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 世纪 30 年代地权集中趋势及其特点

20 世纪 30 年代地权集中趋势及其特点

20 世纪 30 年代地权集中趋势及其特点
20 世纪 30 年代地权集中趋势及其特点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20世纪30年代地权集中趋势及其特点

)))30年代土地问题研究之二

刘克祥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00836)

内容提要:20世纪30年代,尤其是1932)1934年农业恐慌期间,农村土地买卖和地权流向出现了新的特点:由以往地价持续上涨、买卖兴旺一变而为地价惨跌、买

卖淡静,土地由供不应求一变而为虚假过剩。隐藏在这一切背后的是广大自耕农加

速贫困化。土地买卖中原有的地权多向流动消失,变成由中小土地所有者向大地主、城市地主的单向流动。自耕农、半自耕农占地零细化和无地化的程度愈加严重,中小

地主也普遍衰败,大地主、城市地主则急剧膨胀,全国地权恶性集中。

关键词:农业恐慌自耕农中小地主大地主城市地主多向流动单向流动恶性集中

20世纪30年代,尤其是1932)1934年农业恐慌期间,中国的土地买卖和供求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以往的地价上涨、买卖兴旺、土地供应紧张一变而为地价惨跌、买卖淡静、土地供过于求。1但是土地买卖过程中的这种/供过于求0,并不是土地过剩。长期以来,人多地少,土地供应紧张,是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清末民初以降,随着人口的繁殖,城镇、工矿、铁路、公路对农田占用的增加,土地短缺愈加严重。所谓/供过于求0,只是相对于买卖双方人数而言,即因贫困破产被迫卖地或视土地为累赘主动卖地的太多,而有资力并愿意买地的太少。因此,隐藏在/供过于求0背后的是:广大中小自耕农失地破产,部分中小地主日趋没落,而大地主急剧膨胀,地权恶性集中。

一、中小农户和中小地主的破产与地权的单向流动

清末民初,由于商品经济、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和封建剥削的加重,农民内部贫富分化加剧,大部分农户经济地位下降,经济状况恶化乃至贫困破产,但农民中也有小部分经济状况改善,步入小康行列,促成了富农和中小地主的较大发展,一些地区的资料记载显示,绝大部分富农和相当部分地主尤其是经营地主,就是从那些经济地位上升的农民小生产者乃至贫苦农民中滋生和发展起来的。o同时,由于农产品价格上升,土地有利可图,地主、商人和其他富户投资和占有土地的欲望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卖地的多,买地的也多,地价上涨,形成土地买卖兴旺

1

详见刘克祥:51927)1937年间的地价变动与土地买卖6,5中国经济史研究6,2000年第1期。

o参见刘克祥:5论中国富农经济(1895)1927)6,5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集刊6,第9辑,第152)155页,1987年;刘克祥:5中国近代的地主雇工经营和经营地主6,5中国经济史研究6,1994年增刊。

的景象。

1927)1937年尤其是农业恐慌期间,农业生产和农民经济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由于洋米、洋面、洋棉等外国农产品大量倾销,国内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严重滞销,市场价格猛跌,而农民所需工业品和其他生产、生活资料的价格,并未相应下降,有的甚至升高;田赋及其附加税和其他摊派,不仅没有减轻,反而空前加重,甚至全年的土地收获不敷缴纳田赋官款。结果,绝大部分农户因入不敷出、生产严重亏折而陷入贫困破产的境地。因此,农业恐慌和国民党政府的赋税搜刮对农民和农村经济的影响与破坏,显然不同于商品生产条件下,因市场竞争、价值规律作用而出现的农民两极分化,它不是在大多数农户日益贫困的同时,尚有少数农户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和发财致富,而是广大农民的加速和全面贫困化。

大量资料显示,在各个地区,不仅自有小块土地的小自耕农和半自耕农纷纷破产,而且那些土地在平均数以上,往常堪以自给的自耕农中的富裕层,甚至一部分中小地主,也明显衰败。

如湖南临武,不单佃农无法谋生,即中农和较富裕的农民亦/大呼困苦0。

1湘西溆浦,因连年农产歉收,农民粮食缺乏,同时导致物价高涨,不仅一般小自耕农和佃农,/逐渐不能维持生

计0,连中小地主亦在/凌落0。

o洞庭湖滨的澧县,据说/地主佃农皆有不能述之苦衷0。佃农因缴纳地租,扣除工本,所余无几,加上粮价低贱,而工业品价格不跌,/所需皆贵0。结果,/卖不得价,用复不省,亏累退庄,势所必然0。而地主方面,并无其他经营收入,所恃皆为地租,/无论门户大小,每年从低预算,止有此物0,因而/丐累随之0,地主经济也开始衰落。因此,/澧之

著名粮户,今皆落寞0。?

湖北枣阳,田赋、兵差、押租、地租均极苛重,自耕农和佃农生活异常

困苦,即使平常年景,也大多寅吃卯粮,高利借债,饮鸩止渴,农户经济衰败日甚。不过在农业恐慌的大背景下,地主的日子也不好过。据说由于兵匪旱灾、地价跌落的影响,/昔日席丰履厚

之地主,日渐濒于衰落者颇不少0。?襄阳的中小地主经济也发生了动摇。该地区的中小自耕农和佃农固然因水旱灾荒和农产价格低落陷于破产境地,中小地主也一方面田租收入减少,一方面支出增加,加上其他政治、经济的威胁,其经济也日趋艰难,甚至反不如富农/稳当0。

?在地主势力十分雄厚、地租剥削异常残酷的江浙皖地区,一般自耕农和佃农固然急剧破产,中小地主也在没落。江苏无锡礼社,过去高利贷为乡居大地主的重要收入。每年冬季,农民以月息2分的高利向地主抵借银辄以万计。1927年后,高利贷者避居都市,高利放款大减,农民固然借债艰难,留居乡间的中小地主,也/日渐没落,其自身反受高利之压迫0。1932年,农民、新华两银行的抵押放款,几乎全以地主为其对象,而且所借款项,多用于还债、押会及各

种消费,而无一投资农业。?

这既反映该处地主的经济动向,更说明其经济本身的困窘。浙江

蚕乡吴兴,是有名的富饶地区,又是浙西大地主的/王国0。但自农业恐慌爆发后,农民生计濒于绝境,田租拖欠日益增多。于是那些仅恃少数田租收入的小地主,其经济也跟着发生/动

摇0。?同是鱼米之乡的长兴,先是洋米充斥,继而旱魔肆虐,颗粒无收,本是基础脆弱的农户

1o?????吴晓晨:5蚕桑衰落中的吴兴农村6,5东方杂志6,32卷8号,第85页,1935年4月。

余霖:5江南农村衰落的一个索引6,5新创造6,2卷1、2期合刊,第176)177页,1932年7月。张锦山:5湖北省襄阳县的农村经济6,天津5益世报6,1936年7月11日。

陈赓雅:5赣皖湘鄂视察记6,第80页,1934年。

民国5澧县志6,卷3,实业志,农业,第8页,1939年刻本。韦东:5湖南溆浦县的农村经济状况6,5中国农村6,1卷2期,第69页,1934年11月。后秀:5湖南临武农村经济一瞥6,5新中华6,2卷16期,第84页,1934年8月。

和乡村经济,一下子被摧垮,农民破产,商店倒闭,不仅各市镇最多的稻、米、柴炭、山货各行关门大吉,其他各业倒闭者亦甚多,百年老店亦不例外,乡镇村落一片萧条,最后出现了/大户人

家卖田地,小户人家卖儿郎0的悲惨景象。1

安徽广德,农产价格的跌落和苛捐杂税的搜刮,把

广大农民和小地主一同推入了贫困的深渊。该地一亩水田的生产成本为8元,而其产品售价仅得6元,生产力已严重亏损,只能竭力降低生活水平,在半饥半饱的状态下挣扎,而每亩却还要缴纳1)2元的苛捐杂税。这样一来,农民只有举债和破产之一途了。而对于同佃农对半分租的小地主而言,他们除缴纳1)2元的捐税外,每亩纯收入也只有1元左右。因此,在苛捐杂

税的盘剥和谷米价格低落的熬煎下,大批小地主也加入了/贫困之群0。

o

华南、西南和北方各地,农民经济状况无不急剧恶化。较富裕的自耕农、佃农乃至富农和

中小地主都在加入贫困行列。广西武宣,1934年的记载说,近年农村经济破产,许多小地主都

沦为贫农,以前没有参加劳动的小地主,现在也居然受他人雇用了。?广东不少地区,一般自

耕农和佃农加速贫困,富农也明显衰微,农村贫农人数日益增加。番禺10村,1928)1933年5

年间,贫农从493户增至540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从5516%上升到5815%。

?西南四川,进入30年代,农民贫困和农民阶层的变化异常剧烈而迅速,中小农和自耕农多直接没落变为佃

农;旧有中小地主也因商业崩溃,田地出卖,十九没落了。

?

北方各地情形大致相同。河北河间一带,一般贫农都趋于破产,一般中农、富农纯以农为

业而不兼营商业、高利贷者,也都日就没落,降为贫农,即使小地主,如不兼营商业、高利贷,/亦

多日趋式微0。?临城、唐县等地,各阶层农户逐级下降。临城除/一等大农0外,/二等大农0及

中农等,日渐衰落,因破产或负债,大半化为小农或无产农。因此,二等大农和中农数量大减,而小农数量陡增。1932)1936年的5年间,二等大农户数比重由3%降至1%,中农由65%陡

降至23%,而小农和无产农分别由20%和6%增至55%和17%。?

唐县据1937年初的记载,

二三十年前,农户各阶层,上自地主、富农,下至中农、贫农、雇农,色色俱全,但近十几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富农很难再看到,中农亦逐渐减少,大量走入贫农群,贫农、雇农的数量则逐渐

增加。安新也是中农变小农,小农变赤贫或失业了。à阜平县,农民经济与生活状况,据说只

要/穷苦0二字,即可全部概括。同时,地主也在没落中。因为地价下跌了3P 4,往常10亩地即可抵偿的债务,现在非40亩地不可。许多地主因此而宣告破产,只有百十户地主的县城,即有

10多家破产还债。

á山西隰县,情况更为严重。农民生活之穷困,用简单的文字已/不能形容其万一0。由于农民的极度穷困和地租的大幅度减少,一般地主也/都迅速地没落了0。在山西全省,因农业恐慌和捐税加重,地主经济都遭到严重的打击。所以地主普遍倾向是把死的田产

1o?????àá李小民:5阜平县农村素描6,天津5益世报6,1935年12月8日。

刘菊泉:5河北唐县的农村经济概况6,天津5益世报6,1937年1月30日。薛人:5河北临城县农村概况6,见千家驹:5中国农村经济论文集6,第497页,1936年;陈正谟:5各省农工雇佣习惯,及供需状况6,第83页,1935年。

刘亚生:5外力侵略下的河北河间县农村经济6,天津5益世报6,1937年3月27日。

吴济生:5新都见闻录6,第111)113页,1940年。

余霖:5中国农业生产关系底的检讨6,5中国农村6,1卷5期,第14页,1975年2月。晶平:5广西武宣农业劳动中的游行工人6,5中国农村6,创刊号,第80页,1934年10月。

苏筠:5日趋严重的中国食粮问题6,5申报月刊6,3卷4号第15页,1934年4月。钦汉章:5长兴县农村经济近况6,5新中华6,2卷23期,第84页,1934年12月10日。

变成活的现款。1

河南安阳,由于恐慌浪潮的冲击,除少数富农、地主能够保持现状外,大都经济地位下降。至于中农和贫农,更落到悲惨的地步,他们大部分必须出卖劳力,才能勉强过活。o察哈尔万全等地,地主、自耕农因粮价地价惨跌的打击,纷纷破产,无计可施,不得不忍痛售地以为生。于是地主、自耕农不少变为佃农及雇农。?热河朝阳,农户经济状况普遍恶化的开始时间更早。1930年的记载说,/近二十年来,大户为中,中户为小,小户流亡,不知凡几。其由贫而富者,则百不见一也0。?其他如绥远、陕西、甘肃不少地区,如前所述,由于农产品价

格惨跌,而田赋捐摊负担空前加重,土地的全部收入还不够完纳田赋官款,农民无以为生,变卖土地则无人购买,即使白送与人承粮也无人承受。原本被视为命根子的土地,成了农民最大的

累赘。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破产农民被迫卖儿女筹盘缠,弃地逃亡。如只有413万户的陕西

石泉县,1933年春夏两季就外逃5千户,占全县总户数的1116%。

?

