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

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

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
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

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

白皮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等十五部委

2006年6月9日

前言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以下通称RFID技术)。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RFID技术应用于物流、制造、公共信息服务等行业,可大幅提高管理与运作效率,降低成本。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RFID产业将成为一个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群,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研究RFID技术,发展RFID产业对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公共安全与国防安全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具有战略性的重大意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RFID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其应用于很多领域,并积极推动相关技术与应用标准的国际化。近年来,中国已初步开展了RFID相关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并在部分领域开始应用,但相对基础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应用分散,不具备规模优势。

中国人口众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正成为全球制造的中心,RFID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市场。当前RFID技术与应用发展迅速,但尚未成熟,中国有必要抓住这一时机,集中开展RFID核心技术

—1—

的研究开发,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标准,推动自主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形成,使中国在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发展RFID技术与应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行业和政府部门,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诸多方面,需要在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实现自主创新,需要政府、企业、研发机构间的统筹规划、大力协同,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合理配臵和优势互补。为此科技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信息产业部、交通部、海关总署、铁道部、公安部、教育部、建设部、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邮政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共同组织各部门的专家经历近一年的时间,编写了本白皮书。白皮书本着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导性原则,为中国RFID技术与产业未来几年的发展提供系统性指南。

白皮书共分为五章,分别阐述RFID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国发展RFID技术战略、中国RFID技术发展及优先应用领域、推进产业化战略和宏观环境建设。

—2—

目录

第一章RFID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1)

1.1技术发展现状 (1)

1.2标准现状 (3)

1.3 发展趋势 (4)

第二章中国发展RFID技术战略 (6)

2.1 总体发展目标 (6)

2.2 指导思想与原则 (7)

2.3 发展途径和实施进程 (8)

2.3.1 发展途径 (8)

2.3.2 实施进程 (9)

第三章中国RFID技术发展及优先应用领域 (10)

3.1 关键技术 (10)

3.1.1 共性基础及前瞻性技术 (10)

3.1.2 RFID产业化关键技术 (11)

3.1.3 RFID应用关键技术 (12)

3.2标准与测试 (13)

3.3 优先应用领域 (13)

3.3.1 公共安全 (13)

3.3.2 生产管理和控制 (14)

3.3.3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4)

3.3.4 口岸进出口货物监管 (14)

3.3.5交通管理 (15)

3.3.6 军事应用 (15)

3.3.7 重大工程与活动 (15)

第四章中国推进RFID产业化战略 (16)

4.1 指导思想 (16)

4.2 发展途径 (16)

4.3 实施进程 (18)

第五章中国发展RFID技术的宏观环境建设 (19)

第一章RFID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1.1技术发展现状

RFID技术最早的应用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的敌我目标识别,但是由于技术和成本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发展,RFID技术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由于具有高速移动物体识别、多目标识别和非接触识别等特点,RFID技术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应用空间,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

RFID技术涉及信息、制造、材料等诸多高技术领域,涵盖无线通信、芯片设计与制造、天线设计与制造、标签封装、系统集成、信息安全等技术。一些国家和国际跨国公司都在加速推动RFID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程。在过去十年间,共产生数千项关于RFID技术的专利,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按照能量供给方式的不同,RFID标签分为有源、无源和半有源三种;按照工作频率的不同,RFID标签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和微波频段(MW)的标签。目前国际上RFID应用以LF和HF标签产品为主;UHF标签开始规模生产,由于其具有可远距离识别和低成本的优势,有望在未来五年内成为主—1—

流;MW标签在部分国家已经得到应用。中国已掌握HF芯片的设计技术,并且成功地实现了产业化,同时UHF芯片也已经完成开发。

目前RFID标签天线制造以蚀刻/冲压天线为主,其材料一般为铝或者铜,随着新型导电油墨的开发,印刷天线的优势越来越突出。RFID标签封装以低温倒装键合工艺为主,也出现了流体自装配、振动装配等新的标签封装工艺。中国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标签制造装备和封装工艺正在研发中。

RFID读写器产品类型较多,部分先进产品可以实现多协议兼容。中国已经推出了系列RFID读写器产品,小功率读写模块已达到国外同类水平,大功率读写模块和读写器片上系统(SoC)尚处于研发阶段。

在应用系统集成和数据管理平台等方面,某些国际组织提出基于RFID的应用体系架构,各大软件厂商也在其产品中提供了支持RFID的服务及解决方案,相关的测试和应用推广工作正在进行中。中国在RFID应用架构、公共服务体系、中间件、系统集成以及信息融合和测试工作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建立国家RFID测试中心已经被列入科技发展规划。

中国已经将RFID技术应用于铁路车号识别、身份证和票证管

—2—

理、动物标识、特种设备与危险品管理、公共交通以及生产过程管理等多个领域。

1.2标准现状

RFID标准体系主要由空中接口规范、物理特性、读写器协议、编码体系、测试规范、应用规范、数据管理、信息安全等标准组成。目前国际上制订RFID标准的主要组织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ISO/IEC JTC1负责制订与RFID技术相关的国际标准,ISO其他有关技术委员会也制订部分与RFID应用有关的标准,还有一些相关的组织也开展了RFID标准化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标准之间缺乏达成一致的基础,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在积极推动RFID应用层面上的互联互通。

