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幼儿数学教育作业1

幼儿数学教育作业1

幼儿数学教育作业1
幼儿数学教育作业1

中班要求感知和体验10以内相邻3个数之间的等差关系。答案:错误2.第2题

文氏图表示法的特点是抽象性。答案:错误

3.第3题

大班能根据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列。答案:错误

4.第4题

幼儿排序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比较。答案:错误

5.第5题

中班幼儿目测能力显著提高。答案:错误

6.第6题

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可能对其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答案:错误7.第7题

中班能从物体的两种特征和事物的多个角度进行分类。答案:错误

8.第8题

中班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答案:错误

9.第9题

中班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双重性等。答案:错误

10.第10题

一个集合的元素可以相同。答案:错误

11.第11题

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并非具有共同属性。答案:错误

12.第12题

中班能按物体的一种特征分类。答案:错误

13.第13题

10以内的加减运算是大班的学习内容答案:正确

14.第14题

时间和空间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答案:正确

15.第15题

学习集合是幼儿进行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的逻辑基础。答案:正确

16.第16题

中班能正确点数10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答案:正确

17.第17题

大班还不能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答案:错误

18.第18题

大班感知并体验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答案:正确19.第19题

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答案:正确

20.第20题

中班能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高矮、宽窄和轻重。答案:正确21.第21题

幼儿的数学知识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的。答案:正确

幼儿数学教育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答案:正确

23.第23题

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答案:正确

24.第24题

中班学习按一定的规则排列顺序。答案:正确

25.第25题

小班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答案:正确

26.第26题

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实的。答案:正确

27.第27题

一个集合中的元素顺序无论怎样变化,仍表示同一个集合。答案:正确

28.第28题

20世纪60年代国际上兴起“中小学数学现代化”运动的显著变化是引进了集合概念。答案:正确29.第29题

集合中的元素都具有共同属性。答案:正确

30.第30题

拼图可以分成看范例拼图和想象拼图。答案:正确

31.第31题

总体来讲,幼儿认识时间是非常___的。答案:困难

32.第32题

数学知识的特点有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和___。答案:应用性

33.第33题

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一般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___四个部分。答案:活动过程34.第34题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主要包括计数能力的发展、认识数的序列的发展、掌握数的组成的发展以及___等几个方面。答案: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

35.第35题

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我们最常用集合表示法是___。答案:文氏图

36.第36题

幼儿认识几何形体包括平面图形和--------- 答案:立体形体

37.第37题

数的运算在幼儿期指的是------以内的加减运算。答案:10

38.第38题

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需经历由泛化到--------的四个发展阶段。答案:精确

39.第39题

--------是幼儿计数的必要前提,也是幼儿形成数概念的基础,是幼儿感知集合教育的重要内容。

答案:分类

40.第40题

、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我们最常用集合表示法是___。答案:文氏图

41.第41题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是从___开始的答案:计数

42.第42题

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是:先口头数数,然后按物点数,再到说出总数,最后是___。

答案:按数取物

43.第43题

幼儿排序主要有三种:按规则排序、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和___。答案:按量排序

44.第44题

总体来讲,幼儿认识时间是非常___的。答案:困难

45.第45题

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一般顺序是球体、圆柱体、正方体和___。答案:长方形

46.第46题

文氏图表示法

答案:文氏图表示法就是用一条封闭的曲线把集合的元素圈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1、明明的电动玩具集合。2、小于7的自然数集合。

47.第47题

幼儿感知集合发展的阶段

答案: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需经历由泛化到精确的四个发展阶段:笼统感知集合阶段、逐步感知集合界限阶段、集合的数量感知阶段、初步的集合运算阶段。

48.第48题

皮亚杰幼儿测量能力发展三阶段论

答案: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测量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幼儿测量的方法只是视觉比较;阶段二:儿童使用了测量工具,但用得不正确;阶段三:测量是一种智慧或运算的测量。49.第49题

幼儿数学集合

答案:集合就是由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对象所组成的整体。

50.第50题

数的分合

答案:数的分合一个数(总数)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两个较小的数合起来组成原来的数。51.第51题

答案:指客观世界中事物或现象具有的可以通过测量等手段加以认识的属性。

52.第52题

简述数学研究的对象

答案: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53.第53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育的目标

答案:能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对自己活动成果感兴趣等;能自己选择数学活动内容和按规则参与活动;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能注意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的数量、形状、物体量的差异,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能比较、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多少等;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形体。

54.第54题

简述幼儿数、计数及数的运算的意义

答案:激发幼儿对数的兴趣和探究数学的欲望;感知、理解周围事物中存在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对加减互逆关系和加法交换关系的感知;有助于幼儿运用、理解和学习数学。

55.第55题

幼儿排序

答案:1、依据原则是:1、符合幼儿和谐发展要求2、考虑学科本身特点3、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56.第56题

论述幼儿方位概念教育活动的指导要点

答案:根据如下几点说明之: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用描述的方法,说出自己对物体方位的感知体验;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方法,让幼儿逐渐掌握以客体为中心辩别方位;在幼儿日常生活中进行空间方位的教育;认识空间位置,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认识地点或者说是认识环境。

57.第57题

幼儿大班时间概念的教育要求

答案:大班:1)认识钟表、会看整点和半点的时间。2)学会看日历,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以及这7天的名称和顺序;能说出今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

