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2课时)教案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2课时)教案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2课时)教案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2课时)教案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知道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学会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分析处理数据、推理演绎、归纳总结的科学学习方法

【道德情感目标】

1、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过程

2、通过理解并运用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严谨务实、循序渐进、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归纳的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运用事物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其简单计算

【难点】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讨论法、归纳法、总结法

〖引入〗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1mol任何粒子的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目都相同,1mol粒子的质量往往不同。那么1mol物质的体积是否相同呢?下面通过计算来证明。

〖投影〗

温度0°C、压强101 kPa

〖活动〗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组计算,然后进行归纳处理。

〖小结〗数据处理的方法:先将数据有序排列,再将数据进行对比异同,观察规律。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从中提炼并总结出决定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微观因素及主要因素。

(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模型或形象的比喻进行引导)

〖结论〗在温度和压强一定时,物质的体积主要由物质所含粒子的数目、粒子的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决定。当粒子数相同,粒子间距离很小时,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大小;粒子间距离很大时,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粒子之间的距离。〖小结〗物质在固态或液态时,粒子间的平均距离比气态小得多,决定固体、液体的体积的主要因素是粒子的大小,由于粒子的大小是不同的,所以,1mol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的体积是不相同的。而气体物质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故气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间的距离。决定粒子间距离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压强(有何影响?),不同气体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分子之间的距离可以看作是相同的,所以,粒子数相同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有着近似相同的体积。反之,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应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这就是著名的阿伏加德罗定律。

〖讲解〗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很大,因此,说到气体的体积时,必须指明外界条件,否则就没有意义。如果将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用V m 表示,单位为L/mol,那么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V m是个常数,如果条件变化了,则V m亦随之改变。如在0℃、101 kPa时,V m=22.4 L/mol;在25℃、101 kPa时,V m=24.8 L/mol。〖归纳〗归纳得出公式:气体体积V= n?V m

〖小结〗指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小结物质的量、质量、粒子数、气体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实物投影仪展现学生小结出的不同知识网络,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在讨论和交流中再次展现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补充习题

1、标准状况下,2.2 g CO2的体积是多少?

2、标准状况下10g氢气的体积是多少升?6.72L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多少克?

3、现有3.4 g H2S和0.1 mol HBr气体。

(1)不同条件下,哪个分子数较多?

(2)相同条件下,哪个该用较大的容器装?

(3)不同条件下,哪个质量大?大多少?

(4)哪个所含H原子的物质的量多?多多少?

(5)其中含S和Br各多少克?

4、标准状况下有(1)6.72LCH4 (2) 3.01×1023个HCl分子(3)13.6gH2S,下列对这三种气体的关系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

B、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

C、质量__________________

D、氢原子数_______________

5、N2、CO2、SO2三种气体的质量比为7:11:16时,它们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同温同压下体积比为___________。

作业:P18 10

五、教学后记: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典型题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 用典型题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典型例题】 例1.同质量的下列气体中,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原子数最少的是() A.CH4 B.CO2 C.H2S D.N2 【评点】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三者的关系式要能灵活运用,如相同分子数时质量之比如何?相同原子数 时质量之比又如何?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的摩尔质量是32 gmol-1 B.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 C.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g D.CO32-摩尔质量是60 g/mol 【评点】表示物质的摩尔质量时,要将该物质所对应的微粒表示出来;在运用物理量的过程中,务必要正确表 明单位。 例3.a mol H2SO4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A.a/4b mol-1 B.b/a mol-1 C.a/b mol-1 D.b/4a mol-1 【评点】NA表示每摩物质所含微粒的个数,一般可表示为×1023mol-1,描述微粒数可用NA表示,如2 mol O2 的分子数相当于2NA,若要求得具体个数,可根据×1023mol-1进行换算。 例4.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其物质的量之比为,质量比为,分子数之 比为,硫原子个数比为。 【评点】两种物质分子数之比即物质的量之比,根据分子组成再求得各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质量之比、 包括电子数、质子数等等。 例5.已知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则1个铁原子的质量是 g。 【评点】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时,所含 粒子的数目都是×1023。Fe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所以,56g Fe含×1023个Fe原子。 例6.已知8g A能与32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 C和一定量D,现将16g A与70g B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生成 2mol D和一定量C,则D的摩尔质量为多少? 【评点】化学反应前后要掌握两条线,一是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二是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质量成正比。 【巩固练习】 1.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 A.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C.我们把含有×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的集体计量为1摩尔 D.1mol氧含×1023个O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质量就等于物质的式量 B.摩尔质量就是物质式量的×1023倍 C.HNO3的摩尔质量是63g D.硫酸和磷酸的摩尔质量相等

