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十二中特级教师:初中古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分析

北京十二中特级教师:初中古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分析

北京十二中特级教师:初中古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分析
北京十二中特级教师:初中古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分析

专题讲座

初中古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

付华(市第十二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古代散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容,新教材中古代散文的比例由原来的20%增加到40%,教学难度也相应提高。因此,如何进行古代散文的教学,进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迫切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长期以来,面对文质兼美的文化大餐——古代散文,教学中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文言文,对现代中学生来说,似乎是“天书”,许多学生不喜欢文言文,读不懂文言文,对文言文望而生畏,甚至在学生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语文课、有两怕: “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教师苦口婆心,耗神耗力;学生愁眉苦脸,怨声载道:教学结果可概括为“高耗低效”、“少慢差费”。

如何改变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现状,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呢?这将是我们这一讲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古代散文的概念及教学意义

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一律称之为散文。

古代散文传承了丰厚博大的中华传统文化,展现着民族的精神与智慧。阅读古代散文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批判继承文化遗产,为社会文化提供可借鉴的东西,同时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道德情操教育。

二、全面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 ( 有三处三句话 ) :

1.“总目标”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2.“阶段目标之第四学段 ( 7 ~ 9 年级)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3.“实施建议之评价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上三句,看似简约 ( 注意我没有用简单这个词 ) 、浅易,实则精确精要,它

是我们制订文言文教学策略的依据,需要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

下面就几处表述,谈谈我的理解:

1.“浅易文言文”

“浅易”本身就属于经验性的模糊判断。一般地说指思想不太深奥、凭借学生的人生经验和思维水平能够理解;表达方法合乎常规、语言文字不生僻;阅读难度不大的文章。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现行教材中所选文言文几乎涉及由先至明清各个时期之优秀散文这些优秀作品,全面地反映着汉语言规律的发展与承传( 通假字、古今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 ,这种浅易要辩证地看。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容”

何为文章的基本容?

我想基本容应该包括文章的主要容、整体思路、作者的思想情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所持论据、事物的基本特征或基本原理。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容”,是初中三年教学学习最终预期的能力目标既最终的学业水平,但在三年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予以许多指导和训练。如,有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未必能做到真正理解。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

吾妻之美我者

美m ě i ,会意。金文字形 , 从羊 , 从大 , 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 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本义 : 味美。

< 形 > 形貌好看, 漂亮: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 动 > 认为…美:吾妻之美我者 , 私我也。“认为…美”,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是 _____

吾妾美我者

客美我者

就很难说是“认为…美”,因为“认为”是对人或事物确定某种看法﹐做出某种判断。妾的畏,客的有求导致的“美我”,很可能是口不应心,用工具书恰恰难以得出正确的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从而形成能力。

3. “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

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两个“考察”并举,不能只关注“记诵”的落实,而忽略“理解”的训练。

“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不等于在阅读教学中回避必要的特殊语言现象的分析。 ( 简而言之,“不考”不等于“不教”) 尽量回避语法理论、术语的讲解,不等于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文言语句的翻译。如“一狼犬坐于前”,我们不必大讲特讲名词状语,但还是应该让学生明白这里的“犬”的特殊用法,从而正确理解文章容。再如 :作为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在语文教材古诗文中,有数十处,这类句子句法关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我们理解它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不片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如果不知道互文, “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就无确理解 , 虽然对这句话大多数教材有整句的翻译 , 但是 , 这一类的现象如果不讲 , 学生就不能举一反三 , 真正掌握 , 也很难形成课标要求的理解文章容的教学目标 .

讲到这里有的老师可以能会问 : 古汉语知识要不要讲?看过德水写过的一篇文章 , 针对这个问题他是这样表述的“当然是可以讲。知识这个东西决不是坏东西。关键是什么时候讲,讲多少,讲到什么程度。我的私见,知识应该在学生阅读理解出现障碍时,作为解决问题、跨越障碍的工具,这个时候可以介绍。或者在多次遇到同一种情况,学生已经熟知一种语言现象时,可以做一点简单介绍。也只不过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其视野,使只了解一点古汉语研究的成果(其实这些所谓成果,大多在学术界还有争议)而已。决不要把这知识的理解当作学习的目的。”

三、文言文教学策略之我见

古代的语言文字是我们继承以至发扬光大古文明的一个通道,文言文扮演着传承文明的重要角色。作为一种传承文明的重要工具,必然与教育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古时的教学容主要是经书,如《孝经》“四书”“五经”,古文则以散文诗赋为主,如《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等,主熟读、精思、博览,教学方法有自学及教师传授式的,三千多年的文言文教学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形成了一种文言文教学的习惯,积累了丰富而又宝贵的经验。对此,我认为既要继承,但又不能盲目效法、不加甄别。

(一)引发兴趣,确立信心。

据06年3月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海峡两岸》节目报道,本土诗人余光中先生针对当时部分青少年语文水平渐趋低下、作文交白卷的状况,提出要增加文言文的教学的建议,而教育部长则不以为然。就是这位部长,在给已故

谦教授的挽联中,竟有两大笑话:将“音容宛在”写成“音容苑在”;将“公千古”写成“府谦千古”。众多语文教师在对教育部长失望的同时,发起了抢救国文运动。

这则消息应该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深思。文字是语言的载体,能使一发即逝的语言“传于异地,留于异时”。文言文作为古代书面语言,记载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古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当代青少年,只有既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拥有现代科技知识,才能担当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重任。但是,文言文毕竟是一种历史的语言,与现代生活距离甚远,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中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认真去学。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且乐此不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教法的灵活多变上下功夫。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就告诉我们要想吸引学生,必须有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语,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语的设计多种多样,可以是故事式,也可以是悬念式,还可以是背景式、诗歌式等。导语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文言文,更要重视导语的设计。

例如,讲《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我的导语是这样的 :

在宋代,有这么一个人:他太出色、太响亮,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伧,能把同代的文人比得有点狼狈;他很疲倦,很无辜,出汴梁、进、抵,萧条的、势利的官员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可是人生的坎坷不但没有压垮他,却使他写出了千古美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记承天寺夜游》。

