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论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论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论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论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厉以宁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1)

摘 要:拜占庭帝国的兴盛时期,例如马其顿王朝盛期,依靠的是广大自耕农和城市工商业者,兵源充足,税源充足。然而到了科穆宁王朝以后,尤其是到了佩利奥洛格斯王朝,拜占庭政府既不能保护自耕农的权益,又不能保护城市工商业者,兵源和税源都枯竭了,拜占庭帝国赖以生存的基础动摇了、瓦解了。奥斯曼帝国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灭掉拜占庭帝国的。

关键词:拜占庭;东罗马;灭亡

中图分类号:K 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919(2005)0520139207

收稿日期:2005206206

作者简介:厉以宁(1930— 

),男,江苏南京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①② 参看迪尔:《拜占庭:辉煌与衰败》,:鲁吉斯大学出版社,1957年,第127—129页。③ 参看陈志强:《拜占庭帝国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447、449—450页。

拜占庭帝国存在了一千多年,它有盛有衰,有

起有落。在谈到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时,不能不对拜占庭皇权地位长期的不稳固有所了解。据统计,从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之时算起,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佩利奥洛格斯王朝覆灭之时为止,这段时期内拜占庭先后有107位君主占据了皇位,其中,只有34人死于床上,8人死于战场或意外事故,其余那些人,或者自愿退位或被迫退位,或者暴毙,包括被毒死,被闷死,被绞死,被刺死,以及因被致残而亡。在这段时期内,宫廷中,街道上,或军营中,一共发

生过65次夺取皇位的叛乱①

。这些都表明拜占庭帝国的内乱几乎不曾停止过,觊觎皇位的人每个朝代都不在少数,并且他们都认为自己能当上皇帝。佩利澳洛格斯王朝皇权衰弱时的政治混乱状况,不过是以前几朝晚期的历史重演而已②

。然而,这还不是拜占庭帝国灭亡的直接原因,因为王朝交替和皇位的更换不等于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并非亡于国内臣民的反叛,而是亡于入侵者奥斯曼突厥人之手。

一、导致拜占庭帝国灭亡

的直接原因

帖木儿的西征并在安卡拉附近击败了奥斯曼

帝国的20万大军,生俘了巴耶济德一世,这只是延续了拜占庭帝国的寿命,使它多生存半个世纪。帖木儿去世和奥斯曼帝国再度兴起后,拜占庭灭亡的时机终于来临。为什么这个存在了一千年以上的拜占庭帝国会在1453年覆灭呢?这时它面临的敌人太强大了,佩利奥洛格斯王朝根本没有力量抵御这一强大敌人的进攻,这当然是它灭亡的直接原因。比如说,奥斯曼军队人数众多,拜占庭根本没有那么多军队,在君士坦丁堡保卫战中,拜占庭守军只有奥斯曼军队的二十分之一。又如,奥斯曼军队拥有强大的炮兵,他们能制造大型火炮,而拜占庭军队没有火炮。尽管他们早已掌握了火炮的制作技术,但没有财力来制造。

还不应忽视,拜占庭帝国实际上没有一个肯真正帮助自己的友好国家。威尼斯、热那亚的经济实力充实,军队、尤其是海军,有很强的战斗力,但它们都只是想乘拜占庭帝国内外交困之机获得佩利奥洛格斯王朝更多的许诺,并从拜占庭分崩离析的过程中捞到更多的利益,甚至还想同奥斯曼帝国分享战利品。以威尼斯共和国来说,它只考虑自身的狭隘的经济利益,而不考虑拜占庭帝国一旦灭亡后东西方军事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由此给威尼斯带来的不利后果。威尼斯的贵族们“完全忽视了穆罕默德二世夺取君士坦丁堡的准

第42卷第5期2005年9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s )

V ol.42,N o.5

Sep.2005

备”,[1](P67)短期的商业利益蒙住了他们的眼睛,结果,听任君士坦丁堡陷入奥斯曼帝国之手。

拜占庭帝国灭亡了,它的灭亡固然引起了西欧的巨大震动,并为此祈求上帝把人们从这场大灾难中拯救出来。但不少西欧人却认为,希腊人是罪孽深重、腐化堕落的教会分裂者,他们脱离了罗马教会,所以遭受亡国厄运是罪有应得。①

拜占庭灭亡的悲剧短时间内“又在整个欧洲恢复了旧日的[要求团结一致的对付东方敌人的]感情,虽其势已不如前”[1](P91)。西欧再也号召不了人们组织新的十字军东征了。西欧的基督教徒们确实曾为组织新的十字军东征捐献了钱财,但这些钱财却被教庭的继承者侵吞了。不仅如此,在西欧,“几乎没有一个有力量的政权不与穆罕默德二世和他的继承者密谋来反对其他国家的”[1](P92)。

毫无疑问,拜占庭帝国是在孤立和绝望中被入侵者毁灭的,这可以被看成是它灭亡的又一直接原因。

① 参看黄维民:《奥斯曼帝国》,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0年,第107—108页。

② 参看尹曲:《拜占庭帝国是怎样灭亡的》,载《历史教学》,1956年,第50页;参看列夫臣柯:《1453年土耳其人攻占

君士坦丁堡以及这一事件的历史后果》,载《历史教学》,1956年,第11期。

在拜占庭帝国内部,宫廷斗争不绝,地方势力离心离德,贵族豪门腐败淫乐,社会上层又明显地分裂为亲罗马教皇派(亲西欧派)、亲奥斯曼帝国派和既反对西欧和罗马教皇,又反对奥斯曼帝国的东正教派,三派勾心斗角,互不相容,以至于有人认为拜占庭帝国不亡是天理难容。这似乎也可以看成是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另一个直接原因。有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由于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所引起的。②

这种说法过于笼统,却没有具体的、深刻的分析,也无助于问题的解答。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拜占庭不应当一直把战略重点放在西方而忽略了敌人主要来自东方。这种说法是与拜占庭帝国的“罗马情结”有关的。“甚至直到1453年,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这个东地中海国家,仍然以‘罗马国家’自居,其臣民也都自称为‘罗马人’,其教会自称为‘罗马教会’。而且,住在君士坦丁堡的历代皇帝几乎没有忘记‘光复故土’的使命,一直把他们的战略重点放在西方。历史

证明,这一观念是使拜占庭国家在维持生存将近1000余年后,终于没有逃脱最后灭亡的悲剧命运

的主要原因。”[2](P50)这种分析虽有一定的依据,但是把“罗马情结”的存在和维系说成是拜占庭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似乎强调过度了。

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即认为拜占庭臣民“似乎都缺乏智能上的首创精神,以及那种依赖于想像力的创造才能”[3](P300—301)。这并不是说拜占庭帝国中那些有知识的人不研究学问。实际情况不是这样,但“他们的才能和勤奋———有大量既有才又勤奋的人———导致了知识的堆积、事实的纪

录、对神学或考古学中的细微末节的考察”[3](P301)

。这些学问不代表创造力。为什么会这样,

这只能从拜占庭的专制统治和政教合一体制来解释。在皇权和神权双重高压之下,只能导致对思想的遏制和对创造力的扼杀。

应当指出,上述这些说法都还没有涉及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就是:拜占庭帝国当初兴盛,依靠的是什么力量,而它的衰亡的内在原因又是什么?

