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动控制系统地稳定性和稳态误差分析报告

自动控制系统地稳定性和稳态误差分析报告

自动控制系统地稳定性和稳态误差分析报告
自动控制系统地稳定性和稳态误差分析报告

实验三 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误差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研究高阶系统的稳定性,验证稳定判据的正确性;

2、了解系统增益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观察系统结构和稳态误差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任务

1、稳定性分析

欲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只要求出系统的闭环极点即可,而系统的闭环极点就是闭环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的根,可以利用MATLAB 中的tf2zp 函数求出系统的零极点,或者利用root 函数求分母多项式的根来确定系统的闭环极点,从而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1)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0.2( 2.5)()(0.5)(0.7)(3)

s G s s s s s +=+++,用MATLAB 编写程序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绘制闭环系统的零极点图。

在MATLAB 命令窗口写入程序代码如下:

z=-2.5

p=[0,-0.5,-0.7,-3]

k=0.2

Go=zpk(z,p,k)

Gc=feedback(Go,1)

Gctf=tf(Gc)

运行结果如下:

Transfer function:

0.2 s + 0.5

---------------------------------------

s^4 + 4.2 s^3 + 3.95 s^2 + 1.25 s + 0.5

s^4 + 4.2 s^3 + 3.95 s^2 + 1.25 s + 0.5是系统的特征多项式,接着输入如下MATLAB程序代码:

den=[1,4.2,3.95,1.25,0.5]

p=roots(den)

运行结果如下:

p =

-3.0058

-1.0000

-0.0971 + 0.3961i

-0.0971 - 0.3961i

p为特征多项式dens的根,即为系统的闭环极点,所有闭环极点都是负的实部,因此闭环系统是稳定的。

下面绘制系统的零极点图,MATLAB程序代码如下:

z=-2.5

p=[0,-0.5,-0.7,-3]

k=0.2

Go=zpk(z,p,k)

Gc=feedback(Go,1)

Gctf=tf(Gc)

[z,p,k]=zpkdata(Gctf,'v')

pzmap(Gctf)

grid

运行结果如下:

z =

-2.5000

p =

-3.0058

-1.0000

-0.0971 + 0.3961i

-0.0971 - 0.3961i

k =

0.2000

输出零极点分布图如图3-1所示。

图3-1 零极点分布图

(2)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2.5)()(0.5)(0.7)(3)

k s G s s s s s +=+++,当取k =1,10,100用MATLAB 编写程序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只要将(1)代码中的k 值变为1,10,100,即可得到系统的闭环极点,从而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讨论系统增益k 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K=1时

K=10时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计算机控制系统报告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存在稳态误差。怎样计算稳态误差呢? 在连续系统中,稳态误差的计算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计算:一是建立在拉氏变换中值定理基础上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出系统的终值误差;另一种是从系统误差传递函数出发的动态误差系数法,可以求出系统动态误差的稳态分量。 在离散系统中,根据连续系统稳态误差的两种计算方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推广到离散系统。又由于离散系统没有唯一的典型结构形式,离散系统的稳态误差需要针对不同形式的离散系统来求取。 书上主要介绍了利用z 变换的终值定理方法,求取误差采样的离散系统在采样瞬时的终值误差。 设单位反馈误差采样系统如图4.12所示。 图4.12 单位反馈误差采样反馈系统 系统误差脉冲传递函数为 (4.1) 若离散系统是稳定的,则可用z 变换的终值定理求出采样瞬时的终值误差 (4.2) Φ==+e ()1()()1()E z z R z G z )](1[)()1(lim )()1(lim )(lim )(1111*z G z R z z E z t e e z z t +-=-==∞-→-→∞ →

(4.2)式表明,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稳态误差,不但与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有关,而且与输入序列的形式及幅值有关。除此之外,离散系统的稳态误差与采样系统的周期的选取也有关。上式只是计算单位反馈误差采样离散系统的基本公式,当开环脉冲传递函数G(z)比较复杂时,计算e(∞)仍然有一定的计算量,因此希望把线性定常连续系统中系统型别及静态误差系数的概念推广到线性定常离散系统,以简化稳态误差的计算过程。 在离散系统中,把开环脉冲传递函数G(z)具有z=1的极点数v 作为划分离散系统型别的标准,与连续系统类似地把G(z)中 v=0,1,2,…的系统,称为0型,Ⅰ型和Ⅱ型离散系统等。下面讨论不同类别的离散系统在三种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并建立离散系统静态误差系数的概念。 1.单位阶跃输入时的稳态误差 对于单位阶跃输入r(t)=1(t),其z 变换函数为 (4.3) 得单位阶跃输入响应的稳态误差 (4.4) 上式代表离散系统在采样瞬时的终值位置误差。式中 (4.5) 称为静态位置误差系数。若G(z)没有z=1的极点,则Kp ≠∞,从而e(∞)≠0;若G(z)有一个或一个以上z=1的极点,则Kp= ∞,从1 11)(--=z z R →∞==+1p 11()lim 1()z e G z K →=+p 1lim[1()]z K G z