当时的课堂效果我还记得,学生的表情中有对东坡的敬佩,又有急于了解课文的期待,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自然转移到教学容上来。“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故而,每一节课的导语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言简意赅、涵义隽永的导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有就是要给学生树立信心。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应该让学生想清楚一个问题:“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地和古代文学语言有着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语那样毫无根基。”(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

(二)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略

1.朗读——“自读通大意—诵读理文脉—悟读重积累”

朗读是我国的语文传统教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朗读是教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

能力等诸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朗读,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加深对句意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受到审美的教育,冶情操,同时也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2.翻译——明容

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关键的一环。在初中阶段,翻译文言文一般都以直译为主。第一步是用现代汉语词汇来替代文言词语,这就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形式。如“以虫蚁为兽”可初步译作“把虫子蚂蚁当作野兽”。再如“见二虫斗草间”,对译后为“看见两个小虫争斗草间”。很显然,这个句子不仅意思不明确,而且还缺少成份,不通顺,读着也拗口。这时,就要采用第二步了,该补充成分的要补充,该补足音节的要补齐,该调整语序的要调整,上面列的初译“看见二个小虫争斗草间”,整理之后应为“(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此外,还应注意,要把译句放到原文中去,看看它与上下文是否连贯顺畅,如不连贯顺畅,就在与其相连的句首或句末,添加一个词或者一句话,使其全篇通畅连贯。如“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译作“让它们冲着烟雾飞鸣(我把这个景象)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要以学生活动为主,不能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那样,既不符合新的《语文标准》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 探究

( 1 )整体把握文章容 , 准确理解文章主旨

古希腊的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学习文言文,不仅仅是会翻译,重要的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了解文章所叙之事、所绘之景、所抒之情。例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我就从标题入手,告诉学生:“记”表明本文是“记叙文”;“承天寺”表明地点;“夜”表明时间;“游”就是“游玩”。学生就会说,“这个标题就是‘记叙夜晚到承天寺游玩'的意思”;有的同学又会问:“作者为什么夜晚去承天寺游玩呢”,“他看到了什么景物”,“他的心情怎样”……此时,学生只要一联想课堂导语和书下注释的时代背景就明白了:“本文写于轼被贬官,谪居之时”,被贬官意味着政治生活上遭受了很大挫折,但作者并不悲观,看到窗外美丽的月色,便起身去寻怀民一同赏月。他看到“(月光)照在庭院里好象积水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给人一种清新、空灵的感觉。最后作者由衷地发出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也”的感慨。其中,有被贬谪的悲凉落寞,也有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和达观处世的态度,无不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讨论到这里,对于本文奇特的想象,新颖奇妙的比喻,学生便心领神会了。

必须强调的是,文言文教学,千教万教,归根结底是要让学生在文化上、思想上有所获益。我们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大多是承载着一定思想含量的作品,是要告诉后人很多道理的。初中生尽管还是十四五岁的孩子,也能在其中读出自己的结论,从中获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读文言文,要读出历史经验、人生智慧,这

才是最高境界!

( 2 )整体把握下的局部细研

整体把握,局部精研,文言文教学应该进入到领悟文意、品味细节的层面。

教材所选文言文大都篇幅短小,便于课堂班级授课制下的阅读训练。

教材所选文章均为古人精心写就,其选材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方方面面,精益求精。立意的把握离不开文章结构的研究,也离不开关键词句的准确理解,这些文章便于教师对学生实施词意、句意、文意——“三意”一体的文言文阅读训练。

文理,文章的起承转合、详略安排、前后呼应等,这也和我后面要讲的写作有一定的联系。任何一篇好文章,都必然在“文理”方面表现为极其的合理性,即既恰到好处,又有独具特色的起承转合、详略安排、前后呼应等。

事理,文章所反映的生活现象、人物特点、人物关系或事物特点、原理等。任何一篇好文章,都是必然会合乎逻辑地展示文章所反映的生活现象、人物特点、人物关系或事物特点、原理等,认识文章里这种极精致的逻辑性,是读懂文章的关键,自然也就是阅读指导的关键。

从文理、事理两个维度实施阅读指导,既可以兼顾词语、文句的落实,又可以落实整体阅读的指导。

如前面谈到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美我”的“美”,若孤立地从一词一句看,“以……为美”,似乎也能讲通,但若从事理的角度看,“有求于我”显然是“客之美我”的原因。再从文章后面的“臣之蔽矣”的原因看,当然是因为邹忌之妻之妾之客的“美我”,即,没有说出事实的真象。事理与文理的相互参照,使看似一个词语的理解过程,扩展为文章整体的深入理解。

又如《小石潭记》,第一段中“隔”“伐”“取”等词语,若独立地进行词语教学,恐怕就会一带而过,但若从事理、文理的角度去深入理解,则学生会有更大的收获。首先,从“隔”“伐”“取”等动作看,小石潭是不为世人所知,再者,作者何以面对这美好小石潭而产生不可“久居”的感受?不正是因为美好而不为人所知小石潭与自己的政治遭遇非常相似,所谓“触景生情”使然。

( 3 )从文言文中学习构思和表达技巧

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往往重阅读,轻写作,导致文言文与作文脱节。事实上,古代作品中的许多精品,在构思和表达技巧方面,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例如层次混乱、情景脱节、描写匮乏是中学生游记的通病,而《小石潭记》是游记中的佳品,是写游记的绝好例。

从构思看,它有两大优点。其一,以游踪和视线为序,线索明晰。作者先从来路

浅谈散文教学的策略

浅谈散文教学的策略 【摘要】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题材。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散文的这一主要特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体会散文的真挚情感,揣摩散文优美、清新、流畅的语言。 【关键词】散文教学引导揣摩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题材。题材广泛,可以写真人真事,也可虚拟加工。行文自由,任意挥洒,如行云流水;结构布局,不拘一格,分合自如。注重文采,或质朴清新,或斑斓绚丽,给人以艺术的美感。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难点。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教学好散文呢? 一、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散文时,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语文教师该采用怎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散文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导入,一幅优美的图片,一个有悬念的问题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利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课前播放与课文有关的音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朱志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我们爱用优美的文字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写父爱的文章大都是严厉,那么,在朱自清先生的父爱又是怎样的呢?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背影》。这样的导入,不仅很自然的进入文本,还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散文的线索,理清文章的思路 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所谓“ 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放笔纵情,东西南北,古今中外,精神的,物质的,现实的,幻想的,都可以信手拈来。但这些材料都是为一个中心服务的。这个中心就是神,就是线索。通过它把零散的材料连串起来。线索是散文的脉络,散文中的线索,为我们掌握和理清散文的情感脉络提供了依据。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作者描绘了一幅秀美的济南城冬天的图画,老舍先生描绘了济南的天空,济南的大地,济南的山,济南的,绘制了一幅完整的济南冬天的图画。全文写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壮”而着眼于“秀”。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济南的冬天是温暖的”。作者在寒冷的冬季里所见的是山的秀美,水的碧绿,突出一个“暖”字,这是本文的最大特点。再如萧乾先生的《枣核》一文,“索枣核——用途蹊跷,见枣核——如获至宝寄托切切思乡之意,说枣

