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合一混合配制质量管理规范(GMP)及标准操作规程(SOP)

全合一混合配制质量管理规范(GMP)及标准操作规程(SOP)

全合一混合配制质量管理规范(GMP)及标准操作规程(SOP)
全合一混合配制质量管理规范(GMP)及标准操作规程(SOP)

全合一混合配制质量管理规范(GMP)及标准操作规程(SOP)

一、介绍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GMP):是指在药品生产的每个制造过程中采取的全面的质量保证措施, 以保证成品的质量。因此,医院内制备全肠外营养(TPN)的全合一(AIO)营养液时也应符合GMP的要求。由于在全合一袋中的混合液不能最终灭菌,所以全合一袋中无菌、无热原的注射液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混合配制。无菌操作规程就是在制备过程中不会产生溶液微生物污染的操作规程。

为了保证全合一制剂的质量,必须做到:①向病人提供能满足医疗及药学要求的TPN混合液;②提供无菌及无热原污染的TPN混合液;③提供正确的混合液及准确的剂量;④提供符合优良药品检验原则的、具有标签的、可贮藏和使用的TPN混合液。

二、微生物的污染源

在无菌操作过程中微粒和微生物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空气(空气中的污染)、人、仪器设备和物料。

1、环境可以假定室内存在的每1000-5000个微粒中有一个是微生物。根据一年中

不同的时期,室内每M3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在100-500之间。在一个通风差的房间里,这一数值将显著增加(Boom,1980)。因此,在无菌操作过程中,对空气洁净度严加关注是必要的。

美国联邦标准第209E和欧洲GMP 指南依据如下所述空气中微粒的数量来划分空气的洁净度。根据这一标准,“洁净”空气含有微粒数量必须低于10万级。

★每升空气中≥5um的颗粒数低于0.35的数值是不可信的,除非抽取大样本量时。

2、人在无菌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大多数微粒来自于人。人身上掉落的微粒包括死亡的皮肤细胞,皮肤污垢,衣服的纤维等等。操作者的运动可以明显地使大量的颗粒散落于空气中,因而必需遵守下述各点:①严格规定个人卫生;②限制人员的数量及运动;③人员须穿着特殊的服装以与环境空气隔离。

3、仪器设备与物料

如果物料先前存放在非洁净室,在进入洁净室前,必须除尘并用75%的酒精消毒。

三、洁净区

医院建立“无菌环境”是指:工作中使用无菌设备、特殊的衣服等等, 并且在洁净室配备层流台,以提供过滤空气。医院内的无菌操作意味着:

(1)应该提供用于无菌混合配制的独立房间━配制室。

(2)如有可能,应有更衣室或前室。它可用于有关人员更换衣服和准备清洁的、或灭菌的物料。

(3)有关无菌设施应尽可能地与外界空气隔离。门窗应密闭,避免穿堂风可能引起的周围灰尘漩流。应具有有效防止昆虫进入的措施。

(4)应用特殊的材料和油漆(如:墙用PVC油漆,地面用环氧树脂油漆)来消除所有墙面及地面上的孔洞。

(5)配制室内的家具应尽可能少,橱柜应易于清洁(最好使用不锈钢)。

(6)地板与工作台应每天用合适的消毒剂来清洁消毒。墙面的清洁与消毒可每周一次,其高度至少应距离内地面2米。

(7) 在无菌混合配制室不可以进行物料包装或拆卸包装等可能产生大尘粒的操作。

(8)在无菌混合配制室内应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

(9)每次使用前,用紫外灯消毒30min。

四、层流台

1、介绍

应当在“100级”的环境中制备灭菌产品,“100级”是指在每升空气环境中≥0.5um的颗粒≤3.5个,它是用水平或垂直层流台获得的。

层流台的基本原理是:“无菌”空气以恒速依次通过前置滤器和高效过滤器,并以约每钟不少于0.45米的直线速率(误差小于20% )通过工作表面,自然地扫过工作区域,防止室内污染空气进入。

2、层流台合理操作的一般原则

使用层流台至关重要的原则是:任何东西都绝不能在高效过滤器和无菌产品之间干扰层流气流。也就是为了维持无菌,不能在水平层流台的无菌物品之后及垂直层流台的无菌物品之上传递任何物品。

层流台合理操作的九大原则:

(1)为了防止反射性污染,所有的无菌操作至少应在层流台的15 厘米内进行。

(2)层流台应持续运行。无论何种原因造成层流台关闭,在重新使用前必须持续运行足够长的时间(15-30 分钟)来达到无菌配制室空气的完全净化,当然还要进行消毒。

(3)使用层流台前,层流台的所有工作表面都应从后到前,从上到下使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清洁。

(4)任何东西都不能与高效过滤器接触,包括清洁剂、注射器中的抽吸物或安瓿玻璃。打开安瓿时不能朝向高效过滤器。

(5)层流台应置于这样的位置:远离人流、门、通风口,或能够使污染进入层流台气流的任何物品。

(6)谈话或咳嗽等都应避免直接面向层流台工作区域,以使气流干扰最小化。

(7)层流台内只能放置制备产品必需的物品,不应有纸、笔、标签和托盘等。

(8)层流台应按技术要求由合格人员每隔6个月测试一次。当移动层流台后,

或怀疑过滤器有损坏时也应进行测试。

(9)不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单单运用层流台也不能保证产品的无菌性。

3、层流台的保洁

(1)层流台应放置在无菌配制室。

(2)操作人员进入无菌配制室前,应遵守所有的穿衣及洗手规定。

(3)确保有清洁层流台有的含75%酒清的喷雾器及抹布。

(4)擦试工作台的所有表面。高效过滤器表面的保护性滤网应该用清洁的、喷洒消毒剂的无绒抹布擦试。

(5)应仔细及系统化地擦试,先是上面,再是两侧;擦试应顺从气流的方向,从一侧到另一侧,一下一下重叠交叉地抚抹。最后是擦试工作台的台面,从远体端到近体端一下一下交叉地抚抹。

(6)避免任何物质喷洒或溅入滤网内的高效过滤器。

五、工作人员洁净区内的操作

1、规则

(1)进入洁净区或在洁净区内部工作的人员均须经授权。有关人员在洁净室不应进行不必要的走动。无菌配制室内所需的人员应保持最少,尤其做无菌配制期间。

(2)无菌配制室内人员的运动应该缓慢而有规律。为了减少人员的移动,必须首先运用电话、记录,或在接待区进行交流。

(3) 操作人员一旦进入无菌配制室就应留到他完成所有的配制操作为止。频繁地进出洁净区是严格禁止的。

(4)必须有意识地避免下意识的动作,如抓头、擦手、搔痒。

(5)避免戴着面罩进行大声的、不必要的谈话。笑、吹口哨、唱歌和大叫都会增加口中细菌进入层流台的数量。

(6)污染的、脏的或日常的衣服严禁进入洁净区。

(7)洁净区严禁吃食物、糖果、嚼口香糖和抽烟。

(8)洁净区内不可以用铅笔及橡皮;可采用圆珠笔、记号笔及钢笔。

(9)名片盒、纸巾和棉织品均不能带入无菌配制室内。

(10)操作人员必须坚持高标准的卫生和清洁习惯。

(11)应教育与无菌制品混合配制有关的工作人员报告任何可引起异常的污染或异常数量的微粒散落情况。这些人员应定期体检。

(12)非配制人员进入洁净区须经特别批准,并遵守、执行配制室的有关规定。

(13)患有内科疾病的人,尤其是患有消化道或呼吸道疾病的人不可进入洁净区。

(14)操作人员与无菌配制室外人员的交谈需通过内部通讯机或电话。

2、服装

在进入洁净前,所有配制人员必须在更衣室更换衣服,穿上清洁、带有弹性收缩袖口的合身外衣、手套、头罩、口罩和鞋套。一旦外出时,必须脱下鞋套。如果可能,将它放置在男性或女性更衣室以便再用。

