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明朝尚书与都御史年表

明朝尚书与都御史年表

明朝尚书与都御史年表
明朝尚书与都御史年表

明朝尚书与都御史年表[编辑]

明朝尚书与都御史年表,简称明朝七卿年表,旨在列举中国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至崇祯末年(1644年)的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与都察院的最高长官。

除短暂的明朝中书省时期外,七卿长官均为正二品,为明朝政府文臣中最高行政长官。

明朝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都御史,往往与通政使司之通政使、大理寺之寺卿合称“九卿”。明朝时,重臣任择须由九卿及外省巡抚、总督公开举荐,此为廷推。各部司不能单独决定的国家大事、要事,须经七卿、九卿公决,此为廷议。而由三法司无法决定的大型狱讼,以由七卿、九卿开会定狱,此为廷鞠或园审。

七卿与明朝内阁构成了明朝的行政权力中心与决策核心。

此表不包括南京六部尚书与南京都御史。

目录

[隐藏]

? 1 洪武年间

o 1.1 中书省时期

o 1.2 废除中书省后

? 2 建文年间

? 3 永乐年间

o 3.1 迁都之前

o 3.2 迁都之后

? 4 洪熙年间

? 5 宣德年间

? 6 正统年间

?7 景泰年间

?8 天顺年间

?9 成化年间

?10 弘治年间

?11 正德年间

?12 嘉靖年间

?13 隆庆年间

?14 万历、泰昌年间

?15 天启年间

?16 崇祯年间

?17 相关条目

?18 参考文献

o18.1 引用

o18.2 书籍

洪武年间[编辑]

中书省时期[编辑]

参见:明朝中书省

明最初沿袭元朝制度,设立中书省,置左、右丞相。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国,其中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吴元年,改右相国为左相国,左相国为右相国。洪武元年,改为左、右丞相[1]。由中书省统六部,但不设置中书令[2]。中书省时期的六部尚书官员为正三品[3]。

废除中书省后[编辑]

参见:胡惟庸案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之后,明太祖朱元璋罢中书省,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六部尚书均进秩为正二品[30]。原中书省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31]。

建文年间[编辑]

参见:靖难之役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明惠帝即位。次年改年号为建文。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登基,为明成祖,废除建文年号,复称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乐。

明惠帝在登基后不久,即重新选拔六部官员,其中大量为靖难之役前主张削藩或阵亡、或在燕王朱棣攻占南京应天府后拒绝合作自杀或不屈而亡者,其中包括礼部尚书陈廸,兵部尚书齐泰、铁铉,刑部尚书暴昭、侯泰,左都御史景清,右都御史练子宁等。

永乐年间[编辑]

迁都之前[编辑]

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登基,为明成祖,废除建文年号,复称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乐。

永乐元年,朱棣以北平为北京,置北京行部尚书二人,侍郎四人,其属置六曹清吏司。吏、户、礼、兵、工五曹,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107]

迁都之后[编辑]

参见:明成祖迁都北京

永乐十八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后,罢免行部及六曹,以六部官属移之北,不再称“行在”。而其留守南京的官员一律加“南京”字(即所谓“南京吏部尚书”等)。[107]

洪熙年间[编辑]

参见:仁宣之治

洪熙元年,明仁宗打算仍在南京定都,并恢复置各部官属于南京,去除“南京”两字,而在位于北京的六部官员头衔前加“行在”两字,并设行部[107]。

宣德年间[编辑]

明宣宗即位后,于宣德三年复罢行部。[140]宣宗在位期间,国力强盛,政治清明,与其父明仁宗时期,合称“仁宣之治”。

正统年间[编辑]

明英宗即位后,于正统六年(1441年),在北京六部官员头衔前去“行在”字,于南京仍加“南京”字,之后成为定制[140][191]。正统十四年(1449年),英宗率众北征瓦剌,在宣化土木堡,明军被蒙古军围困,英宗被俘,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等数十名官员阵亡,史称土木之变。

景泰年间[编辑]

景泰年间,吏部曾经设置两名尚书。天顺初年,恢复定制,改为一名[248]。

天顺年间[编辑]

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改年号为“天顺”。此前景泰年间的吏部两名尚书规制,也经恢复改为一名[248]。夺门之变后,六部首脑大换血,其中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遭到夺衔致仕;户部尚书张凤改为南京闲置;刑部尚书俞士悦、工部尚书江渊谪戍;兵部尚书于谦遭弃市斩首。

成化年间[编辑]

明宪宗成化初年,吏治尚佳。但成化中期以后,宪宗宠信万贵妃及宦官汪直,朝纲败坏,民不聊生。史书多载,成化十九年后,其六部长官与内阁阁老(万安、刘吉、刘珝)合称为:“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304]。

弘治年间[编辑]参见:弘治中兴

弘治为明孝宗朱祐樘在位时期的年号。其上任后,重新任免明朝内阁、六部官员,任用贤能,使得其统治时期,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富裕、天下小康,史称“弘治中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