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以乡土地理为背景设计开放性问题

以乡土地理为背景设计开放性问题

以乡土地理为背景设计开放性问题
以乡土地理为背景设计开放性问题

以乡土地理为背景设计开放性问题

新的教育理论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树立合作

学习和独立探究意识。以乡土地理为背景设计开放性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现行的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可以引入乡土地理,以乡土地理为背景设计开放性问题。下面以“城市等级提升”为案例,设计教学问题。

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上海市城市等级的变化”思考,哪些条件促进了上海城市等级的提升?

学生讨论并总结发言:

(1)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重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地理位置优越。

(2)上海港既是河港又是海港,也是我国重要的铁路和航空枢纽,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大,辐射面积广。

(3)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流域的下游,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工农业基础较好。

教师点评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由此可见,城市的等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城市等级提升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运输、丰富的资源

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能使城市等级迅速地提高。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思考下一问题。

请同学们在分析亳州市区位条件的基础上,思考亳州市有没

有发展为大城市的潜力呢?

引导学生分析亳州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亳州市位于黄淮平原,暖温带季风气候,开发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淮河的支流涡河从城中穿过,京九铁路贯穿城市的南北,国道、省道、高速公路交织成网,四通八达。)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亳州市的资源优势。

(亳州市种植和加工中药材历史悠久,是中国四大药都之一,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来往客商云集。亳州又是酒城,古井贡酒享誉国内外,亳州市地下煤层深厚,有丰富的地热资源,现在南部新区也进行开放。亳州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曹操故里华佗之乡,旅游资源丰富,有享誉国内的花戏楼和地下运兵道等著名

景点)

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亳州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亳州市地处中部内陆,与大城市距离较远,受大城市的辐射小,科技不发达,人口文化素质不高。工业基础薄弱。)

深入分析,继续推进。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亳州市的地理优势提高城市等级?

(拓宽涡河河道,完善铁路、公路运输网,使亳州市能通江大海,融入长三角。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引进高端管理和技术人员。深挖资源潜力,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新兴高科技产业。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繁荣商业。)

同学们,亳州市有没有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潜力?

有,回答响亮。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2009教育硕士安徽亳州二中在职教师)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64953234.html,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初探 作者:何湘 来源:《开心素质教育》2013年第04期 【摘要】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本地各种自然和人文资源,并将这种资源转 化为可以被中学地理教学课堂利用的乡土地理教学资源。 【关键词】乡土课程资源 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概念 中学课程标准规定,“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指的是学校师与生所处的某一具体区域内的科技人文、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反映人们文化心理且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对实现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挖掘本地各种自然和人文资源,并将这种资源转化为可以被中学地理教学课堂利用的乡土地理教学资源,一方面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增强家乡观念和爱国热情。 (一)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就是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好奇,利用这种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对周边的地理现象与事物积极探索,主动求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从学生息息相关的周边环境中寻找乡土地理素材,并把这种素材转化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在课堂上加以运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科学的魅力,丰富了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是教材内容的有益延伸和良好补充。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乡土地理结合学生周边实际,要求学生利用课堂所学,自主地去对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将理论学习转变为知识的探索和能力的培养,将抽象的地理空间和地理过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象直观的方法表达出来,有利于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爱国热情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与解题技巧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与解题技巧

————————————————————————————————作者: ————————————————————————————————日期: ?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与解题技巧 地理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开放性试题符合新课标及课改的要求,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高考以能力考查为主的特点。分析近几年高考地理试卷,开放性试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从考试成绩看,这类试题得分率比较低,成了制约考生得高分的瓶颈。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了解高考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并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 一、什么是地理开放性试题 题目条件不确定、结论和答案不唯一、答案形式多样化的试题称为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设问较为宽泛,给考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它着重考查考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封闭性地理试题的不足,在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有着封闭性地理试题无法取代的优点。 二、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和常见题型 1.试题的开放性 首先,地理开放性试题在选题和立意上具有开放性,考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材料可以形成不同的观点,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和解释同一现象。其次,在问题的设问上也具有开放性,不再单一地指向某一知识点,而是要求考生灵活地运用某一类知识作答,给考生留有多角度答题和思考的可能性,能综合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地理开放性试题是有条件的,条件隐含于试题材料或设问中。 例1.(2013年山东文综卷第26题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 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 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和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依据。(4分) 【解题思路】本题探究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即分析发展枸杞特色产业带的区位优势,可从自然条件、原料、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其答案具有开放性。 【参考答案】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枸杞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答出两点即可) 2.答案的不确定性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考生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认识,有时甚至可以出现一些相反观点。这样的设计给考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为考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平台,有利于考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和对考生创新精神的考查。 例2.(2013年全国新课标II文综卷第36题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图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

