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__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学案[1]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__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学案[1]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__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学案[1]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__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学案[1]

第13课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学案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能说出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等历史事件,培养掌握历义发展基本进程的能力。

2、通过使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了解长征征的行军路线,培养识图、用图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

3、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红军的长征精神,学习红军的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明确今天青少年学生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重点: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难点: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红军长征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内容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并写出有疑惑的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找出本课涉及的有关“第一”的重大事件及意义。

(1)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的事件:

意义:

①南昌起义打响了的第一枪,揭开了的序幕,在中国人民面前树立了的旗帜。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②8月1日成为人民军队诞生的纪念日。

(2)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意义:

(3)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二)、红军长征(1934.10—1936.10)

1、原因和开始时间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时间:

2、遵义会议:1935.1 贵州遵义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1)内容:①结束了的统治。②确立了

的领导地位。

(2)意义:遵义会议挽救了、挽救了、挽救了,是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

3、长征的经过

从福建、和江西、出发,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抢渡,强渡,飞夺,翻越,穿过一望无际的草地,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

4、长征的胜利

.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在甘肃会师,的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历时两年)

5、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的企图,保存了,使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6、红军长征精神:

二、合作探究:

说一说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答:是毛泽东根据国情,以退为进,走出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当时,①革命力量不够强大,武装、人数不足以正面抗敌;②农村国民党力量较弱,农民大多支持我党,群众基础好;③城市支持者不足,敌人势力较大,不能硬拼。

三、拓展延伸:1.阅读下面材料: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会,创建四军建奇功。

——红军歌谣

请回答:

(1)这首歌谣涉及哪几个历史事件?

(2)歌谣中“四军”指的是哪支队伍?领导人是谁?

(3)这首歌谣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请问:探索了一条什么道路?

2、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组推出特别报道《重访纪念地》,走访我党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发生地,其中包括:上海南昌井冈山遵义(1)请写出在以上红色圣地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各一例)

(2)对在遵义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简要介绍。(要求:史实准确,表述清晰流畅,不少于80字)

(3)通过这种红色追记,我们可以受到哪些精神的鼓舞?

四、当堂训练

1.南昌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是因为在这里()

A.诞生了中国共产党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D.初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工农革命军选择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的有利条件是( )

①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③群众基础好

④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已先期到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3.我们的军队诞生在白色恐怖血雨腥风之中,又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斗洗礼,今天他们又奋战在汶川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我们的人民军队诞生于()A.武昌起义B.广州起义C.“八一”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4.首先举起右图所示的军旗,是在()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C.八七会议 D.井冈山会师

5.小明为井冈山市“红色旅游推介会”撰写宣传语,你认为最合适的是()A.五四运动的发源地B.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D.改革开放的窗口

6.王老师在一次历史课上说:我爷爷就是1928年冬天在井冈山入伍的。请你指出他爷爷当年参加的是()

A.新四军B.中国工农红军C.八路军D.中国人民解放军

7. “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胜利”是中国共产党走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始于( )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大革命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8.以下是红军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

①遵义会议②过雪山、草地③四渡赤水④吴起镇会师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③②④

9.“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的是()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右图是中共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会址,据此回答10-12题。

10.下列的会议中,属于在这一“征途”中召开的是( )

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11.图中小楼里曾召开的会议,从事实上被确立了谁为新的党中央领导核心()

A.周恩来B.朱德C.邓小平D.毛泽东

12.下列哪一词语能形象的概括这次会议的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A.开天辟地B.焕然一新C.生死攸关D.光明前途

13.某校决定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体会长征意义,感受“长征精神”。根据所学知识,“重走长征路”的正确路线是()A.瑞金-遵义-吴起镇-泸定桥B.瑞金-泸定桥-遵义-吴起镇

C.瑞金-遵义-泸定桥-吴起镇D.瑞金-吴起镇-泸定桥-遵义

14.下列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的总结中,正确的是()

