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老师们、同志们:大家好!我们今天召开的2011年教学工作会议,是学校实施“十二五”规划后的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对于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广东药学院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推动我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将认真总结学校一年来的教学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部署2012年的教学工作任务。下面,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教学工作报告,请同志们审议。第一部分2011年教学工作回顾2011年,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有关精神,教学工作有了新突破,整体水平上了新台阶,主要表现为以下九个方面:

一、本学年教学工作总体情况:

一年来,全校教职工团结一致,辛勤工作,完成了普通本专科理论课教学172461学时,实验课教学49736学时,指导完成毕业论文(设计)4889篇。应届本科毕业生4993人,专科毕业生444人,获授学士学位4972人,学位授予率99.8%。学校新成立了外国语学院,并新增英语(医药英语方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制药、中药制药等四个本科专业;质量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一年来获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教改4项,并积极组织申报了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3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评审立项校级

教改项目41项,校级精品课程6门、优质课程20门,新建实践教学基地20个。学校教学督导组专家共听课764人次,学生教学信息员提交“信息反馈表”超过500份,对293人次的理论课教师及91人次的实验课、体育课教师实施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优秀率达到47.85%。今年,我校面向全国22个省(区、市)实际招生5455人,其中,广东省内生源文理科录取分数分别比省第二批本科文理录取线高出1417分;省外招生势态较好,在录268名学生中,89.2%为第一志愿;四个新增本科专业首次招生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生源较好。2011年,我校应届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达92.09%和95.69%,均比以往有所上升。其中,前几年新办的一些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更加喜人。护理学和生物科学专业的近三年总体就业率均为100%;生物医学工程、制药工程、人力资源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中药资源与开发、电子商务等专业的总体就业率超过96.5%;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首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也达100%。招生与就业情况的良好态势,充分证明了我校专业体系布局合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卓有成效,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广大考生、家长及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充分肯定。

二、确立了“十二五”人才培养的改革、发展目标和思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把人才培养模式体制的改革作为新一轮改革的核心,更新人才培养模式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围绕这一重大主题,学校审时度势,将改革人才培养体制,进一步完善适应社会需求

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时调节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的市场竞争力,保持我校人才培养发展的良好态势,作为学校“十二五”期间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任务。为此,在“十一五”建设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学校发展实际,组织编制了《广东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子规划--《广东药学院“十二五”人才培养发展规划》,确立了“十二五”期间,以及未来更长一段时期我校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发展目标及工作思路,不断提升我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以“巩固、调整、充实、提高”为教学工作抓手,巩固“十一五”期间取得的评建成果和质量工程建设成果;调整办学定位与布局,优化专业体系;充实内涵建设,不断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我们将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致力于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全面提升我校毕业生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医药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三、全面推进应用型医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

2011年,为配合学校获得的广东省教育厅教育改革项目--《应

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项目》的实施,学校先后出台了《广东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总体方案(2011-2015)》和《广东药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积极推动以建立面向医药卫生行业,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为目标的改革,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

引领学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优化专业体系,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增强学生创新创业

和实践能力培养;形成并完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全面提升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学校鼓励各二级学院根据所属专业的社会需求动态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大胆探索与实践,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积极开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改革和实践。一年来,在学校的大力推动和各二级学院的积极努力下,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已经全面铺开,并取得了阶段成果。药科学院以精英教育方式重点培养应用型创新药学人才,现已开设了两届“创新实验班”。生物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依托科研项目初步建立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重在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公共卫生学院对预防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努力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医药商学院以大类招生为特点,围绕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医药经济学院根据国家“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大力培养学生创业意识。食品科学学院、医药化工学院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抓手,围绕“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核心理念,走产学研合作办学之路,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护理学院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引入“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并积极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药与医药信息工程两个学院在产学研用多元化开放办学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中,中药学院与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大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医药信息工程学院引进安博教育集团建立“以就业导向,强化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得

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并于今年式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目前,共

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和共建实训基地工作已全面展开。

四、以考试改革为抓手,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具有教学指挥棒的作用,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对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具有积极推进

作用。传统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已不能满足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学校提倡并鼓励广大教师在考试内容上更注重实际能力的考核,在考试方式上更重视学习过程的考核,使考试能更加全面地评价学习效果、更加客观地检测人才培养成效。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提倡并鼓励广大教师加强对学生获取、分析、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同时强化实践技能培养。今年,学校以基础学院为试点开展的基础课程考试改革,以公共卫生学院为试点开展的医学类专业课程考试改革,以药科学院为试点开展的药学类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目的皆在于以考试改革为动力推动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改革,使之真正有利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其中,基础学院的基础课程考试改革涉及面广,工作基础扎实,配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不同基础课程的考试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五、开展主辅修、双学位制的培养模式,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

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跨学科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让学业优良、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今年启动了主辅

修、双学位制试点工作,出台了《广东药学院辅修专业及双学位管

理办法》和《广东药学院辅修专业及双学位收费管理与暂行办法》,在医药商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和医药经济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面向2010级学生试行了主辅修、双学位制试点,大学城校区

和中山校区有46名和128名学生分别申请了主辅修和双学位制

的学习。

六、强化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培训,努力建设高素质“应用型”教师队伍

青年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是学校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为切实提高青年教师教育基本理论、教学基本技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从2009-2010