二、拜占庭帝国的依靠力量分析

拜占庭帝国由盛而衰,由衰到亡的历史表明,它兴盛时依靠的不仅是自耕农和城市工商业者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自耕农和城市工商业者有力量来支持帝国的存在和运转;至于帝国衰亡的内在原因不仅是失去了自耕农和城市工商业者的支持,更重要的原因是:自耕农和城市工商业者即使想支持帝国,也已力不从心,没有力量来支持了。问题的关键正在这里。拜占庭帝国把本来能够支持自己并且有力量支持自己的自耕农和城市工商业者毁掉了。自毁基础,焉有不亡之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是:位于小亚细亚西部的尼西亚历来是希腊人聚居的城市、东正教的城市,在拉丁帝国统治期间曾经成为尼西亚帝国的首都,拜占庭帝国的复国就是以此为基地的。1326年,尼西亚在抵抗奥斯曼军队无效后失陷了。结果,这里

140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 

的居民转而支持奥斯曼突厥人,不少居民为奥斯曼帝国而战斗①

,对拜占庭而言,这无疑是一个绝大的讽刺。

罗马帝国后期,帝国东部已日益东方化。也就是说,从拜占庭帝国成立之时开始,它就是一个接近于东方专制国家的帝国,罗马帝国前期政治制度的传统一一被抛弃。城市的自治地位、公民的政治权利、皇帝的第一公民身份,也都消失了。皇帝已经不再是第一公民,而变成了神的化身,是至高无上的神在人世间的代表,是不受任何制约的独裁者。拜占庭帝国正是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上下一步步发展起来并走向兴盛的。

① 参看拜伦:《拜占庭的成就》,伦敦和纽约

,1987年,第284页。

② 参看特雷得?戈德:《拜占庭国家和社会史》,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77年,第848页。

③ 曼戈主编:《牛津拜占庭史》,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1页。

④ 参看曼戈主编:《牛津拜占庭史》,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2—3页。

那种认为拜占庭帝国后来之所以衰落,是由于它的臣民缺乏爱国主义或民族主义的说法②

,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拜占庭帝国自称是罗马帝国,从开始到终结都如此。君士坦丁堡一世以后的各个王朝、各个皇帝,都把自己看成是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者。③

拜占庭帝国的历史书籍在叙述本国历史时,总是从罗马建城开始,把凯撒、奥古斯都的事迹都包括进来。但拜占庭的居民从内心认同这一点吗?不。真正的罗马帝国,那是好多年前存在过的国家了,所留下来的只是名义。如果说查士丁尼一世曾把大部分意大利土地重新置于君士坦丁堡统治之下,那么科穆宁王朝、安基利王朝以后呢?意大利又丧失了,君士坦丁堡同意大利已没有关系。特别是到了佩利奥洛格斯王朝,拜占庭帝国的疆土仅仅是君士坦丁堡及附近的地区、希腊中部和南部一些地方,它们都是罗马共和国初期通过对外战争而征服的土地,那里的居民怎么会承认自己是入侵者罗马人的后裔呢?怎么会认同由外来的罗马人建立的国家呢?他们会想,奥古斯都及其继承者的罗马帝国同自己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为它而流血牺牲?

尤其令拜占庭人反感的是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对君士坦丁堡的占领和洗劫。在拜占庭帝国的土地上建立的拉丁帝国,是来自西欧(包括意大

利在内)的诸侯们和骑士们的国家,这些人的精神领袖正是罗马教皇。难道拜占庭人会热爱这些拉丁人和这个拉丁人的帝国?正是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以后,拜占庭人的“罗马意识”更淡薄了,希腊人和拉丁人之间的界限更明显了,拜占庭人怎么可能为一个名义上的祖国———罗马帝国———效忠呢?当奥斯曼帝国攻打君士坦丁堡时,与其说民众是在保卫这个所谓的罗马帝国,不如说是保卫一种文明。④

罗马人用的是拉丁语,拜占庭人用的是希腊语,而且在罗马征服之前就一直使用希腊语;罗马人信仰天主教,拜占庭人信仰东正教,并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希腊-拜占庭文明。拜占庭人不但不承认罗马教皇的权威,而且认定正是罗马教皇策动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和拉丁帝国的建立,并时时刻刻打算让拜占庭改变信仰。因此,13世纪前期,他们反对拉丁帝国,为的是保卫自

己独特的希腊-拜占庭文明;14世纪到15世纪前期,他们反对拜占庭某些皇帝对西方的屈从和对罗马教会的让步,同样为的是保卫自己独特的希腊-拜占庭文明;15世纪中期,他们为君士坦丁堡而抗击奥斯曼帝国不也正是为了保卫自己独特的希腊-拜占庭文明么?拜占庭人是为一种文明而战而并非为一个所谓的“罗马帝国”而战。我们不能不承认这个事实。

长期以来,拜占庭帝国的城市经济受到严格的管制,工商业者分别隶属于某一个行业组织,一般的工商业者的自由经营程度已经远远不如罗马帝国盛期,但他们的税负依旧沉重。如果他们违背了同行业的规章或欠税不缴,对他们的处罚是严厉的,包括监禁,受鞭打,断肢,没收财产等。工商业者的经营受管制,活动不自由,处罚又严,一些工商业者为躲避税收,只好弃业出逃。这种管制直到拜占庭帝国晚期才有所放松,但工商业者的实力这时已经弱了很多,因为海外贸易被意大利人垄断,没有他们的地位,而国内贸易又因拜占庭领土的缩小和人口的减少,市场不大,从而他们

 第5期

厉以宁:论拜占庭帝国的灭亡141

 

只能勉强维持生存。

小农的处境与罗马帝国盛期相比,也恶化了。在拜占庭帝国,小农不仅被束缚在所耕作的土地上,而且政府在纳税方面实行连环保制,使小农的流动性更受到限制。政府为了保证兵源,以及为了保证税收(因为政府知道,从小农那里征集各种

实物要比从大地主那里征收容易得多①

),曾一再

反对大地产兼并小农,并且还采取一系列严厉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只有在中央权力强大时才能被有效推行,一旦中央权力衰弱了,小农的权益根本得不到保障,以至于他们宁肯投靠大地主、教会、寺院,以维持生活。

① 安得里亚德斯:《拜占庭帝国的经济生活:人口、农业、工商业》,载贝恩斯和莫斯主编:《拜占庭:东罗马帝国导

论》,牛津,1953年,第56页。

② 奥斯特洛格尔斯基:《拜占庭国家史》,修订版

,鲁吉斯大学出版社,1969年,第483页。

③ 特雷得戈德:《简明拜占庭史》,帕尔格雷夫出版社

,2001年,第206—207页。

总之,本来可以成为拜占庭帝国支持力量的城市工商业者和小农,到了拜占庭帝国晚期,再也没有力量支持这个国家了。谁来为拜占庭军队提供经费?税源已经枯竭。谁来拜占庭军中服役?后来几乎全是外国雇佣军。②

这些外国雇佣军对拜占庭的危害性更大。以加泰罗尼亚兵团为例,这是一支由加泰罗尼亚人组成的军队,其司令为加泰罗尼亚贵族罗杰?德佛劳尔,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驻扎在西西里,以被人雇佣作战为业。14世纪初,“加泰罗尼亚人发现已无人雇佣他们。在这关键时刻,拜占庭帝国的小亚细亚诸省第一次为日益发展的奥斯曼土耳其势力所威逼,皇帝安德罗尼库斯二世邀请加泰罗尼亚雇佣兵前去援

救。”

[4](P499)这等于引狼入室,因为加泰罗尼亚兵团简直就是一伙强盗,“他们不是去帮助皇帝,而是袭击了马其顿和希腊。”[4](P499)其实加泰罗尼亚雇佣兵人数并不多,只有6500人,但他们是一群亡命之徒,贪利忘义,见财物就抢,无恶不作。何况安德罗尼库斯二世在邀请他们前来抗击奥斯曼人时曾许诺给他们高薪酬,事后却不如数付清,这些桀骜不驯的雇佣军就占地称霸了。他们在拜占庭帝国境内的伯罗奔尼撒半岛甚至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国家,统治所占地区,横征暴敛,发号施令,一直延续到14世纪末,才被另一支雇佣军逐走。

