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
1..管理: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系统: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3.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2)管理的主题是管理者。3)管理的人物,职能与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出理好人际关系
4.管理的两重性:自然属性—必要性, 社会属性—目的性,
5.掌握管理两重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3)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
6.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
7.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a.生产力方面,b,生产关系方面。C,上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于演变过程。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8.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与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系统化理论和行之有效地方法,意义在于: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第二章
1.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器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2. 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很多从不同角

度研究管理问题的流派,美国管理学家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3.全面质量管理: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以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4.领导作用:就是要在组织中形成一种“上下同欲”的状态,创造一个让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充分发挥作用的积极地内部环境。
5.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有哪些?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工人和户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7)实行职能工长制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6.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1)明确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4)职业管理人员5)遵守规则和纪律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
7.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1)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2)管理职能的过程有五个,即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即各级管理人员都执行着管理职能,但侧重点则因管理级别的不同而异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要因地制宜灵活应用。
8.学习型组织的特点:1)讲求战略2)有领导远见3)扁平的组织结构4)员工活性化5)信息在组织内分享6)有呛得组织文化7
9卓越绩效标准的核心价值观:1)领导作用2)以顾客为导向3)有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4)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5)灵敏性6)关注未来7)管理创新8)基于事实的管理9)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10)重在结果和创造11)系统观点
10.按照卓越绩效模式的要求,组织领导履行的职责有哪些?1)创造以顾客为中心的价值观,明确使命和存在的价值2)制度发展战略.方针目标.体系和方法,指导组织活动,并引导组织长远发展3)调动.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全员参与.改进.学习和创新4)以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个人魅力起到典范作用,形成领导的权威和员工的忠诚,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11.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观点为⑴生产和经营管理各个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好坏为评价标准;⑵使衡量各项经济活动效果的标准定量化,并借助于数学模型找出最优的实施方案;⑶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⑷特别是强调使用先进的数量方法及管理手段。
12.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为⑴管理就是决策;⑵决

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13.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⑴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⑵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⑶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⑷企业应采取新型的领导方法。14.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几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泰罗科管管理理论出现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出现这一阶段.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阶段时间,主要执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发展3)管理理论丛林;在此阶段形成了各种管理理论学派,全面性.系统性和精确性等该阶段管理理论的特点,4)战略管理;由于外部环境和市场的激烈变化,要求企业进行长远思考以便求得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考虑外部变化并制定战略是战略管理的特点5)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受到世界瞩目,由此日本企业所推行的管理模式—全面质量管理在世界范围被推广和学习,持续改进等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6)学习型组织理论


第三章
1.经济环境:指组织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状况,包括消费者购买力,利息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社会总体价格水平等都属于经济环境的范畴
2.具体环境:指那些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要素。
3.社会责任: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次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4.管理道德: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
5.举例说明组织环境的类型:1)简单和稳定的环境,例如容器制造商,软饮料生产企业和啤酒经销商就处于这种不确定性很低的环境中,2)复杂和稳定的环境,这种环境的不确定程度随着所面临环境要素的增加而升高, 3)简单和动态的环境,因为环境中某些要素发生动荡变化,使得环境的不确定明显升高,如唱片公司.玩具制造商和时装加工企业就处于这种环境中,4)复杂和动态的环境,不确定性最高,对组织管理者的挑战最大,如电子行业.计算机软件公司,电子仪器制造商就面临这种最难以对付的环境。
6.组织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一)一般环境:1)经济环境2)政治和法律环境3)社会文化环境4)科技环境5)全球化环境,(二)具体环境:1)顾客2)供应商3)竞争者4)其他因素



第四章
1.计划工作:指制度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许诺原理: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作出的许诺,

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3.灵活性原理: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
4.改变航道原理: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得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就越重要。
5.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1)目的性2)主导性3)普遍性4)经济性
6.计划工作的意义: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3)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4)有利于控制
7.计划工作的程序:1)估量计划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4)确定可选择方案5)评价各种方案6)选择方案7)制订派生计划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8.计划工作的原理:一、限定因素原理。 所谓限定因素,是指妨碍组织目标实现的因素,也就是说,在其他因不变的情况下,仅仅改变这些因素,就可以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限因素原理可以表述如下:主管人员越是能够了解对达到目标起主要限制作的因素,就越能够有针对性地、有效地拟定各种行动方案。限定因素原理时又被形象地称作“木桶原理”。二、许诺原理。 在计划工作中选择合理的期限应当有某些规律可循。许诺原理可以表为: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各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因而,许诺越大,现许诺的时间就越长,实现许诺的可能性就越小。这一原理涉及计划期限问题。一般来说,经济上的考虑影响到计划期限的选择。每项计划的许诺不能太多,因为许诺(务)越多,则计划时间越长。三、灵活性原理。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计划必须具有灵活性,即当出现意外情况时,有能力改变方向而不必太大的代价,灵活性原理可以表述为:计划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由于未意外事件引起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必须指出,灵活性原理就是制定计划要留有余地,至于执行计划,则一般不应有灵活性。例如执行一个生产作计划必须严格准确,否则就会发生组装车间停工待料或在制品大量积压的象。四、改变航道原理。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得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就越重要。


第五章 目标与战略
1、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2、目标SMART特性: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Specific;可以度量或测量Measurable;可以实现Achievable;目标之间相互关联Relevant;时间限定Timebond。
3、目标的属性:(一)目标可以分为突破性目标和控制

