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法制史考试资料

中国法制史考试资料

中国法制史考试资料
中国法制史考试资料

中国法制史

一、单项选择题

1·夏朝法律制度“昏、墨、贼,、中规定的刑名是(D)。D.杀

2.商朝“立纣为太子案,进一步说明了王位继承实行严格的(C)C嫡长继承

3·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A。A质剂

4·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人是春秋郑国的D,D子产

5·秦朝的判案成例叫做(B·B廷行事

6·汉武帝之后,汉朝的法律指导思想的核心是CC儒家思想

7·将“八议”制度最早规定在法典里的是(A )A魏律

8·最早规定“封建制五刑”的法典是(B)B.《开皇律》

9·典卖制度法律化的完备始于(C)C宋朝

10为防止臣下结党,最早设置奸党罪名的法典是(C)C.《大明律》1.秦朝有一种以极端残忍的死刑与肉刑并用的刑罚,叫做(D)D.具五刑

2.汉朝有一种法律形式是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单行法规,此法律形式为 C.科

3.最早确立封建制法典十二篇体例的法典是(A)。A魏律

4.最早确立“十恶”罪名的封建制法典是(D D.《开皇律》

5.宋朝将判案的成例叫做(C)。 C,断例

6.通过胡惟庸案,可以总结朱元璋时期法律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

A.重典治吏

7.在我国,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开,始于(B)。 B.鸦片战争后清朝

8.在太平天国的法律中,主张发展近代经济、提倡修铁路、造轮船的法典是(B)

B。《资政新篇》

9.《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采取的政体是(A)。 A.总统制

1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国家政治制度是(B)。

B.工农兵代表大会

1《史记·殷本记》说"纣囚西伯(B)"。B.麦里

3.春秋时期对晋国铸刑鼎提出反对意见是 (D)。 D.孔子

4.秦朝强制男犯白天修筑城的徒刑叫做 (A)。A.城旦

6."重罪十条"是"十恶"的基础,确立"重罪十条"的法典是(C)。 c.北齐律

8.中国历史上最残酷的刑罚当属 (D)。D.凌迟 .

10. 辛亥革命发生后,清政府用了三天便制订和通过了 (B)。 B.《十九信条》

1.夏朝出现了一种制度,可以用财物折抵刑罚,这种制度叫做( C)。

c.赎刑

2.西周法律规定,民事案件要缴纳诉讼费,形式为 (B)。 B.束矢5.宋朝将中央主管官署就某项法令所作的解释叫做 (C)。 c.申明

8.太平天国前期的纲领性文件是 (A)。 A..天朝田亩制度.

9.《中华民国约法》采取的政体是(A)。 A.总统制

10.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纲领是

(A)。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在奴隶制五刑中,破坏犯罪者的生殖器官,进而残害生殖机能的刑罚是 (D)。 D.宫刑

3.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中心是(A)。 A.取消旧奴隶主贵族在法律上享受的特权

5.汉代对被告人进行审讯叫 (A)。 A.鞠狱

8.朱元璋将重典治乱世的重点放在 (A)。 A. 重典治吏

10.工农民主政权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刑事法规是 (A)。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1.夏商周三代监狱的通称是(D )。D. 土

2.汉朝有一种法律形式是可以用来比照断案的典型判例,此法律形式为(D)D.比

3.第一次将儒家的“服制”列人律典的封建制法典是(B)B.晋律

8.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文件是( B)。B <资政新篇>

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采取的政体是( B)B 责任内阁制

二、多项选择题

11夏朝的法律有(AB ) A禹刑 B.甘誓

12商朝的肉刑有(ABCD) A墨刑 C非刑 B.鼻}J刑 D.宫刑

13.西周中央司法机关有(ABC)A大司寇 C士师 B.小司寇

14.《法经》的历史意义在于(ABC)。

A.它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

B.它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体系

C.它对当时魏国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5.以下属于秦朝的作刑(徒刑)的是(ABCD)。A.城旦B.鬼薪C.司寇

D.罚作

16.“约法三章”的内容包括(ABC)A杀人者死 C盗抵罪 B伤人抵罪

17为晋律作注释的是(BC )C杜预 B张斐

18以下属于隋朝颁布的法典有(BD)B开皇律D大业律

19.宋朝为加强对盗贼的处刑,所立的专门法规有(AB)A.盗贼重法

B.重法地法

20.明清时期的会审制度包括(ABC)A.秋审 C。热审 B.朝审

1.西周婚姻制度中的“三不去”的内容包括(ABC)

A.有所娶无所归,不去

B.与更三年丧,不去

C.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2.春秋时期政治经济的基本特点是(ABCD)。

A.井田制被破坏

B.王权旁落

C.宗法制松弛

D.法治取代礼治

3以下属于秦朝的作刑(徒刑)的是(ABCD)。

A.城旦、春

B.鬼薪、白聚

C.司寇、作如司寇

D.罚作、复作

4汉律六十篇包括(ABCD)。

A.九章律

B.越宫律

C.朝律

D.傍章律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内容的主要发展表现在(ABCD

A.八议人律

B.官当人律

C.确立重罪十条

D.准五服以制罪

6唐代吏部考试科举生的标准是(ABCD)。

A.体貌丰伟

B.言词辨正

C.楷书遒美

D.文理优秀

7根据宋朝法律规定,典卖与一般卖的区别是(ABC)。

A典卖是活卖,一般卖是绝卖B典卖可以收赎,一般卖不可以收赎C。典价比卖价低得多

8明朝统治者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了许多经济方面的法律,如在明律中详列ABCD

A.钞法

B.钱法D.茶法

C.盐法

1.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有( ABC)。A.明德慎罚 B.以德配天 c. 亲

亲、尊尊

2.商鞍第二次变法的内容主要有 ( ABCD

A. 进一步强调分户居住

B.取消分封制,普遍建立郡县制

c.除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地主私有制 D.统一度量衡制度

3. 秦朝规定选择宫吏要符合以下条件 ( ABCD)

A. 具备胜任该职位的能力

B.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素质

c.必须忠君 D.必须通晓法律

4.古代封建官吏犯罪可以利用 "杂抵罪"减免罪刑,可以用来抵罪的有

( ABC)。A.夺爵 B.除名c.免官

5. 元朝先后颁布的法典或编寨的法律文献有 (ABCD)。

A..至元新格》

B..风宪宏纲》c..大元通制》 D..元典章》

6. 明清时期的会审有 (ABC)。 A. 九卿会审 B.小三法司会审 C. 大三法司会审

7《大清民律草案》的亲属和继承两篇由两个部门共同起草,这两个部门分别是 (CD)。

c.修订法律馆 D.礼学馆

8.太平天国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 (ABCD)。

A. 龙凤合挥

B. 圣库制度

C. 保升奏贬制度

D.保举制度

9.((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特点有( ABC)。

A. 基本上采用总统制共和政体

B. 中央国家机关权力分配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c.采取一院制的议会政体体制,参议院是国家立法机关

10.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的主要内容有(ABCD)。

A. 国家性质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

B. 国家政治制度是工农兵代表大会

c.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D. 中华民族完全自由独立,不承认不平等条约

1.西周婚姻制度中的"三不去 "的内容包括 (ABC)。

A.有所娶无所归,不去

B.与更三年丧,不去c.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12.孔子反对晋国公布成文法的理由是 (BC)。

B.民在鼎矣,何以尊贵c.贵贱元序,何以为国

14.汲《九章律》在秦律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 (ABC)。 A.户律 B.既律 C.兴律

15.晋律较魏律的重大发展是 (ABCD)。

A.严格区别律令的界限

B.法律慨念进一步规植化

C."礼律并重",如第一次将"服制"列入律典

D.规定了保护地主阶级特权的法律,如专门规定了 "杂抵罪 "

16.隋唐时期最高行政机关是三省六部,其中三省即 (BCD)。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尚书省

17.宋朝为了加重对 "盗贼 "犯罪的处罚,先后制定了 (AB)。 A.盗贼重法B.重法地法

18.清代在明代会审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 (BCD)。 B.秋审 C.朝审D.热审

19. 1911年公布的《十九信条 .(BD)。 B.缩小了皇权 D.扩大了国会权力

2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了苏维埃国家的(ABCD)。

A.性质

B.政治制度c.公民权利义务 D.外交政策11.夏朝的法律规范的内容来源于 (ABC)。 A. 原始社会的礼 B.原始社会的战争命令

c. 原始社会的苗族习惯法

12.西周的婚姻家庭制度包括 (ABC)。 A. 六礼 B.七去 c. 三不去

13. 商轶在秦国两次变法的重点分别是 ( BD)

B.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 D.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

14. 先秦时期的 "三重选官法",在选拔官吏时,分别注重 ( ABC)

A. 客士,

B.军功 c. 通晓法律

15. 汉朝的 "三公 "分别是 (ABC)。 A. 翠相 B.太尉 c. 御史大夫

16. 汉朝定罪量刑的原则有 (AB )A. 亲亲得相首匿 B.贵族官僚有罪先请

17. 唐朝的立法形式有 (ABCD)。 A. 律B.令 c. 格 D.式

18.明朝特有的特务司法审判机构是指 (ABCD)。 A. 锦衣卫B.东厂 c. 西厂 D.内行厂

19.中国法制史上出现的具有行政法典性质的文件有 (ABC)

A..大唐六典.

