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武汉大学资环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2017武汉大学资环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2017武汉大学资环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2017武汉大学资环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化:城市化又称城镇化、都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地区集中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城市收缩:指的是城市人口流失、失去活力的现象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1 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 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

点轴理论:这里的“点”是各级中心地, 即各级中心城(镇), 是各级区域的集聚点,也是带动各级区域发展的中心城镇。“轴”是由交通干线、通信干线、能源输送线和水源干线(廊道)连结起来的“基础设施束”,对附近区域有很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 而轴线上集中的社会经济设施通过物质流和信息流对附近区域有空间扩散作用。

世界城市体系假设:认为各种跨国经济实体正在逐步取代国家的作用,使得国家权力空心化,全球出现了新的等级体系结构,分化为世界级城市、跨国级城市、国家级城市、区域级城市、地方级城市——即形成了“世界城市体系”

健康城市:是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

慢城市:不仅仅是将快速城市的步调放慢,而是创造一个环境,让人可以抗拒倚赖时钟与凡事求快的压力。

城市精明增长: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空间紧凑,混合用地功能,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步行,保护开放空间和创造舒适的环境,通过鼓励、限制和保护措施,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运用多个指标对多个参评单位进行评价的方法,称为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或简称多因素评价法。

和谐城市:就是城市在规划未来发展中应当探寻更为美好的城市生活的理想目标

上位规划:依法制定的上一层次规划的控制力大于下一层次规划,城乡规划的制定必须以上一层次的规划为依据

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配弟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梯度模式:梯度是指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由低水平到高水平过渡的空间演变过程。一个落后地区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遵循阶梯而上,从发展初级产业、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本土资源密集型产业起步,并尽快接过从高梯度地区外溢出的产业

特征价格模式:公共项目产生的效益,会由该项目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使用者通过市场,以各种形式扩散出去,最终反映到地价上。这就是被称之为资本化的假说,根据这个假说,运用各个地区的地价数据,可以推算出各个地区因城市设施等的建设水平的不同而对地价产生的影响,进而可以测算出某公共项目因改变了原来的设施建设水平而带来的效益。

增长极模式: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它不仅能迅速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

城市开敞空间:城市的绿地、公园、道路广场以及周边的自然空间共同组成了城市开敞空间系统。

TOD(交通导向模式):建立起城市空间形态与交通组织相匹配的关系

三规合一:是将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三者进行充分协调的工作

空间规划:空间规划主要由公共部门使用的影响未来活动空间分布的方法,它的目的是创造一个更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关系的领土组织,平衡保护环境和发展两个需求,以达成社会和经济发展总的目标。

城市整体强度风区原则法:根据微观经济学区位理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确定城市开发总量和城市整体强度(即核心指标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建立城市强度分区的基准模型和修正模型,进行各类主要用地的强度分配,为确定地块容积率,制定地块密度细分提供原则性指导。

退线距离:是指建筑物后退各种规划控制线(包括:规划道路、绿化隔离带、铁路隔离带、河湖隔离带,高压走廊隔离带)的距离

退界距离:是指建筑物后退相邻单位建设用地边界线的确定地块主导用地属性,在其中规定可以兼容、有条件兼容、不允许兼容的设施类型距离。

土地使用兼容性:

生活私密性间距:应在设计中注意避免出现对居室的视线干扰情况,一般最小为18m。

1.如何理解现代城市?

从城市的产生看——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城市是在“城”与“市”功能叠加的基础上,以行政和商业活动为基本职能的复杂化、多样化的客观实体。“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农村的分离“。城市的产生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从城市的功能看——城市是工商业活动集聚的场所,是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群聚居的场所。从城市的集聚看——城市是人口、财富、建筑和信息高度集聚的场所。…从城市的景观看——城市是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景观,包括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建筑物的多样化、空间利用的多样化。…从城市的系统看——城市是一个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自然、社会复合巨系统。

2.城市化历史进程的四个阶段:

集聚城市化阶段…

郊区化阶段——城市中高收入者移居市郊,住宅、商业服务、事务部门等向郊区迁移。逆城市化阶段——不仅中心市区人口外迁,郊区人口也向更大的外围迁移。…

再城市化阶段——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功能提升,吸引一部分特定人口从郊区回到中心城市3.田园城市理论如何指导城市规划,土地规划:

田园城市理论: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

发挥农地多重功能,拓展生态空间,城市应与乡村结合

(一)充分发挥耕地的生产、生态、景观和间隔的综合功能。将具有生态功能的耕地特别是水田作为城市中的“绿心、绿带”,与建设用地穿插布局,使生态建设与耕地保护有机统一。…

(二)鼓励在城市内和组团之间保留连片、大面积的农地、水面、山体等绿色空间。…(三)引导园地向立地条件适宜的丘陵、台地和荒坡地集中发展。保护林地资源,结合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地对林地进行空间布局。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提高草地生产力,改善草地生态系统

4. 从马丘比丘宪章如何看待城市规划理论转变:

…在城市规划、建筑和设计时,不应当把城市当作一系列的组成部分拼在一起来考虑,而必须努力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分区—>综合区)…

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静态—>动态)…

宣扬社会文化论的基本思想。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且这一变不

能起决定的作用,起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物质规划—>社会经济自然的综合规划)…

“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各专业设计人员、城市居民以及公众和政治领导人之间的系统的不断的互相协作配合的基础上”(专家意志的表达—>公众参与)…

提出了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自然规划—>人与自然和谐统一5.简述雅典宪章,居住工作游憩交通等主要问题:

雅典宪章: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提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

居住:人口密度过大,缺乏敞地及绿化;太近工业区,生活环境不卫生;房屋沿街建造影响居住安静,日照不良,噪声干扰;公共服务设施太少而且分布不合理。因而建议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

工作:工作地点在城市中无计划地布置,与居住区距离过远:“从居住地点到工作的场所距离很远,造成交通拥挤,有害身心,时间和经济都受损失”。因为工业在城郊建设,引起城市的无限制扩展,又增加了工作与居住的距离,形成过分拥挤而集中的人流交通。因此《大纲》中建议有计划地确定工业与居住的关系。

