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北省重点高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重点高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重点高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重点高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重点高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2014年11月6日上午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刘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

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作者旨在说明

A.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

B.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C.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

2.元政府设置的行省一般不以自然屏障为边界,如将汉中地区划入陕西,将徐州划归江淮,人为割裂自然经济区。其主要原因是

A.游牧民族经济活动单一

B.吸取宋代地方分权教训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节制

D.行省面积较广管辖困难

3.(西汉早期)“盐与五谷同贾(价),器和(合适)利(便利)而中用。”武帝以后,“盐铁贾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土耰啖(淡)食。”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A.反击匈奴耗尽了国家财富 B.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

C.盐铁官营产生的消极影响 D.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强化

4. 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美]认为:“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他的最

有力论据应该是

A.白银为普遍流通货币

B.纸币的产生

C.城市商业功能的增强

D.商帮的形成

5.1895年4月28日日本驻俄公使西德二郎回电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贵大臣若觉到底不能抵抗彼等,则如本使前电,抛弃接续朝鲜之土地……。放弃永远占有辽东半岛,惟作偿金之担保,一时占领该半岛,而大增其金额,使中国永久不能还清为上计……”西德二郎的真实意图是 A.放弃辽东半岛 B.有条件归还中国

C.转送给俄德法三国 D.永久占领辽东半岛

6.有学者认为,袁世凯最初当选(临时)大总统,是名至实归,大家都认为应该由他来出任总统,没人认为应该是孙中山。袁世凯当选的直接原因是

A.袁逼迫清帝退位赞成共和

B.北洋军控制在袁世凯手中

C.列强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

D.孙中山黄兴的谦让与天真

7.《庚子诗鉴》记载,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辫,以为人腊。”“遇粤之荔支干,又以为人眼,相与同詈(骂,责骂)西人,暴其残酷。”以上材料反映出( )

A.东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误解 B.洋教势力对中国民众的毒害

C.义和团拳民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D.义和团运动中的盲目排外

8.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C.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D.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9. 下表汇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

比,其主题的最主要变化在于( )

A.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力量

D.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10.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局部图。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①②③④

A.③②④① B.④③①② C.③①④②D.④①②③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四大联考)历史试题

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24.(分封制)同商朝相比,很多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上层的——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据此可知西周的分封制度 A.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B.初步建立起周天子的专制集权体制 C.依据血缘关系来分享政治权力D.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25.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的隆盛局面。材料中的“惠商”政策 A.维护了封建专制政权的经济基础B.使商品经济成为封建经济的支柱 C.有利于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D.从根本上改变了汉初的抑商政策 26.下表是唐朝士族子弟科举入仕人数简表:

表格信息主要反映了 A.科举制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形式B.士族子弟科举入仕的比例较高 C.世家大族逐渐承认并接受科举制D.科举制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27.《明实录》中记载的明武宗勤于国事,即使外出巡游,所有的奏章也要及时批答。而《明史》(清)中则把他描述为“骄奢淫逸”的昏君。导致这种差异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史官个人才识B.史著编撰意图C.史料运用方式D.史著编撰体例28.1870 年到 1880 年间,中国的棉布进口始终维持在 20000 千关两(千关两是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左右,而棉纱的进口却从 2000 千关两增长到了近 5000 千关两。这种情况可以反映出 A.近代中国棉纺织业初步发展B.传统经济模式的进一步解体 C.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29.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宣言书中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材料说明孙中山 A.坚持汉族的主导地位B.已有“五族共和”的思想 C.民族主义认识较狭隘D.将民族平等与反专制结合 30.1941 年蒋介石评论说:“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

2015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最新整理)