B.大明会典》c..清会典.

20.清朝统治者认为立宪有三大利 (ABC)。 A. 皇位永固 B.外患渐轻 c. 内乱可弥

1.商朝适用的死刑有(ABCD )。A. 戮 B.炮烙 C. 酿 D.脯

2.西周的婚姻家庭制度包括(ABC )A. 六礼 B.七去 C. 三不去

3.商欺在秦国的第一次变法内容包括(BCD) B 奖励告奸C. 奖励农

业生产 D 奖励军功

4.先秦时期的“三重选官法”,在选拔官吏时,分别注重(BC)B.

军功 C. 通晓法律

5.汉朝的“三公”分别是(BC )。 B.太尉 C. 御史大夫

6.以下属于汉朝的罪名是( BC)。B.通行饮食罪 C. 见知故纵罪

7.唐朝的立法形式有(BCD )。B.令 C. 格 D.式

8.《唐律疏议》的结构包括(BCD )。B.疏议 C. 问答 D.注

9.中国法制史上出现的具有行政法典性质的文件有(BC)B.《大明会典》 C. 《清会典》

10.清政府司法权半殖民地化的表现是确立(AB )。A. 领事裁判

权 B.会审公麻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21西周的王位继承也经过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最后确立了嫡长继承制

22.汉朝将用来比照断案的典型判例叫做决事比(或比)

23太平天国早期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

24使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第一届政府依法成立的法典是《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25·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司法机关一律改称人民法院

1.《左传·昭公六年》:“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2.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

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是《大清律例》

4.清末修订法律,确定了“参考古今,博稽中外”的修律方针。

1.夏启讨伐有雇氏时发布的战争动员令是.甘誓。

2.正式规定"八议"的封建法典是魏律。

3.在 "天津教案 "中,法国等列强企图利用司法特权 "领事裁判权"参与审理,但最终还是中国官员按照中国法律进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廷的尊严。

4.南京国民政府将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商事法、诉讼法等汇编起来,统称为 "六法全书"。

5.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土地剥削的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度。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政权组织方面具体化的表现是实行“三三制”原则。

1. 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作一一质剂

22.捕事秦朝对逃避德役要处一定的刑罚。秦律规定,如果应该服锚役井已得到通知而没有去报到,定罪为罪。

23. 严令子之妻与堂弟田产纠纷案"涉及的是唐朝的均田制

24.唐律规定了原则,发展了汉律关于 "亲亲得相首匿同居有罪相为隐"原则。

25. 1940年民国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特种刑事法庭组织条例》规定,特种刑事法庭分为中央特种刑事法庭和高等特种刑事法庭两种。

21. 苟子总结商朝的法律,总结出刑名从商

22. 封建统治者把危害其财产的行为称之为盗

23. 两汉时期,公侯及其嗣字和官吏位高者在法律上皆享有有罪 "先请"的特权。

24. 唐朝发生了 "长孙无忌带刀入宫案",唐太宗按照 "八议"制度,免除了长孙元忌的死刑。

25. 明朝 "郭桓贪污案 "反映了朱元璋利用法律严惩贪官污吏

1.“李斯被诬案”是统一的封建王朝以谋反罪处死权臣的早期例证。

2.汉朝有一种定罪量刑的原则,即允许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互相隐匿犯罪,即所谓的亲亲得相首匿.

3.封建法典规定八种人除了犯“十恶”罪以外的死刑,都可以享受“议”的特权,这种制度叫做八议

4. 《大清民律草案》的后两编由礼学馆制定,名称分别是亲属和

继承。

5.太平天国早期的一部革命性纲领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26.五听:是西周时期通过察颜观色判断是否有罪的审判方法,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这是最早对犯罪心理分析的尝试。

27.廷尉:是秦汉时期中央最高司法机关,其长官也叫做廷尉。

2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1912年3月11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签署公布。共7章56条。确认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建立了“三权分立”制度;具体规定了人民权利义务和保有财产及营业的自由。规定了一些限制总统权力的内容。

29.《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11月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除前言外,共17条。它对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政治制度、公民权利义务、外交政策等内容都作了纲领性的规定。它是中国宪政史上第一部规定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确保人民民主制度的根本大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工农民主专政的伟大纲领。

1.奴隶制五刑:是奴隶制国家最基本的五种刑罚,即墨、鼻J、月」(利)、宫、大辟。

2.“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和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围绕《大清新刑律》等新式法典的修订而产生的理论争执。

3.“六法全书”:是指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先后制定的宪法、民法、刑法、商事法、诉讼法、法院组织法、行政法及其他单行法规、特别法规的汇编。

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于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通过。《宪法大纲》遵循党中央提出的“制宪七大原则”,规定苏维埃政权的性质、政治制度、公民权利义务、外交政策等内容,共17条。

1.九刑:是西周的九种刑罚,分别是墨刑、剿刑、制刑、宫刑、大辟、赎刑、鞭刑、扑刑、流刑。

2.官当:是指官员若犯徒罪,允许其依法以官品或爵位抵罪的制度。最早规定在北魏律和南朝陈律里。

3."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和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围绕《大清新刑律》等新式法典的修订而产生的理论争执。

4..钦定宪法大纲》:是清政府迫于内外政治压力于光绪三十四年颁布的,由宪政编查馆制订,成为中国法制史上首部具有近代宪法意义的法律文件。大纲共23条,由正文"君上大权"和附录"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组成。

26.五听:是西周时期的审判方法,即通过察言观色判断当事人是否有罪,五昕分别包括气昕、色听、目听、耳听、辞听。

27.廷尉:是秦汉时期最高司法审判机关。负责诏狱及地方上奏的疑难案件的审理。

28."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和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围绕《大清新刑律》等新式法典的修订而产生的理论争执。

29.马锡五审判方式:是把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到审判工作中去的司法民主的崭新形式。

26.嫡长继承制: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指的是父亲死后,将王位传给正妻生的长子。它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王权继承制度。

27.廷尉:秦汉时期最高司法审判机关。

28.宋刑统》:于宋太祖建隆四年编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宋刑统》的体例,仿自唐末的《大中刑律统类》、后唐的《同光刑律统类和后周的《显德刑律统类》。《宋刑统》的律文,基本是《唐律疏议》的翻版。《宋刑统》12篇、 502条;不过在每篇之下设"门",合计 213门。

29."六法全书":是指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先后制定的宪法、民法、刑法、商事法、诉讼法、法院组织法、行政法及其他单行法规、特别法规和判例、解释例的汇编。

1.五听:西周时期审判方法,即通过察言观色判断当事人是否有罪,五听分别是包括气听、色听、目听、耳听、辞听。

2.具五刑:秦汉时期的一种酷刑,即对一个囚犯几乎同时施用五刑。

《汉书·刑法志》:“当三族者,皆先墨、鼻」、斩左右趾,答杀

之,泉其首,范其骨肉于市。其诽谤A诅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

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1912年3月11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签署公布。共7章56条。确认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建立了“三权分立”制度;具体规定了人民权利义务和保有财产及营业的自由。规定了一些限制袁世凯权力的内容。

4. “五四指示”: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该指示,决定改减租减息为没收地主土地政策,开始了解放区土地立法序幕。

五、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0.战国时期的法律指导思想。

(1)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2分)

不论是谁,不分贵贱等级、亲疏远近,只要违法犯罪,都要按照法律论罪处罚,打破了奴隶制“刑不上大夫”的壁垒。

(2)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由官府统一制定成文法,向百姓公布,使人人皆知法而有法可依。否定了奴隶制“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

(3)行刑,重其轻者。定罪量刑时,加重对轻罪的处罚。

31.唐律十二篇的篇目。

第一篇《名例律》;第二篇《卫禁律》;第三篇《职制律》;第四篇《户婚律》;

第五篇《厩库律》;第六篇《擅兴律》;第七篇《贼盗律》;第八篇《斗讼律》;

第九篇《诈伪律》;第十篇《杂律》;第十一篇《捕亡律》;第十二篇《断狱律》。

1.“十恶”。

(1)最早规定在《开皇律》里。(2分)

(2)由“重罪十条”发展而来。是封建社会打击的十种最严重的犯罪。(3分)

分别是:①谋反;②谋大逆; ③谋叛;④恶逆;⑤不道; ⑥大不敬;⑦不孝;⑧不睦;

⑨不义;⑩内乱。

2.明律是如何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官交结?

