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戴错了桂冠的吴虞

戴错了桂冠的吴虞

戴错了桂冠的吴虞
戴错了桂冠的吴虞

戴错了桂冠的吴虞

新文化运动期间,吴虞因其曾经发表猛烈抨击儒家纲常名教、家族制度的文章,被誉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其后的一些论著也多半把吴虞视作反封建、反传统的代表人物,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并列,称之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彻底的反传统派”等等,予以高度评价。

近日读了五四人物的一批著作,《吴虞集》、《吴虞日记》自然也在其列,掩卷时望着扉页头戴瓜皮帽的吴虞像,感到这才是真正的吴虞,“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桂冠,实在是错给了他。

诚然,吴虞写了一些反孔非儒的文章,但反孔非儒并不等于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反孔非儒者比比皆是;即使是儒学定于一尊,孔子成了圣人之后,历代反孔非儒的学派、言论亦史不绝书。诚然,吴虞受过时代风潮的感染,曾经留学日本学习政法,日记中记有不少他读过的西方哲学、政治、法律等著作的名称,可很难说他究竟接受了多少西方近代思想,在他现存的一百多万字的著述、诗文、日记中,仅有三四处引用过约翰·密(弥)尔和孟德斯鸠的话,而且显得十分生硬,远不及他运用中国传统文化那样挥洒自如,显然他并未真正理解它们,至于卢梭、伏尔泰等人,仅仅只提到名字。当然,这还在其次,因为搬弄“语录”未必就是通晓,何况当时以传统语言表述新思想是屡见不鲜的。更主要的是,就其论述的内容、观念来看,吴虞攻击孔子,痛骂纲常名教的基本理论依据,并不是近代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个性独立,而是老子、庄子、墨子、列子、文子、商鞅、王充、阮籍、嵇康、孔融、李贽等中国历代非儒、反儒学派或儒学异端的论说,在总体上未脱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与历代反正统的思想格局。他本人在《道家法家均反旧道德说》一文中还特别声明自己的观点是地道国粹,他所说的“都是我国古之义所讲的,不是我杜撰的;想来那些绅士遗老也不能效义和团,加我一个‘投洋’的罪名了”(《吴虞集》,55页),急于洗刷自己与洋学干系的心情跃然纸上,与陈独秀等人公开声明引进西方文化,反对旧思想、旧伦常大异其趣。

从吴虞一生的思想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攻击纲常名教、家族制度虽然多少受时风的熏染,但更直接、更主要的诱发因素是他的家庭矛盾。一九一一年前后,吴虞因为父亲纳妾及财产等问题,与其父发生冲突,他又将此事经过写成《家庭苦趣》一文油印散发,且刊于《蜀报》第八期上,一时轰动了成都的“上等社会”。时人依据封建伦常、道德规范,指斥吴虞为“非理非法”的“忤逆”之子和“名教罪人”,将其逐出教育界。这件事(以及他婚后长期与大家庭共居,深感不自在)激起了他对封建家族制度纲常伦理的逆反心理,并从历代反正统非正统的言论学说中找得思想上的共鸣。自此,吴虞认定他父亲是魔鬼(日记中均以“老魔”、“魔鬼”呼之),认为其“心术之坏”以及社会舆论之所以偏袒父亲,都是“孔教之力使然也”,开始著文反对孔教,且集矢于孝道、名教、家族制度,而他使用的武器则取自他最熟悉,且深有所悟的中国文化中非正统的部分。相比较同样也因苦于伦常之扼而激起反抗思想的谭嗣同来说,吴虞对天赋人权等西方近代学说的接受以及“冲决一切网罗”的反封建勇气,都不及二十年前足未出国门的这位官宦子弟。即使比起魏晋名士、王学左派的“非汤武薄周孔”,嬉笑怒骂的言行态度,吴虞显然也要温和得多。一千五百年前孔融在论及父子、母子关系时,曾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与近代西方洛克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吴虞在《说孝》一文中则明确表示自己虽反对儒家孝道,但不敢作如是说,而《说孝》一文,历来被认为是吴虞反孔非儒的代表作之一。

正像阮籍、嵇康无视名教、放浪形骸,戴震斥责“以理杀人”,所反对的只是假道学(名教),而不是道学本身一样,吴虞所要打倒,所猛烈抨击的主要是纲常名教的某些流弊,直白地说,只是纲常名教中压抑他、束缚他的那一部分,而在内心深处,却是对正统的认同,他在日记中常常流露出的封建家长的专横态度与心理,自己多次纳妾,精通封建文人捧戏子、写艳诗的无聊玩艺,把声色作为“聊以遣兴”,“逢场作戏,无伤大雅”(《日记》,153页)之举,却对女儿、女学生们正当的社交活动、自由恋爱大加指斥,以为是“慕欧美自由之文明”,“辱没祖宗,辱没父母,更有何面目立于人世”(《日记》373页),都是这种认同的外在表现;他从人贩子(原文如此)处买妄时,如同对待牲口一般检查有无狐臭、挑剔该女嘴唇厚,规定她每年只准探视母亲一次的行径,与近代资产阶级强调人的尊严、人道主义、人性解放,相距不可以道里计。从他痛斥女儿的话中透出的是他对“欧美自由之文明”的极端憎恶。不过,这些因为都是个人的私生活,当时鲜为外界所知。