游憩:大城市缺乏敞地。指出城市绿地面积少,而且位置不适中,无益于市区居住条件的改善;市中心区人口密度本来就已经很高,难得拆出一小块空地,应将它辟为绿地,改善居住卫生条件。因此建议新建居住区要多保留空地,旧区已坏的建筑物拆除后应辟为绿地,要降低旧区的人口密度,在市郊要保留良好的风景地带。

城市交通:城市道路宽度不够,交叉口过多,未能按功能进行分类。并指出,过去学院派那种追求“姿态伟大”、“排场”及“城市面貌”的作法,只可能使交通更加恶化。《大纲》认为,局部的放宽、改造道路并不能解决问题,应从整个道路系统的规划入手;街道要进行功能分类,车辆的行驶速度是道路功能分类的依据;要按照调查统计的交通资料来确定道路的宽度。《大纲》认为,大城市中办公楼、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设施过分集中在城市中心地区,也是造成市中心交通过分拥挤的重要原因

6.简述和谐城市柱锥模型:

在永续发展的三角形模型中,社会、环境和经济构成了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的三条边代表了不同利益诉求直接的冲突,永续的状态就源自于冲突之间的平衡。

这种平衡能够维持可持续发展状态。一旦任何一方面的冲突使得城市脱离这一基本面造成无法容忍的社会动荡、环境破坏、经济衰退状况时,城市将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当各方面冲突最小化到一定程度,这样的城市可以称之为“永续城市”。“永续城市”构成了“和谐城市”的基本面,也就是社会、环境和经济各自发展,不相冲突。当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从不冲突上升到相互协同,实现了三个和谐,称之为“和谐城市”。

7.城市精明增长的主要原则:

■土地的混合利用。在城市中,通过自行车或步行能够便捷地到达任何商业、居住、娱乐、教育场所等;

■建筑设计遵循紧凑原理;

■各社区应适合于步行;

■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保证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间的连通性。把这些方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交通方式;

■保护公共空间、农业用地、自然景观等;

■引导和增强现有社区的发展与效用。提高已开发土地和基础设施的利用率,能降低城市边缘地区的发展压力。

8.如何理解城市规划机制是基于市场失灵: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会出现市场失灵,此时需要包括城市规划在内的公公共政策进行干预。理解城市规划使命使命,需要认识市场失灵的各种机制,进而自觉提升城市规划的各种策略工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因而合理规划路网和有效组织交通十分必要。更进一步而言.城市中各类经济活动均有赖于空间资源,各部门的微观经济行为不会自发导致空间资源配置的整体优化:唯有基于集体选择和安排的城市规划才能导向空间资源配置的结构性优化。

9.如何理解外部性的内部化:(书本第六章):

外部性的问题产生,与公共领域的产权未能定界有关,由于产权不明确,外部效应很难通过市场交易来解决。因而,为了克服外部性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需要有公共干预,政府可采取征税或给予补贴的方式来使外部性内在化. 以趋于让所有人都为自己的行动承担全部社会成本或是获取全部社会收益.进而使当事人在此基础上作出自己的行动选择。

但在现实世界中以权属界定来解决外部性问题并不一定可行。因为并不是所有物品的财产权都能够明确规定。例如空气是不具备"排他性"的公共资源,不可能确定产权;而环境污染对健康造成的损害也难以定价。在这样的情形下,就需要采用包括城市规划在内的手段来直接配置空间资源或是施以环境管制。

10.城市人口规模结构分布及空间分布于城市规划的特别密切关系如何理解:

(1)城市人口规模是决定来来城镇化发展的最基本标杆,是估算未来居住、零售、办公空间需求,工业生产空间需求以及城镇设施空间需求,甚至一些类型的开放空间(如公园)需求的基础。

(2)城市人口结构与城市规划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人口结构的预测需要更详细的分析,使规划可以反映城市人口中诸多不同群体的需求。

(3)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是评价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工作地点、商业以及其他设施可达性的必要依据。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应把未来人口的水平与结构通过规划在空间上进行分配,而不是进行空间分布的推测。

11.控规包括哪些?是强制性内容?土地使用强制,建筑建造控制,修建性强制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要求。…

(4)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5)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

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建筑密度=建筑物基底总面积/总用地面积

建筑密度一般采取上线控制的方式,必要时可以采用下限控制方式,以保证土地集约使用的要求。…

人口密度=总居住人口数/总用地面积

人口密度一般采用上限控制方式,必要情况下可采用上、下限同时控制的方式。

绿地率=总绿地面积/总用地面积

绿地率一般采取下限指标的控制方式

建筑建造控制:

建筑高度——地块内建筑地面上的最大高度限制,也称建筑限高。一般为飞机场、气象台、电台和其他无线电通讯的净空与走廊通道要求;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街区等的保护要求;天际线控制、视觉走廊、景观通道、街道尺度等控制要求。…

建筑后退——建筑控制线与规划地块边界之间的距离。街道景观与街道尺度控制要求、日照、防灾等要求。

建筑间距——地块内建筑物之间以及与周边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主要满足日

照、消防、工程管线、建筑保护等要求

修建性详细规划:

(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做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 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11.城市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8,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标准(8)2012年

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1)建设现状和使用:是指用地内已有的建筑物、构筑物状态,如现有村、镇、或其他地上、地下工程设施。新城址的选择和城市的扩张往往需要占用原有的村镇聚居点和乡镇厂矿或军事设施等用地。城市需要对它们的迁移、拆除的可能性、动迁的数量、保留的必要与价值、可利用的潜力以及经济代价作出评估。?

(2)重大基础设施:指限制或促进城市发展的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铁路和重大水利能源设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健全和丰富着。

(3)区域关系:指一个城市与周边其他城市或者地区的关联程度。当今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各种人员、信息、资本和物资的“流”来支撑,这些有形或者无形的“流”都可能在空间上有所反映;当今的城市更逐渐依靠区域整体的实力进行竞争各个城市或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辐射其他城市、或接受更高层次的城市的辐射,这种辐射在空间上往往体现为空间的相互吸引。

(4)市政设施配套:指可能选择的用地周边区域的水、电、气、热等供应网络以及道路桥梁等状况,即市政设施环境条件。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里指国土管理部门制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前我国国土资源部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对城市用地的边界作出了规定。从法理上说,两图应当保持一致,但由于由两个不同的单位编制针对同一个对象的规划,造成在参编时间和研究内容上协调困难。??