十分清楚,广大自耕农、半自耕农的急剧贫困破产,一些地区多数中小地主的日趋没落,再加上一部分地主、商人因赋税负担繁重,土地收益下降,不愿购买和投资土地,甚至出卖现有土地,以获取现金,而减轻负担。这样一来,自然卖地人数激增,买地人数大减,土地供过于求,地价狂跌,所谓/卖地者多,买地者少0、/地价愈跌,愈无人过问0的局面,就是这样形成的。一些地区的调查统计和资料记载也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表1

江苏宜兴宋庄乡村户土地获得方式统计表

占有面积分组户数

土地获得方式

祖遗(%)

购入(%)5)10亩64981611410)20亩46981411620)30亩30961531530)40亩24951841240)50亩159********)100亩772152715100)200亩346186312200)500亩

1

2217

7713

资料来源:徐洪奎:5宜兴县乡村信用之概况及其地权异动之关系6,5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6(以下简称

5土地问题资料6),第88册,第46502)46503页。

河北三河,据1935年的记载,因土质硗瘠而亩捐日增,/地愈多而累愈重0,以致卖地者众

而置地者寡。全县典卖土地者约占8%,而置地者仅百分之一二。

?卖地者相当于买地者的4)8倍。一向土地兼并激烈、地权流动频繁的江苏,调查资料表明,也是卖地者众而买地者

1o????民国5三河县新志6,卷15,实业篇,第4页。

陈翰笙:5破产中的汉中的贫农6,5东方杂志6,30卷1号,第71)72页,1933的1月。民国5朝阳县志6,卷25,风土,第10)11页,1930年。

民国5万全县志6,生计,生计现状,第34页,1933年。时囚:5安阳的租佃及雇佣6,天津5益世报6,1936年10月31日。

农经:5山西隰县农村近况6,5新中华6,2卷23期,第83)84页,1934年11月;叶民:5土地村公有方案的实际意义6,5中国农村6,2卷2期,第39)40页,1936年2月。

寡。据1936年对该省宜兴宋庄乡190村户土地获得方式的统计(详见表1),占地5)40亩的164户,95%以上的土地是祖遗,购入者不到5%,其中占地5)20亩的110户,祖遗土地的比重更高达9814%以上,购入者不超过116%。当然,在土地兼并激烈、农民经济动荡不定和加速贫困化的情况下,这些农户不可能长期保持/不进不出0的静止状态,他们中不少人的土地数量处于不断减少的态势,亦即他们中不少人就是卖地者,占地愈少,卖地者的比重愈高。更重要的是,表中未列入的占地5亩以下的农户和曾经占有土地的无地户,更多乃至全部是卖地户,可见卖地户数量之庞大。至于买地的,基本限于占地50亩以上的地主富户。表中显示,这类村户占有的土地中,2715%以上的土地是购入的。其中占地100)200亩和200)500亩的两类村户,土地的购买比重分别达到6312%和7713%。而两类村户仅有4户,加上占地50)100亩的7户,合计也只有11户。仅占调查总户数的518%。由此可见买地户与卖地户之间数量的悬殊。

另据1934年对苏南松江、吴县、昆山、武进、宜兴、镇江,苏北、江都、淮阴、萧县、灌云、东台、靖江等12县177家农户的调查,土地全部祖遗者133户,占7514%,亦即1P 4强。177户共有土地22451亩,其中祖遗部分为14544亩,占6418%。其中镇江、淮阴两县调查的农户中,由祖遗获得地权者占100%。这些农户都不是买地者;相反,他们中相当部分倒可能是卖地者。177户中,除祖遗产业外,能再自置产者,仅33户,占调查户数的1817%,而真正通过买卖

取得土地的,只有8户,占调查户数的415%。1显然,同样是卖地者众而置地者寡。值得注意

的是,该调查的农户抽样,明显偏重农村富户。被调查的177户,共有土地22451亩,平均每户有地12618亩。可见被调查者大部分属于地主富农,其中亦不乏占地二三百亩以上的大中地主。即使在这些地主富户中,有能力置产和真正通过买卖取得土地的,仍如此之少。这清楚地反映农村卖地者增多、买地者减少的状况。因此,调查者得出了如此结论:江苏/不仅一般中小农户忍痛出卖其土地而流亡,即多数富农与地主,亦希冀出售其土地,以取得现金,而减轻负担。向之被视为投资安全的土地,遂一变而为没有人要0者。地价自是年(按:1930年)始遂突

然暴跌而不可遏止0。

o由于广大自耕农和半自耕农普遍失地破产,多数中小地主也迅速没落,或不愿投资土地,结果有能力和胆量购买土地的,只剩下少数大地主。最后形成地权流往大地主的单向流动和恶性集中。

在土地私有制条件下,从总体上说,土地买卖是导致地权集中的杠杆,买卖的最终结果必然是地权的不断集中。但从微观考察,在通常情况下,土地买卖发生的地权流动是多向的。在地权大量由小自耕农、半自耕农流向地主的同时,也有部分土地由破落地主转往经济地位上升的农民手中,还有地主和农民阶级内部的地权转移。因此,并非每一笔土地买卖都会导致地权进一步集中。

然而,在30年代,尤其是农业恐慌期间,农民普遍加速贫困,全都向贫困一极集中,以往的贫富分化几乎不复存在,农民内部已无贫穷与小康之分,个体农民之间的土地买卖与地权流动基本消失,也不再见到富裕农民购买破落地主土地的情况出现。土地买卖只剩下破产个体农

1o赵宗煦:5江苏省农业金融与地权异动之关系6,5土地问题资料6,第87册,第45940页。

国民党政府土地委员会1934年调查,见赵宗煦:5江苏省农业金融与地权异动之关系6,5土地问题资料6,第87册,第46098、46102页。

民与地主之间和地主阶级内部两种。地权基本上是由农民流向地主,由中小地主流向大地主。地权加速向地主尤其是大地主集中。

在南北各地,一方面是贫农、雇农和其他无地产者的增多;另一方面是地主人数尤其田产的扩大和大地主阶层的膨胀或兴起。如浙江龙游,1928)1933年的5年间,1P 4的中农下降为

贫农,贫农和雇农出卖的土地占其原有土地面积的40%,同时,地主明显增加了。

1嘉兴的情况是,农民需款孔亟,但又不忍放弃土地,往往采取活典的方式让地筹款,希望年成和运道好转,过几年田地能物归原主。但实际上总是事与愿违。大半的土地就这样转移到了地主手中。

结果,/自耕农沦为半自耕农,复沦为佃农,一部分则沦为雇农0。o

而地主田产则日益增多。江苏启东,除地主买进土地外,包括富农在内的其他各类农户都在买卖中丧失土地。盐城的富农及贫农也都出卖多量土地。贫农甚至丧失了其原有土地的90%。?

这些土地自然也是进入

了地主手中。广西博白,大量自耕农和半自耕农,为贫困所迫,不得不把土地卖给村里的商人兼地主及高利贷者,复由地主指定租谷,佃回耕作。这样,自耕农和半自耕农,都变成了佃

农。

?云南玉溪,据对6个村的调查,1928)1934年的6年间,地主全部能保持原有的地位,而自耕农中却有5户因出卖或当掉田产,不得不租种他人土地而沦为佃农;半自耕农中有9户卖

掉或当掉全部田产,变为纯粹的佃农。

?北方一些地区的情况也大体如此。皖北凤阳某村,据1935年的调查,在过去20年中,占

地30亩以下的农户,大多失地破产。20年前,全村37户中,10亩地的只有1家,没有无地户,而到1935年,10亩地的增至5家,并出现了8家无地户。农民丧失的土地,都流向地主,使其土地数量大增。村内原有的两户地主,其土地分别由20年前的120亩和150亩,增至270亩和

310亩,并出现了有地100亩的新地主。

?前述河北临城,二等大农及中农等,因破产或负债,大半化为小农或无产农,而/一等大农0的田产,日见增加。?

唐县的中农减少,富农很难再见

到,贫农和雇农逐渐增加,至于地主阶级,人数没有增加,反而有减少的趋势,但拥有的田产却

更庞大了。

à二、大地主的膨胀与土地兼并

在各地中小自耕农急剧破产,中小地主日趋没落的同时,一些地区的大地主和城市地主有

了明显的发展。湖南溆浦,如前所述自从农业恐慌爆发后,小自耕农和佃农逐渐不能维持生

计,中小地主也在/凌落0,而大地主却在兴盛。á

浙江吴兴,原本是渐西大地主的/王国0,农民和小地主的田产更是纷纷为大地主所归并,结果大地主的田产进一步增加。 l u 河北河间北乡,雇农及半自耕农形式的贫农日渐增多,中农、富农日渐减少,小地主的数目虽不增多,但其占有

1o????

?àá

l u 吴晓晨:5蚕桑衰落中的吴兴农村6,5东方杂志6,32卷8号,第85页,1935年4月。

韦东:5湖南溆浦县的农村经济状况6,5中国农村6,1卷2期,第69页,1934年11月。刘菊泉:5河北唐县的农村经济概况6,天津5益世报6,1937年1月30日。

薛村人:5河北临城县农村概况6,见千家驹:5中国农村经济论文集6,第497页,1936年。陋:5淮河南岸的一个村庄6,5东方杂志6,33卷4号,第106)107页,1936年2月。国民党政府农村复兴委员会:5云南省农村调查6,第183页,1935年。国民党政府农村复兴委员会:5广西省农村调查6,第164页,1935年。国民党政府农村复兴委员会:5江苏省农村调查6,第36)37页,1934年。

王先强:5嘉兴县土地问题及其解决方案6,5中国经济6,5卷6期,第40页,1937年6月。国民党政府农村复兴委员会:5浙江省农村调查6,第18)25页,1934年。

的土地急速发展,同时大地主/隐然出现0。1

陕西30年代初的突出变化是,一方面十亩未满

的农户在增多,一方面是大地主的出现。

o绥远地区,1926年后,荒旱频仍,赤地千里,穷苦农民强半逃亡。进入30年代后的数年间,秋收丰稔,但又谷价低贱,农村破产,逃户裹足不归,所遗留的土地被豪强吞并。于是/大地主越大,富农越富0。然而,这些土地的粮款却摊在中小农民头上。于是,中小农民越穷,又产生新的逃亡,因而土地又落在豪强手中。由此形成恶性循

环。

?

在部分地区,农民的土地还加速转往城市地主手中,不仅中小农民占有的土地急剧下降,整个村户占有的土地数量也明显缩减。1933年有调查说,近年来中国北部,特别是灾区的农民土地,很快地流入城市地主和商业高利贷者的掌握中。1928)1933年,河南许昌、辉县、镇平

15村的资料显示,村户占有的田亩总数都下降了。?河北及其他地区也有类似情况。据1936

年对河北沧县姚庄子村的调查,1926)1936年10年间,该村地主和有地农户的数量均明显减少。如表2所示,1926年前有分别占地100)200亩和200亩以上的地主4户和3户,到1936年,100)200亩的地主只剩1户,200亩以上的3户地主则全部消失,占地50)100亩的地主或富裕农户也由19户减至16户。全村有地农户的总数由161户下降到149户。显然,由于农村贫困化加剧,相当数量的土地已流向城市地主。调查者得出结论说,/该村所有田亩逐渐减

少0,表明/已向经济破产之道路中迈进0。

?

