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改高考改革论文

新课改高考改革论文

新课改高考改革论文
新课改高考改革论文

新课改高考改革论文

摘要:高考下的高中生缺少的是清楚细致全面的知识体系,所以我们的课堂需要一板一眼,一板一眼并不代表刻板、墨守成规,只要我们精心设计课堂就能够培养出成绩和能力素质同样优秀的学生。

从教十年来,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学生,他们特点突出,但聪明有余而成绩不足,为什么?我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我想是不是我们的课堂太过于灵动而抛弃了传统教学的一板一眼了呢。有时我们时不是过于追求创新教学而制造出一节只开花不结果的观赏课呢,我个人觉得是有这方面的原因的。我们在创新当中需要传统的一板一眼的知识讲解。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能力测试中,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已成为新一轮高考的聚焦点。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它强调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已不能再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和反复的能力训练,而应该采取积极的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具备面对复杂的问题在陌生的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和能力。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高考强调素质和能力,但并不忽视基础知识的重要作用,能力离不开基础知识,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很难形成。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能力,首先要掌握好基础知识。而“读”课本是夯实基础知识的最直接途径,这个“读”不单纯让学生阅读课本,

新课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杨丽 我认为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道,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负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 面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工作:一、构建新型的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教学模式;二、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立足于课堂;三、全面营造和谐教育、和谐校园、和谐班级的氛围,构建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体系;四、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愉快学习和擅于学习,把学习转化成学生生存的自身需求;五、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其中改革重点是教师的角色转换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 一、教师的角色转换 课程改革是一次“教育角色”的急剧转型,因此原来的教师专业结构需要接受新课程的挑战。从根本上说是对教师实践知识的的特殊要求。因为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面临实际问题考验的是实践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等都需要通过实践性知识发挥作用。 正是因为新课程改革既给现代教师带来了契机,也给教师带来了挑战,所以,教师应更新观念,提高自身修养,促进自我专业的发展。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新课程对教师素养的要求有:更新教育观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拓宽知识结构,形成完备的知识素养、发展教育教学能力,形成科学素养。因此,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专业成长内容也应该有所改变。 首先,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动力。课程改革打破了教师已经习惯的常规教育的教学模式,给教师造成了渴望了解新知识达的强烈动机;同时,课程改革以新的课程理念整合原有的课程教学,倡导新的课程形态以及新的教学方式,从外部给教师提出了专业发展要求,使教师面临新的挑战,这推动着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各种专业发展的活动,从而提升自身专业形象和素质。 其次,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方向。课程改革要对原有的课程与教学进行根本性的变革,这样,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技能就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再次,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途径。教师专业发展的常规途径是在职进修,教师一般不存在很大的外部压力和内部需求。