自动控制原理

3-6 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 把在阶跃函数作用下没有原理性稳态误差的系统,称为无差系统;把具有原理性稳态误差的系统称为有差系统。 非线性因素引起的系统稳态误差称为附加稳态误差,或结构性稳态误差。 习惯上常把系统在阶跃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称为静差。因而,0型系统可称为有(静)差系统或零阶无差度系统,一型系统可称为一阶无差度系统,二型系统可称为二阶无差度系统。 4-3 广义根轨迹 2、附加开环零点的作用 增加开环零点也就是增加了闭环零点,闭环零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相当于减小闭环系统的阻尼,从而使系统的过渡过程有出现超调的趋势,并且这种作用将随闭环零点接近坐标原点的强度而加强。 4-4 系统性能的分析 1、 闭环零极点与时间响应 经验指出,如果闭环零、极点之间的距离比它们本身的模值小一个数量级,则这一对闭环零、极点就构成了偶极子。 在略去偶极子和非主导零、极点的情况下,闭环系统的根轨迹增益常会发生改变,必须注意核算,否则将导致性能的估算错误。 闭环系统零、极点位置对时间响应性能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稳定性。如果闭环极点全部位于s 左半平面,则系统一定是稳定的,即稳定性只与 闭环极点位置有关,而与闭环零点位置无关。 (2) 运动形式。如果闭环系统无零点,且闭环极点均为实数极点,则时间响应一定是单 调的;果闭环极点均为复数极点,则时间响应一般是振荡的。 (3) 超调量。超调量主要取决于闭环复数主导极点的衰减率1//d σωξ= ,并 与其他闭环零、极点接近坐标原点的程度有关。 (4) 调节时间。调节时间主要取决于最靠近虚轴的闭环复数极点的实部绝对值 1n σξω= ;如果实数极点距虚轴最近,并且它附近没有实数零点,则调节时间主要取决于该实数极点的模值。 (5) 实数零、极点影响。零点减小系统阻尼,使峰值时间提前,超调量增大;极点增大 系统阻尼,使峰值时间滞后,超调量减小。它们的作用,随着其本身接近坐标原点的程度而加强。 (6) 偶极子及其处理。如果零、极点之间的距离比它们本身的模值小一个数量级,则它 们就构成了偶极子。远离原点的偶极子,其影响可略;接近原点的偶极子,其影响必须考虑。 (7) 主导极点。在s 平面上,最靠近虚轴而附近又无闭环零点的一些闭环极点,对系统 性能影响最大,称为主导极点。凡比主导极点的实部大3~6倍以上的其他闭环零、极点,其影响均可忽略。 6-3 串联校正 1、 频率响应法校正设计 一般地说,开环频率特性的低频段表征了闭环系统的稳态性能;开环频率特性的中频段

实验四 线性定常系统的稳态误差

实验四 线性定常系统的稳态误差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理解系统的跟踪误差与其结构、参数与输入信号的形式、幅值大小之间的关系; 2.研究系统的开环增益K 对稳态误差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4-1所示。其中G(S)为系统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H(S)为其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 图4-1 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由图4-1求得 )() ()(11 )(S R S H S G S E += (4-1) 由上式可知,系统的误差E(S)不仅与其结构和参数有关,而且也与输入信号R(S)的形式和大小有关。如果系统稳定,且误差的终值存在,则可用下列的终值定理求取系统的稳态误差: )(lim 0 S SE e s ss →= (4-2) 本实验就是研究系统的稳态误差与上述因素间的关系。下面叙述0型、I 型、II 型系统对三种不同输入信号所产生的稳态误差ss e 。 1.0型二阶系统 设0型二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4-2所示。根据式(4-2),可以计算出该系统对阶跃和斜坡输入时的稳态误差: 图4-2 0型二阶系统的方框图 ● 单位阶跃输入(s S R 1 )(= ) 3 1 12)1.01)(2.01()1.01)(2.01(lim 0=?+++++? =→S S S S S S e S ss (4-3) 输入输出响应曲线如图4-1所示,仿真图如图4-2所示。

图4-3 0型系统阶跃响应稳态误差响应曲线 图4-4 Matlab 仿真曲线 由 Matlab 仿真结果来看,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时,输出稳态误差近似为,符合 4-3式计算的理论值。 ● 单位斜坡输入(2 1)(s S R = ) ∞=?+++++?=→201 2)1.01)(2.01()1.01)(2.01(lim S S S S S S e S ss (4-4) 输入输出响应曲线如图4-3所示,仿真图如图4-4所示。 图4-5 0型系统斜坡响应稳态误差响应曲线 图4-6 Matlab 仿真曲线 由 Matlab 仿真结果来看,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时,输出稳态误差趋于无穷大,符合4-5式理论计算值。 上述结果表明0型系统只能跟踪阶跃信号, 0型系统跟踪阶跃输入有稳态误差,计算公式为: P ss K R e += 10 (4-5) 其中)()(lim 0 S S H S G K p →?,R 0为阶跃信号的幅值。 2.I 型二阶系统 设图4-4为I 型二阶系统的方框图。