中国在RFID技术与应用的标准化研究工作上已有一定基础,目前已经从多个方面开展了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制定了《集成电路卡模块技术规范》、《建设事业IC卡应用技术》等应用标准,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频率规划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试验;在技术标准方面,依据ISO/IEC15693系列标准已经基本完成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参照ISO/IEC 18000系列标准制定国家标准的工作已列入国家标准制订计划。此外,中国RFID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

—3—

工作也已基本完成。

1.3 发展趋势

近年来,RFID技术已经在社会众多领域开始应用,对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公共安全以及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预测,RFID标签技术将在未来2~5年逐渐开始大规模应用,到2008年RFID标签仅在全球供应链领域的市场需求将达到40亿美元。

在未来的几年中,RFID技术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电子标签、读写器、系统集成软件、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等方面都将取得新的进展。随着关键技术的不断进步,RFID产品的种类将越来越丰富,应用和衍生的增值服务也将越来越广泛。

RFID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是芯片功耗更低,作用距离更远,读写速度与可靠性更高,成本不断降低。芯片技术将与应用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紧密结合。

RFID标签封装技术将和印刷、造纸、包装等技术结合,导电油墨印制的低成本标签天线、低成本封装技术将促进RFID标签的大规模生产,并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决定产业发展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4—

RFID读写器设计与制造的发展趋势是读写器将向多功能、多接口、多制式,并向模块化、小型化、便携式、嵌入式方向发展。同时,多读写器协调与组网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RFID技术与条码、生物识别等自动识别技术,以及与互联网、通信、传感网络等信息技术融合,构筑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环境。海量RFID信息处理、传输和安全对RFID的系统集成和应用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RFID系统集成软件将向嵌入式、智能化、可重组方向发展,通过构建RFID公共服务体系,将使RFID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和利用更为深入和广泛。

—5—

第二章中国发展RFID技术战略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必须实施有效的技术发展战略,加快RFID技术的自主创新,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将以应用为引导,带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促进中国自主RFID产业链的形成,实现RFID 技术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突破RFID关键技术;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出并建立中国的RFID 技术标准体系,重点在我国的编码体系、数据管理与交换体系以及频率配臵等方面;推动成立技术及产业联盟,实现在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大环境下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1 总体发展目标

中国发展RFID技术的总体目标为:通过技术攻关,突破RFID 一系列共性关键技术、产业化关键技术和应用关键技术,培养一支与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建立中国RFID技术自主创新体系,取得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以自主研发技术为基础,实施竞争前联合战略,通过组织产业联盟、产业基地等企业创新集群,形成联合、协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产业链,实现

—6—

自主研制产品占市场主要份额;通过实施示范工程,创新应用模式,带动RFID技术在行业的广泛应用,逐步形成大规模、辐射相关领域的公共应用;通过研究与制定相关的国家标准,形成中国RFID 标准体系。

2.2 指导思想与原则

中国发展RFID技术的指导思想是:从国情出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发展模式;以示范应用为引导,突破RFID关键技术,推动RFID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链的形成;通过参照国际标准与自主制定标准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制定中国RFID标准体系。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中国在发展RFID技术过程中需要遵从以下原则:

1.自主创新原则

力主RFID技术的自主创新,力争在若干核心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际领先水平。

2.产业化原则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企业在RFID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企业与企业之间要加强沟通,密切合作,从而形成完整的、

—7—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

3.开放原则

密切跟踪技术发展前沿,注重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加强国际交流,坚持优势互补,推进共赢合作。

4.协作原则

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重视企业、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的协作,加强产业链中各环节的配合与协调,相互激励,共同推动技术进步。

2.3 发展途径和实施进程

2.3.1 发展途径

中国发展RFID技术将通过共性及前瞻性技术研究、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应用关键技术的研发、标准和发展战略研究,以及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形成中国RFID技术自主创新体系和完整产业链。以典型应用示范为引导,通过自主创新,突破芯片设计制造、天线设计制造、封装技术装备、读写器设计制造、电子标签集成等产业化关键技术;通过集成创新,发展中间件及系统集成技术,建设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和测试环境,建立与国际标准互联互通的技术

—8—

标准体系。

2.3.2 实施进程

RFID技术实施进程应有步骤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培育期(2006年至2008年):跟踪国际最新共性技术的研发,结合重点行业应用,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技术,按照国家RFID标准体系框架,制定相应技术标准与应用标准,开展应用示范工程。

第二阶段成长期(2007年至2012年):突破应用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加快相关技术标准及行业应用标准制定,基本形成中国RFID标准体系,拓展应用领域。

第三阶段成熟期:形成国际同期先进水平的技术体系,实现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及与其它技术的融合。

—9—

第三章中国RFID技术发展及优先应用领域

中国RFID技术发展与应用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共性基础及前瞻性技术研究,优先发展产业化关键技术和应用关键技术,建立RFID标准体系,推进重点行业应用。

