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五章 呼吸系统

第五章 呼吸系统

第五章 呼吸系统
第五章 呼吸系统

第七章呼吸一、名词解释

1、呼吸

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3、肺的顺应性

4、胸内负压

5、肺泡通气量

6、肺泡通气血流比值

7、肺活量

8、生理无效腔

9、血氧饱和度

10、氧解离曲线

11、潮气量

12、胸式呼吸

13、呼吸中枢

14、肺牵张反射

15、呼吸阻力

16、血氧容量

17、时间肺活量

18、中枢化学感受器

二、填空

1、外界空气经呼吸道出入肺的过程,称为____,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____。

2、人体呼吸的全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即____,____,____。

3、外呼吸包括____与____两个过程。

4、内呼吸指的是____与____之间的气体交换或称组织换气。

5、临床上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把____总称为上呼吸道;将____称为下呼吸道。

6、使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的神经是____,该神经兴奋时释放的神经递质是____,作用的受体是____。

7、使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减小的神经是____,该神经兴奋时释放的神经递质是____,作用的受体是____。

8、表面活性物质是由____分泌的。其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作用是____。

9、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____,肺通气的阻力有____和____两种。

10、根据laplace定律,表面张力将使肺泡趋向____,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____表面张力。

11、肺和胸廓在静态情况下,外来压力克服弹性阻力所引起的肺容量变化称为顺应性。在两样外力作用下,扩张度小,表示____;反之,扩张度大,表示____。

12、迷走神经兴奋通过M型胆碱受体,引起支气管平滑肌____,使气流阻力____。

13、正常成人腹式与胸式呼吸同时存在,但以____为主,小儿主要是____呼吸,妊娠后期的妇女则以____为主。

14、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____,另外还有____和____两种形式。

15、通气/血流比值越小时,意味着部分肺动脉血换气不足即进入肺静脉,增加了____,而通气/血流比值增加,意味着部分肺通气不能与肺泡毛细血管血液充分换气实际上等于增加了____。

16、运至组织的大部分O2是以____形式运输,而大部分CO2的运输是以____形式运输。

17、肺的总量=____+____。

18、呼吸的无效腔越大,则肺泡的通气量越____。

19、CO2分压升高时,主要通过____感受器,其次通过____感受器,反射性使呼吸增强。

20、参与节律性呼吸形成的中枢主要有____和____。

21、低O2呼吸中枢神经元的直接作用是____,而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是____。

22、肺牵张反射包括____和____两个反射。

23、机体对呼吸运动的调节有三条途径,即____,____,____。

24、调节呼吸运动的化学感受器是____和____。

25、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位于____,它对细胞外液中____浓度十分敏感。

26、动脉血中CO2浓度____、H+浓度____以及O2浓度____都是增加肺泡通气的有效刺激。

27、调节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____。

28、肺炎和肺气肿通常导致动脉血中O2水平____H+和CO2水平____;且使O2对肺泡通气的调节机制的敏感性____。

29、补吸气量指的是____再用力吸入的气体量,正常成人约为____。

30、氧解离曲线为____形曲线,它表示Hb中O2的饱和度与____的关系。

三、判断

1、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2、功能残气量代表了吸气肌处于松驰状态时肺容量。

3、关于胸内负压,吸气时比呼气时低。

4、呼吸的无效腔越大,则肺泡的通气量越小。

5、人体在呼吸过程中CO2的运输主要是由肺到组织,而O2的运输主要是由组织到肺。

6、肺回缩力主要来源于肺内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

7、时间肺活量是指尽力吸气后,用力作最大速度呼气,在一定时间内所呼出气量占肺容量的百分比。正常人第1、2、3秒末分别为83%,96%,99%。

8、深吸气量等于肺活量减去补呼气量。

9、交感神经兴奋可使气管平滑肌收缩,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10、胸膜腔中没有空气,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腔,但腔中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在呼吸过程中,脏壁两层胸膜可以相互滑行。

11、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的顺应性。

12、在一定范围内,浅而快的呼吸可明显增加呼吸效率。

13、通气/血流比值越大则肺换气越好,越小则肺换气越坏。

14、气体在血液中运输时,其物理溶解形式是化学性结合的必要前提或中介阶段,溶解的气体量随分压增高而增加。

15、肺的顺应性越大,其弹性阻力也越大,故顺应性或作为弹性阻力的指标。

16、迷走神经兴奋可使呼吸运动的非弹性阻力减小。

17、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呼吸运动的非弹性阻力增加。

18、肺的总容量等于肺活量与机能余气量之和。

19、肺余气量等于机能余气量减去补呼气量。

20、在通常情况下,当O2分压降低1/10时,血液中的含氧量大约也降低1/10。

21、PH值降低时Hb对O2的亲和力下降,使氧解离曲线左移。

22、因为Po2差比Pco2差大,所以O2的扩散速率比CO2大。

23、在CO2的运输中,红细胞起很重要的作用,因为HCO3-主要在红细胞内生成,且氨基甲酸血红蛋白也在红细胞内完成。

24、温度升高可使氧解离曲线左移。

25、在缺氧时呼吸中枢的神经元兴奋性升高,因而使呼吸增强,以体现调节作用。

26、肺扩张反射的感受器存在于肺泡,而传入神经纤维而起行迷走神经之中。

27、CO2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所引起的呼吸运动变化,主要是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而起作用。

28、适当深而慢的呼吸较浅而快的呼吸通气效能差。

29、O2和CO2在血液中运输时,因都与血红蛋白结合,故存在着竞争性抑制。

30、由于CO2的分子量比O2大,所以临床上常见到气体扩散障碍应该是CO2的扩散障碍。

31、血液的氧容量越大,表示其含氧量越多。

四、各项选择

(一)单项选择

1、呼吸是指:

A、气体进出肺的过程;

B、气体进出组织细胞的过程;

C、呼气和吸气之和;

D、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2、内呼吸是指:

A、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B、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细胞内生理氧化过程;

D、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

3、肺泡通气量是指:

A、每分钟进出肺的气量;

B、尽力吸气后能够尽力呼出的气量;

C、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D、每分钟进入肺泡内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量

4、评价肺通气功能,下列哪个指标较好:

A、时间肺活量;

B、肺活量;

C、潮气量;

D、深吸气量

5、肺总容量等于:

A、余气量加肺活量;

B、机能余气量加肺活量;

C、机能余气量加肺活量;

D、肺活量加潮气量

6、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之差为:

A、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B、潮气量×呼吸频率;

C、余气量×呼吸频率;

D、机能余气量×呼吸频率

7、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吸气肌收缩;

B、胸膜腔密闭;

C、呼气肌收缩;

D、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8、肺的有效通气量是指:

A、肺活量;

B、肺通气量;

C、时间肺活量;

D、肺泡通气量

9、呼吸频率从12次/分增加到24次/分,潮气量从500ml减少到250ml则:

A、肺通气量减少;

B、肺泡通气量减少;

C、肺泡通气量增加;

D、肺通气量增加

10、吸气末肺内压:

A、大于大气压;

B、等于大气压;

C、等于胸内压;

D、小于大气压

11、胸膜腔内压等于:

A、大气压+肺内压;

B、大气压+肺回缩力;

C、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D、肺内压-肺回缩力

12、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

A、桥脑;

B、脊髓;

C、延髓;

D、中脑

13、体内C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A、静脉血液;

B、细胞内液;

C、组织液;

D、毛细血管血液

14、正常情况下维持呼吸中枢兴奋的有效刺激是:

A、肺牵张感受器的传入冲动;

B、呼吸肌本体感受器的传入冲动;

C、一定程度的缺氧;

D、一定浓度的CO2

15、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气体的溶解度;

B、气体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

C、气体分子量的大小;

D、气体的分压差

16、血液中使呼吸运动增强的主要因素是:

A、CO2分压升高;

B、O2分压降低;

C、非蛋白氮增多;

D、乳酸增多

17、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刺激:

A、延髓化学感受器;

B、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C、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D、脑桥长吸中枢

18、缺氧对呼吸的刺激主要是通过:

A、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B、直接刺激中枢的呼吸神经元;

C、刺激中枢的化学感受器;

D、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

19、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的主要功能是:

A、激活延髓长吸中枢;

B、限制吸气相的时间;

C、作为肺牵张反射的中枢;

D、接受由迷走神经传入的信息

20、切断兔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的改变是:

A、呼吸幅度减小;

B、吸气相延长;

C、呼吸频率加快;

D、血液CO2张力暂时升高

21、给病人吸入纯氧,不能改善下列哪种情况引起的缺氧状态?

A、肺炎;

B、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至左心室分流;

C、左心衰肺水肿;

D、在高海拔地区进行肌肉活动

22、某人的肺通气量为7.5升/分,呼吸频率为20次/分,无效腔容量为125ml,每分心输出量为5升,他的通气血流比值是:

A、0.8;

B、0.7;

C、1.0;

D、0.9

23、在血液中CO2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A、物理性溶解;

B、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C、碳酸氢盐;

D、和水结合成碳酸

24、吸气初与呼气初肺内压相比: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等于后者;

C、前者小于后者;

D、以上全错

25、进行腹式呼吸的吸气时,下述哪块肌收缩?

A、肋间外肌;

B、腹直肌;

C、肋间内肌;

D、膈肌

26、血液中H+增多时,氧解离曲线:

A、上移;

B、不变;

C、左移;

D、右称

27、评价肺通气功能,下列哪个指标较好?

