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

易生物 w w w .e b i o e .c o m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

易生物 w w w .e b i o e .c o m polyacrylamide

N,N’-methylene bis acrylamide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方法可对蛋白质的组分进行分离,并可精确测得蛋

白质的分子量。常用的方法为SDS-PAGE 不连续系统。基本原理:聚丙稀酰胺是由丙稀酰胺(acrylamide )和N,N’-亚甲基双丙稀酰胺(N,N’-methylene bis acrylamide )经共聚合而成。此聚合过程是由

四甲基乙二胺(tetramethylethylenediamine ,TEMED )和过硫酸胺

(ammonium persulfate ,AP )激发的。被激活的单体和未被激活的单体

开始了多聚链的延伸,正在延伸的多聚链也可以随机地接上双丙稀酰胺,

使多聚链交叉互连成为网状立体结构,最终多聚链聚合成凝胶状。

SDS 聚丙浠酰胺凝胶电泳原理

易生物 w w w .e b i o e .c o m (acrylamide)

丙烯酰胺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物质,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的原料。聚丙烯

酰胺主要用于水的净化处理、纸浆的加工及管道的内涂层等。淀粉类食品

在高温(120℃)烹调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

研究表明,人体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等多种途径接触丙

烯酰胺,饮水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接触途径。

丙烯酰胺进入体内又可通过多种途径被人体吸收,其中经消化道吸收

最快。进入人体内的丙烯酰胺约90%被代谢,仅少量以原形经尿液排出。

丙烯酰胺进入体内后,会在体内与DNA 上的鸟嘌呤结合形成加合物,导致

遗传物质损伤和基因突变。

对接触丙烯酰胺的职业人群和偶然暴露于丙烯酰胺人群的调查表明,

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作用,但目前还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通过食物摄入

丙烯酰胺与人类某种肿瘤的发生有明显关系。

丙烯酰胺

易生物 w w w .e b i o e .c o m 丙烯酰胺简介

丙烯酰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别名AM ;纯品为白色结晶固体,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醇,稍溶于乙酸乙酯、氯仿,微溶于苯,在酸碱环境中可水解成丙烯酸。职业性接触主要见于丙烯酰胺生产和树脂、黏合剂等的合成,在地下建筑、改良土壤、油漆、造纸及服装加工等行业也有接触机会。日常生活中,丙烯酰胺可见于吸烟、经高温加工处理的淀粉食品及饮用水中。

[毒性]

丙烯酰胺属中等毒类,对眼睛和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经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在体内有蓄积作用,主要影响神经系统,急性中毒十分罕见。密切大量接触可出现亚急性中毒,中毒者表现为嗜睡、小脑功能障碍以及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中毒,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疲劳、嗜睡、手指刺痛、麻木感,还可伴有两手掌发红、脱屑,手掌、足心多汗,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四肢无力、肌肉疼痛以及小脑功能障碍等。

丙烯酰胺慢性毒性作用最引人关注的是它的致癌性。丙烯酰胺具有致突变作用,可引起哺乳动物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动物试验研究发现,丙烯酰胺可致大鼠多种器官肿瘤,如乳腺、甲状腺、睾丸、肾上腺、中枢神经、口腔、子宫、脑下垂体肿瘤等。但目前还没有充足的人群流行病学证据表明,食物摄入丙烯酰胺与人类某种肿瘤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 )对其致癌性进行了评价,将丙烯酰胺列为2类致癌物(2A ),即人类可能致癌物。其主要依据为,丙烯酰胺在动物和人体均可代谢转化为致癌活性代谢产物环氧丙酰胺。

[预防]

⒈职业性接触者要通过改革工艺、采取工程技术措施等手段,降低工作场所空气中丙烯酰胺的浓度;同时通过加强个人防护,如戴口罩、手套,穿防护服和鞋等,以防止或减少丙烯酰胺进入体内。

⒉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过度烹饪食品,如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太长。提倡平衡膳食,减少油炸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多吃水果和蔬菜,不要吸烟。

⒊由于煎炸食品是我国居民常吃的食物,国家应加强膳食中丙烯酰胺的监测与控制,开展我国人群丙烯酰胺的暴露评估,并研究探索减少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方法

易生物 w w w .e b i o e .c o m (N,N’-methylene bis acrylamide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别名MBA ,双叫N.N-甲叉双丙烯酰胺,次甲基双丙烯酰胺,N.N-甲撑双丙烯酰胺。是一种白色晶体粉末,无味,吸湿性极小。遇高温或强光则自交联,微溶于水、乙醇。

丙烯酰胺单体和交联剂N1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聚合成含有酰胺基侧链的脂肪族长链。相邻的两个链通过亚甲基桥交联起来就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的聚丙烯酰胺凝胶。

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又名甲撑双丙烯酰胺, 英文缩写名MBA, 为白色或浅黄色粉末状结晶, 毒性低, 对皮肤无刺激, 无神经毒性, 溶于水及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在它的结构中具有两个相同且非常活泼的反应性官能团, 可作为交联剂,能将线性高分子迅速转变为体型高分子, 制备吸水性聚合物, 还可与各种离子型单体发生聚合反应,使其在石油开采以及医药、水处理等行业具有广泛用途。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甲叉)

生物 w w w .e b i o e .c o m

TEMED (N,N,N',N'-四甲基二乙胺)

产品简介:

? TEMED 即N,N,N‘,N’-Tetramethylethylenediamine ,中文名为

N,N,N‘,N’-四甲基二乙胺。分子式为(CH3)2NCH2CH2N(CH3)2,分子量为

116.20。

?进口分装,用于配制PAGE 胶等。TEMED 通过催化过硫酸铵形成自由基

而加速丙烯酰胺与双丙烯酰胺的聚合。

? 加入加速剂TEMED 后聚合马上开始,应立即将凝胶混匀,迅速灌胶。

保存条件:4℃保存。注意事项:

?易燃,有腐蚀性,请注意防护。

?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易生物 w w w .e b i o e .c o m 过硫酸铵分子式:(NH4)2S2O8分子量:228.20

性状:过硫酸铵是一种白色、无味晶体,常作强氧化剂使用,也可用作单体聚合引发剂。它几乎不吸潮,由于能达到很高的纯度而具有特别好的稳定性,便于储存。另外,它还具有使用方便、安全等优点。

储存及使用注意事项:

过硫酸铵属于非易燃品,但由于能释放氧而有助燃作用,因此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储存。首先必须存放在干燥、密闭的容器中,其次应避免阳光直射、热源、潮湿等不利因素。另外,一些杂质如脏物、铁锈、少量金属以及还原剂可能引起过硫酸铵的分解,在存放和使用过程中也必须注意。由于潮湿的过硫酸铵粉末及其水溶液有漂白和轻微的腐蚀作用,因此使用过程中应避免眼睛、皮肤和衣物直接与其接触。

过硫酸铵的应用:过硫酸铵提供驱动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聚合所必需的自由基。须新鲜配制。过硫酸铵是乳胶或丙烯酸单体聚合液、醋酸乙烯、氯乙烯等产品的引发剂,同时也是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等胶体发生共聚作用的引发剂。

易生物 w w w .e b i o e .c o m 过硫酸铵-TEMED (四甲基乙二胺)系统:在Acr 和Bis 的溶液中放入这个

催化系统后,过硫酸铵[(NH4)2S2O8]产生出游离氧原子使单体成为具有

游离基的状态,从而发生聚合作用。聚合的初速度和过硫酸铵浓度的平方根成正比。这种催化系统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例如,在pH 8.8条件下7

%的丙烯酰胺溶液30分钟就能聚合完毕;在pH 4.3时聚合很慢,要90分钟

才能完成。温度与聚合的快慢成正比。通常在室温下就很快聚合,温度升

高聚合更快。如将混合后的凝胶溶液放在近0℃的地方,就能延缓聚合。一

般来讲,温度过低,有氧分子或不纯物质存在时都能延缓凝胶的聚合。为了防止溶液中气泡含有氧分子而妨碍聚合,在聚合前须将溶液分别抽气,

然后再混合。

易生物 w w w .e b i o e .c o m

不连续系统由上层浓缩胶和下层的分离胶组成。浓缩胶(pH6.7,孔径大)主要作用是使样品浓缩,使样品在未进入分离胶前,被浓缩成很窄的条带,从而提

高分离效果。分离胶(pH8.9,孔径小)通过分子筛效应和电荷效应,把样品中的各组分按分子量和电荷的大小而分开。

如果要利用凝胶电泳测定某一蛋白质的分子量就必须将电荷效应去掉或减少到

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使蛋白质泳动率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分子量。如何去除电

