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博藏简《孔子诗论》简序重排暨释读

上博藏简《孔子诗论》简序重排暨释读

上博藏简《孔子诗论》简序重排暨释读
上博藏简《孔子诗论》简序重排暨释读

上博藏簡《孔子詩論》簡序重排暨釋讀

――以編繩位置作為竹簡排序的重要參考

一、竹簡整理首先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1、簡長

2、簡端形狀

3、編繩數目和位置

4、總簡數

5、各簡字數

6、總字數

7、字體

8、內容

9、特別之處

二、《孔子詩論》的實際情況:

1、簡長:55.5CM

2、簡端形狀:上下簡端呈半圓狀

3、編繩數目和位置:三道,編繩位置見下文附錄。

4、總簡數:完、殘簡共29支

5、各簡字數:54-57字

6、總字數:1006字

7、字體:勻稱秀美

8、內容:孔門論《詩》

9、特別之處:(一)兩端留白簡7支。

(二)簡文句式有規律可循。

附錄:確定編繩位置,是竹簡整理和排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也是檢驗竹簡整理排序是否準確、合理的一個重要的方法。編繩位置:

1、竹簡第一道編繩前,8至10字。

2、竹簡第一道編繩至第二道編繩之間18字至21字不等。

3、竹簡第二道編繩至第三道編繩之間18字至21字不等。

4、竹簡第三道編繩後,或8字,或9字。

5、以此推理,一般情況一支簡在52字至61字之間(如遇合文或重文情

況,釋讀時會多出字數)。就平均數而言,一支簡平均56字。

6、殘簡如有編繩痕記,並可判斷其屬於第幾道編繩,可據此推斷該簡前

後殘缺字數。

上博藏簡《孔子詩論》簡序重排暨釋讀

【說明】

一、《孔子詩論》共有完、殘簡二十九支,簡號按照整理本稱之。其中第二至第七號簡為留白簡;第一號簡上下端殘,根據上下文關係,也以留白簡視之。

二、以筆者所解釋,留白簡的意含是此竹書在抄寫時,所據底本之篇首篇末有殘簡。根據此簡本書寫情況分析,其底本篇首至少有三支簡、篇末至少有四支簡於兩頭編繩處斷折,只剩中間一段。此竹書當照原樣抄寫,原底本殘缺處,抄寫時作留白處理。

三、筆者以編繩位置為主要參照,判定殘簡前後可能缺字字數。留白簡缺字為原缺字,

以「□」表示之,竹書下葬後殘損之缺字,以「□」表示之。

四、缺字處,若能據前後文之義補出者,輒試補之。

1、□□□□□□【孔子】曰:詩,其猶平門歟?賤民而〖〗(冤)之,其用

心也將何如?曰:《邦風》是也。民之有戚患也,上下之不和者,其用心也將何如?【曰:《小夏(雅)》是也。】□□□(四)

【姜按】本文以四號簡為首簡,立論由比喻起句,符合《詩》以賦、比、興起句的特點。

四號簡現有42字,其中「上下」為合文字,釋讀多出一字,為43字。以簡前後端各缺8字計,總約59字。

此簡前端原缺約8字,李學勤先生補2字。所補甚是。簡末端原缺約8字,周鳳五教授

據文義補5字。所補甚是。

「平門」,學者或釋讀為「旁門」,謂「四通之門」,或釋讀為「坊門」,取防害之意。愚謂:門之設置,其義有二:一為通道,二為防害。東漢李尤《門銘》曰:「門之設張,

為宅表會,納善閉邪,擊柝防害。」(《藝文類聚》卷六十三)周代建立采詩觀俗及以詩立教的制度,亦有「納善閉邪,擊柝防害」的政治用意。

〖〗字,右「兔」為「冤」省,左旁為沿省,二者為疊加聲符,當讀為「冤」。又,筆者請教鄭張尚芳先生,先生以為,「〖〗」《說文》:山間陷泥地,兔入其中,不得走,與從「冖」同,亦可視為會意字。《一切經音義》引《廣雅》:「冤,抑也。」《廣雅·釋詁》:「冤,曲也,四詘也。」

2、□□□【何如?曰:《大夏(雅)》】是也。有成功者何如?曰:《頌》

是也。▋《清廟》,王德也,至矣!敬宗廟之禮,以為其本;「秉文之德」,以為其業;「肅雍【顯相,濟濟多士」,以為其】(五)

【姜按】五號簡現有38字,此殘簡前後各缺約8字。總約54字(後補出字中有重文,實為55字)。

周鳳五教授于此簡前端據文義補3字。筆者補至5字。筆者據文義于此簡後端試補9字,其中「濟濟」二字在簡文中為重文。

五號簡借《清廟》一詩提出「王德」的觀念,進一步討論詩有統一信仰(「敬宗廟之禮,以為其本」)的宗教性功能,以及倡導王道(「秉文之德,以為其業」)的政治性功能,下文應該是「肅雍顯相,濟濟多士,以為其〖〗」一類的話,「肅雍顯相」之意為「敬和明助」,是講邦族之人助祭的,意謂詩亦有團結邦族的功能,等等,而這些都是「王德」的要目。 3、【〖〗】;□□□□□□,【以為其〖〗】。行此者,其有不王乎?▋孔子曰:詩亡〖〗(隱)志,樂亡〖〗(隱)情,文亡〖〗(隱)言。□□□□□□□□□□□□□□□□□□□□□□□(一)

【姜按】一號簡現有22字,從此簡中間編繩位置看,簡前端約缺11字,簡後端約缺23字,全簡約56字。

一號簡中的「行此者,其有不王乎?」一句,正是踐行五號簡所講諸王德要目的結語。由此看來,一號簡正是應當編連於此的篇中之簡。整理者將「行此者,其有不王乎」一句看作《子羔篇》末句或看作他篇內容,並將此簡作為此篇的首簡,是個很大的誤解。

一號簡接下去又提出「詩亡〖〗(隱)志、樂亡〖〗(隱)情、文亡〖〗(隱)言」的論點,其中〖〗字,竹書整理者依文義釋讀為「離」,李學勤、裘錫圭、周鳳五等先生將其釋讀為「隱」。

