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主体结构工程

施工方案

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①一、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规格尺寸,选择适当的进料长度,以免浪费,并把钢筋加工成型或点焊网片。

2、钢筋表面的铁锈在绑扎前清除干净;网片几何尺寸规格及焊接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弹好墙身、洞口线,并将施工缝处的松散混凝土剔凿干净。

4、电渣压力焊工人应经内部培训,并做班前焊试件,试验合格,才能上岗操作。

5、大理石块或购置塑料卡作保护层。

(二)材质要求

钢筋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并经复试检验合格。

二、质量要求

1、钢筋加工工程

(1)主控项目

1)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标准的规定。

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②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3)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4)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②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0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钢筋作不大于90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5)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第4条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②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0;

③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2)一般项目

1)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2)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

筋时,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是1%。

3)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2、钢筋安装工程

(1)主控项目

1)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抽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3)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一般项目

1)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2)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外观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3)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

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

②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

③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

4)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1

1(1

1

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

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

②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

③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绑扎搭接受力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应根据钢筋强度、外形、直径及混凝土强度等指标经计算确定,并根据钢筋搭接接头面积

百分率等进行修正。为了方便施工及验收,给出了确定纵向受拉钢筋最小搭接长度的方法以及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最低限值及确定了纵向受压钢筋最小搭接长度的方法以及受压钢筋搭接长度的最低限值。

5)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O.25倍;

②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③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

④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 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

注:A、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B、表中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

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

三、工艺流程

修理伸出筋————焊接、绑扎节点竖向钢筋————绑扎墙体钢筋————网片定位————修整

四、操作工艺

(一)修理预留伸出筋

根据所弹墙线,调整下层墙体伸出的搭接筋,使其位置正确。若下层墙体伸出钢筋位置偏差较大,应征求设计人员处理意见。一般按1:6调整,与钢筋网片搭接好。

(二)焊接、绑扎节点竖向钢筋

对暗柱、门窗洞口等边缘构件处的竖向受力筋宜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对三、四级抗震等级,当D≤22mm时,可采用非焊接的搭接接头。从经济和操作方便考虑,优先使用电渣压力焊。洞口周围加强钢筋的锚固长度应符合G329~1~9要求。

(三)墙体钢筋的绑扎

1、现场钢筋的绑扎:先立2~4根竖筋,并画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固定好位置,并在横筋上画好分档标志,然后绑其余竖筋,最后绑其余横筋。钢筋绑扎完毕后,各种操作人员不准任意蹬踏钢筋。

2、点焊网片绑扎:网片立起后用木方临时支撑,然后逐根绑扎根部搭接,在钢筋搭接部分的中心和两端共绑三扣。

(四)钢筋网片的定位与连接

现浇剪力墙设计一般为双层钢筋,在两层钢筋之间要绑扎拉接筋和支撑筋,以保证钢筋的正确位置。拉结筋为Φ6~Φ1Omm钢筋,绑扎时纵横间距不大于600mm。绑扎在纵横向钢筋的交叉点上,勾住外边筋。支撑筋采用Φ12钢筋,间距1000m左右,两端刷防锈漆。另有一种梯形支撑筋,用两根竖筋(与墙体竖筋同直径同高度)与拉筋焊接成形,绑在墙体网片之间起到撑、拉作用,间距1200mm。在横筋上绑扎砂浆垫块或塑料卡,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其间距不大于1000mm,也可以采用“梯子筋”来形成砼保护层。

(五)修整

模板合模以后,对伸出的墙体钢筋进行修整,用水平向梯形架固定,以保证浇注混凝土时钢筋的准确位置。浇注混凝土时指定专人看管钢筋。

(六)注意事项

1、当剪力墙端部未设计暗柱时,端部应配置U形钢筋与水平分布筋搭接,搭接长度为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

2、预埋件要用火烧丝绑扎牢固,或点焊在箍筋上。

3、保证预埋电线管的位置,电线管与钢筋冲突时,将竖直钢筋沿墙面左右弯曲,横向钢筋上下弯曲,严禁任意切断钢筋。对于较大的洞口应在绑扎时预留。

②一、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已办完模板及施工缝的预检手续。

2、检查模板下口、洞口及角模处拼接,大面模板拼接处是否严密,柱加固是否可靠,各种连接件及支撑是否牢固。

3、墙体钢筋应有可靠的定位与混凝土保护层措施。

4、施工缝处提前湿润。

5、现场工长已对班组长交底,明确混凝土浇筑顺序,以及结合浆的数量。

6、砼浇灌申请已由现场工长填写完毕,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

7、已经做好施工前应具备的电力、机械及通讯、人员等的准备。

(二)材质要求

1、商品混凝土

2、钢筋:钢筋的级别、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质量符合现行标准要求。外观检查表面无老锈和油污。

3、脱模剂:水质隔模剂。

(三)工器具

混凝土搅拌、输送设备、一般需固定式砼泵、插入式振捣器(Φ50,有效振捣长度375mm)、灰槽、溜槽、铁锹、半截水桶、泵管、布料杆等。

二、质量要求

1、砼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

(1)主控项目

1)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钢筋混凝:上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2)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当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

3)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设计的要求。

4)混凝土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

对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专门规定。

(2)一般项目

1)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等的规定。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3)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4)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

5)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

2、砼施工工程

(1)主控项目

1)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OO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③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④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⑤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2)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3)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

注:A、各种衡器应定期校验,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持计量准确;

B、当遇雨天或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

4)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2)一般项目

1)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

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2)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

3)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②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③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④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⑤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注:A、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B、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时问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

c、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宜涂刷养护剂;

D、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

3、现浇结构外观尺寸偏差检验批

(1)主控项目

1)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2)现浇结构不应用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混凝土设备基础

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

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

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2)一般项目

1)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注:检查轴线、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三、工艺流程

浇结合砂浆——砼浇筑、振捣——拆模及养护

四、操作工艺

(一)先根据浇筑段墙体轴线长度和墙厚计算出的方量,搅拌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无石子砂浆,盛放在灰槽之中(一次不宜搅拌太多。若自拌混凝土,可随用随拌;若预拌混凝土,可根据浇筑量分阶段要结合砂浆)。然后浇筑在底部接槎处约10cm厚,用铁锹均匀入模,不得用泵管直接灌入模内,入模应根据墙体混凝土浇筑顺序进行(应根据现场隋况确定混凝土浇筑顺序),随浇筑砂浆随浇筑混凝土,禁止一次将一段全部浇筑,以免砂浆凝结。

