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俄罗斯20年军事改革历程透视

俄罗斯20年军事改革历程透视

俄罗斯20年军事改革历程透视
俄罗斯20年军事改革历程透视

俄罗斯20年军事改革历程透视

作者:草莽凌弘毅

本刊曾介绍了俄罗斯庆祝卫国战争胜利64周年阅兵的一些情况,其中谈到了俄罗斯从2008年开始进行的国防改革及其对近卫摩步第2师、近卫坦克第4师等一些王牌部队的影响。原以为在此次阅兵中可以得到一些关于这些部队改编的最新进展情况,进而对俄罗斯整个国防改革计划的进程有个初步的了解,遗憾的是此次阅兵中官方对这些王牌部队仍以以往的称谓进行介绍,与去年的红场阅兵并无差别,近卫摩步第2师下辖的第1坦克团的受阅步战车上使用的也仍然是以往的旗帜,这不得不使我们对俄国防改革的具体进展和前景有所疑惑。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阅兵结束后4天,俄罗斯正式出台2020年前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这又将对军事改革产生什么影响呢?本文将通过已经公开的信息为大家解读俄罗斯此番国防改革的方方面面。

俄军20年“改革史”

将“改革”这个词同俄军,乃至整个俄罗斯联系起来人们已经太熟悉了,甚至是麻木了。因此在讲俄罗斯此轮军事改革之前如果不首先介绍一下俄军之前所进行的历次“军事改革”,就很难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在普京与梅德韦杰夫交接前后与此轮军事改革是有着一定连贯性的。其实要将俄罗斯历次军事改革综合起来是很困难的,因为俄罗斯每次改革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最后结果都是无疾而终。通过历任领导人的作为对俄罗斯的军事改革进行总结也许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式,这其中除了俄联邦的3任总统,前苏联时期的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也应该被算进去,这期间已经经历了整整20年。

之所以把“社会主义的罪人”戈尔巴乔夫算进去,主要是考虑到是他亲手让苏联军队改姓成“俄”,其在职期间的所作所为也为俄军在随后近二十年面临种种困境埋下了伏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便开始致力于其所谓的“新思维”改革,盲目的向西方靠拢。对军队事务一无所知的他,对军队进行管理所依循的也是他的“新思维”,实行“纯防御”的国防战略,确定不发动战争、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越境作战的“三不”原则,将军队建设的大量资金直接转移到民用项目上,这使得苏联后期的军队建设受到极大影响,尤其是整个国防工业系统更是受到沉重打击,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此外,由于苏联后期种种矛盾的爆发,戈尔巴乔夫把军队派到了第比利斯、巴库、维尔纽斯等城市“重建秩序”,随后又指责军队造成“军民冲突”,这深深伤害了军队的“感情”,加之进行军队“国家化”等其他的一些错误方针,使这支曾经具有苏联红军“优秀传统”的军队陷入了不知为谁而战的尴尬境地。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歪打正着”地帮助戈尔巴乔夫暂时度过了“8·19”危机,但这也意味着以近卫摩步第2师为代表的俄军间接扑灭了“苏维埃复兴”的最后火种,苏联的解体已经不可逆转。

叶利钦接手后的俄罗斯已经是千疮百孔,这种情况下国家需要的是稳定,刚经历了戈尔巴乔夫时期忽视军队建设后的俄军更是如此。曾在“8·19”事变、“十月事件”帮助了叶利钦

的俄军显然也对叶利钦抱有很大希望,叶利钦确实也给他们许诺了更好的待遇、更多的住房,但这对于经济几乎陷于崩溃的俄罗斯无疑是镜花水月。此时的俄军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第一次车臣战争就是这种境况下爆发的,包括陆军副总司令在内的550余名军官以辞职的方式表示拒绝参战,训练不足的各军兵种在“首次碰面”后就匆忙参战,最后以1000名军官阵亡的代价草草收场,期间叶利钦甚至不能为他的军队提供充足的食品。叶利钦本身对于军事改革其实并不热衷,所以他能够拿国防部长这样的职务来做政治交易,在他任内任命了三名国防部长,前两任的改革在遵循叶利钦“现实国力”方针和复杂的内部纷争下无疾而终,第三任“唯核武器论”则有失偏颇。纵观整个叶利钦时期的军事改革,其争论焦点往往在于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如何协调好治国与建军,两方的对立使得军事改革并未取得多少实质性的突破。同时叶利钦是一个深谙权术的人,在危机暗藏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军队反过来反对他,他挑唆都忠于他的国防部与总参谋部之间对立,同时在自身无法提供足够的军费的情况下,他却反过来批评军队的种种弊端。其实军队自身需要的无非是稳定和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叶利钦并没有给他们答案。难怪有国外的分析人士认为,“俄军能在叶利钦时期保存下来,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将俄罗斯交到普京手中,在很多人看来是叶利钦之于俄罗斯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当然叶利钦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国家我们无从得知。不过军队的烂摊子是交到了普京的手中,普京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的表现为他在军内赢得了威望,应该说普京是一个具有强势官僚作风的问题解决者,应该说普京是重视军事改革的,他把军事复兴作为提升民众信心和重振大国地位的关键一环,尽管步伐不是很大,但是卓有成效。他首先纠正了叶利钦时期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对立的情况,使总参谋部隶属于国防部(明确总参谋部的主要职能是策划而非指挥),让军中只有一个核心,从而围绕着这个核心对军队进行改革,同时任命了苏/俄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位文职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得益于油价暴涨,俄罗斯经济迅速复苏,这使得普京能够加大对军队的投入,这对于促进军队稳定,以及后来进行的改革是至关重要的。在具体改革当中,除了裁军这种“通常手段”之外,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其模仿西方国家进行军队职业化改造,尽管目前看来并不是十分顺利,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在一切都在缓慢而有效的进行中,普京结束了任期,被认为是“普京代言人”的梅德韦杰夫登场了。梅德韦杰夫在上任初期延续了普京的军改路线,沿用了普京在其后期任命的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尽管他不受军方待见。此时谢尔久科夫从普京时代末期开始酝酿的改革计划也陆续浮出水面,他和梅德韦杰夫、普京都意识到了军队职业化对俄军未来的重大意义,并且按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他变卖了军队中的一些闲置资产(其中有些甚至是“一战”时期的设施),把得到的钱用于军队的基础设施建设,他知道要招募到更多高素质的兵员,住房、教育和医疗等等设施是必不可少的;谢尔久科夫意识到当前俄军机构臃肿,军官与士兵的比例过高,他下决心要裁减军队员额、重组中央指挥机构,争取在2016年前将俄官兵数量降到100万左右。同时,谢尔久科夫非常注意军队的训练,俄军修正了大量的训练设施,提倡使用模拟训练装置,甚至表示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从美国引进相应装备。尽管谢尔久科夫设立奖金用于奖励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军官,但他的改革措施仍引起了军内的强烈反对,总参谋部与国防部再次对立,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因不满曾“三次辞职”,但高层并未予以理会,最后被原负责军备事物的国防部副部长的马卡洛夫所代替,支持谢尔久科夫的马卡洛夫知道

建设一支现代化武装力量的重要性,这也可以看作高层对谢尔久科夫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已经降格为总理的普京并未干涉军队改革事物,只是在其权限内给予国防工业系统强有力的支持,这对于俄军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总的来说,上述几个阶段中俄军的改革并未有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虽然不能全盘否定所有改革,但大部分改革均局限在裁军、机构调整的框框之内,而就在这一时期俄所处的环境却不断的恶化。2008年的格鲁吉亚战争可以看作俄对近年来北约东扩、东欧反导系统部署等问题的一次强烈回应,俄军虽然在此次冲突中迅速取

五日战争”激起千层浪

2008年8月8月,当国人沉浸于奥运狂欢时,格鲁吉亚入侵南奥塞梯,企图以“先发制人”的方式解决美、俄、欧博弈背景下“领土问题”,俄罗斯立即进行了“快速”、“强有力”的干预,俄、格冲突随即爆发。在此次冲突中俄罗斯只用时不到四天就将格鲁吉亚的军队赶出南奥塞梯,并在此前“解放”了阿布哈兹,此后更是陆续摧毁了格军的几乎所有重要军事设施。最后由于法国总统出来“调停”,俄、格两国最终于13号签署了“停战协议”,整场冲突仅耗时五天,因此很多人将这场冲突称为“五日战争”。无论是从政治、还是军事的角度看,俄罗斯在这场冲突中都取得了胜利,尤其是这5天俄军“雷霆万钧”的行动更是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乍看起来俄军是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但如果从专业角度来看的话,俄军胜利的背后显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光彩,更多的是一些值得反思的东西:

其一,俄军在此次冲突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它的反应速度,但细看的话,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通过种种消息来看,俄军总参谋部实际上对这场冲突发生之前竟然没有丝毫觉察,最后从总统到军队总长都只能从媒体了解到相关信息,曾经是克格勃的普京甚至还在观看奥运开幕式,这说明俄罗斯的情报系统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对一个关系紧张的前苏联国家尚且如此,更遑论其他国家了。至于人们谈到俄军在“数小时”集结完毕,这个“数小时”有消息说12小时,更重要的是这支部队不过是58集团军第19摩步师所辖三个团下属部队组成的3个营级规模的战术集群(需要指出的就是这样规模的部队,在推进时也是磕磕碰碰),而6个团级规模的战术集群和三支特种部队组成万人部队集结完毕则是8月10日的事了。其中暴露出的是俄军的指挥情报系统已经出现问题,军队的战备率是不高的(据称不到20%),同时部队编制结构也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

其二,纵观整个战役,我们发现俄军所采用的战术仍然是前苏联的老一套,这说明俄军的军事理论发展已经处于停滞状态,尽管美军近年来在历次局部冲突中的表现给了俄军巨大震撼,但显然俄军还没来得及、或者说没条件学。先进的军事理论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而俄军根本买不起进行类似美军战斗所需的武器装备,尽管他们有与美国人相当的技术,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源源不断的出口到国外,有些评论不无嘲笑的说,“如果格鲁吉亚能多挖几条地道的话,说不定胜利就是他们的”。总而言之,俄军的现代化进展十分缓慢,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

其三,在俄军的一些传统弱项上,如夜战、电子战、无线电侦查、通信以及后勤等依然有很大不足,不说有什么突破,有的甚至无法正常工作(如通信设备在一些较深的山谷中),只是格在类似领域也表现一般,才未引起大麻烦。反观格鲁吉亚,在西方帮助下建立起的本国“史上最佳武装力量”,在这些方面的设备甚至比俄军要好,其实格军在战斗中已经表现出了相当的军事训练水平和战术素养,只是在总体上还不大成熟,无法发挥出最大潜力,否则俄军可能将不会赢得如此轻松。

俄、格冲突暴露出的问题引起了俄罗斯高层的高度关注,梅德韦杰夫公开表达改革的必要性,并列出了改革的重点方向:优化编制结构以更好地适应战斗的需要;提高指挥控制系统的效能;将采购先进装备列为优先项;增加对官兵生活设施的投入。在总统表明态度之后,俄罗斯国防部也迅速在之前改革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了一整套军事改革计划,当这份计划的部分内容公开之后,其尺度之大出乎了所有人意料,一场号称“二战”以后最彻底的军事改革也就此拉开序幕。

“谢氏”改革方案

谢尔久科夫的改革方案比之前四任国防部长,力度大了许多,其中有部分内容也是他前任们希望做,但因为种种原因都未能做成的。如果谢尔久科夫的改革能够成功,那么它的意义将是无法估量的,不仅是“二战”以后,或许也是沙俄之后彻底的一次变革。谢尔久科夫的改革方案的核心目的是将俄军打造成一支机动灵活、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精干职业化武装力量,这个目标将主要通过精简人员、改变编制结构、调整军队教育体系、提高官兵待遇、更新武器装备、加快职业化进程等方式实现。具体的细节俄国防部并未公开,这种“暗箱操作”的方式在国内也引来了不少批评,但从媒体透露出来的信息,我们还是能够对其中的要点有个大致了解:

精简人员是此次改革的重头戏。根据计划,俄军的战斗人员数量将从目前的113万在2012年之前减少到100万,这比之前的计划提前了3年。其中军官将是被裁减主体,目前俄军中军官比例高达32%,改革后的军官人数将从目前的35.5万减少到15万,其实际裁减的数量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多,有相当数量的到龄军官将在未来三年自然退役,此前做出的军官延长服役计划也将取消,加之其他一些因素,实际裁减的数量在12万左右,他们大部分都将被转成文职人员。这么大规模的裁减,军队高层当然要做出表率,国防部总部机关的人员数量将由22000减少到8500人,总参谋部也将相应裁减50%的人员,此外俄军的将军数量也将从1107减少到886名。还有一个问题是俄军中各级军官比例呈“鸡蛋状”,中间粗两头细,改革将会减少上校、少校、大尉这类军官的数量,增加初级军官的数量,从而使各级军官比例符合合理的“金字塔状”。此外,一个非常引人注意的地方是俄军将取消“准尉”这级军衔,而目前俄军中准尉的人数高达14万,这部分人的去向值得关注。

优化各军兵种编制结构是俄军此番改革另一焦点,俄陆军目前的编制结构是在“二战”结束之后确定的,50年代中期经过了朱可夫微调,之后就再也没有改变过。俄军目前编制结构由“军区-军-师-团”四级组成,而改革之后则将由“军区-作战指挥部-旅”三级组成,目前俄军中的坦克和摩步师都将进行这种改变,按照方案每个师将编成两个旅。这种新的指挥体

制可能是受到俄、格冲突的启发,如上所述,在冲突中俄军的主力就是6个加强团(这样的加强团与旅的规制相似),而这些加强团的指挥也是由北高加索军区临时建立的一个指挥部进行,虽然在实战中出现了指挥不连贯的问题,但这主要是由于一些技术原因,总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从如今的国际形势来看,大规模战争下的师团级会战已经不大可能出现,而像格鲁吉亚这样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则可能是未来面临的主要作战样式,近年来的高科技局部战争也证明,四级指挥体制下的指挥和机动能力是很难满足作战需求的。其实俄首任国防部长在1992年提出的改革方案就试图进行“师改旅”的尝试,并在1993年开始在北高加索军区进行试点,改编了第5摩步旅,但由于当时俄军仍沉醉于大规模师团会战,在他们眼里团是军队的“精神支柱”,离开“精神支柱”,俄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加之试点部队在车臣战争中的惨痛失利,改革最后告吹,如今我们看到的俄军独立摩步旅多是那个时期各军区试点的产物。不同的是当时改革的旅仍在军级单位的领导之下,而此轮改革的旅则是在新确立“作战指挥部”的领导之下,这个新单位的定位、以何种形式存在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不过应该是兵团级的作战单位。

空军方面,空军将建立一个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过去负责莫斯科和中部工业区防空任务的莫斯科军区防空兵司令部将被囊括进去,陆军航空兵的建制也还将暂时留在空军,在为其配备更精良的装备后可能交给陆军,空军的“军-师-团”指挥体制将改为“军-基地-中队”,新的指挥体制中每个基地将下辖3~4个中队(与苏联时期的团规模相当)。

作为俄军的骄傲,空降兵在俄军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俄罗斯军改史上,前防长罗季奥诺夫和前总长克瓦什宁曾数度要裁撤这个兵种,最终都因各界的激烈反对而失败。谢尔久科夫的此次改革也没落下空降兵,不同的是以往是要削弱,这次却是更加重视。谢尔久科夫赞称,“我不认为俄罗斯有组建快速反应部队的需要,我们已经有数支空降部队,它们必须得到加强,每个军区都将拥有一个空降旅以应对各种紧急任务和执行不可预知的行动”。根据改革方案,目前的4个可空降师将被改编为至少7~8个空降旅,同时俄军也将强化空中运输力量。此外,在俄军改历史上备受关注的军区定位,新一轮军改也没有进行太多改变,仍将拥有指挥辖区内的所有驻军的战役战略司令部地位。

俄军优化各军兵种编制结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在2012年前打造一支永久性的满员常备部队,这与苏联时期将部队分成常备部队和动员部队不同。上世纪80年代苏军共有200个陆军师,但其中只有50个师处于满员常备状态,其余部队则是平时处于一定的战备状态,只有到战时才动员预备役军人达到齐装满员的水平。这种随时准备“大打”的体制维持到现在,可遗憾的是这种体制下的满员常备部队的状况并不能令人满意,甚至是十分糟糕。梅德韦杰夫已经表示,俄军将进行永久常备部队的建设,那些非满员的部队将全部被取消。俄军做出这种考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当前能对俄构成威胁的国家如果要对俄罗斯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地面进攻,肯定需要长时间准备和部署,如此俄罗斯便不需要花重金在和平时期保持这样一支预备部队,而满员常备部队的建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陆军规模下降的影响。

在军事教育体系改革方面,俄罗斯目前的65所高等军事院校将被裁减,目前这些院校每年培养出1.5~1.6万军官,而在确定裁减军官员额之后,俄军每年需要的军官仅在7000~8000人左右,这是军校进行相应改革的重要原因。改革后它们将变成10个系统的教育机构,

分别是分属海、陆、空三军的3家研究与教学中心,6所院校和一所大学,以往的院校都将被吸收到新的系统中,只有管理层会减少。新的教育系统将不仅具备培训人员的职能,同时还能够更好地进行研究。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整合,难度无疑是巨大的,而背后需要的大笔资金更是难以估量的。