答:《大明律》中专设“奸党”条,规定:

①“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4分)

②“若犯罪,律该处死,其大臣小官巧言谏免,暗邀人心者,";(4分)

③“若刑部及大小各衙门官吏不执行法律,听从上司主使,出人人罪者”(4分)

以上都构成奸党罪,要受到严厉惩治:本人处死,妻子为奴,财产人官。(3分)

1."七去 "的内容。

(1)无子 (2)淫供(3)不事舅姑 (4)口舌(多言 ) (5)盗窃 (6)妒忌 (7)恶疾

2..唐律疏议》的篇目内容。

第一篇《名例律.,相当于现代刑法总则,主要规定了刑罚制度和基本原则;第二篇《卫禁律.,主要是关于保护皇帝人身安全、国家主权与边境安全;

第三篇《职制律.,主要是关于国家机关官员的没置、选任、职守以及惩治贪官枉法等

第四篇《户婚律.,主要是关于户籍、土地、赋役、婚姻、家庭等,以保证国家赋役来源和维护封建婚姻家庭关系;

第五篇()匪库律.,主要是关于饲养牲畜、库藏管理,保护官有资财不受侵犯;)

第六篇《擅兴律.,主要是关于兵士征集、军队调动、将帅职守、军需供应、擅自兴建和征发儒役等,以确保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并控制劳役征发,缓和社会矛盾;

第七篇《贼盗律.,主要是关于严刑镇压蓄意推翻封建政权,打击其他严重犯罪,保护公私财产不受侵犯;

第八篇《斗讼律.,主要是关于惩治斗殴和维护封建的诉讼制度;

第九篇《诈伪律》主要是关于打击欺诈、骗人的犯罪行为,维护封建社会秩序;

第十篇《杂律.,凡不属于其他"分则"篇的都在此规定;

第十一篇《捕亡律.,主要是关于追捕逃犯和兵士、T役、官奴姆逃亡,以保证封建国家兵役和儒役征发和社会安全。

第十二篇《断狱律.,主要是关于审讯、判决、执行和监狱管理。

3.什么是《宋刑统?什么是 "刑律统类" ?

(1)((宋刑统》是宋太祖建隆四年颁行的宋朝重要法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它的体例仿自唐末的《大中刑律统类.,其律文只是《唐律疏议》的翻版。

(2)"刑律统类

"即以刑律为主,将其他刑事性质的教、令、格、式分载在律文各条之后,依律目分门别类地加以汇编的法规,"刑律统类‘的出现是法典编纂的一个变化。

30.试述"八议 "制度。

(1)"八议"是指除犯"十恶"罪以外的死刑,司法机关不能直接审理,必须先将其犯罪事实及应享受的特权的理由奏请皇帝,由皇帝交朝臣"集议"后,最后由皇帝作出裁决,一般均可免除死罪F若犯流以下的罪,则可直接减一等处罚o但是,犯"十恶"者不得适用"八议"的规定。

(2)根据《唐律疏议·名例》中 "八议 "条的注疏,享有这一特权的人包括 :

议亲,皇帝的亲属。(l分)

议故,皇帝的故旧。(l分)

议贤,封建德行高尚,其言论行动可作为法则者。(l分)

议能,能整顿军旅,治理内政,为皇帝出谋划策,师范人伦者。(l分〉

议功,对封建朝廷尽忠效力,建立大功勋的人。(l分)

议贵,指三品以上高级官员及爵一品者。(l分〉

议勤,指高级文武官员中恪尽职守,专心致志办理公务的人。(l分)

议宾,指国宾,前朝皇帝的后代。(l分〉

31.试述明律是如何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官交结 ?

答:.大明律》中专设"奸党"条,规定:

(1)"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

(2)"若犯罪,律该处死,其大臣小官巧言谏兔,暗邀人心者,"

(3)"若刑部及大小各衙门官吏不执行法律,听从上司主使,出入人罪者

" 以上都构成奸党罪,要受到严厉惩治:本人处死,妻子为奴,财产人宫。

32.试述南京国民政府司法机关"一告九不理"的审判制度。

所谓的"一告九不理"即指南京国民政府司法机关对九种提起的诉讼不予立案处理:

第一,管辖不合不受理。(l分)

第二,当事人不适格不受理。(l分)

第三,未经合法代理不受理。(l分)

第四,起诉不合程式不受理。(l分)

第五,不缴纳诉讼费不受理。(l分)

第六,一事不再理。(l分)

第七,不告不理。(l分)

第八,已经成立和解者不受理。(l分)

第九,非以违背法令为理由,第三审不受理。(l分)

30.试述《法经》的主要内容、阶级本质和历史意义。

(1).法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法典,由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惺制定。《法经》共有盗、贼、囚、捕、杂、具六篇。

(2)阶级本质 :锋芒指向劳动人民,《法经》开宗明义规定盗、贼两篇,认为

"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表明镇压盗贼是地主阶级专政的主要任务;维护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等级制。

(3)《法经》在我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法经》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是后世封建法典的蓝本;

其次,《法经》对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2.试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及意义。

(1)特点

①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改总统制为实际上的责任内阁制

②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职权

③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2分)

(2)历史意义

首先,首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

其次,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唤起人民民主意识的觉醒;以民主法制原则否定了封建法统。

1.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1) 法令由一统。(2分)全国实行统一的法律;最高立法权属于皇帝。(2分)

(2) 事皆决于法。(2分)加强封建立法,凡事皆有法式。(1分)

(3) 以刑杀为威。(2分)法网严密;严刑重罚;滥施刑罚。(1分)

2. 明律是如何打击贪官污吏的?

答 :明朝从维护封建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严惩贪官污吏。

《大明律》规定:

(1)对受财枉法的所谓”枉法赃”,从严惩处,一贯以下杖七十,

八十贯则绞;

(2)对于监守自盗,不分首从,并赃论罪,满四十贯即处斩刑;(3分)

<3)对于执行监察职务的”风宪官”御史,若犯贪污罪比其他官吏

加重两等处刑。明《大浩》也侧重打击贪官污吏,且刑罚残酷,如有“剥皮实草”等。

3. 明清法律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摧残表现在哪些方面。

(1) 推行“禁榷制度”限制商业发展。(2分)“禁榷制度”是指中

国封建社会国家对某些重要的商品实行专管制度。(1分)

(2) 奉行海禁政策,阻挠对外贸易。(2分)禁止人民不得私自出海,沿海居民内迁五十里等。(1分)

(3 )加强对矿冶业的管禁,限制民间自由开矿。(2分)

(4 )重征商税,压制私人商业的发展。(2分)__

全国自考试题中国法制史

全国2008年10月自考试题中国法制史 全国2008年10月自考试题中国法制史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8年10月自考试题中国法制史 课程代码:002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中国古代〃刑起于兵〃,〃内行刀锯,外用甲兵〃之语岀自() A.《商君书·画策》 B.《周礼·湫官》 C.《尚书·吕刑》 D.《左传·昭公六年》 2?商朝为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管理,制定了行政法律规范,称为() A.《国宪》 B.《九章》 C.《九刑》 D.《法经》 3?以下各选项中,属于商、周法律形式的是() A.律 B.格 C.诰 D.科

4?西周时期的刑书,称为() A.《禹刑》 B.《汤刑》 C.《九刑》 D.《吕刑》 5?西周的五刑制度中,〃死刑〃称之为() A.具五刑 B.大辟 C.弃市 D.孥戮 6?中国古代法律由秘密状态变为向民众公开,这一转折发生于() A.商代 B.西周 C.春秋战国 D.秦代 7?公元前513年,晋国主持〃铸刑鼎"的大臣是()A.范武子B.赵盾 C.赵鞅 D.邓析 8?在中国古代法律中,〃贼罪〃是指() A?〃害良〃B. 〃窃货〃 C.强奸 D."诈伪〃 9?在秦代,知情人必须告发、官府必须受理的案件,称为() A.公室告 B.非公室告 C?州告D.诣阙告诉 10?汉刑制改革的具体原因,源于()

中国法制史习题

第一章夏商周法律制度 1.xx《xx刑》、《汤刑》? 2.xx奴隶制五刑? 3.试述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 4.xxxx? 5.xx《九刑》? 6.xx《xx》? 7.何为“礼”和“五礼”?西周礼的实质是什么(亲亲、尊尊原则)? 8.试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9.简述西周的xx制度。 10.试述西周的婚姻制度。(重点掌握婚姻“六礼”) 11.简述西周的家庭制度。 12.简述西周的继承制度。 13.何为“五听”? 第二章xx时期的法律制度 1.举例说明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义。 2.论述李悝《法经》的篇目、内容、特点及其颁布意义。 3.试述xx在xx的法制改革 第三章秦朝法律制度 1.xx《法律答问》? 2.xx《封诊式》?

