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羔羊梭菌性痢疾的诊治

羔羊梭菌性痢疾的诊治

羔羊梭菌性痢疾的诊治
羔羊梭菌性痢疾的诊治

羔羊梭菌性痢疾的诊治

qinshuiGJF

羔羊梭菌性痢疾简称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的一种毒血症,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为特征,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死亡率很高。

1.病原及流行特点

羔羊痢疾由B型魏氏梭菌所引起。

本病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羔羊,尤以2~5日龄羔羊发病为多。羔羊生后数日,B型魏氏梭菌可通过吮乳、羊粪和饲养人员手指进入消化道,也可通过脐带或创伤感染。在不良因素的作用下,病菌在小肠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羔羊痢疾的促发因素主要有①母羊怀孕期营养不良,羔羊体质瘦弱;②气候聚变,寒冷袭击,特别是大风雪后,羔羊受冻;③哺乳不当,饥饱不均。

本病可使羔羊发生大批死亡,特别是草质差的年份和气候寒冷多变的年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

2.临床症状

潜伏期1~2天。病初羔羊精神委顿,食欲低下;不久即下痢,粪便恶臭,有的稠如面糊,有的稀薄如水,颜色黄绿、黄白甚至灰白,部分病羔后期粪便带血,成为血便。病羔虚弱,卧地不起,常于1~2天内死亡。个别病羔腹胀而不下痢,或只排少量稀粪(也可能粪便带血或成血便),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流白沫,最终昏迷。体温降至常温以下,多在数小时或十几小时内死亡。

3.病理变化

尸体严重脱水,尾部污染有稀粪。真胃内有未消化的乳凝块;小肠尤其是回肠粘膜充血发红,常可见直径1~2?的溃疡灶,其周围

有充血、出血带环绕;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或出血;心包积液,心内膜可见出血点;肺脏常有充血区或瘀斑。

4.实验室诊断

⑴病原学检查①病料采集:生前可采集粪便,死后需采集肝脏、脾脏以及小肠内容物作为病料。②染色镜检:病料染色检查,可于肠道发现大量的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同时于肝脏、脾脏等脏器也可检出魏氏梭菌。③分离培养:本菌虽为专性厌氧菌,但厌氧条件不苛刻,较易培养。常用厌氧肉肝汤和鲜血琼脂进行培养。纯分离物进行生化试验以便鉴定。

⑵毒素检查利用小肠内容物滤液接种小鼠,进行毒素检查和中和试验,以确定毒素存在和菌型。

5.类症鉴别

⑴本病与沙门氏菌病的鉴别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初生羔羊下痢,粪便也可夹杂有血液,剖检可见真胃和肠粘膜潮红并有出血点,从心血、肝脏、脾脏和脑可分离到沙门氏菌。

⑵本病与大肠杆菌病的鉴别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羔羊下痢,用魏氏梭菌免疫血清预防无效,而用大肠杆菌免疫血清则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在羔羊濒死或刚死时,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学检查,分离出纯培养的致病菌株,具有诊断意义。

6.病例举证

2010年1~2月份,我县某养羊园区,本地山羊产羔期间,初生羔羊数日内死亡较重。开始自行采取了一些简单治疗措施,因治疗效果不理想,园区负责人向笔者求助,当时已产羔240余只,仅存活羔羊105只,死亡率达56%。当我们来到现场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流行特点,初步诊断为羔羊梭菌性痢疾,因条件所限确诊还需实验室诊断。后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收到了好的疗效,只是为时已晚。

7.防治措施

⑴严格日常管理,降低不良因素①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孕羊体质,孕后期6周,羔羊发育迅速,要注意营养平衡,供给优质日粮;

②产羔季节注意保暖,防止羔羊受冻,保持地面干燥,通风良好,光照充足;③让羔羊及早吃到初乳,合理哺乳,避免饥饱不均;④产前产后或接羔过程中都要注意卫生,搞好消毒工作。

⑵抓好免疫工作,定期接种疫苗春秋两季,定期接种“羊三联四防苗”(快疫、猝疽、肠毒血症、羔羊痢疾)或“多联梭菌苗”,使用按照说明书进行。也可接种羔羊痢疾灭活疫苗,孕羊分娩前20~30d皮下注射2ml,再于产前第二次注苗3ml,可使羔羊获得被动免疫力。