3、卫生

由于洁净区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工作人员在所有的时间里均要保持卫生的高标准。任何疾病均应报告工作上级,以便决定他适合于做哪种工作。

(1)开放性伤口溃疡必须适当包扎。应经常更换敷料及辅助性绷带。

(2)操作人员患有咳嗽、感冒或流感时,虽不是严重到躺在家里,但也须向

上级报告病情。有上述情况的工作人员将不在洁净室工作而是带上口罩后在其它区域工作,如贴标签,而不进行与无菌配制直接接触的工作。

(3)潜在的严重性疾病,如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疾病则必须向负责人报告。

(4)头发,头发是被微生物高度污染的。头罩必须完全遮住头发和耳朵。头罩的前后均不允许露出头发。

4、洗手

触摸是污染医院配制产品的最常见行为。手指隐匿了无数的细菌,故任何时候━特别是在拿过食物和用过厕所以后,必须适当地洗手。洗手时必须用聚维酮碘(provide iodine)擦洗(或任何合适的其它杀菌剂),然后用气流干手器烘干。

5、穿外衣规程

(1)洁净区外的衣服不能带进洁净区。所有上街穿的衣服均应脱下并挂在指定的衣挂上。

(2)层流台前必须戴口罩。

(3)如果手套被撕破或损坏,应立即更换。手套必须时常用75% 乙醇消毒,并干燥。

(4)操作人员应更换保护性服装,它不会散落纤维或微粒性物质,并且能挡住由机体散落的微粒。

(5)不能使用已污染的衣服。

(6)无菌配制服装不用时,不应放在可能接触到任何污染的地方;而应单独放在明确标示的衣挂上。

(7)穿着无菌配制服装时,不应接触地板或在地板上拖带,因为这样可能将脏物和微粒带入无菌配制室。

(8)重复使用的无菌配制服装应定期检查,并应及时修补损坏处。

(9)无菌配制服装每日更换、清洗和消毒。

6、戴手套规程

六、无菌技术

1、介绍

无菌技术是一种让灭菌产品免受污染的操作方法。在防止灭菌产品的污染方面,洗手、层流台的合理应用、以及严格的无菌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其它的重要因素包括:正确使用注射器,从西林瓶或安瓿中抽取药物,以及三升袋的灌注。

应该在100级的层流台环境下使用无菌操作技术制备无菌产品。待混合的所有成份必须是稳定的、相容的,并且适合病人的临床指症。使用前均应检查各项成分及其载体或容器是否缺损、过期和损坏,在制备无菌产品时严禁使用过期或缺损产品。

层流台内配制所用物品的安置应做到:在高效过滤器和无菌物料表面之间决无任何干扰气流。层流台内只能放置制备无菌产品必需的物料。所有的无菌操作均应在距离台边15厘米以内进行,安瓿、西林瓶和容器的外包装均应用乙醇(75%)消毒剂擦拭或喷洒。

应极其注意避免无菌针头和注射器的接触性污染。药粉的溶解应细心,确保药物的完全溶解。应将针头小心插入带胶塞的西林瓶中,避免产生碎屑,在成品发放前,负责人必须依据原来的处方仔细核对无菌混合液中成份和数量的准确性。

2、水平层流台内的无菌技术

(1)操作人员应遵守相应SOP陈述的着装、洗手和合理应用层流台的规定。

(2)准备好配制所需的物料。

(3)在应用前检查所有的包装、容器和器械设备,确保其完好无损。

(4)在物料放入层流台前,必须先用浸有消毒剂,如75% 乙醇的无绒抹布擦拭其整个外表。进出层流台的次数应最小化。

(5)所有物品的安放应便利产品的制备。就工作区域方面,明确留下中央区来工作。如果一次要配一个以上的袋子,其组份必须安放合理,防止混淆。

(6)在层流台内侧至少15cm处做所有的无菌操作。这一距离可防止来自于工作人员身体的反射性污染,以及来自于层流室内两个气流相互作用产生的干扰气流的回流污染。牢记高效滤器的气流是从(身体的)远侧端到近侧端,而且在关键的位置决不能干扰高效滤过气流。

(7)制定良好的工作计划:尽可能靠近滤器端做最重要的操作。

(8)在所有的操作中,手指和手都必须刻意地放在关键位置的气流下方,也就是它的后面。否则将会干扰气流并可以使手或手指上的污染直接进入关键部位。

(9)在插入针头前,西林瓶和输液瓶的胶塞表面、注射孔盖子、安瓿的颈部必须用浸有75%乙醇的无绒抹布清洁消毒。

(10)当持有连接器做接通操作时,应当气流直角进行,同样也需保持手在关键部位的后面。

(11)制备产品要尽可能快,但必须保持无菌状况。进出层流台的次数应达到最小化。

(12)避免任何物质喷射入高效过滤器内。打开安瓿的方向应远离高效滤器,调整注谢器容量和传递导管时也要小心。

(13)成品应在塞子上加适当的防护帽或外包装。

(14)最后,对配好的产品应检查是否缺损,及有无任何不相容的物理性变化或降解。

3、注射器与针头

无菌制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注射器和针头的正确使用。

(1)注射器注射器可用玻璃或塑料制成。玻璃注射器可重复使用,但目前已被一次性

塑料注射器取代了。注射器计量时,与注射器刻度接触的推杆活塞的最后缘(接近注射器末端)应该位于刻度的某一刻度符号上。

(2)针头针杆通常是金属的。它用无菌硅化外层润滑,所以它不需要用酒精拭抹。

七、全合一混合液的配制

1、介绍

全合一袋应该在100级的层流台内用无菌技术配制。对于混合液中物质的稳定性和相容性来说,混合配制的顺序是非常重要的。为了防止注射器中产生沉淀,对安达美(微量元素溶液)、水乐维他、维他利匹特、磷酸盐溶液(格利福斯)及其它电解质溶液应用独立的注射器。