广东高考改革:新课改5大问题权威解答.doc

广东高考改革:新课改5大问题权威解答高考频道为大家提供广东高考改革:新课改5大问题权威解答,一起来看看吧!更多高考资讯我们网站的更新! 广东高考改革:新课改5大问题权威解答 广东省教育厅正式发布的《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课程教材实施工作的通知》规定,2020年秋季学期普通高中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方案,使用新教材。 按照高考改革时间推进表,广东省从202X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通知提到,各地应做好新课程新教材全员培训工作。要在2020年8月底前完成高一年级各学科教师新教材培训工作,2021年秋季开学前完成高二、高三年级各学科教师新教材培训工作。 通知强调,各地要积极探索适应选课走班需要的教学组织管理制度,指导学校从202X级学生开始有序推进选课走班,加快建立完善选课走班和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各地要督促学校严格规范课程管理,科学安排每学年授课科目,特别是严格控制高一学年必修课程及并行开设的学科数。要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 据悉,202X年、202X年秋季学期普通高中高一年级继续使用教育部2003年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使用现行国家课程教材。2020年秋季学期普通高中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方案,使用新教材。 关于《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课程教材实施工作的通知》,广东省教育厅也做了权威解答! 一、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推进情况如何,方案何时公布? 为稳妥推进我省高考综合改革,从202X年开始,我省即着手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研制工作。经过前期的广泛调研、座谈、研究、论证,参照先行试点省份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并结合我省实际,省教育厅起草了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同时抓紧研制和完善相关的配套文件和措施。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及其趋势(精)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及其趋势 背景:新课程改革 ●我国高考的改革历程与进步 1、十七年、十年、恢复十七年、走向21世纪 2、高考(历史)令人瞩目的进步与问题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什么? 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六个改变”: 1、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学课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的需求,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改变繁、难、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习兴趣、经验、终生学习的基础; 4、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重培养基本的能力; 5、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改善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 6、改变过于集中的课程管理体制,实行三级管理。 ●国家出台的高考改革措施 1、按照《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逐步下放高考命题权,实行由省一级按课程标准实施的国家高校招生考试; 2、加强国家监督和新的实践经验总结,给予及时指导。 一、高考的竞争及其特点是社会竞争及其特征的客观反映和延伸。“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其中,高考则是学生学习内在的“指挥棒”,这几乎是“铁律”。全面测量与评价是一种理想和努力的方向,但理想、方向固然重要,却并不能取代现实和用什么方式、方法到达。当社会诚信和全面测量与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不足以保障其客观和“三公”时,人们会本能地放弃“全面”而选择“三公”,无奈地相信那可爱又可恨的考试——不公平中的公平。社会诚信是全社会的事,前途光明,却有待时日和努力。全面衡量与评价的有效和可靠性,即使从技术层面上看,也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其中,有些是世界性难题,如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测量。在正常情况下,在与无法超越的功利相联系的时候,很少有人会不按评价者的意图来表现,智商越高,越是如此;有些有中国特色,如“快节奏”、“大跨度”的教育或课程改革、高期望值和高竞争率的负面效应等;有些有办法而缺乏实施的条件,如考试社会化、命题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增加考试机会、进一步提高阅卷信度、考试的信息化等。这些都非一蹴而就,而牵动千家万户的高校招生却是每年必须进行的。 考试改革必须从实际效果出发作系统的考虑。这个“实际效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测量效果;二是对教育的反拨作用,或者说“应考”效果。前者直接决定测量与评价的成功与否,从长远的观点看,后者具有更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因为它左右着测量对象本身的变化。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论文参考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论文参考 一、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源于积极主动的预习习惯,只有学生自主地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学习才能变成自觉行为。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从中年级开始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但我认为预习并不是摘几个词语,让学生回家解释,或者让学生给课文分分段、写写段落大意,而应该重在让学生养成一种观念与习惯。如使学生明白理解词语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联系上下文,你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可以用笔在书上写下来,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在书上圈圈划划,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而调动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情境进行导入 优质的教学情境,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具有声形并茂的特征,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找春天》一文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春天风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就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迷人的春光,并配上学生爱听的儿歌《春天在哪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自然点题,引出《找春天》一文。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在美景和音乐的渲染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效果甚佳。 三、尊重学生学习需求

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兴趣的导火索,而兴趣则是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源泉。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我在教学中曾尝试过“直观演示、巧设悬念、旁征博引”等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学生不仅兴趣未减,而且情趣高昂,争先恐后地回答。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变成学生自由体验、自由探索、自由展示才华的大舞台。因此在进行新课前,我总是鼓励学生去寻找和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课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进行资源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参与兴趣非常浓厚,久而久之,课前寻找便成了学生的习惯,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五、教会学生通读课文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题目好比眼睛,是文章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的精华。因此,进行阅读教学时必须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把题目所反映出的内容说出来,把自己想要知道的内容或不理解的内容作为问题,并从文章中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就会对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读得认真、读得细致。另外,在指导学通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还应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程改革论文

