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政学复习资料分析

财政学复习资料分析

财政学复习资料分析
财政学复习资料分析

第一章

外部性:指的是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的福利的情形。

正外部性:正外部性的经济活动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无偿给他人带来利益。

负外部性:负外部性的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消极影响,对他人施加了成本,但并不因此而付出代价。

政府失灵:政府干预经济不当,未能有效克服市场失灵,或者在克服市场失灵过程中反而阻碍和限制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导致经济关系扭曲,市场缺陷和混乱加重,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公共产品:指的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是指可供社会成员共同消费的产品,即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

非竞争性:指产品和服务一旦被提供,新增消费的额外成本为零。

非排他性:指技术上很难将那些不愿付款者排除在产品和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

公地悲剧:当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权使用资源,但没有人有权阻止他人使用,由此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即为“公地悲剧”。

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一.试述市场失灵及其表现?

市场经济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固有的缺陷或不足,西方经济理论将它们统称为“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2.无法消除外部性;

3.无法消除垄断造成的福利损失;

4.市场不完全;

5.信息不完全;

6.收入分配差距;

7.宏观经济失衡。

第二章

一.财政的产生。

财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剩余产品,产生私有制,产生了阶级,继而伴随这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二.财政的要素。

财政分配的主体:国家(政府);

财政分配的客体:一部分国民收入;

财政分配的形式:有实物,力役和价值形式;

财政分配的目的: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三.什么是财政?

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它是一国政府采取某种形式(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分配对象,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活动。

第三章

一.作图说明政府对学生本人进行教育补助的经济效应。

横轴表示学生对教育的消费,纵轴表示对其他产品的消费,AB为预算约束线。学生得到补助前,预算约束线AB和无差异曲线I相切于E点,个人教育消费数量为D。得到补助后,学生的预算约束线由AB向外平移至ACF,其中AC部分即为补助数额。新的预算约束线ACF和无差异曲线I`相切于E`点,个人教育消费数量为D`。

第四章

财政支出/公共支出/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单位以公开招投标为主要方式,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商品、劳务和工程的行为。

一.瓦格纳对财政支出增长趋势的解释。

瓦格纳从两个方面解释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

政治因素:国家职能扩展→政府职能的内在质量提高→财政支出增长。

经济因素:

1、工业化→市场主体间关系复杂→要求建立有关的司法和行政制度→财政支出增长;

2、城市化和人口密集→对公共产品需求增加→财政支出增长;

3、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对收入弹性高的教育、文化、卫生等产品需求增加→财政支出增长。

二.经济发展不同阶段财政发展的特征。

1.经济发展早期阶段的财政支出的特征:

财政支出中用于公共投资部分比重很大,增长的速度也很快。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对政府的公共性消费支出需求不大。

这一时期主要考虑经济的发展速度,因而转移性支出不大。

2.经济发展中期阶段的财政支出特征:

此时私人资本积累开始上升,公共积累支出的增长率就会下降,从而公共投资支出在GNP 的比重下降。

政府用于教育、卫生和安全等方面的消费性支出增加,其在整个政府支出中的比重相应上升。用于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转移支出开始增加。

3,。经济发展成熟阶段的财政支出特征:

从总体而言,公共性投资占GNP的比重是曾不断下降趋势的。

公共消费支出占社会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上升。

用于解决社会公平的转移性支出将会大幅度增加。

第五章

小额信贷:指的是金融机构实施的,.以农户的信用为基础,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抵押和担保的贷款。

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负效应产生原因。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补差机制。当个人有收入但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时,他获得的补助是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其收入的差额。他的总收入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数。这意味着,即使他提供F2的工作,他的收入也不会增加,因此,对于不是特别偏好工作的人,在他无法获得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甚至在他只能获得略高于它)的收入时,他将选择完全享受闲暇,不工作。

二.负所得税的基本思想。

对个人所有的收入征税,其中,对收入超过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部分征税,这是正的所得税;对收入低于起征点的差额,也按照同样的(或更高的)税率征税,但这时的征税额是负的,是负所得税,是政府给低收入者的补助。

三.作图说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偏好闲暇的人劳动供给的影响。

第六章

社会保险:指的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运用保险方式,对遭遇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等特定社会风险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使他们仍能保证基本生活水平的一种制度。

优值品:是指那些实际效用高于消费者主观评价效用的产品,即消费者的评价低于合理评价的产品。

劣值品:是指那些带来的实际效用低于主观评价的产品。

现收现付制: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用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

完全积累制:是一种以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的筹资方式,通过建立个人帐户,使退休金直接来源于个人的储蓄积累。

部分积累制:是一种将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原则相结合的筹资方式。社会统筹:是指政府通过工薪税或社会保险税筹集资金,计入专门的社会统筹帐户,作为公共养老基金,并由政府将这些资金用于退休职工的养老开支。

个人账户:是指由政府推行的职工在职期间的强制储蓄,个人帐户资金属于个人所有。

总替代率:它是指职工的月退休金与退休前一年的月工资的比率,即:总替代率=月退休金/退休前一年的月工资。

道德风险:是指市场参与者的一方不能察觉另一方行为的情形,也可表述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为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为。

一.试述政府介入社会保险的理由。

1. 政府的介入可以弥补保险市场存在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市场不存在问题。

2. 政府的介入可以弥补收入分配上的市场缺陷。

3. 社会保险是一种优值品,政府的介入体现了父爱主义的观念。

4 .相对于商业保险来说,政府介入社会保险还具有其他的优势,比如:可以节约成本,特别是决策成本;更有利于分散风险;社会保险支出可以实行指数化。

二.我国现行的城镇养老制度及基本养老的筹集方式。

养老金的筹资模式主要有三种:

1.现收现付制。

2.完全积累制。

3.部分积累制。

养老金的筹集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社会统筹,二是建立个人账户。

三.简述优值品和劣值品。

1.优值品是指那些实际效用高于消费者主观评价效用的产品,即消费者的评价低于合理价的产品。

由于主观评价偏低,可能造成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不足,于是政府一般采取低价提供或免费提供的政策,甚至采取强制消费措施,以促进消费。

2.劣值品是指那些实际效用低于消费者主观评价的产品,即消费者的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

因为主观评价偏高,可能造成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过度消费。为了防止过度消费,政府一般对该产品高征税以提高其价格,甚至采取一定的管制措施,来降低人们的需求。