2、物料

(1)干的无绒(无纤维散落)布,用以消毒层流台的工作面。

(2)75%的乙醇,用以消毒层流台的工作面。在层流台内不要用喷雾器。

(3)无菌手套。

(4)60×50cm的无菌区域。

(5)注射器和针头。用10ml 的路厄氏接头注射器来溶解水乐维他和维他利匹

特,用尽可能小尺寸的注射器来抽取添加的电解质。

(6)无菌的空AIO专用袋。

(7)无菌纱布。

(8)含75%乙醇的独立包装的棉签。

3、配制前的准备

(1)操作人员进入缓冲室时应按规定进行更衣(戴帽子和口罩、穿套鞋等)和洗手。

(2)配制室要用的所有物品的运入均应按要求进行。

(3)用75%乙醇消毒工作表面,并让其干燥。不要用过多的乙醇,因为在层流台内会产生乙醇蒸汽。

(4)在工作区域内准备整个制备过程所需的、经消毒的输液瓶、安瓿、西林瓶。去除保护性盖子,用浸有75%乙醇的无菌棉签擦拭塞子。

(5)无菌工作区内进行无菌操作的工作台面不应触及也不应放置输液瓶。过多的重叠的物品应移到层流台外面。

(6)打开空三升袋的无菌包装,将其放置在无菌区域。

(7)打开注射器和针头的包装,同样将它们放在无菌区。将外包装袋放到层流台外面。

(8)在不接触无菌部分的情况下打开无菌手套。用前述技术戴手套,将包装材料放到层流台外面。

(9)连接注射器和针头。针头要旋转90度,以确保接好路厄氏接头。

(10)将输液器接到袋上,如果先前接好的话,检查输液器和袋子之间的连接是否良好,然后关上输液器的夹子,这时再打开独立包装塑料帽。

4、推荐的混合配制操作规程

(1)将安达美和无磷酸盐的电解质加入乐凡命/凡命,安瓿的颈部包裹无菌纱布用上述技术打开安瓿。

(2)将含磷酸的电解质格利福斯加入葡萄糖溶液。

(3)用维他利匹特溶解水乐维他,然后再加入英脱利匹特。

(4)将上述第1、第2项制备的溶液移入三升袋。

·去除移液器的一个针尖保护套,将其插入制备好的液体容器内。

·反向悬挂输液瓶在三升袋的上方。

·对另外的容器重复上述操作步骤。

·打开乐凡命/凡命和葡萄糖的输液管道夹。

·移液完成后关闭输液管道夹。

(5)用轻摇袋子的方法混匀其内容物,也可用翻转二次袋子的方法来混匀。

(6)将含维生素混合液的英脱利匹特移入三升袋,打开这一路管道的夹子。英脱利匹特在最后一步加入对于维持其物理稳定性是重要的!

(7)移液完成后关闭输注管道的夹子。

(8)用轻摇的方法混匀内容物。

(9)排除袋中多余的空气:

·将袋子置于垂直位(输入口向上);

·打开一路移液器的夹子;

·用双手轻轻挤压袋子两侧的方法排出过多的空气;

·关闭移液管道的夹子。

(10)用密封夹关闭袋子入口处。

(11)拆开移液器,用备用的塑料帽关闭袋子的输入口。

(12)用挤压法检查袋子是滞渗漏,如有渗漏,就应丢弃。

(13)将袋子移出层流台。

(14)在层流以外将袋子贴上标签。

(15)用去污剂和水清洁工作表面,干燥后用75%乙醇消毒。

八、标签

无菌产品的标签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病人的姓名和身份(如果是特殊病人),床号、住院号

·所有溶液或成分的名称、剂量、效价、浓度

·批号(如果批量制备)或制备日期

·配制者建议的有效日期和时间

·处方的给药方案,包括速率和途径

·贮藏要求

·配制人

·特殊装置的指导说明

·其它政府规定需说明的内容

无菌产品的标签应适当地用术语表示及合理地固定,以确保产品的合理应用。

标签应字迹清晰,没有缩写或其它易混淆的术语,并以给药时易于阅读的方式贴在输液袋上。

九、全合一混合液的贮藏条件与有效期

当混合液不立刻输注时,请将输液袋放在2~8℃的冷藏箱内,不得冰冻。有效期应遵照制造商的建议。

十、全合一混合液的给药

为给予混合液,应先除去针头的保护套管,全合一营养液的输注时间应在 24小时以内,其输注容量应每2小时检查一次,最后将输注速率调整到处方要求,当输注速率比计划慢时,不要用加快输注速率的方法去追赶计划,以免发生意外。

十一、全合一配制的文件记录

关于个别病人无菌配药的定货单应是清晰的处方形式。此处方的详细项目至少要包括病人的详情,定货的日期,配方中液体的类型与容量,所加添加剂的名称与剂量,输注的速度和处方医师等内容。

应用合适的参考文献来证实下列相容性和稳定性:一是静脉输液中药物或溶媒与容器的相容性和稳定性;二是同一溶液中混合的添加剂的相容性。特殊的全合一配方应在使用前向供应商咨询,以保证混合液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有关计算根据规程要用工作单,无菌操作所用的全部产品的名称、品牌和批号以及任何计算应以记录表、工作单或合适的计算机程序形式记录下来,采用的系统应适合于所有产品的利用与配置。

最终产品的确认及发送,要实行签收制度,记录配制、发送、交接的时间,有关人员全部签字。

十二、质量保证

为了保证全合一配制产品的质量,必须贯彻质量保证规程,质量保证方案也应该在人员选择、培训、操作过程的验证和同行的再检查等过程中得以体现。

1、最终产品的评估

操作者应对最终产品依据下列各项进行检查和评估:

·容器是否渗漏;

·容器的完整性;

·溶液的混浊度;

·溶液中有无颗粒;

·溶液颜色是否合适;

·制备完成后,产品的最终容量;

·产品被准确混合配制的证明;

当最终产品测试的结果不合格,则应建立可追溯的发药档案(机制),以追回这一批号的所有产品。

所有这些都要记录在总的工作单上,而且要有签字。

2、贮藏和处理

下面是在无菌产品贮藏和处理时,应考虑的问题

(1)贮藏和处理溶液、药物、物料和用于无菌产品配制和给药设备的贮藏应与制造商或药典的要求一致。

(2)冷藏与冷冻的温度应该监测,以符合规定的贮藏要求。

(3)应该监测贮藏物质区域内的贮藏条件,以确保温度、光线、湿度和通风保持在制造商规定的要求内。

(4)药品和物料应存放在高于地坪的货架上。

(5)所有的过期产品应予清除。

(6)检查每种药品、成分和容器是否损坏、缺损和失效。

(7)每日处理用过的注射器、容器和针头以保持控制区的卫生。

(8)建立可追溯的发药档案,即可根据记录撤回发至病人的药品。

3、层流台的检测

当层流台被移动,或怀疑滤器有损坏,或每隔6个月时,应由合格人员来定期测试,测试的参数有:·滤品前后的压差;·滤过率试验/滤器的完整性;·气流速率;

·微粒计数;·换气次数;

4、无菌配制室检测

无菌配制室必须对温度、相对湿度、空气微粒数等项目进行监控,定期检查记录。每月由院内感染中心做一次空气细菌培养,检查是否合格。

5、操作方法的验证

验证的目标是为了确保标准化的配制规程获得符合预定标准,和可重复的可靠性结果。负责人在固定基地对每位操作者在定位和培训时均应观察和评价其制备无菌产品时的无菌技术,直至合格,操作者的混合配制技术和技能可用模拟的方法加以验证。

模拟方法是这样的:根据一个标准的处方,用同样数量的装有培养基质的输液瓶、同样数量的装有正常灭菌生理盐水的添加剂,按照同样的操作程序来混合配制全合一袋。每种添加剂的容量不很重要,重要的是操作的次数应与标准配制技术一样。

当标准规程有所改变、采用新的操作人员、每隔6个月、或一旦发现或察觉到有不能接受的技术偏差时,其无菌产品的制备能力应重新评估和记录在案,这种再验证的结果应记录在案。

6、文件记录

执行合合一配制质量保证方案的有关内容,都应当以文件形式记录在案,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归档,内容包括:

(1)在无菌产品操作方面对雇员的培训结果及能力的评估;

(2)药品使用、贮存(冷藏温度等)及处理记录;

(3)层流台的检测及使用记录;

(4)无菌产品的配制记录;

(5)最终产品评估、发送、交接记录;

(6)配制室消毒检查记录;

(7)质量返馈记录。

十三、人员教育和培训的要求

人员教育和培训纲要应该包括关于人员操作验证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包括下列要点:

1、微生物污染源;