A、时间肺活量;

B、潮气量;

C、肺活量;

D、补吸气量

28、补呼气量与残气量之和是:

A、功能残气量;

B、深吸气量;

C、肺活量;

D、肺总量

29、当氧离曲线左移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氧:

A、增多;

B、减少;

C、先增多后减少;

D、不变

30、正常人安静时通气血流比值为:

A、0.84;

B、0.94;

C、1.0;

D、2.0

31、肺总量减去肺活量之差是:

A、深吸气量;

B、残气量;

C、功能残气量;

D、补呼气量

32、血氧饱和度是指:

A、血氧容量占血氧含量的百分比;

B、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

C、溶解氧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

D、以上全错

33、呼吸调整中枢位于: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中脑

34、正常情况下,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最有效刺激是:

A、一定程度的缺氧;

B、血[H+]升高;

C、一定浓度的CO2;

D、以上全错

35、维持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位于:

A、脊髓;

B、中脑;

C、延髓和脑桥;

D、大脑皮层

36、当肺扩张时,可:

A、抑制吸气中枢;

B、抑制呼气中枢;

C、抑制呼吸调整中枢;

D、抑制脊髓运动神经元

37、过度通气引起呼吸暂停主要是由于:

A、血中乳酸增多;

B、血中CO2分压过低;

C、血中CO2分压太高;

D、呼吸肌疲劳

38、血液中使呼吸运动加强的主要因素是:

A、CO2分压升高;

B、O2分压降低;

C、乳酸增多;

D、非蛋白氮增多

39、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下述哪项不正确:

A、能降低肺的顺应性;

B、能降低肺的表面张力;

C、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

D、成分为二软脂酰卵磷脂

40、关于O2分压,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A、肺泡气>动脉血>静脉血>组织液;

B、肺泡气>动脉血>组织液>静脉血;

C、动脉血>肺泡气>静脉血>组织液;

D、动脉血>肺泡气>组织液>静脉血

41、血液中CO2分压适当升高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可刺激延髓化学敏感区;

B、可刺激颈动脉体;

C、可抑制呼吸中枢;

D、窦神经传入冲动增多

(二)双项选择

1、外呼吸包括:

A、大气和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B、肺泡和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血

液运输气体的过程;D、组织细胞和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E、在细胞内物质代谢利用氧,产生CO2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呼吸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

A、吞饮作用;

B、物理溶解;

C、化学结合;

D、渗透作用;

E、分泌作用

3、下列关于平静呼吸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吸气时肋间外肌舒张;

B、呼气时呼气肌收缩;

C、吸气时膈肌收缩;

D、呼气时膈

肌和肋间外肌舒张;E、呼气时胸骨和肋骨恢复原位

4、肺泡回缩力来自:

A、胸内负压;

B、肺泡内层液面的表面张力;

C、肺的弹力纤维;

D、肺泡表面活性物

质;E、肺内压

5、下列哪些肌肉不是吸气肌:

A、胸锁乳突肌;

B、腹肌;

C、肋间内肌;

D、斜角肌;

E、膈肌

6、吸气时:

A、肺内压增大;

B、肺内压增大;

C、肺泡单位面积的表面活性物质密度减少;

D、静

脉回流减少;E、胸内压减少

7、呼气时:

A、肺内压降低;

B、肺泡单位面积的表面活性物质密度减少;

C、胸内压减小;

D、静

脉回流减少;E、胸内压增大

8、吸气末肺内压:

A、大于大气压;

B、小于大气压;

C、等于大气压;

D、等于呼吸末肺内压;

E、等于

呼吸末胸内压

9、CO2对呼吸的调节是通过:

A、直接刺激延髓呼吸中枢;

B、加强肺牵张反射;

C、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

感受器;D、刺激延髓化学敏感区;E、直接刺激延髓化学敏感区

10、声门紧闭用力呼气时:

A、肺内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B、肺内压低于外界大气压;

C、肺内压不变;

D、胸膜

腔内压可变为正值;E、腔静脉与淋巴回流增加

11、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

A、肺弹性阻力减小;

B、肺弹性阻力增加;

C、肺顺应性不变;

D、肺顺应性减小;

E、

肺顺应性增大

12、与弹性阻力有关的因素是:

A、肺回缩力;

B、气道口径;

C、气道长度;

D、气体密度;

E、胸廓回缩力

13、正常成年人在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呼气,在前两秒末所呼出气体量分别占肺活量的百分数是:

A、83%;

B、96%;

C、70%;

D、80%;

E、99%

14、肺水肿、肺充血时,导致气体交换减少的主要因素是哪两项:

A、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B、呼吸膜交换面积减少;

C、呼吸膜变厚;

D、肺通气量

减少;E、肺血流量减少

15、引起呼吸道平滑肌强烈收缩的体液因素是:

A、5-羟色胺;

B、肾上腺素;

C、缓激肽;

D、去甲肾上腺素;

E、以上全错

16、呼吸系统的弹性阻力是指:

A、膈肌的弹性回缩力;

B、胸膜的弹性回缩力;

C、气道阻力;

D、胸廓的弹性回缩力;

E、肺的弹性回缩力

17、维持正常基本呼吸节律的中枢是:

A、长吸中枢;

B、大脑皮质;

C、脊髓;

D、呼吸调整中枢;

E、延髓呼吸中枢

18、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的功能是:

A、抑制吸气;

B、接受迷走神经传入的信息;

C、调整呼吸节律;

D、作为牵张反射的

中枢;E、兴奋吸气中枢

19、CO2对呼吸的调节是通过:

A、直接刺激延髓的呼吸中枢;

B、加强肺牵张反射;

C、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

学感受器;D、刺激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E、直接刺激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20、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的作用是:

A、使吸气及时转为呼气;

B、也参与正常呼吸的调节;

C、能及时排除气道内异物;

D、

传导痛觉;E、有利于克服气道阻力

21、关于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感受缺氧刺激;

B、血液中的H+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迅速刺激中枢的化学感受

器;C、对H+的敏感性比外周化学感受器高;D、对CO2的敏感性比外周化学感受器低;E、位于延髓外侧浅表部位

22、外周化学感受器主要包括:

A、颈动脉窦;

B、主动脉弓;

C、颈动脉体;

D、主动脉体;

E、以上均是

23、肺总量是哪两项之和:

A、补吸气量;

B、肺活量;

C、深吸气量;

D、补呼气量;

E、功能余气量

(三)多项选择

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

A、肺通气;

B、肺泡气体交换;

C、血液运输气体;

D、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

程;E、组织气体交换

2、下列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哪几项正确:

A、由肺泡Ⅰ型细胞所分泌;

B、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

C、能增加肺泡表面张

力;D、能增加肺的顺应性;E、当缺乏表面活性物质时,肺泡将出现明显的萎陷倾向

3、呼吸道在呼吸中的作用是:

A、使吸入气湿润、温暖;

B、净化吸入气;

C、调节气流阻力;

D、减少肺泡通气量;

E、进行少量的气体交换

4、呼吸的作用有:

A、吸入O2;

B、排出CO2;

C、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

D、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

E、

参与渗透压平衡的调节

5、用力呼吸时,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有:

A、肋间外肌;

B、肋间内肌;

C、胸锁乳突肌;

D、膈肌;

E、腹壁肌

6、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是:

A、使肺保持扩张状态;

B、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的回流;

C、维持气管及纵膈的正常

位置;D、使肺随胸廓张缩而张缩;E、降低小气道阻力

7、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有:

A、肺泡膜的通透性;

B、肺泡膜的厚度;

C、肺泡膜的面积;

D、通气/血流比值;

E、

肺泡膜两侧的气压差

8、气体扩散速率与下列因素的关系,哪项不正确:

A、与温度成正变;

B、与气体溶解度成反变;

C、与扩散面积成反变;

D、与气体分子

量成正变;E、与扩散面积成正变

9、肺通气过度将会出现:

A、血液中CO2分压升高;

B、呼吸暂停;

C、肺泡O2分压升高;

D、血液中CO2分

压降低;E、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

10、肺活量包括哪几项之和:

A、潮气量;

B、补呼气量;

C、补呼气量;

D、残气量;

E、功能残气量

11、下列肺牵张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有:

A、其感受器位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

B、其传入纤维在迷走神经中上行入脑;

C、

其作用在于使吸气及时转为呼气;D、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E、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

12、维持正常呼吸节律的中枢有:

A、大脑皮层;

B、长吸中枢;

C、呼吸调整中枢;

D、中枢化学感受器;

E、延髓呼吸

中枢

13、平静呼气时:

A、肋间外肌舒张;

B、膈肌舒张;

C、肋间内肌收缩;

D、腹肌收缩;

E、胸内负压值

减小

14、关于肺泡通气血流比值描述正确的是:

A、安静时正常值是0.84;

B、比值减小、如同发生动-静脉短路;

C、肺尖部比值可增

至3.3;D、比值增大,使生理无效腔增大;E、肺底部比值降低

15、与胸膜腔内负压形成有关的因素是:

A、肺的弹性回缩力;

B、胸廓的弹性回缩力;

C、肺泡表面张力;

D、胸膜腔内少量浆

液;E、胸膜腔的密闭状态

16、影响肺通气的因素有:

A、胸廓弹性回缩力;

B、呼吸道阻力;

C、肺血液循环速度;

D、肺的弹性回缩力;

E、

呼吸肌作功大小

17、影响肺活量的因素有:

A、性别;

B、年龄;

C、体位;

D、胸与胸廓的弹性阻力;

E、呼吸肌活动的强弱

18、影响肺泡通气量的因素有:

A、通气血流比值;

B、肺泡内气体分压;

C、无效腔;

D、呼吸频率;

E、潮气量

19、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有:

A、酸碱度;

B、CO2;

C、温度;

D、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

E、以上四种因素

都不是

20、关于肺牵张反射,下述正确的是:

A、其感受器在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平滑肌层;

B、传入神经在迷走神经中;

C、包括

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D、它在呼吸节律的形成中起一定作用;E、以上全对

21、与呼吸运动有关的中枢部位有: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下丘脑;

E、大脑皮层

22、某人潮气量为0.5L,无效腔0.15L,呼吸频率为15次/分,心输出量为6L,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肺通气量为7.5L/min;

B、通气血流比值为0.87;

C、肺泡通气量为5.25L/min;

D、

肺泡通气量为6L/min;E、通气血流比值为0.82

23、关于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哪项正确:

A、其传入神经为窦神经;

B、切除外周化学感受器对呼吸的调节不受影响;

C、当血

中CO2升高或低O2时兴奋;D、其对呼吸的调节比主动脉体重要;E、以上都对

五、简述

1.何谓呼吸?呼吸的全过程由哪几个环节组成?