浅谈新课改中的问题与探究 综观中外教育改革,无不把课改放在突出位置,把课程作为质量的关键加以改革和建设(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应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权威更应体现在与学生共同开展的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长期以来,我们就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教师安排实验,全班学生依葫芦画瓢,教师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创造的空间,压抑了学生的创新和发展意识。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基础教育新一轮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势不可挡,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而且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遇。 2003年下学期,长沙市雨花区全面进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区,我校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全体老师克服种种困难,万众一心,齐心协力,用我们自己的精神重新诠释着新课改的内涵和实质,我们深深体会到,要真正走进课改,就要:1、更新观念,培训先行;2、领导到位,制度保障;3、适应课改,设施跟进;4、整合资源,手段更新;5、实施有序,注重实效。 那么,究竟我们是怎样实施的,那就请您跟随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学校的新课程改革。 一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点 以往的化学课程过分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忽视了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课程要求的“统一性”掩盖了学生的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难以获得良好的发展。高中化学新课程立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课程目标,更好地体现了对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尤其突出了后两方面在学生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涉及到“科学探究能力”、“问题意识”、“与人合作”、“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反思评价”、“学习兴趣”、“实践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责任感和使命感”等目标。结合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内容特点,课程的内容目标更为具体,可操作性更好,对有关的课程内容分别从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 二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一年多来,广大化学教师和教研人员认真贯彻新课程理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论文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论文 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已经越来越快,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许多的收益,这已经成为了老师们急需研究的课题。下面是我整理收集的关于新课程改革的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一、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源于积极主动的预习习惯,只有学生自主地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学习才能变成自觉行为。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从中年级开始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但我认为预习并不是摘几个词语,让学生回家解释,或者让学生给课文分分段、写写段落大意,而应该重在让学生养成一种观念与习惯。如使学生明白理解词语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联系上下文,你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可以用笔在书上写下来,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在书上圈圈划划,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而调动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情境进行导入 优质的教学情境,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具有声形并茂的特征,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找春天》一文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春天风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就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迷人的春光,并配上学生爱听的儿歌《春天在哪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自然点题,引出《找春天》一文。

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在美景和音乐的渲染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效果甚佳。 三、尊重学生学习需求 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兴趣的导火索,而兴趣则是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源泉。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我在教学中曾尝试过“直观演示、巧设悬念、旁征博引”等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学生不仅兴趣未减,而且情趣高昂,争先恐后地回答。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变成学生自由体验、自由探索、自由展示才华的大舞台。因此在进行新课前,我总是鼓励学生去寻找和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课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进行资源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参与兴趣非常浓厚,久而久之,课前寻找便成了学生的习惯,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五、教会学生通读课文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题目好比眼睛,是文章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的精华。因此,进行阅读教学时必须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把题目

论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改之关系_朱宇

[收稿日期]2008-06-18 [作者简介]朱宇,男,福建莆田人,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与考试 学研究。 [基金项目]厦门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专项支助项目:0000x08110. 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程改革是近年来教育领域正在发生着的两件举足轻重、万众瞩目的大事。两项改革的先后出台,既令人欢欣鼓舞,又使人思绪万千。不少教育界的从业人士、教育学的研究者更是各抒己见,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据此为两项改革出谋划策。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改的关系是关乎两项改革成败的根本性关系,是两项改革必须首先思考的大问题。在诸多思考与论述中,为数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一是认为高考改革应该服从、服务于高中新课改[1][2][3];二是认为高考改革应该引领高中新课改[4][5][6][7][8];三是认为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改应互动发展[9][10][11]。 本文认为,上述这些看似迥异的观点之共性乃是主张新高考继续与新高中课程密切结合。为此,本文先谈新高考与新课程密切结合的诸多害处,再谈两者尽量“分家”的数种裨益,并依据历史实践和现实需要扼 要提出自己对两项改革的见解及主张。 一、合则两败俱伤有实践验证,是历史的教训 高考与高中课程密切结合的历史实践告诫我们,倘若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改紧密结合,高中新课程必然继承“应试教育”的遗传病;新高考必然继续蒙受“一试定终身”、“高考指挥棒”的恶名,全面导致高考改革、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失败。 1.合,则传承“一试定终身”。“一试定终身”的由 来一如考试社会学学者所述,在建国之初,我国高等教育尚处于精英教育的历史阶段,由于国情的特殊性,我国高校除了承担为国家培养专业知识分子的普通教育责任外,也承担着向国家输送后备干部的特殊政治使命[12]。也就是说,考生一旦被录取,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就像鲤鱼越过龙门一样,成为“天之骄子”,获得国家 [摘要]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改应该是“貌合神离”的两项改革,合必两败俱伤,分则两全其美。打 破“一试定终身”、“高考指挥棒”以及“应试教育”怪圈的途径,是让高中新课改形成一整套包括教育考试在内的测评手段,而不是仅凭单一的教育考试;测评内容既不要忽视知识考查,又要注重能力立意、素养立意;测评性质以标准参照为主,而不是主要靠常模参照;学生在高中学业测评系统中的表现,可以也应该作为与高考成绩并重的高校招生标准。因此,高考改革要大幅度与高中教学内容脱钩,充分发挥自身本质(常模参照考试)与特长,着重测试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习潜力,为高校选拔新生补充高中教学测评无法提供的有用参考指标。 [关键词]高中新课改;高考改革;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04X (2009)04-015-05 论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改之关系 朱 宇 (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

