月,诺和诺德投资一亿美元扩建北京研发中心,显示其在华研发战略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在华研发机构的战略定位已经逐步向全球研发中心升级

y北京研发中心扩建后的研究领域将从糖尿病前期扩展到药理学研究,同时研发更适合中国人种和疾病特征的糖尿病新药

–目前跨国药企的创新药在中国的上市时间普遍比欧美市场滞后4-5年,设立在华研发中心将有助于创新药物在中国的尽早上市

跨国药企加大在华研发力度

公司 时间 地点 举措

诺和诺德 (丹麦) 2010 北京 投资一亿美元扩建研发中心,其中的三千到四千万美元

将用于建立新的实验室

辉瑞(美国) 2010 武汉 继上海之后,在中国成立的第二家研发中心

强生(美国) 2010 上海 投资额超过1亿美元,升级为亚太区研发中心

诺华(瑞士) 2009 上海 未来5年将增加投资10亿美元,在中国打造公司的全球

第三大研发中心

拜耳(德国) 2009 北京 投资额1亿欧元设立全球研发中心

赛诺菲-安万特(法国) 2009 上海 投资 6亿元,升级为亚太区研发中心

罗氏(美国) 2009 上海 总投入突破10亿元,成为亚太区研发中心

葛兰素史克(英国) 2008 上海 第一年预计投入4000万美元,将在2015年左右扩展至10

00名员工

资料来源:三星研究院搜集整理

□跨国制药企业积极与中国CRO合作,加快研发本地化,节省成本

–中外企业的研发合作不断升级, 针对新药开发各环节均有合作

y以前合作研发的主要集中在药物合成、活性成分生产和临床试验等方面

y现在,合作研发开始快速转变到药物合成、药代动力学、药物安全性评价、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等药物研发的全过程

–药明康德与跨国药企的研发合作关系日益加深

y为辉瑞提供合成化学、并行药物化学、生物分析等服务,之后与其签订为期三年的药物体外ADME(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合作新协议

y2003年与礼来建立合作关系,从最初的早期化合物筛选以及化合物合成的合作,逐渐发展到生产服务领域(化合物、原料药生产)

y2010年3月,与比利时杨森制药签订临床前服务合作协议,提供毒理以及其它非临床服务,同时,杨森制药将提供培训等服务,帮助药明康德提升科研能力–尚华医药专门设立分公司为礼来提供CRO服务

y尚华医药在2002年6月成立开拓者化学,专为礼来提供研发服务,由外方提供资金、技术和研发方向,由中方企业组织科研队伍和实施科研计划

y2008 年8月,开拓者化学成功地为礼来筛选出第一个肿瘤方面的候选药物

y鉴于双方在开拓者化学方面合作的成功,又先后成立了开拓者医药和开拓者生物等机构,为礼来提供专门服务

3)医药产业整合

中国制药市场迎来兼并收购高潮

□2010年下半年开始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推动了制药行业整合

–工信部、卫生部等三部委在10月份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提高制药行业的集中度

y目标:基本药物销量前20位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应达到80%以上,医药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到全行业销售收入的50%以上(现在约为40%)

–各地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战略

y贵州是中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贵州省市政府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将整合制药企业,打造二到三家大型中药企业

–2011年2月,新版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优良质量的制药企业资格)发布,加速了小企业的淘汰

y1998年GMP首次推出的时候淘汰了1112家医药企业

y而按照药监局预估,此次新版GMP改造也将淘汰500-1000家生产企业

□制药企业纷纷上市融资,拥有充足资金进行收购和兼并

–2010年制药企业迎来上市高潮,许多制药企业一上市就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收购

y制药企业上市(含国内、国外)规模:7家IPO/市值共70亿美元(2009)→21家IPO/市值共285亿美元(2010)20

y2010年6月科伦药业IPO获得近33亿元的超募资金,利用这些资金,科伦药业收购了安阳大洲药业、浙江国境药业、广东庆发药业、桂林大华制药和崇州君健塑胶–已经上市的制药企业也纷纷增发,支持收购计划

y2011年3月仁和药业宣布增发募集资金9.18亿元,用于收购4家制药企业的资产□2010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制药行业掀起了一波并购高潮