(6)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指用地所在的区域自然环境背景以及用地自身的自然基础和环境质量。

(7)文化遗存:指用地范围内地上、地下已发掘或待探明的文化遗址、文物古迹以及有关部门的保护规划与规定等状况。

(8)社会问题:指用地的产权归属、涉及原住民或企业的社会、民族,经济等方面问题

12.城市总体布局基本原则【4】图示?

(1)立足区域,讲求整体①增强区域整体发展观念②把握影响城市与区域整体性发展的因素促进城乡融合③建立合理的城乡空间体系

⑵节约紧凑、强化结构①集中紧凑,节约用地②明确重点.抓住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矛盾③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

⑶近远结合,弹性增长①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②旧区与新区发展的兼顾③注重发展弹性

⑷保护环境,突出特色①以生态与环境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前提保护环境②营造和谐的城市空间③注重城市空间和景观的布局艺术

13.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思想的转变:

规划的前提,从确定增长规模为发展目标转向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

规划编制的内容,从重点确定开发建设项目和用地安排转向各类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空间管制,在功能上体现从技术文件走向公共政策的转变。

规划调控和管理范围,从局限于城市规划区,转向更加突出强调区域统筹和全市域城乡统筹的概念。

规划编制的组织方式,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依法行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从单一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转向建立健全政府、专家、多部门与公众参与的程序保障。

14.十九大报告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的意义:

(1)是防止城市无序蔓延、促进城市紧凑布局和集约发展的具体举措;

(2)是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盘活存量、低效建设用地,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3)是保护好优质耕地和城市生态环境底线,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格局的客观要求;

(4)是推进城市层面“多规合一”,促进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手段。

15.建筑间距是什么有哪些?

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1)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

一定间隔距离。一般要求在冬至日中午前后至少要有2h 的连续日照时间。

2)侧向间距。即山墙间距,是指建筑山墙之间为满足道路、消防通道、市政管线敷设、采光、通风等要求而留出的建筑间距。

3)消防间距。即防火间距,是指相邻两栋建筑物之间,保持适应火灾扑救、人员安全疏散和降低火灾时热辐射的必要间距。

4)通风间距。通风间距是为了获得较好的自然通风,两幢建筑间为避免受由于风压而形成的负风压影响所需保持的最小距离。

5)生活私密性间距。应在设计中注意避免出现对居室的视线干扰情况,一般最小为18m。

6)城市防灾疏散间距。城市主要防灾疏散通道两侧建筑间距应大于40m,且应大于建筑高度的1.5倍。

16.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关系(4个图)

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交通是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交通运输方式配备的完善程度与城市规模、经济、政治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绝大多数城市都具有水陆交通条件,大部分特大城市是水陆空交通枢纽。?

对城市规模的影响:交通对城市规模影响很大,它既是发展的因素也是制约的因素,特别是城市对外交通联系的方便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城市人口的规模。?

对城市布局的影响:城市交通对城市布局有重要的影响,城市的交通走廊一般也是城市空间布局发展的走廊

16.住区规划基本模式(画图):

1.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

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组织住区,不仅能保证居民生活的方便、安全和区内的安静,而且还有利于城市道路的分工和交通的组织,并减少城市道路密度。居住小区的规模主要根据基层公共服务设施成套配置的经济合理性、居民使用的安全和方便、城市道路交通以及自然地形条件、住宅层数和人口密度等综合考虑。具体地说,居住小区的规模一般以一个小学的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下限,而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大服务半径为其用地规模的上限2.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住区

这种组织方式不划分明确的小区用地范围,住区直接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其规划结构的方式为:居住区一住宅组团,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的规模。一般应设有居委会办公室、卫生站、青少年和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商店、托儿所、儿童或成年人活动休息场地、小块公共绿地、停车场库等,这些项目和内容基本为本居委会居民服务。其他的一些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则根据不同的特点按服务半径在住区范围内统一考虑,均衡灵活布置

3,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其规划结构方式为:居住区一居住小区一住宅组团。居住区由若干个居住小区组成,每个小区由2~3个住宅组团组成。住区的规划结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组织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住区的规划结构方式也会相应地变化

17.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包括住区及其环境的整体性、经济性、科学性、生态性、地方性与时代性、超前性与灵活性、领域性与社会性、健康性。

使用要求:为居民创造一个生活方便的居住环境,这是住区规划设计基本的要求。

卫生要求:为居民创造一个卫生、安静的居住环境。

安全要求:为居民创造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必须对各种可能产生的灾害进行分析,使住区规划能有利于防止灾害的发生或减少其危害程度。防火、防震、防空等。

经济要求:确定住宅的标准、公共建筑的规模、项目等均需考虑当时当地的建设投资及居住对象的经济状况。

美观要求:要为居民创造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

18.公共服务设施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1 ) 便于居民使用。各级公共服务设旋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居住区级800~1000m;居住小区级400~500m;居住组团级150~200m。

2 ) 应设在交通比较方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段,并要考虑居民上下班的走向。

3 ) 独立的工矿和科研基地的住区或乡村住区。则应在考虑公共服务设施为附近地区和农村使用方便的同时。还要保持住区内部的安静。

4 ) 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宜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或靠近河湖水面等一些能较好体现城市建筑面貌的地段

19.道路规划的基本要求

①住区内部道路主要为本住区服务。住区道路系统应根据功能要求进行分级。同时,不宜有过多的车道出口通向城市交通干道。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l50m。可用平行于城市交通干道的地方性通道来解决居住区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过多的矛盾。②道路走向要便于居民上下班,尽量减少反向交通。住宅与近的公共交通站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500m。

