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城乡规划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论城乡规划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论城乡规划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论城乡规划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摘要】社会的发展带动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乡村日渐荒芜并凋零,给城乡规划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比较严峻的形势,因此,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城乡规划建设进行探究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本文主要围绕,城市和乡村规划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城市和乡村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城乡规划;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引言

我国从2008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法》,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该法律于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作出修改,制定该法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集约高效合理利用城乡土地,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进行城乡规划建设的初衷和必须遵循的宗旨。

二、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城乡规划建设的体制不够完善。城乡规划建设体制完善与否,深刻地影响着城乡规划建设的协调稳定发展,因此,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规划建设体制至关重要。而纵观中国城乡规划的体制建设,在多年发展的锤炼下,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城乡规划建设的发展进程。

(二)城乡规划建设发展呈现不平衡状态。在对城乡进行规划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各级政府比较注重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的调整、投资环境的改善等,而忽略了对乡村的建设力度,这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城乡之间在规划建设、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上呈现严重失衡状态,使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

(三)城乡规划科学性、合理性较差。国内的很多城市,为了追寻短期利益,丢弃了对城乡建设的长远规划,导致城乡的空间布局呈现不协调的状态,极度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城乡规划前瞻性不足。近年来,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各大城市交通规划部门最为头疼的问题,城市交通呈现这一状态的原因,一是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带来的衍生效应;二是城乡规划前瞻性不足。城市道路的数量和宽度远远没有满足私家车数量快速增长的需要,导致出行难问题日益凸显,难以保障城市居民的居住生活质量。

(五)城乡规划建设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意识不足。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时代的更迭并未湮没文化的传承,有大量历史文化遗迹流传至今,带着历史的韵味在当下的社会熠熠生辉。但是中国城乡规划建设中,对于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的保护意识严重不足,为了追求当下的利益,不惜对其进行破坏和拆除,这对于有关领域对历史文化的研究是十分不利的。

(六)农村规划以及编制质量参差不齐。通过相应的调查分析发现,我国目前农村的具体规划以及建设过程中存在众多的问题,其中农村的具体规划以及编制的质量层次不齐。规划的方式以及实施的形式都过于陈旧,没有很好的对村庄的整体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导致其规划严重落后于农村的实际发展需求。

(七)农村基础类设施不健全。在农村的建设规划中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不健全的现象,从农村目前整体的基础设施配置的形势来看,其缺乏相应的科学指导,在建设的过程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无论是对房屋的具体排序上,还是道路的建设上,都充满着随意性,缺乏公共类村民的活动场所。

三、城乡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城乡规划建设的有关法律依据是《城乡规划法》,为了保障城乡规划建设的有序进行,有必要通过多种形式、多个渠道,全面地、综合地加大对《城乡规划法》的宣传力度。另外,与城乡规划建设有关的制度、宅基地审批程序、申请条件和报批程序等,也要作为向居民宣传的重要内容,这样做到的目的是使居民充分了解城

乡规划建设的相关程序和规整制度,确保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积极的配合,共同为城乡规划建设的良好有序开展贡献力量。

(二)建设并完善城乡规划建设体系。城乡规划建设体系的完善,有赖于与城乡发展有关的城乡之间、局部与全局之间、近期与远期之间、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利益关系的统筹兼顾,这是保障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稳步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另外,城乡规划建设中,“以人为本”一定要被当作核心理念予以执行,站在更加利于人们生活居住的角度来进行有关规划建设。同时,也要引导更多的有关人员参与到整个规划建设中来,以增强城乡规划建设的凝聚力,在更高标准和更高要求上达到城乡规划建设良好发展的目的。

(三)创建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系统。绿色交通系统的生成是可持续城市交通系统的战略总目标,也就是在满足城市基本机动性的基础上,保障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方面达到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更公平、更低碳、更少污染的目的。具体地来说,城乡规划建设中对于持续交通系统的构建,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充分满足居民的生活生产需要,符合城市持续稳定发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走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之路,强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造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彻底地贯彻到城市规划的各个细节当中,创建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系统。

(四)对城乡规划建设的功能分区进行强化。传统的城市规划当中,强调从地理上完成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导致的最直接后果是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办公区变成了交通拥堵、生态恶化和城市蔓延的源头,这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对城乡进行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新型的城市规划思路的运用,在功能分区上实现“一体化”规划,即打造具有结构特色的生活-生产-休闲为一体的功能分区新理念,这样既有效避免了交通拥堵的发生,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的产生,非常有利于城乡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五)制订全局性的城乡发展规划方案。为了有效的对我国的目前的城乡规划以及具体的建设情况进行改善,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其中最根本的方法是国家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对城乡管理的统筹发展建设及规划的措施,以乡村实际发展需求为主要的依据,根据地区经济资源的实际情况,最大程度的提高地区内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尊重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以及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规律,从而保障经济、人口、社会、资源之间的持续发展。