第七章

帕累托改善: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影子价格:是指经过调整后的市场价格,是真正的社会价格,反映了社会成本的大小。

净现值法:是指在投资项目的寿命期内,将所有的成本和收益按照一定的贴现率折算为成本现值和收益现值,如果收益现值减去成本现值的差额即净现值大于零,则该投资项目就是可行的。其公式为:

式中,n :投资项目的寿命期;Ik :第k年的现金流入量;Ok :第k年的现金流出量;i :预定的贴现率。

第八章

一.经济发展的含义和实质。

1. 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的内容。经济增长是按人口平均的实际产出的增加。

2. 还包括由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状况、文化法律甚至观念习俗的变化和生态环境、福利水平、健康状况、分配状况等方面的改善。

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的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协调和优化,即经济质的方面的改善,表现为产出能力的提高。

二.作图说明拉弗曲线的含义和政策主张。

拉弗曲线是以美国经济学家 A.B.拉弗的名字命名的,表示税率与政府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政策主张是减税。

第九章

税收负担:是指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个人和法人)实际承受的税款,它表明国家课税对全社会产品价值的集中度以及税款的不同分布所引起的不同纳税人的负担水平。

税收转嫁:就是纳税人通过购入或卖出商品价格的变动,将全部或部分税收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税收归宿:是税负转嫁的终点,也是税收负担的实际承受者。

一.税收转嫁的五种主要形式。

1.前转(顺转)。纳税人在进行交易时,按照课税商品的流转方向,用提高价格的办法,把所纳税款向前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消费者。这是税负转嫁的基本形式。

2.后转(逆转)。纳税人用压低价格的办法把税款向后转嫁给货物或劳务的供应者。例如纳税人通过压低购进原材料价格将税负转嫁给原材料生产者。

3.混转(散转)。一种商品的税负通过提高销价转移一部分,又通过压低进价转移一部分,往往是前转和后转并行,故称为混转或散转。

4.税收资本化。税负转嫁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应税物品(主要是土地及收益来源具有永久性的政府债券等资本品)交易时,买主将物品可预见的未来应纳税款从所购物品价格中做一次性扣除,此后名义上虽由买主按期纳税,实际上税款由卖主负担。

5.消转,又称转化。指纳税人用降低课税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它是利用生产者应得的超额利润抵补税收,实际上没有转嫁,由纳税人自己负担。

二.影响税负转嫁程度的主要因素。

税负转嫁程度取决于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1)需求弹性对税负转嫁的影响:

需求弹性大——前转较困难

需求弹性小——前转较容易

(2)供给弹性对税负转嫁的影响:

供给弹性大——前转较容易

供给弹性小——前转较困难

三. 作图说明需求弹性大于(或小于)供给弹性时,供求双方对税负的分担情况。

图10-1 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的税负转嫁

图10—2 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的税负转嫁

Q Q1

Q2 Q

Q1 Q2 0

四.简述亚当斯密和瓦格纳的税收原则以及不同产生的原因。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税收四原则:平等性、确定性、便利性和最少征收原则,这是对税收原则最早、最系统的阐述。

瓦格纳提出税收收入充足并有弹性以及普遍平等的纳税原则,适应了当时国家从消极的“守夜者”到社会政策执行者职能转变的需要。

第十章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自己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

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政府,在对跨国纳税人进行分别课税而形成的征纳关系中,所发生的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税收饶让:是指政府对本国纳税人在国外享受的所得税减免税款,视同在国外实际缴纳税款而给予抵免的一种税收优惠,是国际间避免双重课税协定所规定的一种措施。

免税法: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居民或公民来源于境外并已向来源国政府纳税的所得免予征税的方法。

抵免法:是指按照纳税人的全部所得计算应纳税额,但允许纳税人从应纳税额中抵免其已在来源国缴纳的税款。

一.简述税制要素。

1.征税对象。其是税收制度最基本的要素,也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或课税客体,是指对什么征税,即征税的标的物。每一个征税对象都有税目和计税依据。

2.纳税人。纳税人又称纳税义务人,它是课税的主体,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法人是依法成立,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3.税率。税率是税收制度的核心要素,税收的固定性特征是通过税率体现的。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在计税依据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国家征税的数量和纳税人的负担水平就取决于税率,国家一定时期的税收政策也体现在税率方面。

4.起征点和免征额。起征点又称征税起点,是指征税对象数额所达到的应当征税的界限(起点)。计税依据数额达不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起征点的按照计税依据全额征税。免征额是指稅法规定的从征税对象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5.违章处理。

二.简述三种主要的税收管辖权。

1.地域税收管辖权。一个主权国家按照领土原则(又称属地原则)确立的税收管辖权,称为地域税收管辖权。在实行地域管辖权的国家,以所得、收益来源地或财产存在地为征税标志。也就是说,它要求纳税人就来源于或存在于该国的所得、收益或财产纳税,而不论纳税人是否是该国公民或居民。

2.公民税收管辖权。一个主权国家按照属人原则确立的税收管辖权是公民税收管辖权,是主权国家对其公民即拥有其国籍的自然人行使的税收管辖权。

3.居民税收管辖权。居民税收管辖权是以居民身份为依据行使的税收管辖权,即居住国对居住在其境内的全部居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取得或拥有的来源于或存在于境内外的全部收入和财产,行使征税权力。

第十二章

政府债务:在会计学意义上,政府债务是指政府由于过去事项引起的现时义务,该义务的履行预期会导致政府资源的流出,这种流出既可以体现为经济利益,也可以体现为服务形式。衡量内债(外债)适度规模的主要指标?

(一)内债适度规模的主要指标

1.国债负担率=累积国债余额/年度GDP (警戒线是60%)

2.借债率=当年国债发行额/GDP(警戒线是3%-10%)

3.国债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财政支出(警戒线是15%--20%)

4.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警戒线是8%--10%)

(二)衡量外债适度规模的主要指标:

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出口收入(安全线为20%,危险线为30%)

经济债务率=当年外债余额/GDP(安全线为小于30%)

出口债务率=外债余额/当年出口收入(安全线为小于100%)

财政学案例分析(精选.)