报告:新课程改革报告

新课程改革报告 本课题研究拟在三年内完成,大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年9月──2002年7月 1.进行新课程改革.新教育理念的学习,举行专题讲座,进行学习辅导,转变教育观念,实现新课改的转轨,要求每位参与实验的教师写出学习心的,并举行校际间的交流,推行参与培训的教师实行上岗待证制,对优秀参与者颁发优秀学员证。 2.对“学习新教材.研究新教材.推广新教材──青岛市初中语文“大阅读”的实验与研究”课题进行论证。召开局属中学部分校长会议.分管教学教导主任会议.青岛市语文中心组会议.郊市区语文教研员会议.青岛市青年骨干培训班成员会议,对本课题进行论证。 3.对全体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领导及全体参与课题研究的语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培训,教研员进行专题讲座,课题组成员要进行子课题的分析,同时要求全体实验教师端正态度,高度重视,自觉参与实验与研究之中。各个学校课题组要选择本学校的研究子课题,写出本学校的实验与研究计划,并确立具体实验步骤。 4.组织全市语文教师学习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语文课程标准》的考试,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5.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实验教材(人教社版)》的分析,进行全市的大集各,各区片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以研究新教材编写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关系,研究新教材的“课前提示”与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对阅读的启发作用,研究阅读教学的规律。 6.由各实验学校定期出示研究课,各区片教研网络每学期出示3节研究课,青岛市课题组每学期出示5节研究课。 7.各实验学校每学期写出阶段性总结,各区片教研网络针对课题研究进行区片研讨,写出阶段性总结,上报市课题组。 8.学期终了课题组汇总全市实验与研究情况做出实验总结,各学校与每位实验教师整理好总结与课后记,每学期要有相应的课题研究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9.举行由各校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及教改骨干教师参加课题研究交流会,听取各校的研究情况的汇报。做好课题实验与研究材料的整理与建档工作,档案工作要规范,便于上级领导检查。青岛市课题组定期向课程教材研究所通报情况,并上报阶段性实验报告。 10.完成《实验教材(人教社版)》第七册.第八册语文教材教学光盘的制作,计划每个单元选一篇课文,由教研员分析教材,由课题组教师出示研究课,再由教研员评课。 第二阶段:2002年9月──2003年7月

教学论文:浅谈新课改之我见

浅谈新课改之我见 新课改的全称是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自从建国以来我国已经有过很多次课改,在上个世纪末,中央和国务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口号。新课改的主要目的就是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XX年9月,石阡县全面推进“生态心课堂”教学改革,成为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县之一。三年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改进、巩固、提升,其过程有困惑,有徘徊,也有不少收获和经验。在此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指向是什么?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指向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育人质量。那么衡量“课堂教学效益”的标准是什么?概括起来就是“以学定教”,即以“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提升能力的程度”来评定课堂教学的效益。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不再以教师讲得多精彩、多深刻为标准,而是学生学得怎样为标准。它强调关注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情况。学生不仅要达成理解、记忆知识的目标,更应达成知识迁移、运用,提升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目标,还要提升学生对学科与社会生活和生命价值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二、课堂教学改革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了什么,变了哪些? 1、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演)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点评者(裁判),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变配角。教师在课堂上的职责主要是点评、点化、点拨,要学会“倾听”,要大胆“留白”,要围绕课堂目标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要散得开,收得拢。 2、学生角色的变化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由“被动”吸收变成主动参与,快乐参与,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达成“我的课堂我作主”的思想。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所占时间和空间由少数变多数。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知识,训练思维,锤炼语言,提升表达能力。 3、学生学习活动形式的变化在传统课堂模式中,学生学习形式更多地表现为被动“听”,各自“练”。新课改的学习活动形式主要表现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展示、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的点评、点化、点拨穿插其中,生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互结合。 4、学生学习态度、习惯、方式的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让学生容易产生成就感,从而提升学科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课堂活动中的感悟、体验、展示,培育学科思维能力,明