学年开始,学校安排了两年的时间,举办四期青年教师培训班,邀请国内知名教育教学专家开设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先进教学方法、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讲座,并举办了多场各级教学名师观摩课、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观摩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校青年教师进行了大规模的培训,前三期共有310位青年教师通过培训获得了合格证书,并计入本人教学档案。通过此次培训,广大青年教师对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都得到了有效提高。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教师是关键,学校鼓励并大力推动各二级学院分期分批安排教师深入基层、企业,了解企业、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的需求,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提供借鉴,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作用,有助于打造一支高素质“应用型”师资队伍。在这一方面,医药商学院和中药学院开了一个好头,两个学院均已启动青年教师下企业的实践活动。目前,“千百十”省级、校级培

养对象和新进校博士已分批进入企业进行了阶段实践,效果良好。

通过深入企业,不仅能获得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实践素材,提升青年

教师教学业务能力、丰富专业实践经验,也使教师能更多的了解企

业需求,协助企业解决难题,参与企业项目开发,拓宽了科研和教

学工作的思路,对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及科研能力也大

有裨益。在2010-2011年工作中,广大教师锐意改革,积极投身教

学工作,为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经评选、推荐、审批,73位教师被评选为2010-2011学年先进教学工作者,并予

以表彰和奖励。

七、以专业评估为契机,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广东药学院“十二五”人

才培养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工作。学校根据《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紧密跟踪区域经济社会和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变化,结合学校

优势学科和专业基础,积极拓展医药产业、新兴产业等领域的相关

专业。2011年,我们在大学城校区新设置了英语(医药英语方向)、生物制药、中药制药专业;并结合中山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在中

山校区新增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进一步优化了我校“以药为主,医药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鲜明医药特色的专业体系。学校坚持“分类指导、分层发展”的专业建设原则,今年全面启动

了四年一轮的第二轮专业建设评估,将参评的28个专业划分为特

色专业、示范专业类和新专业类,采用不同的评估体系和标准,分别进行评估。重点检查2006年以来各专业建设情况,及时发现问

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通过本轮评估,各二级

学院领导和专业负责人对各自负责的专业在建设思路、人才培养目

标定位、专业教学改革等方面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下一步的凝练

专业特色与优势,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奠定了基础。八、加大教学投入,扎实推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011年,学校继续加

大对教学的投入,共完成或立项采购教学仪器设备值2007.1万元,生均折合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符合本科教学水平工作评价要求。学校注重实验室及教学科研用实验仪器的管理与建设,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下发了《广东药学院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制度》、《广东药学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开展了实验室安全自查自纠工作。在今年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校内绩效评价中,大型

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年使用机时超过400小时的占66.66%,与2010

年的54.6%相比有所提高。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定

期开展实验教学专项检查,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坚持毕业论文质量监控长效机制,开展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和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评审工作,评选出校级优秀论文129篇,有效提高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学校注重加强对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投入,一年来共投入经费89万元,并通过开展中期检查等方式对项目进行严格管理;学校将学生实践技能竞赛作为推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紧密围绕专业教学内容,重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药科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药学院、临床医学院、医药商学院、医药信息工程学院、食品科学学院、医药化工学院分别举行了学生实验技能竞赛,竞赛内容更注重与社会生产一线的知识接轨,参赛学生覆盖面广,参加的学生约4000人次。在学校的不断投入和广大教师的

辛勤劳动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成绩斐然。

一年来,我校学生获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及广东省奖项6项;国家和省级大学生“挑战杯”奖项21项;广东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团体“优胜杯”及“优秀组织奖”;全国、省大学生电子设计、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奖项项;从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中遴选参加全国大学生第四届药苑论坛活动的两个项目分

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每校只能报2项);广东省高校第三届化学化工实验技能大赛奖项;此外,在今年的广州大学城实验技能竞赛中,我校派出125名学生参加比赛,获奖人数超过100人;在第八

届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上,我校学生获得了54奖项和7枚奖牌的

优异成绩。九、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改革,成人教育稳步发展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在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和热门专业中进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10点,成效良好。今年,我校与英国北安普顿大学签署了“3+1”双学位合作办

学项目;与美国北俄亥俄大学签署了“2+2”合作办学项目并实施。交换生工作在派出学生数量和拓展项目类型上都有所提高,目前我校已与英国和台湾地区的四所高校签署了交换生学习项目,通过短期交流和访学,可以有效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和交往能力。2011年

我校招收了第一届外国留学生,标志着我校国际化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学校成人教育工作稳步发展,2011年继续教育学

院录取新生6420人,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达13432人。继续教育学院通过加强学籍管理、规范教学过程,实地检查校外教学

点等措施,有效保证了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老师们、同志们,回顾2011年的教学工作,全校教职员工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本职岗位,团结协助,开拓创新,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这些成绩是与广大教职员工的辛勤

劳动和无私付出是密不可分的!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奋战在教

学工作的广大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过去的一年,我们的工作虽然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内涵建设都有待进一步明确和加强什么

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它的衡量标准是什么,目前并没有答案,也不大可能有标准答案。高等学校应该根据所在11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趋势,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和学生就业行业特色,找出各自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标准和培养模式,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广东药学院所培养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应具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比较宽广的视野,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将成熟的技术、理论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并能对遇到的问题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

在今年的专业评估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部分教师以及专业

负责人对我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明确、理念不清晰。既没有很好地思考“培养什么样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和“怎样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也没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意识,缺乏对市场人