上述四个方面是此次军事改革中最引人注意的内容,也是分歧最大的地方,在一片争议声中从何下手成了棘手的问题,最后俄军决定将莫斯科军区的近卫摩步第2师(即“塔曼”师)、近卫坦克第4师(即“坎捷米洛夫卡”师)、近卫空降106师(即“图拉”师)列为首批试点改革的对象。这三支部队在俄军中的崇高地位是无可比拟的,它们是各自兵种中的翘楚,可以说它们的发展史就是浓缩的苏/俄军史,无论是“8·19事变”、“十月事件”这样的政治事件,还是车臣战场上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拿这些部队开刀,意味着谢尔久科夫做出了破釜沉舟的姿态,改革的决心也由此可见。

内部反对声浪

在谢尔久科夫公开了他的改革方案之后,立即激起了大片反对声浪,而最激烈的声音就来自俄罗斯军方内部,尤其是军队高层。翻开俄军的军改史,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据称俄军高层有十余名高级将领提出辞职以示抗议。其中原因,当然不排除这些将军们真的认为俄罗斯目前正受到严重威胁(这在苏联时期走过来的将领中大有市场),这种改革将削弱俄军战斗力,使俄军无法有效应对未来威胁。但背后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也是不能忽略的:

首先,如此大尺度的改革无疑将会侵犯这些高级将领的既得利益,谢尔久科夫曾说过,“某些人试图以各种方式坚守岗位,这不是出自对祖国的热爱,而是害怕失掉久居并靠之谋私利的职位”。俄军内部的腐败已是尽人皆知,近年来俄政府不断加大国防投入,但这些资金并没真正转化成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前防长伊万诺夫在临离职前进行了一次审计,结果显示俄国防预算竟有40%被侵吞!税务部门出身的谢尔久科夫在就任国防部长时,竟然带去了20名审计员,这实在让人惊叹。

其次,与俄军中的固有思维有关,由于俄军在“8·19事变”、“十月事件”、车臣战争等上世纪90年代的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中始终处于核心位置,并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此后叶利钦对俄军也相当“客气”,在经济处于困难的时候叶利钦也没那么多精力管理军队,基本上采取的是“统而不驭”方式。俄军因此也拥有了高度的自主权,无论是日常的行政事务,还是军事事务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甚至军费的使用也没有相应的监督。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俄军自然不会想着去改革,首任文职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到任时,他们甚至认为是来为他们在政府中争取更大利益的。后来伊万诺夫提出要进行军事改革,这种公然“插手军队事务”的举动自然引起了部分军内高层的不满,尽管最后普京出面罢免了总长,但伊万诺夫的改革仍然是比较谨慎的。而带着审计员去当国防部长的谢尔久科夫在资历等各方面都无法和克格勃出身的伊万诺夫相比,他的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自然更容易引起军方的不满。

从目前看来俄政府高层并没有搭理那些俄军高层的反对,相反,梅德韦杰夫则在各种场合表示改革的必要性,这等于隐性地强化文职国防部长的权威。如此,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俄罗斯就可以达到理想中类似西方“民主国家”以文领军的状态,这或许也可以看作俄军正在进行的另一种改革。

“准尉”背后的困局

在此次改革中非常引人注意的一点的就是取消“准尉”这一级军衔。“准尉”在俄军中是一级十分特别的军衔(分为准尉和高级准尉两级)。目前,准尉在俄军中担任的职务十分广泛,主要负责一些技术活或各种仓库的管理,虽然他们是最低一级军官,但他们做出的贡献不可小视,多年来在军中深受欢迎。俄军中许多笑话都反应了这点,比如,“不要试图让准尉相信地球是圆的,否则他会让你把它变平”。关于取消这级军衔的理由,俄军总参谋长马卡洛夫说,目前俄军的14万准尉中只有2万人与战斗和战备任务有关系。根据改革方案,“准尉”这级军衔取消后,原来他们的职位将改由合同兵负责,而14万准尉军人主要有两种去向,一是退役转业;二是继续留在军中,但转变成合同兵或晋升为军官担负指挥任务。这背后涉及到的两个问题是此次军事改革中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首先,是准尉以及其他同样必须退役的军官、士兵的待遇问题,按照规定,改革中被裁减的官兵都将得到一笔遣散费,服役10年或20年以上的应该得到一套住房或者更多的优待,据统计后者有将近12万,谢尔久科夫曾表示只有在国家履行承诺之后才会让官兵退役。而以俄军目前的供给水平来看,要在2~3年内解决这个问题难度非常大,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制定改革计划时这个问题尚未显现)。此外,这些退役人员的再就业培训也将是笔不小的开销,金融危机背景下萎靡的就业市场能否给退役官兵合适的岗位也是个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俄军的改革进程将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发酵成军队的不稳定因素。

其次,就是合同兵的问题,它是俄军此次改革的一个核心。改革的目标就是建成一支完全由合同兵组成的职业化军队,上述改变军队编制结构和打造常备部队都是基于这个基础,可以说没有这个基础,谢尔久科夫的此次改革将会大打折扣,甚至是不成立的。用合同兵取代传统的义务兵主要是考虑到兵员的补充已经严重不足,现在俄国内适龄青年逃避兵役的手段简直是让人叹为观止,俄军因此不得不降低征兵标准,这样兵员的素质也跟着降低了,改变这种局面的办法就是走类似于西方职业化建军道路。俄军的职业化道路始于叶利钦时期,1996年叶利钦确定了由混合兵役制(同时招募合同兵和义务兵)向职业化过渡的方针,但由于改革进程明显过于仓促,加之社会和经济的多方面原因不得不一拖再拖,最后无疾而终。普京上台后重新确立了职业化改革“三步走”路线,首先是确定试点部队以评估职业化道路上的各种问题和制定相关法律,随后是在常备部队中推广,最后推广到全军(2012年前),并完善各种法律法规,谢尔久科夫此番改革与普京此前制定的路线是吻合的。

然而现实的种种矛盾注定了这条路是不会平坦的:其一,现在俄国内对自己身处的环境有着普遍的忧虑,如果到时真的发生大规模入侵,精干职业化武装力量是不够的,如何使舆论信服也是俄军今后要面临的一大难题;其二,俄国内担忧取消义务兵制将会中断俄罗斯的军民联系,可能进一步破坏俄国内业已下降的保卫国家的使命感;其三,尽管政府尽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俄军目前的待遇仍然较差,无法吸引优秀、甚至足够的兵员,比如俄罗斯专

门建立了培养合同兵的学校,原计划年初开学,但是由于无法招募到足够兵员只好将开学时间延长到今年夏天;其四,俄国内和军队的许多政策法规尚无法与完全职业化的军队相适应;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建立并使一支职业化军队训练有素所需要的时间是十分漫长的,很难想象3年的时间能够完成这样的计划,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至少是十年以上,如果强为的话将会破坏军改的质量。

新军事学说中的玄机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任何国家的军事改革往往都会遵循各自国家的军事战略,而军事战略则服从于国家的安全环境。国家安全环境和军事战略因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而不同。在俄罗斯两者分别可以在《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和《俄罗斯联邦国家军事学说》中得到体现。前者作为一份战略级文件,可以被视作涉及国家安全各方面的一个总纲,而其下一级的文件则可以视作对这个总纲详细阐述,军事学说便是如此,军事学说要告诉军队应该做什么。目前俄罗斯已经在1997年和2000年时分别出台了两份《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这两份文件都反映出了在相应时期俄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俄相关的军事政策文件,如军事学说都是在随后一段时间相继出台。1997年的《安全构想》体现的主要精神是改变苏联解体以后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幻想,北约东扩等一系列事件,使得俄罗斯不得不再次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视作敌人;而2000年的《安全构想》则可以视作对1997年版本的强化,毕竟科索沃战争等重大事件再次沉重地打击了俄罗斯。随后的军事学说都体现了《安全构想》的精神,并指导着军事改革的进行。

然而,进入新世纪之后,以“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为标志,国际形势再次发生了深刻变化,反恐战争和能源的争夺问题日益显现。而北约的继续东扩、颜色革命,以及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并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都让俄罗斯切实感受到了现实的威胁。这种情况下2000年版的《安全构想》显然已经不合时宜,相关的军事学说亦然。尽管俄官方在一些场合中的言论体现了对形势认识的变化,但并未出现一个具体的文件来综合阐述,军方在新军事学说的制定上更是显得十分急切,但在国家安全的新总体战略未定的情况下,新的军事学也只能“待产”。终于,在2009年红场阅兵后的第4天,俄罗斯正式出台了2020年前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报告认为2020年前俄罗斯的安全威胁将主要来自传统军事、边界冲突和能源等三个方面,为了应对这些威胁,报告简要地规划了军队的建设原则。有了大方向,“待产”许久的新军事学说的出现也只是时间问题了,据称新军事学说的草稿可能在今年夏天出现。