荷效应呢?现常用的是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SDS 是一种阴离子去污剂。

在电泳体系中加入一定浓度的SDS ,SDS 以一定的比例和蛋白质分子结合成复

合物,使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这种负电荷远远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从而减低或消除了各种蛋白质分子天然电荷的差异。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它能按一定比例与蛋白质分子结合成带负电荷的复合物,再与PAGE 技术结合,则谱带差异更加明显、清晰,并可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在有去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下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只是按照分子大小分离的,而不是根据分子所带的电荷和大小分离的。

SDS 带有大量负电荷,当其与蛋白质结合时,所带的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原有的负电荷,因而消除或掩盖了不同种类蛋白质间原有电荷的差异,使蛋白质均带有相同密度的负电荷,因而可利用Mr 差异将各种蛋白质分开。

易生物 w w w .e b i o e .c o m 最广泛使用的不连续缓冲系统最早是由Ornstein(1964) 和

Davis(1964) 设计的, 样品和浓缩胶中含Tris-HCl(pH 6.8), 上下槽缓冲

液含Tris-甘氨酸(pH 8.3), 分离胶中含Tris-HCl(pH 8.8)。系统中所有组

分都含有0.1% 的SDS(Laemmli, 1970)。样品和浓缩胶中的氯离子形

成移动界面的先导边界而甘氨酸分子则组成尾随边界,在移动界面的

两边界之间是一电导较低而电位滴度较陡的区域, 它推动样品中的蛋白

质前移并在分离胶前沿积聚。此处pH 值较高,有利于甘氨酸的离子化,所形成的甘氨酸离子穿过堆集的蛋白质并紧随氯离子之后,沿分离胶

泳动。从移动界面中解脱后,SDS-蛋白质复合物成一电位和pH 值均匀

的区带泳动穿过分离胶,并被筛分而依各自的大小得到分离。甘氨酸

易生物 w w w .e b i o e .c o m 浓缩效应:凝胶由两种不同的凝胶层组成。上层为浓缩胶,下层为分离

胶。浓缩胶为大孔胶,缓冲液pH6.7,分离胶为小孔胶,缓冲液pH8.9。在上下电泳槽内充以Tris—甘氨酸缓冲液(pH8.3),这样便形成了凝胶孔

径和缓冲液pH 值的不连续性。在浓缩胶中HCl 几乎全部解离为Cl-,但只有极少部分甘氨酸解离为H2NCH2COO-。蛋白质的等电点一般在pH5左右,在此条件下其解离度在HCl 和甘氨酸之间。当电泳系统通电后,这3种离子同向阳极移动。其有效泳动率依次为Cl->蛋白质>

H2NCH2COO-,故C1-称为快离子,而H2NCH2COO-称为慢离子。电

泳开始后,快离子在前,在它后面形成离子浓度低的区域即低电导区。

电导与电压梯度成反比,所以低电导区有较高的电压梯度。这种高电压

梯度使蛋白质和慢离子在快离子后面加速移动。在快离子和慢离子之间

形成—个稳定而不断向阳极移动的界面。由于蛋白质的有效移动率恰好

介于快慢离子之间,因此蛋白质离子就集聚在快慢离子之间被浓缩成—

条狭窄带。这种浓缩效应可使蛋白质浓缩数百倍。

易生物 w w w .e b i o e .c o m 电荷效应:样品进入分离胶后,慢离子甘氨酸全部解离为负离子,泳动

速率加快,很快超过蛋白质,高电压梯度随即消失。此时蛋白质在均一

的外加电场下泳动,但由于蛋白质分子所带的有效电荷不同,使得各种

蛋白质的泳动速率不同而形成一条条区带。但在SDS-PAGE 电泳中,

由于SDS 这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一定比例和蛋白质结合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这种负电荷远远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差

别,从而降低或消除了蛋白质天然电荷的差别;此外,由多亚基组成的

蛋白质和SDS 结合后都解离成亚单位,这是因为SDS 破坏了蛋白质氢键、疏水键等非共价键。与SDS 结合的蛋白质的构型也发生变化,在水溶液中SDS-蛋白质复合物都具有相似的形状,使得SDS-PAGE 电泳的泳动

率不再受蛋白质原有电荷与形状的影响。因此,各种SDS-蛋白质复合

物在电泳中不同的泳动率只反映了蛋白质分子量的不同。

易生物 w w w .e b i o e .c o m Acr-Bis

产品简介:

? 40% Acr-Bis(39:1)即为含40%acrylamide-bisacrylamide 的水溶液,其中

acrylamide 和bisacrylamide 的比例为39:1。

? 40% Acr-Bis(39:1)常用于配制各种PAGE 凝胶,例如EMSA 凝胶、RPA 凝胶等,可以用于蛋白或核酸等的分离,是实验室的常用储备液。

保存条件:4℃避光保存。

注意事项:

? 40% Acr-Bis(39:1)有一定毒性,使用时请注意适当防护。

? 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载体的一种区带电泳。这种凝胶

是以丙烯酰胺单体(Acrylamide ,简写为Acr )和交联剂N ,N'-甲叉双丙烯酰

胺(N,N'-Methylena Bisacrylamide ,简写为Bis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聚合而

成的。

Acr 和Bis 在它们单独存在或混合在一起时是稳定的,且具有神经毒性,操作时

应避免接触皮肤。但在具有自由基团体系时,它们聚合。引发产生自由基团的

方法有两种,即化学法和光化学法。

易生物 w w w .e b i o e .c o m 电泳槽

易生物 w w w .e b i o e .c o m SDS-PAGE 蛋白电泳上样缓冲液

蛋白上样缓冲液(SDS-PAGE loading buffer)是一种以溴酚蓝为染料,5倍浓缩的SDS-PAGE 凝胶电泳上样缓冲液,用于常规的SDS-PAGE 蛋白电泳样品上样。

本产品分为还原型和非还原型两种,还原型上样缓冲液中的巯基可使蛋白分子的链内二硫键和链间二硫键断裂,使通过二硫键连接的各亚单位彼此分离,在电泳凝胶上显现多个蛋白条带,选购和使用时请务必注明,仔细区分。

注意事项分为还原型和非还原型两种,还原型上样缓冲液中含一定量的DTT 或巯基乙醇,有轻微刺激性气味,较易区分;含巯基的试剂有一定的毒性,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使用说明

1. 按每4微升蛋白样品加入1微升蛋白上样缓冲液的比例,混合蛋白样品和蛋白上样缓冲液(5X)。

2.100℃或沸水浴加热3-5分钟,以充分变性蛋白。

3.冷却到室温后离心数秒钟,混均后再离30秒钟,取上清直接上样到SDS-PAGE 胶加样孔内即可。

4.通常电泳时染料到达胶的底端附近(0.5-1cm)即可停止电泳。

易生物 w w w .e b i o e .c o m 增加样品密度以保证蛋白质沉入加样孔内,一般上样缓冲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

甘油或蔗糖,这样可以增加样品的比重。

上样缓冲液中的甘油非常重要,起增加粘度的作用,这可以阻止样品从梳样孔中扩散出来到电泳缓冲液中。指示剂监测电泳的行进过程,一般加入泳动速率较快的溴酚蓝指示电泳的前沿。

SDS-PAGE 蛋白电泳上样缓冲液

易生物 w w w .e b i o e .c o m 单纯的固定液一般难以达到这些要求,因此在实验中使用两种混和的固定液。由于Carnoy 首先使用的甲醇和冰乙酸混合液而称的卡诺氏固定液是效果良好的固定液。Carnoy 固定液(甲醇:冰乙酸=3:l )每次使用前需临时配制,长时间放置影响固定效果,固定时间15分钟至24小时,冰箱、室温均可。

