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视新闻述评节目的困境与突围探析: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为例1

电视新闻述评节目的困境与突围探析: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为例1

中 文 摘 要

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电视新闻述评(以下简称电视述评)开启了中国电视评论的新时代。它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声画特色,融形象性、现场性、动态性等为一体,客观叙述与主观评论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电视化的特色评论形式,该类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经过近20年的发展,电视述评已成长为一种成熟的电视评论形态,也成为电视媒体的旗帜之一。但伴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网络新媒体的不断涌现,电视述评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节目定位清晰,实践把握游移;“述”、“评”比例失调,主持人态度暧昧;节目同质、选题重复;节目形态固定化,受众参与性差;舆论监督数量减少,质量降低等等,面对诸多的内外困境,电视述评节目如何突围?

本文以中国电视述评的代表性栏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为例,探讨电视述评的概况,电视述评节目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策略,以期透过《焦点访谈》探析在新闻“解读时代”电视述评如何摆脱困境,实现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 电视新闻述评 焦点访谈 电视述评

ABSTRACT

The TV News Review ,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opics in Focus", open a new era of the Chinese TV commentary. It fully display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V’s sound and pictures,and formed a kind of special TV comment , Which connected the iconicity,site,dynamic into a whole and combined the objective narrative and subjective comments in a program. This program has had a widely influences(impact) after broadcasting in public.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nearly 20 years. TV News Review has grown up into a mature TV comment form, and it also becomes one flag of the television media.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the emergement of new media, TV News Review meet some problems: the positioning of program is clear, but the practice is delocalized; it is unbalanced between the"Statements" and "review"; the host’s attitude is ambiguous and unbelieveable; Program and topics are homogeneous and repeated; Program form is steable;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audience is poor; the number of supervision by the public is instantly decreasing and so on. Facing this kind of situation, how should TV News Review breakthrough it?

This paper takes the programs of “Topics in focus ” from CCTV as an example of TV News Review, discusses the profile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V News Review, in the last, This paper will make some methods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Through the paper, I want to explore the ways to help the TV News Review get rid of the dilemma and realize healthy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in the reading ages of news.

Key words: TV News Review ,Topics in focus ,TV commentary

目 录

中 文 摘 要

ABSTRACT

一 引言 (1)

第一章 电视述评节目概述 (2)

一、电视述评的定义、特点和发展阶段 (2)

(一)电视述评定义和特点 (2)

(二)电视述评发展阶段 (5)

二、电视述评与电视消息、电视专题和电视深度报道的区别 (6)

(一)电视述评与电视消息的区别 (7)

(二)电视述评与电视专题的区别 (8)

(三)电视述评与深度报道的区别 (8)

三、电视述评节目的意义 (10)

第二章《焦点访谈》述评分析 (13)

一、《焦点访谈》述评内容类型分析——以2009年节目为例 (13)

(一)正面述评内容 (15)

(二)反面述评内容 (18)

(三)中性述评内容 (24)

二、《焦点访谈》述评叙事结构分析 (27)

(一)先“述”后“评”:事实说话,主持人“点睛” (27)

(二)先“评”后“述”:亮观点表态度,事实佐证观点 (29)

(三)边“述”边“评”:事实观点并行,述评主体多元化 (31)

第三章 从《焦点访谈》看电视述评困境 (34)

一、《焦点访谈》社会效应的滑坡 (34)

(一)收视率急剧下降,大众认识教育功能减弱 (34)

(二)传媒示范作用下降,社会瞭望预警功能减弱 (36)

(三)舆论监督“只打苍蝇,不打老虎” (37)

二、电视述评现状与困境 (38)

(一)节目定位清晰,实践把握游移,缺乏评论性 (39)

(二)节目同质现象严重,选题重复雷同,缺乏前瞻性 (39)

(三)节目形态固定化,表达方式模式化,受众参与性差 (41)

(四)“述”多“评”少,主持人态度暧昧,缺乏鲜明个性 (42)

(五)舆论监督数量减少,质量降低,缺乏针对性 (43)

三、电视述评节目困境成因 (45)

(一)政治原因:体制、机制限制,国家领导人实际重视度减弱 (46)

(二)经济原因:文化体制改革,过分追逐市场利益,媒体独立性弱化 (46)

(三)社会原因:信息传递加速,受众意识增强,媒体地位均等化 (47)

(四)媒体原因:渠道多样化,竞争白热化,媒体影响力分散化 (48)

(五)媒体从业人员:社会地位降低,生存压力增大,媒体荣誉感减弱 (49)