财政学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谁来填补养老金缺口 案例来源:根据2013年1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3》编写 案例内容: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从2006年中国对社会保障建设提出“覆盖城乡”的要求,到2013年在较短的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对城乡居民的基本全覆盖。中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有很多的内容,其中养老金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支柱。目前,养老金缺口问题已经越来越受人们关注。 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为20001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18.39%。总支出为1556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1.91%。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收入的比重看,全国总计达到了62.85%,比上一年提高了7.91个百分点,上海高达96.05%。而这种支出收入比上升的趋势会影响未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可持续性。 自2013年1月1日起,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确定。 但无论是财政部还是学者,均回避了当前个人账户巨额空账的偿还问题。个人账户空账带来了巨额隐性债务问题。目前,个人账户长期空账运行,以及记账利率过低等问题,致使养老保险的部分积累功能的设计初衷无从实现,已成为事实上的现收现付制。 根据人社部2013年初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城镇职工养老金累计结余近2.4万亿元,但与官方数据形成对比的,是个人养老金账户缺口的持续扩大。 截至2012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23941.31亿元。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包括纯企业单位、其他以个体身份参保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达到29543亿元。也就是说,即使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的所有资金用于填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仍有5602亿元的缺口,与上一年相比,这一缺口扩大了大约240亿元。

2财政学概论试卷

案例二:河南省今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39.37亿元。今年河南种粮农民享受的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又比去年大幅提高:中央和河南省共安排两项补贴资金39.37亿元,比去年增加了13.72亿元,增长了53.5%! 其中,粮食直补14.5亿元,与去年持平;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24.87亿元,比去年增加13.72亿元,增长1.23倍。这就是说,按去年补贴面积9469万亩计算,全省亩均补贴达到41.57元,比去年增加了14.47元。 据介绍,省政府对今年的兑现办法进行了重大改革,决定从今年起,通过“一折通”兑现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等资金,同时在遂平、汤阴两县进行“一卡通”试点。实施“一折通”(“一卡通”),就是在农村信用社或邮政储蓄网点为每个农户开设固定的补贴存款零余额账户,政府的各项惠农补贴逐步通过这一账户直接兑现给农民,存款折(银行卡)一次发放,可以多次、多年使用,农民持存款折和有效证件可到任何一个农信社或邮政储蓄营业网点进行查询或领取补贴资金。(资料来源:河南日报2007-05-30) 6.政府之所以要对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是因为( ) A.增加农民收入 B.发展农业生产 C.农产品具有一定的外部性正效应D.农产品具有一定的外部性负效应 7.政府兑现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实施“一折通”(“一卡通”)是为了( ) A.增加银行存款 B.减少财政事物 C.减少中间环节,防止挤占、克扣。D.方便农民 8.政府对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与粮食流通环节补贴相比优势有( ) A.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完全到达农民手里B.农民直接感受到国家农业支持政策 C.市场经济不成熟 D.符合WTO规定 9.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属于( )补贴 A.明补 B.暗补 C.生产环节补贴 D.流通环节补贴 10.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属于财政( )支出

财政学案例分析

1.1我国垄断行业:坚冰渐融 1.2食品不安全信息不对称 1.3野生动物保护、光污染的负外部效应 1.4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常态 1.5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是社会和谐基础 1.6:是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 1.7:医改、教改背后的公共物品供给缺位 1.8:公共物品供给越位 1.9究竟什么是公共财政? 1.10:弥补市场缺陷,配置社会公共资源(一项重要的财政职能) 1.11:我国收入调节政策取向应该是“促富治贫” 1.12:2007年宏观政策重心:激活内需增长动力 2.1:财政花钱当量力而行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8月7日 2.2: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全面启动 2.4:公平与效率,漏桶里的水? 2.5:财政支出面临扩张压力 9.1:2006年中央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2006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 9.2:建复式预算体系用制度管住干部 9.3:我国的零基预算改革 9.4: 看好13亿人的“钱袋子” 9.5:全国人大财经委拟通过《2004年中央决算(草案)》 9.6:摘自: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基础——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潘承祥 9.8:“国库集中支付”反腐作用有多大? 9.9:政府采购:谨防腐败转移 10.1:日本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划分 10.2:美国的财权划分方式——财源共享和分率计征 10.3:分税制10年 10.5: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实践 11.1:我国财政赤字计算 11.2:格林斯潘警告美财政赤字危及经济前景 12.2:2005年中国财政赤字大幅降低意味着什么?2005-06中华工商时报 12.1:促进财政政策由投资向公共服务转型 12.2:我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历程

财政学案例分析1

公共财政学案例分析 ————谁来填补养老基金缺口 贸易经济11 成员:苏春强 2111802220 王光瑞 2111802221 2013.11.28

题目:《关于“谁来填补养老金基金口”的案例分析》 班级:贸易经济11班 小组成员:苏春强贸易经济11 2111802220 王光瑞贸易经济11 2111802221 讨论过程: (1)仔细研读案例,查找相关资料,适当展开,以确定分析方向和主体。 (2)通过阅读资料,结合当前社会现象,按照提示内容,运用所学的供需理论、博弈论等相关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就案例所反映和折射的相关问题提出小组成员的见解。 (3)整合小组成员的见解,完成案例分析报告与演示稿。 一.案例简介: 《新民周刊》2012年第38期刊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封进的文章说,持续扩大的养老基金缺口必须得到填补。谁来填补缺口?目前看有4个可能的来源。 一是国企红利。我国约有国有资产33.8万亿元,国企红利每年已经超过1万亿。2012年实际上缴比例约为7.4%,远低于欧美国家的20%-60%。若能将上缴比例提高到20%,则可有近2000亿的补贴用于养老保险。 二是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我国有外汇储备约3.4万亿美元,占GDP约50%,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一。我国已经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主权财富基金,期望通过更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提高储备资产的收益率。用主权财富基金的收益补充养老基金是许多国家的做法。 三是社会保障基金。这一基金成立于2000年,主要用于应对今后的养老保险基金危机。如果今后有更多的国企红利、外汇储备投资收益划拨到社保基金,国家财政通过社保基金补贴养老金缺口不失为一种办法。 四是直接增加财政预算。加大财政对养老金的补贴是社会公平的需求,也是政府对之前养老金改革中的隐性债务埋单。 二、案例分析: 1、养老基金缺口的形成 (1)、统筹基金占用个人账户资金是形成养老金缺口的主要原因。 我国从传统的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转变过程中,在探索中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制度设计的初衷是统筹基金实行现收现付制,满足当期养老基金支付需要;个人账户实行积累制,账户里的钱只能在本人退休时才能发放,可以为将来人口老龄化积累资金。但现在除了部分进行个人账户试点的地区外,其他地区个人账户与统筹基金都是混账核算,大量个人账户的钱被用于当期发放,成了有名无实的空账。 (2)、“中人”的隐性债务进一步扩大养老金缺口。 国务院 1997 年颁发《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采取了“老人”、“中人”和“新人”三种群体对应三种方法的计发方式,