A.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5.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A.四渡赤水B.巧渡金沙江C.飞夺泸定桥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思维拓展】

16、阅读诗词,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眠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1)这首诗描述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2)在此事件的艰苦历程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重大会议,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

(3)诗中反映红军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至少写出2个)

(4)此事件给后人留下了一种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称为什么?请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和弘扬这种精神?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央电视台2006年4月9日报道:中央电视台《我的长征》大型电视行动今天正式启动。行动以重走长征路为主线,通过记者和志愿队员的亲历,回顾历史,体验和感受长征的艰辛和豪迈,展示长征沿途的新变化。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长征》

(1)、红军为什么被迫开始长征?从哪一年开始?

(2).在长征途中中共召开一次什么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3).“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标志是什么?

(4).重走长征路,发扬长征精神,通过本课的学习后,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何为长征精神?

五.自悟自得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征精神的内涵与传承

近代史论文:长征精神的内涵与传承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2015级金融学 姓名:杜玉莹 长征精神内涵与传承 摘要: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是一部中华民族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在长征征途中培育出来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走向成功的强大精神动力。 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包括五大基本方面,这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精神;强烈 的爱主义精神;知难而进的自强不息精神;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以及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这在当今纷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长征精神具有精神导向、凝聚向心、感召励志、教育塑造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长征精神内涵自强不息时代价值 一、长征精神内涵 长征以其独特的魅力突破了时代和国界,不仅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了无穷的

精神力量,而且也为整个世界所称颂。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包括五大基本方面,这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精神、强烈的爱主义精神、知难而进的自强不息精神、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以及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 1.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精神 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红军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支柱和永不衰竭的力量源泉。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不仅面临着国民党反动派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而且面临着严重的给养不足、自然环境极其险恶的生存问题。 红军每前进一步都充满着艰难与险阻,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与牺牲。但是,自然和社会的困难并没有难倒我们英勇的红军战士,没有阻挡红军战士前进和走向成功的步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何等的英雄气魄,何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战士所表现出的这种特有的精神从何而来? 从根本上讲,来自他们所具有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因为他们坚信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 2 .知难而进的自强不息精神 长征是在革命形势极其险恶、斗争异常艰苦、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的情况下进行的。红军每前进一步,都要克服巨大的困难,甚至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一次又一次的危险,把红军屡次推入绝境。面对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却无比英勇顽强,表现出了不怕困难和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对前途充满必胜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长征把中华民族知难而进、“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奋进精神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有了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红军将士就会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知难而进。 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铸造了伟大的人民军队、伟大的红军战士、伟大的人间奇迹。据不完全统计,红军长征中,经历了大约120次主要战役、战斗,共歼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2)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供多个学习条件,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合作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在困难面前我们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感受地方的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军精神,培养学生爱乡爱国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理解长征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十送红军》 提问:这首歌曲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红军长征)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红军长征的史实。 由歌曲导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战略转移和遵义会议

1.出示材料: 材料一:从1928—1930年,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系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全盛时发展到30多万人。 ——岳麓书社高中必修一 材料二: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向华北进逼,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断沦丧。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岳麓书社:高中必修一 材料三: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红军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发动的四次“围剿”。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红军的壮大,成了蒋介石的心腹大患,不顾国难,却积极围剿红军。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正确指挥,红军前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 出示红军五次反“围剿”的情况 2.第五次反“围剿”结果怎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失败原因有:主观上,博古、李德等人错误的战略战术;客观上,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 出示“相关史事” 教师总结: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掌握长征开始的原因、时间、出发地点、人数 3.结合地图掌握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期的行军路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2.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2.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3.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危机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的人格力量。 【教学重点】 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 【教学难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激动人心的战斗就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我们的红军历尽千山万水,经过千辛万苦,就要到达陕北,毛泽东主席心潮澎湃,豪情万丈地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敌人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企图一举消灭红军。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3.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红军长征的英雄人物