2013-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什么是自动控制?(填空) 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的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 2. 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什么?(填空)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3.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 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 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的影响。 主要特点: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的问题。 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优缺点? (分析题: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给定偵 反馈星 典型团环控制系统方框图 4.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的定义?(填空或判断) (1)、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系统恢复平衡的能力 (2)、快速性:通过动态过程时间长短来表征的 (3)、准确性:有输入给定值与输入响应的终值之间的差值e ss来表征的 第二章 1.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 2. 了解微分方程的建立? (1)、确定系统的输入变量和输入变量 (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的基本物理规律,分别列写出相应的微分方程,并建立微分方程组 (3)、消除中间变量,将式子标准化。将与输入量有关的项写在方程式等号的右边,与输出量有关的项写在等号的左边 3. 传递函数定义和性质?认真理解。(填空或选择) 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域系统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三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误差.1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信息13-1 学号201310 姓名 指导教师乔学工

实验三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误差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 实验内容 (1)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 523)(1() 66(4)(232++++++=s s s s s s s s G 利用MATLAB 求其分子和分母多项式表示传递函数。 >> clear >> num=4*[1,6,6]; >> den=conv([1,0],conv([1 1],[1,3,2,5])); >> printsys(num,den) num/den = 4 s^2 + 24 s + 24 --------------------------------- s^5 + 4 s^4 + 5 s^3 + 7 s^2 + 5 s (2)利用MA TLAB 实现数学模型间的转换。 设系统的零-极点模型为: ) 3)(2)(1() 3(6+ +++ = s s s s s G )( 用matlab 求出其用分子和分母多项式表示的传递函数。 >> clear >> K=6; >> Z=[-3]; >> P=[-1;-2;-5]; >> [num,den]=zp2tf(Z,P,K); >> printsys(num,den) num/den = …………………………………装……………………………………订………………………………………线……………………………………………

6 s + 18 ----------------------- s^3 + 8 s^2 + 1 7 s + 10 (3)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5 234 )(2 3+++= s s s s G 试利用MA TLAB 表示。 >> clear >> num=4;den=[1,3,2,5]; >> printsys(num,den) num/den = 4 --------------------- s^3 + 3 s^2 + 2 s + 5 2.利用MATLAB 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1)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122532 423)()()(2345234B +++++++++= =s s s s s s s s s s R s Y s G 给出系统的零极点图,并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 clear >> num=[3 2 1 4 2]; >> den=[3 5 1 2 2 1]; >> r=roots(den),pzmap(num,den) r = -1.6067 0.4103 + 0.6801i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3.5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3.5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描述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 (3.73 ) 式(3.73)是一个高阶微分方程,方程的解可以表示为 (3.74) 式中,前两项是方程的通解,而是方程的一个特解。随时间的增大,方程 的通解逐渐减小,方程的解y(t)越来越接近特解。当时,方程的通 解趋于零 这时系统进入了稳定状态。特解是由输入量确定的,反映了控制的目标和要 求。系统进入稳态后,能否达到预期的控制目的,能否满足必要的控制精度,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对系统的稳态特性进行分析。稳态特性的性能指标就是稳态误差。 3.5.1 稳态误差 控制系统的误差可以表示为 (3.75) 式中是被控制变量的期望值,y(t)是被控制变量的实际值,即控制系统的 输出。 稳定的控制系统,在输入变量的作用下,动态过程结束后,进入稳定状态的误差,称为稳态误差

图3.23 单位反馈和非单位反馈系统 (a)单位反馈系统;(b)非单位反馈系统 在控制工程中,常用控制系统的偏差信号来表示误差。对图 3.23(a)所示的单位反馈系统,误差与偏差的含义是相同的,即 (3.76) 式中r(t)为系统的给定值,也就是输出y(t)的期望值。单位反馈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3.77) 对图3.23(b)所示的非单位反馈系统,因为反馈变量f(t)并不与输出变量y(t)完全相同,所以给定值与反馈变量之差,即偏差并不是(3.75)式意义上的误差。但如果反馈环节H(s)不含有积分环节,在时,由于暂态项的消失,反馈 量与输出量之间就只差一个比例系数我们认为反馈量可以代表输出 量,于是,定义非单位反馈系统的误差为 (3.78) 式中r(t)是非单位反馈系统的给定值,f(t)是反馈信号。根据图3.23(b)非单位反馈系统各环节间信号的关系,可得 (3.79)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3.8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3.8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稳定性是控制系统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它表示了控制系统承受各种扰动,保持其预定工作状态的能力。不稳定的系统是无用的系统,只有稳定的系统才有可能获得实际应用。我们前几节讨论的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稳态特性分析计算方法,都是以系统稳定为前提的。 3.8.1 稳定性的定义 图3.26(a)是一个单摆的例子。在静止状态下,小球处于A位置。若用外力使小球偏离A而到达A’,就产生了位置偏差。考察外力去除后小球的运动,我们会发现,小球从初始偏差位置A',经过若干次摆动后,最终回到A点,恢复到静止状态。图3.26(b)是处于山顶的一个足球。足球在静止状态下处于B位置。如果我们用外力使足球偏离B位置,根据常识我们都知道,足球不可能再自动回到B位置。对于单摆,我们说A位置是小球的稳定位置,而对于足球来说,B则是不稳定的位置。 图 3.26 稳定位置和不稳定位置 (a)稳定位置;(b)不稳定位置 处于某平衡工作点的控制系统在扰动作用下会偏离其平衡状态,产生初始偏差。稳定性是指扰动消失后,控制系统由初始偏差回复到原平衡状态的性能。若能恢复到原平衡状态,我们说系统是稳定的。若偏离平衡状态的偏差越来越大,系统就是不稳定的。 在控制理论中,普遍采用了李雅普诺夫(Liapunov)提出的稳定性定义,内容如下: 设描述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3.131)