【配套K12】散文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散文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散文是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学生读散文不但要读出浅层次的内容,不但要体悟到文章的情感和中心。本人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万能模板,欢迎大家前来查阅,仅供参考哦。 1、了解散文的结构特点 2、了解散文的常用手法 3、欣赏积累散文优美的语言 初三学生读散文不但要读出浅层次的内容,不但要体悟到文章的情感和中心,更重要的是要尝试做“小小鉴赏家”,学会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去欣赏和解剖,在有滋有味的鉴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写作规律的影响。 《白鹭》是一篇写物的精美散文,总分总的结构,围绕“诗”这一特点,分别从这样几个角度来表达:外貌特征、水田钓鱼、悠然树顶、黄昏低飞,全文自然地使用了这样一些手法:对比、比喻、拟人,用自然清丽的语言勾画出脱俗清雅的白鹭形象。 《关于散文〈白鹭〉》是一篇鉴赏性的小品文,作者先谈了散文的大体特点,罗列了各个大家的散文风格,然后说到郭沫若的散文风格,最后着重赏析《白鹭》。赏析《白鹭》作者使用了这些的方法:总体概括课文内容、适当摘抄呈现课文内容、引用古人、名人的品论性的语言。教学重点为了解散文的常用手法;教学难点为教会学生欣赏散文的思路方

法新课标第一网 学《白鹭》、写《白鹭》、谈共鸣。学生学习《白鹭》,写出自己的鉴赏小品文,然后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晓雪的进行对照,谈比较之获。尊重学生对文章的原始体验,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授以思路方法,学生通过对照比较自主提高鉴赏散文的能力。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说出文章“总-分-总”的结构,说出作者眼中白鹭的特点-“诗”。 1、带着“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的问题,学生再读课文,并圈画点评。 学生随机回答教师点评小结:白鹭的外貌淡雅而精致仿佛是一首小巧别致的诗;白鹭与清水之微波余辉,田地之拙朴阔然而构成的田野水墨画是一首古朴灵动的诗;白鹭在寂寥迷蒙的清晨独立枝头,悠然眺望是一首意蕴清绝的诗;白鹭低飞于黄昏的空际,又是一首浪漫而多情的诗。 2、细读课文,选择课文最钟爱的一点,简略地写写晓雪说《白鹭》这篇文章是“诗”的原因。 教师示范: 文章的意境很有诗意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时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这段文字描写出了一幅宏阔而又纯净的画面,暮至而息

初中散文教学案例

初中散文教学案例 初中散文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通过片段训练,使学生能进行细致的描写。 二、教学重点:片段练习 三、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进行细致描写的技巧。 四、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1、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个纸飞机,用力射出去,然后飞机掉 教师演示到了地上。要求:(1)同学们要仔细观察,然后用一段话进 行描写。(2)同学们之间交流、分享。 2、摘录例句:摘录例句:a、老师把纸飞机用力的射了出去,飞机在空中飞了一圈,掉到了地上。b、老师右手拿一个纸飞机,高高 向斜后方举起,身体向右倾斜45度角,右脚后退一小步,头微微抬起,向斜上方看,用力的将飞机射了出去。飞机在空中像一个翩翩 起舞的女子,画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轻轻地站在了地上。 3、分析:这两段话,你认为哪段写的好?为什么? 5、下面,同学们按照描写的三原则,检验一下自己刚刚的描写,进行修改。 6、教师让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后的片段读出来,然后同学之间进 行互评,教师让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后的片段读出来。 7、美文共赏:朱自清的《春》分析:春天里“有什么”?春天里“怎么样”?春天的事物“像什么”?

8、作业:每人发一张图片——小鸭游水图,让同学们课后按图 片所画进行描写练习。要示:用词准确,100字左右。 9、板书设计:三式妙法巧绘大千世界 1、有什么(对象)描写三原则: 2、怎么样(细致) 3、像什么(修辞) 一、散文教学略说 这里所说的“散文”,限制在初中散文教学的范畴之内,指用白话写成的现代散文。认定它属于“文类”概念,主要包括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和阐发哲理等三种,这是有道理的。另一个“文类”概念 是“实用文”,主要包括记叙、说明和议论等三种。这两个“文类”,目前还混杂在一起,显得比较混乱。 简言之,实用文类属于“文章”范畴,散文类属于“文学”范畴,最好能够作出区分。从教学任务来看,前者侧重于管理解(解析), 后者侧重于管语言的学习、积淀及作品鉴赏;从教学功能来看,前者 侧重于学习作文方法,后者侧重于学习语言、学习散文的鉴赏方法。这样处理,能减少一些教学的盲目性。 散文属于“文类”概念,散文作品属于文学创作的产物,现代散文的品种林林总总,文学笔法灵活多变,侧重于从某一种构思形式 方面去概括特点、分析条理、阐释内容、欣赏特色,显得比较被动,很难抓住命脉,获取丰满的教学效益。 现代散文作品的命脉是什么呢?用郁达夫先生的话来揭示,即凸 现作者本人的“个性”。(“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 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这也 就是王漫老师所概括的:散文的本质特征是“贵在有我”。接着要问:究竟有“我”的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真正读到作品的文字深 处去,读到作者的心灵深处去。而一味注重分析散与不散,或者首 先把阅读的重心偏移到分析散与不散,这不利于准确有力地抓住命脉,踏上解读的正确路径。

