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阿克苏地区第一中学历史教研组:吐尔逊·艾麦尔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时代呼唤革命的理论

‘三民主义是如何提出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

政治:民族危机日益加深(P

《时局图》的含义)改良救国方案失败

78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资本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选择了革命的道路

个人:1894年由改良转向革命, 1895年流亡国外,攻读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接受美国总统林肯的‘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思想,(P79第三自然段)实地考察了欧美社会的利弊)。

2、三民主义的提出: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请一位同学带着‘三民主义是如何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

总结:

(1)上书改革: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改革纲领,但是遭到了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参见教材引言)

(2)成立团体:1894年兴中会檀香山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最早方案。(参见“历史纵横”)

(3)发动起义: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

1895年,兴中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由于内部步调不一致,丧失了时机,再加上叛徒告密,起义未发动就被镇压。清朝政府大肆捕杀革命党人,陆皓东、朱贵全、丘四等被杀,程奎光病死狱中,孙中山、杨发、陈少白等均被悬赏通缉。孙中山流亡海外,后经日本去欧美进行考察。通过考察,他“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美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这就形成了三民主义的雏形。

(4)组建政党:1905年中国同盟会日本东京资产阶级政党

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其前身是华兴会和兴中会,除此之外还有复兴会、科学补习所等多个组织参加。中国同盟会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其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为其总理,黄兴为副总理。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3、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评价:

(1)内容: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把同盟会的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

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面对中国人在西方列强侵略面前所表现出的浑浑噩噩、萎靡不振的状况,孙中山将民族问题作为三民主义的首要问题提出来,开创了近代思想文化运动的更高的奋斗目标。民族主义将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因而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新内容和新含义。

以“创立民国”为内涵的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学说的核心部分,其基本含义就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民权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愿望,对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

以“平均地权”为核心内容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是他的“社会革命”纲领。孙中山认为,在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后,实行民生主义,就可以“思患预防”西方社会的弊端。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是孙中山设计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这一方案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它不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斗争自然也就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引申思考】三民主义内在的关系

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第一,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展开表述;第二,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2)评价:

进步性:①它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具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三民主义而领导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政策和法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史实。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1905—1925年20年间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会后,提出了“振兴中华”的蓝图,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高举“三民主义”旗帜,组织、发动和领导了一系列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斗争。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重点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辛亥革命时期三民主义的实践。 难点: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 教学过程 导言分析 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结合引言,回答下列问题。 1、江泽民指出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分别是什么?它们对中国人民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 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2、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什么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导入新课 面对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先进的中国人通过中外比照,思考着怎样才能救中国。 历史的发展证明,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创立革命的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这一历史任务的承担者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讲授新课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经济也随列强入侵加剧而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发展,促进了思想理论的发展。同时,清政府实施新政,奖励实业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资的发展。 (2)政治原因: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更走到了亡国的边缘,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P78《时局图》)。 (3)社会现实:救国探索不断碰壁。 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这些主张,都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但是,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这些方案屡屡碰壁。 (4)思想基础: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邹容、陈天华等,积极宣传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民主思想,上海和日本的东京成为宣

山东省济南市2018年中考政治 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六课 可持续发展复习练习