第三节 化学键(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第2课时) 了共价键的含义,形成条件以及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化学键的含义及其分类,并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对为今后学习有机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后面选修3《物质结构 与性质》做好了铺垫,在高考中也占有相当的分值。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共价键的概念。 2.掌握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能够对共价键实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水平;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水平,通过度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水平。 3.会判断化学键类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理解问题。 2.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四学情分析: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些困难。针对学生实际应该让学生充分预习,由简单的入手,逐层深入,采用边讲边练的方法,让学生掌握。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 1 学生的学习准备:阅读课本,填写导学案空白,并结合预习内容找出疑惑内容。 2 教师的教学准备:阅读课本,认真备课,写教案,出导学案并提前发给学生,上课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 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前后桌为一组,根据实际需要讨论,探究,得出结论。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在黑板上展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小组讨论,探究导学案空白。 (三)合作探究,经讲点拨 根据氯化氢的形成过程,小组讨论,探究导学案空白 一、共价键 1、共价键 叫做共价键 ①成键微粒: ②成键本质: ③成键条件: 提出疑惑,小组讨论,老师加以提示,启发,诱导,得出结论:

新课标高一化学同步测试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附答案)

新课标高一化学同步测试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B ) 1.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 g ·mol - 1,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 A .M g B .M 1g C .g D . g 2.若50滴水正好是m mL ,则1滴水所含的分子数是( ) A .m ×50×18×6.02×1023 B . ×6.02×1023 C .×6.02×1023 D . 3.在标准状况下,若V L 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为n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 A .4.22Vn B .V n 4.22 C .6.5Vn D .V n 6.5 4.有一真空瓶质量为1m ,该瓶充入空气后质量为2m 。在相同状况下,若改为充入某气体A 时,总质量为3m 。则A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1 2m m ×29 B .13m m ×29 C .1213 m m m m --×29 D .1 312m m m m --×29 5.同温同压下,气体A 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2,体积比为1∶4,气体A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16 B .17 C .44 D .64 6.下列数量的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 A .0.4mol 氧气 B .标准状况下5.6L 二氧化碳 C .4℃时5.4mL 水 D .10g 氖 7.300mL 某浓度的NaOH 溶液中含有60g 溶质。现欲配制1mol ·L -1NaOH 溶液,应

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 A .1∶4 B .1∶5 C .2∶1 D .2∶3 8.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 2和CO 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密度比为16∶11 B .密度比为11∶16 C .体积比为16∶11 D .体积比为11∶16 9.n molN 2和n mol 14CO 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同温同压下体积相等 B .在同温同压下密度相等 C .在标准状况下质量相等 D .分子数相等 10.将标准状况下的a LHCl (g )溶于1000g 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g ·cm -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 4.22a mo1·L -1 B .22400 ab mol ·L -1 C .a ab 5.3622400+mol ·L -1 D .a ab 5.36224001000+mol ·L -1 11.如果a g 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 ,则c 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应表示为(式中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 .L 4.22A N a bc ? B .L 4.22A N c ab ? C . L 4.22A N b bc ? D .L 4.22A N ac b ? 12.某位同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是( ) A .所用NaOH 已经潮解 B .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 C .有少量NaOH 溶液残留在烧杯里 D .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2.4gNaOH 时误用了“左码右物”方法 13.在4℃时向100mL 水中溶解了22.4LHCl 气体(标准状况下测得)后形成的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 ·L - 1 B .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 C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

