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体育发展史研究

中国体育发展史研究

中国体育发展史研究
中国体育发展史研究

中国体育发展史研究

——《中国体育简明通史》成果简介

2011年05月15日16:54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崔乐泉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体育简明通史》(项目批准号为03ATY002),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课题组成员有:杨向东、罗时铭、赵建华、付砚农、郝勤、曹守和、马宣建。

《中国体育简明通史》是一项专门叙述、诠释中国体育历史文化发展的史书性的项目,它根据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历史事实为主线,以编年体的形式对中国体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和梳理,向世人全面展示了人类历史上辉煌的中国体育历史文化。成果通过对中国体育发展史的研究,将对批判地整理和继承悠久的体育文化遗产,更好地推动体育运动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如下:

一、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这项成果的内容包括三大部分:中国古代体育史、中国近代体育史和中国当代体育史。

中国古代体育史,时间为史前至1840年,内容涉及中国史前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和清前期等历史时期,为中国古代体育产生、发展、演变的重要历史时期。

历史发展表明,我们人类的祖先大约在距今300万年前就已经生活在地球上了。从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的旧石器时代开始,到以农业、畜牧业经济为主的新石器时代,原始形态体育也随社会一起开始出现并发展了起来。随着公元前207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的建立,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作为华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古代体育,也日益发展和丰富起来,中国古代体育雏形开始形成。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80年,中国历史上先后经历了秦、西汉、东汉和三国几个时期,历经500余年。在这500多年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继承先秦体育与引入外来体育基础上有所扬弃,

形成了后世体育发展的基本格局。

经过两晋南北朝将近400年的长期封建割据战争之后,历史进入封建社会繁荣的隋唐五代时期。体育活动的丰富内容、各阶层民众的广泛参与以及体育的空前发展,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一步丰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古代体育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宋金元时期,体育发展是多方面的。在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中,军事武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而市民阶层的壮大,为城镇健身娱乐体育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特别是辽、西夏、金和元朝,由于是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建立的国家,而且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所以,各民族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各具特点。

明至清代前期,继承和发展了以前的体育成就,而且通过各民族体育的接触和交往,出现了多种体育活动竞相发展的局面。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后,体育活动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军事兵器的演化推动了军事武艺的发展,使武术体系逐渐形成。导引养生体育逐步完善和系统化。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在民间更为普及。少数民族开展的体育活动各有特点,百花齐放。在中外体育交流中,西方现代体育的萌芽开始引起国人的注意。

由中国古代体育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进程来看,它是经过不同时期的流传融会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除了华夏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外,还包括了在历史长河中由许多其他民族传入并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展的体育活动。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原始朴素和谐的理想、中和融通的宽和精神,决定了其竞技性呈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的那种带有强烈对抗性的形式,更加注重礼仪和实用性。与此同时,体育与文娱活动融为一体又使中国古代体育的娱乐性、游戏性和趣味性殊为明显。而华夏民族长期形成的清静淡泊、顺乎自然的性格,天人合一、和谐共处、融合化一、贯通一体的理想及注重个人修身养性的务实精神,还导致了养生保健术的产生,使其成为中国古代体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形成了东方体育文化的典型代表。

中国近代体育史,时间从1840——1949年,包括晚清时期的体育、民国初年和北京政府时期的体育、抗战前南京政府时期的体育和抗战后南京政府时期的体育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带有新民主主义色彩的革命根据地的体育,是几千年来中国

体育发生最大变化的历史阶段。

晚清以后,也是西方近代体育在中国的早期传入和传播时期。由此,将近代中国体育进一步引向了全社会,并最终建立起中国近代最早的体育制度。辛亥革命以迄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近代体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体育开始由学校向社会渗透,现代体育文化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同。无论是体育行政管理制度,还是运动竞赛制度、体育法规建设等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改造和发展也作出了重大的尝试,如中央国术馆的成立和国术馆系统的建立。

值得提及的是,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体育的发展则呈现出又一种新的风貌,即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体育。由于体育要为当时的革命战争服务,要为党在当时的革命中心任务服务,因而体育有着较为浓厚的军事色彩。但是它的制度建设、方针政策以及人才培养措施等,无不给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奠定了重要基础。

整个中国近代体育,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虽然这个时期社会经受动乱,人民饱经沧桑,但却是中国体育内涵和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的一个阶段。在这一时期,西方体育开始传入中国,并逐渐地得到普及与发展。同时,中国传统体育也在不安定的环境中艰难地奋进。正是在这两大不同体育体系的相互排斥与相互吸收中,中国体育走完了它的近代化历程。

中国当代体育史,时间从1949——2005年,主要叙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4年间中国体育的发展过程与概况,同时也是一部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的历史。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后,批判改造旧体育,建立新体育,成为当时体育界的主要任务。1952年,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明确地界定了新中国体育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使体育事业遭受了一场浩劫,整个体育事业滑向了低谷。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体育界从思想上解除了精神枷锁,恢复和健全了体育组织管理机构,恢复了正确的规章制度,提出了攀登体育高峰的目标,为当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具有开拓性意义的年代,中国体育全面走向世界,中国体育还在适合中国国情的体育发展道路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1992年以后,随着邓小平一系列重要谈话的发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开始形成,同时也为我国体育的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从此我国体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的长足进步、国际政治地位的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以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大,2001年北京市成功地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为新时期中国体育的发展确定了路线和方针政策。

新世纪初期,我国的体育事业按照既定的方针和目标,在领导重视、群众支持的合力中,得到了全面的进步与发展。其中,在体育科学研究、体育产业化、学校体育改革以及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中,取得了的显著的进展或优异的成就,为新世纪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这项成果在总结几十年来我国、以至世界各国体育史学界、历史学界、考古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研究的先进理论,较充分地反映了当代国际体育界研究的最高水平。成果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考古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更突出了研究特点的历史性、科学性、全面性、客观性以及创新性。作为国内首创的这部全面反映中国体育发展史的通史性项目,向世人全面展示了人类历史上辉煌的中国体育历史文化,有利于批判地整理和继承悠久的体育文化遗产,更好地推动体育运动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这项成果立足于为中国体育运动的研究和体育文化的实践服务。主体内容以历史事实为主线,将中华体育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完整地展现出来。横向涉及运动项目、运动人物、运动竞赛、运动组织,纵向广及体育的起源、发展、演变、交流等等,资料丰富,内容翔实,使得项目的研究既全面,又具有一定特色和代表性。鉴于体育运动本身的表现形式,以及与其他领域通史性著作相比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成果在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方面独具一格,并将更好地推动体育运动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体育,也需要转变发展方式

如雪生活网发布时间: 2011年09月10日作者:佚名浏览: 2 次评论[已关

闭]

对体育内涵,我们有了新的感悟:它不仅仅是场上一次次激烈的争夺,不仅仅是更快更

高更强的竞技和超越,更是百姓幸福快乐的源泉之一,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以这个

理念,以群众的期望,以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来衡量体育,确实还有不少差距。正如经

济需要转变增长方式一样,体育也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这种转变,并不是不要竞技体育,

放弃奥运金牌...

正如经济需要转变增长方式一样,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型,也需要科学的政绩观来引导,指挥棒转变是根本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正在山东精彩上演。

在全运会开幕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对体育战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希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历史记录下了我们的坚实足迹:从1984年许海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跃居金牌榜第一;从获得金牌后的举国欢腾,到向“失败者”致敬,中国人的体育观念悄悄发生着转变。

当前,中国体育也正处于一个历史的节点。国家体育总局原局长袁伟民认为,“现在是中国体育转型的最佳时机。”

当十一届全运会美轮美奂的开幕式呈现在国人眼前;当如意火炬以充满想象、精彩异常的方式被点燃;当“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理念一次次唱响,对体育内涵,我们有了新的感悟:它不仅仅是场上

一次次激烈的争夺,不仅仅是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和超越,更是百姓幸福快乐的源泉之一,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以这个理念,以群众的期望,以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来衡量体育,确实还有不少差距。正如经济需要转变增长方式一样,体育也需要转变发展方式。

这种转变,并不是不要竞技体育,放弃奥运金牌,而是要在保持竞技体育优势的前提下,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加强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由“政绩体育”,转向民生体育;一手抓竞技体育,一手抓群众体育,最终实现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目标。