2.简述胸内负压的成因及生理意义。

3.肺通气的阻力有哪些?它们各由哪些因素所组成?

4.氧解离曲线左移,右移各说明什么问题?

5.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及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在检测肺通气

6.红细胞在O2和CO2运输中有何作用?

7.何谓有效通气量?

8.什么是血氧饱和度?

9.呼吸过程中肺内压有何变化?

10、何谓肺扩张反射?有何生理意义?

11.试述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的部位及其敏感刺激。

12.C02对呼吸的作用及其生理意义如何?

六、论述

1.为什么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更有效?

2.试述肺通气的原理?

3.试述肺部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4.试述调节呼吸的基本中枢及呼吸节律的形成机制。

5.试述CO2、O2和H+对呼吸的影内及其作用途径。

6.试述生活在高原的正常人,熟睡时出现周期性呼吸的机理如何?

参考答案

第七章呼吸

一、名词解释

1、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本质是吸入O2排出CO2,由外呼吸,内呼吸及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过程三个环节组成。

2、指覆盖在肺泡膜内表面,具有降低液-气界面张力的物质。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其化学结构是二棕榈酰卵磷脂。

3、指在一定跨肺压作用下所产生的肺容积变化。C=△V/△P

4、指胸膜腔内的压力。在平静呼吸过程中,因其比大气压低,故叫胸内负压,主要是肺的回缩力所形成。

5、指每分钟吸入肺泡或由肺泡呼出的气体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6、指肺泡通气量(V A)与每分钟肺血流量(Q)的比值,正常为0.84。

7、指尽力吸气后,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通常男性为3500ml,女性为2500ml左右,是反映呼吸功能贮备的重要指标之一。

8、解剖无效腔加上肺泡无效腔则为生理无效腔。贴于正常肺泡无效腔容积不大,故生理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几乎相等。

9、血红蛋白氧含量占血红蛋白氧容量的百分数,叫做血红蛋白氧饱和度。通常叫做血氧饱和度。

10、血红蛋白氧饱和度随着血液PO2的改变而改变,即HbO2为血液PO2的函数。用坐标图显示两者变化的相关曲线近似S形,称为氧解离曲线。

11、平静呼吸时,每一呼吸周期中吸进或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年人平均为500ml。

12、以肋间外肌活动为主要动力而致胸廓运动明显,腹壁运动不明显的呼吸称胸式呼吸。

13、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呼吸运动的神经元群。它分布在脊髓至大脑皮层的各部位。

14、肺扩张或缩小所引起反射性呼吸变化。它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

15、指呼吸时所遇到的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两个方面。弹性阻力来自于肺和胸廓,非弹性阻力包括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组织的粘滞力。

16、每100ml血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最大氧量称为血红蛋白氧容量,因血液运动的氧主要是以与血红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于红细胞内,溶解的量极微小,故又称为血氧容量。O2分压为100mmHg时血氧容量为20ml。

17、在一次最大吸气后用力以最快速度呼气,在第1、2、3秒末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正常人第1、2、3秒末分别为83%,96%,99%。既反映肺活量又反映肺通气速度。18、存在于延髓腹外侧表浅部位,对脑组织液和脑脊液中H+浓度变化敏感的化学感受器。它接受H+浓度增高的刺激而反射地使呼吸增强。

二填空

1、肺通气、肺泡气体交换

2、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

3、肺通气、肺泡气体交换

4、组织液、血液

5、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分支

6、迷走神经、乙酰胆碱、M型胆碱受体

7、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β2型肾上腺素受体

8、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二软脂酰卵磷脂、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9、呼吸运动、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

10、缩小(萎缩)、降低

11、顺应性小、顺应性大、

12、收缩、增加

13、腹式呼吸、胸式呼吸、胸式呼吸

14、碳酸氢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物理溶解

15、动-静脉短路、生理无效腔

16、HbO2、碳酸氢盐

17、肺活量、残气量

18、小

19、中枢化学、外周化学

20、脑桥、延髓

21、抑制、兴奋

22、肺扩张、肺缩小

23、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24、颈动脉体、主动脉体

25、延髓腹外侧、H+

26、升高、升高、降低

27、延髓

28、降低、升高、降低

29、平静吸气末、1.5L~2L

30、S、PO2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四、各项选择(一)单项选择

1、D

2、B

3、D

4、A

5、A

6、A

7、B

8、D

9、B

10、B

11、D

12、C

13、B

14、D

15、D

16、A

17、A

18、A

19、B

20、B

21、B

22、C

23、C

24、C

25、D

26、D

27、A

28、A

29、B

30、A

31、B

32、B

33、D

34、D

35、D

36、A

37、B

38、A

39、A

40、A

41、A

(二)双项选择

1、AB

2、BC

3、AB

4、BC

5、BC

6、CE

7、DE

8、CD

9、CD

10、AD

11、BD

12、AE

13、AB

14、BC

15、AC

16、DE

17、DE 18、AC

19、CD

20、BE

21、CE

22、CD

23、CE

(三)多项选择

1、ABCE

2、BDE

3、ABC

4、ABD

5、ABCDE

6、ABCDE

7、ABCDE

8、BCD

9、BCD

10、ABC

11、ABCDE

12、ABCE

13、ABE

14、ABCDE

15、ABCDE

16、ABDE

17、ABCDE

18、CDE

19、ABCD

20、ABCDE

21、ABCDE

22、ABC

23、ACD

五、简述

1.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全过程包括:①外呼吸:指在肺部实现的外环境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肺通气和肺泡气体交换。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③内呼吸:指细胞通过组织液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亦称组织气体交

换。

2.①形成原理;胸内负压是指胸膜腔内压比大气压低而呈负值。由于腔内只有少量浆液而无气体,故其内压并不是气体分子运动而来,而是由大气经胸膜传导而成。人出生后胸廓的发育速度比肺快,而胸膜脏、壁两层紧贴在一起,肺就始终处于被动扩张状态。肺泡的弹性回缩力和肺泡表面张力使肺回缩,胸廓因其弹性而弹回其原位,这时这两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其与大气压力的方向相反,抵消了一部分大气压力,使胸内压低于大气压。习惯上以大气压为标准,设为零,其公式为: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肺回绍力。

②生理意义:a,保持肺泡及小气道扩张,为肺通气和肺换气提供有利条件;b,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c,维持气管及纵膈的正常位置。

3.包括:①弹性阻力: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具有对抗变形回位的力量,称为弹性阻力。主要来自肺,胸廓弹性组织回缩力。占平静呼吸时总阻力的70%。②非弹性阻力:包括呼吸道阻力,惯性阻力和粘滞阻力。正常情况下,后两种阻力较小,可忽略不计,呼吸道阻力占80%~90%,它指气流通过呼吸道时,气体分子间,气体分子与气道之间的摩擦力。

4.左移表示:在同样Po2下,氧饱和度增加,即Hb与O2的亲和力增加,不易放出O2。右移表示:在相同Po2下,氧饱和度比正常低,即能放出较多O2。

5.肺活量反映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量,可了解呼吸功能贮备量的大小。时间肺活量反映呼吸肌力度及所遇阻力变化,是动态指标,能较好地评价肺通气功能。肺通气量反映单位时间内肺的通气效率。肺泡通气量反映单位时间内真正有效的通气量,是换气功能的基本条件。

6.①红细胞与O2的运输:肺泡中的O2进入血液后通过溶解形式不断进入红细胞,与Hb结合成HbO2而运输至组织时,溶解的氧首先进人组织,同时HbO2不断解离放出O2通过溶解形式供组织利用。

②红细胞与CO2的运输:CO2由组织细胞不断产生后,首先溶解于血浆,接着进入红细胞。进入红细胞的CO2约有7%与Hb结合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其余在碳酸酐酶作用下,与水结合成碳酸,并迅速解离为H+和HCO3-,前者被血红蛋白缓冲,后者大部分扩散至血浆,与Na+结合形成NaHCO3,少部分留在红细胞内的则与K+结合成KHCO3而运输。

7.又称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或由肺泡呼出的气量,由下式表示: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8.指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比。正常人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3%~98%。

9.吸气开始及吸气过程中肺内压小于大气压;呼气开始及呼气过程中肺内压大于大气压。吸气及呼气未则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

10、肺扩张反射是指肺扩张时抑制吸气而产生呼气的反射。其感受器位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平滑肌中,传入冲动沿迷走神经到达延髓,抑制吸气中枢的活动,发生呼气。该反射可使吸气不致过深过长,防止肺过度扩张,同时也促使吸气及时转为呼气,参与节律呼吸的形成。

11.外周化学感受器指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他们对血液中PO2,PCO2和[H+〕变化敏感,当主动脉中PO2降低,PCO2升高或[H+]升高时,感受器兴奋,传入冲动增加,反射性使呼吸加深加快。

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主要对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H+〕敏感,CO2也可调激它,但不感受低O2的刺

12.CO2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当吸入气中CO2浓度增加,并小于7%时可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但当吸入气中CO2浓度超过7%时,会引起CO2在体内堆积,呼吸受到抑制。CO2是调节呼吸的重要化学因素,可使呼吸运动与代谢相适应,在一定范围内,对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是必要的。

六、论述

1.只有进入肺泡内的气体才能进行气体交换达到呼吸的目的。潮气量与呼吸频率对每分通气量和每分肺泡通气量的影响不同。当潮气量加倍和呼吸额串减半或潮气量减半和呼吸频率加倍时,每分通气量不变,即深而慢的呼吸或浅而快的呼吸对每分通气量影响不大。而对每分肺泡通气量的影响则不一,由于解剖无效腔的存在,潮气量减少时进入肺泡的气量下降,呼吸频率的增加并不足以补偿其减少量,因此浅而快由呼吸每分钟肺泡通气量明显降低。导致通气血流比值下降,使部分血液得不到充分的气体交换。