2015 年高考模拟试卷文综历史卷 (文综历史卷,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计 48 分) 1.(原创)儒家思想自孔子创立后,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下列几种思想主张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圣人之道,悟性自足,不假外求”②“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③“理在先,气在后” A.①②③ B.③①② C. ①③② D.③②① 2.(改编自福建省泉州五校2015 届高三联考历史试题第9 题)“史实”“史论”“史识” 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改编自浙江省建德市严州中学 2015 届高三文综测试卷(二)历史试题第 13 题)有学者说:“(唐朝)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这表明唐朝的官僚制度 ①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②可有效制约君权③提高了行政效率④可以减少决策失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4.(改编自浙江省建德市严州中学2015 届高三文综测试卷(二)历史试题第 16 题)一份由“上海军政分府”发布的安民告示记载:“……凡我义旗所指,罔不踊跃欢迎;……兹已纷纷归顺,具见敌忾同情;惟愿亲爱同胞,仍各安分营生;洋人生命财产,切勿乘机相侵; 转瞬民国成立,人人共享太平。”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 A.义和团民阻击列强侵略B.清政府的统治面临土崩瓦解 C.反袁护国运动风起云涌D.北伐战争进程势如破竹 5.(改编自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 2015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第 9 题)下图是国民党军队的战斗示意图。在这次战役中,蒋介石给前方下达的命令是

扬州市2017届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正式稿)

扬州市2017届高三历史期中测试 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的吴晋两国,为了对付共同的对手楚国,打破了“同姓不婚”的基本原则,实行联姻。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 A.统治秩序崩溃 B.分封制走向瓦解 C.王室日趋衰微 D.宗法制受到冲击 2.《大明一统志》中提到元朝“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当时人们认为都省与行省“官名品秩略同”,往来文书也用对等的“咨文”。据此能够看出 A.行省是中书省派出机构 B.行省制强化了地方权力 C.行省机构设置和运行的方法 D.行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 3.对于古代中国的某一制度创新,美国人史皮尔曾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

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与这一制度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4.下列所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状况,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岁入巨万,财力雄厚,其中尤以徽商势力最大……徽商中不少家资万贯,富比王侯。” ②“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③“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 钢。” ④“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A. ③④①② B. ③②④① C. ②③④① D. ④①③② 5.乾隆二十年,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 A.清初注意防范中外交往 B.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 C.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放 D.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 6.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说,“过去的中西关系,一切操之于中国,今后是几乎事事由人;过去是中国不以平等待人,……现在及今后反以不平等对待中国了。”造成这一转折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兴办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化水师,在近代中国海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但福建马尾船厂曾因船政大臣沈葆桢的瞎指挥而造出了一批商船不像商船、兵船不像兵船的“怪船”,在实际海战中,这些船只“被敌炮轰、洞穿,至十一船同时漂没”。材料直接反映了 A.晚清政府统治黑暗 B.封建管理体系落后 C.中国封建制度腐朽 D.中国官员思想保守 8.1919年6月,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女子沈佩贞致函国会,陈述了她与议员魏肇文的婚姻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届高三12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有答案)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届高三12月适应性考试 历史试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孔子认为人生应扎根于社会现实,极力主张从道德领域解决人生及社会的一切问题。老子强调“清静无为”,主张从自然状态出发,从宇宙中去开启人生的智慧。两人的人生观A.蕴含着强烈社会责任感B.是不同时代背景的折射 C.体现出思想核心的差异D.适应了统治者统治需要 2.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代的分裂与分治如同后来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一样,只是中华统一国家中的内乱与分治时期,秦始皇只是在经历了战国近四百年的内战与分治之后重新统一了中国。”该学者旨在说明 A.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发展趋势B.西周分封制下己形成统一国家 C.秦始皇是统一中国的第一个君主D.秦王朝是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开端 3.西汉建平元年,“太皇太后诏外家王氏田非冢茔,皆以赋(给)贫民”;东汉永平九年,“诏郡国以公田,赐贫民各有差”。上述措施说明当时 A.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B.赠予是农民获地的主要途径 C.小农生产遏止了土地兼并D.国家扶持小农经济的发展 4.唐中期,大臣刘晏改革盐法,在产盐区设官负责收盐户所煮之盐,转卖给商人,对盐商则“纵其所之”。在距产盐区较远的地区,如盐商不至,则官府把盐减价卖给百姓。这反映了 A.官商勾结致使吏治败坏B.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D.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5.“颜体”用笔浑厚强劲,气势磅礴,代表着盛唐气象。下列书法作品属于“颜体”的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6.元代管民及理财之官由中书考绩迁调,军官由枢密院定议,二品以上高级官员均由特旨任命。上述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行省权力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D.简化选官程序 7.黄宗羲赞叹“东汉太学三万人,……公卿避其贬议”,主张主管太学的“祭酒”应位同宰相,天子、宰相、百官都需定期到太学听祭洒评论政治得失。这反映出 A.士人干预政治的愿望B.黄宗羲不满宰相把持朝政 C.理学官方地位的沦丧D.明末清初政治的民主倾向 8.下图为“康熙时期的重要军事行动”,按照相关军事行动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文综組赵伟吉 (2013 11 15) 1.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试卷为自己选题、组题、命题,命题人为本组教师赵伟吉、殷冬梅。 试卷主要考查了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的主干知识;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考核力度。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糅合多种史学研究方法。试题体现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试题难易适当,没有偏题、怪题。 本次月考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30道,共50分。材料题4个,共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题考查的方向侧重于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非选择题侧重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不多。 2.学生成绩情况分析