应该说,从体育人口比例、体育产业、竞技体育影响力三个方面来判断,我们和世界体育强国相比,差距不小:我们参加正式体育运动、进行体育消费的体育人口还不多,国民的体质和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还没有像耐克、阿迪达斯那样的体育装备品牌,没有形成体育产业链;奥运会金牌也多分布在举重等“小众”项目,在群众基础广泛的三大球、田径、游泳等方面,还比较薄弱。

看到差距是为了缩少差距。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型,需要科学的政绩观来引导,指挥棒转变是根本。要下决心改变对各级体育主管部门的衡量标准,给体育管理部门松绑:从单纯的奥运会、全运会金牌数量考核,到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并重,摆脱“20枚银牌不如一枚金牌”误区;金牌数量、全民健身、群众体质、体育产业,综合考察,全面考核。

10月1日起,《全民健身条例》已经实施。这是个契机,也对各级政府提出了要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把公共体育服务作为政府基本职能,增加投入,多建些质优价廉的体育场所,早日解决群众健身需求和社会体育资源之间的突出矛盾,让工薪阶层、普通群众能走进体育场馆,充分享受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这才是造就体育强国的根本。

人民时评:体育也需要转变发展方式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64703535.html, 2009年10月20日00:00 人民网-人民日报何勇我要评论(0)

一)改革体育发展方式是适应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外延型和内涵型经济增长并驾齐驱,共同推动了中国30年来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然而,单纯追求增长速度,而忽视经济质量,效益不理想,整体素质不高。2007年,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转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方式,其实质在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即主要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包括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内的全面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突破,中国的文化、教育也开始寻求发展方式的转变。文化是国家重要的软实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文化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通盘考虑、科学布局、协调推进。而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中国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2010年国家制定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关键是要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使教育成为激活个人发展潜能、激发人才创新的重要力量。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中国的体育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降低金牌成本,注重民生体育,这是当前体育发展最响亮的呼声,也是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获得的最重要启示。文化、教育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也需要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国家体育总局原局长袁伟民认为,“现在是中国体育转型的最佳时机。”这种转变,并不是不要竞技体育,放弃奥运金牌,而是要在保持竞技体育优势的前提下,由“政绩体育”向“民生体育”转变:一手抓竞技体育,一手抓群众体育,最终实现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目标。特别是要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调整体育内部结构,寻找体育发展的内生性动力,加强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

(二)改革体育发展方式是社会转型提出的必然要求

在经济、文化、教育谋求“以转变发展方式来实现新的更快、更好的发展”思路的带动下,中国社会各方面进入了新的转型期,包括社会结构、政府职能、民生改善、价值观念等。社会转型不同于经济、文化、教育转型,具有极强的艰巨性、复杂性、整体性和关联性,必须要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稍有不慎,就会带来社会动荡。2007年,党的十七大审时度势,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科学发展观有两大核心内容: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可持续发展。

在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对体育内涵有了新的感悟:体育文化传递顽强拼搏、团结互助、身心合一的理念,体育运动所提倡的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与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是统一的。因此,体育会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助手,各级政府要从以人为本的高度,把公共体育服务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能,增加投入,兴建质优价廉的体育场所,早日解决群众健身需求和社会体育资源不足之间的突出矛盾,让工薪阶层、普通群众能走进体育场馆,充分享受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这才是造就体育强国的根本。

(三)改革体育发展方式是后奥运时代中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再次证明,举国体制是符合中国基本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然而,北京奥运尘埃落定之际,党中央、国家领导人、政策理论工作者、运动员以及全体国民都在反思:51枚金牌是否真正意

味着“体育强国”时代的到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体育发展水平还有怎样的差距?继“百年奥运”之后,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已成为中国体育人乃至中华民族的下一个追求。

体育强国是对一个国家体育发展综合实力的评判,其中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和群众体育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和判别体育强国的两项基本标准。与世界体育强国相比,中国的体育发展水平的确还存在着不小差距。奥运金牌掩盖不了,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群众体育长期存在或不断增生的诸多问题,如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程度不高、体育设施利用率较低、体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体育消费人口不多、体育锻炼质量不高、青少年体质下降、农村体育发展滞后等。2008年,中国体

育代表团超过美国与俄罗斯两强,夺得第一位。即便如此,中国竞技体育的综合竞争力与世界老牌体育强国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其一,中国目前在田径、游泳这些基础大项目上的竞争实力非常有限,与美国、俄罗斯甚至澳大利亚等国都不能相提并论。中国的优势一直集中在举重、射击、跳水等群众基础薄弱、不利于普及性开展的一些项目。其二,在集体项目尤其是三大球项目上与竞技体育强国的表现差距太大。集体项目最能体现国民面貌,获胜之后也最能振奋国民精神,集体项目的水平能集中反映一个国家体育的综合实力。2010年初,中国足协高

官卷入赌球案,南勇、杨一民、张健强被捕,进一步显现出,在奥运金牌光环下中国竞技体育潜在的危机还不仅仅局限于运动项目和成绩结构不均衡,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和运行机制还待进一步完善。这些显性问题和潜在危机都对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

尽管“十一五”期间中国体育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迈向体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明确而艰巨的。2010年8月8日,国

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也毫不讳言地表示,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过程中,面临五座“大山”的挑战。第一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社会体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长期存在;第二座,竞技运动项目和成绩结构不均衡,基础项目与集体项目竞技水平亟待提高;第三座,运动员文化教育、就业安置和伤残保障等长远性、根本性问题没有得到系统、全面地解决;第四座,体育产业总体处于发展初期,市场配置体育资源的作用还没有发挥;第五座,体育道德与行业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五座大山”既是对当前我国体育发展现状的高度概括,也是中国体育强国之路上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刘鹏在最后的总结中指出: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我们在相当程度上还研究不透彻,认识不清晰,措施不到位。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在体育领域均有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表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要求我们认真研究新历史条件下体育在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新特点、新定位”。这对中国体育发展方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出了最直接的要求。

(四)世界体育发展现状与趋势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化的发展提出了不同层次的需求。体育作为一个国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越发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纷纷从战略的高度制定体育发展政策,寻求体育的高速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理念以及“和谐发展观”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体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世界各国体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性质与结构各有不同,按照管理权限,可分为政府

管理型、社会团体管理型和结合型。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在参与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方面的发展有了新的举措,这也使得体育管理体育的特征逐渐走向结合型,可以说,这是世界体育管理体制发展的一大趋势。体育事业的运行机制根据市场化程度的高低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市场机制型、半市场机制型和非市场机制型。

由于运行机制决定于体制,因此,在论述体育运行机制时有必要结合体育体制进行分析。

从整体上看,世界体育的发展趋势表现出科学化、产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等特征。体育已经纳入到健康生活的范畴,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政府不直接插手体育组织内部事务,对体育控制较松,财政压力小,资源配置效率明显,社会组织办体育的积极性高。俄罗斯作为转型国家和前社会主义国家在新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领域出现的由国家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为主导力量的一种“新

举国体制”,即政府体育部门管办分离,实现了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分离,强化了公共产品的提供。

各国体育体制改革趋势方面表现出:体育管理体制走向结合型,政府和社会团体组织有机结合,体现出“小政府”、“大社会”的特征;国家政府向地方政

府及社会体育组织团体分权,依法实现层次管理;自下而上构建组织,再由上自下实施管理。体育运行机制改革趋势方面表现出:体育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并表

现出法制化趋向,体育事业经费来源多元化,政府与社会体育组织之间的伙伴关系更有利于体育事业内部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五)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体育事业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理念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从建国初期的偏政治需要发展到今天的以人为本和健康发展观,经历了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深深地在每一时代打下烙印。“十一五”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以筹办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为出发点,把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作为根本目标,积极开创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体制问题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体制改革因而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各领域攻坚战的主要目标。体育体制改革问题始终是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的一条主线。尤其是在北京奥运会后,关于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讨论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热潮。从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看,我国的体育管理体制正从由传统的集中型国家行政垂直协调体制的体育发展模式逐步改变为有宏观控制的社会自我协调体制的体育发展模式,即宏观上由国家体育行政权力机构通过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微观上主要由社会各级体育部门、各类体育团体和社会化体育“市场”机制来协调,彻底实行管办分离。

体育发展的运行机制是由管理体制决定的,管理体制的改革目标就是要使体育事业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主要就是建立体育经费投入等保障机制、引进评估监督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规范的过程。在《“十二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讨论稿)》中,为推动我国群众体育工作又拟定了如下举措: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全民健身事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城乡基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和推进公立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健全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和队伍建设,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和引导居民适度体育消费,加快群众体育法制建设和科学研究,积极推进改革试点,探索群众体育发展经验。我国体育发展的运行机制正逐步走向高效有序,具有创新功能,组织结构,运营框架,人财物保