(综合知识)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策略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欣 赏》教学策略 综合知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作为一门选修课,老师们对待它有两 种偏激的态度,一是既为选修课,就干脆舍弃不修,提前进入高考复 习;二是把它当做必修课一样进行教学。 这两种做法都偏离了选修课 设置的根本意图。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设置这一门选修课的宗旨一是培 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 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二是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 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 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 并给予 恰当的评价。如果要有效地落实这样的能力,我认为应该抓住两个关 键词,一是欣赏,二是积淀。 笔者认为欣赏、积淀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学在有 效层面上的着力点。为了实现这种有效,笔者这样进行操作。 一、回望必修教材,加强选修必修的联系。 例如教学散文之部,我们可以回望苏教版必修三第四专题的寻觅 文言津梁,加强选修与必修的联系。苏教版必修三第四专题寻觅文言 津梁有三个板块组成,即因声求气仔细理会融会贯通。因声求气重在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要我们从理解散文的形象性的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要我们从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 抒情性的角度去仔细理会,文无定格,贵在鲜活要我们从体会散文的 灵活性和趣味性的角度去仔细理会。 声情并茂地诵读, 仔细理会重在字词理解基础上的品味, 融会贯通就 是阅读的综合运用 选修教材的散文之部就为我们品味欣赏文言散文 提供了三种渠道。 角度去仔细理会,

再来看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这一单元选了三类散文,独具韵味的山水风物的山水游记类,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的人物传记类,直观形象的事实呈现的寄寓言志类。第一类散文的特点是情景交融的意境、灵活多变的笔法、多角度多侧面的细致的真实描写;第二类散文的特点是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精湛的场面描写、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第三类散文的特点是寓言说理、铺叙夸饰、渲染描摹、繁简搭配、多种修辞的运用。如果我们在欣赏《项羽之死》之后,将《史 记》刻画人物的手法即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运用多种手法来描摹人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行总结,再来反观必修教材《廉颇蔺相如列传》和《鸿门宴》两篇文章, 并将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比较一下,学习就会更有文化意味。 二、欣赏诗文不求面面俱到,力求重点突破。 作为选修课,授人以渔是必要的,知识短文在于梳理欣赏的知识, 赏析示例在于明示学生欣赏的方法,自主赏析在于老师引领学生欣赏, 在这些基础上我们提出两点,一是欣赏不求面面俱到,求突破重点。 二是规划每一篇的欣赏重点,在课外实践中加强,积淀学生素养。 例如教学诗歌之部,笔者首先研究确定单元欣赏方法的重点,那就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重点在诵读,以意逆志的重点在体验,知人论世的重点在探究,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重点在想象。教学时,我们在某一方面突破,欣赏效果会最好,也利于学生迁移课外诗歌甚至高考诗歌鉴赏。例如教学《长恨歌》和《夜归鹿门歌》: 《长恨歌》的教学笔者确立的欣赏重点是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 究诗歌的主题。 一是让学生明白爱情说、讽喻说、爱情讽喻说这二说由来的根源。 二是让学生明白从哪些方面来探究主题。一要看作品怎么写和写了什么。二要看相对历史,文学作品作了哪些处理。三要将同类作品进行比较,看看它们的同中之异。四要看创作时代背景。 《夜归鹿门歌》的教学笔者确立的教学重点是在想象画面中辨清 衬托和烘托。江边的喧闹、山中的寂寥怎么组成一个有机统一和谐的意境,那就是衬托和烘托手法的运用。在这一首诗的教学中,笔者重点讲清衬托和烘托的手法,让学生迁移阅读其它运用同类手法的诗歌。

【推荐】初中散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模板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初中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主导思想: 中考中的散文阅读是学生得分率最低的试题部分,很多学生从心理上就对 其产生恐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度也很大,面对教师讲课难,学生理解难, 答题得分难的三难问题,特将总结出的一些相对简单易懂的阅读及答题方法介 绍给面临中考的考生们。 训练目标 1明确散文特点:“形散神不散”。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整体感知内容,准确把握主旨散文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决定了 阅读训练应该注重对文章主旨的感悟和情感的体味;品析优美语言,辨析艺术(散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决定了阅读训练应注意对文章语言的揣摩和艺术特色 的理解) 3汲取文化营养,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一训练方法——讲练结合法 思维的敏捷性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提的,所以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就 要教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这样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迁移;同时,“学 生的认识能力是在认识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这一点也决定了训练课一要给学生 以充裕的自学活动余地。所以,本节课采取精讲实练结合法。 近年来中考的试题给我们带来这要的信息:靠强行灌输、死记硬背、搞题 海战术已无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教学生以方法、规律,交学生以“钥匙”,才能培养他们独立的阅读能力。 1、领悟能力 新课程标准在7~9年级的“阅读要求”15条中有5条对“领悟”提出了要求,此外,中考文学性的不断加强,这些都要求重视培养学生领悟题意、语义、文意和语境的能力。 2、筛选信息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点评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浪之歌 执教人:点评: 第一环节:明确目标 师:上课。今天咱们阅读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通过本单元上几篇散文诗的阅读,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一课我们用什么形式的阅读才能把它读好? 学生考虑了一下,然后纷纷举手。 生1:根据前几课阅读的体会,我觉得首先要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生2:还要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生3:默读。 生4:大声地读。 师: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阅读方法。老师觉得一篇文章阅读方法的选用一定要符合文本的特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量体裁衣”。从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阅读方法中,哪些阅读方法适合这篇文章? 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师:对。要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语气。老师觉得还有一种阅读方法适合这篇文章,那就是还要读出联想和想象,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不妨把它们的顺序调整一下。 教师出示阅读方法: 1、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2、读出联想和想象。

3、读出感情。 第二环节:个性阅读 (一)自主阅读 师:老师先示范一下。老师读“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一句。 学生认真听。 师:老师在读这一句的时候,把重音放在“海岸”和“情人”上,因为老师在读的时候仿佛置身海边,把自己当做海浪,向海岸倾诉衷肠,语气是委婉的,感情是深沉的。好,同学们按照我们总结的阅读方法和老师刚才的示范,朗读课文。用圆心实点标出重音,并在课文的边上写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 好。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咱们现在进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一个同学读,其他人进行点评。点评的依据就是那三个阅读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小组阅读交流。老师巡视参与。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同学们把课文读通了。现在请大家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哪一个同学先来?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第一段的“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这个句子前后半句形式相近,后比前多一个“却”字,前面一句是甜蜜蜜的,令人向往的;而后半句却稍显低沉。一个“却”

