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初中语文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国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发展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小课题方案

曙光一小三(2)数学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董其凤 时间:2014.9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某种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原理的刺激,或对学生进行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指示。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特别是对于刚步入小学校门的低段孩子来说,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是非常重要的。 自新课程实施十年以来,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开展了较多的专题性研究,在数学课堂教学上也总结出了很多好的经验。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特别是低段孩子在老师趣味性地提问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这在一些公开课中经常能看到。但是在实践教学时发现,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没有精心准备的提问、只关注优等生的提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有时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提问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只得被动地应付教师的琐碎问题,缺乏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加上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如注意力容易分散,活泼好动等等,往往会出现“人云亦云”,不假思索的盲目跟风的回答方式。甚至有些孩子在“对的,是的,好的……”之类的回答下完成一节课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老师怎样提问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思考问题掌握知识,哪些问题可以提、有意义,哪些问题不该提,这是我们一线老师一直在思考探究的问题。 二、课题的界定 课堂提问有效性,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教材的重难点而设置的一系列的问题。在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找到在小学低段数学常态课中不合理的提问,并避免在以后的课堂上出现。对于能促进孩子思维、开启心智类的提问及时总结并进行推广应用,做到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该课题实施培养教师的课堂提问的智慧,做到问在疑处,点在惑时,以达到引发认知兴趣,获得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2、通过该课题研究,总结、归纳有关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艺术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设策略、措施 1、积极参加在“影子研修阶”段期间的观课和议课,努力吸取九龙坡区优秀教师先进经验,高度关注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为本课题提供研究的条件。从如下几个方面关注:

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试论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语文科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社会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具艺术情趣的学科。照理,这种对母语的学习,应当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也应是最理想的。但是,中学语文教材存在着许多问题:违背学生接受心理,泯灭个性想象创造能力,范文陈旧、落伍,整个体例安排上亦不合理,学生、老师疲于奔命,吃力不讨好……我认为,当前语文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原因很多,但过分地强调语文教学的科学性而漠视课堂教学中艺术氛围的营造 是其中问题比较大的一个。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气氛该如何营造?我认为,课堂教学氛围营造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情感交流法 不少中学生对语文课或多或少都有厌学情绪,在课堂上往往以搞小动作、看课外读物、低声讲话和睡觉等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情绪的产生,原因很复杂,但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教师在讲课时缺乏一个“情”字。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和种子就播在这块土地上。”一个教师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而没有情感的交流,是上不好课的。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通过情感交流去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譬如,当课文的基调清新爽朗时,教师应以愉悦欢快的讲授心情去感染学生;当课文的基调哀怨悱恻时,教师应以沉郁凄凉的讲授心情去影响学生。

二、动作启示法 语文教师的手势、表情及走动等能传递管理信息,是课堂上师生相互感知到的各种意识信号。语文教师的手势具有状物、言志、传情的特殊本领,当它被“引进”语文课堂领域后,就成为辅助课堂管理的非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可以对学生作意识上的导向,可以把课文的表现意图和学生的接受意向牵引到一起,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按照自己所启示的思路去领悟,去融会贯通,并有所发明。语文教师的面部表情也有一定的潜在调控作用,表现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点头,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表示满意的微笑和赞许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热诚和喜爱,可以收到移情传神之功效。语文教师的站态,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和行间巡视等体态活动,也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教学的作用。 三、语气导航法 听觉信号输入是语文课堂管理信息输入的主要形式,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把声音的音质、音量、声调、语速和节奏等加以组合变换,把声音的声、色、情三者融为一体并运用到语气上,用含蓄的方法对学生在上课时的问题行为产生迅速的诱导性影响。学生“耳闻”教师的“弦外之音”,从而领悟到教师的意图和良苦用心,于是做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应,及时改正自己的误解行为。 有一位教师讲《为了忘却的记念》时,对文中第四节“原来如此!……”的感叹号和省略号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的:先用饱含感情的语气分析课文,讲解鲁迅先生对烈士担心、关切和惦念的不能