障措施和具体制度日趋完善,国家正在逐步努力完善目标管理,监督与协作等运行机制。

总结建国60年来我国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首先得益于我国体育发展的指

导思想正确,不同时期能够制定相应的指导思想;其次是始终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这种体制能够根据国家和社会需要而举国之力进行奥运攻关、推行全民健身条例和在全国范围制定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等,从而推动体育的快速发展;再次是我国体育发展有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协调各部门的政策执行与监管,保证体育工作健康有效的运转。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后,人民群众体育热情的极大激发,我国体育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中国体育发展的趋势可以概括为:发展理念由政绩体育转向民生体育,回归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管理体制将从“举国体制”向政府与社团结合型模式过渡;竞技体育朝向均衡化发展;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完善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西方体育的发展

西方的文明古国很早就兴起了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埃及曾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娱乐体育是最高统治者——法老们享乐生活的重要内容。那时候已经有了职业体育表演者,其中还有许多妇女,他们为法老表演摔跤、翻筋斗、射箭、戏球、体操、斗牛以及舞蹈等。有些法老自己还从事狩猎、划船和下棋等活动。公元前15世纪,著名的法老阿门诺裴斯就是一个武艺超群、膂力惊人的体育健将,他用过的强弓至今还保存在埃及的博物馆里。古代埃及的宗教活动特别盛行,法老为了崇奉祖先,经常进行盛大的祭祀典礼,典礼中有摔跤、击剑、赛跑、跳跃等各种竞技和舞蹈。

在《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有许多关于古希腊时代竞技情景的描述。比如《伊利亚特》便描述了一场葬礼竞技,包括战车比赛、摔跤比赛、拳击比赛、赛跑、投掷铁饼、标枪和射箭比赛等,这场竞技带有明显的军事色彩。《奥德赛》中则有一场宴乐竞技,那扣人心弦的赛跑,紧张的角力,轻巧的跳高,精彩的投石,灵敏的拳击场面,十分引人入胜。古希腊的体育活动虽然简朴而天真,但它的竞技形式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到了城邦时期的雅典,已经特别重视对奴隶

主子弟的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的和谐教育。孩子们到了13岁,就升入体操

学校,学习角力、赛跑、跳跃、掷铁饼和投标枪,有时还要学习军事体育方面的技能。在体操学校之上,还有体育馆,进一步培养有志于深造的学生,在这里可以进行体育训练和学术研究。当时的两位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都曾对体育有着自己的见解。雅典城邦的这种教育,曾经培养出许多古代奥运会的冠军。

著名的斯巴达式尚武教育更是以体育训练为主。在希腊半岛南部伯罗奔尼撒的斯巴达城邦,男子从儿童时起就受到极为严格的体育训练,以造就他们强壮的体魄和勇敢坚强的性格。正是由这样的教育培养起来的斯巴达勇士所组成的军团,在当时的希腊所向无敌。

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强大并进而建立了大罗马帝国的罗马人,同样重视体育。他们出于战争的需要,严格地训练士兵的体力和搏斗能力,练习跑步、跳跃、攀登、撑竿跳高、格斗、游泳等技能。最为著名的是古罗马时期的角斗。起初的角斗是人和人之间的角力与拳击,继而发展为人与猛兽的格斗,最后则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残杀,成为极为恐怖和野蛮的活动。奴隶起义的伟大领袖斯巴达克斯,就是当时勇冠罗马的角斗土。

欧洲进入中世纪之后,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崇尚灵魂,糟践肉体,从而彻底否定了古希腊的健美观点。教会不但抵毁体育,而且打击竞技参加者和角斗士,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也于公元394年被废除,教会的学校排除了体育课的内容,欧洲体育退步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只有骑士教育中保留了体育活动。“骑士七技”包括骑马、游泳、投枪、击剑、行猎、下棋和吟诗等,骑士之间也还有少量的比武竞技活动。

以复古为革新的文艺复兴运动,不但使被禁锢多年的古希腊体育运动获得了新生,而且开始树立了新的体育思想,为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做了准备。公元1424年,在意大利开始出现了“新式学校”,著名教育家维多里诺认为运动是健康的基础,主张学生多参加骑马、跑、跳、击剑、游泳、射箭和球类等各项体育活动。宗教界改革派的代表人物马丁·路德也主张重视体育,认为体育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而且能够陶冶道德。

文艺复兴运动的后期,欧洲有两个思想家、教育家奠定了近、现代体育的基础思想。一是捷克的夸美纽斯,一是英国的洛克。夸美纽斯认为“人不过是身体方面与心理方面的一种和谐而已”,因此教育要身体和心灵并重。他创立了体育教学的班级授课制,即流传至今的分班上体育课的制度;他还提出,在每进行一小时的智力课业后,要有半小时的休息,这发展成为现在的课间自由活动和课间操制度。英国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开始明确地把教育分为体育、德育和智育三个部分,而体育是其他两部分的基础。正是由于文艺复兴运动,体育才渡过了中世纪那晦暗的年代,开始迎来近现代大发展的曙光。

一般认为,现代体育的正式诞生,主要来源于18~19世纪之间的德国体操、瑞典体操和英国的户外运动。

18世纪下半叶,法国出现了重视体育的学校,被后人称为“德国体操之父”的顾茨姆斯以毕生精力在学校里推行体操教育。他撰写了许多体操书籍,把当时称为体操的各种体育运动做了整理分类,构成了德国体操的基本体系。接着,另一位体育家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扬发明了双杠,改进了木马、吊杆、吊绳等器械,并且倡导成立了体操协会,定期举办运动会,这些都是近代体育中较早开始的活动。

德国体操流传到许多国家,对近代体育的发展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流传更广、影响更大的则是瑞典的体操。1803年,一位攻读博士的瑞典学者,

独特地以“体操的艺术”作为他的哲学博士论文题目。论文把当时流行的体操分为“自然体操”和“人为体操”;又将“人为体操”分为“军事体操”、“教育体操”和“医疗体操”,从而形成了瑞典体操的初步体系。此后不断地有更多的人投入对体操的研究,学校和社会日益重视体操,政府也采纳教育家的建议,于1814年成立皇家中央体育学院,培养师资,瑞典体操就这样在全社会一致推动

下兴旺发达起来。瑞典体操以其科学性强而极具影响力,在世界近代体育史上地位突出。伯尔·亨利克·林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林氏体操,他著述的《体操的一般原理》,把体操分为教育体操、兵士体操、医疗体操和健美体操4类,最终确立了瑞典体操体系。19世纪中叶以后,瑞典体操流传到欧、美、亚洲的许多国家。20世纪初,瑞典体操通过日本传到了中国。

英伦三岛在欧洲大陆致力于体操教育的同时流行着丰富多彩的户外运动。造成英国体育运动风行的条件是独特的地理位置、宗教情况和社会经济形态。英国的国教是新教,鼓励人们从事娱乐和体育活动:大量的海外扩张,使划船运动备受欢迎;机器化大生产时代的到来,使劳动者需要休息和放松;而自由竞争的社会制度,又使上述一切娱乐、比赛带有强烈的竞技特色。

足球在英国开展得比较早,1396年就开始有了一定的规则,1490年已正式

命名为足球(Football)。在草地上开展的高尔夫球,虽然多次被政府命令禁止,却仍然普及流传下来,并于1608年成立了第一个高尔夫球俱乐部。划船运动最

为活跃,在泰晤士河举行的皇家赛会上设有优厚的奖品,物质和金钱吸引了专门从事划船的职业选手,他们几乎包揽了每次赛事的优胜名次。为了克服职业化带来的弊病,1882年英国成立了业余划船协会,强调运动竞赛的业余性。这一举

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直接影响到当时其他项目的比赛和后来的奥林匹克运动。

英国还是现代田径运动的先行者。18世纪中叶时,英国已有频繁的田赛活动,这些比赛不但有奖金,还可以在胜负上下赌注,刺激了田径运动的进一步发展。1866年,英国举行了第一届全国田径锦标赛。

英国的户外运动还有许多项目,如橄榄球、曲棍球、水球、游泳、滑冰、滑雪、网球、板球等等,而且这些运动多半已经有了组织和规则,具有一定的规范性,竞赛制度开始成形,这些都是对世界体育的巨大贡献。