(六)引导资金,加大对农村的建设。在根据地区经济资源的实际情况,最大程度的提高地区内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尊重大自然、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规律,实现持续发展的同时还需要做到一点,那就是加大农村建设资金的引入,要站在一个全局的角度去分析和进行农村的建设和规划。提升农村建设宏观决策的整体水平。

(七)提升农民整体参与城乡规划的水平。加大对城乡的具体规划以及建设的力度,需要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通过相应的调查分析发现,城乡规划以及建设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农民的积极配合和参与,因此就需要提高要农民参与规划的水平,对村民自主性和参与积极性进行充分的调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我国的城乡规划建设来看,其处于一个比较关键的发展阶段,而城乡规划建设的内容保罗万象,包括庞大的编制、审批和实施过程,因此,有很多问题需要规避。这就要求有关部门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城乡规划建设的稳定协调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论城乡规划与土木工程的关系

论城乡规划与土木工程的关系 城乡规划和土木工程看似两个不相干的领域,实则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谓城乡规划,规划的是空间布局,是建立人所生活的舒适的环境,宗旨 自然是以人为本;而从土木工程的英文civil engineering来看,恰恰指的是“民生工程”,同样是通过建设合理安全的建筑,来方便人民生活,保障人民居住的安全,最终目的落实在一个“人”字上。 在大同之下,两个领域的确存在着差异。在专业特点方面,城乡规划侧重 宏观大局的排布,而土木工程更多的是要求细节方面的严谨无误。在我的认识中,城乡规划专业更要偏重文科一些,同我们之前学过的地理学科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而土木工程专业则更需要理工科思维,物理方面要求较高。即便是有差异,也是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去建设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与空间。 在实际中,土木和城乡规划早已有很大程度的交叉融合,如属于土木大范 畴的交通运输工程就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与城乡规划协同统筹建设。首先由规划部门布局交通网络,考虑其对人出行及货物运输的便利性以及其他因素,规划出最佳方案;之后交通运输行业人员针对路的结构和交通状况等提出专业的建议和方案,最终才能形成为人们提供极大便利的交通网络。 我认为,在未来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土木工程与城乡规划相辅相成、协同 运作会成为主流。 作为土木专业的学生,我所考虑的是如何将我技能和城乡规划方面结合, 来建设美好的城市。规划学在规划城市区域布局时要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但是有时候确实在某些方面会遇到来自环境的阻力或影响,这时就需要土木工程知识来克服。比如:某条河要规划几座大桥来促进两岸交通,但当地风较大,不利桥梁的稳固,容易发生桥梁晃动,威胁安全。但是桥梁却是必不可少的交通途径,这时,土木工程便派上用场。土木专业人员会从结构方面设计出抗风系数尽可能大的桥梁,这样,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既保证了两岸交通,又保证了行车的安全。 另外,乡村的规划建设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乡村建设现存的一大问题是 建筑安全的隐患,抗灾能力较弱。在这个问题上,城乡规划也可以极大程度地和土木工程协同。城乡规划应当负责规划好村落的区域位置,避免房屋建在山脚易滑坡的地方,因地制宜,更要从居民安全方面考虑。而土木工程要配合规划来完成对房屋建筑抗震结构的设计与建造,从本体克服环境阻力,保障乡村居民的安全,为乡村规划建设提供稳定基石。如今,在中国大地,尤其是西部地区,地震灾害发生的越来越频繁,可以发现,几乎全部发生在乡村地区。这极大程度地威