新课程理念下的乡土地理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乡土地理课堂教学 作者:任蔚 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教育的途径,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落实新课程的理念、目标,是广大地理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以《上海市乡土地理》“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乡土地理的优势,密切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一、灵活运用教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体现新课程开放性、综合性的理念 乡土地理教材因为修订、出版和使用的周期问题,一般都滞后于实际发展状况,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以及当时、当地和本校具体情况,进行“再创作”:删改课本中过时、陈旧的内容,增加相关的历史发展过程、最新的发展信息以及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使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实际相联系,与学生的直接感受相呼应。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了解本地区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关注家乡的发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乡土地理的兴趣。 在《上海市乡土地理》“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章节的教学中,我在教材原有的框架结构中,添加了昔日的上海交通状况、与学生以后出行密切关联的建设成就和规划设计,如在上海的交通建设中,增加了正在建设中的、连接市区和郊区的“三环十三射”高速公路系统和横跨黄浦江的“世界第一拱”──卢浦大桥的介绍,展示了正在规划中的综合性大型交通枢纽上海南站、十五条轨道交通线路、长达32公里的芦洋跨海大桥(连接上海芦潮港和洋山深水港)的景观图。课题还借用了上海申请举办世博会的宣传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今昔鲜明的对照和当时最新的信息,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为家乡的 建设成就而自豪的情感,也引发其在日后的生活中对上海城市建设的密切关注。 二、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促成情感的共鸣 要实现新课程要求的“课本知识”向“生活知识”的拓展,课堂教学组织的出发点就是立足于绝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将其与教学内容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与解题技巧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与解题技巧 地理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开放性试题符合新课标及课改的要求,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高考以能力考查为主的特点。分析近几年高考地理试卷,开放性试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从考试成绩看,这类试题得分率比较低,成了制约考生得高分的瓶颈。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了解高考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并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 一、什么是地理开放性试题 题目条件不确定、结论和答案不唯一、答案形式多样化的试题称为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设问较为宽泛,给考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它着重考查考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封闭性地理试题的不足,在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有着封闭性地理试题无法取代的优点。 二、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和常见题型 1.试题的开放性 首先,地理开放性试题在选题和立意上具有开放性,考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材料可以形成不同的观点,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和解释同一现象。其次,在问题的设问上也具有开放性,不再单一地指向某一知识点,而是要求考生灵活地运用某一类知识作答,给考生留有多角度答题和思考的可能性,能综合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地理开放性试题是有条件的,条件隐含于试题材料或设问中。 例1.(2013年文综卷第26题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 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 mm的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为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和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近年来,在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依据。(4分) 【解题思路】本题探究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即分析发展枸杞特色产业带的区位优势,可从自然条件、原料、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其答案具有开放性。 【参考答案】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枸杞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答出两点即可) 2.答案的不确定性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考生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认识,有时甚至可以出现一些相反观点。这样的设计给考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为考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平台,有利于考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和对考生创新精神的考查。 例2.(2013年全国新课标II文综卷第36题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图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