中国体育的发展

如同其他文明一样,中国的体育在古代曾经极为蓬勃,并且形成过独具特色的丰富内容。在狩猎和战争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射箭倍受推崇,夏商时期,习射流行于上层和民间,并且视等级不同规定了4种射箭的礼仪。稍后的“六艺”中,“射”和“御”占有重要的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军事体育蓬勃开展起来。出于战争的需要,许多国家都训练士兵奔跑、跳跃、投石等。当时把拳术称为“拳勇”或“手搏”。管仲在齐国作相时,大力提倡武术,一时有“齐人隆技击”之说。剑的使用在当时非常盛行,它当时既是防身和近战的武器,又是尚武的标志和装饰品。吴越之剑以锋利精巧著称。干将、莫邪、欧冶子等铸剑大师都极负盛名。当时击剑之风的盛行程度恐怕不亚于现代人对足球的喜爱,“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舍”(《庄子·说剑》)。最著名的击剑大家大概是越国的一位女剑客,她滔滔不绝地对越王论述御剑之道,其见地之精辟,说明当时剑术已经发展到极高的水平。

此外,弓弩、举鼎、竞渡、秋千、飞鸢(风筝)、围棋、象棋、六博棋(今已失传)等都是开展得很普遍的体育项目。游泳一词也在《诗经》中出现:“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什么是“泳”和“游”呢?古代的解释是:潜入水下叫做“泳”,浮在水面称为“游”,足见当时的游泳已有不同的技巧。著名的蹴鞠(也称蹋鞠)也已经开展起来,可以视为后来发展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的前身。

到了汉代,最流行的便是蹴鞠和百戏,民间和宫廷中都不乏好手,武帝、元帝、成帝等皇帝都是酷爱踢球的人。三国时的曹操,身边总带着一个踢球的高手,以便随时观看表演或共同切磋一下球艺。东汉时期开始有了比较完备的竞赛制度,规定了球具、场地、裁判、规则和体育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可惜这方面的专著已经失传,目前仅能从其他文字记载中了解其大概。

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以往的体育项目进一步完善,如围棋从17道改为19道,棋书大量出现,高手遐迩闻名,比赛交流不断。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更是受到普遍欢迎,如击鞠(马球),经唐代几位皇帝身体力行的提倡而风行一时。武举制的创立和少林武术的崛起,对军事体育和民间武术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宋元时期,随着市民阶层的开始出现,民间娱乐性体育活动开展起来,相扑、捶丸(类似现在高尔夫球)等都流行起来。

中国古代体育的成熟期在明代和清代,以武术的空前发展为标志。“内家”和“外家”各自形成了自己的全套体系,将中国文化中的儒、道、释精神深深地植入其中,最终成为中华武术的奇葩。遗憾的是,流行了上千年的蹴鞠和击鞠,

在这个时代急剧衰退,以至于使中国古代球类运动未能延续到现代。与此同时,西方的现代足球却开始在英国创立并逐渐走向世界。可能是清朝统治者来自北方的缘故,冰嬉活动在关内流行起来。清代的冰上踢球、高坡滑冰等,在当时来说还是举世无双的。

中国古代的体育活动丰富多彩,许多项目都曾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但是由于近代文明的落后,反映民族活力和精神面貌的体育也大大落伍了,只是在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体育才逐渐重新兴盛起来。

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现状及发展对策研 究 一、引言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竞技体育确定举国体制以来,我国竞技体育获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背后也暴露了举国体制的一些弊端,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体育管理中起主导地位的行政化干预,而政治的需要、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管理文化的传承,以及高素质管理人员的缺乏是竞技体育管理行政化的根源。综文献所述中国体育管理制度的改革方向为多渠道的资金筹协会的实体化、改善管理队伍结构和构成与去除体育管理的行政化倾向。而笔者在此大胆假设,既然行政化管理创造了辉煌的过去,那么是否可以尝试创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管理制度。 二、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现状 (一)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特点 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经过多次的变更,并设立了多种与时期所对应的管理机构。但随着历史的变迁,由于多种客观原因,体制改革和机构的撤并不能同步,造成了当前管理过程中多种机构并存的状况。我国当前管理体制虽然改变了由政府统管的局面,但长期受计划经济和我国公益性体育发展目标影响,使得竞技体育管理带有异常明显的行政化色彩。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从前适应计划经济的举国体制就显得落后且封闭,并且显现了高度集权式管理、政治利益干预体育、

竞技体育无法社会化等弊端。 (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权限过于集中,使得竞技体育管理的行政化严重,高度集中的政府管理,导致忽略了各社团、俱乐部的自主决策权。高度行政化有其自身优势,如优秀的执行力与团结协作能力,但行政化势必带来微观层面的被忽视,而本应拥有微观决策权的社会团体组织、俱乐部等没有其独立决策的权利,这势必会影响体育管理宏观与微观决策的有机联系,同时对于运动员选材、训练等都有影响。同时资金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很难引入外部资源,也导致了社会化程度不高。 三、我国竞技体育管理體制发展 我国走的是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一味的照搬国外的制度是不理智的,国外的管理体制有其自身先进的地方,其本身是为了资本主义国家量身定做的,而最近主流的声音都是去行政化。但在行政化的管理体制中,也不乏出现像乒乓球、羽毛球、举重、水上项目等优势项目,这说明行政化的管理体制并非一无是处,而国外的管理体制也并非在所有方面都处于先进地位。应设立一种适合我国国情,并借鉴而并非照搬国外先进理念的竞技体育管理制度,才能使我国的管理体制得到长足的发展。 (一)举国体制的优劣 举国体制保证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整体实力,集中有效的人力,财力、物力以求最大限度地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使我国竞技体育运动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打开了总奖牌数异地和金牌数第二的奥运史

中国大学起源探析

第22卷第2期2009年6月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Journa l ofHU BEI Co rrespondence U n i versity V o.l 22N o .2 Jun .2009 中国大学起源探析 袁长青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420) 收稿日期:2009-04-27 作者简介:袁长青(1969-),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摘 要>本文认为,中国大学的起源可以溯源到五帝虞舜时期。五帝时代,随着华夏文明的发展,特别是文字的出现,宗教、军事等政治文明的高度发展,为高等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关键词>中国大学;起源;五帝时代 中图分类号:G 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09)02-0007-02do:i 10.3969/.j i ssn .1671-5918.2009.02.03本刊网址:http ://www .hbxb .net 张祥平先生在5人生六境#心智6中说,心有二义,即心脏与神志;智分六等,即初智、天智、理智、言智、仁智、大智。人类文明的进化史,也就是人类心智的进化史。从远古时代的钻燧 取火、结绳记事,到上古时代的刻符造字、化民成俗,再到信史时代的授业解惑,设科取士,人类的心智一直在发展。文字与教育就是心智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而大学则是人类用于传播心智的高级场所。 一般认为中国大学发端于殷商时期。但也有史料佐证中国大学起源于五帝时代的虞舜时期。据53礼记#文王世子4注6,中国的五帝时代(公元前二十七世纪至纪元前二十三世纪)就有大学,那时的大学叫做/成均0。所谓五帝时代,是指黄帝(姬轩辕)、玄帝(姬瑞顼)、喾帝(姬夋)、尧帝(伊放勋)、舜帝(姚重华)统治前后约五百年的历史时期。黄帝、尧帝、舜帝因常被史学家和儒者所称道而为人所周知,玄帝与喾帝却鲜为人知。远古的/帝0,并非现代意义上人格化的/上帝0,甲骨文中的/帝0是指能够与/天0沟通的烟火,也就是说,尊称某人为/帝0,意味着他具有与/天0沟通能力。 中国大学起源于虞舜时期,虽然没有进一步的考古学证据,但从以下几方面来看,也是有可能的。 一、作为教育不可勿缺的媒介)))文字(或准文字)的出现,为教育提供可操作的媒介 在传说中,黄帝的大臣仓颉看到鸟兽走过后留下的爪印和蹄印产生灵感,从而造就成中国特有的方块字。史载,仓颉造字之日,天上突然落下雨点般的粮食,入夜之后,还听到鬼神的痛哭!传说固不足信,但也许蕴含着两层意思:天降粮食意味着开启了民智,物质进步,而鬼神痛哭,则意味着文字将扰乱心智,人类烦恼从此始! 仓颉造字毕竟是传说,据考古学的发现,早在仰韶时代(距今约6500至4600年)前期的半坡、姜寨、北首岭遗址中已经出现作为文字前驱的刻划符号,到了仰韶时代的后期和龙山时代(距今约4500至今4000年),刻划符号被广泛运用,而且不同地区的刻划符号出现形体趋同的现象,另外,在大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和良渚文化的晚期均发现图画文字,它与刻划文字一起,共同构成甲骨文的来源。也就是说,距今约 4500)4000多年即父系氏族的晚期,文字在古中国已出现!复杂的文字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在一天一夜完成的,但中国人喜欢把历史与文明的进步归功于某些/超人0或/伟人0,譬如,史 载黄帝就发明了房屋、衣裳、车船、兵器、陶器、阵法、音乐等多种东西,缧祖发明了养蚕抽丝,隶首发明了算术,容成发明了历法等,所以不能简单地把这些成就的取得归功于个人的超能力,而应当把它们理解为一个时代成就的反映!文字的出现,大大地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也为教育提供了可操作的媒介。 二、五帝时代的社会发展尤其是政治文明的发展,为大学的创立提供了社会基础与政治保证 黄帝时代的古中国,已开始驯养使用牛马,发明了车船,学会了打井和养蚕抽丝,战争中开始使用铜制武器。除发明了文字外,还制定了历法和甲子,美术、音乐、舞蹈创作也繁荣起来。黄帝还设官治民,草创了古中国的政治制度。颛顼则将散于民间的祭祀权收归中央所有,专门设立了管理祭祀的官员和从事教职的巫师;尧帝曾派人测定过日月位置,制定太阴历法,计算出一年三百六十天的差数,创立了闰月制度。舜帝在五帝中政绩卓勋,其一,任命禹为治水大臣,治理肆虐已久的洪水。禹采用堵、疏、蓄并用的方法,并取得了其他部落的支持,身先士卒,不辞劳苦,终于取得了成功。其二,改组政府,设九官分管工程、农业、内政、司法、建筑、林业、祭祀、典乐、纳言;其三,鉴于幅员辽阔,把全国划分为十二个州,以便管理;其四,为各部落解决纠纷,征收税赋,统一法律。 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制度初具规模,部落首领为了传授生产经验和思想文化,正如5礼记#学记6中所说,/君子若要化育人民,培养良好的风俗,一定要从教育入手吧0。(/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0),5尚书#兑命6也说:/永远要念念不忘教育0。(/念终始典于学0)。舜帝于是设立学校,为子民接受教育提供了场所。中国最早的大学也许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5礼记#王制6中记载:/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0。有虞氏,即舜帝,在舜帝摄政、执政期间(公元前2285年至2208年),作为部落联盟首领的舜帝,就开始设立不同层次的学校,将贵族子弟集中在/上庠0、平民的子弟集中在/下 7

