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转基因植物分子检测技术

转基因植物分子检测技术

转基因植物分子检测技术
转基因植物分子检测技术

转基因植物分子检测技术

姜桐桐,2,黄凤兰1,2*,陈晓凤1,2,赵永1,2,李佳会1,2,周婷婷1,常旭丰1,刘佳琪1

(1.内蒙古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00;

2.内蒙古自治区高校蓖麻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通辽028000

3内蒙古自治区高校蓖麻育种重点实验室.内蒙古通辽028000)

摘要: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不断发展,转基因分子检测技术也得到不断发展,本文介绍了外源基因整合的检测技术和外源基因表达的检测技术,细致的描述了每种检测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

关键词:分子检测技术;转基因植物;原理

Transgenic plant molecular detection technology Tongtong jiang1.2 Fenglang Huang1.2 * xiaofeng chen1.2 Yong Zhao1.2 Jiahui Li1.2

Tingting Zhou1 Xufeng Chang1 Jiaqi Liu1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the Nationalities, Tongliao city,028000;2.Inner Mongolia RegionIndustri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Universities for Castor, Tongliao city,028000;3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astor breeding, key laborator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ngliao city,028000)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plant gene engineering and transgenic molecular de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oreign gene integration testing technology and exogenous gene express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detailed describes the principle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or each testing technology.

Keywords:molecular detection technology; The transgenic plants; The principle of1

近年来,转基因植物检测技术日趋成熟,多角度的多方面的检测方向分别从DNA、RNA、蛋白质来对转基因植物进行检测,无论从外源基因整合的方向,还是外源基因表达的方向,都能检测出正确的结果。

(一)外源基因整合的检测

对转基因的检测和功能鉴定尤为重要。对于转基因检测,我们主要是对是否为转基因、转的什么成分。检测主要针对外源基因整合的检测,常采用PCR检测和

作者简介:姜桐桐(1991年2月),女,在读硕士,E-mail:14794701244@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6377602.html,

通讯作者:黄凤兰(1973-),女,山东菏泽,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蓖麻分子育种。E-mail:huangfenglan2008@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6377602.html,.

项目基金:内蒙古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资助项目(NMDSS146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60123;

31160290;31460353)、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NJYT-14-A10)、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引导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 计划项目、市校合作项目

(SXZD2012018;SXZD2012017;SXZD2012006)

Southern杂交。PCR由Mulhs等人于1985年发明[1],1988年由于耐热DNA聚合酶的发现,使PCR走向实用阶段,Mulhs因发明PCR获1993年诺贝尔奖。

1 PCR检测

基本原理:PCR反应的成分是模板DNA(待扩增DNA)、引物、4种脱氧核苷酸(dNTPs)、DNA聚合酶和适宜的缓冲液等,过程分为四个连续的反应,其目的是把能够微量的遗传物质在数小时之内扩增达到检测水平,进而完成分析和检测。PCR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第一个阶段是在93~94 ℃高温条件下将DNA 模板变性,即模板变性解链;第二个阶段是退火[2],即我们人工合成的上、下游引物与模板 DNA 链 3’端经降温至 55 ℃退火;第三个阶段是延伸,即4种脱氧核苷酸(dNTPs)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借助Taq DNA 聚合酶的作用,引物链将沿着 5’-3’方向延伸与模板互补的新链。此次循环过后,合成新链可将其作为 DNA 模板继续反应,由此循环进行。循环进程中,扩增产物增加,我们所需要的DNA产物可达到l00 万~200 万倍[3]。PCR 反应的原理简单,但是具体的操作是复杂的,各种条件对PCR 反应具有很大的影响,如退火温度的确定、延伸时间的长短以及循环数等。因此,不同的反应体系应该确定适当的反应条件,以避免假阴性或假阳性等情况的产生。

1.2 优缺点:常规PCR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不高,操作简便,成本低,不需要同位素比较,可以保持所检测的目的基因的完整性,它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快速、简便、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突出优点,是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一项革命性创举和里程碑。但是,由于常规PCR因为各种条件的差异会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靶序列或扩增序列的交叉污染的现象等,最终出现实验结果的差异,因此,对待常规PCR结果,应作为转基因植物初选的依据。

2 Southern杂交

DNA重组技术中Southern印迹杂交是采用特定的方法研究DNA图谱的基本技术,在医学和PCR产物分析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2.1 原理 Southern杂交目的是为了检测DNA样品中含有的特定DNA序列。用DNA限制酶将DNA分子状态切割成小分子,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DNA分子,又称凝胶电泳压印杂交技术,该方法利用硝酸纤维膜或滤纸或尼龙膜等具有吸附DNA的功能,先将DNA片段作凝胶电泳,并将电泳后的DNA区带吸附到膜上,然后

直接在膜上进行同位素标记探针与被测DNA之间的杂交,最后通过放射自显影对

交结果进行检测,以此探测一个DNA样品中含有的特

定DNA序列。

Southern杂交是分析基因结构或检测DNA中是否含有特定序列的有效技术之一,根据探针标记的种类不同,可分为同位素标记和非同位素标记两大类[3]。此种方法是在DNA水平上,对外源基因是否转入并整合到植物染色体的经典方法。因为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基因组中的排布形式和载体骨架的整合方式与外源基因的遗传稳定性和生物安全性密切相关,而Southern杂交能够分析T-DNA和载体骨架的不同区段在转基因生物基因组中的整合与排列方式,以及多拷贝外源基因在转基因生物基因组的整合及遗传行为。Southern 杂交获得的信号强度取决于若干因素,包括固定的 DNA 与探针互补的比例、探针的大小及特异活性以及转移到膜上的基因组 DNA 的数量[4]。 Southern杂交又被称作为凝胶电泳牙印杂交技术,基本原理是将DNA片段用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后进行凝胶电泳,电泳后的DNA区段吸附在膜上,在膜上进行探针与被测DNA之间的杂交,探针的制备可以是纯化的DNA片段或寡核苷酸片段(短寡核苷酸可以用T4多聚核苷酸激酶行末端标记)或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探针灵敏度较高, 但存在半衰期限制,对操作者和环境会造成放射性辐射危害。因此,使用非同位素标记探针可避免放射性危害。最后,通过自显影对杂交结果进行检测,由此能够判断出DNA序列。进而探测出一个DNA样品中含有的特定DNA序列。

2.2 优缺点:Southern 杂交技术特异性强,灵敏性高,可应用于检测样品中DNA 及其含量,了解基因的状态,如是否存在点突变、扩增重排等,可清除操作过程中的污染以及假阳性信号,准确度高。缺点是杂交程序复杂,成本高,对实验技术条件要求较高,试剂盒在6000元以上。

