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修昔底德和_伯罗奔尼撒战争史_

修昔底德和_伯罗奔尼撒战争史_

修昔底德和_伯罗奔尼撒战争史_
修昔底德和_伯罗奔尼撒战争史_

修昔底德陷阱与中国

修昔底德陷阱与中国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修昔底德(希腊文Θουκυδ?δη?英文Thucydides,B.C.460或455~400或395年)古希腊历史学家,是在高度成熟了的希腊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一、发展历程 修昔底德陷阱几乎已经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 ?修昔底德陷阱?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观点,这位历史学家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正如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和19世纪末德国人面临的情况一样。这种挑战多数以战争告终。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成就急剧崛起震惊了陆地霸主斯巴达。双方之间的威胁和反威胁引发竞争,长达30年的战争结束后,两国均遭毁灭。 修昔底德总结说,?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给斯巴达造成的恐惧?。 ?修昔底德陷阱?翻译成当代语言就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

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二、案例 (一)古雅典与斯巴达 古雅典的迅速崛起震动了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老牌陆地强权斯巴达。恐惧迫使斯巴达人做出反应。威胁和反威胁催生了竞争,接着是对抗,最终酿成冲突。长达30年的战争最终毁了这两个城邦。 (二)德国与世界大战 人们发现,自1500年以来,一个新崛起的大国挑战现存大国的案例一共有15例,其中发生战争的就有11例。最显著的就是德国。德国统一之后,取代了英国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在1914年和1939年,德国的侵略行为和英国的反应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 (三)日本与侵略战争 在亚洲也有类似的经历。日本崛起之后,就想挑战欧洲殖民地在亚洲建立起来的或者正在建立的秩序,确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亚洲秩序,最终爆发了日本以反对西方列强为名而侵略亚洲其它国家的战争。 三、中国政局

修昔底德陷阱【试用期,警惕五大黑心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试用期,警惕五大黑心陷阱】 当前,已经进入应届毕业生求职、签订劳动合同的高峰时段,而年终跳槽高峰后,不少职场人士的试用期也眼看就要结束。除了努力工作以证明自己与工作岗位的匹配度外,面对用人单位屡屡设下的试用期“陷阱”,劳动者更要小心应对。 陷阱一:口头约定一“试”了之 某翻译中心聘用5 名员工作翻译员。老板承诺试用3 个月,试用期月薪250 元(低于当地最低工资),试用期满正式录用,月工资不少于3000 元。好诱人的高薪!5 个翻译员为了让老板满意,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在仅差10 天就试用期满的时候,老板突然以“不适宜在本公司工作”为由,将5 人全部辞退。 支招 我国劳动法第32 条规定,试用期内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仅可以单方面无条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而且无需提前30 天通知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辞退员工要有条件,即证明不符合单位的录用条件。一旦员工在试用期内被辞退,可以通过劳动仲裁和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且双方一旦发生争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 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负有“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举证责任。

陷阱二:试用期没完没了 小罗说起她的“试用期”遭遇时,显得“很受伤”。她应聘到市内一家化妆品公司,干了7 个多月,公司说她虽然干了这么长时间,但销售业绩达不到公司的要求,因此还得继续试用,直到公司认为合格才能转正。她便咬着牙继续干,就这么又干了4 个月,公司还是不给她转正。无奈之下,她只能另谋出路。 支招 法律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 个月,且必须与所签劳动合同的期限相吻合。具体的规定为:合同期不满6 个月,试用期不得超过15 日;合同期满6 个月、不满1 年的,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30 日;合同期满1 年不满2 年的,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0 日;合同期满2 年及以上的,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 个月。有的用人单位会在双方约定的试用期快要结束时,以考察不全面等为由,再与员工续订一个试用期。虽然两个试用期的期限都不高于法定期限,但是前后相加以后就大大超过了6 个月,这都是侵害劳动者利益的违法行为。值得注意的是,试用期不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仅仅是“可以”约定。超过法定期限后,视为试用期已经结束,被试用的员工已经转为正式员工,拥有相应的劳动权益。 陷阱三:以见习期代替试用期 毕业生小陈到一家房产中介公司应聘“高级物业顾问”。公司没有与小陈签订试用合同,而是签了份见习合同,时间长达1 年。 支招