③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如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以利雨水排除。在南方多河地区,道路宜与河流平行或垂直布置,以减少桥梁和涵洞的投资。在丘陵地区应注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以节约投资。④在进行旧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

20.绿地的基本要求

(1)根据住区的功能组织和居民对绿地的使用要求采取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及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以形成完整统一的住区绿地系统,并与城市总的绿地系统相协调。(2)尽可能利用劣地、坡地、洼地进行绿化,以节约用地。对建设用地中原有的绿化、湖河水面等自然条件要充分利用。

(3)应注意美化居住环境的要求。

(4)住区绿化是面广量大的绿化工程,不应追求名贵的花木树种,应以经济、易长、易管为原则,在住区的重要地段可少量种植一些形态优美,具有色、香和地方特色的花木或大树,使整个住区的绿化环境能保持四季常青的景色。

武汉大学_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攻读硕士培养方案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坚决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勤奋学习,学风端正。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进展与动态,掌握摄影测量、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高新技术及数据获取原理等,能独立承担本专业科研和教学任务,具备组织科研项目或工程生产的能力。 3.能较熟练地利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文献和撰写科研论文。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 主要研究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软件开发方法等,多维动态地理信息的数据管理和应用方法、动态地理信息系统的模拟和可视化等,移动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技术、数据传输技术、自适应性可视化技术等。 2.地理信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 主要研究地理信息的动态可视化方法和模型、虚拟现实技术,网络环境下地理信息可视化的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数据传输方法、快速浏览方法等。 3.地图认知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主要研究地理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方法、地图认知理论和方法、地图空间认知模型及计算方法、基于地图模型的可视化地学分析方法等。 4.时空数据建模与分析 利用时空相关和时空逼近等理论,研究长时间序列的地图、遥感影像和地理空间数据中时空数据结构化建摸、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方法,支持地理信息智能服务的建立。 5.数字(智慧)城市技术方法

地图学复习提纲与答案

地图学复习提纲 ----- 本资料P**为王家耀出版的《地图学原理与方法》一书的书页 一、单选题 1、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 B ) A. 数学要素 B. 图形要素 C.辅助要素 D.补充说明 2.在等距投影图上,非投影中心点的长度变形为:( A ) A. 因方向的不同而不同 B.变形与方向无关 C. 长度无变形 D.纬线无变形 3、我国 1: 500000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 C )P109 A. 方位投影 B.圆锥投影 C.高斯 --克吕格投影 D.墨卡托投影 4、若球面上一微圆,投影后仍是一等大微圆,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B ) A. 等角投影 B.等积投影 C.任意投影 D.无法确定 5、若由赤道向两极变形椭圆的形状变化为短半径不变,长半径逐渐增大,则该投影的变形 性质为:( C )P78 A. 等积投影 B. 等角投影 C.任意投影 D.方位投影 A)P98 6、我国绘制世界地图常采用的地图投影是:( A. 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B. 方位投影 C.彭纳投影 D. 墨卡托投影 7.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 B ) A. 便于分割图纸 B.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C.分幅编号的需要 D. 便于地图使用 8、在 1:25000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C ) ( A.21731 公里 B.731 公里 C.231 公里 D.31 公里P110 9、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 D ) A.a=b B.a>b C.a

武汉大学思修历年试题与答案

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卷(A)(闭卷) (注: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2、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涵是什么? 3、对人生价值的评价要坚持哪几个方面的统一? 4、简述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容。 5、简述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以下材料,请你结合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试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难在哪儿?(5分)并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10分) 晨报讯记者从教育部获悉,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550万人,比2007年增加50多万。 据介绍,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是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82万人,毕业生总量和增量都是最多的一年。到2007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人数是351万人,虽然比去年同期增加54万人,但是仍有大约144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 “2007年毕业生中到基层就业的人数稳步增加。”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这些毕业生到县和县以下单位就业的达到58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16.6%。到中西部地区的毕业生人数增加了55万人左右。这一变化和目前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有关,比如到西部农村地区的毕业生可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可以代偿国家助学贷款。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到民营三资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有143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40.7%。另外,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有1.3万人左右,占已就业毕业生的0.4%左右。 2、2000年,大冶市保安镇塘湾村农妇柯珍英手脚肌肉出现萎缩,从此瘫痪在床。其丈夫程鹏才与女儿程琼,对其不离不弃,精心照顾。其间,柯曾多次流露出轻生的念头。2008年4月底,女儿程琼出嫁,柯向程鹏才提出喝农药自杀。5月1日,程鹏才便买了一瓶农药放在家里。5月3日早上,程鹏才在妻子的要求下,将农药灌在牛奶盒中,并插上吸管递到枕边,然后出门洗衣服。柯在吸农药时牛奶盒滑落,便让女儿将程鹏才叫回,让程再次递药给她喝,程照做后出门。柯后被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问题:(1)什么是犯罪?犯罪构成包括哪些要件?(8分) (2)丈夫程鹏才是否犯罪?为什么?(7分)

地图学考试资料简整

考试题型:判断(10′)、选择(30′)、填空(20′)、简答(30′)、计算(10′) 第一章导论 1.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球)上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通过制图综合所形成的信息,运用地图语言——符号系统缩绘到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1)地图的基本特性 1、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建立的图形——有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 数学法则: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等 地图投影的任务是掌握误差的性质、分布和大小。 2、地图是通过地图语言——系统符号表示的图形 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和地图注记 地图表现的客体主要是地球。地球上具有数量极其庞大的,包括自然与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信息。只有透过完整的符号系统,才能准确的表达这种现象。 3、地图是经过科学概括的图形 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2. 地图的构成要素 1)图形要素(地图符号、注记)2)数学要素(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3)辅助要素(图名、图例、地图编号,编制和出版地图的单位、时间,主要编图过程及参数)4)补充说明(地图、统计图表、剖面图、照片、文字) 3. 地图的基本功能 (一)地图信息的载负与传递功能(二)地图模拟功能 (三)地图认知功能 (1)可以组成整体、全局的概念,也就是确立地理信息明确的空间位置。 (2)获得物体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征。 (3)建立地物与地物或现象与现象间的空间关系(4)易于建立正确的空间图像。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 基础 1.地球物理表面: 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个面叫水准面。在众多的水准面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它所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体。大地水准面包围的球体,叫大地球体,它是对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 3.地球体的数学表面——地球椭球表面,它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是对地球形体的二次综合,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地球椭球体是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 将地球椭球体摆到与大地水准面最贴近的位置上——地球椭球体定位——对地球形体的三级逼近。 这种局部定位的地球椭球体,称为参考椭球体 一、地理坐标——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 ①天文经纬度②大地经纬度③地心经纬度 天文经纬度:表示实际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用天文经度和天文纬度表示。 大地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用大地经度l 、大地纬度 和大地高h

