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集合练习题

集合练习题

集合练习题
集合练习题

1. 填空

Collection 接口的特点是元素是___对象______;

List 接口的特点是元素__有___(有|无)顺序,___不可以___(可以|不可以)重复;Set 接口的特点是元素__无___(有|无)顺序,__可以____(可以|不可以)重复;

Map 接口的特点是元素是_键值对_____,其中_值____可以重复,____键__不可以重复。

2. (List)有如下代码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TestLi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Hello”);

list.add(“World”);

list.add(1, “Learn”);

list.add(1, “Java”);

printList(list);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List(List list){

System.out.prinltn(list);

}

}

要求:

1) 把//1 处的代码补充完整,要求输出list 中所有元素的内容

2) 写出程序执行的结果

Hello Java Learn World

3) 如果要把实现类由ArrayList 换为LinkedList,应该改哪里?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使用上有什么区别?实现上有什么区别?

List list = new LinkedList();

LinkedList(更适用于频繁的插入、删除操作)

4) 如果要把实现类由ArrayList 换为Vector,应该改哪里?ArrayList 和Vector 使

用上有什么区别?实现上有什么区别?

List list = new Vector();

Vector(古老的实现类、线程安全的,但效率要低于ArrayList)

3. (List)写出下面程序的运行结果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TestLi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Hello”);

list.add(“World”);

list.add(“Hello”);

li st.add(“Learn”);

list.remove(“Hello”);

list.remove(0);

for(int i = 0; i

System.out.println(list.get(i));

}

}

}

World Learn

4. (Set,List)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TestListSe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Hello”);

list.add(“Learn”);

list.add(“Hello”);

list.add(“Welcome”);

Set set = new HashSet();

set.addAll(list);

System.out.println(set.size());

}

}

选择正确答案A

A.编译不通过

B.编译通过,运行时异常

C.编译运行都正常,输出3

D.编译运行都正常,输出4

5. (List)已知有一个Worker 类如下:

public class Worker {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double salary;

public Worker (){}

public Worker (String name, int age, double salar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7499035.html, = name;

this.age = age;

this.salary = salary;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7499035.html, = name;

}

public double getSalary(){

return salary;

}

public void setSalary(double salary){

this.salary = salary;

}

public void work(){

System.out.println(name + “ work”);

}

}

完成下面的要求

1) 创建一个List,在List 中增加三个工人,基本信息如下:

姓名年龄工资

zhang3 18 3000

li4 25 3500

wang5 22 3200

ArrayList L=new ArrayList();

L.add(new Worker(zhang3,18,3000));

L.add(new Worker(li4,25,3500));

L.add(new Worker(wang5,22,3200));

2)在li4 之前插入一个工人,信息为:姓名:zhao6,年龄:24,工资3300

L.add(1,new Worker(zhao6,24,330));

3)删除wang5 的信息

L.remove(3);

4)利用for 循环遍历,打印List 中所有工人的信息

先在Worker类中重写toString方法

for(int i=0;i

Syso(L.get(i));

5)利用迭代遍历,对List 中所有的工人调用work 方法。

Iterator it=L.iterator();

while(it.hasNext()){

System.out.println(it.next());

}

6)为Worker 类添加equals 方法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if (this == obj)

return true;

if (obj == null)

return false;

if (getClass() != obj.getClass())

return false;

Worker other = (Worker) obj;

if (age != other.age)

return false;

if (name == null) {

if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7499035.html, != null)

return false;

} else if (!name.equals(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7499035.html,))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6. (Set,Hash 算法)为上一题的Worker 类,在添加完equals 方法的基础上,添加一个hashCode 方法。

public int hashCode(){

//1

}

有几种写法:

1)return 0;

2)

int result = 0;

if (name != null) result = name.hashCode();

return result + age;

3)return super.hashCode();

现在要把Worker 类放入HashSet 中,并希望在HashSet 中没有重复元素,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

A. 三种写法都正确

B. 1), 2)写法正确,2)效率更高

C. 2)写法正确,1),3)写法都不正确

7. (Set,Hash 算法,方法覆盖)代码改错

import java.util.*;

class Worker{

String name;

int age;

double salary;

public Worker(){}

public Worker(String name, int age, double salar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7499035.html, = name;

this.age = age;

this.salary = salary;

}

public int hashCode(){ //重写父类方法,权限不能小于父类

return name.hashCode() + age + salary;

}

public boolean equals(Worker w){

if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7499035.html, == name && w.salary == salary && w.age == age){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

public class TestWorker{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et set = new HashSet();

set.add(new Worker(“tom”, 18, 2000));

set.add(new Worker(“tom”, 18, 2000));

set.add(0, new Worker(“jerry”, 18, 2000));// HashSet是无序的集合,不能在指定位置

添加

System.out.println(set.size());

}

}

8. (Set,Hash 算法)在前面的Worker 类基础上,为Worker 类增加相应的方法,使得Worker放入HashSet 中时,Set 中没有重复元素。

并编写相应的测试代码。

9. (Set,Comparable 接口)在前面的Worker 类基础上,为Worker 类添加相应的代码,使得Worker 对象能正确放入TreeSet 中。并编写相应的测试代码。

注:比较时,先比较工人年龄大小,年龄小的排在前面。如果两个工人年龄相同,则再

比较其收入,收入少的排前面。如果年龄和收入都相同,则根据字典顺序比较工人姓名。例如:有三个工人,基本信息如下:

姓名年龄工资

zhang3 18 1500

li4 18 1500

wang5 18 1600

zhao6 17 2000

放入TreeSet 排序后结果为:

zhao6 li4 zhang3 wang5

10. (Map)关于下列Map 接口中常见的方法

put 方法表示放入一个键值对,如果键已存在则________________,如果键不存在则

______________。

remove 方法接受___个参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get 方法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get 方法的参数表示______,返回值表示_____。要想获得Map 中所有的键,应该使用方法___________,该方法返回值类型为_______。要想获得Map 中所有的值,应该使用方法___________,该方法返回值类型为_______。要想获得Map 中所有的键值对的集合,应该使用方法___________,该方法返回一个

_______类型所组成的Set。

11. (Map)利用Map,完成下面的功能:

从命令行读入一个字符串,表示一个年份,输出该年的世界杯冠军是哪支球队。如果该

年没有举办世界杯,则输出:没有举办世界杯。

附:世界杯冠军以及对应的夺冠年份,请参考本章附录。

12. (Map)已知某学校的教学课程内容安排如下:

完成下列要求:

1)使用一个Map,以老师的名字作为键,以老师教授的课程名作为值,表示上述课程安排。

2)增加了一位新老师Allen 教JDBC

3)Lucy 改为教CoreJava

4)遍历Map,输出所有的老师及老师教授的课程

5)*利用Map,输出所有教JSP 的老师。

13. (泛型)使用泛型,改写第5 题

14. (泛型)使用泛型和Map.Entry 接口,改写第12 题的前4 问

15. *(List)写出下面程序的输出结果

import java.util.*;

class MyClass{

int value;

public MyClass(){}

public MyClass(int value){ this.value = value; }

public String toString(){

return “”+value;

}

}

public class TestLi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MyClass mc1 = new MyClass(10);

MyClass mc2 = new MyClass(20);

MyClass mc3 = new MyClass(30);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mc1);

list.add(mc2);

list.add(mc3);

MyClass mc4 = (MyClass) list.get(1);

mc4.value = 50;

for(int i = 0; i

System.out.println(list.get(i));

}

}

}

16. *(Set,HashSet,空指针)有下面代码

import java.util.*;

class Student {

int age;

String name;

public Student(){}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ag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7499035.html, = name;

this.age = age;

}

public int hashCode(){

return name.hashCode() + age;

}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

if (o == null)

return false;

if (o == this)

return true;

if (o.getClass() != this.getClass())

return false;

Student stu = (Student) o;

if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7499035.html,.equals(name) && stu.age == age)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

public class TestHashSe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et set = new HashSet();

Student stu1 = new Student();

Stu dent stu2 = new Student(“Tom”, 18);

Student stu3 = new Student(“Tom”, 18);

set.add(stu1);

set.add(stu2);

set.add(stu3);

System.out.println(set.size());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编译错误

B. 编译正确,运行时异常

C. 编译运行都正确,输出结果为3

D. 编译运行都正确,输出结果为2

17. *(Set)有如下两个类(只写了类的属性,请自行添加相应的构造方法和get/set 方法)

要求,完善Worker 和Address 类,使得Worker 对象能够正确放入HashSet 中:即将Worker 放入HashSet 中时不会出现重复元素。并编写相应测试代码。

18. *(Map)在原有世界杯Map 的基础上,增加如下功能:

读入一支球队的名字,输出该球队夺冠的年份列表。

例如,读入“巴西”,应当输出

1958 1962 1970 1994 2002

读入“荷兰”,应当输出

没有获得过世界杯

19. *(Map)设计Account 对象如下:

要求完善设计,使得该Account 对象能够自动分配id。

给定一个List 如下: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li st.add(new Account(10.00, “1234”));

list.add(new Account(15.00, “5678”));

list.add(new Account(0, “1010”));

要求把List 中的内容放到一个Map 中,该Map 的键为id,值为相应的Account 对象。

最后遍历这个Map,打印所有Account 对象的id 和余额。

20. *(List)写一个函数reverseList,该函数能够接受一个List,然后把该List 倒序排列。

例如: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Hello”);

list.add(“World”);

list.add(“Learn”); //此时list 为Hello World Learn

reverseList(list);

//调用reverseList 方法之后,list 为Learn World Hello

21. **(Map,Hash 算法)有如下代码:

import java.util.*;

class MyKey{

int keyValue;

public MyKey(){}

public MyKey(int value){

this.keyValue = value;

}

}

class MyValue{

String value;

public MyValue(){}

public MyValue(String value){

this.value = value;

}

public String toString(){

return value;

}

}

public class TestMap{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Map map = new HashMap();

MyKey key1 = new MyKey(10);

map.put(key1, new MyValue(“abc”));

map.put(new MyKey(10), new MyValue(“cde”));

System.out.println(map.get(key1));

System.out.println(map.size());

}

}

写出该代码的输出结果。

22. **(Id,hashCode,equals)为Worker 类增加id 属性,用来唯一标识一个员工。即:如果员工的id 不同,则不管其姓名、年龄、工资是否相同,都认为是不同的员工。部分代码如下:

class Worker{

private final Long 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double salary;

private int age;

//构造方法…

//get/set 方法…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1 此处仅判断id 是否相同

}

public int hashCode(){

//2 此处返回hashCode

}

}

要求:

1)完善构造方法和get/set 方法。要求自动分配Worker 的id

2)完善equals 方法。要求仅判断id 是否相同

3)//2 处,如果写成

return (int)(name.hashCode() + id.hashCode() + age + salary);

是否正确?为什么?

23. **(综合)有如下Student 对象

其中,classNum 表示学生的班号,例如“class05”。

有如下List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new Student(“Tom”, 18, 100, “class05”));

list.add(new Student(“Jerry”, 22, 70, “class04”));

list.add(new Student(“Owen”, 25, 90, “class05”));

list.add(new Student(“Jim”, 30,80 , “class05”));

list.add(new Student(“Steve”, 28, 66, “class06”));

list.add(new Student(“Kevin”, 24, 100, “class04”));

在这个list 的基础上,完成下列要求:

1)计算所有学生的平均年龄

2)计算各个班级的平均分

24. **(综合)已知有十六支男子足球队参加2008 北京奥运会。写一个程序,把这16 支球队随机分为4 个组。

注:参赛球队列表见附录

注2:使用Math.random 来产生随机数。

25. **(综合)写一个MyStack 类,表示“栈”这种数据结构。

栈在表示上,就如同一个单向开口的盒子,每当有新数据进入时,都是进入栈顶。其基

本操作为push 和pop。push 表示把一个元素加入栈顶,pop 表示把栈顶元素弹出。

示意图如下:

栈的特点:先进后出。

栈的基本操作:

1)push(Object o):表示把元素放入栈

2)Object pop():返回栈顶元素,并把该元素从栈中删除。如果栈为空,则返回null 值3)Object peek():返回栈顶元素,但不把该元素删除。如果栈为空,则返回null值。4)boolean isEmpty():判断该栈是否为空

5)int size():返回该栈中元素的数量

要求:

1)利用List,实现栈。

2)讨论:应当用ArrayList 作为实现类还是用LinkedList?为什么?