20资料来源:Thomson One,纳入统计的企业为按GIC分类属于制药业(pharmaceutical)的企业,市值

中国制药工业现状

中国制药工业现状 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主要由13亿人口治病医疗、保险康复、生育等必须的医药消费所带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药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6.6%左右,“八五”期间发展速度最快,年平均增长率为22%,九五期间仍保持年平均增长率17%的发展速度。医药产业规模在2001年总值为2770亿元人民币,占大陆GDP的2.9%;2002年医药工业总值为330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3.2%左右,增幅达18.8%,高于全球医药产业年平均增长率13%。 药品市场的销售总额2001年达到了1260亿元,1990~2001年间更是保持了年均21.7%的增长速度,后面的几年增长速度会更快。 就医药细分行业的增长率而言,高于医药产业平均水准的是制药机械(28%)、化学制剂(21%);低于平均的是中药(16%)、生物制药(16%)、卫生材料(15%)、及医疗器械(12%)。 根据2001年全国换发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统计,目前我国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是5146家,其中包括1700 多家"三资"企业(世界跨国医药公司前20名都已在我国合资办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有1100家左右。按产值计算,股份制经济在全行业的比重已从"九五"初期的12%上升到目前的33.2%,"三资"经济从15%上升到18.8%,而国有经济比重则从55%下降到36.1%。医药行业所有制结构

得到进一步调整,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在5000多家医药工业企业中,有生物制药企业 200余家、中药生产企业1100多家和化学药品生产企业4000 家左右。至2001年底,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 43万吨,位居世界第2;能生产化学药品制剂34个剂型、4000 余个品种;还有我国的传统中药,也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能生产包括滴丸、气雾剂、注射剂在内的现代中药剂型 40多种,总产量已达37万吨,品种8000余种。另外,我国能生产疫苗、类毒素、抗血清、血液制品、体内外诊断试剂等各类生物制品300余种,其中现代生物工程药品20种;能生产预防制品约9亿人/份。我国还可以生产包括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装臵、磁共振装臵等在内的医疗器械11000多个品种、规格;可以生产8大类1200多个规格的制药机械产品。 从我国医药企业的市场行为和品牌发展情况看,由于企业过度发展,数量众多,基本药物严重过剩,产品总量供过于求,而且著名药品品牌多数为境外品牌,其市场占有率高于国产品牌。从目前国内市场份额来看,"三资"企业产品占25%,进口产品占12%,国产品占35%,而大城市的大医院购进的"三资" 企业药品和进口药品高达60%~70%。可见,外资产品对中国医药币场有很大的影响。据统计,目前,在我国省级中医院应用的药品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和西药的比例为3:3:4,地市级的比例为2:3:5,县级比例为1.8:3:6.2。2001年。在我国药品币场中,西药、中成药、其它保健品和生物制品所占

日化行业盘点分析报告

2006年日化行业盘点分析报告 2006年,可谓是日化市场的多事之秋,“奥美定”、“爱人葡萄籽”等品牌的风波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年中时节,以“SK-II”的“铬钕门”事件为主,“迪奥”、“雅诗兰黛”、“倩碧”、“兰蔻”四大品牌香港跟风,“高丝”、“丁家宜”等品牌陕西“煽风点火”,一时间消费者对“美丽事业”顾虑重重,国家质量监督局的统计数据表明:化妆品等日化产品的消费者投诉同比上升了43.6%,北京地区的增幅最高,超过了六成。一时间,众多消费者“谈美色变”,化妆品、日化产品的行业成色、信誉和信任度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整个行业市场销售额仍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全年的日化(广义)市场销售额约为1285.55亿元,同比增长10.9%。 一、化妆品产业市场综述 2006年化妆品产业的销售额达到770亿元左右。其中护肤品的比例约为33%,销售额为254.1亿元,美容类产品的比例为31%,其市场销售额238.7亿元,洗护发产品和香水市场比例为36%左右。 从市场情况来看,2006年的化妆品市场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男士、儿童化妆品发展迅速,但市场份额依然偏小 男士化妆品 几年前就开始叫火,虽然近两年都保持了300%左右的增长速度,但总体的市场规模还是偏小。2006年,男士化妆品的总体销售额为4亿元,虽然中国有将近一亿的男士,处于生理成熟阶段也有消费能力,按每人每年消费100元人民币计算,男士化妆品的市场容量也有100亿人民币,将其视为一座金矿并不为过,但实际的销售额却只有4亿。即使到2010年,调查分析的数据显示销售也不会超过40亿元人民币。目前市场上没有完全成熟的、领行业翘楚的品牌。 抽样调查显示:中国男士有使用化妆品意识的比例不超过2%,远远低于欧美国家的39%。而国内下列因素也造成了男士化妆品该火不火:一是我国男士使用化妆品的观念并未成熟;二是厂家没有进行有效的广告宣传,引导人们去转变观念;三是销售渠道未成熟。男士使用化妆品在