3.1 关键技术

进行RFID产业化关键技术以及应用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攻关,逐步建成符合中国RFID产业发展及应用的技术创新和服务支撑体系。

3.1.1 共性基础及前瞻性技术

研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如:用于标签芯片的超低功耗电路研究;可用于标签芯片的安全算法及其实现技术研究;超高频(UHF)读写器核心模块的研发;基于不同应用对象的超高频和微波频段RFID标签天线研究;标签封装设备关键技术研究;RFID与其它技术的集成与融合研究;RFID系统检测、认证相关技术研究;基于IPv6网络技术的RFID 信息服务体系研究等等。

—10—

3.1.2 RFID产业化关键技术

RFID产业化关键技术包括芯片设计与制造、天线设计与制造、电子标签封装技术与装备、RFID标签集成、读写器设计与制造技术等。

(1)芯片设计与制造

开发低成本、低功耗RFID芯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适合标签芯片实现的新型存储技术、防冲突算法及电路实现技术、芯片安全技术、标签芯片与传感器的集成技术等。

(2)天线设计与制造

研究标签天线匹配技术、针对不同应用对象的RFID标签天线结构优化技术、多标签天线优化分布技术,片上天线技术、读写器智能波束扫描天线阵技术等,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标签天线设计仿真软件等。

(3)RFID标签封装技术与装备

研发基于低温热压的封装工艺、精密机构设计优化、多物理量检测与控制、高速高精运动控制、装备故障自诊断与修复、在线检测技术等。

(4)RFID标签集成

研发芯片与天线及所附着的特殊材料介质三者之间的匹配技—11—

术,标签的一致性、抗干扰性和安全可靠性技术等。

(5)读写器设计

研发多读写器防冲突技术、抗干扰技术、低成本小型化读写器集成技术、超高频读写器模块开发、读写器安全认证技术等。

3.1.3 RFID应用关键技术

对RFID应用体系架构、RFID系统集成与中间件、RFID公共服务体系、RFID测试技术与规范等RFID应用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攻关,形成中国RFID技术发展的支撑服务体系。

(1)RFID应用体系架构

研究RFID应用系统中各种软硬件和数据的接口技术及服务功能,协调系统间各部分的关系,为供应商及用户提供系统集成指南。

(2)RFID系统集成与数据管理

研发RFID与无线通信、传感网络、信息安全、工业控制等的集成技术,RFID应用系统中间件技术,海量RFID信息资源的组织、存储、管理、交换、分发、数据处理和跨平台计算技术。

(3)RFID公共服务体系

建立自主的支持我国RFID社会性应用的基础服务体系,提供认证、注册、编码管理、多编码体系映射、编码解析、检索与跟踪

—12—

等服务,保证体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RFID检测技术与规范

研发面向不同行业应用的RFID标签及相关产品物理特性和性能一致性检测技术与规范、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空中接口一致性检测技术与规范、系统解决方案综合性检测技术与规范等。

3.2标准与测试

研究及制定符合中国无线电频率管理政策和规定的空中接口;研究及制定编码和编码应用规则、产品和应用标准;制定测试规范;研究标准之间的互联互通;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共服务体系标准,以及科学、公正的测试标准体系。

3.3 优先应用领域

鼓励和支持在公共安全、生产管理与控制、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交通管理、军事应用、重大工程与活动等领域中优先应用RFID技术,为RFID技术大规模应用提供经验。

3.3.1 公共安全

为了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在公共安全领—13—

域迫切需要通过应用RFID技术加强管理,具体方向包括医药卫生、食品安全、危险品管理、防伪安全、煤矿安全、电子证照、动物标识(涉及公共卫生安全)、门禁管理等。

3.3.2 生产管理和控制

为提高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企业原材料供货、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过程控制、精益制造等方面,使用RFID技术可以促进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具体应用方向包括汽车制造、家电生产、纺织服装等。

3.3.3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RFID技术应用在物品的流通环节,实现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具体应用方向包括仓储管理、物流配送、零售管理、集装箱运输、邮政业务等。

3.3.4 口岸进出口货物监管

在国家口岸进出口货物通关监管工作中,各口岸执法部门协同应用RFID技术,实现对进出口货物的跟踪与定位监管,加强通关

—14—

监管水平,提高通关效率。

3.3.5交通管理

利用RFID技术对高速移动物体识别的特点,可以对运输工具进行快速有效的定位与统计,方便对车辆的管理和控制。具体应用方向包括公共交通票证、不停车收费、车辆管理及铁路机车、车辆、相关设施管理等。

3.3.6 军事应用

军事应用是RFID技术的主要方向之一,军事后勤保障迫切需要实现可视化管理。具体包括军事物资装备管理、运输单元精确标识,以及快速定位和主动搜索等。

3.3.7 重大工程与活动

RFID技术与其他相关技术集成,可以构建快速识别、数据采集、信息传输相融合的综合服务体系。将RFID技术用于大型运动会、展览会等重大活动的综合管理,具体包括票证管理、车辆管理、设施管理等。

