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官员异质性与地方经济增长研究的文献综述

官员异质性与地方经济增长研究的文献综述

官员异质性与地方经济增长研究的文献综述
官员异质性与地方经济增长研究的文献综述

官员异质性与地方经济增长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地方官员的个人特征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现有文献一般从年龄、任期、学历及官员交流等方面展开讨论。本文通过梳理各方面文献,分析具有不同个人特征的地方官员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影响,进而优化官员配置,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官员年龄任期限制;官员学历;官员交流;经济增长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及官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王贤彬等,2014)。许多文献从财政分权角度出发,解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Qian et al.,1997;Qian et al.,1998;Jin et al.,2005;史宇鹏等,2007),认为财政剩余收益是激励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促使地方政府成为增长型的“扶持之手”(Jin et al.,2005)。另一些学者提出“晋升锦标赛”概念(Li&Zhou,2005),认为在相对政绩考核机制下,中央政府以经济绩效决定官员晋升的政治激励,能够促使地方官员更有热情发展经济(Maskin et al.,2000;Blanchard et al.,2001;周黎安,2007)。

许多学者认为,将地方政府在分权框架下追求财政收入

的财政激励(W eingast,1995;Q ian & Weingast,1997,2011)与地方官员在集权框架下追求政治晋升的政治激励(周黎安,2007)相结合,能够有效解释中国的经济增长(Cai & Treisman,2006;Li & Zhou,2005;杨其静等,2008)。但是本文认为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在以财政分权视角研究经济增长的文献中,地方政府被看作一个整体,未推进到背后的实质性个体――官员。作为一个抽象的“黑箱”(周黎安,2008),政府行为只是一种表面结果,其所表现的特征实际上体现的是地方官员的动机(钱先航等,2011;周业安等,2013;姚洋等,2014)。

第二,虽然得到1978至2004年中国省级官员检验的支持(Li&Z hou,2005),“晋升锦标赛”理论仍受到诸多质疑,部分学者并不认为以经济绩效考核为基础的政治晋升理论

能够解释地方官员的经济增长行为(Guo,2009;陶然等,2010;周晓慧等,2014)。

第三,现有文献多集中于研究外部激?疃怨僭贝俳?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将地方政府和官员的行为固定在以追求激励为唯一目标,忽视了官员内在特征对经济增长可能存在的影响。官员本身具有异质性,同类级别官员面对相同的外部激励,其行为具有明显的差异,进而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不同影响。因此,分析地方官员个人特征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就成为文献的最新进展。

本文接下来将分类梳理官员不同内在特征对地区经济

增长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一)官员交流与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省长、省委书记交流给地区经济增长带来了深远影响,主要在于带动短期经济增长波动。在中央采取的相对经济绩效考核机制下,新上任的交流官员有激励迅速开展经济项目,在任期内取得优于上任官员的经济绩效,提升晋升概率(吴培材,2016)。

也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认为省长、省委书记交流对辖区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王贤彬等,2009),交流频率越高,越会诱发官员执政理念短期化、执政行为浮躁化甚至政绩泡沫化,危及经济健康运行(李捷等,2016杨海生等,2014)。

为了具体阐述官员交流作用于宏观经济增长的微观传

导机制,学者们又相继从地方投资增长率(王贤彬等,2010)、辖区企业投资支出及效率(陈艳艳等,2012)、国有企业过度投资水平(向杨等,2014)、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丁从明等,2015)等方面展开研究。

更进一步考虑到地方官员的交流来源时,从中央交流到地方的省长、省委书记,是“培养与使用相结合”,调回中央并不一定需要良好的经济绩效;而并非从中央交流到地方

的省长、省委书记,是否会晋升到中央则需要良好的经济绩效作参考(王贤彬等,2008)。徐现祥等(2007)考察了京官的经济绩效,发现其任期内的经济增长水平较低。张平等(2012)发现,中央官员通过提高籍贯来源地的投资率进而对其籍贯来源省区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干部异地交流制度,使从沿海到内地、从发达地区到落后地区的干部交流常态化。东部地区的官员到西部任职,能带去经验(刘本义,1998)。

同时异地交流有助于打破地方与中央之间的信息不对称(Huang,2002)。

此外,跨省交流的地方官员,通过在流入地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实现了经济发展(徐现祥等,2007),比留任官员更有激励发展经济(尹振东,2010),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同省交流的地方官员(董志强等,2012)及中央交流到地方的官员(杨海生等,2010)。

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官员的异地交流会造成行为短期化(顾万勇,2009),工作低效率(李飞跃等,2011),从而对当地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二)官员任期与经济增长

任期控制是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的一种隐性治理方式(Huang,2002),为保持地方官员任期的稳定性,中央提出“县市以上官员的任期是5年,担任同一岗位一般不能超过

两个任期,担任同一层次领导职务的时间累积不能超过15年”。但实际上,地级市市长的平均任期是4.51年(林挺进,2008),促使地方官员需在有限的任期内取得连任或晋升机会。

从政治激励角度看,任期长度和晋升概率的负相关关系势必反映到官员的经济行为。新上任官员在中央相对经济绩效考核指标下,积极开展各种项目表明“政绩”,更有热情发展经济;4至5年是官员的任期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由正转负的转折点,超过平均任期的地方官员,会改变其目标函数和决策方式,弱化经济激励水平。因而地方官员的经济增长绩效在任期内呈现倒U型(张军和高远,2007;周晓慧等,2014)。

研究官员任期对官员行为影响的文献,总体上可分为固定任期对官员行为的影响以及不固定任期对官员行为影响

两类。

基于固定任期下的研究始于Nordhaus(1975),提出官员为了谋求政治晋升,会策略性地安排自身经济行为,将最好的经济绩效提供给委托人,使其任期与经济绩效间呈现倒U型的关系,从而赢得选举。