表2 河北沧县姚庄子村农户占地面积及其变化

1926)1936

占有面积分组1926年前(户)1931年前(户)1936(户)5亩以下4238255)10亩38342810)20亩28313920)50亩27284050)100亩191716100)200亩421200亩以上300合计

161

150

149

资料来源:许宗衡、周秉儒:5沧县姚庄子概况调查6,5津南农声6,2卷2期,第160页,1936年12月。

广大自耕农、半自耕农的贫困破产,中小地主的衰落,农村金融的枯竭,恰好为大地主与城市地主的土地兼并与势力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加速了大地主和城市地主经济与政治势力的膨胀,有些地区,这两类地主构成了地主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o???5津南农声6,2卷2期,第160页,1936年12月。

国民党政府农村复兴委员会:5河南省农村调查6,第48页,1934年。高苗:5归化的农民生活6,天津5益世报6,1936年3月14日。钱志超:5陕西农村的破产现状况6,天津5益世报6,1936年9月19日。刘亚生:5外力侵略下的河北河间县农村经济6,天津5益世报6,1937年9月27日。

清末民初,封建大地主曾一度急剧膨胀。镇压农民起义军功人员和继之而起的地方军阀,成为封建大地主的主体和核心。国民党政权建立后,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这些军阀地主,或因土地被部分没收充公,或因分家析产和出卖,占地规模有所缩减,但相当一部分土地仍被其家人、亲属将业主化名掩饰或采用其他手段而继续保留。地主武装将领曾国藩、李鸿章、李翰章、周馥、刘铭传、张树声,大军阀徐世昌、张敬尧、倪嗣冲、刘楷堂及其子嗣等,在其原籍湖南、

安徽、河南仍占有大量土地。1至于其他军政官僚所占有的土地,则丝毫未动,并继续增加。

原有的军阀官僚地主完整地延续下来。

同时,国民党政权建立后,尤其是农业恐慌期间,一些地区又发展起来一批新的大地主。如前述湖南溆浦,中小地主在/凌落0,而大地主却在/兴盛0;河北河间北乡,大地主/隐然出现0。四川除原有土财主外,发展起来一批以军阀、官僚、豪强、高利贷者为代表的大地主。其中尤以军阀、官僚地主的占地规模最大。如在重庆这两类地主只占地主户数的118%,但占有

39%的土地。o河南豫西镇平、内乡、淅川一带,30年代兴起了一批民国豪绅地主。土地和金钱都集中到了他们手中。一个豪绅拥有数十顷土地,/现在成了这几县的普通现象0。一个豪

绅有数十座生意,也/并不稀奇0。

?福建龙溪,进入30年代,南洋侨商纷纷携资回乡买地,于是形成一批占地数百亩至数千亩的/资本新地主0。?福清一些挟资回乡的/番客0,也大买土地。?

不言而喻,他们中也会产生新的大地主。

原有的一些大地主,这时也加速了土地的积累速度。河北深泽一大地主,在1935年的短

短两个月内,即通过接收欠债农民的抵债田产,兼并土地600余亩。?栾城一大地主,据1941

年的调查,其出租地390亩,都是在过去50年间购(典)进的。但在1931)1935年短短5年间,

即购(典)进土地152亩,占39%(另有89亩不详)。

?在某些地区,灾荒成为大地主的催生剂。地主、富农、商人、官吏等,趁灾荒兼并土地,成为灾区的普遍现象。陕西一些地区,据说大地主和商人在农村原本/差不多已经绝迹0。但在1928)1933年连年大灾期间,军人、官僚、商人和赈务人员,乘机大肆贱价收购田产。如西安某官僚于1933年灾荒期间,在武功以每亩三四元乃至一二元的极低价格,收购民田2000余亩,武功某官僚也在县内买民田500多亩。于是,土地很快集中到他们手中,并出现了田产逾万亩

的大地主。à在前述绥远灾区,土地也都是为豪强所兼并,/于是乎大地主越大,富农越富0。

á军阀、官僚和相当一部分商人、高利贷者,自然都不在农村,而是住在城镇。由于职业、经济文化生活和社会治安等原因,许多乡居地主也都移居城镇。于是,地权日益流往城镇,在农民失地加速、大地主膨胀的同时,也促成和加速了城市地主的畸型发展。位于北京西北郊约7

1o?????àá高苗:5归化的农民生活6,天津5益世报6,1936年3月14日。

陈翰笙:5崩溃中的关中的小农经济6,5申报月刊6,1卷6号,1932年12月;马玉麟:5武功县土地问题之研究6,5土地问题资料6,第68册,第35489页。

[侵华日人]5中国农村惯行调查6刊行会:5中国农村惯行调查6,卷3,第177)178页,1955年。

田文彬:5币制改革与农村/复兴06,天津5益世报6,1936年2月22日。

晏雨:5福清农村中的危机6,5东方杂志6,32卷12号,第110页,1935年6月。

刘保邹:5龙溪之社会及农村6,5农业周报6,4卷8期,第259页,1935年3月。时囚:5河南镇平内乡淅川三县的自治6,5中国农村6,2卷5期,第66页,1936年5月。

吴济生:5新都见闻录6,第111)113页,1939年。

彭文和:5湖南湖田问题6,5土地问题资料6,第75册,第39364)39367页;国民党政府农村复兴委员会:5河南省农村调查6,第3)4页、89)90页,1934年;郭汉鸣、洪瑞坚:5安徽省之土地分配与租佃制度6,第45)47页,1936年。

英里的宛平某村,1930年同上年比较,有地村户由104户减为98户。同时,土地占有者中的不

在村户由30户增至35户。

1这类不在村户中,不少即是城市地主。有些地区,城市地主数量和比重之大,令人吃惊。如河南南阳,在直径不满3里的县城,100亩以上的地主竟多达500余家。他们多数都是从各乡跑来的,各有田产数百亩,多的占地五、六千亩,即便分家后,占地二、三千亩的地主,还是很多。

o一些城市地主成为兼并土地主力。如江苏盐城沙沟镇一带,因连年灾祸,农村经济拮据异常,农民破产,每届春荒不接之际,纷纷典卖田产,而买主多为在外之

商人、高利贷与官僚地主等。?

盐城以及东台、泰县、兴化等县,地主十九居住城镇,乡村绝少发现。武进一带的地主,也大都系富商与官吏。

?这一时期的大地主,不仅占地规模大,而且数量多,分布广,不少地区,大部分土地为有数

的几户大地主所垄断。无论南北,大地主的占地面积,动辄千亩,多的超过万亩乃至数万、数十万亩。一户地主占有的土地,相当于上万户中小自耕农土地的总和。在南方稻田区,苏南、皖南、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都不乏拥地五、六千亩和万亩以上的大地主。

苏南常熟、吴县、无锡和沪西一带,都发现有一两万亩的大地主。?江西广昌、宁都、武宁、贵溪,湖北钟祥,湖南洞庭湖滨地区,都有占地六、七千亩至三、五万亩,或收租五、六千担乃至上

万担的大地主。?

北方旱作区或水稻杂粮区,大地主的占地规模更大,其土地面积动辄以万亩或十万亩计。据1935年国民党土地委员会调查,皖北霍邱有215)8万亩的大地主13户,蒙城

有10万亩大地主4户,泗县、太和、灵壁、涡阳等县,都有一、二万亩的大地主。合肥周、刘、唐、

张诸大地主家族,各年收租谷2)5万石,李鸿章、李翰章、李庚余家族,年收租额尤多。?河南罗山、信阳、内乡、正阳,山东维县、诸城、黄县,都有一万至五、六万亩的大地主。à

河北宝坻是京东一带数十县大地主最集中的地区,该县大地主占地通常都以庄计,每一大地主握有一个乃至几个村庄的全部土地,全部村民均为其佃农。á

河南固始东乡与安徽霍邱接壤地

方,一大地主占有土地之多,更令人吃惊。据说从其家乡至县城所经过的120里的路程,可以

不用踏入他人土地一步。

l u 山东原本大地主不少,1928年后,大量农民卖地流往东北,大地主更是数量大增。据1934年的统计,占地500亩以上的大地主,竟占全省农户总数的4145%。

l v 这一数字可能偏高。但这一时期山东大地主急剧膨胀则是事实。

在地广人稀的西北甘肃,大地主则通常以山或川为其土地的计算单位。如谓某川为某某人所有,或某山至某山为某人所有,等等。如陇东北庆阳县城有数家大地主,拥有数条川道的

1o?????àá l u

l v 田中忠夫著、汪馥泉译:5中国农业经济资料6,第72)73页,1934年。

国民党政府农村复兴委员会:5河南省农村调查6,第4页,1934年。顾猛:5崩溃过程中之河北农村6,5中国经济6,1卷4,5期合刊,第3页,1933年8月。

国民党政府农村复兴委员会:5河南省农村调查6,第3)4、86页,1934年;李作周:5山东淮县的大地主6,5中国农村6,1卷8期,第69页,1935年5月。

郭汉鸣、洪瑞坚:5安徽省之土地分配与租佃制度6,第45)46、48页,1936年。

陈赓雅:5赣皖湘鄂视察记6,第95页,1934年4月再版;汪浩:5收复/匪区0之土地问题6,第5)6页,1935年。国民党政府农村复兴委员会:5江苏农村调查6,第6页,1934年;5沪西农村的憔悴6,5劳动季报6,8期,第144页,1936年3月。

国民党政府农村复兴委员会:5江苏省农村调查6,第4页,1934年;张履鸾:5江苏武进物价之研究6,第22)23页,1933年。

董成勋:5中国农村复兴问题6,第186)187页,1935年。

冯紫岗、刘端生:5南阳农村社会调查报告6,5国际贸易导报6,6卷4号,第86页,1934年4月。S.D.Gamble,North Chi na Villages:Social,Political and Economic Acti vi ties Before 1933,第193)194页。

土地,但不知其具体面积。当其盛时,据云有牛800万头,羊1200万只。1

由此可见其规模之大。

一些地区的大地主,数量也相当可观。据对绥远临河、五原、包头、归绥、萨拉齐、和林格尔、清水河、固原、凉城、武川等11县的粗略统计,共有10万亩以上的地主3户;万亩以上的地

主33户,其中仅萨拉齐一县就有13户;5千亩以上的地主1户;5千亩以下的地主50户。o另据对河南豫北修武、新乡、滑县,豫中许昌、临颖、郾城、鄢陵,豫西豫南镇平、信阳等9县的统计,共有百亩以上的地主343户,其中500亩以上的地主有176户,占全部地主的419%,内有32户占地超过千亩,占地主总数的019%。从地区看,豫西豫南大地主的比重尤高。镇平、信

阳两县392户地主中,千亩以上的地主有16户,占411%,500亩以上的地主有62户,占

1518%。?山东馆陶,千亩以上的地主有11户,500亩以上的地主24户。?

在人口稠密的四川

成都,有千亩以上的地主6户,共占有全县土地的1P 10。加上周围新繁、新都、金堂等县,千亩

以上约共15户,占地最多的达八千余亩。

?全国大地主的数量无准确统计,有人估算,全国占地万亩以上的大地主,在200户以上;千亩以上的大地主,约有3万户。?