由此,吴虞批孔反儒的文章在《甲寅》杂志和《新青年》上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使吴虞成了与陈独秀并驾齐驱的批判“孔教最有力的两位健将”(胡适语,见《吴虞文录序》),《新青年》第三卷把吴虞列为当时国内的“大名家”。盛名之下,被北京大学聘为国文系教授,开设诸子文及国文二课。最初学生们慕名选修,听课学生之多为北大国文系向所未有。但他那种形式上激烈,骨子里守旧的观念、学说,是经不起实际检验的。经受了五四思潮洗礼的北大学生们对他的讲课和回答问题常感失望,纷纷退课。吴虞自此消极颓唐。一九一四年他还嘲讽廖平“在上海溺一妓赛金花,几致堕落。尊孔者道德如是,可发一笑”(《日记》,122页),时过数载,他自己亦到八大胡同混日子,写恶俗不堪的艳诗以作自我安慰。有的论者以为这是吴虞思想倒退,其实不然。他与陈独秀等人根本性的区别在于:后者完成了从士大夫到近代知识分子的转变,自觉地批判旧文化,吴虞虽也在时代大潮推动下前进了几步,而且他的文章在新文化运动期间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他本人始终没有完成向近代知识分子的转变,他只是以传统的异端形式作有限的反传统,而且一旦发现反传统的浪潮超越了他所能接受的程度,甚至将反到自己身上时,又会立即转过来抱住封建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讲,吴虞二十年代以后的言行算不上倒退,因为他从来也没有达到过“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高度,这只是一个旧式文人无法适应急剧变动的社会,转向他最熟悉的地方——封建传统,寻求安慰、逃避现实的真实表现。

读书献疑

马自毅

最先提出中国礼教“吃人”这一说法的不是鲁迅,而是被胡适称为“只手打翻孔家店的老英雄”吴虞。1919年11月,吴虞在《新青年》6卷6号发表《吃人与礼教》一文,对鲁迅小说《狂人日记》的主旨作出了精辟的揭示。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他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吃人与礼教》等文章,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历史学家唐振常在《吴虞集》的序中说,吴虞坚定地走上非儒道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早年的家庭遭遇。1910年,吴虞因父亲品行不端而与之发生冲突,将父亲诉至官府,被舆论指为“非理非法”的“忤逆”子。吴虞为了辩白是非,作《家庭苦趣》并油印散发,因此又犯了“家丑不可外扬”之罪。这在当时成了轰动成都“上等社会”的“家庭革命”。时任四川教育总会会长的徐炯,召开会议申讨,并将他逐出教育界。咨询局亦进行纠举,呈请四川护理总督王人文予以逮捕。本来就接受了一些西方平等民主观念的吴虞经此事,对儒教的家庭等次观念和礼教恨之入骨,坚定地走上了非儒的道路。

1920年1月,吴虞在《星期日》上发表了一篇《说孝》。吴虞指出,教忠、教孝、“忠

孝并用”、“君父尊”是为了使子民恭顺,“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以遂君主、家长的“专制私心”,并历数古代由孝而生发出的“活埋其子”、“自割其身”、“大悖人道”之事的荒谬残忍,把纳妾制度、男尊女卑、专制婚姻以及国民的愚昧都归因于“孝”。

但在吴虞的实际生活中,忠孝观念深深锲入其观念的内核。吴虞对女儿们如何待他非常敏感,在日记中常常因小事抱怨女儿不孝。如女儿没有放好他的书报、爱惜他的墨水盒,吴虞认为其“恶习太深”、“无父母情谊”。吴虞父女的矛盾,就像当年他跟父亲的矛盾一样不可调和。

具有戏剧色彩的是,其女似乎传承了他的“革命”精神,在受吴虞这般待遇后,认为生在这样“不近人情的家庭中”,“非起大革命不可了”(1923年10月12日)。吴虞由家庭革命的发动者变成了被革命的对象,或许他自己也没有料到,自己早年提倡的“家族革命”竟成了砸自己脚的石头。

市级公开课虞美人教案

先动《虞美人》教案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朗读的一般方法和技巧,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 2、赏析重点词句,能说出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一、【导入新课】 上课前先播放《几多愁》令人荡气回肠,词作者---- 是一个失败的帝王,却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怀念、在赞美。“落花流水春归去,一种销魂是李郎。”曾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片刻欢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更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感念。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后世称其为“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请问这个人是谁? 幻灯片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初读诗歌】自主诵读三遍 诵读要求 ①音读字准字音,读出节奏,找出韵脚。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两韵一换: ②意读首先结合注释梳理内容和形式。绝命诗,表达的是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借眼前之景,发忧思之情。 解释:①了②不堪③雕栏玉砌 ④朱颜⑤君⑥恰 ③情读字字含情,句句融情,达到共鸣共振。 2、【整体感知】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文中的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诵读提示】诵读时语调要低沉、慢速,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做到眼中有形象,心中有悲情。 3、全班齐读----学生范读、点评 【古诗今译】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三、细读鉴赏重点词句,质疑释疑,合作探究 自己完成下面的内容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修正、完善,推荐在班级展示【探究点1】第一二句:春花秋月何时了?住事知多少。 原是代表美好的事物的“春花秋月”,作者为什么希望它早点结束呢?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 明确: 1、无心欣赏---- A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眼前美景勾起了对昔日美好时光的回忆,自然伤感悲痛。 B这一年又一年如期开放的春花,一岁又一岁悬挂在碧空的明月,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 觉得厌烦-----李煜虽违命侯,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厌烦。