附录

1. 截止到2009 年为止,历届世界杯冠军

2. 2008 北京奥运会男足参赛国家:

科特迪瓦,阿根廷,澳大利亚,塞尔维亚,荷兰,尼日利亚、日本,美国,中国,新西兰,巴西,比利时,韩国,喀麦隆,洪都拉斯,意大利

金工实习思考题和习题集

金工实习思考题和习题集 吉林农业大学机制教研室、实习工厂 2006年5月9日

目录 金工实习复习思考题 .钳工复习思考题 .车工复习思考题 .刨工复习思考题 .铣工复习思考题 .磨工复习思考题 .铸造复习思考题 .锻压复习思考题 .焊接复习思考题

钳工复习思考题 l、钳工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它包括哪些基本操作? 2、什么是划线基准?选择划线基准的原则是什么? 3、划线的目的是什么? 4、划线工具有哪些?划线工具有几类? 5、錾子一般用什么材料制造?刃口和头部硬度为什么不一样? 6、粗、中、细齿锯条如何区分?怎样正确选用锯条? 7、锯齿的前角、楔角、后角各约多少度?锯条反装后,这些角度有什么变化?对锯割有什么影响? 8、锉刀的构造?锉刀的种类有哪些?根据什么原则选择锉刀的齿纹粗细、大小和截面形状? 9平面锉削时常用的方法有哪几种?各种方法适用于哪种场合?锉削外圆弧面有哪两种操作方法? 10、麻花钻的构造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11、钻头有哪几个主要角度?标准顶角是多少度? 12、钻孔时,选择转速和进给量的原则是什么? 13、钻孔、扩孔和铰孔三者各应用在什么场合? 14、什么叫攻螺纹?什么叫套螺纹?试简述丝维和板牙的构造? 15、攻螺纹前的底孔直径如何确定?套螺纹前的圆杆直径如何确定? 16刮削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刮削工具有哪些?如何正确使用? 17、怎样检验刮削后的刮削质量? 18、钳工常用錾子分哪几种?錾子的握法分哪几种? 19、研磨的特点? 2O、为什么套螺纹前要检查圆杆直径?圆杆直径大小应怎样确定?为什么圆杆要倒角? 21、铰孔后,绞刀退刀时应 ---------。( 1、正转; 2、反转; 3不转) 22、在某40钢制工件上欲加工一螺纹盲孔,尺寸为M12×1深30mm,应钻底孔直

小学三年级乘除法竖式练习题大全

144÷9= 97×3= 352÷5= 296÷4= 860÷2= 220×9= 153×5=357÷6= 75÷5= 42×3= 615÷5= 74×5= 74×8= 50÷6= 200÷7= 121×4= 510÷9= 194÷2= 516×6= 100÷2= 43×8=

125×5= 415÷4= 453÷6= 705÷7= 321×3= 874÷3= 870×3=352÷5= 429÷6= 54×8= 594÷7= 569÷4= 498÷7= 197×2= 974÷5= 483÷8= 320×2= 408÷2= 890×6= 825÷5= 132×2=

285×6= 267÷3= 67÷3= 434×8= 375÷2= 567×6= 362×4= 75×6= 203×8= 168×9= 365÷6= 804÷4= 685÷5= 308÷7= 600÷9= 204÷5= 428÷7= 942÷3= 612÷3= 635÷9= 690÷6=

416÷4= 416÷4= 724÷4= 129÷8= 805÷5= 735÷5= 176÷4= 7200÷9= 4816÷4= 2106×2= 57×28= 744÷2= 118×2= 4702÷2= 96÷3= 726÷6= 917÷7= 252÷2= 906÷6= 96÷4= 84÷7=

705÷5=585÷5=745÷5=847÷7=98÷7=426÷3=784÷7=447÷3= 256x9= 384÷4= 111x9= 110÷5= 222x7= 184÷2= 122x7= 75÷3= 188x5= 440÷5= 133x5= 56÷2= 154x3=

三年级上数学《集合》教学设计

三年上册数学《数学广角—集合》设计教案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几何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转弯: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

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高见。师:大家的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暂时老师还不想告诉你们,我想通过下面的活动,大家一定能自己找到答案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爱的脑筋急转弯引入,激发了学生无限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想,让学生在猜测中学会思考,在争论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整合。】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三、1、教学例1. 1.方法一:激趣探究 师:学校准备从每个班中选几名热爱运动的学生参加体育训练,为下学期的校运动会做准备。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出示第104页表格) 师:数一数,参加跳绳的有几位同学参加踢毽的有几位同学 生:参加跳绳的有9人,参加踢毽的有8人。 师:那么,参加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几位同学你会计算吗学生可能回答;一共有17人,9+8=17(人)。可是,参加这两项活动的没有17人呀。我发现有的人两项活动都参加了。应该是一共有14人参加了,算式是9+8=14(人)。…… 师:到底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有人说一共是14人呢为什么要减去3呢

古代文学史 思考题锦集

练习一思考题 1《三国演义》的成书 《三国演义》的成书是作家对长期流传在民间的历史传说进行改造加工的结果。它成书的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以陈寿的《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代表的史传文学;二是魏晋以来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等说唱文学;三是作者自己的发挥创造。 2《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从纵向上看,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历史。从横上看,《三国演义》所描写的是当时三国各方面军阀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斗争。此外,《三国演义》在多个领域都有丰厚的文化蕴含,堪称中华民族古代智能的结晶,是不可多得的人生启示录。 3《三国演义》的悲剧精神 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和最后三分归晋的结局表明,小说是一部悲剧作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往往推动历史前进的一方要以道德情感为代价,去换取政治上的成功;而刘备集团却是相反,经常用道德价值去压制和克服政治利益,这是作品中导致刘备集团悲剧结局的直接原因。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产生悲剧美的重要原因,《三国演义》让读者从深深的惋惜中受到强烈的悲剧美冲击。 4《水浒传》的结构 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环环相扣,互相贯连。这种在民间“说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其独特的成书过程联系在一起的珠串式线性结构形式,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比较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 5《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两部伟大名著由于它们在成书过程、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若干相似之处,加之它们的作者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自二书产生以来,历代不乏学人对它们进行各种层次的比较研究。作者在爬罗剔抉近三十年《三国演义》《水浒传》比较研究文献基础上,从思想内容比较、人物形象比较、全面综合比较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其特征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6《水浒传》的叙事技巧 最能体现作者叙事才华的是《水浒传》中作为限知叙事方式表现的流动视角。其基本表现就是让读者随同作者的笔端,化为书中某个正在被描写的人物或事件的当事人,去领略和感受那身临其境的过程和韵味。 7 章回小说的产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它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①章回小说的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它的雏形时期。其模板是唐末俗讲和宋元讲史话本。这时的俗讲和讲史话本为了讲述方便,开始采用分卷分目的形式。第二阶段是它的初起期。其模板是创作于元末明初、刊刻于明代中叶以后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平妖传》、《忠义水浒传》等。这些小说往往以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为故事核心,加进了不少群众和作家的创造;形式上比以往的讲史话本更长,由主要供说话人作为说话底本而变成主要供普通读者阅读。 第三阶段是它的成熟期。代表模板是明中叶以后的大批章回小说,如《西游记》、《金瓶梅》等。这时的章回小说情节更加复杂,人物和事件描写也更加细腻。但在体裁上仍然保持着“讲史”的叙述痕迹。到了明末清初,章回体才得到最后的完善。 ①章回体的文体特征:在情节的关键之处戛然而止,以调动听众或读者对情节的急切关心。 艺术特征——因为通俗小说的前身是说书艺人讲述故事,讲述故事基本上是诉诸听觉,所以就形成了章回小说在艺术上严格的可叙述性。 形式特征——章回小说在形式上采用散韵结合的方式,保留着早期讲史的痕迹。其中散文是主体,韵文是过渡。 叙事特征——在叙述方面,它很注意说与听的关系。一是绝大多数章回小说前面都有一个入话。二是注意保存讲说的痕迹。三是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章回体小说常常采用“卖关子”、吊胃口的手法, 8、《三国演义》为什么会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①《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素材来源的原因,也有作者主观的原因;既有罗贯中的原因,也有毛氏父子的原因。 ②在有关三国历史的史书中,对曹刘二家的褒贬态度不尽相同。尊魏还是尊刘与史学家所处的历史环境有关。 ③唐宋至金元,民间传说和讲唱文学中“拥刘反曹”的倾向则完全一致。这与南北朝以来受到国家分裂和异族入侵的汉人希望天下