才需求变化及其规律的研究,专业建设思路僵化,不能满足学校建设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专业自身也缺乏持续发展的活力。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改革主战场,在应用型创新

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课堂教学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首先面临的任务是要看清目前的课堂教学有什么问题、在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哪些不足,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方面还有那些欠缺等等,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提出解决办法,从而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其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目前我们仍以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主,教学目

的大多以理论验证为主,对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力度不足,不能满足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懂得“是什么”、“做什么”,更12要让学生学会“为何这样做”和“能否不这样做”,启发、调动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得以迸发。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对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内涵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而目前的状况显然不能使人满意。二、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离不开广大教师,要大刀阔斧地进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我们首先需要一只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师资队伍。目前,

我校教师队伍的突出特点是学历高、理论水平高,但大多数缺乏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工作经历与实践经验,参加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高;教师投入教学改革的精力明显不足,教改意识和水平仍有待提高。其结果是教师教学内容与专业实践、生产生活脱节,学生的学习策略以应试为主,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探究、合作精神。此外,学校对教师深入社会、企业支持力度不够,尚未出台切实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老师们、同志们,我们敢于提出并正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有能力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部分2012年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2012年,我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1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及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以落实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为契机,全面推进应用型医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建设并完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我校2012年教学工作主要

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理念先行,进一步明确应用型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是学校“十二五”期间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011年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2012年学校将大力推进各

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扩大试点范围;鼓励各个二级学院结合专业特点,不断探索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下一步教学改革工作,学校提出以下几点指导意见:1、在改革项目的设计、规划时,要注重顶层设计,理念先行,注意凝练学院、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思路,使“应用型”和“创新性”的培养在改革后得到系统、充分的体现;2、在改革项目的选择中,要做到主题鲜明、思路可行、内容创新和专业特色;3、在改革项目的落实上,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细化方案,注重总结阶段成果、经验教训,关注学生反馈,不断优化培养方案,稳步推进改革进程;4、各专业必须定期进行用人单位调研,了解市场对人才培养要求变化,紧密追踪变化趋势,及时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14二、继续深化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构建满足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内涵根据今年10月底召开的全省教学工作会议精神,高校

要坚持“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的原则,

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协同创新。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办学是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发展方向,产学研用的多元化开放办学模式是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大特色,是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目前,我校已与数家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我们要利用现有的产学研基地,并不断开拓新的产学研用合作伙伴,搭建一个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培养与用人的平台,使企业的教育资源和企业文化等优势等得以展示、教师的教学能力

和科研能力得以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以提高。各二级学院要结合专业定位、人才需求、企业特色、就业前景等多方

面因素综合考虑,积极拓宽双方合作空间,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找准合作支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合作方式。通过产学研合作办学、利用校企合作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实、改革实践教学内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关键的一步。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目标和教学内涵时,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眼学生就业行业需求及未来发展需要,帮助学生形成既能满足行业需求的实践能力,又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能力。各二级学院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科研能力,鼓励学生在科研中学习,早选导师,早进

课题、早进团队、早进实验室。15三、大力推动考试改革、稳步

推进公共课程教学改革2012年,学校将进一步扩大考试改革试点,要求各二级学院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对考试改革充分论证,积极开展考试改革,使之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以

学生为主体设计考试改革方案,把考试改革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有机结合,并对考试改革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形成几种易于推广的典型模式,以点带面,推动其他课程的考试改革。同时,要注意进行考试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各二级学院领导,系、教研室负责人要严把考试改革质量关,引导教师做好考试改革每一步的细致工作,不断总结和及时调整。2012年,我们还将积极推动学校的公共课程教学改革,基本思路是:打破公共课与专业课程

泾渭分明的现状,将公共课程教学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相结合,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关注专业教学需要,对公共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医药信息工程学院计算中心、外国语学院、人文社科部和体育部要认真思考,做好调研、

论证等基础工作,及早提出改革方案,争取在2012-2013年开始分步实施。四、以提升能力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高水平应

用型大学,首先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明年,学校将加大师资队

伍培养力度,做到政策上引导,经费上支持,使师资培养成为学校

的重要常态工作,让师资队伍成为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16师资队伍建设重在明确师资培养目标,我们要牢牢把握学校教

育改革的发展目标,以提升教师能力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个能力,不仅包括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国际视野、创新

思维等,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将理论知

识应用于实践,发现、解决生产生活等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明年,学校将认真研究,尽快出台相应政策,给予配套资金,一方面支持

教师出国访问、进修,另一方面支持教师深入社会、企业挂职、锻炼;同时,要积极探索应用型师资综合评价体系,将教师下基层列

入考核内容。各二级学院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做好本单位师资培

养计划,既要重视专业教师理论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实验

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要整合校内外师资资源,拓宽专业教师的

来源渠道,积极引入社会、企业专业人士进入专业教育,建立一只

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应用型师资队伍。五、启动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