和谐需要什么思维方式

和谐需要什么思维方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努力。这种努力的效果如何, 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因为即使出发点是正确的, 如果思维方式存在问题,行为的效果也可能南辕北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思维方式?需要系统思维。因为只有当你把社会 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的时候,重视多种因素的动态协调,才会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运行。 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张,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一方面中国发 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破计划经济的僵化体制,经济和社会成为一个自我运行的系统; 另一方面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正在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关联日益密切的巨大系统。这是 我们面对的两个紧密结合、互相影响的大系统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执政党要领导 和管理经济和社会,就必须转变观念,以系统思维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解决这个时代提 出的各种问题。 所谓系统思维,就是认识到事物是一个系统,系统中的各种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依 存的,每个系统都有其存在或运行方式,和谐是一个系统存在或发展的必要条件。系统思 维同唯物辩证法在实质上是一致的,是后者一种较高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思维形式。系统思 维具有这样的特征:承认事物及其组成要素的多样性;重视系统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同外部 环境的变化协调与发展均衡;对系统的具体运行不是简单地进行干预,而是遵从其内在机 制加以调控,为其运行发展创造条件。 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我们在对待社会问题上一定要有系统思维。社会系 统思维除了上述特点之外,对于现代社会管理机构和管理者还要有这样一些基本要求:高 度重视公民的基本权利,因为不尊重基本权利社会就不可能有差异性、多样性,就无法生 生不息地自我运行;既维护必要的竞争,又为促进各方面的社会协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提供良好的秩序服务;重视和促进社会发展必要的协调与均衡,但绝不是强求人们行动一 致和利益平均化;加强社会管理,但同时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服务重于管理。 系统思维在社会管理上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上述只是列举其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但 是仅仅从这几个方面看,我们社会的一些领导干部,在思维方式上同系统思维还有很大的 距离。这种距离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遇到问题,不是从系统所具有的差异性、多样性来 全面地认识,而是从概念出发,首先进行简单的定性;在对问题的判断上,忽视问题的复 杂性,往往只是简单地做出好坏的判断;在对问题的选择上,往往对人们强求一致,非此 即彼。这样的思维方式,反映在社会管理上,是仍然保留着等级的观念、敌对的观念,例 如称老百姓为“刁民”,把社会管理简单地理解为“管制”等等。这样的思维必定对人们 缺少必要的尊重、理解、包容,因此会导致工作方法上的简单化,还可能粗暴化。这样的 思维方式同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即使出发点是促进和谐,其行为结果很可能是 影响和谐的大局,造成社会不和谐。当然不止是领导干部,一个公民如果保留着类似的思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洋中心小学覃祖媚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它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积极的作用。然而,现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的提问存在着提问随意性、盲目,缺少针对性和提问封闭、脱离实际、问题简单,以及教师自问自答等问题。基于此,需要从学校、教师和学生几个方面入手,特别着重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水平,从而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课堂教学 引言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是自古以来使用最普遍的教学方法之一,特别是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常常采用提问的形式进行教学。有效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我们学校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教师课堂提问比较随意,欠缺站在孩子角度来设计问题,没有给孩子留足够的思考与质疑的时间与空间……无效提问现象比较明显,致使课堂效率低下。因此我们很有必要针对教师课堂有效提问进行研究。

一、课堂有效提问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提问”的解释是“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对课堂提问的界定是:课堂提问是在课堂环境中,即是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表述问题,以引发其回应或回答。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有计划性、有针对性、有启发性地提出问题,目的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欲望,从而开展思考、讨论,探究活动,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关于提问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 以大洋镇中心小学为例子,数学教学的提问存在几个问题 1、提问的太多,什么都要问,问的问题与教学重点距离较远 有些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提问的数量较多,很琐碎,而且只管把问题放出去,不懂的如何收回。小学生的注意力有限,有些没有很好的弄清楚问题的意思,教师的第二个问题又随之而来。很多问题与教学的重点并无很大的关系。 2、提问内容过于简单 问题简单了,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教师很难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课堂上,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通常都会出示很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来回答,甚至告诉学生答案在哪里。学生很自然的就能从书本找出并回答。但是这些问题的提出,会掩盖了真实的情况,导致没有发现教学中的不足。 3、提问单向,提问成为教师的专利 教学模式传统,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以说教为主。在课堂上只是教师问学生回答,没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二、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 四、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