4、《關雎》之改,《求(樛)木》之時(持),《漢廣》之知,《鵲巢》之歸,《甘棠》之保,《綠衣》之思,《燕燕》之情,曷?曰:動而皆賢于其初者也。《關雎》以色俞(喻)於禮,□□□□□【其三章猶】(十)

【姜按】十號簡現有45字,「燕燕」二字為重文,釋讀多一字。簡後約缺9字,全簡約55字。

據李零先生測量估算,此簡後殘缺約9字。筆者據文義試補4字,接第十四號簡「兩矣」。

《孔子詩論》中論《關雎》等七首詩,見於第十、十四、十二、十三、十五、十一號簡中,為準確釋讀和理解其中的文義,須聯繫具體《詩》篇論述之。《孔子詩論》作者于《邦風》的《周南》、《召南》和《邶風》中選出七首詩,每首詩以一字概括其意含,又以「動而皆賢于其初」一語概括七首詩的共性。所謂「動」,概指人生行為,而「賢」為「崇重」之義,《禮記·禮運篇》「以賢勇知」疏:「賢,猶崇重也。」而「初」為「根本」之義,此語的意思是人生的行為應崇重其根本,這個根本就是「德」和「禮」。

春秋時代,士大夫以《詩》為「義之府」,對《詩》的理解與對《周易》的理解有某種相通之處。《周易》的某一卦象徵某一類事象,闡明某一道理。《詩》也是這樣,《詩》中的某一篇也象徵某一類事象,闡明某一道理,如《關雎》即以象徵的手法討論妃匹之事理,《樛木》即以象徵的手法討論持祿之事理,《漢廣》即以象徵手法討論知常之事理,《鵲巢》即以象徵手法討論女德之事理,《甘棠》即以象徵的手法討論「保民」之事理,《綠衣》即以象徵手法討論處亂之事理,《燕燕》即以象徵手法討論處變之事理,如此等等。

5、兩矣,其四章則俞矣,以琴瑟之悅,擬好色之願,以鐘鼓之樂,(十四)【成兩姓之】好,反內(入)於禮,不亦能改乎?《求(樛)木》福斯在君子,不【亦能持乎?《漢廣》不求】(十二)

【姜按】十四號簡現有23字,下距中間編繩處疑缺4字。十二號簡現有17字,最下字只有半個字,據文義及字形,當為「不」字。又「君子」二字為合文,釋讀多出一字,故為18字。下缺約8字。全簡約53字。

李學勤先生《分章釋文》於十二號簡前缺4字,今筆者據文義補4字;十二簡後端約殘缺8字。筆者據文義試補8字。

「兩」,兩分也,未諧為「兩」。已諧為「俞」。

《關雎》篇名取於其詩首句「關關雎鳩」,「雎鳩」是一種水禽,生有定偶而不相亂,偶常並遊而不相狎。「關關」言雎鳩雌雄相應之和聲,喻人類「妃匹」當合禮儀之正。《漢書》卷八十一《匡衡傳》載匡衡曰:「臣聞之師曰:『妃匹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源。』」《樛木》描寫貴族家庭的康樂生活,詩中類似「樂只君子,福履將之」之語重復出現,君子的康樂生活來自祿位,祿位是人給的,人也能將它收回。《論語》有「四海困窮,天祿永終」的話,《孟子》也有天爵、人爵的區分。此詩在先秦常被引用,並常引伸出以德持祿的思想,認為「德」是保持祿位的根本。因此「《樛木》之時」,「時」當為「持」。

《漢廣》,江漢之俗,其女好遊。詩中描寫一男子在漢水之畔追求一名女子,而此女根本無意於他,此男子於是便放棄了追求她的念頭。《孔子詩論》作者稱讚他有自知之明,並引伸其義,認為人生不當有非分之想,不應攻取不可能之事,這是人生的基本道理。「不亦知恒乎?」「恒」通「常」,「知恒」就是「知常」或「常識」。

6、【不】可得,不攻不可能,不亦知恒乎?《鵲巢》出以百兩,不亦有禦乎?《甘【棠》思】(十三)及其人,敬()其樹,其保厚矣。甘棠之愛,以邵兯。□□□□□□□□□□(十五)

【姜按】十三號簡現有24字,上缺1字,下距中間編繩處疑缺2字。十五號簡現有18字,下缺約10字。全簡約55字。

李學勤先生將十三號簡與十五號簡拼合为一简。筆者據文義于簡端補1字。李學勤先生依文義於十三號簡末補一「棠」字。筆者參照《孔子家語》,加補一「思」字。

《鵲巢》一詩描寫諸侯之女嫁于諸侯的盛大禮儀。《鵲巢》詩中有「之子於歸,百兩御之」語,《孔子詩論》中有「《鵲巢》出以百兩,不亦有御乎?」元代朱兯遷《詩經疏義》說「兩,一車也。一車兩輪,故謂之為『兩』。『御』,迎也。諸侯之子嫁于諸侯,送、御皆百兩也。」「出以百兩,不亦有御乎?」意謂「出(送)以百兩」「御(迎)者」亦當「百兩」。下文「《鵲巢》之歸,則御者……」復原其句當為「《鵲巢》之歸,則御者百兩矣。」正是對「不亦有御乎?」的正面回答。《鵲巢》一詩贊夫人有德,儀型家邦,宜受諸侯盛禮,而得其所宜得。其教化意義在於以德修身為齊家之始。

《甘棠》一詩是歌頌召(音、義同邵)兯的,召兯是文王的兒子,與周兯共同輔佐武王。周兯主陝以東,召兯以太保主陝以西。召兯述職,當桑蠶之時,為防擾民,故不入邑中,舍于甘棠樹下,而斷訴訟。後世思其人而敬其樹,因而作《甘棠》之詩。「《甘棠》之保」,「保」當讀本字,意謂「保民」。《禮記·文王世子》:「保也者,慎其身以輔翼之,而歸諸道者也。」《尚書·康誥》「若保赤子」、《孟子》「保民而王」皆言此義。人們愛召兯不是無緣無故的,而是因為「其保厚矣」。此詩教化意義在於以明德為治國之本。

7、□□□□□□□□□□□□□□□□□□情愛也。《關雎》之改,則其思溢矣。《求(樛)木》之持,則以其祿也。《漢廣》之知,則知不可得也。《鵲巢》之歸,則御者(十一)

