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国防。

2、国防动员。

3、民防动员。

4、人民战争。

5、国际战略环境。

6、国际战略格局。

7、军事高技术。

8、精确制导技术。

9、导弹。 10、制导地雷。 11、隐身技术。 12、航天技术。 13、电子对抗。 14、拦阻式干扰。 15、指挥信息系统。 16、新概念武器。 1、新军事变革 17、信息化战争。 18、非线式作战。 19、网络中心战。

二、填空题

1、国防要素。

2、国防对象。

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4、国防法规区别于其他法规的特殊性。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制度

6、应届大学毕业生入伍三种形式。

7、国防教育的方针。

8、《国防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关于国防教育课程设置情况。

9、我国的国防领导职权 10、我国武装力量构成。 11、防空警报信号分类。 12、中国古代军事理论成熟的主要标志。 13、《武经七书》。 14、抗日战争中毛泽东最重要的军事著作。 15、胡锦涛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 16、军事战略要素构成。

17、决定不同时期各国战略内容和特点的因素。 18、战略环境。 19、当前国际战略环境的主要特征。 20、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安全形势的最基本特征 21、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新的形态。 22、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的安全战略 23、美国在安全战略筹划的基点。 24、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周边外交方针、政策。 25、《反分裂国家法》 26、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27、阻扰台湾问题解决的最大障碍。 28、以“东突”、“藏独”和“疆独”分裂势力为代表的三股恶势力。 29、精确制导武器系统按照不同控制导引方式分类。 30、军事伪装按其在战争中的运用范围分类。 31、侦察监视技术概念。 32、现代侦察技术按军事目的分类 33、现代战争中的电子对抗手段主要包括。 34、航天技术组成。

35、指挥控制系统在作战指挥各个阶段体现 36、新军事变革的主要特征。 37、信息化战争的独立发展阶段。 38、三非作战 39、进行和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基础。

三、单选题

1、按国防力量的构成方式看,我国国防类型。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从中国东北、西北攫取领土最多的国家。

3、中法战争的结果。

4、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

5、九一八事变时间。

6、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号召全国人民积极参加抗日战争。

7、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

8、“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时间。

9、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双方。 10、我军现役部队组成。 11、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服役时间、歼-15舰载机。 12、美国武装力量的四个军种。

13、我国法定的全民国防教育日时间,2012年宣传主题。 14、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时期、成熟。 15、江泽民同志提出,军队要做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16、战略,军事战略历史使命。 17、从国际战略环境的角度看,伊拉克战争严重损害了现行国际秩序。 18、国际战略格局的构成要素。 19、二战后,作为两极格局发源地和终结地的地区。 20、当前国际战略格局框架结构中的“一超”。 21、国际关系演变的终极原因。

22、欧盟的独立防务与北约集体防卫。 23、与中国直接接壤的邻国、陆地边界线、海岸线、海洋国土面积。 24、我国领土钓鱼岛地理位置、历史。 25、枭龙战机投资方。 26、南海诸岛中南沙群岛地理位置、最大的岛屿。 27、精确制导武器直接命中概率、特点。28、马岛战争中英军“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被击沉概况。 29、美国战斧导弹制导方式。 30、卫星制导技术。 31、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32、我国自主研制的远程反舰导弹型号。 33、导弹射程分类。 34、美国隐形飞机型号。 35、“哈姆”导弹。36、声纳。 37、美国TMD系统。 38、预警卫星工作原理。 39、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40、“神舟九号”。 41、光电对抗。 42、C4ISR系统。 43、热兵器战争的标志。 44、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的形成、走向成熟期的开端。 45、美国陆军第4机械化

步兵师与数字化。 46、美军将作战空间区分为三域。 47、2010年4月22日,美国发射了X-37B空天飞机,意味着太空军事化进程的加快。 48、信息化战争三种重要作战样式。 49、信息化战争的主导性空间。 50、人员核辐射一次全身照射剂量。

四、简答题

1、在大学生中开设军事课程有什么重要意义?

2、中国的国防历史给我们有哪些启示?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有哪些基本特征?

4、根据《国防法》的规定,公务负有哪些国防义务?

5、我国国防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6、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国防政策有哪些基本内容?

7、什么是武装力量?我国的武装力量有哪几部分组成?

8、《孙子兵法》有哪十三篇?

9、毛泽东军事思想关于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内容。 10、决定不同时期各国战略的内容和特点的因素。

11、当前国际战略环境的主要特征。 12、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以及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周边安全环境在我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是? 13、上海合作组织目前成员国、观察员国14、简述ECFA 及其意义。 15、新安全观的核心。 16、军事高技术的分类。 17、军事高科技对现代战争的影响。18、精确制导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 19、简述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趋势。 20、简述隐身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 21、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

22、新军事变革的主要特征。 23、信息化战争与高技术战争的联系与区别。 24、信息化战争发展阶段划分的基本依据? 25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26、树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国防观念。 27、如何增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

五、论述题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履行国防义务?

2、作为当代大学生你怎么看待在校大学生、大学生毕业生应征入伍这个问题?

3、2001-2012年全民国防教育日的宣传主题是什么?你建议,学校在国防教育日可开展哪些活动?

4、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请写出三十六计,就其中某一计,结合一个战争实例或商业竞争中的案例做具体阐述。

5、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请就其中一个问题做具体阐述。

6、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存在的一系列威胁和挑战因素?

7、钓鱼岛问题,牵动着两岸三地所有中华儿女的心,受到我国党和政府的高度关切。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钓鱼岛问题?

8、我国新安全观是什么?

9、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不少于400字)。、

10、军事课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两部分,你对军事课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11、看了天安门历次阅兵,特别是2009年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的电视(录像)后,你有什么感想(不少于400字)。

一、国防含义及基本特征含义: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基本特征:1.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战争潜力的转化;3.综合国力的抗衡;4.质量建设的道路;5.威慑作用的功能。

二、国防动员的含义及形式含义: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

以保卫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国防动员实施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形式:1.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2.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3.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持续动员;4.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政治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三、国防法规的含义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四、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上古至秦汉,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孕育与形成;2.三国至宋元,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在战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3.明清,西方军事理论的传入与中国军事理论的完善、改造。

五、简答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 1.对待战争的态度(兵者,国之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作战原则(安不忘战,富国强兵;未战先计,政出庙算;文武并用,伐谋伐交;兵贵神速;以正合,以奇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占之本,在乎壹民;不战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于人;兵无委积而亡;兵有大论,先论其器);

3.治军原则(以治为胜,教诫为先;总文武者,军之将也)。

六、孙子兵法十三篇及其作战原则《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本质属性,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它从政治范畴提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论思想,总结了具有科学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七、武经七书的含义《武经七书》又名《武学七书》,或简称《七书》,即《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八、毛泽东军事理论的科学含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和实践验证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毛泽东军事理论的形成及主要内容形成: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步形成的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趋于成熟的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并在以后的抗美援朝战争和新中国国防与军队建设中进一步完善。主要内容:1.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2.人民军队建设思想;3.人民战争思想;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5国防建设思想。