另外,浅而快的呼吸使肺泡气体更新率降低,当平静呼吸时,每次进入肺泡的新鲜空气为潮气量0.5L减去解剖无效腔0.15L等于0.35L,即每次呼吸约有1/7的肺泡气得到更新。当潮气量减少时可导致气体更新率降低,从而使肺泡分压降低,CO2分压升高,不利于肺泡气体交换的进行。

2.肺通气的基本原理是,呼吸肌的收缩,舒张造成胸廓扩大和缩小,牵动肺扩大与缩小,造成肺内压下降与升高。在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压力差的驱动下,气体进出肺,产生吸气与呼气过程。

①平静呼吸:吸气(主动过程)

吸气肌(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大→肺内压下降,低于大气压→空气进入肺→吸气。吸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无通气。

呼气(被动过程)

吸气肌舒张→胸廓缩小→肺随之缩小→肺内压升高,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徘出体外→呼气。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呼气停止。

②用力呼吸:吸气(主动过程)

吸气肌及吸气辅助肌收缩→胸廓,肺扩大→肺内压与大气压差加大→吸入气量增多。

呼气(主动过程)

除上述吸气肌舒张外,呼气肌如肋间内肌及腹部肌肉也收缩→胸廓及肋进一步缩小→肺内压增加→呼出气量增加。

3.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循环时延长,可能出现肺循环血流量减少和肺营养血液供应减少这两种情况。肺循环血流量减少,可导致通气血流比值增大,出现生理无效腔增大,气体交

换量减少,从而导致全身性供O2不足和CO2潴留。可因动脉血CO2分压和O2分压不致变化,不会通过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引起呼吸反应。但脑组织液的CO2和H+浓度可能升高,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增强。由于肺血流量不足,肺通气增加也不能解除气体交换不足的问题,因而可产生呼吸困难感觉和脑供血不足的一些现象。其次,肺营养血液供应不足如导致肺泡Ⅱ型细胞代谢障碍,表面活性物质产生减少时,则将导致肺顺应性变小,弹性阻力增大,呼吸费力而加重呼吸困难感觉。

4.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呼吸运动的主要部位在延髓-脑桥。延髓是产生节律性呼吸的基本中枢,有吸气神经元和呼气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背侧和腹侧两组神经核团内。脑桥上部背外侧的臂旁内侧核等部位有呼吸调整中枢,它可抑制吸气并调整呼吸节律。

目前,节律性呼吸的形成用回返抑制假说来解释,即在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由延髓的吸气活动发生器引起,吸气后,通过切断机制抑制吸气,从而转入呼气。吸气切断机制可被延髓内一组吸气神经元、肺牵张感受器和呼吸调整中枢传来的冲动所激活。

5.CO2增多、缺O2及〔H+〕增多均可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吸入气中一定浓度的CO2(<7%=可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主要作用途径是通过血-脑屏障,与脑脊液和脑组织细胞外液中H2O结合形成H2CO3,再解离出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从而兴奋呼吸中枢;CO2也可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其次CO2还可通过兴奋外周(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使呼吸中枢兴奋。CO2过低可使呼吸减弱甚至呼吸暂停;CO2过高可相起呼吸中枢麻痹、呼吸抑制。

[H+]升高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但H+变化不是敏感因素。H+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故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较小。

低O2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但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可反射性使呼吸加深加快,尤其对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是发动呼吸的主要刺激。

6.高原地区的气压低,因而氧分压也低,呼吸中枢在缺O2时受到轻度抑制。在熟睡时中枢化学感受器CO2的敏感性降低。这就容易出现呼吸暂停。呼吸暂停之后,血中CO2分压升高,O2分压进一步降低,于是在中枢性和外周性化学感受器的作用下,使呼吸中枢兴奋,导致呼吸增强。当呼吸增强,肺通气增大后,又消除了缺O2和CO2增高的刺激,于是又出现呼吸暂停,即开始第二个周期。如此,呼吸暂停与呼吸增强交替出现,而形成周期性呼吸。

【实用】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疾病编码

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000-199)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J00-J06) J00急性鼻咽炎(感冒) 感冒(鼻卡他)(急性〕 鼻炎: .急性 .感染性 J01急性鼻窦炎 包括: 脓肿 积脓 感染 炎症 化脓 J01. 0 急性上颌窦炎 J01. 1 急性额窦炎 J01. 2 急性筛窦炎 J01. 3 急性蝶窦炎 J20 急性全鼻窦炎 J02急性咽炎 包括:急性咽喉痛

J020 链球菌性咽炎 链球菌性咽喉痛 J03急性扁桃体炎 不包括:扁桃体周脓肿 J03.9 未特指的急性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急性〕 NOS^滤泡性 .坏疽性 .感染性 .溃瘍性 J04 急性喉咽和气管炎 J04. 0 急性喉炎 J04. 4 急性气管炎 J04.2 急性喉气管炎 J05急性梗阻性喉炎 J06.0 急性咽喉炎 2、流行性感冒和肺炎(J09-J18) J10.0流行性感冒伴有肺炎,其他病毒被标明

J11流行性感冒,病毒未标明 J12病毒性肺炎 J13链球菌性肺炎 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支气管肺炎 J15 细菌性肺炎 包括: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以外细菌引起的支气管肺炎 J15.7 肺炎支原体肺炎 J16.0 衣原体肺炎 3、其他急性下呼吸道感染(J20-J22) J20急性支气管炎 J20.0 肺炎支原体急性支气管炎 J21急性细支气管炎 3、上呼吸道的其他疾病(J30-J39) J31.0 慢性鼻炎 J31.1 慢性鼻咽炎 慢性咽喉痛 J32慢性鼻窦炎 J32.0 慢性上颌窦炎 J32.1 慢性额窦炎 J32.2 慢性筛窦炎

J32.3 慢性蝶窦炎 J33鼻息肉 J35.0 慢性扁桃体炎 J36扁桃体周脓肿 J37慢性喉炎和气管炎 J37. 0 慢性喉炎 J37.1 慢性喉气管炎 J38.4喉水肿 J38.5 喉痉挛 4、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J40 支气管炎,未特指的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 气管支气管炎 J41. 0 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 J 41. 1粘液脓性慢性支气管炎 J43肺气肿 J43.0全叶肺气肿 全腺泡性肺气肿 J44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 包括:慢性 .支气管炎

第16章呼吸系统

第16章呼吸系统 一、选择题(单选题) 1. 肺的呼吸部包括:B A. 肺泡、肺泡管、肺泡囊、细支气管 B. 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 C. 肺泡、肺泡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 D. 肺泡囊、肺泡管、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 E. 肺泡管、肺泡、肺泡囊、终末细支气管 2. 终末细支气管的特征哪项错误:D A. 上皮内无杯状细胞 B. 管壁有环形的平滑肌层 C. 管壁无腺体和软骨 D. 管壁有肺泡开口,可进行气体交换 E. 上皮为单层纤毛柱状 3. 构成气血屏障的结构应该除外:C A. Ⅰ型肺泡细胞 B. 肺泡上皮的基膜 C. Ⅱ型肺泡细胞 D. 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 E. 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之间的结缔组织 4. 气管的上皮是:D A. 单层柱状上皮 B. 单层纤毛柱状上皮 C. 复层柱状上皮 D.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E. 复层扁平上皮 5. 肺泡Ⅰ型细胞的特征哪项错误:D A. 肺泡表面大部分由Ⅰ型肺泡细胞覆盖 B. 细胞为扁平形,胞质极薄 C. 胞质内细胞器少,但含有大量吞饮小泡 D. 细胞表面有大量微绒毛,可扩大气体交换面积 E. 相邻的上皮细胞间有紧密连接 6. 关于Ⅱ型肺泡细胞的特征哪项错误:A A. 细胞无分裂能力 B. 能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C. 胞质内有嗜锇性板层小体

D. 胞质内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 E. 细胞呈立方形或椭圆形,嵌于Ⅰ型肺泡细胞之间 7. 气管和支气管上皮内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C A. 纤毛细胞 B. 杯状细胞 C. 基细胞 D. 刷细胞 E. 小颗粒细胞 8. 一个肺小叶的组成是:A A. 细支气管与其下属分支至肺泡 B. 终末细支气管与其下属分支至肺泡 C. 呼吸性细支气管与其下属分支至肺泡 D. 肺泡管与其下属分支至肺泡 E. 以上均不对 9. 肺内支气管各级分支中,管壁内有明显环形平滑肌的管道主要是:C A. 段支气管和小支气管 B. 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 C. 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D. 终末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 E. 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管 10. 关于呼吸性细支气管的结构特点以下那一项是正确的:E A. 是支气管的分支 B. 由许多肺泡围成,无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 C. 管壁内无平滑肌 D. 可减少量腺体 E. 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移行为扁平上皮 11. 心力衰竭患者肺内出现的心力衰竭细胞是:D A. 功能活跃的成纤维细胞 B. 功能活跃的淋巴细胞 C. 吞噬心肌纤维分解产物的巨噬细胞 D. 吞噬血红蛋白分解产物的巨噬细胞 E. 吞噬血红蛋白分解产物的中性粒细胞 12.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性质和作用:B A. 是磷脂,提高肺泡表面张力 B. 是磷脂,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 是糖蛋白,提高肺泡表面张力 D. 是糖蛋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E. 是糖脂,保护肺泡上皮 13. 气管上皮是:A A.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B. 单层纤毛柱状上皮 C. 单层立方上皮 D. 假复层柱状上皮 E. 单层扁平上皮