—15—

第四章中国推进RFID产业化战略

4.1 指导思想

在RFID技术发展与产业化过程中,统筹兼顾关键技术突破、市场推广以及标准研究等关键环节。依据单元技术与系统集成并重、产业投入与市场培育并重、企业运作与政府推动并重、技术创新与标准制定并重、自主研发与国际合作并重的原则,实现中国RFID产业自主、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发展RFID产业的总体思路是:企业为主,政府推动,构建产业联盟,形成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RFID产业链;通过产业基地建设,发挥群体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RFID产业整体水平。

4.2 发展途径

在自主创新技术研发的基础上,增强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制造能力,满足市场需求;加强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建设产业基地,加快产业链形成,提升民族产品和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1.培育市场,以应用为先导,通过典型行业应用示范及推广,

—16—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解读(XXXX)-7页精选文档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解读2007年12月26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的发表是改革开放以来,继1995、1997年发布《中国能源》(白皮书)后,中国政府从国家层面宣传既定能源战略、方针、政策,提高国际认知度和透明度的又一个重要文件。 白皮书详细介绍了中国能源发展现状、能源发展战略和目标、全面推进能源节约、提高能源供给能力、促进能源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以及加强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等政策措施。 白皮书确定了未来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将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能源需求立足国内 近年来,随着中国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海外抢油”的论调出现在一些西方媒体上,对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在白皮书发布后发改委负责人答记者问时指出,正面介绍中国能源状况与政策,积极引导国际舆论,驳斥“中国能源威胁论”,是十分必要的。他说:“中国过去不曾、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对世界能源安全构成威胁。任何时候,中国都将会一如既往地担当维护国际能源安

全的积极角色。” 目前,尽管中国能源消费已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还很低,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4,石油人均消费水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2,而且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该发改委负责人进一步指出,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能源主要靠国内资源解决,中国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并未对国际社会构成任何威胁;从长远来看,中国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节能潜力也很大,随着能源技术进步和创新,在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方面我们还会作出更大贡献。他说:“任何诋毁中国经济发展成绩的言论,歪曲中国能源发展政策的论调,都是不符合发展潮流的,都是有害于国际市场安全与稳定的。” 因此,未来的能源供应,立足国内成为中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方针。 据透露,中国长期以来的能源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远高于多数发达国家,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本国的能源资源。同时,为了提高能源国内供给能力,中国将重点建设能源基地建设、能源储运、石油替代、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和新农村能源五大能源工程。 在立足国内,提高能源国内供给能力的同时,“节约优先”也被放在了中国未来能源战略的首要位置。白皮书以整整一个章节的篇幅论述全面推进能源节约。其中提到,推进能源节约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中国坚持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基础、企业为主体,在全社会共同参与下,全面推进能源节约。

金蝶档案管理软件标准解决方案

沉淀核心知识规范档案管理——金蝶集团档案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2006年10月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享有该白皮书及相关资料的版权,您应根据诚信原则尊重该等内容的合法权益并进行合法使用。您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复制、公开展示、公布或分发这些材料或者以其他方式把它们用于任何公开或商业目的。禁止以任何目的把这些材料用于其他任何网站或其他平面媒体或网络计算机环境。本白皮书的内容及编辑等形式均受版权法等法律保护,任何未经授权的使用都可能构成对版权、商标和其他法律权利的侵犯。

目录 1档案管理的基础理念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1档案与档案行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1.1档案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1.2与档案相关单位及组织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1.3档案的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1.4档案的基本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1.5档案的基础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1.6档案的基础术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2档案的分类与组织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2.1档案的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2.2全宗内电子档案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2.3全宗实体分类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2.4全宗内档案的组织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3档案的管理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3.1档案收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3.2档案整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1.3.3档案鉴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1.3.4档案保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1.3.5档案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1.3.6档案检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1.3.7档案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1.3.8档案编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2企业电子化档案管理的需求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1.1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1.2企业对电子档案管理的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3金蝶档案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的主要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3.1.1多组织全宗管理——满足集团化管理需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3.1.2档案规则自定义——满足个性化管理需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3.1.3档案功能全面性——满足专业化管理需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3.1.4组卷模式自由选——满足不同时期的档案管理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4金蝶档案管理系统主要功能介绍(基础应用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4.1文件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4.2档案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4.2.1文书档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4.2.2会计档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4.2.3基建档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4.2.4房产档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4.2.5科研档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4.2.6设备档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4.2.7出版物档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4.2.8合同档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4.2.9图书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4.3档案查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4.3.1简单查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4.3.2高级查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档案管理系统方案