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 发表时间:2019-04-08T16:55:41.10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4期作者:李家瑞 [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李家瑞(博白县新田镇亭子学校广西博白 53760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教学教学理念转变、学生学习方法改进、现代多媒体教学等方面,学校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是因为班级授课制的制约,导致教学很难兼顾每一个学生,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成果与质量,主要对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分组学习;思维对话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74-01 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模式,其中的组织形式是分组学习,本质是思维对话,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取得更为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实施当中,通过小组的形式开展各种活动,加强小组之间成员的相互沟通与协作,共同对知识进行研究和学习。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凸显,同时对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一、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应试教育是一个十分主要的教育形式,因此在教学当中,往往都是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在数学教学当中,重点应当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同时也会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通常还是利用教材和教学大纲,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课堂中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难以得到发挥。再加上数学知识抽象复杂,因而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而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则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种模式下,能够对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与地位进行协调,加强师生之间的良好思维对话,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1、互动教学应用 在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应当注重在课堂中对互动情景的良好创设,从而使学生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合作沟通与交流。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展示小学生都十分熟悉的闹钟,然后教师可以问小学生,早上起床是不是被闹钟叫醒的。通过类似这种与小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能够有效的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主动的与教师进行互动。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教师可以进入课堂教学内容,对钟表的事件显示,读数规则等像小学生传授,在良好的互动教学氛围下,小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学习,从而更好的掌握钟表知识。在课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将自己在休息日中的作息时间制作成表格,要求对每一个时间点进行明确的标注,例如每天7:00起床、11:30分吃午饭、20:30睡觉等。这样,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实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有效联系,从而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思维对话,能够帮助其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实现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2、教学情景创设 在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学情景的创设十分重要,应当努力契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例如,在学习平均分配的过程中,教师应举出小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遇到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实际进行操作。例如拿出6支铅笔,让学生将每2支分成1份,一共能够分成几份,或是将6支铅笔品均分成3分,每份有几支。对于这两种分法,小学生通常更愿意接受第一种,而在第二种分配当中,时常会有小学生按照第一种分法进行划分,因而得出了错误答案。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例如有3个人在打牌,需要将牌平均分为三份,让小学生尝试进行分配。在这种方式下,小学生很快就能够学会第二种分配方法。因此,在为了的学习当中,再遇到平均分配的问题,小学生就能够想起老师曾经给出的情景,从而能够正确的进行分配。在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情景的有效创设,能够更好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能够提升小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从而更好的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小学生应当充分理解数学内容,才能够在课堂中有良好的表现,得到教师的表扬,因而能够促进自学能力的提升,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着较大的帮助。例如,在学习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两个不同的圆,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进行探讨,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小组成员将讨论的结果进行记录,并且向老师进行汇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小组活动进行指导,明确小组内的合理分工,从而让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的开展和进行。 结论:在教育领域当中,小学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基础阶段。基于小学生独特的思维、性格、行为等方面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积极采用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交流,促使小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当中,从而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曹同国,赵慧,尹占民. 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05:54-56. [2] 江莉莉.说做结合,让打破“思维徘徊”成为可能――以小学数学“e学习”教学为例[J]. 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03:66-68. [3] 孙灿霞.“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的应用[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2:23. [4] 陈惠芳.基于生态理念的对话式教学的意义、现状与对策――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59-61.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发表时间:2016-03-14T14:16:52.39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1月总第179期作者:吕冬梅[导读] 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真正达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的境界。 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264100 在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大多都有这样的困惑:在课堂上,这个知识讲得再清楚不过了,可是学生为什么还是不会?这个题目都做了n 遍了,学生为什么还是出错?讲过的同类型的题目学生再做时,为什么有时会有时不会?“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理念的提出,帮助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本与要害:我们缺乏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我们的课堂上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强调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而轻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而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因此要改变上述现状,就必须从根本上更新观点、转变角色,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构建“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真正达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的境界。在《原电池》一节新授课中,几个环节我是这样处理的:环节一:营造问题情境——启发引思 [导入]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在多媒体上展示各种型号的干电池、蓄电池、钮扣电池、燃料电池,并指出它们在生产、生活、航天中的应用。 这种导入方式,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了化学的实用性。 [演示实验]将音乐贺卡中的电池去掉,换上铜锌稀硫酸原电池,结果贺卡仍然发出了美妙动听的声音。 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他们便自己主动提出了想探究的问题:它为什么也能给贺卡供电?这个装置是如何产生电流的? 环节二:创设探究空间——探究深思 [实验探究]1.利用上述物品能组装出哪些装置?哪些装置中有电流产生?2.有电流产生的装置中,在实验中你还观察到了哪些现象?3.尝试解释上述现象及电流产生的原因。4.尝试解释不能产生电流的装置的原因。 本环节的设计不仅使学生通过探究从根本上理解了原电池的能量转化方式、构成条件、工作原理等,还有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碰撞,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及实验设计能力,初步学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环节三:构建知识框架——归纳理思 [归纳总结]1.有电流产生的装置能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应具备怎样的装置条件?3.是否任何化学反应的化学能均能转化为电能?4.写出锌、铜两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及装置中发生的总反应并指出反应类型。 本环节不仅使学生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的结果得出初步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理思从而得出结论,并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概括总结归纳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体验了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环节四:打造能力平台——实践反思 1.将铜片、锌片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锌溶液中并将其用导线连接,分析是否为原电池,并说明理由。2.将1中两溶液用盐桥连接后能否产生电流?3.与前面的电池相比,有何优点?4.英国的一个小镇上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格林太太有一口整齐而洁白的牙齿,但其中有两颗是假牙——一颗是黄金的,这是格林太太富有的象征;另一颗是不锈钢的——这是一次车祸留下的痕迹。令人百思不解的是,从车祸以后,格林太太经常头痛,夜间失眠,心情烦燥。尽管一些有名的医院动用了堪称一流的仪器,尽管国际上一些知名的专家绞尽脑汁,但病情丝毫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但后来一位化学家却为她指出了病因并解除了痛苦。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所学到的知识为格林太太写一个病情诊断书并为其开出处方。 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始终以学生探究为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以方法,给学生以思想,给学生以充分活动的时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体现了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及人与知识的和谐,做到了自主、合作、探究三管齐下、三位一体,使教与学产生和谐共振,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易学、会学、乐学。 在以前的同节课教学活动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导入]展示生活中常用的电池,由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电池是如何工作的呢? [实验探究]由教师设计以下实验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1.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2.将锌片与铜片平行插入稀硫酸中;3.将锌片与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4.将锌片与铜片用电流计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5.将3中的铜片换成碳棒;6.将3中的铜片换为玻璃棒;7.将3中的稀硫酸换为酒精。最后由学生据上述实验进行归纳总结。 这种设计方案与上面相比,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所以对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没有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只是做了几个看似热闹的实验而已。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只是按照事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架里赶,教师的任务就是把书中的知识尽快地尽可能多地灌输给学生,教师在课堂小组的学习合作中不是一个引导者而只是一个仲裁者。 要真正实现“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化学课堂,每一位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集体的智慧去反思、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去超越、去发展,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在“和谐思维对话型”化学课堂教学创新实践中实现“双赢”、“双发展”,使“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全新的亮点。