论城乡规划的空间正义

[北师大珠海分校]城乡规划原理论文[论城乡规划的空间正义] 专业:[城乡规划] 学生姓名:[杨清] 指导教师:[郑明远] 完成时间:2016年9月13日

论文摘要: 城乡规划的“空间正义”即在空间生产和空间资源配置中实现社会正义的要求。其核心是兼顾效率与公平,政府与市场,实现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大化。中国目前城市出现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加大的社会矛盾主要体现在住房、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和公共安全的资源分配极度不平衡,成为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阻碍。因此需要通过在经济效益、社会公平、环境营造和体制创新四个方面追求“空间正义”的城乡发展与规划路径,从而达到“经济集中化,社会平等化,环境特色化,体制创新化”四位一体的最终目标。 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亘古不变的话题,追求”空间正义“已成为了城乡发展与规划的价值取向与基本伦理。但追求的城乡“一体化”并非“一样化”,我们要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而非社会本质与区域体制问题;同时我们需要寻找发展均衡与发展效率的共同提升方案。从本质上来说,城乡规划对达到兼顾城市发展的效率与公平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论城乡规划的空间正义 城乡规划的“空间正义”就是在城乡区域发展中,追求资源分配效率之上要照顾不同群体的利益,尊重区域内每一位居民的基本权利,创造人人可享的基本保障和公共服务,提供均等自由的发展机会。其核心是兼顾效率与公平,政府与市场,实现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大化。在现如今中国生产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明显出现了城乡发展的二元结构,城市与乡村的壁垒影响了社会进一步发展进步。因此,我们需要从居住正义、交通正义、环境正义三个大方面追求”空间正义”的城乡发展与规划路径,最终实现“经济集中化、社会平等化、环境特色化、制度创新化”四位一体的最终目标。 首先,在如今物质条件不再匮乏的年代,中国多数的人们不再因为温饱问题而苦恼,然而社会的发展进步了,人们对“生存”的渴望已经转变为对“生活”的进一步认识。现如今所处的新型城镇化的大环境中,城市与乡村的二元化问题越来越明显,如果说城市化是城乡对立的诱因,那么城乡二元体制则无疑加剧了城乡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古语有云:“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正义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是从古至今任何一个社会都在追求的理想和目标。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的经济进步,使得人们的视线焦点从基本生存条件追求转移到了空间生产和空间资源配置领域中的空间公民权益方面的社会公平与公正,也就是所谓的城乡规划的“空间正义”。它已成为了城乡发展与规划的价值取向与基本伦理,这种“正义”是针对所有存在于某一特定地域的人而言,也就是“以人为本”的空间正义。坚持空间正义就成为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其次,这种空间正义在城市建设中表现在居住正义、交通正义和环境正义三个方面。居住正义已经变成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普遍问题。城市化导致的空间分化造成了中心城区与郊区的分化,进而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分化。而贫富分化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是目前还有待解决的。在居住方面,政府从解决基本温饱的、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建设了大片的保障住房,解决低收入群体和中等收入群体的居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成就显著,城市规划法律法规和实施机制基本形成,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城乡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务必清醒地看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城市规划前瞻性、严肃性、强制性和公开性不够,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丛生,特色缺失,文化传承堪忧;城市建设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节约集约程度不高;依法治理城市力度不够,违法建设、大拆大建问题突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蔓延加重。 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对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解决制约城市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开创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依法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着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着力创新城市管理服务,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二)总体目标。实现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三)基本原则。坚持依法治理与文明共建相结合,坚持规划先行与建管并重相结合,坚持改革创新与传承保护相结合,坚持统筹布局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坚持完善功能与宜居宜业相结合,坚持集约高效与安全便利相结合。 二、强化城市规划工作 (四)依法制定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的重要作用。依法加强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原则和程序,认真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由本级政府编制、社会公众参与、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上级政府审批的有关规定。创新规划理念,改进规划方法,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增强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从区域、城乡整体协调的高度确定城市定位、谋划城市发展。加强空间开发管制,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引导调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功能,确定城市建设约束性指标。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的思路,逐步调整城市用地结构,把保护基本农田放在优先地位,保证生态用地,合理安排建设用地,推动城市集约发展。改革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推进两图合一。在有条件的城市探索城市规划管理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合一。 (五)严格依法执行规划。经依法批准的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必须严格执行。进一步强化规划的强制性,凡是违反规划的行为都要严肃追究责任。城市政府应当定期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城市规划实施情况。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必须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并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从制度上防止随意修改规划等现象。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规划实施的基础,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区域,不得进行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实施以及对违规建设的处理结果,都要向社会公开。全面推行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健全国家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实现规划督察全覆盖。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和公众的力量,加强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建立利用卫星遥感监测等多种手段共同监督规划实施的工作机制。严控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设立,凡不符合城镇体系规划、城市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一现代城市规划理轮的早期探索 1.1898霍华德出版了《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为题的论著,提 出了——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它的实质就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代表作,世界上的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1922年勒.柯布西埃出版了《明天的城市》一 书。(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主义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1931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他认为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代表作——昌迪加尔) 3.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于1882年提出了线性城市的理论。(线性城市就是 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城市不再是一个一个分散的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 带。) 4.20世纪初法国建筑师戛涅提出了工业城市理论。1917年出版了名为《工 业城市》的专著。(阐述了他关于工业城市的具体设想,其目的在于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戛涅将各类用地按照使用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这是工业城市设想的最基本思路。) 上述四条,主要集中在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城市中已经存在的问题。他们紧对现有城市的问题进行批判,而没有提出改进的意见。