性目标;(二)目标的纵向性;(三)目标的网络化;(四)目标的多样性;(五)目标的时间性;(六)目标的可考核性。
4、目标的作用:(一)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二)激励作用;(三)凝聚作用;(四)目标是考核管理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
5、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现“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6、目标管理的特点:(一)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二)强调“自我控制”;(三)促使下放权力;(四)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
7、目标管理基本过程:(一)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二)组织实施;(三)检查和评价。
8、目标管理的局限性:(一)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传得不够;(二)没有指导方针向拟定目标的各级管理人员讲清楚;(三)目标难以确定;(四)目标一般是短期的;(五)不灵活的危险。
9、制定战略是指直接改变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实力为目的的项目活动。
10、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无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11、战略分析就是要理清企业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回避威胁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发挥优势,为制定战略打好基础。
12、使命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各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都应当由一个使命。使命表明组织是干什么,应该干什么。
13、政策市组织在 决策或处理问题是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4、预算作为一种计划,是以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一种报告书。它也可称之为数字化的计划。
15、规则是针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
16、组织目标的三个基本层次:(1)环境层——社会加于组织的目标。例如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2)组织层——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和一个系统的整体目标。例如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自我改造和发展的能力等目标;(3)个人层——组织成员的目标。例如经济收入、工作丰富化、兴趣爱好、荣誉和成就感等。
17、简述组织目标的激励作用:(1)目标是一种激励组织成员的力量源泉。从组织成员个人的角度来看,目标的激励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个人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调动起潜在能力,尽力而为,创造出最佳成绩;个人只有达到了目标后,才会产生成就感和满意感。(2)要使目标对组织成员产生激励作用,一方面要符合他们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有挑战性。目标要富于挑战性应当作为制定目标的另一条原则。
18、简述竞争对手分析的四个方面:(1

)竞争对手的长期目标和战略分析。主要分析对手的增长目标、产品结构、主要市场分布、市场地位和组织结构。(2)技术经济实力和能力的分析。主要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质量、新产品和技术储备、设备先进程度、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数量,销售队伍的素质和经验、销售组织与售后服务网,研究与技术开发投入比例等进行分析。(3)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分析。主要是分析竞争对手的收益性、周转性、经营安全性、偿付能力、折旧率以及成长性。(4)领导者和管理背景分析。主要分析竞争对手最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管理阶层的素质和能力以及管理方式和竞争方式等。
19、简述企业核心能力的的表现:(1)具有建立电子商务网络和系统的技能;(2)迅速地把新产品投入市场的能力;(3)更好的售后服务能力;(4)生产制造高质量产品的技能;(5)开发产品特性方面的创新能力;(6)对市场变化做出迅速反应;(7)准确迅速满足顾客订单的系统;(8)整合各种技术创造新产品的
20、简述企业制定战略的重要性。
(1)战略的重要性。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一般来说。战略具有对抗的意义,它总是针对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及其真正在和可能采取的行动而制定的。(2)制定战略是组织战略管理的一个主要环节,战略制定通常包括战略分析、战略设计以及战略部署和展开等环节。(3)战略分析是对组织的内外部环境所作出的分析判断,以便发现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以及内部的威胁和劣势。(4)在战略分析的基础上,来进行战略设计。首先要重新明确企业的使命、目标和战略,为了保证战略实施上的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展开为项目、程序、规则和预算等。与此同时企业还要进行战略选择。
21、试述波特的价值链模型。
(1)波特的价值链模型是把企业的经营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包括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成品运输、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辅助活动包括采购、研究开发、人员配备管理和基础结构等。
(2)波特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实际上是价值增值的活动,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增加值如果超过了成本,便有盈利,如果超过竞争对手的话,便拥有了更多的竞争优势。



第六章 预测与决策
1、预测是指对未来环境所作出的估计。它以过去为基础推测未来,以昨天为依据估算今后,以已知预计未知。
2、预测的作用:①帮助我们认识和控制未来的不肯定性,使对未来的无知降到最低限度。②使计划的预期目标同可能变化的周围环境

与经济条件保持一致。③事先了解计划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结果。
3、预测的步骤:(一)提出课题和任务;(二)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三)建立预测模;(四)确定预测方法;(五)评定预测结果;(六)将预测结果交付决策。
4、决策是为到达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5、正确决策的特征:(一)有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二)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基础;(三)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四)对控制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五)追求的是最可能的优化效应。
6、决策的类型:
按决策对象的内容分类,有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按决策评价的准则分类,有最优标准、满意标准和合理标准;
按决策的范围分类,有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按决策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分类,有肯定型决策、非肯定型决策和风险性决策;
按决策的依据分类,有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另外还有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7、程序化决策是指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外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以致每当它们出现时,不需要在进行重复处理。
8、非程序化决策指有些问题在过去尚未发生过,或因为确切的性质和结构尚捉摸不定或很复杂,或因为其十分重要而需要用“现裁现做”的方式加以处理。费程序化决策又称为“结构不良”的决策。
9、德尔菲法在我国习惯称为“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效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靠。
10、计量决策方法亦指决策的“硬技术”,是建立在数学工具基础上的决策方法,它的核心是把决策的变量与变量、变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式表现出来,即建立数学模型。
11、简述述计量决策方法的种类。
(1)边际分析法;(2)费用效果分析法;(3)概率方法;(4)效用方法;(5)期望值方;(6)博弈论方法;(7)线性规划方法。
12、试述计量决策方法的优缺点。
计量决策方法被称为决策的硬方法。
(1) 其优点是:①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最有性、可靠性;②可以使领导者、决策者从常规的决策中解脱出来,把注意力专门集中在关键性、全局性的重大复杂的战略决策方面,这帮助了领导者提高重大战略决策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 局限性在于:①对于许多复杂的决策来说,未见可以运用的简便可行的数学手段。②数学手段本身也太深奥难懂,很多决策人员并不熟悉它,掌握起来也不容易。③采用数学手段或电子计算机,