课堂上的乡土地理教学

1.课堂上的乡土地理教学 课内既可结合中国地理知识讲授,也可进行乡土地理的专章教学。前者是分散教学,后者是集中教学。分散在前,集中在后。 (1)结合中国地理知识讲授讲授时,可将中国地理知识与乡土地理知识融为一体,使课本内容带有乡土气息。例如,讲地理位置就可联系本地的经纬度位置、政区位置、交通位置及其对本地经济发展的影响。讲气候特点就可联系本地气温、降水和常期风向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讲旅游业就可联系本地的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和发展前景。课堂上根据平时对乡土地理熟悉的程度,知多多讲,知少少讲,有较大的自由度。结合的方法也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自己认为什么方法好就采用什么方法。 (2)乡土地理专章教学即集中几个课时将乡土地理作为一个单元,比较系统地讲授乡土地理知识。现在全国一般县(市)都编印了乡土地理教材、这就为集中教学创造了条件。讲授时,最好采用读解法。即看书、读图、解答问题。先由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学生根据问题的要求去看书、读图,然后师生共同讨论解答。这种方法特别强调把地图作为学生获得乡土地理知识的源泉。这就要求乡土地理教材必须具备“读图”的条件。一本好的乡土地理教材总是图文并茂,甚至以各种图像为主,文字叙述为辅,大量的乡土地理知识全孕育在各种图表之中。教学时,以气候为例,教师提出要求:“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气温最高出现在哪几个月?降水最多出现在哪几个月?这样的气温和降水配合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学生就根据要求看书、读图,经过思考、判断,师生共同研讨,获得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征,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看书读图的习惯。 如果当地编写的乡土地理教材是以文字叙述为主,而图像甚少,在这种情况下宜于采用谈话法进行。否则地理教师就要自己根据县(市)政区图绘制各种分布图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2.课堂之外的乡土地理教学 让学生课外到社会上去,到大自然中去参观、访问、调查、考察,认“乡”识“土”了解家乡,这是乡土地理教学与一般区域地理教学最大的不同点。但由于初一、初二学生年龄小,许多知识还刚入门,加上时间有限,所以乡土地理实践活动不能要求过高。通常采用以下两种形式 (1)组织兴趣小组在校内进行定点活动在已建立起地理园的学校,天文小组的同学利用园内设备,观测本地的经纬度、太阳高度角、一年中日出、日没时刻和方向以及夜晚观测北极星、行星、星座和月相。如遇特殊天象的出现,还可事先在校内发布信息,扩大宣传,发动更多的同学进行观察。 气象小组的同学则通过园内各种气象仪器进行气温、湿度、降水量、蒸发量、日照、酸雨以及风向、云量、风级等观测活动和按时收听施?市电台天气预报广播,并结合园内观测记录和各种动植物的反应,综合分析、判断,作出单站补充天气预报,公布在校内“天气报告”牌上。 (2)走出校门进行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活动这一类活动往往是全班性的,人数多,管理难,所以一般学校总是结合全校性的春秋季远足、旅游或少先队活动来进行。这种大呼隆的形式,气氛虽然热烈,但收效甚微。有条件的学校还是根据乡土地理的教学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单独开展活动。但次数不宜过多,一学期可组织一至两次,举例如下: 例1:参观环境优美的工厂 目的:激励学生对美好环境的追求。 参观内容:

试谈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试谈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苏北中学陈敏儿 摘要:阐述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将乡土地理应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活化、深化地理教学。如通过分析樟林港的变迁来说明交通运输条件对聚落的形成、布局、乃至商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通过将乡土环境地理方面探讨和课文知识相结合,活化地理课堂教学、深化教学重难点;分析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乡土地理地理教学生态农业樟林古港交通运输区域发展一、概述 乡土地理教材是展现本乡本土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是最生动、最直观的地理感性材料。在地理教学中注意联系乡土实际和进行乡土地理教育,积极运用乡土地理案例活化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原理和案例相结合,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一大特色,从“地理课程标准”及新教材角度看,案例既是教学的素材,也是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能力和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乡土地理案例,既能延伸、拓展教材内容的配置。丰富地方课程资源,又能体现“地理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对地理实际问题的分析、探究能力的要求。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我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竺可桢教授,1929年在他所发表的《地理教学法》一文中指出:“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己知至未知,自儿童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于未睹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于社会全体,是故教学地理,开始必自本土地理着手。”这是符合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的。如果没有对周围环境中山川、村镇、农田、道路、天气变化等感觉经验,就难以形成抽象的地理概念。如果能够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巧妙利用乡土地理资料会有利于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爱乡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爱家乡,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使我们感到非常亲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建设成就来之不易,感受先人们的拼搏奋斗精神,珍惜前辈