5.法国巴黎建筑师埃纳于19世纪中叶发表了巴黎改建研究。提出了大城市 改建的一些基本原则。 6.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即,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 而在次要地区则可以强调土地的最经济适用。)现代城市设计之父西谛于1889年出版了《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一书》。(他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各类构成要素,揭示了这些设施位置的选择,布置以及交通,建筑群体布置之间建立艺术的和宜人的相互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起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 7.盖达斯的学说。盖达斯于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市》。(他把对城市 的研究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由此形成了区域规划的思想。盖达斯的名言“先诊断后治疗”,由此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分析——规划”。(通过对城市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规划方案。) 二现代城市的发展理论 1.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20世纪20年代恩温提出了卫星城理论。(田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都是建立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上,但在含以上仍有一些差别,他们应当被看作是同一个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深化的结果)

家乡城乡规划和建设

《城乡规划概论》结课论文 题目:家乡的规划与建设 调研对象:静宁县_________ _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1508班__ 姓名:李进州 _________ 学号:201502620________ 2016年6月12日

家乡城乡规划和建设——静宁县 摘要: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经济和社会结构不断转化的过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入,静宁县要求城乡建设与周边环境相适应,解决农业,工业,与城镇化之间的矛盾,以及研究其发展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城乡建设,周边环境,矛盾,制约。 1.规划背景 静宁县隶属于甘肃省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以西,华家岭以东,东接宁夏隆德县、南接秦安县,西连通渭县、北邻西吉县,西北与会宁县毗连,东南与庄浪县相依。县境南北长八十多公里,东西宽约为七十公里,总面积约为两千三百平方公里。静宁县总人口48.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32人。民族以汉族为主,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1209人,居住较为集中。 静宁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为葫芦河流域河谷川地、河谷盆地、丘陵坡地和梁峁地,有大小梁峁两千个,山梁总长一千七百公里,主要山梁有一十三条,以葫芦河为界,东侧系六盘山的分支,西侧为华家岭余脉。交通比较落后。 静宁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正因为这样适宜地理气候条件,近百万亩苹果发展起来了。被农业部评为“黄土高原优生苹果最佳栽植区域”。 2.1 县城的规划与发展 规划的指导思想围绕“东拓西展、南扩北伸、中心改造、整体提升”的总体思路,按照“扩容提质,完善功能,城乡统筹,建管并重”的工作要求,改造旧城区,完善西城区,拓建静宁教育苑。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年”活动为主线,努力创建环境清新优美、载体功能完善、城镇品位明显提升的城镇新形象,促进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跨越发展。全力实施静宁教育苑、西城区开发、文屏山公园续建、红学巷道路续建、成纪大剧院建设、城区出入口车行道改造、西岭公园续建等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完善服务功能,提

论城市规划与空间形态解读(一)

论城市规划与空间形态解读(一) 【论文关键词】:城市规划;空间形态;香港【论文摘要】:在城市规划中,城市空间形态设计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以香港为例,从其城市概括说起,再详细介绍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规划设计与空间形态变化。还将香港中环作为特色街区,分时间段对各阶段的发展和标志性建筑物分别介绍。最后,企图从香港城市的规划与空间形态中,对我们的城市规划有些启迪作用。前言 香港自古是中国的领土,原属广东省新安县。在鸦片战争时期,被割给英国。到了1984年,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于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了香港的行使主权,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之后,香港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在与内地很多城市相比较下,香港在社会经济发展很多方面有很多值得内地城市学习的地方。对于城市规划方面,香港城市发展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1.城市概括 香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交通、金融和旅游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之一。其位于广东省南端、珠江口东侧,北接广东省深圳市,距广州市中心约140KM。香港主要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组成,包括了230个大小岛屿,总面积1066。53KM2。现有人口600多万,98%以上属于中国国籍。香港平均每平方公里为5890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2.城市设计与空间形态结构发展历程 香港当局和政府历来重视香港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其城市结构和城市形态的发展是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控制和指导下有序地进行着。香港特殊的发展历史,客观上导致了香港城市空间形态呈现出多元文化和边缘文化的特征。 香港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经历了三个阶段: 2.1初步发展阶段 1841年英国人强占了香港岛,并对香港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他们开发香港的主要目的是把香港建设成"自由贸易港城"。香港开埠时期正值英国维多利亚鼎盛时期,因而,这一时期香港的标志性建筑主要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产物。这一时期香港的城市空间形态深刻地刻下了英国殖民文化的烙印,并对香港后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2缓慢发展期 这一阶段是指从1930年到1946年,此时香港被卷入国际经济政治旋涡,直接受到世界经济不景气、中国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影响,导致城市发展缓慢,最终,多元国际时代取代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期香港的标志性建筑由维多利亚时代的产物转变成国际风格的高层新建筑。1935年建成的汇丰银行成为香港城市天际线变化的突出标志,这一时期香港的城市空间形态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2.3高度发展阶段 从1970年到1997年,由于香港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城市用地的极度紧张,导致香港城市形态发生巨变,形成高度集约化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其主要特点是:建筑形态高层化;建筑功能复杂化;建筑风格个性化;城市天际线体现大尺度、高密度、多层次的特点。 2.4全新发展阶段 至1997年之后,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其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没有发生很多的变化。3.典型街区分析 香港中环是香港的重点街区,它的发展变化最能体现香港城市形态的变迁。如建于1886年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总行是当时香港中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筑风格模仿欧洲古典式,盛行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到了1935年,雄居中环的12层具有国际风格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是香港最高的大厦,成为当时香港的象征。如今,香港重重叠叠,鳞次比的座座高楼高耸入云,特别是中环一带,更是大厦毗连,飞廊交接,造型别致,各具风采。耗资50亿港币,高52层的汇丰银行大厦,巍峨雄伟,正面像巨大的火箭塔,大厦主体如待命发射、直冲云