花钱多,不直接用于一般决策问题。



第七章 组织工作概述
1、组织工作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组织工作的特点:①组织工作是一个过程;②组织工作是动态的;③组织工作要充虑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3、管理宽度原理是指组织中管理者监督管辖其直接下属的人数越是适当,就越是能够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行。
4、责权一致原则是指在组织结构设计中,职位的职权和职责越是对等一致,组织结构就越是有效。
5、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理是指对组织结构中的职权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处理得越是适中,就越是有利于组织的有效运行。
6、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理是指越是能在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之间取得平衡,就越能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行。
7、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技术、环境、规模、组织的生命周期及战略等。
8、简述组织工作的原理。
(1)目标统一原理;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分工协作原理;分工协作原理,是指组织结构越能反映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必要的各项任务和工作分工,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组织结构就越是精干、高效。
(3)管理宽度原理;管理宽度原理,是指组织中管理者监督管辖其直接下属的人数越是适当,就越是能够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行。
(4)责权一致原理;责权一致原理,是指在组织结构设计中,职位的职权和职责越是对等一致,组织结构就越是有效。
(5)集权与分权结合原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理,是指对组织结构中的职权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处理得越是适中,就越是有利于组织的有效运行。
(6)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理;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理,是指越是能在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之间取得平衡,就越能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行。



第八章 组织结构设计与类型
1、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tasks)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job)。
2、职位设计的做法:职位扩大化、职位轮换、职位丰富化和工作团队等。
3、职位扩大化是为了克服犹豫过度的分工而导致的工作过于狭窄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职位设计思想。
4、职位丰富化是指工作的横向扩展,职位丰富化则指从纵向上充实和丰富工作内容,即从增加员工对工作的自主性和责任心的角度,使其体验工作的内在意义、挑战性和成就感。
5、“安东尼结构”是美国斯隆管理学院提出的经营管理层次结构。该结构把经营管理分为三个层次:战略规划层、战术设计层和运行管理

层。
6、管理宽度又称管理幅度,指管理者有效的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确定管理宽度最有效的方法是随机制宜,即依据所处的条件而定。
7、部门是指组织中管理者为了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8、“隧道视野”现象是指由于各职能部门专业化,使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除了本部门外,其余什么都不顾,就如同过隧道一样,除了本身领域外,其他什么都看不见。
9、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又称为“斯隆模型”。这种组织结构实行集中领导下的分权管理,在这种制度中,企业按产品、地区或经营部门分别成立若干个事业部,各事业部实行单独经营、单独核算。企业高层管理者保持人事决策、财务控制以及监督等大权,并利用利润等指标对事业部进行控制。事业部的经理根据企业最高领导的指示进行工作。事业部适合大型的或跨国的企业公司。
10、简述专业化分工的优缺点。
(1)专业化分工的优点:有利于提高人员的工作熟练程度;有利于减少因工作变换而损失的时间;有利于使用专业设备和减少人员培训的要求;有利于扩大劳动者的来源和降低劳动成本等。
(2)专业化分工的缺点:工作枯燥、单调、乏味,易造成人们在生理、心理上的伤害,导致了员工的厌烦很不满情绪;工作之间的协调成本上升,从而影响了总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1、部门划分的方法:(1)按人数划分。(2)按时间划分。(3)按职能划分。(4)按产品划分。(5)按地区划分。(6)按服务对象划分。(7)按设备划分。(8)其他。
12、简述部门划分的原则。
(1)力求最少。组织结构是由管理层次、部门结合而成的。组织结构要求精简,部门必须力求最少,但这是以有效的实现目标为前提的。
(2)组织结构应具有弹性。组织中的部门应随业务的需要而增减,其增设或撤销应随业务工作而定,也可设立临时部门或工作组来解决临时出现的问题。
(3)确保目标的实现。必要的职能均应确保目标的实现。
(4)指派平衡。各职能部门的指派应达到平衡,避免忙闲不均,工作量分摊不匀。
(5)检查部门分设。检查部门与业务部门分设,这样就避免检查人员的“偏心”,真正发挥检查部门的作用。
13、简述直线型组织结构的特点及其优缺点。
直线型组织结构又称单线型组织结构,是最为简单的一种类型。
(1)特点:①组织者每一位管理者对其直接下属有直接职权;②组织中每一个人只能向一位直接上级报告;③管理者在其管辖范围内,有绝对的职权或完全的职权。
(2)优点:直线型组织结构的优点是结果比较简单,责任