最新和谐思维方式的界定及其基本特征

和谐思维方式的界定及其基本特征 和谐思维方式是和谐文化的深层内核,建设和谐文化,关键是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思维方式,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的理念和原则深入人心,并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为了更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和谐思维方式,对其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行科学的界定和阐释,是十分必要的。一般认为,和谐思维方式是指从和谐的视角分析事物的一种方法。这一定义虽然正确地指明了和谐思维的方法论维度,但还不够全面和深刻。在我看来,所谓和谐思维方式,是指从和谐的视域出发,以和谐为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揭示和谐性、平衡性、协调性、有序性、互补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并以追求事物和谐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思维方式或思维模式。首先,和谐思维方式是从和谐的维度或视域观照对象,和谐成为其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坐标系和切入点。无论在世界观还是在方法论上,观测事物的视角不同,探讨问题的出发点不一样,所看到的事物本质属性和变化规律是大不相同有时甚至是根本对立的。由于认识主体所特有的理性能动作用,人们在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时,总是要从既有的知识积淀和实践需要出发,选择认知向度和观测坐标,企图毫无遗漏全息式地把握事物的本质,但这是不可能的。和谐思维方式因其和谐的观察视角,决定了它把解析和谐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和有利于事物的和谐发展作为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着眼点。其次,和谐思维方式以和谐为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把和谐贯穿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全过程。在认识事物时,无论你怎样破除成见以保持客观的态度,也无法破除掉已在头脑里形成的认知图式和价值