思考题集

第六章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 1)无功功率电源有哪些?哪些可以平滑调节? 无功功率电源:发电机、电容器、调相机、静止补偿器。 可以平滑调节:调相机、静止补偿器 2)限制冲击负荷电压波动的措施是什么? (a)设置串联电容器、(b)设置调相机和电抗器、(c)设置静止补偿器 3)什么是电力系统的逆调压、顺调压、常调压? 逆调压:在高峰负荷时升高中枢点电压、低谷负荷时降低中枢点电压的电压调整方式。 在高峰负荷时将中枢点电压升高至105%UN,低谷负荷时将中枢点电压降为额定电压UN。顺调压:在高峰负荷时允许中枢点电压略低,而低谷负荷时却允许中枢点电压略高的调压方式。 采用顺调压,高峰负荷时中枢点电压允许不低于102.5%U N,低谷负荷时中枢点电压允许不高于107.5%U N。 常调压:任何负荷下保持中枢点电压为一基本不变的数值。 适用于负荷变动小、线路上电压损耗小的情况。常调压方式,电压保持为(102%-105%)U N。4)选择变压器分接头进行调压的特点是什么? 系统中无功功率必须充足才有效,否则必须用其他措施;不需要附加设备。 5)电力系统的电压调节有几种主要措施? 借改变发电机端电压调压;借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借补偿设备调压;组合调压。 第五章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节 (1)负荷变动规律有几种,如何调整? 有功负荷随时间变动规律分解为三种。 第一种变动:幅度小、周期短。无法预测(随机),靠发电机调速器调整,称一次调整。自动进行。 第二种变动:幅度较大、周期较长。冲击性负荷。靠发电机调频器调整,称二次调整。可手动、自动。 第三种变动:幅度最大、周期最长。可预测,生产、生活引起,称三次调整。优化分配负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计算题集.doc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计算题练习 基本计算题 98W = 40 X 2 = 50^5 = 7X42 = 400 X6 = 105 X4 = 60辎= 2彳4 = 22X3 = 30 X 2= 96W = 40忌= 57^9 = 120 X 3= 90的= 72辎= 460 — 80 = 908 400+80 = 9X44 = 23X = 0忌=400-80 = 28W = 57X0 = 840* 40X8= 25忌= 41X3 = 200 X4= 400^8= 36^9 = 800 X5 = 21 X3= 48的= 30 W = 50W = 50X4= 96W = 8任= 240 而=100%= 38令 6 >5= 230 — 40 = 80* 46^3= 7X4+9= 240 X2 = 603= 98W = 80 X6 X0= 0闻=1000 X7= 96忌=77^7+1= 130 X4 = 300 X5= 56+14 = 80 + 20忌= 93的=24^6= 65+13 = 10 — 0奇= 1008 X5 = 500 X9= 75+15 = 35—35^7= 28W = 800^2= 120 忌= 7 + 3X0 = 0 + 8 = 86^2= 20^5 = 6>8^3= 3X0 = 60 X 7= 80的= 40 + 10忌= 90的=80^4 = 840 忌1 = 12X50= 25X = 100 以= 560 X = 25X8= 56忌=10^4 = 39的= 23X11 = 24X5 = 24^4 = 60^5 = 125%= 15X = 92^4 = 72W = 420-220= 50X = 30布= 85^7 = 220+80= 310X 7 = 6心= 90^5 = 20X8= 50X2 = 64^4 = 96的= 600- 3 >200=

三年级上册思考题集有答案

三年级上册思考题集有 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小红从第一棵跑到第16棵树,共跑了150米,小华从第7棵树跑到第29棵树,小华共跑了多少米。 答案: 从第1棵跑到第16棵实际跑15个“株距”(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所以: (1)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150÷(16-1)=10(米) (2)从第7棵树跑到第29棵树: 10×(29-7)=220(米) 答:小华共跑了220米。 (2)下面算式中的“数”、“学”、“俱”、“乐”、“部”这五个汉字各应该代表什么数字? 1 数学俱乐部 × 3 数学俱乐部 1 数=()学=()俱=()乐=()部=() 答案: 从个位上看,3乘一个数积出现1的只有3×7=21,所以部=7,向十位进2,十位上“乐×3+2”的结果出现7,乐=5; 向百位进1,百位上“俱×3+1“的结果出现5,俱=8;向千位进2,千位上“学×3+2”结果出现8,学=2;万位上“数×3”结果是2,数=4;向十万位进1,刚好十万位上“1×3+1=4”,符合题目要求。因此: 数=( 4)学=( 2)俱=( 8)乐=( 5)部=(7)(3)小红剪一个窗花要4分钟,每剪好一个后,她会休息1分钟,她剪好10个窗花要用多长时间?