幼儿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方法

幼儿数学教学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来说,是学习数学的启蒙教育,为更好地发展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幼儿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反思,以适应新世纪的幼儿数学教育。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陈旧,使学习机械化。 目前多数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机械的、死记硬背式的,而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使幼儿承受了过重的学习负担。在现实教学活动过程中,虽然游戏贯穿活动的始终,但是游戏却成了幼儿数学活动的一种表面化形式,成了教育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一个评价标准。游戏的作用应该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并且起到辅助强化教学目的的作用,而现实中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操作材料显得功能单一。 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在利用操作法进行教学时,只是把操作法作为一种获得知识、巩固知识的手段,使操作材料显得功能单一,用途不大,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时间不够充足。 二、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方法 1.为幼儿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思维和动作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动作对发展幼儿数学思维的作用,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幼儿感知、探索、发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规律等知识,使幼儿在积极动手、动脑、动口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数学感性经验。根据幼儿期思维发展的特点,小班幼儿处于思维发展的感觉运动水平,中、大班幼儿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向具体形象阶段发展的思维水平,

因此幼儿很难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最好让幼儿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数学学习。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准备各种各样的尝试性操作的材料,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在意识到材料的多种特征以后,再让他们进行多角度的分类,鼓励幼儿依据不同的特征(大小、颜色、名称)变换分类方法,看看谁的方法多,让幼儿从小意识到“万事万物都是可以变化的。”这有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为幼儿学好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幼儿使用的分类方法设计分类提示卡,便于能力差的幼儿在以后的游戏中进行分类操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幼儿当成合作的伙伴,在平等的关系中,幼儿从心理上感到安全、放松,加上环境上宽松、和谐,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地“做”和“玩”,显得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出来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调动幼儿探索的主动性。 教师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环境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如“学习单数、双数”,课前教师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个知识宫,在知识宫里准备了很多礼物。活动前,教师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老师要带他们去知识宫玩。幼儿一听,立即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产生愉快的情绪,争着试一试。然后教师要求大家根据自己胸前的图形和图形上的数字找座位,谁找对了,谁就得到知识宫里的第一份礼物。这样就激发了幼儿尝试的积极性,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探索活动。又如“认识时钟”,让幼儿置身于为活动创造的钟表展览馆的环境中。教师边欣赏边思索:“这些钟表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叔叔、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各种形状的钟和表?”这就激发了幼儿主动求知的兴趣,同时调动了求同、求异探索的主动性。 3.在情境中学习。 要让幼儿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教师就要为幼儿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境,想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1

2011年全国自考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皮亚杰独创的一种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方法是() A. 观察法 B. 临床法 C. 测试法 D. 作业分析法 答案:B 2. 儿童辨别空间方位的区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能认识上下方位的物体 B. 只能认识靠近自己身体的物体 C. 只能认识正对自己的物体 D. 能逐渐认识前后和左右两个维度方位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答案:D 3. 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纵向层次中,最具操作性的是() A.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B.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目标 C. 小、中、大班数学教育目标 D. 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答案:D 4. 对客观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的认识是() A. 空间概念 B. 狭义的空间概念 C. 广义的空间概念 D. 空间方位

答案:B 5. 儿童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是() A. 口头数数 B. 按物点数 C. 说出总数 D. 按数取物 答案:C 6. 根据前苏联学者的观点,儿童空间概念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儿童在进行() A. 空间定位时的参照标准的发展 B. 空间定位时的参照系统的发展 C. 空间定位时的系统的发展 D. 认识空间方位时参照系统的发展 答案:B 7. 儿童最初理解的时间概念是() A. 白天和黑夜 B. 整点和半点 C. 星期和天 D. 年和月 8. 儿童在计数时,最初需要用手点着物体逐一计数,逐渐发展到可以用眼看着物体默默计数,这反映了儿童在数学学习中具有() A. 从同化到顺应的心理特点 B. 从个别到一般的心理特点 C. 从具体到抽象的心理特点 D. 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的心理特点 答案:D 9. 下列属于学前儿童小班认识几何形体教育要求的是() A. 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

《儿童数学教育》作业

第一次作业[论述题]2、教师应如何选择幼儿数学学习经验? 3、简述引导儿童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的教学策略参考答案: 2、答:教师在选择学习经验时应考虑:所选经验是不是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所选经验是否是幼儿能理解,并能得到满足的;所选经验是否是能对幼儿发生多种作用,即能给予幼儿整体发展以影响的一种经验;所选经验是否是达到同一目标的各种不同经验,即可以在不同发展层次上获得的经验。 3、答:帮助儿童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的策略是先让儿童直接感知自己身体有关部位的方位;再配合适当方位词的描述,逐步理解方位词汇的含义;再次要在生活情景中认识空间方位。 [论述题]1、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答: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有(1).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2)、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需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3)、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基础上。(4).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5).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练习和应用的活动。 [填空题] 1、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是从过渡到运算;从过渡到;从过渡到;从到。 2、每个操作活动都由6个要素组成,即目标、、、形式、和评价。 3、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发展顺序是、前后、。 4、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是从以到逐渐过渡的。 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总目标是:能从中感受事物的并体验到数学的。 6、从幼儿身心发展角度来划分目标,可分为认识领域、和。 7、幼儿在学习加减法时,学习比容易。 8、幼儿掌握加减要经过到的发展过程。 9、用抽象化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就是。 10、皮亚杰认为抽象的思维起源于。 参考答案:1、实物加减用符号运算;口头应用题的运算式题的运算;逐一加减按数群加减;加法减法2、材料规则指导3、上下左右4、自我为中心以客体为中心5、生活和游戏数量关系重要和有趣6、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7 加法减法8、逐一加减按群加减9、数学地思维10、动作 [单选题] 1、在量的教学中,幼儿期一般学习()A:A 自然测量B 计量单位C 标准测量参考答案:A [单选题]2、儿童能理解大小和长度的相对性的年龄一般是()A:3——4岁B:4——4岁半C:5——6岁D:7岁参考答案:C [单选题]3、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儿童在自己的摆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是()。A:操作法B:探索法C:发现法D:自主学习法参考答案:A [单选题]4、幼儿一般在()年龄段能达到基本数的守恒。A:3岁半B:4岁C:5岁D:6岁参考答案:A [单选题]5、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核心是()A:培养情感、态度 B:传授知识C:培养技能D:发展能力参考答案:A [单选题]6、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判断左右,却不能以客体为中心判断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其A:动作能力发展的局限B:语言能力发展的局限C:想像能力发展的局限D: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参考答案:D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B卷