(二)外源基因表达的检测

这种检测分为两大类,一类数用探针检测mRNA;第二类是用抗体检测出表达的蛋白质(转录水平上对特异mRNA的检测和翻译水平上对特异蛋白质的检测)1 Northern印迹杂交

1.1 原理:1977 年,Alwine [5]等首次运用印迹技术检测 RNA,这种与 DNA 印迹技术相对应的 RNA 印迹技术被称为 Northern 印迹杂( Northernblot) 。Northern 杂交只需要利用一段单链 cDNA 分子探针便可以检测和测量不同长度的 RNA 分子,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广泛运用[6]。RNA印迹杂交正好与DNA相对应,是将RNA从琼脂糖凝胶中转印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方法,此检测方法,进样前用的是甲基氢氧化银、乙二醛或甲醛使RNA变性,而不是用NaOH,因为会水解RNA 的2'-羟基基团,变性后的R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胶中不能添加EB,会影响RNA与硝酸纤维素膜的结合吸印转移到尼龙膜上,转印后用低盐缓冲液洗脱,否则RNA会被洗脱,然后进行杂交。若需要测定片段的大小,可在同一块胶上加分子量标记物一同电泳,之后将标记物切下、上色、照相,样品胶则进行Northern 转印。最后结果的判定,可以是按Sambrook等[7]的方法进行预杂交、杂交、洗膜及放射自显影,放射自显影底片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扫描得到结果。

1.2 优缺点:Northern杂交灵敏度极高,更接近性状表现,更有现实意义,应用广泛。但是对RNA提取条件严格,在材料内含量不如DNA高,不适合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并且其所需药品具有毒害作用,对研究人员有很大伤害。

2 荧光定量PCR技术

2.1 原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DNA定量技术的一次飞跃。运用该技术,可以对DNA、RNA样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8]。荧光定量PCR技术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累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9]。荧光定量PCR实现了PCR反应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是在常规PCR反应体系中添加荧光基团,荧光基团中受体发色团之间偶极相互作用,能量从供体发色团转移到受体发色团,通过荧光定量的传递,检测荧光信号就可以得靶序列初始浓度,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达到定量分析的目的。

2.2 优缺点:荧光定量PCR的定量分析,使样品初始模板浓度实现了定量分析,

灵敏的荧光检测系统可以对荧光信号进行实时监控,使PCR反应能够进行调节和控制,特异性好,引物或和探针的特异性杂交对模板进行鉴别,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假阳性低;灵敏度高,误差小;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整个扩增和检测都是在闭管的情况下进行,不需要开盖,交叉污染和污染环境机会少。

3 Western杂交

3.1 原理:Western杂交(westernblotting)是一种检测固定在基质上的蛋白质的免疫化学方法,也称为蛋白印迹或免疫印迹(Immuno一blotting)。它根据蛋白质分子量进行电泳分离,可以有效地用来鉴定某一蛋白质的性质、定量分析小分子抗原、筛选及纯化抗体、分析蛋白质的结构域、检测(转)基因表达结果等[10]。这种检测是将蛋白质电泳、印迹、免疫测定融为一体的蛋白质检测技术。基本原理是将检测的蛋白质经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后,再把目的蛋白原位固定在固相膜上,同时将膜放入高浓度的蛋白质溶液中温育,封闭非特异性位点,再转移到滤膜上,最后在印迹上用特定抗体(一抗)与目的蛋白(抗原)杂交,再加入能与一抗专一结合的标记二抗,最后通过二抗上的标记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检出。最后我们可以根据检测的结果,推断出蛋白是否表达,浓度以及大致的分子量。3.2 优缺点:通常的检测是在基因水平上,而此检测方法是在翻译水平上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能够直接表达出目的基因的导入对所转植物的影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转基因的成败,所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此类方法的缺点是操作烦琐,费用较高,不适合实际应用和批量检测。

(三)展望

转基因植物越来越多的进入我们生活。因而转基因植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安全性也随之受到关注。随着时代与科技的进步,其发展前景是广阔的,进而转基因植物的检测技术也会相应的发展,虽然目前,转基因植物的检测技术各有其优点,针对某一种的检测样品有相对应的检测技术,但是,每一种检测技术也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验中探索与前进,才能使转基因检测技术完善,标准化、高灵敏度、高通量、自动化、低成本。

参考文献

[1]MullisKB.Theunusualoriginofthepolymearseehainerae-tion.SeientifieAmeriean,1 990,4:56

[2] 谢海燕.黑线仓鼠LHR 部分序列克隆及组织器官的表达差异[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1.

[1] 常世敏.PCR 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4):23-25.

[1]姜永均. Southern印迹杂交及其他相关印迹技术简介[J]. 生物学教学,2010,11:64-65.

[1]郑景生,吕蓓.分子植物育种,2003年,第1卷,第3期,第381—394页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2003,Vol.1,No.3,381—394

[2] CHANDLER D, WAGNON C, BOLTONH J. Reverse transcriptase(RT) inhibition ofPCR at low concentrations of template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quantitative RT-PCR[ J]. ApplEnvironMicrobio,1998, 64(2): 669

[3]H?ltke HJ, Ankenbauer W, Mühlegger K, et al. The digoxigenin(DIG)system for non-radioactive labelling and detection of nucleic acids[J]. Cellular and Molecular Biology(Noisy-le-Grand, France), 1995, 41(7):883-905.

[4] 萨姆布鲁克J, 拉塞尔D W.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 3 版, 黄培堂译.北京:北方科学出版社,2002: 492-509.

[5] Alwine J C,Kemp D J,Stark G R.Method for detection of specificRNAs in agarose gels by transfer to diazobenzyloxymethyl-paperand hybridization with DNA probes[J].Proc NatlAcad Sci USA,1977,74( 12) : 5350 -5354

[6]刘仕平,夏庆友等Northern 杂交检测家蚕microRNA 的技术流程[J].中国农业科学2014,40( 4) : 0724 -0729

[7]SAMBROOK J, RUSSELL D W.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Third edition) [M]. New York: Cold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2001.1,32-34.

[8]袁继红: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的实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 年第13 期

[9] AGINDOTAN B O,SHIEL P J,BERGER P H.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potato viruses,PLRV,PV A,PVX and PVY from dormant potato tubers by Taq Man real-time RT-PCR[J].J Virol Methods ,2007(142):1-9.