2020 第1部分 专题2 化学计量及其应用.pdf

1.了解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M)、气体摩尔体积(V m)、物质的量浓度(c)、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含义。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3.能根据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物质的量、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溶液的含义。 5.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6.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7.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8.根据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1.(2019·全国卷Ⅱ)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 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PO3-4数目为0.1N A 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B[A项,3 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正确;B项,磷酸钠为强碱弱酸盐,PO3-4会发生水解,所以所含PO3-4的数目小于0.1N A,错误;C项,Cr的化合价变化为6-3=31 mol K2Cr2O7含有2 mol Cr,所以转移电子数为6N A,正确;D项,58 g正丁烷、异丁烷的混合物为1 mol,烷烃(C n H2n+2)中总键数为3n +1,则该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正确。] 2.(2018·全国卷Ⅰ)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 A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经典啊)

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概念 2、化学计量的计算。 教学 重难点 概念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计算 教学过程 我们在初中时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可以构成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这说明,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那么,联系他们的桥梁是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表示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的量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的多少,其符号为n,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四个字缺一不可,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符号mol ,简称摩。 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 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名称及符号 长度l(L)米(m) 时间t 秒(s) 质量m 千克(kg) 温度T 开尔文(K) 发光强度I(Iv)坎德拉(cd) 电流I 安培(A) 物质的量n 摩尔(mol) 一、物质的量(amount of substance)的单位---摩尔(mole) 1.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 从物质的量设立的目的上看,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这个集体的组成者是粒子,这种集体有大有小,也就是集体内的粒子数目有多有少。因此,物质的量是专门用于计算粒子数目的物理量。那么物质的是的1个单位即1mol表示的粒子数目是多少呢? [问]1mol粒子的数目大约是多少? (约为6.02*1023个) [问]6.02*1023这个数值是以什么为依据得出的? (是以0.012kg12C中所含碳原子数为依据得出来的) [问]12C原子特指什么结构的碳原子? (12C指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 结论: 1mol任何粒子的数目是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

化学计量及其应用分析

专题三化学计量及其应用 高考考点: 1、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在计算中的应用:能说出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和应用:能用阿伏加德罗常数表示相关物质的粒子数、原子晶体中的共价键数、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等。 4、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能正确表示物质的量,并利用物质的量进行简单计算,掌握物质的量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真题感悟: (2015·新课标I)8.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 B.2L0.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两种数为2N 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 【解析】A选项,D和H是氢元素的同位素,其质量数不同,D2O和H2O摩尔质量不同,则18gD2O和18gH2O的物质的量不同,所以含有的质子数不同,错误;B选项亚硫酸为弱酸,水溶液中不完全电离,所以溶液中氢离子数目小于2N A,错误;C选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则氧气的来源于-1价的O元素,所以生成0.1mol氧气时转移电子0.2N A,正确;D选项NO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但常温下,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之间存在平衡,所以产物的分子数小于2N A,错误,答案选C。 (2015·新课标II卷)10.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0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 A B.1L 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 A C.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 A D.235g核互235 92U发生裂变反应:235 92 U+1 n90 38 Sr+136 54 U+101 n净产生的中子(1 n)数为 10N A 【解析】A60g丙醇的物质的量是1摩尔,所以共价键的总数应该是11mol,B 项根据物料守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知识点精编