(二)浇筑时,要将泵管中砼喷射在溜槽内,由溜槽入模。注意随时用布料尺杆丈量砼浇筑厚度,分层厚度为振捣棒作用有效高度的1.25倍(一般Φ50振捣棒作用有效高度为470mm),墙体要连续浇筑,严格按照墙体混凝土浇筑顺序图的要求按顺序分层浇筑、振捣。砼下料点应分三点布置。在砼接槎处应振捣密实,浇筑时随时清理落地灰。

(三)振捣点要求均匀分布,一般应≤50cm,同时根据钢筋的密集程度,应配备少量的Φ30振捣棒(应附图)。

(四)洞口进行浇筑时,洞口两侧浇筑高度应均匀对称,振捣棒距洞边≥30cm,从两侧同时振捣,以防洞口变形。

(五)在钢筋密集处或墙体交叉节点处,要加强振捣,保证密实。

(六)在振捣时,要派专人看模,发现有胀模、跑位等情况时及时处理,以保证砼的结构尺寸及外观。

(七)振捣:振捣器的水平移动间距根据振捣棒的有效长度确定,振捣上层砼时,应插入下层砼内的深度不小于50mm,振捣要做到“快插慢拔”,并且要上下微微抽动,以使上下振捣均匀。在振捣时,使砼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止。振捣中,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发现有位移、变形,与各工种配合及时处理。

(八)墙上口找平:砼振捣完毕,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木抹子按标高线控制(比顶板底高2~3cm),将表面找平。注意将施工缝的部位密实成型。

(九)墙体混凝土试块按要求现场应取一组标准养护试块(如混凝土方量大,应按试验要求取)、一至四组同条件养护试块(一组为检验7.5MPa强度,一组为检验1.2MPa强度,冬施时,二组检查抗冻临界强度,可根据气候及楼层情况不定期制作)。

(十)按同条件砼试验单提供的数据控制好拆模时间(同条件试块强度达到

1.2MPa),使拆模时墙体不粘模、不掉角、不裂缝,无砼的质量缺陷,达到光滑平整,质量要求达到《内部质量控制表》的要求,养护根据现场情况提供不同方法。

(十一)墙体混凝土养护:墙体混凝土应派专人养护,养护方法一般为刷养护剂或喷水养护。喷水养护应每隔2小时养护一次,养护期不小于7天。刷养护剂时,基层应撒水湿润,待表面无明水时,开始刷养护剂,刷完养护剂后,严禁再向墙面喷水养护。

(十二)成品保护

1、砼振捣过程中要保护墙体甩出钢筋,施工完毕后及时调整钢筋位置。

2、应保护好预留洞、预埋件及预埋套管等。

3、秋冬季节,应注意对墙体的养护,防止风干,引起墙面龟裂。

4、对于门窗洞口边角部分,应用废竹胶板进行保护。

5、模板拆除时,防止大模碰坏墙体。

6、上层墙体浇注时,水泥浆流入下层应及时清理干净。

(十三)质量通病及防治

1、墙体烂根:砼浇筑前,先均匀浇筑10cm水泥砂浆,砼坍落度要严格控制,防止砼离析,下部振捣应认真操作。

2、洞口位移变形:浇筑时防止砼冲击洞口模板,洞口两侧应对称、均匀进行浇筑振捣。模板穿墙螺栓应紧固。

3、墙面气泡过多:振捣时应全部排出气泡,注意“快插慢拔”,至表面不泛气泡为止,模板表面要洁净。

③一、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模板按墙进行编号,并涂刷好脱模剂(油质脱模剂,一般为机油:柴油:5:5),分规格堆放。

2、外挂架已吊装到位。

3、弹好楼层轴线、墙身线、门窗洞口位置线,弹出楼层轴线偏500mm的支模辅助线,并清扫干净墙身部位杂物。所有线已经预检。

4、墙暗柱、墙体、连梁钢筋绑扎完毕,水电预埋箱、盒、预埋件,并办好隐检,钢筋保护层卡具、钢筋骨架拉结筋间距、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水平、竖向梯子筋安装到位,钢筋有可靠的定位措施。

5、门窗洞口及其他预留洞口模板已安装到位,位置正确,并与墙体钢筋可靠连接。

6、墙体根部1Ocm范围内应抹平压光,并在根部贴20mm厚泡沫海棉条(密度应稍大一点),以防模板下口跑浆,注意海绵条不得伸入墙内。

7、模板安装前,墙体与顶板间施工缝应处理完毕;墙体与墙体间竖向施工

缝已处理完毕,并已经隐检。

8、电梯井道安装筒模前预先在楼面下,井壁上预留4个250mm~200mm的预留孔,用以支撑工作平台的4个钢支腿。

9、施工时,顶板混凝土强度应不小于1.2MPa。

(二)材质要求

1、墙体模板采用定型大钢模板,模板应根据工程图纸加工定制。板高:根据工程实际情

况确定。钢板厚度应不小于6mm,大模之间应采用企口方式连接。

2、应有配套的定型钢角模。阴阳角模用子母口与大模板结合。

3、穿墙对拉螺栓和套筒,根据工地情况确定大小及连接方式。

4、地脚螺栓及垫板。

5、脱模剂:纯净机油、柴油、水质脱模剂。

(三)工器具

塔吊、专用扳手、撬棍、手锤、磁力线坠、盒尺、水平尺等。

二、质量要求

1、模板安装工程

(1)主控项目

1)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2)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搓处。

(2)一般项目

1)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②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

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③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④对清水混凝工程及装饰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

2)用作模板的地坪、胎模等应平整光洁,不得产生影响构件质量的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

3)对于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4)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

5)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

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2、模板拆除工程

(1)主控项目

1)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2)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支架的拆除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当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在结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

3)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2)一般项目

1)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2)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三、工艺流程

(一)柱子模板安装

搭设安装——搭设安装脚手架——沿模板边线贴密封条——立柱子片模——安装柱箍——校正柱子方正、垂直和位置——全面检查校正——群体固定(二)梁模板安装

弹出梁轴——弹出梁轴线及水平线并进行复核——搭设梁模板支架——安装梁底楞——安装梁底模板——梁底起拱——绑扎钢筋——安装梁侧模板——安装另一侧模板——安装上下锁品楞、斜撑楞及腰楞和对拉螺栓——复核梁模尺寸、位置——与相邻模板连接牢固

(三)顶板模板安装

搭设支架——搭设支架——安装横纵大小龙骨——调整板下皮标高及起拱——铺设板模板——检查模板上皮标高、平整度操作工艺

四、操作工艺

(一)在下层外墙混凝土强度达到7.5MPa时,利用下一层外墙螺栓孔挂金属外挂架。

(二)安装外墙内侧、内墙模板

1、先将阴阳角模吊到作业现场使之就位。

2、按照先横墙后纵墙的安装顺序,按编号(大模板应有编号现场有组装平面图)、按顺序将模板吊至安装部位,用撬棍按墙线把模板调整到位。安装穿墙螺栓,对称调整模板、地脚丝杠,用磁力线坠借助支模辅助线,调测模板垂直