财政学资料归纳分析

选择题 1.()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消费品 D、固定资产 2.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 )。 A、混合物品 B、公共物品 C、私人物品 D、准私人物品 3. ()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财政 B、税收 C、货币政策 D、国际贸易 4. ()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5. ( )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 B、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 C、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经济稳定 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 7.收入分配的含义通常指对()的分配 A、国民总产值 B、国内总产值 C、国民收入 D、社会个人收入 8.财政收入再分配职能主要调节()的分配 A、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 B、集体收入与国家收入 C、企业利润与个人收入 D、国家收入与个人收入 9.财政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为了取得() A、经济效益 B、社会效益 C、经济与社会效益 D、企业效益 10.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 A、C+V+M B、C+V C、V+M D、C+M 11.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是() A、农业 B、重工业 C、建筑业 D、轻工业 12.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A、东部沿海 B、中部省份 C、西部地区 D、北部地区 13.财政收入实际增长是指() A、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 B、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升率 C、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于物价上升率 D、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 14.按照马克思产品价值的构成理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是由()构成. A、c B、v+c C、m+v D、c+v+m 15.财政积累的源泉是() A、v B、m C、v+m D、c+v 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分配格局变化的显著特征是向()倾斜. A、政府 B、公有制企业 C、其他所有制企业 D、居民个人 17.当价格总水平上升时,()最有利于提高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占的分额 A、人头税 B、定额资源税 C、比例流转税 D、累进所得税 18.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

财政学案例分析复习题

案例1: 阅读以下案例资料,根据资料分析所提出的问题: 当火车驶过农田的时候——外部效应与市场失灵 20世纪的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格兰大地上飞驰。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A.C.庇古。他边欣赏风光,边对同伴说:列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喷出的火花(当时是蒸汽机车)飞到麦穗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但铁路公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这正是市场经济的无能为力之处,称为“市场失灵”。 将近70年后,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和阿尔钦同游日本。他仍在高速列车(这时已是电气机车)上想起了庇古当年的感慨,就问列车员,铁路附近的农田是否受到列车的损害而减产。列车员说,恰恰相反,飞速驰过的列车把吃稻谷的飞鸟吓走了,农民反而受益。当然铁路公司也不能向农民收“赶鸟费”。这同样是市场经济无能为力的,也称为“市场失灵”。 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代与地点结果不同。两代经济学家的感慨也不同。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火车通过农田无论结果如何,其实说明了同一件事:市场经济中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的关系。 思考: (1)、什么是外部效应?在这个案例中外部效应是正的还是负的?体现在哪些方面? (2)、市场失灵有哪些表现? (3)、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4)、为什么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方面具有优势? (5)、政府主要通过什么手段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列明政府活动的主要范围。 案例:2: 阅读以下案例资料,根据资料分析所提出的问题: 财政支持医疗卫生文化三农等事业发展情况

财政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按照教育法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2003-2007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累计达2.43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26倍,年均增长18.8%,较好地保障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003-2008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情况 单位:亿元 2008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8937.91亿元,比2007年增长25.5%。中央财政教育支出1598.54亿元,增长48.5%,主要用于: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秋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增加北方农村中小学取暖费,免费提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教科书,并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加强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和中西部地区初中校舍建设,改善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附属生活设施。资助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向中等职业学校中来自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和农村的一二年级学生提供助学金,每人每年1500元,惠及90%的在校生。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继续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支持三批共100所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全面启动“211”工程三期建设。继续支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等。完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 财政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财政学案例分析

案例: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是社会和谐基础 近年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衡量一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否公平有三个指标:一是分配率,指的是劳动报酬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二是每小时劳工成本中的福利开支;三是社会保障税与个人所得税占政府税收收入的比重。如果劳动者的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越高,说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公平。同样,每小时劳工成本中的福利开支越高,或社会保障税与个人所得税占政府税收收入的比重越高,则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公平。 在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上述三项指标各自所占比重都很高。以美国为例,国民总产值的70%是“按劳分配”的,其他国家的分配率也普遍都在54%-65%之间。另外,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也至少在40%以上,有些国家更达60%以上。初次分配的这些特征至少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是以初次分配中的公平因素为主,以政府再分配中的公平调节为辅。 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目前初次分配存在着资本所有者所得畸高、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劳动所得持续下降的局面。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06)》有关数据测算,2005年,我国GDP实现18万亿元,全国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为4.8万亿元,但职工工资总额只有1.9万亿元,只占GDP的11%,占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0%,另有2.9万亿元(约占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0%)通过非工资渠道分掉了。除此外,职工工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逐年下降,1991年为15.3%,1996年为13%,2000年下降到12%,2005年下降到11%,同时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持续扩大。 此案例涉及书本第一章的内容,首先,中国的经济体制是以市场经济为主,计划经济为辅,所以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材料中,“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目前初次分配存在着资本所有者所得畸高、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劳动所得持续下降的局面”是由于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书上P17讲到市场缺陷,这与市场缺陷是有关系的,主要包括 1.条件性市场缺陷。竞争的不完全性;外部效应;信息不充分;交易成本;偏好不合理。2.原生性市场缺陷。主要是收入分配不公,一个社会理想的收入分配结构应该是同时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分配结构,收

财政学案例分析题 (1)