3.xx廷行事。 4.秦朝定罪量刑的原则有哪些? 5.何为“具五刑”? 6.何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 7.秦朝对司法官吏规定了哪些责任制度? 第四章汉朝法律制度 1.试述汉朝立法指导思想的演变。 2.何为“约法三章”? 3.何为汉律六十篇? 4.汉朝的法律形式有哪些? 5.何为“通行饮食法”? 6.何为“上请制度”? 7.何为“亲亲得相首匿”? 8.试述汉文、景帝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9.xx“xx”? 10.xx“酎金律”? 11.何为“读鞫”、“乞鞫”? 12.何为“录囚”? 13.何为秋冬行刑? 14.试述“《春秋》决狱”? 第五章xx南北朝法律制度

1.三国两晋南北朝有哪几部重要法典?成就如何?(如:《xxxx》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2.何为“八议”? 3.何为“准五服以制罪”? 4.何为“重罪十条”? 5.何为“官当”? 6.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儒家化的表现。 7.何为“xx博士”? 8.何为“死刑奏报制”? 第六章隋唐法律制度 1.试述《开皇律》在体例上和内容上的特点。 2.论述唐初的法律指导思想。 3.试述唐朝主要的法律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4.简述《贞观xx》的主要变化及成就。 5.简述xx的影响。 6简述xx关于五刑的规定。 7.简述xx关于十恶的规定。 8.简述xx关于贵族官吏特权的规定。 9.唐代是如何处理赃罪的? 10.简述唐律中关于共犯处理原则的规定。 11.何为“同居相为隐”?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 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为讨伐有扈氏而发布战争动员令《甘誓》的是( ) A.黄帝 B.启 C.汤 D.周武王 2.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3.西周在王位继承上实行( ) A.兄弟相宗制 B.嫡庶继承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父死子继制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 ) A.《大府之宪》 B.《宪令》 C.《法经》 D.竹刑 5.依律发布反对或推翻朝统治的言论则构成( ) A.以古非今罪 B.妄言罪 C.非所宜言罪 D.怨望诽谤政治罪 6.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的减刑的是( ) A.《开皇律》 B.《贞观律》 C.《武德律》 D.《永徽律》 7.北宋末年查检无主田收归国有的法律称为( ) A.屯田制 B.限田制 C.均田法 D.公田法 8.现存关于遗嘱继承的最早的法规是唐代制定宋代沿用的( ) A.《户令·应分条》 B.《户绝法》 C.《丧葬令》 D.《户绝条贯》 9.在元朝建立前后的立法活动中被《新元史·刑法志》称为元朝“一代法制之始”的是( ) A.《大札撒》 B.《条画五章》 C.《至元新格》 D.《大元通制》 10.元代死刑定制为( ) A.绞、斩二等 B.斩、陵迟二等 C.绞、斩、陵迟三等 D.绞、斩、枭首、陵迟四等 11.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 A.《元典章》 B.《至元新格》 C.《大元通制》 D.《经世大典》 12.《大明律》最后完成于( ) A.洪武元年 B.洪武七年 C.洪武二十二年 D.洪武三十年 13.明朝统治者为加重对官吏贪赃受贿罪的处刑在明律中特设“受赃”一卷于 ( ) A.《吏律》 B.《刑律》 C.《礼律》 D.《名例律》

【法学】自考中国法制史笔记共(7页).

“中国法制史”讲义 中国历代主要法律 一、奴隶制社会的主要法律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吕命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此外,注意郑国铸刑书;竹刑。 二、封建社会的主要法律 (一战国时期-《法经》掌握其作者、篇目、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最系统的封建法典。 (二秦朝-《睡虎地秦墓竹简》 (三汉朝-约法三章的原始意义; 九章律;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主要是分裂割据的时期,但法制建树较大 1.魏律注意改具律为刑名 2.晋律又称泰始律,分刑名为刑名和法例两篇。 3.南朝法律沿用晋律 4.北朝律 5.麟趾格改科为格 6.大统式提高式的地位 7.北齐律定律12篇,影响深远;合刑名、法例为名例律;规定重罪十条;规范刑罚。

注意从战国法经的具法;战国秦以及秦汉的具律;到曹魏时改为刑名;到晋律中分为刑名和法例两篇;北齐律又合为名例律的发展过程。 8.北周律建树不大 (五隋 1.开皇律定十恶;定五刑(笞、杖、徒、流、死 2.大业律 (六唐 (七五代 (八宋掌握宋刑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刷的法典;编敕;编例 (九元 1.《至元新格》元朝第一部法律 2.《风宪宏纲》有关纲纪、吏治 3.《大元通制》元朝比较完备的法律 4.《元典章》地方官府所汇的法律 5.《至正条格》最后一部 (十明 1.《大明律》改篇目为7篇,被后世沿用。 2.明大诰重典治民,重典治吏的体现 3.大明会典

(十一清 1.《大清律例》共7篇,436条 2.《大清会典》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太平天国 1.《天朝田亩制度》体现平等、平均的思想。 2.《太平刑律》主要规定太平天国所定的一些罪名和一些刑罚。 3.《资政新篇》超前的成分很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是战乱的环境下,无法实现。 (二清末(1840-1912年 1.宪法性法律钦定宪法大纲;十九信条 2.刑法大清现行刑律的特点:根据大清律例删改而成;对民事条款予以分出,不再科刑;解除同姓相婚的禁令。它是过渡性的刑律。 大清新刑律是新型刑律。分总则和分则两编;规定了新式的刑法原则;规定新刑罚,区分主刑,从刑;规定了一些新罪名。这些内容要重点掌握。 3.民律草案共五编,1911年完成,未及公布实行。 4.商律(略 5.《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 6.《法院编制法》规定各级审判厅的设置,实行四级三审制。 (三南京临时政府

中国法制史试题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春秋时期晋国范宣子铸刑书于鼎,这是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 2、“质剂”是适用于买卖关系的一种契约形式。() 3、按唐律规定,官吏犯“公罪”者从重处罚。() 4、汉文景刑制改革,彻底废除了墨、劓、刖、宫四种肉刑,。() 5、“折杖法”颁布于隋朝。() 6、汤刑是商朝法律的总称。() 7、秦汉时的髡、耐等刑罚属于耻辱刑,多作为劳役刑的附加刑使用。() 8、曹魏时“八议”正式入律。() 9、按秦朝法律规定,子盗父母等引起的诉讼不属于“公事告”。() 10、明朝中央司法机关有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 11、在夏朝,“墨”是罪名,也是刑名。() 12、汉代的法律形式有律、令、格、式四种。() 13、“非眚”是指过失犯罪,要从轻处罚。() 14、郑国执政子产将刑书铸在金属鼎上,公之于众,史称“铸刑鼎”。() 15、秦朝的中央司法官称大司寇。() 16、唐律对“化外人”犯罪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17、《宋刑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 18、“厂卫”虽然只是明朝的特务组织,却拥有监督司法审判的大权。() 19、秋审是一种会审制度,也是一种死刑特别复核制度。() 20、“德主刑辅”是西周立法的指导思想。() 21、赀刑是秦朝的独立刑种。() 22、明朝的刑部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23、“傅别”是适用于租赁关系的一种契约形式。() 24、“谋反”是“重罪十条”中的一种罪名。() 25、《晋律》成为唐律的蓝本。() 26、《唐六典》是唐代最重要的刑法典。() 27、汉朝以身高作为判断刑事责任年龄的标准。() 28、宣政院是元朝中央设立的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关。() 29、禹刑是夏朝的刑法典。() 30、“通行饮食”是汉代的一种罪名。() 31、“眚”是指故意犯罪,要从重处罚。() 32、《吕刑》是周穆王时吕候所作。() 33、《晋律》是由律学家张斐、杜预编纂的,所以又称“张杜律”。() 34、汉朝的中央司法官称大理。() 35、唐律对“化外人”犯罪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36、“折杖法”是明太祖创设的。() 37、“公罪”是指官吏“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 38、理藩院是清朝设立的管辖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