虞美人公开课教案知识讲解

《虞美人》 李煜 【教学目标】 1、吟咏诗韵,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感情。 2、感受词中复杂的愁绪,体会诗人愁之深远。。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愁情。 【教学难点】品析诗人愁绪,感受愁之深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么一位昏庸无能的君王,年轻时沉迷酒色,面对形势紧迫的国家却只会每天与臣下设宴酣饮,整日忧愁悲歌。他又是一位多愁善感、满腹愁情的词人,曾写下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后人称他为薄命君王、绝代词人。他就是南唐李后主李煜。我们曾于《相见欢》中感受到这位帝王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写成的作品《虞美人》。 二、走近作者 1、李煜(937—978),原名从嘉,字重光,五代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世称李后主,著名词人。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2、作品风格: (1)前期,作为南唐的国君,他生活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描写宫廷享乐及男欢女爱,词风绮丽。 (2)后期,亡国后的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格调衰婉凄楚。 3、写作背景: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实际上如囚徒一般,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子。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便赐酒将他毒死。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三、咏诗韵 1、全班齐读。 2、听录音范读。

3、作诵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 (1)划分节拍。 (2)找出诗眼:愁 (3)把握基调:无限愁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的整体情感基调是无限悲哀伤感,词中有不堪回首的回忆,有痛苦难耐的现实,诵读时语调要低沉,语速应缓慢,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整首词情绪的高潮。“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要把这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 4、指名学生试读并点评。(配乐) 5、全班再次齐读,感受愁情。 四、品愁情 词人的愁是无穷无尽的,那他在愁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思考词人究竟在愁什么?从词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往事之叹、亡国之痛、离家之苦。(对往事逝去不复返的哀叹、对于亡国的悲痛、对于离家千里之外的忧愁。)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从这句词中我们可看出词人在愁什么? 明确:对于往事的哀愁。 从背景中我们可知道,词人本是一国君王,过去的时光是多么美好,有笙歌欢笑、锦衣玉食、美酒美人、尊严和自由,而这一切美好的时光都已经逝去了,如今自己却被囚禁于异国他乡,一切都回不到过去了,因此词人想到这里发出了哀愁。 (2)“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呢? 明确: “春花”象征着“生命与希望”。可是此时此刻的李煜却被囚禁在异乡,失去了自由,那么,对于一个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尊严的亡国之君来说,哪里还能看到希望呢?因此看到这美好的景色,词人不是惬意反而更忧愁了。 “秋月”,月,总是那么敏感而多情,自古以来,多少离家的人,只能借千里明月遥寄相思。此时此刻的李煜也一定在望月兴叹,想起了远方的故乡吧。 “何时了”,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花秋月年年如期而至,可作为一个被囚禁在异国的亡国之君,这只意味着屈辱的日子也会如春花秋月一年又一年地延续下去,因而这位被囚禁的亡国之君仰头问苍天:“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 (3)“往事知多少”,词人想起了哪些往事呢? 明确: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笙歌欢笑、尊严、自由等。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说课材料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基础知识(共3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是() A.骤.雨(zhòu)纶.巾(lún)一蓑.(suō)还酹.江月(lèi) B.罗绮.(qǐ)豆蔻.(kòu)吟.啸(yín)揾.英雄泪(wēn) C.遥岑.(cén)憔悴.(cuì)料峭.(qiào)重湖叠巘.(yǎn) D.凝噎.(yē)樯橹.(lǔ)玉枕.(zhěn)鲈鱼堪脍.(hu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参差天堑竞豪奢暮霭 B.今宵羌管雨林铃故垒 C.雨具箫瑟念奴娇芒鞋 D.巷陌烽火醉花阴凄残 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故垒.西边(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B.还酹.江月(以酒洒地,以表凭吊) C.倩.何人换取(请求) D.怎生 ..得黑(怎么生得) 4.下列诗句朗读音节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B、念去去/千里/烟波 C、便纵/有/千种/风情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5.下列句子没有语句倒装现象的一项是() A.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B.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D.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6、下列对词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运用对仗和互文的手法,写出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面。)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形象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谈笑间”的神态描写,表现了周瑜指挥若定的风度和出众的才干。) C.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通过描写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有声有色地写出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以廉颇自况,自以为虽然老了,但还能参加抗金战斗。) 7.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B.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C.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D.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8.下列修辞手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9.古诗词中有些常见的意象往往赋予特定的含义,下列各项中不搭配的一项是()A芭蕉、梧桐------孤独、忧愁,离情别绪 B梅花、菊花、蝉---高洁品格 C白云、明月 -----孤冷凄清、高洁美好、思乡念亲 D红豆-----男女爱情或亲情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根据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B、词是兴于唐代胜于宋代的一种文学样式,因为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 C、苏轼的词改变了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词风,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苏辛”。 D、旧体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古体诗,唐代以后的统称近体诗。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9分,每小题3分) 苏词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虞美人》说课稿-附答案