初中地理开放性试题解析探索

初中地理开放性试题解析探索(一) 为考查初中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规范地理教育教学行为,真正促进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效地践行新课程理念,为学生将来的幸福生活奠定一定的基础,更为今后的地理教学进行导航,我市在每年八年级的地理会考试题中设置了大量的富有地理教育意义的开放性试题,而且分值也较高.由此,我们深深感触到加强重视对这类试题的研究分析,无疑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能力和答题水平、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着积极意义。那么,什么是开放性的试题呢?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和规律又如何呢?我们在指导学生答题时应作些什么准备呢?笔者试带着这些问题对此做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一.何谓开放性试题 一般来说,开放性试题相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灵活的一类题型.当然对于学生来说往往也是比较难的题型,也是很能考察出学生综合性地理素养、创新能力的题目.这类题目最明显的特点是新情景、新视点,往往是突破了学生的常规视野和固有心理认知状态;同时,另一方面又基本上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来源于人们最关切的时事,来源于具有地理探究价值的问题.比如今春会考试题中的最后一题关于青藏铁路的时事问题就是明证.我们纵观了近几年的具有开放性质的会考题,就其题目的开放性程度而言,我们发现从其题目的结构类型来看,不外乎以下两种;半开放型和完全开放型。 1.半开放型 所谓半开放型,就是题目的条件或者是结论是开放的,据此又可把它分为条件开放型和结论开放型两种。这两种题型一般对于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技能比较强的学生来说不算很难.原因是即然这类题目是半开放的,肯定是题目的另一半答题指向是比较的明白的,要么条件明确,要么结论清楚,好比是对对子一般,有好的思维线索.下面细作说明: 1)条件开放型 顾名思义,这类题目所给出的条件是开放的,即呈现的地理信息是比较宽泛的,给应试者以较广阔的理解视界。但其结论的得出是比较确定的,即题目所需要的合理答案是有一定条件要求的:必须围绕一定的主题去展开,必须是符合一定的具体要求才行.一句话,这类题目是限定了它的答题主题范围的.. 例1.读下面一则材料,分析: 今年"五·一"黄金周,宜昌共接待游客5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68亿元,旅游业正成为宜昌的一大产业.两坝一峡已经成为我市精品名牌,其中"三峡人家"与车溪民俗村已经成为国家A4级景区,千年古刹玉泉寺、"小桂林"当阳百宝寨、秀丽的清江风光等无一不让游客流连忘返.(1)(2)略,(3)暑假就要到了,一个新的旅游热潮即将到来.请你为自己设计出一个旅游方案(内容包括:时间线路交通工具个人用具的准备等).(2005年考题)显然这个题目的条件是比较开放的,要求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再据题目的基本要求,就可以答好本题. 2)结论开放型 其类型的题目主要特点是呈现出的条件是比较明确的,但是没有确定的结论,答案只要是反应或丰富或解释主题的相关意义等都是合理的答案.因而,这种题目的答案是多元的,不确定的,也是比较灵活的一类. 例2.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过的地理知识回答: 七千多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水适宜,黄河两岸水草肥美,森林茂密.而如今位于黄河中游总面积为58万平方千米的黄土高原,其水土流失面积达53万

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知识点总结【考纲】 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名称与分布规律。 2.理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 因。 3.学会分析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相关性。 【知识点】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1.表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2.成因: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的不同状况。 3.自然带的形成(带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地域分异 1.水平地域分异 (1)由赤道到两极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 形成基础:热量 分布规律: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 北方向更替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方向延伸

影响因素:降水 形成基础:水分 分布规律: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 更替 2.垂直地域分异 规律: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纬 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成因:主要是山地随海拔的增加,水分条件、热量 状况及其, 组合的垂直变化)) 3.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问题思考】 1.在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中能否找到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为什么? 答案:不能。因为不同区域物质、能量分布及其组 合状况是不同的,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 在的。 2.想一想:是不是任何一个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为什么? 答案:并不是所有的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只有山地达到一定高度,并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足以 引起自然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急剧变化以后,才有可能

出现。因此山地自然带的发育往往与该山地所处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 3.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为什么会呈现出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答案: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的水热条件。

地理试卷讲评课教案1

2011年漳州市初中质量检查地理试卷讲评 将军山学校方伟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试卷分析,进行初中地理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与整理。以中考地理考试大纲的考核目标和要求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注意相关知识点的迁移与一些相近知识点的区分,做到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做到举一反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试卷的评讲,首先使学生对地理学习有信心,然后能发现地理学习上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特别是帮助学生提高其地理解题能力。 这份试卷是2011年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试卷,试题由由全市统一命题。这节课把试题进行重组,重点讲解了学生错的比较多的几个选择题和综合题。 教学过程 一、分析试卷考查的内容和反馈试卷的批改情况 一.试卷分析: 1.题型结构分析:试卷分两大题,31小题,严格按照中考的题量,其中选择题25题,占50分;非选择题 6 题,占50分;题型和题量设计合理。 2.知识结构分析:①地球与地图约占13%;②世界地理占约30%;③中国地理约占53%;④乡土地理约占4%。本试卷对中国区域地理知识考查相对偏多。 3.难易度分析:本试卷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系数按照中考的要求8:1:1。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选择题得分情况:得分相对较高,失分较多的题目有第7.10.14.19.23.24.25题,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理解不透,分不清主次而丢分。 2.非选择题得分情况:得分率较低,失分较多的题目有:第26题,由于审题不细致,答案不规范而失分;第27.29.30题,主要是表述不够严密,出现表述不全面,不切合题意。 三.存在问题分析: 从试卷反馈情况看,学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书写潦草,字迹模糊,卷面乱,有的表现为在答题卷上乱写乱画,把试卷当草稿纸等。 B.错别字较多,造成不应有的丢分,如俄罗斯-俄罗期,脊少一点等。 C.审题不清,未按要求答题。 D.答题不够规范,语言不规范,用词不恰当,没有用学科术语回答,而用非书面语言代之;在开放性题中,思路不够清晰。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与应对策略-2019年教育文档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与应对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被引入地理教学之中。由于检验这种探究能力的试题一般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而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开放性试题。因此,研究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探究开放性试题的解题方法,有利于提高考生复习备考的实效性。 一、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 地理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或唯一结论,它是能力立意命题背景下的产物,意在打破知识界线,考查考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1.问题紧密联系现实。 为了提高开放性,拓展考生思维,开放性试题一般会通过材料提出探究问题。开放性试题的取材范围越来越广,且贴近社会生活,注重结合国内外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2.问题指向具有可选择性。 不同开放性试题的开放程度是有差异的,但无论设问形式怎么变化,它都会给考生留下选择余地。从目前的命题形式来看,类似“赞同与不赞同”的设问形式比较普遍,这种形式着眼于理由的表达,提高了试题的开放性,可以引导考生的思维,使其学以致用。 3.试题答案多元化。