度,使模板垂直度偏差<2mm,水平标高偏差<2mm,并挂线调整模板上口,使上口顺直偏差<2mm。然后拧紧地脚丝杠及穿墙螺栓。

3、安装外墙外侧模板:模板放在金属三角平台架上,将模板就位,穿螺栓紧固校正,注意施工缝处连接处必须严密、牢固可靠,防止出现错台和漏浆现象。

4、检查角模与墙体模板、角模与墙模子母口接缝是否严密,如不严密应用泡沫海棉填充缝隙,使之间隙严密,防止出现漏浆,错台等现象。

5、电梯井道支模前,应将工作平台吊入电梯井道内,工作平台的主次龙骨和钢支腿均应用10#槽钢,龙骨间距应<600mm,并焊接固定,然后上铺5cm厚木板,平台就位后调节四角使平台处于水平状态。

6、吊入筒模,按轴线把模张开,校正垂直后,拧紧穿墙螺栓。

7、所有模板安装调正完毕后,办理模板工程预检验收,才可浇灌混凝土。

8、模板三角形支撑应对称分布于模板两边。

9、大模板连接应不少于五条螺栓;阳角模与大模板连接应不少于五条螺栓;阴角模为等边的,应与大模板不少于三道斜向拉结,非等边模应与大模板螺栓连接,每边不少于五道。

10、在阴阳角模板、大模之间连接处,为防止混凝土错台,模板内企口处应增加钢筋支撑,如图:

(三)模板拆除

1、模板拆除,常温下墙体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1.2Mpa,由木工工长填写《拆模申请表》,经签字确认后,即可拆除模板。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208-1996)(完整版)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208-1996)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一般中、小型混凝土设备基础。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宜325~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 3.2cm,含泥量不大于2%。 2.1.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 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2.1.6 主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尖、平头)、振捣器(棒式或平板式)、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2.2.2 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较大型基础或阶梯型基础,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 2.2.4 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 2.2.5 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 3.2 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存有积水。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3.3 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 3.4 混凝土的浇筑: 3.4.1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3.4.2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厚度不超过50cm。 3.4.3 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3.4.4 混凝土不能连续进行浇筑时,如果超过2h以上,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留置施工缝。

砌体工程施工工艺及控制要点

砌体工程施工工艺及控制要点 由于新型砌块(包括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空心砌块,轻集料砌块、蒸压灰砂砖等)墙体的干湿体积变化率及水份蒸发速度,与烧结粘土砖相比分别要高出几倍乃至十几倍,这类墙材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其含水率,以减少墙体干缩开裂,具体施工工艺应充分考虑不同材料的特性。 采用砌筑砂浆时,砌体的灰缝应控制在8~15mm;采用专用粘结剂或干粉砂浆砌筑时,砌体的灰缝应控制在3mm范围内。 一般砌体施工基本工序流程 清理基层——施工放线——拉结钢筋施工——墙底坎台施工——选砌块——铺砂浆——摆砌块——→(圈梁或配筋带施工)→(安装门窗边预制砼块)→摆砌块→安装门窗过梁→浇灌构造柱→技术间歇不少于7天→砌筑顶部配套砌块(或灌细石混凝土)→挂加强网 1、非承重砌体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 1.5m,应待前次砌筑砂浆终凝后,再继续 砌筑,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补砌。 2、砌筑前,应检查主体结构上预留拉结钢筋的数量、长度和位置,预留各类管线位置、给水管出口和开关插座的定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不符合要求者应及时调整、补充。 3、墙体砌筑前,应检查基础、防潮层或楼板等基层,砌筑位置表面应平整(否则应提前一天找平)、清洁,不得有污染、杂物,并按设计图放出墙体轴线、边线、洞口线。 4、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施工用水、雨水对墙体造成的冲刷和淋泡。 5、采用湿法施工时,砌筑时需在砌筑面适量浇水以清除浮灰,其中烧结砖要提前1-2天淋水湿润,表面湿水深度宜为5~10mm,目的为了保证砌筑砂浆的强度及砌体的整体性。 6、采用干法施工时,因采用专用砌筑砂浆或专用粘结剂,砌块无须浇水预湿。 7、墙体施工前应据墙体及其门洞、窗洞的尺寸、砌块规格与砌块上下皮竖向灰缝错缝搭砌长度的要求按照已绘编砌块排列图执行,以确保砌体组砌合理有章可循,门窗过梁搭砌部位应为整砖。 8、设计要求或施工所需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不得用锤斧剔凿,应使用合适的开槽工具(便携无齿锯、高速旋转锯)。管线埋设应在抹灰前完成。 9、砌体转角处和丁字交接处、预埋暗管、暗线处、开关插座、给水管出水口及墙顶砌块砌筑处,宜采用配套砌块。窗间墙宽度小于600时,应采用小砖砌筑。 10、构造柱浇灌砼前,须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振捣时应避免触碰墙体,严禁通过墙体传振。 11、现场拌制砂浆时应采用机械搅拌,在出现泌水现象时应重新拌和。砂浆

道路工程的施工工艺

道路工程的施工工艺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 、道路施工工艺流程: 路床施工工艺流程图: 道路新建部分将进行路床 开挖,开挖时,按以下步骤进 行 (1)路槽 挖方时将设计标高以上全部土 方挖除,及处理不良土壤,所 挖土方注意不能超挖,如果出 现超挖现象,应采用土质较好 的土回填并夯压密实。 (2)路槽挖方应按设计线进行,要保证路基宽度,开挖前要做好排水设施,保证路面不积水。 (3)整修路床应根据设计纵继高程清理土方,一般应根据各段施测 高程点,对凸凹部分用刮平机填补刮平,局部机械整修不到之处用人工找补平整。 2、路床碾压 路槽开挖用平地机将路床整平完成后,进行路床碾压施工工序。在进行路床碾压时应注意到,影响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 a 、含水量 水可以改变土粒之间的内力作用(引力及毛细管压力等),不同的含水率,产生不同的压实效果,因此,碾压时应尽量保证土壤的最佳含水率。 b 、土壤类别