答案: 每剪一个窗花加休息需要(4+1)分钟,但第10个窗花剪好后结束就完成任务了,所以第10个窗花不用算休息时间,所以: 方法一:每个窗花加休息: 4+1=5(分钟) 一共: 5×9+4=49(分钟)方法二:剪10个窗花 4×10=40(分钟) 一共(需要休息9次): 40+9=49(分钟) 方法三:每个窗花加休息: 4+1=5(分钟) 10个窗花一共: 5×10=50(分钟) 最后一个窗花不用休息: 50-1=49(分钟) (4)四(1)班有49本书,分给三个小组,第一组比第二组多4本,第二组比第三组多6本,第三组分得()本。 答案: 三组”了,这样除以3就能知道第三组有多少本。 49-(6+4)-6=33(本) 33÷3=11(本) (5)有五个人,每两个人通一次电话,一共要通 ( (6)王老师带了32个同学一起玩激流勇进,每条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题大全

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题 大全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数字寒假作业 姓名:颜冉冉班别:三.一班 一、口算题 26+9= 57-38=1500-700=42×2=9÷3=7÷7=27÷3=18÷3=81÷9=65+15=36÷6=800×2=50÷5=3×800=42÷7=3×220=480÷4=58+33=420-20=9÷3=二、计算题 606-208=56÷7=1985+303= 123×7= 32÷4= 46×58= 三、应用题 1.39个同学在操场上跳绳,每3人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 2.4棵杨树苗48元,3棵松树苗63元,哪种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 些?

3.三(1)班小朋友做玩具,一共做了48个,送给幼儿园15个,其余的平均分给一年级3个班,每班可以分得几个? 4.张教师带100元去商场买3个小足球,找回了7元,你能知道每个小足球多少元吗? 5.一本《故事大王》共65页,小明打算4天看完,小花打算6天看完,小明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小花呢 6.张大伯家养了18只鸭,养鸡的只数是鸭的2倍,张大伯家养鸡和鸭一共多少只?

一、口算题 8÷4=1200-200=11×7=80-46=0÷51= 0÷76=0×85=70÷7=14×2=5×900= 2×200=84÷4=0÷91=930÷3=390×3= 0+22=83-57=29+68=68-49=80×7= 二、计算题 326×5= 48÷8= 49÷7= 784-685= 764×5= 40÷5= 三、应用题 1.一本科普书,小明准备6天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2.同学们做了80朵纸花,每5朵扎一束,可以扎几束每4朵扎一束, 可以扎几束

三年级数学上数学广角 集 合

第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第1课时集合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页例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集合思想,掌握填写集合圈的方法。 2.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读取集合圈中的信息,理解“重复部分”。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1.导入:课间,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运动?看,三(1)班选拔了一部分喜欢运动的同学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出示例1),那么我们能算出参加这两项比赛共有多少人吗? 2.猜一猜:你认为有多少人?(可以有不同的结果) 3.同学们猜出了多少种结果,那么到底谁猜得对? (1)有人数了数跳绳9人,踢毽8人,共有17人,你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 (2)有人说参加比赛的人数没有17人,你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没有17人,是因为有人重复报了两项比赛。) 4.那到底有多少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表示能清楚地看出来

呢?(引导:把重复的人连线或打记号等。) 可在表格上直接连线,能最清楚地看出有3人重复报了。 5.为了更清楚地让我们看出哪些人只报了一项,哪些人两项都报了,你有什么好办法?(适当引出画集合图的方法。出示课题:集合) 6.你能把人名填到集合图中吗? (1)小组协作完成。 (2)把人名不要了,换了人数你会填吗?(独立完成) (3)观察集合圈图,要算出参加比赛的总人数怎样列式?为什么?(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反馈) (4)反馈:9+8-3=14(人) ①说算理。②适当追问:为什么要减3? 7.回顾算理,整理思路:通过对例1的分析解答,有什么要与同学们交流的?关键要注意什么?(减去重复的) 8.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1题。 ①独立填写。②重点观察重复处。 (2)做一做第2题。 ①独立填写。②反馈思路。

(完整)三年级上册思考题集(有答案)

(1)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小红从第一棵跑到第16棵树,共跑了150米,小华从第7棵树跑到第29棵树,小华共跑了多少米。 答案: 从第1棵跑到第16棵实际跑15个“株距”(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所以: (1)两棵树之间的距离:150÷(16-1)=10(米)(2)从第7棵树跑到第29棵树: 10×(29-7)=220(米)答:小华共跑了220米。 (2)下面算式中的“数”、“学”、“俱”、“乐”、“部”这五个汉字各应该代表什么数字? 1 数学俱乐部 × 3 数学俱乐部 1 数=()学=()俱=()乐=()部=()答案: 从个位上看,3乘一个数积出现1的只有3×7=21,所以部=7,向十位进2,十位上“乐×3+2”的结果出现7,乐=5;向百位进1,百位上“俱×3+1“的结果出现5,俱=8;向千位进2,千位上“学×3+2”结果出现8,学=2;万位上“数×3”结果是2,数=4;向十万位进1,刚好十万位上“1×3+1=4”,符合题目要求。因此: 数=( 4)学=( 2)俱=( 8)乐=( 5)部=(7) (3)小红剪一个窗花要4分钟,每剪好一个后,她会休息1分钟,她剪好10个窗花要用多长时间? 答案: 每剪一个窗花加休息需要(4+1)分钟,但第10个窗花剪好后结束就完成任务了,所以第10个窗花不用算休息时间,所以: 方法一:每个窗花加休息: 4+1=5(分钟) 一共: 5×9+4=49(分钟)方法二:剪10个窗花 4×10=40(分钟) 一共(需要休息9次): 40+9=49(分钟)方法三:每个窗花加休息: 4+1=5(分钟) 10个窗花一共: 5×10=50(分钟) 最后一个窗花不用休息:50-1=49(分钟)

机械设计思考题集讲解

机械设计思考题集 第一章机械设计总论 1.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机械设计的准则?常用的机械设计方法有哪些? 2.什么叫机械零件的失效?机械零件失效的形式有哪些?机械零件失效的原因? 3.表面损伤失效的分类,及其成因以及避免措施?表面强化?表面强化深度的影响因素,如何控制其强化深度? 4.什么是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机械设计中“三化”有什么意义? 第二章机械零件的强度 1.作用在机械零件上的变应力有哪几种类型?如何区分它们? 2.何为工作载荷、名义载荷、和计算载荷?名义载荷与计算载荷有和关系? 3怎样区分表面挤压应力和表面接触应力?试说明两圆柱体接触应力计算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 4.什么是静载荷、变载荷、和变应力?试举出两个机械零部件在工作时受静载荷作用而产生变应力的例子? 5.什么是稳定变应力和非稳定变应力?双向稳定变应力下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如何进行? 6.什么是材料的疲劳极限?试根据材料的疲劳曲线(σ-N曲线),说明什么叫循环基数Ν0、条件疲劳极限N rN和疲劳极限σr,并根据疲劳曲线方程导出N rN 的计算公式。 极限应力线图有何用处? 7.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影响因素中的Kσ、εσ、β只对变应力的应力幅部分有影响?如何提高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8.疲劳破坏与静强度破坏的区别?试述金属材料疲劳断裂的过程? 摩擦与润滑 9.何谓摩擦?常见润滑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10.何谓磨损?按机理不同,磨损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减轻磨损的途径有哪些?