式中x(t)为n维状态向量,f(x(t),t)是n维向量,它是各状态变量和时间t的函数。如果系统的某一状态,对所有时间t,都满足 (3.132) 则称为系统的平衡状态。是n维向量。当扰动使系统的平衡状态受到破坏时,系统就会偏离平衡状态,在时,产生初始状态=x。在时,如果对于任一实数,都存在另一实数,使得下列不等式成立 (3.133) (3.134) 则称系统的平衡状态为稳定的。 式中称为欧几里德范数,定义为: (3.135) 矢量的范数是n维空间长度概念的一般表示方法。 这个定义说明,在系统状态偏离平衡状态,产生初始状态以后,即以后,系统的状态将会随时间变化。对于给定的无论多么小的的球域S(),总存在另一个的球域,只要初始状态不超出球域,则系统的状态 的运动轨迹在后始终在球域S()内,系统称为稳定系统。 当t无限增长,如果满足: (3.136) 即系统状态最终回到了原来的平衡状态,我们称这样的系统是渐近稳定的。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如果不存在另一个正数,即在球域内的初始状态,在后,的轨迹最终超越了球域S(),我们称这种系统是不稳定的。 图3.27是二阶系统关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义的几何说明。

基于Simulink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基于Simulink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Simulink 仿真环境进行控制系统稳态误差分析的方法。 2.了解稳态误差分析的前提条件是系统处于稳定状态。 3.研究系统在不同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稳态误差的变化。 4.分析系统在扰动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5.分析系统型次及开环增益对稳态误差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计算机 2. MATLAB 软件 三、实验原理 1.误差的意义: a) 给定信号作用下的稳 态误差表征系统输出跟随输入信号的能力。 b) 系统经常处于各种扰动作用下。如:负载力矩的变化,电源电压和频率的波动,环境温度的变化等。因此系统在扰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数值,反映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注意:系统只有在稳定的前提下,才能对稳态误差进行分析。 定义式法求稳态误差: [] lim ()lim ()lim ()()lim ()lim () ss r d t s s r d s s ssr ssd e e t sE s s E s E s sE s sE s e e →∞→→→→===+=+=+ 2. 给定信号作用下的误差E )()1R s = +扰动信号作用下的误差()d E s )()1(G D s G -= +R(s)是给定输入信号(简称给定信号) ;D(s)是扰动输入信号(简称扰动信号);()()G s H s 是开环传递函数。 3. 静态误差系数法(只能用于求给定信号作用下误差) 这种简便的求解给定信号稳态误差 ssr e 的方法叫做静态误差系数法,首先给出系统在不同输入信号下的误差系数的定义: 当()0R R s s =时,定义静态位置误差 系数为:0 lim ()() p s K G s H s →= R

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误差分析

实验三 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误差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研究高阶系统的稳定性,验证稳定判据的正确性; 2、了解系统增益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观察系统结构和稳态误差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任务 1、稳定性分析 欲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只要求出系统的闭环极点即可,而系统的闭环极点就是闭环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的根,可以利用MATLAB 中的tf2zp 函数求出系统的零极点,或者利用root 函数求分母多项式的根来确定系统的闭环极点,从而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1)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0.2( 2.5)()(0.5)(0.7)(3) s G s s s s s +=+++,用MATLAB 编写程序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绘制闭环系统的零极点图。 在MATLAB 命令窗口写入程序代码如下: z=-2.5 p=[0,-0.5,-0.7,-3] k=0.2 Go=zpk(z,p,k) Gc=feedback(Go,1) Gctf=tf(Gc) 运行结果如下: Transfer function: 0.2 s + 0.5 --------------------------------------- s^4 + 4.2 s^3 + 3.95 s^2 + 1.25 s + 0.5

s^4 + 4.2 s^3 + 3.95 s^2 + 1.25 s + 0.5是系统的特征多项式,接着输入如下MATLAB程序代码: den=[1,4.2,3.95,1.25,0.5] p=roots(den) 运行结果如下: p = -3.0058 -1.0000 -0.0971 + 0.3961i -0.0971 - 0.3961i p为特征多项式dens的根,即为系统的闭环极点,所有闭环极点都是负的实部,因此闭环系统是稳定的。 下面绘制系统的零极点图,MATLAB程序代码如下: z=-2.5 p=[0,-0.5,-0.7,-3] k=0.2 Go=zpk(z,p,k) Gc=feedback(Go,1) Gctf=tf(Gc) [z,p,k]=zpkdata(Gctf,'v') pzmap(Gctf) grid 运行结果如下: z = -2.5000 p = -3.0058 -1.0000 -0.0971 + 0.3961i -0.0971 - 0.3961i

