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正文初稿梁倩雯

正文初稿梁倩雯

正文初稿梁倩雯
正文初稿梁倩雯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

摘要: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的作家。其词从艺术风格上可分为雅与俗两大类。其雅词客观地反映了一个文人的情怀,俗词更贴近社会,反映市井平民的平凡生活。他的“雅”在一定程度上被他的“俗”所改造,而俗词也是“以雅写俗”,是用文人学士的语言、视角、技巧来写通俗的东西。故而其词作就达到了雅俗兼备、雅俗共赏之妙。

关键词:柳永;雅词;俗词

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他是北宋时期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传词近两百首。由于他本人放荡不羁,藐视礼法,故而他的词不被当时的封建社会以及正统文人所推崇,而且一直以来备受争议。随着历史的慢慢沉淀,人们对柳永有了较为客观的统一的评价。由于他自身的才学和他后来长期所处的环境,基本上将柳永的词分为雅俗两大类。其雅词客观地反映了一个文人的情怀,如描绘社会面貌、抒发个人情感等;但俗词更贴近社会,多是反映社会下层歌妓舞女的痛苦生活。因此,要正确评价柳词要整体把握柳永词的雅与俗,做到以俗为美、雅俗兼济。

一、何减唐人高处

(一)“雅”之体现

在宋代,伴随着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雅俗观念的分辨开始兴起。而当时雅的评判标准则趋向于“文雅”。《论语·雍也》中孔子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他强调,文章应该形式与内容并重。雅俗也是参照于此,刘勰在《文心雕龙·通变》中提到“斯斟酌乎质文之间,而隐括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可见,雅俗的评判在于“文质”的考究,落实到宋词来说,评价一首词的高雅与否其外在主要表现在语言词章的含蓄、雅丽,意向的跳跃等,内在主要表现为思想内容要脱离低级趣味,境界开阔,取材符合文人雅士的趣味等。柳永作为出生在宋代的仕家子弟,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教育,他的思想和写作很难跳跃出“文雅”的篱籓。故而他的作品中有不少雅量高致的上乘之作。

这些上乘之作不单单是依靠“文雅”的评判标准来定夺,更重要的是得到众

人的肯定和欣赏。对此,前人笔记资料中有记载:东坡云:“世言柳耆卿词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1]刘熙载也赞其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2],清代宋翔凤《乐府余论》中谓:“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俚语,而高处足冠群流……”[3]这些评论中都肯定了柳词“雅”的一面。柳永的《雨霖铃》作为《乐章集》的压卷之作,也很能体现其典雅,如情景交融的表现方式、声文并茂的美学效果等,都给千百年来的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细细品读柳永的词作,属于雅词范畴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羁旅词。柳永生长在一个崇尚儒学、注重科第的传统家庭,自幼苦学,少有才名。曾著《劝学文》曰:“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由此可知其读书之勤奋与志向之远大。弱冠之年,柳永便开始了他的羁旅冶游生活,四处奔走,寻求安身立命、实现抱负的机会。在异乡漂泊往往是困难重重、孤独凄凉的,这些真切的体验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欲望,大量描写了羁旅劳顿之苦、漂泊孤独之愁。

柳永一生羁旅大半个中国,而其中心旅行圈就在古楚国一带,由于政治上不得志又身处楚国,使他对宋玉式悲凉有着直接的感受,并在创作中深受宋玉的影响。宋玉是历代悲秋之祖,他的《九辩》以所谓“摇落之悲”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柳永在他的词作中得到共鸣,把他当做异代知音、艺术参照。如“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雪梅香》),“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玉蝴蝶》)等。

师承宋玉,自然少不了悲秋的佳作,陆机曾在《文赋》中说过:“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可见大自然的各种变化能引发人的某种情感,柳永的部分词就融情于景,触动人们的心灵。如得到文人高度评价、被后人称道的《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怎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这首词前两句就勾勒出一幅深秋时节的暮江雨景,深秋时节的潇潇暮雨,给人一种凄凉的况味,客观写景,却已浸透抒情的感伤。“渐”字起领的三句让人感觉迟暮的逼近,他把深刻的感情,融入到所写的景物里,一个“紧”字真实的描写了霜风的凄厉,表现了词人心理的触动。“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到处的红花绿叶都凋敝了,大地上不留半点春夏的印痕,万物的芳华都随着秋雨和霜风逐渐消逝。作者的青春、事业也逐渐走向幻灭。“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