福建教育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教育专科与中等职业 教育衔接考试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B卷) 助学点(中职校)学生准考证号 本试卷共有六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单选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每小题所列备选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未选、多选或错选均 无分。 1.数学所描述的是【 B 】 A.事物自身的特点B.事物间的关系 C.事物的数量特征D.事物的存在形式 2.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 C 】 A.数学能力B.数学知识C.数学素养D.数学方法3.小班幼儿往往能说出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自己,但却不容易说家里一共有几个人,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A 】 A.从具体到抽象B.从同化到顺应 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D.从不自觉到自觉 4.整个幼儿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思维类型是【 B 】 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D.辩证逻辑思维 5.某幼儿编的应用题是:“树上原来有3只小鸟,现在树上有几只小鸟?”这道应用题存在的错误是【 B 】 A. 条件不清楚 B. 结构不完整 C. 内容不符合生活逻辑 D. 问题不明确 6.下列对儿童空间概念发展的过程正确的说法是【 B 】 A. 从相对的空间概念逐步过渡到绝对的空间概念 B. 以自我为中心的参照逐渐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参照 C. 进行空间定位时,儿童最初是以视觉估计物体之间的空间安排 D. 儿童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辨别与他的思维能力无关 7. 儿童学习按物体的一个外部特征进行正排序一般从【 A 】开始 A. 小班 B. 中班 C. 大班 D. 小学 8. 在进行某一数学活动之前,教师对幼儿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评价,这种 评价属于【】 A. 诊断性评价 B. 宏观性评价 C. 形成性评价 D. 终结性评价 9. 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中,第一步是【】 A. 确定评价目的 B. 设计评价方案 C. 实施评价方案 D. 处理评价结果 10. “认识早、中、晚、白天、黑夜”的教育活动属于【】 A.托班教学内容B.小班教学内容 C.中班教学内容D.大班教学内容 11. 儿童把小汽车行驶路程的远近和小汽车行驶的时间长短混同起来。说明儿童时间概 念【】 A.易受生活实际经验影响B.易受知觉影响 C.受时间循环周期长短的影响D.以上都错 12. 儿童主动建构数学概念,必须通过【】 A.学习材料的引导B.老师的引导 C.自己的活动D.环境的创设 13. 下列属于自然测量的是【】 A. 用手点数物体的数目 B. 用手掂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福师(2020-202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线作业二(4)答案

福师(2020-202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线作业二 注:本科有多套试卷,请核实是否为您所需要资料,本资料只做参考学习使用!!! 一、单选题(共15题,30分) 1、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 A按物计数→口头数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B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数取物→说出总数 C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D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物取数→说出总数。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C 2、()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 A口头数数 B按物计数 C说出总数 D按数取物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D 3、分类教育一般安排在()进行。 A小班 B小班到大班 C小班到中班 D小、中、大班。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D 4、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 A活动目标的制定 B动内容的选择 C操作材料的准备 D活动过程的安排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A 5、在教师指导下,幼儿独立选择活动内容,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形式的是____。A集体活动形式 B小组活动形式 C集体与小组结合的活动形式 D个别活动形式。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B

6、书写数字是结合()教学进行。 A数的组成 B加减法 C基数 D相邻数。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A 7、____是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 A现实生活 B儿童自己的活动 C教学 D实践。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A 8、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有____种。 A3 B4 C5 D6。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A 9、认读数字一般是结合()教学进行 A数的组成 B加减法 C基数 D相邻数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C 10、____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学具,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学习,获得数学感性经验、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A操作法 B游戏法 C演示法 D试验法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A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整理稿)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 (2009年数学常规课教学区域专题研讨) “目标是起点,也是归宿”,诚然,教育目标的制定是决定教育有效性的关键要素。在幼儿教育中,我们从目标体系划分,一般可分为教育总目标一一各年龄阶段目标——教学活动目标三个逐级转化的层级教育目标。其中,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最具体化的体现,它是基础之基础,决定着整个教育总目标的落实与达成度。 一、问题分析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是一个教学活动究竟要教孩子学习什么,获得什么,所以教学目标就如“路标”,它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具有导向作用,引领着教学过程顺利开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仍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 1、目标定位太低。在一些观摩活动中,我们时常会碰到一些看似过程顺畅,形式新颖、师幼对答如流的“完美”活动。但透过现象看内涵,我们不免会反思:活动的知识点在哪里?活动中幼儿获得了什么?究其实质,教学目标制定未能准确定位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忽略了挑战性。案例:中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纸制品》,教师为此制定的知识目标是“收集、观察各种各样的纸制品,了解其质地和用途”。显然,这样的目标定位只停留在浅层次的观察上,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无需付出努力就能做到,所以我们在知识点的难易层次上必须提升一个梯度,如可增加“尝试根据某一特征给各种纸制品进行分类”的坡度设置,这样才能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跳一跳才能摘得到果子”的成功感。