准备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等文件要求和2011年全省高等教育教学

工作会议工作部署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

切实推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学水平

和人才培养质量,国家及省已于近期启动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教学评

估工作。经学校研究后我们将接受本次新一轮高等教育教学评估的

时间定为2013年下半年,现在正式启动评估准备工作。针对本次

的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工作要求,将重点考察学校办学条件、本科教学质量与办学17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状况,学校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措施及成效。此外,学校将设置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反映教学状态的基本数据,建立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并对数据库数据及时更新,面向全校教师公开相关数据,及时分析教学状况,研究开发数据描述功能、统计分析功能和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反映、调控等功能,逐步建立学校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参与的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障及其质量常态监控机制,对社会关注的核心教学数据须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发布。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建设和使用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和促进学校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手段。老师们、同志们,2011年即将过去,在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全校教职员工团结奋进,辛勤劳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医药大学”的征程中,迈出了有力的一步,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班子的领导下,在全校广大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教学工作将与时俱进,不断迈向新的高度,明年的广东药学院一定更加美好!我的报告完了,谢谢大家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 和运行机制的内涵及实践框架材料汇编 一、研究背景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内涵及实践框架材料是基于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总结性评估整理出来的。此次总结性评估是对电大试点项目进行全面检查与评价,客观地鉴定试点项目取得的成果,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 评估目的是促进广播电视大学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确立教学模式、完善管理规范、提高教学质量, 使其在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化社会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求通过试点进一步探索总结电大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促进电大向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开放大学方向发展。试点是要探索、总结出电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所以把试点对电大发展的作用和效果作为核心指标。 评估核心是检查广播电视大学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已基本形成。评估重点: 即在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 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及相应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建设的成果。与中期评估相比,评估观测点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从对试点的认识到试点对电大总体发展的促进; 从试点教学条件的创建到条件的完善和应用; 从试点规章制度建立到实施情况检测和经验推广; 从教学、管理形式的变化到教学与管理模式的确立; 从重视质量保证措施到试点教育最终质量和效果的核查。 二、核心概念的内涵描述和理论框架 (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基本框架和实践模型 1.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人才培养模式=目标+过程与方式

(创新管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创新管理)创新型人才的 培养

工商管理09-5班 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背景:乔布斯去了,苹果来了。当大家均于热议“谁是下壹个乔布斯”时,宁波市新近出台了壹份关于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培养的《意见》。宁波市认为,乔布斯天赋异禀,他的成功或许难以复制,但能够于环境和制度上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从今年开始,宁波市将以5年为壹个培养周期,于3个层次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目前,首批各层次培养人选的选拔已经开始。5年内,宁波将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这壹数字到2020年计划达到2800名。于《意见》中,宁波市加大了对入选人才的资助力度,据初步估计壹个周期(5年内)培养经费超过5000万元。 我们不禁心中疑问:这样就能培养出中国的“乔布斯”吗?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出中国的创新型人才呢? 二十壹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人才是壹个国家立足根基、不断发展的持续动力。而创新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创新”成为壹个关键词。培养和造就壹大批能够引领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参和国际竞争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人才工作、教育工作的重大主题和历史使命,这是由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

代特点所决定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劳动为核心价值的。我们正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壹体制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重要特征的。同时,我们置身于壹个全球化的环境,我们不仅要建立国际视野,积极地利用世界人才资源;而且要确立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和战略,培养能够参和国际竞争、能够于世界舞台上发挥聪明才智的创新型人才。美国有乔布斯,中国也应有自己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构建和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开放性”是壹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我国现行教育体系的突出弊端,就是于计划体制和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教育和生活、学校和社会、理论和实践、研究和生产、开发等相互脱离,学校教育缺乏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参和,缺乏国际化的视野。于这种环境下,要想培养出乔布斯式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对现有的培养体制做出改变,而不是仅仅投入金钱,人才的培养需要特定的环境。 中国的人才培养,应立足于教育机制的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文化氛围,国家的政策及资金支持。构建开放式教育体系有俩种主要的途径。 壹是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对于科技人才培养而言,这主要是进壹步促进产学研合作,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促进高校和企业、产业的结合,促进科学研究和知识转化、技术应用的结合,且结合重大科研项目形成研究基地和创新团队,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等等。这壹过程,不仅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最核心的教育改革,改革传统的传输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一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最后还提出了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六个要点。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实施要点 一、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却一直把学习已有的工业文明成果作为大学生培养的首要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积累过程,对大学生的评价立足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忽视了学生潜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 观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高等教育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育人为本”的机构。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以及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变化,促进了大学从组织形式到办学功能不断拓展,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大学办学的根本。科学大师钱学森一直非常关心培养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他去世后,“钱学森之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时代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笔者认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的使命。当前学生的个性特长、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对未来角色定位、求学意愿、态度、价值观等都呈现出明显多样化趋势,高校生源结构和毕业生流向也显得日益复杂和多元,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内在特殊规律性的必然反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首先要坚决冲破传统教育观念,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理念;其次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般来讲,人才培养模式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会有所不同。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照搬了前苏联的专才教育模式,强调专业教育,形成了一套窄、专、深的专业课程体系,这在当时人才紧缺的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专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弱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在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那些知识面较窄、适应能力差、创新能力低的大学生越来越难找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解答

2016年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我校按照上级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县教体局、教研室的工作安排, 以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校本教研为重点,抓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这一中心,以微型课题研究为切入点,继续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教研活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层次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生活质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加强教学研究,发扬全校教师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群策群力,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努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二、工作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 面向全体,分层实施。通过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使我校逐步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学校,逐步成为“基础扎实、个性鲜明、适应未来”的农村一流特色学校。