红军长征的英雄人物 试卷3红军长征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简介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石鼓红军长征纪念碑)位于丽江城西52公里的石鼓镇,镇内山河壮丽,风景优美,有长江第一湾、石鼓碣、红军渡江纪念碑、柳林等景观,是玉龙县内著名的旅游风景区。 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1936年4月25日,由贺龙、肖克、关向应、任弼时、王震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为实现北上抗日的伟大战略,在石鼓、大同、新华、巨甸一线顺利渡江北上,在丽江的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1977年修建了红军渡江纪念碑,由台基、碑座、碑身、碑额等组成。 碑通高8.1米,碑身高7.1米,碑座呈方形,边长5.1米,分别寓意建军纪念日、党的生日和无产阶级政权。 碑顶置陶质红五星,高1米。 碑为方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周嵌精磨大理石。 正面集毛泽东手迹,阴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渡口纪念碑字样。 背面刻: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后款识为毛泽东三字。 基座正面摹刻毛泽东《长征》诗手迹。 背面碑文327字,记述贺龙等率领的红军长征经过丽江,胜利抢渡金沙江的光辉历史。

基座置不锈钢栏杆,有望柱。 碑座东西方各有八级石阶可达其上。 凭栏远望、山河纵横,万里长江第一湾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 2008年6月,五个分渡口被列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同年4月,玉龙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开始具体筹备内部展厅布置。 其展览以文字、图片展览为主,配合有部分实物展品。 展览以四路红军长征及红军过丽江为线索,以红二方面军长征和红军过丽江为主要内容,系统概述了红一、二、四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长征历程,重点突出红二方面军长征及红军过丽江的历史。 展览分成三个展室及室外展室部分:第一展室为综述及红一、四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长征的情况,第一展室的实物以有关红军长征的图书资料为主;第二展室重点介绍红二方面军长征;第三展室介绍红军长征过丽江的情况及红军长征部分将领简介,第三展室的实物展柜以红军过丽江时遗留的实物为主;室外及走廊展示长征诗词、书画等。 同时,对纪念馆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扩建和维修,如维修了建于清朝光绪十五年的铁虹桥、在原有的基础上分别维修和扩建了两个展厅、修建了红军长征过丽纪念馆标志碑、红军亭、走廊、卫生间及后门等硬件设施,并多方征集红军当年留下的文物及资料,充实了展览内容和讲解材料,进一步完善并优化了教育设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测试题(含答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测试 一、选择题(4分×10题=40分) 1.“重走长征路”最合适的旅游线路是() A.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B.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 C.瑞金﹣﹣武汉﹣﹣西安﹣﹣吴起镇 D.上海﹣﹣瑞金﹣﹣武汉﹣﹣吴起镇 【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因为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失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突破敌人的四到封锁线,度过湘江,改向贵州;渡过乌江,攻克贵州重镇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然后历经艰难险阻,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陕北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甘肃会宁会师,红军长征胜利。A符合题意;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向西,向北穿过11各省,行程二万五千里。但是没有经过上海,BD不合题意;长征也没有经过武汉,C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2.这次会议召开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和大渡河,挥师北上,到达陕北,取得长征的胜利。这次会议使“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出全新的面貌”的原因是() A.作出了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决定 B.初步实现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二次合作 C.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D.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和大渡河”“长征”可知,这次会议是召开于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择C项。 3.下列是某校为举办“中国共产党早期奋斗历程”图片展而搜集的图片,请你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排序()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导学案(有答案)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2.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并能理解其伟大意义。 3.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自主预习 1. ,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2. ,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3. ,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4.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三、合作探究 1.材料展示: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依据诗词内容,说明共产党人对待长征的态度。 (2)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反映了哪些具体的事件? 四、随堂演练 1.在长征路上毛泽东提出红军放弃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建议,其主要目的是( ) A.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B.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C.摆脱敌人前堵后截的危急 D.使部队得以休整 2.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 A.吴起镇 B.会宁 C.甘孜 D.懋功 3.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应是( ) 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③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④强渡乌江⑤渡过金沙江 ⑥飞夺泸定桥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③⑤⑥① C.③④②①⑤⑥ D.④③②①⑥⑤ 4.长征红军跳出敌人包围是在( ) A.四渡赤水河 B.渡过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翻过大雪山 5.1936年10月会师于甘肃会宁的红军三大主力是( ) A.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 B.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C.红一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D.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6.1933年秋,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五次“围剿”的重点是( ) A.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B.闽浙赣根据地 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中央革命根据地 五、课后反思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1933年秋 2.1934年10月 3.1935年10月 4.甘肃会宁