甲醇:有固定、硬化和脱水的作用。可以固定白蛋白、球蛋白、核蛋白,但对核蛋白固定效果较差(亲和力小且易自溶)。甲醇固定的特点是杀死快,渗透力强,对组织收缩较大(可收缩20%左右),可使材料变硬。冰醋酸:纯醋酸在温度稍变低时即形成冰晶,所以又称为冰醋酸。常用0.3-0.5%的浓度作为固定液。冰醋酸对材料有膨胀作用,对核蛋白固定好,可与水、酒精、氯仿混合。

甲醇/冰醋酸固定液

易生物 w w w .e b i o e .c o m 考马斯亮蓝(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是利用蛋白质―染料结合的原理,定量的

测定微量蛋白浓度的快速、灵敏的方法。

考马斯亮蓝G ―250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颜色形式,红色和蓝色。它和蛋白质

通过范德华力结合,在一定蛋白质浓度范围内,蛋白质和染料结合符合比尔

定律(Beer’s law )。此染料与蛋白质结合后颜色有红色形式和蓝色形式,

最大光吸收由465nm 变成595nm ,通过测定595nm 处光吸收的增加量可知与

其结合蛋白质的量。

蛋白质和染料结合是一个很快的过程,约2min 即可反应完全,呈现最大光

吸收,并可稳定1h ,之后,蛋白质―染料复合物发生聚合并沉淀出来。蛋白

质―染料复合物具有很高的消光系数,使得在测定蛋白质浓度时灵敏度很高,

在测定溶液中含蛋白质5μL/ml 时就有0.275光吸收值的变化,比Lowry 法灵敏

4倍,测定范围为10-100μg 蛋白质,微量测定法测定范围是1-10μg 蛋白质。

此反应重复性好,精确度高,线性关系好。标准曲线在蛋白质浓度较大时稍

有弯曲,这是由于染料本身的两种颜色形式光谱有重叠,试剂背景值随更多

染料与蛋白质结合而不断降低,但直线弯曲程度很轻,不影响测定。

易生物 w w w .e b i o e .c o m 考马斯亮蓝G-250(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G-250)

测定蛋白质含量属于染料结合法的一种。考马斯亮蓝G-250在游离状态下呈红

色,最大光吸收在488nm ;当它与蛋白质结合后变为青色,蛋白质-色素结合物在595nm 波长下有最大光吸收。其光吸收值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因此可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蛋白质与考马斯亮蓝G-250结合在2min 左右的时间内达到平衡,完成反应十分迅速;其结合物在室温下1h 内保持稳定。该法是1976

年Bradford 建立,试剂配制简单,操作简便快捷,反应非常灵敏,灵敏度比Lowry 法还高4倍,可测定微克级蛋白质含量,测定蛋白质浓度范围为0~1 000μg /mL ,是一种常用的微量蛋白质快速测定方法。

易生物 w w w .e b i o e .c o m Triton-100

Triton-100洗涤剂透压的裂解去垢剂()通过形成微团能溶解细胞膜的疏水

结构。是温和的,非离子的去垢剂,不会使得蛋白质变性(相比较接下来即

将要

用到的SDS 来说)。

(免费共享)SDS-PEG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常见问题及分析

常见问题及分析 1. 配胶缓冲液系统对电泳的影响? 在SDS-PAGE不连续电泳中,制胶缓冲液使用的是Tris-HCL缓冲系统,浓缩胶是pH6.7,分离胶pH8.9;而电泳缓冲液使用的Tris-甘氨酸缓冲系统。在浓缩胶中,其pH 环境呈弱酸性,因此甘氨酸解离很少,其在电场的作用下,泳动效率低;而CL离子却很高,两者之间形成导电性较低的区带,蛋白分子就介于二者之间泳动。由于导电性与电场强度成反比,这一区带便形成了较高的电压梯度,压着蛋白质分子聚集到一起,浓缩为一狭窄的区带。当样品进入分离胶后,由于胶中pH的增加,呈碱性,甘氨酸大量解离,泳动速率增加,直接紧随氯离子之后,同时由于分离胶孔径的缩小,在电场的作用下,蛋白分子根据其固有的带电性和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所以,pH对整个反应体系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实验中在排除其他因素之后仍不能很好解决问题的情况,应首要考虑该因素。 2. 样品如何处理? 根据样品分离目的不同,主要有三种处理方法:还原SDS处理、非还原SDS处理、带有烷基化作用的还原SDS处理。 1) 还原SDS处理:在上样buffer中加入SDS和DTT(或Beta巯基乙醇)后,蛋白质构 象被解离,电荷被中和,形成SDS与蛋白相结合的分子,在电泳中,只根据分子量来分离。一般电泳均按这种方式处理,样品稀释适当浓度,加入上样Buffer,离心,沸水煮5min,再离心加样。 2) 带有烷基化作用的还原SDS处理:碘乙酸胺的烷基化作用可以很好的并经久牢固的保 护SH基团,得到较窄的谱带;另碘乙酸胺可捕集过量的DTT,而防止银染时的纹理现象。100ul样品缓冲液中10ul 20%的碘乙酸胺,并在室温保温30min。 3) 非还原SDS处理:生理体液、血清、尿素等样品,一般只用1%SDS沸水中煮3min, 未加还原剂,因而蛋白折叠未被破坏,不可作为测定分子量来使用。 3. SDS-PAGE电泳凝胶中各主要成分的作用? 聚丙烯酰胺的作用:丙烯酰胺与为蛋白质电泳提供载体,其凝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泳成功与否,与促凝剂及环境密切相关; 制胶缓冲液:浓缩胶选择pH6.7,分离胶选择pH8.9,选择tris-HCL系统,TEMED 与AP:AP提供自由基,TEMED是催化剂,催化自由基引起的聚合反应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阴离子去污剂,作用有四:去蛋白质电荷、解离蛋白质之间的氢键、取消蛋白分子内的疏水作用、去多肽折叠。 4. 提高SDS-PAGE电泳分辨率的途径? 聚丙烯酰胺的充分聚合,可提高凝胶的分辨率。建议做法:待凝胶在室温凝固后,可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使用。忌即配即用或4度冰箱放置,前者易导致凝固不充分,后者可导致SDS结晶。一般凝胶可在室温下保存4天,SDS可水解聚丙烯酰胺。 一般常用的有氨基黑、考马斯亮蓝、银染色三种染料,不同染料又各自不同的染色方法,具体可参照郭尧君编著的《蛋白质电泳技术手册》P82-103。

SDSPAGE电泳常见问题分析

SDS PAGE 电泳常见问题分析 1. 配胶缓冲液系统对电泳的影响? 在SDS-PAGE不连续电泳中,制胶缓冲液使用的是Tris-HCL缓冲系统,浓缩胶是pH6.7,分离胶pH8.9;而电泳缓冲液使用的 Tris-甘氨酸缓冲系统。在浓缩胶中,其pH环境呈弱酸性,因此甘氨酸解离很少,其在电场的作用下,泳动效率低;而CL离子却很高,两者之间形成导电性较低的区带,蛋白分子就介于二者之间泳动。由于导电性与电场强度成反比,这一区带便形成了较高的电压剃度,压着蛋白质分子聚集到一起,浓缩为一狭窄的区带。当样品进入分离胶后,由于胶中pH的增加,呈碱性,甘氨酸大量解离,泳动速率增加,直接紧随氯离子之后,同时由于分离胶孔径的缩小,在电场的作用下,蛋白分子根据其固有的带电性和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所以,pH对整个反应体系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实验中在排除其他因素之后仍不能很好解决问题的情况,应首要考虑该因素。 2. 样品如何处理? 根据样品分离目的不同,主要有三种处理方法:还原SDS处理、非还原SDS处理、带有烷基化作用的还原SDS处理。 1)还原SDS处理:在上样buffer中加入SDS和DTT(或Beta巯基乙醇)后,蛋白质构象被解离,电荷被中和,形成SDS与蛋白相结合的分子,在电泳中,只根据分子量来分离。一般电泳均按这种方式处理,样品稀释适当浓度,加入上样Buffer,离心,沸水煮5min,再离心加样。 2)带有烷基化作用的还原SDS处理:碘乙酸胺的烷基化作用可以很好的并经久牢固的保护SH基团,得到较窄的谱带;另碘乙酸胺可捕集过量的DTT,而防止银染时的纹理现象。100μl样品缓冲液中10μl 20%的碘乙酸胺,并在室温保温30min。 3)非还原SDS处理:生理体液、血清、尿素等样品,一般只用1%SDS沸水中煮3min,未加还原剂,因而蛋白折叠未被破坏,不可作为测定分子量来使用。 3. SDS-PAGE电泳凝胶中各主要成分的作用? 聚丙烯酰胺的作用:丙烯酰胺与为蛋白质电泳提供载体,其凝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泳成功与否,与促凝剂及环境密切相关; 制胶缓冲液:浓缩胶选择pH6.7,分离胶选择pH8.9,选择tris-HCL系统, TEMED与AP:AP提供自由基,TEMED是催化剂,催化自由基引起的聚合反应进行;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实 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实验原理: SDS-PAGE是对蛋白质进行量化,比较及特性鉴定的一种经济、快速、而且可重复的方法。该法是依据混合蛋白的分子量不同来进行分离的。 SDS是一种去垢剂,可与蛋白质的疏水部分相结合,破坏其折叠结构,并使其广泛存在于一个广泛均一的溶液中。SDS蛋白质复合物的长度与其分子量成正比。在样品介质和凝胶中加入强还原剂和去污剂后,电荷因素可被忽略。蛋白亚基的迁移率取决于亚基分子量。 试剂和器材: 试剂:1. 5x样品缓冲液(10ml):0.6ml 1mol/L的Tris-HCl(pH6.8),5ml 50%甘油,2ml 10%的SDS,0.5ml巯基乙醇,1ml 1%溴酚蓝,0.9ml蒸馏水。可在4℃保存数周,或在-20℃保存数月。 2. 凝胶贮液:在通风橱中,称取丙烯酰胺30g,甲叉双丙烯酰胺0.8g,加重蒸水溶解后,定容到100ml。过滤后置棕色瓶中,4℃保存,一般可放置1个月。 3. pH8.9分离胶缓冲液:Tris 36.3g ,加1mol/L HCl 48ml,