浅谈写景散文教学策略

浅谈写景散文教学策略 写景散文大都语言优美、意境深邃、人文和谐,这些特点汇聚成一个字——美。读它,有如亲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灵性和秀丽。当读者与作者心灵碰撞之时,或美入其境,或美看其事,或美悟其情。因此, 根据写景散文的这些特点,我采用了赏析式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尽情地发掘美、再现美,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尽情地享受美。 (一)创设情境,融入美写景散文语言优美,教师应该利用好各种资源,创设美的情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美。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创设的环境中自然、快乐地学习,是教学写景散文的重要方法。上课之前,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动的教学环境。比如教学《草原》时,课文第一节展现了草原的无限美景,我先播放了一望无垠的草原,让他们理解“一碧千里”,然后再播放羊群,羊群像“白花”,给草原增添了无限生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领略到秀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能引发学生审美情趣,进而激发学生欣赏散文的热情。2.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关活动组织学生到市内风景名胜地去旅游,然后阅读描写这些地方的优秀散文,进行欣赏和感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又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能力。衡阳市的南岳、岣嵝峰、雨母山、雁峰烟雨、西湖莲花等都是本土著名旅游风景区,组织学生在这些景点旅游后,再来阅读和欣赏网上下载的相关散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而对于课本中一些无法去旅游的写景散文,比如《桂林山水》、《黄山奇石》等文章,则尽量以录象、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帮助学生阅读和欣赏这些写景散文。 (二)品味语言,感受美尽管各类散文都讲究语言美,但写景散文将语言美发挥到了很高的境界,甚至可以说是极致。品味语言是中学生学习散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他们能够透过优美的语言在心中获得有关景物的生动形象,获得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也获得对语言形式美的感知。品味语言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朗读,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语言细节特别是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进行赏析。如《乡下人家》一课中,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这里,“青”“红”“碧绿”写出了乡下人家院子的颜色之美;“风趣”,表现了藤和叶不同的魅力;“可爱”描绘了农家院子的迷人景色,令人遐想不断。 (三)指导诵读,提升美写景散文,非常适合于朗诵,通过朗诵,学生能更透彻地理解散文的思想内涵,更透彻地领会作者饱满的感情,在朗诵中,学生的思想感情也会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不知不觉中培养起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我就引导学生反复朗诵,读出江水的“静、清、绿”。学生越读越入情,充分体会到了江水的美丽。 我觉得写景散文通过创设情境、品味语言、指导诵读等手段,能够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景物的特点,感受到美,享受着美,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散文的能力。

散文阅读教学论文写作

散文阅读教学 一 (一)、散文的概念 在当代,“散文”的地盘被进一步挤压。凡是形成了文类规,能指明文类特征的,逐渐从“散文”中分离出去,比如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报刊言论文章、传记、演讲辞、科普小品、学术札记、寓言、神话、儿童故事等。有些亚文类,如回忆录、序言、杂文等,尽管仍然赖在“散文这个框子里,但因其文类规和特征逐渐明朗,往往也被当做散文中的“另类”看待。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散文”特指“现代散文”,它主要有两种所指: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围日益缩小。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在上述围之外,进一步圈出回忆录、序言、杂文、散文诗等文体特征已经比较清晰的亚文类,所剩下来的那些作;或者只收纳其中“文学性”较显著的一部分,与仍“被剩余”的合并,统称为“文学性的散文”。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和诗歌、戏

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它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是语言艺术文学体裁的典,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它浇灌了各个时代的文学园地,也灌溉了历代文人,至今仍使人们受益。 (二)散文的分类 关于散文的分类一直是很有争议,由于散文都带有抒情的色彩,所以在散文的分类上存在很大的分歧。但是人们目前还是比较认可的分类方式是按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三)阅读教学 阅读在考试过程中也是一大得分点,尤其是散文阅读教学。又是考试过程中的一大难点,由于散文自身的特点,取材比较广泛,形散神聚,语文优美且富有韵味等特点,对于学生来讲,是散文成为考生

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散文以其“形神兼备”的特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分量。把握散文文体特点,了解散文阅读内涵;掌握课内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提高散文阅读实效;运用课外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拓宽散文阅读思维;掌握散文阅读理解题的应对策略,提升散文理解认识能力。 [关键词] 形神兼备;散文阅读内涵;阅读教学策略;审美。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与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尤其是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散文,作为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进行个性化教育的切入点,是培养学生高度成熟的情感智慧的出发点,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点。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现代散文教学却受到冷落、变形和失真。当然大量的阅读是解决语文能力低下的良方,然而师生因时间紧任务重而疲于应付,不能落到实处。有时一些课内自读散文,尽管是美文,但因与中考关系不大,就在教学中草草了之。而课外现代散文教学更是套着中考考题要求进行死板的模式化教学。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学习热情不高,可以说常常只停留在功利性的赏析中。 因此,本课题尝试通过研究,提高现代散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解决现代散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使现代散文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一期刊载了李海林教授题为《"无中生有式创造性阅读"批判》一文,对当今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论上的任意性”进行了深刻批判。浙江海洋学院的宋秋前教授曾在《教学与管理》中发表文章《阅读问题原因的调查分析》,以定海几所初中学校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分析了当今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 我们提出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希望能发挥现代散文的优势,使现代散文教学既成为学生熟悉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方式,又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培养自主探究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同时使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拓宽学生学习现代散文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现代散文的兴趣和效率,使现代散文教学真正走入一个新境界。

