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年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基础精讲讲义考点重点知识总结

2020年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基础精讲讲义考点重点知识总结

2020年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基础精讲讲义考点重点知识总结
2020年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基础精讲讲义考点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会计概述

一、内容提要

本章首先阐述了会计的概念、职能和目标,继而对会计的基本理论作了详细解析,其中包括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则、会计核算基础;对于会计要素的确认及计量,本章结合案例作了详尽阐述;在基本原理的解析基础上,本章对于会计科目、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账务处理程序等基本会计核算方法作了较为详细地案例阐述,最后本章对于财产清查和财务报告作了详尽的解析和说明。

二、关键考点

1.可比性、重要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实务应用;

2.会计要素的界定;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静态三要素,是描述资金在一定时点(静止状态)下的财务状况信息。资产代表资金的占用形态,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资金的两个来源。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动态三要素,是描述企业在一段时间内资金的运动。回流为收入,流出为费用,收入和费用的差额为利润。

3.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

4.借贷记账法的规则;

5.账务处理的程序;

6.财产清查的规范;

7.财务报告的体系。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静态三要素的具体的信息表,也就是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信息表。利润表是反映收入、费用、利润三个资金运动的详细信息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货币资金为主的包括现金等价物的流动过程和最终结果的报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描述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其他权益和其他综合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这些主要的所有者权益项的期初数、增加数、减少数、期末数,其实就是它的变动过程和结果的报表。这是四张正表,还有一些详细的报表附注,报表附注实际上就是对这四张正表的一个详细的信息披露。财报体系就是四张正表和一张附注。

三、本章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会计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经济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主要目的的经

济管理活动。

先通过原始凭证来收集资金运动的初始信息,企业去买东西,买了台电脑,开了张发票,这张票就叫原始凭单,也称之为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资金运动的最原始的原生态的信息。会计通过原始凭证来固定原始信息,然后将原始凭证传递给财务部门编制出记账凭证。记账凭证通俗来讲就是根据原始凭证的信息反映的资金运动的原始态,将其加工成比较高级的会计信息,就是编制会计分录。编制会计分录是对原始资金进行的第一次加工。编完了会计分录,会计分录将分录中所涉及的分录对应的账本以及信息转移到会计账簿。账簿实际上是对资金运动信息的一个归集和分类的再储存。按月储存,按季储存,按半年储存,按年储存。然后账簿的信息根据按月储存,按季储存,按半年储存,按年储存出具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高度集约化,高度系统化之后的资金运流信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会计是一个信息加工者。

知识点:会计职能▲▲▲

基本职能核算职能

核算是基础,监督是保障监督职能

拓展职能

①预测经济前景

②参与经济决策

③评价经营业绩

【2019年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关于会计职能的表述正确的有()。

A.监督职能是核算职能的保障

B.核算与监督是基本职能

C.核算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

D.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和评价经营业绩是拓展职能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提供信息的质量。

知识点:财务报告目标▲

1.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会计根据它服务的对象分成财务会计(对外会计)和管理会计(对内会计)。财务会计是初级实务会计的内容。管理会计是另外一个基于会计信息的加工信息应对管理的专用会计。我们所说的会计一般默认的是财务会计,是根据一个标准化的流程加工成标准化的会计语言的会计。目的就是将资金运动按照统一的、标准的、国际化的、通用的、公认的会计语言加工成专业信息供所有人共享。财务会计其实是一门经济语言。管理会计是基于财务会计作出的表格,然后在这个表格信息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管理的需求所作的再加工与延伸,只有内部经营管理者使用,没有规范的格式,满足管理者的需求即可,非常灵活。

财务报告使用者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信息使用人,是财务会计的主要使用人。主要包括投资人(股东最关注投资的增值)、债权人(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政府管理部门(税务局关注企业是否有偷逃税金行为)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关注企业是否值得投资);一类是内部信息使用人,指的是经营管理者,主要看管理会计的财务报告,看财务报告是为了为自己的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

【注意】决策有用信息提供的信息是中性的,是不偏不倚的。每一个财务报告使用者都能通过财务报告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提示】教材上财务报告使用者不区分财务报告外部使用者和财务报告内部使用者,统称为财务报告使用者。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现在最常见的企业形式是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是把资本划分为等额的股份,通过认购股份成为企业股东。最高权力机构为股东大会(股东代表代表股东权利、定点召开)。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管理机构。董事局对股东大会负责,负责企业的事务和管理,通过招聘管理层来直接进行企业经营的管理。管理层包括CEO、CFO、COO和董事会秘书、董事局秘书。管理层使用财务报告向企业股东进行述职汇报。

知识点: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时间和空间范围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四个假设。

一、会计主体

(一)会计主体的概念及界定

1.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比如,苹果公司的会计所要描述的资金运动是苹果公司这个空间范围内的资金运动,而且是站在苹果公司的角度进行反映和描述的,则苹果公司就是会计主体。

2.一般来说,只要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都可成为会计主体。比如:一个经济上独立核算的车间可以确认为一个会计主体,设置会计核算体系描述属于该空间范围的资金运动。除此之外,可成为会计主体的经济组织还包括:企业、企业集团(即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联合体)、事业单位等。