自动控制原理总经典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总复习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一、学习要点 1.自动控制基本术语: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被控量、输入量、干扰量、受控对 象、控制器、反馈、负反馈控制原理等。 2.控制系统的基本方式: ①开环控制系统;②闭环控制系统;③复合控制系统。 3.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由受控对象和控制器组成。 4.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常有: 恒值系统与随动系统;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定常系统与时变系统等。 5.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稳、快、准。 6.典型输入信号:脉冲、阶跃、斜坡、抛物线、正弦。 二、基本要求 1.对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和方法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了解。 2.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术语,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理解对自动控制 系统稳、准、快三方面的基本要求。 3.了解控制系统的典型输入信号。 4.掌握由系统工作原理图画方框图的方法。 三、内容结构图

四、知识结构图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学习要点 1.数学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形式 (1)物理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2)数学工具—拉氏变换及反变换; (3)传递函数及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4)脉冲响应函数及应用。 2.数学模型的图形表示 (1)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梅逊公式的应用;(2)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的应用。 二、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数学模型的特点,对系统的相似性、简化性、动态模型、静态模型、输入变 量、输出变量、中间变量等概念,要准确掌握。 2、了解动态微分方程建立的一般方法及小偏差线性化的方法。 3、掌握运用拉氏变换解微分方程的方法,并对解的结构、运动模态与特征根的关系、零输入 响应、零状态响应等概念有清楚的理解。 4、正确理解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意义。熟练掌握由传递函数派生出来的系统开环传递函

自控实验三线性定常系统的稳态误差

实验三 线性定常系统的稳态误差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本实验,理解系统的跟踪误差与其结构、参数与输入信号的形式、幅值大小之间的关系; 2. 研究系统的开环增益K 对稳态误差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同实验一。 三、实验内容 1. 观测0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和单位斜坡响应,并实测它们的稳态误差; 2. 观测I 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和单位斜坡响应,并实测它们的稳态误差; 3. 观测II 型二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和单位抛物坡,并实测它们的稳态误差。 四、实验原理 通常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4-1所示。其中G(S)为系统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H(S)为其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 图4-1 由图4-1求得 )() ()(11 )(S R S H S G S E += (1) 由上式可知,系统的误差E(S)不仅与其结构和参数有关,而且也与输入信号R(S)的形式和大小有关。如果系统稳定,且误差的终值存在,则可用下列的终值定理求取系统的稳态误差: )(lim 0 S SE e s ss →= (2) 本实验就是研究系统的稳态误差与上述因素间的关系。下面叙述0型、I 型、II 型系统对三种不同输入信号所产生的稳态误差ss e 。 1.0型二阶系统 设0型二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4-2所示。根据式(2),可以计算出该系统对阶跃和斜坡输入时的稳态误差: 图4-2 0型二阶系统的方框图 1) 单位阶跃输入(s S R 1 )(= ) 31 12)1.01)(2.01()1.01)(2.01(lim 0 = ?+++++? =→S S S S S S e S ss

图表 1 仿真结果中可以看到,读到的误差值为324.506mV ,基本符合理论的推算结果。 Matlab 仿真 2) 单位斜坡输入(2 1)(s S R = ) ∞=?+++++? =→20 1 2)1.01)(2.01()1.01)(2.01(lim S S S S S S e S ss

三、扰动稳态误差终值的计算

3.6.7、扰动稳态误差终值的计算 根据终值定理及式(3-81)、式(3-82),式(3-84)、式(3-86), 扰动稳态误差的终值e sn 可由 下式计算: )()(lim )(lim )(lim 0 s s sN s sE t e e en s n s sn t sn φ-===→→∞ → ∏∏∏∏=--=++==→+++++-=m j j v n i i v m l j j q i i v s s K s s s s s K s sN 1 1 1 1 20 ) 1()1() 1()1() (lim τ ττ τμμ (3-105) 比较式(3-105)及(3-87)可见,)(s en φ的分母多项式与)(s ex φ一样,但)(s en φ的分子多项 式中只有v s 项,不象)(s ex φ的分子多项式中有μ +v s 项。它说明只是控制环节传递函数) (1s G 中串联积分环节的数目v 对系统扰动稳态误差有决定性影响。 一 阶跃扰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在单位阶跃扰动作用下 n t N s s (),()== 11 这时扰动稳态误差终值为 )(lim 0 s e en s sn φ→= (3-106) 二 斜坡扰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在单位斜坡扰动作用下 n t t N s s (),()==12 这时扰动稳态误差终值为 e s s sn s n =→lim ()01φ (3-107) 三 加速度扰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在单位加速度扰动作用下 n t t ()=122 N s s ()=13 这时扰动稳态误差终值为 e s s sn s n =→lim ()0 2 1 φ (3-108) 按式(3-105)、(3-106)、(3-107)及(3-108)计算求得的各型系统在不同扰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终值汇总列于表3-2中。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系统的不稳定现象。 2.研究系统开环增益和时间常数对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1.EL-AT-II型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 2.计算机一台 三、系统模拟电路图 系统模拟电路图如图3-1 图3-1 系统模拟电路图R3=0~500K; C=1μf或C=0.1μf两种情况。 四、实验报告 1.根据所示模拟电路图,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表达式。 G(S)= K=R3/100K,T=CuF/10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2.绘制EWB 图和Simulink 仿真图。 3.根据表中数据绘制响应曲线。 4.计算系统的临界放大系数,确定此时R3的值,并记录响应曲线。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实验和仿真结果 1.根据表格中所给数据分别进行实验箱、EWB或Simulink实验,并进行实验曲线对比,分析实验箱的实验曲线与仿真曲线差异的原因。 对比: 实验曲线中R3取实验值时更接近等幅振荡,而MATLAB仿真时R3取理论值更接近等幅振荡。 原因: MATLAB仿真没有误差,而实验时存在误差。 2.通过实验箱测定系统临界稳定增益,并与理论值及其仿真结果进行比较 (1)当C=1uf,R3=200K(理论值)时,临界稳态增益K=2, 当C=1uf,R3=220K(实验值)时,临界稳态增益K=2.2,与理论值相近(2)当C=0.1uf,R3=1100K(理论值)时,临界稳态增益K=11 当C=0.1uf,R3=1110K(实验值)时,临界稳态增益K=11.1,与理论值相近 四、实验总结与思考 1.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系统传递函数曲线出现截止失真。 解决方法:调节R3。 2.本次实验的不足与改进 遇到问题时,没有冷静分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只想到是实验箱线路的问题,而只是分模块连接电路。 改进: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发现是R3的取值出现了问题,并及时解决,后续问题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3.本次实验的体会 遇到问题时应该冷静下来,全面地分析问题。遇到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学习资料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3.5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3.5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描述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 (3.73) 式(3.73)是一个高阶微分方程,方程的解可以表示为 (3.74) 式中,前两项是方程的通解,而是方程的一个特解。随时间的增大,方程的通解逐渐减小,方程的解y(t)越来越接近特解。当时,方程的通解趋于零 这时系统进入了稳定状态。特解是由输入量确定的,反映了控制的目标和要求。系统进入稳态后,能否达到预期的控制目的,能否满足必要的控制精度,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对系统的稳态特性进行分析。稳态特性的性能指标就是稳态误差。 3.5.1 稳态误差 控制系统的误差可以表示为