医药行业市场调研我国医药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医药行业存在问题

医药行业市场调研:我国医药行业现状调查分析 及医药行业存在问题 药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20世纪70年代,世界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3%,80年代为8.5%,90年代为7.5%,预计 2001年-2010年间仍可维持在7%左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6.6%左右,"八五"期间是发展最快的5年(年均增长率为22%),"九五"期间仍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年均增长率为17%)。我国医药制药业总体规模在国民经济36个行业中排在18位~20位,属于中等水平。2001 年,我国医药工业总值为2770亿元,占我国GDP的2.9%; 2002年,我国医药工业总值为3300亿元,占我国GDP的 3.2%左右。医药行业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1、我国医药行业基本情况 根据2001年全国换发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统计,目前我国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是5146家,其中包括1700 多家“三资”企业(世界跨国医药公司前20名都已在我国合资办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有1100家左右。按产值计算,股份制经济在全行业的比重已从“九五”初期的12%上升到目前的33.2%,“三资”经济从15%上升到18.8%,而国有经济比重则

从55%下降到36.1%。医药行业所有制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在5000多家医药工业企业中,有生物制药企业 200余家、中药生产企业1100多家和化学药品生产企业4000 家左右。至2001年底,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 43万吨,位居世界第2;能生产化学药品制剂34个剂型、4000 余个品种;还有我国的传统中药,也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能生产包括滴丸、气雾剂、注射剂在内的现代中药剂型 40多种,总产量已达37万吨,品种8000余种。另外,我国能生产疫苗、类毒素、抗血清、血液制品、体内外诊断试剂等各类生物制品300余种,其中现代生物工程药品20种;能生产预防制品约9亿人/份。我国还可以生产包括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装置、磁共振装置等在内的医疗器械11000多个品种、规格;可以生产8大类1200多个规格的制药机械产品。 从我国医药企业的市场行为和品牌发展情况看,由于企业过度发展,数量众多,基本药物严重过剩,产品总量供过于求,而且著名药品品牌多数为境外品牌,其市场占有率高于国产品牌。从目前国内市场份额来看,"三资"企业产品占25%,进口产品占12%,国产品占35%,而大城市的大医院购进的"三资企业药品和进口药品高达60%~70%。可见,外资产品对中国医药币场有很大的影响。据统计,目前,在我国省级中医院应用的药品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和西药的比例为3:3:4,地市级的比例为2:3:5,县级比例为1.8:3:6.2。2001年。在我国药品币场中,西药、中成药、其它保健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 【摘要】: 在国际化竞争日趋热烈的今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必须构建自己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和内容,分析了我国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培育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为根基,积极打造适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特点的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核心技术能力和竞争优势,提出要兼收并蓄,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品牌整合能力和企业文化,同时,呼吁政府要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方面多做工作。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 【正文】: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形成一批核心能力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对每一个企业来说,要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创造出比竞争对手更强大的能力即核心竞争力。在现阶段,这已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内在能力资源。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独特的技术、文化或机制优势,并依托这种优势所产生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不易摹仿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特定方式沿着自己独特的技术或管理轨迹,逐步积累,长期形成的,走的是自己的发展之路,个性化发展的特点非常突出,很难被竞争对手完全模仿掌握。比如Intel公司领先世界的芯片技术,联想公司独步中国的销售网络和渠道。 2、不可分离性。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息息相关,任何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都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从天而降,它是企业历经多少年积累所形成的企业理念、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多年来依据企业实际而进行的变革和修缮,使这些理念和行为已经与企业融为一体,不可分离。而正是这种不可分离性,使得企业达到了竞争对手难以匹敌的高度,成为企业竞争差 异化的有效来源。 3、动态发展性。竞争,使得竞争对手会竭尽全力弥补自己的不足,逐步缩小与原先拥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差距,直至完全超越,最终使个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所有企业的一般竞争力,甚至形成差距。比如河北天纶纺织有限公司,从一个旧体制下的国营棉纺厂,历经多年改革,不