2、洁净区、设施的装置、清洁和维护,仪器设备和物料,洁净室物品的运输;

3、层流空气,层流台内的工作;

4、洁净区内的行为、擦洗、穿衣和戴手套;

5、无菌混合配制的基本概念;

6、相容性和稳定性的检查;

7、严格规定的配制程序;

8、灭菌产品的计算和术语

9、标签和核查

10、无菌产品配制的文件记录;

11、质量保证规程。

十四、总结

凡是用于全合一混合配制的药品、设备及配制过程和监督检查机制都必须列入系统的质量保证体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统一按照全合一混合配制质量管理规范及操作规程执行,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无菌检测操作规程

无菌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无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本公司无菌产品的无菌检查 3.职责 质量部QC 4.依据 2015版《中国药典》通则1101 5.内容 5.1无菌检查环境保障 5.1.1无菌检查的所有操作均需在严格控制微生物污染的环境下进行,即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5.1.2操作环境的无菌保障程度将直接影响无菌检查结果,为了保证无菌检查用洁净室(区)环境的稳定性,确保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对洁净室(区)的环境定期检测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证洁净环境符合要求。 5.1.3无菌检查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5.1.4洁净区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必须符合相应洁净级别的要求 5.1.5无菌检查操作还需要对环境进行监控, 5.2培养基、稀硫酸、缓冲液 5.2.1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除另有规定,接种后应置30-35℃培养。 5.2.2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接种后应置20-35℃培养。 5.2.3中和或灭活用培养基,按上述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的处方及制法,在培养基灭菌或使用前加入适宜的中和剂、灭活剂或表面活性剂,其用量同方法实用性试验。 5.2.4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 5.2.5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 5.2.6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 5.2.7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市售培养基干粉。 5.2.80.9%无菌氯化钠溶液。 5.2.9培养基使用性检查 无菌检查用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等应符合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及灵敏度检查的要求。本检查可在供试品的无菌检查或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5.2.9.1无菌性检查:每批培养基随机取5支(瓶),按各培养基规定的温度下培养14天,用无菌生长。 5.2.9.2灵敏度检查 5.2.9.2.1菌种: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钟存中心获得的干菌种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 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 104]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 生孢梭菌[CMCC(F)64 941] 白色念球菌[CMCC(F)98 001] 黑曲霉[CMCC(F)98 003]

GMP用SOP汇总

岗位职责岗位操作规程 2008-01-09 15:50:15| 分类:质量管理(GMP)|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岗位职责 AD0101300质保部经理职责 (1) WS0100200质保主办岗位职责 (2) WS0100300质检主办岗位职责 (3) WS0100400质保部生产现场质量监督员岗位职责 (4) WS0100500质保部仓库质量监督员岗位职责 (5) WS0100600留样观察岗位职责 (6) WS0100700 QC理化检测人员岗位职责 (7) WS0100800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人员岗位职责 (8) WS0100900 精密仪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9) 岗位操作规程 WS0200100 PENELSON MODEL 1022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10) WS0200200 AUATO SYSTEN 气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11) WS0200300 1000PC红外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12) WS0200400 Lanbda2系列紫外/可见光谱仪操作规程 (13) WS0200500 BP211D电子天平操作规程 (14) WS0200600 TG328A分析天平操作规程 (16) WS0200700 ZBS-6B智能崩解试验仪操作规程 (18) WS0200800 ZRS-4智能溶出试验仪操作规程 (19) WS0200900 RD-1熔点测定仪操作规程 (21) WS0201000 320-S型酸度计操作规程 (23) WS0200600 YXQ.SG46.280型手提式压力蒸汽消毒器操作规程 (25) WS0200600 SW-CJ水平净化工作台操作规程 (27) WS0200600 滴定管、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使用方法 (28) WS0200600 冰箱的清洁方法 (31) WS0200600 LRH-150B生化培养箱的清洁方法 (32) WS0200600 滴定分析器皿的清洗方法 (33) WS0200600 取样器具的清洗方法 (34) WS0200600 质检部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清洗、消毒方法 (35) WS0200600取样室清洁方法 (38) 一、目的:授予质量保证部经理工作职责,保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全面贯彻实施。

sop微生物检查操作规程

sop微生物检查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范畴 适用于本厂质监科化验室对本厂生产的固体制剂及物料进行微生物限度的检查。 3 责任 化验员有责任按照本操作规程进行检验、判定,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4 定义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指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辅料受到微生物污染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包括染菌量及操纵菌的检查。 5 内容 5.1 总则: 5.1.1供试品应随机抽样。一样抽样量为检验用量(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的 3倍量。 5.1.2 供试品在检查前不得开启,检查全过程均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防 再污染。 5.1.3 操纵菌的污染检查应做相应的已知菌对比试验,对比菌株为大肠杆菌 [CMCC(B)44102],每批试验已知菌加入量为50-100个。 5.1.4 染菌量的检查或操纵菌的检查均应做空白对比试验。 5.1.5 供试品稀释成稀释液后应在平均状态下取样,凡有抑菌成份或防腐剂的供 试品应做专门处理后进行检验。 5.1.6 供试品稀释后应在1小时内操作完毕。

第2页/共6页 5.1.7 除另有规定外,细菌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 25-28℃,操纵菌培养温度为36℃±1℃。 5.1.8细菌、霉菌检验结果的报告以1g、1ml或10cm2为单位;操纵菌检验报告 以每1g、每1ml或每10cm2为单位报告“检出”或“未检出”。 5.2仪器、用具 恒温培养箱、隔水式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移液管(1ml、10ml)、试管、离心管、双碟、镊子、剪刀、不锈钢吸管筒、酒精灯、取样勺、称量纸、研钵一个、不锈钢双碟筒。 5.2.1用具的包扎 移液管:用纱布包住移液管,然后放入不锈钢灭菌筒内。 试管、双碟:试管在管口塞上纱布棉塞、双碟放入不锈钢双碟筒内。 无菌衣、裤、帽、口罩:用布口袋将洗净的衣裤、帽子、口罩配套后装入,扎紧袋口,再用牛皮纸包好。 5.2.2用具的灭菌 将包扎好的用具,在121±0.5 ℃蒸汽灭菌柜中灭菌30 分钟,物品取出时切勿赶忙置冷处,以免急速冷却灭菌物品内蒸汽凝造成负压,易致染菌,应置烘箱烘干。 5.3培养基、试剂 5.3.1营养琼脂培养基 称取本品36克,加1升蒸馏水,加热溶解后,按需要进行分装,经121℃15分钟灭菌备用。 5.3.2虎红培养基 称本品30克,加1升蒸馏水,加热溶解,分装,高压灭菌116℃20分钟。 5.3.3胆盐乳糖培养菌(BL) 称本品36克,加1升蒸馏水,加热溶解,分装,高压灭菌116℃20分钟。 5.3.4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EMB) 称本品42克,加1升蒸馏水,加热溶解,分装,高压灭菌116℃20分钟。 5.3.5生理盐水 称取9 g 氯化钠,加水1000 ml 溶解,分装后于121℃±0.5℃湿热灭菌30分钟,供作稀释剂用。 5.3.6 75%酒精棉 量取无水乙醇75ml,加水稀释至100ml,摇匀,将脱脂棉与75%酒精混合即得。