三、改革年级及学科 年级以七一九年级,学科以语文为主逐步向其他科目延伸。 四、具体措施 1、组织领导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张永固 副组长:贾习文 成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 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重点针对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指导课程改革的实施。 2、教师培训 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观念不转变,教法不转变,即使用新教材,也可能走老路。因此,应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训< 在培训内容上,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重点,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学理念、改革目标及相关的政策措施等;学习和研究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重点学习和研究所教课程的课程目标、具体内容和评估要求等;学习和研究所教课程的新编教材,了解掌握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内容、课 程功能、课程评 价、价值取向和要求等方面的特点 在培训形式上,我校的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为依托,以校本培训为主阵地,以培训者和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以实现全员培训为目标。坚持集中培训、分散培训、教研培训、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理念、教育理论培训与广大教师的实践反思相结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一、计算机应用专业行业背景及需求分析 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文件的出台,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纲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确立,宝鸡市“关于加快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以及眉县关于引进高端技术产业,兴建信息化产业园区五年规划蓝图的绘制,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目前,学历教育提供的人才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我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陕西省2011年计算机职位需求3万多个。伴随我县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将达到数千人。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我县信息产业建设,我校将重点建设计算机专业,培养大量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以应对人力资源岗位空缺的不利局面。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建设目标 (一)专业建设目标 加强校企合作,全面构建“校企对接、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推行并完善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两年建设期内,主要完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完善。 同时,学校围绕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双线齐进的教学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实施“订单式”培养,突出实践应用特色,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结合行业资格准入政策,实施毕业生的“一书多证”制度,以区域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保证,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建成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专业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产学研结合紧密,具有鲜明中职特色的示范专业。 (二)课程建设目标 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专业团队,加强校本教材、实训教材开发,建设核心课程2门,特色课程2门。完成相关实习实训教材编写。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在已有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跟踪最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网络实验室和教学环境条件的建设,加强课程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争取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水准。 (三)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到企业聘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实践操作能力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利用2年时间,培养出1名平面设计和1名网络技术专业带头人,4名核心骨干教师7名双师型教师、4名兼职教师。 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分析学校原有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现状,师资队伍建设将以巩固提高现有教师队伍为主,引进高水平人才为辅的策略,同时聘请本专业优秀的校外兼课教师。将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放在专业办学的首位,树立“专业办学,师资为先”的理念。力争组建一支专兼职的专业师资队伍,逐步建立起专业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显著、专业方向明确、中青骨干为主、结构层次合理的高素质校内专任师资队伍。同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逐年派遣师资到产学合作企业进行专业调研或技术实践,或参加专业性的技术研讨会,或参加技术培训学习,进一步加强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的力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育工作是培养祖国接班人的一项崇高的职业,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命运的,所以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能够高瞻远瞩,能够知晓祖国未来的形式,世界的发展趋势,根据未来的需求培养一批与世界接轨的新型人才。而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对于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我有以下见解: 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首先要有自己的认识,到底怎样的人是创新型人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从广义上看,创新型人才是专指那些思维敏捷、思想解放、思路超前的人和那些敢想敢闯、敢作敢为、敢试敢冒的人。也就是那些具有经验、知识、信息,并将其融合运用到实际中,能够对行动目标有效地进行整理、判断、创新的人。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观念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不受传统认知或书本老师的认知观点所限制,不受学科限制,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2、思维具有灵活性。创新型人才可以轻易摆脱惯性,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根据不同的信息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3、认识具有新颖性。创新型人才思想活跃,能够经常提出不同寻常且又可以被人们所接受、认可的观点。 4、人格特征鲜明。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性,敢于质疑,敢于探究,敢于从想象中探求食物的本质,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清醒的认识。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创造性思维、敏锐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想象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几方面;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坚持的基本理念 首先需要我们革新教育思想,要清楚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才,该怎么培养。其次就是评价体系的创新,明确怎样的学生是优秀的学生,怎样的正确的衡量一个学生。为此,必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摘自教育规划纲要第三部分体制改革)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这是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等弊端提出的,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与精髓。 注重学思结合,就是要改变过去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首先,要改变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的课堂教学方式和立足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学习方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把学习的主动权和责任交给学生。其次,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和深化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改革,不断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联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积极作用,努力解决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问题。 注重知行统一,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做事做人,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只有与生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为人的职业生涯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当前,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重点是加强教学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强化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等培养环节。要善于从实践中吸取鲜活的教育素材,开发实践课程、活动课程,通过完善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等制度,增强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 注重因材施教,就是要在统一教学要求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教育的悲剧往往缘于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只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为此,要探索分层教学、走班制、导师制等多种教学形式,形成适应不同学生特点、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要特别关注学习上的“优异生”和“后进生”两类学生。对优异学生,要改进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高一学段课程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对具有特殊禀赋和潜能的学生要实施个性化的培养。对学业困难学生,则要建立相应的帮助机制,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因地制宜地探索推进素质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课堂是学校教育发生的最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品位的核心。为了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使全体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引导教师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校办学水平,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理念 1、相信每一个学生能教好。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要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低层次的学生参加活动,做到人人过关,不让一生掉队,要始终记住“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教学要求。 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构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轻负高效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4、授课必须体现精讲精练,对于难懂的,教师要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一堂课学生直接使用的时间不少于 20 分钟,教师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二、改革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应致力于提升各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全面提高课堂的效益;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积级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学校实际、学科实际的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全面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并有个性地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实施策略 全体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加强学习和研究,大胆实践,全面提高我校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 1、成立由学校校长组长文彬,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各村校主任教师、骨干教师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引导课堂教学改革。 2、组建由分管领导、教导主任、各村校主任教师组成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小组,负责制订学校实施方案,并组织改革的日常工作。 3、抓实校本教研,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扎实开展研究,努力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4、坚持“自修+反思”型校本培训模式,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强对教学小现象、现实真问题的反思研究。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策划活动――实施活动――