土壤的类别不同,其土壤的各种物理及力学性质完全不同,直接影响压实效果。 c、压实功能 不同的压实功能,也将影响着压实效果,因此,应根据土的实际物理性质确定压实功能。土的物理性质见下表: 进 行路 床碾 压时 采用 先轻 后重 的原 则, 用振 动光轮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严格控制碾压速度,最大速度不应超过 4km/h。碾压至重型击实压实度>95%为止。具体施工要求如下:(1)保证路基的稳定,碾压的回弹模量值和压实度应达到设计要 求。 (2)在测量人同复核路拱、高程、边线均符合图纸要求且在含水量 适合的情况进行下碾压。对不符合图纸要求的部分,整修后再洒水不粘轮 时做补充碾压。 (3)当路床土干燥时,须酌量洒水,在水分渗透后,不粘轮时开始 碾压。回填时遇有淤泥等须进行清除,并填以筑路材料。 (4)当路床土壤含水量过大时,应进行特殊处理,如碾压中出现翻 浆现象,用较好的土进行换填,并分层填筑夯实或碾压,必要时也可采用 石灰或砂砾材料进行翻浆处理等。 (5)路槽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平整度偏差不得大于2厘米,纵 横段标高允许偏差±2厘米,横坡允许偏差%。 (6)碾压路床时,应自路基边缘向中央进行,采用YZ12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一般碾压每次重叠后轴宽度1/2碾压速度开始时宜用慢速,最

==砌体结构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1)重庆和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图纸、图纸会审记录及相关设计变更。 2)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政策、法律、法令、法规。 3)国家强制性标准、施工验收规范、规程。 4)工艺标准及安全操作规程。 5)与甲方签订的施工合同。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建筑设计概况 重庆城口·美都香榭(一期)工程位于重庆市城口县葛城镇柿子坝。 (1)本工程总建筑面积92413.45m2。结构类型及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使用年限50年。商业(1~5#):框架结构,建筑工程二级;A、B、C、I、J栋住宅: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二级;车库: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二级。 耐火等级:商业(1~5#):二级;A、B、C、I、J栋住宅:一级;车库:一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二级;电气设备用房防水等级为一级,地下室种植顶板防水等级一级。 (2)建筑总层数及建筑高度:商业(1、2、3、5#):2层,建筑高度:9.3M;商业(4#):3层,建筑高度:13.2M;A栋住宅:6+1F/吊2F,建筑高度21M;B栋住宅:8F/-1F,建筑高度24M;C栋住宅:7+1F/-1F/吊2F,建筑高度24M;I栋住宅:27F/吊2F,建筑高度81M;

J栋住宅:28F/吊2F,建筑高度84M。 2.2结构设计概况 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本工程商业(1~5#):主要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A、B、C、I、J栋住宅:主要结构形式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抗震等级:部分框支框架柱为一级(KZL),框柱为二级;底部加强部位部分框架梁(KZL)及一般框架梁均为二级;剪力墙加强部位二级(I、J栋住宅一级),一般部位三级;车库:主要结构形式为框架,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 A、B、C、J、I栋填充墙外墙体采用200~220mm加气砼砌块,内墙采用烧结页岩空心砖(密度级别800以上)。 商业1-5#及裙房商业填充墙外墙体采用单壁加厚(≥25mm)烧结页岩空心砖(节能保温砖),内墙采用烧结页岩空心砖(密度级别800以上)。 卫生间、厨房等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填充墙按照建筑图的说明施工。填充墙采用M5水泥砂浆砌筑。 第三章施工组织与部署 3.1、施工目标: 3.1.1质量目标: (1)施工过程中,A、B、C、I、J每栋每两层划为一个检验批,商业 1、2、3、5#每栋划为一个检验批,商业4#划为两个检验批。根 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蒸压加气混凝土砌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一般中、小型混凝土设备基础。 2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宜325~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 3.2cm,含泥量不大于2%。 2.1.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 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2.1.6 主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尖、平头)、振捣器(棒式或平板式)、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2.2.2 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较大型基础或阶梯型基础,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 2.2.4 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 2.2.5 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 3.2 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存有积水。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3.3 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 3.4 混凝土的浇筑: 3.4.1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3.4.2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厚度不超过50cm。 3.4.3 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3.4.4 混凝土不能连续进行浇筑时,如果超过2h以上,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留置施工缝。 3.4.5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支架、螺栓、管道和预留孔洞、预埋件有无走动情况,当发现有变形或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

砌体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2

砌体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1 一般规定 1.1 应用范围 本章规定适用于本合同施工图纸所示的各类砌体工程建筑物,其工程项目包括坝、厂房、引水渠道、永久生活建筑、道路、桥涵、挡墙、管道支墩、护坡和排水沟等建筑物的石砌体(包括浆砌石、干砌石砌体)工程,以及混凝土小砌块砌体和砖砌体工程。 1.2 承包人责任 (1)承包人应按本合同施工图纸、技术条款的规定和监理人的指示,负责砌体工程基础的场地清理、材料的加工制备、砌体工程的施工及质量检查和验收等工作。 (2)除合同另有约定外,承包人应负责提供本工程砌体工程的各种石材、胶结材料,以及砌体工程施工所需的人工、施工设备和辅助设施。 (3)承包人应负责砌体胶结材料及其配合比的试验和选择,以及砌筑工艺的选择。 1.3 主要提交件 (1)施工措施计划 承包人应在砌体工程开工前,将砌体工程施工措施计划提交监理人批准,其内容包括: 1)施工布置图及其说明; 2)砌体工程施工工艺和方法; 3)主要施工设备的配置; 4)质量控制和安全保证措施; 5)施工进度计划等。 (2)砌体材料试验报告 承包人应在砌体工程施工前,将各项材料试验成果、提交监理人,其内容包括:1)砌体材料的强度等级试验; 2)胶结材料的强度及其配合比选择试验。 (3)质量检查记录和报表 砌体工程施工过程中,承包人应按监理人指示,提交以下施工质量检查记录 和报表:

1)砌体材料和砌筑胶结材料的取样试验报告; 2)砌体工程基础的质量检查记录和报表; 3)砌体工程的砌筑质量检查记录和报表; 4)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1.4 引用标准 (1)《烧结普通砖》(GB 5101—2003); (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3—2002); (3)《烧结多孔砖》(GB 13544-2000); ( 4)《浆砌石坝设计规范》 ( SL 25—2006); (5)《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 (SL 251 —2000); (6)《浆砌石坝施工技术规定》 (SD 120—1984); (7)《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8)《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 63—2006); (9)《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 (JGJ/T 14—2004); (10)《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程》 (JGJ/T 137—2001); (11)《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98—2000)。 2 石砌体工程 2.1 材料 ( 1 )石料: 1)一般石料应遵守GB 50203—2002第7.1.1 条和第7.1.2 条的规定; 2)砌石坝石料(包括毛石、块石、粗料石)应遵守SL 25—2006 第3.1.1 条的规定。 ( 2)胶凝材料: 1 )砌体采用的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应遵守本合同技术条款第8.2.1 条的规定; 2)用于砌筑石砌体工程的砂浆和小骨料混凝土,其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成果应提交监理人;拌制砂浆和小骨料混凝土的用水应遵守JGJ 63—2006 的有关规定。 ( 3)胶凝材料应采用机械拌制,局部少量的人工拌和料至少干拌三遍,再湿拌