专题一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考点一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 1、物质的量 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mol。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 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mol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通常用6.02×10表示,符号为N,即N 6.02×10。 3、粒子数 粒子数符号为N,物质的量(n)、粒子数(N)、阿伏加德罗常数(N)之 间的计算公式为n= 注释: (1)粒子指微观粒子,一般包括分子、原子、原子团、粒子、质子、中子、电子等。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等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由此得N=n×N。 (2)物质的量是计量微观粒子的物理量,指适用于微观粒子,不适于宏观粒子。 4、摩尔质量 (1)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M,常用的单位是g/mol(或g·mol)。摩尔质量、质量、物质的量之间的计算关系为M=。(2)数值:当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注释: (1)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当以g·mol (2)质量的符号是m,单位是kg或g;摩尔质量的符号是M,单位是g·mol 考点二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符号为Vm,常用的单位有L/mol(或L·mol)、m/mol(或m·mol)。 2、数值 在标准状况下(0°C、101kPa)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或L·mol )。 3、计算关系 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为n=。 4、影响因素 气体摩尔体积受温度与压强的影响。在非标准状况的条件下,其数值可能不等于22.4。 考点三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1、阿伏加德罗定律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人们将这一结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知识归纳及巩固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知识归纳及巩固 一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 物质的量: (1) 定义: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符号为n. (2) 单位:摩尔 2. 摩尔: (1) 定义: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2) 国际上规定,1mol 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 子数相同。 (3) 说明: ① 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名称,不能是宏观物质名称。 例如:1molH 表示1mol 氢原子,1mol H 2表示1mol 氢分子(氢气),1mol H +表示1mol 氢离子,但如果说“1mol 氢”就违反了使用标准,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也不能用于宏观物质如:l mol 人、1 mol 大豆都是错误的。 ②常见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或它们特定的组合。 ② 当有些物质的微观粒子只有一种时,可以省略其名称,如1mol 水。 3. 阿伏加德罗常数: (1) 定义:把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 。 (2) 数值和单位:6.02×1023mol -1 (3)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N )之间换算的关系:n=N/NA 4. 摩尔质量: (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M 。 (2) 单位:g/mol(或g ·mol -1) (3) 说明: ① 使用范围:A.任何一种微观粒子 ; B.无论是否纯净;C.无论物质的状态 ②与相对原子质量比较:数值相同,单位不同。 核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21 126 ?原子的质量一个一个原子的质量 C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A 1、A 2表示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a 1%、a 2%表示原子个数百分比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ΛΛ++=%%2211a A a A A ③与1mol 物质的质量的比较:数值相同,单位不同。 (4)物质的量(n )、质量(m )和摩尔质量(M )之间换算的关系:n=m/M 5.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符号为:V m . (2)单位:L/mol(或L ·mol -1) (3)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①标准状况:0℃和1.01×105Pa (101KPa )