11.零件的正常磨损分为几个阶段?每阶段各有何特点?试画出正常磨损过程中磨损量随时 间变化的曲线图? 12.润滑油、润滑脂各有何主要性能指标?如何理解黏度的概念? 13.润滑有何作用?常用润滑剂有哪几类?各适用什么场合? 14.润滑剂黏度对摩擦的影响?温度压力变化对润滑油粘度的影响? 15.在进行机械零件有限寿命的疲劳强度计算时,需将材料的疲劳曲线修正成零件的疲劳曲线。有几种修正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第三章螺纹连接 0.常用螺纹分类?各有什么特点?其应用场合是什么? 1.螺纹连接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 2.螺栓组连接受力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在进行受力分析时,通常要做哪些假设条件?螺栓柱 连接结构设计应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3提高螺纹连接强度的措施有哪些? 4.受拉伸载荷作用的紧螺栓联接中,为什么总载荷不是预紧力和拉伸载荷之和? 对于受轴向变载荷作用的螺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小螺栓应力σa? 5.在螺纹连接中,螺纹牙间载荷分布为什么会出现不均匀现象?常用哪些结构可使螺纹牙间 载荷分布趋于均匀? 6.什么是螺栓的预紧?螺纹预紧的目的是什么?列举常用的预紧的方法? 7.为什么对重要联接要控制预紧力大小?控制预紧力大小的方法有哪几种? 8.螺纹的防松?为什么螺纹连接需要防松?防松的实质是什么?有哪几类防松措施? 9.在重要的紧螺栓联接中,为什么尽可能不用小于 M12~M16 的螺纹? 10.提高螺栓疲劳强度的措施有哪些?为什么增大被连接件刚度或减小螺栓刚度能提高螺栓联接强度?并画出被连接件刚度改变后的力——变形图。 降低螺栓刚度C b及增大被连接件刚度C m的措施有哪些? 11.为改善螺纹牙上载荷分配不均现象,常采用悬置螺母或内斜螺母,是分析其原因? 12.偏心载荷对螺栓连接强度有什么影响?常采用哪些措施防止偏心载荷出现? 13.紧螺栓连接强度计算公式中系数1.3的含义是什么?

小学三年级数学计算题100道

小学三年级数学计算题100道 1.45+15×6= 135 2.250÷5×8=400 3.6×5÷2×4=60 4.30×3+8=98 5.400÷4+20×5= 200 6.10+12÷3+20=34 7.(80÷20+80)÷4=21 8.70+(100-10×5)=120 9.360÷40= 9 10.40×20= 800 11.80-25= 55 12.70+45=115 13.90×2= 180 14.16×6= 96 15.300×6= 1800 16.540÷9=60 17.30×20= 600 18.400÷4= 100 19.350-80= 270 20.160+70=230

21.18-64÷8= 10 22.42÷6+20=27 23.40-5×7= 5 24.80+60÷3=100 25.41+18÷2= 50 26.75-11×5= 20 27.42+7-29= 20 28.5600÷80=70 29.25×16= 400 30.120×25= 3000 31.36×11= 396 32.1025÷25=41 33.336+70= 406 34.25×9×4= 900 35.200-33×3= 36.3020-0=2021 37.12×50= 600 38.25×8= 200 39.23×11= 253 40.125÷25=5 41.4200-2200=2021 42.220+80= 300

43.20×8×5= 800 44.600-3×200=0 45.20+20÷2= 30 46.35-25÷5= 30 47.36+8-40= 4 48.2800÷40=70 49.98÷14 = 7 50.96÷24 = 4 51.56÷14 =4 52.65÷13 = 5 53.75÷15 = 5 54.120÷24 =5 55.200÷25 = 8 56.800÷16 = 50 57.840÷21 =40 58.560÷14 = 40 59.390÷13 = 30 60.600÷15 =40 61.72÷24 = 3 62.85÷17 = 5 63.90÷15 =6 64.96÷16 = 6

(压轴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单元测试(有答案解析)(1)

(压轴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单元测试 (有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 1.二一班去动物园的有40人,其中参观熊猫馆的有30人,参观大象馆的有25人,两个馆都参观的有()人. A. 10 B. 15 C. 20 2.三(2)班同学们订报纸,订语文报纸的有30人,订数学报纸的有26人,两种报纸都订的有8人。订报纸的一共有()人。 A. 56 B. 48 C. 40 3.小强和小刚经常向王爷爷借书来读.已知王爷爷有100本书,其中小强读过的书有60本,小刚读过的书有50本,两人都读过的书有20本,那么() A. 两人都没读过的书有20本. B. 小强读过但小刚没读过的书有30本. C. 小刚读过但小强没读过的书有40本. D. 只有一人读过的书有70本. 4.301班有35人,每人至少参加一个兴趣组。参加“五子棋”组的有23人,参加“航模”组的有18人,两个组都参加的有()人。 A. 41 B. 6 C. 35 5.学校乐队招收了43名新学员,他们或者会拉小提琴,或者会弹电子琴,或者两种乐器都会演奏。据统计,会拉小提琴的有25名,会弹电子琴的有22名。那么,两种乐器都会演奏的有()名。 A. 7 B. 4 C. 3 6.同学们去果园摘水果的情况如图,()的说法是正确的。 A. 摘火龙果的有32人 B. 一共有112人摘水果 C. 只摘蜜橘的有60人 D. 两种水果都摘的有20人 7.我们班会打排球的有23人,会打篮球的有16人,两种都会的人最多不超过()人。 A. 23 B. 16 C. 17 8.观察下图,可知商店两天一共进了()种文具. A. 8 B. 9 C. 12 9.某科研单位的所有人员至少懂一门外语.经统计,懂英语的人占全所人员的80%,懂