高中化学论文:以高考评价改革促高中教学改革

以高考评价改革促高中教学改革 如果说课程标准是教学改革的明规则的话,那考试说明高考试卷就是教学改革的潜规则。在一考定终身的情形下,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不会弱化。如果从负面的观点来看高考,那就会得出悲观的结论-有考试就有应试,应试教育阻碍教学改革。但如果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问题,那我们也能看到推进教学改革的新的切入点,那就是以高考改革引导并促进教学改革。 一、以高考改革引导教学内容优化 既然考什么就教什么,那么高考试题就应该着重考查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以引导化学教学内容的优化。近年来,江苏化学高考形成了几大考试重点,如化学用语、化学实验、化学反应原理等,这些也都是化学的核心内容。 1、规范化学用语的教学 化学用语是化学的交流语言,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以及化学变化等。 像试卷中出现的有机物的键线式,有机物合成路线流程图等都是化学用语,而且是更简明的化学用语。化学用语的教学重在规范,化学高考作了很好的引导。 2020年江苏化学高考卷中有关化学用语的考点有:原子结构的电子排布式、分子的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等。试卷中化学用语的使用简洁而规范。化学教学中要注意以下规范:⑴带单位运算,⑵物质的量浓度单位用mo l·L-1不用mol/L,⑶物质的量浓度表示为c(HCl),不表示成[HCl]、C HCl,⑷物质的量浓度的幂表示成c2(H2SO4) ,而不表示成[c(H2SO4)]2 或[H2SO4]2 等,⑸单位表示成kJ、kg、km、kPa,而不是KJ、Kg、Km、atm,⑹浓硫酸不写成“浓H2SO4”;⑺反应热统一用焓变表示,焓变与化学方程式之间不再用“;”隔开等。 2、落实化学实验的基础地位 化学仍主要是实验科学。化学实验不仅因其千变万化、现象鲜明而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化学实验在形成概念,理解原理,提高素养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考不是考不考化学实验的问题,而是怎么考,考什么的问题。近年高考除继续考查化学实验的内容(如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制取等)外,更突出化学实验原理与技术(仪器与操作)(如多重对比实验、仪器洗涤并润洗多次、中和滴定重复多次、实验条件控制等)的考查。 2020江苏高考化学卷中涉及条件控制的有: 15(2)酸化操作是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为4.0,其目的有:①将溶液中的少量Ca(OH)2转化为CaCl2;②防止Ca2+在蒸发时水解;③。 16(2)反应I需控制反应温度低35℃,其目的是。 (3)工业生产上常在反应Ⅲ的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醇类溶剂,其目的是:。 化学实验试题的素材主要选择与生产、生活、科学研究实验等实际紧密联系的内容,或直接从化学文献中选择,总之是要取之有据。以“真”课题的完整解决过程来考查化学实验的多样内容。2020江苏高考化学卷中15、18题都是如此。 2020年高考化学实验占分比例由18%升高到20%,正是引导化学实验基础地位的进一步落实。 3、突出化学反应原理的核心地位 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原理就是化学变化的原理和规律,是形而上的内容,高度概括与抽象,是化学的重要理论,也是化学的核心内容。化学反应原理是各地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 从某种角度看,化学反应可分为三大类反应:电子转移反应、离子(质子)转移反应、能量转移反应。电子转移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离子(质子)转移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新课程改革报告

新课程改革报告 本课题研究拟在三年内完成,大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年9月──2002年7月 1.进行新课程改革.新教育理念的学习,举行专题讲座,进行学习辅导,转变教育观念,实现新课改的转轨,要求每位参与实验的教师写出学习心的,并举行校际间的交流,推行参与培训的教师实行上岗待证制,对优秀参与者颁发优秀学员证。 2.对“学习新教材.研究新教材.推广新教材──青岛市初中语文“大阅读”的实验与研究”课题进行论证。召开局属中学部分校长会议.分管教学教导主任会议.青岛市语文中心组会议.郊市区语文教研员会议.青岛市青年骨干培训班成员会议,对本课题进行论证。 3.对全体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领导及全体参与课题研究的语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培训,教研员进行专题讲座,课题组成员要进行子课题的分析,同时要求全体实验教师端正态度,高度重视,自觉参与实验与研究之中。各个学校课题组要选择本学校的研究子课题,写出本学校的实验与研究计划,并确立具体实验步骤。