与职权明确,做出决定可能比较容易和迅速。
(3)缺点:直线型组织结构的缺点是在组织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业务比较复杂,所有管理只能集中有一个人承担,是比较困难的。同时,部门间协调差。
14、简述职能型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1)优点:职能型组织机构的有点事具有适应管理工作分工较细的特点,能够充分发挥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作用;由于吸收专家参加管理,减轻了上层管理者的负担,使他们有可能集中注意力以实现自己的职责。
(2)缺点:职能型组织结构的缺点是由于实行多头领导,妨碍了组织的统一指挥,容易造成管理混乱,不利于明确划分职责与职权;各职能机构不能很好地配合,横向联系差;对环境发展变化的适应性也差,不够灵活;强调专业化,使管理者忽略了本专业以外的知识,不利于培养上次管理者。
15、简述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1)优点:各级直接管理者都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和人员作为参谋和助手,因而能够对本部进行有效管理,以适应现代管理工作比较复杂而细致的特点,而每个部门都是有直接人员统一指挥,这就满足了现代组织活动需要统一指挥和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度的要求。
(2)缺点:下级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受到限制;部门之间互通情报少,不能集思广益的做出决策;个参谋部门和直线指挥部门之间的目标不统一,容易产生矛盾,使上层主管的协调工作量大;难于从组织内部培养熟悉全面情况的管理人员;整个组织系统的适应性较差,因循守旧,对新情况不能做出即使的反应。
16、简述矩阵型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1)矩阵组织的优点是灵活性、适应性强。它是按照一定任务的要求,把具有各种专长的人员调集到一起,既便于沟通意见,又易于接受新观念、新方法。同时,由于所有的成员都了解整个小组的任务和问题,因而便于把自己的工作和整个工作联系起来,集思广益,推动项目方案的实现。它还有利于把组织垂直联系与横向联系更好的结合起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
(2)矩阵组织也有其缺点。由于项目小组是临时性的,所以稳定性较差。另外,由于小组成员要接受双重领导,当两个意见不一致时,就会使他们的工作无所适从。
17、实属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
(1)管理这与其下属双方的能力;凡受过良好训练的下属,不但需要的监督少,而且可以减少与其主管接触的次数,可增大管理幅度。
(2)面对问题的种类;管理者面对较困难的问题或涉及方向性战略性问题时,直接管辖的人数不宜过多。反之,在处理日常事务时,其管辖人数可较多

,组织层次也可较少。
(3)组织沟通的类型及方法;下级人员中,相互沟通交易或采用有效的控制技术,对下属考核制度较健全管理宽大可加大,管理层次因而可减少。
(4)授权;适当的授权可减少主管的监督时间和精力,使管辖人数增加。权责明确划分,有利于各级管理者的办事效率,也可以增大管理。
(5)计划;事前有良好的计划,使工作人员都明白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减少管理指导工作及纠正偏差的时间,可以增大管理宽度,促成层次的简化。
(6)组织的稳定性也影响着管理宽度。
1. 职权;是经由一定的正式程序赋予某一职位的一种权利。
2. 组织内的职权有三种类型;【1】直线职权【2】职能职权【3】参谋职权。
3. 直线职权;是某项职位或某项部门所拥有的包括作出决策,发布命令等的权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指挥权。
4. 参谋职权;是指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辅助性职权,包括提供咨询,建议等。
5. 职能职权;是指某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原属于直线管理者的那部门权利,大部分是由业务或参谋部门的负责人来行使的。
6. 在管理工作中,应处理好这三种职权之间的关系;【1】注意发挥参谋职权的作用【2】适当限制职能职权
7. 发挥参谋作用时应注意的以下几点【1】参谋应独立提出建议【2】直线主管不为参谋左右。
8. 授权的定义:指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利,是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
9. 授权的步骤【1】授权是一个过程,授权的第一步就是要将任务委派给接收授权的下属,并明确应当取得的成果。【2】授权的第二步是将完成任务所必需的职权授予下属【3】授权的第三步就是要使下属承担起对所接收的任务、成果要求和职权的义务。
10. 简述有效授权的要求:为了有效的授权,管理者应当遵循以下的要求[1]要有接受不同意见的态度【2】要有放手的态度【3】要允许别人犯错误【4】要善于信任下级【5】要善于适度控制
11. 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有哪些:【1】决策的数目,基层决策数目越多,其分权程度越高;反之,上层决策数目越多,齐集权程度越高【2】决策的重要性及其影响面,若较低一级作出的决策事关重大,影响面广,就可以认为分权程度越高;相反,如下级作出的决策无关紧要,则集权程度较高【3】决策审批手续的简繁,在根本不需要审批决策的情况下,分权的程度就非常高,在做出决策后还必须呈报上级领导作出审批的情况下,职权分散程度就低一些;如果在作出决策前,必须请示上级,那么分权的程度就更低一些。
12.