2012年中国医药企业500强完全榜单

2012年中国医药企业500强完全榜单(按资产总额) 排名企业名称 1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2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3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 石药集团有限公司 5 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 6 哈药集团有限公司 7 威高集团有限公司 8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9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10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11 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12 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 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4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5 太极集团有限公司 16 武汉人福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7 杭州华东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8 新和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9 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 深圳市海普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1 天津金耀集团有限公司 22 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 23 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4 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 25 中国远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6 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 27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8 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9 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30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31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32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33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4 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5 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36 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 37 山东绿叶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38 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 39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0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41 瑞阳制药有限公司 42 华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43 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44 江苏康缘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5 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46 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47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48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49 江苏豪森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50 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51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52 百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53 普洛股份有限公司 54 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5 南京医药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6 江苏亚邦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7 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58 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 59 山东新华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0 宜昌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1 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 62 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 63 三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4 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5 大冢(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66 费森尤斯卡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67 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8 北大国际医院集团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69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70 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 71 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72 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73 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74 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5 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76 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77 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 78 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79 浙江尖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0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81 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82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中小型化妆品企业现状和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中国中小型化妆品企业现状和发展态势分析报告(1)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 化工/日用化工 调查地点:全国 调查时间:2001年 调查机构:xx美容化妆品业咨询机构 报告来源:xx美容化妆品业咨询机构 报告内容: 第一部份前言: 我国化妆品市场现状 化妆品行业是国家投资比较少,包袱比较轻的行业,同时又是为国家创造高税利,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行业。 95年化妆品行业给国家上缴的税利是77亿元,96年是95亿元,97年是105亿元,98年是120亿元。从几个数字可以看出,化妆品行业为国家贡献是比较大的。 化妆品既是一个产业也是一种文化。化妆品是多种学科的结晶,

随着精细化工、生物科学、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细胞科学在皮肤医学中的深入,以及人类基因工程的起动,使化妆品向着更富有深度和广度的方向发展。 80年代初,我国化妆品消费是人均1块钱,90年初上升到人均5块钱,到1998年上升到16块钱,可以说我国化妆品的人均消费水平上升得是很快的。 广东、上海和北京三个地区人均消费水平达到80~100元,大大地高于全国的消费水平之上,而发达国家的化妆品人均消费水平为35~70美元。从而可以看出我国化妆品的消费市场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从化妆品的分类看,护肤类的占35%,护发类的占28%,美容类的占24%,香水类的占8%,护肤类的产品仍然是化妆品消费的主流。 从近几年的动向看,美容类的产品上升得很快,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美容类的产品要占到35-40%,要占到第一位。 我国化妆品的销售额82年为2亿元(人民币),85年为10亿元,90年为40亿元,95年为190亿元,98年为280亿元。前十五年化妆品的销售额平均以23.8%的速度递增,最高年份达到41%,至

我国医药行业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我国医药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罗三强工商管理 1046710 摘要:概述我国目前医药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政府应该如何和面对解决这些问题。并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医药行业现状发展前景 医药产品(含药品以及医疗器械等)是特殊的商品,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医药产业不但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而且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在各国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增长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医药产业成为世界各国广泛重视并大力发展、相互展开激烈角逐的一个焦点。在中国,医药产业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壮大对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对促进政府早日实现“人人都享有卫生健康”的目标都有重要意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2010年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 根据产业研究中心资料显示,2010年上半年,在医药工业销售产值中,中成药制造业和中药饮片加工业完成1423.3亿元;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完成571.5亿元;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完成791.4亿元;化学原料药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完成2604.4亿元。医药工业销售产值5644.1亿元,同比增长24.8%。 2010年1-9月,我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14.8%,同比加快1.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在医药行业主要产品中,中成药产量152万吨,增长23.1%,当月增加值增长15.1%,比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原药产量161万吨,同比增长19.9%。2010年1-8月,国内医药行业实现利润788亿元,同比增长32.8%,增幅同比加快16.6个百分点。 截止2010年1-11月,我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主要产品中,中成药179万吨,增长23.4%;化学药品原药产量204万吨,增长20.1%,11月份医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从这也可以看出2010年1-11月我国医药行业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这不仅推动了相关医药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还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进出口方面,2010年上半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283.02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出口188.87亿美元,同比增长31.16%,进口94.16亿美元,同比增长24.31%。2010年8月,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50.58亿美元,同比增长26.40%,其中出口33.24亿美元,同比增长24.87%,进口17.34亿美元,同比增长29.46。 2010年第三季度,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良好发展,进出口额156.86亿美元,同比增长23.09%,出口值102.13亿美元,同比增长21.83%,进口值54.72亿美元,同比增长25.51%。2010年10月,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值为46.21亿美元,同比增长13.68%,其中,出口为30.9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1%,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