【姜按】十一號簡現有38字,上缺約18字。全簡約56字。

8、【百兩矣。《甘棠》之保,美】邵兯也。《綠衣》之憂,思古人也。《燕燕》之情,以其蜀(獨)也。孔子曰:吾以《葛覃》得氏(祗)初之詩,民性固然,見其美,必欲反其本。夫葛之見歌也,則(十六)

【姜按】十六號簡現有47字,其中「孔子」二字為合文字,故釋讀多一字。上缺約8字。全簡約56字。

李零先生據文義補7字,筆者局部改補至8字。

「氏」,陳劍釋讀為「衹」,意謂「敬」。今從之。

《綠衣》一詩以「綠衣黃裳」為喻,綠為間色,黃為正色,間色為衣而在上,正色為裳而處下,比喻事勢顛倒。詩中有「我思古人,實獲我心」之句,言己惟思古人以修身為本,察時運盛衰之道而安於義命。

《燕燕》詩中描寫一位女性遭人生大變故,而初心不改,詩中有「終溫且惠,淑慎其身」之句,為儒家學者所推重。

作者通過七首詩表達這樣一種理念,即道德和禮義在人生命中的根本地位。《詩》教是儒家思想教化的重要方面之一,由《詩》義轉出社會、政治、人生的根本意義。

《葛覃》為《詩經》之篇名:葛,草名,蔓生,可為絺(細葛布)綌(粗葛布)者。所謂「冬裘夏葛」。覃,延。此篇首句「葛之覃兮,施于中谷」,言此葛之蔓移于谷中。此篇即以「葛覃」為名。

9 、以〖絺綌〗之故也,後稷之見貴也,則以文、武之德也。吾以《甘棠》得宗廟之敬,民性固然,甚貴其人,必敬其位,悅其人,必好其所為,惡其人者亦然。【吾以】(二十四)

【姜按】二十四號簡現有54字,下缺2字,全簡約56字。

前二字模糊不清,陳劍釋讀為「絺綌」。甚是。

李學勤先生于此簡末補2字。甚是。

10、【《木瓜》】【得】幣帛之不可去也,民性固然,其〖隱〗志必有以俞(揄)也。其言有所載而後內(入),或前之而後,交人不可干也。吾以《杕杜》得雀(爵)【服之不可輕也,民性固】(二十)

【姜按】二十號簡現有44字,上缺3字,下缺約9字,全簡約56字。

李學勤先生補一「得」字。筆者依此簡文義又於前加補「木瓜」二字。

李學勤先生根據二十號簡末殘存半字補一「服」字,筆者據文義試加補8字。《禮記·緇衣》有「故上不可以褻刑而輕爵」之語。

「俞」,依鄭張尚芳先生意見,當讀為「揄」。《淮南子·主術訓》:「揄策」高誘注:「揄,出」,義與「抒」同。

「干」,《春秋谷梁傳·定兯四年》「挾弓持矢而干闔閭」注:「見不以禮曰干。」

《木瓜》:「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講禮尚往來,知恩圖報。毛萇曰:孔子曰「吾於《木瓜》見苞苴之禮行。」

《詩經·唐風·有杕之杜》:「有杕之杜,生於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適我?

有杕之杜,生於道周,彼君子兮,噬肯來遊?中心好之,曷飲食之?」

晉武兯之寡特而無輔也,賢者隠伏山林,武兯不能招徠之。國人於是自致其愛慕之意,曰:彼賢者其肯暫過我乎?若肯過我,我中心愛之,將何以飲食之乎?……國人自欲飲食之,見君不能養賢矣。 11、【然】,□□□如此可,斯雀(爵)之矣,御其所愛,必曰:吾悉舍之,賓贈是也。孔子曰:《蟋蟀》知難。《中氏》君子。《北風》不絕人之怨。《子立(衿)》不□□□□□□□□□(二十七)

【姜按】二十七號簡現有42字,其中「孔子」二字為合文字,故釋讀多一字。上缺4字,下缺約9字,全簡約56字。

筆者接上簡補1字。

馮勝君、劉信芳二先生皆認為,「立」與「衿」古音相近可通;鄭張尚芳先生亦有此說。今從之。

《蟋蟀》:晉為唐堯舊地,其俗憂深思逺,儉而用禮,乃有堯之遺風。

《燕燕》其四章:「仲氏任只,其心塞淵,終溫且惠,淑慎其身。」

《北風》:「北風其涼,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攜手同行。」

寒涼之風,雨雪雱盛,比喻國家危亂將至,而氣象愁慘也。故欲與其相好之人去而避之。

12、□□□□□□□□□□□□□□□□□□□□□□□□□□□□《鹿鳴》以樂始而會,以道交,見善而效,終乎不厭人。《兔罝》其用人,則吾取。(二十三)

【姜按】二十三號簡現有27字,前缺約28字,全簡約55字。

《鹿鳴》言諸侯宴享群臣,與其同樂,既飲食之,又奏以笙簧。其二章雲:「徳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酬酌之際,語先王道德,君子亦是法則倣傚之。

《兔罝》:「肅肅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兯侯腹心。」此赳赳之夫,可為兯侯之腹心,謂機宻之事,可與之謀慮,言勇而智也。

13、□□□□□□□〖〗志,既曰天也,猶有怨言。《木瓜》有藏願而未得達也,(十九)因木瓜之報,以俞(揄)其願者也。《杕杜》則情,喜其至也。(十八)▋□□□□□□□□

【姜按】李學勤先生將十九號簡與十八號簡拼合為一簡,共有39字,前一字不清。其前尚缺7字。其後缺8字,全簡約54字。

《詩經·小雅·杕杜》四章,章七句。言婦人思望征夫,歸期已過而猶不至,憂心忡忡,會卜筮之言皆言近矣,則征夫其亦邇而將至矣。

14、《東方未明》有利詞。《將仲》之言,不可不韋(畏)也。《揚之水》其愛婦烈。《采葛》之愛婦〖〗。【《君子】(十七)陽陽》小人。《有兔》不逢時。《大田》之卒章,知言而有禮。《小明》不□□□□(二十五)