加重蒸水80ml使其溶解,调pH8.9,定容至100ml,4℃保存。 4. pH6.7浓缩胶缓冲液:Tris 5.98g ,加1mol/L HCl 48ml,加重蒸水80ml使其溶解,调pH 6.7,定容至100ml,4℃保存。 5. TEMED(四乙基乙二胺)原液 6.10%过硫酸铵(用重蒸水新鲜配制) 7. pH8.3 Tris-甘氨酸电极缓冲液:称取Tris 6.0g,甘氨酸28.8g,加蒸馏水约900ml,调pH8.3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置4℃保存,临用前稀释10倍。 8. 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液:称100mg考马斯亮蓝G250,溶于200ml蒸馏水中,慢慢加入7.5ml 70%的过氯酸,最后补足水到250ml,搅拌1小时,小孔滤纸过滤。 器材:电泳仪,电泳槽,水浴锅,摇床。 实验操作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步骤

【跑电泳的步骤】 1、取出电泳仪器和四个烧杯; 2、将超纯水倒入烧杯中,保鲜膜封口; 3、配制过硫酸铵溶液(AP):0.1gAP+0.9g超纯水,保鲜膜封口; 4、取出所有药品。Tris-HCL(88,6.8),TEMED,SDS,Acry-bis,按次序排好; 5、拿卷纸平铺,移液枪枪头:三个蓝,两个黄,一个白,移液枪3只; 6、先配分离胶 7、组装凝胶模具,插好板 (1)海绵用自来水润湿,插在下面槽里; (2)板:Bio-Rad前后玻璃板,注意前后顺序,夹子夹好,塞枪头于夹子上。 8、配胶见配方,用2号蓝混匀所有试剂; 9、加液至支架上方,用超纯水液封(不能用气泡); 10、待界面清晰后,用滤纸将水吸干; 11、配浓缩胶; 12、插梳子:一个个斜着插,有字面朝向我; 13、拔下梳子,转移(有字朝里,白色架子垫黄纸,将玻璃板卡在绿卡下面,不要有空隙,装去离子水,不能漏(1h),等待。),样品煮沸3分钟; 14、用10uL移液枪移液,移液,每个依次加入梳槽内; 15、电压(浓缩胶)90V,电流20mV; 16、盖上盖子:红对红,黑对黑;插上电源插头:红对红,黑对黑。 【附配方】 分离胶separating gel (5mL) ( 1个板3.5mL)1板2板

Prescription12%10%7.5% 3.5 mL7.0 mL Del H2O 1.6 mL 1.9mL 2.3 mL 1.3 3mL 2.66mL 1.5M Tris-HCL pH8.8 1.3 mL 1.3 mL 1.3 mL0.91 mL 1.82 mL 30%Acry/bis 2 mL 1.7 mL 1. 3 mL 1.19mL 1.38 mL 单体胶(29.2g+0.8g/100mL) 10%SDS50uL50uL50uL35uL70uL 10%AP50uL50uL50uL35uL70uL 7uL(夏)~8 TEMED2uL2uL(5 uL)2uL 3.5uL uL 浓缩胶Stacking gel ( 2板3mL) Prescription Volume(2 mL)(2 mL) Del H2O 1.4mL 2.1mL 0.5M Tris-HCL pH6.8250uL375uL 30%单体胶330uL495uL 10%SDS20uL30uL 10%AP20uL30uL TEMED2uL(5 uL)3uL(8 uL冬,5 uL夏) 【附所需试剂配制】 1、30%单体胶(30%单体胶即30%T,2.67%C)配制50mL:丙烯酰胺Acry:14.6g,甲叉双丙烯酰胺bis:0.4g;(100mL:Acry 29.2g,bis 0.8g) 超纯水定容至50mL,0.45 uM膜过滤,4℃保存(一个月);说明:单体浓度%T是指单体总质量(丙烯酰胺+双丙烯酰胺)在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单体相互聚合成多条长链,再与N,N-甲叉双丙烯酰胺(methylene-bisacrylamide,Bis)在引发剂和加速剂的作用下交联而成的凝聚胶多孔聚合物。凝胶孔径的大小可通过控制单体和交联剂的浓度来调节,从而满足不同分子量物质的分离要求。不同浓度的聚丙烯酰胺非变性凝胶的有效分离范围如表所示: 表1 DNA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有效分离范围 丙稀酰胺[%(w/v)]a有效分离范围(bp)二甲苯青FF b溴酚蓝b 3.51000-2000 460 100 5.080-500 260 65 8.060-400 160 45 12.040-200 70 20 15.025-150 60 15 20.0 6-100 45 12 a.N,N′-亚甲双丙稀酰胺占丙稀酰胺浓度的1/30 b.给出的数字是迁移率与染料相同的双链DNA片段的粗略大小(核苷酸对)。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和电泳都比琼脂糖凝胶更为费事。聚丙烯酰胺凝胶几乎总是铺于两块玻璃板之间,两块玻璃板由间隔片隔开冰封以绝缘胶布。在这种配置形式下,大多数丙烯酰胺溶液不会与空气接触,所以氧对聚合的抑制仅限于凝胶顶部的一个窄层里。聚丙烯酰胺凝胶一律是进行垂直电泳,根据分离的需要,其长度可以在10-100cm之间。聚丙烯酰胺凝胶与琼脂糖凝胶相比有3个主要优点:(1)分辨力强,长度仅仅相差0.2%(即500bp中的1bp)的DNA分子即可分开;(2)所能装载的DNA分子量远远琼脂糖凝胶:多达10μg的DNA可以加样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的一个标准样品槽(1cm×1mm)而不致显著影响分辨力;(3)从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回收的DNA 纯度很高,可适用于要求最高的实验(如鼠胚胎微注射)。 常用的是两种聚丙烯酰胺凝胶: (1)用于分离和纯化双链DNA片段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 (2)用于分离、纯化单链DNA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