(3.75) 式中是被控制变量的期望值,y(t)是被控制变量的实际值,即控制系统的输出。 稳定的控制系统,在输入变量的作用下,动态过程结束后,进入稳定状态的误差,称为稳态误差 图3.23 单位反馈和非单位反馈系统 (a)单位反馈系统;(b)非单位反馈系统 在控制工程中,常用控制系统的偏差信号来表示误差。对图3.23(a)所示的单位反馈系统,误差与偏差的含义是相同的,即 (3.76) 式中r(t)为系统的给定值,也就是输出y(t)的期望值。单位反馈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3.77) 对图3.23(b)所示的非单位反馈系统,因为反馈变量f(t)并不与输出变量y(t)完全相同,所以给定值与反馈变量之差,即偏差并不是(3.75)式意义上的误差。但如果反馈环节H(s)不含有积分环节,在时,由于暂态项的消失,反馈量与输出量之间就只差一个比例系数我们认为反馈量可以代表 输出量,于是,定义非单位反馈系统的误差为 (3.78) 式中r(t)是非单位反馈系统的给定值,f(t)是反馈信号。根据图3.23(b)非单位反馈系统各环节间信号的关系,可得 (3.79) 如果把单位反馈系统看成是一般反馈系统的特殊情况,则(3.79)式就被定义为控制系统误差的拉普拉斯变换表达式。根据拉普拉斯变换的终值定理得 即 (3.80)

上海交大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系统稳态误差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四自动控制系统稳态误差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系统在各种不同输入时的稳态误差情况,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二、实验原理 当一个系统的输入端接受某个控制信号时,系统便经过过渡过程时间后,进入了稳定状态。依据系统的类型及输入信号的不同,将有不同的稳态输出,其与控制信号产生一个误差,该误差被称为稳定误差。 我们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中所含有的积分环节个数来表示系统的类型。当有一个积分环节时称为I型,2个为II型,没有积分环节的称为0型。系统的稳态误差与系统的类型有关,同时也与输入信号的类型有关。本实验就是研究不同输入信号时,加入到一个I型系统后产生的稳态误差。 本系统是由一个积分环节和一个惯性环节串联闭环形成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方框图 该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为 由上式可得 利用终值定理可以解出系统的稳态误差 本实验使用的控制信号分别为阶跃、速度、加速度信号,引起的稳态误差如下 a)阶跃信号 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设 此称为静态位置误差系数 从式中可以看出:K P=∞,因而 由此可见,I型系统对阶跃信号是无差的。 b)速度信号 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设 称为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从式中可以看出:K V=K,因而 由此可见,I型系统对速度的稳态误差是一个恒值,与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K成反比. c)加速度信号 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设

称为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 可见I型系统对于加速度信号的稳态误差是无穷大,也即I型系统(包括0型)不能跟踪加速度输入。 实验用积分器产生速度信号或加速度信号,信号源如图2 图2 信号源电路图 然后将此信号接入系统,系统的模拟电路如图3所示 图3 系统模拟电路图 三、实验数据记录 误差的理论值与实测值如表1 表1 实验的理论值与实测值表 四、特性曲线、参数计算及问题分析 1.记录观察到的输入信号曲线和稳态误差曲线。 答:输入信号曲线与稳定误差曲线如图4