500)1000亩的大地主,更是不计其数。

在人数比例上,尽管大地主只占地主阶级的很小一部分,但其土地却占有很高的比重。在不少地区,相当一部分乃至大部分土地为少数几户大地主所垄断。据对江苏吴江、江阴、仪征等3县42村1308户土地占有状况的调查统计,占地501亩以上的4户大地主,只占调查农户的013%,而其土地占调查农户土地总面积的3014%,相当于占地51亩以上38户地主土地的

6512%。?浙江平湖,占地500亩以上的26户大地主,只占全县农户的0106%,占地面积达

819%,相当于占地50亩以上563户地主土地的3510%。

à安徽当涂,据1936年对第一至四区的调查,占地500亩以上的118户大地主,占全体农户的0146%,其土地比重达18%。相当于

占地50亩以上218户地主全部土地的3717%。á

湖北大冶,据对占地50亩以上的56户地主

的调查,其中占地500亩以上的5户大地主,户数占819%,而其占地面积达2714%。 l u 四川宜宾第五区,千亩以上的大地主,占有全区耕地的35%。

l v 上述成都6户千亩以上的大地主,也

占有全县1P 10的耕地。在湖南滨湖各县,/地权大抵操之大地主之手0。各县新垸,大地主所占土地比重尤高,如沅江洲尾第三区,1999户有地农户中,占地500亩以上的42户大地主,占

有全区5214%的土地。 l w 山东栖霞有两家豪富,拥有的土地占全县1P 3。

l x 1o?????àá l u l v l w

l x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实业厅:5山东农村报告6,栖霞县,第191页,1931年。彭文和:5湖南湖田问题6,5土地问题资料6,第75册,第39333、39365页。

杨予英:5宜宾县农村之研究6,5土地问题资料6,第42册,第21202)21203页。李若虚:5大冶县农村经济研究6,5土地问题资料6,第42册;第21039)21040页。郭汉鸣、洪瑞坚:5安徽省之土地分配与租佃制度6,第40页,表34,1937年。

地政学院、平湖县政府:5平湖县之土地经济6,第88)89、90)93页,1937年。陈翰笙:5现代中国的土地问题6,5中国经济6,1卷4、5期合刊。[日]田中忠夫:5中国农村N 实证的研究6,转见满铁调查部:5支那土地问题K 关9k 调查资料6,第578页。

陈太先:5成都平原租佃制度之研究6,5土地问题资料6,第62册,第32373)32374页。

民国5馆陶县志6,政治志,实业,第60页,1936年。

张锡昌:5河南农村经济调查6,5中国农村6,1卷2期,第49页,1934年11月。钱志超:5国防第一线的绥远农村经济6,天津5益世报6,1937年2月6日。长江:5中国的西北角6,第116页,1936年10月3版。

三、地权的恶性集中

广大自耕农的普遍破产,中小地主和富农的日趋没落,大地主阶层的膨胀,结果导致地权的恶性集中。一些地区中小地主占地比重下降,中小自耕农、半自耕农贫困化和无地化程度的空前加剧,地权向大地主和城市地主集中。

由于中小地主的没落,大地主兼并的土地,固然有一部分来自中小地主,不过主要还是来自破产的中小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同时,一部分中小地主也在继续发展扩大。一些地区所谓大地主/隐然出现0,新的大地主在产生。这些新的大地主首先来自中小地主。他们兼并的土地更几乎全部来自中小自耕农和半自耕农。这就进一步加快了农民的失地过程。

关于这一时期全国的地权分配及其变化趋势,缺乏全面、科学而精确的统计,农民加速失地和无地化加剧的趋势,只能从若干地区、村落的抽样或典型调查以及其他零散的资料记载得到反映。

从调查统计看,农民的失地和无地化趋势,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在有关土地的农户统计中,无地户、特小面积农户的数量与比重和大面积的农户数尤其是单个大面积农户的占地数量同时增长,而中等面积农户数量与比重减少,或无地户和持小面积农户增加,但大面积农户数量不变,甚至各组面积的农户数量均呈递减趋势。所有这些,都是农民失地的反映,只是前者农民所失土地为本村地主所兼并,而后者农民的土地流入了城市或不在村地主之手,全体村民的地权都在减少;在直接经营土地的农户统计中,自耕农的数量和比重下降,而半自耕农与佃农的数量和比重上升。这直接说明农民对其使用地所有权关系的变化,即农民因不断失地,土地短缺的程度日益严重,由全部耕种自有土地转为耕种自有部分土地,另租进一部分土地,最后被迫全部耕种租地。然而,这一统计尚未涉及丧失土地沦为雇农、游民和从事其他职业的失地农民。因而大大缩小了失地农民的数量。

从若干农户占地面积分组统计资料看,各地的地权结构、地权变动的具体情况并不完全一致,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农民失地的情况更加普遍,无地化的程度愈趋严重。河北南宫徐达村,1936年的调查称,无地户和地主均呈增长趋势。徐达村156户中,10年前只1户无地,5年前为2户,1936年增至11户。10年前只有100)150亩的地主2户,1936年增至3户,各有土地230亩。1新河团里村250农户占地面积分组统计显示(详见表3),1930)1934年的5年间,表3河北新河县团里村农户占地面积分组统计1930)1934

年份无地1)10亩10)20亩20)40亩40)80亩80)100亩100亩以上193083069845081 193183665824991 193293964824592 1933950637045103 1934135363684283附注:1934年之户数为该年8月调查数。

资料来源:赵英贤:5河北新河县团里村情况6,5新中华6,2卷22期,第84页,1934年11月。

1王德立:5南宫县徐达村概况调查6,5津南农声6,1卷3、4期合刊,第211页,1936年6月。

无地户、10亩以下的小土地所有者和100亩以上的地主数量,均呈逐年增长趋势,无地户和10亩以下小农分别由1930年的8户和30户增至1934年的13户和53户,100亩以上地主由1户增至3户。而占地10)20亩、20)40亩、40)80亩的3组农户逐年下降,80)100亩组农户升降不甚显著。这清楚地说明,相当一部分中小农民的土地转入了村里地主手中。在短短5年时间内,地权结构发生如此大的变动,是极不正常的。前述皖北凤阳某村,农民失地和地权集中趋势,和团里村大致相仿,只是经过的时间较长。

广西苍梧、桂林、思恩和陕西有关调查资料所反映的情况略有不同。如表4、表5所示,无地户和占地不足5亩(陕西为不足10亩)的贫苦小农均明显增加,5亩(或10亩)以上中小农户数量或比重大都下降,少数组别略有上升。但50亩(或100亩)以上地主的数量或比重,除广西苍梧外,也都略有下降,或基本不变。这种情况的出现,由于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单个地主的占地规模扩大,大地主的数量和比重提高;二是地权落入城市或不在村地主手中;三是部分地主没落,或因分家析产导致占地面积缩小。

表4广西苍梧等3县农户占地面积分组统计(百分比)

苍梧桂林思恩占地面积分组

1929年1934年1929年1934年1929年1934年无地4718491222162415712813 011)419亩301832112319241533143418

510)919亩10107171917181129142619

1010)1919亩4165101814181821122016

2010)2919亩115212716714418510

3010)4919亩213017418412311315

50亩以上310311310215019019资料来源:薛雨林、刘端生:5广西农村经济调查6,5中国农村6,创刊号,第62)63页,1934年10月。

表5陕西农户占地面积及其变化分组统计

1919年)1932年

1919年1932年占地面积分组

户数%户数%不足10亩37989730154960533719

10)20亩45161034164436523319

20)50亩25151019132141311614

50)100亩146786111298537715

100亩以上5755341455759413合计130633610010139813210010资料来源:钱志超:5陕西农村的破产现状6,天津5益世报6,1936年9月19日。

江苏海门、启东又属于另一种情况,在19世纪80年代初至20世纪30年代初的半个世纪中,地权流动方面,出现了农民得地复失地,旧的大地主没落、新的大地主兴起的变化过程。据

1934年的调查,19世纪80年代初叶前,海门土地大都握于大地主之手;至19世纪20世纪之交,由于社会动荡,大地主/渐告沦落0,而一部分佃农和自耕农购进土地,佃农上升为半自耕农、自耕农,自耕农上升为/半地主0。至20世纪10、20年代之交,因谷价高涨,收获丰厚,土地兼并和农民贫富分化加剧。大部分自耕农丧失土地,少数自耕农上升为/半地主0,并导致了新的大地主的产生。进入30年代,因谷价低落,捐税繁重,农民破产加剧,一般/半地主0亦纷纷出卖土地。地权加速向地主集中。尤其是启东,除地主买进土地外,其余各类农户都在买卖中失去土地,1930)1934年的5年间,富农的土地指数由100降至9617,中农、贫农分别降至94

和8911。

1同时,新的大地主迅速产生和膨胀。两县的农户占地面积及其变化分组统计显示(见表6、表7),1884)1934年的50年间,占地10亩以下和10)30亩的两组农户比重持续上升,其余各组农户的比重均持续下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占地100亩以上的地主比重,也都大幅度降低。由1884年前的5)10%降至1934年的2%左右。海门第六、八两区更分别低至012%和014%。这说明,不仅广大中小自耕农在贫困失地,大多数中小地主和富农也在没落破产,只有少数地主继续膨胀。因此,这里地权的集中不是表现为地主、富农数量的增加,而是单个地主占地规模的扩大和大地主的发展。据实地调查,海门有五千亩以上的地主,启东有八千亩的地主。同时,大量地权落入城市和不在村地主手中,启东更是全县大部分土地为崇明地主

所有。o这是这一时期地权恶性集中的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表6 江苏海门3区农户占地面积变化简表(%)

1884年)1934年

占地面积分组

六区

八区

九区

1884年前1904年前1924年前1934年1884年前1904年前1924年前1934年1884年前1904年前1924年前1934年

10亩以下52035531552040531811025381610亩以上)30亩15254538151030353918152025411830亩以上)50亩454015713503525413605035131250亩以上)100亩

2510311125107117201510414100亩以上1052012105301410552合计

100

100

100

10010

100

100

100

10010

100

100

100

10010

附注:原资料1934年六区各组农户数量之和为10016。

资料来源:沈时可:5海门启东县之佃租制度6,5土地问题资料6,第60册,第30851)30852页。

一些有关农户占地面积及其变化的分组统计资料,只涉及到现有的有地农户的地权状况及其变化,未能反映早已或新近完全丧失土地的那部分农户的经济状况。要全面考察农户的地权与经济状况,还须借助其他资料。按地权和租佃关系,将农户分为自耕农、半自耕农和佃农的调查统计,虽有其明显的缺陷,

?

但可直接反映更多农户的地权状况及其变化,可以弥补

有地农户占地面积分组统计资料的不足。因为地权的集中、农民的失地和无地化趋势,在农户

1o?如没有反映无地雇农的状况,也未能区分佃农,/自耕农0内部的贫富与阶级差别等。

国民党政府农村复兴委员会:5江苏省农村调查6,第5页,1934年。

沈时可:5海门启东县之佃租制度6,5土地问题资料6,第60册,第30858)30859页;国民党政府农村复兴委员会:5江苏省农村调查6,第36)37页,1934年。

结构方面,通常总是表现为自耕农的减少和半自耕农、佃农的增多。

表7

江苏启东县2区农户占地面积变化简表(%)

1884年)1934年

占地面积分组

一区

二区

1884年前1904年前1924年前1934年1884年前1904年前1924年前

1934年10亩以下152030160115231110亩以上)30亩4203543140430451530亩以上)50亩4535251318454530241150亩以上)100亩

453517211454020512100亩以上55321210105211合计

100

100

100

10010

100

100

100

10010

附注:原资料1934年一区各组农户数量之和不足100。

资料来源:沈时可:5海门启东县之佃租制度6,5土地问题资料6,第60册,第30851)30852页。

30年代农民的破产失地和无地化趋势,当然也不例外。一些原来自耕农经济较发达,农户以自耕农为主的地区,自耕农、半自耕农纷纷破产,佃农日增,如湖北黄冈,据1937年的调查,农户中的佃农比重,原不甚高,只居十之三或四,自耕农及半自耕农则过半数,居十之六或七,雇农亦寥寥无几。但近数年来,因农产物价格低落,农村破产,自耕农及半自耕农被迫变卖田产,以救目前之急,大半变为佃农,佃农则变为贫农、雇农。结果,自耕农及半自耕农日形减

少,佃农及雇农逐渐增加。

1江苏丹阳,自太平天国战争后,地权一直比较分散,自耕农数量较多。如该县第三区,1931年前,自耕农几占半数,半自耕农次之,佃农比重甚微。但1931年后,因经济窘迫,自耕农典卖田地/日渐增多0,过后再典田或租田(短典即租田)耕种,故自耕农数量激减,佃农数量猛增。1936年同1931年比较,自耕农、半自耕农所占比重分别由45%和