对于新的军事学说,俄国内的呼声早在数年前就有了,尤其是在谢尔久科夫改革引起众多争议时,有观点就认为应该尽快制定出新的军事学说,以规范改革方向,统一各界的观点。俄国家安全委员会最早在2007年3月就表示它们将会同其他部门讨论新军事学说的起草,其后虽有俄军高层表态将起草新军事学说应对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威胁,但都未见具体动静。直到今年2月俄国家安全委员会正式宣布新军事学说的起草工作小组成立,有意思的是起草负责人就是这个委员会的副秘书长,一年三度辞职的前总长巴卢耶夫斯基。巴卢耶夫斯基对谢尔久科夫前期改革尚且怨气那么大,对新改革方案的态度可想而知。巴卢耶夫斯基曾表示,新的军事学说将反应出世界地缘政治和军事形势的最新变化,军队应该在对外政治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角色,同时应该使“合法使用”核武器作为战略威慑的一种工具。不言

而喻,巴卢耶夫斯基口中的“最新变化”必定是渲染美国及北约等外部威胁,这种观点在俄军内有相当的市场,俄罗斯军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就跳出来表示,“新军事学说必须明确俄罗斯要具备打一场世界大战的能力”。这些观点显然是与谢尔久科夫的军事改革相冲突的,毕竟谢尔久科夫打造的精干职业化武装力量的着眼点本就是立足本土和局部战争。值得玩味的是,巴卢耶夫斯基等此次军事改革的反对者,是否会利用这次起草新军事学说的机会“巧妙”的抵制军事改革是俄军改下一步值得关注的动向。方法其实很简单,改革势必要服从国家军事战略的,而他们如果能够在新军事学说中加大北约、美国等威胁的调门,自然就意味着俄罗斯必须维持一支大规模的军队。如此,到时反对者便能够以改革与军事战略脱钩为据,对谢尔久科夫的改革进行否定。

结语

兵者,国之大事。军事与国家的一切总是息息相关的,纵观俄罗斯历史上的历次军事改革,都与当时的国际形势地缘政治环境和国内政治经济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上世纪整个90年代由于俄罗斯对国际环境认知的偏差,加之国内政治动荡和经济上严重困难,俄军在90年代发展的严重倒退并不难理解。但是俄罗斯毕竟是一个具有强烈大国情节和尚武精神的国家,在历史上,“以军兴国、以军强国”一直是俄罗斯的传统,在俄罗斯国力复苏后会重新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是毋庸置疑的,进入新世纪后,经济全球化和能源价格上涨给了俄罗斯这个机会,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的军事改革不仅是保卫国家的需要,更是俄罗斯实现大国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谢尔久科夫作为跨越梅、普两代领导人的国防部长,这使得他能够制定连续有效的国防政策,军事改革也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革。谢尔久科夫的此番改革虽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不可否认这也是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最全面、最具建设性的改革方案,他立足于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建军方针也是适应当前世界发展潮流的(它的身后也还有这一座足以毁灭地球数次的核武库)。问题的关键在于他在改革方案进行之前未在军内进行广泛论证、统一认识,导致了目前的改革遇到了种种阻碍,并且在方案的实施中操之过急,如上文提到的合同兵等问题,毕竟一支军队的转型需要付出的艰辛是需要一定时间来承受的,如果操之过急不免适得其反。加之不期而遇的全球金融危机,这对俄罗斯虽然不能说致命,但影响也不小,军队改革所需的大量资金也让改革蒙上了一层阴影。梅德韦杰夫已经宣布将原定在2012年前将军队员额裁减至100万的时间恢复至原来的2016年,这意味着俄高层准备让改革进程更加稳妥,显然这是合适,但从目前来看改革措施并不会打折扣。现在的一个问题是,如果要到2016年的话,那梅德韦杰夫获得谋求连任,或者如果要“迎接”普京“归位”的话,从两人的理念看协调这个问题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策连续性,政权的更迭必定会对改革产生致命的影响。也许,对俄罗斯来说不仅治国需要“梅、普配”,治军也需要“梅、普配”。

俄罗斯“新面貌”军事改革

俄罗斯“新面貌”军事改革 军事预算稳中有升、装备更新不断加速、指挥体制由四级变为三级、职业化建设稳步推进……誓要重塑“军队新面貌”的俄军,近来所推行的军事改革可谓“大刀阔斧”。对此,俄罗斯军事研究学者王亮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指出:“俄罗斯去年频频的军事动作,不仅缘于俄武器装备发展和人员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更是出于重塑大国形象、追求大国地位的迫切需求。” 2008年8月爆发的俄格“五日战争”,暴露了俄军的很多弱点和不足。俄军高层因此认为,俄军还未做好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技术战争准备,必须加快军事变革,否则将丧失军事强国地位。同时,安全环境的“外患”也促使俄罗斯加大军事改革。目前北约不断东扩、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等,更是令俄罗斯危机感空前增大。 在俄罗斯人的战略思维中,“强大的俄罗斯”必须以“强大的军队”做支撑,“强国”必须“强军”。普京任俄罗斯总统期间就曾发出过“如果军队没有前途,国家也就没有前途”的强音。梅德韦杰夫当选总统后延续了普京的战略理念,十分重视军队的建设与改革,将能源资源和军事力量视为新世纪支撑国家崛起的两大战略支柱,决心建设一支能够应对任何安全威胁的现代化军队,重塑“俄军新面貌”。

此轮“俄军新面貌”改革于2008年10月14日开始实施,主要包括裁减军官数量、改革军事教育、所有部队均转为常备部队、陆军的师—团建制将被取消,转而采用旅的建制等。尤其在武器装备升级和人员建制方面,投入的力度更是“大手笔”。俄远程航空兵将在2025-2030年间装备目前正在研制的“隐形轰炸机”。俄军将于2015年前在俄西部地区部署5个“伊斯坎德尔”导弹旅,完成新一代防空体系建设。俄军现代化装备的比重将在2016年前提升至30%,在2020年前达到70%以上。与此同时,俄军总兵力到2012年将从目前的113万人减至100万人,其中军官将从35.5万人减至15万人,减了一半还要多。用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的话形容:“我们将建成一个金字塔形的人员结构。”当然,在2010年及未来几年中,俄罗斯军队的主要任务之一还是确保在体制改革和指挥系统调整的磨合期中,军队战斗力不会下降。 当然,俄罗斯军事改革还面临着诸多困难。王亮表示,无论出现什么困难,俄罗斯都将坚持改革计划。他指出,俄罗斯军事改革历来都有“大胆激进”的特征,这既是出于对现实忧患的一种反映,也是俄罗斯民族性格和传统文化特征决定的。此次由谢尔久科夫主导的“俄军新面貌”改革,无论是在幅度还是在力度上,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变革现有的俄军事体制。 同时,俄军要顺利实现这次军事改革,必须投入巨额国