“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真相是什么

“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真相是什么 近年来,"修昔底德陷阱"成为一个热词。要搞明白"修昔底德陷阱"是什么,必须了解一些历史知识。 "陷阱"并非修昔底德的本意 公元前431年到公元前404年古希腊发生过一场战争,交战的双方是两个城邦国家斯巴达和雅典,以及各自领导的城邦同盟。古希腊有几百个城邦,各自为政,相互间经常械斗,战争频繁。但这场战争的特殊之处是几乎所有的希腊城邦都卷入了战争,而且分成两个阵营,即斯巴达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和雅典领导的提洛同盟。伯罗奔尼撒同盟是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各城邦的一个防御性同盟,斯巴达握有主导权;提洛同盟是在公元前478年由雅典建立的,起初是为了对付波斯,后来变成雅典控制其他城邦的工具,雅典强迫各城邦听命于它,并向其纳税。 伯罗奔尼撒战争之所以爆发,其根本原因是历史学家们所说的"雅典帝国主义",即雅典试图控制整个希腊,为此不惜动用武力。《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作者修昔底德这么说:"在这些年中,雅典人使他们的帝国日益强大,因而也大大地增加了他们自己国家的权势。斯巴达人虽然知道雅典势力的扩大,但是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制止它;在大部分的时间内,他们仍然保持冷静的态度,因为在传统上,他们如果不是被迫而作战的时候,他们总是迟迟而作战的;同时也因为他们自己国内的战争,他们不能采取军事行动。所以最后,雅典的势力达到顶点,人人都能够清楚地看见了;同时,雅典人开始侵略斯巴达的盟国了。在这时候,斯巴达人感觉到这种形势不能再容忍下去了,所以决定发动现在这次战争,企图以全力进攻,如果可能的话,他们想消灭雅典的势力。"这是对事件的客观陈述,也是后来历史学家们的共同理解。必须指出:修昔底德是雅典人,还担任过雅典的最高官职将军,他对战争的解释如此客观、不偏不倚,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不失为史德的表率。 但中国的大众媒体对这次战争是这么说的:"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急剧崛起震惊了陆地霸主斯巴达。双方之间的威胁和反威胁引发竞争,长达30年的战争结束后,两国均遭毁灭。修昔底德总结说,'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接下来的这段话就引出了"修昔底德陷阱"这个概念:"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正如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和19世纪末德国人面临的情况一样,这种挑战多数以战争告终。"这些媒体还特意标明:如此说法"是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来的,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指雅典)与既有的统治霸主(指斯巴达)竞争时,双方的冲突多以战争结束,伯罗奔尼撒战争就是如此",这就是"修昔底德陷阱"。 很明显,这是强加给修昔底德的,修昔底德不是这个意思。在修昔底德那里,雅典不是新崛起的大国,斯巴达也不是既有的霸主,伯罗奔尼撒战争不是大国关系的"铁律"。 "修昔底德陷阱"从何而来 既然"修昔底德陷阱"并非修昔底德之意,那么它是从哪里来的?它来自一个美国人格雷厄姆·艾利森,他曾担任过美国国防部长特别顾问,与美国政府过从甚密,同时也是哈佛大学教授。他为了

探究英德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原因

探究英德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原因 参考消息网8月22日报道 新兴崛起国与老牌霸权国之间难以避免的冲突乃至战争,被称为“修昔底德陷阱”,德国与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对决被视为最经典的案例之一。如今,探究德英冲突的成因,对于有关国家避免重蹈历史覆辙、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警示意义。 结构性矛盾难调和 迄今为止,真正具有主导世界能力的霸权国只出现过两个,这就是近代的英国和当代的美国。与它们在某种意义上大致相当的只有古代称霸欧洲、西亚、北非、地中海广大地区长达三四个世纪的罗马帝国。这三大霸权国创业靠的是“刀与剑”,守成离不开“血与火”。面对崛起国,其本能反应自然而然地表现为以超强实力予以遏制。这是霸权国与生俱来、无法更改的天性。 英帝国是世界近代史上最庞大的帝国,称霸世界长达一个世纪。1900年,英帝国拥有310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拥有最强大的海军、最庞大的商船队和世界金融中心。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美国、德国、日本开始崛起,英国实力相对下降,面临着如何与崛起国相处的抉择。英国虽然仍是世界上头号强国,但已无全面打压别国的实力,于是采取区别对待的策略,与美国和解,与日本结盟,集中全力对付德国。 在英国看来,德国既有挑战的实力和意图,又近在咫尺,实乃心腹之患。 1871年赢得普法战争胜利和实现德意志民族统一后,德国发展迅猛,到20世纪初已经成为一个人口众多、文化素质高、军事实力强、经济实力雄厚的资本主义强国。拥有欧洲战斗力最强的陆军和紧随英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海军、世界第二大商船队。工业实力超过英国,位于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具备如此实力的德国,在德皇威廉二世于1897年任命蒂尔皮茨为海军大臣、皮洛夫为外交大臣之后,便抛弃了俾斯麦立足欧洲大陆的“大陆政策”,开始推行“世界政策”,其实质就是在称霸欧洲大陆的基础上,扩建海军,争夺制海权,向海外扩展殖民地,争霸世界,建立大德意志帝国。 德国的“世界政策”与英国的世界霸权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结构性矛盾。 德国称霸欧洲的企图,与英国维持欧洲均势的政