城市规划原理试卷二

《城市规划原理》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5分,共30分) 1、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是() A.经济 B.速度 C.规范 D.秩序 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示意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A.1/20000---1/5000 B.1/10000---1/5000 C.1/10000---1/2000 D.1/30000---1/2000 3、()的道路交通系统是居住区内最常见的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这种方式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适合,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基本都是用这种方式。 A.人车交通分行 B.人车共存 C.人车混行 D.人车部分分行 4、广场四周的建筑高度、体量应与()相协调。 A.广场尺度 B.广场布局 C.广场规模 D.广场功能 5、大连市是一个有名的城市,工业发达,交通运输便利,并且商贸也十分便利,那么大连市从城市类型来看属于什么城市() A.工业城市 B.商贸城市 C.交通港口城市 D.综合性城市 6、( )是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 A.城市建设 B.城市发展 C.城市规划 D.城市管理 7、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城市生态绿化的功能表现在为城市居民接近大自然创造条件,提供休闲观光场所 B.无锡市的山水城市布局方案使城市结合自然环境,提高了城市的生态效应 C.莫斯科的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满足居民休息需要,二是为了美化环境(保持自然环境的再生能力) D.波兰华沙郊区的休息区规划将华沙的休闲活动场所构成从居住到整个城市地域的多级结构 8、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矿业城市的特点() A.矿区工业生产特点决定了矿区居民点布局形式 B.矿区城市的规划布局要很好考虑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 C.不同的矿产性质和种类的矿业城市在规划布局上也会有不同的特点与要求 D.矿藏的分布对矿区城市影响并不重要 9、中国古代从那个朝代开始在都城内出现了繁华的商业街() A.周 B.商 C. 唐 D.宋

武汉大学知识产权复习资料

知识产权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5分/题,选做6题,共30分) 二、概念解析,比较(10分/题,选做2题,20分) 三、简答题(10分/题,选做5题,50分) 第一章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法 第一节知识产权概述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P11 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基于其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信誉及其他无体财产而依法享有的支配性无体财产权。 二、知识产权的性质:P15 ①是一种财产权;②以无体财产为客体;③兼具人身属性。 三、知识产权的特征:P16 1、无体性: “无体性”是知识产权区别于有形财产以及与之相关权利的最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无法有形占有;②权利的产生需要法律确认;③权利的标的不同于有形财产;④被侵权的可能性大。 2、专有性:具有排他性或独占性的特点。 与有形财产的专有性不同: ①有形财产的排他性表现在权利人能够据物排斥他人对峙进行不法侵占、妨害或损毁,知识产权的排他性则表现为禁止他人未经许可对知识产品进行不法仿制、假冒或剽窃。 ②有形财产的独占性是绝对的,一般也不受限制;知识产权的独占性是绝对的,不仅要受到法律的适当限制,而且还要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3、地域性 4、时间性

第二节知识产权法概述 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知识产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二章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和体系 第一节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 一、知识产权的原则:P26 1、鼓励和保护以智力创造为主的知识产品创新活动的原则:是指通过建立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调整有关社会关系,确认并保护知识产品创新者的合法权益,进而为知识产品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精神和物质条件,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法定原则:指知识产权的种类和权利内容必须由法律统一确定,除立法者在法律中特别授权外,任何人不得在法律之外创设知识产权。 3、公示原则:知识产权的产生、内容及其变动、终止或撤销等形式都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开,从而使他人能够获知该权利的真实情况。 4、权利限制原则:指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考虑,对知识产权的权利内容及其权利的行驶作出合理而适当的限制,已促进全社会的共同进步。 二、知识产权法的体系:P45 1、著作权法律制度; 其保护对象主要是著作权、邻接权,还包括与传统知识或民间文学艺术有关的权利。 2、专利权法律制度; 保护对象: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3、商业标识权法律制度; 保护对象:商标、商号、地理标志等。 4、商业秘密权法律制度; 保护对象包括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地图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地图学基础复习要点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XX 第一编地图与地图学 一、地图的基本知识 1、地图的基本特性:a、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b、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地图符号、地图注记)c、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地物选取、图形化简) 2、地图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它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3、数字地图: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照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4、地图分类:1)按内容分类:a、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它以水系、居民地、交通网、地貌、土质植被、境界和各种独立目标为制图对象。b、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的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其他专题地图)(2)按用途分类:a、通用地图:为读者提供科学和一般参考的地图。如:地形图、挂图等。b、专用地图:为各种专门用途制作的地图,他们是各种各样的专题地图。如:航海图、教学图等。 5、国家基本比例尺:1:5000、1:1万、1:2.5、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共八种 6、古今中外地图简史:魏晋裴秀(世界最早的完整制图理论)→《禹贡地域图》《方丈图》唐代贾躭→《海内华夷图》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清朝康熙年间→《皇舆全览图》实测清末魏源→《海国图志》托勒密→《地图学指南》 7、地图的基本内容:(1)数学要素:控制点、坐标系统、比例尺、地图定向(2)地理要素:普通地图——自然要素(水系、地貌、土质和植被)、人文要素(独立地物、居民地、交通网、境界线)专题地图——地理基础要素、主题要素(3)整饰要素——是一组为方便使用而附加的文字和工具性资料,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图名、图号、接图表、外图廓、分度带、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图解和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和