40%降至30%和35%,而佃农由15%猛升至35%。

o在北方一些租佃制原不十分普遍的地区,随着自耕农的不断失地破产,半自耕农和佃农都在不断增加,河北沧县的小朱庄、北陈屯2村,据1936年的调查,半自耕农分别从5年前的16

户和25户增加到25户和38户,分别增长了5613%和52%。

?南皮大宁庄,1936年同1931年前比较,半自耕农由5户增至15户,上升了2倍,原有的3户佃农则沦为雇农和其他职业。

?山西的自耕农比重也大幅度下降,而半自耕农、佃农比重大幅度升高。如表8所示,自耕农比重由1930年的72%陡降至次年的61%,再降至1933年的60%,4年间下降了12个百点。半

自耕农和佃农分别由15%和13%猛升到20%和19%。半自耕农再升至1933年的22%,佃农虽在1932年回落到18%,但消失部分并非获得土地上升为半自耕农或自耕农,而是进而下为雇农或完全失业。在自耕农经济一直占优势的河南地区,20年代末30年代初,自耕农转为佃农的趋势也非常明显。据对许昌、辉县、镇平等3县的调查,1933年同1928年比较,3县中农

1o??陈学勤:5南皮县大宁庄概况6,5津南农声6,1卷3、4期合刊,第217)218页,1936年6月。

王永毅、康世森:5沧县小朱庄概况6,5津南农声6,2卷1期,第126页,1936年9月;刘照临:5沧县北陈屯村概况6,5津南农声6,2卷1期,第117页,1936年9月。

褚化龙:5丹阳县第三区农业生产成本及农村金融概况6,5农行月刊6,3卷10期,第69页,1936年10月。

潘:5黄冈县之租佃制度6,5土地问题资料6,第60册,第31107)31108页。

中的自耕农比重依次由9216%、9411%和5619%降至8416%、9115%和4412%,而半自耕农依次由714%、519%和2914%上升到1411%、614%和3211%,至于佃农,许昌、辉县也从无到有,

镇平从少到多,同样增加迅速。贫农中的自耕农与半自耕农、佃农的升降情况,大体相同。

1表8 山西省各类农户所占比重及其变化简表

1930年)1933年

1930年=100农户类别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

指数%指数%指数%指数自耕农72100618561856083半自耕农15100201332114022147佃农

13100

19127

18120

18

120

资料来源:毕任庸:5山西农业经济及其崩溃过程6,5中国农村6,1卷7期,第60页,1935年4月。

在那些原本地权集中、自耕农数量不多、佃农构成农户主体的地区,自耕农数量也进一步缩小,半自耕农、佃农数量愈益扩大。浙江嘉兴的情况是,自耕农沦为半自耕农,复沦为佃农,

一部分则沦为雇农。o广东潮州一带,虽然占有小块土地的半自耕农已高达百分之七、八十的

比重,可是由于地权集中的强化,高利贷、中间商人的剥削,苛捐杂税的敲榨,他们的多数还是

/逐渐地走进了佃农的阵营0。

?广西、四川、云南等地的资料显示,自耕农都在减少,而佃农增加。1934年,广西有调查说,近几年来,/全省地权还在继续集中0,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自耕农的成份逐渐减少。桂林、苍梧分别递减到3311%和4218%。在博白,不仅许多自耕农、半自耕农破产沦为佃农,有些佃农还来自小商人乃至/土财主0。反映在土地关系上,则是各地自田比重的下降和租

田比重的上升。?

四川进入民国后,农民阶层渐渐发生变化。到30年代,据说变化得/非常剧烈而迅速0,中小农和自耕农,多直接没落为佃农,其田地逐渐被归并到大地主手中。?其结果

自然是自耕农的减少和佃农的增多。据该省建设厅调查,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分别由1931年的

30%和21%下降到1936年的28%和20%,而佃农由49%上升到52%。

?云南一些地区的变化同样十分剧烈。据对玉溪6村的调查,1928)1934年的短短7年间,49户自耕农中,即有5户卖掉或当掉全部田产,其中4户不得不靠种租地为生而沦为佃农(另有1户从事其他职业);40户半自耕农中,更有9户典卖全部田产,变为纯粹的佃农。因此,调查者说地权和农户结构

变动的结果,中农逐渐破产,小农更因破产而没落。

?

北方一些地权集中的地区,情况也都如此。察哈尔阳原县,自耕农原来就仅占十之一、二。

1o?????国民党政府农村复兴委员会:5云南省农村调查6,第183页,1935年。

李舒虹:5四川农业金融与地权异动之关系6,5土地问题资料6,第89册,第47299页。国民党政府主计处统计局所辑四川农户结构变化统计资料(见5中国租制度之统计分析6,第6)7页),颇有差异,且起伏甚大,可能同各年调查的地区与范围差别过大有关。

吴济生:5新都见闻录6,第111页,1939年。

薛雨林、刘端生:5广西农村经济调查6,5中国农村6,创刊号,第61)63页,1934年10月;国民党政府农村复兴委员会:5广西省农村调查6,第164页,1935年。

田舒:5潮州的佃农6,天津5益世报6,1937年4月17日。王先强:5嘉兴县土地问题及其解决方案6,5中国经济6,5卷6期,第40页,1937年6月。

张锡昌:5河南农村经济调查6,5中国农村6,1卷2期,第57)58页,1934年11月。

他们素鲜益藏,偶遇岁荒人祸,即须债台高筑。因受重创盘剥,数年破产。30年代中的记载说,十年前的自耕农,今则沦为半自耕农或佃农者,十已六、七。全县的半自耕农,原占十之三、四,今日也/情形悉变,强悍者为兵为匪,老弱者为丐为乞0。即使租田为生,其衣食住行,也/几

与乞丐同劣0。1自耕农和半自耕农都破产沦落到了农村社会的最底层。这同时也是30年代农村全面破产的反映。

当然,由于分家或其他原因,少数地区或村落的自耕农数量也有略微增加的情况,但在农户中所占比重是下降的,单个农户所占土地面积亦减少。如皖北凤阳、寿县某村,1935年同1931年比较,自耕农分别由208户和126户增加到216户和148户,但在农户中的比重却分别由7516%和8410%下降到7113%,8019%。与此相反,该两地的半自耕农和佃农,无论户数还

是所占比重,均呈大幅度上升之势。o

同样,前述河北南皮大宁庄,自耕农由1931年前的101

户增至1936年的104户,但其所占比重由7311%降至6617%,而半自耕农的数量和比重均大

幅度升高。沧县小朱庄的情况大体相同。?沧县白兔庄的自耕农由1931年前的283户增至

1936年的294户。但据调查,其主要原因是分家,因此,所占土地面积渐次缩小和零细化。

?总之,从农户结构变化观察,大部分地区表现为自耕农数量与比重的明显下降和半自耕农、佃农数量与比重的不断上升。即使自耕农数量增加,其比重也在下降,所占土地面积缩小

和进一步零细化。

1o??杨萝燕:5沧县白兔庄概况调查6,5津南农声6,2卷1期,第99)100页,1936年9月。

陈学勤:5南皮县大宁庄概况6,5津南农声6,1卷3、4期合刊,第217)218页,1936年6月;王永毅、康世森:5沧县小朱庄村概况6,5津南农声6,2卷1期,第125)126页,1936年9月。

张萝熊:5皖北农村经济实况6,天津5益世报6,1936年7月4日。

民国5阳原县志6,卷8,第5页,1935年。

上世纪二十年代

上世纪二十年代 上世纪三十年代 上世纪五十年代

据史料记载,建于1850年的南大道仅有400米长,3.5 米宽,是北大街南部一条辅助街道。因地处大庙以南得名南大道,泥石结构的路面,及以南连片的荒草及坟地,使这条路成了城市的边缘。《烟台历史》 1952年,我5岁时搬迁到现在南大街中心广场西侧(当时称中海阳)。记得当时母亲用老式的四轮童车推着我和弟弟在鹅卵石路面上艰难地行进,颠得我们屁股痛。在以后几十年的岁月里,我目睹了南大街的变迁。(老人)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南大街始建,西起原西南河(今西南河路),东至西沟街北口,因地处大庙以南得名南大道。 1929年修建成水泥路面。 1934年,烟台特别行政区将原海阳街并入南大道,西至西马路(今海港路),改称南大道街,长1000米。 1935年,位于南大街50号的锦章影楼开业,最初并未开在南大街。南大街成为城市主干道后,烟台“第一家照像馆”也由朝阳街迁至街旁。 1956年,开始将仓浦街、北门外东街、北门外西街、西关北街、南大道街、海阳街、法院街及部分广合巷、清泉胡同、同春巷、爱德巷、仁里街等街巷拆除、后来合并统称南大街,

东起解放路,西至通伸今西炮台南路,与原烟潍路相通,长4000米。 1957年起,消防队、银行综合楼、工人文化宫、水产研究所、公路段办、三勘办、自来水办公楼等第一批楼房人际立于新建的南大街中。 1958年,政府耗资188.73万元,首次拓宽南大街,拆除了福建会馆后殿和仓浦街部分建筑物,修建成全长4020米的南大街,并铺设了沥青路面; 1962年7月,开通了自虹口路到发电厂的1路公交车。之后,吐着白烟的福特牌大客车开上了南大街。 1967年,将西部原只楚路并入,改称跃进路。 1968年,街南落成烟台大型展览馆。 1973年,又将原只楚路改为跃进西路;将海港路以西至西炮台南路路段改为跃进中路;将解放路至海港路路段改名为跃进东路,全长8390米。 1975年,烟台第一家商业中心-烟台百货大楼在南大街中段落成开业,同年,服装公司7层综合楼建成。一时间,老烟台人都把“逛大楼”当成了自己生活的重要部分。买电视到

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国内经济与对外扩张

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国内经济与对外扩张 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运用国家贷款筹集资金的方式来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军事工业,这种经济模式极易使日本走上战争之路。同时,为摆脱危机,日本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在全世界进行商品倾销,挤占了英美等国的市场,引起英美的抵制。倾销失败后,日本逐渐走上对外战争之路。 标签:日本;军事工业;商品倾销;贸易摩擦 20世纪30年代上半叶,由于“现代大工业的扩张性和整体性世界形成对建立公平、合理、开放、有序的国际经济、政治与安全秩序的客观要求与帝国主义的强取豪夺、殖民地瓜分以及国际无序状态之间的矛盾无法协调”,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爆发后,各个国家为应对经济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只着眼于维护本国或特定经济区的利益,从而引发了国与国之间的摩擦和对立,经济上的摩擦引发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和对立,一定程度上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火苗。 一、日本的国内经济 在20世纪30年代上半叶,日本经济上呈现繁荣,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1932年底时,日本的预算亏空和通货膨胀现象并存,农业出现困境,物价上涨,经济危机并未结束。财政赤字包括公共贷款(为筹集资金所发放的债券集资),在不断上升。日本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增加,工业和贸易同时在发展,商业银行运用闲置的资金来购买政府债券,日本政府提供了工业和贸易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部分工业,如交通化学工业和钢铁生产存在新问题,与军事有关的产业得到发展,与东北问题和侵华战争有关的产业得到发展,其他产业在这一阶段处于缩减状态。日本的资本仍然没有完全市场化,债务在不断增加,财政面临困难。在1932年工业和贸易开始萧条时,银行持有巨大的闲置资金,日本政府开始运用通货膨胀和自由花费政策来解决危机。日本政府推行贷款型政策,创造良好的经济形势,在世界经济危机退去时,出口贸易变得繁荣时,物价保持稳定。日本政府采取措施来解决失业问题。 日本经济也存在很大问题,尽管工业产量不断增加,但各个工业部门生产差别很大,因为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赖于军火制造业的发展。军火制造严重依赖于日本政府的支持。尽管没有反常的失业,但是在许多农业地区存在严重的贫困问题和不充分就业的征兆。尽管工人们的群体收入增加了,资本和工人的实际收入却下降了。换句话说,日本的繁荣只有一部分人受益,农业阶层没有享受到,大部分工人(除了那些特别支持的贸易,特别是军火业)也是仅仅不失业,却没有增加收入。农业阶层构成了近一半的人口,他们在国内市场的消费依然很低。如果我们将小生产者和国内的小商人统计在内,至少一半的人群处于低收入或接近失业状态。 从日本的经济状况,可见,日本当时的经济严重依赖于军火工业,这种特点

港口在城市中的规划布局特点.