SDS-PAGE电泳标准操作流程

SDS-PAG电泳标准操作规程(网上) 3. 程序: 端平齐。放于制胶架上夹紧,下端紧贴密封条。 3.1.2分离胶的配置 3.122 灌胶混匀后用移液枪将凝胶溶液沿玻棒小心注入到长、短玻璃板间的狭缝内(胶高度距样品模板 梳齿下缘约1cm)。 3.1 . 2.3液封在凝胶表面沿短玻板边缘轻轻加一层水以隔绝空气,使胶面平整。静置约30min观察胶面 变化,当看到水与凝固的胶面有折射率不同的界限时,表明胶已完全凝固,倒掉上层水,并用滤纸 吸干残留的水液。 3.1.3浓缩胶的配置 混匀后用移液枪将凝胶溶液注入到长、短玻璃板间的狭缝内(分离胶上方),轻轻加入样品模板梳,小心避免气泡的出现。约30分钟,聚合完全。 3.2.1安装电泳槽将制备好的凝胶板取下,小心拔下梳子。两块10%勺凝胶板分别插到U形橡胶框的两边凹 形槽中,可往上提起使凝胶板紧贴橡胶。将装好玻璃板的胶模框平放在仰放的贮槽框上,其下缘与 贮槽框下缘对齐,放入电泳槽内。倒入1X tris-gly 电泳缓冲液。 3.2.2 样品处理对于蛋白样品直接取80 pl的样品,依次加上20Q 5x buffer (加了B-巯基乙醇),混匀。 对于菌体或组织等固体样品,取少量样品加100ul 2x buffer (加了B-巯基乙醇)煮沸10分钟。 3.2.3 加样用移液枪取处理过的样品溶液10 p l,小心地依次加入到各凝胶凹形样品槽内,marker加 入到其中一个槽内,为区别两块板,marker可加在不同的孔槽中。 3.2.4电泳将电泳槽放置电泳仪上,接通电源,正负极对好。电压调至约150v保持恒压。待溴酚蓝标记移 动到凝胶底部时,关电源,把电泳缓冲液倒回瓶中。 3.2.5剥离胶把电泳槽取出,两块板拿下来,用刮片从长短玻片中间翘起,再把浓缩胶刮掉,取下。 3.3. 染色放于加有R250染色液的染色皿中,染液漫过胶即可,置于摇床上,转速约为45r/min,时间约1小时, 完成后染液倒掉并用水洗掉染液。 3.4. 脱色取出染色过的胶放于加有脱色液的染缸里,脱色液漫过胶即可,置于摇床上,转速约为45r/min,时间 约1小时,本底色脱净,条带清晰可见即可,完成后倒掉脱色液。 3.5. 拍照将脱色后的胶置于透明文件夹中,把胶上面的气泡赶出(用前也可用酒精棉球擦干净文件夹),放到 扫描仪上,拍照。 4. 注意事项 4.1 根据目的蛋白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胶片浓度。一般为100KD-50KD选用10%交;50KD-30KD选用12%胶; 30KD-10KD选用15%交。4.2 要根据样品浓度来加样品溶解液。每加一个样品后换一支吸头或清洗吸头后再点另一个样品。4.3 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时,倒胶后常漏出胶液,那是因为二块玻璃板与塑料条之间没封紧,留有空隙,所以这步要特别留心操作.4.4 电泳完毕撬板取凝胶时要小心细致不能把胶弄破。 4.5 电泳缓冲液可重复利用,如果胶上出现不正常痕迹,就要及时更换新液。 4.6 分离胶高度控制得当,确保 有大约1cm左右的浓缩胶空间。过长或过短均不能得到理想的电泳结果。 4.7 电泳染色液注意进行回收再利用, 一般可重复使用2-3次。4.8 AP和TEMED是催化剂,加入的量要合适,过少则凝胶聚合很慢甚至不聚合,过多则聚合过

SDS-PAGE电泳问题总结

SDS-PAGE电泳问题总结(2012-04-19 20:07:12)转载▼ 标签:杂谈分类:々☆常用技术☆々 蛋白质条带为什么走到下面逐渐变宽发散? 回答:多数情况是因为小分子在胶里的运动不规律,这种情况常发生在高浓度胶或凝固不 一致的胶里,你可以加大阴极的缓冲液浓度,可能会有点改善 胶凝的快慢不在于TEMED多少,在于APS的量,APS提供自由基,TEMED帮助自由基作用,是催化剂,对凝固速度影响不是太大,可以试试加大APS的量 丙烯酰胺在凝胶中的百分比分离胶的分辨范围 15 %15~45 kDa 12.5%15~60 kDa 10 %18~75 kDa 7.5%30~120kDa 5 %60~212kDa 来源于《蛋白质技术手册》汪家政 每种浓度的变性胶的分离范围不是指能跑出哪个范围分子量的蛋白质,而是指在这个区 间内,蛋白质迁移率基本和分子量成正比,也就是线性关系,为了数据的可靠性,大家 尽量根据这个来选择自己配胶的浓度。 下层也就是阳极缓冲液的作用当然是导电,用普通TRIS缓冲液做阳极缓冲液,一样跑得好,阴极就不一样了,需要提供离子强度和SDS环境,而在电泳过程中,阴极缓冲液的一些离子损失,而且与样品接触,不适合再次使用
至于有些时候跑太大浓度的胶,因为药品,BUFFER配制过程的一些问题,导致会出现蛋白带无法电泳到分离胶的最下方,胶跑得难看情况比较多,一般来说,15%的胶已经能够跑出大约15KDa左右的蛋白,对于普通SDS-PAGE已经几乎到了极限,还跑不出来的MARK带,就不必去追究商品的问题了 SDS-PAGE胶的凝结速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凝结速度越来越快,温度降 低则反之。所以,夏天时胶凝结的比较快,而冬天脚的凝结速度则变慢,甚至不能凝结,解决此类问题较可行的方法是:冬天在原配方的基础上加倍过硫酸铵和TEMED的使用量,可很好的解决胶凝结速度过慢的问题。 做SDS-PAGE的时候,除了蛋白量上样一致,最好体积也一致,这样跑出来的胶各个泳道之间的band能做到一样宽,方便后面的比较,特别是WB。做法就是拿1X的上样缓冲补全要加的样做到体积一致,否则跑出来会有的宽有的窄,特别是上样体积相差较大的 加入染色液后,先放入微波炉里加热5-10秒,使染色液微热即可(千万不要加热太久, 否则冰醋酸就挥发了)。然后放水平摇床上摇20分钟,最多半小时就染好了。脱色也很 简单,不用脱色液,直接用去离子水,放微波炉里煮沸5分钟左右,然后将水倒掉,再换上新的去离子水煮,这样反复几次,就可以了。效果可能比正常的脱色稍差一点点,不 如那样清楚,只要电泳时比平时多上1/5的样品就可以了,关键是这样省时省材料(用不着含甲醇和冰醋酸的脱色液)。方便快捷!放心,反复煮胶不会把胶煮坏的。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及方法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及方法 发布时间:11-06-01 来源:点击量:10032 字段选择:大中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及方法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电泳方法。在这种支持介质上可根据被分离物质分子大小和分子电荷多少来分离。 聚丙烯酰胺凝胶有以下优点: ①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和N,N'甲叉双丙烯酰胺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凝胶有格子是带有酰胺侧链的碳-碳聚合物,没有或很少带有离子的侧基,因而电渗作用比较小,不易和样品相互作用。 ②由于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物质,在聚合前可调节单体的浓度比,形成不同程度交链结构,其空隙度可在一个较广的范围内变化,可以根据要分离物质分子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凝胶成分,使之既有适宜的空隙度,又有比较好的机械性质。一般说来,含丙烯酰胺7-7.5%的凝胶,机械性能适用于分离分子量范围不1万至100 万物质,1万以下的蛋白质则采用含丙烯酰胺15-30%的凝胶,而分子量特别大的可采用含丙烯酰胺4%的凝胶,大孔胶易碎,小孔胶则难从管中取出,因此当丙烯酰胺的浓度增加时可以减少双含丙烯酰胺,以改进凝胶的机械性能。 ③在一定浓度范围聚丙烯酰胺对热稳定。凝胶无色透明,易观察,可用检测仪直接测定。 ④丙烯酰胺是比较纯的化合物,可以精制,减少污染。合成聚丙