中国实行的是不固定任期制度(耿曙等,2016),学者们借鉴固定任期下的研究思路,认为地方官员为了晋升,会努力满足委托人的偏好,导致经济绩效随任期而波动,但所

得结论并不一致。

有些学者认为,不固定任期下的官员任期与地方经济绩效同样呈倒U型(张军和高远,2007;Guo,2009),也有学者认为是U型关系(马亮,2013)或直线型关系(庞保庆,2016;耿曙等,2016)。周黎安(2008)和陶然等(2010)认为,学者们以省级官员作为样本,可能存在官员晋升弱激励情况,因而得出不同结论。

(三)官员学历与经济增长

官员学历也会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影响。Dreher et al.(2009)通过实证回归发现,学历高的领导人,更有利于推进经济改革,取得经济成果。Besley et al.(2011)提出,具有较高教育程度的领导人离职后,经济增长率大幅度下降。杨海生(2010)支持官员受教育程度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王贤彬等(2014)则认为,地方官员的经济绩效差异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能力差异,其中以官员晋升年龄度量的官员综合能力相较于以受教育程度度量的人力资本具有更为显著

的作用。

(四)官员年龄与经济增长

在中国当前严格的退休制度下,官员年龄同样对地区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王贤彬等(2010)认为,官员年龄是影响政治激励的重要因素,年龄越大的地方官员,其职业晋升前景越差,越是缺乏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更倾向于完成

较低的经济增长目标(余永泽等,2017),其更替对当年的经济增长率具有更大的负面影响。更进一步地,年龄介于61~65岁之间的省部级官员,预期其任满后退休可能性大,从而晋升激励对他们不发生作用(刘伟,2016),更加没有经济发展的热情。

三、?Y论性评述

近年来,官员治理制度中先后引入了高级官员的有限任期制度和鼓励异地交流的惯例,中央正式建立了官员退休制度,且不断强调干部队伍“知识化”的重要性,因此,地方官员的任期、交流来源、年龄与学历等多方面个人特征显著影响经济增长。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发现,首先,现有文献多倾向于分析官员特征的单一部分,没有综合研究官员特征。为了最大程度揭示官员特征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应多维度定量考察官员特征,构造一个包含官员年龄、任期、学历及官员交流来源的研究框架,或许能够更好地研究官员异质性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其次,目前相关研究集中采用省级层面数据。由于省级官员的晋升及经济增长目标的制定,较多地受制于政治因素,采用省级层面数据验证官员特征与地区经济增长往往得不到可信服的结论,因此有必要在省级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下研究。

地市级政府承担的政治职能较弱,发展地方经济的职能更突出,在经济发展的维度下开展更加激烈的竞争,从而他们的行为模式可能更符合锦标赛理论。

(南京审计大学,江苏南京211815)

参考文献:

[1]王贤彬,徐现祥.官员能力与经济发展――来自省级官员个体效应的证据[J].南方经济,2014 (6):1-24.

[2]Qian Y,Weingast B R.Federalism as a Commitment to Preserving Market Incentives[J]. Working Papers,1997(4):83-92.

[3]Qian Y,Roland G.Federalism and 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J].Working Papers,1998(5):1143-1162.

[4]Jin H,Qian Y,Weingast B R.Regional decentralization and fiscal incentives:Federalism,C h i n e s e s t y l e [ J ] . J o u r n a l o f P u b l i c Economics,2005(9-10):1719-1742.

[5]史宇鹏,周黎安.地区放权与经济效率:以计划单列为例[J].经济研究,2007(1):17-28.

[6]Li H,Zhou L A.Political turnover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the incentive role of personnel control in China[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5(9-10).

[7]Olson M.Dictatorship,Democracy,and Development[J].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93(3):

567-576.

[8]Blanchard O,Shleifer A.Federalism with and without Political Centralization:China Versus Russia[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1(1):171-179. [9]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7):36-50.

[10]Weingast,Barry R.China’s transition to markets:[M].Hoover Institution on War,Revolution and Peace,Stanford University,1995.

[11]Yingyi Qian,Barry R. Weingast.China’s transition to markets:market-preserving federalism,chinese style[J].Journal of Policy Reform,2011(2):149-185.

[12]Cai H,Treisman D. Did Government Decentralization Cause China’s Economic Miracle?[J].World Politics,2006(4):505-535.

[13]杨其静,聂辉华.保护市场的联邦主义及其批判[J].

经济研究,2008(3):99-114.

[14]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M].北京格致出版社,2008.

[15]钱先航,曹廷求,李维安.晋升压力、官员任期与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J].经济研究,2011(12):72-85.

[16]周业安,李涛.地方政府竞争和经济增长:基于我国

省级面版数据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7]姚洋,杨汝岱.政府行为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8]Guo G.China’s Local Political Budget

Cycles[J].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2009,53(3):621?C632.

[19]陶然,苏福兵,陆曦等.经济增长能够带来晋升吗?――对晋升锦标竞赛理论的逻辑挑战与省级实证重估[J].管理世界,2010(12):13-26.

[20]周晓慧,邹肇芸.经济增长、政府财政收支与地方官员任期――来自省级的经验证据[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6):112-125.

[21]吴培材,王忠.官员更替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J].城市问题,2016(5):74-81.

[22]王贤彬,徐现祥,李郇.地方官员更替与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9(3):1301-1328.

[23]李捷,余东华.官员更替频率、经济增长与工业产能利用率――以中国地方省级官员为例[J].软科学,2016(5):31-34.

[24]杨海生,陈少凌,罗党论等.政策不稳定性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地方官员变更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14

[25]王贤彬,徐现祥,周靖祥.晋升激励与投资周期――来自中国省级官员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0(12):16-26.

[26]陈艳艳,罗党论.地方官员更替与企业投资[J].经济研究,2012(s2):18-30.

[27]向杨,徐良果,王勇军.官员更替、任职期限与企业过度投资[J].投资研究,2014(8):43-60.

[28]丁从明,刘明,廖艺洁.官员更替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来自中国省级官员数据的证据[J].财经研究,2015(4):90-99.