[10]龙火生,杨公社,庞卫军等.一种改进的Western杂交方法.畜牧兽医杂志第22卷第3期2003年

基因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发展

基因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发展 摘要 从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技术,经过30多年来的进步与发展,已成为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许多科学家预言,生物学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学科,基因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产业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之一。基因工程研究和应用范围涉及农业、工业、医药、能源、环保等许多领域。 基因工程应用于植物方面 农业领域是目前转基因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农作物生物技术的目的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抗病虫害的能力。基因工程在这些领域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由于植物病毒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也也已全面展开。自从发现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外壳蛋白基因导入烟草中,在转基因植株上明显延迟发病时间或减轻病害的症状,通过导入植物病毒外壳蛋白来提高植物抗病毒的能力,已用多种植物病毒进行了试验。?在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增强植物对细菌和真菌病的抗性方面,也已取得很大进展。植物对逆境的抗性一直是植物生物学家关心的问题。由于植物生理学家、遗传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协同作战,耐涝、耐盐碱、耐旱和耐冷的转基因作物新品种(系)也已获得成功。植物的抗寒性对其生长发育尤为重要。科学家发现极地的鱼体内有一些特殊蛋白可以抑制冰晶的增长,从而免受低温的冻害并正常地生活在寒冷的极地中。将这种抗冻蛋白基因从鱼基因组中分离出来,导入植物体可获得转基因植物,目前这种基因已被转入番茄和黄瓜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口味、口感、营养成分、欣赏价值等品质性状。实践证明,利用基因工程可以有效地改善植物的品质,而且越来越多的基因工程植物进入了商品化生产领域,近几年利用基因工程改良作物品质也取得了不少进展,如美国国际植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从大豆中获取蛋白质合成基因,成功地导入到马铃薯中,培育出高蛋白马铃薯品种,其蛋白质含量接近大豆,**提高了营养价值,得到了农场主及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在花色、花香、花姿等性状的改良上也作了大量的研究。? 基因工程应用于医药方面 目前,以基因工程药物为主导的基因工程应用产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基因工程药物主要包括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和寡核甘酸药物等。它们对预防人类的肿瘤、心血管疾病、遗传病、糖尿病、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各种传染病、类风湿疾病等有重要作用。在很多领域特别是疑难病症上,基因工程工程药物起到了传统化学药物难以达到的作用。我们最为熟悉的干扰素(IFN)就是一类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成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在临床上已用于治疗白血病、乙肝、丙肝、多发性硬化症和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疾病。?目前,应用基因工程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已完成中试,并进入临床验证阶段;专门用于治疗肿瘤的“肿瘤基因导弹”也将在不久完成研制,它可有目的地寻找并杀死肿瘤,将使癌症的治愈成为可能。由中国、美国、德国三国科学家及中外六家研究机构参与研制的专门用于治疗乙肝、慢迁肝、慢活肝、丙肝、肝硬化的体细胞基因生物注射剂,最终解决了从剪切、分离到吞食肝细胞内肝炎病毒,修复、促进肝细胞再生的全过程。经4年临床试验已在全国面向肝炎患者。此项基因学研究成果在国际治肝领域中,是继干扰素等药物之后的一项具有革命性转变的重大医学成果。 基因工程应用于环保方面

植物转基因技术

植物转基因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生物工程的导论论文之植物转基因技术 生物1002班郭雅莉 201041006 摘要:目前,转基因技术已经成熟,转基因作物已进入产业化阶段,而且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呈直线上升趋势。世界上已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许多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生物技术产品已应用到医药,保健食品和日化产品等各个方面,生物制药产业已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为此,我将对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和当代社会发展的概况进行系统阐述,同时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进行系统的讨论。 关键词:国际状况转基因技术应用安全性问题 自1983年美国在世界上首次获得转基因烟草以来,植物转基因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将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技术上的巨大飞跃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植物转基因技术巨大的生产潜力将为人类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将辐射性地影响人类社会、经济、技术、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发展。 然而由于人们最初对转基因技术的认识不足或不理解,以至对转基因技术存在不同的态度和看法甚至偏见,使植物转基因技术面临着不少冲击。在20世纪末,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就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反对者认为转基因作物具有很大的潜在危险,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在欧洲,转基因作物曾被一些媒体称之为“恶魔食 品”[1]。 一、国际植物转基因技术状况简介 转基因技术已在多种植物上获得成功,转基因的棉花、大豆、玉米、水稻、烟草、番茄、油菜等重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已作为商品投入市场。其进入田间实验的种类不断增加,除转基因粮食作物之外,转基因蔬菜、瓜果、牧草、花卉、林木及特用植物数量逐渐增加,基因种类和来源日益丰富,转基因性状日趋多样复杂。 在所涉及的转基因方法中,农杆菌介导法占50种,基因枪轰击法24种,DNA直接转移法2种,电击介导法2种,化学介导法1种[5]。已把一

植物及其产品转基因成份检测抽样及制样方法征求意见稿

SN/T1194—×××× I ICS SN 植物及其产品转基因成份检测 抽样及制样方法 Methods of sampling and preparation of samples for dete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omponents in plants and their derived products (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SN/T1194—×××× II 前言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发布。 本标准代替SN/T1194-2003《植物及其产品转基因成份检测抽样和制样方法》。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际娟、郑江、陈红运、黄新、陈颖、朱水芳。 本标准系代替了SN/T1194-2003。

SN/T1194—×××× 植物及其产品转基因成份检测 抽样和制样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植物及其产品转基因成份检测的抽样和制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植物及其产品转基因成份检测的抽样和制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N/T 0798 进出口粮油、饲料检验检验名词术语 SN/T 0799 进出口粮油、饲料检验检验一般规则 SN/T 0800.1 进出口粮油、饲料检验抽样和制样方法 SN/T 0952 进出口商品抽样检验程序孤立批计数抽样批不合格品率的估计及样本量的选(适用于批量较大的情形) GB/T 10111 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 GB/T19495.1 转基因产品检测通用要求和定义 GB/T19495.7 转基因产品检测抽样和制样方法 3 定义及术语 3.1 定义 转基因植物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指用基因工程技术或者现代生物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植物。 3.2 术语 本标准采用SN/T 0798中的一般术语以及GB/T19495.1、GB/T19495.7中的术语。 4 总则 4.1 一般规定 4.1.1 抽取及制备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 4.1.2 应确保抽样器具清洁、干燥、无异味,抽样、制样器具及样品容器所用材质不应对待抽取样品造成污染。 4.1.3 为避免交叉污染,尽可能使用不同的抽样和制样器具或设备抽取和制备不同交付批的样品,盛装样品的容器或包装应尽可能一次性使用。如果不能做到(例如使用机械取样设备时),则应在抽取和制备一个交付批的样品后使用适当方法清洁所有器具和设备。 4.1.4 在所有抽样过程中应避免样品散落,防止有活性的生物污染生态环境。 4.1.5 应在物理隔离的区域制备样品,防止对其他区域或实验室的污染,并应及时清洁制样区域。4.1.6 必要时使用DNA销毁剂处理抽样和制样器具和设备、样品容器及制样区域。 4.1.7 适用时,应参照GB/T 1949 5.1《转基因产品检测通用要求和定义》中的规定防止污染。 4.1.8 抽样时应注意保护样品,抽样器具和样品容器应存放于清洁的环境中,避免雨水和灰尘等外来物引起的污染。 1