集权制组织的特点【1】经营决策权大多集中在高层领导,中下层只有日常的决策权限【2】对下级的控制较多,例如下级的决策前后都要经过上级的审核【3】统一经营【4】统一核算
13. 分权制组织的特点;【1】中下层有较多的决策权限【2】上级的控制较少,往往以完成规定的目标为限【3】在统一规划下可独立经营【4】实行独立核算,有一定的财务支配权
14. 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有哪些?【1】决策的重要性【2】高层主管对一致性的方针政策的偏好【3】组织的规模【4】组织的历史【5】最高主管的人生观【6】获取管理人才的难易程度【7】手段【8】营运的分散化【9】组织的变动程度【10】外界坏境的影响
15. 实现员工活性化的途径【1】营造促进活性化的文化【2】组织职位的成功设计也是实现活性化的重要途径【3】选拨适合活性化文化的员工【4】对员工进行不懈的培训和教育【5】建立促进活性化的考核评价制度
16. 简述委员会管理的优缺点;优点【1】集思广益【2】协调【3】防止职权过于集中【4】下级参与管理【5】加强沟通【6】代表集团利益【7】有利于管理者的成长;缺点【1】消耗时间和成本高【2】妥协与犹豫不决【3】职责分离【4】一个人或少数人站支配地位
17. 个人的管理的优缺点;优点是责任明确、行动快、效率高;缺点是一个人的知识、智力、才能毕竟有限,因此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
18. 正确地利用委员会,必须重视下列各点;【1】权限与范围【2】规模的确定【3】选择委员【4】议题的选择【5】主席的选择【6】决议案的审核。
19. 董事会的主要职能;【1】受托管理【2】决策企业公司的目标【3】挑选总经理【4】核实计划与检查成果【5】批准预算【6】维持公司长期稳定【7】决定利润分配【8】通过有见解的咨询来检查计划与经营情况。
20. 管理层的作用;【1】组织的管理当局必须明确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设定组织的目标和战略,并使之得到广泛的共享和认同【2】管理当局还必须对组织加以适当的构造和部署以保证其战略的实现,要让每个人在组织中都有自己的位置。
21. 活性化;是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意味着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作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时,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又有着高度的责任感。
22. 集权;意味着权利集中到较高的管理层次。
23. 分权;则表示职权分散到整个组织中。
24. 个人管理;指的是整个组织中的最高决策权集中在一个人的手里,由他对整个组织负责,因此也叫个人负

责制。
25. 委员会管理;如果组织中的最高决策权交给两位以上的管理者,也就是把权利分散到一个集体中去,即为委员会管理。
26. 简述实现六西格玛目标的六步法:【1】确定你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什么。【2】确定你的顾客是谁,他们需要什么。【3】为了向顾客提供使他们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你需要什么。【4】明确你的过程【5】纠正过程中的错误,杜绝无用功。【6】对过程进行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确保改进的持续进行。
27. 简述业务过程的再造的特点;【1】思维模式的彻底改变,【3】以过程为中心进行系统改【4】造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
28. 论述人员工作配置工作的重要性;1管理学中的人员配置,是指读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服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2人员配置的重要性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进入到经济和信息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最终将由掌握着现代知识的人才所决定,组织成员已经组织中最稀缺的资源。3.在人员配备中应遵循的原理,服务要求明确原理,责权利一致原理,公开竞争原理,用人之长原理,不断培养原理。
29. 应对变革中的抵制和阻力,这种抵制或反对的原因;【1】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惧【2】对于可能失去个人利益的恐惧【3】不认为变革符合组织的最佳利益。
30. 减少阻力的方法;【1】确保达成共同的变革愿景【2】沟通变革的目的和重要性【3】认识到变革的情绪影响【4】理解变革的各方面影响【5】沟通即将变革和不会变革的部分【6】树立理想的行为模式【7】提供有效的反馈,合理的报酬以及适当的结果【8】对阻力做出一致的反应【9】灵活,耐心和支持。
31. 处理文化阻力的例行规则;【1】使受到变革影响的人们参与变革的计划与实施【2】为人们接受变革提供足够的时间【3】从小规模开始【4】避免突然【5】选择适当的时机【6】变革方案应当避免超负荷【7】做好文化领导者的工作【8】尊重人们的尊严【9】试图站在对方的位置考虑问题【10】直接与阻力打交道
32. 简述内部提升的优缺点;优点1,由于对机构中的人员有较充实的可靠的资料,可了解候选人的优缺点,以判断其是否适合新的工作,2,组织内成员对组织的历史和现状比较了解,能较快的胜任工作,3,可激励组织成员的进取心,努力充实提高本身知识和技能,4,工作有变换机会,可提高组织成员的兴趣和士气,使其有一个有良好的工作情绪,5,可使过去对组织成员训练投资获的回收,并可以判断其效益