04 呼吸系统的检查

第四章呼吸系统的检查 (Chapter 4respiratory system examination)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脏。呼吸系统是动物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系统,同时也是异物、病原侵入的主要门户,所以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幼龄、老弱、役用家畜和冬春气候寒冷骤变季节。呼吸系统的检查包括呼吸动作的检查、鼻液的检查、咳嗽的检查、上呼吸道的检查和胸部的检查。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必要时应用支气管镜和X光检查。 一、呼吸运动的检查(respiratory movement examination) 1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 各种动物呼吸频率的正常值如前所述。病理情况下,常见于呼吸次数增多(如各种呼吸器官疾病、热性病、贫血和某些中毒)和呼吸次数减少(如各种脑炎、脑肿瘤、脑积水和疾病的濒死期)。 2呼吸类型(respiration category) 健康动物的呼吸类型均属胸腹式呼吸(但犬为胸式呼吸),即在呼吸时胸壁和腹壁的起伏动作协调一致,强度大致相同,又称混合式呼吸。病理情况下,表现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2.1胸式呼吸(costal breathing)呼吸活动中胸壁的起伏动作特别明显,而腹壁运动微弱。 见于腹腔器官疾病,如急性腹膜炎、瘤胃臌气、重度肠臌气和腹壁外伤等。 2.2腹式呼吸(abdominalbreathing)呼吸活动中腹壁的起伏动作特别明显,而胸壁活动微弱。见于胸腔器官疾病,如肺气肿、胸膜炎、胸腔积液、肋骨骨折等。 3呼吸节律(respiratory rhythm)

第十章-呼吸系统编写书稿

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学习目标:掌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及护理措施,熟悉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时期易患呼吸系统疾病与其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和免疫特点有密切的关系。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 一、解剖特点 (一)上呼吸道 1.鼻鼻腔无鼻毛,鼻道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感染后粘膜易充血、肿胀,造成鼻塞,影响吮乳,导致呼吸困难或张口呼吸。 2.鼻窦上颌窦及筛窦在2岁后迅速增大,至12岁充分发育。额窦2~3岁开始出现,12~13岁才发育。鼻腔粘膜与鼻窦粘膜相连续,鼻窦口相对大,故年长儿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窦,以上颌窦炎及筛窦炎最常见。 3.鼻泪管和耳咽管婴幼儿鼻泪管短,开口接近于内眦部,瓣膜发育不良,故鼻腔感染易侵入眼部引起结膜炎症。婴儿耳咽管宽、短、直且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 4.咽部小儿咽部较狭窄且垂直。咽部扁桃体包括咽扁桃体和腭扁桃体,咽扁桃体在小儿6个月已发育。腭扁桃体在1岁末逐渐增大,4~10岁时发育达高峰,14~15岁后逐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咽部富有淋巴组织,感染时可发生咽后壁脓肿。 5.喉部呈漏斗形,喉腔及声门较窄,软骨柔软,粘膜柔嫩且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故轻微炎症即可出现声音嘶哑和吸气性呼吸困难。 (二)下呼吸道 1.气管和支气管婴幼儿的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支撑作用差;粘膜柔嫩,血管丰富,粘液腺分泌不足,纤毛运动差,

因此易发生感染并易致呼吸道阻塞。气管分为左、右支气管,左支气管由气管向侧方伸出,右支气管粗、短、直,为气管直接延伸,因此异物易进入右支气管。 2.肺肺泡小、数量较少,肺的弹力纤维发育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肺含血量多而含气量少,故易于感染,且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不张或肺气肿等。 3.胸廓婴幼儿胸廓呈桶状,肋骨水平,膈肌位置较高,胸腔小而肺相对较大,呼吸肌发育差,因此呼吸时肺扩张受限,当肺部病变时,易出现呼吸困难。小儿纵隔相对较大,组织松软,在胸腔积液或气胸时易致纵隔移位。 二、生理特点 1.呼吸频率和节律婴幼儿尤其是早产儿、新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未成熟,调节能力差,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小儿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各年龄呼吸频率见表10-1。 表10-1 各年龄小儿呼吸、脉搏频率(次/分) 年龄呼吸脉搏呼吸:脉搏 新生儿 40~45 120~140 1:3 1岁以内 30~40 110~130 1:3~1:4 2~3岁 25~30 100~120 1:3~1:4 4~7岁 20~25 80~100 1:4 8~14岁 18~20 70~90 1:4 2.呼吸型婴幼儿呼吸肌发育差,呼吸主要靠膈肌的上下移动,故呈腹膈式呼吸,随着年龄增长,出现胸腹式呼吸。 3.呼吸功能的特点小儿肺活量、潮气量、气体弥散量均较成人小,而气道阻力较成人大,故各项呼吸功能的储备能力均较低,当患呼吸道疾病时,较易发生呼吸衰竭。 三、免疫特点

生理学-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考纲 第五单元呼吸系统 第一节肺通气 第二节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核心命题点: 1.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2.呼吸的调节 呼吸? 第一节肺通气 一、肺通气 1.呼吸运动(原动力) ●吸气肌:肋间外肌、膈肌——使胸廓扩张; ●辅助呼吸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辅助吸气) ●呼气肌:肋间内肌、腹壁肌

表:呼吸运动的形式 形式表现主要参与的肌肉出现的可能原因 腹式呼吸腹壁起伏膈肌提示胸部疾患,也见于幼儿胸式呼吸胸壁起伏肋间外肌提示腹部疾患 混合式呼吸腹壁和胸壁都有起伏膈肌和肋间外肌正常呼吸形式 平静呼吸安静状态下吸气是主动 呼气是被动 平衡均匀 用力呼吸运动时; 吸入气氧含量减少时、二氧 化碳含量增多时 吸气、呼气都是主 动的 深快,费力; 当严重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时,会出 现呼吸困难 平静吸气时,参与呼吸动作的主要肌肉是 A.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 B.膈肌和肋间内肌 C.膈肌和肋间外肌 D.肋间内肌和腹壁肌 E.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 『正确答案』C 2.胸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 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0-肺回缩力 =-肺回缩力 呼气末:-3—-5mmHg 吸气末:-5—-10mmHg

胸内压作用: ①牵引肺,实现肺通气 ②促进静脉血、淋巴液回流 3.肺内压(肺泡内压力) ——由呼吸运动所造成的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是实现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简单的事情术语化—— 肺通气的阻力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实现肺通气

→保持不同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防止肺水肿 肺泡液-气界面形成的表面张力 下列关于肺表面活性物质成分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B.主要成分是糖脂复合物 C.可防止肺气肿的发生 D.由肺泡Ⅰ型上皮细胞合成与分泌 E.主要作用是增加肺泡表面张力 『正确答案』A 气道阻力 请思考? ——为何阻塞性肺病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支气管哮喘患者呼气比吸气更为困难,其原因是 A.吸气是被动的,呼气是主动的 B.吸气时肺弹性阻力小,呼气时肺弹性阻力大 C.吸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小,呼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大 D.吸气时气道阻力减小,呼气时气道阻力增大 E.吸气时胸内负压减小,呼气时胸内负压增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吸气——肺扩张——气管扩张——口径加大——阻力减小; 呼气——肺缩小——气管缩小——口径减小——阻力加大。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1.基本肺容积:基本肺容积是指相互不重叠、全部相加后等于肺总量的指标。 ①潮气量 ②补吸气量 ③补呼气量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知识与技能: 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法、资料分析等了解呼吸道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应自觉地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清新、清洁。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点: 通过资料分析,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作用。 难点: 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呼吸系统组成模式图 一、创设情境,实例引入 师: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生:动脑思考后自由发言。 二、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 师: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识图、填出呼吸道的组成的名称。 生:阅读课文中关于呼吸系统组成的信息。观察教材中呼吸系统的组成图片,并根据呼吸的常识,填出呼吸道组成的器官名称。 三、讨论呼吸道的作用 师:下发讨论题指导各组阅读资料并分析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分析。 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资料分析内容,围绕讨论题进行分析,尝试解决问题。 在讨论之后,组织各组学生选派代表对已经解决的问题发表意见,其他各组适当补充和修改,统一答案。对未解答的问题在教师的提示和启发下,再进行思考、分析,归纳出正确答案。 讨论题中的第1题采用抢答的方式回答,要协调好课堂纪律;其余的题组织各组选派学生代表回答。 在回答教材讨论题第2题之后提醒学生回答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哪一个好。(学生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根据刚才对讨论题的分析所掌握的知识,尝试解答问题,得出正确答案。) 在回答教材讨论题中的第3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并通过让学生举例分析,最终形成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的观念。 在回答教材讨论题第5题时注意提醒学生根据人体体温恒定和讨论题第2题中相关的知识来回答。 师:引导学生归纳呼吸道的作用,给以适当的鼓励和评价。 生:把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组间进行简单评议。 四、知识拓展 吞咽与呼吸的关系: 师:多媒体展示。 “吃饭时大笑会呛着”的小漫画和“吞咽与呼吸关系图”,引导学生叙述吞咽与呼吸的关系,鼓励学生发言,谈体会。 生:谈体会及家长对此事的看法。形成“食不言”的正确观点。 声音的发出:

运动解剖学第四章呼吸系统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解剖学第四章呼吸系统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6 大题,39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 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相邻肺泡之间的组织称为() A.肺小叶 B.肺叶 C.肺泡隔 D.肺泡囊 2.呼吸道最狭窄的部位是() A.咽部 B.喉腔 C.气管分叉处 D.声门裂 3.肺门() A.位于肺的外侧面 B.包绕肺根 C.是肺的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及神经进出的门户 D.为两肺纵隔面中部的椭圆形凸起 4.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 A.肺小叶 B.肺叶 C.肺泡 D.支气管树 5.属于上呼吸道的器官是() A.肺泡 B.主支气管 C.气管 D.咽 6.关于肺小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构成肺的结构单位 B.由细支气管以下的各个分支及肺泡构成 C.肺泡是半球形囊泡,这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D.肺泡的壁很薄,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 7.关于气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食管前方 B.在平胸锁关节分叉成左、右支气管 C.主要由15~20个半环形软骨及其间环韧带构成 D.气管管壁分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三层 8.气管和主支气管黏膜上皮为() A.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B.单层柱状上皮 C.单层立方上皮 D.扁平上皮 9.关于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的呼吸器官 B.左肺分2叶、右肺分3 叶 C.左肺较狭长、右肺较宽短 D.为中空性器官 10.气体交换时所必须通过的薄膜结构是() A.气血屏障 B.滤过屏障 C.肺泡 D.肺泡表面毛细血管 二、多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11.利用憋气完成的动作有() A.提拉杠铃 B.吊环上十字支撑 C.空中扣排球 D.射击扣扳机瞬间 12.肺的功能性血管是() A.肺动脉 B.肺静脉 C.支气管动脉 D.支气管静脉