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1刘有耀,蒋林,杜慧敏,张丽果,巩稼民,刘继红 西安邮电大学陕西西安710121 摘要:提高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根据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内涵,结合学校自身优势特色,对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目的要素、内容要素和方法要素进行综合改革。在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制定了适应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构建了螺旋式上升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了教学科研协同、学校企业协同项目驱动的研究式教学方法,完善并建设了多样化的实践环境和工程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经过部分专业的实践,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良好。 关键词:人才培养培养理念培养思路课程体系培养模式 一、引言 面对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重塑,新的历史条件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速度和水平以及工业竞争能力[1,2]。我国确立2020年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人力资源基础[3]。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就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应用型人才是一种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人才类型[4]。同时,我国地方高校约占整个高校的90%,工程人才培养又约占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一半左右[5]。因此,培养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6]。 然而,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5,7,8]:1)人才培养体系中基础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传统基于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的简单叠加造成课堂讲授的越来越多,教会学生的越来越少;灌输的知识量越大,学生离实际工程应用越远。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按照传统学科体系安排教学内容,造成学生间接经验越来越多,直接经验越来越少;自成体系的课程越多,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越少,学生实践能力发展不良。 3)教学科研脱节,科研干扰、弱化本科教学问题。教学与科研脱节的现象普遍,教师的科研和学术水平越高,投入本科教学的时间和精力越少,科研促进教学的机制亟待强化。 4)教师本身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不能用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急需加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 5)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高校自我封闭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工程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产学研协同的工程教育模式亟待创新。 因此,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5]。西安邮电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的普通地方高等学校,以培养适应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针对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学校承担了一系列教学改革项目,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提高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 1 本文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TS12509)”、陕西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践行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13BZ42)”和“高等学校基于“教研统一”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13BY69)”、陕西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部分研究成果。

典型案例1人才培养模式

典型案例一 产教融合创新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实施背景 如何构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是示范性特色专业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专业自开办以来,一直在积淀,一直在成长,针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重理论、轻实践,传统学科式培养等种种弊端,我们积极探索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主要目标 本专业以开放的办学思路,利用广阔的社会资源,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会计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三强化、五阶段、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理实一体,德技双馨,校企共同育人,产教深度融合”特征,体现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三强化”策略序化课程,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平台之上保证“五阶段”实践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条件,全面带动专业建设与改革。 三、实施过程 (一)设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流程 本专业注重健全过程监控,积极通过开展学校与企业,乃至家长的调研、走访、座谈和制度试行等,完善适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共管制度,特别是在非毕业综合实习阶段的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体系、校内学习和校外实际工作一致性的教学监控制度、学生校外实习期间素质教育制度等做了进一步的探索。 设计流程说明: 1.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广泛深入的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2.针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开展会计职业岗位群分析; 3.制定初步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并进行行业专家论证; 4.依据会计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专业教学内容; 5.确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报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评审; 6.校企共同全面、全员、全程监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运行; 与实施,并考核评价。 图1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流程图 (二)调研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及职业岗位群分布 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初期,广泛的社会调研十分必要。进行实地调研时,本专业直接深入到企业与被访者接触,当面提问并记录对方的回答。小组座谈会时,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和资深的专业教师开座谈会,积极征求各位专家对专业教学标准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的内容涉及会计专业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

(完整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根据我省实际,就职业教育而言,应该如何主动地适应市场,找准位置,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我校多年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积极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面结合我校的实际做法,进一步就“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和各位同仁探讨和交流。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指导下,由教育对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法、途径、质量评价标准等要素构成并且集中为教育教学模式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组织过 程的总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当前就业;二是后续发展。为此,职业学校应当着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后续能力为目的,加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我校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专业开发设置、课程体系改革、职业能力培养、职业指导开展、教育质量评价等几方面入手: 一、按市场需要开发设置专业 以开发人力资源为己任,以就业为终极目标的职业教育,必须首先面对市场,根据本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设置相关的专业。我校在专业设置时还充分考虑到:一是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劳动

力和人才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二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对职业演变的影响;三是以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为培养目标;四是在专业开发过程中,和相关行业保持经常、密切的沟通。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和特点,保持专业设置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教学质量和开发新专业以提高活力之间的辩证关系;五是专业培养目标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不但具有在某个岗位就业的竞争力,而且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在相应职业群中就业、转岗、晋升的基础。 二、建立灵活适用的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要根据一个或几个相关职业群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从众多知识、能力要求中筛选出来并按教学规律组织起来的内容及其实施过程。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及其实施过程的落脚点。课程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对从事某一职业的从业者所必备的职业能力的层层分解、层层落实,是为学生构建通向就业的桥梁。设置的职教课程应强调以职业分析为依据来筛选、组织教学内容。 我校对已开设专业所相关的职业进行分析,并以职业分析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组织,以“必须”和“够用”为教学内容提供依据。在职业分析中既考虑当前某一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即要兼顾未来若干年某一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在确保当前就业能力的同时,提高其就业的后续力。职业分析是对工作过程的分析,是把完成一项工作的工作内容、劳动组织关系、所需要的