化学键第二课时教案.docx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编写者:白桦使用者:化学键第 2 课时教案 使用时间:第 7 周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共价健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3.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1.共价键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 1.共价键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四、课时安排 2 课时 五、教学过程 [ 引言 ] 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本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一种类型的化学键 ——共价键。 [ 板书 ] 第四节化学键 ( 第二课时 ) 四、共价键 [ 师 ] 什么是共价键呢 ?我们初中所学的共价化合物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请大家看 以下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 电脑演示 ] 氢气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集气瓶的瓶口有大量白雾出现。 [ 师 ] 需要注意的是,该现象不能用“白气”或“白烟”来描述。因为它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的氯化氢分子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而成的盐酸小液滴分散在瓶口所形成的现象,应该说是“白雾”。 我们前面学过,氢气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这是它们在又一条件( 即点燃 ) 下反应的反应现象。请大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学生活动 ] [ 教师板书 ] H 2 + Cl 2= 2HCl [ 师 ] 在该条件下,氢分子被破坏成氢原子,那么,当氢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它们是通过什 么作用结合成氯化氢分子的呢? 它们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氯化氢分子的。 [ 师 ] 像氯化氢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而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就叫做共价键。 [ 板书 ]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 师 ] 氢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氢分子的过程,我们可用下列动画形象地表示出来。 [ 电脑演示 ] [ 师 ] 以氢原子和氯原子形成了一个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共用,使它们各自都满足了对方的要求,并把它俩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即共价键的存在,使氯原子和氢原子最终结合成了氯化氢分子。 共价键与离子键不同的地方在于:共价键的成键粒子是原子,它们相互之间属不打不相识的关系,而形成离子键的粒子是阴、阳离子,它们之间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从氯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来分析,由于氯和氢都是非金属元素,不仅氯原子易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8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且氢原子也易获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难易的程度相差不大,所以相遇时都未能把对方的电 子夺取过来。这两种元素的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 对,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 结构。这种电子对,就是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受两个核的共同吸引,使两个原子结合在 一起。在氯化氢分子里,由于氯原子对于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的稍强一些,所以电子对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黄石二十中柯水燕 引言: 新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上的变化,改变了原有教材的编排体系,使得物质的量内容的教学,与化学实验结合起来,在新教材中以《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节呈现出来,该节以介绍“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而将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作为化学计量。如何把握教材的目标层次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对《化学1》和《化学2》中的化学理论部分内容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设计以新人教版教材,对《化学1》物质的量内容的教学进行设计和实践。 1、教材分析 1.1课标要求分析 从内容标准上看,物质的量的知识目标层面要求并不高——重在概念的理解,只要求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看——培养学生初步的化学计算能力。从新课程教材的编排体系看,《化学1》只把物质的量作为化学计量,而更注重其在实验中的应用。因此不必对物质的量有关的计算作过多的拓展。 1.2教学内容分析 1.2.1内容背景分析 从物质的量所属内容背景看,化学实验是呈现背景,物质的量只是作为化学计量出现。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更注重应用,只要求学生掌握关于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简单计算即可,教学中宜大幅度减小计算难度,从而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1.2.2教学内容分析 从教学内容看,以“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能根据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即可,把物质的量作为化学计量来认识,并未涉及其繁难计算。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以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为主,注意教学目标的定位,避免目标过高给学生造成学习压力。 2、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看,学生对本课时的主要困难在于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理解,可能的学习策略是通过揣摩小故事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将二者进行类比,从而使抽象难懂的化学概念更加直观易懂。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5、教学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做好预习工作 教师教学准备:投影仪 6、教学设计主要流程

高中化学复习专题一化学计量及其应用

专题一化学计量及其应用 考点1: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 考点2物质的量浓度 一、物质的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 1、重要概念辨析: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n”,单位是“mol” (2)阿伏加德罗常数与6.02×1023 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定义为:0.012Kg12C所含碳原子的准确数目,是一个精确值。在现有条件下,测得其数值约为6.02×1023注意:6.02×1023只是 其近似值。 (3) 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g/mol。 (4)气体摩尔体积与22.4L/mol. 气体摩尔体积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单位是L/mol,符号为Vm。 由于气体体积与温度、压强有关,故Vm也随温度压强的变化而变化,在标况下 (0℃,101千帕):Vm=22.4L/mol 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1)、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物质的量)。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推:PV=nRT(R为常数) ①压强之比:P1/P2=n1/n2=N1/ N2;(同温同体积时,任何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 的量之比,也等于其分子数之比) ②体积之比:V1/V2=n1/n2=N1/N2(同温同压时,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 之比,也等于其分子数之比) ③质量之比:m1/m2=M1/M2(同温同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 之比) ④密度之比:ρ1/ρ2 =M1/M2(同温同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 之比,其比值叫相对密度(用D表示))。 二、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的溶液里含有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溶质 B的物质的量浓度。 表达式:C B=n B/V(单位:mol/L) 注意:(1)V规定为溶液的体积,不是水的体积。 (2)取出任意体积的1mol/L的溶液,其浓度都是1mol/L,但所含的溶质的物质的量则因体积不同而不同。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实验原理:C=n/V , (2)实验仪器: a、溶质为固体:药匙、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等。 b、溶质为液体:量筒(量取溶质)、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等。