第四章 搞好电视述评节目的突围之策 (50)

一、电视述评突围策略 (50)

(一)明确把握节目定位,大显述评之色,大兴评论之本 (50)

(二)牢记选题“三原则”,提高选题的前瞻化、系列化和述评性 (51)

(三)强化网络融合,创新节目形式,让事实和观点共同说话 (53)

(四)重视人才培养,培养“记者型”评论员和“明星式”主持人 (54)

(五)增强时效性,提倡“实名制”,提升舆论监督的针对性、有效性 (55)

(六)搭建公共意见交流新平台,提升受众广泛参与性,激活话语主动权 (56)

二、电视述评发展趋势思考 (57)

(一)电视述评将迎来融合化发展 (58)

(二)电视述评将迎来开放性发展 (58)

(三)电视述评将迎来个性化发展 (59)

结语 (61)

参考文献 (62)

附录: (64)

一、《焦点访谈》2009年全年节目内容统计分析表 (64)

二、研究生阶段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64)

后记 (65)

一 引言

伴随着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博客/播客、网络电视、即时通讯、微博等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新闻信息由“传播时代”进入了“解读时代”,新闻事件不但注重及时而迅速的传播,而且深度解析也成为新闻事件传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涵之一,它成为媒体决胜于信息时代的一大“法宝”。在此背景下,电视评论的重要性再一次被广大电视人所重视,“新闻评论节目是电视媒体的旗帜和灵魂”也正在成为广大电视人的共识。电视新闻评论的运用有助于提高电视新闻的专业化水准,提高电视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提高电视媒体的市场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凸显电视新闻节目的宏观视角和立体效应,电视述评更是首当其冲。

20世纪90年代,《焦点访谈》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中央电视台的荧屏中,一句句立场坚定的评论,一篇篇发人深省的述评在敲击着人们的心扉。它针砭时弊,揭露丑恶,呼唤改革,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改革转型的急先锋,时代的一面旗帜,也成了中国电视评论的一个新标杆。

21世纪初,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及媒介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新闻领域进入了“解读时代”,“缘事而发,缘事而评”的时事评论正在成为各大媒体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电视述评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种以报道新闻事实为基础,述评结合的电视化表现形式,充分利用电视画面、声音、字幕和述评性语言等特色手段,一边讲述,一边评论,融形象化、具体化、理性化于一体的评论方式,使广大受众在看影像,听故事中,由可感、可知的感性化认识达到理性化思辨的目的,成为电视媒体独树一帜的评论形式,在电视直播解读时代,她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结合对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深入剖析,分析电视述评节目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关于搞好电视述评节目的一些新思路、新办法。在研究过程中,本人除了研读现有的电视述评以及电视新闻评论等理论著作外,还通过网络搜集了电视述评的代表性节目《焦点访谈》2009年的影象和文稿,以此作为案例,运用对比、调查、内容分析等定量、定性研究方法,同时借鉴了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政治学和统计学等学科中的一些理论、观点,以期得出长远而具有借鉴意义的结论,助益电视述

第一章 电视述评节目概述

电视述评从诞生之初就受到了广泛重视。1979年,中央电视台成立了带有评论性质的专题部,并于1980年推出了《观察与思考》栏目,这标志着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开始以固定的栏目形式登上电视舞台,并经过两次整合形成了电视述评这种新型评论模式。电视述评是电视媒体传播技术和传播理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集新闻报道、评论解析为一体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和传播模式。从《观察与思考》的创办到电视评论节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国电视新闻评论作为一种栏目化的节目形态已经运作了30年”①电视述评的发展也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历史。从早期的借鉴报纸等平面媒体而形成的口播评论、配以简单画面的新闻短评,再到独立制作播出、凸显电视声画特色的独立固定的电视述评栏目,电视述评节目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趋向多元化。

1993年底,中央电视台整合《东方时空》、《观察思考》和《今日世界》三个栏目,成立了新闻评论部,并于1994年4月1日创办了《焦点访谈》,开创了电视述评形式。该栏目一推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模仿创立自己的“焦点”类节目,一时间,电视述评节目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成为电视媒体中独树一帜的评论形式,尤其是它强有力的舆论监督形式,为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转型注入了活力。2009年,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伟大成就的取得,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化、三网融合等新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广泛使用,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直播改革为标志,电视媒体掀开了新一轮大发展的浪潮,电视述评节目在整合中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电视述评的定义、特点和发展阶段