大国军事战略复习资料2013-11 2

《大国军事战略透析》复习2013-11 一、军事战略绪论 1、军事战略下的定义是什么? 1997年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对军事战略下的定义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按作战类型和性质,分为进攻战略和防御战略。 2、军事战略的构成要素是什么?通常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军事战略目标、军事战略方针和军事实力。 3、国家战略对军事战略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哪里? 一是军事战略的性质必须符合国家战略和总政策的性质;二是军事战略目标要与国家战略目标相一致,切实贯彻国家的战略意图,适应国家的战略需要;三是军事战略与国力相适应;四是军事战略的重点、战略步骤也要与国家战略相协调。 4、军事战略的制约因素?包括战略环境、国家战略、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技水平、民族文化传统、军事力量、精神因素、地理因素等。 二、美国军事战略 1、美国的战略层次包括: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国家军事战略-战区战略等组成。 2、军事战略的制定依据:依据国家安全战略的要求;依据对安全环境的分析;依据国家的物质基础。 3、冷战时代美国军事战略的发展演变 大致分为五个时期:(1)“遏制战略”时期;(2)“大规模报复战略”时期;(3)“灵活反应战略”时期;(4)“现实威慑战略”时期;(5)“新的灵活反应战略”时期。 4、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有: 布什“地区防务战略”、克林顿“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克林顿“营造—反应—准备战略”、小布什“先发制人”战略。 5、克林顿“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提出的“防务三原则”是什么?预防、威慑和击败。 6、克林顿“营造—反应—准备战略”针对的主要威胁是: 地区性危险、非对称性挑战、跨国危险和“意外情况” 7、小布什“先发制人”军事战略的战略指导是:保护、预防、战胜 8、“先发制人”国防战略的特点是什么? “先发制人”国防战略,主要目的就是防患于未然,在觉察到对手对美国有威胁时,先于其行动之前将其击败。即过去美国主要是通过威慑敌人来达到自身的安全,现在企图通过先发制人战略,迅速击败敌人,从战略上保卫美国及其盟友的安全。 9、2006年2月美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提出美国国防战略的重点是: 摧毁恐怖组织;保卫美国本土;影响处于战略“十字路口”的国家的选择;防止敌对国家或非国家行为体获得或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10、什么是“混合威胁”? 2010年2月美国新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报告认为,未来的敌人可能是国家,采取的是持久战,可能利用代理人进行胁迫和恫吓;也可能是非国家行为体,采用的是传统上只有国家才能采用的作战理论和高端能力。因此,未来战争的复杂性将进一步增强,参战的行为体多种多样,传统的冲突分类日趋模糊。 11、奥巴马政府对美国军事战略作了哪些调整? 一是巩固成果采取“收缩战略”;二是从“先发制人”到“柔性战争”;三是重点发展信息作战武器;四是“拨乱反正”重整军事力量;五是实施海外力量调整,重心向亚太转移。 12、评奥巴马政府的“柔性战争”论 “先发制人”战略本质上是共和党新保守派单边主义思想的产物。然而伊战后,美国防务实践很快暴露出“先发制人”的自裂阵营、伤筋动骨、劳民伤财三大败笔。奥巴马政府的军事纲领转向“软实力”论,把战争思想转移到打“柔性战争”上来。“柔性战争”的基本精神是,要想维护美国在伊拉克的既得利益,需要改变传统战争进攻、占领、镇压的刚性逻辑,避免最后不体面撤出的历史悲剧。提出美军要把高技术作战和经济发达的硬实力与美国的外交、文化软实力结合起来,加强对亲美势力的军事训练和武器援助,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参考答案 探究一:(1)军事改革:实行征兵制,贵族、农民都要服兵役。重视发展海军,建立起一支庞大的军队。经济改革:他鼓励私人开办企业。还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增添新税种。 政治改革:彼得一世大力加强中央集权。他在中央设立最高权力机关参政院,直属沙皇;地方各省设总督,直接听命于沙皇;废除旧贵族凭出身和血统享受高官厚禄的特权。 教育生活改革,彼得一世效仿西方,引进西欧的文化教育体系,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学习,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 (2)促进:鼓励开办手工工场、推行重商主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工商业。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阻碍:通过强化农奴制来为手工工场提供劳动力。首先,农奴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阻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其次,在农奴制下,广大农奴购买力极低,国内市场狭小,也限制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3)彼得一世在位期间,顺应历史潮流,仿照西欧实行军事和经济改革,增强了国家实力,使俄国跟上了西欧近代化的步伐,奠定了近代俄国强大的基础,因此彼得一世可以称为俄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政治家。 探究二:(1)鼓励发展工商业;把农奴引入手工工场,充当劳动力,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2)由于俄国落后于西欧国家,为了鼓励发展工场手工业,彼得一世允许购买农奴作为劳动力。 从其作用和影响来看:此政策为手工工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从俄国长远发展来看,由于此政策的实质是进一步加强农奴制,所以对俄国经济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3)彼得一世改革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改革推动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改革促进了俄国文化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探究三:(1)彼得大帝的改革是时代的要求。17世纪末,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其落后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2)彼得一世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增添许多新税种,强迫农民终身当兵等措施来加重农民的负担,对农民非常残暴。从而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巨大的痛苦。 (3)彼得一世强迫贵族子弟必须进学校或去国外学习,规定不毕业者不准结婚或进军队服役;不服从命令的,就剥夺其特权。 【基础题】1、B 2、A 3、A 4、D 5、B 6、C 7、A 8、C 9、C 10、C 11、B 12、B 13、C 14、C 【发展题】

俄国的改革.

俄国的改革 教学目的: 一、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学习,要法语学生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16—19世纪俄国二洲扩张的情况。 二、思想教育: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沙俄的发展史也是不断侵略扩张的历史。沙俄是最富于侵略性的国家,中国是它侵略的国家之一,启了学生对帝国主义导恶本质的认识。同时让学生认识捍卫领土,维护和平的根本条件是国家的强大。 三、能力培养: 1、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 2、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 3、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改革,16—19世纪俄国扩张概况。 难点:1861年改革对农民的掠夺性和历史进步性两者之前间的关系。 教具、教法: 投影仪(有关投影片)对比法、讲述法、直观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康熙皇帝在位时期曾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同学们记道这个条约签订的时间吗?(答1689年)。同一年,在俄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个重要事件,即彼得一世改革。那么,这次改革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俄国的近代历史又是怎样的发展状况?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对此将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讲授新课: 一、彼得一世改革(板书) 1、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俄罗斯封建国家是9世纪斯拉夫人建立起来的。近代沙皇俄国里以莫斯科出国为中心,不断兼并邻国而逐表形成的。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这件事在俄国的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从此莫斯科出国发展为沙皇俄国。沙皇俄国形成后,在其发展道路上彼得一世的改革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 2、彼得一世改革(1689年) ①背景: 彼得一世改革前,俄国的经济极端落后,表现在它是一个封建农奴到盛行的国家。虽然17世纪俄国也开始出现了手工工场,便是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农奴的生产积极性不高,所以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说明改革顺应了当时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师):披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使俄国摆脱落后,成为一个近代强国)1689年开始推行改革。 (引导学生看书P165小字第一段对彼得二世的简介):彼得从小酷爱军事游戏,经常和外国侨民往来,受到西欧文化影响。他美慕西欧的技术,曾前往英、荷等国家实地考察和学习。他无见卓识,做事果断。为了实现改革,他毅然处死了反对改革的皇太子。彼得一世改革能够推行是和他具有坚强的改革意志和巨大魄力分不开的。

俄罗斯新世纪初的军事战略

俄罗斯新世纪初的军事战略

俄罗斯新世纪初的军事战略 杨运忠 2012-8-14 16:14:47 来源:《东欧中亚研究》(京)2001年03期第64~68页 【专题名称】国际政治 【作者简介】杨运忠,1959年生,济南陆军学校教授。(济南250029) 【内容提要】本文从俄罗斯重振大国地位的战略出发,对新世纪俄罗斯的 军事战略做了较系统分析研究。本文认为,普京执政后,对俄军事战略做了较 大调整,新世纪初俄军事战略已基本确立。如何处理与美国和北约的军事关系,维护“军事大国”地位,为重振大国地位提供坚强有力的实力后盾和军力支持,是俄新世纪军事战略的核心问题。重振大国地位的军力需要与各种严峻挑战所 形成的军力差距,将是制约俄今后军力发展的基本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将决定俄军事实力在新世纪的发展。 【关键词】俄罗斯/军事战略/安全战略 冷战结束后,与其国家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变化相适应,俄罗斯的军事战略 经历了一个摸索和调整的时期。在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有幻想全部破灭”、北约对俄攻势日趋严厉、俄罗斯国力趋于衰落、政治地缘环境趋于恶化 的背景下,普京政府开始大幅度地调整俄罗斯的军事战略,俄罗斯面向新世纪 的基本军事战略已经明晰。

普京自2000年1月1日执掌俄罗斯政权以来,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调整俄罗斯的军事战略。1月10日和4月22日,普京签署了关于批准《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和《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的命令。7月8日,普京首次发表国情咨文,提出了新政府的施政方针。7月11日,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发表《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全面阐述了俄罗斯涵盖军事战略的外交政策。9月9日,普京总统批准了《俄罗斯联邦信息安全学说》。以上述重要文件为基础,俄罗斯面向新世纪的军事战略已经确立。俄罗斯面向新世纪军事战略的基本点是:以加强军事实力为先导,确立军事力量在保障国家安全中的基础和支柱作用;以美国和北约为主要防御对象,立足于准备打一场“大规模战争”;以美国为军事较量的重点对象,推行既谋求发展合作关系又加以严密防范、既避免直接军事冲突又善于同美周旋的双重政策;以加强战略核力量为支撑,维护和巩固“军事大国”的地位;以推进独联体的军事一体化进程为途径,构筑有利的军事地缘环境;以面向亚太,发展同中国、印度、日本等国的军事关系为手段,全面缓和东线军事关系,改善军事环境,集主要力量于西部同北约抗衡,为重振大国地位提供坚强的实力后盾和军力支持。 (一)重新审视俄罗斯面临的国际环境和自身的综合实力确立强大军事实力在保障国家安全中的基础和支柱作用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抱着一系列对西方国家“美好的幻想”,自以为只要实现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西方就会在经济上慷慨解囊,政治上平等相待。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继续弱化和控制俄罗斯的严酷现实,使俄罗斯的幻想全部破灭。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俄罗斯虽然开始调整亲西方的外交战略,叶利钦有时也表现出了某种强硬的外交姿态,但由于讨好西方、寻求西方的政治支持,是叶利钦稳定政权、巩固政局的重要政治资本,这就决定了叶