化学键第二课时教案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第2课时教案编写者:白桦使用者:使用时间:第7周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共价健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3.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1.共价键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 1.共价键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本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一种类型的化学键——共价键。 [板书] 第四节化学键(第二课时) 四、共价键 [师]什么是共价键呢我们初中所学的共价化合物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请大家看以下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电脑演示]氢气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集气瓶的瓶口有大量白雾出现。 [师]需要注意的是,该现象不能用“白气”或“白烟”来描述。因为它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的氯化氢分子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而成的盐酸小液滴分散在瓶口所形成的现象,应该说是“白雾”。 我们前面学过,氢气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这是它们在又一条件(即点燃)下反应的反应现象。请大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 [教师板书] H2 + Cl2 = 2HCl [师]在该条件下,氢分子被破坏成氢原子,那么,当氢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它们是通过什么作用结合成氯化氢分子的呢它们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氯化氢分子的。 [师]像氯化氢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而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就叫做共价键。 [板书]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师]氢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氢分子的过程,我们可用下列动画形象地表示出来。 [电脑演示] [师]以氢原子和氯原子形成了一个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共用,使它们各自都满足了对方的要求,并把它俩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即共价键的存在,使氯原子和氢原子最终结合成了氯化氢分子。 共价键与离子键不同的地方在于:共价键的成键粒子是原子,它们相互之间属不打不相识的关系,而形成离子键的粒子是阴、阳离子,它们之间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从氯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来分析,由于氯和氢都是非金属元素,不仅氯原子易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且氢原子也易获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难易的程度相差不大,所以相遇时都未能把对方的电子夺取过来。这两种元素的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这种电子对,就是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受两个核的共同吸引,使两个原子结合在

高一化学《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2.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让学生讨论一些实验问题来初步体会化学研究的方法。初中化学已经介绍了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洗涤、天平的使用等基本操作,也介绍了过滤、蒸发等分离操作。本节选择粗盐提纯这一涉及基本操作较多的典型实验,复习实验原理和步骤,使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离子检验等基本操作。进而继续学习蒸馏和萃取等新的分离方法,使学生的实验技能进一步提高。基于以上观点: 教学重点: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3.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确定: 从三维目标的层面上来看,掌握化学实验方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能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的方案,并在初步掌握溶解、过滤的基础上学习蒸馏、萃取的操作,可以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并可为选修课《实验化学》中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以上观点: 教学难点: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二、学生分析 1.学生有一定知识基础,学习较为主动,有学习动机和兴趣,能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良好的交流与合作,能够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与要求,积极关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能发表个人见解,能按要求正确操作,能够倾听、协作、分享。 2.学生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到一些实验知识,本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对初中已有的有关实验知识的拓宽和提升。初中学生实验过程中已经涉及一些实验安全问题、分离的方法。已经初步了解了粗盐提纯的方法,蒸馏的简易装置。在本章中要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巩固粗盐提纯的操作,掌握蒸馏的实验室正规的装置和规范的操作,学习新的分离提纯的方法——萃取,还要了解有关离子的验检。可以看到第一节中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在分离提纯的学习过程中纯盐提纯有关的操作学生比较熟悉,其学习的难度不大。但对于课本中提到的提纯后溶液依然存在的杂质如何设计简单的实验进行分离提纯,对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时教案

§1.2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1.2.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摩尔质量、理解物质的量、摩尔的含义; 2)了解它们与物质的质量、微粒个数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有关计算,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运用化学概念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及其单位;n、N、N A三者间的关系以及n、m、M三者间的关系; (2)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物质的量的理解以及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三、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测量出一根细绳的长度,也可以非常容易的称出一定体积水的质量,但是当我们的研究对象是水分子数目的时候,我们怎么样快速准确的知道其中水分子的数目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板书]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作用 [讲述] 像长度,质量都是宏观的、可测量的,而分子、原子、离子或电子等粒子数却都是微观的概念,我们直接用肉眼不可能观察到,更不可能一个一个的去称量。怎样将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呢?这就需要确定一种物理量。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以“物质的量”作为化学计量的基本物理量。 [讲解]物质的量与质量、长度是一样的,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n,我们定义它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单位为摩尔mol,而且它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