2. 目标表述笼统。有的教学目标虽看似表达完整连贯,但从任何一点教学目标看,都无法断定这个教学活动究竟教的是什么,甚至个别教学目标可套用到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如:一位教师制定的目标是:(1).了解各种水果都是有种子的。(2).有求知的欲望,喜欢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存在着笼统含糊的问题,第一点目标缺乏可操作性,第二点目标更缺乏针对性,适用于任何一个科学活动。案例:中班体育活动“猫捉老鼠”的目标表述为:引导幼儿练习钻、爬、翻等动作,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敏性与协调性;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友好合作的能力以及爱劳动 的良好品德。这两条目标看似全面,既有动作,又有身体素质,还有社会性、个性品质,但却是准确性不够的几条很笼统的目标,如爬的动作要领是手膝着地爬,还是手脚 3. 表述方式不一。如果我们从表述的逻辑性看,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中还存在着行为主体不统一的现象。例:体育游戏“小动物开车”中目标一:“练习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跑,并能学会互相不碰撞”。这是从幼儿行为发展目标,从幼儿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即把幼儿作为主体来表述。目标二:“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这是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目标,即把教师作为主体来表述。两种表达方式同时出现在一个教学活动目标中,表述主语混乱,前后不统一。 案例1:大班美术教学活动“年画”的目标为:培养幼儿喜欢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年画;教幼儿大胆尝试运用图案、线条的变化绘画年画。由此可见,目标表述中运用了“培养”“教”等词,表明这次活动中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期望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幼儿“喜欢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年画”“运用图案、线条的变化绘画年画”的绘画技巧以及“大胆尝试”的作画态度。这种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表达了教师组织这次教学活动预期的教育作用。 案例2:班美术教学活动“多彩的秋林”的目标为:一是能欣赏秋天树林色彩的绚丽;二是能用点画技法表现秋天的树林,并大胆尝试、欣赏色与色交融所产生的色彩变化;三是能与同伴合作使用颜料和画笔,并能正确摆放和收拾。这个活动的目标是从幼儿角度来表述的,表达了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行为目标:“能欣赏秋天树林色彩的绚丽”“能用点画技法表现秋天的树林”“能与同伴合作使用颜料和画笔”等也就是通过教师设计的

数学试卷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练习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小明在对应排列卡片时,总要先和上面一排相对应的卡片碰一下,然后才把它放在下面。这一现象说明小明学习数学所具有的特点是( A )。 A:依赖于动作 B:依赖于表象 C:依赖于多样化的生活经验 D:依赖于练习2、“学习数的守恒”这一内容主要适合的年龄班是( B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中班 3、幼儿能理解大小的相对性的年龄大致为( D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4、李老师:“绿纸条长还是红纸条长?”小明:“要看红纸条和谁比?”从这一对话中可以看出,小明( D )。 A:能对物体的长度作出反应 B:能用词汇表达对长度的认识; C:能按长度排列物体 D:能理解长度的相对性 5、“学习量的守恒”这一内容主要适合的年龄班是( C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中班 6、公式A=B+B'反映的是数的组成的( D )。 A:互补关系 B:互换关系 C:等差关系 D:等量关系 7、红红小朋友经常把大的、长的、高的物体称为大的,红红小朋友的大致年龄应该是( B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8、幼儿在数学学习中,只关注自己的动作,而不能与同伴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反映了幼儿数学学习具有( D )。 A:外部动作的心理特点 B:不能顺应的心理特点 C:不自觉的心理特点 D: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 9、儿童最初认识空间方位关系的参照系统是( C )。 A:自己的动作 B:其他物体 C:自己的身体 D:其他人 10、儿童最容易感知的量是( D )。 A:粗细 B:高矮 C:轻重 D:大小 11、在教育评价过程中,通过与儿童谈话,使儿童思想真实、自然地流露,从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方法是( A )。 A:临床法 B:行为检核法 C:观察法 D:作业分析法 12、引导幼儿感知几何图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一般采用( D )。 A:触摸 B:拼图 C:讲解 D:比较

数学教育活动教案小班

数学教育活动教案小班 【篇一: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自制小兔子头饰一个,若干个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自制“魔法箱”一个。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1.讲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给你们带了一个好朋友,“当当当当”你们看它是谁啊?幼:小白兔 师:对了,小白兔。昨天森林了刮了一阵大风,把小白兔的房子吹倒了,小白兔“唔~~~”的哭了。于是老师连夜给小白兔建造了一间新房子,小朋友你们看,这房子漂亮吗? 2.手指房子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正确的说出图形的名称: 师:那么小朋友看老师把小白兔的房顶盖成什么形状了? 幼:三角形 师:房子的身体呢? 幼:正方形 师:小朋友真棒,那么门又是什么形状啊? 幼:圆形 二、出示“魔术箱”复习图形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了一个魔术箱,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表演一个魔术,你们可要看仔细了,不能眨眼哦! 师:妈哩妈哩轰,变!你们看老师变出什么图形了? 幼xx 师:它有几条边,几个角? 依次变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辨别和认知 三、找一找、说一说: 引导幼儿在教室内找出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物体。 四、结束活动