新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

新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 1140240230 冯志军 冷战时期,为了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苏联人基本上将国家的经济收入全部用于军事发展,尤其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军事实力一度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军事强国,但苏联的经济实力却是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差。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除哈萨克斯坦外,都没有达到苏联时期的经济水平,也包括俄罗斯,俄罗斯作为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继承了苏联军事的主体部分。但是由于苏联的解体,个加盟共和国的军事设施都不齐全,导致它们的军事实力大打折扣。 虽然俄罗斯的军事实力排名世界第二,但与美国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军事设备技术不齐全,产品更新速度赶不上军事需求。美国为了打垮俄罗斯,对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进行不间断的压缩,时不时的进行经济制裁,近年来俄罗斯的经济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虽然凭借盘大的能源产出可以维持国内各行业的运行,但无法拿出更多的精力去搞军事研究产品更新能力差,近年来美国虽然调整军事分布来实行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但对俄罗斯的军事包围仍旧没有放松,西边北约扩张到俄罗斯的家门口了,东边有日本这一强敌,南边中东和中亚不断进行着战争,美国的军事已经渗透到了俄罗斯的门口,北边美国在北冰洋上不断扩张,也触碰到了俄罗斯的利益。一旦发生战争,俄罗斯就面临着和北约的直接军事接触。 为了突破封锁,俄罗斯就必须实行新的军事战略。与以前的军事战略相比,当前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变化是很大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新军事战略更加积极并含有一定程度的进攻性色彩,俄罗斯军事战略分两阶段: 第一阶段:奉行“积极的现实遏制”军事战略(2000年—2003年) 2000 年普京执政后,对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界定。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对俄罗斯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先后颁布新的《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俄联邦军事学说》等文件。这些纲领性文件明确了俄罗斯面临的安全威胁,构建了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的基本框架,使得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极具针对性和时效性。普京明确指出:“军事领域威胁的水平和规模日益上升和扩大,俄联邦国家安全在国际领域面临的威胁表现在,别国企图阻挠俄罗斯成为多极世界中有影响的一极的努力,国际恐怖主义已公开以破坏俄局势稳定为目的发起攻势。”《俄联邦军事学说》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对俄联邦及其盟国的军事安全的潜在外部威胁和内部威胁依然存在,其中外部威胁包括:对俄联邦的领土要求;干涉俄联邦内部事务;在俄联邦和盟国的边境附近建立军事集团。内部威胁包括:极端民族主义、宗教和恐怖主义活动;非法武装的建立及其活动;破环军事设施及其他非法活动”。

苏联-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历史变迁

苏联-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历史变迁 摘要:前苏联曾经一度拥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庞大军事力量,并与美军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全面对抗。二战后,在“冷战”的不同时期,随着国际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与国内政治经济情况的变动,苏军的军事战略也数度变迁。苏联解体后,俄军已无力与美军继续全球争锋。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俄军正在积极进行军事战略转型。 一、原苏军的军事战略与苏联解体后俄军的衰落 苏联军事战略是苏联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为苏联的全球利益服务,其实质是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并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军事战略的制约。二战结束后,苏联根据实战经验和世界军事政治斗争的新格局制订其军事战略。其核心一是以美国为主要敌人,二是结盟搞对抗;三是着眼于核战争的特点。俄罗斯军事战略则针对新的世界政治环境和俄国家经济基础,军事战略内容上强调战略防御性,同时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治承诺,企图利用核武器震慑妄想以俄为敌的国家和组织。显然,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战略都把核武器作为国家重要军事手段。 (一)1945年至1953年,苏联奉行“积极防御战略”。 战后,美国对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奉行“遏制战略”。对此,斯大林则以“积极防御战略”作为回应:筹备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从政治上、军事上拉拢控制东欧,以巩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的成果,增加防御力量,大力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向东欧及东北亚派驻大量军队,作为前沿防御力量,组建独立的国土防空军,加强军事训练;

强调以陆战为主的诸军种协同作战原则,和按比例协调发展诸军事的原则;加紧研制核武器,打破美国的核垄断。 (二)1954年至1964年,苏联的“火箭核战略”。 此时,苏联的国内外形势可谓“春风得意”——1954年起苏军开始装备核武器,1955年5月14日成立华约组织,1960年建立战略火箭军。这期间,洲际弹道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对苏联军事战略的制定显得尤其重要。赫鲁晓夫觉得自己的战略核武器已具有很大优势,“积极防御”的战略显然过时了。他提出“火箭核战略”,把发展洲际弹道导弹置于最优先的地位。赫鲁晓夫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宣称,如果爆发战争,苏联可以让一个或几个西方国家“从地球上消灭”。苏联的“火箭核战略”强调未来战争必然是火箭核大战,否定局部战争和常规战争;强调战略进攻,否定战略防御,主张先发制人,速战速决;强调火箭核突击的作用,否定以陆军为主、诸军种协同作战的原则,意图争夺火箭核优势。 (三)1965年至1979年,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暴露了苏联的色厉内茬,其战略导弹优势也只保持了几年。之后,苏联在武器研制上缺乏科学论证的态度、易受个人影响的弊端开始逐渐显露出来,武器发展严重失衡、顾此失彼。火箭核战略作为一种有效的威慑力量是苏联必不可少的政治手段,但在以第三世界代理人方式出现的常规战争中,其现实作用却远远比上不常规武器,尤其是苏联的海军力量过于薄弱。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认真总结了“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失败的原因,认为核力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俄国的改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这次改革使俄国开始走向现代化;了解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背景,知道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理解改革进一步促进了俄国现代化的进程。 通过概述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培养和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分析两次改革的背景和影响,提高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影响进行课堂交流、发言,培养“言而有据”进行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废除农奴制改革的目的和积极影响的分析,学习运用“动机与结果”的概念分析解释历史问题。 通过阅读教材梳理两次改革的内容,进一步学习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方法。通过阅读各种材料,分析改革背景,理解改革影响,进一步学习阅读材料、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学习“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彼得一世率团全面考察西欧国家,培养虚心学习的态度。 通过学习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发展,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进一步坚定坚持改革、深化改革的信念。 【教学重点】 1.彼得一世改革。 2.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教学难点】 废除农奴制改革是沙皇领导进行的资产阶级改革。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准备】 1.制作PPT课件。 2.剪辑视频片段:纪录片《大国崛起·寻道图强》片头(约1分半钟)和《克里米亚战争》(约2分钟)。

3.可准备《俄国领土扩张图》。 【教学方法】 讲述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材料研习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媒体)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剪辑视频《大国崛起·寻道图强》 片头,激发兴趣、引起思考。教师提问:视频片段中关于俄国历史发展的哪些描述给你留下较深的印象?(学生回答。)教师继续设问:这些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俄国历史发展的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曾深刻影响俄国的两次改革。 一、彼得一世的改革(课件或板书展示) (一)改革的背景(课件或板书展示)(课件展示《莫斯科公国建立之初》、《沙皇俄国形成时期》、《彼得一世登基时》三幅不同时期的俄国疆域图) 教师:观察地图,我们看到俄国领土有怎样的发展特点?(学生回答俄国的领土不断扩大。)教师指图补充:早在9世纪时,斯拉夫人就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了俄罗斯封建国家,后来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近代“沙皇俄国”逐渐形成。到17世纪后期沙皇彼得一世登基时,它已成为横亘亚欧大陆北部、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一位的大帝国。 与历代沙皇一样,彼得一世也渴望扩张领土,进一步为俄国打通通往欧洲的出海口,但在1695年、1696年的两次对南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和1700年对北方瑞典的战争中,俄国均以失败告终。这是为什么?请阅读教材回答。(学生阅读并回答后,教师总结。)教师总结:作为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俄国的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1.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落后(课件或板书展示) 那这一时期的西欧的情况如何?请回忆上期所学内容:14到17世纪,西欧发生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或重大改变?(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14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扩张的开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等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此时的西欧资本主义正蓬勃发展,遥遥领先于俄国。面对困境,年轻的沙皇决心改变,很快,一场影响俄国历史进程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就展开了。 2.彼得一世向西欧的学习(课件或板书展示)

俄罗斯军事问题论文

俄罗斯与日本北方四岛问题及对于中国的启示 摘要: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国际关系遭遇“海洋世纪”的冲击。各国海洋权利冲突加剧,任何岛屿的获得不仅意味陆疆的扩大,而且意味着海疆的拓展。作为海洋大国,我国可管辖海域近300万平方公里,研究海洋权利的争夺对我国“蓝色领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北方四岛”作为我国周边的海岛纷争地带,从岛屿与海洋权利争夺、岛屿与海洋权利谈判、岛屿和我国海洋权益争夺前景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无疑在理论和现实上对我国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北方四岛”、海权、争端、中国、启示 正文: 一、北方四岛问题与海洋权利争夺 从太空俯视北方四岛,它南接日本北海道,北临千岛群岛,西隔鄂霍次克海。从传统的海洋权利来看,它是俄罗斯在西太平洋的咽喉,日本北部海上利益的要害。从目前的海洋权利来看,谁控制了它,谁就把周边海域纳入了自己的版图。在此背景下,我们不难看出北方四岛与俄日海洋权利的密切联系。 首先,争夺北方四岛就是争夺战略交通权。海洋是世界交往的重要桥梁,也是强国的必争之地,自古海上的主要航道、狭窄