中国能否走出“修昔底德”陷阱

中国能否走出“修西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观点,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之所以最终变得不可避免,是因为雅典实力的增长,以及这种增长在斯巴达所引起的恐惧。2014年1月22日,《世界邮报》创刊号刊登了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专访。针对中国迅速崛起后,必将与美国这样的旧霸权国家发生冲突的担忧,习近平在专访中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1.源自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观点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 2.自1500年到2014年共有15例威胁案例其中发生战争的有11例 3.国际社会在哲学层面上将此比喻中美关系中国强调没有霸权基因 修昔底德陷阱几乎已经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 “修昔底德陷阱”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观点,这位历史学家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正如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和19世纪末德国人面临的情况一样。这种挑战多数以战争告终。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成就急剧崛起震惊了陆地霸主斯巴达。双方之间的威胁和反威胁引发竞争,长达30年的战争结束后,两国均遭毁灭。 修昔底德总结说,“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 “修昔底德陷阱”翻译成当代语言就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案例:古雅典与斯巴达 古雅典的迅速崛起震动了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老牌陆地强权斯巴达。恐惧迫使斯巴达人做出反应。威胁和反威胁催生了竞争,接着是对抗,最终酿成冲突。长达30年的战争最终毁了这两个城邦。 德国与世界大战

修昔底德陷阱

外交部:现行国际秩序是以联合国为核心、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由国际社会共同确立的,其最根本的原则是各国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平等相待、互不干涉内政。国际秩序决不是美方某一个人可以随意定义的。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也是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以及国际公平正义的坚定捍卫者。国际社会对此自有公论。 说到世界秩序问题,傅莹女士有个关于“中国的成长与秩序之争论”的演讲,我们把它称之为“傅莹之问”,即世界秩序是否只是美国治下的世界? 中国对国际体系和国际规则态度很重要,对自身崛起具有深远影响。“中国从现存国际组织中受益良多,不想摧毁这些组织。”(约瑟夫-奈)同时,“中国期待促进现有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和更具包容性的方向发展”;主张“完善多边贸易体制和推动双边与区域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这两个‘轮子’应该一起转。”中国重返国际社会后的实践表明,中国对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是贡献者而非颠覆者或破坏者。美国对中国拥有越来越强的制定规则能力的“恐惧症”,是该治治了:就“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而言,“美国需要避免把遏制作为一种战略”(约瑟夫-奈)。世界需要中国对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作出贡献。 中美关系是否已演变为“秩序之争”?2014年上海亚信会议和2015年亚投行出现以来,有关“世界秩序之争”已成为中美关系中的重要话题,而且越来越热。一些西方人士断言,中美关于国际秩序之争将成为新世纪地缘政治的首要纷争。 总之,中美关系是否已演变为“秩序之争”仍是一个开放的问题,最终的结局取决于中美双方在未来的岁月中如何互动。从理论上讲,主要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尤其是力量对比的反转必然会导致世界秩序的变化。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总监帕乌拉·斯帕奇(Paola Subacchi)。她认为,亚投行将会瓦解美国主导世界的秩序。 吴心伯:中国推动国际秩序更趋合理

中国如何避开修昔底德陷阱

中国如何避开修昔底德陷阱? 作者:鲍盛钢时间:2012-09-14 中美关系实际上是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关系,历史上守成大国必然要遏制新兴大国的崛起,而新兴大国必然会极力冲破遏制,由此必然导致双方的冲突与战争,这就是修昔底德陷阱。那么,中国应该如何避开这一陷阱呢?有三种方法可以选择,一是融入现有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但问题是目前中美双方缺乏战略互信。二是采用善意的孤立主义政策,韬光养晦,不与美国相争,但问题是美国步步紧逼,逼你相争怎么办?三是另辟蹊径,走自己的路,绕开美国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事实显示以此选择中国正在避开修昔底德陷阱。 美国重返亚洲,目的是遏制中国的崛起,但是,中国不仅没有被遏制住,相反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那么中国凭什么走向世界呢?回答是市场经济原则,市场以利润为导向,而利润是一种信号,它告诉我们,为了满足那些我们不认识的人的需求,我们必须干什么,我们正是通过追求利润而从利己主义者成为利他主义者。同时利润也是一种信号,它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在哪里研发,哪里生产,哪里销售,从而使收益大于成本,人类正是通过追求利润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和利用,达到充分繁荣和富裕。中国崛起是由于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结果,没有经济全球化,就没有中国的崛起,由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国成为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制造和加工基地,由此中国经济得以享有30年的快速发展,不仅如此,中国还由此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中国的合作模式就是大家做生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中国在亚洲,非洲,中东,中亚以及欧洲还有拉美地区的贸易与投资已经呈现超越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势态,同时通过合作组织与论坛中国与这些地区的政治合作也在不断提升,并为进一步的经贸合作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框架。在亚洲中国与亚洲国家的经贸关系已经超越美国,所以美国重返亚洲的目的就是遏制中国的影响力,打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