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服装行业供应链研究

服装行业供应链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课程论文

作者: 倪琳学号:1106630123 学院(系):商学院

专业: 市场营销

题目: 服装企业供应链

管理分析

指导者:

评阅者:

2014 年 12 月

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分析

关键字:服装业、供应链、采购、库存

摘要:随着全球化经济和国际化市场的形成,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业无边界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意识到,独立地进行生产和销售己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和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保持长远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把主要精力放在本企业的关键业务上,将非关键业务转由优秀的其他企业完成。这样形成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和零售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供应链(Supply Chain),通过优势互补来获得整体竞争优势,从而达到双赢(win--Win)的目的。因此,20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供应链管理这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关注的热点。供应链管理体现出了全局性战略管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高度柔性、低风险等优势。

1.服装行业的供应链分析

服装供应链是基于服装行业的供应链运作模式。它是传统的服装制造企业、面辅料供应商、服装分销商和零售商为了快速响应顾客的不确定性需求,获取最大化利润而结成的一种动态联盟。在以顾客为中心的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发现,即使在同一个销售旺季或淡季期内,服装制造企业所获得的关于顾客对某款型服装产品的订单波动也相当大;或者当服装制造企业按照订单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产品发往各分销商处,又会面临着大量的退货、换货。这样不可避免地增大了服装供应链的生产、供应、库存管理和市场营销风险,甚至导致了生产、供应、营销的混乱。使企业无法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信息,难以准确地制定企业的能力需求计划和生产计划,容易造成生产能力过剩。

1.1我国服装行业的三种竞争形态

第一种是单纯的生产加工企业。这一类企业以接受国内外客户的订单并完成加工为主要业务,其目标是,“按正确的质量、以正确的时间、在正确的地点交货。这一类企业尽管利润微薄,但所面临的竞争程度低、管理技术简单,因此企业能够稳步发展。

第二种是被业界称为“虚拟企业”,这一类企业以建立、提升自身品牌为目标,注重对终端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行为、消费需求的研究,并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展开产品研发。同时完善自己的配送与销售网络。比较典型的有温州的“美特斯?邦威”。他们所面临的竞争十分激烈。一般来说,如果市场预测准确,企业会赚取高额利润:如果预测失误,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这类企业以建立优秀的物流系统,满足顾客的需求从而实现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优势。

第三种是供、产、销一体化的企业。这一类企业面临的竞争最为激烈。从供应链的角度看,这一类企业从事了供应链节点上的主要业务。既要有具有战略合作关系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销售商,又要具备很强的产品研发、生产能力,还要具备很强的品牌管理能力。因此,如何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这一类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比较典型的企业如“杉杉”、“雅戈尔”。

1.2服装行业供应链的主要结构:

图示纺织与服装供应链结构示意图

1.3第三方协调型供应链

在第三方协调型纺织服装供应链中,服装贸易公司充当了协调者的角色,他们协调整条供应链,向他们的客户——服装零售商提供最终产品。这些贸易公司并没有自己的生产工厂,他们帮助零售商选择供应商,并且管理包括质量在内的主人能给个生产过程,优势甚至还包括服装设计。他们的核心能力就是他们的强大的供应网络和他们良好的协调能力。可以说,他们实际上是服务提供商,是供应链管理的经理人。

2.服装行业供应链的生产控制流程分析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也就是说,在供应链,包含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不同阶段出现的一系列过程和不同的运作流程,所有的运作过程集合起来共同为最终用户。

3.服装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现状分析

服装市场特点如下:

(l)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短。服装产品通常是短暂存在的,销售的时间往往很短,一般只有3个月左右,有的只有几周。而且服装受流行的影响大,面料、色彩、花纹、款式结构等变化快。

(2)服装消费需求变动性大。服装产品的消费需求很少是稳定的或线性的。它可能受到气候、影视表演等难以预测的变化的影响,还直接受到广告和企业促销活动的影响,需求变化大而且频繁。