第十六课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 1.(2017·济宁中考)2017年2月24日,傅明先市长在济宁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多管齐下增蓝天、保碧水、护净土。要“多管齐下增蓝天、保碧水、护净土”,必须 ( )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杜绝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③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 ④把环境保护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来抓 A.①③B.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 2.(2017·青岛中考)现阶段,雾霾依旧是百姓的“心肺之患”。致霾或多或少人人有份,治霾或大或小人人有责。下列行为有利于减少雾霾的是( ) ①赵某组建了绿色骑行俱乐部 ②孙某每逢春节燃放烟花爆竹 ③刘某劝阻朋友不吃露天烧烤 ④周某参加“我为家园种棵树”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17·烟台中考)2017年2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20年年底前,我国将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这一举措( ) ①有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③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美丽中国 ④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生态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17·聊城中考)2017年2月23日,宋军继市长在聊城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决抓好水污染防治。开展徒骇河、马颊河等主要河流沿线综合整治,落实“河长制”,确保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我市建立河长制,体现了( ) ①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②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③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部署 ④积极落实“碧水蓝天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2017·西宁中考)下列关于“全面二孩”政策认识正确的是( ) A.表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已经过时 B.它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严峻的人口问题 C.有利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识记: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2)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成败; (3)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言分析】 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结合引言,回答下列问题。 1、江泽民指出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分别是什么?它们对中国人民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2、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什么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导入新课】 面对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先进的中国人通过中外比照,思考着怎样才能救中国。 继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之后”,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则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然他们都不主张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 历史的发展证明,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创立革命的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这一历史任务的承担者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对于孙中山先生很多称谓:1940年,国民政府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共产党则称他为“革命先行者”。在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现代中国之父”,而民间普遍称他为“中国国父”。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政治: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各派救国方案失败。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更走到了亡国的边缘,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P78《时局图》)。 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这些主张,都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但是,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这些方案屡屡碰壁。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经济也随列强入侵加剧而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发展,促进了思想理论的发展。同时,清政府实施新政,奖励实业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资的发展。 (3)思想: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 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邹容、陈天华等,积极宣传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民主思想,上海和日本的东京成为宣传中心。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 .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里的“变局”和“创举”指:A .辛亥革命的爆发B .清朝统治被推翻C .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2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了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A .美国B .英国C .俄国D.日本3 .孙中山将解决土地问题引入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最早是在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B.同盟会时期C.武昌起义时期D. 兴中会时期4 .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B .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C .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 .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①按照三民主义思想制定的②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③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具有进步意义A.①不正确,②③正确 B.①②③都正确 C.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D.①③正确,②不正确6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因为①它表达了 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②它反映了中国人们要求 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③它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④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者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 D.①③④7 .下列有关三民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民族主义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C.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 D.民生主义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8 .下列对三民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B.三民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C .三民 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D.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9 .孙中山之所以把“民族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首要部分提出,主要是因为A .清王朝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B.鉴于维新改良失败的教训 C .汲取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经验 D.国内汉族与满族的矛盾尖锐10 .南京临时政府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A .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高中历史 第16课《三民主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6课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一)历史背景: 1、政治社会状况: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中体西用、维新变法)。 2、经济阶级条件:19世纪末中国面临瓜分危机时刻,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主观努力: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孙中山流亡国外,一边学习资产阶级理论,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二)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中国同盟会总章》中明确提出十六字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在《民报》的发刊词上,阐发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内容:

3、评价:积极:①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②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③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局限:但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没有彻底土地革命纲领。这就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指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注意——辛亥革命的结果: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改变双半社会的性质。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3、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失败。 三、发展:“新三民主义”思想形成——孙中山革命思想的飞跃 1、条件:①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五四运动、十月革命对孙中山的影响; ③中共和共产国际对孙中山的帮助。 ④孙中山的爱国思想和救国救民的崇高责任感。 2、提出新三民主义——1924年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1924年国民党“一大”《国党一大宣言》内容: ①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②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对比 ①民族主义:旧三民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

第十六课《可持续发展》优化训练及参考答案

第十六课《可持续发展》优化训练及参考答案 控制人口,提高素质 【基础强化训练】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A 20% B 25% C. 30% D. 15% 2.以下不属于我国人口基本特点的是() A人口基数大B,新增人口多 C.人口素质偏低D.人口老龄化严重 3.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是() A控制人口数B提高人口素质 C.实行计划生育D.提倡晚婚晚育 4.实行计划生育的主要目的是() ①控制人口数量②提高人口素质③提倡晚婚晚 育④提倡少生优生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5.出现右侧漫画中那种现象的原因是() A人口素质偏低B新增人口多 C.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D.人口基数大 6.我国实施的与上题漫画主题关系最密切的一项 国策是() A对外开放B.保护资源 C.计划生育D.保护环境 【知能提升训练】 7.下图说明未来几十年我国仍将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①人口总数过多②人口素质不高③人口老龄化加剧④性别比例失 衡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8.右图是2014年7月15 日14时,“中国人口信息网”的“中国 人口时钟”显示的数字。时钟反映的我国人口特点是() ①人口基数大②新增人口多③老龄化加快④人口素质低 A①③B.②③ C.①②D.②④ 9.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约13.7亿人, 居世界第一;60岁及以上的人口1.78亿人,比2000年上升2. 93 个百分点;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00年的3611人上升为8930人,文盲和半文盲率从2000年6.72%下降到2010年的4.08%。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 ①人口总量大②人口增长速度快③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④人口性别失调⑤人口素质有所