澄江县第四中学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工作制度

澂江县第四中学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工作制度 (2013年3月制定并实行) 为了落实澂江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及时查找问题、总结经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澂江四中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机构及职能 1、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张俊 职责:负责课堂改革的总体策划工作 副组长:熊海涛、丁光庆 职责:负责学校教学工作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和协调工作,并负责课堂教学改革数据和资料的整理等工作。负责课堂教学改革发展中班级管理及班级管理的改革。 成员:张玉坤、张树勇、孙宏林、杨宝帮、吴嘉坤、叶张宝、李琼芬、董明、韩祖信、李王友、莫长虹 职责:主要负责各阶段及相关学科的评议与评估工作。 2、课堂教学改革评议小组: 课堂教学改革评议小组的职责是制定课堂教学改革发展每阶段的评价标准,上好示范课,定期或不定期抽查课题组教师的研究发展情况,审核评议教师上课的达标情况。 评议组长由课堂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提名聘用,任期一年,原则上由各教研组长担任,并选择部分班主任或骨干教师参加。 课堂教学改革评议小组: 组长:熊海涛

职责:负责评议小组的日常事务和管理工作,并有效组织评议。具体负责评议小组的审核评议工作。 组员: 杨宝帮(负责语文组)吴嘉坤(负责数学组)叶张宝(负责英语组) 李琼芬(负责政治组)董明(负责物理组)韩祖信(负责生化组) 李王友(负责史地组)莫长虹(负责体艺组)张玉坤(负责班级评估) 3、课堂教学改革集体备课小组 备课组长职责:①指定集体备课时间、研讨地点;②安排初备内容;③组织集体研讨;④形成教案并上传;⑤填写集体备课记录表 二、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研讨制度 (一)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研讨制度 1、每学年(期)初召开会议研讨确定课堂教学改革的范围、参与教师、制定或修改相关的制度。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一、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预期目标:满足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需求,深化校企合作深度,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调研并制订相关管理制度。 验收要点: 1.通过企业调研详细了解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员工队伍、用工需求、用工计划、岗位技能要求,细化人才培养方案及评价报告。 2.建立有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和评价的管理办法。 3.继续建立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长效运行机制,更加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4.签订与企业的长期培养合作协议。 5.学校与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共同承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研究。 6.坚持毕业生双证制度。提高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争取达到95%。 二课程体系: 预期目标: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优化课程体系机课程内容,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对接,建设精品课程;改革各类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的考核方式,突出能力考核;开发工学结合校本教材。 验收要点: 1.修订可行性机械加工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计划,进一步完善机械加工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 2.加强精品课建设,计划在2015年之前完成三门专业主干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3.加强与课程配套的网络课程建设,建设2个以上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4.专业模块:CAD/CAM模块、数控车模块、数控铣模块、加工中心模块教学和考

核全部在实训室进行。 5.完善教学资源库。 6.开发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钳工工艺学?,形成与企业对接的课程体系。 三、教学模式改革: 预期目标: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形成本校的特色。在理论、实践教学中实行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岗位教学法。力争使教学成果在同类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得到推广。 验收要点: 1.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2.普通课实行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专业课实行项目教学,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3.课件、教案、教学录像的资料库。 4.继续探索网络教学平台及记录。 四、评价模式: 预期目标:依照企业用人标准制定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修改本专业教师考核方案。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学校整体办学的功能和社会效益。 验收要点: 1.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完善教学计划。 2.形成与企业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对接的评价标准。 3.与企业共同制定培训内容和培训项目。 4.建立满足社会与企业用工人员综合素质、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要求的考核标准。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旅游1001班郎芳儿1005100120 内容摘要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下降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政府、学校、学生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重视教育质量问题,就是重视我国现在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一问题原因分析,进而提出相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缺陷改革对策 人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 人类社会除自然界自有物质外, 其余都是人类创造的。人类的创造力关系世界发展程度和发展趋向, 人才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大量实证资料表明: 人才盛则国盛, 人才乏则国弱, 人才是决定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具有增值和转换功能的高等教育是造就人才的关键方式和手段。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 把半成品的大学生准人才转化为人才输送到社会。在其过程中经过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些许变化, 造就合格的或是不合格的人才产品。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激进发展, 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 激进发展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对我国的发展后劲和发展潜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一些缺陷 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存在两大本质性缺陷, 教育忽视人才的本质概念,过多关注了对学生知识的灌输0, 忽视学生组织和运用知识等能力的培养, 忽视人的心智( 思维) 的启迪, 这已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 一) 教育方式有碍学生个性发展 个性与人的成功是密切相关的。人类历史发展表明: 伟大人物的 成功总是发扬个性的结果, 个性的发扬是人成功的 保障。充分发挥优势才更容易使人 取得卓越的成就, 而优势的发挥依赖个性的发 扬长期以来, 我国教育采取的是按部就班、正统的 教育方式, 尤为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 各级教育按照 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进入大学阶段, 一方面, 长期的基础教育已扼杀了学 生个性的发扬, 学生按照教育设计好的渠道前进, 他 们已习惯于苦读圣贤书成才。另一方面, 我们的 高等教育依然传习前期教育方式, 难以给学生发扬 个性的空间与环境。如对知识探究, 授课老师就是 标准, 已有成果就是权威, 不允许或者说潜在遏制学 生提出疑问。种种条框制度, 把学生限定在狭隘的 范围内, 不允许学生做出格的事情。各种成绩评 定标准、人才选拔标准的指挥棒都倾向于分 数。 ( 二) 忽视专业外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与学习 成功学之父卡耐基认为, 一个人的成功只有 15%靠专业知识, 85% 的要靠有效沟通、人际交往等 各种能力。在高度社会化的时代, 人类社会的各项 活动都是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完成的, 85% 对于 一个人的成功尤为重要。我当前, 我国高等教育是按照通专结合的复合 型人才目标培养人才, 强调学生/ 宽口径、强基 础0。[ 5] (P140- 144) 这种培养目标重视学生基础的培