超导材料的发展

超导材料的发展 摘要:超导材料的发现为人类诸多梦想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新型超导材料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该文主要从超导材料的探索与发现、制备技术、研究面临的挑战等几个方面来探讨超导材料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关键词:超导材料高温超导 引言:超导材料是在低温条件下能出现超导电性的物质。超导材料最独特的性能是电能在输送过程中几乎不会损失。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超导材料的性能不断优化,实现超导的临界温度也越来越高。正如半导体带来了资讯时代、光纤带来了传讯时代,高温超导材料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用电方式,给电力、能源、交通以及其它与电磁有关的科技业带来革命性的发展。 1.超导材料的探索与发展 探索新型超导材料在超导材料研究中始终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是一项高风险、高投人的研究工作。自191 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麦林·昂尼斯发现汞在4.2K 附近的超导电性以来,人们发现的新超导材料几乎遍布整个元素周期表,从轻元素硼、锂到过渡重金属铀系列等。超导材料的最初研究多集中在元素、合金、过渡金属碳化物和氮化物等方面。至1973年,发现了一系列A15型超导体和三元系超导体,如Nb3Sn、V3Ga、Nb3Ge,其中Nb3Ge超导体的临界转变温度(T c)值达到23.2K。以上超导材料要用液氦做致冷剂才能呈现超导态,因而在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 1986年,德国科学家柏诺兹和瑞士科学家穆勒发现了新的金属氧化物超导材料即钡镧铜氧化物(La—BaCuO),其T c为35K,第一次实现了液氮温区的高温超导。铜酸盐高温超导体的发现是超导材料研究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打开了混合金属氧化物超导体的研究方向。l987年初,中、美科学家各自发现临界温度大于90K的YBaCuO超导体,已高于液氮温度(77K),高温超导材料研究获得重大进展。后来法国的米切尔发现了第三类高温超导体BiSrCuO,再后来又有人将Ca掺人其中,得到BiSrCaCuO超导体,首次使氧化物超导体的零电阻温度突破100K大关。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体育研究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体育研究 贾志强刘海英杨鹏飞马潇曼郭美 摘要:通过对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文献的研究,专家访谈、定量分析、定性描述和逻辑分析与类比归纳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着力于历史事件来反映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发展过程和多元内容进行详细的挖掘,描述分析、归纳提炼和总结;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规律及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体育事业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的互动关系,进行较深层面的分析,力求发现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未来走向,并丰富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给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带来体制、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制约和挑战,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矛盾和失衡,既政府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行为与我国体育体制转型方式矛盾;国家办体育事业和社会办体育事业的矛盾;教育系统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与三级训练体制间的矛盾;《奥运争光计划》与《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矛盾;以人为本的体育发展理念和狭隘的民族与团体之间利益至上的矛盾等;存在着运动训练与文化教育失衡;国家奥运战略与地方全运战略失衡;产权边界模糊、激励机制不足造成的投资与收益间的失衡等,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协调处理好这些矛盾和关系。 一、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与演进特征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竞技体育改革经历了一个渐进积累与逐步深化的发展过程。总体上看,我国的竞技体育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逐步深化发展阶段 国家体委于1979年2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体工会议,工作重点从过去集中抓政治运动转到抓体育业务工作上来,实现体育工作重点的转移。1979年11月,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体育开始新的局面。按照“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要求,对优秀运动队、业余体校和学校运动队按照一、二、三线运动队进行了调整,逐渐建立和健全了按比例发展、层层衔接的训练网络。在1992年的第25届奥运会上获得16枚金牌、22枚银牌和16枚铜牌的佳绩,位居金牌榜和奖牌榜第4位。并在游泳、田径两个项目上实现了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第二阶段:深化发展阶段 1993年,国家体委制定了《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确定了新时期我国体育改

超导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题目:超导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物理学一班 作者姓名:杜瑞,程琳,党晓菲,闫甜,王福琼,刘洁,刘园,郭丽丽 学号:40606043,40606042,40606044,40606045,40606046,40606047,40606048,40606049 指导教师:郭芳侠 交论文时间:20007-11-28

超导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一班第七组 710062)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一些与超导相关的概念,超导材料,超导的简史,超导的研究现状及对超导应用的前景展望。 关键字:超导,超导体,超导现象,超导材料,临界参量,研究现状,前景 Superconductivity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physics one class Seventh group 710062) Abstract: 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d some and the superconductivity correlation concept, the superconductivity material, the superconductivity brief history, the superconductivity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and to the superconductivity application prospect forecast.

中国体育体制

中国体育机制 组员:xxxxxxxx 摘要:通过了解运动员如何进入国家队,进入训练队后的生活以及他们退役后的生活,发现我们国家体育制度的存在的问题。探究我们国家现行体育制度---举国制,发现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运动员退役后的生活体育制度改革 一.运动员成长历程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运动员(以国家对运动员为例)的基本情况,在很多人看来,国家运动员是光鲜照人的,因为他们能够代表国家参加世界性大赛,能够有机会站在领奖台上,能够经常出现在新闻的镜头前,拥有强健的身体等等。但是我们被外表迷惑了,事实是“运动员是这个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1.进入国家队 国家运动员如何进入国家队?一般是运动员参加集训表现突出或者短时间内进步很大,比赛成绩突出。 2.在国家队的生活 进入国家队后运动员的生活从此变得单一,每天带薪训练,但是日复一日的重复训练难免会使人产生厌烦的情绪,当初他们是因为自己的爱好学习这一项体育项目,如今它却成了自己的职业。那么进入国家队后的运动员是把自己的训练项目当做爱好,事业?他们是在为了金牌梦奋斗,还是为国争光抑或只是在混日子?事实是大多数运动员开始把训练当做自己的事业,因为每日超荷量的驯良让他们感到疲惫乏味,但是由于带薪训练,他们宁愿把这当做自己目前的事业。当然还有少数人是为了金牌梦或者为国争光在奋斗。 作为国家运动员,他们以自己为骄傲吗?对于金牌或者将奖牌获得者来说这是至高的荣誉,并且他们会因此被人记住,被“邀请”作广告代言人,被国人赞颂。但是获得奖牌的只是少数,还有一大批预备役运动员,他们呢,就像是金字塔最底层的草根不被人知道,更不被重视。所以普遍来说运动员心理上对训练存在一种抵触心理。 二.运动员退役之后的生活 运动员退役之后的生活不尽相同,有人欢喜有人悲。大多数运动员退役之后便会陷入窘迫的生活。 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问题是长期困惑中国体育的一大难题。据统计,全国在役运动员约14000人,按照优秀运动队15%~20%的年更新率,平均每年有近3000名运动员退役。计划经济时期运动员通过政策性安置实现再就业的做法遇到了前所