散文教学反思_心得体会

散文教学反思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散文教学反思,感谢您的阅读! 篇一:散文教学反思 提到散文,我们自然就会联想起优美的意境、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灵动的想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散文以它“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感摄人心魄而独占一隅,散文教学在不知不觉中引领着我们师生走向美的艺术殿堂。我们感受着美、享受着美、追求着美。作为语文教师,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高尚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散文教学的效果和我们想象中的并不一样,最起码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和我心之所想有极大差别。 首先,忽略文本的重要性。散文的语言是美的体现,教师往往会把语言放在首要位置,重点研读语言之美,而忽视了散文的“形”和“神”,不愿在散文教学上浪费太多的精力,导致学生“随波逐流”。 其次,学生的感情淡漠。情感是散文的生命,真挚的情感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引起心灵的共鸣。但是学生始终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在阅读和理解的过程当中,喜怒不形于色,又何谈情感共鸣? 再次,学生无法理解散文的神韵。散文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在学生看来却是不知所以,乱成一片。因此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及其重要。 最后,教师没有恰当的引导,学生无法掌握学习技巧。如语言的内涵、意境的体会、情感的挖掘写作的方法等等。特别是多媒体的滥用,更让学生只会看热闹而无所适从。 针对散文教学出现的这些弊端,我认为,我们应当这样做才能力挽狂澜。 一、重视文本。 首先教师本人要对教材引起足够的重视,被选入初中课本的散文都是名家的作品,它渗透着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精华,也代表着作者的写作技巧。我们语文教师应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不应把文质兼美的作品如同“弃儿”一般另眼相看,这样既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在无形中助长了学生歪曲的学习风气。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反复读,反复体会,反复引导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二、重视情感。

浅谈初中散文教学

浅谈初中散文教学 发表时间:2010-01-05T09:30:57.060Z 来源:《中国当代教育科研杂志》2009年10月第5期供稿作者:邢秀 [导读] 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应用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邢秀青海省湟源县一中(812100) 优秀的散文不仅能给学生以美的的语言范本,诗的意境享受,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思想,撞击他们的心扉,散文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 1抓住散文的特点 散文融合着自然美、诗情美和哲理美,散文有着自身的特点:即:“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应用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么自由,都必须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文章的主旨),这对我们把握散文的构思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把握线索,理清思路 从形式上看,散文的结构是散的。但在取材上,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涉及的事情,可以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所以,线索对散文来说,它的作用更大。因此,散文教学必须把握线索,理清思路。例:《腾野先生》从结构上看,似乎是一篇很“散”的散文。而且内容丰富,时间跨度20年,大小事件10多件,人物众多,但作品中的记叙和抒情,都是围绕着赞颂藤野先生的品格而设置、开展的。 3品味语言,明其特色 散文的语言灵活多样,参差错落,富于变化。各种类型的散文,乃至同一种类型的散文,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特点。许多优秀的散文家都在各自的作品中体现出各具特色的语言风格。有的清淡自然,有的铿锵有力,有的含蓄委婉,有的韵味悠然。 4分析意境,领悟内涵 优美的散文,其意境可以与诗比美。 4.1展现画面感。画面是由客观物象构成。朱自清的《春》,展现出描写春景的画面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展示的是一幅奇妙的“冬天里的春天”图。 4.2散文中的人美、事美和情美。朱自清先生让生命意识中的亲情回归了,一桩家庭小事,一篇本色文章,却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背影》就像唐人孟郊的《游子吟》一样受到海内外华人的普遍热爱与礼拜,以致“背影”一词也成为父爱的代名词。 5借鉴手法,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原则,散文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范文为例,帮助学生吸取思想的精华,借鉴、模仿立意谋篇、选材组材、精心策划、遣词造句等写作技巧。 总之,散文教学是指导学生向范文学习,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写好文章,作文是让学生仿效、借鉴范文的练习,目的是要使学生化所学范文的知识为技能。如此读写结合,不断回复往返,学生的读写能力就会得到显著地提高。

浅谈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策略 散文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散文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意义。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形象和意境,能够起到提高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美感情操的重要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品味散文的语言,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发展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驾驭语言的能力;通过线索与思路的分析,能够启发学生揣摩散文的构思和艺术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1 把握线索,理清思路从形式上看,散文的结构是散的。在取材上,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涉及的事情,可以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凡睹物之情,思路所及都可以联缀成篇。所以,线索对散文来说,它的作用更大。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是这样强调线索的:“启行之词,逆萌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前句之旨;故能外文?_交,内义脉注。”因此,散文教学必须把握线索,理清思路。这样,才有利于把握作者的构思艺术和文章的主旨。 《腾野先生》从结构上看来,似乎是一篇很“散”的散文。文章一开头就以冷嘲热讽的笔触描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时的种种丑态,写了“我”从东京到烟台学医,人们待“我”如北京的大白菜运到浙江一样的稀罕。但这与

高度赞扬藤野先生的伟大品格有关:中国留学生醉生梦死,对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漠不关心,而作为日本人的藤野先生却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他对中国表示出了异乎寻常的同情;一般日本人对来自弱国的“我”怀着“物以稀为贵”的奇异心理,而藤野对“我”却是特别关切,给予不倦的教诲。这篇短文内容丰富,时间跨度20年,大小事件10多件,人物众多(“我”、藤野先生、清国留学生、日本教员、日本的“爱国青年”)。作品中的记叙和抒情,都是围绕着赞颂藤野先生的品格而设置、开展的。作者按时间的顺序,以自己情感的变化为线索,将繁多的题材和生活片段串联起来,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线索的作用,并通过精心的提问设计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帮助学生把握全文的结构,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这样一来,就把握了全文的思想意义和协作特色。 2 让关键词句凸显文本内涵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诗眼和文眼是作品艺术构思的凝聚点,是牵动制约全篇的关键点。诗文的“眼”实质上就是关键词,而且是核心关键词,是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文本主题的关键语句。它像一个人心灵的窗户,透过它可以感受到文本脉搏的律动,领略到文本的精神内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紧扣文眼突破开去,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文体特点,更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关键词句来把握文本,统摄文本