城乡规划专业建设

城乡规划专业建设 目的: 建立一套具有地方专业特色的、完整的、合理的、适合我校专业基础特点的专业的城乡规划课程教学体系,培养适合21世纪发展需要的城乡规划专业大学生。 意义: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在课程设置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有所侧重。在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下,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通过综合实训加强专业技能,充分体现“做中学”的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理念,将规划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的教育贯穿到设计实践中,使学生能够在实践运用中主动拓展知识体系和领域,使应用型城乡规划教育得到发展,适应社会需求,就能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专业特色的形成。 1、改革课程体系:通过对城乡规划课程体系的调整,同时结合高等教育性质、地位、作用与人才培养的方式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对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和与其相适应课程体系做出重大的改革,并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明确培养方向以及进行培养计划的分解。建立适合于工科专业背景的地方二本高校的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从而使城乡规划课程教学体系更加完善,符合按类招生的办学特点,规划设计与建筑学的教学结合更加紧密,同时发展出有自己学科特色,更利于我校规划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2、改革课程内容:将原有的建筑类的教学中增加规划专业导论,讲规划知识作为基础教育,给全部学生学习,增加学生对规划专业的了解,为分专业做准备,结合上述课程体系的调整,并且找出与建筑学专业的衔接点与不同点。确立起包括设计基础、构成学、计算机强化训练、城乡规划设计课与城乡规划实习课计在内的较为完整的适合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使各门课程相互衔接、循序渐进、整体推进。建立新的、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进度安排。

浅谈关于城乡规划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关于城乡规划的问题及建议 黄山区规划设计院余振华 自《城乡规划法》颁布施行以来,城乡建设有序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与矛盾: 一、村庄建设中村民建房的刚性需求与规划编制成果不相 适应。 一方面是规划的调查不够深入,村民建房意愿与规划要求相抵触,造成规划实施难以展开;一方面是规划的实施不到位,村民建房的需求得不到有效解决,造成规划成果流于“纸上谈兵”。 二、城乡规划体系不完善,一些镇村规划覆盖不到位,造成 城乡建设不协调,各项建设相对混乱。 城乡建设涵盖及广,城乡规划体系庞大。在城乡基础建设过程中,各部门“各自为战”,污水管网、给水管网、电力网、通信网络等建设缺乏统筹协调,主要表现在或道路重复开挖建设地下管网,或局部地段管网敷设不到位,或地下管网综合混乱,给城乡建设造成很大的困难;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上,主要表现在城市规划区范围与相邻镇规划区范围交叉,各自规划用地间不协调,给交叉部分的用地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在镇总体规划上,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协调,主要表现在镇区用地建设与基本农田控制相冲突。在村庄规划上,与镇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不协调,主要表现

在村庄基础建设规划不完善或达不到要求。 三、城乡规划编制存在滞后性现象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三、四线城市建设也在高速发展,一些规划的还来不及编制,城市建设已经扩张,本应该先规划后实施的原则,造成了先实施后规划的现象,城乡规划编制滞后严重,给城乡规划与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四、城乡规划编制存在“利益偏好”现象 这些现象多存在于三四线城市,由于三四线城市的城乡规划编制水平良莠不齐,且城乡规划评价体系的不完善甚至实施缺失,造成城乡规划编制重点更多趋向于编制委托主体的“利益偏好”关注。例如一些房地产企业,更多的注重容积率、建筑系数等指标方面的内容,而忽视绿化和地下管网建设的内容;在一些镇接收到“指令性”规划建设的要求下,更多的注重的是可操作性,而忽视规划的合理性。 五、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相关规划的法律地位 没有定性,规划依据相对混乱,对规划组织编制造成很 大困扰。 1、《城乡规划法》虽然指定了法定规划的内容,并明确了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但是由于对于专项规划,如消防专项规划等没有对其法律地位进行定性,因此是否能作为法定依据没有定论。