思修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一、单项选择题 1、优良学风的表现是(C ) A. 勤奋和发明 B.严谨和实践 C. 求实和创新 D.学习和创新 5、 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的第八条是(B ) A.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B.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C.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D.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6、 当代社会要求高素质的人才,其中人才素质的基础是(C ) A.德 B.智 C.体 D.美 7、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C ) A.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B.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C. 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D.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A ) A.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B.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C. 社会主义荣辱观 D.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10、 空想是(D ) A. 缺乏客观根据的随心所欲的对未来的想像 B. 在实践中形成的和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想像 C. 与生活愿望相结合,但离现实较远的对未来的想像 D. 与现实有很大距离,毫无实现可能的一种未来想像 12、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行为三个方面,其中,(C ) A. 情感是体现 B.思想是体现 C. 行为是体现 D.意志是体现 13、 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反映了( B ) A.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国家 C.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D.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14、 “认识和回答人为什么活着”是(A ) A. 人生目的的内涵 B.人生态度的内涵 C.人生价值的内涵 D.人生理想的内涵 16、人生信念按其性质可分为(C ) B. 社会主义信仰和资本主义信仰 D. 宗教信仰和非科学信仰 I B. 八荣八耻 C. 改革创新 D.实事求是 19、被称为国家和民族“胎记”的是(B ) 20、爱国主义的最终归宿和落脚点是(B ) A.宗教信仰和非宗教信仰 C.科学信仰和非科学信仰 18、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兴邦 A.爱国主义 B.文化传统 C.灿烂文化 D.集体主义

武汉大学地图学试卷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地图学》试卷A 一、判断题(20’每题2’) 1、图号为K53E023006的地图是1﹕5万比例尺地形图。() 2、沈括最早提出了制图六体。() 3、海水深度是从平均海水面向下计算的。() 4、圆锥投影的等变形线是放射状的。() 5、我国1:2千的普通地图是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6、用比率符号表示数量时是根据符号的面积比计算的。() 7、地图图面上图形所处的位置不会影响其视觉重量。() 8、色光的混合是加色法混合。() 9、实地上河流的密度愈大,其选取标准定的愈低。() 10、陆地上的等高线是封闭的连续曲线。() 二、名词解释(30’每题5’) 1、数字地图 2、变形椭圆 3、普通地图 4、范围法 5、量表系统 6、地图适宜载负量

三、问答题(40’) 1、简述地图的三个基本特性? 2、按照变形性质,地图投影如何分类? 3、等高线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4、质底法和范围法的区别是什么? 5、图形视觉感受的认识过程? 6、计算机地图制图的成图过程是什么? 7、当境界线以河流分界时其图形如何描绘? 8、制图数据的来源有哪些? 四、综述(10’) 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地图学》试卷B 一、判断题(20’) 1、图号为K49D005012的地图是1:5万比例尺地形图() 2、等角割圆锥投影两条标准纬线之间的长度比为1() 3、海水深度是从平均海水面向下计算的() 4、地图图面上图形所处的位置不会影响其视觉重量() 5、陆地上的等高线是封闭的连续曲线() 6、实地上河流的密度愈大,其选取标准定的愈低()

城市规划原理(真题 答案)

2017年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得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城市形成得表述,正确得就是() A.城市最早就是军事防御与宗教活动得产物 B.城市就是由社会剩余物资得交换与争夺而产生得,也就是社会分工与产业分工得产物 C.城市就是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得产物 D.“城市”就是在“城”与“市”功能叠加得基础上,以贸易活动为基础职能形成复杂 化、多样化得客观实体 2.下列关于全球城市区域得表述,准确得就是() A.全球城市区域由全球城市与具有密切经济联系得二级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 B.全球城市区域就是多核心得城市区域 C.全球城市区域内部城市之间相互合作,与外部城市相互竞争 D.全球城市区域目前在发展中国家尚未出现 3.下列关于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得表述,错误得就是() A.1949-1957年就是我国城镇化得启动阶段 B.1958-1965年就是我国城镇化得倒退阶段 C.1966-1978年就是我国城镇化得停滞阶段 D.1979年以来就是我国城镇化得快速发展阶段 4.下列关于古罗马时期城市状况得表述,错误得就是() A.古罗马城市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B.古罗马城市以广场、凯旋门与纪功柱等作为城市空间得核心与焦点 C.古罗马城市中散布着大量得公共浴池与斗兽场 D.罗马帝国时建设得营寨城多为方形或长方形,中间为十字形街道 5.下列关于“有机疏散”理论得表述,正确得就是() A.在中心城市外围建设一系列得小镇,将中心城市得人口疏解到这些小镇中 B.中心城市进行结构性得重组,形成若干个小镇,彼此间以绿地进行隔离 C.中心城市之外得小镇应当强化与中心城市得有机联系,并承担中心城市得某方面功能 D.整个城市地区应当保持低密度,城市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应当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6.下列关于柯布西埃现代城市设想得表述,错误得就是() A.现代城市规划应当提供充足得绿地、空间与阳光,建设“垂直得花园城市” B.城市得平面应该就是严格得几何形构图,矩形与对角线得道路交织在一起 C.高密度得城市才就是有活力得,大多数居民应当居住在高层住宅内 D.中心区应当至少由三层交通干道组成:地下走重型车,地面用于市内交通高架道路用 于快速交通 7.下列关于城市发展得表述,不准确得就是() A.农业劳动生产率得提高有助于推动城市化得发展 B.城市中心作用强大,有助于带动周围区域社会经济得均衡发展 C.交通通讯技术得发展有助于城市中心效应得发挥 D.城市群内各城市间得互相合作,有助于提高城市群得竞争能力 8.下列关于城市空间布局得表述,正确得就是() A.城市轨道交通线、地面公交干线应当与城市主干路组合,形成城市交通走廊 B.城市街区内应当有多种不同功能,保证居民能够就近就业 C.城市居住地得布局应充分考虑小学得服务范围,避免学生穿越城市主干路 D.城市中心区土地价格昂贵,应该鼓励各地块进行高强度开发