案例分析题 1.资料显示,我国的外汇储备近3万2千亿美元,拥有美国国债投资超过100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发达国家的第一大债权国,而现阶段,招商引资仍然是考核各级政府政绩的主要指标,运用财政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2.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将2008年GDP修正为31.4万亿人民币,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至9.6%,调整后我国08年的GDP为4.6万亿美元。09年日本经济处于萎缩状态而中国经济增幅达8.7%,世界银行曾预测中国的经济规模会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试运用财政学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3.从2003年的2.9%到2009年的1.1%,我国中央财政赤字正与国际通常要求的警戒线渐行渐远。资料显示,1999年我国赤字率跃上2%的台阶,在2000年至2003年赤字率逼近3%,其中2003年、2004年财政赤字一直维持在3198亿元这一建国以来的最高位。国民经济近几年连续向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财政蛋糕也越来越大,既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又使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相对变小,财政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如是说,运用财政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4.2007年人大五次会议上,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给了民众一个惊喜,2007年用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的预算支出将增长相当大的比例,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到全体民众身上。在2007年中央财政主要支出中,增长最快的是医疗卫生支出,增幅86.8%,达312.67亿元人民币,以用于免费防止重大传染病、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加大城乡医疗救助;用于教育的支出858亿元,增长42%,以免除1.5亿农村中小学学生学杂费;三农支出继续增加,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对就业再就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职工养老保险、社会救助体系增加投入。2007年初财政报告多次提到公平、正义的理念,洋溢着政府对民生的殷切关注。运用财政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5.《人民日报》消息,《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式发布。《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50万亿元,达到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相比2011年虽继续有所回落,但仍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上升。《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4676亿元,比上年增长2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0%。全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17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8%。2012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第二产业占GDP的45.3%,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的44.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在解读《统计公报》时表示,国际上,欧债危机仍然没有找到稳定解决的有效办法,欧元区大部分国家增长动力疲弱;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成长显著低于预期。在如此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实现了国民经济运行缓中企稳、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的总格局,实属不易。要求:试运用财政学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财政学案例分析

财政讨论总结报告3 ---------地下通道为何受冷落题目:《关于“地下通道为何受冷落”的分析》 班级:贸易经济11班 小组成员:白刘涛--- ---- 苏春强---经济18---20 刘前---- ---- 讨论过程: (1)仔细研读案例,查找相关资料,适当展开,以确定分析方向和主体。 (2)通过阅读资料,结合当前社会现象,按照提示内容,运用所学的供需理论、博弈论等相关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就案例所反映和折射的相关问题提出小组成员的见解。 (3)整合小组成员的见解,完成案例分析报告与演示稿。 一.案例简介 2002年,F大学某系一著名教授因跨栏杆横穿邯郸路而被高速行驶的汽车撞到,抢救无效而与世长辞。事故发生后,该校校报详尽报道了整个过程,并将近年来发生在邯郸路上由于乱穿马路而发生车祸的事故刊登在同期报纸上。触目惊心的文字和让人窒息的悲哀充斥着整个校园。或许此次交通事故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但对于近年来横穿马路,车祸发生不断的F大学来说,这已不是新闻。据说,邯郸路与国权路交界处本无红绿灯,如今在路口的人行信号灯是在1998年由于一学生、一教授先后在此出车祸而换来的。 人们不禁要问:为何有一定教育程度的名牌大学生和那些为为师表、知识渊博的教授会无视交通法规而乱穿马路、酿成车祸?难道前几年连马路上小朋友都熟背的“七不规范”早已成为过去? F大学国年路人行地下通道早在几年前已经建成。然而,在给各老师、各同学的问卷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能坚持过邯郸路时走地下通道的师生比例很低。往返于邯郸路步行的师生很少愿意多走几步路去走地下通道,更不用提那些骑自行车的了。其理由是人行地下通道设置的不合理,不仅要弯很多路,对于上下课时人人争分夺秒的学生老师而言,十分不便。而且设施简陋,一到雨天就积水。加之,管理不善使整个地下通道一直处于脏乱差之中。无奈之下,学校在上下课高峰时间只能派出专职人员负责管理路面交通,吹哨舞旗,防止由于赶着上课而横冲直撞的学生遭遇车祸。 同样,人们也会问:为何学生愿意冒出车祸的风险去和时间赛跑,而不去选择不受红绿灯限制的地下通道?纯粹是为了保障师生过马路安全而建的地下通道为何发挥不了作用而形同虚设? 从上面的现象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在中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状况:一方面是政府出资建造了不少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另一方面是不少人坚持乱穿马路。这不能不说是社会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一种嘲笑。 无论是F大学的地下通道还是交通繁忙处的人行天桥,它们都是政府为人们提供的公共产品,而且普遍存在,为什么它们不能吸引行人去使用,而行人为什么会冒生命危险这样一

财政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财政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财政专业一直比较热门。那么财政学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目前又是否被看好呢? 财政学专业毕业生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财政学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财政、税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财政、税务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财政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 具有处理财政税收业务的基本能力; 3. 熟悉国家有关财政、税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 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财政学专业就业前景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各个公司、企业为了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势必首先规范财务管理,强化资本运作,需要大量的财经人才加盟。政府部门和行业部门也会加大这类人才的需求量。 财政学专业就业方向一:对外贸易 职业状况:外贸在沿海一带大小城市发展都非常快,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也大,而且,浙江、江苏一带民营企业也开始意识到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开始大量招聘有学历的新手,是毕业生们入行的好机会。缺点是有些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保障做得比较差,很多不给员工缴纳“三金”什么的。主要职位设置包括单证员、外贸业务员等等。 薪酬现状:新人做外贸,在外企待遇在5000元/月左右。而外贸就业机会集中的温州、义乌等地,新人的待遇大概只能在2000元/月左右。当然,在拥有一定的客户开发能力后,贸易提成是一笔更大的收入来源。 专家建议:很多学校的财政学专业都会开设海关管理与报关实务课程,大家可以结合这门课程去参加报关员和外销员考试。这两门考试的通过率比较低。还有一个跟单员的资格认证,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拿一个,最少你在和跟你一样的同学竞争时,要多一点点筹码。 想要从事外贸业务的同学对英语学习一定要重视,六级八级先不说,最少得跟你的外国客户“沟通无限”吧?另外,可以提前确定要进入的行业(主要根据目前流行的外贸产品,例如五金等),然后找到相关行业协会的外贸网站或购买一些相关专业的英语工具书,将行业英语知识补充一下。 最后,一定要利用好能够争取的实习机会,主要任务是熟悉单证操作流程、报关流程等,还有跟外贸企业的老员工学习与寻找新客户的渠道以及维护与老客户关系的技巧,同时带个笔记本,认真记下外贸员们工作中的细节和处理各种麻烦的方法。其实,这些就是多数企业招聘员工时要求的,也是毕业生们最痛恨的——经验。前面说到争取实习机会,大家可以在假期来临之前,找到一些外贸企业的电话,打过去要求实习,甚至免费都行,一般总会有企业愿意接纳你的,再说了,这也能锻炼你的沟通能力啊…… 财政学专业就业方向二:税务筹划 职业状况:通过税务规划进行合法避税是很多公司的必然选择,另外,一些个人也将选择目前国外流行的聘请咨询师税务规划的方式来合法减少税务支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几年里,税务规划方面的职位将在需求和薪酬方面有大幅度的攀升。 薪酬现状:规模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助理大概月收入在1200-2000元之间,规