《虞美人》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此次说课的篇目是李煜的《虞美人》。此次说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六个环节来进行。 一、说教材 此环节我将从教材的地位、教学目标和教材的重难点三个方面来进行展开。 1、教材的地位 李煜《虞美人》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大纲版第三册第二单元第八课“词七首”中的第一首。我们注意到,在此前高中阶段的学习里,现代诗文、古代诗文已经出现过,但并没有出现词。“词”这样一种新的文体范式直到高二上学期第二单元时才出现。也就是说,这首李煜的《虞美人》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大纲版里最先出现的一首词,也将是学生上高中以来在教材里接触到的第一首词。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和新课改精神,我们知道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立是学科教学设计中的一个至为重要的环节,它决定着教学的总方向。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利于课程的规范,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因此,此次教学我设立三个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a认识“词”这样一种新的文体范式及其与之前接触到的诗文有何结构上的不同、认识词牌这一概念;b认识李煜及其人生三个不同时期的人生境遇以及由此在词作创作上的不同风格体现; 技能目标:a辩词析句。学会分析词的意象、结构、艺术技巧和艺术特色;b知人论世。学会将作品、作者与时代背景三者结合起来解读作品;c以意逆志。能够透过词句表面而读懂字里行间的情感。又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理解《虞美人》中一系列意象所著作者之“色彩”,整体体悟整首词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理解为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高度评价李煜,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又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词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而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修养。 3、教材的重难点 以实现技能目标作为此次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此次教学的难点。 二、说学情 此次教学面对的是刚入高二的学生,在此前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是没有接触过“词”这样一种新文体的,所以,词相对学生来说比较生疏,至少此前学生对词“接触甚少、知之不多”。另外,步入高二年级的学生在此前已经接触过古代诗文的学习,在思想信仰、人生情趣上受过传统诗文文化熏陶,故对“词”这样一种新的文体范式接受上有一定心里基础、知识准备。 三、说教法 教法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妥善地选择教学方法。知识的明确性、具体性、根据性、有效性、可信性有赖于对教学方法的有效利用。所以此次教学我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施教: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 能力目标: 1、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的思想内涵; 2、体会词的艺术特点,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情感目标:体会诗歌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班级为文科班,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普遍较好,喜欢讨论,愿意展示自己,并能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适用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教学难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一、导入:创设情景 他是金阶华殿上吟风弄月的词人,他是晓风残月下黯然神伤的帝王,当词人与帝王的轨迹重合在一起,便是历史长河里的一段萎靡岁月,文学天空中的一片璀璨记忆。他被称为“词中之帝”,他就是李煜,今天我们就通过《虞美人》一起走近他,了解他的悲喜人生。 二、学生展示活动: 《后主访谈》 三、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评点诵读 4、学生范读 5、以评促读,再次诵读 6、齐读 四、合作探究 不朽的魅力体现在哪里,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每个人都对词有自己的理解,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小组讨论。 预设问题 ⑴、“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⑵、“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言之,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⑶、“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 ⑸“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好在哪里? 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⑺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 总结:

虞美人课件

虞美人课件 篇一:虞美人说课稿.doc 虞美人说课稿 鹤华中学冯英妹 开场白: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篇目是《虞美人》。 一、说教材 《虞美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 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属于自主赏析 的课文。《虞美人》是第4篇课文《词七首》的第一首,它是五代 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之作。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他的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 影响了包括范仲淹、柳永、苏轼、李清照等在内的许多宋代词人。 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的词感情浓厚,缠绵绯恻。李煜的前 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 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之类。亡国后,孤寂悲凉的 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 国的深切怀念。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 想像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二、说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目标: ①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 ②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 2、能力培养目标: ①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主要掌握“知人论世”这种诗词鉴赏法。②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分析、综合的能力。 3、科学品质目标: 教育学生珍惜时光,珍惜拥有,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教学难点:是培养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讨论分析法进行教学。 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

中国医学史试题

《中国医学史》试题“方书之祖”是指8.《神..《治百病方》D.《伤寒杂病论》B.《五十二病方》C A 农本草经》 姓名:座号:学号: 《金匮要略》对证候的分类,是按照 9.专业:系别:年级:.所属系统D.所属病因 A.所属脏腑B.所属经络C 是 D A.《颅囟经》B.复核人:总分合计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炼丹术着作是12