四川省富顺县第三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红军长征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红军长征 【学习目标】 1、记住长征起止时间和遵义会议内容、意义。 2、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感悟长征精神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 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导学过程】 (一) 自主学习(预习导读,7分钟左右) 1. 填一填。 (1)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年 月 日的 起义。(2)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是 。 (3)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创建的以 为中心的 革命根据地。 2.初读课文,完成填空。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执行 的方针和政策。 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 根据地,开始长征。 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 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结束。 组内进行检查 (二) 小组合作学习(18分钟左右) 1、1—4次反“围剿”的结果及原因 2、第5次反“围剿”的结果及原因 3、长征进程: (1)长征开始:出发时间: 出发地点: (2)初期的严峻形势: (损兵折将,进退两难) (3)生死转折(遵义会议) 时间: 内容:① ② ③ 意义:① ② ③ (4)胜利前进 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找出几个关键地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吴起镇

(5)重大意义:① ② ③ 4、感悟长征精神: (1)长征精神的内涵 (2)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 (3)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课堂学习整合(教师总结,8分钟左右) (四)课堂训练评价(6分钟左右) 1.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A.为了北上抗日 B.为了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2.长征途中,红军打乱敌人围剿计划的军事行动的是() A.攻占遵义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D.强度大渡河 3.长征途中,跳出敌人包围圈的是() A.攻占遵义 B. 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D.强度大渡河 4.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的是( ) A.遵义会使 B.大渡河会师 C.陕北会师 D.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 5.下列对遵义会议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标志着我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C.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D.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2010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4周年,小燕参加了重走长征路的夏令营活动,下面是她对这次活动的总结,其中有错的是() A.我们从江西瑞金出发 B.在遵义我们参观了八七会议会址 C.雪山草地红军都走过去了,今天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D.终于到达会宁,红军三大主力再次会师,大家欢呼雀跃 (五)课外拓展练习 学生讨论学习完本课后的体会?你从中能领会到什么精神?

红军长征精神心得体会

红军长征精神心得体会(3篇)红军长征精神心得体会范文一 红军创造了万里长征的奇迹,他们饱经风霜,就算环境再怎么恶劣,也不向困难低头,坚持到最后,是为了换来如今的安定繁荣。 一为14岁就参加红军、曾经走过草地、戎马半个世纪的老红军战士,原济南区副政委任思忠老人。这位83岁的老人的话匣子打开了,谈起过去的峥嵘岁月,老人的神情激动起来,双唇有些颤抖…… 1935年下半年,任老任红四方面军总部教导团一连指导员。大军从阿坝向绥靖方向进发。来到黑水河时,便桥已经被毁掉,南岸则被土匪占领。为保证主力部队过河,任老和另外30名干部战士趁黑夜泅水渡河。时值隆冬,水流湍急,冰冷刺骨,成功游到对岸的只有8人。接下来就是一次令敌军魂飞魄散的突袭,大部分敌军在睡梦中被击毙,8人很快便占领了桥头堡,大部队顺利搭起便桥。任老却因此染上了重伤寒,红军缺医少药,食物的供应已经断绝,他的病情一步步恶化,常常昏迷不醒,战友们便抬着他行军。20天后,部队走出草地,来到绥靖。此时任老长期休克,战友们误以为他已经死了,便把他放在山洞里。任老苏醒过来了,挣扎着爬向河边喝水,十几米的距离,任老竟爬了两三个小时。当地居民郝老汉每天熬小米粥喂他。他每天搬小板凳坐在大门口,希望看到队伍上的同志。任老的病痊愈