道路景观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道路景观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一、苗木种植: (一)施工准备: 1、材料要求:土质疏松、通气、排水良好,石灰渣、炉渣、沥青、混凝土等对植物生长不利的物质和粒径20 公分以上的石块及树根杂草必须清理干净,严禁采用建筑垃圾和粘重板结的死土。 2、机具准备:装运土方机械备有:挖掘机、自卸汽车、翻斗车等,碾压机具为自制的铁滚筒,一般机具备有手推车、铁锹、皮管等。 3、现场准备:确定好土方机械、车辆的行车路线,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加宽等准备工作。 4、高程控制: ⑴水准点和基准点的确定: ①水准点的确定: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用水准仪准确地引测到施工场地附近便于监控的相应位置上,用于监控的水准点位置应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形。

②坐标基准点的确定:基准点由业主给定,位置应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形,并设置矮护栏加以保护,以免施工中受到损坏。 ⑵设置测量控制网:在绿化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做好轴线控制的测量与校核。场地整平后设10M×10M 的方格网,在各方格点上做控制桩,并测出各标桩的自然地形标高,作为计算挖、填土方量和施工控制的依据。用经纬仪将图纸上的方格测设到地面上,并在每个交点处立桩木,边界上的桩木依图纸要求设置。 (二)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2、操作工艺: ⑴填土前,对原有设施及树木做出统计,上报甲方,根据甲方意见迁移或挖除,对基土上的洞穴或基底表面上的树

根、垃圾等杂物加以清除干净。 ⑵认真做好土质检验工作。对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进行检查,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控制在设计范围之内。 ⑶填土进行分层铺摊:每层铺土的厚度为40-50cm。 ⑷滚压时,轮迹相互搭接,防止漏压或漏夯。长宽比较大时,填土将分段进行。 ⑸地形整理:种植土回填结束后,要进行地形整理,挖高填低,使地形符合施工图要求。同时把表面土壤翻松,并将整理出的石粒和杂物清运掉。 ⑹完工确认:检查是否按设计图纸整平土地,坡度是否适当。 ⑺雨期施工: ①在雨期填方工程施工中,我们将进行尽快连续的完成;工作面不求过大,分层分段逐片进行,并尽量在雨期前完成。 ②在雨期施工时,做好一切防雨措施或方案。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工艺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基底清理一放线一浇水润湿T导墙浇筑一摆砖一立皮数杆一拉水平线一搅拌砂浆f 砌筑墙体f预埋钢筋f设置门、窗过梁f砌筑墙体f浇筑构造柱f墙顶塞缝至少7天f清理施工现场 施工工艺要点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产品检验,其产品龄期应大于28d且含水率不小于30%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在砌筑当天对砌块砌筑面浇水湿润;结构经验收合格后,把砌筑基层楼地面的浮浆残渣清理干净并进行弹线,填充墙的边线、门窗洞口位置线要准确,偏差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皮数杆尽可能立在填充墙的两端或转角处,并拉通线。;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时,墙底部应砌200mm高的蒸汽粉煤灰砖,或浇筑 200mn高等墙厚混凝土坎台,混凝土强度等级宜为C2O; 砌筑时应预先试排砌块,并优先使用整体砌块;切锯砌块应使用专用工具,不允许用斧或瓦刀任意砍劈。砌筑最底层砌块时,当灰缝厚度大于20mm寸应使用 细石混凝土铺密实,上下皮灰缝应错开搭砌,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砌块总长的1 / 3。砌块墙的转角处,应隔皮纵、横墙砌块相互搭砌。砌块墙的T字交接处, 应使横墙砌块隔皮断面露头;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体的竖向灰缝宽度和水平灰缝厚度宜分别为20mn和15mm 灰缝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正、反手墙面均宜进行勾缝。砂浆的饱满度不得小于80%。横向灰缝的一次铺灰长度不应大于2m; 有抗震要求的砌体填充墙按设计要求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的宽度由设计确定,厚度一般与墙等厚,。构造柱施工时按要求应留设马牙槎,马牙槎宜先退后进,进退尺寸不小于60mm高度为300mn左右。当设计无要求时,构造柱应设置在填充墙的转角处、T形交接处或端部;当墙长大于5m时,应间隔设置; 加气混凝土填充墙砌体在转角处及纵横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当不能同时施工时,应留成斜槎。砌体每天的砌筑高度不应超过 1.8m。 验收标准

设备基础施工方案

110千伏沥窖变电站#3变扩建工程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110千伏沥窖变电站#3变扩建工程 工程地点:广州市海珠区沥窖村110千伏沥窖变电站内施工单位:广州市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广州市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编制人:邱玉彬编制日期:2007年12月14日审批负责人:审批日期:

目录 一、工程概况及特点 (3) 二、施工准备 (3) 三、施工总体安排 (5) 四、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法 (5) 五、各项施工资源计划 (11) 六、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1) 七、消除质量通病的具体措施 (13) 八、施工安全措施 (14)

一、工程概况及特点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主要包括如下项目:避雷器支架及基础1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支架及基础3个、隔离开关支架及基础3组、电流互感器基础1组、断路器基础1座、110kV中间构架及基础1组、旁路母线构架及基础2组、端子箱基础1个、#3主变压器基础1个、#3主变构架及基础1组、中性点支架及基础1个、母线桥支架及基础4个、#3主变防火墙1道;户外电容器基础6组、配电室1间、400*400电缆沟65m、800*800电缆沟60m、2*1200*1000电缆沟75m及部分200*200电缆沟等。 1.2工程特点 本期扩建工程均近距离带电设备,施工时应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施工。 工程10千伏配电室、主变基础构架及电容器设备基础采用φ500水泥搅拌桩对地基进行处理加固,其余设备基础采取换土处理,换填3:7砂石1米厚;2*1200*1000电缆沟底换填块石基础500厚;400*400电缆沟、800*800电缆沟沟底换填3:7砂石500厚。水泥搅拌桩使用的固化剂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32.5R,掺入量为15%。具体施工方法另详水泥搅拌桩专项施工方案。 二、施工准备 2.1 技术准备 1、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熟悉图纸、施工工艺及有关技术规范,了解设计要 求达到的技术标准、明确工艺流程。 2、将编制好且通过审批的《施工方案》作为作业指导书,与施工人员进