[29]王贤彬,徐现祥.地方官员来源、去向、任期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长省委书记的证据[J].管理世界,2008(3):16-26.

[30]徐现祥,王贤彬,舒元.地方官员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长、省委书记交流的证据[J].经济研究,2007(9):18-31.

[31]张平,赵国昌,罗知.中央官员来源与地方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12(2):613-634.

[32]刘本义.党政领导干部交流的实践与探索[J].组织人

事学研究,1998(3):8-10.

[33]Huang Y.Managing Chinese Bureaucrats:An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Perspective[J].Political Studies,2002

[34]尹振东.官员交流与经济增长[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4):23-29.

[35]董志强,周敏丹,魏下海.地市级官员交流与地方经济发展――基于广东省(1988-2009)的经验研究[J].南方经济,2012(10):32-42.

[36]杨海生,罗党论,陈少凌.资源禀赋、官员交流与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10(5):17-26.

[37]顾万勇.干部交流“四忌”[J].党政论坛,2009(2):47-47.

[38]李飞跃,王轩.地方官员一定偏好FDI吗?――来自我国283个市级地区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11(8):16-25.

[39]林挺进.地级市市长对于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的影响

[C].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2008:175-190.

[40]张军,高远,傅勇等.中国为什么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J].经济研究,2007(3):4-19.

[41]Nordhaus W D.The Political Business Cycle[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75(2):169-190.

[42]耿曙,??保庆,钟灵娜.中国地方领导任期与政府行为模式:官员任期的政治经济学[J].经济学:季刊,2016(2):893-916.

[43]马亮.官员晋升激励与政府绩效目标设置――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3(2):28-40.

[44]庞保庆,王大中.官员任期制度与经济绩效[J].中国经济问题,2016(1):14-24.

[45]Dreher A,Lamla M J,Lein S M,et al.The impact of political leaders’profession and education on reforms[J].Kof Working Papers,2009,37(1):169-193.[46]Besley T,Reynal-Querol M.Do Educated Leaders Matter?*[J].Economic Journal,2011(554):205 -227.

[47]余泳泽,杨晓章.官员任期、官员特征与经济增长目标制定――来自230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动态,2017(2):51-65.

[48]刘伟.经济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管理世界,2016(7):1-9.

[49]杨金玉;裴淑.经济新常态与结构性经济改革[J].时代经贸,2017(13):62-64.

[50]邓彬.提高政府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J].时代经贸,2017(30):82-85.

[51]刘秋华.发展领导力[J].时代经贸,2014(07):66.

基金项目:南京审计大学校级2016年度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MG2016033)。

作者简介:陈琪,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经济学院劳动经济

学硕士研究生。

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论文文献综述范文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刑法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一、有许多学者认为我国现行仲裁法中的“其它财产权益纠纷”的规定应当更加明确化。谭兵在《中国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一书中认为:调整中国现行仲裁范围的主要思路是明确、统一、扩大和规范。对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的“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应有更加明确的解释。其认为“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解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首先,“财产权益争议”一词,是指交付仲裁的事项应是与财产有关的事项,与财产无关的争议则不可以仲裁。其次,对“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中的“财产权益”的范围,存在着界定不清的情况。为有利于仲裁实践,建议在修改仲裁法前,司法机关及时对“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作出统一的司法解释。 二、现行的仲裁实践中所通用的有关“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界定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仲裁制度本身的发展。许多的学者建议将更多的民事纠纷纳入到仲裁中来。 乔欣、李莉在《争议可仲裁性研究》一文中提到破产程序中的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纠纷具有可仲裁性。认为争议的可仲裁性不因破产而改变,仲裁协议仍可执行,裁决所确定的权益可作为破产财产或破产债权向法院申报。同时还认为应将因侵权行为产生的争

议纳入到仲裁。其认为:民事权利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侵权行为也是一个开放型的概念。由侵权行为而产生的争议,当事人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争议不涉及财产权益,但涉及的权利内容是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或可以和解的,这样的争议应具有可仲裁性。 同时,很多学者建议将知识产权中的更多纠纷纳入到仲裁中来。郑书前、宋新宇在《论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之可仲裁性》一文中谈到: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只规定了“著作权合同纠纷”可以申请仲裁。但对于其他的知识产权纠纷如专利权、商标权有关的纠纷并未规定其可以提请仲裁。仲裁方式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方面和其他方式相比有其独到的优势。如果不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会造成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本增加、资源浪费。其认为:长远的考虑是在对《仲裁法》进行修改时扩充仲裁的受案范围,明确规定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一部分事项可以仲裁;鉴于《仲裁法》的修改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以及立法者对修改时机会合理把握,目前可先由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任命法院在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时,不得将裁决事项时知识产权纠纷作为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情形而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该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仲裁裁决,应当执行该裁决结果,这是可采取的权宜之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家对于民商事案件可仲裁性的态度将变的更为开放,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被仲裁机制所扩充容纳,承认其具有可仲裁性将在我们的意料之中。马明虎在《论我国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一文中谈到,承认更多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符合世界仲裁立法的发展趋势。其认为:按照我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

信息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

1、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信息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 编制要求 (带*号的内容建议书不作要求)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 、 项目名称 2 、 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3 、 编制单位 4 、 编制依据 5 、 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6 、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7 、 经济与社会效益* 8 、 相对项目建议书批复的调整情况* 9 、 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业务功能、业务流程、业务量、信息量等分析与预测 * 2、 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

3、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和差距 4、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第四章总体建设方案 1、建设原则和策略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总体设计方案第五章本期项目建设方案 1、本期项目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 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方案 4、应用支撑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方案 5、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建设方案 6、终端系统建设方案 7、网络系统建设方案 &安全系统建设方案 9、备份系统建设方案 10、运行维护系统建设方案 11、其它系统建设方案