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题 中国法制史—X晋藩—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31元客观题请见在线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法律答问(2.1) ?折杖法(5.3) ?枷号(8.4) ?春秋决狱(3.2) ?领事裁判权(9.6) ?廷杖(8.4) ?九卿会审(8.5) ?五听(1.7) ?五权宪法(11.4) ?六法全书(11.4) ?八议(4.2) ?三司推事(5.6) 二、简答题 ? 1.简述《北齐律》的基本内容。(4.1) ? 2.简述XX国民政府立法原则和立法特点。(11.3) ? 3. 简述唐律中老少废疾犯罪减免处罚的原则。(5.3)? 4.简述《法经》的基本内容。(1.8) ? 5. 简述汉代文景时期的刑罚改革(3.1) ? 6. 简述元代刑事立法的基本特色。(7.4) ?7. 简述《大清民律草案》的制定和基本内容。(10.5)

?8. 简述西周实行同姓不婚的原因。(1.5) ?9.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11.1) ? 三、论述题 ? 1.试述明初重典治国成效和后果。(8.1) ? 2.学习中国法制史有哪些历史和现实意义?(本书未涉及) ? 3.试述汉代刑罚制度改革的原因、内容及意义。(3.1) ? 4.试述古代中央司法体系的特点。(本题综合) ? 5. 试论明朝初年的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8.1) ? 6.试述汉代刑罚制度改革的原因、内容及意义。(3.1) ?7.试论唐律的特点与影响。(5.4) ?8. 试述唐律的主要特点。(5.4) ?9. 试述清末法律制度变革的原因。(10.2) ?10. 试述唐律中有关违律为婚的规定。(书中未涉及) ?封建法律规定:①同宗共姓不准通婚。唐律规定:“诸同姓为婚者,各徒二年,缌麻以上,以奸论”。封建婚姻制度明、清律都有同样的规定。②严禁良贱通婚。封建社会的所谓贱民 名称历代并不划一,唐代主要包括部曲、客女、乐人、杂户、 官户、奴婢。清代以士、农、工、商四民为良,“奴仆及倡优 隶卒为贱”(《清会典·户部》)。良贱通婚为违律婚。按唐律,“诸与奴娶良人女为妻者,徒一年半。女家减一等离之,其奴 自娶者亦如之。主知情者杖一百,因而上籍为婢者,流三千里。 即妄以奴婢为良人,而与良人为夫妻者,徒二年,各还正之。” 良贱不能通婚,是封建等级制度在婚姻关系上的反映。

自考中国法制史重点归纳

唐律的影响 1、对之后历朝立法的影响 是中国传统法典的楷模。对《宋刑统》、《大明律》和《大清律例》等法典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2、对当时东亚国家立法的影响 对朝鲜、越南、日本等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影响,这些国家都是在不同程度上吸取唐律的内容,以其为基础而制定本国法律,如朝鲜的《高丽律》,越南的《鸿德刑律》,日本的《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等。唐律是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在世界法制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唐朝法律有关贵族官吏特权的规定(1)议。即八议,指八类高管达贵在犯罪后,享有通过大臣商议,再经皇帝裁决而减免刑罚的一种特权。分别是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 (2)请。指通过上请程序而减免刑罚的一种特权。 (3)减。指有一定身份的官员及其亲属犯有流以下罪行的,可以享受减一等处罚的一种特权。(4)赎。指官吏贵族及其亲属犯有流以下罪的,可享受用铜赎罪的一种特权。(5)官当。指官吏可以用官品来抵罪的一种特权. 告诉的限制 (1)对亲属间告诉的限制。根据?同居相为隐?的原则,禁止亲属间互相告诉,特别是卑幼控告尊长。(2)对奴告主的限制。(3)生理上的限制。80岁以上、10岁以下的人,以及笃疾者。(4)对囚徒的限制。不合要求告诉的处罚 (1)禁止诬告。诬告反坐。(2)禁止用匿名书信告诉。 (3)禁止疑告。即要求有确切的年月、事实。 南京国民政府立法特点 (一)立法权由国民党直接控制(二)法律制定的速度较快(三)数量大、内部协调性较差 南京国民政府诉讼审判制度的主要特点(一)收回领事裁判权 1943年,与美国、英国等签订协议,取消领事裁判权,此后从其他国家陆续收回治外法权。(二)民事诉讼采取不干涉主义原则 不干涉主义指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完全以当事人的意愿为准,法院一般不作主动干涉。(三)普通刑事诉讼和特种刑事诉讼并存 秦朝的罪名 (1)盗徙封罪即私自移动田界,是秦朝的一种破坏经济秩序的犯罪,处以赎耐刑。(2)以古非今罪即以过去之事非议或指责当今的政策和制度,是秦朝一种危害专制皇权的罪名,处以族刑。这种罪名起到了钳制言论自由的作用。 (3)非所宜言罪即说了不该说的话,是秦朝一种危害专制皇权的罪名,用于钳制言论自由。 (4)投书罪即投递有害于统治秩序的匿名信,要求见到这种匿名信的人不能传播,当即焚毁。是秦朝一种危害专制皇权的罪名。名词解释 具五刑秦朝的一种死刑,是一种极端残忍的肉刑与死刑并用的刑罚。执行方式为先对 罪犯施加黥、劓、斩左右趾等肉刑,再用笞 杖活活打死,然后枭首示众,并将尸骨剁成 肉酱。有诽谤谩骂行为者,先割断其舌头。 城旦舂即强制筑城、舂米的徒刑,是秦汉 时期的一种广泛使用的劳役刑。城旦,指男 犯为筑城等劳役;舂,指女犯为舂米等劳役 鬼薪、白粲即强制罪犯从事为宗庙砍柴伐 薪、择米一类的劳役,是秦汉时期的一种广 泛使用的劳役刑。鬼薪,指男犯为祭祀鬼神 而上山砍柴;白粲,指女犯为祭祀鬼神而择 米做饭。 五善是秦朝官吏的道德和行为准则,是官 吏选任的标准。一是?忠信敬上?,即效忠皇 帝;二是?清廉毋谤?,即廉洁奉公;三是? 举事审当?,即办事审慎妥当;四是?喜为善 行?,即乐善好施;五是?恭敬多让?,即为 人恭敬谦让。 察举也称荐举,是秦朝选任官吏的方式之 一。是自下而上地举荐人才为官,由朝廷或 主管官员进行考察任用的制度。被推荐者在 品德操守及财产方面应符合一定的条件 秦朝的手工业管理法规 为了加强手工业的管理,秦朝制定了《工律》、 《均工律》、《工人程》等相关法律,对产品 的规格、质量等作了规定。 (1)关于产品规格,规定制作同类产品, 其大小、长短和宽窄必须相同。 (2)关于产品质量,规定生产责任和产品 检验评比制度,要求在生产的器物上注明制 作的官署或工匠的名称和名字,以便检查。 (3)规定不符合规格和质量的不合格产品, 不得进行买卖,并对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罚。 秦朝的市场贸易管理法规 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秦朝制定了较为 细密的市场管理法规。(1)关于商品价格, 《金布律》规定凡出售的商品必须明码标价 (不到一钱的小商品除外)。(2)为了防 止欺诈行为,《关市律》规定商家在收到钱 后,必须当面讲钱放入钱筒中。 (3)关于度量衡。秦统一中国后,制定了 统一的度量衡制。为保证市场上度量衡器的 准确性,严格地规定了其标准规格及误差, 并规定官吏每年检查校正一次,不准确的要 予以处罚. 汉主要的法律形式 (一)律——是经过一定立法程序修订后颁 布的成文法,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普遍适用性, 是基本的法律形式。 (二)令——是皇帝发布的诏令,是一种单 行法规。 (三)科——是关于规定犯罪与刑罚的单行 法规,又称为?事条?或?科条?。 (四)比——是在法律没有正式规定的情况 下,援引以往已经判决执行的典型案例作为 判决依据,又称?决事比?或?辞讼比 ?犯跸—指冲犯皇帝仪仗、车骑影响通行。 首匿—指首谋隐匿犯罪,处以弃市之刑。 通行饮食—指为对抗朝廷者充当向导、提供 食物及传递情报的犯罪行为,处以大辟之刑。 见知故纵——指官吏知道犯罪必须予以追 究,否则将获同罪。 左官——规定地方官吏由皇帝任命,不经中 央委派而出任诸侯国的官职即为?左官?,命 官者和受命者都要受到严厉惩罚。 酎金不如法——指王侯献给天子的醇酒和 赤金,若是色量不符合标准,就构成这一罪 名,失去领地和爵位。 阿党附益——阿党是指由中央委派的诸侯 国丞相对诸侯的罪名不予揭发;附益是指中 央朝臣与诸侯相勾结。是汉朝时为了加强皇 权、监控地方势力而规定的罪名。 沈命法——即地方各级官吏对聚众造反者 未发现或发现而未全部捕获者皆处以死刑 矜老恤幼原则 (1)除特殊犯罪、诬告及杀伤罪外,一般 可以免刑。(2)具体刑罚上给予宽宥。 (3)监禁期间有免戴刑具的优待。 (4)女徒顾山——是西汉时为女徒犯规定 的专门赎罪办法,即交纳一定的钱财雇人代 替服役的办法。它体现了对女犯的矜恤。 取息过律——即收取利息超过了法律的规 定,这是汉朝时的一种罪名,其主要目的是 限制利率,防止高利贷,以缓和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 非正?、?非子?罪——是汉朝时关于身份继 承方面的罪名,?非正?是指不由嫡系正宗继 承爵位;?非子?是指不由亲生之子继承爵位。 犯此罪者依律免为庶人 尚书台——汉朝时的中央行政机关。汉武帝 时,原本在内廷掌握图书、奏章的尚书逐渐 被委以处理军国大事的重任,随后,又建立 了尚书台,扩充组织。东汉光武帝时,尚书 台日趋庞大,成为中央的主要行政机构,使 得?三公?形同虚设。尚书台的出现和强大是 皇权加强的体现。 上计律——是汉朝时有关官员考核的法律。 所谓上计,指每年年终由郡守派出上计掾和 上计吏各一人,携带写有本郡内农业生产状 况、户口增减、治安情况等内容的上计薄, 到中央向丞相汇报。经过考核,根据其考核 结果决定赏罚。 六条问事——西汉武帝时期建立的监察官 员的制度。规定刺史以六条问事,行使监察 权。其目的在于督促郡守平理政狱,严防其 与豪强势力相勾结。 廷尉——秦汉时专设的审判机关,长官也称 为廷尉。其主要职责是:一、手里地方上报 的疑难案件,并审批地方的死罪案件;二、 办理皇帝交办的诏狱 告劾——汉朝时起诉称为?告劾?。?告?指吏 民告发违法犯罪,其中包括原告直接去官府 告诉,相当于现代诉讼中的自诉。?劾?指由 官吏请示司法机关立案审理的诉讼行为。 颂系——按照汉律规定,老幼孕妇可以免戴 刑具. 读鞫——司法官员在判决前,对审理获得的 违法犯罪过程和事实加以归纳和总结,并向 被告宣读其内容。 录囚——是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在 押犯人的复核审问,监督和检查下级司法机 关的决狱情况,以平反冤狱及督办久系未决 案件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始于西汉,对于 平反冤狱、改善狱政、监督司法起到了一定 作用,是古代实行审判监督的一个途径,为 后世所继承。 律学的发展 1、法律注释的水平明显提高。 2、法典编纂技术渐趋成熟。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充题:(每空0.5分,30空,共15分) 1、周朝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提出了“__以配天,明德慎__”的思想。 2、西周时,司法官员贪赃枉法之类的犯罪,称为“五过之疵”,主要指“惟官、惟反、_______、_______、惟来”等五种行为。 3、周代有所谓“三赦”之法,即赦幼弱、赦老耄、_______。又有“三宥”之法,即宥不识、_______、宥遗忘。 4、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在财产权利方面基本上是诸子平均分配遗产,出嫁女一般没有继承权。在政治特权及宗法权利的继承方面实行的是_______。 5、在秦代,一些判案成例也有法律效力,称之为_______。 6、汉景帝时曾规定,老幼、孕妇、师、侏儒等“当鞫系者,_______之”。意即不戴刑具、不加桎梏。 7、自汉代开始,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国家正式确定了按照季节执行赏罚的制度,此即“_______、_______”。 8、曹魏时,受《周礼》“八辟”的影响,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八议”制度,八议分别是议亲、议故、议贤、_______、议功、议贵、_______、议宾。 9、南北朝时,法律首创以_______或_______抵当徒刑的制度,称为“官当”。 10、《唐律》由十二篇组成,即名例、卫禁、职制、_______、厩库、擅兴、盗贼、_______、诈伪、杂律、捕亡、断狱。