砌筑工程施工工艺

砌筑工程施工工艺 按设计要求,填充墙采用190厚空心砖砌块。 7.1工艺流程 楼板面清理→放线→焊接绑扎构造柱钢筋→砌筑→支构造柱模板→混凝土浇筑→砌体验收 7.2材料准备 (1)本工程所选用的砌块必须是经过严格筛选出来的优质产品,进场时要严格进行抽样和外观检查,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后方准入场和使用。(2)本工程砌筑用砂浆强度为M5。 (3)砌体砌筑所用的砂浆必须按配合比进行配制,所用之水泥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或检验报告,并须按规范抽样进行复试。 7.3施工要求 (1)与后砌隔墙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墙柱,应配合建筑图在墙体位置,按墙的构造要求预留窗台板、过梁、圈梁拉结筋外,应沿混凝土墙柱高每隔500mm插2φ6预埋筋,锚入墙柱内不小于180mm,伸入砌体内不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1000mm。当柱边或剪力墙边砌体长度≤240mm时,柱边或剪力墙边砌体应以钢筋混凝土框代替。 (2)与圈过梁连接的钢筋混凝土柱、墙,应于圈梁纵向钢筋处预埋插筋,锚入柱、墙内不小于35d。伸出柱外不小于500mm,并与圈过梁钢筋搭接。(3)所有隔墙当墙高大于4000mm时、120墙墙高大于3000mm时,应于门窗顶或墙高中部设圈梁一道。在墙洞顶处的圈梁,圈梁截面及配筋应不小于与洞口相应的过梁;圈梁宽同墙厚,圈梁高120mm,配筋4φ10,φ6@200。除设置圈梁外,隔墙砌筑尚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图集的要求。(4)后砌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2φ6水平钢筋与其两端相交墙体拉

结牢,没边伸入墙内1000mm。 (5)除图纸注明构造柱位置外,当隔墙高≥3.6m时,应每隔4m左右设一构造柱。构造柱必须与圈梁相连,构造柱纵筋应锚入梁或板内35d。7.4施工技术措施 (1)砌筑前测量放线人员在结构楼板和结构柱上划出轴线及水平标高线,并根据楼层高度和砖砌块厚度设置皮数杆。根据需要皮数杆应立于墙体转角处和内外墙交接处或墙体的末端,但间距不得超过15m。 (2)墙体砌筑时应单面挂线,随着墙体的增高要随时用靠尺检查其平整度和垂直度,砌块上下皮应错缝搭砌,不准出现通缝。 (3)砌体水平灰缝应平直,砂浆应饱满,饱满度不应低于90%,竖向灰缝应采用加浆法,使其砂浆饱满。严禁用水冲浆灌缝,不得出现瞎缝、通缝、透缝,其砂浆饱满度不宜低于80%。 (4)墙体转角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不得留设施工缝,如果必须留时,应留马牙槎,且每天砌筑高度不得大于1.8m。 (5)在砌筑砂浆终凝前后的时间内,应将灰缝刮平。 (6)砌筑砂浆不得使用隔夜砂浆,且使用过程不得随意加水,搅拌后的砂浆要尽快尽可能用完,避免时间过长致使砂浆终凝。 (7)在浇筑构造柱、压顶圈梁的混凝土时,要注意钢筋及钢筋保护层的正确。混凝土要浇捣密实,要视同主体框架质量一样严格要求,确保每一分项工程的合格。

路缘石预制和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路缘石预制和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FHEC – LM – 19 – 2 – 2007 路缘石分为塑性混凝土成型的路缘和天然石路缘石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塑性混凝土路缘的预测和安装,路缘石可用作各种路面工程中的界石、缘石。 2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 2.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混凝土路缘石》(JC 899—2002)2.0.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 - 2004)。 3 施工准备 3.1 技术准备 3.1.1熟悉和掌握施工图设计文件及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文质料,编制单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同中央分隔带施工方案一同编制),向现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书面的一级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3.1.2工地试验实对拟使用的材料如水泥、碎石(砾石)、砂等进行检测,同时根据设计标准进行配合比试验,配合试验结报监理和业主中心试验室批准。 3.1.3正式施工前,应检验各种摸具尺寸是否统一,现场试验与室内试验结果是否吻合,各种资源配置是否能保证大面积施工等,并编制作业指导书。

3.2 机具准备 3.2.1拌和设备:JS350型双卧轴强制拌和机。 3.2.2路缘石成型摸板。 3.2.3运输设备:手推车、运输车。 3.2.4检测及施工设备:经纬仪、水平尺。 3.3 材料准备 3.3.1原材料:水泥、碎石(砾石)、砂等由持证材料员和试验员按规定进行检验,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相应标准。 3.3.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验:按混凝土设计强度要求,由试验作出试验配合比,根据现场材料作出施工配合比,满足路缘石用混凝土的要求。 3.4 作业条件 3.4.1预制场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保证预制施工中流水作业线的形成。拌和和预制场地要进行特殊硬化处理,以满足预制施工的需要。 3.4.2在料场备有足够的石料、砂和水泥等原材料时,才可以正常开始路缘石的预制施工,石料可采用碎石或卵石,水泥等原材料等必须经试验室检验合格方可使用,各种材料要做好检验状态表识。 3.4.3 临时电力线路、通风、安全设施准备就绪。 3.4.4 预制现场使用的[配合比友要挂牌进行标示。 3.4.5 施工作业人员要求: 1)施工负责人:负责预制及安装的总体指挥,对工人进行培训、安全技术交底。制定安全紧急救援措施。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方案.doc

郑州市金水区杲村城中村改造项目A-2地块砌体工程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CORP.LTD 2015年10月16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技术要求 (1) 3.1后砌填充墙拉结构筋造 (1) 3.2构造柱构造 (2) 3.3后砌填充墙中水平系梁的构造要求 (4) 3.4过梁的构造要求 (4) 3.5洞口压顶构造要求 (6) 3.6预制砼木砖构造要求 (8) 3.7上翻梁(止水带)构造要求 (9) 3.8洞口尺寸构造要求 (9) 3.9墙体竖向排砖构造要求 (9) 四、施工准备 (11) 4.1技术准备 (11) 4.2材料准备 (11) 4.3机具设备准备 (11) 4.4现场准备 (11) 五、作业条件 (12) 六、主要施工方法 (12) 6.1基层处理 (12) 6.2定位放线 (12) 6.3墙体拉接筋及构造柱钢筋植筋 (13) 6.4混凝土上翻梁 (13) 6.5拌料 (13) 6.6砌筑砌块 (13) 6.7构造柱、过梁、窗台压顶施工 (14) 七、质量标准及保证措施 (15) 7.1质量标准 (15) 7.2检验批划分及验收 (16)