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人才培养制度 为更好地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好地落实额敏县司法行政系统的发展,建立健全面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营造自主创新的优良环境,提升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为额敏县司法行政系统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特制定本办法: 一、稳定、培养现有人才的激励办法 1、建立创新人才工作保障机制。各科室主要负责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推进本系统跨越式发展中的骨干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要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形成党政统一领导。我局将把人才工作作为各科室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提拔、奖励的重要依据。对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成绩突出的领导班子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创新科技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在本系统专业人员的使用上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和选聘力度,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对我局评选出来的人才重点培养,压担子、挑大梁,条件成熟时适时选用,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有效地发挥典型示范作

用,在全矿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专业人才成长提供发展舞台,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3、建立专业学科人才交流制度。按照个人自愿、我局需要、组织调配、因才施用的原则,根据企业发展方向,依托重点项目,针对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方向,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向生产一线锻炼,不断加强专业人才的合理交流,实现人才的有序流动。 4、完善发展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分类制定在职人员定期培训办法,倡导干中学、学中干。按照统筹规划、学以致用、鼓励上进、合约管理的原则,鼓励在岗员工参加紧缺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成人教育,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5、人才长效激励机制。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重业绩、重贡献的分配原则。对特殊人才采取特殊的分配办法。对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承担重点工程和研究项目的专业技术带头人、科技创新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实行“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实践中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凡创新求变、勤奋拼搏,做出骄人业绩,给企业创造巨大收益的可给予重奖。 6、关心人才,改善条件。从工作环境、学习环境以及家庭生活等方面给予人才全方位的关心和爱护,积极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加大投入,改善办公条件,抓好文体设施建设,优化员工生活环境,关注技术人员身心健康,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彰显特色办学之道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彰显特色办学之道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特色教育巡礼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航空乘务专业的学生还未毕业离校就被用人单位定购一空,动漫创意专业学生在国家和省市各类大赛中频频获奖,演艺传媒专业学生参加各类大型社会演出博彩众多……诸如此类关于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的新闻不断出现,各种媒体聚焦争相报道。经过十年的办学发展,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现今已有八届毕业生,向国家输送了上万名人才,遍及长三角地区和周边各地,成为文化艺术领域内的主力军,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动手能力过硬,实践经验丰富,创新意识强。”用人单位在评价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毕业学子时,都不约而同地竖起了大拇指:“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培养的这种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前不久,学院03级校友返校,也都感言江影教学模式得法、毕业后好就业、工作上手快。而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的就业之所以得到用人单位和校友们的一致好评,则正是源自于学院独创的特色育人模式。 特色理念:顺时应势谋发展 办学理念是学院发展的灵魂。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也必然发生一场根本性变革。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作为一所专门培养文化艺术人才的高校,审时度势,大胆创新,积极向实践学习,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利用民办院校办学机制灵活自主的优越性,在能力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上作出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形成一套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打造中国最具特色专科院校。2012年12月25日,教育部相关部门领导亲临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授予“全国特色教育示范单位”殊荣。 特色教学:专业门类凸亮点 学院秉承“品质+能力”的育人宗旨,依据能力型应用人才的教学目标,把培养“集导编演管能力于一体的演艺人才”、培养“集采编播制能力于一体的传媒人才”、培养“集语言形体礼仪服务规范于一体的航空旅游人才”、培养“集创

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地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教育适应新时代的必然要求,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进行大胆探索与改革,遵循“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合作探疑、竞争展示、当堂达标”的原则,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与交流、点评与小结、课堂检测”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开放式教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减负提质。结合初中部实际,结合上一年度课改的成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堂教学改革领导机构 顾 问:洪xx 周xx 易xx 组 长:徐xx 副组长:廖xx 颜xx 彭xx 成 员:易xx

周xx 徐xx 易xx 杨xx 左xx 阳xx 陈国伟 陈xx 周xx 说 明:在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年级以年级组长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成员,组成年级课改研究小组。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灵活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以小组学习为组织核心,切实用好学部的学案,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课堂教学模式要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要求,要求每堂课学生的练习不少于十分钟,学生参与面不少于80%,当堂达标率为80%以上。 2、各班按要求建立学习小组,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七、八年级全面推行导学案进行教学。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以学论教 、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 2、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 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 4、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 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 6、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主。 四、课堂教学重要环节的调控 1、加大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力度。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等情况,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个组6人左右,每个组可设文科组长、理科组长各一名,小组学习实行任务驱动,竞争展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一节课教师讲解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0分钟。课堂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