这不是外国雇佣军在拜占庭帝国晚期割据称雄的唯一例子。而这些没有纪律并且往往同入侵的外敌相勾结的外国雇佣军,在城市中抢劫财物,在乡村中既劫物又掳人,从而又进一步打击了拜占庭的工商业者和自耕农。即使这些雇佣军不抢劫财物,不掳人,拜占庭帝国的城乡居民为了供应这些军队而长期承受着沉重的负担。“他们不得不为造船、筑垒、架桥、修路寻找物资和劳力。最严重的是,他们还要承担一些沉重的义务,如向王室官员和军队提供膳宿,承担运输工作,向路过的军队

免费或以极低的价格提供各种物品等。”

[5](第1卷,P197)尽管帝国的公民都要承担这些义务,但有

权势的大地主时常得到豁免义务的恩准,甚至他们还能禁止官员和军队进入自己的土地,所以负担无疑落到了工商业者和自耕农身上。

自耕农之中,有的在战乱或土地兼并中失去了土地、家园,有的被掠去当苦工,有的投靠了教会、寺院或大田庄,安心做一个佃户或长工,这也比饿死或流离失所好些。他们这些人本来是拜占庭帝国的最可靠的支持者,皇帝们不珍视这些人的支持,不知道自耕农队伍的流失就是在毁坏自己赖以强盛和生存的基础,等到无兵可募,无兵可战之时,再后悔也来不及了。晚期拜占庭帝国所面临的正是这一自毁基础的悲剧。

三、西罗马帝国亡国悲剧的重演

实际上,这一切无非是将近1000年前西罗马灭亡时悲剧的重演。当初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的原因就在自己毁掉了赖以生存的基础———中产阶级。拜占庭帝国的情况也是这样。帝国兴盛时,“生活着一个由银行家、实业家和商人组成的活跃而聪明的资产阶级。这些人,同能干的和爱财的手工业行东和小商人一道,形成了一个中等阶级,它是拜占庭社会的主要力量之一,并用自己的劳动使拜占庭富裕起来。”[6](P55)农村中的自耕农或小土地所有者同样是构成拜占庭帝国的基础的

14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 

一部分,他们是当时乡村的中产阶级。然而,在拜占庭帝国晚期,无论城市的还是乡村的中产阶级都被摧残了。历史悲剧不幸地再度出现。

城市工商业者之中,有的被横征暴敛压榨得透不过气来,只好抛弃家业而外逃,有的因拖欠税赋而被捕,被抄家,受刑,有的已无生意可做,只得过着贫苦的生活,还有的则被威尼斯商人、热那亚商人或其他外国商人排挤得没有立足之地,干脆投靠了这些外国商人,替他们服务。城市工商业者原来不仅是帝国的主要纳税人,为国家的财政作出过巨大贡献,而且还是帝国生存的支柱,正是依赖他们,帝国的城市才如此繁荣,吸引了无数外国商人前来贸易,帝国所需要的各类物品才如此丰盛,使城乡居民生活安定、舒适。然而,正如不少皇帝不知道自耕农存在的重要性一样,他们也不知道城市工商业者富庶对帝国的重要性。政府既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来维护自耕农的权益,又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来保证城市工商业者。帝国赖以生存和繁荣的基础动摇了,损毁了,帝国大厦的倾坍是注定的事情,帝国的命运已经是更改不了的。当然,不能否认某些皇帝也懂得扶植自耕农和城市工商业者对于巩固帝国统治的意义,他们也曾采取过有力的干预措施。例如,马其顿王朝的罗曼纽斯一世宣布“今后我禁止地主在农村公社里

占夺土地”

[6](P84),并颁布了法令。马其顿王朝的巴西尔二世对地主豪强的打击十分严厉。他曾经路过一个村庄,看到地主横行乡里,听到农民的控诉,他写道:“当我经过这块地方,从贫民的控诉里认识了情况以后,命令把他(地主)的壮丽宅第

削为平地,把他的强夺的财产归还贫民。”

[6](P84)但个别皇帝的行为至多只能暂时有效,大地主势力的膨胀如故,小农依旧被他们兼并。

① 参见莱沃:《佩利奥洛格斯时期拜占庭的贵族:发展受限制情况概述》,载莱沃:《拜占庭的性别、社会和经济生

活》,阿希盖出版公司,1992年,vi.第151页。

② 特雷得戈德:《拜占庭国家和社会史》,斯坦福大学出版社

,1977年,第817页。

当自耕农逃散和城市工商业萧条、萎缩之后,拜占庭帝国还能依靠什么人?

先看国外。拜占庭“孤傲地屹立,没有朋友”。

[3](P51—52)没有一个国家真心愿意帮助拜占庭帝

国度过难关。拜占庭的皇帝们即使在已经支撑不

下去的时候,他们从内心里还是认为自己是高人一等的。他们不屑于交朋友。没有朋友,可是敌人却太多了。东、南、西、北,四面八方都是敌人,包括那些表面上装成友好的姿态,却一心想把君士坦丁堡的财富攫为己有的西欧的国王、教会和城市共和国。

再看国内。依靠贵族豪门吗?他们所考虑的主要是:自己的身家性命和未来利益只有依靠强者才能得到保障。当奥斯曼突厥征服者答允尊重拜占庭各地大地主的权利,允许他们照样持有地产,甚至承诺“使你们过得比以前更好”时,一些大地主就归附征服者了。①

同样的道理,如果罗马教皇和听从罗马教皇旨意的西欧封建诸侯能提供这种保障,晚期拜占庭帝国的王公们是会转而投靠西方的。即使是笃信基督教的拜占庭贵族,他们认为只要奥斯曼帝国不强制他们改变宗教信仰,对于归顺的基督徒采取宽容的态度,他们也会转而投靠东方。奥斯曼突厥人在征服初期,的确是这样做的。可见,拜占庭这些贵族豪门把家族的利益看得高于国家的利益,他们作出投靠西方还是投靠东方的政治选择,不是偶然的。当帝国这艘大船在风狂浪急的海洋中即将翻沉的时刻,他们不是在想如何挽救这艘危船,而是想如何趁早弄到一条救生艇,让自己和家族成员搭乘这条救生艇从海上逃走。帝国没有可用之兵了,他们肯舍弃家产去战死沙场吗?帝国没有可用之财了,他们肯捐献家产以供国库所需吗?个别贵族会这样做,但大多数贵族,特别是已逃难到君士坦丁堡以外地方或本来就在外省称霸一方的贵族们,才不考虑这些呢!这就是拜占庭帝国灭亡前上层社会的写照。

至于那些穷人,他们却是另一种想法。他们对政府不抱幻想。从科穆宁王朝以来,包括佩利奥洛格斯王朝,担任高官的全是皇亲国戚。国库无非是皇帝私人府库的延伸。②

所以穷人认为最迫切的问题是转变自己的处境,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在拜占庭帝国晚期,国家财政已经这样困

 第5期厉以宁:论拜占庭帝国的灭亡143

 

难,城市经济已经这样萧条,乡村已经这样不安静,他们还有什么指望呢?他们已经沦为一个绝望的阶层。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改变现状,只要现状一变,他们的处境总会比现在好一些而不会更糟。对广大佃户来说,至多只是换个主人而已,他