甲公司持有乙公司90%的股份,甲控制乙;甲公司持有丙公司80%的股份,甲控制丙,则有4个会计主体,甲(母公司)、乙(子公司)、丙(子公司)分别是3个会计主体,由于从经济上甲乙丙三者是一个经济联合体(母子公司构成的企业集团),因此该企业集团也构成了会计主体。

(二)会计主体与法人的区别

法人是一种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组织,法律赋予它等同于自然人一样的人格,以便于其独立地行使权力并承担自身的义务。成为一个法人首先在经济上是独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法人肯定是会计主体,但仅仅独立核算是无法足以支撑其成为法人资格的,所以,法人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比如:企业集团、企业独立核算的车间均是会计主体而非法人。

甲持有乙90%的股份,甲持有丙80%的股份,甲分别控制乙和丙,作为乙和丙的母公司。甲乙丙构成一个企业集团。在这种情况下,甲乙丙和企业集团是会计主体,但是法人只有甲乙丙。

(三)会计主体假设的内涵

简言之,就是会计应当仅为特定的会计主体服务。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张三花费100万元开了一间二姑夫包子铺,赚取了80万元,他从中抽取10万元打麻将全部亏掉。张三亏掉的10万元不能作为包子铺的亏损记在包子铺上(借:营业外支出 10 贷:银行存款 10),正确的记账方法应是借:其他应收款 10 贷:银行存款 10。

(四)会计主体假设的目的

1.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

2.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区分开来。

总之,一个核心目的就是圈定会计的核算范围。

二、持续经营

(一)持续经营假设的内涵

假设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破产被清算。即假设企业的经营活动处于一个正常运行状态。

(二)持续经营假设的目的

持续经营假设为会计核算的开展提供了正常的业务背景。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上会有较大差异,只有假定企业在可预期的未来不会破产清算,会计核算才可正常进行,否则将依据破产清算时的特殊规定进行处理。

(三)例外情况

当有确凿证据(通常是破产公告的发布)证明企业已经不能再持续经营下去的,该假设会自动失效,此时企业将由清算小组接管,会计核算方法随即改为破产清算会计。

三、会计分期

(一)会计分期假设内涵

会计分期是将企业持续不断的资金运动人为地分割为若干期间,以分期提供会计信息。

(二)具体划分方法

会计期间通常有四种口径:即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按年度口径所编报表为年报,其他期间所对应的报表为中期报告。

(三)会计分期假设的目的

会计分期假设目的在于分段提供会计信息,以达到实时反映和监督企业资金运动的目的。

四、货币计量

(一)货币计量假设的内涵

【解释】该企业应以货币“100万元”“10万元”“1元”进行统一无差别的货币计量,而不是以“栋”“台”“条”进行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该假设包括两个意思:

1.会计仅反映那些能以货币表达的信息,如果一个信息本应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但苦于无法用货币来表达,则只能无奈地排除在会计核算范围之外。

比如,人力资源就应该作为企业的一个关键资产进行账务反映,但人力资源的货币计量尚无法广泛地达到实践的可操作性,因此大部分企业是不反映人力资源的。

内马尔-1.8亿欧元

梅西-1.8亿欧元

姆巴佩-1.2亿欧元

2.币值稳定假设

为了会计信息的稳定性,货币计量假设还包含一个假定币值不变的含义。

(二)货币计量假设的目的

在诸多的计量手段中,只有货币标准是具有最大限度的无差别性和统一性的,货币计量假设为会计活动的开展选定了主要核算手段。

(三)例外情况

当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时,该假设不成立,应改用物价变动会计或通货膨胀会计。

【2019年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对企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所作的合理假设的是()。

A.会计主体

B.会计分期

C.货币计量

D.持续经营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知识点: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比较▲▲▲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标志来确定本期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基础。

政府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知识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解释】某企业“原材料——猪饲料”科目每月有9000元的借方余额。该信息是不可靠的。

【2018年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关于企业会计信息可靠性表述正确的有()

A.企业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B.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C.企业应当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D.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选项A,属于会计信息谨慎性原则;选项B,属于会计信息可比性原则。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相关性应以可靠性为基础,即会计信息应在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以便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上面的图是:

①圆

②光头

③一饼

④会计主体

对于这个圈有不同的理解,因为这个圈提供的信息不完整。只有信息完整后才可理解。

【解释】某企业的银行存款余额在贷方,将单位的存款放到了个人户头,每笔增加的钱计入了个人户头,每笔支出计入单位的银行存款贷方。该信息不具有可理解性。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此可比性要求企业达到如下标准:

1.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即纵向可比。为达到此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方法时,应保证前后期一致,即使发生了会计政策的变更,也应当按规定方法进行会计口径的调整,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前后期一致。

2.同一会计期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即横向可比。为了达到此要求,企业应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方法去进行会计处理。

【关键考点】可比性原则主要测试实务操作是否违反或遵循该原则。

五、实质重于形式

(一)实质指的是经济实质(会计观点),形式指的是法律形式(法律观点),此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以经济实质为准,而不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二)实务中的应用案例