如何。缺点:1,所能提供的人员有限,尤其是关键管理者,当组织内大量空缺职位时,往往发生青黄不接的情况!2,会造成近亲繁殖,因为组织成员习惯了组织内一脉相承的做法,不易带来新的观点,而创新是对组织不可缺少的要素,3,组织内没有被提升的人的积极性将会受到挫伤。.
33. 组织变革的;指组织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进行改革和适应的过程,
34. 业务过程再造;为了再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着些关键的绩效指标方面实现剧烈的改进,而对业务过程进行的根本的再思考和激进的再设计。
35. 简述组织变革的原因;组织是存在于一定环境的生命体。任何组织都有其追求的目标,组织是在不断协调外部环境于内部条件过程中来实现目标的,组织的内部条件必须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而组织的内部条件本身也是在步断的发展和变化。再追逐组织目标的动态过程中,当组织的内部条件于外部环境出现不和谐时,就产生变革需要。
36. 简述考评的要求;1考评指标要客观2考评方法要可行3考评时间要适当4考评结果要反馈
37. 简述领导者再变革中作用;【1】一种比较容易使人们注目的情况是具有超凡的个人魅力的领导者。这种领导者一般具有比较外向的个性,他们的超凡魅力说来更容易激发人们的热情。【2】有一些领导者能够持之以恒地关注问题的重点,并善于以计划得当的方法来处理【3】要使变革顺利进行并取的成功,变革的推动者就必须充满自信,并具有强烈的个人动力,但同时还必须由足够的谦逊来听取人们忧虑和反对,【4】高层管理者必须清楚自己的使命之所在,人们必须与中低层有所区别,必须认识到“事必躬亲”的并非美德。
38. 组织变革三阶段;第一阶段;解冻阶段。促使人们转变原有的观念和态度,认识变革的重要性,接受变革;二阶段变革阶段,即实施变革阶段;三阶段;重新冻结阶段,以使变革的成果得以保持。
39. 简述组织管理者所能变革的主要领域;管理者所能变革的主要领域或对象不外乎三种选择:结构,技术和人员。结构变革包括对组织的的职权关系,协作机制。集权程度,职位设计,管理跨度等因素得当改变,对技术的变革包括对工作的流程,方法,设备,设施的改变,人员变革则是对员工作态度,期望,任职,和行为的改变。
40. 简述考评的必要性;1通过考评可以了解管理者的工作质量2考评是选拔和培训管理者的需要3考评是完善组织工作和调整管理者职位的需要4考评是奖励的合理依据。
41. 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活动.
42. 组

织变革:指组织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进行改革和适应的过程。
43. 过程:质量是由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这些因素的组合就叫做过程。
44. 公开竞争原理:是指组织越是想要提高管理水平,就越是要在主管职务的接班人之间鼓励公开竞争。
45. 管理愿望:是指人们从事管理的主观要求。
46. 管理能力:是指完成管理活动的本领。
47. 责权利一致原理:是指组织越是想要尽快地保证目标的实现,就越是要使管理者的责权利相一致。
48. 人才生命周期:一个人才在组织内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引人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落阶段。
49. 不断陪养原理:是指任何一个组织,越是想要使其管理者能胜任其所承担的职务,就越是需要他们去不断地接受培训和进行自我培养。
50. 管理者培训的内容;【1】政治思想教育【2】业务知识【3】管理能力
51. 管理者培训的方法;【1】理论培训【2】职务轮换【3】提升【4】在副职上培训【5】集体研讨会【6】参观考察【7】辅导
52. 美国企业的培训方法KAS;【1】讲授法【2】讨论法【3】案例研究法【4】扮演角色法【5】职业游戏【6】视听教育【7】在初级董事会中学习【8】参观【9】进行函授教育【10】职务轮换【11】进修
53. 进修;指派培训人员到大专院校进修。
54. 做好管理者培训工作应注意的问题;【1】培训工作必须与组织目标相结合【2】上级管理者必须支持并参与培训工作【3】教员问题【4】学习是自愿的【5】培训内容必须满足受训者的需求【6】培训方法必须有效【7】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
55. 简述六西格玛管理的实质及管理思想;【1】是对过程的持续改进,是一种持续改进的方法论【2】管理思想;体现了只有能够衡量,才可以实施改进的思想,管理意味着通过有组织的努力去实现目标的活动或过程。没有测量,就不能认识事物,就谈不上认识事物,就谈不上确定目标。
56. 请举例分析组织变革的重要性;组织变革是指组织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改革和适应的过程。组织是存在于一定环境中的生命体。任何组织都有其追求的目标,组织是在不断协调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条件的过程中来实现其目标的。组织的内部条件本身也是再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的。在追逐组织目标的动态过程中,当组织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出现不和谐时,就产生了变革的需要。
57. 选聘应注意的问题;【1】选聘的条件要适当【2】主持选聘的人员应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并且具有伯乐式的慧眼【3】注意候选人的潜在能力【4】正确对待

文凭与水平的关系【5】敢于启用年轻人。
58. 选聘的方式;【1】内部提升【2】外部招聘
59. 管理者考评的方式和方法;【1】自我考评【2】上级考评【3】群众考评;方法:【1】考试法【2】成绩记录法【3】对比法【4】自我考评法
60. 简述选聘管理者的的条件;【1】总的来说,管理者应德才兼备,符合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四化要求。【2】具体说来,就是要看候选人是否具有管理愿望和管理能力,同时参加背景情况,即个人素质和知识结构。管理愿望指人们希望从事管理的主观要求,选拔的管理者应具有强烈的管理愿望,远大的抱负,责任心和坚强的毅力。其管理应建立在环境的细致分析,对管理工作性质的透切理解和对自己能力充分自信的基础上,管理能力是指管理者完成管理活动的本领。在选拔管理者时,可以从管理者在工作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处理问题表现出来的综合管理能力来评价。
61. 简述法约尔的管理者的能力观;【1】身体健康,体力旺盛,敏捷【2】智力【3】道德,有毅力,坚强,勇于负责任,有首创精神,忠诚,有自知之明,自觉【4】一般文化【5】专业知识【6】经验,从业务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这就是人们自己从行动中吸取的教训的记忆。
62. 内部提升是指从组织内部提拔那些能够胜任的人员来充实组织中各种空缺职位。其要求是在组织中建立详尽的人员工作表现的调查登记资料,以便找出合适的人选补空缺职位。
63. 人员配备;通常称为人力资源管理是对组织中全体人员的配备,它既包括管理者的配备,也包括非管理者的配备。
64. 职务要求明确原理;是指主管职务及其相应人员的要求越是明确,培训和评价管理者的方法越是完善,管理者工作的质量也就越有保证。
65. 简述用人之长原理;【1】是指管理者越是处在最能发挥其才能的职位上,就越能使组织得到最大的收益【2】这一原理要求组织在进行人员配备时,必须根据职务的明确要求,寻找最适合的人选。即寻找相对于某个特定职务来看候选人的长处适合于这个职务的特点,而不是那些在各方面都完美无缺的人。为此,在选拔,培训管理者时,都要将重点放在发挥其长处上;同时在考评时,应对其优缺点进行客观评价,做到知人善任。
66. 自我考评,指管理者根据组织的要求定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价!
67. 用人之长原理;是指管理者越是处在最能发挥其才能的职位上,就越能使组织得到最大的收益。
68. 群众考评;群众可以是管理者本人,亦可以是非管理者,可以是同级管理者,也可以是下级管理者,绝不包过管理