⑶早发现早治疗,仔细护理更重要平时要细心观察,发病时,对病羔要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仔细护理。①药物预防:羔羊出生后12小时,可灌服土霉素0.15~0.2g/次/d,连用3~5d,有一定的预防效果;②西药治疗: A.土霉素0.2~0.3g,再加等量的胃蛋白酶,水调灌服, 2次/d,连用3d; B.内服痢特灵每㎏体重0.01g, 2次/d, 连服5~7d; C.内服氟哌酸,每㎏体重7~10㎎,2次/d,连服5~7d; D.肌注牛羊快康(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每㎏体重0.1ml,每日1~2次,连用2~3d; E.肌注牛羊精典(乳酸环丙沙星),每㎏体重0.1~0.15ml/d,连用2~3d; F.肌注复合型毒痢杀星(乙酰甲喹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05~0.1ml,每天1次,连用2~3d。以上六种西药疗法可任选其一。③综合疗法:口服百龙散(白头翁末2份、龙胆末1份,混合研细)每天1次,每次3g;或将大蒜捣烂取汁与醋混合灌服,每只羊15~20ml,每日2次,同时肌注青霉素20万国际单位,每日3次。④对症施治:结合病情可采取强心补液解痉镇静、调理胃肠功能、保持电解质平衡等措施

羔羊梭菌性痢疾

羔羊梭菌性痢疾 羔羊梭菌性痢疾 羔羊梭菌性痢疾简称羔羊痢疾,是由B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诊以剧烈腹泻、剖检以小肠发生溃疡为特征。该病主要是由于B型魏氏梭菌在羔羊小肠(特别是回肠)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 (一)病原 羔羊痢疾的病原为B型魏氏梭菌。 (二)流行特点 呈季节性流行,主要侵害产后2~8天的羔羊,尤以新生3天的羔羊最易发病,杂交改良品种更为敏感,特别是高代杂交品种羔羊死亡率甚高。一般羊羔初期患病少,产羔盛期传染快,发病率明显增高。本病传染来源是病羔,其粪便内含有大量病原菌,污染羊舍和周围环境,成为传播因素,经消化道、脐带和外伤等途径而感染。诱因很重要,特别是弱羔受到寒冷或饥饱不均等因素作用,常促使发病。 (三)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羔羊感染痢疾,首先表现奶欲减退,精神萎靡,常卧地不起;粪便起初是黄色稀汤,后来为血样紫黑色稀粪。有的羔羊发病很快,未见明显症状,即突然死亡。潜伏期数小时到一天,病初羔羊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停止哺乳,随后1~2天,病羔拉黄褐色稀糊状或水样粪便,恶臭。萎靡呆立,低头拱背,腹部下凹,后期粪内带血,肛门失禁。由于持续性腹泻,体温偏低,经1~2天死亡。个别病例出现神经症状,流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四肢抽搐或神志昏迷,以死亡告终。 2.病理变化剖检尸体消瘦,被毛粗乱,黏膜苍白,口腔及鼻腔发绀,尾部及肛门四周被粪便沾污。严重脱水,眼窝下陷,胃肠道卡他性炎症,黏膜上有出血点。肠黏膜上有大量黏液。真胃内容物呈白色或乳白色稀糊状及凝乳块。肠壁肥厚,充血出血,肠淋巴滤泡明显。肝充血水肿,质地变软有萎缩现象心包内积有黄色液体,心内膜有点状及条纹状出血。 3.实验室诊断 (1)病原学检查 ①病料采集。生前可采集粪便,死后常采集肝脏、脾脏以及小肠内容物等作为病料。 ②染色镜检。病料染色检查,可于肠道内发现大量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同时于肝脏、脾脏等脏器也可检出魏氏梭菌。 ③分离培养。本菌虽为专性厌氧菌,但厌氧条件不苛刻,较易培养。常用厌氧肉肝汤和鲜血琼脂进行培养。纯分离物进行生化试验以便鉴定。 (2)毒素检查利用小肠内容物滤液接种小鼠或豚鼠进行毒素检查和中和试验,以确定毒素的存在和菌型。 4.类症鉴别羔羊梭菌性痢疾应与沙门菌病、大肠杆菌病等类似疾病相区别。 (1)与沙门菌病由沙门菌引起的初生羔羊腹泻,粪便也可夹杂有血液,剖检可见皱胃和肠黏膜潮红并有出血点,从心血、肝脏、脾脏和脑可分离到沙门菌。 (2)与大肠杆菌病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羔羊腹泻,用魏氏梭菌免疫血清预防无效,而用大肠杆菌免疫血清则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在羔羊濒死或刚死时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学检查,分离出纯培养的致病菌株具有诊断意义。 (四)防治措施 可选用以下方法:可选用土霉素0.2~0.3克,加等 1.治疗量胃蛋白酶水调灌服,每日2次;也可用磺胺胍0.5克,鞣酸蛋白、次硝酸铋、碳酸氢钠各0.2克,或再加呋喃唑酮0.1~0.2克,水调灌服,每日3次。病初用较大剂量青霉素、链霉素各20万单位注 射。必要时采用对症疗法,强心补液,收敛止痛等。有条件的可用高免血清。 2.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特别是母羊的产前和产后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对预防本病具有积极意义。 (2)每年秋季可给羊接种厌氧菌病五联菌苗,一般在产前2~3周接种母羊。也可用羊六联菌苗(羊厌氧菌五联苗加大肠杆菌)进行预防接种。 (3)药物预防可收到一定的效果。羔羊出生后12小时内,可口服土霉素0.15~0.2克,每天1次,连服3天。 (4)对病羔羊要及早发现,仔细护理,积极治疗。