【姜按】李學勤先生將十七號簡與二十五號簡試拼合為一簡。十七號簡現有28字,下距中間編繩處疑缺3字。二十五號簡現有21字。後缺約4字,全簡約56字。

李學勤先生補于十七號簡末補2字。所補甚是。

15、□□□□□忠。《邶·柏舟》悶。《穀風》悲。《蓼莪》有孝志。《隰有萇楚》得而悔之也。(二十六)□□惡而不憫。《牆有茨》慎密而不知言。《青蠅》知,□□□□□□□□(二十八)

【姜按】二十六號簡現有22字,前約缺5字。二十八號簡現有16字,前約缺2字,後約缺8字。兩簡試拼合,全簡約53字。

16、……《卷耳》不知人。《涉溱》其絕。《著(?)而》士。《角枕》婦。《河水》知……(二十九)

【姜按】二十九號簡現有18字。

17、《十月》善〖〗(譬)言。《雨無正》、《節南山》皆言上之衰也,王兯恥之。《小文》多疑矣,言不中志者也。《小〖〗(宛)》其言不惡,少有悸焉。《小弁》、《巧言》則言讒人之害也,伐木【掎矣】,(八)

【姜按】八號簡現有54字,其中「疑矣」二字為合文,故釋讀多1字。下缺2字,全簡約57字。

筆者據文義于簡末試補2字。簡末「伐木」二字並非作為篇名,而是引《小弁》一詩中的話。今從《小弁》一詩中摘出兩字補其殘缺:「伐木【掎矣】,實咎於己也。」意思是別人偷伐樹,他用繩子拉住樹不讓它倒,結果偷伐樹的罪名落到他的頭上。

朱淵清先生認為,從心從禾人之字當讀為“悸”字,並舉若干從「人」之字說明,「人」可換為「子」。《小雅·小宛》中有「溫溫恭人,如集於木,惴惴小心,如臨于谷。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之句,因此,將此字釋讀為「悸」是比較合乎《小宛》詩義的。

18、實咎於己也。《天保》得其祿蔑疆矣,巽(遜)寡德故也。《祈父》之責亦有以也。《黃鳥》則困而欲反(返)其故也,多恥者其病之乎?《菁菁者莪》則以人益也。《裳裳者華》則【以人】(九)

【姜按】九號簡現有55字,其中「菁菁」、「裳裳」為兩個重文字,故釋讀多2字。下缺2字,全簡約59字。

筆者據文義于簡末補2字。

《祈父》:「祈」,《尚書》作「圻」。《尚書·酒誥》曰:“若疇圻父,薄違農父,若保宏父,定辟。”王安石始讀為“圻父薄違,農父若保,宏父定辟”,朱子以為夐出諸儒之表。周代三卿:祈父為司馬,農父為司徒,宏父為司空。“父”為尊稱。古者祈、圻、畿同字,得通用。“祈父”即“畿父”,職掌封畿內之兵甲,相當現代意義的國防部長。此詩葢言六軍之士深怨宣王之時司馬不得其人,以至於敗。故責司馬曰:「祈父亶不聦」,言祈父誠不聦慧矣,使我轉於憂恤之地,不得以歸養父母。

《詩經》有兩篇《黃鳥》,其一為《小雅·黃鳥》,三章,章七句。「黃鳥,黃鳥,無集於穀,無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穀,言旋言歸,復我邦族。」集木而啄粟者,鳥之性也;士之願仕於朝而食於祿亦猶是矣。今而卻之彼,亦有去而已矣。夫去非士之患也,使天下之士從此而逝,則人主之患也。

其二為《秦風·黃鳥》,三章,章十二句。「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穆兯以子車氏之三子為殉,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為賦此詩,言臣之託君,猶黃鳥之止於木。今三子獨不得其死,曾鳥之不若也。人百其身者,欲以百人贖其一身也,然三良之死,穆兯之命也

《孔子詩論》:「《黃鳥》則困而欲反(返)其故也,多恥者其病之乎?」所言詩人身處困境云云,當指《小雅·黃鳥》。

19、貴也。《將大車》之囂也,則以為不可如何也。《湛露》之益也,其猶酡歟?孔子曰:《宛丘》吾善之,《猗嗟》吾喜之,《鳲鳩》吾信之,《文王》吾美之,《清【廟》吾敬之,《烈文》吾悅】(二十一)

【姜按】二十一號簡現有48字,其中「孔子」二字為合文字,故釋讀多1字。下缺8字,全簡約57字。

李學勤先生于第二十一號簡末段殘斷處補9字,今移所補末字至下簡。

《無將大車》:「無將大車,祇自塵兮。」將,扶也;大車,牛車。王氏曰:車,君子之所乗,而非君子之所將,將之則祇自塵而已。小人者,君子乗而節之,使退聽而已,斯可也。乃下而將之,則是「將大車」之類也。

《無將大車》,大夫悔將小人也。鄭氏曰:幽王之時,小人衆多,賢者與之從事,自悔與小人並。

囂:謂塵囂、塵累也。

《湛露》:王親諸侯,同姓、異姓皆欲夜飲至醉。上盡其觀,下肅其儀。

既侍其宗,與族人飲,飲而不醉,是不親;醉而不出,是不敬。

酡:謂微醺也,此乃飲酒最佳之度。

20、【之,《昊天有成命》吾〖〗】之。《宛丘》曰:「洵有情」,「而亡望」,吾善之。《猗嗟》曰:「四矢反」,「以禦亂」,吾喜之。《鳲鳩》曰:「其儀一兮,心如結」也,吾信之。《文王》【曰:「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吾美之。(二十二)

【姜按】二十二號簡現有51字,前缺8字,中疑缺2字,全簡約61字。

李學勤先生于第二十二號簡前端殘斷處補6字,前簡末補字移于此簡前。

中疑缺二字,上博藏簡整理者補2字。

21、【《清廟》曰:「肅雍顯相,濟濟】多士,秉文之德」,吾敬之。《烈文》曰:「乍(亡)競敬唯人」,「丕顯唯德」,「於乎前王不忘」,吾悅之。「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貴且顯矣,《頌》(六)□□□□□□□□(52字)

【姜按】六號簡現有42字,簡前後端空白各約缺8字,全簡約58字(實際補字中有以重文字,故释读多一字為59字)。

李學勤先生于第六號簡前段留白處補9字(其中「濟濟」二字在簡文中為重文)。所補甚是。

以上三簡評述了七首詩,即:一、《宛丘》;二、《猗嗟》;三、《鳲鳩》;四、《文王》;