海域和海上咽喉要道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北方四岛是俄罗斯在西太平洋的咽喉,一旦丧失就等于封死了鄂霍次克海通向太平洋的大门,割断了太平洋舰队的交通航线,让出了择捉和色丹的优良不冻港,甚至危及到堪察加半岛海军基地战略核潜艇的安全。俄军总参谋部曾在《总参谋部关于划定领土问题的决定》报告中称:北方四岛“不仅能扩大俄的防御范围和确保堪察加军事基地的运输通道,而且在发展太平洋舰队方面起主要作用,四岛对俄在远东地区的防御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一旦日本占有四岛,将对俄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目前,俄罗斯在国后、择捉已经建有5个空军基地,驻有米格-23和图-22“逆火”轰炸机。日本对北方四岛的海洋战略交通也有清醒认识。日本是个地形狭长的小小岛国,内陆任何地方距海岸都不超过120公里,海洋交通防御系统决定其在战争中的胜负。如果日本能够收回北方四岛,就可以减少俄罗斯海上进攻的概率,同时将自身防御范围向北扩大200公里以上。 其次,争夺北方四岛就是争夺海疆拓展权。《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有权划定12海里领海、24海里毗连区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这样世界上约1.3亿平方公里的近海将成为各国拓展海疆的“舞台”。但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却没有规定重复海域的具体划分原则,再加上各国海岸线大都曲折,地质情况和国家利益也千差万别,矛盾冲突也就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全世界海岸相向和相邻国家之间共有420余条潜在边界,至1989

略论俄罗斯军事改革及对我军的启示

略论俄罗斯军事改革及对我军的启示 顾俊 摘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了重振大国雄风,在进行政治、经济领域改革的同时,也在努力推动军事改革。俄罗斯的军事改革,是根据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决定所实施的对国家军事力量的重大变革,包括变革国防领导和军事指挥体制、军队补充和动员体制、组织编制等等。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军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军事改革 作者:顾俊,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讲师 近年来,俄罗斯军队的军事改革浪潮波澜起伏,引人瞩目。不断深化对俄罗斯军事改革的认识与研究,对于我军的建设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俄罗斯持续推进军事改革的动力 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所进行的军事改革,虽然经历了种种困难与挫折,但仍然一轮又一轮不懈地向前推进。其历史悠久的军事文化传统和来自诸多方面的压力与挑战,形成了其持续推进军事改革的动力。 (一)独具特色的军事文化传统 俄罗斯是一个具有丰富军事历史遗产的大国,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小小的基辅公国发展到地跨欧亚大陆、总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六分之一的世界大国,军队对于俄罗斯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俄罗斯始终把军事力量的强大,看作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与其他西欧国家相比,俄罗斯的经济水平一直相对比较薄弱,为了赶超西欧强国,历代沙皇,包括

之后的苏联领导人,都把“军事强国”作为一种基本发展模式。为了保持军队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俄罗斯曾先后进行了过数次较大的军事改革。这些重大的军事改革,不仅推动了俄罗斯军队的近代化和现代化进程,也极大地拓展了俄罗斯民族和国家的利益,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地理及政治版图。苏联解体之后,作为苏联主要继承国的俄罗斯国力一度一蹶不振,军队建设受到很大冲击。具有浓厚尚武精神和军事文化传统的俄罗斯非常清楚,要重塑俄罗斯世界一流大国的地位,必须通过新的军事改革锻造强大的俄罗斯军队。 (二)国家转型发展和安全环境的变化 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国,自然也是苏联解体恶果的最大承受者。上世纪末,北约东扩的号角彻底打碎了俄罗斯融入西方阵营的幻想,美国依然将俄罗斯看作重要的战略对手。作为北约东扩背后最有力的推动者,美国的目的就是要利用俄罗斯在政治、经济上有求于西方的机会,通过北约东扩来不断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生存空间,遏制俄罗斯的重新崛起,最终确立由美国主导的新的欧洲安全格局。除此以外,俄罗斯又面临着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等新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两次车臣战争说明俄罗斯军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安全威胁和作战对象的变化。在安全环境变化的同时,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也在急剧萎缩,国防经费不断缩减,无法维持庞大的军事力量。军队不得不从现实出发,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方面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另一方面又要应对不断变化的威胁。2000年4月和2001年1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先后签署了新的《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和《俄联邦军事学说》两份重要军事文件,为俄军的改革确立了新的方向。 (三)近几场局部战争的不断促动 战争实践既是检验军队建设成果最有效的方式,同时也是推动军事改革的强大动力。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几场局部战争,对俄罗斯的军事改革产生了

试析21世纪初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及其发展走向

试析21世纪初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及其发展走向 自1991年俄罗斯联邦成立以来,俄罗斯军事战略面对不断变化的战略环境,经过叶利钦时期、普京时期以及现在梅普组合执政三个时期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根据俄罗斯2009年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不久俄罗斯将出台新的军事战略,回顾以往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的历程,可以预见新军事战略的基本走向。 标签:21世纪;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 进入21世纪俄罗斯在继承前苏联军事战略遗产过程中,根据变化的外部环境,不断对军事战略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军事战略凸现灵活性与务实性。2009年5月12日梅德韦杰夫颁布新的国家安全战略,为军事战略新一轮调整指明了方向。 一、21世纪初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的演进轨迹 2000年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统后,俄罗斯面临严峻的安全威胁。普京针对俄罗斯军事战略的若干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做出了新的回答,有效的保护了国家利益,确保了国家安全。普京时期(2000—2008年)俄罗斯军事战略做出了两次调整。 (一)普京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第一次调整 该阶段俄罗斯奉行“积极的现实遏制”军事战略。2000年普京签发总统令先后颁布了《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俄联邦军事学说》等指导俄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些文件从宏观上确立了新世纪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的框架,并对于叶利钦后期的“现实遏制”军事战略做出了修正,反映了普京对于俄罗斯军事战略新的思考。 (二)普京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第二次调整 该阶段俄罗斯奉行“以核遏制为依托的机动”战略。2003年10月,俄罗斯国防部公布了《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发展的紧迫任务》的构想文件,标志着俄军军事战略的新调整拉开序幕。该文件颁布后,俄军第一副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指出,该构想是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威胁判断、军事力量的建设等方面做出的补充。①2004年2月俄军举行了“安全—2004”战略核演习,巴卢耶夫斯基宣称,“我们现在这样表述武装保卫俄罗斯的主要组织原则:以核遏制为依托的机动战略”。这标志着俄罗斯军事战略已实现从“积极的现实遏制”战略向“以核遏制为依托的机动战略”的转变。 二、21世纪初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的动因 (一)因应美国对俄罗斯的战略遏制

俄罗斯20年军事改革历程透视

俄罗斯20年军事改革历程透视 作者:草莽凌弘毅 本刊曾介绍了俄罗斯庆祝卫国战争胜利64周年阅兵的一些情况,其中谈到了俄罗斯从2008年开始进行的国防改革及其对近卫摩步第2师、近卫坦克第4师等一些王牌部队的影响。原以为在此次阅兵中可以得到一些关于这些部队改编的最新进展情况,进而对俄罗斯整个国防改革计划的进程有个初步的了解,遗憾的是此次阅兵中官方对这些王牌部队仍以以往的称谓进行介绍,与去年的红场阅兵并无差别,近卫摩步第2师下辖的第1坦克团的受阅步战车上使用的也仍然是以往的旗帜,这不得不使我们对俄国防改革的具体进展和前景有所疑惑。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阅兵结束后4天,俄罗斯正式出台2020年前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这又将对军事改革产生什么影响呢?本文将通过已经公开的信息为大家解读俄罗斯此番国防改革的方方面面。 俄军20年“改革史” 将“改革”这个词同俄军,乃至整个俄罗斯联系起来人们已经太熟悉了,甚至是麻木了。因此在讲俄罗斯此轮军事改革之前如果不首先介绍一下俄军之前所进行的历次“军事改革”,就很难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在普京与梅德韦杰夫交接前后与此轮军事改革是有着一定连贯性的。其实要将俄罗斯历次军事改革综合起来是很困难的,因为俄罗斯每次改革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最后结果都是无疾而终。通过历任领导人的作为对俄罗斯的军事改革进行总结也许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式,这其中除了俄联邦的3任总统,前苏联时期的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也应该被算进去,这期间已经经历了整整20年。 之所以把“社会主义的罪人”戈尔巴乔夫算进去,主要是考虑到是他亲手让苏联军队改姓成“俄”,其在职期间的所作所为也为俄军在随后近二十年面临种种困境埋下了伏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便开始致力于其所谓的“新思维”改革,盲目的向西方靠拢。对军队事务一无所知的他,对军队进行管理所依循的也是他的“新思维”,实行“纯防御”的国防战略,确定不发动战争、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越境作战的“三不”原则,将军队建设的大量资金直接转移到民用项目上,这使得苏联后期的军队建设受到极大影响,尤其是整个国防工业系统更是受到沉重打击,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此外,由于苏联后期种种矛盾的爆发,戈尔巴乔夫把军队派到了第比利斯、巴库、维尔纽斯等城市“重建秩序”,随后又指责军队造成“军民冲突”,这深深伤害了军队的“感情”,加之进行军队“国家化”等其他的一些错误方针,使这支曾经具有苏联红军“优秀传统”的军队陷入了不知为谁而战的尴尬境地。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歪打正着”地帮助戈尔巴乔夫暂时度过了“8·19”危机,但这也意味着以近卫摩步第2师为代表的俄军间接扑灭了“苏维埃复兴”的最后火种,苏联的解体已经不可逆转。 叶利钦接手后的俄罗斯已经是千疮百孔,这种情况下国家需要的是稳定,刚经历了戈尔巴乔夫时期忽视军队建设后的俄军更是如此。曾在“8·19”事变、“十月事件”帮助了叶利钦