【摘要】: 在国际化竞争日趋热烈的今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必须构建自己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和内容,分析了我国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培育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为根基,积极打造适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特点的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核心技术能力和竞争优势,提出要兼收并蓄,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品牌整合能力和企业文化,同时,呼吁政府要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方面多做工作。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 【正文】: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形成一批核心能力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对每一个企业来说,要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创造出比竞争对手更强大的能力即核心竞争力。在现阶段,这已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内在能力资源。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独特的技术、文化或机制优势,并依托这种优势所产生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不易摹仿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特定方式沿着自己独特的技术或管理轨迹,逐步积累,长期形成的,走的是自己的发展之路,个性化发展的特点非常突出,很难被竞争对手完全模仿掌握。比如Intel公司领先世界的芯片技术,联想公司独步中国的销售网络和渠道。 2、不可分离性。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息息相关,任何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都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从天而降,它是企业历经多少年积累所形成的企业理念、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多年来依据企业实际而进行的变革和修缮,使这些理念和行为已经与企业融为一体,不可分离。而正是这种不可分离性,使得企业达到了竞争对手难以匹敌的高度,成为企业竞争差 异化的有效来源。 3、动态发展性。竞争,使得竞争对手会竭尽全力弥补自己的不足,逐步缩小与原先拥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差距,直至完全超越,最终使个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所有企业的一般竞争力,甚至形成差距。比如河北天纶纺织有限公司,从一个旧体制下的国营棉纺厂,历经多年改革,不断加强技术实力,最终成为在国内棉纺技术领域较有影响的企业。 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论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

论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介绍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几个方面。并揭示了战略 定位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中国企业在战略定位中有的先天不足。核心竞争力构建战略定位入世以后,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如何与外国企业竞争,并在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从根本上说,企业能否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所谓企业竞争力实质上就是指企业配置和使用诸种生产要素的能力。企业竞争力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获取资源的能力、掌握某种重要技术的能力、创造低成本的能力、开拓市场的能力、构建市场营销网络的能力等等。但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并非每种竞争力都同等重要,而只是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其中的某一两个环节上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获取稳定超额利润的,明显优于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不断提高顾客价值并能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才是企业最关键的竞争力,亦即企业核心竞 争力,也称核心能力。

一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在顾客 价值方面,对顾客所看重的价值一顾客的核心利益能作出关键性的贡献;二是在差异化优势方面,能在竞争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而这种独特性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或要付出巨大成本(包括时间成本);第三是在延展性方面,能够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顾客需求,具有旺盛、持久发展的生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 的源泉。世界著名企业几乎无一不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管理方式、市场营销、品牌形象、顾客服务其中的若干方面具有独特专长,从而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取得了竞争的绝对优势.世界著名企业就是通过其核心竞争力优势,攫取了行业的绝大多数利润。有资料显示:佃95-2000年的 6年间,世界500家最大企业营业额年均增长速度达 5.4%,而同期世界gdp年均增长速度为4.4%,比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高出1个百分点。根据《财富》杂志最新排名资料,2000 年度,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总额增加到140650亿美元,利润总额增加到6672亿美元,总资产增加到45807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0.8%、20.4%和4.1%。1999年度世界500强企业营业额收益率(利润/营业额)为4.36%,资产收益率(利润/资产)为 1.26%。2000年度这两项指标分别

中国十大药企

中国十大药企 1、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以预防治疗和诊断护理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分销、零售、研发及生产为主业。旗下拥有11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和国药控股、国药股份、国药一致、天坛生物、现代制药、盈天医药6家上市公司。2003年至2014年,集团营业收入年平均增幅33%,利润总额年平均增幅45%,总资产年平均增幅34%。2014年,集团营业收入超2400亿人民币,是目前唯一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医药企业。2014年排名357位。 中国医药集团拥有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 市的医药流通配送网络和与国际水平接轨的30个配送中心,是国内最大的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企业,承担了80%以上的国家免疫规划用疫苗的生产任务。集团建立了生物制药、麻醉精神药品、抗感染药、抗肿瘤药、心脑血管用药、呼吸系统用药等生产基地和药材基地,拥有国内实力最强的应用性医药研究机构和工程设计院。2010年,中 国医药集团被评为国家创新型企业。 2、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全国性医药产业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覆盖医药研发与制造、分销与零售。2014年 营业收入924亿元,根据2014年中国企业联合会评定的

中国企业500强排名,排名62位,公司综合排名位居全 国医药行业第二,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在医药产品和分销市场方面均居领先地位的医药上市公司,入选上证180指数、沪深300指数样本股,H股入选恒生指数成分股、摩根斯坦利中国指数(MSCI)。 目前上药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科、工、贸为一体 的大型企业集团,现有员工近3万人,注册资本31.58亿元,是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营销网络最健全的医药企业,并跻身中国企业五百强,是中国2010年上海 世博会医药全球合作伙伴。上海医药的分销网络以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华东、华北、华南三大重点区域为中心辐射全国各地。 3、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五百强企业,2014年,广州医药实现销售335.3亿元,同比增长16.24%。广州医药有限公司成立于1951年,现有员工1700多人,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是广州市政府授权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国有独资公司,主要从事中成药及植物药、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物医药制剂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R﹠D)以及制造与经营业务(P﹠M) ,而且在医药商贸物流、大健康产业等方面有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是广州市重点扶持发展的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广州医药拥有21家分子公司,除广东外还分布于湖南、福建、陕西、四川、湖北等地。旗下王老吉药业于2005年2