理念,正是它们决定着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进行及其运行线路。假如以“矛盾”作为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就必然以克服旧事物、破坏旧世界为主要目的,突出的是矛盾的对立性、斗争性、冲突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强调的是“否定性原则”。如果以“和谐”作为其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就必然以维护动态平衡、建设新世界为主要目的,突出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和合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强调的是“和合性原则”。这两种原则和价值观看似相互对立,在本质上却是相互照应和辩证统一的。再次,和谐思维方式的主要内容是深入到事物内部,揭示矛盾或系统的同一性、协同性、平衡性、互补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作用的内在机理。当一种思维方法或思维方式选择了一个特定的观察视角,确定了基本的认知原则和价值取向后,就必然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分析和解剖事物的内在矛盾,阐明事物的发展规律。由于理论致思不同,和谐思维方式所侧重剖析的是事物有机体内部诸对立差分要素的协同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最后,和谐思维方式以追求和促进事物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无疑,任何思维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事物的和谐发展,那种认为西方的“矛盾辩证法”是与和谐相对立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但是,为了达到最终和谐,就需要通过对抗和斗争消除前进中的障碍,以便为和谐发展开辟道路。“矛盾辩证法”的思维方式由于突出对立和斗争的作用,人们往往容易把它误解为“斗争哲学”,并把“斗争”直接当做其目的和归宿。其实,和谐永远是人们为之崇尚、为之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

《小学数学课堂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1]讲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 课题核心概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出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 ● 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提问的技巧、时机掌握不够好;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等等;严重的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价值认识,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效率提高。 2、通过课堂教学评议、研究课观摩、教学展示、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诊断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数学课堂提问设计及应用能力。 3、通过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结合典型教学案例的研究,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形成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对小学数堂课堂教学中提问现状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通过调查我们才能针对课堂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也只有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才可以为我们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不但有依有据也为研究提供明确的方向。 2、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学习体会

---------------------------------------------------------------范文最新推荐------------------------------------------------------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学习体会 为期两天的视频培训会培训结束了,这次培训使我们这些教学一线的信息技术老师近距离的聆听专家的讲座,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专家的点评,使我受益匪浅,给我的教学工作解决了不少难题,也给我以后的工作指点了方向。 一、优质课以及专家的点评,给我们带来新的课堂模式 这次培训听了小学、初中及高中的几节参加市、省级信技术优质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龙口市实验小学田元凯老师的《给图着色》这一课。这一课我在《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这本书的课堂优秀案例上已经学习过,但是看课堂实况,和专家的针对性点评能确切感受课堂的授课效果。 这课以“帮助巨人花园找回春天”作为本课的授课情境主线,故事来源于语文课本,通过三个巨人的请求任务来完成课堂教学。课堂的学习气氛浓厚,层次分明。学生在作品的创作中逐步掌握了本课知识点,极大满足了创作欲望。由于本学期我也教授三年级,所以通过别人的教学和自己的课堂教学相比,取长补短,反思自己的教学,以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领导和专家的讲座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带来了新思路樊老师针对和谐高效新课堂做的新的注释,带领我们使全市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从“低效课堂”向高效课堂转变。 1 / 9

李冬梅老师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主要特点为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她会每天花上好几个小时来批改学生的作品)。通过几个教学案例的展示,我们初步管窥了李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受益匪浅。边听讲座,我边对下一步自己的课堂教学做整理,下一步我准备按照以下四步来优化我的课堂教学。 看。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看计算机中的一些硬件设备或图片等,增强形象记忆;通过看书自学,教师适时点拨,培养他们养成自学的习惯;通过看网络,教会他们查找、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 玩。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把玩游戏与学习电脑知识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开发智力。尤其是各种益智游戏,应有尽有,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学会计算机的操作。当然,不能让学生一直玩,没有目的性的玩,应该给学生一个尺度,让学生即会玩又会学,还应该在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再玩。 实践。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我主张“理论+实践”,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充分保证学生的实践时间。计算机主要是实践,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