五、《清廟》;六、《烈文》;七、《昊天有成命》。孔子為什麼於《詩》三百零五篇中選出這幾首詩,用富有感染力的「善」、「喜」、「信」、「美」、「敬」、「悅」等主觀感受的語辭來褒揚它們呢?要瞭解其中底蘊,則須知這幾首詩究竟表達什麼意思。

《宛丘》一詩,漢以後的經學家多認為是諷刺陳國巫風盛行的。而孔子卻說「吾善之」,他是在什麼意義上說的呢?孔子說:「《宛丘》曰:『洵有情』,『而亡望』,吾善之。」這裏我們要弄清「宛丘」、「望」、「洵」幾個字的含義是什麼,「宛丘」,特指四方高中央低的高臺,是巫舞雩事神的場所,《周禮·春官·司巫》:「若國大旱,則帥巫而舞雩。」又說:「男巫掌望祀、望衍。」鄭玄注:「望祀,謂有牲粢盛者」;「衍,讀為延,……延,進也,謂但用幣致其神。」而「洵」之義是「真」。孔子的意思是說,若能以真情感動天地,即使「望祀」、「望衍」之禮不備也沒關係。孔子曾說:「禮,與其奢也,寧儉。」(《論語·八佾》)。「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論語·陽貨》)「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宛丘》詩中的這句話與孔子的禮學精神是一致的,所以孔子說:「吾善之。」

《猗嗟》詩中有「射則貫兮,四矢反兮,以禦亂兮」之句。按照射禮規則,每人射四支箭,射中靶子的箭要返回原處。此詩句的含義是:射出的四支箭都返回來,可見射箭人射藝之精,這種精湛的射藝,可以防禦寇亂。「射」是孔子所倡導的「六藝」之一,孔子說:「吾喜之。」表示他喜歡這種文明競技精神。

《鳲鳩》一詩中說「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這是描寫君子注重容儀,其中講這樣一個道理:君子注重容儀,不能謹於此,而不謹於彼,而是平均如一的,所以如此,是因為他的心是專一的。威儀一於外,而心如結於內,引伸出來的意義就是君子應該表裏如一。孔子說:「《鳲鳩》曰:『其儀一兮』,『心如結也』,吾信之。」意思是說,《鳲鳩》詩中所說的那種表裏如一的君子,我信任他。

《文王》一詩的首句說:「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其中的「於」,音烏,是個感歎詞,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文王既沒,而其神在上,昭明於天。周人代商,始于武王,亦由文王之德所致。孔子讚美文王之德,認為其精神充塞孙宙,貫徹古今,因此孔子說:「吾美之。」儒家推崇文王,《詩經·大雅·文王篇》的這句話,可以說表達了孔子的心聲。

《清廟》一詩是描寫西周王族祭祀活動的詩,詩中有「肅雍顯相,濟濟多士,秉文之德」的話,「肅雍顯相」其意是敬和明助,是指助祭的兯卿諸侯,「濟濟多士」是指祭祀執事之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助祭之兯卿諸侯及與祭執事之人皆能秉持文王之德。孔子說;「吾敬之。」對能秉持文王之德的人,表示敬意。

《烈文》一詩中說:「無競唯人,四方其訓之,丕顯唯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前王,是指文王和武王,這首詩的意思是說,文王、武王德業垂于後世,後人仰其德業,思其恩澤,愈久不忘。孔子說:「吾悅之。」為文王、武王事業的後繼者不忘其本的精神所高興。

概言之,孔子通過《詩》教,倡導一種人文精神,所謂「《宛丘》吾善之」,是「善」其情真;「《猗嗟》吾喜之」,是「喜」其藝精;「《鳲鳩》吾信之」,是「信」其意誠;《文王》吾美之,是「美」其德高;「《清廟》吾敬之」,是敬其有典型;「《烈文》吾悅之」是「悅」其不忘本。

22、□□□□□□【「帝謂文王,予】懷爾明德」,曷?誠謂之也;「有命自天,命此文王」,誠命之也。信矣。孔子曰:此命也夫!文王雖欲已,得乎?此命也。□□□□□□□□(七)

【姜按】七號簡現有39字,其中「孔子」二字為合文字,故釋讀多1字。簡前端約缺11字,簡後端空白約缺8字,全簡約59字。

李學勤先生于此簡前端試補出5字。

「已」字,從劉樂賢釋讀。

23、□□□□□□□□寺(時)也,文王受命矣。《頌》,平德也,多言後,其樂安而遲,其歌紳而〖〗(藐),其思深而遠,至矣!《大夏(雅)》,盛德也,多言□□□□□□□□(二)

【姜按】二號簡現有38字,以簡前後空白各缺8字計,全簡約54字。

公曰:“君奭,天壽平格,保乂有殷。”持心如衡,是謂“平德”。平者天道,故至平通格于天。

「其歌紳而豸」,應讀為「其歌紳而藐」。「紳」本義為大帶,是貴族標誌性的裝飾,先秦之「縉紳先生」、後世的「紳士」皆從此義轉來。這裏取義為「高貴」或「華貴」,第八章中有「貴且顯矣,頌」字樣,即是其意。「豸」為「藐」的省文。「藐」從艸,貌聲。《說文通訓定聲》:「貌:豹省聲。」,正因為如此,「貌」可以省去「兒」而以「豸」為聲符,因而「豸」可以視為「藐」的省文。古音「藐」明母藥部,「貌」明母宵部,「豹」幫母藥部,三者音近可以通轉。再來看「藐」的字義,《詩·大雅·瞻卯》「藐藐昊天」鄭玄箋:「藐藐,美也。」《楚辭·九章·悲回風》「藐漫漫之不可量兮」、張衡《思玄賦》「藐以迭蕩」中的「藐」皆訓為「遠」。「藐」亦變為「邈」,《廣雅·釋詁》:「邈,遠也。」因此「其歌紳而藐」一句,可以理解為「其歌華貴而悠遠」,這正是《頌》的音聲特點,所以古《詩序》讚歎「至矣」! 24、□□,【〖〗矣!《小夏(雅)》,〖〗德】也,多言難而怨懟者也,衰矣!小矣!《邦風》,其內(入)物也博,觀人俗焉,大僉(驗)材(在)焉。其言文,其聲善。孔子曰:惟能夫□□□□□□□□(三)……