12、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13、机房及配套工程建设方案 14、建设方案相对项目建议书批复变更调整情况的说明*第六章项目招标方案* 1 招标范围* 、 2 招标方式* 、 3 招标组织形式* 、 第七章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和卫生 1 环境影响分析* 、 2 环保措施及方案* 、 3 消防措施* 、 4 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 、 第八章节能分析* 1 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 2 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 3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 4 能耗指标* 、 5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等内容* 、 第九章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概念的界定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看,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都是为了改变学习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来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以上的两项内容。 2、课题研究背景及解决问题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地学习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和信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种 1 / 15

情况下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价值:地理学科跨文理两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实践性强,尤其人文地理涉及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文化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将来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和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同时,增强老师的全面素质提高。 4、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成果 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新型学习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主动探究、建构自己的知识为特色的探究性学习也逐步为大家所认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材以新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精神为指导,设计了大量的研究性活动。目前的研究性学习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学习模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讨、不断创新。 5、课题研究目标 使学生由传统教育的知识点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发

视频公开课著作权文献综述

视频公开课建设中的著作权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著作权在视频公开课建设中的问题,分析了视频公开课著作权与传统著作权法律的区别,同时也提出了解决视频公开课建设中著作权问题的对策。 关键字:视频公开课;建设;著作权;研究; 一、前言 视频公开课是21世纪诞生的网络教育资源新形式,是以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1]。与其他基于网络的知识传播产品相比,视频公开课的优势在于使课堂授课这种古老而又不可取代的教育方式乘上了时代之舟,通过互联网把师生互动的单一的课堂空间变成全社会共享的知识空间[2]。随着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带宽、存储设备等硬件性能的不断提升,视频公开课推广与普及的环境条件日趋成熟,逐渐成为开放课程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基于优质资源共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2001年4 月宣布将其2000 多门课程全部搬上互联网供全世界免费使用,这一举措得到了诸多国家的响应。目前,全球已有200 多所大学加入到教育资源共享的行列中来,他们建立的“开放课程联盟”已经在互联网上免费提供了超过13000 门课程的资料。[3]为了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我国教育部也于2011年正式启动视频公开课。视频公开课无疑对于加速知识的传播、扩大受惠人群、打破受教育的国界、改变受教育的方式、真正实现教育平等和提升人民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视频公开课的出现给传统版权制度以极大的冲击,如何完善现行著作权法律制度来推进视频公开课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视频公开课建设对传统著作权法律制度的挑战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开放教育资源一词的表述,开放教育资源是指免费、公开提供给教育者、学生、自学者可反复使用于教学、学习和研究的数字化材料。[4]根据我国教高司函[2011](105 号)《关于启动2011 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通知》,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5]其内容和形式应当具备独创性,反映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特色与研究成果。 [6]不管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国家都将“独创性”作为作品获得著作权保护的实质性条件。 [7]而且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只要求作品的表现形式具备独创性即可,因此视频公开课符合著作权法的作品要求。但视频公开课不管是作为源头的建设还是作为终端的共享,都使传统著作权法律制度面临新的挑战。 1、使用他人作品建设视频公开课对合理使用制度的挑战 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大多情况下需要使用他人受保护的作品,而使用他人受保护的作品制作视频公开课要不要取得原作者许可并支付使用费?这是一个两难问题。如果需要经过许可并支付使用费,不仅成本太高,而且明显与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的规定不符。因为根据现行《著作权法》的规定,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属于合理使用的范畴。视频公开课也属于课堂教学,应该适用该条规定。可是如果真适用这个规定,那么原作品作者的利益无法维护。视频公开课的创作者是自愿申请视频公开课建设并自愿将自己受保护的视频公开课免费提供给大众非商业性使用,在将视频公开课免费提供给大众使用的情况下,视频公开课建设过程中未经许可无偿使用他人受保护的作品也被免费提供给了广大公众,这势必损害原作品作者的著作权,对原作品的作者非常不公平。对信息时代版权立法起典范作用的《美国千年数字版权法案》(DMCA),也没有详细规定视频公开课建设如何使用他人作品的条款。《伯尔尼公约》对合理使用做了一

文献综述的类型

文献综述是"一种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一定时空范围内有关特 定课题研究的全部或大部情报的基础上,简明的类述其中的最重要部分,并标引出处的情报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的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文献综述反映原始文献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或是某一时期一定空间范围的原始文献的内容。其次,文献综述集中反映一批相关文献的内容。其它二次文献如题录、索引、文摘、提要等一条只能揭示一篇原始文献的外表信息或内容信息,且各条目之间没有联系,而综述一篇可集中一批相关文献,且将这批文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予以揭示,信息含量比二次文献多得多。第三,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高级产物。书目、索引等是对原始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客观描述,不涉及文献内容,编写人员不需了解原始文献的内容,也不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提要、文摘是对原始文献的 内容作简要介绍和评价,编写人员需要具有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以识别和评价原始文献;文献综述则要求编写人员对综述的主题有深 入的了解,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概述某一主题的内容。运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等方法对一定范围的文献进行深度加工,对于读者具有深度的引导功能,是创造性的研究活动。 文献综述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献综述进行划分,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文献综述反映内容深度的不同即信息含量的不同划分按照文献综述信息含量的不同,可将文献综述分为叙述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和专题研究报告三类。

叙述性综述是围绕某一问题或专题,广泛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并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对有关的理论、观点、数据、方法、发展概况等作综合、客观的描述的信息分析产品。叙述性综述最主要特点是客观,即必须客观地介绍和描述原始文献中的各种观点和方法。一般不提出撰写者的评论、褒贬,只是系统地罗列。叙述性综述的特点使得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花费较少的精力了解到本学科、专业或课题中的各种观点、方法、理论、数据,把握全局,获取资料。 评论性综述是在对某一问题或专题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从纵向或横向上作对比、分析和评论,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明确取舍的一种信息分析报告。评论性综述的主要特点是分析和评价,因此有人也将其称为分析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在综述各种观点、理论或方法的同时,还要对每种意见、每类数据、每种技术做出分析和评价,表明撰写者自己的看法,提出最终的评论结果。可以启发思路,引导读者寻找新的研究方向。 专题研究报告是就某一专题,一般是涉及国家经济、科研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进行反映与评价,并提出发展对策、趋势预测。"是一种现实性、政策性和针对性很强的情报分析研究成果"。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预测性,它在对各类事实或数据、理论分别介绍描述后,进行论证、预测的推演,最后提出对今后发展目标和方向的预测及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对于科研部门确定研究重点和学科发展方向,领导部门制定各项决策,有效实施管理起着参考和依据的作用。这一类综述主