九年级思想品德 第十六课《可持续发展》训练题 教科版

思想品德:第十六课《可持续发展》训练题(教科版九年级)一、基础知识题 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________。我国计划生育的主要内容:提倡_______、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说服农村有实际困难、希望生两个孩子的夫妇实行适当间隔生育;少数民族实行计划生育的具体做法由所在自治区或区(市)决定。 3、从总量上看,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资源类型齐,是一个______。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相对数来看,我国在世界上是一个______。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_______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树立一种新的道德观念——生态道德观,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够认识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责任。 二、能力提高题 近几年,我国北方地区多次出现了沙尘暴天气,使北京、 天津、河北大部、山东北部等地区经常出现大范围的沙尘天 气,……看右图回答1-4题。 1、对沙尘暴的认识错误的是() A沙尘暴再次敲响了警钟,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B沙尘暴出现的原因在于人们不适当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 源,破坏了环境 C沙尘暴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 D解决沙尘暴的出路在于人类不在开放和利用自然资源 2、面对沙尘暴我们应该() A增强环保意识,保护好环境 B减缓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速度 C把治理沙尘暴作为我国中心工作D发展经济必然要破坏环境 3、沙尘暴对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危害有() ①使空气质量降低②容易诱发多种疾病③使沙漠化问题日益严重④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每年都会遭到沙尘暴频繁袭击的原因是()

高二历史必修三《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

[键入文字] 高二历史必修三《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在不断更新的同时也需要及时的归纳总结,才能更好的掌握,接下来历史网给大家整理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阅读。 怎样理解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从“振兴中华”的救国愿望出发,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践中,深入研究中西有关思想资料并实地考察西方社会政治的基础上提出的。 孙中山倡导的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洋人的朝廷”──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它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主义传统,吸取了西方资产阶级争取民族独立与自由的民族主义思想。孙中山强调“民族主义”绝不是排斥满族,只是反抗满族贵族的民族压迫,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孙中山认为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孙中山全集》第1 卷,第234 页)。民族主义“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孙中山选集》第81 页)。所以,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是反对满族统治者。也没有排外的思想,而是要联合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政治上获得独立之后,必须有经济上的富强独立,这是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孙中山对此作了十分具体细致的研究,提出了一个中国建设的具体蓝图──《实业计划》。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在辛亥革命前是全体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旗帜。 孙中山倡导的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主要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平等”思想和民治观念。孙中山主张“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充分享有“民权”。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要解 1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15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后篇巩固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1896年,孙中山在自述中说:“吾党于是抚然长叹,知和平之法无可复施,然望治之心愈坚,要求之念愈切,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这表明他( ) A.决心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B.对国家命运失去信心 C.坚定了革命救亡的理念 D.用三民主义指导革命 ,孙中山已经从早期改良思想转变为革命思想,“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A 项与材料不符;B项无法体现;1896年三民主义尚未提出,D项时间错误。故C项正确。 2.1901年,留日学生在《国民报》发表的文章中指出:“欲立新国乎,则必自亡旧始。”“亡旧”是指( ) A.驱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B.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C.进行全方位的经济改革 D.推行深刻的思想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逐渐在中国兴起。20世纪初,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已成为历史潮流,故选B项。 3.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采用代表汉、满、蒙、回、藏的五色旗为国旗,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 ) A.民族主义理念 B.民权主义价值