(日化行业)日化用品中国化妆品市场发展状况

中国物流配送研究报告九WTO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第一节我国物流业对外开放的基本状况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我国物流业按照现代物流业发展特点和趋势衡量,尚处于起步发展初期,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物流业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物流合理化的现状及差距 一般认为物流活动由运输、储存、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功能组成,物流业规模应为各类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方式的各种经营活动工作量的总和。鉴于我国尚未建立以物流业为基础的统计体系,目前无法准确反映物流的总规模,因此,可根据物流一般要通过运输环节这一特点,以全国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来大致反应物流的总规模。2000年,全国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达135.8亿吨和44452.3亿吨公里。 但我国在物流的合理化方面与物流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小,主要表现为: 1、物流组织不尽合理。受资源分布、流通体制、产业布局和企业生产组织的影响,物资舍近求远、迂回流动的现象较为严重。 2、大量物流活动缺乏专业化、组织化物流服务,服务水平不高,物流费用却不低。 我国目前每万元GDP产生的运输量为4972吨公里,物流费用占GDP的20%左右,而美国、日本上述数据分别为870吨公里和10%,700吨公里和14%。即便扣除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因素,我国的差距也是明显的。 (二)物流服务能力的现状及差距 2000年,我国铁路营运里程达6.9万公里(仅相当于美国在大规模建设铁路时期高峰年一年的铁路建成规模);公路通车里程140余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314公里;主要

沿海及内河生产用码头泊位763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581个;内河通航里程 1l.93万公里;民用机场139个;输油、气管道2.47万公里;民用汽车保有量1608.91万辆,其中载货汽车达693.32万辆;铁路机车14472台,货车总数439943辆;水运民用轮、驳船达5128.1万吨位,其中远洋海运船舶2619万吨位;全国商业、物资流通及外贸部门拥有仓库面积达2亿平方米,冷库容量400万吨,铁路专用线800多条;此外,全国散装水泥、联运、批发交易市场、连锁经营等发展迅速,互联网络、电子商务虽受“泡沫”影响发展势头放缓,但仍极具发展潜力。2000年,全国互联网专线用户已达17063万户,涉及电子商务的企业数十万家。 虽然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已初具规模,从适应和满足物流服务需求的能力角度来看,已无太大制约。但由于交通运输、物资流通、信息服务等行业目前尚不具备按物流活动规律和需求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因此,物流各环节的衔接较差,运转效率不高,反映为货物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余地。仅以货运汽车的生产率水平为例,美国营运汽车的单车吨年产量约为66万吨公里,而我国这一指标仅为2万吨公里左右。 (三)物流服务水平的现状与差距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逐渐步入较深层次,国外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及提高市场份额,基于现代物流组织理念的物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为其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的企业开始出现且发展很快,但这些企业大多具有外商投资或外商培训与指导背景。 我国经济正面临向高效率高效益方向转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和指导方针。我国的专业物流服务企业也开始大量涌现,“物流热”在全国兴起就是最好的见证。目前,上海、广州、北京、深圳、天津、武汉等经济中心城市物流专业化服务发展较快。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出现,为在高效率前提下组织物流创造了条件。但由于这些企业数量较少、规模有限,加之服务领域和覆盖范围较为有限,从我国物流总体质量方面的状况分析,专业物流服务的空间和利润潜力还待充分挖掘。 根据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物流质量可以表现为物流时间、物流费用和物流效率3个方面,而我国物流业目前在这些方面的总体表现难尽人意。 一是物流时间长。我国工业生产中物流活动所占时间为整个供应过程的90%以上,物流过程中运输以及生产、销售准备过程中的存储所占时间比重又相对较高。目前我国铁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仅46.4公里左右,散装、集装箱等高效运输方式比重较低,装卸时间较长;公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也不足50公里;内河航运速度更低;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