带领幼儿户外活动观察发现户外物体的形状那些是正方形、三角形 和圆形。五、活动延伸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六、效果预测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我遵循新《纲要》中组织与实 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 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让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 通过动脑思考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篇二: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篇一: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饼干宝宝总动员》活动目标: 活动重点: 活动难点: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有小包装饼干的盘子:请每个小朋友拿一袋饼干,摸 一摸、猜一猜里面是什么东西? 3、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饼干有各种各样的,有大的,有小的;有圆形,有方形;有不同颜色;有的上面还有花?? 4、教师:闻一闻饼干香不香?尝一尝饼干是什么味道的?饼干吃在 嘴巴里有什么变化? 1、观察“饼干”。 活动延伸: 篇二: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设计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设计:小手比一比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1、 2、3。 3、魔术口袋,各色数量的塑料小胶棒、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4、各色数字1、2、3小卡片幼儿人手一套。 5、数字儿歌磁带。 (一)导入主题,认识数字1、2、3 今天我们请来了数字宝宝1、2、3,我们看看他们像歌曲里唱的那样,像铅笔、小鸭和耳朵吗?(分别出示卡通数字1、2、3,让小朋友观察数字形状)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学 号 姓 名 班 级 农十二师电大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2011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中试卷A 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试班级:09(1) 制卷人:颜川山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1、 “完整儿童”: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 3、操作法: 4、集合 1、以下选项中,属于小班分类教育要求的是( )。 A 、探索物体的特征,学习讲述物体的异同 B 、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C 、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 D 、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2、下列选项中不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依据的是( )。 A 、儿童的发展 B 、社会的要求 C 、学科的特性 D 、儿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 3、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 A 、集体活动形式 B 、小组活动形式 C 、个人活动形式 D 、集体与小组活动结合的形 4、下列不是教师预定的数学活动(正式数学活动)的特点的是( ) A 、事先经过缜密的筹划 B 、教师是活动的主体 C 、内容是专门指向数学的 D 、形式一般以集体活动的方式 5、列乌申娜明确指出,儿童数概念的形成离不开( ) A 、周围的生活环境和客观现实 B 、游戏 C 、操作 D 、小实验 6、不是皮亚杰认为的儿童守恒概念掌握的标志的是( ) A 、恒同性 B 、可逆性 C、补偿性 D、系统性 7、两个集合间存在 关系和 关系。 A 、包含、相等 B 、包含于、相等 C 、包含、不相等 D 、包含于、不相等 8、感知集合元素的阶段在 。 A 、3岁前 B 、3岁后 C 、4岁左右 D 、5岁以后 9、 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感性基础。 A 、感知集合 B 、笼统感知 C 、计数 D 、认数 10、按物体的两种特征分类的教育,可安排在( )进行。 A 、小班 B 、中班 C 、大班 D 、小班、中班、大班 1、常见的分类形式(8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计12分) 得 分 评卷人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38分) 得 分 评卷人 二、单项选择(每题3分,计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儿童数学教育

第一次作业 第一次作业 一次作业 1、在量的教学中,幼儿期一般学习() A 自然测量 B 计量单位 C 标准测量 批阅:选择答案:A 2、儿童能理解大小和长度的相对性的年龄一般是() A:3——4岁 B:4——4岁半 C:5——6岁 D:7岁 批阅:选择答案:C 3、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儿童在自己的摆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是()。 A:操作法 B:探索法 C:发现法 D:自主学习法 批阅:选择答案:A 4、幼儿一般在()年龄段能达到基本数的守恒。 A:3岁半 B:4岁 C:5岁 D:6岁 批阅:选择答案:A 5、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核心是() A:培养情感、态度 B:传授知识 C:培养技能 D:发展能力 批阅:选择答案:A 6、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判断左右,却不能以客体为中心判断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其 A:动作能力发展的局限 B:语言能力发展的局限

C:想像能力发展的局限 D: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 批阅:选择答案:D 7、在进行数学活动时,教师提供若干活动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的( ) A:自主意识 B:规则意识 C:活动意识 D:合作意识 批阅:选择答案:A 8、幼儿的测量活动一般是( ) A:目测 B:估测 C:自然测量 D:标准测量 批阅:选择答案:C 9、把一个正方形分割为两个三角形,将分出的三角形合起来又成为一个正方形,这可以让幼儿感知到( ) A:一一对应的关系 B:传递关系 C:序列关系 D: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批阅:选择答案:A 题目:10、某幼儿编的应用题是:"小华上午吃了两块糖,下午吃了许多糖,他一共吃了多少糖?”这道应用题存在的错误是( )、 A:条件不清楚 B:结构不完整 C:内容不符合生活逻辑 批阅:选择答案:A 11、儿童能理解大小和长度的相对性的年龄一般是() A:3 —4岁 B:4_4岁半 C:5—6岁 D:7岁 批阅:选择答案:C :

幼儿园数学培训幼儿园数学活动教学的流程

培训学科:数学培训 培训时间:2014.8.26 培训教师:宫老师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名称:幼儿园数学活动教学的流程 培训内容: 数学教学不完全是让幼儿学会几加几、几减几,这些不是我们数学教育的目的,这只是孩子学会数学的一个体现,一种表现形式。幼儿园的数学主要是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设计和安排一系列的数学活动,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有利于幼儿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获得知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一、数学活动基本过程。 准备一节数学活动:首先是导入部分——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能力提升——知识点巩固——活动延伸。 (一)导入活动。? 导入活动是教学的起始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方式和导入语起着集中注意、引出内容、带入环节的作用,能使幼儿很快地步入智力兴奋状态,产生强烈的活动动机,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根据数学内容的特点,导入活动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直观教具导入,即教师利用实物、图片等自然地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情感和兴趣,这是数学教学最常用、最自然的导入方式;另一种方式是经验导入,指教师在了解幼儿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