们甚至把新主人的来到看成是一种解放。

拜占庭帝国境内的穷人们或低收入家庭会不会保卫自己的拜占庭文明,或者说希腊文明,而同入侵的奥斯曼突厥人斗争到底呢?这是不可能的。在东正教传播过程中,古典的希腊文明已被当做异教的东西而不被民间所理解,甚至被排斥。拜占庭社会实际上分为三个文化阶层:一是极少数文化精英,他们形成一个封闭的等级,他们曾在专门的学校里学习过古希腊语法和修辞学,然后有资格进入各级行政机构工作或充当教会的上层神职人员。他们无法与公众在文化上沟通,因为他们的文化是用死文字表达的。二是人数较多一些的、相对而言能读会写的公众。三是大量文盲,他们很可能占到人口的95%以上。②

这表明拜占庭帝国的穷人与古典的希腊文明无缘,对拜占庭文明也不了解,他们不可能为此而战斗。他们唯一担心的是:由于自己是东正教的教徒,会不会在未来的宗教迫害中遭到屈辱和杀戮?他们设想,只要自己归顺了入侵者,可能保住一条命。万一不成,为了活命,只好选择外逃。在君士坦丁堡和其他注定要被奥斯曼帝国攻陷的城市中呆下去,自己什么也得不到,反而有生命危险,不如逃到偏僻的地方去,甚至跑到山里,跑到偏远的小岛上去。他们认为佩利奥洛格斯王朝对自己并没有恩惠,何苦替它卖命呢?佩利奥洛格斯王朝在最后的日子里曾经想组织一支由穷人组成的军队去同入侵之敌作战,但能招到的志愿人员很少。在帝国大厦即将倒坍之际,愿意为它卖命的人的确不多了。拜占庭帝国正是在这样的凄凄惨惨的景况下度过它的末日的。政治上内讧四起,皇帝的权威已荡然无存。经济上衰败破落,连雇佣兵的军饷也筹措不了。道德上,精神上,信念上,全崩溃了。

这时候,既不存在所谓的道德秩序,也不存在所谓的道德共同体。“当人们不把其他人看作是他们的道德共同体的成员,并且不接受道德秩序对行为的最低限度要求时,道德无政府状态便存在于一个社会中了。”[7](P160)这正是拜占庭帝国末年社会的写照。

罗马教廷,是拜占庭帝国指望不上的。1369年,即拜占庭皇帝约翰五世在约翰六世被废黜(1354年)而成为唯一的皇帝15年之后,约翰五世亲自来到罗马求助于教皇,誓言尊奉教皇,以教皇动员西欧各国出兵援助拜占庭为条件。教皇同意帮助他,但西欧不出兵,此事不了了之。约翰五世回国途中,被威尼斯扣留下来,作为人质,以偿付拜占庭欠威尼斯的债款。只有当他的次子曼纽尔带去了赎金,约翰五世才得以回到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变得比以前更穷了,并且(约翰五世)因为

背叛了东正教又被人民诟骂”。

③再看罗马教廷内部的情况。姑且不谈1378年到1409年间两个教皇的对峙、1409—1417年间三个教皇的并存,也姑且不谈自14世纪以后从罗马教皇直到下层神职人员是如何贪婪和腐败④,就从1417年宗教会议上废黜了原有的三个教皇,选出新的教皇马丁五世,西方教会终于统一之时说起,罗马教廷关心的主要是内部整顿、改革问题,它还时时刻刻想趁拜占庭帝国之危,把君士坦丁堡的教会纳入自己的一统之下。当这一愿望遭到君士坦丁堡教徒们抵制而未能实现之后,教皇便不再关心拜占庭的死活了。“即使像君士坦丁堡为土耳其人所占领(1453年)那样轰动的事件,既未能燃起基督教世界早已冷淡下去的热情,也没有使罗马教廷有效地改变那种专心致志于尘世尊荣,甚或更加卑鄙地一味追求扩大家族势力的情况。”[8](P107)教皇口头上也说过要再次组织十字军东征,“当然只见于演说和通谕,而未见诸行动。”[8](P106)西欧各国,有的为拜占庭帝国灭亡而感到惊慌,因为作为东面屏障的君士坦丁堡失

①②③④

在杨真的《基督教史纲》中对这种贪婪和腐败有详细的记述(《基督教史纲》,上册,三联书店,第256—263页)。

杜兰:《世界文明史》,第6卷,“宗教改革”,东方出版社,1998年,第138页。

曼戈:《拜占庭和它的形象》,伦敦,1984年,Ⅲ1第49—50页。迪尔:《拜占庭:辉煌与衰败》,鲁吉斯大学出版社,1957年,第190页。

144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 

陷了,眼看奥斯曼人就要大举进攻西欧,自顾不暇,哪有力量去收复拜占庭帝国?有的则考虑如何讨好奥斯曼人,以便从那里分到一些好处。教皇尼古拉五世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于1455年郁郁

而终,这时他才58岁。

末日来临,屡经劫难的君士坦丁堡尽管依然以雄伟壮丽的教堂、皇宫、城堡和公共建筑物而闻名于当时的欧洲,却没有一支可以保卫它的可靠力量。王公贵族和富户离心离德,地方势力各怀鬼胎。穷人中,有的逃命了,有的像往常一样冷漠,有的还寄望于新主子可能会改变一切。本来可以成为帝国支柱的自耕农和城市工商业者,这时已经没有力量再为帝国统治的延续而作出奉献了。兵源已枯,税源已竭,

“甚至也没有爱国主义曾经一度给予它道德上的一致了”

[6](P269),或者,正如迪尔在所著《拜占庭:辉煌与衰败》一书中所评论的,拜占庭帝国到了这个时候,不仅无兵无

钱,而且已经没有爱国精神了。②

对于它的臣民来说,留下来只是对昔日回忆的悲叹和抱怨。等待着拜占庭帝国的,只是覆灭。

研究拜占庭历史,不仅可以弄清楚“这个古代强国兴衰的历史”,可以懂得“关于东地中海地区的历史”,而且还能“很好地理解中世纪欧洲、西亚的历史发展”。[9]但这段历史却十分耐人寻味。当初灭掉西罗马帝国的是日耳曼蛮族,他们在文化和经济发展程度都低于罗马人,他们是在迁居到西罗马境内之后,也就是迁居到“新世界”之后,才接受基督教的,因此,“日耳曼人不可能,况且也

不想摒弃帝国的文明。”[10](P5)也就是说,“尽管

新世界沦为蛮族的殖民地,就总的轮廓而言,新世界保留了古代世界的面貌。”[10](P5)拜占庭的命运则不同了。灭掉拜占庭帝国的奥斯曼帝国,它接受了塞尔柱突厥人的传统、伊朗人的文明,还接受了伊斯兰教。被灭掉的拜占庭帝国不可能再保持旧的面貌。拜占庭帝国因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而在历史上消失了。“拜占庭王朝的灭亡是理所当

然的,也许它延续了这么长时间也是个奇迹。”[5](P51)我想,不少读者们和我一样,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从这里可以得到哪些历史给予的宝贵启示?会有哪些超越拜占庭历史的领悟?

参考文献:

[1] 〔瑞士〕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 徐家玲.早期拜占庭和查士丁尼时代研究[M].东

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 〔英〕布莱斯.神圣罗马帝国[M].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0.

[4] 〔美〕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M].北

京:商务印书馆,1992.

[5] 〔英〕波斯坦.剑桥欧洲经济史[M].北京:经济科学

出版社,2002.

[6] 〔法〕布瓦松纳.中世纪欧洲生活和劳动[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5.

[7] 〔美〕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M].上海:三联书

店,1989.