GMP-无菌检查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无菌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范围: 适用于本厂质监科化验室对本厂生产的注射剂进行无菌检查。 3.责任: 化验员有责任按本操作规程操作,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4.定义: 无菌检查法系指检查药品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5.内容: 5.1无菌操作设备: 无菌操作室或超净工作台,无菌衣、口罩、帽子、消毒鞋、酒精灯等。5.1.1无菌室分无菌操作室和缓冲间。在缓冲间内应有洗手盆、干手器、无菌衣放置架及挂钩、拖鞋等。无菌操作室应具有空气除菌过滤的层流装置,局 部洁净度100级超净工作台。缓冲间及操作室内均设置能达到空气消毒的紫外光灯和照明灯,操作室或工作台应保持空气正压。 5.1.2无菌室应每周和每次操作前用0.1%新洁尔灭或2%甲酚液擦拭操作台及可能污染的死角,开动无菌空气过滤器及紫外光灯杀菌1小时。在每次操作完毕,同样用2%甲酚或0.1%新洁尔灭溶液擦拭工作台面,用紫外光灯杀菌半小时。 5.1.3无菌室的无菌程度检查:无菌室在消毒处理后,无菌试验前及操作过程中需检查空气中菌落数。取直径90mm双碟,在接种室内点燃酒精灯,在酒精灯旁,以无菌操作,将双碟半开注入溶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约20ml,制成平板:

在35-37℃预培养48小时,证明无菌后将3个平板以无菌方式带入无菌操作间的洁净区域左、中、右各放1个;打开碟盖扣置,平板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后将盖盖好,置35-37℃培养48小时,取出检查,3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相加总数不得超过10个。 无菌操作台面或超净工作台应定期请有关部门检测其洁净度,应达到100 级(一般用尘埃粒子计数仪),检测尘埃粒径≤5μm的粒数不得超过3.5个/升;空气流量应控制在0.75-1.0m3/s;细菌菌落数平均<1个,可根据无菌状况定期置换过滤器。 5.1.4无菌室内应准备好盛有消毒用5%甲酚的玻璃缸、酒精灯、火柴、镊子、75%酒精棉及拖鞋等。 5.2仪器、用具: 5.2.1真空泵、恒温培养箱、生物显微镜、托盘天平(精度0.1g)、抽滤瓶(500ml)、三角瓶(100、500 ml)、移液管(1、10ml)、注射器(要求规格)、试管、双碟(9cm)、注射针、镊子、剪刀、白金耳、橡皮管、纱布、棉花(原棉)、不锈钢吸管筒、接种环、微孔滤膜(直径约5cm),孔径应在0.45±0.02μm )载玻片、洒精灯、取样勺、吸耳球、喷雾瓶。 5.2.2用具的包扎: 5.2.2.1移液管 在移液管上端管内,松松地塞进少许原棉,然后放入不锈钢灭菌筒内。 5.2.2.2试管 在管口塞上纱布棉塞。 5.2.2.3无菌衣、裤、帽、口罩

SOP与GMP

SOP、GMP是什么意思 浏览次数:10998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08-11-11 21:29 |提问者:右尔田心 最佳答案 所谓SOP,是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三个单词中首字母的大写,即标准作业程序,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SOP的精髓,就是将细节进行量化,用更通俗的话来说,SOP 就是对某一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和量化. 用更通俗的话来说,SOP就是对某一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和量化.从对SOP的上述基本界定来看,SOP具有以下一些内在的特征: SOP是一种程序.SOP是对一个过程的描述,不是一个结果的描述.同时,SOP 又不是制度,也不是表单,是流程下面某个程序中关控制点如何来规范的程序. SOP是一种作业程序.SOP首是一种操作层面的程序,是实实在在的,具体可操作的,不是理念层次上的东西.如果结合ISO9000体系的标准,SOP是属于三阶文件,即作业性文件. SOP是一种标准的作业程序.所谓标准,在这里有最优化的概念,即不是随便写出来的操作程序都可以称做SOP,而一定是经过不断实践总结出来的在当前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最优化的操作程序设计.说得更通俗一些,所谓的标准,就是尽可能地将相关操作步骤进行细化,量化和优化,细化,量化和优化的度就是在正常条件下大家都能理解又不会产生歧义. SOP 标准化作业程序SOP不是单个的,是一个体系.虽然我们可以单独地定义每一个SOP,但真正从企业管理来看,SOP不可能只是单个的,必然是一个整体和体系,也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余世维在他的讲座中也特别提到:一个公司要有两本书,一本书是红皮书,是公司的策略,即作战指导纲领;另一本书是蓝皮书,即SOP,标准作业程序,而且这个标准作业程序一定是要做到细化和量化.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618364051.html,/view/414917.html?wtp=tt “GMP”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缩写,中文的意思是“良好作业规范”,或是“优良制造标准”,是一种特别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对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它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

无菌检查操作规程2015 (1)

无菌检查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无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2.使用范围 本公司无菌产品的无菌检查 3.职责 质量部QC 4.依据 2015版《中国药典》通则1101 GB/T 19973.2-2005(ISO11737-2:1998) 《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2部分:确认灭菌过程的无菌试验》 GB/T 14233.2-2005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 5.内容 5.1.无菌检查环境保障 5.1.1.无菌检査的所有操作均需在严格控制微生物污染的环境下进行,即无菌检 査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5.1.2.操作环境的无菌保障程度将直接影响无菌检查结果,为了保证无菌检查用 洁净室(区)环境的稳定性,确保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对洁净室(区)的环境定期监测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证洁净环境符合要求。 5.1.3.无菌检查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5.1.4.洁净区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必须符合相应洁净级别的要求。 5.1.5.无菌检查操作还需要对检查环境进行监控, 5.2.培养基、稀释液、缓冲液 5.2.1.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除另有规定,接种后应置 30~35℃培养。 5.2.2.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接种后应置20~35℃培养。 5.2.3.中和或灭活用培养基,按上述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

养基的处方及制法,在培养基灭菌或使用前加入适宜的中和剂、灭活剂或表面活性剂,其用量同方法适用性试验。 5.2.4.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 5.2.5.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 5.2. 6.沙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 5.2.7.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市售培养基干粉。 5.2.8.0.9%无菌氯化钠溶液。 5.2.9.培养基使用性检查 无菌检査用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等应符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査及灵敏度检査的要求。本检查可在供试品的无菌检査或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査同时进行。 5.2.9.1.无菌性检查:每批培养基随机取5支(瓶),按各培养基规定的温度下 培养14天,应无菌生长。 5.2.9.2.灵敏度检查 5.2.9.2.1.菌种: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存中 心获得的干菌种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 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 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 104]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 生孢梭菌[CMCC(B)64 941] 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 黑曲霉[CMCC(F)98 003] 5.2.9.2.2.菌液制备:接种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物 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生孢梭 菌的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 接种白色念珠菌的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或沙氏葡萄糖琼 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24?48小时,上述培养后的新鲜培养物用 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化钠溶液制成每lml菌数小

无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无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无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无菌检查使用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2010年版 责任:QC化验员对实施本规程负责。 内容: 1、概要:无菌检查用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等应符合培养基的无菌检查及灵敏度检查要求。本检查可在供试品的检查前或与供试品的检查同时进行。 2、材料及设备 2.1 生化培养箱 2.2 生物安全柜 2.3 中国浊度标准管(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2.4 灭菌试管、灭菌注射器 2.5 0.9%无菌氯化钠溶液 2.6 0.05%(ml/ml)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取聚山梨酯80 0.05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氯化钠至100ml,混匀,灭菌即可。3、无菌检查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3.1无菌性检查 取新鲜配制灭菌的培养基各5瓶,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置30~35℃,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置20~25℃,培养14天,应无菌生长。 3.2灵敏度检查 3.2.1菌种 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代),