11、唐律首次将六种非法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归纳到一起,称为“_______”。即强盗、窃盗、枉法(赃)、不枉法(赃)、受所监临、坐赃。 12、_______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雕版印行的法典。 13、_______是世界史上的第一部法医学著作,其作者是南宋人宋慈。 14、清代,每年秋天在北京由九卿、詹事、科道、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进行两次大的会审,其中对当年各省上报的死刑案件及往年的死刑监候案件进行的会审称为;对京师刑部狱中在押死囚进行的会审称为_______。 15、清代,每年夏天要进行一次集中审录轻罪囚犯的会审活动,旨在“断薄囚、出轻系”,称为_______。 16、明清时代省级专职司法官员是_______,它是由宋元时代的各路专职司法官员_______演变而来的。 17、北洋政府时期,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正式宪法文本——《中华民国宪法》。这是贿选总统_______当政时颁布的,人称_______。 18、中国近代第一部民法典草案产生于_______时期,第一部正式民法典颁布于_______时期。 19、中国法律近代化完成的标志是******南京政府时期体系的形成。 二、判断正误并作出更正或简单说明理由:(每题2分,15题,共30分) 1、《周礼》是周朝的礼仪教材,后人把周代的所有礼仪习惯称为“周礼”。 2、“神判”的意思是神的裁判,“天罚”的意思是天的惩罚。

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00

一、各章重点难点——二各章复习题及答案——三形成性考核答案 1.禹刑 禹刑是夏朝法律制度的总称。它虽然以禹命名,但并不是大禹所作,而是夏朝统治者制 定的,为了追念其祖先而名为“禹刑”。文献记载,禹刑规定了五刑,共三千条。 2.甘誓 甘誓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在“甘”(陕西省户县西南)发布的战争动员令。 《甘誓》里规定了“威侮五刑,怠弃三正”的内容。 3.圜土 圜土是夏、商、西周监狱的名称。因其在地下挖成圆形土牢,或是在地上用土筑成圆形土墙而得名。 4.夏朝的监狱。 夏朝已建立囚禁罪犯的监狱。据《竹书纪年》载:“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圜者,圆也”,“圜土”,是监狱的形象称呼,在地下挖成圆形的土牢,或是在地上用土筑成圆形的土墙。 夏朝在都城阳翟“均台”(今河南禹县)这个地方还设有中央直辖的监狱。相传夏桀曾把商汤“囚之夏台”。均台也叫夏台。所以后来“均台”和“夏台”都成为夏朝监狱的代称。 5.《甘誓》的发布及其主要内容。 甘誓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在“甘”(陕西省户县西南)发布的战争动员令。 其中规定了: (1)“有扈氏威侮五刑,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罚。”夏启向他的臣民宣告有扈氏的罪行,有扈氏不学习黄帝、尧、舜、禹四世的德行与政绩,不走正道,逆天而行,引起天怒人怨,因此上天要灭绝他,夏启奉上天的意志对他进行讨伐。 (2)“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意思是说,在战车左边的兵士,如果不好好从左边攻杀的人,你们就是不奉行命令;在战车右边的兵士,如果不好好从右边攻杀的人,你们就是不奉行命令;驾驭战车的兵士,如果不好好驾驭战马,你们就是不奉行命令。在先祖的神位前赏赐那些奉行命令的,在社神面前惩罚那些不奉行命令的。 6.夏朝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1)“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禹刑是以禹命名的夏朝法律制度的总称,其具体内容已无从查证。据后人追述,夏朝已经有了“五刑”,共三千条。 (2)“威侮五行,怠弃三正”。这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战争令,即军令《甘誓》中一条罪名。 (3)“昏、墨、贼,杀”。其中的昏、墨、贼是夏朝的三个罪名,杀是刑名。“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