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具有多元化特点,我们常常会看到类似“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的提示,这说明只要答案合乎道理,便可得到一部分分数。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阐述论据之前,一定要表明自己的观点,不能既赞同又不赞同。在阐述论据时,要提供全面的证据,写清要点,以方便阅卷教师依据要点酌情给分。 二、开放性试题的考查形式 1.通过设置限定条件降低试题的开放性。 有些开放性试题立意鲜明,常通过限定条件降低试题的开放性。 例.(2014年高考重庆卷文综地理)右图是某城区用地示意图。 某企业拟将右图中A、B两处作为咖啡店的备选地,请分别说出A、B处的两点区位优势。(要求:两处回答的区位优势不重复,每处回答超过两点的按前两点计分) 研究:商业区位因素分析属于开放性试题,也就是说影响某种商业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交通、消费人口和水平、地价、环境、知名度、政策等。本题设置了限定条件“两处回答的区位优势不重复,每处回答超过两点的按前两点计分”,旨在突出主要区位因素,体现两地发展的优势差异。这种方式能使考生答题受到限制,从而达到考查考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答案:A处:交通便利;人流量大;消费能力强。B处:租

校本课程-乡土地理

目录 第一节基本概况……………………………………第二节地理交通……………………………… 第三节资源环境…………………………………… 第四节行政区划………………………………… 第五节历史沿革………………………………… 第六节农业情况………………………………………第七节工业状况………………………………………第八节人文景观………………………………………第九节乡风民俗………………………………………第十节物华天宝………………………………………

一、基本概况 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除丰富的石油资源外,还有煤炭、芒硝、石膏、重晶石、金刚砂、金、铁、锰等矿产资源。工业有电力、煤炭、石油、机械、化工、建材、服装、食品等部门。土特产品有元明粉、羊毛、驼毛、蚕豆、花海瓜等。市内有昌马石窟、昌马岩画、汉长城及烽燧、火烧沟遗址、干海子候鸟保护区、老君庙、孙健初纪念碑等名胜古迹。 玉门是我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石油工业已有65年的发展历史。1955年建市,1957年建成全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1958年为了服务油田发展,原玉门县从玉门镇(现为玉门新市区)迁至老市区,与玉门石油管理局合并为地级市,1961年市局分家,玉门市改为县级建制。1999年中国石油企业改制重组,将玉门石油管理局分设为玉门油田分公司和玉门石油管理局。2002年国务院批准酒泉撤地设市,玉门市被确定为甘肃省直辖市,由酒泉市代管。2003年玉门市政府驻地迁址获得国务院、民政部、省政府、酒泉市政府批准,并付诸实施。同年玉门油田酒泉生活基地在酒泉市新城区奠基,石油企业"下山工程"正式启动。 二、地理交通 玉门市地处河西走廊西部,位于东经96°15′-98°30′,北纬39°40′-41°00′之间,东临钢城嘉峪关和古城酒泉,西通国际旅游城敦煌,南接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北达中蒙边境,是甘肃省距离