【姜按】三號簡現有39字,其中「孔子」二字為合文字,故釋讀多1字。簡前後端各約缺8字,全簡約56字。

周鳳五教授據文義于簡前端補4字,甚是。

《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 A级:基础题 一.阅读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勤且艰若此。 1.本文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明初散文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指临别送别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爱好,喜爱)(2)无从致.书以观(取得,买到) (3)每假借 ..于藏书之家(借) (4) 弗之怠.( 懈怠,放松 ) (5) 走.送之( 跑 ) (6)不敢稍逾约 ..(超过) (7) 既加冠 ..名人与游(才学渊博的老师)..( 指成人 ) (8) 无硕师 (9) 尝趋.百里外(快步走) (10) 门人弟子填.其室( 充满 ) (11) 未尝稍将辞色 ..(语言和脸色) (12) 援.疑质.理 ( 提出;询问 ) (13) 或遇其叱咄 ..(训斥,呵责) (14) 俟.其欣悦(等到) (15) 负箧.曳屣.(书箱;鞋) (16) 持汤.沃灌(热水) (17) 以衾.拥覆(被子) (18) 寓逆旅 ..主人( 旅社 ) (19) 腰.白玉之环 ( 挂在腰间 ) (20) 烨.然若神人(光彩照耀) (21) 緼.袍敝.衣(旧絮;破)(22)略无慕艳 ..意(羡慕;欣赏) 3,找出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着 4.根据要求默写: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余幼时即嗜学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送东阳马生序(精品获奖公开课教案)

11送东阳马生序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及文体特征。 2.反复朗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3.感知作者求学的艰辛和勤奋,学习作者的求学精神。 一、导入新课 古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翻开历史画卷,不少仁人志士以勤奋为基石铺就成功之路:苏秦以铁锥刺股,发愤不已;路温舒取水中蒲叶,抄录《尚书》;朱买臣、李密负薪挂角,且行且读;车胤、孙康囊萤映雪,苦学不辍;祖逖呕心沥血,夜半闻鸡起舞;周恩来披肝沥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千百年来,众多的光辉形象一直在用他们自身的行为劝勉我们要努力学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宋濂的读书求学之路。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全集》。 背景资料:洪武十一年(1378年),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作品资料: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劝勉鼓励之辞。 目标导学二: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1.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结合注释,反复朗读,尝试在朗读的过程中感知文意。 3.小组内同学合作,借助工具书,同桌之间合作,老师指导,疏通文章大意。 目标导学三:分析文章,把握文章内容 1.宋濂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明确:(1)家贫,少年得书之难: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2)成年从师叩问的艰难:趋百里外,从师叩问。(3)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作者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2)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也。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一、文学常识。 1、宋濂,字,号,朝人。有《宋学士文集》。 2、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别。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3、解题:洪武十一年(1378),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生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东阳,现在浙江省东阳市,明朝属于金华府。马生,即马君则,当时是国子监太学生;生,是长辈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作者当时已经69岁。

送东阳马生序 3——市一等奖

送东阳马生序3 一 :导入(2)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看几幅图片,请看大屏幕: (展示一组图片,有沉重的书包、疲惫的神情、厚厚的作业、挥汗如雨的奋战),先一张张展示,最后四张合在一起展示。展示的同时,配文字优美、煽情的画外音。 话外音:“上学最早的,是我;回家最晚的,是我;玩得最少的,作业最多的,睡觉最迟的,最困最累的,是我是我还是我……” 展示完毕: 老师:同学们,请你们告诉老师,这是你们的真实生活写照吗?(是-----)那你们能用一个字概括对这种生活的感受吗?(苦、累)确实,学习很苦,也很累,那么如何解决好这一矛盾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同走进明代文学家宋濂写的<<送东阳马生序>>,看看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二:多角度朗读-----积累之乐 (一)初读,注意字音、断句,积累四字词语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3) 老师:首先请大家听老师朗读,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老师范读课文的时,屏幕上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伴着古筝《渔舟唱晚》的轻音乐,让学生看着大屏幕,听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老师:老师读完了,现在该轮到大家读了,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的过程中把四字词语画下来。开始. 2.学生自由读,注意字音、断句,积累四字词语(3) (展示----------读词语) 遍观群书圣贤之道执经叩()问德隆望尊稍降辞色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负箧()曳屣()持汤沃()灌 足肤皲()裂穷冬烈风缊()袍敞衣口体之奉 深山巨谷朱缨宝饰 老师:好的。我们扫清了文字障碍,现在请大家自己结合课下注释通译全文。(1分钟)。现在请同桌之间互相提问你认为重点的词语和句子。(一分钟)好,大家还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或者: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对“……”这个词语不理解,有谁能帮忙解答这个问题?(有就让其他同学帮忙解答)看来大家都没有不理解的了,好,现在老师来抽查几个词语的解释,采取抢答的方式。(二)译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重要实词 (2)解释一组词语:(2) ①致、走、稍 ②患、尝、俟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

《送东阳马生序》检测小卷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1~5题。(18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或遇其叱咄.相形见绌. B.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大义凛.然 C.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沧海遗.珠 D. 生以乡人子谒.余怒不可遏. 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益慕.圣贤之道慕:____________ (2)援疑质.理质:____________ (3)礼愈至.至:____________ (4)无冻馁.之患矣馁:____________ 3.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3)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 为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品质。(4分) (1)常常手借抄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________”。(2)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礼节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________”。(3)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________”。(4)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________”。 A. 诚 B. 俭 C. 艰 D. 勤

5. 作者多次将自己与“太学生”进行对比,请任意找出两组,并简析其作用。(3分) 群文汇读 (2019甘肃兰州)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4题。(17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①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①,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注]①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②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 1. 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4分) (1)积累迁移法 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是__①______之意;由【甲】文“援疑质.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__①_____之意。 (2)查阅词典法 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素.骄贵”中“素”的意思是________(填序号) 素:①未经染色的生绢;②本然的,未加修饰的;③真情,后作“愫”;④蔬菜、瓜果类食品;⑤一向,平素; ⑥预先。 (3)语境推断法