学习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体会总结

学习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体会总结 我校组织我们教师学习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解读,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和 谐高效 思维对话”的内涵,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 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 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对于思维对话,我首先理解的是 对话,因为课堂教学的实质是对话的过程,是在教师与教材充分对话的前提下,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展开的对话。对话的价值存在应当是建立在思维的含量上,也就是说,对话的过程中,我们以某个有思考价值的话题为基点,能够引领学生一步步进入思维的更 深层次;反过来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不能从老师那里摄入任何有效的能够生成 思维能力的成分”,那么就意味着对话的失败,所谓的高效课堂也无从谈起。由此说来, 思维对话是通向高效课堂的基本途径。 和谐课堂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课堂教学过程的和谐;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的和谐;教学进度与教 学难易度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生生关系的和谐;学生身心的和谐;课堂教学气氛的 和谐;课内与课外的和谐;学生学习成绩与自身成长之间的和谐等等。 学生的思维、语言等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学科、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 自的规律,课堂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学习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坚持、发扬传统的优秀教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要不 断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 纬度的交融与综合,既让学生“学会”,又让学生“会学”,还要让学生“乐学”。 和谐课堂必须让师生在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尽情享受到精 神上的愉悦,这是衡量课堂是不是和谐课堂的重要标尺。从学生的角度讲,学生在课堂上 必须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必须贯穿课堂始终;学生学习过程中 要体现出高度的注意力,充分的主动性,而不是目前的皇帝不急太监急——教师、家长火 急火燎,而学生无动于衷;学生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必须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 展示自己的才华的同时又要拥有成功带来的喜悦。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对教师的职业要 充满神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工作热情,甘于奉献,乐于奉献,善于 奉献,在奉献中成就学生,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是在谱写自己成功的乐章,奉献并快乐着,快乐并奉献着。 教学时间的安排要合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时间的利用,也是一门学问。 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是有效运筹时间的前提,包含以下内容: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我觉得,教师的提问要能在点上,关键还是在于要去解读教材,理解其中的意思,才能准确的提问。例如:中班语言《蓝色小花》,这是一个含有故事的语言课教学,故事分四幅图,如何去理解故事意思,需要教师一遍一遍的去研读它,弄懂其中包涵的内在意思,把感情读出来,这样才能在设计提问时更好的把握故事的内在情感,让这个语言活动更有幽静而又淡淡的味道。所以说教师提问是技术,更是艺术。 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平时的随堂课中,对于提问的有效性还有待更好的把握,有时我会出现随意的提问,无效的提问等等,或者有时问题有些过难,孩子们答不上来。这些课堂提问所出现的问题都启示我在这方面要多下功夫去学习进步。对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总结以下几点:一、提问要围绕教学目标 我们每天教学的课都有自己的领域目标,如何才能判断是一堂好课,最基本就要看是否达到目标。我们都是围绕目标进行教学的,所以教师在提问时需要围绕目标提问,把问题始终为达到目标而服务。有时提问的偏离也就可能会使课堂效果减半,而且会使主题偏离,那个时候就很难再去拉回来,教师绕来绕去说不到点上,孩子们也听的不耐烦,就会使课堂混乱,大家都很累。因此提问也需要教师教前精心设计,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问要难易适度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需要注意并设想一下在课堂提问中孩子的是否能达出这样程度的问题,有时太难了,会使孩子退缩,不敢举手回答,有的孩子甚至会因为老师的问题太难自己答不上就开始不听课,自己开小差做其他事等等。而且老师的提问总是很难,每次问下去大家都是鸦雀无声,无人举手,这也会使老师丧失教学的兴趣。所以老师要学会提问各种水平的问题,既让聪明的孩子更深的学会思考,也让能力稍差的孩子在回答上获得成功感,增加自信心。 三、提问要能激发情趣 我也曾看过很多教育视频,很多教师能上出优质课,不仅是因为她们自身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及自身的性格素质,更多的是因为有好的课题提问,她们懂得转变角度,使提问变得有新鲜感。课堂提问的形式有很多,可以使反问的,也可是疑问的,还可以是陈述的,如果再加上教师的神态语气语调,那会使问题听起来更加有神秘感和吸引力,孩子们在这样的课题中学习就是一种享受,也会爱上学习。 四、提问要有普遍性和针对性 很多老师上课不罗嗦,很干脆,为什么呢因为她们的提问通常都是一针见血,直达问题中心。像现在的我就还做不到这个程度,如果一节公开课没有师傅帮我修改研磨,相信我会废话连篇,但是从另一角度思考,这是人的必经过程,哪有一做老师就能上这么好的课呢,好课也是随经验的增长而改变而来的。而我在这个过程中,也学到如何去思考修改,那也是一种收获。一节课的提问不可能都是一针见血的问题,适当的也要考虑到全部幼儿,适当提问一些较简单的,鼓动大家一起参与课题回答,使课更加有活力。 课题提问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以及课堂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就应该针对教学内容,反复琢磨提问的方式与内容,合理的设计一些有效性的提问,并且在课后也要做好反思,实践与反思相结合,让自己在教学提问有效性方面成长的更快!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三) ——怎么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好像是前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一个人的声音能够传多远,他的影响力就有多远”。但是我以为教师要成长为有影响力的教师,仅有自己的声音是不够的。为什么为什么许多老师总是墙外很香,墙里很臭呢?主要是拾人牙慧,东拼西凑,甚至不务正业。总在说话上下功夫,没有在实干上做文章。只有从自己从事的具体工作研究起来,研究才接近实际,学生才获得真正的收益。一个中小学教师,不是专业的理论工作者,主要的精力不能放在理论的研究上,而应该放在自己教学行为的研究上。只有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高效课堂才能构建起来,课堂教学的效率才会彰显。那么怎么样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怎么样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怎么样纠正自己教学的偏差?怎么样使优化的行为保持下去、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行为习惯?所有这些问题,就成为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问题。 首先,把教学当做教育,立足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从关注知识的基点转移到关注学生成长的基点上。这是教学设计应该首先考虑的首先要问题。 其次,创设情境,在体验与体会中生成冲突(价值冲突、思维冲突、情感冲突),激发探究欲望。这是教学过程中最为核心的问题。这个方面,一般测评难以把握,主要在于老师自己的体会与学生的感受。因而教学中最容易忽视。大家都知道最重要,但是总觉得最空虚。其实,不论你怎么样教学,哪怕是你没有教会学生任何知识,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那么就是这个学生离开了学校,他也是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人。他可能