[8] 〔英〕波特.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M].北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88.

[9] 凌强.应重视拜占庭史的研究[J ].世界历史,1986

(11).

[10] 〔比〕皮朗.中世纪的城市[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

On the F all of the Byzantine Empire

LI Y i 2ning

(School o f Economic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China )

Abstract :The Byzantine Em pire relied on small land holders ,urban skilled w orkers and merchants ,when it was

prosperous and never w orried about revenue and manpower res ources.This rule was typical of Macedonia.The Em pire began to crumble ,under the rule of C omneni and in particular the rule of Palaeologi ,when it failed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small land holders ,urban skilled w orkers and merchants.The Byzantine Em pire was then conquered by the Ottoman Em pire.K ey w ords :Byzantium ;Eastern R ome

(责任编辑 郑 园)

①②

迪尔:《拜占庭:辉煌与衰败》,鲁吉斯大学出版社,1957年,第20页。

杜兰:《世界文明史》,第5卷,“文艺复兴”,东方出版社,1988年,第107页。

 第5期厉以宁:论拜占庭帝国的灭亡145

 

新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历史上,拜占庭帝国指的是() A.东罗马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波斯帝国 2.东罗马帝国的都城是() A.君士坦丁堡 B.迦太基 C.克里特岛 D.亚历山大 3.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设立机构汇编罗马法,其主要目的是() A.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 B.建立完整的罗马法律体系 C.给后世留下罗马的文化遗产 D.恢复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度 4.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的是() A.《罗马民法大全》 B.《法学汇纂》 C.《查士丁尼法典》 D.《法理概要》 5.昔日繁盛一时的拜占庭帝国被哪一个国家所灭亡() A.亚历山大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6.下列不属于拜占庭帝国灭亡原因的是() A.奥斯曼帝国的武力进攻 B.长期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C.西欧封建主在罗马教皇的号召下组建十字军攻打拜占庭帝国 D.《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 7.拜占庭文化的三大因素不包括() A.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 B.儒家学说 C.基督教 D.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 8.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西欧文化的贡献表现在() A.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B.吸收了古印度的佛教文化 C.确立了军事封建制度 D.吸收西亚等地的文化 二、读图简答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1)《罗马民法大全》由哪四部法典组成?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它经受住了“蛮族”的猛烈攻击,艰难地站稳了脚跟。9—11世纪是它的繁盛期,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是西亚与欧洲最大的城市。这里的“它”指的是() A.罗马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拜占庭帝国 2.列宁曾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下列在法制建设方面比他们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的人物是() A.查士丁尼 B.克洛维 C.查理曼 D.君士坦丁 3.查士丁尼命人编辑《新法典》,该法典是() A.查士丁尼亲自编写的法典 B.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的汇编 C.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汇编 D.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汇编 4.下列关于“十字军东征”给拜占庭帝国带来的影响,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东征的十字军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 B.东征的十字军占领了拜占庭大部分领土 C. 它使拜占庭国势日渐衰弱 D.帮助拜占庭帝国解除了外部威胁 5.延续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的标志是() A.阿拉伯人的攻击 B.十字军东征 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建立 D.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

6.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拜占庭文化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精髓 B.吸收了古代东方文化的营养 C.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D.该文化随着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而消亡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并把这部成文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它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材料二随着罗马的扩张和人口增多,罗马法的内容和体系也不断膨胀。查士丁尼认为旧有法律文献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才能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为此他命人编修新的法律文献。在新的法律文献的编纂过程中,他自始至终十分关注,还亲自参加讨论,裁断分歧。后来,查士丁尼又相继组织人编写了有关法律论文、法令等三部法律文献,加上先前新的法律文献,这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其中有很多法律原则一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 (1)材料一中的罗马“成文法”是指什么?该成文法的颁布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新的法律文献”指的是什么?查士丁尼命人编写新的法律文献的主要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三部法律文献”指的是哪些法律文献?《罗马民法大全》有何历史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回答,在法律编修过程中,查士丁尼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优秀教案

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拜占庭帝国的地理范围;《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 (2)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2.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 (2)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的历史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多元的,在多元的文明社会里,我们既要学会甄别外来文明成果的精华与糟粕,又要有包容和宽容的态度,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以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查士丁尼法典》内容及其影响,拜占庭帝国创造的辉煌成就。 教学难点: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拜占庭帝国由古代罗马帝国分裂而成,因其以东部城市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历史上又称东罗马帝国。其国运延续千年之久,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你知道这些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吗?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此时的东罗马帝国又如何呢?为什么人们会把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呢?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新知讲解。 1.展示拜占庭帝国的地图,提问:拜占庭的版图内包含了之前的哪些古文明?教师概况点评拜占庭帝国地理的优势,介绍其发展特点。 版图范围:希腊、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社会情况:农业商业经济活跃、社会稳定

2.阅读归纳:拜占廷帝国的灭亡的过程。 措施:将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思考:拜占庭皇帝为什么会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 结果:不仅没有给予拜占庭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地区。 原因: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结果:十字军东征14世纪,突厥人的一支奥斯曼土耳其人兴起。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亲率大军和几百艘战船,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土军用重炮轰城,但因城防坚固,金角湾又有铁链封锁,一筹莫展。后来,用木板铺路,上涂油脂,把七十多艘战船从木板路上运入金角湾。然后,迅速架起浮桥,从海路两面同时攻城,经过鏖战,君士坦丁堡陷落。在战争中,土军烧杀劫掠,很多宏伟建筑毁于一旦,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被付之一炬。 3.罗列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历程。 (1)6世纪,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此后,外患不断。 (2)13世纪上半期:曾被西方军队(十字军东征)征服。 (3)15世纪中期(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4.阅读材料,结合课本,回答问题: (1)拜占庭文化的特征? (2)拜占庭文化的影响(西欧、东欧)? 5.展示图片介绍查士丁尼的生平。 查士丁尼483年生于农民家庭。其叔父靠军队发迹,并最终爬上东罗马君主宝座。公元527年,查士丁尼继承了叔父的权位,正式成为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拜占庭帝国盛极一时。查士丁尼大规模的对外扩张,基本恢复了罗马帝国的疆域。 6.回顾罗马帝国因为奴隶制的衰落而衰落,得出拜占庭如果不想重蹈罗马的覆辙,就要在奴隶制上和罗马不一样,引出《查士丁尼法典》。让学生概况法典的主要内容。 提问: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7.阅读教材,问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它是欧洲民法的基础。

