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和田茂氏前级放大器制作

和田茂氏前级放大器制作

和田茂氏前级放大器制作
和田茂氏前级放大器制作

和田茂氏前級放大器製作

作者:王湘華2012/05/05

和田茂氏前級放大電路(網路上的"和田"電路圖如Fig-00)的好音質,已是眾所周知的。其針對Marantz 7 的不足加以改良,以SRPP 作為輸出級,改善了高頻響應,提高了訊噪比,使音效更均衡且全面化。這是我第一次嚐試製作和田茂氏前級電路,製作過程還算順利,但電路特性測試卻有許多疑問及心得產生,在此與同好分享。

Fig-00

一、製作

電路板配合半搭棚方式仍然是我的最愛,使用標準的萬用PCB 好處之ㄧ就是標準的螺絲孔位,將來可以更換不同的前級電路而不須變更機箱的螺絲孔位。習慣性的先在紙上繪製元件配置草圖(如Fig-01),其次進入管座開孔作業。

Fig-01

真空管做仍採用搭棚式小9孔座,在電路板上先以麥克筆畫上孔位,以小鑽頭、斜口鉗概略開出孔洞(如Fig-02a),Fig-02b 圖可以清楚看見孔洞極為粗糙(向狗啃的一樣)。

Fig-02a

Fig-02b

接著就是擴孔器上場了(圖Fig-03a),手動的擴孔器較便宜,對付PCB 綽綽有餘(純鋁3mm以下面板其實也還算OK),過程中必須不停的比對管座是否已可以貫穿PCB,圖Fig-03b 為處理過之孔位狀況,較之前明顯工整許多。

如圖Fig-03C 加入螺絲孔位,圖Fig-03d 將真空管裝入PCB 孔位之中。

Fig-03a

Fig-03b

Fig-03c

Fig-03d

依照元件規劃草圖,逐步將料件組裝上PCB(此時就可以看出元件草圖的重要性),其中小部份元件採用搭棚方式完成(如Fig-04a、Fig-04b),最後將真空管(12AX7、12AU7)裝入管座之中,至此完成半成品圖如Fig-05。

Fig-04a

Fig-04b 部分元件採用搭棚方式

Fig-05 半成品圖

二、電路修改與測試

由於現在的音源多數為CD、DVD 之類,音源訊號輸出就有~2Vm,因此前級放大部分不需要太高的電壓增益。網路上許多試作和田茂氏電路的同好都有相關的疑問,如何可以降低其電壓增益?

依圖Fig-00 電路計算,回授電阻為25K,所以電壓增益大約為

Av = (2+25)/2 = 13.5 倍

在這裡希望將增益降為5左右,第一個觀念就是將回授電阻減小(其實這是很具挑戰性的作法),此處改為10K,理想情況下增益大約可以降為

Av = (2+10)/2 = 6 倍

另外,因為直流偏壓採用Zener 穩壓+260V,比原設計(+275V~+280V)低了一些,所以將12AX7 偏壓電阻做了小幅度的修改(圖Fig-06b、Fig-06c),電路如圖Fig-06a 所示,尤其V2(12AX7)的屏極電阻120K必須仔細計算過,因為此處為DC 直接耦合至12AU7。

Fig-06a 和田茂氏(修改1)

Fig-06b 12AX7 (V1)

Fig-06c 12AX7 (V2)

加上電源之後,電路開始振盪!趕緊將電源關閉,痛苦!這是第一個考驗,但也不必灰心,通常代表此電路高頻響應ㄧ定非常好,頻寬很寬。振盪原因不外乎是因為我們修改了回授電阻(減小為10K),將增益Av 改小了ㄧ倍多,所以頻寬增加了近一倍多,於是引發高頻振盪現象(所以之前才說這是很具挑戰性的作法!)。解決辦法是在回授電阻10K上加了30pF 小電容(如Fig-06a),這是很最常用的解決手段,增加高頻的負回授量,於是高頻振盪暫時消除。測量各點直流偏壓值,還好與修改後的數值差不多相符。

三、和田茂氏的正回授電路

在『和田茂氏』電路中其實包含了ㄧ個正回授電路,不知道許多組裝此電路的同好是否有注意到?(還是只蒙著頭,拼命按圖仿製?) 在輸出級SRPP 電路中,12AU7透過2.5K電阻(波形如Fig-07)、0.1uF/400V 電容產生少量的正回授效應,在放大器電路中,這是非常少見的設計,其目的應該是要補償(或增強)高頻的音色表現。