XXX技术有限公司二〇〇九年八月档案管理系统 产品白皮书

目录 概要 (4) 一、产品背景 (5) 二、产品特点 (6) 三、产品市场定位 (7) 3.1用户对象定位 (7) 3.2技术定位 (7) 3.3功能定位 (7) 四、系统体系结构 (8) 4.1系统拓扑结构 (8) 4.2软件体系架构 (8) 4.3软件界面截图(C/S版本) (10) 五、系统主要功能 (11) 5.1案卷管理子系统 (11) 5.2编目整理子系统 (12) 5.3检索查询子系统 (12) 5.4借阅管理子系统 (13) 5.5辅助管理子系统 (13) 六安全保护技术 (15) 6.1客户端安全设计 (15) 6.2服务器端安全设计 (15) 6.3传输安全设计 (16) 七、数据库数据安全 (17) 7.1系统的备份策略 (17) 7.2系统的恢复策略 (18) 八运行环境 (19) 8.1服务器环境要求 (19) 应用和数据库服务器,建议运行环境/软硬件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客户端环境要求 (19) 九公司简介 (20) 9.1 基本情况 (20) 9.2 公司文化 (20) 9.3 经营宗旨 (20) 9.4 技术支持服务计划 (20) 专业技术服务内容 (21) 支持服务计划 (21)

概要 本系统是为厂矿企业、高等院校的档案管理的电子化提供信息化的产品,各个企事业单位,档案数量非常巨大,归整复杂,人工查询速度慢,无法产生应有的效益,工作效率低下,并且由于大部分档案信息在保存期间受制于档案保存环境影响,以及档案利用者的重复调用影响,有可能造成原件的受损或破坏,为档案的复查以及重复利用带来极大的困难。 本产品是针对上述背景对现行手工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支撑方案。本产品采用目前先进的软件开发体系结构、计算机语言和中间件技术体系进行研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与现有管理软件相接驳,获得相应的数据支持。提供档案管理的全部功能、和丰富的备份手段,满足企事业单位各级管理部门的需要。 本产品应用范围涉及档案管理部门、各级管理部门、信息化支撑部门。

清华紫光档案系统

清华紫光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技术白皮书 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电子档案事业部 二○○七年

目录 第一章档案资料的有效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问题的提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电子档案资料管理系统解决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在发达国家的广泛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清华紫光电子档案管理解决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档案手工管理流程和电子化管理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高效、完整的电子档案管理解决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清华紫光电子档案管理软硬件系统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硬件系统的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软件系统的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清华紫光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功能介绍 . (1) 3.1、系统维护 (2) 3.2、文件管理 (10) 3.3、收集整编 (12) 3.4、档案管理 (15) 3.5、开发利用 (22) 3.6、信息服务子系统 (26) 第四章OA接口程序描述 (29) 4.1功能作用 (29) 4.2工作流程 (29) 4.3档案管理系统与OA系统的关系 (30) 4.4.OA接口维护程序 (31) 第五章清华紫光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主要特点 (32) 5.1软件特点 (32) 5.2清华紫光档案管理系统的技术基础 (34)

新能源汽车政策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其政策支持 摘要:2001 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局良好。自2004 年起,在国家的长远规划和能源政策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被多次强调。2009 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破局之年,诸多鼓励政策相继出台。2010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扶持新政策或将出台。最后提出以财税金融激励手段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政策;发展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Automotive Industry and Its Policies Support in China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Automotive Industry and Its Policies Support in China Key words: New energy; Vehicles; Policy; Developmenthe means of finance and tax motivati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s put forward. 1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局良好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 世纪初。2001 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涉及的电动汽车包括3 类: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并以这3 类电动汽车为“三纵”,又把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为“三横”,建立“三纵三横”的开发布局。基本跟上了全球的步伐,大体站到了世界同一“起跑线”。这在我国汽车史上还是头一次。 自2004 年起,在国家的长远规划和能源政策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被多次强调。2004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提到:要突出发展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汽车技术。从2005 年开始,我国政府出台了优化汽车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清洁汽车和电动汽车政策措施,明确了2010 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的5% ~10%;2030 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50% 以上的发展目标。为完成上述目标,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确定北京、武汉、天津、株洲、威海和杭州6 个城市为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城市。 2006 年财政部针对实施新消费税政策时,明确说明:对混合动力汽车等具有节能和环保特点的汽车将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2007 年11 月1 日起,《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开始实施。该规则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了定义,还对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企业资质、生产准入条件以及申报要求等内容作了具体的规定。这意味着新能源车有了自己规范的行业准则,也被业界看作是国家真正鼓励发展新能源车及市场化的开始,被誉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史的一座里程碑。 2007 年12 月18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 年本)》(以下简称《指导目录》)。在新《指导目录》中,引人关注的一条就是:在2005 年版《征求意见稿》中还处于汽车鼓励类的“先进的轿车用柴油发动机开发制造”一项内容,却在新目录中被删除,说明国家发改委已不再鼓励发展柴油轿车;而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国家发改委的鼓励产业目录。2006—2007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我国自主研制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3 类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相继问世;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实现了规模示范;纯电动汽车实现批量出口;燃料电池轿车研发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传统汽车行业,我国落后世界领先水平几十年,但在新能源汽车上,大家处于相同起跑线,我国有成本和市场的优势,有潜力和有可能在世界上形成领导地位。 2008 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在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科技部组织相关国内汽车厂商,共向奥运会提供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500 辆左右,这些车辆均属国家