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 料及医药商业。医药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医药工业体系和 医药流通网络,发展成为世界制药大国。据统计口径:我国现有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 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43万吨,位居世界第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医药工业一直保 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1978年至2000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6%,成为国民经 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二、我国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自1997年以来,医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占全部工业总额 的比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以资产为主的规模比 重仅为2%3%,效益指标相对高一些也仅为3%4%,是我国实现经济效益的稳定来源产 业之一,但并未进入支柱产业之列。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为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提高民族素质的特殊产业。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起 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保驾护航”作用。 三、药品质量管理的三个重要标准 质量是药品的生命,质量无法保证的药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毒品,不但不能治疗人体疾病,反而贻误治病时机,危及患者生命。要想做好药店里的质量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地查遗补缺,必须掌握三个标准。这三个标准是其他工作的基础,基础性工作如果做不好,就很难保证药品质量,也就难以达到方便顾客,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根本目的。 1.购进验收标准。连锁药店的门店没有购进环节,只是接受总部的配送,按照来货跟踪单 和零售拨货单验收即可。而单体药店在购进药品时,应注意对供货单位和从业人员的资质进行审核,索取相关资料,包括供货单位的药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 gsp或gmp证书复印件,以上均须盖有供货单位的公章;对供货单位销售人员应索取身份 证复印件、毕业证复印件、授权委托书原件;另外还有双方签订的质量保证协议。以上资料齐全,才可签订合同,实施采购行为。从资质审查上把好关,不能完全提供以上资料的单位一般资信较差,门店不应与这样的单位发生业务。 验收药品时,须逐批对照实货进行外观性状检查,对品名、规格、批号、数量、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批准文号等内容进行检查,发现外观异常者,不能验收入店。

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哪里? 美国经济的衰退和全球高新技术市场增长的滞缓,给寻求跨地域发展的企业投下了重重的阴影,以往成功的经验已不足以借鉴。 中国企业目前所具有的竞争力只能保持3~5年的时间。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品牌的寿命周期将会大大缩短。 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巨大变化,企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进行重新评价和创造。 受Enterprise IG公司邀请,笔者参加了2001年10月24日在香港由美国《商业周刊》主办的“亚洲企业品牌战略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国际知名的品牌管理顾问公司、品牌规划顾问公司、专家和香港国际知名品牌的企业,就如何应对目前迅速变化的经济环境和全球化的到来,深入而广泛地探讨了现代企业品牌管理方面的问题。受与会者一些观点和思想的启发,关注国内企业,现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品牌竞争力的先决条件 来自美国和亚太地区的与会品牌管理专家一致认为,近期美国经济衰退和全球高新技术市场增长滞缓的局面,给寻求跨地域发展的企业投下了重重的阴影,以往成功的经验已经不足以借鉴,必须通过重新评价和创造新的品牌竞争力才能保留和开发新的客户和消费者。 品牌的竞争力已不容忽视。讨论会给我们一个清晰的结论是,在日益动荡多

变的市场条件下,品牌已经成为赢得顾客忠诚和企业求得长期生存与成长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要重新审视其品牌管理策略。特别是对于国内的企业,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不断创新的压力已经直逼本土的企业必须将竞争的水平提升到国际水准,而不是“窝里斗”。 在全球环境下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越来越多地和产品品牌的竞争力联系在了一起,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彼此制约、相互依存的,这是加入世贸之后的中国企业必须要保持清醒的一点。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比如某些技术、技能和管理机制。一个连续成功的企业必定有其核心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开发、培养、不断巩固以及更新,因为即使建立了核心竞争力,也还有可能再瓦解。如何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就成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品牌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在市场上的商品化的表现,也可以说是企业竞争力物化的表现。 2002年元月12日,在第四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谈道,中国企业过去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能吃苦耐劳;二是具有廉价的资源;三是有限的产品优势;四是关系网络优势。中国企业目前所具有的竞争力只能保持3~5年的时间。加入WTO之后,企业品牌的寿命周期将会大大缩短,这不能不说对现在的本土企业生存来讲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由此看来,与跨国公司相比本土公司最缺乏的就是品牌竞争力,品牌能不能在市场上立得脚,决定着企业在全球化范围内的盈利能力。要建立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先建立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东西必须具有独特性,按照张维迎的观点,即“买不来”、“偷不走”、“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

全国生物制药企业排名

全国生物制药企业排名(最新版) 北京集琦医药网络有限公司信息部 升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1? ?? ?? ?? ?? ?? ? 山东山松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2? ?? ?? ?? ?? ?? ?? ?? ? 诺维信(中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3? ?? ?? ?? ?? ?? ?? ?? ??? 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 4? ?? ?? ?? ?? ?? ?? ?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5 宝鸡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

辽宁诺康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7 福建省石狮市华宝集团公司8 广西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9 上海葛兰素史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10 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11 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2 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13 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4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15 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责任公司16 上海莱士血制品有限公司17 四川蜀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18 烟台东诚生化有限公司19 扬州市三药制药有限公司20 巩义市惠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1 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2

