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文翻译

外文翻译

外文翻译
外文翻译

英文翻译

学院人文分院

专业英语系

届别06

学号064173507

姓名龚剑浓

指导教师吴燕飞

2010 年 4 月 23日

<文献翻译一:译文>

第六章

6.1概括名词类

前四章我们已分析了四种语法衔接:指称、替代、省略和连接。为了完整地描述衔接关系,还必须考虑词汇衔接,这是由词汇选择而达到的衔接效果。

处于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边沿的是概括名词类的衔接功能,这里我们说它是“边沿”是因为一个概括性名词本身就是介于词汇项(开放性词汇)和语法项(封闭性词汇)的边界词汇。

概括名词是主要名词中一小部分表示一般意义的词,如“人类名词”、“方位名词”、“事实名词”等。例如:

people, person, man, woman, child, boy, girl, [人类(human)], creature [非人类有生命(non??-human animate)]

thing, object [无生命具体可数[inanimate concrete count]]

stuff [无生命具体物质(inanimate concrete mass)]

business, affair, matter [无生命抽象(inanimate abstract)]

move [行为动作(action)]

place [方位名词(place)]

question, idea [事实(fact)]

这些词在英语中往往被忽略,但在口语连接中却起着重要作用,还是重要的衔接来源,例如:【6.1】

a:Didn’t everyone make it clear they expected the minister to resign?

?——They did. But it seems to have made no impression on the man.

(不是所有的人都明确表示要部长辞职吗?—是的,但这似乎对他没什么影响)

b:’I should like to a little larger, sir, if you wouldn't mind,' said Alice: ‘three inches is such a wretched height to be.' ‘It's a very good height indeed!' said the Caterpillar angrily, rearing itself upright as it spoke (it was exactly three inches high).

‘But I'm not used to it!' pleaded poor Alice in a piteous tone. And she thought to herself, ‘I wish the creatures wouldn't be so easily offended!'

(“我想长得更高些,先生,如果你不介意的话,” 爱丽丝说“三英寸实在太小了。”

“这身高正好!”毛毛虫生气地说,同时竖直了身体(确实刚好三英寸)。“可是我不习惯!”爱丽丝可怜兮兮的说。暗想,“但愿这家伙不要这么爱生气!”)

c:What shall I do with all this crockery? —Leave the stuff there; someone’ come and put it away?

(我该怎么处理这些陶器呢?——放那儿吧,会有人来收拾的)

d:We all kept quiet. That seemed the best move.

(我们都保持安静,那似乎是最好的办法。)

e:Can you tell me where to stay in Geneva? I’ve never been to the place.

(你能告诉我去日内瓦住哪吗?我从未去过那。)

f:Henry seems convinced there’s money in dairy farming. I don’t know what gave him that idea.

(亨利似乎确信乳业能赚钱,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想。)

这些例子说明,起衔接作用的概括名词几乎都伴随着指称项the,这里the表示回指,其效果是整个复合体“the + 概括名词”起了回指指称项的作用。the最常见的替换形式是指示代词,一般带有语调重心(参看例[6.1f]中的“that idea”)。这表明概括名词起衔接作用时其本身并不带有语调重心,甚至在句末这种语调重心突出的无标志位置也一样,所以在例[6.1 a,d,e,f]中要使用man,move,place和idea带语调重心突出时不可能的,还会使句义与原句形成强烈对比。

以上表明的是概括名词的地位,从词汇角度看,它们是主要词汇集合的上义词,因此它们的衔接作用证明了上义词作为同义词起回指作用这一原则(参看下文6.2)。从语法角度看,概括名词与定冠词组合,如the man,the thing,与被指项很相似,it seems to have made very little impression on the man (似乎没有给那个人任何影响)和it seems to have made very little impression on him (这似乎没有给他任何影响)几乎没有差别,翻译这两个例句都要参考上文,但这并不是两者毫无差别,有概括名词的the man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意义中引入人际成分,而在人称代词终是没有这种人际成分的。(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概括名词定义非常概括,因此只能参照其他成分进行翻译,但这不是说它们不重要。因为它们叙述借于另一个项目,所以这一个项目必须存在同一篇文章中的上文;这就意味着它们起着重要作用。)

说话者特定的态度对人际意义的表达是概括名词的重要作用之一。一般来说,态度是以熟悉度而言的,而非距离,说话者认为他有权表述他所接触的所指事物,所以具体的态度可能是轻蔑也可能是同情,两者均与个人的参与密切相关(参照多种语言的呢称意义)很多概括名词由人际元素充当意义连贯,尤其是那些指人的概括名词,如idiot,fool,devil,它们还伴随着许多带有俚语性质

的名词,这些词在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人之间迥然不同,但无论概括名词是否有固定的态度意义,都可以带有态度修饰语,如the dears和the poor dears,the stupid thing 和the lucky fellow等。

【6:2】

a:I’ve been to see my great-aunt. The poor old girl’s getting very forgetful these days.