3.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总体上看,选择题得分率高于非选择题,选择题平均分在30分左右,主要原因是,平时过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因而,非选择题失分率较高。具体分析如下

(1)审题不认真。 ①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如选择题3、11、13、15 、23。 ②在材料题的解答中,由于题目设问较多,有的学生并不能按要求正确作答,如材料题41题第(2)问,要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很多同学由于审题不清,本来平时能回答的问题但由于弄错了顺序,因而失分严重。 ③在材料解析题的解答中,有的学生没有对材料内容进行认真阅读,没有抓住关键词回答问题而影响了得分。如第44小题的第3问很多学生的回答不全面,以致影响成绩。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如选择题的第2、5、10、21、30小题,材料题第43题,这些都是课本出现或平时练习过的基础知识,但错误的学生还比较多。 (3)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因素的理解不全面,出错最多的是对设问中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之类题目的区别。如选择题中3、6、11、19、26、失分较多。 (4)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看,主要是低分的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得过且过,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有10多个学生,选择题得了十几分,非选题个别题一个字没写,得0分。 (5)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 总的说来失分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审题出现严重偏差;不能准确划分材料层次和理解材料;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不能准确定位教材;

2015高三全国名校历史模拟试题专题考点分类汇编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2015届湖北浠水县实验高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春秋战国时期,平民和贵族的地位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其原因是 ①分封制逐步瓦解,世卿世禄制度没落②私学兴起,平民有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③科举制度盛行,平民有升迁的机会④市镇经济发达,市民经济力量壮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015届浙江桐乡第一中学等四校高三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论语·八佾》记录孔子的话:“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荀子》说:“由士以上则必以礼节之。”对以上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①“周监于二代”中的“二代”是指夏商两代 ②“吾从周”指孔子尊崇周礼 ③夏商政治文化已成熟 ④《荀子》指出了礼乐制在维护分封制、宗法制方面的重大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015届浙江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 B.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 C.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D.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4.(2015届甘肃天水市秦安二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

2021届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历史试题 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道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周初封康叔到殷墟,周公指示其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采用殷商原来的制度,按周法分配耕地)。但是封唐叔到戎人居住的夏墟,却指示其“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说明 A.国家顶层政治设计受到忽视 B.中央集权制度受到严重削弱 C.统治者治国策略具有灵活性 D.重视法律规范主张明德慎罚 2.秦朝统一后,对原属燕国的辽西走廊和辽东地区采取设置郡县、开辟交通等措施,这与其统治中原内地的措施并无不同,且是同时进行的,增修燕之北长城与修筑北方的长城也没有区别。这些措施的施行意在 A.强化国家文化认同 B.建立大一统的国家 C.消除地方割据隐患 D.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3.下图为西汉初年中央和诸侯王国所管辖的行政区和人口统计表。对比统计图表中中央和王国所管辖的郡和人口数,可以得出的推论是西汉初年 A.中央辖郡政治地位高于诸侯国 B.中央政府完全失去对地方的控制 C.统治者不赞成实行中央集权制 D.中央辖区经济发展高于王国辖区 4.元朝中书省常批评各地方行省官员,说他们“不详事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要求“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这说明元代 A.中书省与行中书省平等并立 B.中央注重发挥地方的自主性 C.中央与地方矛盾呈现激化趋势 D.地方行省的独立性日渐增强 5.明万历中后期,皇帝长期怠政,内阁缺员也不及时补缺,此时的内阁已经“无可为之事”,有抱负的内阁成员以乞休的方式保其志节,然而对此皇帝也“不允所辞”。这反映了明代内阁 A.对皇权具有依附性 B.辅佐功能无法发挥 C.权力大小极不稳定 D.较少参与政治决策 6.下表反映了汉代农业生产的部分情况。据表中信息可知汉代 记述出处