2020年高考地理综合题题型—开放性试题解析

综合题题型—开放性试题 审题要求:此类问题常涉及行为动词有“提出、列举、简述、说明、采取”等,中心词一般为“措施”“意见”“建议”“理由”等。主要涉及措施类和观点类试题,高考中一般一个题,分值在6~8分。 Ⅰ措施类 措施类试题的设问中常见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问题有选五选六的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必修二的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必修三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 在解答措施类试题时,要把握两点: ①.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②.解题时有两个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一、区域发展 1.人口问题 归纳分析角度: 发达国家(地区):主要人口问题主要表现是老龄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我国虽然老龄化问题严重,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不宜采用上述措施,仍然要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发展中国家(地区):主要人口问题主要表现是就业压力大,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 2.区域经济(农业、工业)发展

【练习1】(12年山东潍坊3月)27.目前,东部地区已发现成为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我国三大经济圈正经历着从“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的新跨越。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我国三大经济圈略图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2)山东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 【练习2】(13年广东卷)(28分)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是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题。 材料一: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图8)

《山海关乡土地理》课程纲要

《山海关乡土地理》课程纲要 (2011-07-19 13:47:50) 转载▼ 分类:校本 标签: 育儿 《山海关乡土地理》课程纲要 主讲教师:朱学猛 教学材料:《山海关乡土地理》自编教材 课程类型:课堂教学实践 授课时间:每双周一节 授课对象:初二全体同学 具体内容: 课程意图: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初中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特色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实践,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山海关,热爱山海关,学会对家乡负责,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通过乡土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形成初步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家乡资源从而了解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山海关丰富的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 2 能初步说明山海关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3 知道家乡的地理概貌,了解山海关与中国的联系;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 4 了解山海关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 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3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4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

关于国内外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综述

关于国内外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 综述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国内外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综述摘要:乡土地理课程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主要对近十年国内期刊、学术论文中关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文献进行梳理。通过乡土地理相关概念的界定、地理课程资源理论化、系统化的认知情况、条件性的课程资源的设施配备进行论述。 关键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一、概念界定及分类 早期国外研究突出方面在于理论研究,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乡土地理这个概念进行探究,并对其进行详细分类。此期间的课程资源体现了多样化、个性化、生活化等特点。17世纪,教育理论始祖夸美纽斯亲自讲授乡土地理课程,他认为:“儿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应该从身边的乡土地理开始。”德国柏林大学教师赫特纳也提出:“地理课程必须从乡土地理开始。”20世纪以后,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尤为重视。美国着名课程专家泰勒在1944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课程资源”这一概念,他认为课程目标是对学习者和周边生活的研究,不仅明确课程资源的概念,还引导国外乡土地理研究方向。托斯顿胡森和纳维尔博斯特尔斯威特在《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对课程资源的类别进行了详尽区分,分为目标资源、教学活动资源、教学活动组织资源、制定评估资源。 国内最早出现“乡土地理”一词是在《辞海》中,“乡土地理指的是省区以下较小地区的综合地理,其内容包括本地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

壤、植被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及改造,当地的工农业生产情况、交通运输、人文条件和人民的生活情况等”。 二、地理课程资源理论化、系统化的认知 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一再强调乡土教学,强调青年学生加强国情、省情和乡情教育的必要性。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校本课程备受关注,乡土教学成为我国整体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之后十余年之中,起先一些学者仅对乡土地理、乡土地理课程、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进行概念上的界定。随之,常华锋、陈传娣、李树民、郭栋梁等学者在地理课程资源概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原则、内容和教学意义等,并提出重视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在中学地理实际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实践性。尹耀武等基于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课程之间的关系,依据课程资源的不同分类标准指出澧县地理课程资源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最后实地调查,分析澧县在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学校、老师、社会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上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张碧霞和焦红霞等从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必要性入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影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各种因素,最后总结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一般原则和基本策略。 三、国内外对乡土地理资源内容研究 澳大利亚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在世界上是最早的,可以说是现代乡土地理课程的雏形。他们特设“乡土地理”专题:有“土着人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和“环境教育”,并在这三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地理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谈