港口在城市中的规划布局特点: 港口规划是根据港口远景可获吞吐量的规模而确定的港口水域、陆域以及营运条件等规划。一般需要在流域航运或海运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港口在城市中的位置:港址选择是应从港口和城市两方面考虑。从港口角度必须考虑的因素有:一自然条件:包括水深、冲淤、风浪、潮汐、地质、地貌等。二技术条件:按港口规模、性质的要求,分析设计与施工技术上的可行性。三经济性分析:比较投资,运营费用的经济合理性,近远期的效益如何结合等。 港址选择的指导思想是从城市的全局出发,合理地安排好港、城关系:一港址与其他岸线使用的单位的关系协调,如港口、工业、生活等岸线的全面安排。二港口与城市位置关系的协调,如与港口工业等地区的关系。三港口的集疏运组织条件,如港口出入航道的距离。四有关城市总体布局的其他因素。如环境影响和保护。 港口作业区的布置应满足如下原则:一客运码头要接近城市中心地区,使游客有方面的交通条件。二件杂货作业区一般应设在离城市较近,具有深水和中等水的岸线段,以适于件杂货船舶停泊以及有关业务部门联系。三集装箱码头宜邻近件杂货区,要求有较大水深和较大的陆域面积。四为当地服务的作业区应尽量接近城市仓库区,与生产加工、生活消费地点保持短捷的运输距离。五散货作业区应布置在城市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位置,防止对城市生活居住区污染。六油码头对水深要求高,设独立的储存系统,有严格的防火和防止油污染水域的要求。七木材作业区要有宽广水域。八在国际贸易港口城市中,涉外区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的用地功能布局:保证临水生产用地、港区、生活居住用地各有岸线;对外交通用地与各组成部分联系方便;生活居住用地与生产用地长边相邻;城市交通组织区分生活性与交通性,分别组成各自的网络。仓库用地按其类型分别接近其服务对象。 BRT。公共交通优先。(分析,策略) BRT(Bus Rapid Transit)“巴士快速公交系统”。BRT利用改良型的公交车辆运营在公交专用道上,在道路时空分配上给于适当的优先权,兼具轨道交通容量大,速度快和常规公交灵活方便特性的一种新型公共交通方式。 公共交通优先:政府部门在综合交通政策上确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地位,在规划建设上确立公共交通优先安排顺序;在资金投入、财政税收上确立公共交通优先的倾斜做法;在道路通行权上确立公共交通优先的权利。 一般来说,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对公共交通的扶持;二是对其他方式(主要是小汽车)的限制。对公共交通的扶持是公交优先战略的主要方面,包括:一是经济上对公交的扶持,在财政、税收等方面向公交倾斜;二是道路使用与管理上对公交的优先;三是城市规划上对公交场站用地,特别是道路规划上对公交行驶、设站、换乘等方面的优先考虑。对低效交通方式的限制是公交优先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购置限制。使用限制。城市中心或拥挤地区停车限制等。此外还有限制加引导的措施。 《雅典宪章》即国际建筑协会在雅典会议上制定的一份关于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城市规划大纲”。它集中反映了当时“新建筑”学派,特别是柯比西埃的观点。 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成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息与交通四大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并认为:居住问题为人口密度过大、缺乏空地及绿化、生活环境质量差、公共设施少且分布不合理等。工作问题是由于工作地点在城市中无计划的布置,远离居住区,从而造成过分拥挤而集中的人流交通。游息问题是大城市缺乏空地、城市绿地面积少且位置大多偏于郊区。针对交通恶化问题,靠局部的放宽改进道路并不能解决问题,须从整个道路系统的规划入手,考虑适应机动交通发展的全新道路系统。

电影明星:20世纪三十年代的四大女明星(老照片)

电影明星:20世紀三十年代的四大女明星(老照片) 20世紀三十年代的四大女明星 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oncg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oncg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title=""> 張織雲主演的《人心》劇照 上世紀20年代中期是電影演員開始成為公眾人物的開始,特別是女明星的名字已經頻繁出現在報紙之上,1926年上海灘上的一次評選選出了四大女明星:張織雲、楊耐梅、王漢倫、宣景琳。現在,她們的美麗和演技隻能在一些殘片中隱約窺見,但作為中國最早一批女演員的代表,她們的身

世更引人唏噓。 民間有句舊時代遺下的輕蔑俗語,曰“戲子無情,婊子無義”。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是舊時人們對兩大行當從業人員的貶損,而其涵義指向多半瞄準的是女性。可想而知,當電影這出“文明戲”竟然由一些青樓出身的“女戲子”唱了主角時,該有多少金剛不壞的腦袋一邊伸長了脖子睜大眼睛看,一邊忿忿然地噴灑吐沫星子。 上個世紀20年代,是中國銀幕舞台上女性開始競露崢嶸的時代,但說到起點,還得從1913年開始算,那時黎民偉在《莊子試妻》中大膽地起用其夫人嚴珊珊飾演了一個小配角,中國的第一位女電影演員就此誕生。相對當時中國根基深厚的封建傳統,女人演戲,台前拋頭露麵地被大眾觀看,台後還要承受無數品頭論足,簡直就匪夷所思。要知道當時舞台上的女角,皆由男演員反串,即使在嚴珊珊走上銀幕以後的七八年內,銀幕上的女角都由男演員扮演,直到1921 的《閻瑞生》,王彩雲扮演妓女王蓮英一角,才首次由女性

探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的特点分析 范佳铭

探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的特点分析范佳铭 发表时间:2019-07-03T08:39:01.8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范佳铭 [导读] 摘要: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落实城市规划设计思想的主要途径,同时城市规划设计要遵照城市规划设计进行。 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10000 摘要: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落实城市规划设计思想的主要途径,同时城市规划设计要遵照城市规划设计进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城市的建筑业也不断的增加,建筑设计的规划严重的影响着城市,城市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设计、建筑设计、古建筑修复设计、风貌设计、景观设计等这些小的细节都在影响着城市规划,而建筑设计则解决诸因素中建筑个体功能以及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影响下与城市大环境小环境的协调。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特定体现 一、我国的城市规划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人民的追求也不断地更新,我国的城市规划也将不断地跟着步伐不断地改变“,天圆地方说”作为一种整体上的文化观,方形成为人类居住空间的理想模式,它从深层次的文化意识上奠定了中国方形城市的理想形态,而建筑设计则解决诸因素中建筑个体功能以及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影响下与城市大环境小环境的协调,这些都将是城市的特点,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也即对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的关系的协调,从广度来说以往的认为由产业布局的点状规划到交通布局的线状发展再到以创造更好的环境改善居住与工作套间为目标的面状规划的三次时并没有解决城市发展的社会病症,应该探索更整体与立体的规划,即在国土范围内建立“自然-空间-人类系统”的整体割据和发展模式。 建成环境是指城市中非自然因素形成的人造环境是由城市中已建成的城墙、街道、桥梁、建筑物、构筑物等构成,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二者是建筑设计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规划如何;例如在建筑中规划师为了追求美的原则把地块分配的大小不一,建筑规定的高低不一,丧失了统一的标准和公平的原则,还违背了地价运作的经济规律,这些都将影响着城市的规划,简言之,即城市中及各建筑物之间的可被人们领会的所有的空间,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对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基于城市是综合的动态的体系,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不仅着眼于平面上土地的利用划分,也不仅局限于三维空间的布局,而是引入了时间、经济、社会多种要求的“融贯的综合研究”。 二、城市建筑的设计 在我国,一个好的城市建筑设计,是体现一个国家和城市的最好标志,以往的认为由产业布局的点状规划到交通布局的线状发展再到以创造更好的环境,改善居住与工作套间为目标的面状规划的三次时间并没有解决城市发展的社会病症,应该探索更整体与立体的规划,即在国土范围内建立“自然-空间-人类系统”的整体割据和发展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空间的肌理不断有新的变化,将强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举措,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城市周围的现有建筑设计相呼应,立面上虚实进行对比、色彩的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要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物局部的小环境进行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进行城市的规划。环境提供信息,通过人的外部行为的各种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储存和操作。重视过去实践经验成为认知心理学的最重要特征,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其控制力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加速,同时也出现建筑设计带动城市规划的趋势,城市设计指导原则对一切影响街景透视的因素提出设计要求,包括建筑体量关系,广场之间的围塑关系,街道及建筑界面的尺度关系等,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有自己的风格,整体性强、简单中体现复杂,不变中起变化,使建筑设计能够体现城市规划的特点突出,使城市更加的完美,从而也可以因一个好的城市可以构建一个好的社会和风貌,高层建筑顶部以及多层不上人屋顶等视线不能及处简洁处理,体现一定秩序,满足可能的俯瞰效果,并从墙面倾斜、局部层高处理等来控制人的视线和控制小环境,这种小的环境就是城市的主源泉。 进一步加强对城市设计规划建设监督和管理,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在建设现代化城市中的“龙头”作用,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城市设计的开展,为提高城市体形和空间环境质量提供了规划条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了前提;城市生态规划的开展,为城市生态的保护和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小城镇规划的开展,对小城镇的合理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创作了一批精品建筑,为建筑设计建设了一批内涵深刻、功能良好、造型独特的优秀建筑,初步塑造了具有城市规划特色又充满时代精神的城市新面貌,这种面貌要靠建筑设计来体现城市的规划,城市规划设计界提出了“持续规划”和“滚动式发展”的规划思想,即主要着眼于近期的发展与建设,对远景目标则不断地加以修正补充和调整,实行一种动态的平衡,从而抛弃了把城市规划设计当作城市“未来终极状态”的旧观念。 三、城市建筑的基本特点 3.1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建筑与生态环境相结合。 3.2 建成环境与空间的肌理。 3.3 建筑讲究自然通风、采光,创造大众共享的开放空间。 3.4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创作了一批精品建筑。 3.5 空间发展的研究与城市规划学相结合一个好的优秀的建筑不仅是建筑设计要有一定特色、对于水平高也有着要求,同时其环境绿化设计也要有特色,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协调,其中环境提供信息,通过人的外部行为的各种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储存和操作,重视过去实践经验成为认知心理学的最重要特征,这种空间以不同的高低层次,几何的联系在一起,它仅在几何特征和审美质量方面具有清晰的可辨性,从而允许人们自觉的去领会这个外部空间,即所谓外部空间,是将受到建筑设计的规划和要求,同时为确保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市级财政部门应每年安排规划专项编制经费,并根据市委、市政府审定的规划编制年度计划和市委常委会确定的项目足额划拨规划专项编制经费,这些经费通过用在建筑设计上来体现城市规划的特点 四、总结 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城市规划设计是建筑和园林建设的前提,并为所需的空间准备条件,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的进展也为建筑学和园林学的开拓提供了前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生活方式的转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生活方式的转变 (以下内容为经由本人实践调查原创写作) 1990到2000年间,世界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中国正是改革开放开始大踏步前进的时期。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作为九零后的我,从有记忆以来亲眼见证了我身边的变化,小到吃穿住行,交通通讯,大到生活方式与生活观念的转变都不断发生着变化。 这一时期国家做出了一项关乎中国国未来经济走向的重大决定——1994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开始实行。这一经济体制的发展无疑是继改革开放之后又一推动中国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重要转折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相当大的提高。 九十年代以前,由于物质条件较差,所有的生活必需品基本都是定量供应。在粮食方面,供给的大部分都是粗粮,每人每月仅供28斤左右,勉强达到温饱,至于想要种类丰富的蔬菜水果更是天方夜谭。而九十年代以来,吃的问题上有了明显的改观。到九十年代中期,定量供应制度取消,食物的数量与种类明显增多。细粮的大量上市,改变了从前粗粮主导的饮食结构。 在服饰方面,九十年代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从前的单一款式与色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日常的衣着穿戴也逐渐有了新的流行趋势,踩脚裤,文化衫,松糕鞋,流苏裙等成为了人们热捧的时尚。大波浪,富成头更是成为九十年代的经典发型。 这一时期,家电的普及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冰箱,电视,洗衣机作为新的“三大件”在家庭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们不仅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对这一时期经济与生产力发展的有力见证。 交通与通讯状况在九十年代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九零年以前,一小时才有一趟的公交车都是奢侈品,更不用说私家车什么的了。进入九十年代,公交车的数量大幅提高,车次明显密集,另外还有计程车的普及,更是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相当的便利。这一时期,电话在家庭中基本普及,逐渐改变着写信——邮寄——等待——焦急而不得回信的局面。而BP机更成为了通讯的新宠,这种可移动通讯设备的流行与现在人们对Iphone的追捧相差无几,更大程度的方便了通讯联络。而手机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已经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 电脑与互联网开始进入家庭,同样成为这一阶段经济进步的见证。虽然仍处于萌芽阶段,但就它的便捷与速度而言,已然为日后的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这一切的经济发展与进步都与当时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汇密不可分——下海经商!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政府对个体私人的经营不再严格限制,正相反,甚至更加鼓励“一批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各行各业的人们纷纷抓住机遇,加入到下海经商的行列,一时间市场经济空前活跃,从而十分有效的促进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幅提高。加之我国积极推进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初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成熟并逐渐向国际靠拢。财富不断的积累,生产力与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使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达到了空前的盛况。截至九十年代末,人们的平均收入甚至可达到九十年代初期的十倍以上!这样的经济发展速度绝对是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前提。 1990年到2000年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大踏步发展的阶段,千千万万的中国家庭正走在由温饱向小康发展的路上。生活物资的空前丰富,使人