财政学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 某幢旧式楼房,屡次发生失窃事件,原因之一是该居民楼里各单元没有加装公共防盗门。每次失窃案发生以后,大家都希望楼里能装上一扇单元防盗门,各家进出有钥匙,朋友来了就在楼下通过电话喊一声,使整幢楼的安全性增加。但防盗门一直没有装上。向单位房管部门反映,说是住在楼里的已经不完全是本单位的人,费用难以协调;再说这些住房已经出售给私人,装防盗门应该由居民自己出钱。于是该居民楼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之中,没有一个机构出面负责解决“装防盗门”这样的公共事务。 分析: 这是一个安全问题政府提供的问题, 先看着防盗门问题能否通过私人方式去解决。在没有加装单元防盗门的情况下,一些最担心家里被盗、被抢的人首先出资给自己家里加装防盗门。对个人来说,这要花更多的钱,但比起费时费力地去搞“制度创新”还是合算的。从长远来讲,由于有钱的人加装防盗门,窃贼的盗窃难度大了,成功概率低了,盗窃行为的净收益小了,边际收益降低。因此,窃贼要么设法提高盗窃技能,要么就是光顾那些不装防盗门的家庭。这样一来,那些原以为自己没有多少钱,小偷不会光临,毋需加装防盗门的家庭会受到损失。最后的结局是:不管有钱还是没钱、钱多还是钱少,家家都装防盗门。 对每一个家庭来讲,投资于防盗门的支出与自己对家庭财产被盗的预期损失是相关的。也就是说,盗窃的预期损失越大,投资防盗门的愿望和实际投资越大;盗窃的预期损失越小,投资防盗门的愿望和实际投资越小。就整幢楼而言,每个家庭用于防盗门的支出远远大于统一安装一扇单元防盗门的费用,两者之差额,代表一种制度成本,它并没有带来社会福利,却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如何以公共方式提供的安全服务——加装防盗门成为可能?这种事情该由谁来管?怎样管?其实,加装单元防盗门应该是政府管的事,因为“安全”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第一,如果没有公共治安,犯罪必定泛滥,个人用于防治犯罪的成本大量增加,全社会用于防治犯罪的总支出也增加,不如建立公共治安体系来得经济,而防盗门的安装正是公共治安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是说,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安装单元防盗门比大家各自投资更有效率。第二,政府是社会中惟一能够合法使用暴力来保护产权的机构,也是惟一能够借助于强权来征税的机构,拥有提供公共产品的便利条件。因此,加装防盗门这件事应该由政府来管。当然,政府的职能是负责公共产品的供给,并不一定要由政府自己来生产防盗门。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消费的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相对而言的,是针对特定的消费群体的,因此,对公共产品的理解也是相对的。从大的方面讲,公共治安在全国范围内是公共产品,每一个公民的消费均具有非排他性,公民享受这种消费通过公民纳税来支付。从小的方面看,防盗门对于同一幢居民楼的消费者来讲,具有非排他性,他们应该为消费公共产品负责,也就是说,应该支付该公共产品的成本。通俗地讲,谁受益谁付费,居民应该为加装公共防盗门付费。虽然居民都是单元防盗门的受益者,但对于每一个居民来讲,他们实际的边际收益是不同的,有人愿意,有人不愿意。举个极端的例子,对于家中没有什么财产的赤贫者来讲,根本没有财产失窃的可能,他是不愿意为单元防盗门付费的。一个百万富翁就很愿意付费。既然加装单元防盗门会给不同的消费者带来不同的收益,因此,他们为加装防盗门而愿意支付的成本也不一样,即边际收益高的居民愿意付较高的价格,边际收益低的居民愿意付较低的价格。当实际价格超出预期时,人们愿意支付的价格上限就是心理价格。

财政学案例分析新

财政学案例分析 要求: 1、每个班级由班长负责分为5-7个小组,每个小组原则上不超过10人。在一起上课的两个班级分组数目应一致。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以财政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然后每个小组推选1-2人上台发言并负责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每个小组回答的问题不超过3个。每个小组用时不超过10分钟。 3.凡是积极上台发言与提出的同学,均计入平时成绩。

案例1 原标题:自付近10万还欠医院1万多南都讯南京确诊的第一例H 7N 9禽流感患者在IC U治疗的费用每天近万元,目前治病花费近10万元,家属打算卖掉家里的二手房付医药费的消息引发热议。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认为,可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由政府部门提供必要资金保障感染病患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患者:费用能否报销无人告知 昨日,南都记者到达南京找到这家人。患者丈夫叶英(化名)称,自从妻子徐丽(化名)患病以来,家里花掉9万多元的积蓄。民政部门捐助了1万元钱,社区民警也捐了2000元,但在重症监护室每天要花费近1万元。“现在我们已经欠了医院17000多元,只是医院没催我们交。”叶英说,关于费用能否报销,没有人告知他们。 在徐丽还未确诊感染时,叶英就与儿子开始商量卖房子筹钱的事情,不过,这一计划一直没有实施。前日,叶英家的地址在网上被曝光,这让他很不高兴,卖房子的计划也不得不停止。但他一定要澄清,“卖房子是为了救人,可不是因为这里有病毒才卖的。”昨晚,叶英与儿子在凳子上铺开写纸条,算计着家里钱能支持多久。 南都记者查阅发现,此前卫生部门一般将人禽流感病例归类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根据2003年5月施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43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提供必要资金,保障因突发事件致病、致残的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财政学案例分析