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B) 26003]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CMCC(B) 10104]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MCC(B) 63501] 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 CMCC(B) 64941]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CMCC(F) 98001]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CMCC(F) 98003] 3.2.2菌液制备 3.2.2.1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制备 3.2.2.1.1 取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30~35℃培养18~24小时,取新鲜传代菌种一支待用。取一支灭菌中试管,加入3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把新鲜传代菌种培养物用接种环轻轻刮取,在加入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的试管壁上研磨,使之成为均匀悬液。 3.2.2.1.2 取菌悬液1ml于比浊管中,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逐步稀释至与标准管的浊度一致。记录下所加入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的量,余下的2ml菌液盖上试管塞以备用。 3.2.2.1.3 打开试管塞,取1ml菌液于中试管中,加入比浊时所需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的量一致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此时试管中的细菌浓度与标准比浊管相一致。根据细菌浊度标准菌数表的菌数,将菌悬液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系列稀释至不大于100cfu/ml。 3.2.2.1.4 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菌悬液制备方法同金黄色葡萄球菌。 3.2.2.2 生孢梭菌菌悬液的制备 3.2.2.2.1取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上,30~35℃培养18~24小时,取一支灭菌中试管,用灭菌注射器吸取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底部三分之二处的新鲜菌液1ml,加入

SOP-11-CP-001-00 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黑龙江宝庆隆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1 目的 建立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2 范围 适用于甘草酸二铵注射液的检验。 3 责任者 中心化验室、质量管理部 4 职责 4.1中心化验室QC组长负责本标准操作规程的起草。 4.2中心化验室主任负责本标准操作规程的审核。 4.3 质量管理部部长负责本标准操作规程的审核。 4.4 质量受权人负责本标准操作规程的批准。 5 依据 《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质量标准》 6 内容 6.1 性状 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6.2 鉴别

6.2.1 6.2.1.1 检验仪器:电子天平、烘箱、电热恒温水浴锅 6.2.1.2 试剂及试液:盐酸、乙醇、10%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乙醇溶液、20%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 6.2.1.3 试液配制:照《试剂配制标准操作规程》配制。 6.2.1.4 检验方法:取本品60ml,加盐酸6ml,煮沸10分钟,放冷,滤过,取沉淀及滤液备用。沉淀用水洗涤至中性,105℃干燥1小时,加乙醇10ml,使溶解,取乙醇溶液1ml,加10%的2,6-二叔丁对甲苯酚乙醇溶液0.5ml和20%氢氧化钠溶液1ml,置水浴加热30分钟,液面出现紫红色悬浮物。 6.2.2 鉴别(2) 6.2.2.1 检验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6.2.2.2 检验方法:取含量测定项下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标准操作规程》,在200nm~400nm范围内测定紫外吸收图谱,本品在252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6.3 检查 6.3.1 pH值 6.3.1.1 检验仪器:酸度计 6.3.1.2 检验方法:取本品,照《pH值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测定。 6.3.1.3 限度:pH值应为6.3~ 7.8。 6.3.2 有关物质 6.3.2.1 检验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 6.3.2.2 试剂及试液:色谱乙腈、0.01mol/L磷酸溶液、流动相 6.3.2.3 试液配制 0.01mol/L磷酸溶液:取磷酸0.64ml,加水溶解稀释至1000ml,即得。 流动相:取乙腈430ml与0.01mol/L磷酸溶液570ml混合均匀,即得。 6.3.2.4 系统适用性: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01mol/L磷酸溶液(43:57)为流动相,波长252nm;理论板数按甘草酸二铵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6.3.2.5 检验方法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操作过程》测定。 系统适用性: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01mol/L磷酸溶液=43:57为

无菌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无菌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 建立无菌检查的基本操作,为无菌检查人员提供正确的操作规程。 2.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 3.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QC无菌检查的操作。 4. 职责: QC无菌检查人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5.程序: 5.1. 定义: 无菌检查法:系指检查药品、无菌器具及适用于药典要求无菌检查的其它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5.2. 无菌操作室应具有空气除菌过滤的层流装置,局部洁净度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别的超净工作台,室内温控(18~26)℃及除湿装置,操作室或工作台应保持空气正压。 5.2.1. 无菌室的清洁与消毒应符合QC洁净室清洁、消毒规程(SOP ZL0014)。 5.2.1.无菌室无菌程度的检查应符合规定:见沉降菌监测规程(SOP ZL0006)、悬浮粒 子监测规程(SOP ZL0005)。 实验设备及用具: 5.3.1.电热干燥箱、电热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电热恒温培养箱、试管、注射器、针头、试管架、刻度吸管、手术剪、手术镊、砂轮、注射器盒、搪瓷托盘、双碟、75%酒精棉球、无菌工作服(衣、裤、帽、口罩等)。 5.3.2.微孔滤膜:直径50mm、孔径0.45μm,应符合规定。 5.3.3.除菌滤器: 除菌滤器采用的是HTY-2000型全封闭式薄膜过滤器。 5.3.4. 所有进入无菌室的物品必须经过消毒或灭菌,应严格按照进入QC无菌室物品清洁、消毒、灭菌规程(SOP ZL0015)进行操作。

5.4. 稀释剂:灭菌注射用水。 5.5. 培养基: 5.5.1.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流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真菌培养基。 5.5.2. 培养基的使用,配制、管理及灵敏度检查应按照培养基管理规程(SMP ZL0036)、培养基灵敏度检查规程(SOP ZL0019)、培养基配制规程(SOP ZL0016)进行操作。 5.6. 对照用菌液: 5.6.1.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occus sureus)菌液:取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的营养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1白金耳,接种至营养肉汤培养基内,在30~35℃培养16~18小时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每1ml中含10~100个菌。 5.6.2. 生孢梭菌(Clostridum sporgenes)菌液:取生孢梭菌[CMCC(B)64 941]的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新鲜培养物1白金耳,接种至相同培养基内,在30~35℃培养18~24小时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ml中含10~100个菌。 5.6.3.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菌液:取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的 真菌琼脂培养基斜面新鲜培养物1白金耳,接种至真菌培养基内,在20~25℃培养24小时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每1ml中含10~100个菌。 5.7. 操作法: 5.7.1. 供试品、培养基在移入缓冲间之前应先编号,并用75%酒精棉球擦拭瓶(管)外壁,然后连同其它用具(包括无菌衣、帽、口罩等)移入缓冲间,打开无菌间紫外光 灯和空气过滤装置开关,并使其工作在30分钟以上。 5.7.2. 将所需物品移入无菌室,每次试验中所用物品,必须计划好,并有备用物。操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应严格遵守QC洁净室进出规程(SOP ZL0013)。 5.7.3. 供试品外部消毒: 5.7.3.1. 橡皮塞、铝盖、压封小瓶:先用75%酒精棉球擦拭外壁及瓶塞,待干,用消毒镊子剔去铝盖上的铝质小圆片,用酒精棉球擦拭瓶盖及橡皮塞,并将酒精棉球盖于橡皮塞上待取样。 5.7.3.2. 安瓶:先用酒精棉球将安瓶外部擦拭消毒待干,用砂轮轻轻割安瓶颈部,便于折开安瓶。 5.7.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加入该药品项下规定的稀释剂用量,制成该药品项下规定浓度的供试品溶液。 5.7.5. 根据供试品的抑真菌和抑细菌试验,判定该供试品有无抑菌性,而决定采用直接