(我去看过姨姥姥。最近这可怜的老太太变得很健忘。)

b:Alice caught the baby with some difficulty, as it was a queer-shaped little creature, and held out its arms and legs in all directions, just like a star--thought Alice. The poor little thing was snorting like a steam-engine when she caught it.

(爱丽丝好不容易才按住那婴儿,小家伙的形状很奇怪,胳膊和腿乱伸,“就像个海星”她想,接住婴儿时,这可怜的小子像蒸汽机似的哼着鼻子)

c:Henry’s thinking of rowing the Atlantic. Do go and talk to the wretched fool.

(亨利正想着划船渡过大西洋,去劝劝那可怜的傻瓜吧。)

这些具有人际元素的结构起衔接作用时具有一定的特点,概括性名词的分类超越无生命——有生命——人类的界限,如creature可指人或动物,而thing可指三者(参看上文3.2.3)。有些形容词不能用very一类的词修饰,也不能进行对比,只有带有态度意义的形容词才能被再修饰成对比。在【6:1a】中不可能出现the fat man,若真出现了,上下文便会赋予fat以态度意义。其实起衔接作用的概括名词只接受非限定性修饰语,因为它回指整个名词词组,并有翻译之责,所以它从上文的名词词组中保留了所有限定性成分,而其本身则必须是非限定的。态度形容词本质上是非限定的。以下是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一个例子(the good man 指李尔王):

【6:3】All blest secrets, All you unpublished virtues of the earth, Spring with my tears! Be aidant and remediate. In the good man’s distress !

(一切神圣的秘密,一切地下潜伏的灵奇,随着我的眼泪一起奔涌出来吧,帮组解除我善良的父亲的痛苦。)

保留限定词成分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表示人类的概括名词经常用来回指个人姓名,有趣的是这类名词当本身修饰形式带有态度元素时可用作呼语:表示辱骂或者亲爱,如You crazy fool!等。这里它们是外指而非回指。这暗示着它们起衔接作用的典型语境是指称性的,因此像指称项一样它们指向语境或上文。

虽然表态度的人际成分常与概括名词的衔接用法相联系,但绝非必然。这种回指不需要包含态度意义。以下两例是完全中立的

【6:4】

1.I’ve just read John Smith’s essay. The whole thing is very well thought out.

(我刚读完约翰史密斯的文章,通篇内容和设计都不错。)

2.Robert seems very worried about something. I think you ought to have a talk with the boy.

(罗伯特好像在担心什么,我想你应该跟那孩子谈谈。)

这里,thing和boy分别回指John Smith’ essay 和Robert。回指指称项有一次被用于指称的确认。

6.2复现的种类

把概括名词用作衔接主体的用法以下语境——与预设项所指向同,通过指称项表示。

然而从词汇角度看,把概括名词作为衔接元素的用法只是我们称之为复现中的一种更概括的现象,复现是一种词汇衔接形式,在连续体的一端,它涉及词汇项的重复,在另一端,则涉及用概括词汇回指一个词汇项。还有很多处于中间的,如同义词,近义词,上义词等。下面让我们来依次举例说明。

【6:5】

1.There was a large mushroom growing near her, about the same height as herself, and when she had looked under it, it occurred to her that she might as well look and see what was on the top of it. She stretched herself up on tiptoe, and peeped over the edge of the mushroom…

(她近旁长着一棵大蘑菇,差不多和她一样高;她往地下瞧瞧,忽然想到也可以它上面究竟有什么。她踮起脚尖,竖直身子,从蘑菇边缘向上看去……)

2.Accordingly…I took leave, and turned to the ascent of the peak. The climb is perfectly easy…

(于是……辞别后,我开始攀登那个山峰。这次爬山很容易……)

3.Then quickly rose Sir Bedivere, and ran, and leaping down the ridges lightly, plung’d among the bulrush beds, and clutch’d the sword and lightly wheel’d and threw it. The great brand made light’nings in the splendour of the moon…

(那时,贝德维尔爵士迅速站起就跑,他轻轻跳跃着,来到山脚下,倾没于芦苇丛中,他抓起剑,灵巧的舞动它,抛了出去。那把古老的利刃在月光下闪着刺眼的光……)

d.Henry’s bought himself a new Jaguar. He practically lives in the car.