转基因植物论文

课程名称:转基因植物及其生物安全性主讲教师:曹前进 学号 2010212569 姓名凌泽广成绩: 谈谈学习本课程后的心得及有关转基因 争论的看法 摘要:从2012年2月15日开始本学期“转基因植物及其生物安全性”的第一堂课,到即将结束于6月13日的最后一堂课,在这段时间里,我没有翘过一节课,在曹老师的指引下,我深刻的学习并了解了许多关于转基因的知识,不仅如此,也锻炼了我上课时积极思考的能力以及增添了敢于发言的勇气。对有关于转基因的利弊争论,我也有了自己的看法。我坚信,在未来的世界里,随着人们的需要,很多有限资源都满足不了,而唯有靠着科技的力量解决一系列随之产生的需要。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心得争论 本文我将会从俩个方面进行解读,第一,关于学习本课程后的心得;第二,对于有关转基因争论,我提出了些自己的看法。 (一)学习本课程后的心得 在选修这门课之前,我完全是因为它是上午的第一节课,在有些人眼中,也许不会选择在上午的第一节课,因为好多人在早上是不愿意起床的,他们更愿意选择在床上度过自己美好的早晨,而我却认为,学习应该就从早上开始,因此在周一至周五的第一节课里,我都是有课程安排的。早上也是一天中最清醒的时候,我庆幸自己选修了这门课程,更加庆幸的是有一个好老------曹老师。 尽管从第一节课里面的位置坐得满满,到以后上课的稀稀疏疏,但这丝毫没有削落我对这门课程的喜爱,我只能说,他们不来上课是他们的损失,因为他们没有了解到曹老师的课堂是多么的有意思。她不仅给大家时间在课堂里讲解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还组织我们辩论,那次的题目是化学合成剂(如农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大家查阅资料后,在课堂里纷纷得提出自己的见解,从各个角度进行阐述,大家讨论激烈,但这也没有影响我们课后的朋友关系。 每次上课的时候,我都坐在第二排的位置,好像那已经成为了我的专座,也许是因为大家都不喜欢坐在前面吧,这样也好,上课我就可以听老师讲得更清楚了。几乎每节课,老师都会提前十几分钟到达教室,当我发现还没有多少人来时,老师就已经把多媒体打开了。我觉得老师用实际行动在告诫我们这些年轻人,一天之计在于晨。老师在上每堂课之前,我都可以感受到老师准备了很长时间。她的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值得我去学习! 我清晰的记得,老师在讲各种各类的花时,列举了很多花的图片,然后让我们一一识别,老师的讲解弥补了我有些关于生活中常见的花的知识。老师还顺便提到了华师目前开放的石楠花,还跟我们解释了石楠花为什么有一种臭味。我也清晰的记得,老师在讲解各种转基因食品时,给我们阐述了我国现阶段是用于商业用途的转基因植物,她还让我们自己去商店里寻找一些关于添加了转基因植物的食品。我还清晰的记得,老师给我们讲解各种疾病时,提到了狂犬病(又叫恐水症),然后她也解答了我的一些疑问。因为在小时候我也被狗咬过,但并没有出血,只是有点痕迹,然后老师告诉我那并不会影响你今后的生活。我还清晰的

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发展探析(一)

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发展探析(一) 摘要从叶绿体的概念、转化优点、转化主要过程及方法等方面概述了叶绿体基因工程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叶绿体基因工程的应用,包括提高植物光合效率、合成有机物质、生产疫苗、增强植物抗性及在系统发育学中的应用等,并提出叶绿体基因工程存在的问题,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发展;应用;存在问题;展望叶绿体作为植物中与光合作用直接相连的重要细胞器,其基因组的功能也因此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1882年Straburger观察到藻类叶绿体能分裂并进入子代细胞;1909年Baur和Correns通过在3种枝条颜色不同的紫茉莉间杂交得出,质体是母本遗传的。人们便开始对叶绿体遗传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1988年Boynton等首次用野生型叶绿体DNA转化了单细胞生物衣藻突变体(atPB基因突变体),使其完全恢复光合作用能力,标志着叶绿体基因工程的诞生2]。叶绿体基因工程作为一种很具有发展前景的植物转基因技术,在植物新陈代谢、抗虫性、抗病性、抗旱性、遗传育种等方面都将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1叶绿体基因工程概述 1.1叶绿体简介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是一种半自主型的细胞器,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含有双链环状DNA。叶绿体DNA分子一般长120~160kb。叶绿体DNA有IRA和IRB2个反向重复序列(分别位于A链和B链),两者基因大小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它们之间有1个大的单拷贝区(大小约80kb)和1个小的单拷贝区(大小约20kb)。 1.2叶绿体基因组转化优点 叶绿体基因具有分子量小、结构简单、便于遗传的特点,故相对于传统的细胞核遗传更能高效表达目的基因,这是因为叶绿体基因本身拥有巨大的拷贝数3]。叶绿体基因可实现外源基因的定点整合,避免位置效应和基因沉默;遗传表达具有原核性;安全性好,叶绿体属于母系遗传,后代材料稳定;目的基因产物对植物的影响小。利用叶绿体基因转化的这些优点,可以加快育种速度和效率,节约育种时间。 1.3叶绿体转化的主要过程 叶绿体转化过程通常分4步:一是转化载体携带外源目的基因通过基因枪法或其他转化体系导入叶绿体;二是将外源表达框架整合到叶绿体的基因组里;三是筛选具有转化的叶绿体细胞;四是继代繁殖得到稳定的叶绿体转化植物4]。 1.4叶绿体转化的主要方法 依据叶绿体转化的主要过程,生物学家相应地研究若干种叶绿体基因转化的方法,其中常用的叶绿体转化方法:一是微弹轰击法。将钨粉包裹构建完整的质粒载体,用基因枪轰击植物的各种组织、器官,然后对重组叶绿体进行连续筛选,不断提高同质化水平,最后获得所需的转基因植株5]。二是农杆菌T-DNA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将外源目的基因、选择标记基因等构建到农杆菌的Ti质粒上,然后通过与植物组织或器官共培养,最后把所需外源基因转化到叶绿体并获得表达。三是PEG处理法。只需将构建好的质粒(含外源基因、标记基因、同源片断、启动子、终止子等)在一定的PEG浓度下与植物原生质体共培养。 2叶绿体基因工程的应用 2.1提高植物光合效率 植物的光合效率非常有限,太阳能的很小一部分可以转化为植物所需要的能量,从而转变为人类需要的产品。植物光合效率取决于Rubisco酶的丰富度。Rubisco酶一方面可以制造可溶性蛋白,另一方面也可以限制CO2合成。人们可以通过2种直接的方法提高光合速率:一是加速酶催化的循环过程;二是提高酶的特性,减少光呼吸浪费的能量6]。很多科学家正试图通过提高Rubisco酶来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而其中拟南芥和水稻的定点整合试验取得了重大突