古代散文教学反思

古代散文教学反思 想要上好一堂课,教学后的反思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是爱汇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古代散文教学反思,供大家阅读! 《唐宋散文选读》应该教什么?在实际操作中,不少教师只把它当作文言文来教,把主要时间和精力花在文言知识的学习上。我觉得这是远远不够的。 这门课程的开设宗旨是什么?教材编写前言明确指出:在思考与练习方面,本课程将思想性、艺术性与语言训练三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与设计,将古文学习的特点落到实处。在必修课初步了解古代散文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对文章的思想感情、抒情方式、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的感悟揣摩,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从而提升阅读兴趣,拓展文化视野,达到提高文学审美能力、批判质疑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目的。我国古代散文的辉煌成就是我们古代文化的骄傲。唐宋散文,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是时代与社会生活的记录和折光,也是作者思想历程和艺术道路的写照。它是唐宋社会的百科全书。因此,《唐宋散文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文言、文章、文化。文言层面上,理解和积累古代汉语知识,读懂文章及意蕴;文章层面上,分析和鉴赏章法技巧,注重能力培养;文化层面上,评析和传承文化传统,提升思想高度。 二、如何教 自主诵读课。自主诵读课是精讲课、探究课的必要前提,也是学生学好文化经典的入门之举。而且,我们都知道,学习古文最为朴素的方法就是诵读法。这也符合本册坚持贯彻阅读的三个层级,以阅读作为提高语文水平的杠杆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把阅读分成基本阅读、扩展阅读、推荐阅读三个层级,强化阅读,加大阅读量,适应了不同地域、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而本册教科书,所选20篇唐宋散文,有10篇基本阅读、10篇扩展阅读,另有《唐代散文选读》和《宋代散文选读》的推荐阅读。篇目多,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一)教学设计

《散文阅读指导》 【教学设想】 本节课以写景状物类散文为例,以课本经典散文为切入点,试图引导学生学会在有限时间读懂散文,并梳理解题思路、总结答题方法技巧。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有限时间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悟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感情,领会写作意图;体味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 2.梳理思路,掌握答题方法技巧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散文是一种优美且充满诗意的文体,其语言凝练、意境深邃,是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考的文体。中考散文阅读究竟会怎么来考,以怎样的方式考?同学们请看老师准备的三组中考题目(出示PPT),请大家总结,这三组题目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考查的?明确考点(考点1、2、3)(板书:概括内容、赏析语言、理解主旨)好,这三个考点也是散文阅读常设计的题型。 这节课,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根据学习经验,在有限时间快速地读懂散文、准确地解答与这三个考点相关问题。 二、经典回顾 导:初中三年我们学过不少经典散文,诸如……(出示PPT)这节课,我想以写景状物类散文为例,请大家根据所掌握的散文文体知识和学习经验,谈谈你的阅读体验,也就是如何鉴赏一篇散文。 学生谈阅读体验,梳理阅读思路 导:刚才同学们谈的很到位,那请问同学们,今天早读老师发的《石崖上的枣树》这篇文章给你们读懂了吗?(读懂)那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 三、概括内容 【技巧探索】 1.完成阅读一《石崖上的枣树》第1题,看能从中总结出怎样的方法和技巧。(出示PPT) 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

3.指名回答——答案梳理思路总结技巧 A.确定范围:第 段 B.筛选信息: C.整合要点: 好,看来同学们基本读懂文章内容了。 4.出示答案PPT,提醒学生修改补充答案。 5.明确技巧及注意事项:解答此类问题,1.首先根据问题确定好题目所涵盖的范围:是概括全文还是某一段或某几段的主要内容,答案需要从全文筛选还是某些段落筛选。2.能用原文词句的尽可能用使用原文词句,没有原文词句可利用时,必须统观全段甚至全文,将要点整合,言简意赅又不漏掉要点。(提醒学生做笔记) 这类题型的答题形式(出示PPT) 四、品析语言 1.刚才我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然而,散文的美不仅表现在内容上,也表现在语言上。散文语言凝练,且表现力强。如何赏析散文语言呢? 2.请同学们看《石崖上的枣树》第2题,小组交流讨论:品析语言都有怎样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组织答案,然后交流思路。 3.指名回答——答案、思路、技巧 4.明确技巧及注意事项: 这两个小题告诉我们赏析语言一般从词语和句子这两点来考察,1、由于词语的义项不止一个,在具体的语境中,词语的基本意义会被引申化、比喻化,所以要把词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联系全文或上下文内容把握其含义。2、抓准分析角度,一般题干会给出分析角度(从修辞角度、景物或人物描写角度、从用词角度)(出示上一张PPT,看题干)3、当然,品味语言要注意联系文章的主旨,不可脱离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来分析,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不可断章取义。 因此,品析语言的技巧可总结为三个方面:结合语境、抓准角度、联系主旨(边总结边展示)答题形式:(出示PPT)1、品析字词的表达效果,可按这种形式组织答案:……一词写出了人(物)……的特点+表达(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情状)(出示PPT)2、词语语境义的分析,一般的答题模式为:本义+语境义+表达效果,即写出了人(物)什么性格(特点)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出示PPT)3、从修辞的角度品析句子,一般的答题模式为(展示PPT)注意表达效果表述的要有针对性,不能过于空泛。 四、理解主旨 1.鉴赏散文,无论是概括内容还是赏析语言,最终都要落实到作者的情感上。那么,如何准确

初中散文教学教什么

初中散文教学教什么 散文一直被人们称为“美文”,语文版初中教材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散文。这些散文读起来很美,可理解起来却很难,意会的东西多,感悟的东西多,难以把握;再加上学生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关系,也由于文学欣赏能力的关系,对其深厚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难以理解,因此,学生学起来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自然就不明显了。 那么,怎么让散文教学最有效呢?我结合自己十五年的语文教学经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初中散文有效教学的一些方法。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母,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精美的课堂导语能够唤醒学生求知的欲望,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都会在每堂课的引导性语言上作文章。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的《石榴》一文时,我们就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个谜语,仔细听喽。黄瓷瓶,口儿小,瓶里装满了玛瑙;只能吃,不能戴,又酸又甜味道好。学生猜出“石榴”这个答案之后,就可以顺势引入要学习的《石榴》。这样,通过让学生猜谜语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语文教师要用有效的导语来打开学生学习的心门,积极开发学生的思维,奏出和谐的乐曲。 二、重视诵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说的道理是很明白的。一篇精美的散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靠读。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助于学生熟悉课文,有益于焕发课堂的生机。只有多读,方能品出蕴藏在字里行间的韵味与真情实感,才能体会文章的精妙。一篇散文,就是一杯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酿成的酒,学习散文,也就是在饮这杯“酒”,越是细细品尝,越能够体会出其中丰富而复杂的滋味,得到启迪。我们要引导学生体味作者对事物的体察与描写总是那么精细入微。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其中对父亲过铁道、上下月台买橘子情景的描写,如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电影特写镜头的慢动作,那么细致,那么清楚,无限的父爱以及作者对这父爱的深刻感悟,尽在其中了。 三、教给方法: 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讲方法地去让学生读,肯