《送东阳马生序》检查性过关练习-初中二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语文试卷

《送东阳马生序》检查性过关练习-初中二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 习资料-初中语文试卷-试卷下载 《送东阳马生序》课课清检测 学号: 姓名: 1、生字注音 怠()俟()箧()屣()皲()媵()衾( ) 烨()緼()叱()咄()被绮绣()() 2、解释加点的词 余幼时即嗜学()() 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弗之怠()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 即:就。嗜:喜欢,爱好。 致:取得,这里是“买到”的意思。 每:常常。假借:同借义。 弗之怠:即弗怠之。怠,懈怠,放松。 走:跑,引伸为“赶快”。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既:已经。 加冠:古代男子到了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进入成年。 硕师:才学渊博而有名望的老师。硕,大。 趋:快步走,奔赴。 乡之先达: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 执经叩问:拿着经书请教问题。 德隆望尊:即“德高望重”。填:充塞,挤满。 降:和缓。辞色:言辞语气和表情态度。 援:引,提出。质:询问,请教。 请:请教。或:有时。 叱咄:大声斥责。至:周到。 俟:等待。 卒:最终。箧:书箱 曳屣:拖着鞋子,形容匆忙赶路的样子。 穷冬:隆冬,深冬,严冬。皲裂:皮肤受冻开裂。 舍:这里指学合、书馆。支:通“肢” 僵劲:僵硬。媵人:这里指旅店里的服务人员。 汤:热水。沃灌:浇洗,擦洗。 衾:被子和:缓解过来,暖和过来。 寓:寄居。逆旅:旅店。 再:两次。食:同“饲”,给饭吃.

送东阳马生序训练题

送东阳马生序训练题 一、做客“联想吧” 本文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太学生马君则的。作者以自己当年求学的亲身经历,热情勉励马君则要勤奋学习。那么,请同学们展开联想,从你们积累的诗文和名言当中,写出一句有关“勤学”的句子!(你应该没问题的!) 二、测测你的注音速度!(加油!) 弗之怠.()稍逾.()约硕.()师名人 尝趋.()百里外俟.()其欣悦媵.()人 沃.()灌以衾.()拥覆皆被.()绮.()绣 三、验验你的写字速度!(看你的了!) yuán()疑质理遇其chì()duō()负qiè()曳xǐ() 足肤jūn()裂寓nì()旅戴朱yīnɡ()宝饰 yè()然yùn()袍bì()衣 四、速配(请将下列加点词语与它们相应的释义连线搭配!)

假借 ..于藏书之家大 无从致.书以观等待 弗.之怠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不敢稍逾约 ..借又患无硕.师浇洗 俟.其欣悦不 持汤沃灌 ..超过约定的期限 皆被.绮绣得到 五、来,做个小翻译!(别让我们失望哦!)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六、你应该可以准确解释语段后的问题!(加油啊!)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导学案及答案

二十三送东阳马生序 (第一课时) 一、目标导学 1.初步感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2.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序”“致”“质”等的意义。 3.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以”“诸”等的用法。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嗜.好()逾.约()加冠.()叱咄 ..( ) ( ) 叩.问()皲.裂()媵人 ...( ) ( ) ( ) ..()负箧曳屣 容臭.()至舍.()烨.然()缊.袍敝.衣()() 俟.其欣悦()以衾.拥覆()日再食.()廪稍 ..()()裘.葛之遗.()()冻馁.()谒.()以为贽.() (2)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作者是,字,号,初家。本文选自。本文是一篇,赠序是的文体,内容多为之辞。 2.二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及工具书,试着翻译课文,对不能理解的词句做上标志。 疑问摘要: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梳理文章一、二两段词句意思。 1.注意朗读的节奏,句读要准确。 2.揣摩有关字词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 1.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绣() 2.一词多义。 (1)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中有足乐者()计日以.还()以.衾拥覆() 俯身倾耳以.请()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2)致无从致.书以观()闲情逸致.()(3)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弗之.怠()录毕,走送之.()当余之.从师也()(4)或或.遇其叱咄()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或.王命急宣()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及课后练习题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翻译: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录。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

《送东阳马生序》检查性过关练习

《送东阳马生序》课课清检测 学号:姓名 1、生字注音 怠() 俟()箧()屣()皲()媵()衾() 烨()緼()叱()咄()被绮绣()() 2、解释加点的词 余幼时即嗜学()()无从致()书以观每() 假()借于藏书之家弗之怠()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 ( )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 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 即:就。嗜:喜欢,爱好。 致:取得,这里是“买到”的意思。 每:常常。假借:同借义。 弗之怠:即弗怠之。怠,懈怠,放松。 走:跑,引伸为“赶快”。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既:已经。 加冠:古代男子到了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进入成年。硕师:才 学渊博而有名望的老师。硕,大。 趋:快步走,奔赴。 乡之先达: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 执经叩问:拿着经书请教问题。 德隆望尊:即“德高望重”。填:充塞,挤满。 降:和缓。 援:弓1,提出。请:请教。 叱咄:大声斥责。 辞色:言辞语气和表情态度。质:询问,请教。 或:有时。 至:周到。 俟:等待。卒:最终。箧:书箱曳屣:拖着鞋子,形容匆忙赶路的样子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及文体特征。 2.反复朗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3.感知作者求学的艰辛和勤奋,学习作者的求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翻开历史画卷,不少仁人志士以勤奋为基石铺就成功之路:苏秦以铁锥刺股,发愤不已;路温舒取水中蒲叶,抄录《尚书》;朱买臣、李密负薪挂角,且行且读;车胤、孙康囊萤映雪,苦学不辍;祖逖呕心沥血,夜半闻鸡起舞;周恩来披肝沥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千百年来,众多的光辉形象一直在用他们自身的行为劝勉我们要努力学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宋濂的读书求学之路。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全集》。 背景资料:洪武十一年(1378年),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作品资料: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劝勉鼓励之辞。 目标导学二: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1.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习题精选 一、基础知识题 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嗜学()②逾约()③俟()④叱咄() ⑤皲裂()⑥媵人()⑦箧()⑧缊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⑤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下列句子中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 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_____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或遇其叱咄一食或尽粟一石B、不敢稍逾约稍出近之 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D、礼愈至至则无可用 6、作者认为自己“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 7、翻译句子。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 ㈠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也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列句中的文言实词。 ①又患无硕师________________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________________ ③俟其欣悦________________