的总克数称凝胶浓度,常用T%表达;凝胶溶液中交联剂占单体和交联体总量的百分数称为交联度,常用C%表示,可用下式计算: 公式 a:丙烯酰胺克数;b:甲撑双丙烯酰胺克数;m:缓冲液体积(毫升)凝胶浓度过高时,凝胶硬而脆,容易破碎;凝胶浓度太低时,凝胶稀软,不易操作。 交联度过高,胶不透明并缺乏弹性;交联度过低,凝胶呈糊状。聚丙烯酰胺凝胶具有较高的粘度,它不防止对流减低扩散的能力,而且因为它具有三度空间网状结构,某分子通过这种网孔的能力将取决于凝胶孔隙和分离物质颗粒的大小和形状,这是凝胶的分子筛作用。由于这种分子筛作用,这里的凝胶并不仅是单纯的支持物,因此,在电泳过程中除了注意电泳的基本原理以外,还必须注意与凝胶本身有关的各种性质(网孔的大小和形状等)。可通过下式计算来选择适当的凝胶网孔。 公式 式中:P为网孔平均直径,C为多聚体浓度,d为该多聚体分子直径(若不是卷曲的分子应为5A),K为常数,K值取决于涨胶的几何构型,假如多聚体的链是以近似于直角交联的,则约为1.5根据此式,我们可以通过多聚体浓度C近似地计算出网孔直径,例如已知多聚体浓度为5%,其网孔平均直径应为: 公式

SDS-PAGE分离胶配方表-及其原理

SDS-PAGE电泳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简称Acr) 和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 酰胺(简称Bis)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交联而成的具有网状立体结构的凝胶,并以此为支持物进行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根据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迁移率将蛋白质分离成若干条区带,如果分离纯化的样品中只含有同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样品电泳后,就应只分离出一条区带。 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打断蛋白质的氢键和疏水键,并按一定的比例和蛋白质分子结合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带负电荷的量远远超过其本身原有的电荷,掩盖了各种蛋白分子间天然的电荷差异。因此,各种蛋白质-SDS 复合物在电泳时的迁移率,不再受原有电荷和分子形状的影响,而只是棒长的函数。这种电泳方法称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SDS—PAGE)。由于SDS-PAGE 可设法将电泳时蛋白质电荷差异这一因素除去或减小到可以略而不计的程度,因此常用来鉴定蛋白质分离样品的纯化程度,如果被鉴定的蛋白质样品很纯,只含有一种具三级结构的蛋白质或含有相同分子量亚基的具四级结构的蛋白质,那么SDS—PAGE 后,就只出现一条蛋白质区带。 TEMED:通过催化过硫酸铵形成自由基而加速丙烯酰胺与双丙烯酰胺的聚合。 过硫酸铵(AP):提供驱动丙烯酰胺与双丙烯酰胺所必须的自由基。 SDS—PAGE 可分为圆盘状和垂直板状、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本实验采用垂直板状不连续系统。所谓“不连续”是指电泳体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缓冲液、pH 和凝胶孔径等所组成。 1.蛋白样品浓缩效应 在不连续电泳系统中,含有上、下槽缓冲液(Tris—Gly,pH8.3)、浓缩胶缓 冲液(Tris—HCl,pH6.8)、分离胶缓冲液(Tris—HCl,pH8.8),两种凝胶的浓度(即孔径)也不相同。在这种条件下,缓冲系统中的HCl 几乎全部解离成Cl-,两槽中的Gly (pI=6.0,pK a=9.7)只有很少部分解离成Gly 的负离子,而酸性蛋白质也可解离出负离子。这些离子在电泳时都向正极移动。C1—速度最快(先导离子),其次为蛋白质,Gly 负离子最慢(尾随离子)。由于C1—很快超过蛋白离子,因此在其后面形成一个电导较低、电位梯度较陡的区域,该区电位梯度最高,这是在电泳过程中形成的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导致蛋白质和Gly 离子加快移动,结 果使蛋白质在进入分离胶之前,快、慢离子之间浓缩成一薄层,有利于提高电泳的分辨率。 2.分子筛效应 蛋白质离子进入分离胶后,条件有很大变化。由于其pH 升高(电泳进行时 常超过9.0),使Gly 解 离成负离子的效应增加;同时因凝胶的浓度升高,蛋白质的泳动受到影响,迁移率急剧下降。此两项变化,使Gly 的移动超过蛋白质,上述的高电压梯度不复 存在,蛋白质便在一个较均一的pH 和电压梯度环境中,按其分子的大小移动。分离胶的孔径有一定的大小,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来说,通过时受到的阻滞程度不同,即使净电荷相等的颗粒,也会由于这种分子筛的效应,把不同大小的蛋白质相互分开。

(完整版)SDS-PAGE蛋白电泳方法

SDS-PAGE 一. 实验原理 SDS 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蛋白质溶液里加入 SDS 和巯基乙醇后,巯基乙醇能使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还原, SDS 能使蛋白质的氢键、疏水键打开并结合到蛋白质分子上,形成蛋白质-SDS 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SDS 与大多数蛋白质的结合比例为 1.4:1。由于十二烷基磺酸根带负电,使各种蛋白质的SDS-复合物都带上相同密度的负电荷,它的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种类蛋白质间原有的电荷差别。SDS与蛋白质结合后,还引起了蛋白质构象的改变。蛋白质-SDS复合物的流体力学和光学性质表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形状,近似于雪茄烟形的长椭圆棒,不同蛋白质的 SDS 复合物的短轴长度都一样,约为 1.8nm ,而长轴则随蛋白质的 Mr 成正比的变化。基于上述原因,蛋白质-SDS 复合物在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原有电荷和形状的影响,而只与椭圆棒的长度有关,也就是蛋白质 Mr 的函数。 二. 试剂器材 30%凝胶贮液(100mL):称取试剂Acr 29.2g和Bis 0.8g置于100mL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约60mL双蒸水,充分搅拌溶解后加双蒸水定容至100mL,置于棕色瓶内4℃贮存,每过1-2个月应重新配制; 注意:丙稀酰胺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并可通过皮肤吸收,其作用有积累性,配制时应戴手套和口罩等。 分离胶缓冲液(1.5 mol/L Tris-HCl,pH 8.8,100mL):称取Tris 18.2g 溶于约80mL 双蒸水,用6mol/L的HCl 调整pH值至8.8,加双蒸水定容到100mL,4℃ 贮存;堆积胶缓冲液(0.5 M Tris-HCl,pH 6.8,100mL):称取Tris 6.0g溶于约80mL双蒸水,用1mol/L的HCl 调整pH值至6.8,加双蒸水定容到100mL,4℃ 贮存;