最新10月全国自考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全国 2018 年 10 月自学考试中国法制史试题 课程代码: 0026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发明楔形文字的是 () A .阿卡德人 B .苏美尔人 C.阿摩利特人 D .亚述人 2.对楔形文字法的发现和认识始于20 世纪初成功解读的出土石刻和 () A .木刻 B .铜器 C.泥版文书 D .纸草文书 3.古代印度法的种姓制度严格实行职业世袭和() A .族内婚 B .族外婚 C.同辈婚 D .同姓婚 4.古印度的继承法规定,长子有权继承父亲的一切遗产,其他诸子的生活依赖于() A .母亲 B .家族 C.宗族 D .长子 5.经考古发现,公元前15 世纪,古希腊法的萌芽始于刻在泥版上的() A .迈锡尼法 B .克里特法 C.提秀斯法 D .阿提卡法 6.古代雅典刑事法律制度中,最严重的犯罪是() A .诽谤罪 B .杀人罪 C.虐待罪 D .国事罪 7.罗马国家的第一部成文法是 () A .《法学阶梯》 B .《十二表法》 C.《学说汇纂》 D .《引证法》 8.罗马国家出现的最早的所有权形式是() A .最高裁判官所有权 B .外省土地所有权 1

C.市民法所有权 D .外来人土地所有权 9.蛮族法典中,在当时有很大权威性,并有着广泛影响的是() A .《尤列克法典》 B .《撒利克法典》 C.《伦巴德法典》 D .《里普利安法典》 10.日耳曼法为严格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保证债务履行经常使用的方法是() A .宣誓 B .决斗 C.扣押人身 D .扣押财产 11.教会法规定一律处以死刑并没收财产的犯罪是() A .强奸 B .杀人 C.破坏家庭 D .信奉异教 12. 13 世纪下半叶,教会法学家援用了“利息”一词来表示贷款人可以索要的合法利益,该词来源于 () A .罗马法 B .日耳曼法 C.希腊法 D .伊斯兰法 13.中世纪早期城市法的唯一渊源是() A .城市判例 B .城市习惯法 C.城市立法 D .城市特许状 14.中世纪西欧城市法中最为首要的内容是() A .城市市民权 B .城市工商管理 C.城市自治权 D .城市行政管理 15.伊斯兰法中,以服兵役为条件的土地占有形式是() A .米克尔 B .瓦克夫 C.圣地 D .伊克特 16.很多学者认为,英国法的真正历史始于() A .诺曼征服 B .盎格鲁时代 C.罗马征服 D .撒克逊时代 17.现代英国法律发展中确立了“衡平法上之不得自食其言”原则的是() A .玛利瓦禁令 B .高树案 C.安东·皮勒命令 D .玛丽案 18.开创了北美殖民地制定公约的先例,并与弗吉尼亚议会一道被称为美国立宪政治两大 2

最新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好资料学习-----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在每小题每小题(本大题共30小题,1分,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前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1.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A.夏 B.商 C.周 D.秦 2、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 A、圜土 B、夏台 C、畿 内 D、社 ( ) 3.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 B.断手、刖、劓、宫、大辟 C.墨、劓、刖、宫、大辟 D.醢、脯、劓、墨、大辟 、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要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这种4 审讯方法被称为() B、五听 C、五行 D、九刑A、 五刑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5 是()《宪令》 D、《大府之宪》、A、竹刑 B《法经》 C、《兴律》6.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 ) 和《杂律》 D.《厩律》A.《具律》 B.《盗律》 C. 、凌迟刑作为法定刑始于()7 D、明、宋 B、清 C、唐A 、在汉朝,由秦的“课”发展而来的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8 )

单行法规称为(、比、科 D、令A、律 B C 9、三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是() A、“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B、“拨乱之政,以礼为先”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C、“拨乱之政,以德为先” D、“拨乱之政,以律为先”( ) 《刑名》篇分为《刑名》与《法例》10.将《新律》之两篇的律典是 A.《九章律》 B. D. C.《北魏律》《北齐律》《晋律》 ( ) 11.隋朝的律有《开皇律》和 A.《大律》 B.《泰始律》 C. D.《武德律》《大业律》 ( ) 12.唐律中大致相当于现今刑法总则篇的是 A.《名例》 B.《刑名》 C.《法例》 D.《具律》 13.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规定于().《开皇 D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律》 )14.唐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 大不敬A.不孝 B.恶逆 C. D.不义 )15.充军作为正式刑名,始自( .清朝.宋朝 B.明朗 C D.元朝A )16.明代中央的审判机关是( .刑部 B.都察院 C D.御史台A.大理寺

中国法制史考试知识点(已整理)

夏商 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简答): 1.浓厚的宗法氏族血缘色彩。 2.以家长制的集权统治为基本统治方式。 3.法律与道德相互结合,界限不清。4.刑事法规相对发达,而民事法规相对落后。 选择: 禹刑:所谓“禹刑”,是夏代法律的总称或代称。泛指夏代的法律和刑罚。汤刑:是商代法律的总称,泛指商王朝的所有法律、法规和制度。 圜土:中国奴隶制时代的监狱大多称为“圜土”。 西周 “明德镇罚”的立法指导思想的内容:“明德慎罚”的主张要求统治者首先要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也就是通过道德教化的手段使天下人民臣服,在制定法律、实施刑罚时应当宽缓、谨慎,而不应一味地用严刑重罚来迫使臣民服从。西周各代统治者把道德教化与刑罚镇压结合起来,形成了西周时期“礼”、“刑”结合的法制特色。“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其中“实施德教”是前提,是第一位的。“德教”的具体要求,周初统治者逐渐扩展为内容广博的“礼治”,即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按既有的“‘礼”的秩序去生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安定的境界,使天下长治久安。至于“用刑宽缓”则集中体现在西周的各项刑罚适用原则的规定中。礼与刑的关系(论述或简答): (1)西周的礼刑一般关系。西周时期,“刑”是同“礼”相对应的一个范畴,多指刑法和刑罚。“礼”与“刑”是西周法律体系的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当时完整的法律体系。其中,“礼”是一种积极的规范,即正面地、积极地规范人们,要求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刑”则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对于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 罚。凡是礼所禁止的,亦为刑所不容, 二者相辅相成,即所谓“礼之所去,刑 之所取”,“出礼入于刑”。 (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 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中国古代法 律中一项重要原则,作为一项法律原 则,所强调的是平民百姓与贵族官僚之 间的不平等,强调官僚贵族的法律特 权。所谓“礼不下庶人”,说的是庶人 以下“违于事而不备物”,即忙于生产 劳动,又不具备贵族的身份和礼所要求 的物质条件,因而不可能按各级贵族的 各种礼仪行事,这些礼也不是为他们设 立的。但这绝不意味着庶人可以不受礼 的约束,因为礼所强调的是等级差别, 天子有天子的礼,诸侯有诸侯的礼,不 能僭越,任何越礼的行为都要受到惩 罚,对庶人更是如此。 所谓“刑不上大夫”,原指大夫以 上贵族犯罪,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获得某 些宽有,在适用刑罚时享有某些特权,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为了在广大被统治 者面前保持贵族作为一个整体的尊严。 但这些礼遇绝不等于大夫以上贵族可 以不受刑罚制裁。在实际生活中,官僚 贵族犯重罪同样要加以惩罚,特别是对 那些“犯上作乱”的贵族,更是严加惩 处。史籍上关于官僚贵族因犯罪被杀、 被刑的记载不胜枚举。 “五过”制度: “五罚不服,正于五过。五过之疵,惟 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即凡 属司法官罚不当罪、询私枉法者,均分 别按“五过”之罪加以处罚。 “惟官”,指秉承上司旨意,官官相护; “惟反”,指利用职权私报仇嫌; “惟内”,指内亲用事,为亲徇私; “惟货”,指贪赃受财,敲诈勒索; “惟来”,指接受请托,枉法徇私。凡 以此五者出入人罪,均按“其罚为钧” 的方法处置,即按枉法受刑者所受到的 具体刑罚,处罚司法官,用以保证法律 的公正性。 婚姻原则: 西周时期,婚姻的缔结有三大原则。 一夫一妻制是西周婚姻制度的基本要 求、“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媒妁之 言”。 “六礼”: 西周“婚礼六礼” (1)纳彩,即男家请媒人向女方送礼 品提亲; (2)问名,即在女方答应议婚后,由 男方请媒人问女子名字、生辰等,并卜 于宗庙以定吉凶; (3)纳吉,卜得吉兆后,男家携礼物 至女家订婚,确定缔结婚姻; (4)纳征,又称“纳币”,即男方派人 送聘礼至女家,正式缔结婚姻; (5)请期,即男家携礼物女方择定婚 期; (6)亲迎,即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 至家,至此,婚礼始告完成,婚姻也最 终成立。 “七出三不去”: 七出:西周时期,女子有下述七种情形 之一,丈夫即可有正当理由合法休妻。 “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 妒,去;有恶疾,去;口多言,去;盗 窃,去。” 不顺父母,去;因为“逆德”。 无子,去;因为绝嗣不孝。 淫,去;因为乱族。 妒,去;因为乱家。 有恶疾,去;因为“不可共粢盛”,既 因女方的疾病而不能共同生活。 口多言,去;因为离间亲属。 盗窃,去。因为反义。 三不去:以下三种情况,不能休妻“有 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 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有所娶无所归”是指女子出嫁时有娘 家可依,但体弃时已无本家亲人可靠, 一若此时休妻则会置女子于无家可归 之境,故不能休妻。 “与更三年丧”是指女子入夫家后与丈 夫一起为公婆守过三年之孝,如此已尽