通用技术思考题集

1、反思总结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两组任务 第一组:任务1说明你关注的第一个重要问题,任务2说明自己对该问题的认识或观点 第二组:任务1说明你关注的第二个重要问题,任务2说明自己对该问题的认识或观点 答:第一组 任务1: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但技术条件的限制,往往制约着设计的发展,而技术的更新发展,才为设计创新提供了条件 任务2:当今信息社会,电脑已逐渐普及,现在市场上的一些笔记本电脑特别是上网本,体积和我们的书本一样大,但功能且相当丰富,回想老师跟我们讲的第一台电脑,它有十间房子大,重30吨,这简直是天壤之别,然而,正式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发展,才使得今天设计的电脑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第二组 任务1:我们希望某一事物按照自己的医院发展就要对其进行干预,这种根据自己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方法使事物沿着某一确定的方向发展,就形成了控制。 任务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在有意无意地进行控制,骑自行车时,如果觉得车速太快,我们会使用刹车时车速正常,当感觉室内亮度不够时,我们就会打开电灯,使屋内明亮,当我们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时,我们就会增加学习时间或改进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成绩。 2、反思总结通过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两组任务 第一组:任务1说明你关注的第一个重要收获,任务2说明该收获对自己的意义第二组:任务1说明你关注的第二个重要收获,任务2说明该收获对自己的意义答:第一组 任务1:弄清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是从各种事物和现象中去发现规律,并给与验证的知识体系: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任务2:科学与技术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科学的任务是认识世界,力求有所发现,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技术的任务是改造世界,力求有所发明,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比如嫦娥奔月活动从任务上讲是对月球进行科学探索,而从过程上讲,他是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技术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原理的指导,二者联系紧密,可以说,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我们今天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将来才有更多的家属创新。 第二组 任务1:弄清了常见结构的分类,根据物体结构形态在受力时承受和传递力的方式的差别,,一般可将结构分成3种基本类型,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和壳形结构 任务2: 实体结构:利用自身来承受自身的荷载,主要承受压力 框架结构:通过条状物体的连接来承受荷载,即可承受压力又能承受拉力 壳形结构:通过壳形来传递力和承载荷载,特别是当壳顶受到压力时,它能将力均匀扩散 3、反思总结通过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两组任务

小学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计算题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计算题练习基本计算题 98÷7=400×6=22×3= 57÷9=460-80=23×4= 57×0= 41×3=800×5=50÷5=240÷8=230-40=240×2= 0÷90=130×4=93÷3=1008×5=28÷4= 0+8= 3×0= 90÷3= 25×4= 56÷2= 24×5= 15×4= 50×4=310×7=50×2= 40×2= 105×4= 30×2= 120×3= 90÷3= 0÷2= 840÷4= 200×4= 21×3= 50×4= 100÷5= 80÷4= 60÷9= 1000×7= 300×5= 24÷6= 500×9= 800÷2= 86÷2= 60×7= 80÷4 = 100÷2 = 10÷4 = 24÷4 = 92÷4 = 30÷6 = 64÷2 = 64÷4 = 50÷5 = 60÷8 = 96÷4 = 90÷6 = 400+80 = 400-80 = 40×8= 400÷8= 48÷6 = 96÷4 = 38÷6= 46÷3= 98÷4 = 96÷2= 56÷14 = 65÷13 = 75÷15 = 120÷2 = 20÷5 = 80÷6 = 840÷21= 560÷4 = 39÷3 = 60÷5 = 72÷4 = 85÷7 = 90÷5 = 96÷6 = 7×42= 2×34= 40÷2= 72÷8= 9×44= 28÷4= 25÷2= 36÷9= 30÷5= 81÷9= 6×5= 7×4+9= 80×6×0= 77÷7+1= 80+20÷2= 10-0÷5= 35-35÷7= 7+3×0= 6×8÷3= 40+10÷2= 12×50= 25×8= 23×11= 125÷5=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教学设计

集合 思考和提出的问题 数学是一门开智的学科,依托数学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积极思考,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提升数学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它引领学生触摸并走进数学的世界。基于这样的思考,本人优化教学目标,尝试以创造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经历数学探究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集合的思想,并获得有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特别注重优化教学过程:⒈数形结合,帮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⒉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将自主探索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机结合;⒊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层次地渗透集合知识,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学习效果。 提出的问题: 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⒉如何做好课的导入,达到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是有效教学的起始。 磨课要点 ⒈起点。 知识起点: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了。例如,学生在学习数数时,就常常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等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些都只是单独的一个个集合图。 已有生活认知: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重叠现象,自然界中也有许多常见的重叠现象。 思维特点:学生之前只掌握单独的一个个集合图,而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是含有重复部分的集合图,学生并未接触过。基于此,我把知识的原点定位于两个独立的集合圈,从两个并列的集合圈引发学生的探究。 ⒉终点: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借助韦恩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⒊过程与方法:在独立思考、互助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感悟集合

的数学思想、感受集合的意义、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04页。 教学目标 ⒈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借助维恩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⒉在独立思考、互助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感悟集合的数学思想、感受集合的意义、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⒊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增进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韦恩图的产生过程,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自制PPT课件、呼啦圈。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有两个妈妈和两个女儿一起去看一部电影,但她们只买了3张门票却顺利进入电影院。(友情提示:每人都必须买一张门票)这是怎么回事? 【设计意图: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入,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制造认知冲突,激活学生的思维,初步感知“重叠”。】 二、认知冲突,探究新知 ⒈邀请4位同学参加观看歌舞晚会,3位同学观看话剧晚会,快快行动吧! ⑴出示名单。 ⑵为什么数人数的时候却只是6人,少的1人去哪了? ⒉引用呼啦圈来感知“重叠”与“集合”。 ⒊数形结合,符号化数学思想的渗透。 ⒋通过计算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观看活动,认清韦恩图各部分的表示的意义。算法多样、算法优化。 【设计意图:应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造成认知的矛盾和冲突,感受“重叠”。呼啦圈的巧妙引入,予以学生良好的探究素材,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完成了完整的维恩图的创作。让学生感受“数形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思考题集(有答案).doc

( 1)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小红从第一棵跑到第 =7; 向十位进 2; 十位上“乐× 3+2”的结果出现 7; 乐 =5; 16 棵树,共跑了 150 米,小华从第 7 棵树跑到第 29 棵树,小 向百位进 1; 百位上“俱× 3+1“的结果出现 5; 俱=8; 向千位进 华共跑了多少米。 2; 千位上“学× 3+ 2”结果出现 8; 学=2; 万位上“数× 3”结果 答案: 是 2; 数=4; 向十万位进 1; 刚好十万位上“ 1×3+1=4” ; 符合题 从第 1 棵跑到第 16 棵实际跑 15 个“株距”(相邻两棵树之 目要求。因此: 间的距离) ; 所以: 数=( 4 )学 =( 2 )俱 =( 8 )乐 =( 5 )部 =( 7) ( 1)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150÷( 16- 1) =10(米) ( 2)从第 7 棵树跑到第 29 棵树: ( 3)小红剪一个窗花要 4 分钟 ;每剪好一个后 ;她会休息 1 ×( 29 - ) (米) 分钟 ;她剪好 10 个窗花要用多长时间? 10 7 =220 答:小华共跑了 220 米。 答案: 每剪一个窗花加休息需要( 4+1)分钟 ; 但第 10 个窗花剪 好后结束就完成任务了 ; 所以第 10 个窗花不用算休息时间 ; 所 ( 2)下面算式中的“数” 、“学”、“俱”、“乐”、“部”这五 以: 个汉字各应该代表什么数字? 方法一: 每个窗花加休息: 4 +1=5(分钟) 1 数 学 俱 乐 部 一共: 5 × 9+ 4=49(分钟) × 3 方法二:剪 10 个窗花 4 ×10=40(分钟) 数 学 俱 乐 部 1 一共(需要休息 9 次): 40 +9=49(分钟) 数=( )学 =( )俱 =( )乐 =( )部 =( ) 方法三:每个窗花加休息: 4 +1=5(分钟) 答案: 10 个窗花一共: 5 ×10=50(分钟) 从个位上看 ;3 乘一个数积出现 1 的只有 × 7=21; 所以部 最后一个窗花不用休息: 50- 1=49(分钟) 3