高考化学考前押题:溶液组成的化学计量及其应用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2014高考化学考前押题:溶液组成的化学计量及其应用 [考纲要求] 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2.了解溶解的含义。3.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4.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5.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考点一 溶解度及其曲线 1. 固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 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该溶剂里的溶解度,其单位为“g ”。 固体物质溶解度(饱和溶液)S =m 溶质 m 溶剂 ×100 g 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1)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由结构决定)。 (2)外因: ①溶剂的影响(如NaCl 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汽油)。 ②温度的影响:升温,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少数物质却相反,如Ca(OH)2,温度对NaCl 的溶解度影响不大。 2. 气体的溶解度 通常指该气体(其压强为101 kPa)在一定温度时溶解于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常记为1∶x 。如NH 3、HCl 、SO 2、CO 2等气体的溶解度分别为1∶700、1∶500、1∶40、1∶1。 气体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和压强有关,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溶解度增大。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 溶解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度/g 4.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人教版教学设计——化学键(第二课时)0

5.4化学键第2课时 共价键 [引言]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本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一种类型的化学键——共价键。 [板书]第四节化学键(第二课时) 三、共价键 [师]什么是共价键呢?我们初中所学的共价化合物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请大家看以下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电脑演示]氢气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学生看后回答]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集气瓶的瓶口有大量白气出现。 [问]这位同学所说的“白气”是什么呢?并说出你所推断的依据。 [生甲]是氯化氢气体。因为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了氯化氢气体。 [生乙]是盐酸。是因为生成的氯化氢分子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生成了盐酸。 [师]乙的回答是正确的。需要注意的是,该现象不能用“白气”或“白烟”来描述。因为它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的氯化氢分子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而成的盐酸小液滴分散在瓶口所形成的现象,应该说是“白雾”。白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间所形成的一种现象。 我们前面学过,氢气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它们在又一条件(即点燃)下反应的反应现象。请大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 [教师板书]H2+Cl2点燃 2HCl [师]在该条件下,分子被破坏成原子,那么,当氢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它们是通过什么方式结合成氯化氢分子的呢?请根据初中所学过的知识回答。 [生]它们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氯化氢分子的。 [师]对。像氯化氢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而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就叫做共价键。 [板书]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师]氢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氢分子的过程,我们可用下列动画形象地表示出来。 [电脑演示]画面上有一条河,河边有大、小两个小精灵,小的代表氢原子,大的代表氯原子,河的对岸风景优美,并写有“成功的彼岸——稳定结构”的字样。代表氢原子的小精灵手里拿着一朵花,自言自语地说:“要到达彼岸,我还需要一朵花。”代表氯原子的小精灵手里拿着七朵花,望着彼岸对自己说:“我要成功,还得去找另一朵花来。”它俩都在河边匆匆地寻找另一朵花。当它们相遇时,眼里都放出了光彩。代表氯原子的小精灵意欲去把氢原子小精灵手里的花夺过来,而氢原子小精灵呢,却上前去抢它手中的一朵花,因为互不相让,两人便撕打起来。虽然打得精疲力尽,但却都未达到目的(因为它们的力气相差不大)。最后两个小精灵异口同声地说:“让我们讲和吧!”这时,氢原子小精灵把手中的一朵花递过去,氯原子小精灵也把它的一朵花递过来,它们的手握在了一起。氢原子小精灵高兴地说:“我终于有两朵花可以到彼岸了。”氯原子小精灵也兴奋地说:“我所需要的八朵花也够了。不过,我的劲儿大,这两朵花得离我近一点。”氢原子小精灵虽不情愿,但却无可奈何,只好点了点头。协议成功后,两个小精灵便携手飞向了彼岸。 [师]以上画面中,氢原子和氯原子共用的这两朵花就相当于一个共用电子对,两朵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二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主要内容为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量,阿佛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关系的建立和掌握及相关的计算。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和单