者!
69. 试述人员配备的系统方法;【1】人员配备要求采取开放的系统方法,这种方法要在组织内部贯彻,反过来又和外部环境有关。企业内部因素应予以重视,没有适当的报酬,就不能保持吸引住优秀管理者。外部环境也不容忽视,否则,就会阻碍组织正常发展。可见,人员配备的系统方法把人员配备与管理的其他职能有机地联系成一体。【2】人员配备的系统方法实施的程序;【1】明确组织目标,计划和组织工作【2】确定所需主管人员数目和种类【3】根据组织内外部人力资源对主管人员的需要进行分析【4】对主管人员进行征聘,选拔,安置和提升【5】对主管人员进行考核,训练和培训【6】促进组织指导和领导,控制工作。
70. 人员配备的系统方法实施的程序;【1】明确组织目标,计划和组织工作【2】确定所需主管人员数目和种类【3】根据组织内外部人力资源对主管人员的需要进行分析【4】对主管人员进行征聘,选拔,安置和提升【5】对主管人员进行考核,训练和培训【6】促进组织指导和领导,控制工作。
71. 考试法步骤,1,公布考试范围2,考前复习惯准备,3,组织考试,4,评分,公布成绩!
72. 成绩记录法,指一种以管理者的工作成绩记录为基础的考评方法。
73. 对比法的步骤,1,事先规定好考评的具体项目,2,将同一级管理者编成一组,3,按事先规定的考评项目,人与人一项一项的进行对比,4,计算每个人的得分数,5,按优劣顺序排出名次!
74. 简述指标图表个人能力分析法;指标图表个人能力分析法是由爱德华。海尔提出的,它是目前普遍采用的评价管理者职位的分值定级法之一。这种方法主要是从所要求的技术知识,所要解决的问题,所负责或职责的大小或范围三方面对各种职务进行评价,并以此作为与个人能力测验比分进行比较的依据。
75. 明确职务的方法;【1】比较法【2】职务系数法【3】时距判定法
76. 人员配备的重要性;【1】人员配备是组织有效活动的保证【2】人员配备是组织发展的准备
77. 外部招聘的优缺点;优点【1】有较广泛的来源以满足组织的需求,并有可能招聘到第一流的人才【2】可避免近亲繁殖【3】可避免组织内没有提拔到人的积极性受挫,避免造成因嫉妒心理而引起的情绪不快和组织成员间的不团结【4】由于大多数应聘者有一定的经验,可节省在培训上所耗费的大量时间和费用。缺点【1】由于不了解应聘者的实际情况,不容易对应聘者做出客观评价,有时会造成很大的失望【2】应聘者对组织的历史和现状不了解,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3】如果组织中有胜任的人未被选

用,则从外部招聘会使他们感到不公平,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
管理学


1. 知名目标原理是指领导工作越作是能使全体人员明确理解组织的目标,则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所作的贡献就会越大
2. 目标协调原理是指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能取得的协调一致,人们的行为就会趋向统一,从而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取得的效率就会越高,效果就会越好
3. 直接管理原理是指管理者同下级的直接接触越多,所掌握的各种情况就会越准确,领导工作从而就会更加有效
4. 命令一致原理是指管理者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反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5. 沟通原理是指管理者与下属之间越是有效地,准确的,及时的沟通,整个组织就约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
6. 领导连续流是美国的坦南鲍姆和施密特提出的,他们认为领导方式有各式各样,包括从主要以领导人为中心的直到以下属为中心的一系列领导方式,这些方式依领导把权利授予下属的大小程度而不同
7. “利用的—命令的”方法是利克特的四种管理模式中的一种。管理者发布指示,决策中没有下属参与:主要用恐吓和处分,有时也偶尔用奖赏去激励人们:惯于由上而下地传达信息,把决策权局限于最高层,还表现有其他各种类似的特点
8. 商议式的管理方法是利克特的四种管理方法中的一种。管理者在做决策时征求,接受和采用下属的建议:试图去酌情利用下属的想法与意见,运用奖赏并偶尔兼作处罚的办法让职工参与管理
9. 9.9型管理是管理方格图中的基本极端类型之一,也叫“战斗集体型管理”,指管理者无论对人员还是对生产都表现出最大可能的关心。他们把组织的需要与个人的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是真正的“集体的主管者”
10. 9.1型管理是管理方格图中的基本极端类型之一,也叫“独裁的,重任务型的管理”,这类领导仅仅关心促成一种高效率的经营活动,而对人则几乎或根本不关心,他们的领导方式是极端专断的
11. 过程改进团队是指改进或开发某个具体业务过程的项目团队。这类团队通常是跨职能部门,将来自不同部门,具备与改进过程相关的不同技能的人集合在一起。过程改进团队可由一名管理者充当发起人,由他授权组建团队,并确保该团队获得适当的资源和组织支持
12. 指示作为一个领导的方法,可理解为是上级的指令,具有强制性。它要求在一定的环境下执行任务或停止工作,并使指示内容和实现组织目标密切关联,以及