成为技术骨干、科技精英、经济专家。因为这样的学生,可能永远保持旺盛的学习欲望,不断探究未知世界,钻研技术奥秘,探寻人生价值。问题随时生成的问题,不是预设的问题。就是预设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也是源自学生自己的感受而内生性的。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还原文字背后的真实世界,让学生在真实与模拟的场景中,引起深入思考,逼近思维最近发展区,激起情感的层层涟漪,触摸到冲突的真实存在,从而诱发探究、合作兴趣。 第三,提供舞台,尽可能让学生当家作做主,使课堂从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变为学生展示风采的舞台。这个是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规的一环。这个环节做好与做不好,关系到教学的成败。为此,我觉得课堂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少讲,让学生多动口朗诵、多动手操作、多动脑思考、多动笔总结、多质疑问难、多表达观点、多独立钻研、多合作探究。把时间还给学生,甚至留下空白、留下课堂的不完美(课堂沉寂),也要在学生思维飞转、思绪起伏、思想飞扬。把这个环节做扎实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基本达成。至于是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候教,都不是问题的主要方面。总在该讲出,讲在点子上,讲在困惑处。学生自己学会的不讲,学生合作会的不讲,讲讲学生也许还不会多的就放弃。对于主干核心的难点问题,还不要吝惜语言,该大胆泼墨就大胆泼墨。不然看节省了讲的时间,学生其实不理解,课后还需要补充讲解,那就形成节约型浪费了。要想使讲解有效率,我一贯的原则是坚持“六化”即:复杂问题简单化,深奥理论通俗化,书本知识生活化,抽象道理直观化,静态知识动态化,裸露知识包装化。做到六化,我感觉就提高了学生接收问题的效率。 第四,严格训练,提高训练质量,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在严格训练中内化知识、升华感情、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