十、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现实意义毛泽东军事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批判地吸取了古今中外优秀的军事思想,是更科学、更先进、更完善的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既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有反映了现代战争和国防建设的一般规律,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尽管现在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毛泽东军事思想对我军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十一、现代战略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含义:指军事统帅“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包括对战争准备的筹划和指导,既指导战争力量的使用,又指导战争力量的建设,是对既定战争的准备与实施方略。是一个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层次性的概念;是研究未来战争的知道规律,正确判断战争爆发及其发展概貌和特点,确定战略总方针,拟定战争计划和实施的原则;是规定战略展开和战争初期作战的指导原则以及全部武装力量的战略使用方法。特征:系统性,时代性,层次性,实用性

十二、国际战略形式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现状、特点:当今世界战略格局正处于转换和调整的过渡时期,各国和各种力量集团之间的关系在重新组合中不断进行调整;各国和各种力量集团都在进行相应的军事战略调整,增强以经济和科技未基础的综合国力;军控和裁军谈判连获突破性进展,但军备斗争仍在提高质量和发展高级是兵器方面展开竞争;大战危险更趋减小,战争趋势向着高技术局部战争方向转变发展趋势:联合国的作用与日俱增;大国间相互制约的势头正在上升;各种国际和地区安全机制逐步完善。

十三、简述中国军事战略方针中国的军事战略是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军事家从中国的国情和敌我双方的客观实际出发,在领导中国军队胜利的进行了国内革命战争和反侵略战争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战略阶段分别描述:革命战争时期的不同历史时期和战略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十四、论述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威胁和挑战 1.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和长期的; 2.日本将我国视为假想敌国,对我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呈上升趋势3.俄罗斯对我国安全有着长远的影响。4.我国与周边国家尚存在诸多领土、领海、领洋权益的争议。

十五、军事高技术概念和分类概念: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的,对提高军队战斗力,满足国防现代化需要,强

化国防实力,起重大作用的那一部分高技术。具体说,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分类:1.军事基础高技术(军用微电子技术,军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军用光电子技术,军用航天技术,军用新材料技术,军用生物技术,军用信息技术,军用核技术,军用海洋开发技术,军用定向能技术)2.军事应用高技术

十六、精确制导的概念以各种高性能光电探测器为基础,采用目标识别跟踪、相关跟踪等新方法,控制和引导武器精确命中目标的技术。

十七、电子对抗的定义及主要内容定义:电子对抗是指采用各种措施、行动(比如利用电磁能或定向能)以攻击、削弱、破坏对方电子设备(系统)的使用效能,保护己方电子设备(系统)正常发挥效能的斗争。主要内容:无线电通信干扰,雷达对抗,光电对抗

十八、电子对抗的主要作用及手段主要作用:获取重要军事情报,破坏敌方作战指挥,掩护突防和攻击,保卫重要军事目标,夺取战争主动权手段: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

十九、航天技术定义及在军事上的应用定义: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亦称空间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1.军事航天运输系统;2。军事卫星(军事侦查卫星,军事通信卫星,军事导航卫星,测地卫星,气象卫星);3.军用载人航天器(航天飞机,空间站,载人飞船)。

二十、激光通信的定义及其优点定义:激光通信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有线通信称作光纤通信,无线通信分为大气激光通信和空间激光通信。优点:信息容量大,通信距离远,保密性能好,设备体积小,质量轻。二十一、激光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1.改进和完善现有武器装备,使其成为高技术武器装备(激光测距机和激光雷达,激光制导,激光通信)2.形成和发展新概念的武器装备

二十二、激光技术应用上的局限性 1.技术方面(1)破坏机理问题(2)能量需求问题(3)定点追踪问题 2.应用方面(1)大气传输问题(2)对抗措施问题(3)条件限制问题

二十三、简述核化生武器的防护 1.侦检。侦检,即侦察和检验。就是利用各种侦察技术手段,从敌方的某些迹象和各种异常情况中,力图及时准确地判明其核化生武器的编制,装备,发射基地,使用企图,袭击手段等,因地制宜,及时采取各种有效防护措施,揭露或粉碎敌人的阴谋,减轻或避免核化生武器的杀伤破坏作用。 2.防护。有效的防护,是减轻或避免核化生武器杀伤破坏的基本手段和主要措施。而对人员的防护,则是战场上的首要任务。具体防护方法是:(1)利用工事集体防护(2)利用器材或地形地物进行个人防护(3)药物防护。 3.消毒。根据染毒种类,性质和受染成度,分别采用机械法,物理法,化学法进行消毒。对人员的消毒,通常是先扫刷,拍打以除去表面尘土,然后由上到下,由表及里脱去帽衣鞋或全身洗消。如果是生物战剂染毒,除对受染人员洗消隔离外,还要迅速封闭疫区,防止疫情蔓延。

4.救治,是防护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战斗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采取群众性的自救互救与有组织的抢救相结合的办法,减少死亡,保证作战和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十四、核武器的爆炸方式九种:空中爆炸中的低空、中空、高空、超高空爆炸、地面、地下爆炸、水面、水下爆炸和深海爆炸。

二十五、武器的杀伤破坏特点 1.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杀伤破坏效应复杂严重;2.使用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可视不同目的来选择;3.杀伤破坏范围大;4.有延缓、无形、积累的杀伤作用,精神威胁很大。

二十六、军队指挥自动化的基本内涵军队指挥自动化,就是以军事科技为基础,在军队指挥系统中,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及其他先进的技术设备,组成各种自动化系统,实现信息工作快速化与决策工作科学化,以提高军队指挥的效率和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军队战斗力。

二十七、军事指挥自动化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1.指挥自动化能够确保指挥员做出快速反应;

2.指挥自动化能确保对高技术武器装备实施全程控制;

3.指挥自动化能确保指挥员进行高效指挥;

4.指挥自动化能确保联合作战诸军兵种协调一致的行动。

二十八、军事指挥自动化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基本组成:1.硬件设备(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信设备,探测器,显示设备)2.软件设备(系统软件,应用软件)3.各类人员功能:信息收集功能,信息传递功能,信息处理功能,信息显示功能,信息监控功能,指令执行功能。

二十九、C4I系统简介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系统,即C4I系统。实际上,C4I系统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技术装备的军用信息系统,是国家和各级指挥人员对武装力量行使权力,进行管理,实施指挥的物质基础和手段。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实现军事情报搜集、传递、处理自动化,保障对军队和武器实施指挥与控制的人-机系统。

三十、信息化战争的概述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胁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它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取得信息上的优势,以保障在物质空间实现局部或全局的优势,并将战争附带杀伤破坏减至最低限度。

三十一、信息化战争作战样式多样化特点 1.战场空间呈现多维化(1)陆地,海洋,空中仍将是信息化战争的主战场(2)太空战场将成为信息化战争中的第四维有形战场(3)无形的电子信息对抗充斥于有形战场空间。