系统稳态误差分析

苏州市职业大学实训报告 院系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训名称 系统稳态误差分析 实训日期 一、实训目的 1、掌握终值定理求稳态误差的方法; 2、在不同输入信号作用下,观察稳态误差与系统结构参数、型别的关系; 3、比较干扰在不同的作用点所引起的稳态误差。 二、实训内容 1、给定信号输入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已知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下所示,其中112()21G s K s =?+,24()0.41 G s s =+,反馈通道传递函数()1H s =。 (1)建立上述控制系统的仿真动态结构图;令开环增益为K1=1,分别对系统输入阶跃信号和斜坡信号,用示波器观察系统的响应曲线和误差响应曲线;并分别计算不同输入信号下的稳态误差值 ; (2)改变系统增益K1(自行选取增益值,如K1=10),用示波器观察系统的稳态误差曲线,计算稳态值,分析开环增益变化对稳态误差的影响。 如果前向通道中再串联一个积分环节,(增益值K1值同第三步),用示波器观察系统的响应曲线和误差响应曲线,计算稳态值,分析开环增益变化对稳态误差的影响。 建立如下图1所示的仿真结构图,令开环增益K1=1,输入单位阶跃信号,运行得到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单位阶跃误差响应曲线(图2): 图1 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K1=1的系统结构图 第 1 页 共 8 页 指导教师签名

苏州市职业大学实训报告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实训名称系统稳态误差分析实训日期 图2 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K1=1的仿真曲线 建立如下图3所示的仿真结构图,令开环增益K1=1,输入单位斜坡信号,运行得到单位斜坡响应曲线和单位斜坡误差响应曲线(图4): 图3 单位斜坡信号作用下,K1=1的系统结构图 图4 单位斜坡信号作用下,K1=1的仿真曲线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误差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项目: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误差实验地点:多学科楼机房 专业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 年5 月15 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会利用MATLAB 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2.学会利用MATLAB 计算系统的稳态误差。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利用MATLAB 描述系统数学模型 如果系统的的数学模型可用如下的传递函数表示 n n n m m m a s a s b s b s b s U s Y s G ++++++= =-- 11110)() ()( 则在MATLAB 下,传递函数可以方便的由其分子和分母多项式系数所构成的两个向量惟一 确定出来。即 num=[b 0,b 1 ,…, b m ]; den=[1,a 1,a 2 ,…,a n ] 例2-1 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5 234 )(2 3+++= s s s s G 试利用MA TLAB 表示。 当传递函数的分子或分母由若干个多项式乘积表示时,它可由MA TLAB 提供的多项式乘法运算函数conv( )来处理,以获得分子和分母多项式向量,此函数的调用格式为 p=conv(p1,p2) 其中,p1和p2分别为由两个多项式系数构成的向量,而p 为p1和p2多项式的乘积多项式系数向量。conv( )函数的调用是允许多级嵌套的。 例2-2 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 523)(1() 66(4)(232++++++=s s s s s s s s G 试利用MA TLAB 求出其用分子和分母多项式表示的传递函数。 2.利用MATLAB 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在分析控制系统时,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系统的稳定性。判断一个线性系统稳定性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是直接求出系统所有的极点,然后根据极点的分布情况来确定系统的稳定性。对线性系统来说,如果一个连续系统的所有极点都位于左半s 平面,则该系统是稳定的。 MATLAB 中根据特征多项式求特征根的函数为roots( ),其调用格式为 r=roots(p) 其中,p 为特征多项式的系数向量;r 为特征多项式的根。 另外,MA TLAB 中的pzmap( )函数可绘制系统的零极点图,其调用格式为 [p,z]=pzmap(num,den) 其中,num 和den 分别为系统传递函数的分子和分母多项式的系数按降幂排列构成的系数行向量。 当pzmap( )函数不带输出变量时,可在当前图形窗口中绘制出系统的零极点图;当带有输出变量时,也可得到零极点位置,如需要可通过pzmap(p,z)绘制出零极点图,图中的极点用“×”表示,零点用“o”表示。 例2-3 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1 22532 423)()()(2 345 234B +++++++++==s s s s s s s s s s R s Y s G

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误差分析

实验三 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研究高阶系统的稳定性,验证稳定判据的正确性; 2、了解系统增益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观察系统结构与稳态误差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任务 1、稳定性分析 欲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只要求出系统的闭环极点即可,而系统的闭环极点就就是闭环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的根,可以利用MATLAB 中的tf2zp 函数求出系统的零极点,或者利用root 函数求分母多项式的根来确定系统的闭环极点,从而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1)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0.2( 2.5)()(0.5)(0.7)(3) s G s s s s s +=+++,用MATLAB 编写程序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绘制闭环系统的零极点图。 在MATLAB 命令窗口写入程序代码如下: z=-2、5 p=[0,-0、5,-0、7,-3] k=0、2 Go=zpk(z,p,k) Gc=feedback(Go,1) Gctf=tf(Gc) 运行结果如下: Transfer function: 0、2 s + 0、5 --------------------------------------- s^4 + 4、2 s^3 + 3、95 s^2 + 1、25 s + 0、5 s^4 + 4、2 s^3 + 3、95 s^2 + 1、25 s + 0、5就是系统的特征多项式,接着输入如下