合并报表的编制;

【关键考点】掌握实务应用案例。

六、重要性

(一)对于会计业务的处理要抓住重点。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二)重要程度的判断

具备如下条件之一,即可认定为重要事项:

1.金额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应界定为重要信息;

2.指标本质上属于重要信息,比如净利润。

(三)实务中的应用案例

1.中期报告没有必要像年报那样披露详细的附注信息;

2.存货盘盈与固定资产盘盈的差异处理。

【关键考点】关注实务应用案例。

七、谨慎性

(一)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二)实务中的应用案例

1.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2.加速折旧法。

【关键考点】关注实务应用案例。

【解释】三角形代表加速折旧,折旧额由大到小;虚线的长方形代表直线折旧,每年折旧额相等。发生无形损耗时,加速折旧扔掉的价值低于直线折旧。

【2019年单选题】企业对零售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确认的预计负债体现的是()。

A.可比性

B.谨慎性

C.实质重于形式

D.重要性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企业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确认预计负债、对可能承担的环保责任确认预计负债等,都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知识点】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条件▲▲▲

【解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左边体现对资产的占有形态,等式右边体现资产的来源。

2020年初高老师筹集100万元开了一家公司,其中30万元是借的,70万元是甲自己投入的。公司成立初,财务状况表现为:资产为100万,负债为30万,所有者权益为70万。

平衡关系:资产100=负债30+所有者权益70

2020年经营过程中,取得收入300万元,发生费用260万元,则利润为40万元。

平衡关系:收入300-费用260=利润40

2020年末,公司资产变为140万元,负债为30万元,期初所有者权益为70万元,利润为40万元。

平衡关系:资产140=负债30+期初所有者权益70+(收入300-费用260)

一、资产

(一)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具备如下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二)资产的确认条件

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解释】投出1块钱,收回1块多,收回1块多的可能性大于50%

【2019年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企业应确认为资产的是()。

A.月末发票账单未到按暂估价值入账的已入库原材料

B.自行研发专利技术发生的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

C.已签订采购合同尚未购入的生产设备

D.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办公设备日常修理费用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选项BD,应记入“管理费用”科目;选项C,不用进行账务处理。

二、负债

(一)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负债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二)负债的确认条件

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解释】现时义务指的是正在承担的义务,但是不一定花钱。

比如A公司从银行借钱,B公司为其进行担保,在A公司尚未到期还款的时候,B公司承担此现时义务,但是并没有支付任何款项。只有当A公司无法偿还银行的时候,B公司需要为其付款。

【2019年判断题】某企业将一项符合负债定义的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要满足两个条件,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和未来企业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正确答案』√

三、所有者权益

(一)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二)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来源科目对应

投入资本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

损失

其他综合收益

【备注】①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利得包括两种:

一是形成当期损益的利得,比如处置固定资产的净收益;

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比如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增值。

②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损失包括两种:

一是形成当期损益的损失,比如处置固定资产的净损失;

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比如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暂时贬值。

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三)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和计量主要依赖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四、收入

(一)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收入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3.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解释】收入是构成营业利润的主要流入。

一、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信用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资产处置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其他收益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二)收入的确认条件

1.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

2.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3.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支付条款;

4.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

5.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

【解释】什么叫商业实质?商业实质通俗讲叫“互通有无”,指的是双方交换的必须是不同质的物品时,才有交换的动因和可能。假设A公司有一头牛,B公司有一只羊,经双方同意,A公司可以用牛和B公司的羊进行交换,这个交换就是不同质的商品交换,具备商业实质。但是如果A公司有一头牛,B公司也有一头“一模一样”的牛,A公司和B公司进行所谓的“牛和牛”的交换,这种交换是同质的交换,不具备商业实质。

五、费用

(一)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费用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3.费用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二)费用的确认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六、利润

(一)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二)利润的构成

利润=收入-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

(三)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上述公式中诸要素的确认。

七、利得与收入的区分

界定举例

利得影响损益的利得

资产处置损益

①处置固定资产形成收益;

②处置无形资产所有权形成的收

营业外收入

①罚款收入;

②现金盘盈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

利得

其他综合收益

①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增值;

②其他债权投资增值

收入纳入营业利润范畴的主

要经济利润流入

①主营业务收入

②其他业务收入

③投资收益

④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⑤财务收益

⑥其他收益

⑦净敞口套期收益

备注:“资产处置损益”是利得或损失,但归入营业利润。

八、损失与费用的区分

界定举例

损失影响损益的损失

资产处置损益

①处置固定资产形成损失;

②处置无形资产所有权形成的损

营业外支出

①罚没支出;

②盘亏固定资产的净损失;

③盘亏存货时的非常损失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

损失

其他综合收益

①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下

②其他债权投资暂时减值

费用纳入营业利润范畴的主

要经济利益的流出

①主营业务成本

②其他业务成本

③税金及附加

④管理费用

⑤财务费用

⑥销售费用

⑦研发费用

⑧资产减值损失

⑨信用减值损失

⑩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投资损失

净敞口套期损失

备注:“资产处置损益”是利得或损失,但归入营业利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