中国能源政策的不足

中国能源政策的不足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在过去100多年里,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这给目前正在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留下了极大的能源压力。因此,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政策显得尤为重要。能源的供应是工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中国目前在世界能源市场中占有不可获取的地位。中国政府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我国目前的能源发展状况是能源总量比较丰富, 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 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 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工业迅速发展,供给能力明显提高,能源节约效果显著,消费结构有所优化,科技水平迅速提高,环境保护取得进展,市场环境逐步完善,但仍旧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大,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等。 目前我国的能源战略是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

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显而易见的,尽管目标是好的,政策却没有制定到细处。 譬如全面推进能源节约,采取的措施是推进结构调整,加强工业节能,实施节能工程,加强管理节能,倡导社会节能。但是明显缺少有力的认真执行了的强制、惩罚与鼓励措施。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对能源节约太过要求,势必会影响发展的速度,政府应该对此做过认真调研后划出能源需要的额度。尽管这需要能源部门耗费大量精力,但惟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推进能源节约。 再譬如提高能源供给能力,措施是有序发展煤炭,积极发展电力,加快发展油气,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然而煤炭,电力,油气,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成本是不相同的,政府并没有出台相关措施能够使相关企业弃煤炭而取电力,这使得这一项目标的实现充满难度。 至于加快推进能源技术进步,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推进关键技术创新,提升装备制造水平,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开展基础科学研究,这即是与教育政策相关联。政府是否做到了在能源研究领域舍得投资,善于投资,在能源研究的教育领域舍得挖掘,善于挖掘,我们是不得而知的。技术的革新关键在于人,本国研究固然重要,聘请外籍专家也是不可少的。从目前技术发展的速度来看,在这一项上的政策还存在缺陷。

EPSV3.0综合档案管理系统技术白皮书2013

EPS档案信息管理系统V3.0 技术白皮书 南京科海智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3年

目录 1.产品简介 (4) 1.1 文档信息化发展趋势 (4) 1.2 产品研发背景 (4) 1.3系统特点 (5) 2.总体架构 (5) 2.1 产品技术架构 (5) 2.2 产品业务架构 (6) 3.运行环境 (6) 3.1 硬件环境 (6) 3.1.1 服务器配置 (6) 3.1.2客户端配置 (6) 3.1.3存储设备 (7) 3.1.4网络环境 (7) 3.2软件环境 (7) 3.2.1 数据库支持 (7) 3.2.2中间件支持 (7) 3.2.3浏览器支持 (7) 3.2.4 容灾支持 (7) 4.基本功能 (7) 4.1系统管理 (8) 4.2业务管理 (13) 4.3文件收集 (13) 4.4文件整编 (14) 4.5档案管理 (15) 4.6库房管理 (16) 4.7统计信息 (16) 4.8档案利用 (17) 4.9档案编研 (18) 4.10光盘打包 (18)

5.扩展功能 (19) 5.1 企业档案门户集成 (19) 5.2企业年鉴展示 (19) 5.3照片档案展示 (20) 5.4 数据安全控制 (20) 5.5数据一体化接口 (20) 5.6信息提醒接口 (20) 6.技术创新 (21) 6.1文档安全控制 (21) 6.2 全文检索技术 (22) 6.3 光盘打包技术 (23) 6.4工作流技术 (23) 6.5 海量存储技术 (24) 6.6异构数据接口 (24) 6.7系统的可扩展性 (24) 6.8档案管理平台综合业务管理 (24) 7.公司简介 (24)

档案管理系统白皮书

白皮书 WD3.0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二○○三年

WD-3.0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一前言4 1背景介绍4 2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 3要求及目标 5 4规范及参照标准5 4.1法律法规 5 4.2规章制度 5 4.3业务规范 6 二文档信息管理系统7 1系统图示7 1.1设备连接图7 1.2档案业务流程图8 2系统功能框图(略图)9 3系统功能简介10 3.1文件管理10 3.2整理编目10 3.3鉴定销毁11 3.4档案保管12 3.5档案统计13 3.6查询13 3.7档案编研14 3.8档案利用14 3.9移交进馆14 3.10档案信息维护15 3.11权限管理15 4设计原则16 三系统特点16 1专业化16 2文档一体化17 3多媒体文档统一管理17 4界面友好、操作简易17 5标准化、规范化17 6检索灵活多样17 7统计报表功能丰富强大17 8安全、保密17

四系统实施内容18 1库房设施建设18 2安装的软硬件设备18 3档案整理立卷18 4档案信息数字化19 五、版本划分19 1单机版19 2网络版19

WD-3.0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一前言 21世纪,是数字化的信息世纪,千变万化的数字演绎着世界的斗转星移!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创造着人类的日新月异!应运而生的WD3.0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合理运用数据库、图像处理、信息处理、INTERNET技术的新一代多媒体档案系统。 1 背景介绍 各企事业单位每年产生大量的各类档案和资料信息,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档案分布在各部门,并且未经整理。这些档案、资料对日常业务管理和决策存在很高的利用价值。 另外,档案综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也是ISO9000标准中的一个要素。 2 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档案查询需要搬动原始介质,费时、费力,维护成本也很高。如何经济有效的储存管理各种类型的档案资料,如何利用信息信息技术高效管理保存档案资料、充分地向内部各部门提供档案利用服务,成为一个越来越紧迫的问题。 建设数字化档案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它可以在目录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档案全面数字化管理,包括纸张、录像带、录音带等各种介质存放的档案资料;通过internet/intranet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利用者通过浏览器可以进行主题词、责任者、全文检索多种途径的档案查询;在查询目录的同时,可以直接查阅数字化的档案资料;档案查询通过计算机广域网/局域网在个部门、