后,重回革命队伍。 红军战士们不怕苦、坚强、无私、不屈不挠……任老当时只有18岁,却有着大人一样的坚强意志。他坚信自己的努力定能换来百姓的安定繁荣,太平盛世。使中国成为强国。 红军长征精神心得体会范文二 长征,我们都意想不到有这些悲惨的事情,都过去了。但是,我们没有参加进去,根本不懂得长征的危险、可怕、伤亡……这些都是我们没经历过的,可是,这几天又让我们的心想被抢捅过似的。一幅幅让人觉得很残忍的画面。就在王瑞在老年期时回忆起时,他有开心的回忆也有悲惨的回忆,这些都刻进了的心里。 不久前,思品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很有意义的电影,那就是:《我的长征》。看完后,我感触很深。和我们一样小的王瑞,童年却不堪设想,他的童年是多么的悲惨,多么的可怜,却没有一点像童年,但是虽小的他却参加了红军。小小的他却成为了红军中的一个小干部。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有一次打战他居然打死了好几个人呢。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少年红军王瑞一家四口全都参加了长征,湘江之战的惨烈炮火夺去了他父亲的生命,王瑞被毛泽东救起。战争给王瑞内心留下了创伤,但他依然坚定着父亲和连长说过的话,“跟着走!”跟着走的王瑞随着红军的胜利转折,从痛苦和阴影中更加坚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案:1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学习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和历史意义。 2.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3.体会红军长征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长征开始: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转移路线:江西瑞金——冲破敌人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进军贵州——强渡——攻克。 2.遵义会议: (1)召开:年1月在遵义召开。 (2)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3)意义:会议开始确立以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的标志。 (二)过雪山草地

经过:遵义会议——四渡(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翻雪山——过草地。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胜利会师: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会师。 年10月,红、红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长征意义:粉碎了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 命。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 2.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从红军的长征历程来看无不透射出长征精神,那长征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三、课堂练习 1.1934年7月,国民党对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围剿”已经持续了半年,并已突破了苏区四周的防线。而中央苏区的人力物力已很匮乏,粮食紧张,弹药更是紧缺。在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险恶形势下,红军及时实行了战略转移,走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路。上述材料表明红军长征的原因是() ①国民党进行第五次“围剿”②中央苏区物资匮乏,兵力减少③敌强我弱,实力悬殊④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指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纪念建军83周年国防知识竞赛抢答试题100条-2019年精选范文

纪念建军83周年国防知识竞赛抢答试题100条 1、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是指每年的。a、10月1日 b、8月1日 c、7月1日 2、我国法定的全民国防教育日是。a、每年9月18日 b、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c、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根据和教育法制定。a、宪法 b、国防法 c、兵役法 4、人民防空的重点是。a、城市 b、大城市 c、重工业城市 5、2019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安排在晚8时。a、8月8日 b、6月6日 c、9月9日 6、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术,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a、服兵役义务 b、国防义务 c、军事义务 7、国防教育贯彻、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a、全民参与 b、平战结合 c、分类施教 8、“人民防空”的方针是“长期准备、重点建设、”。a、平战结合 b、军地结合 c、发挥效能 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接受国防教育的。a、权利和义务 b、权利 c、义务10、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的共同责任。a、全社会 b、党、政、军机关 c、军地有关部门 11、国防动员按规模可区分为。a、总动员和局部动员 b、战时动员和平时动员 c、战争动员与和平动员12、学校开展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的重要内容。a、德育 b、素质教育 c、政治教育13、应当将国防教育的内容纳入有关课程。a、高级中学 b、小学和初级中学 c、高等学校14、高等学