拜占庭帝国教学设计

拜占庭帝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地理范围,《罗马民法大全》的组成以及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了解《查士丁尼法典》,了解拜占庭帝国创造的辉煌成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人们把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的原因导入新课。 二、展示学习目标。 让学生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三、教师指导讲解内容。 学生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对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拜占庭帝国的形成。 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_____、_____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也称拜占庭帝国,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古称为拜占庭而得名。帝国统治下的两河流域、叙利亚、小亚细亚和埃及都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_____业、_____业和_____业繁荣。发达的经济为拜占庭帝国提供了较为丰厚的_________,也使它拥有比较强大的______________。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依然存在了近千年。 2.查士丁尼及其法典。 (1)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希腊以及_____西部和非洲_____地区,这些地区农业和贸易发达,社会比较稳定。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了一个 “_____”。 (2)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在位期间编成《_____》,同时又汇编成了《_____》,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_____》,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_____》。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_____》。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精美教案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材分析: 《查士丁尼法典》等四部法典组成的《罗马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启示我们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3、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4、理解拜占庭帝国对中西方文化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设置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利用材料研究历史问题,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体会论从史出、辩证看待问题等历史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古罗马法律,认识到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并且对古代西方社会和近代文明产生都有重要影响。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 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之后帝国不断扩张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若干年后,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西罗马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但后来却逐渐衰落、灭亡了,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及探索的空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走近这个曾极度繁荣的古老帝国,感受它的辉煌,了解它的衰亡。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部编人教版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之后帝国不断扩张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若干年后,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西罗马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但后来却逐渐衰落、灭亡了,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及探索的空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走近这个曾极度繁荣的古老帝国,感受它的辉煌,了解它的衰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图片展示:《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 2.教师提问:拜占庭盛极一时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地理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继承和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东西文明交汇,互相影响。 3.教师讲述: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4.材料展示:《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5.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查士丁尼法典》的概况。《罗马民法大全》包含哪几部法律? 提示: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和《查士丁尼法典》。 6.问题思考: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提示:《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目标导学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图片展示:《拜占庭帝国的衰亡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2.教师提问:拜占庭皇帝为什么会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结果怎样? 提示:原因——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结果——东征的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3.教师提问: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穷兵黩武,四处征讨,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外族势力入侵。 4.问题思考:从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教训? 提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我们坚信宽容开放的中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更加富强,未来的中国会更美好。 5.拜占庭帝国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三、课堂总结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许多不同种类、不同特点的文化,它们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当然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化是完美无缺的,所以要求我们有一种对待文明的正确态度,学会包容、吸收和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不断进步。 3 板书设计 1.《查士丁尼法典》:目的、内容、《罗马民法大全》的意义 2.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原因、时间、对文化的影响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两大问题。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围绕这两大问题分别探讨了《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和内容、《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了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以及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学生对于拜占庭帝国的探讨比较感兴趣,气氛热烈,展示较好,对于《罗马民法大全》的认识不够全面。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案

第11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拜占庭帝国的地理范围;《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罗马民法大全》;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民法大全》的历史地位。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分析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拜占庭帝国曾经创造辉煌的文化,对东欧的影响巨大,但是后来,由于统治者无视西方城市兴起,资产阶级文化,衰落了。给我有哪些启示,有许多值得我们吸取教训的地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查士丁尼法典》内容及其影响,拜占庭帝国创造的辉煌成就 难点: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此时的东罗马帝国又如何呢?为什么人们会把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呢?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地理范围: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 2、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的前身——古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庭城,所以人们把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 3、查士丁尼:

查士丁尼一世(约483年5月11日-565年11月14日),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皇帝(527年-565年),史称查士丁尼大帝查。士丁尼一世是古罗马时代末期最重要的一位统治者,也是一名野心家,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征服北非汪达尔王国、意大利东哥特王国,领土扩大。在东方,他与罗马的历史旧敌-波斯的萨珊王朝也进行过多次战争。在他统治期间拜占庭帝国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光复了许多曾经属于罗马帝国的土地,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和北非等重要的行省,使地中海再度成为罗马的内海,同时灭亡了许多日耳曼蛮族在西罗马废墟上建立的王国,结束了他们对于罗马的和平长期以来的威胁。他还下令纂成《查士丁尼法典》等四部法典(总称《民法大全》),为罗马法的重要典籍,对后世法律影响很大。他的统治期一般被看作是历史上从古典时期转化为希腊化时代的东罗马帝国的重要过渡期,也被认为是最后一个属于真正罗马人的时代。在他去世后,尽管拜占庭在马其顿王朝再度繁荣过一次,但再也没有能像他统治的时代一样成为让整个欧洲惧怕的真正意义上的帝国。查士丁尼也被称为“最后一位伟大的罗马皇帝” 4、《查士丁尼法典》 A、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编撰过程:查士丁尼继任皇帝后,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B、《罗马民法大全》:由《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查士丁尼法典》四部法律组成。 C、地位:《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它是欧洲民法的基础。

10.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精品教案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之后帝国不断扩张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若干年后,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西罗马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但后来却逐渐衰落、灭亡,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及探索的空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走近这个曾极度繁荣的古老帝国,感受它的辉煌。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教师提问:拜占庭帝国盛极一时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地理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继承和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东西文明交汇,互相影响。 2.教师讲述: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3.材料展示: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4.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并结合上述材料,说说《查士丁尼法典》的概况。 提示: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和《查士丁尼法典》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5.问题思考: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提示:《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目标导学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拜占庭帝国知识点练习

第8课拜占庭帝国 【知识管理】 知识点1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帝国形成: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即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还存在了1000多年。 帝国强盛: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期间,通过多次对外战争,使拜占庭帝国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疆域西起直布罗陀海峡,东至两河流域,北达多瑙河和克里米亚半岛,南抵埃及尼罗河。 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很早以来就是东西方往来的必经之地,不仅战略地位重要,而且经济繁荣,是重要的商业中心。 帝国文化:拜占庭帝国由于历史传统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明。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和哲学思想,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成为日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基础。 帝国衰亡:①原因:长期的军事扩张,导致国库空虚,财尽民穷,国内人民不断起义,统治者却心态保守,固步自封。②过程:11世纪后,帝国开始衰落。13世纪,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和西方军队的东征,对帝国构成了严重威胁。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 知识点2《查士丁尼法典》 背景:为了维护奴隶制度,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查士丁尼一世主持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 组成:在《查士丁尼法典》颁布后,又陆续颁布了《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编》和《查士丁尼新律》三部法律文献,作为《查士丁尼法典》的续编。这四部法典后来被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宗旨:《查士丁尼法典》旨在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明确宣布皇权无限。查士丁尼试图通过法律规范的系统化,达到巩固皇权、挽救专制制度的目的。 影响:《查士丁尼法典》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以后西欧各国制订民法影响深远。 【基础过关】 知识点1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1.帝国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和哲学思想,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成为日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基础。材料评价的帝国是(D) A.雅典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共和国 D.拜占庭帝国 2.小乐同学查找资料,完成资料卡片如图所示,资料卡片描述的城市是(C) 1.罗马帝国首都 2.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城市 3.沟通东西方贸易和文化的金桥 A.罗马 B.雅典 C.君士坦丁堡 D.长安 3.他在位期间通过多次对外战争,使拜占庭帝国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这里的“他”是(A) A.查士丁尼一世 B.屋大维 C.恺撒 D.伯里克利 4.拜占庭帝国一直以纯正罗马血统自居,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它又在无数灾难和动乱中维系了近一千年,但还是没有逃脱被灭亡的命运。15世纪中叶灭掉这个帝国的国家是(C) A.阿拉伯帝国 B.古巴比伦王国

【配套K12】第10课 拜占庭帝国教案

第10课拜占庭帝国教案 第10课拜占庭帝国 导入: [播放视频“介绍伊斯坦布尔”]视频开篇对于伊斯坦布尔有个简单介绍、提到“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三个名字。 老师提问:视频中这个城市在历史上都出现过哪些名字?学生回答:略。 视频中提到有三个名字,拜占庭——是古希腊人于公元前7世纪建立起来的,是古希腊的移民城市。后公元4世纪前半期,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拜占庭建立了新城,据说在新都奠基的那天,君士坦丁亲自率领仪仗队举行了隆重的庆典,并将新都命名为君士坦丁堡。后1453年土耳其人征服后改称伊斯坦布尔。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而东罗马帝国独立发展继续存在了1000年之久。而于我们刚才说了,拜占庭是君士坦丁堡的古称,所以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疆域动态变化图]

