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地震的调研报告

关于地震的调研报告

关于地震的调研报告
关于地震的调研报告

关于地震的调研报

关于地震的调研报告

摘要:近几年地震频发,关于地震的研究,也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也应该对“地震”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了解,地震是怎么产生?地震的危害有那些?当我们遭遇地震是应该怎么更好的保护自己?

关键词:灾害、地震、逃生、汶川

正文:

雅安地震,把全国人民的目光再次吸引到了四川,这片祖国的天府之地。在经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以及刚过去不久的雅安地震之后,人们把目光纷纷投向了“地震”这个简明扼要的词。

关于地震的方方面面,我们都抱着无比好奇的心态去了解和学习。

一.近几年来中国地震频发: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北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此次地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被称为“汶川大地震”。

4月14日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截至 5月30日18 时,玉树地震已造成2698 人遇难。

北京时间 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震中距成都约100公里。成都、重庆及陕西的宝鸡、汉中、安康等地均有较强震感。造成相当大的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

二.世界知名地震:

1.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1日):矩震级9.5级。发生在智利中部海域,并引发海啸及火山爆发。此次地震共导致5000人死亡,200万人无家可归。

2. 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4年3月28日):矩震级9.2级。此次引发海啸,导致125人死亡,财产损失达

3.11亿美元。阿拉斯加州大部分地区、加拿大育空地区及哥伦比亚等地都有强烈震感。

3.东日本大地震( 3月11日):矩震级9.0级。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130公里以外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根据日本官方统计(截止4月14日19时),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的强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踪。

那么地震到底是什么,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啦?

三. 地震成因: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岩石圈在内力的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这就是地震。

地震成因众说纷纭。当前有如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等。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大家普遍认同的板块构造学说。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也是火山、地震较为集中的地带。板块学说是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等学说的综合与延伸,它虽不能解决地壳运动的所有问题,却为地震成因的理论研究基础。

地壳运动是自地壳形成以来地壳物质所受到的地球重心的持续作用。经研究表明:现代地壳在水平方向的运行强度和幅度已经介入微弱期,对地壳的整体坚固和塑性不讳构成太大威胁。可是,现代地壳在升降方向上的运动却显露春相当肆虐,这种肆虐最明显表象是频繁发生高级别地震。这就是当今世界地震频发的原因。

根据地震的大小和危害,人们对地震也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四.地震震级划分:

震级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中国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一般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人无法感觉到,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到),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在夜深人静时人才有感觉),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动较轻时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摇晃,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器皿倾倒,剧烈时房屋轻微损坏,房屋受到破坏或倒塌,地面会破坏严重,乃至造成毁灭性的破坏)。震级每相差1.0级,

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900多倍。比如说,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2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十一度;受唐山地震的影响,天津市地震烈度为八度,北京市烈度为六度,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就只有四至五度了

唐山的地震,在石家庄也能够感觉到,同时这也说明地震是能够传播的。

五.地震的传播:

地震以波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地震的传播速度之快,可见其带来的危害也是很大的。

六. 地震危害:

地震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其中大多数震级较小或发生在海底等偏远地区,不为人们所感觉到。可是发生人类活动区强烈地震往往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另外,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

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会引发出次生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大。1932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直接因地震倒塌的房屋仅1万幢,而地震时失火却烧毁了70万幢。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

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地震虽然当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能够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的。

七.地震逃生:

1.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是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地震时避开危险场所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另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3.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可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

4.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

5.地震发生时不要驾驶交通工具

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6.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机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7.地震发生时不要着急,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

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公共场所如何个人防护

在群众集聚的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最忌慌乱,否则将造成秩序混乱,相互压挤而导致人员伤亡,而应有组织地从多路口快速疏散。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

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能够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8.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人员被埋在废墟里,则要设法移动身边可动之物,扩大空间,进行加固,以防余震。这时不要用明火,防止易燃气泄漏爆炸。要捂住口鼻,防止附近有毒气泄漏。然后找机会呼救,等待救援。

地震固然可怕,可是经过某些测震仪器、防震的训练,还是能够尽量减少损失。

八.地震预防:

一、做好地震预报

地震之前是有预兆的。现在我们所知道的这种预兆是:地下水变浑、翻花、冒泡、变味;鸡鸭猪羊乱跑乱叫;老鼠外逃,鱼儿在水面乱跳。这种情况预示着地壳将弯曲、摺皱断裂,就要发生地震了。当前全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准确预报地震,中国的地震预报能够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大多数地震预报能够指出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间内有可能发生地震。1976年,在唐山地震前,辽宁省海城地区曾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临震前,政府多次催促把室内的人全部安置在地震棚里,并重复宣讲地震知只,结果

伤亡人数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因此,预防地震的关键在于预报及时、准备充分、掌握地震时的救护知识。