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a、课外活动 b、军事训练 c、社会实践15、国防教育应列入学校的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a、工作和教学 b、教学 c、工作16、应当将国防教育纳入职工教育计划。a、从事国防建设的行政部门b、企业事业组织 c、国防科研机构17、《全民国防教育大纲》规定: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院校,应当将领导干部的国防教育纳入教学和培训计划,开设课程。a、政治理论 b、国防教育 c、科学文化18、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和其他具有国防教育功能的场所应当对实行免费或者免费。a、国家干部 b、有组织的国防教育活动 c、离休退休人员19、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开展国防教育所需的经费,在本单位内列支。a、职工教育经费 b、预算经费 c、有关经费20、国家鼓励捐赠财产,资助国防教育的发展。a、机关团体 b、社会组织和个人 c、企业单位21、国防教育的核心是。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革命英雄主义2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驻地军事机关根据需要召开会议,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内有关国防事务的问题。 a、军地联席 b、军事工作 c、国防动员23、国家和社会对在国防教育中的组织和个人,应采取各种形式给予表彰和奖励。a、完成工作任务 b、积极参加活动 c、作出突出贡献24、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实施六周年。a、4月30日b、4月29日 c、4月28日25、《全民国防教育大纲》于2019

第12课 红军长征

第12课红军长征 目标呈现 1、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和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 2、理解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经历的艰难困苦。 3、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会议内容和意义。 预习热身 细读课文,将下列问题的数字序号和标题标注在课文相应的地方,并对下列问题的内容进行勾划,填空部分划双横线。 一、长征的开始 1、原因:由于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和政策,红军 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时间: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二、遵义会议 1、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2、内容: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3、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三、长征的胜利 1、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四渡,南渡乌江,巧渡,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接着,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强渡,飞夺,翻越夹金山,进入四川西北部的草地。 2、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镇,同陕北红军会师。 3、三大主力会师:年月,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先后与红一方面军在 1、P70页辅栏“想想”: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 2、P71页辅栏“议议”:为什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P75页“学习测评”第3题:你认为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观察P74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找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地区和长征经过的路线,遵义会议的地点以及中央红军结束长征的地点和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地点。 达标检测 1、1935年10月,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中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诗中的“三军”指的是() A、陆、海、空军 B、红一、二、四方面军 C、红一方面军 D、红二方面军 2、以下是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遵义会议②飞夺泸定桥③会宁会师④四渡赤水战役 A、①④②③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3、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反映出的重要问题是() A、中共仍没有找到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B、中共失去了苏区广大人民的支持 C、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 D、党中央存在“左”倾的错误领导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新教案设计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以长征路线为线索,加深对长征过程的了解;利用文学影视作品的感染力,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历史概念,认识时代特征。通过分析遵义会议的作用及影响,形成对历史史实的正确理解与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长征的意义和长征精神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地球上的红飘带》)这是坐落在甘肃会宁的长征纪念雕塑,雕塑的名称是《地球上的红飘带》。在红军长征的漫漫征途中,矗立着一个又一个这样的纪念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瞻仰革命的丰碑,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教师讲解: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歌曲——《突破封锁线》 3.教师讲解: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敌人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拼死冲杀,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8万多人只剩下3万多人。 4.出示材料:正是在这危急关头,毛主席挽救了红军。他力主放弃合二、六军团的企图,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争取主动,打了几个胜仗,使部队得以稍事休整。他的主张得到大部分同志的赞同,于是,部队在十二月占领湖南西南边境之通道城后,立即向贵州前进,一举攻克了黎平。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三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 ——刘伯承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2、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 3、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以长征路线为线索,加深对长征艰苦过程的了解; 2、利用文学影视作品的感染力,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历史概念,认识时代特征; 3、通过分析遵义会议的作用及影响,形成对历史事实的正确理解与判断; 4、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红军长征及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教学内容围绕从长征的开始直到长征的胜利这一主题展开。本课有三部分内容:“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过雪山草地”和“红军胜利会师”,这三块内容紧密联系,展现了红军从被迫长征到取得长征伟大胜利历时两年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需要授课的内容较多,但是教材过程又过于简单,所以,在课上有必要提供一些资料来充实本课。 四、教学重点: 1、遵义会议; 2、长征经过和长征精神。 教学难点: 1、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2、感悟长征精神。 五、教学方法: 1、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2、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使用图,多媒体课件可以设计动态的长征路线,让学生自己去“重返长征路”,找到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真正体会红军经历万水千山,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征。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4、充分挖掘课内外课程资源。如结合语文课学过的《强渡大渡河》等课文,选择运用相关音像资料配合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雕塑作品《地球上的红飘带》。这是坐落在甘肃会宁的长征纪念雕塑,雕塑的名称是《地球上的红飘带》。在红军长征的漫漫征途中,矗立着一个又一个这样的纪念碑。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瞻仰革命的丰碑,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同时依次出示图片,了解长征经过,体会长征精神) (二)新课探究 第一篇章:长征的原因(探索长征之源) 出示三则材料:通过材料一起回忆上节课所讲过的内容(红色政权的建立及革命根据地的发