文献综述-浙江大学现代教务管理系统

文献综述本论文的题目是《我与我们:从豆瓣网看网络交往中的身份建构》,作为本研究的理论视角,网络交往中的身份建构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本研究的典型例证,对“豆瓣网”等研究的文献梳理也不容忽视。 一.身份的概念阐释 身份是在某一语境下,回答一个人或一群人究竟是谁的问题。 “身份”一词来源于西方文化,译自“Identity”,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Identity最早用于代数和逻辑学,意为同一或相同;后来与哲学中的认识主体问题发生关联,指物质、实体存在上的同一性质或状态;埃里克森(E.H. Erikson)最早将其引入心理学,作为社会心理分析的技术术语来使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学者从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角度对身份进行了多维分析。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认为身份具有可塑性,借助外来因素能完成自身身份的建构。1社会心理学家Tajfel和Turner区分了个体身份和社会身份,认为社会身份的取得来自群体成员资格。2美国学者亨廷顿(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认为,为了建立我们的身份,必须寻找对立面,即建构“敌人”,从对“敌人”的想象中寻求我们自身的形象。3 综合对身份概念的阐述,它有两个相互对立的意思:一方面是“本身、个性”,即作为一个长期存在的实体的个人所具有的不同于他人的鲜明个性;另一方面是“相同性、同一性”,即自我归类,强调与他者共有的素质或状况。简要地说,身份既揭示了“我们”是谁的问题,又区分了“他们”是谁。总之,身份是建立在对我和他、我的社会和他的社会区分的基础上,是一个求同存异的建构过程,因而对身份建构的研究也就是对个人与社会、个体与集体关系的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媒介角度的身份建构研究数量少、发展慢 身份建构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关于“我是谁”的身份建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诸多学科研究的热点。总体说来,从不同学科出发,身份建构的研究可归为以下几类:社会学领域关于性别、种族、阶级、亚文化等群体身份的建构;文学领域从后殖民主义和文化研究角度的文化身份建构;哲学领域关于主体和身份的探讨;人类学领域关于族裔的身份研究;教育学领域关于身份建构的教育研究。 虽然相关研究由来已久且数量颇多,但比较而言,从媒介角度切入进行有关身份的构造性研究 1张旭鹏文:“论欧洲一体化的文化认同建构”,《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3期。 2 Tajfel H, Turner J C. The social identity theory of intergroup behavior. Psychology of Inrergroup Relations. Chicago: Nelson Hall, 1986:16-17.

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项目总论 一、项目概况 二、可行性研究结论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四、项目存在问题与建议 第二部分项目背景 一、项目提出背景 二、项目发展概况 三、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项目投资所在城市的基本概况 一、城市基本发展情况 二、城市地理位置、交通、 三、城市气候与生态环境 四、城市的人文环境 五、城市经济状况 六、城市的人口结构及人均经济状况 七、城市整体发展规划及功能布局 八、城市对项目的影响与建议措施 第四部分市场分析 一、整体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二、项目区域市场分析 第五部分地块分析 一、地块概况 二、地块分析 三、土地价格 四、土地升值潜力初步评估 五、项目取得用地的法律及政策性风险分析

六、地块SWOT分析 七、项目评价 第六部分项目定位 一、项目目标设置 二、项目整体定位策略 三、项目定位建议 第七部分项目整体规划分析 一、项目规划设计可行性分析 二、项目规划设计的主题及概念 第八部分项目开发建设进度安排与销售节点 一、项目分期开发设置 二、工程计划 三、销售节点 第九部分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成本预测 二、税务分析 三、资金筹措 四、资金投放使用计划 第十部分销售收入测定 一、销售收入测算 二、销售利润测算 第十一部分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一、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二、项目盈亏平衡分析 三、项目敏感性分析 第十二部分综合评价 一、经济评价(定性) 二、社会评价(定性) 三、环境评价 四、市场预测

五、存在问题与建议 六、总体结论及建议 第十三部分竞拍和投标方式取得土地需要增加和完善的内容 一、主要指标测算 二、竞争对手分析 三、制定策略 第十四部分附件 第一部分:项目总论 一、项目概况

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著录问题释疑 陈浩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100875,北京 1引文文献必须著录引文页码 引文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为正文中的直接引语或间接引语而提供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为便于读者快捷、准确地查找到所引用的信息,GB/T 7714—2005规定,专著的“引文页码”是必备的著录要素。 然而,由于标准没有明确说明文后参考文献的分类,给出的20个示例中又仅有2个标注了引文页码,给人造成了引文页码可标可不标的印象,以及作者、编辑的文献意识、读者意识不强,因此,在著录实践中经常可见专著作为引文型文献引用时其引文页码缺失的情况。如引用了专著中的一段文字,不标出引文所在页码,给读者查找带来麻烦。 要解决好引文页码著录缺失的问题,除