由此,在ㄧ般同好製作"和田茂氏"電路時,在方波響應中應該都可以發現有不小的振鈴現象(例:相關網路大作),甚至也有同好對於方波響應振鈴現象產生困擾,熱烈討論的也有(例:網路相關討論)。

Fig-07 和田茂氏正回授2.5K 電阻之方波響應波形

圖Fig-08a、Fig-08b 為本電路的方波測試(f1=20KHz、f2=100KHz),考慮後級(功率級)的輸入阻抗,將輸出接上20K歐姆假負載(Dummy Load)做為測試基準。由於頻寬增加了ㄧ倍以上,因此正回授效應仍產生了輕微的高頻震盪現象,或者應該說是諧振點附近的高頻訊號成分被特別放大輸出的現象。

Fig-08a 正回授f1=20KHz 方波響應

Fig-08b 正回授f1=100KHz 方波響應

如果說這種少量正回授效應,就是產生靚聲的原因,我想同好也不妨將其保留。有許多人是照圖安裝,就直接上線試聽,只要滿意就OK了,這裡要強調的是,每個人的聽覺感受不同,對各種音樂性的『爽』度也不同,各有各的樂趣,沒什麼不可以的。在此我個人認為,因為之前修改了回授電阻,刻意將增益Av 降低,結果反而造成頻寬倍增,這其實已達到改良高頻響應特性的目的(超過100KHz以上了),所以正回授部分其實已不太需要存在,因此,在圖Fig-09a 修正電路中,將正回授部份電路與予刪除。圖Fig-09b、Fig-09c 為無正回授電路之方波響應波形(f1=20KHz、f2=100KHz),和圖Fig-8a、Fig-8b 相對照,除了"毛邊"不見了之外,方波響應幾乎維持不變,結果與理論相符,且令人滿意。

Fig-09a 和田茂氏(修改2) (刪除正回授電路部分)

Fig-09b 無正回授f1=20KHz 方波響應

Fig-09c 無正回授f2=100KHz 方波響應

迴路增益實測為Av =5.5倍,與設定的理論值大致相符。圖Fig-10 為頻率響應測試,頻寬為:

8Hz ~80KHz 為0dB

3Hz ~250KHz 為-1dB

全段頻寬範圍不但寬,而且也非常平坦,由此可以想見,其高、低頻的聲音的表現一定是非常優秀的。

Fig-10 (無正回授)和田茂氏電路頻率響應測試

四、『和田茂氏』電路的另一個問題

另外要提醒一件事,網路上也有流傳另一款版本的『和田茂氏』電路圖(如Fig-11a),此圖與『和田茂氏』原圖(Fig-11b)其實是相符的,但回授電容(3.3uF)的位置,我認為可能有點問題。

實際測試,在高頻範圍,回授電容阻抗Zc=0,不會產生問題;接近低頻(<20Hz)範圍,回授電容阻抗Zc越來越大,

Av = (2+10+Zc)/2 ---> Av 越來越大!

設f=10Hz, C=3.3uF

則Zc=1/(2*3.14*10*0.0000033) = 2413 歐姆

當Rs=75K (Avo=38) --> Av = (2+75+2.413)/2 = 39.7 (大約上升0.38dB)

當Rs=10K (Avo=6) --> Av = (2+10+2.413)/2 = 7.2 (大約上升 1.6dB)

設f=5Hz, C=3.3uF

則Zc=1/(2*3.14*5*0.0000033) = 4826 歐姆

當Rs=75K (Avo=38) --> Av = (2+75+4.826)/2 = 40.9 (大約上升0.64dB)

當Rs=10K (Avo=6) --> Av = (2+10+4.826)/2 = 8.4 (大約上升 2.9dB)

電路增益Av 會有上升趨勢,尤其是回授電阻Rs減小時更為明顯,也就是在低頻段頻率響應並非是平坦的,而是會有隆起的現象,不知道這會不會是原始設計者的用意?

當然,原始的『和田茂氏』電路回授電阻Rs為75K (迴路增益Av~38倍),此現象是會比較輕微一些。再加上12AX7的V1與V2之間耦合電容(0.01uF)用的很小,換算

fL=1/(2*3.14*RC)=15Hz,也適時抵消了這個低頻響應隆起的現象。(我用的是0.47uF,換算fL=1/(2*3.14*RC)=0.34Hz,刻意保留低頻響應)

總之,這也是修改『和田』的回授電阻會產生的問題之一,因此回授電容的位置也做了修改。

Fig-11a 網路流傳的另一款『和田茂氏』電路圖

Fig-11b 和田茂氏(原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