SDS-PAGE电泳实验步骤

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 一、实验目的 学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一定的pH条件下解离而带电荷。当溶液的pH大于蛋白质的等电点(pI)时,蛋白质本身带负电,在电场中将向正极移动;当溶液的pH小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带正电,在电场中将向负极移动;蛋白质在特定电场中移动的速度取决于其本身所带的净电荷的多少、蛋白质颗粒的大小和分子形状、电场强度等。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一定量的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聚合而成的三维网状孔结构。本实验采用不连续凝胶系统,调整双丙烯酰胺用量的多少,可制成不同孔径的两层凝胶;这样,当含有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溶液通过这两层凝胶时,受阻滞的程度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迁移率。由于上层胶的孔径较大,不同大小的蛋白质分子在通过大孔胶时,受到的阻滞基本相同,因此以相同的速率移动;当进入小孔胶时,分子量大的蛋白质移动速度减慢,因而在两层凝胶的界面处,样品被压缩成很窄的区带。这就是常说的浓缩效应和分子筛效应。同时,在制备上层胶(浓缩胶)和下层胶(分离胶)时,采用两种缓冲体系;上层胶pH=6.7—6.8,下层胶pH=8.9;Tris —HCI缓冲液中的Tris用于维持溶液的电中性及pH,是缓冲配对离子;CI-是前导离子。在pH6.8时,缓冲液中的Gly-为尾随离子,而在pH=8.9时,Gly的解离度增加;这样浓缩胶和分离胶之间pH的不连续性,控制了慢离子的解离度,进而达到控制其有效迁移率之目的。不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等电点,在进入分离胶后,各种蛋白质由于所带的静电荷不同,而有不同的迁移率。由于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存在的浓缩效应,分子筛效应及电荷效应,使不同的蛋白质在同一电场中达到有效的分离。 如果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一定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由于SDS带有大量的负电荷,且这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使蛋白质变性,特别是在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存在下,蛋白质分子内的二硫键被还原,肽链完全伸展,使蛋白质分子与SDS充分结合,形成带负电性的蛋白质—SDS复合物;此时,蛋白质分子上所带的负电荷量远远超过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掩盖了不同蛋白质间所带电荷上的差异。蛋白质分子量愈小,在电场中移动得愈快;反之,愈慢。蛋白质的分子量与电泳迁移率之间的关系是: M r =K(10-b·m) logM r =LogK—b·R m , 式中M r ——蛋白质的分子量; logK——截距; b——斜率; R m ——相对迁移率。 实验证明,蛋白质分子量在15,000—200,000的范围内,电泳迁移率与分子量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该技术首先在1967年由Shapiro建立,1969年由Weber和Osborn进一步完善。 一、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简称Acr) 和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简称Bis)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交联而成的具有网状立体结构的凝胶,并以此为支持物进行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根据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迁移率将蛋白质分离成若干条区带,如果分离纯化的样品中只含有同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样品电泳后,就应只分离出一条区带。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打断蛋白质的氢键和疏水键,并按一定的比例和蛋白质分子结合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带负电荷的量远远超过其本身原有的电荷,掩盖了各种蛋白分子间天然的电荷差异。因此,各种蛋白质-SDS 复合物在电泳时的迁移率,不再受原有电荷和分子形状的影响,而只是棒长的函数。这种电泳方法称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SDS—PAGE)。由于SDS-PAGE 可设法将电泳时蛋白质电荷差异这一因素除去或减小到可以略而不计的程度,因此常用来鉴定蛋白质分离样品的纯化程度,如果被鉴定的蛋白质样品很纯,只含有一种具三级结构的蛋白质或含有相同分子量亚基的具四级结构的蛋白质,那么SDS—PAGE 后,就只出现一条蛋白质区带。SDS—PAGE 可分为圆盘状和垂直板状、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本实验采用垂直板状不连续系统。所谓“不连续”是指电泳体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缓冲液、pH 和凝胶孔径等所组成。 1.样品的浓缩效应 在不连续电泳系统中,含有上、下槽缓冲液(Tris—Gly,pH8.3)、浓缩胶缓冲液(Tris—HCl,pH6.8)、分离胶缓冲液(Tris—HCl,pH8.8),两种凝胶的浓度(即孔径)也不相同。在这种条件下,缓冲系统中的HCl 几乎全部解离成Cl-,两槽中的Gly (pI=6.0,pK a=9.7)只有很少部分解离成Gly 的负离子,而酸性蛋白质也可解离出负离子。这些离子在电泳时都向正极移动。C1—速度最快(先导离子),其次为蛋白质,Gly 负离子最慢(尾随离子)。由于C1—很快超过蛋白离子,因此在其后面形成一个电导较低、电位梯度较陡的区域,该区电位梯度最高,这是在电泳过程中形成的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导致蛋白质和Gly 离子加快移动,结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SDS-PAGE分离蛋白质的原理; 2.掌握垂直板电泳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电泳: (1)定义: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 (2)影响电泳效果的因素: ①带电颗粒的大小和形状:颗粒越大,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②颗粒的电荷数:电荷越少,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③溶液的粘度:粘度越大,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④溶液的pH值:影响被分离物质的解离度,离等电点越近,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⑤电场强度:电场强度越小,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⑥离子强度:离子强度越大,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⑦电渗现象:电场中,液体相对于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 ⑧支持物筛孔大小:孔径小,电泳速度慢,反之则快。 2、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1)定义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是以聚丙烯胺凝胶作为载体的一种区带电泳。 SDS-PAGE: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十二烷基磺酸钠) (2)SDS的作用 SDS是一种阴离子去垢剂,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SDS-蛋白质复合物。 由于SDS带有大量负电荷,好比蛋白质穿上带负电的“外衣”,蛋白质本身带有的电荷则被掩盖,即消除了蛋白质分子之间电荷差异。 因此在电泳时,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度则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分子大小 (3) SDS-PAGE分类: ?SDS-PAGE按照缓冲液pH值和凝胶孔径差异分为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两大类: 连续系统:电泳体系中缓冲液pH值及凝胶浓度相同,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主要靠电荷和分子筛效应。 不连续系统:缓冲液离子成分,pH,凝胶浓度及电位梯度均不连续性,带电颗粒在电场中泳动不仅有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还具有浓缩效应,因而其分离条带清晰度及分辨率均较前者佳 (4)聚丙烯胺凝胶的生成: 聚丙烯胺凝胶由丙烯酰胺单体(Acr)和N,N’-甲叉双丙烯酰胺(Bis)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在具有自由基时,Acr和Bis就会聚合。 引发产生自由基的方法有两种:

SDS-PAGE电泳注意事项

SDS是阴离子去污剂,作为变性剂和助溶试剂,它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分子的二、三级结构。 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能使半胱氨酸残基间的二硫键断裂。 在样品和凝胶中加入还原剂和SDS后,分子被解聚成多肽链,解聚后的氨基酸侧链和SDS 结合成蛋白- SDS胶束,所带的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原有的电荷量,这样就消除了不同分子间的电荷差异和结构差异。 浓缩胶的作用是有堆积作用,凝胶浓度较小,孔径较大,把较稀的样品加在浓缩胶上,经过大孔径凝胶的迁移作用而被浓缩至一个狭窄的区带。 聚丙烯酰胺凝胶由单体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聚合而成,催化聚合的常用方法有两种:化学聚合法和光聚合法。化学聚合以过硫酸铵(AP)为催化剂,以四甲基乙二胺(TEMED)为加速剂。 不连续体系由电极缓冲液、浓缩胶及分离胶所组成。浓缩胶是由AP催化聚合而成的大孔胶,凝胶缓冲液为pH6.7的Tris-HCl。分离胶是由AP催化聚合而成的小孔胶,凝胶缓冲液为pH8.9 Tris-HCl。电极缓冲液是pH8.3 Tris-甘氨酸缓冲液。2种孔径的凝胶、2种缓冲体系、3种pH值使不连续体系形成了凝胶孔径、pH值、缓冲液离子成分的不连续性,这是样品浓缩的主要因素。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经常应用于提纯过程中纯度的检测,纯化的蛋白质通常在SDS 电泳上应只有一条带,但如果蛋白质是由不同的亚基组成的,它在电泳中可能会形成分别对应于各个亚基的几条带。 注意问题 1.样品处理 上样缓冲液的作用:形成SDS-蛋白复合物,使其带负电;SDS和巯基乙醇使蛋白质解离,综上两点为了在电泳中,只根据分子量来分离。 SDS作用:去蛋白质电荷、解离蛋白质之间的氢键、取消蛋白分子内的疏水作用、去多肽折叠,还有助溶剂的作用。 2. SDS-PAGE电泳凝胶中各主要成分的作用 (1)浓缩与分离胶凝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泳成功与否,与促凝剂及环境密切相关。 3. 提高SDS-PAGE电泳分辨率的途径 待凝胶在室温凝固后,可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使用。忌即配即用或4度冰箱放置,前者易导致凝固不充分,后者可导致SDS结晶。一般凝胶可在室温下保存4天,SDS可水解聚丙烯酰胺。 4. .“微笑”(两边翘起中间凹下)形带原因 主要是由于凝胶的中间部分凝固不均匀所致,多出现于较厚的凝胶中。 处理办法:待其充分凝固再作后续实验。 5. “皱眉”(两边向下中间鼓起)形带原因 主要出现在蛋白质垂直电泳槽中,一般是两板之间的底部间隙气泡未排除干净。 处理办法:可在两板间加入适量缓冲液,以排除气泡。 6. 带出现拖尾现象 主要是样品融解效果不佳或分离胶浓度过大引起的。 处理办法:加样前离心;选择适当的样品缓冲液,加适量样品促溶剂;电泳缓冲液时间过长,重新配制;降低凝胶浓度。 7. 带出现纹理现象 主要是样品不溶性颗粒引起的。