标准修订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内容外,需要编辑和著者共同努力加强文献意识和读者意识,为了更好地与读者达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重视对引文文献的引文页码的准确标注。 2合理放置正文中的文献序号 按标准给出的著录示例,序号在正文中有以下几种标注方法: 1) 置于主要责任者姓名的上角标处。例如:裴伟[570,83]提出……。 2) 引用用引号括起的一段完整的文字时,置于引号的上角标处。例如:“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贯彻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4] 3) 置于点号前引用信息的上角标处。例如:理性的成熟与热点的凝聚[3],表明其读者群的文化的品位的高层次……“方针”指“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2]354。 4) 在有些情况下,序号也可以作为行文语句的组成部分。例如:……式(5)的具体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 一、可行性研究简介 可行性研究一词源于英语feasibility study,字义就是行得通,有可能成功的意思。自20世纪30年代作为一种组织管理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价,使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项目获得成功之后,可行性研究这种仅限于经济评价的报告在工业发达国家成为建设项目开发程序的一个环节。 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就是投资工业项目决策前的活动,就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就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与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的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的预测未来前景。 对于投资额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内外协作配套关系较多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期较长,为了节省投资,减少资源浪费,避免对早期就应淘汰的项目做无效研究,一般将可行性研究分为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有时也叫详细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决策四个阶段。机会研究证明效果不佳的项目,就不再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同样,如果初步可行性研究结论不可行,则不必再进行可行性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市场经济与管理科学的高度发展,在不断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可行性研究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公认的项目评价方法。在项目投资决策之前进行可行性研究,不但有助于减少或避免项目投资失误,而且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与推进,总的说来,可行性研究对于项目投资决策有着以下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项目建设立项的依据,作为向银行申请贷款或筹资的依据,作为工程设计与建设的依据,作为向当地政府与环保部门申请建设执照的依据,作为本工程建设补充基础资料的依据,作为项目与各有关部门签订合同或协议的依据,作为核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研制计划的依据,作为企业安排项目计划与实施的依据。 二、国外可行性研究的发展历史 西方最早推行可行性研究方法的就是美国,通过采用这套方法,实现了对河流流域地区良好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二战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管理科学的高度发展,技术经济问题越来越复杂,为了开发新产品,减少投资风险,需要采用科学方法对项目实施进行预测、分析、论证。因此20世纪60年代以来,可行性研究迅速成为投资决策前的一个普遍工作阶段,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理论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在以世界银行为代表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或援助项目中迅速推广。 在19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外主要就是运用简单的财务评价方法通过对项目的收入与支出进行比较来判断项目的优劣。随着社会的发展,简单的财务评价已不能满足社会、政府与企业对项目投资决策的多元化需求。于就是,法国工程师让尔·杜比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思想并在1844年发表了“公共工程效用的评价”一文。之后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正式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这种思想发展成为现在费用-效益分析的基础,构成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四世同堂》中的祁瑞丰 一、作者生平 老舍,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满族。北京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在《中国近现代人物传记资料索引》中提到他的生平主要见于《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编辑组编辑的《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第一辑(徐州师范学院,80年);吴重阳,陶立瑶编写的《中国少数民族现代作家传略》(青海人民出版社,80年12月);[波]日比格涅夫·斯乌普什基等著,尹慧珉译的《老舍传记资料及其作品简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80年3辑282页);此外还有王惠云和苏庆昌所著《老舍评传》(花山文艺出版社1985年10月版从是国内第一部老舍评传,对老舍生平研究有着开拓之功。胡契青和舒乙所著《散记老舍》(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6年5月版),有传有评,有忆有论,材料丰富,形式生动。舒济的《老舍年谱简编(《新文学史料》1986年第2期),是老舍年谱中较为简明准确的一本。另有孟广来等所编的《老舍研究论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版)和曾广灿、吴怀斌所编的《老舍研究资料》(上、下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年7月出版),是老舍研究较为完整、系统的资料汇集。 二、作品整理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三、研究情况 《四世同堂》是老舍抗战时期重要的长篇史诗小说,也是老舍本人非常满意的一部作品。小说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分,共约100万字,创作周期从1944年直到1948年,历时近五年时间,其中小说的第一、二部《惶惑》,《偷生》写于重庆北培,而第三部《饥荒》则是老舍于1946年赴美讲学后在美国纽约完成的。不同于前期的抗战文学,小说并没有选取正面视角表现某一具体的战争场面,而是以宏大开阔的历史视野,选取以北平一个不起眼的小羊圈胡同为透视点,以胡同里四世同堂的祁家为描写对象,同时还兼顾十来户近邻,通过对他们日常生活中遭遇的战争不幸来表现侵略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上更是精神上的屈辱和伤痛,以此展现北平市民身上的保守苟安等性格特点,以及人们如何在战争中逐渐克服固有的人性弱点,逐渐觉醒的过程。 从1945年《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在《扫荡报》上连载时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评论。其中堵述初的《读<四世同堂>―第一部上半本<惶惑>》(《人民世纪》1946年4月第6期)对老舍这部新作“对于北平风物描写的精致”、“对于北平文化的看法”以及对于当时北平市民社会典型形象的塑造等方面进行了评论。最引起学术界重视的是《四世同堂》中祁瑞宣形象的思想意义,宗鲁在《评<偷生>》①一文中对祁瑞宣的论析较有代表性:“在主题的思想内容上考察起来,那主人公祁瑞宣在伦理的家庭责任观念,和革命的民族意识之间的矛盾,

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

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软件开发项目的实现在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方面的可行性。下面整理了关于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欢迎大家参考! 一、概述 简述项目提出的背景、技术开发状况、现有产业规模;项目产品的主要用途、性能;投资必要性和预期经济效益;本企业实施该项目的优势。 二、技术可行性分析 1、项目的技术路线、工艺的合理性和成熟性,关键技术的先进性和效果论述。 2、产品技术性能水平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比较。 3、项目承担单位在实施本项目中的优势。 三、项目成熟程度 1、成果的技术鉴定文件或产品性能检测报告、产品鉴定证书。 2、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以及在价格、性能等方面被用户认可的情况等。 3、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情况。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和后续开发能力。 四、市场需求情况和风险分析 1、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和产品的发展前景、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占有率。 2、国际市场状况及该产品未来增长趋势、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产品替代进口或出口的可能性。 3、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项目投资估算 2、资金筹措方案 3、投资使用计划 六、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1、未来五年生产成本、销售收入估算。 2、财务分析:以动态分析为主,提供财务内部收益率、贷款偿还期、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和利税率、财务净现值等指标。 3、不确定性分析:主要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对项目的抗风险能力作出判断。 4、财务分析结论 5、社会效益分析 七、综合实力和产业基础 1、企业员工构成(包括分工构成和学历构成) 2、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或项目负责人的教育背景、科技意识、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3、企业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力量、资金投入,以及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等情况。 4、企业从事该产品生产的条件、产业基础(包括项目实施所需的基础设施及原材料的、供应渠道等)。 八、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九、其它 1、环境保护措施 2、劳动保护和安全 3、必要的证明材料 (1) 特殊行业许可证(如食品、农药、医药、化肥产品生产许可证及批文);通信产品入许可证;公共安全产品生产许可证;压力容器生产许可证等。 (2) 可提供项目立项证明、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产品质量认证、环保证明;产品订货意向、合同等补充材料。 十、结论 软件可行性研究报告框架