历史八上练习题 第12课《红军长征》

第12课红军长征典型练习 夯实基础典型题 1、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3月,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队,发动了四次大规模围剿,主要针对的地区是()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陕甘宁边区D.左右江根据地 2、红军连续取得反抗国民党的“围剿”战争的胜利,主要是因为()A.红军力量强大B.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裂 C.红军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的时间是在()A.1930年B.1931年C.1932年D.1933年 4、领导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指挥者有() ①毛泽东②朱德③周恩来④博古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蒋介石调集50万人重点围攻B.蒋介石有帝国主义的全力支持 C.蒋介石的50万人装备先进D.党中央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和政策6、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是 A.1933年秋B.1934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 7、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A.遵义会议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D.会宁会师 8、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事实上被确立为新的党中央领导核心的是()A.周恩来B.朱德C.邓小平D.毛泽东 9、在长征途中,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是 () A.攻占遵义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D.强渡大渡河 10、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的标志性事件是() A.强渡大渡河B.巧渡金沙江C.陕北吴起镇会师D.甘肃会宁会师11、长征宣告胜利结束是在()

A.1934年10月B.1935年10月C.1936年10月D.1938年10月 12、红军最后结束长征是以三大红军主力的会师为结束,这三大主力包括() ①红一方面军②红三方面军③红二方面军④红四方面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红军结束长征,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A.陕北吴起镇B.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C.江西瑞金D.贵州遵义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4、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北上抗日B.为了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D.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15、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所映出的重要问题是() A.中共仍没有找到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B.中共失去了苏区广大人民的支持C.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D.党中央存在“左”倾的错误领导 16、下列事件中,使红军取得长征最终的胜利,有着重大关系的一件事是( ) A.四渡赤水B.急渡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D.遵义会议的召开 17、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理由是() A.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 B.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C.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D.毛泽东独立负责军事 18、下列哪一项是遵义会议的最大成果() A.红军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B.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纠正了原来的错误路线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创新题 19、一个美国知名学才在谈到长征时说到:“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蒋介石的魔爪”具体是指()