老师提问:拜占庭帝国疆域最大和最小的年份学生回答:略。 老师提问:在拜占庭疆域达到最大的时候在位的是哪位皇帝?学生回答:略。 拜占庭帝国存在的1000年之久中,在查士丁尼时期,拜占庭帝国达到了全盛。 [出示查士丁尼人物图片] 查士丁尼出生于马其顿托莱索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到君士坦丁堡投奔充当禁卫军首领的舅父查士丁,受到良好的教育,通晓拉丁文和希腊文,熟知法律,宗教和军事。查士丁称帝后,将查士丁尼收为养子,并被指定为继位人。527年被授予“奥古斯都”尊号,与舅父共同执政。同年,查士丁去世。查士丁成为唯一的君王。查士丁尼野心勃勃,精力过人,在位38年的全部施政方针目的,在于复兴一个强盛的罗马帝国,重振皇权的威势。为此查士丁尼在内政,外交和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出示查士丁尼与群臣图] 图中在手持圣饼、头上有光环的人时皇帝查士丁尼,作为上帝在人世间的代表,查士丁尼头上所 戴的光环,是教权和皇权在拜占庭帝国混杂的象征。他手中的圣饼盘里盛的是圣水,头顶圣光,左手边的主教手持十字架,再左边的大臣拿着《圣经》,另一位提着油灯,寓

【同步测试】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同步测试 1.在6世纪上半期,为恢复昔日的罗马帝国而频频用兵,导致民穷财尽的东罗马帝国皇帝,他是() A.查士丁尼 B.克洛维 C.屋大维 D.查理大帝 2.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他一生中最大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A.军事 B.政治 C.法律 D.文学 3.《查士丁尼法典》是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这一著名法典诞生于() A.395年 B.529年 C.476年 D.843年 4.《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D.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5.由中国修建的土耳其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高速铁路宣告完工,这是我国第--条真正“走出去”的高铁。伊斯坦布尔旧名君士坦丁堡,曾见证了哪一帝国的兴衰() A.古印度 B.古希腊 C.西罗马 D.拜占庭 6.小乐同学查找资料,完成资料卡片如图所示,资料卡片描述的城市是() ①东罗马帝国首都 ②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城市 ③沟通东西方贸易和文化的金桥 A.罗马 B.雅典 C.君士坦丁堡 D.长安 7.拜占庭帝国一直以纯正罗马血统自居,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它又在无数灾难和动乱中维系近一千年,但还是没有逃脱被灭亡的命运。15世纪中叶灭掉这个帝国的国家是() A.阿拉伯帝国 B.古巴比伦王国 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D.罗马帝国 8.帝国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和哲学思想,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成为日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基础。材料评价的帝国指的是() A.雅典城邦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9.他在位期间通过多次对外战争,使拜占庭帝国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这里的“他”是()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案(2019年部编)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教学目标】 1.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3.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拜占庭帝国灭亡对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 《罗马民法大全》 【教学难点】 分析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此时的东罗马帝国又如何呢?为什么人们会把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呢?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__希腊以及亚洲西部__和__非洲北部地区__。 2.《查士丁尼法典》:

(1)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2)编纂组织者:__查士丁尼__。 (3)内容: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 3.《罗马民法大全》是《__查士丁尼法典__》《__法学汇纂__》《__法理概要__》《__新法典__》的统称。 4.《__罗马民法大全__》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知识点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5.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拜占庭帝国皇帝把行省改为__军区__,把__自由农民__编入军队。__军事将领__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 6.__1453__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__君士坦丁堡__,改名为__伊斯坦布尔__,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7.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它对__基督教__、希腊罗马的__古典文化传统__,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__东方文化因素__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__文艺复兴__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阅读P47~P48教材,探讨下列问题。 (1)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2)说说《查士丁尼法典》的概况。 查士丁尼继任皇帝后,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3)《查士丁尼法典》和哪三部法律一起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拜占庭帝国共历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今为伊斯坦布尔),东罗马帝国正式灭亡。那么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单纯是被入侵吗?下面给大家讲一下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供大家阅读! 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1、国际因素:13世纪西方军队的东征和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加速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2、国内因素:a.长期的军事扩张,导致国库空虚,财尽民穷; b.国内人民起义不断; c.帝国统治者心态保守,固步自封。 中国对拜占庭帝国的记载拂菻国是中国中古史籍中对拜占庭帝国的称谓。古代亦称大秦(随着公元前2世纪丝绸之路的开通,加速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当时的中国认为罗马帝国就像中国一样拥有高度文明,而罗马正位于贸易路线上的终点,因此把她命名为“大秦”。)或海西国。随历史时期之不同,此名有时也指苫国(今叙利亚)等地中海东岸地区。宋、元时代又用以称呼塞尔柱突厥人统治的小亚细亚。 此名在《魏书;高宗纪》、《显祖纪》作“普岚”。《北史;西域传》作“伏卢尼(Fūrūmi)”。玄奘着《大唐西域记》卷十一波剌斯国条所

附西方诸国作“拂懔”,道世《法苑珠林》卷三九及所引《梁职贡图》作“拂懔”,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作“大拂临”,杜环《经行记》、《隋书》、《旧唐书》等均作“拂菻”,各种异译都是伊兰语族的Frwm(粟特语作Frōm)、Purum(安息语作Prom)、Hrōm或Hrūm(中古波斯语)等的汉字对音。19世纪末在蒙古高原发现的8世纪突厥文毗伽可汗碑中作Purum。学者们多方考定,以上各种叫法,都出自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对东罗马帝国的名称——Rūm(روم)。 杜环的《经行记》和两唐书西域传对拂菻国的物产、建筑、民俗等情况有详细记载,但两唐书中的记载据认为有一部分系从唐代长安情况类推而来。在唐代,长安与拂菻之间,西突厥汗廷与拂菻之间都有频繁的使节和商旅交往,特别是西突厥曾与它联合对抗波斯的萨珊王朝。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当自该地传来。 《元史》卷一三四爱薛传有“弗林”、“拂林”,戴良的《九灵山房集》卷九有“拂林”,据考证,此“拂林”当是Farang一词的音译,乃阿拉伯、波斯人对欧洲的称谓,亦即《明史》之佛郎机,非北魏、隋唐时期的拂菻。 拜占庭帝国遗产影响在东罗马帝国的最后一夜中,有一些人趁乱登上拉丁人的战舰,逃到了克里特、摩里亚、爱奥尼亚群岛和威尼斯。一艘热那亚商船保留了它在那最后一夜的乘客名单,上面有六名巴列奥略皇族的人,两个科穆宁皇族,两个拉斯卡利斯皇族,以及一些次要的贵族。这些人和其他许多东罗马人携带着古代的珍贵文献流亡到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导学案(含答案)

第11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一、查士丁尼及其法典(阅读课本47-48页查士丁尼及其法典一目,完成下列空格,思 考回答相关的问题) 1.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的前身——古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庭城。所以把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它的版图囊括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这些地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因此,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2.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3.《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11世纪末期,《罗马民法大全》的手抄本在意大利被发现,西欧开始对《罗马民法大全》进行研究。《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问题: (1)人们为什么把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说出东罗马帝国地理范围包括哪些地区? 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庭城。所以把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 (2)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农业比较发达,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 (3)查士丁尼是谁?他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初三历史导学案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d77466965.html,]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d77466965.html,] 3.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重点: 1.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 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2.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学习新课 一、温故知新。 1、城市实现自由和自治的手段有: 2、城市的基本居民有 。 3、中世纪大学的类型: 二、自主学习,完成下列结构图表 、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__ __和__ __。 2、 (1)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2)编纂组织者:__ _ _。 (3)内容: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 3.《罗马民法大全》是《__ __》《__ __》《__ __》《__ __》的统称。 4.《__ __》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1、统治: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拜占庭帝国皇帝把行省改为__ __,把__ __编入军队。__ __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 2、灭亡:__ __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__ __,改名为__ __,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3、灭亡原因: [来源:学+科+网Z+X+X+K] 4.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它对__ __、希腊罗马的__ __,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__ __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__ __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巩固练习: ( )1、下面是《查士丁尼法典》里的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 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 《查士丁尼法典》 A .包罗之广、涵盖之细 B .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C .留下了重证据的法治传统 D .已经具有契约的思想 2.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通常被认为开始于395年,直至1453年灭亡,延续了1058年。最 终摧毁这一帝国的国家是( ) A .压力山大帝国 B .西罗马帝国 C .奥斯曼土耳其 D .阿拉伯帝国 四:作业布置:①掌握本课知识点;完成配套练习。 拜占 庭帝 国和 《查 士丁 尼法 典》 的兴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查士丁尼法典》