全国Ⅱ卷“超级全能生”2019届高三26省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全国Ⅱ卷“超级全能生”2019届高三26省12月联考 文综历史试题 2018.12 24.《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开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天子正式任命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候。司马光认为这是真正礼崩乐坏的开端,是周室衰落的关键,“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也”。司马光此举意在 A.对周天子的分封表示不满B.强调坚持传统秩序的重要性 C.说明维护纲常伦理的必要D.承认“三家分晋”的合法性 25.汉高祖吸取秦始皇时形成“内重外轻”二世而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汉武帝时又形成“内重外轻”局面,至汉平帝时基本达到了“内外相制”的境地;但到东汉末年又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最终导致东汉灭亡。这些变化说明 A.中央行政体制尚未完善B.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 C.中央与地方要适度分权D.地方分权在不断削弱 26.唐代前期的政治人物,大多数是北方人。唐代后期进士及第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福建、江西和湖南。入宋以后,南方士人在政治上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在王安石变法中,参与变法的也大都是江南人士。这些现象反映了 A.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程朱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 C.江南政治实力比重增强D.科举制促进社会结构变动 27.下表是1600年前后中西方科学家关于科学研究方面的论述和方法。由此可知,此时中国 A.孕育了近代科学精神B.固守了传统经学的藩篱 C.徘徊于传统科学范式D.对外来文化的积极汲取

28.据日军记载“敌舰(经远)内部火势愈发炽烈,中部及后部烟火冲天,舰体逐步向左舷倾斜……”经远舰在一片弹雨中沉没。2018年9月22日,国家文物局根据打捞舰“经远”木牌等信息确认发现了124年前的经远舰。材料体现出 A.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历史二重证据法D.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29.毛泽东曾说过:“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从材料可以看出 A.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领导了新文化运动 B.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C.中共诞生使毛泽东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 D.五四时期毛泽东思想已经开始走向成熟 30.1937年4月,中国共产党以中共中央的名义拜祭黄帝,在祭文中写道:“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官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祭文中更多用“始祖”“吾华”等,以突出中华民族的概念。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注意改善和国民党关系B.认识到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 C.号召停止内战共同抗日D.意在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31.下图为1978一2016年中国经济活动人口和城乡就业人口变化情况曲线图。这可以说明中国即 A.农村就业人口逐年下降B.工业化和城镇化相吻合 C.城镇就业比率不断提升D.社会劳动力参与程度高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50道,共50分。材料题3组,共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考查的方向侧重于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非选择题侧重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一定涉及。 试卷主要考查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主干知识。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考核力度。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糅合多种史学研究方法。试题体现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试题难易适当,没有偏题、怪题。 具体而言,通过本次考试着重从能力提升角度下手进行命题。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单靠读熟背透已不能再取得理想成绩。从主观题来看,材料分析题成为最主流的考查题型,而且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 从命题来源来讲,本次期中考试主要选取的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为主,结合一轮复习特点加入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其中高考真题部分重点选取全国卷和天津卷的经典题目组成,辅以江苏、浙江、安徽等东部省份的题目,其主要用意在于让学生通过这次考试熟悉天津高考的命题特点,同时把握全国整体高考历史思维的大方向,做到一定程度的难易结合。同时着重挑选对文本解读能力有所提升的材料分析题,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情景来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尽可能让学生既不脱离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做到教材知识与材料内容的整合与呼应。 二、学生考试情况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总体平均分如图所示: 分析:与以往相比成绩有所下降,一方面较之过往考试,本次考试总体难度有所增加,结合