一、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得分评卷人抱《..《太 清诸丹集要》 D.《周易参同契》 B.《合丹法式》 C A(类型说明:在每小 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朴子》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 项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唐代医学教育机构13.)共 40 分上涂黑。 多涂、少涂、错误均无分,每小题1 分,.太医署.御药院.太医院 C.提举 司 D AB 下列哪项不属于“火”在医学卫生保健中的意义1.针灸学理 论体系形成于14..冶炼C.熟食D A.御寒 B.防兽.明清C.金元D A.晋 唐 B.隋唐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早期医学中的专职人员2. 15.现存第一 部骨伤科专着是.医士 D.医师 A.史 B.府C《备急千金要方》《肘后救卒方》C. A.《刘涓子鬼遗方》 B. 3.《周礼·天官》中记载的“十全为上” 是指 D.《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最好的成.最好的医生D.最高的俸禄 A B.完 整的病例 C .《刘涓子鬼遗方》有内治、外治处方16 绩 145余个140余个 D.余 个 A.130 B.135余个 C..关于“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生育卫生记载,见于4 《小儿药证直诀》的作者是17.《左传》.《礼记》 D. A.《山 海经》 B.《内经》 C .陈修园C.陈自明D A.陈藏器B.钱乙《黄帝内经》共有5. 18.宋代儿科学家钱乙总结的辨证方法是 10卷 DC.9卷. B A.18卷.28卷.颅囟辨证方.小儿六腑辨证方法C A.小儿五脏辨证方法B , 是哪部着作的问世6.中医学基础理论初步确立的标志.指纹辨证方法法D《诸病..《黄帝内经》DB A.《五十二病方》.《治百病方》C 19.《内外伤辩惑论》 一书是哪位医家的代表着作源侯论》 D.张元素.李杲 A B.朱震亨 C.钱 乙来自于7.将中医学称为“仁术”的观点, ,当为良医”,出自于“不为良 相20..墨家学说.儒家学说BC.道教学说D.阴阳学说 A .陈修园D.沈 括 C.范仲淹 B.苏东坡 A. 21.《金匮要略方论》是由谁编辑整理的 34.明清时期骨伤科诊断方面的重大 进步 A.触摸辨别诊断法 B.局部血肿诊断法C.肢体功能诊断法C A.翰林学 士王诛B.王叔和.朱肱D.成无己D22.宋金元时期对《伤寒论》进行全面注 解的医家是.创立功能检查法 35.“无论外感内伤……所伤者无非气血”是谁提出的C.纪天锡D.成无己 A.庞安时B.王叔和 A.王清任 B.陈复正23.正骨金镞科在哪个时代独立 成科 C.薛铠D.张景岳 36.“医史研究会”是何人创办 A.元代B.宋代C.清代D.唐代 A.王 吉民B.丁甘仁C.陈邦贤D.张锡纯 24.骨科“六出臼,四折骨”的归类,出 自于医家 37.近代中医院校毕业生任病房住院医师查房制度最早实施于 C.危亦林D.何 若愚 A.窦默 B.王执中 A.北京中医院 B.华隆中医院25.我国医学教 育史上,形象实物教学法的重要发明是 C.上海中医院D.广州中医院 C.绘《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刻于石上A.针灸铜人的创制 B.38.制明堂图 D.绘 制腧穴图《中西汇通医书五种》的作者是 A.张伯龙 B.张锡纯 C.唐宗海.26具有完备的解剖全图、系统分图、

说课稿11

《虞美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意图及教学后反思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一)教材分析: 《虞美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高二《语文》拓展模块第五单元“古代诗歌欣赏”的一篇。本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诗词流派,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意境,产生心灵的共鸣,达到精神的陶治。《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泣血之作,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真挚的感情通过唯美的语言,深缓的涌入读者的心田。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李煜的歌吟,让我们读到的不仅是精妙的文笔、沉郁的伤痛,还有他赤子般的心灵、轻灵而透澈的灵魂。因此,本词是极好的诵读教学的例子,亦是极佳的感悟本真、体悟珍惜的佳作。 (二)学情分析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诗词鉴赏中往往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文言字词和文学常识积累不足,在诵读中是有读没有懂。 其次历史知识欠缺,不能结合时代背景,挖掘诗词的历史文化内涵。 第三是学生普遍缺乏鉴赏兴趣。 我所教的班级,学生们的专业都与艺术有关,比如唱歌、跳舞、朗诵,所以他们对情感的体会是具有优势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单元提示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积累文学常识;领悟词的意境,理解词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词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联系时代特点及作者的当时的经历、情感走进文本;反复诵读,进行整体感知,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李煜的赤子之心,教育学生珍惜时光,珍惜拥有,。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诗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及诗词中体会出的“赤子之心”,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词的表达技巧,分析意象象征意义,领会意境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让学生在感悟中体会,体会中熏陶,真正做到“目中有人”的教育。根据这一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将更加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 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故乡的榕树》说课稿——获奖作品

《故乡的榕树》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故乡的榕树》。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7个方面展开。 一、教学理念 基于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的教学理念是一切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每堂课都学有所得。 二、说教材 《故乡的榕树》是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运动学校专用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有眼前住所的榕树,想起故乡的榕树及与榕树相关的种种往事,抒发了对故乡深情的思念。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一,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主旨。二、掌握获取和选择材料的方法。 《故乡的榕树》是一篇触景生情、寄情于物的思乡怀旧的散文,不脱离散文的基本特点“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是指散文选材自由、灵活,材料是“散”的;所谓“神”是指主题明确、集中。怎样迅速准确地抓住散文的“神”呢?可以从抓中心句、关键句入手,比如课文最后三段,它们是理解这篇散文主旨的关键。我认为《故乡的榕树》一文,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及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文体特征及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学会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的阅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学习文章情以物兴、寄情于物的写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于大陆故乡和乡亲们的真挚眷念的感情。 1、知识与能力:学会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的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文体特征及本文寄情于物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章表现出来的人性美、情感美,体会作者的浓浓乡思。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有二: 一是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二是找出与故乡的榕树有关的人与事,体会作者的真挚而悠长的浓浓思乡之情。 本文的难点是品味绘声绘色、饱含感情的诗化语言。 四、说教法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任何一节课的教学都不可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对于《故乡的榕树》这篇优美的散文,我选择采用诵读法、提问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讨论点拨法、探究拓展法、愉快教学法。