C.民生主义思想 D.民主主义内涵 解析五色旗表明了孙中山民族平等的思想,这体现在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理念当中。故选A项。答案A 4.“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但它带有革命性和民主性。”文中的“革命性和民主性”是指( ) A.规定“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B.形式上具备了现代宪法的雏形 C.规定了当时国家的根本任务 D.有利于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反对主权在君、君权神授;实行三权分立,防止专制、保障民主,凸显了其革命性和民主性,故A项正确。 答案A 5.孙中山曾说:“在这些日子里,我对中国革命的命运想了很久,我对从前所信仰的一切几乎都失望。而现在我深信,中国革命唯一实际的真诚的朋友是苏俄。”孙中山思想的转变取决于( ) A.中国革命形势的变化 B.本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C.外来侵略的不断加深 D.苏俄对华提供大量援助 解析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在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中,仅有B项属于内因。孙中山本人对中国革命抱有异常坚定的信心,勇于接受教训,不断探求真理,这是其思想转变的根本因素。故选B项。 答案B 6.下图是国民党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关系图,其中交集部分应是( ) 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一①至于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②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研究政治革命的工夫,煞费经营。至于着手的时候,却是同民族革命并行。③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材料二④关于民权一方面的方法……第一个是选举权。现在世界上所谓先进的民权国家,普遍的只实行这一个民权。专行这一个民权,在政治之中是不是够用呢?专行这一个民权,好比是最初次的旧机器,只有把机器推到前进的力,没有拉回来的力。⑤现在新式的方法,除了选举权之外,第二个就是罢免权。人民有了这个权,便有拉回来的力。这两个权是管理官吏的,人民有了这两个权,对于政府之中的一切官吏,一面可以放出去,一面又可以调回来,来去都可以服从人民的自由……国家除了官吏之外,还有什么重要东西呢?其次的就是法律。所谓有了治人,还要有治法。⑥人民要有什么权,才可以管理法律呢?如果大家看到了一种法律,以为是很有利于人民的,便要有一种权,自己决定出来,交到政府去执行。关于这种权,叫作创制权,这就是第三个民权。⑦若是大家看到了从前的旧法律,以为是很不利于人民的,便要有一种权,自己去修改,修改好了之后,便要政府执行修改的新法律,废止从前的旧法律。关于这种权,叫作复决权,这就是第四个民权。人民有了这四个权,才算是充分的民权;能够实行这四个权,才算是彻底的直接民权。 ——摘编自孙文讲演、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编辑《民权主义》1924年版 ①指出了政治革命的根本是实现民权主义;②指出了推翻君主专制政体不能只靠民族革命;③表明推翻君主专制政体有双重意义,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是政治革命的结果;④⑤⑥⑦阐述了民权的内涵,即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并指出只有真正实现这四种权利才是彻底的直接民权。两则材料展现了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逐渐具体和深入,关于民权主义的内涵变化也是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集中体现,凸显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内容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变化进行简要评析。 第1页共1页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拓展2]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2)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成败; (3)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查资料,了解孙中山的一生革命活动。 (2)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但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引导学生学习孙中山具有适应时代潮流和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本课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同时还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建议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比较丰富这一优势,适当补充有关材料,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为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许多救国主张。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但他们都不主张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的发展证明,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创立革命的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这一历史任务的承担者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由此导入新课。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时代呼唤革命的理论 (1)各种救国方案屡屡失败:如洋务运动破产、维新变法失败等。 (2)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热潮。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时局图》的含义。 P 78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重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知识梳理】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政治:进一步加深,各派救国方案失败。 (3)思想: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4)阶级:以孙中山为首的登上历史舞台。 (5)个人因素:孙中山个人努力。 2、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上书改革: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了冷遇。从此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2)成立团体:1894年--兴中会--檀香山--第一个资产阶级,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最早方案。(3)发动起义: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 (4)组建政党:1905年中国同盟会日本东京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其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为其总理,黄兴为副总理。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评价: (1)内容:孙中山在《民报》把同盟会的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三大主义(2)评价: 进步性:①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 ②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是的重要理论指导。 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具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进行革命的政治纲领,他力图通过民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打通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挽救沉沦在即的民族和国家。具体表现为: 1、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清朝统治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 2、颁布《》,维护民主共和:1912年,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它还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了中央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大大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3、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先后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战争,但均告失败。这说明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 (1)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历史教训:一是同盟会和国民党组织涣散,需要重组;二是建立革命联盟。(2)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 (3)孙中山本身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 2、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影响及评价: (1)中国的召开:1924年1月广州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并讨论了国民党改组问题,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一次合作的实现,标志着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2)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①新民族主义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民族,一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这是一种新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 ②新民权主义主张国家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一切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③新民生主义也强调两条原则,一是平均地权,二是,“耕者有其田”。 (3)评价 进步性: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反帝反封建),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重难点释疑】 一、三民主义内在的关系 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第一,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展开表述;第二,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二、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1.不同:①内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优质教案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同盟会及三民主义;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三民主义的实践;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主要内容、进步性;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理解: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分析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二、过程与方法 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理解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二)教学过程 【复习】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的救国之路