上,提供新旧知识的支点,调动幼儿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导入新的活动,这种方式适用于幼儿有相关经验的教学内容。? 总之,导入活动因内容而异,因幼儿而异,但要做到有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并力求精练简洁,才能达到导入的目的。 (二)集体活动。 讲解演示。? 讲解演示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它是教师通过向幼儿展示直观教具并配合以口头语言的解释说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对于幼儿在学习一些不易理解的新内容或遇到某个内容的难点、重点时,讲解演示是必经环节,它能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引导思路,独立进行新的探索。? 讲解演示不是知识灌输,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必须突出重点。讲解演示应突出知识要点,不要使其他细节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二是讲解时语言要简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和准确。三是演示的直观教具要真实、美观、整洁,并且是幼儿熟悉的物体,以免用新奇的教具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三)小组活动: 练习运用。? 在教师的讲解演示后,幼儿对知识的掌握仅处于初步感知理解阶段,教师必须提供机会和条件让幼儿自己练习和运用,通过幼儿自己的亲身体会加深印象,巩固知识,并引导幼儿举一反三,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练习运用要避免幼儿对教师演示的机械模仿,并注意在练习运用中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具体要做到:第一,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集体练习、小组练习、个别练习结合使用,并以操作法、游戏法为主,以提高幼儿练习的积极性;第二,练习的要求要逐步提高,从教师的适当帮助到幼儿的独立完成,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函授试卷

福建教育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教育专 科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考试试卷 助学点(中职校)学生准考证号 本试卷共有六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单选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 分)每小题所列备选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未选、多选或错选均无分。 1. 随着儿童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质的理解,事物的具体特征对儿 童的干扰会【】 A.逐渐增多B.逐渐减少 C.很快消失D.没有变化 2. 对学前儿童来说,进行有兴趣的活动时,时间就显得很短,相 反,若要他们等待,时间就觉得很长。表明儿童的时间概念具有【】 A.含糊性B.易受生活经验影响 C.易和空间关系混淆D.主观性 3. 幼儿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幼儿的【】 A.智力B.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C.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D.思维能力 4. 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小班幼儿往往能说出家里有爸 爸、妈妈、爷爷、奶奶、自己,但却不容易说家里一共有几个人,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A.从具体到抽象B.从同化到顺应 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D.从不自觉到自觉 5. 顺口溜数数是为【】教学打基础 A.数序B.序数C.基数D.计数 6. 下面各种数量关系中,不宜作为小班数学教育内容的是【】 A.对应关系B.守恒关系 C.大小关系D.多少关系 7. “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初步理解加法、减 法的含义,会解答简单的加减应用题,感知和体验加减互逆关系”,这一目标适合【】 A. 小小班 B. 小班 C. 中班 D. 大班 8. 下面不适合 ...作为小班数学教学内容的是【】 A. 认识三角形 B. 认识数字 C. 按用途分类 D. 感知5以内数量 9. 儿童能按物体的两个以上特征对同一类物体进行分类一般从 【】开始 A. 小班 B. 中班 C. 大班 D. 小学

最新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含义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含义、作用和特点: 含义:在幼儿园中由教师组织的和有步骤地引导幼儿学习的数学活动 (即数学集中教育活动)。 作用:为幼儿系统地提供新的数学学习经验,帮助幼儿把数学学习经验系统 化,引导幼儿的心理水平向高一层次提升的重要手段。 特点: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由教师组织活动。 不能把数学教学活动机械地理解为单纯的上课,或是教师教、幼儿学的灌输知识过程,它应是教师与幼儿、教与学双方积极有效互动的过程,幼儿仍是学习 的主体,教学活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去进行。 不足:难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无法照顾幼儿自选。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对一个活动的具体行动规划,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蓝图, 也是教师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十分必要的准备工作,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 是富有成效的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核心理念——以幼儿为本 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幼儿全面真实地发展,因此教育者在设置课程、 设计活动(幼儿园所有活动)时应本着以幼儿为本的思想。 以幼儿为本,它的含义简单而言就是教育者施行教育时应帮助幼儿成为发展 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以成人的经验和认识去塑造和改变幼儿(灌输式、 填鸭式教育)。这是任何一个幼教工作者首先应有的理念。应做到: 1.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2.把握幼儿原有的水平和经验 ◆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格式: 一、.活动名称二.活动目标三.活动重难点四.活动准备 五.活动过程 ◆如何设计并制定好一份数学教学计划? ★一.活动名称的取法要规范化 数学从属于五大领域中的科学领域,所以应取名科学活动《***** 》,而不用数学活动或是计算活动等取名。 ★二.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具体化 (一)活动目标的结构 三维目标—— 1. 数学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知识技能)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试卷一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四个方面。 2.两个集合元素之间的对应,一般有数量与数量的对应、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四种。 3.寻找法是让幼儿从周围生活环境和事物中寻找数、量、形及其关系的一种方法,其具体的形式可以有三种: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三是________。 4.“把红色的图形放在一起”是按_____分类;“把是两个的图形放在一起”是按______分类。 5.皮亚杰认为,_______和_______是儿童适应环境的两种形式。 6.集合间的运算主要是指交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运算。 7.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一般要经过口头数数、按物点数、_____和_____四个发展阶段。 8.按次序规则排序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 9.集合的表示方法一般有列举法、_______和_______。 10.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对的评价,二是指对的评价。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绳子、小棒、直尺都可以作为幼儿自然测量的工具。() 2.认读和书写10以内的数字是大班的数学教学内容之一。() 3.幼儿空间方位认识的教学内容分布是:小班认识上下、中班认识前后、大班认识左右。() 4.图形进行二等分,可以有五种不同的等分形式。()