走进贵州省易经研究会(修订)

走进贵州省易经研究会 麻福昌 一沿流讨源认同祖宗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伏羲以往,炎黄蚩尤,历朝历代,及至于今,灿烂文明,全球饮誉。文化传承,源头活水。民族振兴,和平崛起。圆中国梦,人天合一。精神魂魄,永世长存。 古奥难懂的易经,是民族精神之魂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活水。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无不打上易经的烙印。从伏羲至今,易经影响极其深广。大道之源六经之首,的易经影响中国与世界,沟通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联络东西方文化的纽带。 在百年潮中国梦解说词里说,“什麼是中國精神?什麼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我覺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積澱在,積澱這個詞很重要,也很好,積澱在12個理念上:一個理念自強不息,還一個理念道法自然、天人和諧、居安思危、誠實守信、厚德載物、以民為本、仁者愛人、尊師重道、和而不同、日新月異、天下大同。”尽管在这里闪烁其词,不敢正面提及易经之名,然而这里无疑贯穿着的确是流在中国人血脉里的易经的东西。对于易经的认同,无疑是一大进步。 不用说,易经是深入中华民族骨髓流进血脉里的东西。在这里,易经不仅是世罕其匹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而且是东方文化世界文化的基因库。易经是沟通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联络东西方文化的纽带。早在十七世纪,易经就被翻译成世界各国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地,影响到西方,启迪他们的智慧,诸如莱布尼兹、波尔、爱因斯坦等这样的科学巨匠都毫无例外地得益于易经文化智慧启迪和昭示。不用说在世界文化史上易经的作用和地位是无可比拟的、无法替代的。事实证明,易经不仅是中华文明和智慧的象征和标志而且是地球文明和智慧的象征和标志。人类第一次向外太空发射人造物,就是易经八卦作为地球文明智慧的象征和标志。 从伏羲以降,不论是易经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器,密不可分。两者或一分为二或合二而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以莱布尼兹破解易经二进位制作为计算机的理论基础算起,计算机成为人类的器(工具)的第一次飞跃或第一次宣言,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宣告信息时代走完他的最后一步;而以制约逻辑起步的内涵智能机的呼之欲出,则将宣告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制约逻辑为基础的内涵智能机则成为人类的器(工具)的第二次飞跃或第二次宣言。而这一切都无不贯穿着易经的智慧。制约逻辑和易经的相互作用和制约(这种制约就是天人合一或人天合一)在本质上是相通的相同的同一的。这也是易经超越时代,跨越时空的地方。 人类的道和器发展的最高境界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而人天合一便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最理想的境界和存在状态。 “阳春之曲和者盖寡”。为顺利走进、认识、理解和认同藏在深闺人不识的易经和贵州省易经研究会,在这里,输入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7607420.html,或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7607420.html,就能够走进去。在此,有必要先扼要说说贵州省易经研究会。 二自觉自信自强不息 1987年中国大陆第一家省级一级易经研究公益性非营利性质的法人社会组织:贵州省易经研究会经批准正式成立。在20世纪八十年代新的条件下,在大贵大美得天独厚的贵州的独特历史背景下,沐浴着改革开放搞活的春风,在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鼓舞下,贵州省易经研究会春风化雨,破茧而出,应运而生。毋庸赘言,贵州省易经研究会是改革开放搞活的产物。当时国内若干易经研究者都纷纷聚在该会麾下,成为中国大陆易经文化最为靓丽的风景线,广泛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瞩目和关注而始终承受着来自海内外灼热关注的目光。这是其别具特色的地方。

《虞美人》练习+答案讲课讲稿

《虞美人》练习+答案

《虞美人》练习 关于词的知识: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可分为上下两段,叫“片”或“阙” 2 词牌名: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 一、基础知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a、虞美人(yù) 窈窕(yǎo)惊蛰(zhé) b、漫溯(sù)庐冢(zhǒng)雕栏玉砌(qiè) c、羯鼓(jié)青荇(xìng)愀然(qiǎo) d、滂沱(pāng)瑰怪(guǐ)深思慎取(shè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辨别筹码颠簸雕阑玉砌 b、忽略题词肄业疼心疾首 c、联手召唤惆怅屈意逢迎 d、朱颜伏法寂寥对薄公堂 3、对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 b、雕栏玉砌应犹在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 c、只是朱颜改朱颜:指诗人自己的容颜 d、问君能有几多愁君:你 4、下面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b、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中国易经哲学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领导名单公示

中国易经哲学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领导名单公示 时间:2015-7-13 11:15:22 作者:管理员来源:中国易经哲学家网 查看:5267 评论:0 内容摘要:主席:高占全高占全(笔名柳弦梦),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65年10月生于开封。原系中国人民解放军84804部队政治部文工团导演。现任北京山河风文化艺... 主席: 高占全 高占全(笔名柳弦梦),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65年10月生于开封。原系中国人民解放军84804部队政治部文工团导演。现任北京山河风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民族艺术报社社长、占全影视集团公司总裁。——先后创办占全集团:河南占全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北京占全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占全军旅艺术学校、中国占全风水文化园、高占全文化基金会等。其执导电影作品《解放郑州》、《蒋介石的丰镐房》;电视剧作品《桃花运》、《黎明前的枪声》等。著有小说《三味爱情梦》;电视文学剧本《桃花运》;诗集《柳弦梦》;歌曲集《交心歌》;大学音乐教材《坠胡演奏法》;国学风水文集《高占全论地理五诀》;书法集《高占全高体书法作品集》等在海内外发行。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