生理学-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考纲分析及考分预测 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呼吸肌,胸内负压,肺泡活性物质; 基本肺容积:肺活量、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 呼吸运动的调节:化学因素和肺牵张反射对呼吸的调节。 概述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包括三个过程: 一、肺通气 1.呼吸运动: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有节律性的扩大和缩小。 2.胸膜腔负压:胸膜腔内的压力通常都低于大气压故简称胸内负压。1)行成原理: ①胸膜腔密闭。(气胸时负压消失) ②胸廓的发育大于肺的发育。 ③肺是弹性组织被牵张时有回缩力。 2)胸腔负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0-肺回缩力 可见胸腔负压是由肺的回缩力决定的。 3)生理意义 (1)维持肺的扩张状态利于肺通气和肺换气。

(2)促进V血和L液的回流。 (3)维持气管和纵隔的位置。 3.肺通气的阻力 (1)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释放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主要成份是二棕榈酰卵磷脂,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2)生理作用: 1)降低肺弹性阻力,有利于肺的扩张;(固尔苏) 2)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3)防止肺泡内的液体积聚而发生肺水肿。 二、肺通气功能的测定 (一)基本肺容积 (1)潮气量 (2)补吸气量 (3)补呼气量 (4)残气量(余气量) (二)肺容量 1.深吸气量=补吸气量+潮气量。 2.功能残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 3.肺活量:尽力吸气后所尽力呼出的气量。 =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意义:反映肺通气功能储备量的多少。 4.时间肺活量:(用力呼气量)指在一次尽力 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前3秒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83%、96%、99%)意义:反映肺通气功能较理想的动态指标。 5.肺总量=肺活量+残气量。 (三)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 1.肺(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内呼出或吸入的气体量。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意义:反映单位时间内肺的通气效率。 2.(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3.肺泡(有效)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并与血液进行交换的新鲜空气量。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意义:反映单位时间内真正有效的通气量。 三、呼吸气体的交换 1.气体扩散原理:气体总是从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移动,直至两处压力相等(可见压力差决定气体方向)。 2.压力差是交换的动力。 分压差:不同器官内同一气体的压力差距。 小结: 1.肺换气透过的结构是呼吸膜。 2.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增加肺泡通气量提高效能。 3.PO2和PCO2何处最高? (1)PO2:肺泡>血液>组织细胞; (2)PCO2:组织细胞>血液>肺泡。 4.影响肺通气的因素 (1)呼吸膜面积和厚度:3亿肺泡总面积100m2。6层厚度不到1微米。肺毛细血管血量60-140ml(半

整理后内护含答案-呼吸系统

第四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6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可刺激呼吸中枢发出呼吸冲动的主要物质是C A缺氧 B氧浓度升高 C二氧化碳 D碳酸氢根 E酸碱度 二呼吸系统常见症状及护理 1 黄色痰液,静置后可分层,可见上层泡沫黏液、中层浆液、下层坏死组织沉淀物,该痰液可见于C A支气管肺炎 B慢性支气管炎 C支气管扩张症 D肺气肿 E细菌性痢疾 2 下列疾病的临床表现中有呼气性呼吸困难的是B A气道狭窄梗阻 B肺气肿 C大叶性肺炎 D肺癌 E大量胸腔积液 3 妊娠期患者出现咯血应禁用的止血药为B A肾上腺素 B垂体后叶素 C维生素K D酚磺乙胺(止血敏) E氨基乙酸 4 对大量咯血的病人,护理措施不妥的是D A护士应守护在床边 B烦躁不安者可用地西泮 C心理安慰 D屏气以止血 E保持呼吸道通畅 5 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的患者,护士可协助胸部叩击以排痰,下列叩击方法错误的是E A叩击应在餐前或餐后0.5小时进行 B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 C叩击顺序由下而上 D叩击应避开心脏和骨突部位 E叩击者的手扇形张开 6 咯血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张口瞪目、两手乱抓等窒息表现,护士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E A使用镇静药 B行人工呼吸 C给予高流量吸氧 D输血、输液

E立即置患者头低足高位 7 患者,男性,37岁。因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入院,昨日出现大量咯血,提示患者24小时咯血量超过C A 100ml B 300ml C 500ml D 700ml E 1000ml (8~9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72岁。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2年,急性发作2周入院。入院后出现频繁咳嗽、咳痰,痰稠不易咳出。患者在护士查房时突然出现剧烈咳嗽,呼吸极度困难,喉部有痰鸣音,表情恐怖,张口瞪目,两手乱抓。 8 该患者最可能发生了A A痰液堵塞气道导致窒息 B精神失常 C出现急性心肌梗死 D呼吸道痉挛导致缺氧 E严重哮喘 9 此时护士最恰当的处理是B A扩张冠状动脉 B立即清除呼吸道黏液 C应用呼吸兴奋药 D应用糖皮质激素 E给予强心治疗 六肺炎病人的护理 3 支气管肺炎发病中最常见的致病菌是D A肺炎双球菌 B变形杆菌 C溶血不动杆菌 D肺炎链球菌 E金黄色葡萄酒菌 4 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E A立克次体 B葡萄球菌 C溶血性链球菌 D衣原体 E肺炎链球菌 5 肺炎引起化脓性并发症最常见的病原菌是A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大肠埃希菌 C肺炎链球菌 D支原体 E衣原体

第三章呼吸系统用药

第三章呼吸系统用药 呼吸系统组成 第一节镇咳药 按作用机制分类

苯丙哌林 苯丙哌林除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外,还可阻断肺-胸膜的牵张感受器产生的肺迷走神经反射,并具有罂粟样平滑肌解痉作用,故苯丙哌林镇咳作用兼具中枢性和外周性双重机制。镇咳作用较强,为可待因的2~4倍。 中枢性镇咳药 A 8.关于镇咳药作用强度的比较,正确的是()。3 A.喷托维林>苯丙哌林>可待因 B.可待因>苯丙哌林>喷托维林 C.苯丙哌林>喷托维林>可待因 D.苯丙哌林>可待因>喷托维林 E.喷托维林>可待因>苯丙哌林 【答案】D B型题【46-47】3 A.喷托维林 B.苯丙哌林 C.可待因

D.右美沙芬 E.羧甲司坦 46.选择性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并具有微弱的阿托品样作用,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无痰干咳的药物是() 47.可阻断肺胸膜的牵张感受器产生的肺迷走神经反射,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刺激性干咳的药物是() 【答案】AB 用药监护 (一)依据咳嗽的性质、表现和类型选择用药 1.刺激性干咳或阵咳症状为主--苯丙哌林或喷托维林 2.剧咳者--首选苯丙哌林,次选右美沙芬;咳嗽较弱者--喷托维林 3.白日咳嗽为主--苯丙哌林;夜间咳嗽--右美沙芬 4.对频繁、剧烈无痰干咳及刺激性咳嗽,可考虑应用可待因,尤其适用于胸膜炎伴胸痛的咳嗽患者 (二)注意伴有痰液者应与祛痰药联合用药 1.对呼吸道伴有大量痰液并阻塞呼吸道,引起气急、窒息者,可及时应用司坦类黏液调节剂如羧甲司坦或祛痰剂如氨溴索 2.镇咳药可增加呼吸抑制的风险,避免用于哮喘患者 3.对支气管痉挛者可选择外周性镇咳药,如复方甘草合剂(片)、甘草流浸膏、甘草糖浆、咳嗽糖浆。 (三)注意镇咳药的安全性 可待因可致哺乳期妇女嗜睡,哺乳期妇女服后可致婴儿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在哺乳期妇女服用可待因时,医生应选用最低剂量来缓解疼痛或咳嗽,应告知哺乳妇女如何辨别母子体内吗啡含量过高的征兆。如哺乳期妇女正在服用可待因并出现极度困倦或护理婴儿困难时,或受乳婴儿一次睡眠较常规延长,并有呼吸困难、疲倦等症状,请即与医生联系。 可待因为前药,在体内经肝药酶CYP2D6代谢为吗啡而起镇痛和止咳作用,但鉴于基因的差异,超速代谢型者较正常代谢型者的代谢速度快且转换量大,易致吗啡中毒,尤其是哺乳期妇女及受乳的婴儿 患者使用镇咳药后可能出现嗜睡,服药者不可从事高空作业、驾驶汽车等有危险性的机械操作。 主要药品 喷托维林[基][医保(甲)] 【适应证】急、慢性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无痰干咳 【注意事项】青光眼、心力衰竭、呼吸功能不全者禁用。 右美沙芬[典][医保(乙)] 【适应证】感冒、咽喉炎以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时的干咳 【注意事项】1.2岁以下儿童不宜用 2.用药期间不宜饮酒 3.胺碘酮可提高本品的血浆浓度。右美沙芬与氟西汀、帕罗西汀合用,可加重本品的不良反应。