最新地图学考试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 ?地图: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4?电子地图: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中制作和使用的,是由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构 成的能够动态显示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及实时处理的数字图像。 5 ?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 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二、填空题 1 ?地图的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 2 ?按内容可将地图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 3?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 4 ?地图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认知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负载和传递功能。 5 ?专题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 6?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 7?普通地图上人社会文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和境界线。 8?现代地图学体系应包括以下三个分支: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 9 ?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__________ 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10. 控制点分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前者又分为天文点和三角点。 三、简答题 1. 简述地图的定义及其基本特性。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 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基本特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2 )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3)使用地图语言,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2. 什么叫做地图?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地图的功能有: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3. 简述电子地图的基本特点 答:(1)交互性;(2)无缝;(3)动态载负量调整(4)多维化;(5)信息丰富;(6)共享性(7)计算、统计和分析功能; 4. 简述地图学的现代特征。 答:(1)地图学已跨界于几个科学部门 (2)横断科学为地图制图学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3)地图制图学在生产、研究与应用上的计量化 (4)计算机技术拓宽了地图制图学的领域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 ?地图分幅:指用图廓线分割制图区域,其图廓圈定的范围成为单独图幅。

武汉大学毛概复习资料 (1)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

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内容。毛泽东思想在以下几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此外,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卷A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卷A 一、名词解释(5分*5个= 25) 1.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2.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3.城市职能 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4.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5..户室比 户室比又叫户型比,它是指各种户型在总户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反映到住宅设计上,就是体现在一定数量住宅建筑中,各种不同套型住宅总套数的比重 二、单项选择题(4*8=32) 1.城市道路应分为(B )。 A.主干路、次干路、次路 B.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C.货运道路、客运道路、综合道路、生活道路 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路、宅前宅后小路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产业分成(A)。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 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3.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指( b )。 A.居住区外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B.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c.居住区外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小步行距离 D.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小步行距离 4.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A A.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 B.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

大一下期思修复习资料(2)

2018大一下期思修复习资料 1.人生观的定义? 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3.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了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只有深刻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者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准确把握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首先,人生目的决定人生的道路。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的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为实现人生目的,人们会注重 培养能力、磨练意志、奋发进取、努力拼搏。 (2)其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道路上有时会一帆风顺,有时会崎岖不平,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斗争,不同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持有 不同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可以使人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积 极进取、乐观向上;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或是投机钻营、违法犯

罪、或是虚度人生、放纵人生,或是悲观消沉、厌世轻生。 (3)再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错误的人生目 的则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或他人进行索取,从而把追逐个 人私利视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而漠视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他 人的义务与责任。 5.*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理说明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 值的关系?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6.理想信念的概念、特征? 概念: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理想的特征】(1)超越性(2)实践性(3)时代性 【信念的特征】(1)执着性(2)多样性 7.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理想信念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要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1)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地图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1、地图的基本特征: 2、答:1、地理信息的载体;2、数学法则的结构; 3、有目的的图形概括; 4、 符号系统的运用。 3、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哪几个分支学科组成: 4、答: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个 分支学科组成。 5、结合所学的地图知识,谈谈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6、答: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7、测制地图有哪些方法: 8、答:实测成图,编绘成图。 9、简述地图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 10、答: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及(补充说明)。 11、地图学与GIS的关系: 12、答:GIS是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遥感等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发展起 来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地图学时基础,GIS是对地理信息的采集、分析、储存等综合的学科。 13、如何而判定正轴切圆锥投影的投影性质: 14、 15、我国现行的基本比例尺的地图采用什么投影各有什么特征: 16、 17、地图投影会产生什么变形,如何表示他们: 18、答:①等角投影:投影后角度保持不变;②等面积投影:投影后面积保 持不变;③任意投影:角度和面积都有变形,其中一种特殊投影是等距离投影。可以通过等变形线和变形椭圆来表示。 19、方位投影有何特点,适合何种区域制图: 20、答:方位投影的特点是:在投影平面上,有投影中心(平面与球面相切 的切点,或平面与球面相割的割线的圆心)向各方向的方位角与实地相等,其等变形线是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因此,这种投影合适作区域轮廓大致为圆形的地图。 21、:

22、如何理解地图投影对地图比例尺的影响: 23、 24、投影按变形性质分为哪几类,有何特点: 25、答:等角投影,等积、任意 26、地图比例尺通常表现为哪几种形式: 27、答:数字式、文字式、图解式、比例尺 28、地图投影变形表现在那几个方面;为什么说长度变形是主要的变形: 29、答:1地图投影变形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长度(距离)变形,角 度(形状)变形和面积变形。 2答:因为在地图投影中,一般是借助对变形椭圆和微分圆的比较去解释各种变形的特征的。而当微分圆主方向的长度变形已经确定,则变形椭圆的大小和形状可显示该圆的各种变形特征,如任意方向长度比μ=R′/R= 最大角度变形公式,面积比P=A〃B,,其中A、B为主方向长度比,总上所述,成都变形可以反映出各种变形的主要特征,是衡量地图投影变形的主要变形。 30、O 31、何谓变形椭圆,研究变形椭圆有何意义:P50 32、 33、地图投影选择的主要依据是:P65 34、答:制图区域的范围、形状和地理位置、制图比例尺、地图的内容、出 版方式。 35、说明圆锥投影的变形分布规律和适宜制图的区域范围:P73 36、 37、为什么我国编制世界地图常采用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38、答:该投影是属于面积变形不大的任意投影,从整体构图上有较好的球 形感。陆地部分变形分布比较均匀,其轮廓形状比较接近真实,并配置在较为合适的位置,完整的表现了太平洋及沿岸国家,突出了我国与太平洋各国之间的联系 39、简述墨卡托投影的性质与用途: 40、答:(1)是等角圆柱投影;(2)在等角圆柱投影中,球面上微分圆投影