2.作战力量形成一体化(1)信息化战争是一体化联合作战(2)作战力量一体化依赖横向一体化技术(3)作战力量由“以平台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转变。

3.战争过程趋于短暂化(1)战争目的有限(2)战争消耗巨大(3)战争时间短暂。

4.作战行动体现实时化

(1)战场信息获取实时化(2)战场感知实时化(3)指挥控制实时化 5.作战样式趋向多样化

网电一体战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作战样式;情报战,心理战和实体精确摧毁等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样式。

6.作战效果实现精确化(1)目标选择的精确性;(2)作战力量使用的精确性;(3)对目标打击的精确性。

三十二、信息化战争作战基本形式 1.精确战;2.网络战;3.电子战;4.情报战;5.心理战。

三十三、信息化战争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1.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2.极高的科学文化素质;3.过硬的军事专业素质;4.开拓性的创新素质;5.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

三十四、论述大学生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主力军作用 1.大学生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有活力的群体,因此,大学生素质能力的高低,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也会对未来产生直接影响; 2.随着军事高技术的飞速发展,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大学生应自觉融入到武装力量建设体系中,从而保证武装力量的整体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3.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军政素质、顽强的战斗作风,关系到国家的而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关系到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胜利。这就要求广大学生在认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军事训练,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打牢基础。

三十五、观察大国关系发展变化的三个标尺 1.国家利益的关系状况(拓展安全和经济利益)2.国际权力结构(相互抑制和制约)3.价值观的异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三十六、影响大国关系的因素 1.世界总的发展趋势;2.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和他们在世界上的影响;

3.各个大国对外基本政策的选择。

三十七、试述对军训的认识和体会

1、国防的类型有哪些?我国国防属于什么类型的国防?答:主要有四种: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我国国防属于自卫型国防。

2、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分别爆发于哪一年?答:海湾战争1991年;阿富汗战争2001年;科索沃战争1999年;伊拉克战争2003年。

3、解放战争时期,决定中国命运的三次战略决战(著名的三大战役)是哪三次战役?答: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4、美国、俄罗斯现行军事战略的名称?答:美国现行“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俄罗斯现行“现实遏制”军事战略。

5、中、俄之间现在是什么关系?答: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6、俄罗斯陆军编有几大军区?海军有几大舰队?答:俄罗斯陆军编有莫斯科军区、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军区、列宁格勒军区、远东军区、西伯利亚军区和高加索军区。海军编有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太平洋舰队和黑海舰队。

7、俄罗斯将未来的战场,划分为哪几个战争区?答:欧洲、中亚和东亚三个战争区。

8、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是谁?答:钱学森。

9、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重点是哪里?答:欧洲。10、哪一年中国国民党政府宣布废止《马关条约》,收复台湾、澎湖?答:1941年。11、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是哪年哪月?答:2005年3月。12、台湾省包括台湾岛及澎湖列岛,加上周围120余个小岛,总面积约多少万平方公里?答:约3.6万平方公里。13、美国武装力量的部署在全球划分为几个战区?答:太平洋战区、欧洲战区、中央战区、南方战区、北方战区五个战区。14、美军冷战后曾执行过的军事战略的名称?答:1989-1992“地区防务战略”;1993-1996“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1997-2001“营造、反应、准备战略”;2002- “先发制人战略”。15、美国陆军、海军、空军的大体数量?答:陆军约48.3万人,海军约37.3万人,空军约34.5万人。16、美军第一次使用“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是在什么战争中?答:越南战争。17、通常情况下,航天器的飞行高度为多少千米以上?答:通常在120千米以上。18、二战中,德国使用的“V-1”型导弹和“V-2”型导弹分别是什么式导弹?答:V-1是地地飞航式导弹;V-2是地地战术弹道式导弹。19、在同一枚导弹上采用了自主制导+寻的制导,这枚导弹所采用的制导方式是什么?答:复合制导。20、航天技术的定义?答:航天技术是指将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21、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少?答:7.9千米/秒。22、我国首次发射“东方红”1号试验卫星是哪一年?答:1970年。23、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是哪一年发射的?答:2003年。24、美国武装力量包括哪几部分?

答:包括现役部队、后备役部队和在军内工作的文职人员三部分。25、我国的国防教育方针是什么?答: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26、我国运用一箭多星技术,用一枚运载火箭将3颗物理探测卫星送入空间轨道在哪一年?答:1981年。27、电子对抗的主要内容?答:无线电通信对抗、雷达对抗、光电(红外、激光)对抗、水声对抗等。28、新概念武器包括哪些?答:定向能武器、动能武器、非致命性武器和一些新概念弹药等。29、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炮击金门在哪一年?答:1958年。30、世界上哪个国家第一次进行核爆炸实验并将核武器运用于战争?答:美国。31、核武器具有哪几种杀伤破坏因素?答:第一类称瞬时杀伤破坏因素,包括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四种;第二类称延缓性杀伤破坏因素,主要是放射性沾染。32、人类战争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是在什么时期?答:第一次世界大战。33、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答: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34、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由哪几部分组成?答: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35、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哪年哪月哪日?答:1927年8月1日。36、三大兵法王国是哪三个?答:中国、古希腊、古罗马。37、孙武的战争观集中体现于什么思想上?答:“重战、慎战、备战”的思想。38、《战争论》和《孙子兵法》的作者分别是谁?答:德国克劳塞维茨;春秋末期齐国孙武。39、美国武装力量的特点?答:文官控制军队;行政领导系统与作战指挥系统分立。40、陆军武器装备中的反坦克武器由什么组成?答:反坦克火炮,包括加农炮、滑膛炮和无坐力炮;反坦克导弹。

41、科索沃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答:空中打击。42、高技术战争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答:萌芽阶段,初期发展阶段,形成阶段。43、哪个部门领导并统一指挥全国的武装力量?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44、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的任务?答:实施核反击的战略任务。45、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的时间?答:1949年11月11日。46、哪次战争标志着高技术战争进入了成熟时期?答:海湾战争。47、中国分别有多少陆、海邻国?答:15个陆地邻国,8个海上邻国。48、《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哪年正式生效的?答:1994年。49、《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专属经济区外部界线至领海基线不应超过多少海里?答:200海里。50、中亚五国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是哪几个?答: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5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答:奴隶社会时期。61、在兵役登记方面,年满多少周岁的男性公民都必须按规定进行兵役登记?答:18周岁(9月30日以前登记)。62、高技术战争可控性主要表现哪里?答:能有效控制打击目标;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规模;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进程。63、军事高技术的主要特征?答:鲜明的政治目的性;尖锐的对抗性;高度的保密性;军民兼容性。64、自20世纪什么年代以来,大批高技术武器装备相继问世并大量应用于战争,使得战争的面貌发生了前未有的变化?答:80年代。