《内科学》第9版-呼吸系统疾病第四章支气管哮喘

目录hxxt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顼?土 ?:貧? . 电:牛―礴”潛貝倒器揪冠舞塾珞 :责峰 ?宀' ^kkyx2OI8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 ^kkyx2018 支气管哮喘 ( bronchial asthma ) 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 性 疾病。主要特征包括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对多种刺激因素呈现的高反应性 , 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 限,以 及随病程延长而导致的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 急、胸闷 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病人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根据全 球和我国哮 喘防治指南提供的资料,经过长期规范化治疗和管理 ,80%以上的病人可以达到哮喘的临 床控制。 【流行病学】 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全球约有 3 亿、我国约有 3000 万哮喘病人。各国哮喘患 病 率从 1% -18%不等,我国成人哮喘的患病率为 1.24%,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一般认为发达国家哮 喘患病率 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哮喘病死率在 (1.6-36.7)/10万, 多与哮喘长期控制不 佳、最后一次发 作时治疗不及时有关,其中大部分是可预防的。我国已成为全球哮喘病死率最高的国 家之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 病因 哮喘是一种复杂的 、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 ,其发病具有家族集聚现象 , 亲缘关系越近 ,患病 率 越高。近年来,点阵单核昔酸多态性基因分型技术,也称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GWAS )的发展给哮喘 的 易感基因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目前采用 GWAS 鉴定了多个哮喘易感基因 ,如 YLK40JL6R 、PDE4DJL33 等。具有哮喘易感基因的人群发病与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深入研究基因 - 环境相 互作用将有助于 揭示哮喘发病的遗传机制。 环境因素包括变应原性因素,如室内变应原 (尘購、家养宠物、蟬螂) 、室外变应原 (花粉、草粉) 、 职业性变应原(油漆、活性染料)、食物(鱼、虾、蛋类、牛奶)、药物(阿司匹林、抗生素)和非变应 原性因 素,如大气污染、吸烟、运动、肥胖等。 (二)发病机制 哮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可概括为气道免疫 - 炎症机制、神经调节机制及其相互作用 。 1-气道免疫 - 炎症机制 ( 1) 气道炎症形成机制 : 气道慢性炎症反应是由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 相 互作用的结果。 外源性变应原通过吸入、食入或接触等途径进入机体后 , 被抗原提呈细胞内吞并激活 T 细胞。一 方 因子如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活性神经肽、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转 成了一个与炎症细胞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 , 导致气道慢性炎症。近年来认识 中不仅发挥着终末效应细胞的作用,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Thl7 细胞在 面, 活化的辅助性 Th2细胞产生白介素 IL )如 IL-4JL-5 和 IL-13 等激活 B 淋巴细胞并合成特异性 IgE,后者 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表面的 交联,使该细胞合成并释放多种活性介质 IgE 受体 。若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 ,可与结合在 细胞表面的 IgE , 导 致气道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增加和炎 症细胞浸润 , 产生哮 喘的临床症状,这是一个典型的变态反应过程。另一方面 , 活化的辅助性 Th2 细 胞分泌的 IL 等细胞因子 可直接激活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等 , 并使之聚集在气道。这 些细胞进一步分泌多种炎症 化生长因子 (TGF )等,构 到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发病

内科呼吸系统总结

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一节慢性支气管炎() 一、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并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 二、病理: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后鳞状上皮化生,支气管壁的损伤修复过程反复发生,进而引起支气管结构重塑,进一步发展呈组塞性肺气肿可见肺泡腔扩大,肺泡弹性纤维断裂。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①咳嗽:晨间咳嗽为主,睡眠时有阵咳或排痰。 ②咳痰:一般为白色粘液和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 ③喘息或气急:喘息明显称喘息性支气管炎;伴有肺气肿可变现为劳动或活动后气急。 (二)体征:早期多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听到干、湿罗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四、实验室检查或其他辅助检查 ①X线:反复发作者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双下肺明显。 ②呼吸功能检查: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在75呀口50%市容量时流量明显下降。

③血液检查:细菌感染时偶可出现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④痰液检查:可培养出致病菌,多为杆菌。 五、鉴别诊断 ①支气管哮喘:以刺激性咳嗽为特征,抗生素治疗无效,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②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诱导痰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加(>3%可以诊断。 ③肺结核:常伴发热、盗汗、乏力及消瘦等症状。痰液查找抗酸杆菌及胸部X线(上叶多发、斑片状改变)可鉴别。 ④支气管肺癌:数年吸烟史,顽固性刺激性咳嗽或过去有咳嗽时现性质改变,痰中可带血。 ⑤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经过缓慢,胸部下后侧可闻爆破音。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可见网格状改变。 ⑥支气管扩张:患者表现为反复大量咯脓痰或反复咯血。X线胸 部拍片常见肺野纹理粗乱或呈卷发状。 ⑦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慢性咽炎、鼻后滴漏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某些心血管疾病等。 六、治疗 (一)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①控制感染:抗生素(左氧氟沙星、罗红霉素、阿莫西林等) ②镇咳祛痰:复方甘草合剂、复方氯化铵合剂、盐酸氨溴索等 ③平喘:有气喘者可用支气管扩张剂:氨茶碱、茶碱缓释剂、或

呼吸系统试题2

呼吸系统复习题2 一.选择题 1、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为:( B ) A、腺病毒 B、柯萨奇A组病毒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肺炎双球菌 E、以上都不是 2、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是:( A ) A、腺病毒 B、EB病毒 C、柯萨奇病毒 D、流感病毒 E、以上都不是 3、婴幼儿时期易患的肺炎是( B ) A、大叶性肺炎 B、支气管肺炎 C、间质性肺炎 D、干酪性肺炎 E、支原体肺炎 4、治疗急性感染性喉炎除控制感染外,还应同时应用下列何种药物减轻症状( B ) A、镇静剂 B、肾上腺皮质激素 C、止咳药 D、速尿 E、以上都不对 5、关于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症状,哪项是错误的?( D ) A、犬吠样咳嗽 B、声嘶 C、喉鸣 D、呼气性呼吸困难 E、三凹征 6、支气管肺炎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 D ) A、病原体侵入 B、高碳酸血症 C、毒素作用 D、低氧血症 E、肺动脉高压 7、小儿肺部感染易引起肺间质性炎症是因为( B ) A、呼吸中枢不健全 B、肺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 C、下呼吸道口径小,纤毛运动差 D、呼吸肌不发达 E、血IgM及IgG含量少 8、肺炎的心力衰竭常以什么衰竭为主( A ) A、右心衰竭 B、左心衰竭 C、全心衰竭 D、末梢循环衰竭 E、以上都不是 9、肺炎并发脓胸的常见病原体是:( D ) A、肺炎双球菌 B、大肠杆菌 C、溶血性链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绿脓杆菌 10、小儿肺炎引起全身各系统病理变化的关键是( E ) A、病原体的侵入 B、组织破坏 C、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D、毒素作用 E、缺氧,二氧化碳潴留 11、以下哪项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特点( D ) A、起病缓慢 B、多为低热 C、肺部体征出现较晚 D、较易发展成脓胸、脓气胸、肺大泡 E、氨苄青霉素特效

第16章呼吸系统

第16章呼吸系统

第16章呼吸系统 第16章呼吸系统 一、单项选择题 1.呼吸系统的导气部从鼻到 A.小支气管 B.细支气管 C.肺泡管 D.终末细支气管 E.呼吸性细支气管 2.鼻粘膜 A.前庭部面积最大,呼吸部面积最小 B.呼吸部面积最大,嗅部面积最小 C.嗅部面积最大,前庭部面积最小 D.嗅部面积最大,呼吸部面积最小

E.以上均不对 3.鼻除嗅觉功能外还有 A.前庭部鼻毛可阻挡吸入空气中的大尘粒 B.粘膜固有层腺体和杯状细胞分泌物粘着尘粒 C.呼吸部上皮纤毛向咽部摆动排出分泌物 D.呼吸部静脉丛加温和湿润吸入空气 E.以上均对 4.关于嗅细胞哪项错误? A.分布于鼻黏膜的嗅部 B.是一种双极神经元 C.游离面有嗅毛 D.嗅毛接受化学物质的刺激 E.细胞为高柱状 5.关于鼻黏膜嗅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由嗅上皮和固有层组成 B.上皮为假复层柱状 C.固有层内含有黏液性嗅腺 D.支持细胞与嗅细胞间形成连接复合体 E.能感受化学分子的刺激 6.下列哪处黏膜含丰富的静脉丛 A.鼻前庭部

B.鼻呼吸部 C.鼻嗅部 D.口腔 E.舌 7.嗅上皮的细胞组成是 A.支持细胞、杯状细胞、嗅细胞 B.基细胞、杯状细胞、嗅细胞 C.支持细胞、纤毛细胞、嗅细胞 D.刷细胞、基细胞、嗅细胞 E.支持细胞、基细胞、嗅细胞 8.气管上皮由以下细胞组成 A.纤毛细胞、刷细胞、Clara细胞 B.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小颗粒细胞 C.纤毛细胞、主细胞、刷细胞 D.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基细胞、刷细胞、小颗粒细胞 E.柱状细胞、壁细胞、基细胞、杯状细胞、刷细胞 9.气管上皮中,游离面有许多长而直的微绒毛的细胞是

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用药资料

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用药 第一节镇咳药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活动,可将呼吸道内的黏液和异物排出,排出后咳嗽症状多缓解。 按其作用机制不同分为两大类: (1)中枢性镇咳药:即选择性地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发挥镇咳作用的药物,包括右美沙芬、喷托维林和可待因。 (2)外周性镇咳药:凡能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而发挥镇咳作用者,都归人此类,药品有苯丙哌林、普诺地嗪、甘草合剂、咳嗽糖浆。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喷托维林 喷托维林为人工合成的非成瘾性中枢性镇咳药。喷托维林镇咳作用强度约为可待因的1/3。口服易吸收,在20~30min 内起效,一次给药镇咳作用可维持4~6h。 2.苯丙哌林 苯丙哌林镇咳作用兼具中枢性和外周性双重机制。镇咳作用较强,为可待因的2~4 倍。无麻醉作用,不抑制呼吸,不引起胆道和十二指肠痉挛,不引起便秘,无成瘾性。 3.可待因 选择性地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镇咳作用强而迅速,类似吗啡。可待因还抑制支气管腺体的分泌,使痰液黏稠,难以咳出。此外,可待因尚具有中枢性镇痛、镇静作用。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干咳和刺激性咳嗽(尤其适合于伴有胸痛的剧烈干咳)、中度以上疼痛时镇痛、局麻或全麻时镇静,具有成瘾性。 4.右美沙芬 其镇咳强度与可待因相等或略强,主要用于干咳。无镇痛作用。其对映体左旋右美沙芬有镇痛作用,但无镇咳作用,长期应用未见耐受性和成瘾性。 (二)典型不良反应 1.中枢性镇咳药(可待因、福尔可定、喷托维林、右美沙芬) 长期应用产生依赖性。 2.外周性镇咳药(苯丙哌林) 苯丙哌林口服后可出现一过性口腔和咽喉部麻木感。 (三)禁忌证 1.妊娠期妇女。 2.昏迷、呼吸困难、有精神病史的患者。 (四)药物相互作用 可待因及右美沙芬与阿片受体阻断剂合用,可出现戒断综合征。 二、用药监护(重要考点) (一)依据咳嗽的性质、表现和类型选择用药 (1)以刺激性干咳或阵咳症状为主者宜选苯丙哌林或喷托维林。 (2)剧咳者宜首选苯丙哌林,次选右美沙芬;咳嗽较弱者选用喷托维林。 (3)对白日咳嗽为主者宜选用苯丙哌林;对夜间咳嗽宜选用右美沙芬。 (4)对频繁、剧烈无痰干咳及刺激性咳嗽,可考虑应用可待因。 (二)注意伴有痰液者应与祛痰药联合用药 (三)注意镇咳药的安全性 1.患者使用镇咳药后可能出现嗜睡,服药者不可从事高空作业、驾驶汽车等有危险性的机械