论《城乡规划法》与《城市规划法》的异同

论《城乡规划法》与《城市规划法》的异同 自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同时废止。 《中国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自1990年4月1日实施以来,对于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城市规划法》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制定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的色彩,已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甚至随着近几年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在我国出现了“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现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除了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城乡经济割裂的问题之外,还与农村缺乏规划、缺乏公共设施与公共空间、不能与城市形成统一的市场和空间有关系。规划的城乡分割,已成为城乡二元结构的一种制度性根源,这也让很多学者对《城市规划法》在现阶段的可适用性产生了疑问。 2007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新的《城乡规划法》,基本解决了原《城市规划法》的不足,该法与原《城市规划法》的最大区别是将实行城乡一体化写入了规划法,强化了对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加大了对违反城市规划的处罚,完善了规划的修改程序。在原《城市规划法》中,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的规划制定与实施模式,使城市和乡村规划之间缺乏统筹协调,衔接不够,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从这个意义上看,《城乡规划法》的突破性意义显而易见。在2008年9月2日全国政协“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专题协商会上,全国政协就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改革城乡二元体制,这是中国下一轮改革发展的重点,同时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在原先的《城市规划法》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适于当今我国城市建设的问题: 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上的规划管理制度,以及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的规划制定与实施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实需要; 2. 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中脱离实际,不顾环境资源承载力和经济条件,擅自变更规划,批准开发建设,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 3. 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需要提高,有的地方在制定规划和实施规划过程中缺乏充分的专家论证和广泛的社会参与; 4. 乡村规划管理非常薄弱,现有的一些规划未能体现农村特点,难以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需要,农村无序建设和土地浪费严重; 5.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地区飞速发展的密集城市群迫切需要统筹协调,避免造成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6. 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投资体制的改革,现行规划实施制度需要作相应调 - 3 - 整; 7. 城乡规划建设中的违法行为出现一些新特点,需要完善法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而《城乡规划法》将统筹城乡建设和发展,确立科学的规划体系和严格的规划实施制度,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等关系,促进合理布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体现特色,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统筹协调和综合调控作用。 与原《城市规划法》相比,新的《城乡规划法》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城乡一体促协调《城乡规划法》规定:“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本法中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这就意味着,原来城乡二元的法律体系被打破,城乡规划步入一体化的新时代。众所周知,中国现行的《城

最新未来城市规划建设|城市规划建设方案

城市规划建设方案 城市是一定区域政治、文化科技和信息中心。现代城市的形式和发展除自然条件外,主要是在规划指导下,进行不断建设和有效的管理。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三位一体、缺一不可的关系。认真研究并处理好三者之见的关系,对城市的发展具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分析了上述三者的内涵及其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是建设与管理的直接依据。 一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城市规划关系各行各业,影响千家万户,是一项战略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起着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对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重大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的作用,集中体现了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一个城市能否建设的好,管理的好,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规划。只有这样,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才能依据规划科学的、有序的进行。否则,建设的管理就在很大程度上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城市规划对于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二自觉依据规划进行建设和管理。城市规划有一个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趋于科学、合理、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有一个对城市规划权威性、重要性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换言之,也就是如何自觉依据规划来进行建设和管理。这些年来,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我国的城市建设近十年来日新月异,新建筑、新景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也出现了一些败笔,如一些城市或是拆毁了具有历史风貌的区域,或是在风貌保护区新建了一些现代高层建筑。一个城市要发展好、建设好、管理好,首先要规划好。所谓规划是“龙头”,就是讲规划要先行。这样城市的发展、建设、管理才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才能避免盲目性,甚至破坏性。规划已经一定程序确定,就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不能由于长官意志或地区部门利益而随变更。规划必须高起点,才适应和满足城建设和管理的需要。以科学的规划减少建设的失误。规划要体现超前性、科学性、特色化、历史变化等,努力克服“千城一面”现象。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城市展速度的快慢,城市建设和管水平的高低,一方面取于城市规划是否高起点,具有超前性、科学性、特色性;另一方面取决于建设与管理是否严格依据规划的要求,科学有序的进行,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建设是城市发展和基础,是规划和管理的具体实施和前提条件 城市规划制定出来以后,如何使贯彻于城市建设过程中,就成为突出问题。成功的城市建设应该是科学与艺术、人工与自然完善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要达到这种境界关键在于严格按照城市规划来具有实施各项城市建设项目,使规划逐步付诸实施。城市建设的不断进行,为城市的高效能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客观对象,使之“有的放矢”的起到保障各项建设项目维持良好的状态或形象的作用。 一、政府在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首先,根据规划的部署,政府有计地组织能源、交通运输、通讯、地下管网、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生产和市民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其他物质设施建设的基础。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也