分析美国新能源政策及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影响

分析美国新能源政策及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影响

分析美国新能源政策及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影响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全球能源消费总量不断攀升,对化石能源的过渡依赖使世界能源安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日益严峻。据世界能源署公布,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占到了全球能源供应总量的81%,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69%。如何控制因对化石燃料的过渡依赖而导致的气候变化及寻找可替代能源已成为各国政策制定者面临的共同难题。 就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政策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确保能源安全及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美国、英国、法国及其他国家内部都展开了激烈争论。。尽管并未就所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但都认为有关鼓励发展低碳技术和使用新能源的政策应是应对上述挑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0XX年的金融危机,从本质上来说是对传统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修复和紧缩,并推动新的产业革命以实现跃迁。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重大科技创新和新的主导产业,即存在“创造性破坏”的机遇。与能源安全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息息相关的新能源产业,将是引领第四次产业革命的主导产业。率先在新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将有利于一国在新一轮产业革命、能源安全、气候问题谈判和全球规则制定方面占据制高点和主导权。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新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政策,以促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地热、海洋能、微流体动力能、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重点领域的发展。新能源产业同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对美国新能源政策及其配套措施进行梳理,并分析可能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及国内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造成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第一部分将简要说明美国新能源政策出台的背景,第二部分将重点介绍美国新能源政策及其配套措施,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其可能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造成的影响,最后是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美国新能源政策出台的背景 能源消耗过高一直是美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美国能源消耗一直居高不下。根据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统计,早在1972年,美国能源消耗就已超过120亿吨油当量,约占当年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28%。尽管此后服务业在美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能源消耗的增速放缓,但由于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一)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一) 目录 前言 一、能源发展现状 二、能源发展战略和目标 三、全面推进能源节约 四、提高能源供给能力 五、加快推进能源技术进步 六、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七、深化能源体制改革 八、加强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 结束语 前言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过去100多年里,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当前,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步入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增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任务。20世纪70年代末以

来,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国政府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一、能源发展现状 能源资源是能源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加大能源资源勘查力度,组织开展了多次资源评价。中国能源资源有以下特点: -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

档案管理系统方案.doc

档案管理系统方案(2)1 领航档案管理系统方案建议书 一、应用背景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现在各行各业的原有纸质文档管理逐步向电子文档管理过渡。作为客户的档案,除客户的办理需要外,还得按国家规定还要对各类单据进行分类归档管理,以备日后业务查询。 建立档案电子化管理,可以有效对旧有档案进行稽核检查,便于档案管理。 二、系统概述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将以高起点、高标准为目标,追求效益最大化,追求一流的质量。项目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需要体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资源共享、确保安全”的原则,立足“资源服务和业务管理”的宗旨,即按各门类档案的管理规则,运用计算机技术方便、高效、可靠地管理档案资源,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电子档案库。提供快速稳定的查询方式和数据共享接口。 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还需要体现如下特征: 统一性,建立形成一套统一的档案管理规范,并可以以此为基础实现上下级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互。 权威性,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通过规范的操作方式,保证数据的一致、完整。 高效性,提供快速高效准确的智能检索功能和管理手段。 安全性,从技术和管理上确保网络和涉密档案资源信息的高度安全性。

可靠性,提供7 天×24 小时不间断服务。 综上所述,领航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建立一套规范的、准确的、先进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提供一套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数字化建设的(硬件、软件)系统工程,具备档案电子化、档案管理、权限控制、WEB 查询检索。 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对现在存在的大量历史档案是启动该系统的必须完成的前期准备工作。成功处理用户所有的历史库存档案,并完成每天新增业务档案的处理,实现档案管理新模式。目标实现以后,原来所有纸质档案的大量日常查询调阅工作将被电子化的档案及其全新的查阅形式所取代,纸质档案将被长期封存,档案库房内部人员进入的频率也大幅度下降,库房内部环境的自动监测和控制的要求则显得日益重要。因此。档案电子化后,档案库房的数 字化综合管理和数字化档案中的客户挖掘将是我们今后长期的目标。 三、文档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1、方案简介 领航文件档案管理系统是一套基于b/s结构的文档管理系统,用于集团内部对重要文件的共享、管理、保存。实现集团内部文件的共享、授权访问。其尤其适用于政府、集团公司的相关单位。其核心是文件资料的加密保存、自动备份、授权访问、全文检索。文件资料是加密保存在服务器上的,当非法用户绕过系统直接登录到服务器上时,即使得到了文件也不能查看文件的内容。 2、系统业务流程 3、基本功能 A、档案管理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二○○七年十二月?北京 前言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过去100多年里,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当前,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步入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增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任务。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国政府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一、能源发展现状