我国版权引进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版权引进呈现加速度发展态势,相应的研究也不断强化,表现在研究主体的队伍扩大,研究专著、研究论文数量增多,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涉及版权引进的基本概念、版权引进的门类发展、版权引进代理机构、网络环境下的版权贸易等方面。但也存在诸多不足,跨学科、多元化研究力度不够,基础理论研究有待强化、对版权引进后如何推广如何本土化的出版没有系统的分析。 正文: 一、历史研究成果和现状分析: (一)、研究现状 1.研究主体 研究人员的来源和成分,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研究的现状。以下统计来源于中国期刊网,时间是2010年7月。检索项——题名/关键词/全文,检索词——版权引进,共得文章72篇。统计作者身份除去目录、短讯报道及作者不详,以第一作者身份为准。由右表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出版社和大学是目前从事版权贸易研究的主要力量;如果以从事实际操作和研究来区分,大学和研究所合并,出版社、版权机构、版协和图书公司合并,显然后者的队伍更强大;如果按比例计算,出版社则一直位居研究队伍前列。第二,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学科背景呈现多元化。在越来越多的研究队伍中,既有从事实际出版工作的,又有来自出版管理部门的,也有学习法律、学习国际贸易专业,以及学习编辑出版专业的。 2.研究成果 (1)专著 以国家图书馆馆藏目录为准,可窥一斑。输入检索词——版权引进,可以发现,并没有专门针对版权引进的专著,但是,版权贸易的专著有以下几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序):

从上表可以看出,关于版权贸易的专著呈逐渐增多的趋势,这可以看出我国对于版权贸易领域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版权引进的专专著却没有,可以得出我国对于版权引进方面的研究并不够深入。 (2)论文 从1998年起,明确探讨版权贸易的文章开始渐增,据统计,1998年开始有第一篇题名有版权引进的论文出现。从1998年到2010年,通过对CNKI中国期刊网的检索(检索项——篇名/关键词/全文;检索词——版权版权引进),共有72篇。 3.研究内容 关于版权引进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关于基础理论,现在单独关于版权引进理论的专著还没有一部,版权引进的理论一般是在版权贸易专著中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而版权贸易方面的议论也仍然是零星地出现于文章中,并且往往同出版外贸、对外合作出版联系一起,总体上讲认识还较为含糊。而关于版权贸易的议论中,版权引进又多数会被当做次重点,在版权贸易的研究中,关于版权贸易的逆差问题和版权输出的问题往往是研究的重点。 从版权引进相关期刊中可以看出,对版权引进的研究主要还是经验总结型的。如李京的《发现之旅_版权引进的共赢模式》就是从《发现之旅》这本书的引进过程总结版权引进的成功经验。而陈昇所写的《成功版权引进“三部曲”》则是对版权引进过程的一个全程梳理,从获得版权的方法,对合作伙伴的态度,版权协商阶段的注意事项,到版权引进后制作图书所要注意的内容改编,排版,到成书后的推广工作,都做了一个清晰的流程梳理。但这样的梳理,仍旧也是一种经验总结,一种操作指南。另一种经验总结型就是对于现状的分析,罗桂芸的《浅析近三年图书版权引进现状》就是通过对2004年-2006年的图书版权引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图书版权引进的现状分析,包括版权引进的数量,引进地,引进种类分析,分析有理有据,数据全面。但是本文对提出建议方面仍稍显薄弱,只提出了三点建议:1、形成品牌。2、做好版权引进图书的市场调研、长期规划和每年的选题计划。出版社在自己定位的领域选书时, 要引进国外具有经典性、前瞻性的精品图书。因此, 出版社需要潜心研究国际图书市场, 避免重复引进和浪

课题文献综述

《多媒体教学辅助中语文课的板书现状调查及对策的研 究》课题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不断翻新课堂学习,幻灯片、多媒体不断广泛运用于课堂,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受到冷落,淡出课堂。作为最传统教学手段的板书,同样也越来越被淡化、忽略。 语文教学既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又是一种思想教育的方式。如果说成功的语文教学是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统一的话,那么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更是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的完美结合了。板书是教师精心设计、简明扼要、生动直观地体现教学重点、难点的微型教案,通过板书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能有助于学生有层次地掌握知识的体系,有助于学生做好笔记,领会知识,强化记忆,启迪思维,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它既体现教师的业务素质的优劣,也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掌握了它,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也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早在1912年当时的教育部就在《师范学校规程》中明确规定师范生必须掌握“黑板写法”第一次将教学板书写进了教学规程。黎锦熙先生在《新国文教法》中对语文板书作了介绍。解放后语文教学板书的问题得到了进一步重视在理论构建和具体操作上都有了较大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现在众多教育家认为“所有的直观教学中要数黑板最普通、最重要、最灵活但也许就因为黑板过于被人们所熟悉以致往往被忽视或使用不足。”也即是教师的板书时有时随意性较大或者即使设计了板书也没有充分发挥板书的应用价值。特级教师斯霞曾说:“好的板书对于提纲挈领地了解课文内容,对于把握住课文的关键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精心设计。板书的原则是简单扼要,眉目清楚,切忌随心所欲,杂乱无章。备课时,我常常为设计少而精的板书费一番心血。”