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012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18) 一、选择题 1.福建莆田是妈祖的故乡。《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记载:“神有德于民,有功于国”,“神居其邦,功德显在人耳目”。在重建庙宇时将妈祖神像迁入正殿之中,而以原来居中、居左的神像陪祀于左、右,“以正序位”。以上资料不可以用来研究() A.民间信俗 B.等级制度 C.分封制度 D.乡土历史 2.“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经》的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扩大统治阶级基础 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稳定社会统治秩序 3.《旧唐书?郑注传》记载:“上(文宗)访以富人之术,(郑注)乃以榷茶(茶叶专卖制度)为对。其法,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值分,命使者主之。”材料直接反映了() A.唐朝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B.封建官府与百姓争夺茶利 C.唐朝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唐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4.下列选项中,反映南宋手工业状况的是() A.采用焦炭冶铁 B.广泛使用脚踏三锭纺车 C.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D.养蚕缫丝技术开始西传 5.元代周达观《真腊风土记》载:自温州开洋,行丁未针,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蒲……又自真蒲行坤申针,过昆仑洋入港。材料中所提及的仪器起源于() A.战国 B.西汉 C.宋代 D.元代 6.福建在秦朝和元朝分别由闽中郡和江浙行省管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两者的设置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两者的最高行政长官都不能世袭 ③两者的设置都受到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影响 ④福建行政区划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7.某个时期,许多出版商除原有业务外,也大量刊印带有木刻版画插图的雅俗共赏文学读物。你认为下列哪部作品最有可能创作于这一时期?() A.《诗经》 B.《春望》 C.《念奴娇?赤壁怀古》 D.《西游记》 8.西报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不见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船,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清朝地方势力各行其是 C.日本侵略势力受有效遏制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9.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青人。这幅漫画反映了()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12月份联合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著名学者梁启超在论及先秦某一流派思想时指出:其意谓道德与实利不能相离,利不利即善不善的标准。若此,吾得名之曰“义利一致观念”。据此可知,这一思想流派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据睡虎地秦律《仓律》记载:“(粟一)石六斗大半斗,春之为粝米一石;粝米一石为集米九斗;九(斗)为糳米八斗。稻禾一石。”这段记载说明 A.秦代存在不同种类与形态的谷物 B.秦代存在着地区度量衡不统一的情况 C.秦代的法律体系已达完备的程度 D.秦代用重量单位作为谷物的价值单位 3.十六国时期,进入中原的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承认中华正统的前提下所建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基本都与中原汉族政权无大的区别。这一现象 A.体现了中华一体的政治观念 B.增强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实力 C.有利于国家统一局面的出现 D.体现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4.11世纪后期,“中国商人......拥有商品分级化的知识”;东南亚对中国的进出口商品也展现出逐渐分级化的倾向,分为高质量、低质量以及介于两者中间的若干级别。这反映了 A.中外贸易网络的复杂化 B.中国人商业知识的增加 C.中外贸易的繁荣与稳定 D.国际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5.明初君臣在各类诏令文书中反复申明三个意识:“一是奉天承运;二是扫荡胡俗;三是四海归心。”将之简化表示,就是天意、民心、文化继承。这一做法 A.有利于专制皇权的加强 B.强化了国家权力的合法性 C.具有鲜明的时代新异性 D.体现了君权神授的统治观 6.1843年清政府在回复英国公使鸦片贸易合法化要求时说:关于鸦片的禁令只是针对中国人的,我们并没有强加于其他国家......其他国家的国民既然愿意按照新的规则进行贸易,那就以同样的方式按照法律阻止鸦片贸易。这体现了 A.鸦片贸易合法化是英国的核心诉求 B.《南京条约》内容得到各国普遍遵循 C.清政府仍固守华夷秩序的传统体系 D.清政府已开始具备近代化的外交理念 7.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新风。下表为三位近代历史人物的主张。