无菌检查操作规程

无菌检查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无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规范无菌检查操作过程,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2、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广州赛哲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菌检查操作过程。 3、职责 相关操作人员负责本规程的具体实施,质检部负责对本规程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 4、工作程序 4.1培养基的制备及培养条件 培养基可按以下给出的处方制备,也可使用按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或成品培养基。配制后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制备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2~25℃、避光环境下,三周内使用。 4.1.1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厌氧菌的培养,也可用于需氧菌的培养。配方如下: 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 H 为弱碱性,煮沸,滤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摇匀,调节pH,使灭菌后在25℃的pH值为7.1土0.2。 分装至适宜的容器中,其装量与容器高度的比例应符合培养结束后培养基氧化层(粉红色)不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2。灭菌。在供试品接种前,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5,否则,须经100°C水浴加热至粉红色消失(不释过20分钟),迅速冷却,只限加热一次,并防止被污染。 除另有规定外,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置30?35℃培养。 4.1.2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用于真菌和需氧菌的培养。配方如下:

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滤过,调节pH使灭菌后在25℃的pH 值为7.3±0.2,加入葡萄糖,分装,灭菌。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置20?25℃培养。 4.1.3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配制方法如下: 除琼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使灭菌后在25℃的pH值为7.3±0.2,加人琼脂,加热溶化后,摇匀,分装,灭菌。 4.1.4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用于黑曲霉的培养。培养如下: 除葡萄糖、琼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使灭菌后在25℃的pH 值为5.6士0.2,加入琼脂,加热溶化后,再加入葡萄糖,摇匀,分装,灭菌。 4.2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 每批培养基随机取不少于5支(瓶),置各培养基规定的温度培养14天,应无菌生长。 4.3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 4.3.1菌种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CMCC(B)26 003〕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 ) 〔CMCC(B)10 104〕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MCC(B)63 501〕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SOP)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SOP -1 -检验标本的米集 一、标本的正确采集 标本米集必须符合 2个条件,即必须满足检测结果正确性的各项要求和检测结果必须能真实地反映检验对象当前病情,避免干扰因素的存在。 二、标本的贮存 标本采集后尽快送至实验室,若不能及时送检,已采集的标本要按检验规定的贮存条 件,如室温、冰浴、温浴或防腐贮存,将标本直立置于稳定、干燥、避光、密闭的环境中, 避免振摇,以免标本遗洒或溶血影响检测结果。 三、标本的运送 必须保证运送后标本所分析的结果与刚采集标本后分析的结 果一致。 四、标本的签收 临床工作人员从口才采集标本并将标本从临床运送到实验室及实验 室人员接收临床标 本,均应按标准化要求进行,做到认真核对,包括标本来源、标本属

性、检查项目、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否合乎要求等,标本送出人员和标本接收人员都要做认真的记录并签字存档。 五、标本的处理 1、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及时正确地予以处理,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 性。 2、如果取血后未尽快转送或分离血清、血浆,血清与血块簪时间接触可发生变化。 3、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处理应注意事项: (1)、时间: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尽快予以分类和离心。①、促凝 标本应尽早处理,可在米血5-15分钟后离心;②抗凝标本可米血后立即离 心;③非抗凝(无促凝)标本采血30-60分钟后离心; ④抗凝全血标本(全血细胞分析、ESF等)不需要离心。 (2)、温度:一般标本为室温(最好是22-25 C)放置;冷藏标本(对温度依赖性分析物)应保持在2-8 C直到温度控制离心。 (3)、采血管放置:应管口(盖管塞)向上,保持垂直立位放置。 (4)、采血管必须封口:管塞移去后会使血PH改变,影响检测结果, 封口可以减少污染、蒸发、喷洒和溢出等。 六、分析前的可变因素 1、生物因素:可引起所检测物质在体内的变化,此种变化与检测方法无 关,分为可变的和固定的生物因素。 2、干扰因素:在收集和分析标本过程中,干扰因素常导致分析结果与被测物真实浓度不符。 七、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

GMP文件分类与编码管理规程03

装订线 1.目的 建立文件分类与编码管理规程,便于文件的分类、查阅、存档和使用。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GMP文件。 3.责任 各部门GMP文件起草者、审核者、批准者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内容 4.1.编码原则 书面文件应统一采用以下格式(表格、记录、标签、账、卡除外)。 4.1.1.系统性:统一分类和编码,按照文件系统建立编码系统。 4.1.2.准确性:文件与编码一一对应,做到一文一码,一旦文件撤销,此文件编码也随之作废,不 得再次使用。 4.1.3.可追踪性:制订编码系统时,必须考虑到可随时查询文件的演变历史。 4.1.4.识别性:制订编码系统时,必须考虑到其编码能便于识别文件的文本和类别。 4.1. 5.相关一致性:文件一旦经过修订,必须给予新的版本号。 4.1.6.发展性:制订编码系统规定时,要考虑公司将来的发展及管理手段的改进。 4.2.文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4.2.1.文件系统的组成。 GMP文件按其属性分为标准性文件和记录两大类。标准性文件可分为:管理规程 (SMP) 、技术标准(STP)和操作规程(SOP)。 4.2.1.1.管理规程(SMP):是指经批准用于行使生产、计划、指挥控制等管理职能而制订的书面要求, 为一般的管理制度、标准、程序等。 4.2.1.2.技术标准(STP):包括产品生产工艺,物料(原料、辅料、包装材料)与产品(中间产品、 成品)的质量标准。 4.2.1.3.操作规程(SOP):是指经批准用以指示操作的通用性文件或管理方法。如按工艺流程制订生 产操作的标准规程,主要设备、检验仪器、检验方法的标准操作规程等。 4.2.1.4.记录(SOR):括生产操作记录(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生产操作记录)、质量管理记 录、物料管理记录、设备管理记录及各种台帐、凭证等。 4.2.2.文件系统的分类 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2010年修订)的相关规定,将公司文件分为13大类,即:1.文件管理、2.机构与人员、3.厂房与设施、4.设备、5.物料与产品、6.卫生、7.确认与验证、8.生产管理、9.质量管理、10.投诉与不良反应、11.委托生产与检验、12.产品发运与召回、13.自检。 4.3.文件编码系统的组成 文件编码系统由前缀Q/HZYY(“海州药业”的管理文件);后面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文件属性类别代码,由SMP、SOP、STP和SOR四部分组成(详见4.5)。 第二部分文件管理类别代码,含2位汉语拼音字母(详见4.6)。 第三部分文件编号,含4位阿拉伯数字(详见4.7)。 第四部分文件版本号,含2位阿拉伯数字(详见4.8)。

无菌检测规程

无菌检测规程 1.目的: 建立无菌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质检科对本厂生产的的无菌检测。 3.引用相关文件 制定本规范参考了下列文件中的一些信息,但没有直接引用里面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4233.2-2005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 H 无菌检查法 4.设备、用具与试剂 4.1 设备要求 无菌操作室、超净工作台、培养箱、高压消毒锅、高温烘箱。 4.1.1 无菌室应每周用0.1%新洁尔灭或2%甲酚液擦拭操作台及可能污染的死角,每次操作前开动无菌空气过滤器及紫外光灯杀菌1小时。在每次操作完毕,用2%甲酚或0.1%新洁尔灭溶液擦拭工作台面,用紫外光灯杀菌0.5小时。每次使用无菌室都应详细填写无菌室使用记录。 4.1.2 无菌室、超净台在消毒处理完毕后,应检查空气中的菌落数,方法如下:取直径90mm 培养皿,无菌操作注入融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20ml,在30~35℃培养48h证明无菌后,取3只培养皿在无菌室超净工作台内平均位置打开培养皿上盖,暴露30min后盖好,置30-35℃培养48小时后取出检察, 3只培养皿上生长的菌落数平均不得超过1个。 4.1.3 无菌试验过程中检查空气中的菌落数,方法同上。在试验开始进行时,打开平皿盖在空气中暴露,至试验结束,盖好。照上法培养,应符合上述要求。