4.组织全市语文教师学习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语文课程标准》的考试,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5.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实验教材(人教社版)》的分析,进行全市的大集各,各区片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以研究新教材编写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关系,研究新教材的“课前提示”与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对阅读的启发作用,研究阅读教学的规律。 6.由各实验学校定期出示研究课,各区片教研网络每学期出示3节研究课,青岛市课题组每学期出示5节研究课。 7.各实验学校每学期写出阶段性总结,各区片教研网络针对课题研究进行区片研讨,写出阶段性总结,上报市课题组。 8.学期终了课题组汇总全市实验与研究情况做出实验总结,各学校与每位实验教师整理好总结与课后记,每学期要有相应的课题研究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9.举行由各校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及教改骨干教师参加课题研究交流会,听取各校的研究情况的汇报。做好课题实验与研究材料的整理与建档工作,档案工作要规范,便于上级领导检查。青岛市课题组定期向课程教材研究所通报情况,并上报阶段性实验报告。

对新课程下高考改革与评价的认识与思考

对新课程下教育评价与高考改革的思索 福建石狮石光华侨联合中学蔡振树 随着我省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对高中课程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对课程结构进行了彻底变革,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全面整合,对课程的实施和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高中教育的一场革命。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新课程实践进程,新课程改革必然对高考的改革与评价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教育评价是改革的主要问题,而反过来教育评价与高考改革也必然会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产生重大影响。 一、新课程改革中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 与考试改革相关的是评价的问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化。我国目前现行的教育评价尺度,只是通过笔试一种方法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用,这种以升学统考为基点的教育体制,铺就了一条“应试教育”的轨道,这就注定了我们的学校教育只关注学生的书本知识而不看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人文精神。而新世纪的学校力求应建立一个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环境,重视学生的人格建构和多元发展的机会,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多元智慧的存在。 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新课程评价体系的核心是“以评价促发展”的多元评价观,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新课程在高中建立了发展性评价制度,并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这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教学发展规律的。那种单纯依靠用纸笔的标准化考试来评价学生或者考察学校教育的效果是片面的,这会使学生身上的许多重要潜能得不到确认和开发。改变使用单一的、标准化考试的评价方式,实行多元评价的方式,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我国人口综合素质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要注重过程性、激励性、多元性。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就是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改变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教育改革:浅论中国高考改革论文

浅论中国高考改革 一.关键词:高考利弊,高考改革,完善 二.摘要:高考制度的确立和实施,有利于客观公正选拔人才。高考是国家广泛吸纳人才是重要途径,是培养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人才强国,为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但是现行的高考制度,特别是目前教育及社会反映出来的诸多问题,不得不对现行考试制度进行反思。采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由一次考试定终身。现有的高考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科目中,很难全面反映出学生的素质状况。但往往一次考试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质量,尤其是不能反映学生能力的高低,有可能使真正优秀的学生落榜。对新生质量高低如何理解,知识质量是否就是唯一的,对一个大学生来说是否还应该有其它方面的质量,如专业思想、实验经验、动手能力等等,这些内容如何反映到招生制度中?这都是目前高考制度无法解决的。因此,高考需要改革,需要完善。从而将高考变得更完美,更加的符合人们的现实要求。而我国也确实在不断的想办法改革高考制度,为高考的完善不断努力。三.正文: 提“高考”一词,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关于现行高考制度的利弊,至今仍众说纷纭。有人说:高考不仅是广大学者走进天堂的开启之门,同时也是广大学者走进地狱的坠落之门。 高考制度的确立和实施,有利于客观公正选拔人才。高考是国家广泛吸纳人才是重要途径,是培养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人才强