广东省2020届高三10月百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2020届高三百校联考10月月考 历史试卷 24.公元前715年,鲁隐公向众仲询问关于赐姓的问题。众仲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昨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溢,因以为族。”这说明当时 A.诸侯国对地方管理松弛 B.血缘宗法观念开始形成 C.分封与族的发展合而为一 D.周王踢姓命氏的权力丧失 25.汉武帝以后,随着儒学自上而下的大力推行和民众自下而上的主动学习,汉族民众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其他各族人民在意识、行为、思维和价值观等方面也渐趋一致。究其原因是,汉代儒学 A.强调天人合一 B.倡导大一统观 C.劝君主行仁政 D.宣扬君权神授 26.宋代的户籍制度按“常产”(主要是土地)的有无划分为主客户。下面为宋代主客户的数量统 计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A.政府的税收收入减少 B.土地流转的速度加快 C.自耕农经济遭到破坏 D.土地集中的程度降低 27.明清时期,棉花种植遍及江北与中州,蚕桑生产发展甚快,甘蔗、烟草生产成为东南各省重要经济作物,蓝靛(染料作物)盛产于山区。这些现象 A.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工 B.表明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C.进一步增强了江南经济实力 D.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8.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并购买西方人出版的报纸,招募翻译“以定控制之方”,大且购买西洋炮,还仿造了两艘“底用铜包,篷如洋式”的西洋船,并将购买的武装商船改造成清军水师的训练舰。这表明林则徐 A.洞悉英国的武装实力 B.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C.具有强烈的优患意识 D.已摆脱传统“夷夏”观念

29.1861年,清朝海关的总税收共为5036370库两,到1910年,增加到34518589库两,在50年中增长了5.8倍。这种增长 A.表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便利了西方列强在华的商品输出 C.源于近代中国海关实现了独立自主 D.反映出中国近代工业竞争力增强 30.20世纪20年代初,北洋政府渐失驾驭力,而南北大小军阀已实际形成占地而治的割据局面。对此,1922年9月,中国共产党人创办的机关报《向导》发刊词中说:“现在最大多数中国人民所要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这说明当时 A.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中国共产党已认识到国情形势 C.国共合作成为社会共识 D.中国共产党酝酿民主革命纲领 31.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当时邓小平这一思想 A.加快了科技体制改革 B.源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D.推动了科技政策拨乱反正 32.雅典是一个城邦国家,也就是一个城市连同其周围不大的一片乡村区域,人口在全盛时期也不过40万人左右。因而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移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材料意在论证雅典 A.公民是城邦发展的主体 B.城邦有助于公民行使权力 C.民主政治自身有局限性 D.直接民主依存于城邦制度 33.美国宪法规定:由各州的选举人组成“选举人团”来间接选举总统;选举人的资格是有限制的,联邦议员和官员不得担任选举人;当选举人选不出总统时,由众议院选举,但实行参议院投票方式,每州一票。美国选举总统的这种方式 A.暴露了联邦体制的弊端 B.落实了三权分立的理念 C.规范了共和政体的运行 D.维护了多数民众的利益 34.1877年,德意志帝国颁布专利法案,规定:专利所有者每年需支付专利保护费,第一年是50马克(高于当时普通工人的月收入),之后按每年50马克的幅度递增,到第十五年费用为700马克,并且是专利保护的最后期限.这一规定 A.阻碍了德国工业发展 B.推动了创新技术共享