绵羊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与治疗

羊养殖过程中常见病治疗方法 一、羔羊痢疾羔羊梭菌性痢疾简称羔羊痢疾,主要由B型魏氏梭菌引起,是羔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剧烈腹泻和小肠溃疡为特征。预防方法:在该病易发地区,每年对羔羊用“羊快疫、肠毒血、猝狙、羔羊痢疾、羊黑疫”五联苗预防接种,剂量和用法按说明书使用,免疫期一般为9个月。母羊分娩前30天和20天分别皮下注射羔羊痢疾甲醛灭活菌苗2毫升和3毫升,羔羊可通过吃初乳获得被动免疫。治疗方法:内服土霉素0.2~0.3克或土霉素、蛋白酶各0.2~0.3克,水调灌服,每天2次,连服2~3天;也可将敌菌净与磺胺按1∶5的比例混合后灌服病羔,每公斤体重用药30毫克。 二、羔羊肺炎由肺炎球菌和羊霉形体引起。此病多发生于冬末春初昼夜温差大的季节,并多见于瘦弱母羊产下的羔羊。由温带转入寒带饲养的羊所产羔羊发病率高。预防方法:在发病严重地区,给母羊和2月龄以上的幼龄羊注射羊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2~3毫升。治疗方法:⑴胸腔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各10万~20万单位,在倒数第6~8肋间,背部向下4~5厘米处进针深1~2厘米,每天2次,连用3~4天。⑵肌肉注射磺胺嘧啶,每天2次,每次2~3毫升,连用3~4天。 ⑶枝原净、泰乐霉素口服或注射,每公斤体重用药45毫克,每天1次,连用6天。 三、羔羊腹泻多种病原微生物都能引起羔羊腹泻,其中主要是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沙门氏杆菌、轮状病毒、牛腹泻病毒等。该病一般发生于7日龄内羔羊,以2~4日龄羔羊发病率最高。防治方法: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⑴口服土霉素、链霉素各0.125~0.25克,也可再加乳酶生1片,每天2次。⑵肌肉注射痢菌净,每次1~2毫升,2次即可。⑶口服杨树花煎剂、增效泻痢宁、维迪康,对病毒引起的腹泻疗效较高。 四、眼病该病多发生在温湿度较高的夏秋季节,传染很快,多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可达90%~100%,但病死率很低。病羊流泪,羞明,疼痛,结膜充血,浮肿,角膜混浊,严重的角膜呈云雾状,最后视力可能完全丧失。病羊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生长缓慢,掉膘。防治方法:⑴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0.5%~1%的明矾溶液进行冲洗。⑵用氯霉素、氟哌酸或红霉素、金霉素眼药膏(水)点眼治疗。⑶用皮脂类固醇药物(如地塞米松、0.1%~0.2%氢化可的松)配合抗生素、麻醉药进行结膜下注射治疗。 五、羊流感波尔山羊耐高温不耐低温,酷暑中即便暴晒也很少中暑。但一入秋,羊只早晨大多不太愿意出圈,易患感冒,流鼻涕。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呼吸急促(每分钟120次左右),肺部无明显锣音,体温达40.5℃左右。一般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无效。病因:引进的波尔山羊尚未完全适应我省的气候条件,尤其是春秋季节气温变化剧烈,易导致波尔山羊发生“流感”。治疗方法:每天上午用复方氨基比林20毫升,下午用安乃近20毫升肌肉注射,连用2天,另加地塞米松10毫升注射。经过治疗,第3天可痊愈。为预防继发感染,可每天每100公斤体重用长效青霉素10毫升、卡那霉素250万单位分别作肌肉注射,每