(一)电视述评定义和特点

电视述评源于“记者述评”,又称新闻述评或述评新闻。“顾名思义,(它)是一种以事实为基础的评论,以评论为核心的新闻。”②“述评”这一形式最早可以回溯到五四时期,当时《每周评论》中“国内大事述评”、“国外大事述评”就是早期的“述评”形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新华社播发过大量的战地述评,这种对整个战局、

①唐晓燕.从《新闻1十1》节日开播看央视新闻评论节日发展[J].《今传媒》, 2008(10)

②丁法章.《新闻评论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第二版,第189页

某一战区和某一战役的述评,鼓舞和激励着广大军民和全国进步力量,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建立新中国起到了重要作用,至今还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5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受“新闻只是客观地记叙事实,不做评论”观点的影响,述评曾一度受到削弱。“文革”后,受全国大形势的影响,记者述评有了一些恢复和转变,但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是有限的。在报纸为主导的平面媒体时代,它是一种介于新闻和评论之间,倾向于评论的一种边缘体裁形式。随着以视听为特色的电视媒体的不断蓬勃发展,述评这种边缘评论形式充分利用和发挥电视媒体声画音特点,凸显了新闻事实的形象化、现场性和思辨性,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1、电视述评的界定

电视述评是一种融叙述和评论为一体的边缘化的电视评论方式,关于它定义,目前学界和业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这种形式对电视评论发展的巨大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对国内外学者的众多释义不再一一罗列,文中统一采用石长顺先生关于电视述评的概念:“电视述评是一种夹叙夹议的述评形式,即融新闻报道和评论于一体,通过画面、同期声、论述语言、字幕等手段,既报道事实的具体情况,又对事实进行分析评价的节目形式。它以对事实的报道为基础,但对事实的报道又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力求透过纷繁复杂 事态表层,抓住其本质和内在逻辑,引导观众思考,并作出自己的判断。”①电视述评是电视的一种特色评论形式,是一种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为一体的电视评论形式,目前,这一类型的评论节目已经成为电视评论节目的重要形态之一。

2、电视述评的特点

电视是声画结合的艺术,评论是逻辑推理的产物,电视述评是将“述”与“评”完美结合的产物,这种统一并不是将新闻和评论简单的相加,而是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达到1十l > 2的整体效应。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徐光晋在《广播电视评论学》一书中对电视述评的特点做了如下归纳:“电视述评是述评这种新闻述评与新闻评论的杂交品种在电视上的具体运用,除了拥有各类媒介述评所共有的由述而评、夹叙夹议、述为手段、评为目的基本特征外,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特殊的表现手段。它综合运用画面、音响、屏幕文字和解说、论述性语言以表情达意、叙事分析,是表现手段最

①石长顺.《当代电视实务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86页

为丰富的述评,也是最能体现电视传播特点、发挥电视传播优势的电视评论形式。”①;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石长顺认为:“电视述评的优势是充分运用电视的画面、音响、文字和解说为报道事实和评析事实服务,具有述与评的结合、论据的形象性、论证过程的群体参与性等特点。”②与其它电视评论形式相比,从立论到说理,述评都有它自身的独特性,本文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电视述评具有声画兼备、视听结合性。电视是一种声画艺术,丰富的现场画面镜头、多彩的现场音响,是电视媒体区别于有声无画的广播和有文字但没有画面和声音的报纸的根本特征,而电视述评将声音、画面和文字三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互补效应,节目表现力达到最强,说理性达到最好,观众易于接受。第二、电视述评具有论据形象性。这一特性主要体现在论据和论证两个方面:电视是一种有声化的视听媒体,直观性、可视性是其最大的特点。在电视述评中,现场画面、现场评论、采访对象亲身叙述和评议、同期声、配音、字幕等等都被用来作为论据,其形象性不言而喻;在如此丰富的论据支撑下,电视述评的论证更是依据事实,融入编导、记者和主持人的理性思维,通过解说词、现场和演播室评论、镜头画面剪辑等手法,组合成一个声画结合的形象化过程性的论证方式,将这些感性材料用理性思维整合起来,达到声、画、评三者的高度统一,特别电视述评这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段能够增强评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使电视述评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和纵深感。第三,电视述评具有双线互补性。报纸述评是以文字为主,广播述评是以声音为主,脱离了任何一方,这种述评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二者都有明显的局限性。而电视述评却不一样,它实现了声音和画面二者的双线互补,需要现场画面就出现场画面,需要现场同期声就出现场同期声,二者亦可共同出现,形成一种强势的双线叙述、双线论证的结构模式,有利于观众的接受。第四、电视述评具有广泛群体参与性。论证的群体参与性就是指主持人、记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当事人等多方参与评论典型事实的特征。与报纸广播等媒体相比,电视述评在受众的参与性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既包括记者、主持人为主的主体论证,也包括官员、专家、群众和当事人的客体论证,电视述评将他们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共同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正是因为有了诸多优势和特点,电视述评才能从众多的评论形式中脱颖而出,成为特色电视评论形式之一。