财政学案例分析 学院:商学院 班级:经济学一班 学号:1115124008 姓名:康箐芸

案例一: 2009年大蒜价格暴涨,2007年暴涨的猪肉价格。当年飞涨的肉价,曾经引得各路资金跟进,甚至有房地产商改行盖起了猪圈的。不过,市场掀起的价格泡沫很快就在一轮养猪热中灰飞烟灭,只隔了不到两年时间,肉价一度又回落到07年的起点。涨跌轮回之间,受损失最惨重的就是养猪农民。 分析: 市场是一种结构精巧而且具有效率的商品交易机制,这已经为经济发达国家几千年的经济发展史所证实,而且为这种经济学说所论证和肯定。亚当斯密将市场形容为“看不见的手”,市场可以自动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但上面谈到的市场配置效率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作为严格的假设条件的,而现实的市场并不具备这种条件。所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我们称之为“市场失灵”。案例中猪肉、大蒜价格疯涨可以看做是一件“市场失灵”的典型案例。商人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他当然有利用各种方式以提高利润的动机。由于和农民相比,商人们占尽信息、活动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在利用垄断等方法炒热市场,抬高价格方面更加有利可图,因此商人必然会在不触犯法律的情况下抬高市场价格牟利。也就是说,如果放任市场运作,这样的事件将“此起彼伏”,“看不见的手”在制止这个问题方面,是完全无力的。 在本案例中,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垄断。市场效率是以完全竞争为前提的,当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生产,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从而丧失市场效率。本案例中以大蒜为例,因为在2008年由于大蒜种植面积普遍的增加,造成了市场的供大于求,使农民和中间的经销商还有出口商都不同程度的受到非常大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的种蒜积极性降低很多,大蒜的种植面积就是降低了30%。这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减产,但是客观上助推了不法商人操控市场。一方面种植面积的减少使得今年的大蒜产量急剧下降,另一方面商人囤积居奇,这在很大程度上推高了大蒜的价格。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信息,信息不充分成为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消费者在看到肉价蒜价上涨时由于不了解实际情况,担心进一步上涨而继续购买导致价格持续上涨的恶性循环。而这种信息不对称,又给投机炒作提供了机会,市场得不到清晰的价格信号,只能根据各种传言忽冷忽热。猪肉的供应商认为升值空间存在,不断买进肉品,而不明信息的农民则增大供应,最终泡沫破灭导致了他们的损失。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进行干预。政府的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立法和行政手段;二、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三、财政手段,通过征税和收费为政府各部门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筹集经费和资金。具体到这个案例里,要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

财政学(新)分析

(2分)政府出资兴办的企业属于()。 ? A. 乡镇企业 ? B. 集体企业 ? C. 国际企业 ? D. 国有企业 得分:0知识点:财政学作业题收起解析 答案D 9. (2分)市场经济中非政府投资的比重越大市场经济越不发达。() ? ? 得分:0知识点:财政学作业题收起解析 答案错 解析 4. (2分)财政投融资填补了财政无偿投资和商业金融投资的空白。()? ? 得分:0知识点:财政学作业题收起解析 答案对 10. (2分)失业保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减震器。() ? ? 得分:0知识点:财政学作业题收起解析

答案对 解析1. (2分)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所固有的功能。? A. 经济范畴 ? B. 政治范畴 ? C. 社会范畴 ? D. 法律范畴 得分:0 知识点:财政学作业题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2. (2分)()是各国弥补财政赤字的普遍做法。 ? A. 动用上年财政结余 ? B. 向银行透支 ? C. 发行国债 得分:0 知识点:财政学作业题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3. (2分)仅将赤字公债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的国家是()。 ? A. 中国 ? B. 美国 ? C. 日本 得分:0 知识点:财政学作业题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4. (2分)我国()通过中央银行法规定,财政不得向银行借款和透支弥补财政赤字。? A. 1990 ? B. 1992 ? C. 1995 得分:0 知识点:财政学作业题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5. (2分)1974年()《经济学中的灯塔》是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理论研究之开端。 ? A. 布坎南 ? B. 科斯 ? C. 泰勒.考恩

财政学案例分析1

财政学案例分析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第一节政府与市场 一、案例及分析 (一)案例1.1:分拆垄断企业,能否解决问题? 1、分拆微软,打破垄断 2000年美国地方法院法官杰克逊法官的初步判决,几乎吸收了司法部全部反微软的观点。但2001年9月美国司法部表示不会执行法官将微软分割为二到三家独立公司的裁定。微软的反对者失望,认为政府出尔反尔。 观点1(蔡建诚):微软垄断——社会大众沟通不良。微软的错不在于它的高市场占有率,更不在于它同时提供作业系统与应用软件,而在于它不断试图控制资讯交换的界面,以达致排挤竞争者的目的。当新版权条例在本年四月实施时,本港不少中小企业叫苦连天,为了守法宁愿以高价购回正版视窗及MS Office套装软件。是由于Windows系统稳定?相信很多没额外付钱购买技术支援的用家也有怀疑,但Office必须在这个作业系统上运行却是事实。是由于Office的任何功能其他应用软件也无法代替?恐怕也未必。但由Office软件产生的文件档,往往不能由其他功能同样强大的软件开启﹝或者起码不能完全读取﹞,恐怕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被迫升级封闭软件。假使有日要转换不同厂牌的软件,或不想跟风盲目升级现有软件的版本,既有的或他人传送过来的档案则可能无法读取,用家的选择权利得不到保障。经典例子就如微软文书处理微软 Word 产生封闭的 .doc 档案格