转基因植物产品检测实验室一览

转基因植物产品检测实验室一览 序号仪器名称用途参考品牌型号与配置大大致预算 1 高速冷冻离心机生物样品的高速分离 (冷冻保持样品生活 活性)。 德国eppendorf;美国 Thermo;德国Sigma; 德国Herolab。 50000 120000 2 定性PCR扩增仪 微量基因片段 (DNA/RNA)的扩增 德国Peqlab、美国ABI、 德国eppendorf、美国 Bio-rad。 50000 110000 定量CR扩增仪 (荧光定量PCR) 扩增的同时对基因片 段做定量检测。 美国ABI、德国 eppendorf、美国 Bio-rad。 250000 780000 3 PCR专用工作台保证PCR时的无污 染。(或建设标准的 PCR层流实验室) 德国Peqlab。 (国产超净台也可替 代。) 10000 34000 4 电泳槽、电泳 仪 基因片段扩增之后跑 凝胶。 德国Peqlab、美国 Bio-rad。或北京六一。 15000 40000 5 凝胶成像系统对凝胶进行分子量、 等定性分析 法国VL,美国Bio-rad、 或国产。 350000 150000 6 紫外透射仪国产6000 15000 7 制冰机国产20000 35000 8 CO2培养箱美国Tehrmo。美国 shellab 20000 50000 9 液氮罐国产。4000 10000 10 超纯水 美国millipore;美国 Tehrmo。 40000 76000 双蒸馏水发生 器 国产 4000 18000 11 分子生物常用耗 材与试剂 5000 10000 12 转基因专用试剂5000 10000 其他设备: 细胞融合仪、核酸提取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核酸蛋白检测仪磁力搅拌机杂交仪、-30℃低温冰箱、超低温冰箱、漩涡混合器、超声波细胞粉碎仪、自动恒温酶标。

植物基因转化及转基因植物的分析与鉴定

植物基因转化及转基因植物的分析与鉴定 〖实验目的〗 1.了解创建烟草突变体库的方法; 2.理解每种方法的基本原理; 3.掌握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以及转基因产物筛选和鉴定的基本过程。 〖实验原理〗 随着越来越多植物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在此基础上开展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是目前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植物插入突变体库的建立是功能基因组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也能进行正向遗传学及反向遗传学的研究。在创制突变体的策略上,传统方法是使用物理或化学诱变方法获得,其优点是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饱和突变体。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诱变方法相比,生物诱变(T-DNA和转座子插人诱变)通常可标记突变基因,从而较为容易地分离鉴定靶基因。最近数年,通过农杆菌介导的T-DNA插入突变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 烟草是植物基因组研究的一种模式植物,其突变体库的创建是烟草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大规模的突变体库平台快速全方位的了解基因组中各个基因的功能。突变体的创制是遗传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分离基因和基因功能鉴定的最要途径。通过诱导培养,使烟草产生愈伤组织,利用土壤农杆菌感染愈伤组织,实现T-DNA标签在烟草愈伤组织基因组中大量随机插人,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经过抗性筛选,诱导分化,从抗性愈伤组织获得烟草突变体再生植株,获得各突变体的纯合材料,从而建立烟草突变体的数据库,然后分析突变性状与T-DNA的共分离关系,存在共分离的材料用适当的Tail-PCR克隆技术获得T-DNA的侧翼基因组序列,用其作探针筛选基因文库,获取目标基因或克隆,再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图实验4-1)。 T-DNA 载体构建 转化植物(T1,T-DNA杂合子)收获T2种子

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

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 课题申请指南 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加速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实现转基因植物研究及其产业化进程、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科技部决定启动“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国家转基因棉花中试与产业化基地”、“转基因林草新品种培育与示范”等项目的申报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第一章申请须知 一、申请要求 (一)申请范围与组织申报原则 1、“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项目由2000年初步进行论证的上海、广州、北京和武汉4家单位分别申请,其所在省、直辖市科技厅(科委),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司为该项目申报组织单位。各组织单位只准上报一份,组织单位应提出申报意见,并由省、部级政府部门推荐。 2、“国家转基因棉花中试与产业化基地”项目由主产棉区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科技厅(科委)为申报组织单位,并根据指南要求,组织区域内专业研究单位进行申报。各组织单位只准上报一份,组织单位提出申报意见,并由省级人民政府推荐。 3、“转基因林草新品种培育与示范”项目由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科委),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司为申报组织单位,根据指南要求组织本地区(部门)有关单位进行申报。 (二)具体要求 1、申报工作自本公告公布之日起开始,欲申报单位必须根据《申请指南》要求参与申报活动。 2、申请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国务院有关部委)和申请单位应按国拨经费的1:1提供配套资金。申请单

位可以通过企业投资、银行贷款等方式(必须出据证明)自筹部分经费。国拨经费的使用按《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暂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3、寄送申请文件的截止日期为2002年9月25日,逾期到达的申请文件恕不接受。 (三)项目实施期限 本项目实施年限为2年。 (四)申请人资格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在上述申请范围之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均可根据《申请指南》的要求申请。 二、申请文件的编制 1、申请文件编写 以中文编写,语言要求精练,所提供的数据真实、可靠。 2、申请文件的格式要求 所提供的申请文件一律用A4纸装订。 3、申请文件构成 ——申请函 ——申请人资格审查文件 ——申请书 ——附件 三、申请文件的递交 1、申请书及有关资料应有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全部申请文件须包装完好,并注明申请项目、申请单位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及联系人。 2、申请文件一式10份,正本1份,副本9份,在每份申请书上要注明正本和副本,正、副本分别封装,并在封面上注明。一旦正本和副本不符,则以正本为准。 3、递交申请文件的截止日期为2002年9月25日。 4、“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项目申请文件寄送地点为: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乙七号(北京8118信箱)