5.大班幼儿认识时间的教学内容是“认识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时间概念。() 6.幼儿数数时会受到物体大小和排列位置的影响,由此说明幼儿尚处于一种死记硬背式的记数水平。() 7.对两个(组)以上物体的数或量的比较称为复杂的比较。() 8.量守恒的教学不能添加干扰因素,只能通过变换图式的方法进行。() 9.学习单双数和相邻数是中班的数学教学内容之一。() 10.按比较的性质来分,可以分为对应比较和非对应比较() 三、概念题(每题5分,共20 分) 1.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 2.归纳法 3.自然测量

Z853-作业与答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作业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主观性、含糊性、易受实际生活经验影响、易和空间关系混淆。 2、重叠对应排序、并置对应排序、独立排序。 3、幼儿知道整体是由若干个部分组成,逻辑相加 4、对数量的感知阶段;数词和物体数量间的联系建立阶段;数的运算初期阶段 5、分合;总数 6、包含关系、相等关系 7、活动开始、活动进行、活动结束三个环节。 8、认知的、情感态度的、动作技能的。 9、数学教学活动,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游戏中的数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活动。 10、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系列性原则。 11、抽象性、逻辑性 12、逻辑数理知识,逻辑思维能力 13、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从同化到顺应; 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14、数、计数、测量、空间、模式 15、认知的、情感的、动作技能的 16、感知集合、10以内的数概念、10以内的加减运算、认识几何形体、量的比较及自然测量、空间与时间概念。 17、游戏、操作、小实验 18、强调学习者的经验 19、日常生活情境,团体游戏 二、名词解释 1、数守恒——指儿童对数的认识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其标志着儿童概念发展的水平。