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风水家协会主席、中国易经哲学家协会主席、中国交响乐协会主席、高占全文化基金会主席、国际鬼谷子纵横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教育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电视台栏目特邀导演等职。其传略被收录《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辞典》(作家出版社)、《中国音乐家名录》(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风水家辞典》(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怪才鬼才奇才名人辞典》(香港华夏出版社)等28部名人辞书。曾先后八次到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国务院第二招待所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中国易经哲学家协会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7607420.html, 书记: 程万选 (1949—)河南登封人,国家高级风水师职称,中共党员,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就职登封市经贸委。 青年时期至退休,长期任政府机关干部。业余时间潜心专研易经及风水学。近年来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寻龙点脉,先后担任数家企事业单位风水顾问。多次应邀在国内外讲学、不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事业。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内国际知名刊物上。 通过易经风水应用改变人生命运的现例,形成了独特的程派风水预测应用法。成为少林风水文化领军人物,长期担任百余家大型企业单位风水顾问。同时,应邀为三余多家寺院及道观做开光主持。 2011年中国风水文化节擂台大赛中获擂主称号。

中国十大养生名家

中国养生名家 近期养生保健方面的书籍出的特别多,看来人们对于养生保健真的重视起来了。以下是近年较为知名的养生专家,在此罗列下来供大家参考,相信一定还会有很多的实力深厚的养生保健专家。每位专家的方法不尽相同,重要的是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彼时,也许自己才是自己的专家。 1.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家学渊源甚深,其父为八卦掌第四代传人。自幼,中里巴人师承父亲练习道家导引养生功法,更从祖父的亲书秘笈中汲取中医之精髓,后又研读了中医各家经典和现代医学典籍,尽得医武同源之意趣。根据自己对人体经络的切身理解和体会,中里巴人认为治病不如防病、关注疾病不如关注健康,结合亲身感悟,写成了《求医不如求己》这本书,告诉大家在疾病未发之时如何预防,在所谓亚健康的状态下如何调理。 2.林海峰:国际著名营养大师,整体自然医学疗法创始人,青年时期开始学习微生物学和细胞学,师从美国营养学博士谢立启先生。从此开始了对营养学的研究与探索,更从印度的瑜伽、中国的中医和禅修中研究并发展出自己的完整的疾病治疗思想和体系。运用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生活规律加上现代的科技进步,运用呼吸、随机运动及天然食物,解决顽固疾病,创建了整体自然医学疗法。亲自调理治愈的病人超过5万人。著有《断食排毒养生法》。 3.朱鹤亭:道号玄鹤子,国际著名养生学家、中华医学家、食疗学家、玄学家、武学家。自幼承受家教,熟读四书五经,习医、武、堪舆,学道家养生学术。读中学和在入北京大学学习时期,研修中西医理论,潜修老庄哲学,道、佛学经典。为将毕生所学传授于后人,朱老总结前人经验,将自己有关养生、中医行医心德先后著书: 余本,广泛流传于社会,有《中国秘传宝典》(四册)、《养生之道锦囊》、《养生益寿秘法》(英文版)、《糖尿病防治》(日文版)、《新生命》(日文版)、《道家养气生气功》(日文版)、《健康是福》、《性爱情缘》、《经络与运动医疗》、《运程与养生》、《生肖与养生》、《玄鹤子养生书法集》、《玄鹤子养生语论书法集》《玄鹤子益寿箴言丛书》。 4.杨力:著名中医学家、作家、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杨力教授精通文史哲医及养生文化,她把《易经》和《黄帝内经》相结合,并融会贯通儒家、道家、佛家及诸子百家,把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养生做了升华提炼,从而把中华养生学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为中华养生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杨力教授从事中医研究生教学已达二十五年,近五年来,其百场公益讲座又

虞美人说课稿参考

虞美人说课稿参考 虞美人说课稿参考 >说课稿 李煜 教学目的 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使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教学设想 1.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难度并不大。可以以诵读为主导,结合赏析,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争取当堂成诵。 2.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介绍。另外,可以引入他的《相见欢》进行延伸阅读。 3.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情境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故事导入,创设情境 教师讲李煜的故事。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提问:他是谁? 二、知人论世,身份揭秘 多媒体展示李煜的画像及个人档案。教师补充。 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