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光学实验思考题集 一、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⒈远方物体经透镜成像的像距为什么可视为焦距 答:根据高斯公式v f u f '+=1,有其空气中的表达式为'111f v u =+-,对于远方的物体有u =-,代入上式得f′=v ,即像距为焦距。 ⒉如何把几个光学元件调至等高共轴粗调和细调应怎样进行 答:对于几个放在光具座上的光学元件,一般先粗调后细调将它们调至共轴等高。 ⑴ 粗调 将光学元件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它们靠拢,用眼睛观察各光学元件是否共轴等高。可分别调整: 1) 等高。升降各光学元件支架,使各光学元件中心在同一高度。 2) ; 3) 共轴。调整各光学元件支架底座的位移调节螺丝,使支架位于光具座中心轴线 上,再调各光学元件表面与光具座轴线垂直。 ⑵细调(根据光学规律调整) 利用二次成像法调节。使屏与物之间的距离大于4倍焦距,且二者的位置固定。移动透镜,使屏上先后出现清晰的大、小像,调节透镜或物,使透镜在屏上成的大、小像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其中心重合。 ⒊能用什么方法辨别出透镜的正负 答:方法一:手持透镜观察一近处物体,放大者为凸透镜,缩小者为凹透镜。方法 二:将透镜放入光具座上,对箭物能成像于屏上者为凸透镜,不能成像于屏上 者为凹透镜。 ⒋测凹透镜焦距的实验成像条件是什么两种测量方法的要领是什么 答: 一是要光线近轴,这可通过在透镜前加一光阑档去边缘光线和调节共轴等高来实现;二是由于凹透镜为虚焦点,要测其焦距,必须借助凸透镜作为辅助透镜来实现。 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的要领是固定箭物,先放凸透镜于光路中,移动辅助凸透 镜与光屏,使箭物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不应太小)后固定凸透镜,记下像的坐标位置(P );再放凹透镜于光路中,并移动光屏和凹透镜,成像后固定凹透镜(O 2),并记下像的坐标位置(P′);此时O 2P =u ,O 2P′=v 。 用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的要领是固定箭物,取凸透镜与箭物间距略小于两倍凸 透镜的焦距后固定凸透镜(O 1),记下像的坐标位置(P );再放凹透镜和平面镜于O 1P 之间,移动凹透镜,看到箭物平面上成清晰倒立实像时,记下凹透镜的坐标位置(O 2),则有f 2 =O 2P 。 ⒌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时,二次成像的条件是什么有何优点 @ 答:二次成像的条件是箭物与屏的距离D 必须大于4倍凸透镜的焦距。用这种方 法测量焦距,避免了测量物距、像距时估计光心位置不准所带来的误差,在理 论上比较准确。 6.如何用自准成像法调平行光其要领是什么 答:固定箭物和平面镜,移动箭物与平面镜之间的凸透镜,使其成清晰倒立实像于

大地测量学思考题集及答案(2019)共22页word资料

大地测量学思考题集 1.解释大地测量学,现代大地测量学由哪几部分组成?谈谈其基本任务和作用? 大地测量学----是测绘学科的分支,是测绘学科的各学科的基础科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地球重力场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学科。 大地测量学由以下三个分支构成: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及空间大地测量学。 几何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确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作用:可以用来精密的测量角度,距离,水准测量,地球椭球数学性质,椭球面上测量计算,椭球数学投影变换以及地球椭球几何参数的数学模型 物理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用物理方法确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主要内容包括位理论,地球重力场,重力测量及其归算,推求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的理论与方法等。 空间大地测量学主要研究以人造地球卫星及其他空间探测器为代表的空间大地测量的理论、技术与方法。 2、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简短,简述各阶段的主要贡献和特点。 分为一下几个阶段:地球圆球阶段,地球椭球阶段,大地水准面阶段,现代大地测量新时期 地球圆球阶段,首次用子午圈弧长测量法来估算地球半径。这是人类应用弧度测量概念对地球大小的第一次估算。 地球椭球阶段,在这阶段,几何大地测量在验证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证实地球为椭球学说之后,开始走向成熟发展的道路,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长度单位的建立 2)最小二乘法的提出 3)椭球大地测量学的形成 4)

弧度测量大规模展开 5)推算了不同的地球椭球参数 这个阶段为物理大地测量学奠定了基础理论。 大地水准面阶段,几何大地测量学的发展:1)天文大地网的布设有了重大发展,2)因瓦基线尺出现 物理大地测量学的发展 1)大地测量边值问题理论的提出 2)提出了新的椭球参数现代大地测量新时期:以地磁波测距、人造地球卫星定位系统及其长基线干涉测量等为代表的新的测量技术的出现,使大地测量定位、确定地球参数及重力场,构筑数字地球等基本测绘任务都以崭新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由于高精度绝对重力仪和相对重力仪的研究成功和使用,有些国家建立了自己的高精度重力网,大地控制网优化设计理论和最小二乘法的配置法的提出和应用。 5.在精密水准测量概算中包括哪些计算工作? 答:水准测量概算主要计算工作: (1)水准标尺每米长度误差的改正数计算(2)正常水准面不平行的改正数计算 (3)水准路线闭合差计算(4)高差改正数的计算 6.什么是水准测量理论闭合差?试阐述产生理论闭合差的原因? 答:如果不考虑仪器本身的误差与观测误差,由同一起始水准点出发,由几何水准测量经不同的水准线路测量同一未知点的高程是不相同的,换句话说,由同一起始点测量水准闭合环线的高程闭合差不等与零,其闭合差称为水准理论闭合差。水准理论闭合差是由于水准面不平行的原因所引起的,因此在精密水准测量中,为了消除水准面不平行对水准测量的影响,一般要在几何水准观测高差中加入水准面不平行改正计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