位,也是化学学科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只有掌握了物质的量的概念,对于掌握摩尔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的概念是很有帮助的,因此,本节课是比较基础的一课,它直接决定学生对接下来的知识如气体摩尔体积及物质的量浓度的掌握,从而更好地进行相关计算。通过对本概念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由于物质的量涉及到了一些计算,因此学好本概念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本节课的知识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前面第一节内容巩固的同时也对接下来的学习埋下伏笔。所以,本节课是一堂启发课。 2、高考地位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这一节课的内容也是历年高考常考的题型,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常数、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气体摩尔体积相关概念、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及其他计算、溶液的性质及其计算(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变化)、物质的量浓的的配置及误差讨论。 3、知识脉络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二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一定的基础,高中的课程与初中相比,在内容上上了一个台阶,学生的思维是比较形象的,而本概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虽然学生在初中也学过原子、分子等概念,对于微观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体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后,可以很容易的建构其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且学生也累积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知识。虽然本概念比较抽象,但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利于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在感知本节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总结归纳几种计量之间的关系及转化。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化学计量及应用

专题二化学计量及应用 1.下列对“摩尔(mol)”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摩尔是一个单位,用于计量物质所含微观粒子的多少 B.摩尔既能用来计量纯净物,又能用来计量混合物 C.1 mol任何气体所含的气体分子数目都相等 D.用“摩尔”(而不用“个”)计量微观粒子与用“纳米”(而不用“米”)计量原子直径, 计量思路都是扩大单位 2.(09年宁夏理综·7)将22.4L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 11.2L(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NO2B.N2O2C.N2O D.N2O4 3.(09年上海化学·12)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等于0.1N A B.常温下,100mL 1mol·L-1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 A C.分子数为N A的CO、C2H4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L,质量为28g D.3.4gNH3中含N—H键数目为0.2N A 4.(09年上海化学·30)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神,臭氧比氧气具有更强的氧化性。实验 放电 室可将氧气通过高压放电管来制取臭氧:3O22O3 (1)若在上述反应中有30%的氧气转化为臭氧,所得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g/mol (保留一位小数)。 (2)将8L氧气通过放电管后,恢复到原状况,得到气体6.5L,其中臭氧为 L。(3)实验室将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0.896L(标准状况)通入盛有20.0g铜粉的反应器中,充分加热后,粉末的质量变为21.6g。则原混合气中臭氧的体积分数为。 说明:化学的计量所包含内容有:物质的量概念及应用,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的浓度,摩尔质量等,化学计量的应用包含了,物质的量相关计算,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用物质的量描述微粒的个数等。课前练习所设计的题目基本涵盖了本章的重点内容: (1)题设计考察内容为物质的量基本概念的辨析; (2)主要涉及了气体的摩尔体积; (3)主要涉及了物质的量在描述微粒个数上的应用; (4)涵盖了化学计量的应用,有摩尔质量的考察,气体体积及分数的换算等

高一化学必修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2)

高一化学必修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2)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2.掌握过滤、蒸发等实验操作。 【学习重点】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预备知识】 1.过滤是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物的方法。 仪器: 操作要点: 2.蒸发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较少溶液中的__________,使_________从溶液中析出的方法,该方法又称为蒸发结晶。 仪器: 操作要点: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__________;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以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3.常见离子的检验

【基础知识】 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以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根据组成混合物的物质状态不同,可分为: 一、粗盐提纯 粗盐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物。 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按下表所示顺序,应加入什么试剂?

在实际操作中,能否做到适量即加入试剂与杂质恰好完全反应呢? 加入你选择的试剂除掉杂质后,有没有引入其他离子?想一想可用什么方法再把它们除去? 调换以上三种试剂的顺序,对结果会有影响吗? 除杂质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实际进行方案设计时,除要考虑所加试剂外,还要考虑加入试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思考:KNO3中若含有K2SO4和KOH等杂质,想一想,应加入什么试剂除去? 【过关训练】 A组 1.实验室里进行过滤和蒸发操作时,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