武汉大学思修历年复习试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卷(A)(闭卷)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2、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3、对人生价值的评价要坚持哪几个方面的统一? 4、简述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5、简述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以下材料,请你结合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试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难在哪儿?(5分)并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10分) 晨报讯记者从教育部获悉,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550万人,比2007年增加50多万。 据介绍,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是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82万人,毕业生总量和增量都是最多的一年。到2007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人数是351万人,虽然比去年同期增加54万人,但是仍有大约144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 “2007年毕业生中到基层就业的人数稳步增加。”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这些毕业生到县和县以下单位就业的达到58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16.6%。到中西部地区的毕业生人数增加了55万人左右。这一变化和目前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有关,比如到西部农村地区的毕业生可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可以代偿国家助学贷款。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到民营三资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有143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40.7%。另外,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有1.3万人左右,占已就业毕业生的0.4%左右。 2、2000年,大冶市保安镇塘湾村农妇柯珍英手脚肌肉出现萎缩,从此瘫痪在床。其丈夫程鹏才与女儿程琼,对其不离不弃,精心照顾。其间,柯曾多次流露出轻生的念头。2008年4月底,女儿程琼出嫁,柯向程鹏才提出喝农药自杀。5月1日,程鹏才便买了一瓶农药放在家里。5月3日早上,程鹏才在妻子的要求下,将农药灌在牛奶盒中,并插上吸管递到枕边,然后出门洗衣服。柯在吸农药时牛奶盒滑落,便让女儿将程鹏才叫回,让程再次递药给她喝,程照做后出门。柯后被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问题:(1)什么是犯罪?犯罪构成包括哪些要件?(8分) (2)丈夫程鹏才是否犯罪?为什么?(7分)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有什么重要意义?我们应当怎么做?

地图学与地图设计复习提纲

《地图学与地图设计》复习提纲 地图的基本特性: 1. 解决地球曲面和地图平面之间的矛盾的数学法则,构成了地图的数学基础。 2. 解决缩小、简化了的地图表象与实地复杂的现实之间的矛盾的综合法则,构成了地图内容的地理基础。 地图的基本特征: 1.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即具有可量测性。 2.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即具有直观性。 3.经过科学概括;即具有系统性、总结性,也称一览性。 4.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即可记载性。 现代地图的定义:地图是根据由数学方法确定的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制图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工具,它能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 地图的基本内容: 数学要素坐标王比例尺测量控制点 地理要素自然地理(*水系地貌和土质植被) 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交通运输网境界及行政中心经济标志) 其他(科学文化卫生历史) 辅助要素(图廓外要素)1读图工具(图例图解比例尺坡度吃三倍方向屠夫结合表政治行政区划略图)2参考资料 一、填空、选择部分 1.现代地图的定义;地图学的定义 2.地图的基本内容;地图的分类(内容普通专题;比例尺地形图地理图;制图区域;用途军用民用);地图的功能;地图内容选取的顺序原则 3.地图投影的实质;投影的三种变形;主方向的两个性质;变形椭圆 主方向地球表面上正交线投影后任然正交,投影后具有最大长度比a,最小为b(变形椭圆长短半径a,b) 4.地图投影分类 5.地图数据的构成 6.地图符号的分类 几何电线面;比例尺以比例半以比例不以比例;地理尺度定性定量等级;形状几何透视象形艺术 7.贝尔廷的视觉变量包括哪六个?形状尺寸密度亮度色彩方向 8.视觉变量产生的视觉感受效果整体感等级数量质量动态立体 9.消色物体?如何定义?色光三原色?色料三原色?何为补色?颜色的三要素? 10.地图注记 11.普通地图的内容包括哪三大要素? 12.地貌要素的表示方法 13.专题地图分类 14.制图综合的定义?解决哪两对矛盾?应顾及的因素? 地图内容的详细性和清晰性的对立统一 几何精确性和地理适应性的

城市规划原理历年试卷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城市规划原理(2005.0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 本大题共10分) 1.确定道路车行道宽度、人行道宽度和横断面组成的主要依据是( C) A. 干道网间距 B. 干道网密度 C. 交通量 D. 道路网密度 2.“G22”代码表示(D) A. 公共设施用地中第二个中类里的第二小类 B. 公共设施用地中第三个中类 C. 绿地中的第二个中类 D. 绿地中第二个中类里的第二小类 3.一般要求在冬至日中午前后至少有2小时的连续日照时间为( A ) A. 日照标准 B. 日照间距 C. 日照质量 D. 日照时数 4.下列关于城市规划任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确定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B.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C.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合理利用城市土地 D.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安排 5.城市中的公共绿地面积平均每人不得小于( B ) A. 5㎡ B. 7㎡ C. 10㎡ D. 15㎡ 6. 公路分为( A )三类。 A.国道、省道、市郊公路 B.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C.交通性、生活性、地区性 D.一级、二级、三级 7. 自然环境条件主要是指( A )等几个方面。 A. 地质、水文、气候、地形 B. 地质、水文及水文地质 C. 建筑基地、地震和矿藏 D. 太阳辐射、风象及温度、湿度 8. 铁路客运站的位置在大城市必须深入城市,宜布置在( D ) A. 城市边缘 B. 距城市边缘2~3公里处 C. 市中心内 D. 市中心边缘 9. 机场的选址应使( A ) A.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 B.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C.跑道轴线方向尽量避免穿越市区,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D.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垂直,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10. 城市设计的含义可以概括为( B ) A.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设计 B.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 C.对区域规划的实施设计 D.对详细规划的具体设计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被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正确 答案未选全或选错,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10分) 11.城市规划的阶段包括( CE) A.城市战略规划 B.城市规划纲要 C.城市总体规划 D.城市分区规划 E.详细规划 12.工业区在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布局中的方式有(BC) A.包围城市式布置 B.与其他用地交叉式布置 C.组团式布置 D.群体组合式布置 E.中心式布置 13.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特征包括( ABC ) A.运输对象可以分为客流和货物流两类 B.各类交通的流动路线和流量随时间变化,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C.城市交通是城市化过程的必备条件 D.由于交通工具的不同,而对交通系统提出的要求不同 E.道路交通交叉组织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重点 14.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有(ACD ) A.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B.以商业和服务区为中心组织居住区 C.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D.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E.以大型企业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15.城市设计的内容包括( BCDE )设计。 A.城市总体规划 B.土地利用 C.交通和停车系统 D.建筑的体量和形式 E.开敞空间的环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