65、当前世界军事格局呈现什么态势?答:一超多强。66、美国空军的航空航天远征部队分为哪几种类型?答:基本型,应急型,机动型。67、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组建于什么时间?答:1982年6月19日。68、英阿马岛战争爆发时间?答:1982年。69、美军空袭利比亚是哪一年?答:1986年。70、核武器的含义及分类?答:是指利用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可分为原子弹、氢弹、中子弹和特殊性能核武器。71、化学武器的杀伤特点?答:剧毒性,多样性,空间流动性,持续性。72、中国古代国防经历多少年的历史?答:4000多年的历史。73、在武装力量体制上,我国古代一般如何区分?答:一般区分为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74、我国现行的国防法规从纵向结构可划分为几个等级?答:五个等级。75、著名的军事著作《制空权》和《总体战》的作者分别是谁?答:意大利杜黑;德国鲁登道夫。76、台湾当局的军事战略方针是什么?答:有效吓阻,防卫固守。77、《反分裂国家法》颁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凸现了中国人民和国家的坚强意志: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凸现了中国人民和国家的深厚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凸现了中国人民和国家的坚定决心:在万不得已时,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78、与我国既是海上邻国,又是陆地邻国的国家是哪两个?答:朝鲜,越南。79、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产生时期(1921年7月-1935年1月);形成时期(1935年1月-1945年8月);丰富发展时期(1945年8月- )。夫为不争,是以天下莫能与之争80、我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是什么?答: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81、灵活用兵的五项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因时用兵,因地用兵,因敌用兵,因己用兵,因势用兵。82、高技术与一般技术相比有哪七个特点?答:高智力,高投资,高竞争,高风险,高效益,高渗透,高速度。83、精确制导武器包括哪两大类?答:导弹,精确制导弹药。84、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哪个国家发射的?答:前苏联(1957年10月4日)。85、世界上发射的众多航天器,大约多少是为军事目的服务的?答:70%。86、化学毒剂按杀伤作用持续时间可分为哪两种?答:暂时性毒剂,持久性毒剂。87、化学毒剂按杀伤后果可分为哪两种?答:致死性毒剂,非致死性毒剂。88、最早研制使用生物武器的国家是哪一个?答:德意志帝国。89、我国的陆、海边界分别有多长?答:陆地边界约2.2万千米,海洋边界约1.8万千米。90、中印边界地区争议面积有多大?答:12.55万平方公里。91、结合《反分裂国家法》谈谈对台湾问题的思考?92、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题目自拟)93、结合军事理论课教学,谈谈对一些热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国际形势、国防建设、国家安全、军事思想等等)

《思修》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P13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和内涵。P40 3.经

济全球化形式下弘扬爱国主义。P48 4.什么是民族精神P49 5.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P101 6.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P122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为

人民服务。P101 8.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P84 9.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P80-81 10.法律的含义及其本质。P176 11.培养社会主义法制思维。P200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12.理想的含义P21,特征P22,与空想的区别P22 13.什么是民族精神P49 14.集会游行示威法原则,目的,内容P138 15.法制与法治的区别P182 16.集体主义的原则

P105 17.继承权的分类P221 18.什么是民事权利P221 19.信念与信仰的关系P23 20.什么是证据,证据的特征P199 21.享乐主义人生观内容P70 22.法律与道德的关系P125 23.跟军人离婚需要的条件P172 24.爱情的本质P164特点25.人生的目的是什么P65 26.法的作用P134本质176 27.国家主席的权利P216 28.治安管理处罚种类P137 29.具

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为的区别P228 30.犯罪主体客体,主观客观的区别P233 31.犯罪预备,未遂,中止,既遂P233 32.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P105 33.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P76—78 34.结婚的条件P170离婚的规定P172 35.法人的分类,法人成立的条件P220 36.依法执政的内容P184深化司法体制改革P185

1.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核心是?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心理健康指的是?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生活同步。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是?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6.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导向功能。

8.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爱国

9.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10.信念是?信念是情感,认知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1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13.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具体概括为?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15.人生观包含哪三个方面?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16.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要包括?第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第二,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第三,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第四,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此外,谦虚谨慎、务实求真、廉洁奉公、艰苦朴素、诚实守信、尊师敬业等也为人们熟悉和实行。17.在我国,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是?道德和法律。18.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该坚持的原则是?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19.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的过程有?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20.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1.被继承人死后,所欠债务怎么处理通常公民所欠税款或债务,并不因公民的死亡而消失,一般由死亡者的财产继承人在遗产实际价值范围内承担。财产继承应该是全面的继承,既继承财产,也继承财产方面的义务,这种继承又称“概括继承”或“总括继承”。所以,在公民死亡后,死者的遗产继承人应负责代替死者交税或偿还债务。至于交纳或偿还债务的数量,继承法规定,以遗产的实际数量额为限,即采用限定的原则。超出部分,继承人不负责偿还。

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

第一节管理

一、管理的定义在社会组织中,为协调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差异,实现预期的目标(提高组织效果和效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内涵:1.目标是对未来的追求。2.管理工作的本质是协调。3.管理工作存在与组织之中。4.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

二、管理职能

计划:确定目标,制定战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

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解决冲突。

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计划的完成。

三、管理工作的特点

1.管理是一项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工作

2.管理的二重性

3.管理的(理论)科学性和(实践)艺术性

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正确地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第二节管理者

一、管理者管理者是在一个组织中,按照组织的目的,指挥他人活动的人。

基层管理者:作业现场的监督、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者:职能层和执行层的管理人员。

高层管理者:组织战略决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一般的文化和专业知识、体力、智力与经验;坚强、毅力、责任心和首创精神。

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结构: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二、管理者的工作范围

人际关系:名义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创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

第一节西方管理思想的演进

一、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概况

1.在产业革命之前的人类有组织的活动和管理活动主要体现在宗教活动、军队管理和治国施政上。

2.以现代工业生产为特征的工厂的出现,对传统的管理方法提出了挑战。

3.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向人类提出了挑战,人类也为回答现实的问题,开始了对适应新型社会组织工厂管理工作的研究。

4.随着资本义社会的演进和发展,随着企业组织形态的变化,以及随着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出现种种不同的理论流派。

二、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家

罗伯特欧文;查尔斯巴贝奇;亚当斯密

三、科学管理思想【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科学管理(泰勒——科学管理之父)

1.思想:A.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大单凭经验的办法。B.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C.与工人们亲密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D.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相等的。

2.措施:工具改革、动作研究、工资制度(差别计件工资制)、职能管理

3.评价:"秒表科学",对管理科学的巨大贡献及其明显的不足(生产成本高、工人利益受损)

一般管理(法约尔——管理理论框架与基础的设计者和奠基者)

1.管理的定义:

法约尔认为,企业的全部活动可分为六组,它们分别是: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

管理活动包括企业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

计划,探索未来、制定计划行动;组织,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指挥,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协调,链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控制,主义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2.管理的原则:

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

3.评价:

高度总结和概括了当时人们对管理工作理论和实践的人士,基本上完成了管理理论的构架,明确了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工作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从而为管理科学理论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官僚行政组织(韦伯——发现组织)

劳动分工、权力等级、正式选拔、规章制度、非人格化、职业导向

福特的流水线——摩登时代

四、行为管理思想【20世纪30年代迄今】

霍桑实验:

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积极性,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

3.组织中实际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4.组织应发展新的领导方式。

行为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

1.关于人需求、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研究。

2.关于“人性”问题的研究。

3.关于组织中非正式组织和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的研究。

4.关于组织中领导方式问题的研究。

五、现代管理理论【二战后迄今】

重要学派:社会系统、管理科学、权变理论、决策理论、系统管理理论、经验主义、经理角色、(经验主义管理、人际关系、组织行为、经营管理理论)

第二节对西方管理思想演进的简单评述

1.推动管理科学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会推动、带动管理科学的前进与发展。

3.管理科学和理论是对现实管理工作的概括和抽象,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结合行业、组织、岗位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

第三章计划

第一节计划的概念

计划的定义: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狭义的计划仅指制定计划,即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准确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它是组织中各种活动的行动指南,也是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的保证。

计划的重要性:指明方向、减小不确定性、高效地实现目标、提供控制标准。

计划的有效性:评价一项计划本身有效性的标准

(1.统一性 2.灵活性 3.精确性 4.经济性)

第二节计划的分类

期限: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明确性程度: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范围广度:战略计划(全局、知道、长远,三年以上)和作业计划(局部、具体、时期,一年以内)

表现形式: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和规则、规划、预算

重复使用:常备性计划、单一用途计划(方案:指涉及一系列相对范围较广的活动的单一使用计划,它勾画出以下内容:1.达到一个目标需要的重大步骤2.对每一步骤负责的企业单位或成员3.每一步的规程和时间安排)

第三节目标和目标管理

目标:是一个组织或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期望达到的预期成果。它为组织活动或个体活动提供了方向。

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主管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过程:确定目标、分解目标、复审结构、实现目标、评价考核

四要素:确定目标、参与决策、明确期限和绩效反馈。

优点:更符合实际,更科学;发挥成员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注意问题:1.目标的可考核性 2.目标设定的难度 3.强调员工的真正参与

第四节计划前提

组织环境分析:

一般环境(间接环境)【PEST分析】

政治环境:政府政策、国家政局、外贸政策、政府稳定性以及环境保护法等。

经济环境:涉及商业周期、利率、通货膨胀、劳动力的供给、消费者的收入、价格指数的变化和资金供给等方面。

社会环境:包括人口的分布、收入分布、社会习俗、社会的道德和价值观、工作习惯、人们对工作和消遣的态度以及受教育程度等。

技术环境:技术变化速度、技术的转换、目前的新技术、技术的发展方向等要素。

间接环境从两方面影响组织:外来力量可能促成一个最终变成利益相关的团体的形成;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的繁荣或衰退、工作态度的变化

特定环境(直接环境):外部利益相关者——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政府等;内部利益相关者——员工和董事会预测:就是预言未来结果的一个过程。组织会在分析环境时进行各种不同的预测,其中包括经济预测、技术预测和政府法令预测等。一般认为销售预测、技术预测是组织中最为重要的预测对象。预测是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走向,确定这些变化对企业的影响,进而作为企业计划如经营目标的制定的依据。

第四章决策

第一节决策与决策过程

决策的含义:决策就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标,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深刻分析各种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地拟定各种方案并加以评估,最终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

决策制定的过程:发现问题;拟定各种可行的备选方案;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价和选择;实施和审查方案。西蒙把这四个阶段依次称为:情报活动、设计活动、选择活动、审查活动,并以决策的过程来定义决策。

决策工作的重要性:决策是管理活动的核心,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决策不仅是计划工作的内容,而且贯穿于全部管理活动的始终,即贯穿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之中。

管理职能中的决策:

计划:组织的长远目标是什么?什么战略能够最好地实现这些目标?组织的短期目标应该是什么?每个目标的困难程度有多大?

组织:直接向我报告的下属有多少人?组织中的集中程度应多大?职务如何设计?组织何时应实行改组?

领导:我应当如何对待缺乏积极性的雇员?在特定的环境中,哪种领导方式最有效?一个具体的变化将如何影响工人的生产力?何时是激发冲突的最恰当时机?

控制:组织中的哪些活动需要控制?如何控制这些活动?绩效偏差达到什么程度才算严重?组织应建立哪种类型的信息管理系统?

第二节决策理论

决策理论的观点

古典经济学理论:完全理性和“最大化或最佳原则”。

西蒙的行为决策理论:“满意标准”和“有限理性标准”。

决策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决策的主观性是指决策受决策者本身的思想、认识、思维的影响。

决策的客观性指决策是在客观条件下,按照客观事物的内在发展规律及与其他关联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去进行的。

决策者不同,主观“满意”方案就不同,而客观的“最优”方案却不会随着决策者的改变而改变。另一方面,主观“满意”方案也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因为它毕竟带有相当大的主观成份。若这种主观“满意”方案反映的是客观事实且适应客观规律的发展变化,那么决策是正确的;否则,决策是失误的。

第三节决策类别

确定决策、风险决策与不确定决策(内容)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方式)

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参与对象)

个人:效率高且责任明确;会导致一个人说了算。

群体:有利于识别问题、设计方案、评价方案,到的更积极和更正确的执行;决策缓慢。

第七章组织结构设计与结构类型选择

第一节组织理论中的基本问题

合理分工与有效协作

积极作用:一个人不断地重复做一项相同的工作,可以使他较容易掌握特定的技能,从而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劳动分工可以为不同员工各自所具备的特殊技能与专长得到更有效的运用创造条件;使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更为合理,节约工资成本和培训费用。

消极作用:过度细化,使工作单调、枯燥,员工缺乏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空间,从而产生厌倦、烦闷、压抑的情绪,以至出现生产率下降、质量降低、旷工和离职流动率提高等现象,抵消甚至超过专业化的经济优势。

解决方法:考虑扩大工作活动的范围或深度来减少上述的负面影响,尝试新的工作组合形式,“轮岗制度”。

专业化与部门化

专业化:将工作细分为若干步骤,每一步骤由一个单独的个人来完成,各个员工都仅专门从事某一部分的活动。

部门化:就是指将若干职位组合在一起。可以依据不同的方式将若干职位组合在一起。【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地区部门化】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管理幅度:一名主管人员直接领导、指挥并监督其工作的下属数量。幅度是一个组织水平(横向)结构扩展的表现。管理层次:当一名主管人员的下属数量超过了他能够有效管辖的限度时,为了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与协调有序,他就会委托一些人来分担其工作,从而增加一个新的管理层次。层次是一个组织纵向结构扩展的表现。

一个组织管理层次的多少受组织规模与管理幅度的影响。

当管理幅度已定时,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成正比。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情况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人们一般将管理幅度宽、管理层次少的组织称为扁平结构,而将管理幅度狭窄、管理层次多的组织称为直高结构。

扁平结构(公司组织变革的趋势):

节约管理成本,促进授权,缩短指挥链和信息链,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管理者工作复杂程度大大增加,可能出现失控。

直高结构:

每个管理者的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成本增大,信息传达困难,高层对基层控制困难。

职权、职责与职权种类

职权是指由组织制度正式确定的,与一定管理职位相连的决策、指挥、分配资源和进行奖惩的权力。

职责是指由组织制度正式确定的,与职权相应的承担与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的责任与义务。

职权种类

直线职权:由上向下的垂直指向的质权关系。

参谋职权:同级之间平行指向的职权关系。

职能职权:直线职权派生。

第二节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

(一)组织战略

初期扩张和资本积累阶段,业务量不大,多数组织采用简单结构;

资源合理利用阶段,企业产品和经营范围开始扩散,一般采用职能型结构或区域部门化的结构;

持续发展阶段,企业力求开发新的产品和拓展新市场,战略重点放在研究开发只能和内部协调职能上,倾向于采用产品事业不结构或矩阵式结构;

多元化经营阶段,由于不同业务领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和相互协调问题更为突出,公司总部职能机构与事业部经营结合的集团型结构或者由若干战略经营单位组成的联合舰队式结构成为普遍采用的组织结构形

式。

(二)外部环境

在变化缓慢、相对稳定的环境中,那些等级关系严格、规章制度详细刻板、职责分工明确、工作程序固定的“机械式” 组织有很高的运作效率;竞争激烈。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动荡环境中,那些更强调合作与横向沟通、等级关系和权责界限相对模糊、具有更多灵活性的“有机式”组织更有利于快速地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三)技术因素

组织用于自身管理活动的办公设备和管理手段的技术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组织中的职务设置、结构特点和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组织在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的先进程度对组织结构的影响,这在作为经营性组织的企业中更为明显与直接。

(四)组织规模

组织规模的大小是影响其结构设计的基本因素。组织规模除了影响等级层次的多少外,也影响对组织结构类型的选择。第三节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集权型组织结构

1.直线型结构:

不设专业化分工的职能部门,各种管理职能集中由主管人员承担。依据直线职权组成等级层次分明的垂直系统。

优点:简单明确、权责清楚、统一指挥,在主管人员素质高、能力强的条件下有很高的运作效率且节省管理费用,适用于业务单一、有较稳定服务对象的小型组织或企业基层的现场管理。

缺点:缺乏横向协调的渠道,当组织规模扩大或主管人员的能力不足以有效控制时,则难于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一旦发生意外事件或紧急情况有可能给组织造成较大的损害。

2.职能型结构:

按照在组织中所承担的职能建立公司的组织结构,组成以生产、营销、财务、人事等职能部门分工为特色的结构形式。优点:职能型结构能够充分发挥专业化分工的优势,将具有相近专业技能的人和联系紧密的工作活动组合在同一个部门中,有利于相互间的交流沟通、提高技能水平和更深入钻研本领域的工作,减少人员和设备的重复配置。同时各职能部门围绕着组织的总体目标开展工作,有利于高层主管的集中决策、统一指挥。

缺点:如果职能经理长期只从事某一专门业务的管理,对其他职能部门缺乏了解,难以具备全局观念,不利于培养进行全面管理的高层次、综合型管理人才。对于具有多种产品的生产型企业来说,不易区分单独一种产品对企业的贡献,也没有一个职能部门对生产经营的最终结果负责。

分权型组织结构

1.事业部结构

在总公司领导下设立的各个事业部相对独立地自主经营,财务上独立核算。各事业部经理对事业部的经营绩效全面负责,拥有充分的运营决策权力,并直接向公司总部汇报工作。

优点:建立了一种绩效导向型的体制;有利于培养高级管理人才

缺点:事业部自成体系,导致营销、财务等职能部门在各事业部的重复配置,增加了总的管理费用;如果事业部独立性过强,有摆脱总公司控制的倾向,也会削弱组织的整体实力,甚至出现“架空”总公司的情况。

2.矩阵式结构

矩阵式组织结构在横向上设置职能部门来获得专业化分工的优势,而在纵向上依照工作任务的不同设置项目组。项目经理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及最终结果负责,并有权在与总部协商的基础上,从各职能部门中抽调所需要的有关人员共同工作。

优点:有助于各职能专家发挥其技术专长,促进各种专业资源在组织内不同项目或产品间的共享共用;同时又有助于职能专家、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与协调。

缺点:有可能造成混乱,尤其是当纵横两条指挥链上的经理们在某些问题上不能达成共识和协调一致时,各自发出不同的指令,会使项目组成员无所适从;对员工考核的分配权

第五章领导

第一节领导与权力

领导的定义:领导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指导、沟通、激励与奖惩等手段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组织内群体或个体实行影响的行为过程。

领导是指挥、引导、沟通、激励与影响被领导者实现某种特定目标而努力的各种活动过程。

领导的三层含义:领导必须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否则就不成其为领导;

领导者拥有影响被领导者的能力或力量。这些能力或力量包括由组织赋予领导者的职位和权力,也包括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品德、才能、知识和感情等非权力的影响力;

领导的目的是依靠一定的手段与方法,通过影响被领导者而达到组织的目标。

领导的作用:指挥作用。一方面,领导者必须有能力指明企业的战略方向和需达到的目标。另一方面,领导者还必须是个行动者,能率领员工为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协调作用。思想协调;目标协调;权力协调;利益协调;信息协调。激励作用。领导者需要创立满足劳动者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励劳动者的动机,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第三节领导特质与行为理论

一、领导特质理论(20世纪20-30年代)

二、领导行为理论(40-60年代)

领导风格理论【独裁型、民主型、放任型】

领导行为理论【结构维度、关怀维度】【员工导向、工作导向】

管理方格论【关心人、关心生产】

贫乏型(1.1式)领导。付出最小的努力来完成工作。

乡村俱乐部型(1.9式)领导。只注重支持和关怀下属的发展和下属的士气。

任务型(9.1式)领导。只注重任务效果而不重视下属的发展和下属的士气。

团队型(9.9式)领导。通过协调和综合工作相关活动而提高任务效率与工作士气。

中庸之道型(5.5式)领导。维持足够的任务效率和令人满意的士气。

三、权变理论(60年代末-70年代)

(一)菲德勒权变理论

两种领导风格与8种情境因素匹配

(二)赫塞—布兰查德的情境理论

四种领导风格与下属成熟度匹配

四、领导理论的新观点(80年代—至今)

事务型领导、变革型领导

两种领导类型的比较:

我们不应把事务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作为截然对立的两种类型来看待。

变革型领导是站在事务型领导的肩膀上形成的。

变革型领导相比事务型领导可以导致下属更高的努力水平和绩效水平。

此外,变革型领导也更具有领袖魅力,因为变革型领导者试图给下属灌输的不仅是运用那些已有观念来解决问题,而是采用新观点、新视角来解决问题。

第六章激励

第一节激励的基本过程

激励用于管理中,是指激发员工的行为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员工的行为方式,使员工奋发努力完成组织的任务与目标。

管理关注的激励是通过外界刺激将个体需要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从而激发员工的行为动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完成组织的任务与目标。