超导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超导材料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自1911年荷兰莱顿实验室的卡末林·昂纳斯首次在4.2K时发现水银零电阻现 象即超导现象以来。人们相继在超导 材料方面取得很多突破,后来在梅斯 勒发现超导体的抗磁性之后, 1934 —1985年后超导物理学理论逐步发 展,超导材料逐步应用于实际科学技 术领域。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超导 物理学理论也不够完善。在这一阶段 人们研究的超导材料临界转变温度 较低。 后来进入高温超导研究阶段,高温超导材料指的是:钇系(92 K)、铋系(110 K)、铊系(125 K)和汞系(135 K)以及2001年1月发现的新型超导体二硼化镁(39 K)。高温超导体属于非理想的第II类超导体。临界磁场和临界电流且比低温超导体更高。同时已对高温超导材料进研究开发,氧化物复合超导材料具有耐用和稳定性好的特点。通过研究浸泡实验表明,超导电性的退化主要来自于杂相及时效过程中的析出相。为了改善薄膜对环境的敏感性,美国西北大学的Mirkin建议把分子单层表面化学改性引入到高温超导铜氧化合物中。 以铋锶钙铜氧系为第一代高温超导带材,它的可加工性优良,在超导强电应用领域占据重要位置。但铋系材料的实用临界电流密度较低,并且在77 K的应用磁场也很低。然而钇钡铜氧化物材料在77 K的超导电性比铋锶钙铜氧材料好的多;但它的可加工性极差,故要做出超导性好的带材通过传统的压力加工和热处理工艺就很难。 随着材料科学工艺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一种在轧制金属基带上制造钇钡铜氧超导带材的工艺被称作“第二代”带材。欧洲国家努力开展高温超导材料工艺及应用研究。丹麦已批量制造铋系超导带材。2003年11月我国第一个10m、 10.5kV/1.5kA 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系统日前在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制成功,并于成功地进行了试验运行。2011年5月信赢和公司团队研发的世界最大功率的超导限流器刚成功。2011年9月25日,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了一种超导体材料——蓝宝石单晶体纤维,可用于高压电缆输电,输电量是相同直径铜线输电量的40倍。研究人员称这种超导材料将有可能彻底改变电力输送占空间、高损耗的状况。 高温超导材料主要有:膜材(薄膜、厚膜)、块材、线材和带材等类型。薄膜最常用、最有效的两种镀膜技术是:磁控溅射和脉冲激光沉积。还有金属有机

中国体育发展及其问题

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及其问题 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体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与体育强国的要求相差甚远。 关键词:群众体育举国体制体育教育体育产业体育强国 一、中国体育事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体育事业已经是今非昔比了,中国人早就将身后“东亚病夫”的牌匾砸碎,取而代之的是“金牌大国”、“体育大国”等等美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体育的发展,不断加大对体育的投入力度,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积极投身到体育事业中来,中国的体育事业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国体育发展的速度令世界为之惊叹。 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奋勇拼搏,争金夺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运动员的成绩是最能反映一个国家的体育发展水平的。在举国体制的培养下,中国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不断提高,在各项大赛中都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就拿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的奥运会来说吧,以下是中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夺得15枚金牌,到2004年雅典的32枚金牌,再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51枚金牌,我们看到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为国家争取了极大的荣誉。此外,“110米栏飞人”刘翔证明了亚洲人也能战胜被认为统治短跑项目的欧美选手,打破世界纪录;中国乒乓球队统治了乒乓球比赛,在国际比赛中鲜有败绩;中国男排、中国水球队、沙滩排球队在比赛中也不断取得突破……这一切都是中国体育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一个侧面上反映中国体育的发展。 中国的体育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中国的体育产业起步晚、规模小,但是发展快。中国1997年体育产业的增加值为156.37亿元,1998年为183.5亿元到了本世纪初已经超过200亿元。竞技体育是体育产业中重要的一翼,我国最早走向市场也是最火暴的足球,近五年的转播权总共6000万美元。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体育专业市场,国内现有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两万多家,总投资额已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额超过600亿元,其发展速度是可观的。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2008年奥运会使用37个比赛场馆(其中32个在北京,5个在其他城市),训练用比赛场馆59个。这些场馆需要购进大量的体育器材和体育设备,根据近几届奥运会的经验,2008年奥运会需采购的体育器材和体育设备总价值为2亿~25亿美元,这为我国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用品销售业开拓了发展空间。另外,2008年奥运会为我国体育保险业、体育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体育广告业、体育博彩业等行业的发展机遇[1]。

中国高校教育学学科设置及专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最新资料推荐------------------------------------------------------ 中国高校教育学学科设置及专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中国高校教育学学科设置及专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中国高校教育学学科设置及专业发展的历史回顾教育学专业是高师院校的特色专业,曾为中国师范院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如今专业发展囧态连连,前景甚是堪忧。 追溯我国教育学学科设置及专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列举教育学专业长期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发展现状,解决当今教育学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是一件十分紧迫的现实课题。 一、教育学学科及专业的引入初创在中国,教育学的起源可追溯到《大学》和《学记》等古籍,百家争鸣的儒、法之争却将其淹没。 历史上也出现了像孔子、韩愈、朱熹、王守仁、康有为、蔡元培等著名教育思想家,但其思想并未系统化、理论化。 因此,中国在近代以前并未出现具有学科意义的教育学,教育学是从国外引入的。 [1] 1.学科引入 1894 年,中日甲午战败,激起了改良主义的维新运动。 作为运动倡导者之一的梁启超,在《论师范》一文中主张自办师范学堂。 1902 年,清政府在举办高师教育之初,借鉴日本设置教育学课程, 1 / 11

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之原理、学校管理法以及实习,还规定了每星期的课时。 1903 年,延续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宗旨,将师范分初级和优级两级,每级都设有教育学,规定包括教育史、教育原理、德育、智育、教育法令、学校管理法以及实事授业。 [2]教育学凭借甲午战争的契机,正式被中国引入了。 这一时期,教育学教材几乎都是翻译日本的著作。 如熊谷五次郎著、范迪吉译的《教育学》;牧濑五一郎著、王国维译的《教育学教科书》等等[3]。 教育学科师资也是日本留学回来的教师。 在大量翻译的过程中,我国教育研究者对外著教育学逐渐融会贯通,继而出现了中国教育学著作。 如王国维的《教育学》;刘以钟的《新制教育学》;彭清鹏的《实际教育学》等等。 [3]然而,1914 年以后,由于北洋政府的约束和对教科书编撰制度的改革,使得有关教育学的翻译和编著都处于停滞状态。 2.仿美学德 20 世纪 20 年代,在欧美各国教育新思潮的影响下,我国师范学校由仿日转向美国模式。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联盟学早在 20 世纪初期就开始传人我国了,尤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期间,杜威来华讲学,进行教育演说,发表教育著作,使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传播达到顶峰,其著作被广为翻译。

超导体的发展史

超导体的发展史 1911年: 1911年,荷兰科学家卡末林—昂内斯(Heike Kamerlingh-Onnes)用液氦冷却汞,当温度下降到4.2K(﹣268.95℃)时,水银的电阻完全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此温度称为临界温度。根据临界温度的不同,超导材料可以被分为:高温超导材料和低温超导材料。 1933年: 1933年,迈斯纳和奥克森菲尔德两位科学家发现,如果把超导体放在磁场中冷却,则在材料电阻消失的同时,磁感应线将从超导体中排出,不能通过超导体,这种现象称为抗磁性。 1973年: 1973年,发现超导合金――铌锗合金,其临界超导温度为23.2K(﹣249.95℃),这一记录保持了近13年。 1986年: 1986年,设在瑞士苏黎世的美国IBM公司的研究中心报道了一种氧化物(镧钡铜氧化物)具有35K(﹣240.15℃)的高温超导性。此后,科学家们几乎每隔几天,就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198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的超导材料,其临界超导温度达到40K(﹣235.15℃)液氢的“温度壁垒”(40K)被跨越。 1987年: 1987年,美国华裔科学家朱经武以及中国科学家赵忠贤相继在钇-钡-铜-氧系材料上把临界超导温度提高到90K(﹣185.15℃)以上,液氮的“温度壁垒”(77K)也被突破了。1987年底,铊-钡-钙-铜-氧系材料又把临界超导温度的记录提高到125K(﹣150.15℃)。从1986-1987年的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临界超导温度提高了近100K。 来自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利用中子散射技术,在高温超导体的一个成员单铜氧层Tl2Ba2CuO6+δ中观察到了所谓的磁共振模式,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模式在高温超导体中存在的一般性。该发现有助于对铜氧化物超导体机制的研究。 1988年:

超导材料论文

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 陈志义 2011326690110 应用物理11(1)班 摘要:超导是金属或合金在较低温度下电阻变为零的性质。超导材料是当代材料科学领域一个十分活跃的重要前沿,其发展将推动功能材料科学的深入发展。高温超导材料经过近 20年的研发,已经初步进入了大规模实际应用和产业化。随着超导材料临界温度的提高和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它将会在许多高科技领域获得重要应用。 关键词:超导高温超导体进展超导超导材料临界温度进展 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像石油、煤等能源储备有限且不可再生。故而,如何在有限能源的条件下使社会健康稳步地发展,亦即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成了当今人们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超导材料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长期以来,如何找到一种完全没有电阻,能消除电能损耗的导电材料,一直是物理学家和材料科学工作者梦寐以求的愿望。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麦林·昂尼斯首次意外地发现了超导现象:将水银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时,其电阻突然消失。这一现象的发现为解决电路损耗带来了福音。从此,对于超导材料的研究如火如荼。 一、超导材料的概念 超导材料是在低温条件下能出现超导电性的物质。超导材料最独特的性能是电能在输送过程中几乎不会损失。超导材料的发展经历了从低温到高温的过程,经过无数科学家的努力,超导材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超导材料的性能不断优化,实现超导的临界温度也越来越高。高温超导材料的制备工艺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些制备高温超导材料的材料陆续被科学家发现。现在,超导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超导输电线缆,超导变压器等电力系统方面,还有,利用超导材料可以形成强磁场,是超导材料在磁悬浮列车的研究上有了用武之地,另外,超导材料在医学,生物学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超导材料的研究未来,超导材料的研究将会努力向实用化发展。一旦室温超导体达到实用化、工业化,将对现代文明社会中的科学技术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超导材料的分类 超导材料分为低温超导材料和高温超导材料。 1、低温超导材料 何谓低温超导材料?低温超导材料是具有低临界转变温度(T c<3OK=在液氦温度条件下工作)的超导材料,分为金属、合金和化合物。具有实用价值的低温超导金属是Nb(铌),T c 为9.3K已制成薄膜材料用于弱电领域。合金系低温超导材料是以Nb为基的二元或三元合金组成的β相固溶体,T c在9K以上。低温超导材料一般都需在昂贵的液氦环境下工作,由于液氦制冷的方法昂贵且不方便,故低温超导体的应用长期得不到大规模的发展。低温超导材料的应用分为:强电应用,主要包括超导在强磁场中的应用和大电流输送;弱电应用,主要包括超导电性在微电子学和精密测量等方面的应用。 2、高温超导材料 高温超导体材料(HTS)具有超导电性和抗磁性两个重要特性。要让超导体得到现实的应用,首先要有容易找到的超导材料。即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寻找能在较高温度下存在的超导体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用途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三大类:大电流应用、电子学应用和抗磁性应用。大电流应用是由于超导材具有零电阻和完全的抗磁性,因此只需消耗极少的电能,就可以获得的稳定强磁场。超导体的基本特性之一是当它处于超导态时具有理想的导电性,同时由于其载流能力远远强于常规导体,因此,利用超导体可以传输大电流和产生强磁场,并且没有电阻热损耗。电工设备的基本特点是大电流、强磁场和高电压,因此在电工设备中使用超导材料可以减少电气损耗、提高效率、缩小体积、减轻重量、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装置

超导材料发展状况综述

材料科学与工程进展课程论文 题目:超导材料发展状况综述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摘要 (2) 超导材料的特性 (2) 超导材料发展史 (4) 超导材料的制备 (5) 超导材料的应用 (7) 展望与建议 (9)

新能源材料——超导材料发展状况综述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然能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然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面对自然资源日渐紧缺、环境遭到破坏等状况的发生,在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下,各种各样的新能源材料相继面世。本文将从特性、发展史、制备、应用这几个方面,对众多新能源材料中的一种材料——超导材料,做一个综述,以增进广大读者对超导材料的了解。 关键词:超导材料、特性、发展史、制备、应用。 超导材料的特性 超导材料是指具有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等于零以及排斥磁力线的性质的材料。现已发现有28种元素和几千种合金和化合物可以成为超导体。超导材料具有以下特性: 零电阻性 超导材料处于超导态时电阻为零,能够无损耗地传输电能。如果用磁场在超导环中引发感生电流,这一电流可以毫不衰减地维持下去。这种“持续电流”已多次在实验中观察到。超导现象是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科学家发现某物质在温度很低时,如铅在7.20K(-265.95摄氏度)以下,电阻就变成了零。 采用“四引线电阻测量法”可测出超导体的R-T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图中的R n为电阻开始急剧减小时的电阻值,对应的温度称为起始转变温度T S;当电阻减小到R n/2时的温度称为中点温度T M;当电阻减小至零时的温度为零电阻温度T0。由于超导体的转变温度还与外部环境条件有关,定义在外部环境条件(电流,磁场和应力等)维持在足够低的数值时,测得的超导转变温度称为超导临界温度。 完全抗磁性 1933年,迈斯纳(W.Meissner)发现:当置于磁场中的导体通过冷却过渡到超导态时,原来进入此导体中的磁力线会一下子被完全排斥到超导体之外(见下图),超导体内磁感应强度变为零,这表明超导体是完全抗磁体,这个现象称为迈斯纳效应。 实验表明,超导态可以被外磁场所破坏,在低于T C的任一温度T下,当外加磁场强度H小于某一临界值H C时,超导态可以保持;当H大于H C时,超导态会被突然破坏而转变成正常态。临界磁场强度H C,其值与材料组成和环境温度等有关。超导材料性能由临界温度T C和临界磁场H C两个参数决定,高于临界值时是一般导体,低于此数值时成为超导体。 约瑟夫森效应 当在两块超导体之间存在一块极薄的绝缘层时,超导电子(对)能通过极薄的绝缘层,这种现象称为约瑟夫森(Josephson)效应,相应的装置称为约瑟夫森器件。如图所示。

超导技术及其发展历程

超导技术 超导技术的主体是超导材料。简而言之,超导材料就是没有电阻、或电阻极小的导电材料。超导材料最独特的性能是电能在输送过程中几乎不会损失。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Onnes发现汞(水银)在4.2k附近电阻突然下降为零,他把这种零电阻现象称为超导电性。 海克·卡末林·昂内斯 海克·卡末林·昂内斯(Heike Onnes,1853年9月21日-1926年2月21日),荷兰物理学家,超导现象的发现者,低温物理学的奠基人。1853年出生于荷兰的格罗宁根,1894年创建了莱顿大学低温物理实验室,建立了大型液化气工厂,1904年液化了氧气,两年后又液化了氢气,并在1908年7月10日首次液化了氦气,以-269 °C(4K)刷新了人造低温的新纪录。1911年由于对物质在低温状态下性质的研究以及液化氦气,昂内斯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1923年,昂内斯退休,1926年在莱顿逝世。为纪念他,莱顿大学物理实验室1932年被命名为“卡末林·昂内斯实验室”。 汞的电阻突然消失时的温度称为转变温度或临界温度,常用Tc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具有超导电性的物体称为超导体。金属汞是超导体。进一步研究发现元素周期表中共有26种金属具有超导电性,它们的转变温度Tc列于表5-6。从表中可以看到,单个金属的超导转变温度都很低,没有应用价值。因此,人们逐渐转向研究金属合金的超导电性。表5-7列出一些超导合金的转变温度,其中Nb3Ge 的转变温度为23.2K,这在70年代算是最高转变温度超导体了。当超导体显示导材料都是在极低温下才能进入超导态,假如没有低温技术发展作为后盾,就发现不了超导电性,无法设想超导材料。这里又一次看到材料发展与科学技术互相促进的关系。低温超导材料要用液氦做致冷剂才能呈现超导态,因此在应用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人们迫切希望找到高温超导体,在徘徊了几十年后,终于在1986年有了突破。(1)瑞士Bednorz和Müller发现他们研制的La-Ba-CuO混合金属氧化物具有超导电性,转变温度为35K。这是超导材料研究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打开了混合金