关于植物转基因技术的一些读书报告

关于植物转基因技术的一些读书报告 在生物工程导论课上,我了解到了一些关于植物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上自己的专业在以后会有这方面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查阅了一些相应的资料,有了一些感想。 世界上首次使用植物转基因技术是1983年美国获得了转基因烟草,自 此以后,植物转基因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转基因技术已经成熟,转基因作物也已进入产业化阶段,而且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呈直线上升趋势。植物转基因技术主要应用于农业,生物和医学等领域。进行植物品种的改良,新品种的培育以及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生物药物和疫苗等。世界上已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许多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生物技术产品已应用到医药,保健食品和日化产品等各个方面,生物制药产业已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因此,人们将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技术上的巨大飞跃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这次技术革命将使全球农业生产发生深刻的变革,使人们看到消除饥饿与贫穷的希望。植物转基因技术巨大的生产潜力将为人类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将辐射性地影响人类社会、经济、技术、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发展。 但是,像其它新生事物的发展过程一样,由于人们最初对转基因技术的认识不足或不理解,以至对转基因技术存在不同的态度和看法甚至偏见,使植物转基因技术面临着不少冲击。在20世纪末,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 就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反对者认为转基因作物具有很大的潜在危险,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在欧洲,转基因作物曾被一些媒体称之为“恶魔食品”。甚至当前,一些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为了某些利益也对公众进行炒作和误导,夸大转基因作物的风险,使人们对转基因技术及其转基因食品由最初的争论演变为恐慌甚至存在一定的抵触 情绪。如某电视广告中所提到的:某某食用油,不含转基因成分,为健康加油;某网站新闻报道:湖北某超市惊现转基因大米等等,使人们对当前社会上对转基因技术存在的一些偏见。 在此我希望可以尽量避免偏见,对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当代社会发展的概况进行一些比较系统的阐述,对植物转基因技术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一点探讨。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基因是生命体具有的特定遗传信息和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存在于DNA (脱氧核糖核酸)上,是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转基因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以改造该物种的遗传特性。植物转基因技术又称植物基因工程,是把从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中分离到的目的基因转移到植物的基因组中,即对植物进行遗传转化,使其在性状、营养和消费品质等方面满足人类需要的技术。应用转基因技术构建的植物为转基因植物,又叫基因修饰植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转基因植物食品。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内容包括:目的基因的分离和鉴定、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植物细胞的遗传转化、转化细胞的筛选、转基因植物细胞的鉴定以及外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

1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的意义 转基因植物育种,是利用遗传工程的手段,有目的地将外源基因或DNA构建导 入植物基因组,通过外源基因的直接表达,或通过对内源基因表达的调控,甚至通过直接调控植物相关生物如病毒的表达使植物获得新的性状的一种品种改良技术,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需要[1]。 与此同时,转基因技术使物种的进化速度远远超过生物自然变异与选择的速度,对于这种急剧的生物物种变化,自然界能否容纳和承受?自然界的其他组成部分是否会因此受到伤害或破坏?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被人们食用时,是否会向人体肠道微生物发生基因转移?是否会出现由于某种新物质的形成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或潜在影响?要消除这些疑虑就要进行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要经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严密科学的实验程序,积累足够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判断转基因植物的大田释放和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是否安全,对实验证明安全的转基因植物正式用于农业生产,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加以限制,避免危及人类生存及破坏生态环境[2]。因此,制定科学完善的安全性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对确保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及转基因技术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转基因农产品安全评价的内容 2.1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评价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转基因植物释放到田间后是否会将基因转移到野生植物中;是否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2]。 转基因植物演变为农田杂草的可能性:转基因植物可通过传粉进行基因转移,可能将一些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或对环境胁迫具有耐性的基因转移给近缘种或杂草,如果杂草获得了这些抗性,就会变成超级杂草,使农田杂草难以控制。 基因漂移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在自然生态条件下,有些栽培植物会和周围生长的近缘野生种发生天然杂交,从而将栽培植物中的基因转入野生种中。在进行转

植物基因转化及转基因植物的分析与鉴定

植物基因转化及转基因植物的分析与鉴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植物基因转化及转基因植物的分析与鉴定 〖实验目的〗 1.了解创建烟草突变体库的方法; 2.理解每种方法的基本原理; 3.掌握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以及转基因产物筛选和鉴定的基本过程。〖实验原理〗 随着越来越多植物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在此基础上开展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是目前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植物插入突变体库的建立是功能基因组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也能进行正向遗传学及反向遗传学的研究。在创制突变体的策略上,传统方法是使用物理或化学诱变方法获得,其优点是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饱和突变体。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诱变方法相比,生物诱变(T-DNA和转座子插人诱变)通常可标记突变基因,从而较为容易地分离鉴定靶基因。最近数年,通过农杆菌介导的T-DNA插入突变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 烟草是植物基因组研究的一种模式植物,其突变体库的创建是烟草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大规模的突变体库平台快速全方位的了解基因组中各个基因的功能。突变体的创制是遗传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分离基因和基因功能鉴定的最要途径。通过诱导培养,使烟草产生愈伤组织,利用土壤农杆菌感染愈伤组织,实现T-DNA标签在烟草愈伤组织基因组中大量随机插人,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经过抗性筛选,诱导分化,从抗性愈伤组织获得烟草突变体再生植株,获得各突变体的纯合材料,从而建立烟草突变体的数

据库,然后分析突变性状与T-DNA的共分离关系,存在共分离的材料用适当的Tail-PCR克隆技术获得T-DNA的侧翼基因组序列,用其作探针筛选基因文库,获取目标基因或克隆,再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图实验4-1)。 T-DNA 载体构建 转化植物(T1,T-DNA杂合子)收获T2种子 筛选T2,获突变子,应为3:1分离 确定T-DNA与突变型共分离的个体 产生纯合后代 克隆T-DNA两侧的植物DNA(Tail PCR) 利用侧翼DNA序列作探针从该植物的cDNA文库中钓取基因 基因功能的验证(遗传互补测验,分离的野生基因转化突变体,回复功能)图实验4-1 T-DNA标签克隆基因的基本流程 TAIL-PCR分离法是利用多个嵌套的T-DNA插入序列特异性引物(根据T-DNA中靠近右边界处的核苷酸序列设计的引物,Tm值57-62℃和一个短的随机简并引物(AD,Tm值44-46℃)组合,以突变体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多次PCR反应,采取高温特异性扩增与低温随机扩增相间进行的方法,最后获得T-DNA插入侧翼区特异性扩增片段(实验图4-2),可作为探针,筛选分离基因。 TAIL-PCR分离法可以降低非侧翼区特异产物的背景,同时它可以产生2个以上嵌套的目的片段,与其它方法相比TAIL-PCR方法具有简便、特异、高效、快速和灵敏等特点,已经在拟南芥和水稻等植物中获得了成功及广泛的应用。