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

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 李力 通过近几节近代史课程的学习,老师对红军长征的过程以及长征精神作了详细的讲解,让我对红军长征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那些英勇无畏,历经艰险,百折不挠和对革命的无比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深深感染了我。这些精神都值得我学习。 红军长征对于党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战略举措。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有一个精辟的评价:长征是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从这一点生发开来,我们便可看到长征之所以被载入史册的历史意义。长征胜利,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序幕如果把长征放到中国革命全局去考察,就可看到,长征是中国革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是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转变到抗日战争中兴起的关键,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有人说:“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4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就取得了全国胜利,把国民党赶下大海。这样,长征在性质上就由走投无路的撤退,变成走向胜利的序幕。长征造就了中国革命的领导骨干正像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理论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一样,红军长征所造就的中国革命领导骨干,为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作了政治上和干部上的重要准备。30万红军,经过25000里长征,剩下25000人。这25000人,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中国革命的精英,是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党和红军的骨干。中国革命就在这批骨干的带头冲锋陷阵下,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就推翻了国民党政府。长征是锤炼一代中国革命骨干的熔炉。在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同时,长征还为毛泽东创造了一个千锤百炼的领导班子。应该说,在长征路上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选择毛泽东为领袖,是正确的历史性选择。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也不是偶然的,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西方学者评述说:红军长征“是历史的史诗之一,并给予一次锻炼,使共产党人更为坚强,使他们为未来的胜利做了准备”。这个准备既包括干部上的准备,也包括政治上的准备。有了这些准备,也就为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长征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真理。撒播下革命的种子1935年11月5日,毛泽东率红一、三军团到达陕北象鼻子湾,出发时拥有8万之众的中央红军,此时只剩8000多人。但是,毛泽东从这些经历了无数苦难而衣衫褴褛的战士身上,不仅看到了长征对于中国革命的现实意义,还敏锐地意识到了长征对于人类社会的精神意义,他发表了著名的演讲: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它将被载入史册。星星之火已经燎原,昔日的8000多人现在已经红透中国,红遍了全世界。红军长征显示了共产主义运动无比顽强的生命力长征是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上最壮丽的一页。红军长征显示了共产主义运动无比顽强的生命力长征是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上最壮丽的一页,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闻之令人感喟的史诗般的壮举。长征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长征精神实际上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理想、信念、热血直至生命编织而成的,是留给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实际上,在对民族精神的弘扬过程中,长征精神又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忧国忧民精神的充分体现,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境界。长征精神,成为了个人积极向上乃至中华民族整体奋进的一种精神,成为了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新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弘扬长征精神,就是弘扬民族精神。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将革命先辈的精神用在建设我们祖国上,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中国工农红军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案 设计人:刘文英单位:金桥学校 (修改人:宁阳三中苏明丽宁阳二十四中束衍林) 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2、遵义会议召开及其伟大意义。 3、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难点】 重点:1、长征的经过和长征精神;2、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难点:长征的经过和长征精神 【学习内容】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自主研读本课教材81—83页,完成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课本上进行标划 长征开始: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转移路线:江西瑞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进军贵州——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遵义会议:①召开:年1月在遵义召开。②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③意义:会议确立了以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的标志。 二、过雪山草地 自主研读本课教材83页,完成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课本上进行标划 经过:遵义会议——四渡 (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翻雪山——过草地。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自主研读本课教材83—84页,完成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课本上进行标划 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会师。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意义:粉碎了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学习诊断】 1.1934年,中国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B.开辟新的根据地

长征精神

4.什么是长征精神? 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精神。红军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100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生路。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永久奋斗”的革命乐章。 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无论是难以自拔的沼泽,还是茫茫无际的 弘扬长征精神 草地;无论是皑皑白雪,还是飞机大炮;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饥饿干渴……红军将士都抱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与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团体,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无私奉献,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70年前的长征是这样,70年后的今天也是这样。 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新长征的路会更艰苦、更漫长。因此,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然而,有些党员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没必要讲艰苦奋斗了,因此贪图安逸、追求享乐,讲排扬、摆阔气,生活高标准、工作低要求,特别是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过着纸醉金迷的奢侈腐朽生活,甚至坠入了违法犯罪的深渊,如果这种现象任其不断扩大和蔓延,势必严重侵蚀党的肌体,破坏党群关系。所以,在新的形势下,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艰苦奋斗作风不能丢。 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前辈在井冈山如果不发扬以门板当床、稻草做被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点燃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长征路上如果不发扬爬雪山过草地、嚼草根吃树皮的艰苦奋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