4第四章 呼吸系统

第四章呼吸系统 一、A型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大叶性肺炎实变期一般出现在 A、发病后立即出现 B、发病后6~12小时 C、发病后12~24小时 D、发病后2~3天 E、发病后5~7天 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 第2题下列多发性肺囊肿的X线表现中,错误的是 A、多见于一侧肺 B、多为含气囊肿,大小不等 C、囊壁薄而边缘锐利 D、通常伴有胸膜增厚 E、肺体积增大 标准答案:E您的答案: 第3题多发性肺囊肿与囊性支气管扩张的鉴别在于,前者 A、支气管造影时,对比剂不易进入 B、囊性病变直径较大 C、无液气平面 D、邻近支气管扭曲变形 E、不并发感染 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 第4题某患者,因右肝占位引起右膈肌升高,胸片如图,查体心肺无异常症状。首先应考虑 A、肺部炎症 B、肺水肿 C、肺转移瘤 D、肺纤维化

E、盘状肺不张 标准答案:E您的答案: 第5题支气管阻塞征象中,最早的改变为 A、阻塞性炎症 B、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 C、支气管扩张 D、肺脓肿形成 E、阻塞性肺不张 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 第6题患者,女,30岁,胸片示右上纵隔一椭圆形阴影,其中有斑点状钙化影,透视下见块影可随吞咽上下移动,首先考虑 A、畸胎瘤 B、心包囊肿 C、胸内甲状腺 D、支气管囊肿 E、胸腺癌 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 第7题 X线胸片的中肺野指 A、第2.4肋骨最低点之间的区域 B、第2.4前肋下缘之间的区域 C、第2.4前肋上缘之间的区域 D、第2前肋上缘、第4前肋下缘之间的区域 E、第2前肋下缘、4前肋上缘之间的区域 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 第8题右肺上叶完全萎缩特征性X线表现为 A、斜裂上半部向后移位,水平裂向上移位 B、斜裂上半部向前移位,水平裂向上移位 C、斜裂上半部向前移位,水平裂向下移位 D、斜裂上半部向后移位,水平裂向下移位 E、斜裂及水平裂均无明显移位 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 第9题右侧主支气管与体轴中线的角度约 A、0~15° B、15~25° C、20~30° D、30~40° E、40~55° 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 第10题在纵隔九分区法中,作为中后纵隔分界的是

第4章 呼吸系统(教研版 沈佳)

第四章呼吸系统 重难点解析 熟悉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呼吸道的结构特点。 掌握鼻腔的分部、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喉的位置和熟悉喉软骨名称以及彼此位置关系,掌握喉腔的形态结构。 掌握气管和支气管的形态,结构特点和左右支气管的形态差异。 掌握肺的形态、位置,体表投影。熟悉肺内支气管和肺段的概念。 掌握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胸膜的分部,胸膜窦的位置以及胸膜的体表投影。 了解纵隔的概念,熟悉纵隔的位置和分部。 一. 选择题 相同知识点:呼吸道(1-4题) 1. 能进行气体交换的管道是() A.肺段支气管 B.小支气管 C.终末细支气管 D.肺泡管 E.细支气管 答案:D 2. 分布于气管粘膜的上皮是() A.单层扁平上皮 B.单层立方上皮 C.单层柱状上皮 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E.复层上皮 答案:D 3. 上呼吸道是指() A.鼻和咽 B.鼻、咽、喉 C.鼻、咽、喉和气管 D.气管和主支气管 E.咽和喉 答案:B 4. 上下呼吸道的分界器官是() A.喉 B.咽 C.气管 D.主支气管 E.肺门 答案:A 相同知识点:鼻(第5-8题) 5. 开口于上鼻道的鼻窦() A.额窦 B.上额窦 C.筛窦前群和中群 D.筛窦后群 E.蝶窦 答案:D 6. 鼻黏膜出血的常见部位是() A.上鼻甲黏膜 B.中鼻甲黏膜 C.下鼻甲黏膜 D.鼻中隔前下部黏膜 E.鼻中隔后部粘膜 答案:D 7. 开口于碟筛隐窝的鼻旁窦() A.额窦 B.上颌窦 C.蝶窦 D.筛窦前中群 E.筛窦后群 答案:C 8. 站立时腔内分泌物不易流出的鼻旁窦是() A.蝶窦 B.额窦 C.上额窦 D.筛窦前中群 E.筛窦后群

人体解剖学第四章 呼吸系统

第四章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 )是执行机体 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的总称。呼吸系 统的机能主要是与外界的进行气体交换,呼 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完成气体吐故 纳新。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 气管、支气管)和肺。肺外呼吸道 肺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 上呼吸道 下呼吸道

4.1.1 鼻 鼻由外鼻、鼻旁窦和鼻腔三部分组成。 (1)外鼻 位于面的中部,分为鼻根、鼻背、鼻尖、鼻翼等部。鼻背的深面有鼻骨,鼻尖和鼻翼的深面有鼻软骨。 外鼻表面由皮肤覆盖,鼻尖和鼻背处皮肤较厚,富含皮脂腺和汗腺,容易发生鼻疖和痤疮。

4.1.1 鼻 (3)鼻旁窦 隐蔽在鼻腔旁边,上颌窦位于鼻腔两旁、眼眶下面的上颌骨内;额窦在额骨内;筛窦位于鼻腔上部的两侧,由筛管内许多含气小腔组成;蝶窦在鼻腔后方的蝶骨内。它们均以小的开口与鼻腔相通。 鼻窦除参与湿润和温暖吸入的空气外,还对人的脸部造型、支撑头颅内部、减轻头颅重量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4.1.1 鼻 (3)鼻腔 被鼻中隔分成左、右两个鼻腔,向前以鼻孔通外界,向后经鼻后孔通咽腔。每侧鼻腔均分为前部的鼻前庭和后部的固有鼻腔。 固有鼻腔是指鼻前庭以后的部分,后接鼻后孔通咽。每侧鼻腔有上、 下、内、外四个壁。 上壁较狭窄,下壁即口腔顶,由硬颚构成。内侧壁鼻中隔,由骨性鼻中隔和鼻中隔软骨共同构成。外侧壁有三个鼻甲,由上而下依次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各鼻甲下方的间隙分别叫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上鼻甲的后上方的凹叫蝶筛隐窝。各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叫总鼻道。中、上鼻道和蝶筛隐窝有鼻旁窦开口,下鼻道有鼻泪管开口。

第十六章呼吸系统

第十六章呼吸系统 (一)、填空题 1.嗅细胞是一种( ),它是唯一的一种存在于上皮内的( )。 2.气管壁自内向外依次分为()、()和(),腔面衬以( ),最外层有"C"状( )环。 3.气管的上皮由()、()、()、()和()等细胞组成。 4.肺内导气部包括( ),( )和( )。呼吸部包括( ),( )( )和( )。 5.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降低肺泡( ),从而可稳定( )。 6.肺泡上皮由( )细胞和( )细胞构成,前者的功能是( );后者主要分泌()。 7.肺小叶是指一个()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 8.呼吸性细支气管是()的分支,管壁上有()的开口,具有()功能。 9.鼻嗅部的粘膜上皮为( ),由( )、( )和( )三种细胞组成。 10.肺的实质即是肺内支气管的( )及其终端的( ),而肺间质为肺的( )、( )、( )和( )等。 (二)、单选题 1.气管管壁的三层结构是( ) A.粘膜、粘膜肌层、浆膜 B.上皮、肌层、外膜 C.粘膜、肌层、浆膜 D.粘膜、肌层、外膜 E、粘膜、粘膜下层、外膜

2.气管壁的上皮是( ) A.单层柱状上皮 B.单层柱状纤毛上皮 C.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D.复层柱状上皮 E.复层立方上皮 3.肺表面被覆浆膜,其结构是( ) A.内皮 B.间皮 C.内皮和结缔组织 D.间皮和结缔组织 E.间皮和脂肪组织 4.肺的导气部从支气管起,到( ) A.细支气管止 B.终末细支气管止 C.小支气管止 D.呼吸性细支气管止E、肺泡管止 5.关于呼吸性细支气管的特征,哪项错误( ) A.为单层柱状或立方上皮 B.上皮下有薄层平滑肌 C.管壁上有肺泡开口 D.属于肺的导气部 E.分支形成肺泡管 6.与终末细支气管比较,呼吸性细支气管主要特征为( ) A.有肺泡开口 B.已无软骨片及腺体 C.平滑肌显著减少 D.上皮已变为单层立方上皮 E.已无分泌细胞 7.肺泡管的结构是( ) A.管壁完整,单层立方上皮,上皮下有薄层结缔组织和少量平滑肌 B.管壁不完整,单层立方上皮,上皮下有薄层结缔组织和少量平滑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