能源资源是能源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加大能源资源勘查力度,组织开展了多次资源评价。中国能源资源有以下特点: ——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工业迅速发展,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 ——供给能力明显提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应体系。建成了一批千万吨级的特大型煤矿。

中国能源政策分析

中国能源政策分析 摘要: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问题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问题。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能源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大,能源短缺的问题随之产生。结合统计分析的方法,具体分析了造成我国能源短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关解决建议。 关键词:能源;政策;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能源作为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稀缺性。由于新能源的开发和生产需要巨大的投入和较长的周期,其替代品较少,因此能源的供给在一段时间内比较稳定;而能源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对其需求有增无减,需求的增加将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造成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根据计算,为了保证GDP年均增长7%以上,我国面临能源供应保持每年递增4%左右的压力。到2050年,能源年消耗量将达到标煤38亿t(相当于2000年的3倍),成为世界第一能耗大国。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能源发展的问题,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将受到能源短缺带来的价格波动的影响,这势必会阻碍我国经济的增长。 对于能源的短缺问题,有许多人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附属品",但实际情况真的那么简单吗?下面我们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1、从需求方面进行分析 1.1中国工业化、城市化阶段对能源的依赖性 (1)近几年工业发展情况表明,中国工业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即重工业化阶段。2002年,景气指数居前的机械、汽车、钢铁等重工业化行业快速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重工业单位增加值的能耗明显高于轻纺工业,这是近年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明显提高的重要因素。 (2)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内,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转移。城镇人口平均年消耗能源为农村的3.5倍,如果城市化水平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将增加1300万城市人口,能源供应也需相应增加。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进入新的结构升级阶段,如每千人拥有汽车数量提高、家用电器拥有率提高等,都使人均能耗呈增长趋势。 (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来看,中国正成为世界制造基地之一。由于进出口结构不同,单位进口价值与单位出口价值的能源消耗不同,形成了国际间能源需求的转移。随着进出口量的增加,在国际贸易中能源需求向中国转移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 1.2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对能源的浪费 回顾20年的发展,我国仍然采取的是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扩张和外延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2001年,全国能耗费用支出达12500亿元,占GDP的13.5%,而同期美国只占7%。中国11个高能耗产业的33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6%左右,这些部门每年多耗能约2.3亿t标煤。此外,中国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已经占到GDP的3%~7%。这样的发展方式必然造成我国能源需求的不断上升,同时也产生大量的环境污染,从另一个方面减少了我国可利用的资源的数量,造成资源供给的严重不足。 1.3能源的使用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浪费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的国家,能源的消费远远偏离当前世界以油气燃料为主的基本趋势。我国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构成为煤炭占73.5%,原油占18.6%,天然气占2.2%,水电占5.7%。煤炭高效、洁净利用的难度远比油、气燃料大得多。而且我国大量的煤炭是直接燃烧使用,用于工业锅炉、窑炉和采暖的煤炭占47.3%,用于发电或热电联产的煤炭只有38.1%,而美国为89.5%。此外,我国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也不合理,电力占终

微软文档管理解决方案(MDMS)白皮书

微软文档管理解决方案(MDMS)Jump Start Kit(V1) 白皮书 专业解决方案部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 2006年2月9日

变更记录

目录 概述 (5) 1. 文档管理系统的业务挑战与客户需求 (5) 1.1业务挑战 (5) 1.2 信息工作者对文档管理系统的需求 (5) 1.2.1 集中的文档存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方便的文档分类、浏览、查询 (7) 1.2.3 从自定义的文档模板中创建新文档 (6) 1.2.4 文档元数据的定义和管理 (8) 1.2.5 灵活的文档修订与审批流程 (6) 1.2.6 完整的文档操作日志 (7) 1.2.7 文档编辑锁定机制 (7) 1.2.8 文档版本控制 (6) 1.2.9 文档权限保护 (8) 1.2.10 文档检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1 文档归档 (8) 1.3 Microsoft Document Management Solution (8) 1.4 适用场景 (9) 1.4.1 文控中心(Document Control Center) (9) 1.4.2 档案管理(Record Management) (9) 1.4.3 其他文档管理应用场景 (9) 2. 基于微软平台的文档管理解决之道(MDMS) (10) 2.1. 微软Office System平台的优势 (10) 2.2. 系统体系架构 (10) 2.2.1 Windows Server 2003基础与应用服务器 (11) 2.2.2 SharePoint Portal Server 2003 门户与协作服务 (12) 2.2.3 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服务 (12) 2.2.5 Rights Management Services 权限管理服务 (12) 2.2.6 Exchange Server 2003 邮件服务 (12) 2.2.7 Live Communication Server 2005 / Office Communicator 2005 即时通讯服务 12 2.3. MDMS系统功能描述 (12) 2.3.1 SharePoint Document Library存储中心...............................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方便的文档分类、浏览、查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 从自定义的文档模板中创建新文档...................................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4 文档元数据的定义和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5 灵活的文档修订与审批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6 完整的文档操作日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7 文档编辑锁定机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8 文档版本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9 文档权限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0 文档检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1 文档归档.............................................................................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MDMS解决方案包 (15) 3.1. 解决方案包组成 (1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