【导入】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许多救国主张。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但他们都不主张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的发展证明,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创立革命的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这一历史任务的承担者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历史背景 【探究】引导学生新闻记者教材第78页的导言和正文,归纳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1)社会基础:19世纪末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出示《时局图》) 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来源: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特别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 4)个人因素: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中国民主革命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 课 稿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十六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第一课,学时为1课时。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必修三一书主要讲述了中国从古到今的思想科技与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及近代化以来的西方科技与文化。教材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继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之后,对中国思想理论演变的又一概述。该单元主要讲述了20世纪以来引导中国走向变革、走向富强、走向现代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并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课从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影响及评价。本课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的救国探索在不断深入。作为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其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缺少它,我们便无法完整地了解先进的中国人的救国探索的全过程,也无法得出走新民主主义的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这一结论。 2、课堂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并综合该课在整本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确定这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背景、内容以及孙中山为实现三民主义所做的努力,认识三民主义对资产阶级革命所起的作用。 ②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通过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掌握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2)、过程和方法: ①结合教材“历史纵横”及教师补充的史料,设计问题,让学生合作探讨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及作用,并学会分析史料、评价历史事实的方法。 ②通过列表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对比、探讨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三民主义是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确定依据:思想文化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深刻反映。只有深刻地理解三民主义及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才会明白孙中山思想的内涵和孙中山关心民众,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2)、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确定依据:学习思想史对学习者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维能力才能深刻理解孙中山前后的思想。对于这一难点,应当适当补充历史材料,与学生一起解读,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新旧三民主义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历史).doc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历史) 案例名称《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科目历史教学对象高二学生提供者岳季 课时2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必修三第六单元20世纪一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第一课。本课教材主要从三民主义的形成、实践和发展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孙中山的思想。一方面,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是整个旧民主主义时期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最高峰;从另一方面来看,三民主义又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最能反映当时中国人民要求独立和民主的共同愿望。同时又是孙中山为革命奉献一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背景。 2、识记: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实践。 3、理解: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分析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4、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基本观点分析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视频,再现三民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情境。 2、用“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的观点分析重难点° 3、比较新旧三民主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知道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但是由于其无法突破自身的局限性,它不能指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感知孙中山为民主共和奋斗一生的高贵精神和适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学习他坚强不屈、屡挫屡奋的斗争。 重难点 重点: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新旧三民主义的分析评价。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授课对象为淮滨高中高二文科班学生。 -学生在之前学习过三民主义的内容以及它所指导的一系列革命活动,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仅属于简单了解,未能深入分析和评价这一理论。 ?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认识和评价问题的能力还不高,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思维。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人教课标版(实用教案)

第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同盟会及三民主义;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三民主义的实践;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主要内容、进步性;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理解: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分析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二、过程与方法 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理解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二)教学过程 【复习】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的救国之路 代表基本主张实践效果特点 抵抗派林则徐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末付诸实践旨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改良的办法,使中国免受列强侵略,从而摆脱危机。 洋务派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中体西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末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甲午战争失败宣告其破产; 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早期 维新派郑观应 王韬 冯桂芬发展民族工商业,商战; 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 实行君主立宪。末付诸实践 维新派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挽救民族危机;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实行君主立宪。思想启蒙; 最后失败。 【导入】 年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许多救国主张。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1

第16 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1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本课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同时还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学情分析】 在必修一13课学习过《辛亥革命》,同时孙中山和辛亥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很多,因而学生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基本掌握,本课应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三民主义及其发展,理解理论成果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任务分析】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建议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比较丰富这一优势,适当补充有关材料,大力采用谈话法、情景引导法,指导学生感知孙中山先生的光辉形象,为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 本课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第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思想内涵及评价。第三,新三民主义与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关系。这三大问题涵盖了本分专题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背景、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从中认识其产生背景与其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实践三民主义的基本史实;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材料,引导学生掌握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指导学生从背景、内容和作用等角度比较新旧三民主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会后,提出了“振兴中华”的蓝图,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发展,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以及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重大作用。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比较分析与评价。 【设计思路】 以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探讨救国之路导入新课,分析三民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一组材料分析三民主义的内容、实质、局限,然后评价三民主义,结合三民主义的实践及局限,进而学习新三民主义,通过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理解三民主义的发展,认识先进中国

教学设计《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 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本课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同时还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学情分析】 在必修一13课学习过《辛亥革命》,同时孙中山和辛亥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很多,因而学生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基本掌握,本课应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三民主义及其发展,理解理论成果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任务分析】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建议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比较丰富这一优势,适当补充有关材料,大力采用谈话法、情景引导法,指导学生感知孙中山先生的光辉形象,为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 本课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第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思想内涵及评价。第三,新三民主义与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关系。这三大问题涵盖了本分专题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背景、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从中认识其产生背景与其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实践三民主义的基本史实;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材料,引导学生掌握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指导学生从背景、内容和作用等角度比较新旧三民主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会后,提出了“振兴中华”的蓝图,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发展,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以及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重大作用。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比较分析与评价。 【设计思路】 以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探讨救国之路导入新课,分析三民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一组材料分析三民主义的内容、实质、局限,然后评价三民主义,结合三民主义的实践及局限,进而学习新三民主义,通过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理解三民主义的发展,认识先进中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