送东阳马生序过关卷

八年级下语文:《送东阳马生序》过关卷 审题者:霍淑萍出题者:钟丽清 班别:: 一、解释加点词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 ..()于藏书之家,手 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弗: 之:)。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人多 ..()。以是 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 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 ..()。 ....(),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援:质:),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二、翻译句子 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 ⑵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 ⑶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 ⑷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 ⑸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 ⑹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译:。 ⑺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译:。 三、阅读理解 1、请概括选段的容。 2、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与“”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3.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个原因是: 。

4、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 (二)一、解释加点词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行深山巨谷 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 ..()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 ..()持汤.() 沃灌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 ...(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 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 (臭.:),烨然 ..()若神人;余则緼.()袍敝. ()衣处其间,略无慕艳 ..()意。以.()中有足乐者,不 知口体之奉 ....()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二、翻译下列句子。 1、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2、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译:。 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译:。 4、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 三、问答 1.综合全文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 答:。2.文中的景物描写的句子是:,其作用是:。3、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答: 4、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 1、宋濂,字,号,朝人。有《宋学士文集》。 2、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别。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3、解题:洪武十一年(1378),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生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东阳,现在浙江省东阳市,明朝属于金华府。马生,即马君则,当时是国子监太学生;生,是长辈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作者当时已经69岁。 二、解释下列加线字。 余幼时即嗜学致书以观假借于藏书之家 弗之怠录毕走送之稍逾约 因得遍观群书益慕圣贤之道无硕师名人 尝趋百里外执经叩问德隆望尊 稍降辞色援疑质理礼愈至俟其欣悦 卒获有所闻负箧曳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腰白玉之环右备容臭 烨然若神人緼袍敝衣禀稍之供岁有裘葛之遗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冻馁之患博士为之师 非天质之卑流辈甚称其贤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为贽言和而色夷故道为学之难 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绣

四、解释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4、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5、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6、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8、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9、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10、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1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1、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2、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4、文章开头的“ 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_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假:走: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粗字 ⑴①余因得遍观群书得: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 ⑵①色愈恭,礼愈至至: ②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至: ③至理名言至: ⑶①稍稍宾客其父稍: ②不敢稍逾约稍: 3、请写出一个表现作者读书刻苦的句子:?? ???????????????????????????????? 4、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先达德隆/望尊 B、益慕圣贤/之道 C、门人弟子/填其室 D、手指不可/屈伸 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中的“稍”字的作用是___,它照应了“___”一句。 6、选出下面各句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门人弟子填其室 B、或遇其叱咄 C、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 D、俟其欣悦 7、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________(2)________ (3)________ 9、划分朗读节奏 ⑴余因得遍观群书⑵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0、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___”与“___”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 11、“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你认为这种态度对吗?谈谈你的观点。 ? 12、在原文中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 13、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 ? 14、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 ? 二、阅读并完成“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段落?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⑴同舍生皆被绮绣被:? ???⑵缊袍敝衣敝:????????????????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的“以”字。 ⑴①以中有足乐者②衔觞赋诗,以乐其志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④计日以还⑤以衾拥覆⑥俯身倾耳以请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3、作者为什么对“同舍生”的优裕生活条件毫无羡慕之意。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2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2、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并学习古人刻苦学习和虚心求师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①学习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②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难点: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讲一则古人悬梁刺股刻苦勤奋学习的故事导入。其实古代还有许多这样勤奋读书的人和事,你还知道哪些呢?引导学生从记忆中搜索相关故事 (王羲之刻苦勤奋的故事;囊萤映雪;成门立雪;凿壁偷光…)古代的宋濂也是这样一个勤奋好读书的人,而且还是个善于劝学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送东阳马生序》二、文题背景 (一)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明初文学家。年宋濂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文集》。 (二)关于“序” 古代“序”有两种:一是介绍、评论文章的序;一是临别赠言的赠序。本文属于赠序。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给同乡(东阳)一位姓马的晚辈(马生)的临别赠言(序)。这是一篇赠序,有别于介绍评价的序。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一)教师范读,学生正音 1.易错字 嗜(shì)学砚(yàn)逾(yú)约叱(chì)咄(duō) 负箧(qiè)曳(yè)屣(xǐ)皲(jūn)裂媵(yìng)人 烨(yè)然持汤沃(wò)灌以衾(qīn)拥覆绮(qǐ)绣 俟(sì) 缊(yùn)袍敝衣 2.多音字 容臭(xiù)既加冠(guān) 僵劲(jìng) 3.通假字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勉励马生勤苦学习。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guān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jìng)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huō)。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一、《送东阳马生序》选自《宋学士文集》其作者是宋濂,明朝的文学家。《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序”是一种文体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余.幼时即嗜.学(我)(爱好、特别爱好) 2、无从致书 ....以观(没有办法,没有门径)(引来,得到,指买到) 3、每假借于 ...藏书之家(借)(向)4、弗之怠.(懈怠,放松) 5、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跑,赶快去)(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6、以是 ..人多以.书假余(因此)(把) 7、既加冠 ...(已经)(表示已经成年) 8、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 ..百里外(担心,忧虑)(大)(曾经)(快步走) 9、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向)(有道德,有学问而显达的前辈学者)(请教,询问) 10、德隆望 ..尊(高)(声望,名望) 11、门人弟子填其 ..室(充满,这里是拥挤)(他的) 12、援.疑质.理(引,提出)(询问)13、俯身倾耳以.请(来) 14、或遇其叱.(chì)咄.(duō)(训斥,呵责) 15、色愈恭,礼愈至.(周到) 16、不敢出一言以复.(答复,回答,辩解)[17] 俟.其欣悦(等待) 18、卒.获有所闻(终于) 19、负箧曳屣 ....行深山巨谷中(背)(书箱)(拖)(鞋子) 20、穷冬 ..烈风,大雪深数.尺(隆冬)(几) 21、足肤皲裂 ..而不知(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与朱元思书 送东阳马生序 试卷

文言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风烟俱净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窥谷忘反 2、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独绝 B.一百许里 C.风烟俱净 D.在昼犹昏 猿则百叫无绝猿则百叫无绝皆生寒树有时见日 3、文中写出的富春江的特点是、。 4、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 5、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个含有该字的句子:。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7、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清、水之、山之、山之,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8、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9、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二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负势竞上()②好鸟相鸣() 2.下列各句中的“者”与例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