谈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时中国的边缘地位(1)

谈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边缘地位的理解 【本文摘要】在三十年代,世界各国都忙于为解脱经济危机而奔忙,但是在世界另一个角落的中国却安然无恙,这显得中国好像风景这边独好,但是中国是面临危险的,那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众联教育下面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谈到20世纪30年代,我们不能不提到经济危机,1929-1933年,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寻求危机的出路,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或者是军国主义道路,或者是进行平稳的改革,而当时的中国,却四平八稳,没有大的波动。今天众联教育就和大家一起探讨。 为什么中国在世纪经济舞台上无足轻重,却安然渡过了这场全球性的经济萧条的灾难呢?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和做为一个以白银为法币的国家,中国起初没有受到工业国家间的影响,那当时中国是一个什么情况呢?中国其实在在美英等国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一如既往的坚持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外贸量在1929-1930年间保持稳定,在1930-1931年间,出现了20%的增长,并且1929年由于新的海关税则的出台,使中国的海关税收增长了一倍,此外,1930年后由于政府用黄金替代白银征收进口税,这样,就使政府从国际市场银价波动中解救出来,减少了中国的贸易逆差,并使中国以外国的投资者更有吸引力。于是就出现了相对的稳定感。 对于欧洲列强来说,1925年的洛迦诺公约维持了各国的相对稳定,但是,在德国和日本,对于战后的国际合作体系出现了不信任的因素,也就是说国内出现了改革派,也就是说如在德国,1919年的凡尔赛公约,德国人不满,强烈要求修约,这部人叫改革派,而日本在中国发展有欣欣向荣之感时,日本觉得,应该把国家的发展和某种程度的控制中国联系在一起,这一过程出现于19世纪末,日本的几代人都认为这种控制是必要的。一方面他们认为中国是他们潜在的敌人,另一方面,在地理和经济考虑,反映了一个缺乏自然资源和完全依赖货物的主要供应者,同时做为日本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市场他有必要控制。第三个因到是日本人认为在心理上和文化上,作为一个成功的改革者有义务也有必要来领导其邻国,特别是中国,来走向相似的道路。最后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因素,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国内的与国外的事务,强硬的外交政策只不过是国内政治的反映。 当此之时,中国在加大力度来维护国家的主权,在东北也是如此,于是中日在满洲的冲突就成了一场恢复并维护国家主权的农业为主的社会之间的力量的抗衡。 好了今天我们就说到这里吧,也就是说在30年代初的中国,形势比欧洲要好,在外国资本主义疲于应付之时,中国的经济得到发展,而政治上也保持了相对稳定,但是一场危机就要到来了。众联教育与大家一起重温历史。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尽管民生凋敝、战乱不止,在都市化的上海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有纸醉金迷的生活,有明争暗斗的算计,有趋炎附势的各色人物。 开丝厂的吴荪甫带乡下的父亲吴老太爷避战乱来到上海,扑朔迷离的都市景观使这个足不出户的老朽——吴老太爷深受刺激而猝死。吴府办丧事,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人都来吊唁。他们聚集在客厅,打听战况、谈生意、搞社交。善于投机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找到吴荪甫和他的姐夫杜竹斋,拉拢他们联合资金结成公债大户“多头”,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杜竹斋心下犹疑,赵伯韬遂向他透露了用金钱操纵战局的计划。吴、杜决定跟着赵伯韬干一次。这次合作,小有波澜而最终告捷。 因为金融公债上混乱、投机的情形妨碍了工业的发展,实业界同仁孙吉人、王和甫推举吴荪甫联合各方面有实力的人,办一个银行,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并且希望将来能用大部分的资本来经营交通、矿山等几项企业。这正合吴荪甫的心意。他的野心很大,又富于冒险精神。他喜欢和同他一样有远见的人共事,而对那些半死不活的资本家却毫无怜悯地施以手段。很快地,益中信托公司就成立起来了。 这时,吴荪甫的家乡双桥镇发生变故,农民起来反抗,使他在乡下的一些产业蒙受损失。工厂里的工潮此起彼伏,也使他坐立不安。为对付工人罢工,吴荪甫起用了一个有胆量、有心计的青年职员屠维岳。他先是暗中收买领头的女工姚金凤,瓦解了工潮的组织;当事发之后,姚金凤被工人看作资本家的走狗,而工潮复起的时候,他使吴荪甫假令开除姚而提升那个把事情捅出去的女工。这样一来,姚的威信恢复,工人反而不肯接受对她的处置。接着,作为让步,吴收回成命,不开除姚,并安抚女工给予放假一天。吴荪甫依计而行,果然平息了罢工。 交易所的斗争也日渐激烈。原先吴荪甫与赵伯韬的联合转为对垒和厮拼的局面。益中信托公司,作为与赵相抗衡的力量,形成以赵伯韬为“多头”和益中公司为“空头”之间的角斗。赵伯韬盯上吴荪甫这块肥肉,想乘吴资金短缺之时吞掉他的产业。几个回合较量下来,益中亏损八万元栽了跟头而停下来。此时吴荪甫的资金日益吃紧,他开始盘剥工人的劳动和克扣工钱。新一轮的罢工到来,受到牵制的屠维岳分化瓦解工人组织的伎俩被识破,吴荪甫陷入内外交迫的困境。 赵伯韬欲向吴荪甫的银行投资控股。吴决心拼一把,他甚至把自己的丝厂和公馆都抵押出去作公债,以背水一战。他终于知道在中国发展民族工业是何等困难。个人利害的顾虑,使他身不由己地卷入到了买空卖空的投机市场来。 公债的情势危急,赵伯韬操纵交易所的管理机构为难卖空方吴荪甫。几近绝望的吴荪甫把仅存的希望放在杜竹斋身上。千钧一发之际,杜竹斋倒戈转向赵伯韬一边。吴荪甫彻底破产了。

建筑美术设计体现城市规划特点

建筑美术设计体现城市规划特点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装饰工程设计风格也得到了 快速发展,将工艺美术所特有的魅力与现代装饰设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为 了一种新的趋势.而这种尝试在当前社会可谓是引领着社会新趋势,并取得了一定 的成绩,为国家文化建设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现代建筑设计进 行了一定地介绍,对应用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意义进行了概述,并对现代建 筑设计构想中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美术;现代设计;城市规划;融合 1建筑美术设计与现代技术之间存在的关联 一个让人们满意的建筑物需要充分融合現代技术和建筑美术,这两者必不可少,相得益彰。建筑美术设计需要以现代技术为基础呈现在人们面前,从建筑的 格局上欣赏,建筑美术设计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外观上,能够通过人们的肉眼直接 地观察;而现代技术则恰好不同,它是建筑物自身质量的体现,需要人们认真的体会才能够有所感知。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随之不 断发生着改变,即对建筑物的期望越来越高。在建造建筑物时,现代技术作为质 量的“安全帽”能够确保建筑物的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而建筑美术设计则是 确保人们能够“大饱眼福”。现代技术的使用就是为了能够让建筑美术设计发挥其 最大的效能,所以如果现代技术得到提高,那么建筑美术设计也会随之得到完善;如果现代技术得到了革新,那么也将会为建筑美术设计师提供更多的设计启发等。因此,要想更有效的发挥建筑美术设计的作用,就需要不断对现代技术进行创新 与提高,从而让现代技术为建筑美术技术保驾护航。 2建筑美术设计与现代技术的发展现状 2.1建筑美术设计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当中物质决定意识以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是得到了验 证的,在建筑这一块上,人们对建筑艺术的需要以及快速发展的经济,使得在建 筑艺术上,人们审美观更加的高了。美的规律是建筑艺术的基础,通过对建筑艺 术独特艺术语言的运用,将形象审美价值以及文化价值赋予建筑,让其具有形式 美以及象征性,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将相应的风格给表现出来。在艺术的本身而言,建筑艺术之存在审美不同,无高低之分,只存在这时代上风格的区别。随着人们 审美的变化,整个建筑艺术发展史也在变化发展着。在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发展 史上,对于建筑的对比、比例、均衡等美学元素是比较注重的,在现今的建筑行 业在包含此基础上,更加注重建筑艺术的隐喻效果以及空间上的处理,并强调建 筑构图规律以及主观的审美见解的结合。 2.2现代设计的现状 建筑技术在广义上讲可以说是包括了建筑行业的全部技术,包括建筑施工当 中结构设计以及施工工艺等等。新的施工工艺、设计思路、新的设计现念和新材 料和新的施工技术方面的发展是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面,以上方面都标 志着建筑行业将技术层次提高了。在发展趋势上,建筑行业也是一个上升的状态,就像通常事物的发展规律般,发展过程有曲折,但是总体是前进的。如,在建筑 面积上,远古的简单到现今的多结构,大跨度。在材料上,从过去的木质到现今 的混凝土等。这些足以看出建筑业的发展前进。现今,筑行业较新的施工工艺包