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2课俄国的改革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之间的关系及两次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学情分析】 对彼得一世改革,教师应引导学生着重掌握改革的内容及影响,明确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在彼得一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对俄国的领土扩张,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中国近代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的角度掌握。对1861年改革的背景,教师应结合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即强化了农奴制方面来介绍。19世纪,俄国的农奴制统治遇到空前的危机,因此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迫在眉睫。对改革的影响,教师应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评价。 【新课导入】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曾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几乎在同一时期,在俄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个重要事件,就是彼得一世开始改革。那么,这次改革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

响?俄国的近代化历程怎样?今天我们就来了解。 【讲授新课】 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俄罗斯的领土面积及地理位置。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由194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俄罗斯人。那么俄罗斯是如何建立并逐渐统一的呢?其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一、彼得一世改革 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 教师介绍俄罗斯统一及沙皇专制制度建立的过程: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9世纪晚期建立基辅罗斯。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在反抗蒙古人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崛起,到16世纪初统一了俄国。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后,正式采用“沙皇”的称号,强化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蒙古人(金帐汗国)对俄罗斯200多年的统治,使俄国带有东方封建专制主义的色彩。在摆脱蒙古人的统治后,俄国也失去了与西欧国家经济与文化上的有机联系。特别是与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运动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兴起的西欧相比显得落后与专制。沙皇俄国在18世纪初发生了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彼得一世改革。 教师多媒体出示材料: 材料一此时(17世纪),荷兰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为工业革命打下了基础。 材料二17世纪,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被外国人把持。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问题: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思考彼得一世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战略管理)浅析美军军事战略改变

浅析美军军事战略改变 【摘要】:美国新军事战略指出,美国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思想,军事部署重返亚太,以此来遏制中国。中国应当深 入分析美军调整的内因,从容冷静面对,继续寻求和平 发展战略,不谋求军事对抗,使美军围堵战略不攻自破。【关键词】:美军军事战略调整亚太地区中国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5日公布美国新的国防与军事战略,宣布将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美国的这一军事战略调整,是在奥巴马政府“重返亚洲”战略的大背景下,在政治、经济方面已经实质性展开后,在军事战略方面的具体举措。美国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思想,美国要重返亚太,做到在打赢一场战争的同时,遏制另外一场战争。在美军新战略报告中,中国一词三次被提及,遏制中国的思路非常明确。为了应对美国的军事战略,必然要深入分析其军事战略改变的各个方面。 一、美军军事战略改变的原因 美国新的国防与军事战略,这是美国多年以来,军事战略的一个重大调整。究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军事战略要满足经济政策。 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面,美国一直是在全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而且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特别是在“9·11”事件之后,

我们看到美国发动了两场战争,一场是在伊拉克,另外是在阿富汗。“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思维,使得美国在过去的十年反恐战争里,产生了高额的财政赤字。两场战争确实是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无论是在人力、财力上,这两场战争都为美国的经济带来了非常大的一个负面的影响,甚至它成为美国到目前为止经济衰退,持续不能够复苏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加上2008年席卷全球的次贷经济危机,更加让美国的经济雪上加霜。为此,美国不得不考虑削减财政赤字,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减少国防费用开支。所以,美国新的军事战略明确指出,五角大楼必须在今后10年实现大约4870亿美元的指出削减。如果国会无法就其他减赤计划达成共识,五角大楼还可能被迫再削减5000亿美元的支出。与此同时,新战略呼吁在2015、2016年裁剪2.7万名步兵和2万名海军陆战队员。以此来减少国防费用的开支,满足国内的经济政策和形势。 2、军事战略要符合外交战略。 在2009年奥巴马上台之后,美国的外交策略有比较大的调整,在过去美国认为自己是老大,独自就能够解决所有的事情,但是奥巴马上台之后,他有一个新的说法,就是美国不能够解决所有的国际问题,而解决国际问题也离不开美国。美国更多的是希望国际社会所有的成员,都承担更多的责任,一些新兴的大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这种责任论也是美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而这种外交政策上的变化当然也需要军事上、军事政策的一

《俄国的改革》教案完美版

《俄国的改革》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主要的内容及意义;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意义;16——19世纪俄国在欧亚的扩张情况。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简化、概括史实的能力,用辨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认识沙俄的发展史是不断侵略扩张的历史,启发学生对帝国主义丑恶本质的认识。中国是沙俄侵略的对象,使学生认识捍卫领土的根本条件是国家的强大。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做出变革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美,可使国家社会变得更为和谐与有力。 二.学法指导 置疑导学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改革俄国的扩张 难点:1861年改革对农民的掠夺性和历史进步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挂图录音机等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略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导人新课 19世纪侵略我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俄国是怎样发展、强大、走向侵略扩张道路的? 讲授新课 第24课俄国的改革(板书) 一、彼得大帝改革(板书) (出示投影图《莫斯科公国的扩张》) 请同学看课本117结合图1,说说俄国的由来? 请同学边看投影图1,边听录音(内容如下) 学生观察图,结合书上内容概括回答,培养概括史事能力 俄罗斯封建国家是9世纪斯拉夫人建立起来的。近代俄国是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不断兼并邻国而逐步形成的。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从此莫斯科公国发展为沙皇俄国。1.16世纪伊凡四世称俄国沙皇(板书) 标志着莫斯科公国发展成为沙皇俄国。沙皇俄国在1689年发生了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2.1689年彼得一世改革(板书) 学生看课本118页第1—3段,独立思考,回答问题,培养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考,改革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归纳

浅析俄罗斯军事战略的特点

浅析俄罗斯军事战略的特点 俄罗斯军事战略的产生、演变和发展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纵观俄罗斯军事战略发展与演变的轨迹,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俄罗斯军事战略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内外环境明显不同,但其中反映出的某些特点却惊人地相似,即继承中发展,发展中创新。 一、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基本特征 (一)倚仗军事实力谋求发展是俄国军事战略一脉相承的最基本特征 在世界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俄罗斯一样,几百年来一贯高度重视国防和军队建设,始终倾其国力保持一支庞大的常备军,不惜代价地扩军备战,并主要倚仗军事力量来谋求发展。不论是把"俄国变成一个大兵营"的沙皇俄国,还是历来坚持"国防建设处于一切工作首位"的苏联,抑或是希冀以军事力量来"恢复大国地位和传统势力范围"的俄联邦,都始终把军事的发展视为基本国策。当然这其中也曾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二)强调战略进攻及军事行动的进攻性和突然性是俄罗斯军事战略的核心内容 一部俄罗斯战争史表明,俄国军事战略是在血与火的对外战争中产生和发展的,俄罗斯军事战略是世界上最具有进攻性的战略。从彼得一世"到敌人土地上去作战"的军事思想和苏沃洛夫"快速和猛攻是战争的真正灵魂"的作战原则,到格列奇科"苏联军

事战略将是坚决的、积极的、进攻的"的论述,在几百年的历史中,"积极进攻"始终是俄罗斯军事战略的核心;而突然袭击、先发制人、速战速决等信条则是俄罗斯军事战略始终推崇并遵循的作战原则。即使在当前俄罗斯"积极防御战略"的指导下,积极的攻势思想在俄军中仍占重要地位。 (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重视争夺海域和出海口是俄罗斯军事战略显著的特征 从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到1991年苏联解体为止,在400多年的历史中,俄罗斯高度重视争夺海域和出海口,着力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当前,为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俄国逐逝对海域和海军的重要性予以新的认识。普京就多次提出,重建俄联邦军队首先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俄军认为,俄罗斯濒临3大洋、13个海,海岸线长3.8万公里,拥有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和大陆架,需要一支强大的和有战斗力的海军来保卫其利益。俄罗斯军事战略指出,海军是武装力量在和平时期唯一能离开本土去遂行作战任务的军种。即使和平时期,海军也是国家国防和外交最重要的象征之一,其使命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捍卫海上的利益。 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俄罗斯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强国。这点也要与国力相匹敌,俄罗斯从越南撤出军事基地,并不是其战略的改变,而只是军力无法承担,也就是经济上无法支持。 二、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地缘考量 (一)在把战略重点指向欧洲的同时,始终重视东部和南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