羔羊痢疾的诊断与治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617744825.html, 羔羊痢疾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热西提·怕提黑艾拜都拉·尼亚孜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7期 摘要:本文主要对羔羊痢疾的临床症状以及如何治疗、预防该病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 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羔羊痢疾;防治;羊 一、病因分析 羔羊痢疾致病菌源为B型魏氏梭菌,或由C型、D型等魏氏梭菌感染所致。目前,汇总致感病例,羔羊7日龄内多发,尤以2~3日龄羔羊发病率最高。随日龄增加,发病病例日趋减少,与抗体水平增强有着很大的关系。致病菌源广泛存在土壤、羊舍及周边环境,待羔羊出生后,母羊乳头一旦接触地面,被致病菌感染,而羔羊吮吸被污染的乳头,可导致此病的发生。此病致病菌多数经口腔传播进入消化道,当羔羊受外界不良应激的作用,羔羊抗病能力降低,进入消化道内的细菌将借机繁殖,产生大量的毒素。此病的发生,与外界不良条件应激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母羊营养不良、外界气候寒冷、羔羊哺乳不当、饲养条件较差、母羊体质较差等等,都将加重此病的发生几率。 二、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较长,有的羔羊出生后1天症状明显,最多为2~3日,刚出生的羔羊发生下痢后蔓延很快,严重的会在短期内脱水而死亡。症状可分为两种: 1.急性型:最早流行出现的症例为急性型,死亡极快,羔羊头晚还吃奶,第二天发现突然死在羊舍。如细心观察,可见羔羊死前精神差,喜卧不愿活动,食欲减少或废绝,对周围环境有视物不见的表现;并伴有腹胀痛状,呆头低头,前期粪便属正常,后变棕色稀液水样,带血液并有腥臭味。病羔黏膜发绀,呼吸急促困难,伸头向后张望;极度脱水后昏迷,口流白沫,全身体温下降,患羔数小时后窒息死亡。 2.亚急性型:是最为常见的类型。病程最长可达2~3日,病羔精神萎顿,懒于走动,卧 地不起,背弓腰弯,伴有腹痛感觉,前便秘后腹泻,粪便呈黄色液体粥状,后带黏膜颜色,肛门周围及尾根粘满水样粪便,有恶腥臭味。患羔欲食废绝,全身衰竭无力,若不加强及时治疗,最后昏迷而导致死亡。 羔羊痢疾的患病羔羊病初的主要症状是精神萎靡,低头拱背,不想吃奶。不久就发生腹泻,粪便恶臭,有的稠如面糊,有的稀薄如水,到了后期,甚至出现血便。若不及时治疗,常在一两天内死亡。羔羊以神经症状为主者,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流白沫,最后昏迷,头向后仰,体温下降,常在数小时到十几小时内死亡。

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

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 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在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夏秋两季的发病率为高。 细菌性痢疾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其次是20—39岁年龄阶段的青壮年群体,在老年人中则较为少见。 细菌性痢疾的传染源为细菌性痢疾病人和带菌者。这些人体内的痢疾杆菌可随大便排出体外,进而污染水源、手、食物、苍蝇、生活用具等,一旦被污染过的物品进入健康人的口中,就有可能造成痢疾杆菌感染。 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如何判断某人是否感染上了细菌性痢疾呢?专家认为,可以作为诊断标准的方法包括两个方面。 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的第一方面:症状 细菌性痢疾根据起病缓急和病情轻重的不同,可分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等三种类型。 1、急性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 急性细菌性痢疾一般起病较急,有高热、畏寒、恶心、呕吐、脓血便的症状,数小时后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情形,一日大便3—5次,粪便呈糊状或水样,混有少许粘液,里