7.3质量保证措施 (16) 7.4注意事项 (17) 7.5 保证措施 (17) 八、成品保护 (18) 九、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8)

一、编制依据 1)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与河南锦家置业有限公司签订的总包合同 2)郑州市金水区杲村城中村改造项目A-2地块施工图纸 3)《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4)《预拌砂浆技术规程》GBT25181-2010 5)《砌体填充墙结构构造》12G614-1 5)《钢筋混凝土过梁》11YG301 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7)《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 8)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图纸会审记录 二、工程概况 郑州市金水区杲村城中村改造项目A-2地块位于文化北路与连霍高速交叉口西北角,由河南锦家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河南省城乡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 本工程主楼剪力墙结构,地下车库、幼儿园、托老所、社区服务用房为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约30万m2,主楼地下3层,地上28-34层;幼儿园、托老所、社区服务用房地上2-3层;地下车库地下2层。主楼建筑高度93.25-99.15m不等。 三、技术要求 3.1后砌填充墙拉结构筋造 填充墙沿框架柱(剪力墙)高度方向从结构楼面每隔500~600mm设2φ6锚拉钢筋(墙厚大于240mm时为3φ6),拉结筋沿墙全长贯通设置,末端弯钩长度6.25d,具体做法详见下图。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一)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1>施工准备 <1.1>材料及主要机具: <1.1.1>水泥:宜用强度等级32.5~42.5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1.1.2>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1.1.3>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3.2cm,含泥量不大于2%。 <1.1.4>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1.1.5>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1.1.6>主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尖、平头)、振捣器(棒式或平板式)、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等。 <1.2>作业条件: <1.2.1>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1.2.2>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1.2.3>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较大型基础或阶梯型基础,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 <1.2.4>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 <1.2.5>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2>操作工艺 <2.1>工艺流程: 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 <2.2>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存有积水。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2.3>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 <2.4>混凝土的浇筑: <2.4.1>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宜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2.4.2>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 1.25倍,最大厚度不超过50cm。 <2.4.3>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砌体工程施工工艺要点

第八章砌体工程 第一节砖砌体工程 (一)施工准备: 材料: 砌体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块材、水泥、钢筋、外加剂等尚应有材料主要性能的进场复检报告。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 (1)砖:砖的规格、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和产品性能检测报告。砖的品种有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用于清水墙柱表面的砖,应边角齐整,色泽均匀。有冻胀环境和条件的地区,地面以下或防潮以下的砖砌体,不宜采用烧结多孔砖。 (2)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天。 (3)水泥:宜用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4)水泥进场使用前,应分批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复检。检验批应以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编号为一批。当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应复查试验,并按其结果使用。 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5)砂:应选用含泥量小于5%及不含有害物质的中砂。当砂中粗颗粒较多时,可用5 mm孔眼的筛子过筛。 (6)水:应采用饮用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7)掺合料:使用掺合料品种应由设计人确定。当选用石灰膏时其熟化时间不少于7天,不得使用已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8)其他材料:拉结钢筋﹑预埋件﹑木砖﹑防水粉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主要机具: 砂浆搅拌机﹑手推车﹑台秤﹑皮数杆﹑线坠﹑灰桶﹑砖刀。 3、作业条件 (1)基础砌砖前基槽或基础垫层施工均已完成,并办理好工程隐蔽验收手续。 (2)首层砖墙、柱,砌筑前,地基、基础工程均已完成并办理好工程隐蔽验收手续。 (3)砖砌烟囱砌筑前基础工程已完成,并办理好工程隐蔽验收手续。 (4)首层砖墙,柱砌筑前应完成室外回填土及室内地面垫层,安装好所有沟、井盖板,并按设计要求及标高完成水泥砂浆防潮层。 (5)砖烟囱砌筑前应完成基础外围四周的回填土施工。 (6)砌体砌筑前应做好砂浆配合比技术交底及配料的计量准备。 (7)砌筑砖砌体时,烧结多孔砖应充分浇水湿润,其含水率宜为10~15%;灰砂砖、粉煤灰砖砖应提前1~2天浇水湿润,其含水率宜为8~12%,不能即时浇水淋砖,即时使用。 (8)砌体施工应弹好建筑物的主要轴线及砌体的砌筑控制边线,经有关技术部门进行技术复线,检查合格,方可施工。 l)基础砌砖应弹出基础轴线和边线、水平标高。 2)对首层砖墙、柱砌筑应弹出墙、柱边线、轴线,门窗洞口平面位置线。 3)砖烟囱砌筑应根据烟囱的底部尺寸,以烟囱中心为圆心,

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方案

施工标准化方案 一、工地建设标准化 1、项目经理部、试验室及各施工队驻地生产生活设施均按照标准化施工指南要求进行建设。设置专用会议室,并在会议室内张贴制作标准的工程简介、组织机构框图、线路平纵面图、桥梁立面图、平面图和断面图、工程形象进度图和网络计划图、安全质量保证体系、晴雨表、施工场地布置图、各种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等,并设置1m2的写字板。 2、本标段投入工程物资和施工准备数量较多,规格、型号多样,将根据工程需要陆续进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材料存放做到集中存放、保管、领用,确保不受潮、不损坏、不失窃。袋装水泥堆放应在建造好的防雨防潮的水泥库内,垫高离地面30CM以上,远离四周墙体30CM以上。 3、所有施工场地计划用20CM厚水稳碎石、25CM厚水泥混凝土硬化,并设置排水沟,隔料仓,材料按要求堆放并立好标识牌。 4、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安全文明标识和安全防护设施,施工现场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牌20面,施工标志牌50面,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操作规范进行施工,加强安全管理,特别是用电、防火安全管理。 5、生活区 (1)食堂、厕所 食堂厨房和餐厅分离,厨房内全部采用瓷砖铺砌,食堂炊事班随时擦洗,保证食堂内整洁卫生。为防止蚊、蝇等影响食堂卫生,食堂和餐厅的门窗均设有纱门窗。 (2)厕所设专人每天对厕所进行清洗和维护,保证厕所内卫生、整洁及排污处理得当。 6、水电情况