明确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直接指挥的关系
13. 个别交谈就是指领导者用正式或非正式的形式,在组织内外,同下属或同级人员进行个别交谈,征询谈话对象对组织中存在问题和缺陷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别人或对别的上级,包括对主管人员自己的意见。这种形式大部分都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无拘无束,双方都感到有亲切感
14. 沟通人员是指信息发出者,接受者,中间传达者,以及他们的上级主管人员。这些人的特点,对于沟通方法的选择也有密切的关系
15. 管理学中的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16. 赫茨伯格通过调查法线人们对诸如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所需等等,如果得到后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他把这类因素统称为“保健因素”
17. 人们对诸如成就,上市,艰巨的工作,晋升和工作中的成长,责任感等,如果得到则感到满意,得不到则没有不满,赫茨伯格把这一类统称为“激励因素”
18. 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基本观点是: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将会有助于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吉利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这个目标
19. 强化是心理学术语,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20. 积极强化是指在急急行为发生以后,立即用物的或精神的鼓励来肯定这种行为。在这种刺激作用下,个体感到对他有利,从而增加以后的行为反应频率
21. 简述领导工作的实质?答:就是管理者根据组织的目标和要求,在管理过程中学习和运用有关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沟通,激励等手段,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力,使之适应环境的变化,以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在领导工作中,管理艺术得到充分体现。可以说,领导工作使科学,技巧艺术和人的属性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有机结合起来
22. 简述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区别?答:领导者:个人影响力,灵魂,远见的,积极的,创造性的,灵活性,鼓舞的,创新的,大胆的,富有想象的,用于试验的,引起变化。管理者:职位的影响力,想法,理性的,折中的,保守的,问题解决型,固执己见,分析式的,条框的,顾虑重重,权威的,稳定的
23. 简述领导工作的作用?答(1)有效,协调地实现组织目标。(2)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3))有利于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
24. 简述菲德勒权变理论的内容和结论?答:(1

)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成为领导者,不仅仅是由于他们的个性,而且还由于各种环境因素以及领导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有影响的三个基本方面是:1. 职位权力2.任务结构3上下级关系(2)结论。菲德勒认为,按照三维结构模式,根据职位权力,任务结构和上下级关系三种因素的情况,领导者所4的环境从最有利到最不利,共分为八种类型。其中,三个条件齐备的是领导最有利的环境;三者都是缺的是最不利的环境。领导者所采取的领导方式,应该与环境类型相适应,才能获得有效的领导。
25. 试述领导艺术及其基本内容?答:领导艺术就是富有创造性的领导方法的体现。管理者要具备灵活运用各种领导方法和原则的能力与技巧,才能率领和引导人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而实现组织的目标(1)决策艺术(2)用人艺术(3)授权的艺术(4)指挥和激励艺术(5)集中精力抓主要环节的艺术(6)领导变革的艺术
26. 简述你对活动组织带来的好处?(1)协同过程设计或问题解决(2)客观分析困难和机会(3)促进跨职能的沟通理解(4)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5)更大的创新(6)运营成本的减少(7)增加对组织使命的承诺(8)对变化更灵活的反应(9)人员离职流动率及缺勤率的降低等
27. 简述团队活动给个人带来的好处?(1)问题解决技能的提高(2)个人交往能力的提高(3)对业务过程理解的加深(4)培养未来领导角色的新技能(5)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6)满足感和认同感(7)感觉自己参与团队完成的事情远远大于个人所能等
28. 简述团队建设的技巧?(1)采用规范和角色来预防问题的出现(2)让团队成员更多参与和协作团队工作,发挥各自的作用(3)在解决重大项目问题时应采用协商决策(4)在团队建设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冲突或问题(5)让团队在会议结束时进行自己我评价,这有助于团队所有成员进一步发展团队技能,也有助于他们为团队进步承担更多的责任
29. 简述任务型工作的主要内容?答:使团队目标文件化并进行评估;指定每次团队会议的议程并遵守议程,如果出现需要解决的其他问题,也可以特意修改议程,或是将新的问题列入下次会议的议程;确定并遵循适合特殊项目的技术过程;使用因地制宜的决策技术;确定行动项目,职责和时机,并保持团队成员的责任感等
30. 简述团队发起人和团队领导者的职责?(1)发起人是对特殊的团队项目有重大利益关系的人。其职责包括:通过活动的授权,帮助促进团队努力;确立团队的目标和范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