急后重感不明显。 症状较为严重的,可有粘液脓血便,四肢发凉,血压降低,甚至发生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现象。 2、慢性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 慢性细菌性痢疾的病程超过2个月后仍有腹部隐痛症状,腹泻、便秘交替出现,大便间歇有粘液、脓血,左下腹可扪及呈条索状的乙状结肠。 3、中毒性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起病较急,一般突发高热,惊厥,面色青灰,四肢跃冷,血压降低,意识障碍,呼吸不规则,瞳孔两侧不等大;早期腹泻症状不严重,大便也可不带有粘液、脓血。 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的第二方面:检查 1、细菌性痢疾血象诊断标准 急性细菌性痢疾病人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有中等度的升高现象; 慢性细菌性痢疾病人可有轻度贫血。 2、细菌性痢疾粪便诊断标准 典型细菌性痢疾病人的粪便中无粪质,量少,呈鲜红粘冻状,无臭味;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以及巨噬细胞存在;培养可检出致病菌。 3、细菌性痢疾乙状结肠镜检查诊断标准

羔羊梭菌性痢疾的诊治

羔羊梭菌性痢疾的诊治 qinshuiGJF 羔羊梭菌性痢疾简称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的一种毒血症,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为特征,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死亡率很高。 1.病原及流行特点 羔羊痢疾由B型魏氏梭菌所引起。 本病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羔羊,尤以2~5日龄羔羊发病为多。羔羊生后数日,B型魏氏梭菌可通过吮乳、羊粪和饲养人员手指进入消化道,也可通过脐带或创伤感染。在不良因素的作用下,病菌在小肠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羔羊痢疾的促发因素主要有①母羊怀孕期营养不良,羔羊体质瘦弱;②气候聚变,寒冷袭击,特别是大风雪后,羔羊受冻;③哺乳不当,饥饱不均。 本病可使羔羊发生大批死亡,特别是草质差的年份和气候寒冷多变的年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 2.临床症状 潜伏期1~2天。病初羔羊精神委顿,食欲低下;不久即下痢,粪便恶臭,有的稠如面糊,有的稀薄如水,颜色黄绿、黄白甚至灰白,部分病羔后期粪便带血,成为血便。病羔虚弱,卧地不起,常于1~2天内死亡。个别病羔腹胀而不下痢,或只排少量稀粪(也可能粪便带血或成血便),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流白沫,最终昏迷。体温降至常温以下,多在数小时或十几小时内死亡。 3.病理变化 尸体严重脱水,尾部污染有稀粪。真胃内有未消化的乳凝块;小肠尤其是回肠粘膜充血发红,常可见直径1~2?的溃疡灶,其周围

有充血、出血带环绕;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或出血;心包积液,心内膜可见出血点;肺脏常有充血区或瘀斑。 4.实验室诊断 ⑴病原学检查①病料采集:生前可采集粪便,死后需采集肝脏、脾脏以及小肠内容物作为病料。②染色镜检:病料染色检查,可于肠道发现大量的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同时于肝脏、脾脏等脏器也可检出魏氏梭菌。③分离培养:本菌虽为专性厌氧菌,但厌氧条件不苛刻,较易培养。常用厌氧肉肝汤和鲜血琼脂进行培养。纯分离物进行生化试验以便鉴定。 ⑵毒素检查利用小肠内容物滤液接种小鼠,进行毒素检查和中和试验,以确定毒素存在和菌型。 5.类症鉴别 ⑴本病与沙门氏菌病的鉴别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初生羔羊下痢,粪便也可夹杂有血液,剖检可见真胃和肠粘膜潮红并有出血点,从心血、肝脏、脾脏和脑可分离到沙门氏菌。 ⑵本病与大肠杆菌病的鉴别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羔羊下痢,用魏氏梭菌免疫血清预防无效,而用大肠杆菌免疫血清则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在羔羊濒死或刚死时,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学检查,分离出纯培养的致病菌株,具有诊断意义。 6.病例举证 2010年1~2月份,我县某养羊园区,本地山羊产羔期间,初生羔羊数日内死亡较重。开始自行采取了一些简单治疗措施,因治疗效果不理想,园区负责人向笔者求助,当时已产羔240余只,仅存活羔羊105只,死亡率达56%。当我们来到现场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流行特点,初步诊断为羔羊梭菌性痢疾,因条件所限确诊还需实验室诊断。后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收到了好的疗效,只是为时已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