激励的实质:让员工的动机从实现个人目标和实现组织目标联系在一起。

第二节激励理论

内容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ERG理论

【生存需要。通过食物、空气、水、工资报酬和工作条件等因素得到满足需要。】

【关系需要。通过有意义的社会和人际关系满足需要。】

【成长需要。通过个体作出创造或高效率的贡献而满足需要。】

“双因素”理论

激励因素(满意与没有满意)

【成就、承认、工作本身、责任、晋升、成长】

保健因素(没有不满意与不满意)

【监督、公司政策、与监督者的关系、工资、同事关系、与下属的关系、地位、保障】

过程理论

期望理论员工的动机依赖于三个关键变量:努力与绩效的联系、绩效与奖赏的联系、奖赏的吸引力。

要关注员工对成功的期望;努力确定每个员工所看重的结果;确定并清晰地陈述所要求的绩效;为员工制定的绩效水平应该是可以达到的;应确保结果或奖励的变化要大得足以刺激有意义的行为。

强化理论正强化指对于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奖励,以促使员工在类似条件下重复和加强这些行为的激励方式。

指在组织中预先告知某种不提倡或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及不良绩效可能导致的后果,促使员工抑制或改变不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尽管从手段和形式上,负强化是从反面抑制不良行为,但其最终目的仍是引导员工行为符合组织目标,其效果与正强化是同样的。

公平理论员工把他们的付出(努力、经验、资历、地位、聪明才智,等等)和获得(赞美、肯定、薪水、福利、升迁、被提升的地位,等等)与哪些在同样工作环境下的员工进行比较,出现任何不公平性都会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产生激励意义。

Q为收入,P为付出;I代表本人,x代表参照对象。

Qi/Pi

Qi/Pi=Qx/Px 公平

Qi/Pi>Qx/Px 不公平(报酬偏高)

重视员工公平感;有透明的奖罚分明的分配制度;尽量量化管理;引导员工注重机会均等,而不是结果均等

第七章管理沟通

第一节管理沟通概述

管理沟通:指一定组织中的人,为达成组织目标而进行的管理信息交流的行为和过程。

特点:沟通的目的更为明确;沟通的渠道更加健全;沟通活动更有计划。

作用:管理沟通是企业凝聚力增强的“助力器”;管理沟通是领导职能实现的基本途径;管理沟通是企业与外部环境联系的桥梁。

沟通过程:一个发送者把信息通过沟通渠道传递给另一个接收者的过程。

发送者-信息-编码-传输-接受-解码-理解-接受者-反馈-发送者

浅层沟通与深层沟通

浅层沟通是指发送者将在管理工作中必要的信息、知识、想法、行为要求等信息传递给接收者,如管理者把工作安排传达给部属,部属将工作结果报告主管等,其目的是影响和改变接收者的行为,最终达到企业的目标。

深层沟通是指管理者和部属为了有更深的相互了解,在个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双向的较深人地相互交流,其作用主要是使管理者对部属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满足他们的需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深层沟通有助于有效地管理好部属,它一般不在工作时间进行,通常只有两个人或在小群体内部进行,最终改善相互间的人际关系;它比浅层沟通更难进行,更容易发生沟通的障碍。

深层沟通是指管理者和部属为了有更深的相互了解,在个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双向的较深人地相互交流,其作用主要是使管理者对部属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满足他们的需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深层沟通有助于有效地管理好部属,它一般不在工作时间进行,通常只有两个人或在小群体内部进行,最终改善相互间的人际关系;它比浅层沟通更难进行,更容易发生沟通的障碍。

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与电子沟通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垂直沟通与水平沟通

第二节管理沟通的渠道与网络

正式沟通渠道与管理

1.上行沟通渠道与下行沟通渠道

2.横向沟通渠道与对角沟通渠道

非正式沟通渠道与管理

非正式沟通渠道是指非官方的、不受任何约束的信息通道。非正式沟通的主要功能是传播员工(包括管理和非管理人员)所关心和与他们有关的信息,它取决于员工的社会和个人兴趣和利益,与企业正式的要求无关。

第三节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其改善

有效沟通的障碍

1.人为障碍:来自发送者的人为障碍【思想障碍、能力障碍、信誉障碍】来自接收者的人为障碍【地位障碍、理解障碍、偏见障碍】

2.语义障碍:词语引起的语义障碍;图像引起的语义障碍;身体语言引起的语义障碍

3.物理障碍:沟通渠道障碍;时间障碍;距离障碍

4.跨文化障碍

第十三章控制的基础

第一节控制的概念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偏差的过程。控制活动涉及到企业的各个层面,无论是基层的工作人员,还是部门的经营管理人员,以及高层的战略制定人员,都应当承担控制的职责。

控制的重要性:任何组织、任何活动都需要进行控制;控制的重要性与其他三个职能相关【计划、组织、领导】

管理控制的特点:管理控制具有动态性;管理控制具有目的性和反馈性;管理控制具有人本性;管理控制具有创新性管理控制的层次:价值系统。它决定组织追求的价值、目标、政策,为组织提供计划、评价的标准和控制的方针、政策。信息系统。它提供各种变量的数据。预测决策系统。它对备择方案的结果提供预测,并据此作出满意的决策。第二节控制的过程

基本步骤:确定控制标准;衡量实际工作,与标准做比较,发现可能存在的偏差;采取行动纠正偏差或修改不适当的标准。

第三节控制的类型

前馈控制:管理人员在工作开始之前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预测和估计,及时采取措施预先防止问题的产生,称为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有许多优点。首先,从理论上讲,它是人们最乐于采用的类型,因为它能避免预期问题的出现的,有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其次,前馈控制适用于一切领域中的所有工作,适用范围很广。再次,前馈控制不针对具体人员,因而不会造成心理冲突,易于被职工接受并付诸实施。

但是,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它的实施需要及时和准确的信息,必须对整个系统和计划有透彻的分析,懂得计划行动本身的客观规律性,从而建立前馈控制的模式,经常注意保持它和现实情况的吻合,并且输入变量数据,估算它们对预期的最终成果的影响,还要采取措施以保证最后结果合乎需要、

现场控制:现场控制发生在活动进行之中。在活动进行之中对出现的偏差实施控制,有利于在发生重大过失或造成不可挽回损失之前及时采取措施。现场控制一般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主管人员深人现场检查和指导下属的活动,它包括适当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过程的指导,监督下属工作,发现偏差督促纠正;二是表现为基层工作人员的日常自我工作控制,控制的对象就是自我的操作工作过程。

几点注意:要有具备一定素质的基层管理人员,要有足够的授权,要多听下属意见。

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一种最常见的控制类型,控制作用发生在行动之后,主管人员分析以前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所在及其原因,拟定纠正措施以防止偏差在下一次的工作出现。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概论:管理的含义、管理基本职能、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者的技能、层次与角色、管理基本原理、管理学的特征

第二章管理理论发展史: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西蒙的决策理论

第三章环境分析:掌握 SWOT 分析方法、组织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计划:编制计划的过程、目标管理的特点和过程、决策的类型