专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1)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提纲) 一、概述 1.申请项目的概述。应包括项目中专利的基本情况、项目的主要内容、技术水平,主要用途及 应用范围(限400字以内。)。 2.简述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目前的进展情况、申请专利实施资金的必要性。 3.简述本企业实施项目的优势和风险。 4.项目计划目标 二、申报企业情况 包括企业基本情况、项目负责人及实施人员情况、企业转化能力、企业财务经济状况、企业管理情况、企业发展思路等。 三、技术可行性分析 1.详细说明本项目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内容及项目涉及专利的情况。 2.国内外同类产品的专利检索情况(产品核心技术的专利情况),本项目产品技术性能水平与其的比较。 3.本企业及技术依托单位或合作单位的研究开发实力。 四、项目成熟程度 1.产品的专利侵权分析。 2.成果的技术鉴定文件或产品性能检测报告、产品鉴定证书。 3.产品质量稳定性和成品率情况等。 五、市场需求情况 1.国内市场状况及产品的发展前景,在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2.国际市场状况及产品的发展前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产品替代进口或出口的可能性。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项目投资估算 2.资金筹措方案 3.投资使用计划

七、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八、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1.生产成本估算、销售收入估算。 2.财务分析,以动态分析为主,提供财务内部收益率、贷款偿还期、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和利税率、财务净现值等指标。 3.不确定性分析,主要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对项目的抗风险能力作出判断。 4.财务分析结论。 5.社会效益分析。 九、结论 十、其它 1.项目实施所需的基础设施及原辅材料(包括燃料)的来源、供应渠道等情况。 2.环境保护措施。 3.劳动保护和安全。 4.必要的证明材料: (1)特殊行业许可证(如食品、医药、农药、化肥产品生产许可证及批文);通信产品入网许可证;公共安全产品生产许可证;压力容器生产许可证等。 (2)可提供项目立项证明、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产品质量认证、环保证明;产品订货意向、合同等补充材料。

如何写研究性学习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如何写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第七讲如何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 第七讲如何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课题活动的指导实践说明,学生活动效果具有明显的成果化。研究性学习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收官”阶段,旨在反映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书面材料。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既是学生活动的目的,也是实现活动的有力措施。通过研究性学习报告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培养自己归纳、总结、概括、推理和论述能力,学会展示自己的工作和成果;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强调研究性学习报告撰写的内容和形式要求,能够促进学生真正地实现活动。 一、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的目的 1.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是为了总结调查的结果,研究的结果,实验的结果,介绍新的实验(或试验)的方法,新材料,新工艺,提出科学的观点、理论并证明,汇总一段时间内世界范围或某一大区域或一个国家,或某一研究领域的

研究情况、取得的成就和发展趋势(即文献综述、发展趋势)。 2.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是记录、传播大家在自然科学领域里的调查、研究、实验等等上述各项工作的结果,使这些工作、研究的结果成为共同的知识、科学和技术财富。研究论文撰写出来也是为了便于人们进行科技交流与借鉴。因此,研究论文都必须公开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上交流或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刊登,要让自己的研究情况包括意图、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所立论点和所列论据都宣于示众。这与发明创造的技术成果有很大的不同,研究论文无功利目的,无经济效益,向人们揭示的是客观的规律,自然的现象。发明创造成果则有实用价值,可以申报专利,而且其初始目的就有经济的利益在内。 3.研究性学习报告还有供同行验证的作用,根据论文提出的方法、材料、实验步骤和需要的条件,应该完全重复出相同的结果,否则就有问题了。所有的研究论文一经发表,其论点、结果都可供其他人引用和借鉴。所以评价一个科研论文的价值标准,以被他人引用的次数来衡量。 二、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报告既然是大家在研究学习中各种研究、调查、实验(试验)结果的文字总结,因而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之前必须进行各种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和实验工作,这些就是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基础。

数字出版研究[文献综述]

数字出版是人类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它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数字化出版是在出版的整个过程中,将所有的信息都以统一的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化形式存储于光盘、磁盘等介质中,信息的处理与接收则借助计算机或终端设备进行。数字出版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目前已经形成了网络图书、网络期刊等新业态。但是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数字出版产业的问题接踵出现,数字出版制度建设和法律法规建设问题被提上台面。本文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所涉及的制度和法律规制进行深入探析,旨在为以后的数字出版产业制度和法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007-2008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披露,数字出版产业首次超过了传统出版业的产值,这是值得纪念的一年。本书的作者们对2007-2008年的出版业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其中在数字出版方面,作者们对它的年度发展概况、值得关注的几点和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调查研究。数字出版产业前景广阔这一点非常突出,但可以看出还是存在一定问题。 从《当前我国数字出版面临的困境》中我得知,数字出版在我国仍属起步阶段,现在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数字出版法律法规建设滞后问题。《数字出版产业版权困境解析》一文也同意这一观点,认为海量作品的海量授权问题已成为制约数字出版发展的瓶颈,积聚成巨大的产业法律风险,更是悬在数字商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面对数字网络技术的挑战,只有通过立法途径才能解决版权困境。作者建议拓宽准法定许可的适用范围,建立数字公告出版模式,以破解数字出版产业的版权困境。

科研文献综述正文范例

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全面 《文献综述》写作规范(试行) 一、写作文献综述的总体要求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 法学院本科生在毕业论文选题确定后,除传统研究论文写作形式外,可以围绕毕业论文选题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以文献综述的形式提交研究成果代替传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论文)的答辩稿和终稿应当包括封面、目录、正文和参考文献、致谢词等几部分,各部分的排版格式与法学院规定的普通论文排版格式一样,正文字数8000字以上。 二、文献综述的正文结构内容 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研究动态、研究进展、发展方向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体和总结。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即立题依据和综述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引言不宜过长,文句要简练、重点突出。 主体部分。文献综述的主体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是对全文主题的简明扼要的总结,包括对学术界的研究现状进行必要的评述,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的论文标题一般采用“主题词+文献研究综述”或“主题词+理论研究综述”等形式命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