MATLAB程序代码: den=[1,4、2,3、95,1、25,0、5] p=roots(den) 运行结果如下: p = -3、0058 -1、0000 -0、0971 + 0、3961i -0、0971 - 0、3961i p为特征多项式dens的根,即为系统的闭环极点,所有闭环极点都就是负的实部,因此闭环系统就是稳定的。 下面绘制系统的零极点图,MATLAB程序代码如下: z=-2、5 p=[0,-0、5,-0、7,-3] k=0、2 Go=zpk(z,p,k) Gc=feedback(Go,1) Gctf=tf(Gc) [z,p,k]=zpkdata(Gctf,'v') pzmap(Gctf) grid 运行结果如下: z = -2、5000 p = -3、0058 -1、0000 -0、0971 + 0、3961i -0、0971 - 0、3961i k =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描述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 式()是一个高阶微分方程,方程的解可以表示为 式中,前两项是方程的通解,而是方程的一个特解。随时间的增大,方程的通解逐渐减小,方程的解y(t)越来越接近特解。当时,方程的通解 趋于零 这时系统进入了稳定状态。特解是由输入量确定的,反映了控制的目标和要 求。系统进入稳态后,能否达到预期的控制目的,能否满足必要的控制精度,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对系统的稳态特性进行分析。稳态特性的性能指标就是稳态误差。 3.5.1 稳态误差 控制系统的误差可以表示为 式中是被控制变量的期望值,y(t)是被控制变量的实际值,即控制系统的输出。 稳定的控制系统,在输入变量的作用下,动态过程结束后,进入稳定状态的误差,称为稳态误差

图单位反馈和非单位反馈系统 (a)单位反馈系统;(b)非单位反馈系统 在控制工程中,常用控制系统的偏差信号来表示误差。对图(a)所示的单位反馈系统,误差与偏差的含义是相同的,即 式中r(t)为系统的给定值,也就是输出y(t)的期望值。单位反馈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对图(b)所示的非单位反馈系统,因为反馈变量f(t)并不与输出变量y(t)完全相同,所以给定值与反馈变量之差,即偏差并不是()式意义上的误差。但如果反馈环 节H(s)不含有积分环节,在时,由于暂态项的消失,反馈量与输出量之间就只差一个比例系数我们认为反馈量可以代表输出量,于是,定义非单位反馈系统的误差为 式中r(t)是非单位反馈系统的给定值,f(t)是反馈信号。根据图(b)非单位反馈系统各环节间信号的关系,可得

如果把单位反馈系统看成是一般反馈系统的特殊情况,则()式就被定义为控制系统误差的拉普拉斯变换表达式。根据拉普拉斯变换的终值定理得 即 式()表明,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不仅仅是由系统本身的特性决定的,还与输入函数有关。同一个系统在输入信号不同时,可能有不同的稳态误差。也就是说控制系统对不同的输入信号,控制精度是不同的。 3.5.2 积分环节对稳态误差的影响 式()中的开环传递函数可以表示为 式中K表示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N表示开环传递函数所包含的积分环节数。在分析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时,我们根据系统开环传递函数所含的积分环节数来对系统进行分类。若N=0,即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不含积分环节,称为0型系统。若N=I,则称为I型系统。N= Ⅱ,称为Ⅱ型系统。现在,我们来讨论不同类型的控制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1. 单位阶跃函数输入下的稳态误差 单位阶跃函数输入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自动控制原理概念最全整理要点

1.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普拉斯 变换值比,定义为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传递函数表达了系统内在特性,只与系统的结构、参数有关,而与输入量或输入函数的形式无关。 2.一个一般控制系统由若干个典型环节构成,常用的典型环节有比例环节、惯 性环节、积分环节、微分环节、振荡环节和延迟环节等。 3.构成方框图的基本符号有四种,即信号线、比较点、方框和引出点。 4.环节串联后总的传递函数等于各个环节传递函数的乘积。环节并联后总的传 递函数是所有并联环节传递函数的代数和。 5.在使用梅森增益公式时,注意增益公式只能用在输入节点和输出节点之间。 6.上升时间tr、峰值时间tp和调整时间ts反应系统的快速性;而最大超调量 Mp和振荡次数则反应系统的平稳性。 7.稳定性是控制系统的重要性能,使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控制理论用于 判别一个线性定常系统是否稳定提供了多种稳定判据有:代数判据(Routh 与Hurwitz判据)和Nyquist稳定判据。 8.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特征根的实部均小于零,或系统的特征根均 在跟平面的左半平面。 9.稳态误差与系统输入信号r(t)的形式有关,与系统的结构及参数有关。 10.系统只有在稳定的条件下计算稳态误差才有意义,所以应先判别系统的稳定 性。 11.Kp的大小反映了系统在阶跃输入下消除误差的能力,Kp越大,稳态误差越 小; Kv的大小反映了系统跟踪斜坡输入信号的能力,Kv越大,系统稳态误差越小; Ka的大小反映了系统跟踪加速度输入信号的能力,Ka越大,系统跟踪精度越高 12.扰动信号作用下产生的稳态误差essn除了与扰动信号的形式有关外,还与扰 动作用点之前(扰动点与误差点之间)的传递函数的结构及参数有关,但与扰动作用点之后的传递函数无关。 13.超调量仅与阻尼比ξ有关,ξ越大,Mp则越小,相应的平稳性越好。反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