超导材料及其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培训讲学

超导材料及其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超导材料及其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作者:肖立业刘向宏王秋良马衍伟古宏伟 来源:《中国工业和信息化》2018年第08期 超导体不仅在临界温度下具有零电阻特性,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常规导体完全不具备的电磁特性,因而在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我国在超导材料及其应用领域总体上处于国际先进行列,基本掌握了各种实用化超导材料的制备技术,在多个应用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我国超导材料及其应用领域将不断探索更高临界温度的超导体,提升超导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水平。 1911年,荷兰莱登实验室的卡麦林·昂尼斯在测量低温下金属的电导率时发现,当温度下降到4.2K时,汞的电阻完全消失(如图1所示),他把具有这种现象的导体称为超导体。经过近50年的研究,科学家們陆续发现,超导体不仅在一定温度(也称为临界温度,简称Tc)之下具有零电阻特性,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高密度载流能力、完全抗磁性(迈斯纳效应)、约瑟夫森效应等常规导体完全不具备的电磁特性,因而在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见表1)。根据应用的具体需求,工程师们可以将超导体制备成各种超导材料,如超导线材、超导带材、超导薄膜、复合超导体等。 经历了100多年的研究,人们已经发现了多达数万种超导体。按照超导体的临界温度,可以将超导体分为低温超导体和高温超导体,临界温度低于25K~30K超导体为低温超导体,临界温度高于25K~30K超导体为高温超导体。目前,基于低温超导材料的应用装置一般工作在液氦温度(4.2K及以下),基于高温超导材料的应用装置一般工作在液氢温度(约20K)至液氮温度(约77K)之间。探索出更高临界温度乃至室温的超导体是人类不断追求的梦想。 超导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尽管人们已经发现了数万种超导体,但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超导体并不多。目前得到应用的低温超导体主要包括NbTi、Nb3Sn、Nb3Al等,具有实用价值的高温超导体主要包括铋系(BSCCO,Tc约90K-110K,也称为第一代高温超导材料,主要包括BSCCO-2212和BSCCO-2223两种,也简称Bi-2212或Bi-2223)、钇系(Tc约90K,YBCO或ReBCO,也称为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进入21世纪以来,MgB2(Tc为39K)和铁基超导体(Tc最高为55K)相继被发现,成为两种新的具有实际应用潜力的超导体。 低温超导材料发展现状与前景 超导材料主要包括NbTi、Nb3Sn、Nb3Al等。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其制备技术与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并推动了如加速器磁体、核聚变工程用超导磁体、核磁共振(MRI和NMR)磁体、通用超导磁体等的发展,并由此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超导产业。目前,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经有一大批的企业可以生产各种面向不同应用需求的低温超导材料。2006年,我国加入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从而使我国低温超导材料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国内极少的低温超导线材产业化公司,西部超导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174吨NbTi超导线和35吨Nb3Sn超导线的生产任务,通过自主开发,掌握了成套技术和工艺,并于2017年全部交付预订的产品,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ITER项目极大推动了我国低温超导材料的发展,也为我国自主开发MRI、加速器和核聚变磁体提供了超导材料供应的保障。

中国体育发展史研究

中国体育发展史研究 ——《中国体育简明通史》成果简介 2011年05月15日16:54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崔乐泉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体育简明通史》(项目批准号为03ATY002),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课题组成员有:杨向东、罗时铭、赵建华、付砚农、郝勤、曹守和、马宣建。 《中国体育简明通史》是一项专门叙述、诠释中国体育历史文化发展的史书性的项目,它根据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历史事实为主线,以编年体的形式对中国体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和梳理,向世人全面展示了人类历史上辉煌的中国体育历史文化。成果通过对中国体育发展史的研究,将对批判地整理和继承悠久的体育文化遗产,更好地推动体育运动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如下: 一、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这项成果的内容包括三大部分:中国古代体育史、中国近代体育史和中国当代体育史。 中国古代体育史,时间为史前至1840年,内容涉及中国史前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和清前期等历史时期,为中国古代体育产生、发展、演变的重要历史时期。 历史发展表明,我们人类的祖先大约在距今300万年前就已经生活在地球上了。从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的旧石器时代开始,到以农业、畜牧业经济为主的新石器时代,原始形态体育也随社会一起开始出现并发展了起来。随着公元前207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的建立,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作为华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古代体育,也日益发展和丰富起来,中国古代体育雏形开始形成。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80年,中国历史上先后经历了秦、西汉、东汉和三国几个时期,历经500余年。在这500多年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继承先秦体育与引入外来体育基础上有所扬弃,

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

2010 - 2011 第 2 学期 功能材料学 题目: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 姓名:冯秀清 学号: 20080403B004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任课老师:吴进怡

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 冯秀清 (材料与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摘要:本文从概念、分类、研究进展、应用、发展趋势等方面对超导材料特别是高温超导材料进行了综述。关键词:超导;高温超导体;进展 0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像石油、煤等能源储备有限且不可再生。故而,如何在有限能源的条件下使社会健康稳步地发展,亦即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成了当今人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电力工业,是发展进步所不可或缺的。然而,常规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存在着一些自身的缺陷,阻碍了电力工业的发展。分析如下[1]: (1)随着电网容量的增加和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系统的短路容量越来越大。不加限制的短路电流对电气设备和正常的工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危害,还可能导致电力系统的崩溃。 (2)由于电力系统的“快速电能存取”这一环节非常薄弱,电力系统在运行和管理过程中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受到极大限制。 (3)常规电力系统的效率受到铜、铝等基本导电材料的限制,要进一步提高难度很大。 (4)常规电气设备占地面积大,而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正是负荷中心。 (5)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和潮汐能发电的能量密度低,且易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6)现有电力系统存在多电压等级和交直流输电共存的局面,电网经历了从局部小电网到区域大电网的发展过程,因此出现设备老化、超载严重、事故增多、供电能力不足、线路损耗率高和电压质量低等多方面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超导材料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我国体育体制问题研究

我国体育体制问题研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体育体制的定义及组成 (一)定义 体育体制是国家组织管理体育的各种机构设置、权力划分以及各项制度和准则的总称。 (二)组成 体育体制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体育组织机构,即各级体育行政机构的设置、体育社会组织的建立;二是各级行政机构、体育社会组织的运行机制;三是体育行政机构和体育社会组织所颁布的各项管理规定和准则。 二、体育体制的类型 体育体制是一个国家或是地区在体育领域中权力

和利益分配的结果。各国政府体制的不同致使其体育体制的结构也不尽相同,按照管理权力的归属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政府主导型、社会主导性、政府和社会组织结合型。 (一)政府主导型 在政府主导型下,政府设置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行使几乎全部的体育管理职能,权力高度集中。这种方式有利于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它抑制了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目前,只有少数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和朝鲜实行政府主导型体育体制。 (二)社会主导型 社会主导型是指政府不设有专门的权威机构,来负责体育工作,而是由社会体育组织来管理体育。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发达国家大多采用社会主导性。在美国,职业体育联盟是管理各职业体育项目的最高机构,涉及比赛规则、设施标准的制定,电视转播权,门票收入分成,运动员分配及流通,劳资关系等方

方面面。而对于业余体育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学校系统下的各级体育联合会、社会体育组中的美国奥委会,以及以美国宗教组织为代表的其他社会组织自治。 (三)政府和社会组织结合型 政府和社会体育组织共同管理的体育体制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它是指政府设立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在宏观政策及方针制定上发挥协调监督职能,而社会体育组织负责具体事务的展开及管理。法国是结合型体育体制的典型代表。法国政府设立的青体部和国民教育部与民间机构中单项体育协会联合发挥作用。既发挥了政府主导作用,也增加了社会民间力量对体育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其局限性体现在权限划分模糊和利益分配的斗争。 三、我国体育体制 我国现行的体育体制是以竞技体育为中心的举国体制,它指在特定时期内,我国体育事业出于政治需要为达成一定的目标,集中国家力量,对资源进行有效地配置,迅速提高体育的发展机制及相应的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