(亨利给自己买了辆美洲豹牌子的轿车,他简直就是住在自己的轿车里。)

所有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个词汇项回指另一个词汇项,两者所指向同,这就是复现。复现项可以是重复、同义词、近义词、上位词或概括词,一般会有一个指称项伴随(通常是the)。

同时,这些形式间并无绝对的界限,包括相关的词汇项加指称项the,人称代词(如he和it)。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衔接成分的“连续体”,也叫“渐变群”。

<文献翻译二:译文>

第七章衔接的意义

7.1语篇

第一章我们讨论了语篇的含义,介绍了衔接概念是实现语篇机制的语言手段,本章将根据之前谈到的英语中各种衔接继续进行讨论。

我们说过,语篇并非一连串的句子,换句话说,语篇不是一个简单的大语法单位,种类与句子相同,容量却大于句子——即超句子。我们不能把语篇视为一个语法单位,而是一个不同的单位:语义单位。其所有的统一性是语境中定义的统一性,表示作为一个整体的语篇与其所处的语境相联系的组篇机制。

作为一个语义单位,语篇是以句子形式体现的,这也是解释语篇和句子间的关系的最好途径。一组相关句子以一个句子为底线,是语篇的具体化或体现,所以语篇的语义一致性体现在句子间的衔接。

一般来说,任何语篇中除第一句外,每个句子都与上一句,通常是紧跟着上一句,表现出某种形式的衔接。换言之,每个句子包含了至少一个回指纽带连接上文,有的句子可能还包含着一个回指纽带来连接下文,但这种是很少见的,也不是形成语篇的必要条件。

任何一段语言,只要他在某种情景语境下起作用,就能组成语篇。它可以说,可以写,可以是任何一种文体或语类,可以有任意数量的参与者,他通常会表现出由语域概念定义的一致性:意义风格和一致性或包含其与语境的关系的语义构型的一致性。换言之,语篇通常是同质的,至少在最直接反映和表达其功能关系与语言方面是同质的。

7.1.1语篇的长度

语篇长度不限,由于它不是语法阶级上的单位,也不是由句子组成,所以句子不是它的下限。其实很多熟悉的语篇小于语法结构上的一个句子、警告、职称、通告、铭文和广告标语通常是由动词、名词、副词词组组成介词词组组成的,如:

【7:1】

1.No smoking(禁止吸烟)

2.Site of early chapel(早起小教堂遗址)

c.For sale(待售)

d.National Westminster Bank(国民维斯名特银行)

e.Do not feed (禁止喂食)

同样,语篇的长度也没有上限。一本完整的书可以是一个语篇,如小说就是如此。这就是a novel 所隐含的意义。一场戏,一次布道,一个讲座或一次委员会含义同样如此。

语篇中提供语篇机制的预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衔接,可以延续很长的片段。在日常会话中我们会发现某些元素可以与预设之前几分钟甚至几小时的语段。而作者则充分利用这一特质,用衔接纽带连接较长语段。显然,作为母语学习的一部分,我们对母语的认识不受时间限制,而更多的取决于语境关联和语言与环境的整体性。

7.1.2语篇概念的不确定性

如果我们认为语篇概念是确定的,或认为我们总能清楚的分辨什么可以组成语篇,那是错的。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整个语段构成了一个语篇,同样,我们也能判定另一个语段构成了不止一个语篇而是两个甚至更多。但有很多不确定的情况,我们根本不清楚是否应该将于短的所有部分都归结为一个语篇。

出于实用,这通常没什么关系。我们都直觉地意识到语篇概念的实效性,知道无论每个例子是否都能得到确定的标准。在组篇机制中,作为说话者和听话者,读者和作者,我们做出反应的正是前几章提到过的衔接结构。

由于说话者或作者用衔接来标识语篇机制,而听着或读者会对语篇机制的解释做出反应,所以我们把衔接作为识别语篇边界的标准是合理的。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若一个句子与上文没有衔接,就说明一个新语篇形成。