式,连旧版的 Word也无法开启新版的 .doc 档,然后微软可以藉已购新软件的用者的「自发」力量,促使其他用者也升级或购买新版本。 微软的利害之处更在于它利用桌上电脑作业系统市场的占有率和庞大资本储备作价格战的强大优势,令它可以轻易抢攻较弱的市场。它可以「免費」把浏览器「整合」入作业系统內﹝不提供移除选择﹞,並透过网页制作软件对「超文字标记语言」﹝html﹞这个本是公开的语法标准加入只有由该浏览器﹝的某个版本﹞才能阅读的独有标识,诱导网民上网时遇到「最好由微软牌浏览器欣賞此网页」的讯息时放弃另类浏览器程式;在邮件发送程式采用预设特別编码,令其他信件处理程式读到邮件主旨时已出现乱码;把软件必要的程式呼叫介面私密化,让竞争对手在 Windows上面开发运行稳定的产品的时候困难重重;甚至对原是跨平台的程式语言加以修改,让「以非微软版程式语言所写的程式」无法在视窗上执行,令视窗无须面对在纯质素上与其他平台公平竞争的压力。这些手法的本质和目的都是意图控制软件与软件﹝作业系统或应用程式﹞之间的资讯沟通界面,剥夺用者﹝以至程式设计员﹞的选择自由﹝纵使只是部分成功﹞。 美国司法部放弃分拆微软是否恰当或许有待商榷,但若不同时采取措施监察微软的价格政策,並规定微软必须详细公开过去的档案格式和应用程式介面,並于将来尊重公开的通讯协定,让其他软件发展者可尽早生产真正兼容的替代产品,就对社会大众的自由选择权利没有交待。因此笔者认为,真正打击MS的做法,除了必须从反垄断法例入手外,用家还应尽量选择微软外的产品,特別是完全支持开放介面的应用程式和平台,不再参与制造人为的沟通障碍。长远来说或须应换上別个开放式Operating System (如 GNU/Linux),但现时起码应为将来作好准备﹝如坚持使用公开的档案格式、使用跨平台的应用软件、不升级现有的视窗作业系统﹞。 观点2:“垄断,但无害”。杰克逊法官判决将微软分割为二到三家独立公司。这是一个偏帮政府干预企业创新自由的恶判例,不管法庭最后怎么判,我还是从根本上反对美国政府用反垄断法来惩罚靠自由竞争而成功的企业。 关键之处在于,这套反垄断法所针对的,并不是老百姓心目中讨厌的政府垄断,而是市场竞争所导致的自然垄断。不少在竞争中处下风的厂商,纷纷为杰克逊法官的判决叫好。他们怂恿和支持司法部,劳民伤财打官司,既要求微软提供落后的产品,又要求微软搭售对手的产品。企业转移竞争的战场,从市场移师到

《财政学》知识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三、简答题 1、简述公共需求的特征。 2、简述财政是如何产生的。 3、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 四、论述题 1、试述政府干预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依据。 2、试述财政的三大职能。 参考答案 三、简答题 1、(1)公共需求满足的受益外在性;(2)公共需求的整体性;(3)公共需求一般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 2、(1)财政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2)为了维持国家机构的存在并保证实现其职能,国家必须从社会分配中占有一部分国民收入,这就产生了财政这一特殊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3、(1)垄断(2)不能有效解决外在性问题;(3)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4)市场信息不充分;(5)收入分配不公平;(6)宏观经济波动 四、论述题 1、(1)背景:在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西方经济学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经济自由思想转入低潮,市场失灵理论以及以此为依据的政府干预理论成为主流理论。出现这种转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西方国家的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第三,政府计划体制的成就。 (2)依据:市场失败理论,其核心是对市场缺陷的分析。由于在某种状态下,市场在合理配置资源方面会失败,政府政策的基本作用就是针对这种现实的失败或可能出现的失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这是政府进行经济干预的逻辑起点。但市场失败仅仅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2、(1)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使各种资源都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财政配置资源职能的主要内容有:(1)预算安排;(2)制度安排,包括环境性制度,制约性制度和引导性制度。 (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A、通过税收对收入水平进行调节,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B、通过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改善低收入阶层居民、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及其子女的生活、保健或教育状况,提高或维持其实际收入与福利水平,维护社会的安定。C、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国家兴建公共福利设施、开展社会服务以及举办种种福利事业,增进社会成员利益,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广大群众提供生活质量保障,这也使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增加,个人收入差距缩小。D、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实际上,打破人口流动壁垒,使劳动者可以通过“以足投票”获得最大效用,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劳动积极性,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有效途径。 (3)经济稳定职能。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是指政府运用财政工具和政策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与增长的职责与功能,而这一功能的产生是基于市场机制自身调节功能的失败。A、通

财政学案例分析 公园里的收费和搭便车

课程序号: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金融学专业 《财政学》 案例分析 题目:公园里的收费和搭便车 编号: 姓名: 成绩: 案例名称:公园里的收费和搭便车

案例来源:根据2012年8月记者郝颖在每日新报中所登新闻天津西沽公园本事免费入园市民拍婚纱照被收2元门票所编写 案例内容: 2011年,天津市市政府对红桥区的西沽公园改造之后,决定在6月开始免费对市民开放,对此,当地市民对政府的惠民政策感到很开心。但是还是存在问题。据一位市民小王讲述,他和未婚妻到西沽公园拍婚纱照时,在公园门口入园处被拦并索要50元的入门费。大热天的,穿着婚纱、礼服本来就不舒服,小王更不想因此坏了拍照的心情,二话没说缴纳了50元后这才进园。可更让小王纳闷儿的是, 50元换来的却是一张票价两元的西沽公园门票。“本是免费入园,拍照就要收费,这究竟是什么费用?”根据西沽公园的工作人员解释,原来这50元是对拍照造成绿地、树木等损坏的赔偿。据介绍,因为西沽公园式免费公园,所以入园拍摄婚纱照的人太多,对园内植被造成了严重的损坏,也曾禁止影楼入园拍摄。事后,很多影楼主动联系公园,说是订单已派出,而外景多选择在西沽公园,协商是否能缴费后入园。就这样,从今年6月底,西沽公园入园拍摄婚纱照需缴纳50元。 案例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西沽公园是虽然是收费公园,但是在改造之后,政府承诺要免费对市民开放,但是现在公园的工作人员却以各种原因而对市民进行收费这种现象是怎么一回事呢?要知道西沽公园管理人员的这种做法是否正确,首先先来了解一下公园的性质?案例中的西沽公园是由政府出资改造的,是属于准公共产品,那么什么是准公共用品呢? 根据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满足条件,公共产品被分为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两个类别。其中准公共产品又被称为“混合产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或有限的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它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如教育、政府兴建的公园、拥挤的公路等都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具有非排他性和不充分的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例如,教育产品就属于这一类。教育产品是具有非排他性的。因为,对于处于同一教室的学生来说,甲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并不会排斥乙听课。就是说,甲在消费教育产品时并不排斥乙的消费,也不排斥乙获得利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