第五章组织:部门化、职权的种类、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组织结构的类型及特征

第六章人员配备:人员配备的原则、人员考核与培训、管理人员的培训

第七章领导:人性假设理论: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

激励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弗鲁姆期望理论、斯金纳强化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领导理论:领导连续统一理论、管理方格理论、费德勒的权变理论模型、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沟通:沟通的类型

第八章控制控制类型、控制过程、有效控制系统的建立

第一章 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中的活动或过程: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2.管理的基本职能:信息获取;决策;计划:为组织确定任务、宗旨、目标;实现目标的战略、措施、程序;以及实现目标的时间表和预算。组织:根据组织的目标、战略和内外环境设计组织结构,并为不同岗位配置人力资源的过程。领导: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以推动其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控制:衡量和纠正下属活动,以保证事态发展符合计划要求的过程。创新。 3.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P12 4.管理者的技能:⑴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⑵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⑶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5.层次与角色:层次:从管理层次、上下组织关系来分类: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从专业领域来分类:营销、财务、行政、技术、研发、人力、资源等专业管理者。角色:⑴人际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⑵信息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⑶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6.管理基本原理:①人本原理②系统原理③效益原理④责代原理。 7.管理学的特征:(1)管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科学(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4)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科学(5)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

第二章管理理论发展史(参照课本来看)1.泰森P56 2.法约尔P62 3.梅奥P76 4.西蒙P66

第三章环境分析 1.现代组织环境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不确定性和动荡性②复杂性③整体性和综合性。2.SWOT是组织自身的优势(strengths)与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的英文字头的简称。 3.掌握 SWOT 分析方法:SWOT矩阵;BCG矩阵(波士顿矩阵):BCG 矩阵法假定:所有公司都有两个以上的经营单位所组成。由此企业必须为经营组合的每一独立单位分别制定战略。 BCG 矩阵法被作为企业战略评价和选择的分析工具 4.组织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环境对组织的影响表现为:外部环境是决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外部环境影响组织内部的各种管理活动;外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2)组织对环境的反应:①消极反应如下:负面反应:即企业决策人直接反对环境,因而与造成外界的冲突。中性反应:即企业决策者对环境因素毫无反映,忽视甚至完全无视这些因素的存在,这种反映方式具有潜在的危险性,最终可能因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②积极反应如下:(2)积极反应正面适应反应:即企业决策者积极参与环境、适应环境的变化创新反应(反作用):即企业决策者面对不同的环境,在管理取向上作自发的、深思熟虑的、有创意的改变。

第四章计划 1.计划的性质: 1、计划工作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2、计划工作是管理工作的桥梁,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4、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目的性;先行性;普遍性;效率性 2.编制计划的过程:1、确定目标2、认清现在3、了解过去4、预测5、拟订和选择可行性行动方案6、制定主要计划7、制定派生计划8、编制预算,图示: 3.目标管理的特点和过程P94 目标含义: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的性标准。特点:重视人的因素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重视成果过程:高层管理预定目标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确定下级的目标上级和下级达成协议目标管理的优点:目标管理对政治内易于度量和分解的目标会带来良好的绩效。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目标管理启发了自觉,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目标管理促进了意见交流和相互了解,改善了人际关系

4.决策的类型决策的特点在多个方案中选一 * 决策是一个过程决策类型:从决策影响的时间分类: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从决策的重要性分类: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从决策的主体分类: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从决策的起点分类: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分类: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分类: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第五章:组织: 部门化:是指按照一定的方式将相关的工作活动予以划分和组合,形成易于管理的组织单位,如部、处、科、室、组等,通称作部门。部门化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从而形成不同型态的组织结构。职权的种类: P240 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在组织设计中,集权和分权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按权力的集散程度不同,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集权与分权是一个相对概念。集权制影响集权倾向的因素 1)经营环境条件和业务活动性质;2)组织的规模和空间分布广度;3)决策重要性;4)组织的历史;5)领导的个性;6)政策的统一和行政效率;过分集权的弊端1)降低决策的质量;2)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 3)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分权制分权的影响因素1)组织的规模; 2)活动的分散性; 3)管理人员培养的需要。分权的途径1)权力分配(制度分权):将权力分配给某个职位2)授权:为利用专门人才的技能,将权力委任给下属。

组织结构的类型及特征:一、直线制二、职能制三、直线职能制四、事业部制五、矩阵制六、网络制七、其它

特征:一、直线制直线制组织结构运用特点:不设职能结构,由直线指挥人员全权负责优点:统一指挥、垂直领导缺点:对最高领导要求高适用范围:小型企业,技术、产品单一

二、职能制职能制组织结构运用特点:设立职能机构,且职能机构有指挥权优点:适应组织规模扩大,管理复杂的要求,形成了独立的管理层缺点:多头领导,管理层与职能层协调困难适用范围:大型企业,多品种生产

三、直线职能制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运用特点:设立职能机构,但职能机构无指挥权优点:保留了职能层,克服了职能制多头领导的缺陷缺点:职能层与管理层协调有难度适用范围:大、中型企业

四、事业部制事业部制组织结构运用特点:集中决策,分散经营优点:便于组织专业化生产,有利于组织高层领导摆脱日常事务,有利于事业部发展,有利于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缺点:机构重叠,管理效率较差,事业部易滋长本位主义倾向适用范围:规模较大,且经营领域分散的企业集团

五、矩阵制矩阵制组织结构运用特点:双重机构,双重领导优点: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组织结构有利于任务的完成,有较好的适应性缺点:双重结构易产生责任不清等适用范围:需要集中各方面专业人员完成的工作项目

六、网络制网络制组织(虚拟企业):是指各具优势的组织之间的联合。把组织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有效整合,成为一种没有围墙、超越空间、依靠电子手段实现统一经营的组织。网络组织(虚拟企业)的特点: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基于市场机遇而存在,具有动态性没有明显的组织界限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独特的核心能力组织结构扁平化成员组织之间相互信任高度柔性

第六章人员配备

一.人员配备的原则 A. 因事用人原则 B.因才适用原则 C.人事动态平衡原则 D.效率原则二.人员考核与培训 A.考核目的和作用1.为确定管理人员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2.为人事调整提供依据3.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供依据4.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 B.考核的程序与方法:(1)确定考评的内容(2)选择考评者(3)分析考评结果,辨识误差(4)传达考评结果(5)根据考评结论,建立企业的人才档案。人员培训目的与内容1、培训员工担任新的工作,奔赴新的岗位;2 、提高员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就业技能,有利于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能为员工创造提升等机会提供有效途径。人员培训方法与过程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1、工作轮换 2、设置助理职务 3 、临时职务与彼得原理

三.管理人员的培训 1、工作轮换 2、设置助理职务 3 、临时职务与彼得原理

第七章领导

1.人性假说理论:P316

2.激励理论的五个分别为:P272、P274、P277、P281、P279

3.领导理论:P309

4.沟通类型:P32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