城乡规划管理论文范文怎么写

城乡规划管理论文范文怎么写 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与城乡规划的发展历程,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关系进行辩证分析,从户籍改革、土地改革、金融改革、财税改革论及新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向,最后探究重点问题即新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城乡规划管理的应对。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市场经济;城乡规划管理 行政管理体制是指,根据宪法、行政法规而建立起来的相应的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工作制度、组织结构形式。城乡规划管理是政府的职能所属,是城乡建设活动的需要,两者在运行过程中相辅相成,推进城乡规划管理是贯彻新时期行政管理体制的需要,落实行政管理体制是城乡规划改革的基础。 一、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与城乡规划的发展 1.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发展。行政管理体制可以解构为制度以及体系,制度主要是指我国法律法规,其主要作用是确保行政管理体系可以正常运行。体系主要包括权利体系、主体构成,权利体系涵盖权利配制、保障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机构设置、组织形态、领导隶属于主体构成。 1.1计划经济下的行政体制改革。1978-1992年,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开始酝酿并初步发展,主要的制度理念有:扩大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也就是削弱权利过于集中的不利局面,实行政企分开,放宽地方经济的管理权利;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在1983年之后我国有序的开始了建立乡政府的工作,加强基层政权的建设;进行政府机构改革,这一工作完成于1982年6月末,同时省、市、县级的机构也进行了精简机构。 1.2市场经济转型期下的行政体制改革。1992年-2002年,这一时期的行政体制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调整:一是将中央与地方关系进行秩序化整合,优

论城市规划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

论城市规划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 论城市规划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 【摘要】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城市规划在我国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存在到成为对城市发展起到指导性作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市规划理念也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成熟。但是城市规划的改革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本文针对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理念;设计思路 【 Abstract 】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the city, and the city is the main carrier of economic activity. City planning was developed in our country from scratch to existing and then to a guiding role for the city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the city planning concept also became mature and perfect in practice. However, the urban planning reform is a difficult and systematic engineering.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his own viewa of the concepts and ideas of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 Key words 】 urban planning; design concept; design idea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因此城市规划变得尤为重要。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即对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的关系的协调。城市规划也是一项综合性、应用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其目的在于实现城市发展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高品质的城市设计是人们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状态下,追求更高层次精神文化的物质反映。 1.城市规划新理念分析 (1)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现如今,城市规划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城乡规划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城乡规划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摘要: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但就目前而言,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关键字:城乡规划;设计;问题;措施 城市的良好发展的前提保证就是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并且实行有效的管理手段,这是在城市发展建设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加深,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口号不断提出,城市建设体系不断扩大。但同时,很多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因此08年的《城乡规划法》,以法律的形式促进城市规划的改革,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重点。 一、城市规划目前的现状 城市规划的标准含义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综合性的部署城市、乡村的发展,包括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建设活动以及经济发展等内容,并且实时相应的安排进行有效的管理。城市规划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活动,在推进城市现代化发展方面具有重大影响意义,但同时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规划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综合考虑城市全局,明确城市的发展目标,在统筹思想的指导下,处理好城市规划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友好全面和谐发展。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城市规划的设计任务非常广泛,来自世界各地,城市规划的沟通方式也是采用委托的形式进行。一般来说,城市规划的设计人员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丰富、设计水平较高,难能可贵的是设计人员敢于创新,受到委托单位的欢迎。但是这些设计人员的实际工作经验欠缺,对于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新变化考虑不周,导致实际操作往往受到限制难以推进工作进展。

在实际工作中主要的设计单位分为三部分,都隶属于事业单位。第一部分的设计单位在整个城市规划管理中配有专业的基础设计设施,并且设计技术含量最高,竞争力最强,他们的工作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城市的规划,往往全国的城乡规划建设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其余两部分的设计单位,一般都是有地方政府进行管理,并且主要负责地级城市的城乡规划,与第一部分设计单位相比,他们的劣势十分明显,基础建设差、设计技术弱导致在市场中竞争力差,生存环境恶劣。除了事业单位的以上三种城市规划单位以外,还有一些境外的城市规划单位,主要负责大型规划活动。 二、城乡规划设计常见问题 1、规划体系不健全 规划就是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结合,并且统一进行调配。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设计的管理工作主要由政府负责。但是由于城市规划体系不健全,政府部门权责不清,上级政府工作人员为了减轻自己工作负担,直接将城市规划职能下放到下一级政府,这样单纯为了自身利益的做法直接导致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统筹工作受阻。由于不同层级的管理权限不同,并且各级政府工作的审批程序与管理手段都大不相同,下级政府机构难以调控部分资源,城乡规划设计管理也难以落到实处。 很多政府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对于城市规划工作的侧重点存在重此薄彼的现象,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只重视设计和施工,忽视管理监督。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有监督体系,在城市规划工作中,个政府工作部门之间缺乏相互监督体系,部门之间没有必要的联系沟通,各部门独立于彼此,使得在整体上,政府各工作部门不能协调合作和进行信息互换,最终导致城市规划设计不能从整体上进行统筹。 2、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欠缺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