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24. A.基于不同史料可准确认知历史 B.现实需要推动了新的人才观的出现 C.记述者立场不同导致结论差异 D.职官制取代世官制成人才选用主流 25.汉高祖颁布的贱商令中有不准商人衣丝乘马、仕宦为吏的规定;惠帝和吕后时,不再限制商人衣丝乘马;文帝时实行“人粟拜爵”的方法,商人可以出钱买官。这一变化反映出 A.商人的社会地位已显著提高 B.“休养生息”的政策名存实亡 C.豪强地主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D.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恢复经济 26.宋代官田招佃,往往张榜招募流民,采取自愿原则,并订立祖佃契约,同时规定如果佃农不愿继续承佃,要求退佃和迁徙,官府不得无理阻栏。据此可知当时 A.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驰 B.中央对地方权力失控 C.租佃双方毁约现象严重 D.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 27.明朝作为驱逐“外族”而重新恢复的汉族政权,大力扶持儒家学说。请朝作为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对儒学也十分重视。明清统治者对儒学的这一态度主要是为了 A.继承华夏正统 B.巩固政权统治 C.维持儒学地位 D.弘扬传统文化 28.1873年,船政大臣沈葆桢改变福建船政局的经营方针,增加其商业性,将部分军舰改造为商船,这一计划得到总理衙门的同意并实施。这一举措旨在 A.使军事建设服务于社会经济 B.增强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的能力 C.缓解生产经营费用不足的局面 D.推动军事工业向民用工业转型 29.“民族”一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用于表达宗族和夷夏之辩,然而作为与英文单词nation的对应概念,大规模、高频率出现是在1895年之后,从日文汉字借用而来。这一变化 A.源于日本发动甲午侵华战争 B.表明宗法血缘观念的淡化 C.反映出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D.顺应了当时革命潮流的兴起 30.1945年9月重庆市民高举中、美、英、苏四国领袖的巨幅肖像游行。据此可知 A.美国冷战政策影响波及中国 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C.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D.国共内战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31.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曾在天津、北京开设了两个证券市场,还在几个大城市开办公私合营的投资公司,准备发行债券。这些举措主要是基于当时 A、经济成分复杂的客观现实 B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社会主义改造的加速实施 D.尽快完成资本积累的需求 32.苏格拉底说自已经常“私下为人们出主意,奔走忙碌,在公共场合,却不肯走到你们众人当中,为城邦出主意”。下列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苏格拉底 A.不关心城邦政治事务 B.关注城邦的公共生活 C.把善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D.重视培养民众的道德 33.英国光荣革命前,内阁是国王的高级咨询机构,并无实权。威廉三世即位后任用两党人士入阁参谋,但由于政见不同,内阁成为吵架的场所。1693年开始从多数党派中遴选阁员组阁,提供咨询意见。这些变化 A.使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手中 B.有利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使内阁成为英国政治权力中心 D.体现了君主立宪制度的本质特征 34.“浪漫”一词原指中世纪时用罗曼语(古代法兰西方言)写成的诗歌或传奇,多以英雄冒险与奇妙经历

济南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济南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孝经》只有388个不同的文字,所有的文字都平淡无奇,但它却成为汉代学者首先要掌握的经典,其所提倡的理念也成为行事正确的基本准则。这反映出 A、孝成为普遍接受的伦理道德 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C、《孝经》的地位超过“五经” D、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3.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主导地位动摇 B、玄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 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 D、思想文化领域碰撞交融 4.《大医精诚》出自《千金方》,是历代医者的必读文献。其中提到:“凡大医治病……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这言论 A、反映了理学思想影响加深 B、强调医者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C、标志着中医学理论的成熟 D、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 5.《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这些记述体现出 A、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B、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 C、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 D、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 6.《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天子之子不皆贤,

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12月份联考试题 历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至第4页,第II卷第4至第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 ........................ 题无效。 ....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料记载,商代后期的王位传承以“父死子继”为主,出现嫡长子继承的倾向,如纣是帝乙嫡子,启是庶子,尽管启年长,帝乙还是立纣为法定继承人,由此可知,商代后期 A.皇权专制得到了加强 B.血缘纽带关系弱化 C.王位继承具有随意性 D.宗法制度渐趋形成 2.以下两幅汉代画像砖的主题分别是“舂米”“庖厨”。这两幅画像砖 A.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生活 B.体现了建筑材料艺术化趋势 C.不符合汉代的历史事实 D.表明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3.宋仁宗时,以“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矣”为理由,收回了宰相对台谏官的举荐权,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宋仁宗此举 A.使监察权得以超越行政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有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 D.提高了行政效率

河北省唐山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4.在传统中国家庭中,晚辈对长辈不能直呼其名,否则会被视为大不敬;同辈的兄弟姐妹 一般也不以名字称呼兄姐,否则会被视为没有家教,而要根据顺序用亲属称谓来称呼。 宗法制的深远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先秦宗法制 A.蕴育了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 B.构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 C.凝聚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D.固化了爱有差等的秩序社会 25.汉代xx在《论贵xx疏》中说: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晁错意在 A.主张实现农工商的协调发展 B.指出社会贫富分化的严重危害 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政策调整 D.批评官员以及百姓的趋利心理 26.宋以后书籍传于后世的,其数量规模远非唐朝以前可比。这主要是因为 A.商业经济的繁荣 B.教育事业的发展 C.政治体制的改革 D.科学技术的进步 27.现存于河北定州的元代清真寺汉文碑记《重建礼拜寺记》认为: 伊斯兰教奉行的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长幼之席、朋友之信与儒家五伦;伊斯兰教的真主与儒经中的上帝,伊斯兰教的念、礼、斋、课、朝五功与儒家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常之教没有什么不同。这一见解 A.显示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高度融合 B.有助于穆斯林群众与汉族群众的文化认同 C.印证了元代中国开放、平等的包容性文化