自考中国法制史重点知识点

《中国法制史》串讲讲义 课程介绍 一、课程的设置、性质及特点 《中国法制史》,全称为中国法律制度史,是法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既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一门必考科目,也是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必考科目,因此,它在我国的法学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的性质及特点: 1.中国法制史是一门专门研究中国历史上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包括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比较重要的法律思想、立法和司法活动等在内的各种法制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2.中国法制史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是法学与史学的交叉。作为史学,它的基本功能是呈现历史的真相;作为法学,它是一门基础性、理论性的学科,有助于我们通过历史上的各种法律现象来认识法律的一般规律。因此,要学好中国法制史,必须要把法学理论与史学知识结合起来。 二、教材的选用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指定教材《中国法制史》,该书由王立民教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版)。 三、章节体系 全书按照朝代顺序分为17章,起止范围是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一直到革命根据地时期。分别是: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的法律制度——西周的法律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秦朝的法律制度——汉朝的法律制度——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隋唐的法律制度——五代十国与宋朝的法律制度——辽、西夏、金和元朝的法律制度——明朝的法律制度——清朝的法律制度——太平天国的法律制度——晚清的法律制度——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制度——北洋政府的法律制度——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根据地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 考情分析 一、历年真题的分布情况 总结: (1)第十六章(南京国民政府)、第二章(西周)和第七章(隋唐)占分值比例最大,是考试的重点章节。这几章也比较容易出大题。 (2)第十二章(太平天国)、第十章(明朝)、第十五章(北洋政府)近年出题较少。但其中明朝的法律制度不可轻视。 二、历年真题结构分析 (一)单选题(30题×1分=30分) 总结: (1)最近四次考试中,出单选题最多的是第十三章(晚清)、第七章(隋唐)和第二章(西周)。说明这几章易出选择题。其中西周和隋唐也位于全书出题分值最多的章节之列。 (2)出单选题最少的是第十二章(太平天国)、第十五章(北洋政府)、第十六章(南京国民政府)和第三章(春秋战国)。但须注意其中第十六章(南京国民政府)是全书出题分值最大的章节,不可掉以轻心。

中国法制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夏朝的法制观是 A.奉"天"罚罪 B.威侮五行 C.禹刑 D."昏、墨、贼、杀" 2.商朝思想政治范畴的罪名是 A.腹非罪 B."乱政"、"疑众" C."好党" D.妄言罪 3.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4.春秋时期,首次公布成文法典的国家是 A.郑 B.晋 C.齐 D.楚 5.战国时期,提出"刑无等级"法治主张的是 A.韩非 B.商秧 C.李俚 D.吴起 6.秦时主张在全国实行郡县制的是 A.李斯 B.韩非 C.商鞅 D.李俚 7.《盐铁论》称之为"论心定罪"的司法审判方式指 A.文字狱 B.春秋决狱 C.秋审 D.三司推事 8.中国古代社会中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是 A.《九章律》 B.《傍章》 C.《泰始律》 D.《唐律疏议》 9.科举制首创于 A.隋 B.唐 C.元 D.清 10.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官史选任采取 A.任子 B.察举 C.九品中正制 D.征召 11.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活跃的时期是 A.秦 B.唐 C.宋 D.元 12.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规定于 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 D.《开皇律》 13.汉朝提出一套唯心主义"君权神授"理论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班固 C.蔡邕 D.叔孙通 14.唐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 A.不孝 B.恶逆 C.大不敬 D.不义 15.首创以程朱理学为程式的经义取士制度的朝代是 A.唐 B.宋 C.元 D.清 16.元朝地方官吏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A.《元典章》 B.《大元通制》 C.《经世大典》 D.《至元新格》 17.元朝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 A.理藩院 B.宣政院 C.大宗正府 D.中书省 18.充军作为正式刑名,始自 A.宋朝 B.明朝 C.清朝 D.元朝 19.明代中央的审判机关是 A.大理寺 B.都察院 C.刑部 D.御史台 20.首创市舶制度的朝代是

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

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 1.中国法的起源:“刑起于兵,礼源于祀”的含义 2.刑罚的原则和主要罪名 2.1天罚神判的法治指导思想(自然神到人格神) 2.2刑罚的原则: (唐虞)“眚灾肆赦,怙终贼刑”-过失减免刑罚,故意或惯犯加重处罚 (夏)“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反对错杀无辜和滥罚轻罪 (商)“殷罚有伦,义刑义杀” 2.3 罪名 夏-不孝,违命,昏,墨,贼 商-乱政,疑众,巫风 第二章:西周的法律制度 “明德慎罚”“刑兹无赦”“刑罚世轻世重”的法律思想 1.“五过之疵” 西周关于法官责任制度的规定,严禁司法人员徇私枉法。“五过之疵”指司法人员应当杜绝的徇私枉法,出入人罪的五种弊端,分别是惟官(同僚关系)、惟反(敲诈勒索囚犯令其翻供或隐瞒实情)、惟内(亲属关系)、惟货(索贿受贿)、惟来(勾结往来)。这五种行为依法与涉案罪犯同等处罚。 2.周礼与吕刑 周礼集西周的政治法律制度与伦理道德规范之大成;调整社会关系和法律关系,维护宗法等级秩序;预防违法犯罪;周礼贯穿着一条“亲亲”“尊尊”的原则。以孝和忠为核心。 l 了解礼与刑的关系:1.出礼入刑,礼的功能在于正面的积极指导,刑的功能在于处罚及遏制犯罪;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3.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1】婚姻的原则 一夫一妻原则,男尊女卑原则 【2】婚姻的成立 l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l 唐律规定了卑幼在外的合法婚姻受到一定的法律保护。 【3】成立要件 l “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l 唐律规定只要有“报婚书”或“受聘财”之一,婚姻即有效力。 【4】婚姻关系的限制 l 同姓不婚 l 良贱不婚

2020年10月全国中国法制史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法制史试题 课程代码:002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古代文献记载最早的一条军法见于( ) A.《甘誓》 B.《左传》 C.《汤誓》 D.《周礼》 2.西周时期的民事诉讼称为( ) A.狱 B.傅别 C.讼 D.质剂 3.春秋末期,反对郑国“铸刑书于鼎”者是( ) A.邓析 B.孔子 C.叔向 D.荀寅 4.战国时期,“改法为律”者是( ) A.李悝 B.商鞅 C.韩非 D.吴起 5.秦律规定,偷偷移动田界标志的行为构成( ) A.非所宜言罪 B.乏徭罪 C.以古非今罪 D.盗徙封罪 6.秦朝的中央最高司法官是( ) A.廷理 B.廷尉 C.卫尉 D.御史大夫 7.汉律规定,诸侯王擅自越出其封国国界者构成( ) A.出界罪 B.左道罪 C.阿党附益罪 D.非正罪 8.“格”成为一种法律形式始于( ) A.北魏 B.北齐 C.东魏 D.西魏 9.两晋的法制指导思想是( ) A.纳礼入律 B.以刑为先 C.无为而治 D.听命于神 10.中国古代以丧服制表示亲属间血缘亲疏关系的制度,称为( ) A.五刑 B.五听 C.五丧 D.五服 11.隋朝的《大业律》共有( ) A.12篇 B.16篇 C.18篇 D.20篇 12.唐朝把国家机关广泛适用的办事细则和公文程式称为( ) A.律 B.令 C.格 D.式 13.宋朝中央派出的监督各路司法审判工作的机关是( ) A.制置三司条例司 B.提点刑狱司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