地理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谈 分析近年全国高考文综和地理单科试卷发现,开放性试题的得分率偏低。成为制约考生得高分的瓶颈。在平时练习中可以发现学生在开放性试题解题过程中常见的错误主要如下:(1)审题不当出现偏题;(2)知识不熟出现错答;(3)方法不当表达失误。因此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提高开放性试题得分率的有效手段。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表达能力谈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做法。 一、加强审题训练 随着考生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考命题水平自然也水涨船高。限制条件增多,已知 条件隐晦,是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的显著特点。考生如果在审题时粗心大意,走马观花,很容易造成答题失误,甚至全军覆灭。因此,在答题前,考生一定要认真审题,善于抓住关键词语,最大限度地捕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分析出试题中的限制条件和隐含条件。按题目要求作答,减少审题失分。 开放性试题中的关键词通常有三处:一是条件词,二是中心词,三是某些关键的修饰词。例如广东20XX年高考地理卷第35题: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会发生微弱的变动,据此 讨论下列问题:(1)若此角度变大,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会怎样变化?(2)若此角度变小,则地球上太阳直射范围和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会怎样变化?由于不少学生在前提条件中把这个关键词“此角度”理解成了黄赤交角,因而答出与正确答案完全相反的错误答 案。20XX年第34题第(1)小题图中用斜线标出的区域属于(自然带),该自然带气候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一些考生没有注意到中心词“气候”而把气候成因答成自然带成因。又如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分布最广的原因是由于地中海是一个陆间海,伸入大陆内部,扩大了暖湿西风气流的影响范围,而很多同学答成了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再如下面一个问题:鲁尔工业区二战后经济地位逐渐下滑的内在原因是什么?据此应采取哪些对策?结果许多学生把课本上的所有原因和所有对策都写上去了,而没有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内在原因” 和“据此”来回答问题。审题时应注意正确理解材料的时代背景。如20XX年全国文综卷Ⅰ 第39题第(3)题,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的区位因素。根据“70年代以前”的时代背景,学生应回答有利于钢铁工业发展的因素,但部分学生却回答不利于钢铁工业发展的因素。第(4)题,简述近年来该省工业区位的变化。回答时应放在“近年来”的背景中,学生应审时度势地分析辽宁钢铁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其变化中既有有利的变化,又有不利的变化。该题平均得分仅为2.78,难度系数为0.4633,多数考生只回答了有利的变化,即交通条件的改善;而没有回答不利的变化,如省内煤炭资源的枯竭。 认真审题还包括认真审图。如20XX年全国高考地理江苏卷第32题。a、b分别是甲、乙两个地区的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1)反映图中甲地区气候状况的是a、b两图的图,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主要特征是。(2)依据图中属于乙地区的气候资料,

乡土地理文献综述2

乡土地理文献综述 陈向阳 高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 1.张晓青,任建兰,武珊珊.201 2.如何优化课程结构一直是我国高校地理科学专业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美国近十所重点大学和 我国5所大学地理专业本科生的课程体系,总结了美国大学地理学专业课程设置具有方向划分相对自由、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特色突出、紧密结合全球变化和突出人文关怀、强调地理技术类课程和重视实践、门数繁多且授课灵活多样等特点。以此为鉴,提出我国高校地理科学课程体系改革和人才培养的若干建议。 乡土地理概念,作用: 1.王秀花.2014.乡土地理作为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 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乡土地理教学一方面是地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另一方面也是将课堂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环境中的最好途径之一。由于乡土地理教学具有很强的地方性、综合性、实践性、知识性和教育性等特性,因此在教学中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等等都应多途径、多方式、多层次 2.邓清南.1996.从乡土地理在地理学传统中的地位、实施乡土地理教育的教育心理基础及一些国家乡土地理教育概况三方面讨论了乡土 地理教育的有关问题。 乡土地理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 1.彭晴.2015.当前在我国的地理教学中,存在着教学过于抽象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变得更加困难。为了让地理 知识和同学们的生活更加接近,使同学们对地理知识有一个直接感观,让地理知识更加形象化,以便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可以在地理教学中运用乡土地理教学法。本文以青海为例,通过对乡土地理教学法进行研究,希望能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借鉴。 2.孙炳越,张立峰.2014.随着2003年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乡土地理教材被列为地理教材重要内容的一部分。本文主要讲述了乡土地 理对学生学习地理理论方法的推动作用,野外实地考察对学生熟练掌握地理学方法的实践作用。通过以上方面主要说明了乡土地理在学生学习地理学方法中的重要性。 3.王杰华.2015.针对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的特殊背景,本文通过对中学乡土地理教育现状的探讨、研究,分析现在中学地理课堂乡土地理教学方法及应用方式。旨在学好乡土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新一代学生准备好参加家乡现代化建设。 乡土地理运用到地理课堂: 1.邹静.2014.乡土地理教学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可以增强学生地理知识的应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家乡的自然要素和人文 特征,从而优化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2.吴晓琴.2014.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 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3.宋志扬.201 4.巧用乡土地理案例,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而乡土地理材料即在学生 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和常接触的素材,然而,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乡土地理材料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达到扩展学生生活经验、增加他们对家乡的感知,使他们在感同身受中由衷地产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促成学生情感共鸣。 4.金冠华.2014.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中巧妙融入乡土地理,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培 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5.屈国权.2014.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除了对世界地图、经度纬度、天文知识等进行学习外,乡土地理知识同样重要。学生通过乡 土知识的学习,能够更加地了解自己的家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归属感。地理教学与乡土教学巧妙结合,如案例教学、野外考察、研究学习等,让教学的方式变得多样丰富。 师范院校开设乡土地理教材设置研究:

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有效利用

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有效利用 发表时间:2018-10-15T10:04:51.98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作者:黄树甫[导读] 在我国现阶段,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也就要求在我国教育一线的教师要不断努力探索和学习,来寻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在初中的地理教学中 (马山县林圩镇第一初级中学,广西省南宁市)摘要:在我国现阶段,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也就要求在我国教育一线的教师要不断努力探索和学习,来寻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在初中的地理教学中,人们也总结出了比传统教学更有效的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效率,那么本文就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的有效利用展开分析研究。关键词:地理教学;乡土;有效利用 引言: 在我国,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创建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前提。例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都是在室内,老师空洞的讲,很难能激发出孩子们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如何当今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带领学生去室外充分感受地理,这样既可以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教学效率。 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教学意义 1、以身边的事物为突破点,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 在我国一整套的教学系统中,基础很重要,地理这一学科在初中开始学习,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和完善的教学内容来为学生做好充分的基础。例如:在我国八年级地理课本第四章第二节中讲到农业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只是在室内对着书来讲给学生听,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带学生去看一些当地农作物,让学生们亲眼看见之后,自然就会产生好奇着,这个时候再进行具体的讲解,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掌握知识,而且能增加学生的记忆力,教师们可以留一些课后作业,比如在闲时去别的地区考察别的地区的农业然后回到学校开一个讨论会,这样也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知识,也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的,使学生们自主学习。 2、感受身边事物,培养学生爱国爱家情感 初中地理的学习可以说是学生认识到国家,感受到家乡的开始,只有让学生们真正的了解到我们的国家以及自己家乡的丰富资源,乡土人情才能真正的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爱家情怀,这也就更加说明了地理学习的重要性,然而乡土地理教学就是让学生们真正的融入自然,感受自然,引导学生们自主研究和学习地理,从而正确的树立世界观,让爱国情怀不再是几个空洞文字,这对我国新一代的青年尤为重要。 3、走出课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如今人们已经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不再一味强调学习成绩,而是更加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乡土教育中,老师和学生到户外,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学习,然后再一起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就无形的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既让学生们对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加强乡土地理教学的具体措施 1、提高对乡土地理教学的重视 如果想要将乡土地理教学更好地应用到现实的教学生活中,我们就必须要提高对乡土教育的重视程度,从国家教育部门到学校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一线的教师,教师们不仅要正确认识乡土地理,还更应该丰富自己的知识,努力学习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在这乡土地理教学过程中,学校也应给予充分的时间,让教师在结合当地教学实际情况制定中一个完善的乡土地理教学方案,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更加充分的了解地理知识。 2、提高教师素质 在实际的乡土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作用也是重中之重,所以我们应该全面提高我国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这样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来制定更完善的教学计划,来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3、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想要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就应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制定一些讨论会,针对某一内容分组展开讨论,最后再派一个代表说出合组讨论的结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在根据乡土地理和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实践中彻底掌握地理知识。 三、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具体利用 1、利用地理课程资源的案例作用 利用案例可以让学生更简单的了解到地理课程中的知识,因为在地理这一学科中比如我们学的气候这一章节,他的描述就非常抽象,文字也相对偏多,所以学生就不容易理解,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的案例,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查阅一些当地的天气预报,来引导学生学习和观察每个气象特征,再结合实际的案例来讲,这样就会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到地理知识。 2、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组织实践活动 在当今,人们越来越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逐渐将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一味追求知识,而忽略实践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气温和降水这一章节中,如果教师根据课本在室内通俗的讲一遍,可能学生大多都不会理解,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的区域内观察降水并记录降水的情况,来更深入的了解当地的气候特征,然后再结合教材中的知识,这样就充分的引导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地理教材中,很多的词语非常抽象,所以需要学生和教师利用乡土资源来,更有效地了解教材的内容是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地理知识,也大大增加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3、利用乡土地理资源,促进地理研究学习活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