初中现代散文教学方法探究

初中现代散文教学方法探究 (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为顺应这一潮流的中国全方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使中学语文散文教学中的弊端越来越凸显出来。散文是美文,形神兼备,而且字字珠玑,意蕴深厚。因此,如何真正牵引学生心灵,领会文本意蕴,达到对散文内涵的审美感受与认知,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现代散文文本意蕴审美感受审美认知 面对初中散文教学现状,要想做好散文的教学工作,就必须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散文是美文,形神兼备,而且字字珠玑,意蕴深厚。许久以来,散文就像一座干净的村庄吸引着许多寻幽探秘的读者,陶冶着一个又一个读者的心灵。 中学语文教材把散文作为一道文学大餐摆在了中学生的面前,虽然这道大餐芳香四溢,然而遗憾的是,很多的散文课并没有让学生融进这道美丽的风景之中。而我多年的散文教学体验就是: 一、让导入牵引学生心灵 众所周知,万般开头难,良好的开场白预示着成功的到来。当散文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等待教师引领学生去寻幽探秘时,就特别需要教师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成功的导语,如同刚刚拉开的大幕,让学生看到了精美的置景一角;有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对散文教学而言,导入语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因为情感是散文的生命。文以情生,有人把散文化作心灵的扬声器,那些巧妙构思,生花妙笔的由来,植根于作者对于自己表现对象的深厚感情和精辟的见解之中。因此,教学时,必须以情感为纽带,引起学生的共鸣,把学生带进作品描绘所蕴藏的情感世界去体验,去领悟,才能以情动情,引导学生,牵引学生走进作品中的情感世界,来正确理解课文,学好课文。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

的周亚萍在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春》教学中曾这样导入:首先播放以“早春”为主题的影象片段(实景外拍,配以音乐和解说)——“屏幕上这一幅幅画面,是我们陶醉,使我们被这热情洋溢的诗情所感染。被这盎然的生机所激励。春天是美好的,当产生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出对生命充满无比热爱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逶迤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接着,打出《绿》、《荷塘月色》、《背影》的三幅画面,并进行解说——“瞧,一位采着《绿》、赏着《荷塘月色》、《匆匆》走来,又给我们留下《背影》的文学家踏着《春》来了,他是谁呢?”最后教师出示课题,将学生引进文本之中。这样,在导入情境的渲染下,学生与美丽的自然展开多感官的对话,从而初知初春景致,为课文的学习作作还铺垫。教学叙事散文《散步》一文时,我这样深情导入:“人们常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感动着我们所有的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无私的爱和不懈地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舒适。可是,等到他们变老了,两鬓开始变白,两眼逐渐浑浊,身体不再灵便,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生活的重负,他们如同风中飘荡的落叶一样,预测不了明天的行程,如同即将熄灭的烛火,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今天学习了《散步》后,我们将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并同时获得一些启示。”在以上的导入中,教师适时地牵引住学生的心灵,有利于快速走进文本之中。 二、让关键词句凸显文本内涵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诗眼和文眼是作品艺术构思的凝聚点,是牵动制约全篇的关键点。诗文的“眼”实质上就是关键词,而且是核心关键词,是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文本主题的关键语句。它像一个人心灵的窗户,透过它可以感受到文本脉搏的律动,领略到文本的精神内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紧扣文眼突破开去,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文体特点,更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关键词句来把握文本,统摄文本的灵魂内涵。因此,语文关键词教学,在散文的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关键词之所以关键,就在于它能反映文章的核心意义和达到教学目的,所以,语文关键词的选定过程,实际上是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文路梳理,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过程。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阅读体验,养成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形成文化积累。因此,散文课堂遵循“四环节”、“三核心”。 四环节: (1)激趣导入 (2)交流预习 (3)品读感悟 (4)拓展延伸 三核心:读、品、悟。 (一)激趣导入 恰当而精彩的导入是教学顺利进行的第一步。导入方法有复习导入、背景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语文教师可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情况而选择,以求激发学习兴趣。 (二)交流预习 预习有利于拓展学习语文的时空,促进学科间的渗透以及课内课外的联系。让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预习的内容一般是扫除文字障碍、搜集作者资料、背景材料、与文章相关的故事知识等。课堂上进行全班交流。学生有了学习课文的第一手资料就有了学习主动权。 (三)品读感悟 1.“读”:初读文章,整体感知。先从题目入手,猜读文章的文体和主要内容。然后根据文体特点和文本特点,指导学生按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进行阅读,抓住关键词句或语段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如:掌握记叙的要素概述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价值倾向;明确说明的对象及方法,理清说明顺序;抓准议论的话题,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等。 2.“品”:精细阅读,局部揣摩。指导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根据对文章中心内容的理解,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精彩片段和动人之处,揣摩词句的表现力,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在美质。理解文学作品有一些难度,可让学生从文章中提取能概

括人物性格品质的有效信息,也可让学生根据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与价值指向。 3.“悟”:提高性阅读,鉴赏文章特色,感悟生活。指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目的着眼,揣摩文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亮点、美点。可让学生从修辞炼句、结构布局、表现方法等方面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与写作特色,提高鉴赏能力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可根据作者的精辟观点,联系生活,感悟生活的真谛,提升思想境界。 “读、品、悟”是语文现代文教学模式的核心。其中“读”是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的重要途径,是贯穿教学始终的学习手段。依据对文本的理解层次分为初读文章整体感知、精细阅读品味揣摩和阅读回顾感悟提高三个阶段。“读”就是走进文本,倾听文本,领会意思。“品”是对文章进行精细阅读,唤醒主体意识,与文本对话,去经历文本情感与自己生活体验的碰撞。“悟”是一种提高性阅读,回顾文章的谋篇布局,使学生站在一定高度审视文本的美点与亮点。 (四)拓展延伸 拓展,实际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延伸。探究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讨论总结出的新的知识规律来发现探究新的问题教学环节,这是学生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拓展环节有比较多的形式:文本之间的拓展、向读的拓展、向写的拓展、向生活空间拓展、从原文本向超文本的价值空间拓展。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学习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体会本文所表达的热烈而豪放的生命力量美。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所表达的热烈而豪放的生命力量美。 (一)激趣导入 1.了解“鼓”字的演变过程,学习中国鼓文化 2.介绍安塞腰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