2、情节性数学游戏——具有一定的游戏情节、内容和角色,特别适合于年龄小的儿童,通过游戏情节的安排来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的一种游戏。 3、对应比较——就是把两个物体一一对应进行比较。 4、分类——就是把一组物体分成各有其共同属性的几组。分类既是计数的必要前提还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 5、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一柞、臂长、小棒、绳子、瓶子等)来测量物体的长短、高矮、粗细、轻重等,或用目测大小、步测远近等。 6、发现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数学的初步知识和概念直接给儿童讲解,而是引导儿童依靠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和探索并获得初步数学知识的一种方法: 7、求同——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并挑选出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物体,这种活动就叫做求同。 8、数序——数序指的是每个自然数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以及与相邻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9、计数——计数的过程就是把要数的那个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 10、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指数学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是幼儿通过数学教育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大多是从幼儿获取哪些数学经验这一角度提出。 三、简答题 1、答: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幼儿提供和创 设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促进幼儿对初浅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 2、答:第一,游戏。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儿童形成良好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 动机,第二,操作。应当充分让儿童活动,与不同的材判进行感知和操作,在儿童动手体验和发现的过程中积累相关的数的经验,为数概念的获得和提炼提供感性经验和前提;第三,小实验。小实验也是促进儿童在感知活动中体验数以及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有效活动形式。 3、答:(1)3---4岁,3岁半以前面对实物,却不知道用它来帮助进行加减运算,不理解加减的含义,不认识加减运算的含义、符号,数的运算对这个年龄的幼儿来说是很困难的。 (2)4——5岁,4岁幼儿一般会自己运用实物进行加减运算,进行加法运算时,需要将表示加数和被加数的两堆实物合并,在注意点数后说出总数。在减法运算时,也一定要把减掉的部分拿掉,再逐个数剩下的物体个数,得到剩余数。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教学内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1.数学的特点: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应用性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答: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数学素养。包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主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态度等。学前儿童学习数学,不仅对学前阶段的发展,而且对他们今后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具体概括如下: (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 (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3 简述幼儿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及特点:(1)3~4岁3岁半以前的幼儿面对实物,却不知道用它来帮助进行加减运算。他们要依靠成人将实物分开、合拢给他看,才能说出一共有几个或还剩下几个。他们不理解加减的含义,不认识加减运算符号,数的运算对这个年龄的幼儿来说是困难的。 (2)4~5岁4岁幼儿一般会自己运用实物进行加减运算了,但在进行运算时,需要将表示加数和被加数的两堆实物合并,再从第1个一个一个地逐一点数后说出总数(即得数)。减法与此一样。这时幼儿完全依靠动作思维,是在最低的思维水平上学习数的运算。但4岁以后的幼儿已经表现出有初步的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了。 (3)5~6岁5岁以后,幼儿学习了顺接数和倒着数,他们能够将顺接数和倒着数的经验运用到加减运算中去。此时,多数幼儿可以不用摆弄实物,而是用眼睛注视物体,心中默默地进行逐一加减运算。5岁半以后,随着幼儿数群概念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了数的组成以后,他们在教师引导下,开始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减运算,这样就从逐一加减向按群加减的水平发展。4 学前儿童分类教育的指 导要点有哪些? 答案:学前儿童分类教育的 指导要点有: (1)明确各种分类活动的特 点,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活动。 (2)引导幼儿认识分类标 记,让幼儿按标记进行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教师应 重视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帮 助幼儿积累经验。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 教师应结合各种情景,引导 幼儿学习分类。 5 . 为什么说数学教育促进 学前儿童主动性、独立性、 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发 展? 答案:通过数学教育可以形 成儿童积极主动、独立的个 性品质。首先,通过数学活 动为儿童提供主动参与活动 的机会。儿童在活动中可以 自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 自己独立完成各种数学操作 活动,这对培养儿童积极、 主动、独立、自主的个性非 常有益。其次,由于规则在 数学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 意义,因此可以通过数学活 动要求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 进行操作,使儿童形成规则 意识,学会遵守规则。最后, 通过数学教育还可以培养儿 童的任务意识。儿童起初并 没有明确的 任务意识,有时在操作中会 忘记自己正在进行的操作任 务。在数学活动中,儿童会 根据老师的要求逐渐形成初 步的任务意识。总之,通过 数学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儿 童全面发展。 6 . 教师口述应用题时有哪 几种形式? 答案:教师口述应用题有两 种形式: (1)是在口述应用题的过程 中,教师还需运用教具等直 观材料进行示范,以帮助幼 儿理解应用题的含义和结 构。 (2)是教师口述应用题,幼 儿进行解答,此时幼儿理解 应用题,完全凭借头脑中的 表象进行思考,这不仅提高 了幼儿智力活动的水平,同 时也促使幼儿的加减运算由 动作水平的加减向表象水平 的加减过渡。 7、数学教育为何能帮助儿 童正确地认识世界? 答案:首先,数学能帮助儿 童精确地认事物的数量属 性。儿童接触的各种事物都 和数、量、形有关,要解决 各种问题就需要运用数学来 加以解决。其次,数学能帮 助儿童概括地认识事物。儿 童学习的数学内容中包含着 许多诸如对应、等量、可逆 等数学关系,而数学教育可 以帮助儿童体验并注意到蕴 涵在具体事物中的抽象关 系,获得对事物之间关系的 认识。最后,数学教育能培 养儿童对数学问题的敏感 性,用数学方法解决日常遇 到的问题。总之,通过数学 教育,儿童能掌握一些初步 的数学知识,发展基本的数 学能力,并更好地认识客观 事物,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 题。 8、试述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中教师的“教”和儿童的“学” 之间的关系? 答案:数学知识是一种逻辑 知识。这种知识不是通过简 单的“教”传递给儿童的, 而是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主 动建构起来的。儿童建构数 学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思 维能力。如果教师过于注重 让儿童获得某种结,而“教” 给儿童很多知识,或者希望 儿童能“记住”什么数学知 识,实际上就剥夺了他们自 己主动地获得发展的机会。 事实上,无论是数学知识, 还是思维能力,都不可能通 过单方面的“教”得到发展, 还必须依赖儿童自己的活 动,也就是自己的学,通过 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 获得。儿童的学习活动过程 就是和环境之间主动的相互 作用的过程。它既包括和物 (学习材料)的相互作用, 也包括和人(教师、同伴等) 的相互作用;既包括外在的 摆弄、操作学习材料的过程, 也包括内在的思考和反思的 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儿 童不断吸收、同化新的经验, 同时也不断改变自己已有的 知识经验,以完成新知识的 建构过程。 教师“教”的作用,其实并 不在于给儿童一个结果,而 在于为他们提供学习环境: 和材料相互作用的环境、和 人相互作用的环境。当然, 教师自己也是环境的一部 分,也可以和儿童交往,但 必须是在儿童的水平上和他 们进行平等的相互作用。也 只有在这样的相互作用过程 中,儿童才能获得主动的发 展。 9、试述幼儿数概念形成、发 展的过程与特点。 答案:幼儿数概念的形成、 发展包括计数能力的发展, 对数序的认识、数的守恒及 对数的组成的掌握等几个方 面。 (1)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 计数(数数)是一种有目的、 有手段、有结果的活动。计 数的结果与计数的顺序无 关。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 序是:口头数数,按物计数, 说出总物,按数取物。幼儿 早期的计数能力尚不稳定, 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幼儿计数 活动。研究表明:影响幼儿 计数活动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方面:在物体空间分布相同 的情况下,点数物体的大小 对幼儿计数活动会产生影 响。因此,提供幼儿点数的 物体大小要合适。 计数物体的空间分布对计数 活动也有影响;幼儿计数活 动的方式也会影响其计数活 动的成绩;同时呈现并继续 保持不变的计数对象对幼儿 的计数活动有利,而相继呈 现并先后更替的计数对象对 幼儿的计数活动则较难。 (2)幼儿对数序的认识数 序,即自然数的顺序,指的 是每个自然数在自然数列中 的位置以及与相邻两数之间 的关系。①幼儿计数能力的 发展,为幼儿学习数序,形 成数列概念做了最初的准 备。幼儿的计数活动,为幼 儿数序的学习积累了最初的 感性经验。 ②认识数序,即要能按序的 观念排列10以内的自然数 列。因此,幼儿要能比较10 以内数的大小、理解10以内 数与数之间的数差关系。 ③幼儿对数的序列的认识, 还包括对序数的认识。 (3)幼儿对数的守恒的掌握 数的守恒指幼儿对数的认识 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 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 10以内的数。数的守恒标志 只供学习与交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