山东天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3 上海新兴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4 溧阳市维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5 莱阳方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26 徐州万邦生化制药有限公司27 珍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8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29 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0

常州千红生化制药有限公司31 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32 苏州工业园区赛康德万马化工有限公司33 莱阳祥和生化制品有限公司34 威海环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5 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36 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37 南通双林生物制品有限公司38

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环境分析报告

深圳中企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18019327.html, 1

目录 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3) 第一节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3)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 (3) 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3) 三、城乡居民收入分析 (4) 四、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4) 五、进出口贸易历史变动轨迹 (7) 六、2015-2020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 (8) 第二节中国化妆品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2) 一、化妆品行业监管管理体制 (12) 二、化妆品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13) 三、上下游产业政策影响分析 (15) 第三节中国化妆品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7) (一)化妆品企业里技术经常不受到重视: (17) (二)化妆品研发不易体现高科技、高技术含量 (18) 2

3 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 历史变动轨迹 2014年中国GDP 突破10万亿美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成为继美国之后又一个“10万亿美元俱乐部”成员。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四季度增长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 亿元,增长8.1%。 图表- 1:2010-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其中,城市上涨2.6%,农村上涨2.8%。分类别看,食品价格比上年上涨4.7%,烟酒及用品上涨0.3%,衣着上涨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3%,交通和通信下降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8%,居住上涨2.8%。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4.6%,油脂价格上涨0.3%,猪肉价格上涨0.3%,鲜菜价格上涨8.1%。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环比上涨0.3%。全年工业生产

企业的十大核心竞争力

企业十大核心竞争力 十大核心竞争力构成现代国际企业的基础力量,增强这十大核心竞争力,就能够使创维逐步接近自己的远景,那就是希望成为一个类似索尼的那种企业,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目标。 我们每一个企业都在思考新的战略方向,寻找新的油田。恰如我们今天的论坛主题一样:转型年代的企业变革与创新。实际上,早在互联网泡沫经济以后,国际上的跨国公司已经提前进入了一种企业的变革时代。与他们相比,中国企业的变革已经晚了好几年了。变革什么呢?根据创维的体验,就是要在超竞争时代里面培养企业的十大竞争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 大家能够感受到,近些年来,不知不觉中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除个别的项目如石油、国有垄断的领域以外,在市场竞争的领域里确实如此。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正处于一个所谓的超竞争时代。 那么,超竞争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首先是大部分产品供过于求或者处于供需基本平衡,使得利润的压力增大。包括大家习惯认为应该赢利很大的产业或者服务业,状况也是如此。前几天一个大型通讯运营商的负责人告诉我,今年他们能做到销售增长80%,可是盈利的增长不到15%,省吃俭用才有十几个点,营业额与利润的增长不成比例。所以说,现在所有的企业家、所有的企业都面临利润的压力,而产品严重供过于求造成了利润的困顿,因此,超竞争时代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产品供过于求。 第二个特征就是营销不再是灵丹录妙药。以往有一个“杀手级”的营销方案,就能让企业又前进一大步,所以前五年社会上各种营销论坛的讲座特别受欢迎,可到了2003年这些办法好象不再灵光。无论用什么花哨的促销方式或者新颖的概念,都难以扩大市场的需求量。 第三个特征是成本的高速上涨。各种商务舱、头等舱的诱惑,超五星级酒店的服务都使企业行政管理费用、营销费用、财务费用高涨。成本高涨还表现在全球化当中的各种反倾侵销、技术壁垒、专利版权等精彩文档

中国100强药企排名及外资制药企业

中国 100 强药企排名(按利润总额) 序号 企业名称 利润总额(千元) 1 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812538 2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1238571 3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031377 4 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011511 5 山东东阿阿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38740 6 哈药集团有限公司 727719 7 南京医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716518 8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00869 9 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 605542 10 太极集团有限公司 589700 11 新华鲁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516070 12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421742 13 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349121 14 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344422 15 杭州华东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339566 16 江西省医药集团公司 334178 17 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296585 18 东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82260 19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275639 20 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 275041 21 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66322 22 天津太平(集团)有限公司 253340 23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43491 24 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42228 25 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 232551 26 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24882 27 汇仁集团有限公司 217301 28 上海复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10000 29 浙江海正集团有限公司 189118 30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81191 31 山东鲁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80280 32 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75243 33 东北制药总厂 173191 34 吉林修正药业集团 168346 35 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 166000 36 深圳万基药业有限公司 156674 37 河北省高营企业集团公司 147133 38 横店集团康裕药业有限公司 131890 39 利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30311 40 山东淮坊海王医药有限公司 124541 41 金花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004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