常见植物转基因技术

五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技术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通过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将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分离的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使之正确表达和稳定遗传并且赋予受体植物预期性状的一种生物技术方法。1983年,首例抗病毒转基因烟草的成功培育标志着人类开始尝试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农作物。目前,植物转基因技术已在作物改良和育种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植物转基因技术,一些来自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有益基因如抗病/虫基因、抗非生物胁迫性状基因及特殊蛋白基因已被转化到农作物中以改良现有的农作物和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以DNA重组技术为基础的植物转基因技术极大地扩展了基因信息的来源,打破了远缘物种间自身保持遗传稳定性的屏障。植物转基因技术已应用到玉米、水稻、小麦、大豆和棉花等许多农作物。同时,该技术也正在被尝试用于茄子和草莓等其它的作物中‘1’纠。目前,根据转基因植物的受体类型,植物转基因方法可以分为3大类:以外植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如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和超声波介导法;以原生质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如聚乙二醇法、电击法、脂质体法及磷酸钙-DNA共沉淀法;以种质系统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如子房注射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由于以原生质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有原生质体培养难度大,培养过程繁杂,培养工作量大且培养技术不易掌握;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差、再生频率低并且再生周期长;相关的转化方法的转化率低、效果不理想等缺点,所以该类基因转化方法未被作为植物转基因的常规方法广泛使用。本文将对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超声波介导法、子房注射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的原理、基本步骤和优缺点作以简要介绍。 1 以外植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 1.1农杆菌介导法 农杆菌介导法是最早应用、最实用有效并且具有最多成功实例的一种植物转基因方法。农杆菌是一类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目前,用于植物转基因介导的农杆菌是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某些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分别含有大小为200 -800bp的结构和功能相似的Ti质粒和Ri质粒。Ti质粒和Ri质粒含有3个功能区:参与农杆菌侵染植物过程的vir区、参与农杆菌基因整合到宿主植物基因组过程的T-DNA区、在农杆菌中启动质粒复制的ori区。在vir区上的vir操纵子群作用下,Ti质粒和Ri质粒能将自身的T-DNA转入宿主植物细胞内,而后将T-DNA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T—DNA是质粒上一段10—30kb 的序列,它的两端各有一段高度保守的25bp的同向重叠序列。由于T-DNA转化无序列特异性,因此可用任何基因片段代替原来的T-DNA基因片段进行。 农杆菌介导法的原理是:在农杆菌基因ehvA,chvB,pscA,and att家族所编码的蛋白和植物伤口产生的酚类物质和糖类物质的共同作用下,农杆菌识别并附着在宿主细胞壁上。virD4和virB基因编码蛋白组成的type IV分泌系统将单链VirD2-T-DNA复合体运送到宿主细胞内。此外,VirE3、VirE2和VirF蛋白也通过该系统进入宿主细胞质中。在宿主细胞质中,VirE2蛋白与VirD2-T-DNA复合体结合。在V irD2核定位信号、某些农杆菌蛋白和宿主细胞蛋白的共同作用下,VirD2-T-DNA复合体进入细胞核。在VirD2、VirE2、某些宿主细胞核蛋白如AtKu80和DNA连接酶的作用下,T-DNA被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但具体过程不详。 农杆菌介导法的基本步骤是:(1)诱导目标植物外植体;(2)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3)质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基因技术实验指导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基因技术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低温离心机、恒温振荡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等仪器的使用。 2 学习真核生物的转基因技术及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原理;掌握农杆菌介导转化植物的实验方法,了解转基因技术的操作流程。 二、实验原理 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受伤部位,并诱导产生冠瘿瘤。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因此,农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人们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转基因植株。 实验一培养基配制 一、仪器和试剂 1、仪器: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 2、药品:Beef extract (牛肉浸膏) 5g/L ,Yeast extract (酵母提取物) 1g/L ,Peptone (蛋白胨) 5g/L ,Sucrose (蔗糖) 5g/L , 100ml ,Agar (琼脂) 100ml, MS粉,有机溶液,肌醇,Fe盐,NAA(萘乙酸),6-BA(6-苄氨基腺嘌呤),卡那霉素(kan),利福平(rif),链霉素(str)。 二、实验方法 第一组配制YEB固体培养基 1、配制250mlYEB固体培养基:先称取 Beef extract (牛肉浸膏); Peptone (蛋白胨); Yeast extract (酵母提取物); Sucrose (蔗糖);1g ;琼脂粉;将上述药品置于250ml三角瓶中,用量筒称取200ml蒸馏水将其溶解混匀,然后再定容至250ml,用NaOH调pH=。 2、灭菌:将盛有250ml培养基的三角瓶封口,在三角瓶表面写清培养基名称,用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

五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技术

五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技术 杂粮作物2010 . 30(3):186~189RainFedCrops''…… 文章编号:1003—4803(2010)03—0186—04 五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技术 汪由,吴禹,王岩,李兆渡,王光霞 (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创新中心,辽宁沈阳110161;2.沈阳市东陵区白塔街道办事处,辽宁沈阳110167) 摘要:从原理,基本步骤和优缺点等几个方面对农杆茵介导法,基因枪法,超声波介导法,子房注射法和花粉管 通道法等5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超声波介导法;子房注射法;花粉管通道法;原理;基本步骤;优缺点 中图分类号:$336文献标识码:B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通过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 方法将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分离的目的基因整合到植 物基因组中,使之正确表达和稳定遗传并且赋予受体植物 预期性状的一种生物技术方法.1983年,首例抗病毒转 基因烟草的成功培育标志着人类开始尝试利用转基因技 术改良农作物.目前,植物转基因技术已在作物改良和育 种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植物转基因技术,一些来自 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有益基因如抗病/虫基因,抗非生 物胁迫性状基因及特殊蛋白基因已被转化到农作物中以 改良现有的农作物和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以DNA重组 技术为基础的植物转基因技术极大地扩展了基因信息的 来源,打破了远缘物种间自身保持遗传稳定性的屏障.植