(1)给水、排水 供水直接采用当地自来水供应,院子四周设置排水沟,排水沟排水沟采用30*30*30cm暗沟,直接和公路排水沟进行连接。 (2)供电 项目经理部所有用电均采用外接的380v高压电。 7、文明施工管理是创优规划中的重要方面,因此在施工中要加强文明工地建设。 (1)由现场经理对场容场貌、料且管理、环境控制、综合治理等方面确定责任人,采取“标准明确,责任到人”的管理目标责任制,将文明施工落到实处。 (2)场容场貌 ①按规划布置临时施工设施,建立平面信息信号管理系统,对各项生产、生活设施、道路、管线、电力线路、各类物资放置场地及临时仓库实行平面动态管理,定期检查考评,有奖有罚。 ②场地按规划要保证运输道路畅通,遇雨及时组织排水。 (3)物资及设备 ①物资按类别采取库房和大棚两种方式储放,做到料架整齐,产品标识正确,检验状态无遗漏。 ②定点加工机具应设防雨棚。 (3)环境控制 ①建立卫生清洁责任制,划分卫生责任区域,由各责任人具体负责。 ②施工污水采用软管排入既有排水系统或流入规划的渗入坑、沉淀池内,杜绝无组织排水,保证水土完整不流失。 ③生活临建区域采用明沟排放雨水,生活废水通过埋地管道排入集水坑。 ④食堂干净卫生,炊事人员定期体检,持证上岗。

砖混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1.方案建议书 一、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说明 (一)工程概况 1、本工程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传输汇聚机房项目,建设地点为**区域。 2、建筑特征、设计情况如下: 2.1结构形式:砖混结构。 2.2基础形式:钢筋砼结构 2.3内装饰: 2.3.1地面:地板砖面层 2.3.2墙面:抹灰 2.3.3天棚:抹灰 2.4外装饰:外墙涂料 2.5门、窗:防盗门、铝合金窗 3、屋面防水材料:SBS卷材防水 (二)编制依据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及建设单位的招标文件要求,结合本工程的特点、规模、场地条件等,从技术和经济的全局出发,做科学合理的全面布置。另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选用较优的施工方案、降低成本、充分利用施工机械及设备装置,组织好劳动力、机具、材料、构件等的供应,针对工程实际情况,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对现场道路、运输、水电供应、仓库和生产、生活临时设施做出规划和安排,使施工活动有计划、有条不

紊地进行,确保优质、低耗、高效安全地完成本工程,主要编制依据如下: 1、中国移动**传输汇聚机房施工项目招标文件 2、《河南移动工程建设管理规范》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7、国家或地方强制性要求的施工要求和施工规范等。 二、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一)工程进度计划 1、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的依据 1.1根据各工种难,易程度和装饰要求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1.2根据施工高度相应影响及各部位特点、难点进行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1.3根据季节性施工和气候影响工期的因素进行安排。 1.4根据本工程投入的机械设备、劳动力、主要材料供应、施工技术状况进行安排。 我公司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加强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充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设备,合理的调配资源,确保工程如期完工。 2、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的原则 本工程采用横道图作为施工进度计划,并进行细化。 2.1现场施工条件及水、电到位。 2.2全部临时设施、材料、人员、堆场、机械停放位置,减少二次搬运。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一般中、小型混凝土设备基础。 ^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宜325~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 3.2cm,含泥量不大于2%。 2.1.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 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2.1.6 主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尖、平头)、振捣器(棒式或平板式)、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2.2.2 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较大型基础或阶梯型基础,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 2.2.4 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

2.2.5 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3.1 工艺流程: 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 混凝土养护 3.2 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存有积水。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3.3 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 3.4 混凝土的浇筑: 3.4.1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3.4.2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厚度不超过50cm。 3.4.3 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3.4.4 混凝土不能连续进行浇筑时,如果超过2h以上,应按设计要求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方案

目录 1. 编制依据 0 2. 工程概况 0 3. 施工准备 (1) 3.1作业条件 (1) 3.2技术准备 (1) 3.3材料准备 (1) 4.施工工艺及方法 (2) 4.1施工工艺 (2) 4.2植筋技术要求 (2) 4.3 施工方法 (3) 5.质量检验标准 (11) 6.安全、环保及职业健康措施 (13)

1. 编制依据 1.1 XXX工程设计图纸; 1.2 《XXX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4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材构造》13J104; 1.5 《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工技术规程》JGJ/T 17-2008; 1.6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1.7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924-2014; 1.7 《砌体填充墙结构构造》12G614-1; 1.8 《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T223-2010; 1.9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 1.10 《蒸压灰砂砖》GB11945-1999; 1.11 《干混砂浆应用技术规程》DB37/T 5066-2016; 2. 工程概况 2.1 总体简介 2.2 建筑概况: 本工程建筑类型为地下框架剪力墙+空间钢结构,地下1层、地上5层,建筑高度66米。本工程部分基础为柱下独立基础+防水板,部分为桩基承台。

3. 施工准备 3.1作业条件 3.1.1 砌筑前,将楼、地面基层施工垃圾清理干净。 3.1.2 弹出楼层轴线、墙身边线及门窗洞口线,经复核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3.1.3 根据标高控制线及窗台、窗顶标高,预排出砖砌块的皮数线,皮数线可划在框架柱上,并标明拉结筋、圈梁、过梁、墙梁的尺寸、标高,皮数线经技术质检部门复核合格后方可施工。 3.1.4 根据最下面第一皮砖的标高,拉通线检查,如水平灰缝厚度超过20mm,先用C20细石混凝土找平。严禁用砂浆或砂浆包碎砖找平,更不允许采用两侧砌砖,中间填芯找平。 3.1.5 构造柱钢筋绑扎,隐检验收完毕,做好水电管线的预留预埋工作。 3.1.6 填充墙的砌筑,应待承重主体结构检验批验收合格后进行。 3.2技术准备 3.2.1 砌筑前,应认真熟悉图纸,核实门窗洞口位置及洞口尺寸,明确预埋、预留位置,算出窗台及过梁顶部标高,熟悉相关构造及材料要求。 3.2.2 已审核完建筑施工图纸,并确保填充墙、门窗洞口的位置、轴线尺寸准确无误,确保圈梁、过梁的标高正确。 3.2.3 使用经过校验合格的监测和测量工具。 3.2.4 施工前,工程技术人员应结合设计图纸及实际情况,编制出施工技术交底。 3.2.5 制定该分项工程的质量目标、检查验收制度等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 3.3材料准备 3.2.1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本工程采用100mm、180mm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实心蒸压灰砂砖,灰砂砖主要用于地下室墙体底部300mm高范围和填充墙与水土接触的部分。砌体材料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掷抛和倾倒,进场后应堆放整齐,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灰砂砖应进行性能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3.2.2 加气混凝土砌块表观密度不大于700KN/m3,尺寸为600×240×100mm、600×240×180mm,强度级别为A3.5。实心蒸压灰砂砖尺寸为240×115×53mm,强度为MU20。砌体材料均要具有出场合格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