当然,我们经常看到有些独立的句子或其他结构单位与语境没有联系,尽管它们是衔接语段的组成部分。但通常一个句子若遇上文没有连接,就视为某种过渡。如在一件复杂事物中不同阶段的过渡,或一段散文体小说的叙述和描写之间的过渡。我们可以把这种例子当成非连续体,预示着新语篇的开始,有时新语篇是插入的语段,如第一章的例【1:7】和【1:8】,然后继续前文的叙述。

所以尽管语篇概念很精确,可以进行明确合适的定义,但定义本身并不能提供我们判断所有例子中哪个是语篇哪个不是的标准。在所有的方言语境中,从最正式的到最非正式的,我们要不断的处理处于语篇连续性和非连续性边界的交流形式。但这种不确定例子的存在并不能破坏该篇作为语言交流的基本语义单位的有效性。

7.1.3紧密组篇机制和松散组篇机制

《艾利丝漫游奇境记》中,叙述与诗节间的频繁转换提供了语篇中次语篇间过度的很好的例子。诗节常常脱离叙述语境,独立存在于语篇中:它们与上文没有衔接,一个例子就是这本书的最后一章中的“红王后”。

同时,这些诗节常常通过提及诗歌或某个诗歌而预测,因此整个诗节语篇就被放在一个与引用语境相似的语境中,例如:

【7:2】’The piece I am going to repeat ,’[Humpty Dumpty] went on without noticing her remark, was written entirely for your amusement !

Alice felt that in that case she really ought to listen to it, so she sat down, and said ‘Thank you ’rather sadly. ‘In winter when the fields are white, I sing this song for your delight.’

(丝毫没有注意听她讲,只自顾自说,“”我要背诵的这一首完全是送给你的。

艾丽丝感到的诗正该听听,就坐了下来,无可奈何的说了声“谢谢”。

冬天,田野一片白茫茫,我高歌一曲请你欣赏·······)

这里词汇衔接有:song与第一句的piece衔接,而piece由于之前的poetry衔接。

这清楚的表明了所有语篇的一般特性,语篇性并不是有无的问题,即密集的衔接纽带群或根本没有衔接纽带。根据语篇的特点,我们发现了其在语篇机制上的变异,所以语篇性是多少的问题。其实在某些例子中出现了密集的衔接纽带群紧密联系语篇机制,表示各部分的意义相互依赖,组成一个统一体。

而在另一些例子中,组篇机制就比较松散,出现的衔接纽带很少,可能只有一个或两个。《艾丽丝漫游奇境记》一书中的密集组篇机制与松散组篇机制间的转换给与其以一种确定的风格。在一个层面上,整本书就是一个语篇。但当我们仔细查看是有回到发现有些部分与其余部分连接并不紧密,尤其是歌和诗节。这表现在衔接关系相对于周围语段的独立性上,但通常并不是完全的独立。

这是很多语篇都有的特征,尤其是有些作家似乎在密集和松散衔接纽带的规则变化中取得间接性韵律。从这点上可以看到段落的重要性。段落是一种引入书面语的手段,表明这种周期性。原则上,我们认为段落中的衔接程度比段落间的要大,我么也确实在许多书面英语中发现了这个特点。但在其他的作品中,或者是某个作者的特点,这个韵律是对位的:作者利用密集衔接纽带延伸使之超越段落间的界限,而是段落内的组篇机制相对松散。这本就是表现语言特点过程的一个例子,在这一过程中,连个相关的变项彼此脱离而产生一种确定的语义和修辞效果。这里的两个变项是段落结构和衔接结构,段落先有作为一个周期性模式的文字符号或表达向前发展。

竖线表示段落的界限,波浪线表示衔接纽带的紧密程度。之后,段落就以一个模式制造者起作用(区别于单纯的模式制造者)。

这表示段落结构与衔接不统一的一种作品,包含一个复杂的语篇机制,其中视觉韵律(与相关的身势韵律)与由紧密和松散衔接模式之间的转换产生的韵律相对称。

7.1.4 想象组篇机制

最后,我们提下可生成想象组篇机制的衔接类型,这是通过建立读者和听话者的期望而实现的,但因为这是过去的期望,所以从本质上讲是不会实现的。《艾丽丝漫游奇境记》中就有这样的例子。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系列表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