无菌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无菌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1.目的:建立无菌检查标准操作程序,规范检验操作。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无菌检查—薄膜过滤法的操作。 3.职责:检验人员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 4.本规程的编制依据为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附录“无菌检查法”中的“薄膜过滤法”。 5.检验环境要求: 5.1本项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C级下的局部洁净度A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5.2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5.3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按《洁净厂房环境监测规程》(SOP-)及《沉降菌监测的标准操作规程》(SOP-)、《洁净室悬浮粒子数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SOP-)定期进行洁净度监测。隔离系统按相关要求进行验证,其内部环境的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的要求。 6.操作规程: 6.1培养基的准备: 6.1.1培养基的制备:按《培养基配制、灭菌的标准操作规程》(SOP-)制备。 ①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用于培养好氧菌、厌氧菌)。 注意:在供试品接种前,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5,否则,须经100℃水浴加热至粉红色消失(不超过20分钟),迅速冷却,只限加热一次,并应防止污染。 ②改良马丁培养基(用于培养真菌)。 6.2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每批培养基应按《无菌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培养基的无菌性检 查及灵敏度检查。 只有本项检查合格的培养基方可用于供试品无菌检查。 本项检查可在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前或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6.3稀释液、冲洗液及其制备方法: 6.3.1 0.1%蛋白胨水溶液取蛋白胨1.0g,加水1000ml,微温溶解,滤清,调节pH值至 7.1±0.2,分装,灭菌。

无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培养法)

起草人:起草日期: 审核人:审核日期: 批准人:批准日期: 武汉仝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Wuhan Togo Biotechnology Co.,Ltd

1、目的 建立无菌检测的基本操作,为无菌检测人员提供正确的操作规程。通过无菌检验后,确保产品能够达到无菌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进行细胞质量检验的技术人员。 3、内容 3.1 简述:无菌检测系用于检查细胞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检查项目包括需氧菌、厌氧菌及真菌检查。若供试品符合该项检查方法的有关规定,仅表明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3.2 环境要求:该项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万级背景下的局部百级的单向流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其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日常检验需对试验环境进行监控。 3.3人员要求:无菌检测人员应具备微生物及检验专业知识,并经过无菌检验培训。 4、无菌检验前的准备 4.1器具灭菌、消毒 试验过程中与供试品接触的所有器具必须采用可靠方法灭菌,可置高压灭菌锅内121℃蒸汽灭菌30分钟后使用(根据灭菌效果验证决定灭菌参数)。所有的灭菌物品不应超过2周即用毕,否则应重新灭菌。凡检验中使用的器材无法灭菌处理的,使用前必须经消毒处理,如无菌检验室的电子天平,工作台面等,可采用消毒剂浸泡或擦拭。 器具的灭菌、消毒后必须做好标识,标明灭菌、消毒时间和使用有效期。 4.2人员、物料进入无菌检验室

开启紫外灯或臭氧发生器进行空间灭菌处理,消毒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人员进入无菌检验室需在一更区脱去一般区工作鞋,换无菌检验室工作鞋,并在二更区穿戴无菌服、口罩和手套,口罩掩住口鼻,帽子包裹所有头发。 进入无菌检验室的所有培养基、供试品等需将外包装在传递窗拆除后,查看所有进入无菌检验室的器具上的灭菌、消毒标识,是否在有效期内,符合要求的于传递窗进行表面紫外消毒,传入无菌检验室。 5、无菌检验室操作要求 1)人员进入后,首先进一步消毒擦拭工作台面。 2)全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3)使用玻璃器皿应轻取轻放,避免破损,以防培养物扩散。 4)所有操作均应在近火焰区进行,且不得有大幅度或快速动作,以免搅动空气中的尘埃微粒。 5)使用金属接种器具时,用前、用后均需灼烧灭菌。 6)在接种培养物时,动作应轻、准,防止培养物溅出,产生汽溶胶,造成污染。 7)操作过程中所有的带菌物品,用后均应作消毒、灭菌处理。可在检验过程中随用随时放入消毒液缸内浸泡或消毒桶内,或在检验完成后经传递窗传至一般区,立即用压力蒸汽灭菌锅121℃灭菌30分钟。 6、培养基制备 6.1需氧菌、厌氧菌培养基(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的制备 所用试剂: 酪胨(胰酶水解) 15.0g 葡萄糖 5.0g L-胱氨酸 0.5g 硫乙醇酸钠 0.5g (或硫乙醇酸)(0.3ml) 酵母浸出粉 5.0g 氯化钠 2.5g 新配制的0.1%刃天青溶液 1.0ml 琼脂 0.75g 水 1000ml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标准操作规程 1 制定目的 为使QC检验人员在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工作中能规范和正确地进行检验工作,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2 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非无菌产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3 职责 3.1 QC负责按照本操作规程进行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检验工作; 3.2 QC检验员在进行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检验工作时出现异常现 象,包括微生物计数、微生物负载、控制菌检测超标和超趋势时要向QC 主管汇报,并照《微生物检查超标、超趋势调查标准管理规程》(文件编号:SMP-QC-020)配合调查; 3.3 QA及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其实施情况。 4 规程细则 4.1 实验环境:按《微生物实验室标准管理规程》(文件编号:SMP-QC-002), 《化验室洁净区标准管理规程》(文件编号:SMP-QC-004)。 4.2 培养基的制备:按《培养基标准管理规程》(文件编号:SMP-QC-019);

微生物计数用的商品化预判培养基、由脱水培养基或按处方配制的培养基均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4.3 稀释剂的制备:称取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4.63g,置1000ml三 角瓶中,加纯化水1000ml,摇匀,加热溶解,于121℃高压蒸汽灭菌15min,备用。 4.4 微生物计数法:适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按《微生物计数方法适应性确认》(文件编号:)。 4.4.1 供试液的制备(经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确认) 4.4.1.1 取样:按《取样标准管理规程》(文件编号:SMP-QC-026);一般 应随机抽取不少于2个最小包装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供试 品的检验量为10g或10ml。 4.4.1.2 供试液制备若需加温时,应均匀加热,且温度不应超过45℃;供试 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4.4.1.3 水溶性供试品:取供试品,用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 pH 7.2磷酸盐缓冲液,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溶解或稀释制成1: 10供试液。若需要,调节供试液pH值至6~8。必要时,用同一稀 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倍系列稀释。水溶性液体制剂也可用混合的 供试品原液作为供试液。 4.4.1.4 水不溶性非油脂类供试品:取供试品,用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 缓冲液,或pH 7.2磷酸盐缓冲液,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制备成 1:10供试液。分散力较差的供试品,可在稀释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 如0.1%(ml/ml)的聚山梨酯80,使供试品分散均匀。若需要,调节 供试液pH值至6~8。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倍 系列稀释。 4.4.1.5 油脂类供试品:取供试品,加入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使溶解,或与最 少量并能使供试品乳化的无菌聚山梨酯80或其他无抑菌性的无菌表 面活性剂充分混匀。表面活性剂的温度一般不超过40℃(特殊情况 下,最多不超过45℃),小心混合,若需要可在水浴中进行,然后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