物转基因技术已应用到玉米,水稻,小麦,大豆和棉花等许多农作物.同时,该技术也正在被尝试用于茄子和草莓等其它的作物中"J.目前,根据转基因植物的受体类型, 植物转基因方法可以分为3大类:以外植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如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和超声波介导法;以原生质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如聚乙二醇法,电击法, 脂质体法及磷酸钙?DNA共沉淀法;以种质系统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如子房注射法和花粉管通道法j.由于以 原生质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有原生质体培养难度大, 培养过程繁杂,培养工作量大且培养技术不易掌握;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差,再生频率低并且再生周期长;相关的转化方法的转化率低,效果不理想等缺点,所以该类基因转化方法未被作为植物转基因的常规方法广泛使用.本文将对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超声波介导 法,子房注射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的原理,基本步骤和优缺点作以简要介绍. 1以外植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 1.1农杆菌介导法 农杆菌介导法是最早应用,最实用有效并且具有最多 成功实例的一种植物转基因方法J.农杆菌是一类普遍 存在于土壤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目前,用于植物转基 因介导的农杆菌是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某些根癌 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分别含有大小为200—800bp的结构和功能相似的质粒和Ri质粒J.Ti质粒和Ri质粒含 有3个功能区:参与农杆菌侵染植物过程的vir区,参与农杆菌基因整合到宿主植物基因组过程的T-DNA区,在农杆菌中启动质粒复制的orj区.在vir区上的vir操纵子群作用下,rrj质粒和Ri质粒能将自身的T-DNA转入宿主植物细胞内,而后将T—DNA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J.T-

植物转基因技术

植物学报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2013, 48 (1): 10–22,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6377602.html, doi: 10.3724/SP .J.1259.2013.00010 —————————————————— 收稿日期: 2013-01-03; 接受日期: 2013-01-09 基金项目: 转基因专项(No.2008ZX08001-004) E-mail: ccchu@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6377602.html, 转基因生物技术育种: 机遇还是挑战? 储成才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北京 100101 摘要 转基因生物技术是一项全新的育种技术, 也是当前国际上进展最快、竞争最激烈的研究领域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生物技术育种诞生以来, 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应用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就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该文就世界上转基因生物技术育种及产业化现状、几个主要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案例及最终结果, 以及如何科学推进我国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等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以期帮助公众科学地理解和面对转基因生物技术所带来的育种技术上的革命。 关键词 作物, 转基因作物, 生物技术育种, 商业化, 生物安全 储成才 (2013). 转基因生物技术育种: 机遇还是挑战? 植物学报 48, 10–22. 矮秆育种的推广和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 使我国粮食产量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连续30多年稳步提高。然而近10多年徘徊不前的粮食单产表明, 传统的育种技术已难以承载我国未来粮食安全面临的巨大挑战。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可用耕地和水资源的日益紧缺、生物及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生态环境压力的持续加大以及农业生产劳动力数量的急剧下降等国情都时时警醒我们, 中国已进入更加依靠科技创新以保障粮食供给、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新阶段。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转基因技术经过短短30年的发展, 已成为新的科技革命的主体之一, 相关研究的进展和突破也大大加速了农作物更新换代的速度及种植业结构的变革, 转基因技术因此也被认为是继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后的第3次技术革命(Abelson, 1998), 正推动生物经济的形成: 一个基因一个产业, 一项技术一项产业。正因为如此, 美国、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以及大型跨国公司如孟山都(Monsanto)、杜邦-先锋(DuPont Pioneer)、先正达(Syngenta)、拜耳(Bayer)及巴斯夫(BASF)等投巨资开展新基因的挖掘、转基因技术研发以及水稻(Oryza sativa )、玉米(Zea mays )、大豆(Glycine max )等基因组学研究, 目的就是取得并控制基因及相关技术的知识产权。一些发展中国家更是抓住生物技术发展的良好机遇大力 发展转基因育种产业。因而, 农业生物技术已成为国际科技竞争乃至经济竞争的重点, 同时也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赶超世界科技前沿难得的突破口。 1 转基因技术是发展最为迅速的农业生 物育种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通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 借助导入基因的表达, 引起生物体性状可遗传变化的一项技术。1983年, 几个实验室几乎同时通过农杆菌方法成功获得转外源基因植物(Bevan et al., 1983; Fraley et al., 1983; Herrera- Estrella et al., 1983; Murai et al., 1983)。到1987年, 短短4年时间, 第1例抗虫转基因番茄(Solanum lyco- persicum )就在美国进行了田间实验。1994年美国农业部(USDA)和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第1例转基因作物——延熟保鲜转基因番茄进入市场。1996年, 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60万公顷。在随后的十几年中,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 已成为近代育种史上发展最快、效率最高的作物改良技术。2011年, 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超过1.6亿公顷, 比1996年增加94倍, 16年累积种植面积为12.5亿公顷。按种植面积计算, 全球75%的大豆、82%的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32% 的玉米

转基因检测试剂盒(植物)介绍

转基因检测试剂盒(植物)介绍 在今年年初,农业农村部制定了《2020年农业转基因生物监管工作方案》,该方案的主要就是为了切实做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保障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与应用的健康发展。一直以来,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检测技术是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技术保障,随着转基因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扩大,国际贸易日益频繁,引种交流力度加大,每年都涌现出大量新的转化体和新的加工品,因此,只有通过准确检测和科学溯源,才能确保标识制度的实行,才能实现对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有效监督和有力监管。那么,对于不可见的转基因物质我们该如何快速有效地检测呢?可以使用转基因检测试剂盒。 Cry1C 转基因检测试剂盒也叫转基因植物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可用于转基因作物叶片蛋白浓度测定,转基因Cry1C 试剂盒系用特异性抗Cry1C 单抗包被的微孔板和酶标记抗Cry1C 单抗,双抗体夹心法检测Cry1C 基因表达产物,可以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检测转基因植物中的Bt-Cry1C 蛋白。 【Cry1C转基因检测试剂盒原理】 转基因Cry1C 试剂盒系用特异性抗Cry1C 单抗包被的微孔板和酶标记抗Cry1C 单抗,双抗体夹心法检测Cry1C 基因表达产物,可以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检测转基因植物中的Bt-Cry1C 蛋白。 【Cry1C转基因检测试剂盒试剂准备】 试剂盒中的20×浓缩洗涤液30 ml 加570 ml 灭菌ddH2O 溶解稀释至1×洗涤液, 5×抽提液(30 ml)加120 ml ddH2O 稀释至1×抽提液,4℃存放备用。 【样品准备】 称取约20 mg 叶片,加0.5 ml 1×抽提液(使用前30 min 放置室温)研磨至匀浆,室温放置30 min,测定前把样品上清液稀释5-20 倍。 测定茎干和胚乳中的Bt 蛋白时,样品称取约40 mg,加1 ml 1×抽提液研磨。 【Cry1C 转基因检测试剂盒注意事项】 1. 测定中需使用的所有试剂和96 孔板提前30 min 放置室温温育(否则会影响试验准确性),注意12 连管必须温育后再从平板上取下,未使用完的预包被板条应置于有干燥剂的封口袋中密封保存; 2. 试剂使用前应充分摇匀; 3. 摇动平板混匀时注意避免样品之间交叉污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