二、学校应做好地震前的准备

在中、小学应该普及防震知识,震区学校应有防震训练的方案,若正在上课时发生地震,老师应马上给学生一个简单明确的指令,让学生就地闭眼伏在课桌下。一个地区,在某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地震时。家庭和学校要经常沟通。震区有条件的学校应备救灾物品,如:急救医药用品、防寒防雨用品、工具等,并按班级或教室分配,直到个人手中。

三、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

学校,社区能够组织一些锻炼活动,例如跑早操,长跑,马拉松等。能够经过一些比赛的形式鼓励和号召大家参与到活动中,这样一来,我们的身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地震来临之际,我们会处理的比较从容,被困时能生存下来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有的时候,灾难来得如此的措手不及,让人难受。可是灾难过后,人们依然要生活,那么,灾难过后,我们应该怎么做。九.地震的灾后重建:

地震灾害过后,我们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震后灾区的重建工作,我们要为我们的同胞在废墟上重建自己的家园,要向自然灾害做斗争,经过我们的努力,让灾区迎来更加美好的明

天。对于地震后灾区的重建工作,多年来从事地震灾害后家园重建研究的专家们提出了如下意见:

一、不能着急重建工作的开始

专家介绍说,按照学界规律,一般地震发生后都伴随数次余震,两三个月后才是完全安全的。在此期间,任何的重建工作,都适合开始,因此对于政府来说,这段时间的受灾群众的衣食住行如何来解决,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中小学的停课时间不宜过长,专家认为,一般不要超过一个星期,这样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二、建造房屋要有抗震意识

其实从这次地震灾难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的房子,都出现了毁灭性的倒塌,也正因为如此,才会造成如此大的人员伤亡,虽然说特别大的地质灾害不会在短时间内连续发生,但灾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对房子的构造和抗震性还是提出了相当严格的要求,因此在经历这么重大的地质灾害后重建的房屋,在这点上,就容不得半点大意,这不但仅是科学上的要求,更是民意上的要求。

三、加强灾后孤寡老弱的抚养问题

从地震救援一开始,各方面就在呼吁,灾后孤儿的抚养问题,有的企业事业单位提出了负责地震灾区全部儿童的抚养费用,有的提出了负责灾区所有儿童上大学的费用,国家也表示,将动用专门资金,解决灾后老人和孩子的生活问题,这显示出了我们中

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但有一句话说的好,活下去容易,活的好却很难,成立孤儿院,虽然能够解决孩子的吃住、上学问题,但同时,也有事实证明,从孤儿院长大的孩子,和正常的孩子比起来,在性格上会有一些缺陷,虽然这些缺陷埋藏的很深,但一旦爆发,对孩子的一生,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专家介绍说,规范领养制度,能够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尽理让更多的孩子接受领养,让她们在家庭的环境中长大,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来自家庭的温暖,,从一定程度会有所帮助,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对于灾后的老人和孤儿,我们不光要让她们能够活下去,有东西吃,有衣服穿,有房子住,我们还要能过合理的方式,尽量让她们活的更好,这需要社会各界人士持续不断的献出自己的爱,来关爱这些失去家庭温暖的老人和孩子。

四、最重要的是对灾区同胞的心理辅导

因为有国家拨款和社会各界的爱心捐款,倒塌了的房子,很快就会重建起来,会比以前建的更漂亮,但对于当前的灾区来说,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工作还是人,是那些在地震中幸存下来的人,她们人虽然活了,可是我们要尽快抚平她们的心里创伤。在这次地震灾害中,她们大多数人不是失去了亲人,就是失去了朋友,她们有的失去了父母,有失失去了伴侣,有的失去了孩子,内心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如果没有心理援助,在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抛开这个心理阴影,特别是那些失去双亲的孤儿,

曾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有着温暖的家庭和爱她们的父母,地震一下子夺走她们的一切,她们无异于从天堂掉到了地狱,如果不采取心理援助,这种心理阴影,很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因此对于灾区群众来说,如果尽快摆脱灾难的阴影,迎接灾后的新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一切,只有经过心理援助才能解决。

十.初识地震后的感想:

地震是作为一种自然灾害,是当前靠人类的力量无法抗拒和避免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至今还历历在目,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却注定给人们留下一段非同寻常的记记忆与经历。对许多人来说,它意味着一场旷世的灾难,意味着死亡、伤痛以及天崩地裂的毁灭,意味着灵灵魂的震憾与恐惧,而这一切竟是人力所不能改变的,我想汶川地震对于80、90后来说是第一次经历地震,它第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可怕,让我们心生畏惧,但我们不能畏惧。虽然我们不能让地震不要发生,但我们还是能够做很多事来让地震尽可能小的对人类造成危害,而这就需要整个民族甚至是全世界的人们一起努力,互帮互助团结一心,不论你是哪个民族哪种肤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