(3)服装消费需求的可预测性低。由于需求的变动性,对一段时间的总需求难以准确地预测,不管是一周一周的,还是一个市场一个市场的需要,都比较难作出正确的判断。

(4)服装购买的冲动性高。对服饰产品的许多购买决定是发生在购买点的,也就是说,当购物者面对产品时是受到某种刺激而产生购买欲望的,因此服装产品的尺寸、花色等方面的“可得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5)服装产品被模仿的情况严重。服装款式无专利可言,行业中模仿现象很多,而且相当容易。企业在推出新的款式时,如果不能迅速占领特定市场,并结合其它产品,从而体现该品牌的时尚特点和风格的话,很容易失去先发优势。

服装供应链运作主要以生产厂商为核心,以产促销的策略通常采用大批量生产方式降低成本,通过库存协调供应、生产、仓储与分销商之间的衔接关系,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要保持一定量的库存,生产是为了补充该环节的库存,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联系因有若干库存的缓冲而被割裂。服装商品的周期短,变化快,市场变化的信息因库存而不能在供应链上各环节之间有效传递,“推”式供应链运作己难以适应对需要做出快速反应的服装市场需求。目前服装供应链上各企业虽然都比较注重各自的生产效率与利益最大化,但对供应链的整体服务效率却并不能达到最大化,在业务流程中容易引起企业间的利益摩擦,尤其是信息化水平与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较弱,使得物流在供应链运行中成本高、效率低,影响了服装企业通过加入供应链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4 服装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服装企业供应链衔接与运作问题

4.1.1 制造商和面辅料供应商间的关系

有时因为面辅料要求的起订量较大,一些中小品牌常常因此取消原有设计,被迫设计生产可能并不能符合市场的产品,由此也极易造成成品销路不好,成为积压品。有的服装制造公司为了满足市场和设计的需要,被迫采购国外的面辅料,使得采购的提前期增长。采购提前期增长,不确定因素就会增加,易造成生产的波动;同时影响了服装成品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也极易造成成品的积压。由于面辅料订购的困难,使得公司采取一次性大量采购,销售时间增长,库存堆放量增加,影响资金流转,同时也极易成为滞销品。

4.1.2 制造商与销售商的关系

服装制造商与分销商之间联系脆弱,服装经营者往往只是签合同,不讲友好的合作,经常将自己的成本降低和利润增加建立在损害代理商和制造商的利益基础之上,缺少“双赢”的概念。这种紧张的关系,最终将直接导致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间接形成了服装企业的库存。

4.2 服装企业信息流方面的问题

4.2.1 不确定的交货状态数据

顾客在等待交货过程中,也可能会对订单交货状态进行修改,特别是当交货被延迟以后,这并不否定一次性交货的重要性。但必须看到,许多企业并没有及时而准确地把推迟订单交货的修改数据提供给用户,结果造成用户的不满。大多数企业为用户提供他们的标准反应时间,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许多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导致实际与标准反应时间存在差异。

4.2.2 缺乏高效的信息传递系统

在服装企业供应链中,各个供应环节之间的市场需求、企业库存状态和生产计划等都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数据。目前许多服装企业的信息系统没有很好地集成起来,当供应商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信息时,常常得到的是延迟的信息和不准

确的信息。由于延迟引起误差和影响库存量的精确度,短期生产计划的实施也会遇到困难。

4.3 服装企业供应链组织与规划问题

随着现代服装产品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出现,使产品的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且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益。在引进新产品时,如果不进行供应链的规划,也会产生如运输时间长、库存成本高等原因而无法获得成功。服装企业按市场需求预测生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服装产品到达各地区分销中心时,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的供应链缺乏柔性,其结果造成产品积压,产生了高库存。

5 服装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对策

5.1 服装企业供应链合作机制的建立

企业间建立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使服装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互惠互利,是服装企业在供应链环境下进行库存管理的基础。

5.1.1供应链合作机制建立的原则

(1)转变供应链上各企业的观念。使各企业都认识到基于供应链的协同合作关系的建立对供应链上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益处,是一种“双赢”的战略。