土专家原来是大家

土专家原来是大家 ——记运用易经研究地震的“土专家”刘世成先生 ·谷培生 说起易经学,有人说是哲学,有人说是玄学,有人说是迷信,莫衷一是。然而,易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作为一门学科走进殿堂,却是不争的事实。 提起刘世成,有人说他是高人,有人说他是艺人,有人说他是农民,将信将疑。然而,刘世成成功地预测了几十次地震,也是不争的事实。 刘世成自谦并把自己的博客的定名为“土专家”,我看刘世成算得上是高人。也许,真正的大家、高人,就在乡土之间。——藏龙卧虎的华夏大地,大家时时有,高人处处在,关键是我们的视眼向哪聚焦、价值从哪取向、文笔往哪移动。 此文且不谈刘世成在易经文化的渊博学识、易学领域的较多头衔、风水实践的诸多成就,只谈其运用易经预测地震的事实。 刘世成经过30来年的易学研究与实践,摸索出一套运用“太岁”理论、观天象、地震云的奇特显示预测地震的方法和经验。近几年,曾先后预测地震上百次,其中成功预测4级以上地震39次,引起陕西省西安市地震局、陕西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多位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 先列举几个预测成功的案例:2006年10月24日,日本小篱原群岛近海的6.8级地震;2006年2月26日,青海治多县与西藏交界处的5.5级地震;2007年7月16日上午,日本新泻等地发生的6.8级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的8.0级大地震;2008年7月12和13日,台湾恒春海域的5.2和6.0级地震;2008年7月15 日,四川绵竹县的5.0级地震;2009年10月20日,四川阿坝州地区的5.0级地震;2010年9月8日,青海玉树的4.5级地震;2010年9月10日,重庆市荣昌和四川隆昌、泸县交界地区的4.7级

虞美人全国一等奖教案

虞美人全国一等奖教案 【篇一:虞美人全国一等奖教案】 《虞美人》 李煜 【教学目标】 1、吟咏诗韵,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感情。 2、感受词中复杂的愁绪,体会诗人愁之深远。。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愁情。 【教学难点】品析诗人愁绪,感受愁之深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么一位昏庸无能的君王,年轻时沉迷酒色,面对形势紧迫的国 家却只会每天与臣下设宴酣饮,整日忧愁悲歌。他又是一位多愁善感、满腹愁情的词人,曾写下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后人称他为 薄命君王、绝代词人。他就是南唐李后主李煜。我们曾于《相见欢》中感受到这位帝王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位 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写成的作 品《虞美人》。 二、走近作者 1、李煜(937—978),原名从嘉,字重光,五代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世称李后主,著名词人。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 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2、作品风格: (1)前期,作为南唐的国君,他生活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 非是描写宫廷享乐及男欢女爱,词风绮丽。 (2)后期,亡国后的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格调衰婉凄楚。 3、写作背景: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 汴京,封“违命侯”,实际上如囚徒一般,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 洗面”的日子。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 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便赐酒将他毒死。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三、咏诗韵

1、全班齐读。 2、听录音范读。 1 3、作诵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 (1)划分节拍。 (2)找出诗眼:愁 (3)把握基调:无限愁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的整体情感基调是无限悲哀伤感,词中有不堪回首的回忆, 有痛苦难耐的现实,诵读时语调要低沉,语速应缓慢,要以一种长 叹的语气表现出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整 首词情绪的高潮。“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要 把这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 4、指名学生试读并点评。(配乐) 5、全班再次齐读,感受愁情。 四、品愁情 词人的愁是无穷无尽的,那他在愁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写作背景 和诗歌内容思考词人究竟在愁什么?从词中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往事之叹、亡国之痛、离家之苦。(对往事逝去不复返的哀叹、对 于亡国的悲痛、对于离家千里之外的忧愁。)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从这句词中我们可看出词人在愁什么? 明确:对于往事的哀愁。 从背景中我们可知道,词人本是一国君王,过去的时光是多么美好,有笙歌欢笑、锦衣玉食、美酒美人、尊严和自由,而这一切美好的 时光都已经逝去了,如今自己却被囚禁于异国他乡,一切都回不到 过去了,因此词人想到这里发出了哀愁。 (2)“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呢?明确:“春花”象征着“生命与希望”。可是此时此刻的李煜却被囚禁在异乡,失去了自由,那么,对于一个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尊严的亡国之君 来说,哪里还能看到希望呢?因此看到这美好的景色,词人不是惬 意反而更忧愁了。 “秋月”,月,总是那么敏感而多情,自古以来,多少离家的人,只 能借千里明月遥寄相思。此时此刻的李煜也一定在望月兴叹,想起 了远方的故乡吧。

李煜虞美人公开课教案

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李煜《虞美人》 【导入新课】 上课前先播放《问君能有几多愁》的片尾曲《虞美人》。 这是一个帝王的故事。一个失败的帝王,却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怀念、在赞美。“落花流水春归去,一种销魂是李郎。”曾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片刻欢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更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感念。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后世称其为“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请问这个人是谁? 【展示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体味李煜以赤子之心写悲惨的国破家亡之痛。 2.诵读词作,体会这首词的音韵美。 【知人论世】 姓名:李煜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词人 词作: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绮丽柔靡。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风格凄凉悲壮,意境深远。 李煜被囚后,生日那天晚上于其所拘小楼宴饮奏乐,命歌伎演唱他的新作《虞美人》,声传于外。宋太宗知道后认为他怀有故国之思。就命秦王赵廷美赐他‘牵机药’,将他毒死。 【古诗今译】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初读诗歌】听范读,一位同学范读,学生听配乐齐读 【整体感知】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无限悲哀伤感 【诵读提示】诵读时语调要低沉、慢速,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做到眼中有形象,心中有悲情。 【合作探究】 1.“春花秋月”本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 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然而这一年又一年如期开放的春花,一岁又一岁悬挂在碧空的明月,在李煜那里却丝毫唤不起欣赏的兴趣。一个被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