D.标志着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已经基本完成 28.1904年,中国科举史上进行最后一科会试: 第一场考中国政治史论五篇,体现出注重现实、着眼改革的思想,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关于当时内政外交的重要问题。 第三场考《四书》《五经》义。这次考试 A.强化了知识分子对清政府的政治认同 B.折射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努力 C.充分暴露了清末科举改革的虚伪面目 D.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奠定了了人才基础 29.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之时,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已从1937年的3万多发展到121万。 这一变化 A.决定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 C.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 D.保证了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 30.读表: 《1949-2008年中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B.新中国教育事业获得了全面发展 C.中国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D.科教兴国战略提升了教育的质量 31.2015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归纳出三种人: 一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二是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包括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专利代理人等以及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三是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该文件强调,这三类人是“统战工作的新着力点”。这反映出新时代的中国 A.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日益完善 B.统一战线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精选高三历史12月联考试题

① ② ③ ④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十二校联考 高三历史试卷 2016年12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 1. 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思想主要有两个源头,即 A .礼与法 B .道与法 C .礼与乐 D .农与商 2. 现存的秦琅琊台刻石是研究秦朝历史的 A .原始史料 B .旁证材料 C .间接证据 D .转手史料 3. 孔子认为,“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这里的“礼”泛指 A .钱财礼物 B .等级秩序 C .血缘伦理 D .儒学源流 4.“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陛下……印曰玺。”这说明汉朝 A .基本沿用秦制 B .创设皇帝制度 C .改革中央官职 D .设立内外朝制 5. “研究中国古代边疆史,不能不研究汉武帝。”汉武帝在巩固边疆方面的贡献是 A .修筑长城,抵御匈奴侵袭 B .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 C .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管辖 D .设置伊犁将军控制天山南北地区 6. 下幅《行政区划体系示意图》最早当出现在哪位君主在位时期? A .周武王 B .秦始皇 C .汉高祖 D .汉武帝 7.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演变成通经致用,成为古代学者的普遍追求始于 A. 西周时期 B. 春秋时期 C. 西汉初年 D. 西汉中期 8. 从文化角度看,属于“儒家文化圈”范围的国家是右图中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其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门下省 B.宋朝枢密院 C.明朝锦衣卫 D.清朝军机处 10. 唐朝中央政府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有政策“设计厅”之功能的是 A.中书省 B. 尚书省 C. 门下省 D. 行中书省 11.《元史·释老传》说:“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乃郡县吐蕃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可见,当时管辖吐蕃的机构是 A. 巡检司 B. 宣政院 C. 中书省 D. 军机处 12.《岛夷志略》记载:“自泉州顺风二昼夜可至。……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年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文中划线部分应填 A. 香港岛 B. 台湾岛 C. 明州港 D. 广州城 13. 明朝内阁距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军机处距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更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有提高 C.中央集权的日益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14. 许倬云认为,日本文化其实是中国文化的新阐释,事实上并没有离开中国文化的根。这种“新阐释”最早可以追溯到 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 15. 文天祥抗元被俘宁死不屈,以正气歌明志。这种气节折射出当时哪一社会主流思想 A.道学 B.佛学 C.理学 D.史学 16. 下列显然不是《海国图志》编撰意图的是 A.“以夷变夏” B. “以夷款夷” C. “以夷攻夷” D. “师夷制夷” 17. 如果选择“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及其影响”为研究主题,其研究对象可选择 A.商务印书馆、利玛窦 B.《几何原本》、冯如 C.商务印书馆、冯如 D.同文馆、利玛窦 18. 以下最能说明上海租界为“国中之国”的是 A.租界内公园禁止华人入内 B.美英等联手成立了工部局 C.租界内建屋开店须先由外国领事发给执照 D.租界有下水道、自来水、路灯和平整街道 19. 《上海闲话》认为,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形成的“洋泾浜”英语,是一种以“中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