(2)建立一种具体负责合作机制的组织形式。例如:成立一个合作团队,合作各方指派专门的人员来担当,专门讨论和解决有关问题。

(3)建立合理评价制度。用定量化的指标使各企业看到合作带来的好处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到进一步合作的动力。

5.1.2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

是否选择到合适的企业来进行合作是影响最终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能否成功的关键阶段。有关供应商的选择准则在一些文献中有一些列出,如价格、质量、提前期等选择依据。在服装企业的合作伙伴选择中,可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评估:

(1)企业状况包括企业经营产品的状况,经营效益,技术水平,服务状况,市场占有率,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企业整体实力评估。

(2)合作可行性从合作的关系中看合作方能否提供专业化高且设计、生产或销售与本企业情况能否保持一致性的企业。

5.1.3合作关系中的风险防范

由于服装是讲究个性化和独创性的产品,如果合作方采取单独的决策行为,甚至是出卖的行为。在合作过程中将服装设计、工艺制作等关键性技术透露给竞争性企业,或者面辅料供应商将合作开发的独特面辅料提供给其他竞争性企业。

5.2 服装企业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构建

国内服装业必须尽快建立信息化的支持技术,实现数字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库存量,才能保证中国在二十年内仍然是世界服装制造大国的地位。其中可直接或间接运用在服装企业的库存管理中的信息技术主要有如下几项:

5.2.1 条形码

目前我国尚未统一服装编码规则,但在商业、流通领域已有国家标准码,因此,服装企业应尽快建立与国际条码和标准码兼容的服装条码。由于服装产品的特点,其条码可基本上包含款式、规格、颜色、质地、价格、生产时间和质量级别等内容。条形码的应用是POS系统、供应链管理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基础,通过服装条码的应用,可以实现销售、库存、配送等方面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等,随时了解有关产品在供应链上的位置,并即时作出反映,可以使库存的自动化管理成为可能,是实现敏捷销售的关键性技术基础。

5.2.2 EDI(电子数据交换)

服装企业利用EDI,可实现票据处理、数据加工等事务作业的自动化,减少人工处理各种表格、单证、文件造成的费时、费力;同时通过有关销售信息和库存信息的共享来实现经营活动的效率化,实现及时生产和销售,加快了企业的产品、信息、资金的流通,使库存控制更加合理,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同时改善了供应链各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加速企业实现集团化和国际化;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5.2.3 网络技术

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为广大的服装企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机会,分销渠道管理瓶颈问题因此迎刃而解。互联网跨越并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得数据和信息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充分共享以及快速传递,服装企业

管理者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整个分销网点的销售情况、库存状况及市场信息,并依据所提供的商业应用软件对这些信息加以汇总、分析和处理,从而作出科学的生产和营销决策。

5.3服装企业供应链库存优化控制体系

在现今形势下,服装企业运用供应链的管理思想来进行库存控制已是形势所趋,在供应链的管理思想下,服装企业应该在面辅料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建立紧密的协同合作关系,相互间保持畅通的信息沟通,并且采用一种适合服装企业供应链环境下运行的库存控制模式,来优化传统的库存控制模式,使库存尽可能的降低。服装企业具体运用供应链库存优化控制体系时的运行步骤如下:

(1)服装企业内部运作流程优化。

(2)建立企业间协同合作机制。

(3)建立信息技术支持系统,保障信息畅通。

(4)建立联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规划小组。

(5)用预测模型对销售趋势进行销售预测。

(6)根据销售预测,运用库存控制模型进行计算,得出使库存总成本最低的批量配货方案。此方案应该包括具体的最佳采购时间、最佳生产周期和最佳生产数量等内容。

(7)根据计算出来的最佳批量配货方案,按照各个零售商销售能力等的不同情况,制造厂商对服装成品进行销售数量分配。制造厂商在不同的时间段分批进行面辅料采购和成品生产,零售商也在相应时间分批进行成品进货。

(8)在分批配货的库存运作模式下,面辅料供应商、服装制造厂商和零售商还应根据最新的销售数据对原预测和原计算的批量配货库存控制方案进行随时核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