SDS-PAGE凝胶电泳

蛋白质亚基分子量测定SDS-PAGE凝胶电泳 一目的 掌握SDS-PAGE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亚基分子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原理 SDS是一种阴离子去污剂,作为变性剂和助溶性试剂,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质分子的二级、三级结构;而强还原剂,如二硫苏糖醇、β-巯基乙醇能使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二硫键断裂。 因此,在样品和凝胶中加入SDS和还原剂后,蛋白质分子被解聚为组成它们的多肽链,解聚后的氨基酸侧链与SDS结合后,形成带负电的蛋白质-SDS胶束,所带电荷远远超过了蛋白质原有的电荷量,消除了不同分子间的电荷差异;同时,蛋白质-SDS聚合体的形状也基本相同,这就消除了在电泳过程中分子形状对迁移率的影响。 基于上述SDS-PAGE的原理介绍,我们可以利用SDS-PAGE电泳进行未知蛋白质的分子量测定;以不同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得到不同标准蛋白的电泳迁移率,制作标准校正曲线,然后对未知蛋白在相同条件下进行SDS-PAGE电泳,测定迁移率,从标准曲线得到相应的分子量 三试剂和器材 试剂:1低分子量标准蛋白质 2 待测蛋白质样品(用上次测定的可溶性蛋白样液) 3 凝胶贮液:30g丙烯酰胺,0.8g甲叉双丙烯酰胺,溶于100ml蒸馏水中,过滤,于4°暗处贮存,一个月内使用 4 1mol/l,PH8.8 Tris-HCl 缓冲液,Tris121g溶于蒸馏水,用浓盐酸调至PH8.8,以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5 10%(w/v)SDS 6 10%(w/v)过硫酸铵溶液(当天配) 7 四甲基乙二胺(TEMED) 8 电极缓冲液PH8.3:Tris30.3g,甘氨酸144.2g,SDS 10g,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0ml,使用时稀释10倍。 9 2×样品稀释液:SDS 500mg,巯基乙醇1ml ,甘油3ml, 溴酚蓝4mg,1mol/L Tris-HCL (pH6.8),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ml,按每份1ml分装,可在4℃存放数周,或在-20℃保存数月。以此液制备样品时,样品若为液体,则加入与阳平等体积的原液混合即可。 10 固定液:500ml 乙醇,100ml冰醋酸,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11 脱色液:250ml乙醇,80ml冰醋酸,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12 染色液:0.29g考马斯亮蓝R-250溶解在250ml脱色液中 器材:微量进样针,电泳仪,电泳槽 四操作步骤 1分离胶制备: 凝胶浓度5% 7.5% 10% 12.5% 15% 凝胶贮液ml 5 7.5 10 12.5 15 1mol/LPH8.8 Tris-HClml 11.2 11.2 11.2 11.2 11.2 水ml 13.7 11.2 1.2 8.7 3.7 10% SDS ml 0.3 10% 过硫酸铵ml 0.1 TEMED (μL) 20 将上述胶液配好,混匀后,迅速加入两块玻璃板间隙中,使胶液面与矮玻璃和高玻璃之间形

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及浓缩胶浓缩样品的原理

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及浓缩胶浓缩样品的原理 SDS-PAG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目前最常用的分离蛋白质的电泳技术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SDS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破坏蛋白质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强还原剂能使半胱氨酸之间的二硫键断裂,蛋白质在一定浓度的含有强还原剂的SDS溶液中,与SDS分子按比例结合,形成带负电荷的SDS-蛋白质复合物,这种复合物由于结合大量的SDS,使蛋白质丧失了原有的电荷状态形成仅保持原有分子大小为特征的负离子团块,从而降低或消除了各种蛋白质分子之间天然的电荷差异,由于SDS与蛋白质的结合是按重量成比例的,因此在进行电泳时,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度取决于分子大小。当分子量在15KD到200KD之间时,蛋白质的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符合下式:logMW=K-bX,式中:MW为分子量,X为迁移率,k、b均为常数,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对分子量对数作图,可获得一条标准曲线,未知蛋白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电泳,根据它的电泳迁移率即可在标准曲线上求得分子量。 SDS-PAGE电泳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①溶液中SDS单体的浓度 SDS在水溶液中是以单体和SDS-多肽胶束的混合形式存在,能与蛋白质分子结合的是单体。为了保证蛋白质

与SDS的充分结合,它们的重量比应该为1∶4或1∶3。②样品缓冲液的离子强度因为SDS结合到蛋白质上的量仅仅取决于平衡时SDS单体的浓度,不是总浓度,而只有在低离子强度的溶液中,SDS 单体才具有较高的平衡浓度。所以,SDS电泳的样品缓冲液离子强度较低,常为10-100 mM。③二硫键是否完全被还原只有二硫键被完全还原以后,蛋白质分子才能被解聚,SDS才能定量地结合到亚基上从而给出相对迁移率和分子质量对数的线性关系。Sample buffer 中的β-巯基乙醇的浓度常为4-5%,二硫苏糖醇的浓度常为2-3%。前者有挥发性,最好使用前加入。 SDS-PAGE缓冲液系统的选择,Tris-Glycine、Tris-Tricine、Tris-硼酸盐或者其他? 一般来说,在被分析的蛋白质稳定的pH范围,凡是不与SDS发生相互作用的缓冲液都可以使用,但缓冲液的选择对蛋白带的分离和电泳的速度是非常关键的。Tris-甘氨酸系统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缓冲系统。Tris-甘氨酸系统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缓冲系统。如果要测定糖蛋白的分子量,最好采用Tris-硼酸盐缓冲系统,对于分子质量小于15 kDa的蛋白样品,可以使用SDS-尿素系统,也可以采用Tris-tricine缓冲系统。 积层胶(或称浓缩胶)的作用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及常见问题分析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及常见问题分析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为PAG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一种常用电泳技术。聚丙烯酰胺凝胶由单体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聚合而成,聚合过程由自由基催化完成。催化聚合的常用方法有两种:化学聚合法和光聚合法。化学聚合以过硫酸铵(AP)为催化剂,以四甲基乙二胺(TEMED)为加速剂。在聚合过程中,TEMED催化过硫酸铵产生自由基,后者引发丙烯酰胺单体聚合,同时甲叉双丙烯酰胺与丙烯酰胺链间产生甲叉键交联,从而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PAGE根据其有无浓缩效应,分为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两大类,连续系统电泳体系中缓冲液pH值及凝胶浓度相同,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主要靠电荷和分子筛效应。不连续系统中由于缓冲液离子成分,pH,凝胶浓度及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带电颗粒在电场中泳动不仅有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还具有浓缩效应,因而其分离条带清晰度及分辨率均较前者佳。不连续体系由电极缓冲液、浓缩胶及分离胶所组成。浓缩胶是由AP催化聚合而成的大孔胶,凝胶缓冲液为pH6.7的Tris-HC1。分离胶是由AP催化聚合而成的小孔胶,凝胶缓冲液为pH8.9 Tris-HC1。电极缓冲液是pH8.3 Tris-甘氨酸缓冲液。2种孔径的凝胶、2种缓冲体系、3种pH值使不连续体系形成了凝胶孔径、pH值、缓冲液离子成分的不连续性,这是样品浓缩的主要因素。

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时,它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以及分子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如果加入一种试剂使电荷因素消除,那电泳迁移率就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就可以用电泳技术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1967年,Shapiro等发现阴离子去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具有这种作用。当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足够量SDS 和巯基乙醇,SDS可使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还原。由于十二烷基硫酸根带负电,使各种蛋白质—SDS复合物都带上相同密度的负电荷,它的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种蛋白质间原有的电荷差别,SDS与蛋白质结合后,还可引起构象改变,蛋白质—SDS复合物形成近似“雪茄烟”形的长椭圆棒,不同蛋白质的SDS复合物的短轴长度都一样,约为18A,这样的蛋白质—SDS复合物,在凝胶中的迁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原的电荷和形状的影响,而取决于分子量的大小由于蛋白质-SDS复合物在单位长度上带有相等的电荷,所以它们以相等的迁移速度从浓缩胶进入分离胶,进入分离胶后,由于聚丙烯酰胺的分子筛作用,小分子的蛋白质可以容易的通过凝胶孔径,阻力小,迁移速度快;大分子蛋白质则受到较大的阻力而被滞后,这样蛋白质在电泳过程中就会根据其各自分子量的大小而被分离。因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以用于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当分子量在15KD到200KD之间时,蛋白质的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符合下式:logMW=K-bX,式中:MW为分子量,X为迁移率,k、b均为常数,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对分子量对数作图,可获得一条标准曲线,未知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