【欧风美雨】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制度

拜占庭帝国的最高权力由皇帝掌握。皇帝是整个帝国的象征,也是最高政治领袖、军队的最高统帅、最高的司法裁判者和和宗教的最高主宰。 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有三种称呼。Basileus是最常见的称呼,来自古代希腊人对国王的称呼。希拉克略皇帝用这个头衔来代替罗马帝国的Augustus头衔,此后这两个头衔被交互使用,但Basileus成为拜占庭皇帝的正式称呼。至15世纪时,拜占庭皇帝自称为“Basileus ton Hellinon”,即“希腊人的皇帝”。除了拜占庭皇帝外,其他大国(如萨珊波斯)君主也被拜占庭人称为Basileus。小国君主则被称为Ρ?γα?(Regas,来自拉丁语“Rex”,即国王)。 拜占庭皇帝的另外一个称呼是Αυτοκρ?τωρ(Autokrator),这是希腊语对罗马皇帝的称呼“Imperator”的直接翻译,强调“军事首脑”的意义,与罗马的“imperator”意义相同。拜占庭皇帝的其他称呼还有Κοσμοκρτωρ(Kosmokrator,宇宙的主宰)和Χρονοκρτωρ(Chronokrator,永久的主宰)、?εβαστοκρ?τωρ(Sebastokrator,至尊陛下)、Κασαρ(Kaiser,恺撒)、Πανυπερσβαστο(Panhypersebastos)等等。 拜占庭皇帝被神化为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圣性。皇帝可以召开宗教大会,任免教会领袖和高级教士。在这一点上,拜占庭帝国与同时期的西欧国家有很大的不同。皇帝的居所被称为“神圣皇宫”或

“圣宫”。高级官员可以亲吻皇帝的右胸,低级官员只能吻皇帝的脚。外国使节以跪姿行礼。他们都没有权利先开口跟皇帝说话,只能等皇帝通过侍官发问时才可作答。每当官员觐见完毕,领受皇帝旨意、倒退着走出大殿时,礼仪大臣和宫廷仪卫高唱“诚如是!诚如是!诚如是!” 紫色是拜占庭皇帝的专用颜色,皇帝的皇权标志包括皇冠、权杖和宝球(象征地球)。太阳则被视为皇帝的象征,每年12月25日,皇帝要头戴象征太阳的金光环,参加太阳节(光明节)的庆祝活动。1月6日的圣诞节、5月11日的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建城节、8月25日的丰收节,以及大型的竞技、庆典活动,也要由皇帝亲自主持。 拜占庭皇帝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皇后之外没有其他嫔妃。皇位的主要继承方式为血亲继承,尤其是长子继承。拜占庭帝国的12个王朝、93位皇帝中,有24位是作为皇帝长子(包括养子)继承皇位的,11位是作为皇帝的其他儿子继承皇位。在皇帝无子的情况下,皇帝的兄弟、侄甥、姐妹、女儿、父母、孙子和配偶都有权继承皇位。拜占庭法律承认女性的继承权。威胁拜占庭皇帝帝位的主要因素是政变。皇帝的施政措施招致首都市民不满时,也可能会在群众暴动中失去皇位(例如532年尼卡暴动中的查士丁尼一世、1042年的迈克尔五世、1185年的安德罗尼库斯皇帝、以及1204年的父子皇帝伊萨克二世和阿列克修斯四世)。 紫色是皇室专用的颜色,皇宫寝室中悬挂紫色丝绸装饰,因此拜占庭皇帝的子女被称为“紫衣贵族”(希腊语:πορφυρογννητο,拉丁化:Porphyrogenitos)意为“在紫色帷幕中出生的人”。拜占庭帝国的贵族等级包括Πρινκεπζ(亲王)、ΜγαΔουξ(大公,此头衔通常授予海军统帅)、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教案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罗马民法大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材料、综合探究的能力。知道拜占庭帝国曾是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历时一千多年,其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了解拜占庭帝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地理条件。通过阅读材料,理解《查士丁尼法典》为什么对西方法治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讨论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和历史启示,从中总结出文明发展的经验教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又存在了一千多年,成为跨越古代、与其他中世纪新兴国家并行发展的一大文明。拜占庭文明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融合性。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多元的,在多元的文明社会里,我们既要学会甄别外来文明成果的精华与糟粕,又要有包容和宽容的态度,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以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罗马民法大全》。 【教学难点】 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这是一幅6世纪意大利拉文纳圣维塔尔教堂的镶嵌画。镶嵌画由小块彩色大理石或彩色玻璃拼嵌而成,色彩鲜明璀璨是它的基本特点之一。画中手持圣饼盘、头上有光环的人是查士丁尼,其左则为主教,身后是穿白色长袍的5位大臣和卫兵。画中人物全正面呈现,高傲呆板,面孔带有一种自豪的漠然,大大的眼睛注视着众人,发出催眠般的光芒。作为上帝在地上的代表,查士丁尼头上所带的光环,不仅说明其权力来自上帝,同时还是教权和皇权在拜占庭帝国 混杂的象征。你知道这幅镶嵌画的主角查士丁尼是谁吗?他有什么重大功绩?拜占庭帝国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二、新课讲授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拜占庭帝国名称的由来及灭亡的时间、原因和教训

考点:拜占廷帝国名称的由来及灭亡的过程、原因和教训 1.拜占廷帝国名称的由来: 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此地原称拜占廷,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 2.拜占廷帝国繁荣的表现: 拜占廷帝国的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君士坦丁堡有许多雄伟辉煌的建筑,著名的圣索非菲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 3.拜占廷帝国灭亡的过程: 6世纪,东罗马帝国为恢复过去的罗马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导致国库空虚,财尽民穷。国家无力维持庞大的军事力量来统治广袤地区。此后几百年,帝国内忧外患,日益衰落。13世纪上半期,西方军队东征,征服并统治拜占廷长达半个多世纪。拜占廷虽一度复国,但领土大大缩小,四分五裂,国力衰微。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军队攻陷,拜占廷帝国灭亡。 4.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拓展点) 主观因素:①长期的军事扩张,导致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国内人民起义不断;③帝国统治者心态保守,固步自封。 客观因素:13世纪西方军队的东征和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加速了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5.拜占廷帝国灭亡的教训(启示):(拓展点) 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文明不分国界,只有落后和先进之分。只有保持虚心的态度,积极向先进文明学习,才能屹立于民族之林。 易错微析 对灭亡拜占廷帝国的国家的识记易错。 灭亡拜占廷帝国的是奥斯曼土耳其。13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在西亚兴起,他积极向外扩张,先占领小亚细亚,又渗入巴尔干半岛,矛头直指拜占廷帝国并于1453年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廷帝国灭亡。 例题1 1453年,拜占廷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盛极一时的帝国灭亡的教训启示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