国,为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通过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主流人才,高考制度确立了选拔人才的公平竞争原则,调动了亿万青少年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整个教育界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从而促进了中等教育的发展。高考制度为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急需人才。1977年全国高考招收新生20万,而到2000年,全国全日制高校年招生数已达到180万人,20多年,已毕业几千万学生。很多毕业生目前已成为我国各条战线上的精英,为国家建设作出了显著贡献。高考制度是保证高级专业人才质量的前提条件。高考制度对于公正、客观地选拔人才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 不过,现行的高考制度,很多人都说其本质是一种应试制度,虽然它起到了招贤纳士的作用,但同时也毒害了许多人。比如说有人适合考古,但因为没把英语学好,导致与考古学无缘。这难道不可惜吗?!考古与英语有什么联系呢?难不成古文物上还有英文?再比如说有人擅长写作,但世俗硬叫他先学好数学,倘若他真的把数学学好了也罢,但学不好呢?我想他便和大学无缘了,和更高层次的文学无缘了。试问文学与数学有什么联系呢?你见过余秋雨在文章里推算微积分吗?并且,现行的高考制度所采用的是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由一次考试定终身。它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科目中,很难全面反映出学生的素质状况。但往往一次考试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质量,尤其是不能反映学生能力的高低,有可能使真正优秀的学生落榜。对新生质量高低如何理解,知识质量是否就是唯一的,对一个大学生

关于新高考及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几点看法

关于我省高考及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 闫骏兴平市秦岭中学 李格全眉县城关中学 蒋建波长安一中 雷列列武功普集中学 覃钰凌安康中学 高考改革、学业水平考试改革顺应了时代的需要,顺应了社会的需要,顺应了人民群众的需要,也反映了教育改革的需要,但是高考关系到千家万户,如何改,怎样改,改后会怎样,会形成什么样的社会反响,是需要我们好好考虑的。 高考作为高中教育最为重要的评价手段,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它应有利于创新人才、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全面发展,应促进课程科学设置;应符合我国国情、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方向。但此次高考改革方案似乎并不符合这些目标。 对于这次高考改革、水平考试改革方案,我们有以下几点质疑和建议: 一、几点质疑 1、新方案对基础教育的影响? 造成课程设置紊乱。虽形式上增加了可选性,但仍旧是需考六门,无实质上的突破。且学考六选三,其它不考的三门学生肯定不会花时间精力去学,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许多学校高一就开始文理分科,重点在六选三的科目上攻坚,其它课程不上。等学考结束后,高三基本只开设语数外三门课程。这种突击式课程设置不仅违背了国家课程标准的课时安排,也违背了教育规律。推进素质教育如何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对于技术课来说,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而本次改革中,技术课两门课都进入考察,由各校完成,这极大的压缩了技术课的生存空间。现在因为有水平考试,全省各高中还能积极开设通用技术课程,一旦变为合格与不合格这就会使各校减少对通用技术课的重视程度,这对教育改革的目标设定相违背的。 造成教师地位悬殊。非高考科目一向属薄弱学科,其教师在职称、待遇方面处弱势。若高考改革方案实施,教师按学科都可分三六九等。语数外教师肯定是班主任和学校中、高层的最佳人选,长远来看并不例于学校内部团结协作。在目

新课程改革论文

新时期的历史教师应如何扮演角色 吴志宏 2011年3月 安徽阜阳市阜南县郜台乡桂庙中学 【摘要】: 在新的教学改革中,教师如何胜任现代教学工作,要认真思考这样的问题,教师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发展及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角色转换;“以人为本”;引路人;与时俱进;创新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可以这样说,历史知识是一切社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包罗古今中外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等等。古人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察往而彰来”,诚为不虚之言也。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必须以全新的理念采用最优化的对策以适应新一轮教改的需要,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一、抛弃传统理念,做学生的领路人 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教师首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把学生当“人”看待。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对书本、教师的质疑和超越;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不强求学生接受教师的观点;遇到有分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一节课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把问题带到课外,带回家庭,和更多的人一起探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必须要具有参与、合作的意识,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使学生消除畏惧,活跃思维,发展个性。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处于“双主体”的同等地位。在和谐的气氛中,师生间互相沟通,互相交流,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了解“学情”。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实际和个性需要。新课程下的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参谋” 、“助手”、“服务者”,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学生有效而积极的学习。例如,教学中的“岳飞不是民族英雄?”的问题。八十年代,就有人质疑岳飞的民族英雄称号。主要理由是:岳飞不是抗击英帝国主义或日寇,而是抗金,而金也在今日中国范围内,同属中华民族,岳飞抗金不过是中国人内战……崇尚什么样的英雄观,就有什么样的民族魂。一个民族视什么样的人物为英雄,最终将由这个民族的价值观来决定。教师的角色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即如何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查什么书籍)、“助手”(如何整理有关资料)、“服务者”(提供有关历史评论)。 二、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 作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一方面教师不能仅仅传播知识,而应引导学生沿着正确道路前