罗布泊在20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就已干涸 - 湖泊科学

罗布泊在20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就已干涸。这一震撼学界的研究成果被发表在《科学通报》2008年第3期上。 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初,距今已有百万年的历史,作为整个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历史时期湖泊面积曾达2万平方公里,史前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近2000年来,罗布泊所在地区气候、环境变化剧烈,成为干旱区环境演变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新疆乃至中亚地区历史、地理、环境演变的缩影。 罗布泊什么样?它是如何消失的?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一大批国内外探险家、科学家分别从地理、地质、气候、历史、考古等不同专业角度在罗布泊及其临近地区开展考察、测绘和发掘,提出了种种见解和假设,引发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学术争论。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保国和新疆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蒋平安带领的课题组,在罗布泊地区进行了5年的科学考察和实地测量。日前,在综合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资料、航测资料、遥感影像和地形图,对近代罗布泊不同时期湖泊演化过程进行了讨论,指出1963年地形图在罗布泊“大耳朵”湖区标注地物特征不正确,并绘制出了罗布泊“大耳朵”湖盆典型断面相对高程变化图。课题组推断,罗布泊“大耳朵”湖心区域干涸时间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这比目前国内其他研究人员最近得出的干涸时间还向前推移了20年。 高程测量 揭示“大耳朵”湖盆地形特征 目前凭借遥感及空间定位技术,罗布泊位置与周边洼地的相邻关系都已十分明了,但罗布泊的地形特征仍然模糊。由于罗布泊地处偏远,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对于湖泊系统基本参数之一的湖盆地形特征现在仍缺少系统的研究。 为获取罗布泊“大耳朵”地区湖盆地形特征,2004年~2006年的每年9月,课题组在罗布泊地区开展了一系列实地高程测量工作。2004年9月和2005年9月,课题组分别采用水准仪、全站仪对研究区典型地段进行了高程测量,但测量结果重复性较差,在3~4公里范围内,重复误差能达几倍。李保国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由于研究区地处极端干旱区,天气晴朗时气温上升较快,近地面2~3米内空气密度变化剧烈,影响光线的直线传播,从而影响到测量结果的精度。 2006年,在总结前两年野外工作的基础上,课题组第3次来到罗布泊,带来了高精度的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其测量精度可达厘米。此次考察的结果印证了那句老话——事不过三。课题组在罗布泊“大耳朵”干盐湖区选取了3条典型断面,并应用DGPS进行了实地高精度高程测量,神秘的罗布泊终于向他们撩开了面纱,真实地呈现在他们面前。 测量结果表明,罗布泊“大耳朵”湖盆深约5.2米,形态不对称,西南陡,东北缓,为一偏心的浅水湖盆,湖盆的最低处位于湖心(90.455 N,40.186 E),从湖盆外缘到湖心,高程依次降低,并没有发现湖心高岛的存在。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情调查报告》(全266册) 南京图书馆编,凤凰出版社,2012年版。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情调查》是根据实习报告中所反映的实际内容起的名称,为影印。收录南京图书馆所藏中央政治学校学生实习调查报告470余册,约17万5000多页。时间跨度为1931年至1937年,地域覆盖范围为江浙沪鲁鄂皖等地部分市县,部门涉及国民政府各部院机构及地方市县,内容涉及普通行政、财务行政、工商行政、市政、县政、统计、金融、法律、公用事业、合作事业等。全面反映了抗战爆发前中国各地经济的实际情况,对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目录 第一册 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实习总报告徐廷贵………………………………………………一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之组织与工作概况夏忠群…………………………………二○一实业部统计长办公处及实业统计范围调查工作实习报告谢傑民李荣丰…………三三七第二册 主计处统计局之沿革与职掌及中国统计事业概述陈增吉………………………………一中央统计处工作概述及全国合作社概况统计黄兆鹏……………………………一五一中央统计处已往及现在之党务政治社会人民团体等各项统计工作鸟瞰韩贵基杨哲一雷荣霖…………………二八五 第三册 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农业统计科进行与主持之各种农业统计报告杜品山………一主计处统计局之经济社会资源及各项统计事业实习报告赵金山卜昪华……二二七第四册 主计处统计局内政部统计处实业部统计处概况及人口与社会农业资源财政与经济统计萧承禄刘坤阅黄存性…………………一 第五册 主计处统计局等所办之民政统计主要农作物生产统计物价指数统计劳资纠纷统计潘应昌张逸铭萧抱坚………………………………一 第六册 主计处统计局内政部统计处实业部统计处之沿革与职掌实习报告唐宗寿叶定安王述安………………………一 第七册 铁道部会计处津浦铁路管理局会计处实习报告史桂濂毕庆芳………………………一中央普通会计之总会计制度实习报告书王克章陈学齐王復华吴邦护赵殿举…………………………………二〇三 第八册 外交部实习总报告第四篇外交仪节刘世灿……………………………………………一外交部情报司亚洲司欧美司国际司总务司实习报告尹禄光………………………一八五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之组织概况及上海公共租界沿革之法律的考察许绍昌……四六三第九册 外交部实务述要及外人在华沿海及内河航运权考察车祖荫……………………………一北京政府与国民政府外交政策的比较及国外华侨状况所受待遇的考察何思可………五一五

浅析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

浅析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 美国的高关税贸易保护政策 200402035 于金辉 关税是一个国家外贸政策和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固然不是实施外贸政策的最佳工具,却是设置贸易保障、贯彻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恰当的运用关税手段,会对一国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放眼美国的关税演变,大体上经历一个关税率先由低到高,后由高到低的走势。对于关税史的分期,史学界也存在着不同的划分。①但无论哪种划分方式,都会把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作为一个完整的断限来分析,因为这一时期是美国关税史上施行高关税贸易壁垒的贸易保护阶段。本文拟以此阶段的关税保护为论题展开论述。 一 关税问题历来是美国政坛上激烈争论的重要问题,并且与地域之争等争端结合到一起而更加复杂。南北战争以前,随着南方农业集团和北方工商业集团力量的消长,关税率也上下起伏不定。但就像有的学者所说的“在美国历史上,不带保护性的关税是不存在的”,虽然有明显的起伏,但关税率基本保持在20%—30%之间。 内战的爆发,也带来了关税的飙升。1861年,共和党人执政,美国国会通过了“莫里尔关税法”(Morrill Tariff Act),使美国进口商品的平均税率从最低的18.8%猛增至36.2%,一年之间几乎提高了一倍。1864年、1865年、1866年平均税率连续提高到48.3%。战争其间的这些保护主义立法的目的是筹措战争经费,然而关税却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而降低,而是作为一种贸易保护的手段被沿用下来了。 战争结束后,美国工业资产阶级确立了在中央的领导权,共和党也开始了他的长期执政阶段。他吸纳了原买办商业集团、金融集团,并利用西部的广大土地团结了西部的小农场主,利用黑人牵制了南部社会的种植园主,开创了一个向工业大进军的黄金时代。到19世纪末,历届美国政府变本加厉,基本上都实行了高关税的贸易保护政策,“没有一次国会会议不把税率提高的”。②到80年代高关税使联邦国库充裕。1889年的大选中,共和党人提出了“毫不妥协地赞同美国保护关税制度”的政纲,赢得了大企业家数百万美元的资助,本杰明·哈里森由此入主白宫,这成为美国工业将要得到比过去的立法更多保护的信号。1890年,共和党控制的国会通过了“麦金利关税法”(Mckinley Tariff Act),把平均税率提高到49%创纪录的高水平。许多个别项目比平均数还要高的多,如棉纺织品的进口税率由35%提高到50%,棉线进口税率从35%提高到60%,亚麻税率从30%增加到60%。③ 1894年民主党人克里夫兰重新上台,他反对高关税,要求降低税率。但迫①一种分期将关税的演变分为四个时期:(1)1792——1816年的财政关税时期;(2)1816——1934年的保 护关税时期;(3)1937——1973年的双边互惠关税时期;(4)1973年至今的非关税保护时期;还有一种分发认为:(1)1789——1861年关税率上下起伏、飘忽不定的阶段;(2)1861——1934年高关税壁垒的贸易保护阶段;(3)1934年以后关税逐步走低、实行自由贸易的阶段 ②莫里森等《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第457页 ③吉尔伯特·C·菲特《美国经济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441页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及影响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及影响 摘要: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拥有着繁荣的城市经济和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其城市规划的特点也异常鲜明,影响深远。文章就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和影响做了初步的探索,多元融合的中华文化使城市表现出包容性与丰富的活力,封闭和稳定的社会秩序使城市表现出极强的统一性。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的一些观念,对当今的城市规划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规划;中国古代;特征;影响 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 (一)中央集权下的“整齐划一” 我国早期的城市总体形态受到以井田制为代表的早期农耕制度的影响。所谓井田即“方里为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井田制的形成,造就了中国古代城市方格网的特征。贺业矩在《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一书中指出:“把城市视为一大块井田,利用井田阡陌的经纬,构成道路网,按照井田制,将它划分成若干等面积的方块底盘,充作城市营建用地;同时规定,以井田的单位——夫作为城市用地的单位。”由此,奠定了中国古代城市方格网状的总体空间格局。 以间为房屋的基本单位,几间并联成一座房屋,几座房屋围成矩形院落,若干院落并联成一条巷,若干巷前后排列组成小街区,若干小街区组成一个矩形的坊或大街区,若干坊或大街区纵横成行排列,其间形成方格网状街道,最后形成以宫殿、街署或钟鼓楼等公共建筑为中心的有中轴线的城市,这就是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城市具有明显的风格统一,整齐划一的特点。其中的原因:一是该城市规划格局本身的优越性。二是秦朝以来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车同轨,书同文”,城市的格局当然也要按照规定被标准化。 这种城市规划的格局,中心明显,主次分明,有明显的对称轴,左右呼应,街道的脉络清晰。根据这种城市规划的方式,所有城池的规模和形制,都有一定的层次标准。都城都是最高大坚固的,其下的诸侯、郡县城市则以行政等级的高下来确定规模。就城市本身来说,首先,会选择城市中心的位置,“仰观天象,俯察经纬”,确定中心后以此为基点,向四周扩散,进而框定城市的总体范围,该中心在都城往往是皇宫所在地,在郡县则往往是钟鼓楼或行政机关所在地。其次,城中普遍都有一条以中心街道或宫殿建筑构成的“中轴线”,城市以此左右对称布局,譬如唐长安城的朱雀大道。再次,中国古代对街道规划十分重视,作用远较西欧中世纪城市中的街道重要。街道既是选择中轴线的依据,又是城内相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摘要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高,看看周围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我国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国学流逝,我们的道德也被一点点地冲刷掉了,道德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当今社会,我们亟需正视国学以及国学教育,但国学教育如何有效地展开发挥其德化育人的功能值得我们研究,而想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现在正在接受国学教育的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入手,从他们学习国学的过程、内容等多个方面审视当下的国学教育。。本研究从校外培训机构中接受国学培训的小学生入手,通过发放问卷辅以访谈,了解了当下小学生国学教育的现状以及原因。小学生学习国学之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当下小学生有多种渠道接触国学,但小学校国学教育缺位,小学生深入接触国学机会较少,参与培训的小学生参与意识较强,但多是带着功利心目的学习,而在课外学习中缺乏主动性。校外培训机构中所学国学内容上贴近生活,内容多样,但无法形成系统,教材权威性让人质疑。针对小学生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首先,要加强小学对国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将国学融入校园文化中去;其次,关注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合理引导小学生对国学教育的看法,避免盲目跟风或全盘否定的倾向;再次,注重教材编写,加强师资培训;最后,社会多方助力增加小学生接触国学的机会。 关键词:国学;国学教育;小学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一股“文化热”的发展,“国学热”在中国大地上悄然兴起。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在我国国力不断增强、民族意识苏醒、民族自尊心增强的背景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繁荣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也逐步凸显,社会道德沦丧、人心不古、官员腐败、子女不孝、各种大学生伤害事件等情况接连出现,尤其是小学生一代出现的道德问题让国人倍感焦虑。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家将传统文化提到了发展的关键点上,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国学,也日益成为社会大众学习关注的焦点。随着国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试图从国学中所包含的经义中来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尤其是国学强大的道德感化能力让社会各方投以瞩目的眼光,一次次拨动着大众的神经,于是国学就从高校专门研究的象牙塔中走出来,开始在大众中普及。2006年1月,《光明日报》推出了国学版专栏,基本的国学知识开始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同年10月,中央电视台和于丹女士合作讲授《论语与人生》,开启了国学系列栏目《百家讲坛》的序幕。随着栏目的播出成功,2009年国学普及开始走向小学生,在央视二套财经频道推出了以“开心学国学”的一系列知识竞赛为主题的《开心辞典》栏目,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主流媒体的参与下,国学越来越多被国人了解,国学教育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己经不再满足于对国学的简单了解,而是想对其有深层次的学习,于是学校变成了国学教育展开的一大阵营,社会上的校外培训机构也积极筹建各种国学学习班,读经运动、私塾书院的出现在当下看来也已是司空见惯。然而小学生接受国学教育、尤其是在蓬勃兴起的校外培训机构中接受国学教育的的现状到底如何,却很少有人关注,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调查从这个角度出发了解现状发现问题,也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一股“文化热"的发展,“国学热”在中国大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