目录: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 (2) 1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概念 (2) 2 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的作用 (3) 2、1 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具有方向性作用 (3) 2、2 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具有引导与调控作用 (4) 2、3 城市管理可以运用城市规划中行之有效的措施 (4) 3 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与谐发展 (5) 3、1 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与谐发展 (5) 3、1、1 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冲突 (6) 3、1、2 实现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与谐发展的方法与手 段 (6) 3、2 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的与谐发展 (6) 3、2、1 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 (7) 3、2、2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辘与谐发展的方法与手段7 3、3 城市建设与城市化的与谐发展 (7) 3、3、1 快速城市化对城市建设的冲击 (8) 3、3、2 城市建设与城市化与谐发展的方法与手段 . 8 4、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 姓名:袁丹班级:资源一班学号:20100512118 摘要:城市建设发展,城市规划先行,城市管理就是关键。随着城市建设节奏的不断加快,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在不断地修订、充实与调整,城市管理也在不断地革新。本文介绍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及城市管理的概念,探讨了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的作用,并从文化、生态以及城市化三个角度出发介绍了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 1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概念 城市规划就是现代城市建设管理发展的依据,城市规划就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与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就是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城市发展规模及可持续发展为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协调城市空间布局与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与具体安排。[1]最终目的就是合理的利用该城市的每一寸土地,使城市环境能最大程度的得到保护.最大限度的体现每一个城市居民的意愿。 城市建设就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物质设施进行建设,城市建设的内容包括城市系统内各个物质设施的实物行态,就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就是过程性与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城市经过规划、建设后投入

论当今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论当今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逐渐被世界所重视,城市保护、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区域协调发展等越来越城市规划界重视的话题。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生活方式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城市规划亦将经历巨大的变革。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第三产业比重增长和知识经济、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对城市空间经济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城市规划工作也受其影响,变得越发综合,既有较为长期的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探索,又有追求更加安全、卫生的居住环境的深层次研究,还包括管理协调城市内部利益关系的管理工作。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化的主要推动力,地区差异与差距逐步减少,对发达国家城市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的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等因素也逐步对我国的城市发展产生影响,我们的城市规划工作也必须面对和适应由此带来的变化。、 其主要体现在: 1、总体规划理念与编制方法的变化 城市总体规划是用于指导城市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划,从其涵盖的内容和所起的作用来看,应将其作为一个城市的发展纲领和策略来制定,规划的重点内容应放在城市定位、发展策略与方向、总体布局结构、主要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和城市重要地段的规划原则等大的方面,其他内容则可以作为专业规划由各专业部门根据建设需要进行编制。换句话来说,也就是应该强化总体规划阶段对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 2区域性规划的编制成为重点 近年来,区域的协调发展成为经济学、社会学、城市规划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关于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塘都市圈的一系列政策研究、发展规划对区域性规划的编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区域的观点不仅仅是空间布局的问题,而且是涉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区域性规划的内容也不应仅仅是空间协调,而应该包括城市功能定位、社会经济各层面协调配和、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只有在区域城镇体系和发展格局确定之后,才能找准本城市在区域中的定位与发展方向。 3环境意识强化 环境意识不仅是指环境保护,还包括文化的氛围、历史的底蕴、古城保护、城市形象、城市特色、城市绿化和美化等内容。从国际上的趋势来看,各国越来越重视人居环境,而搞好人居环境,就是要建设适宜人们居住的城市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中重视对人文思想和文化底蕴的发掘、对城市历史的保护和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将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园林环境设计有机结合,将规划、建设、管理有机结合,创造富有人文气息、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特色人居环境。 长期的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探索,又有追求更加安全、卫生的居住环境的深层次研究,还包括管理协调城市内部利益关系的管理工作新时期的城市规划,要从指导功能布局、用地安排转向以资源环境为出发点,指导城市可持续发展;从确定性质、规模和指标,转向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标准;从确定发展什么转向确定保护什么;从以开发建设为重点转向以资源利用和空间管制为重点。淡化规划年限、强化规划阶段,增强规划的弹性、突出规划的连续性

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几点建议

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几点建议 摘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决定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决定着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城市规划建设是否达到布局合理,生态平衡,是否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否解决人口高度集中和资源高度集聚矛盾等等,都是对我国城市化进程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因此,建设一个兼具科学合理,适宜统一的城市是我们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在本文中作者首先阐述了我国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事业贡献一份心力。 关键字:城市; 规划建设; 布局; 生态型 abstract; city planning construction decides the city residents’quality of life, determines the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ity,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s reasonable layout, ecological balance, whether can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it can solve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the population and the resources of high concentration of contradiction and so on, are changed to our country city process the successful important index. this article first elaborated our country current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some of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hoping to china’s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a contribution to the cause.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