新课程体育论文体育新课程改革论文

新课程体育论文体育新课程改革论文 略论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改革 摘要:体育课程改革的新的理念、措施最终要靠教师去落实,因此,广大体育教师必须关注自己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教育中不被淘汰,体育教师必须走向终身学习之路。本文从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和方法来谈谈对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学校体育教学所具有的多功能、多目标已被不断拓展,在学校教育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我们的学生在全面教育的氛围中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已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共识。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在理论研究上各持己见各种说法层出不穷,而实际操作又是依然如故,理论和实践之间出现了尴尬的局面。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我们提供了前瞻性的理论依据。作为教改具体实施者的一线教师,不能再沉迷于过去的教育和教学行为,及早地洗涤我们头脑中残存的旧思想,旧习惯,留出最大的内存空间来安装最新的版本。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在新形势下加强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认识: 一、明白体育教学的目标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构成。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进行健体知识和运动技能知识的传授,课外体育活动的目标是巩固课堂体育教学的内容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练习及活 跃学生的生活。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上来讲应该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情趣,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塑造学生优秀的社会情感,以至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任一学生来说,是通过体育要达到以下四个目标:1. 身体的发展,要有好的身体和心理。2.正确的运动技能。3.科学的养身知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4.好的社会情感。总而言之: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卫生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个性是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师生互动教学成效 在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以讲解与示范为主,很少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要求“一刀切”,教学评价老一套,师生双边活动成效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些现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都应该尽量避免。 1.强化探究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师为主”为“学生为主”,强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启发引导作用,以探究式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训练动

新课改初中政治论文3篇

新课改初中政治论文3篇 第一篇 1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 1.1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只有首先具备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想,才有可能更好地去践行。对于初中阶段的政治教师来说,首先要充分 意识到政治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政 治已经不再仅仅是靠学生的“死记硬背”就能取得优异成绩的。相反,学生一定要具备独立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尽 快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即从教育教学活动的绝对支配者成为学生学 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领路人,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真正的授业者、解 惑者。 1.2新课改下创造轻松、和谐、愉悦、民主的课堂氛围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轻松、愉悦的环境有助于降低人们 的心理压力,从而使其更好地发挥出自身应有的水平。初中政治课堂 教学也是如此。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们采用的往往都是借 助板书或者多媒体实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 压抑感和恐惧感,从而使其无法真正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为此,我们能够经常采用一些如分组讨论、辩论以及案例讨论等方式。例如,在实行人民版九年级第课第一框《长大成人的标志》的课堂教学时,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从身边做起,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对于培养 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同时协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做事负责任的习惯,我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如 何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有效激 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学习效果的全面提升。 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但需要和谐的氛围,更 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机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课

新课程改革论文三篇

新课程改革论文三篇 活用新教材教活新课程 云南省广南县篆角乡中心学校陈福光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已有数年,改革的成效更是日趋显著,精彩纷呈,硕果累累。但至今为止还有少部分教师,尤其是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中老年教师对新课程改革仍就心存余虑,无所适从,仍然使用老办法来教新教材,达不到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更是让人担忧。针对这一现象,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这一问题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其实,新课程对教师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教材不是圣书,也不是绝对权威,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由于学生情况、教师素质、地区差异、教学条件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也应从实际出发,既要遵循教材,有不囿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因为教材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教师只有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材,才能跟得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要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教师应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认真分析和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 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能否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对教材编写意图领会得越深,越发能够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个部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分析教材,处理教材。 第二,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 教材一般都具有简约化的特点,有的课时内容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可能提供详尽的学习材料和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当然也就很难反映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侧重于知识与技能传授,而忽略过程方法教育的倾向,在教学中不能完全照搬照套教材内容,被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所束缚,而应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多角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