①涂光晋.《广播电视评论学》[M],新华出版社,1998年8月,第328页

②石长顺.《当代电视实务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86-189页

(二)电视述评发展阶段

我国电视述评起步于20世纪八十年代左右。从1980年开始,我国电视媒体有了自己的评论形式——电视述评,开始步入“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的发展阶段,“自己走路”意味着摆脱报刊评论的固有模式束缚,探索自己的评论模式;“走自己的路”,则强调遵循电视媒介自身转播规律,发挥自身视听于一体的优势,创作自己的独特新闻评论形式。这一过程大致经历了30年时间,这30年是电视媒体与新闻评论体裁“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独立走路”的过程,有学者将这一过程称之为“新闻评论电视化”过程,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诞生发展轨迹为线,这一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吸收借鉴孕育期(1978年—1980年)。1978年10月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开播,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新闻节目诞生,这一时期的新闻评论完全是对报纸评论的简单照搬照播,实际上就是一种“声音化的《人民日报》”。在这一阶段,电视新闻评论在模仿中进行着声画结合的有益尝试,典型表现就是在评论播音中配上了简单的画面,虽然存在声画两张皮、画面过于简单等问题,但这种画面解说式的电视评论,发挥了一些电视声画兼备的优势,启迪了电视人发挥电视声画特色做新闻评论的思维,属于电视述评的孕育期。

第二阶段:电视述评诞生发展期(1980年—1993年底)。1980年中央电视台成立了带有评论性质的专题部,并于7月12日正式播出了我国电视史上第一个述评性栏目——《观察与思考》。此后,安徽电视台的《社会之窗》、福建电视台的《记者观察》、上海电视台的《新闻透视》、广东电视台的《社会聚焦》、北京电视台的《18分钟经济.社会》、《BTV夜话》、《社会大观》等大量电视述评性栏目先后开播。①这时期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大多采用述评的形式,渐趋成熟的电视声画融合的意识和技术推动着电视述评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这种意识技术上的探索都为述评成为电视媒体特色评论形式做好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第三阶段:电视述评成熟、蓬勃发展期(1994年—1998年—2000年)。20世纪90年代,我国电视媒体中第一个以评论体裁为主攻方向的部门——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成立。1993年底,该部门推出了中国第一个电视新闻杂志栏目《东方时空》,其中的子栏目《焦点时刻》开创了我国电视舆论监督的先河。1994年4月1日19点38分,

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述评节目《焦点访谈》正是诞生,一播出就引起了巨大反响,并成为我国电视述评的代表性栏目。随后,许多地方电视台纷纷克隆诸如“纵横”、“观察”、“思考”、“热点”、“透视”等类似栏目,如湖北电视台的《新闻透视》、甘肃电视台的《焦点评论》、上海电视台的《新闻观察》等等,从这一年起,我国电视述评进入了创办和发展的高峰期,节目形式相对固定,节目数量翻番,节目内容以舆论监督见长。可以说,1994年是我国电视述评年,这种述评以曝光式的舆论监督模式为鲜明特点,1998年达到了顶峰,舆论监督数量、质量和社会影响力都达到了顶峰,从98年之后到2000年出现了小幅的回落,但社会影响力依旧存在。

第四阶段:电视述评徘徊融合发展期(2000年至今)。20世纪末,伴随着广播电视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电视媒体迎来了自诞生之后最大生存挑战,电视述评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1996年,中央电视台陆续推出了谈话节目《实话实说》和调查式深度报道栏目《新闻调查》。随后又推出的《央视论坛》、《新闻会客厅》、《中国周刊》和凤凰卫视的《新闻今日谈》、湖南卫视的《今日谈》等以演播室访谈和论坛形式为主的新兴时事评论节目,电视述评一家独大的地位受到了挑战,根据央视索福瑞提供的收视数据,2001年《焦点访谈》收视率达到了20.9%,但到2010年,这一收视率降到了5.34%,收视率的急剧下降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①,这一阶段,电视述评节目纷纷思索着,寻求着新的突破。

二、电视述评与电视消息、电视专题和电视深度报道的区别

电视评论是运用电视传播手段做出的新闻评论,是电视传播媒介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社会问题发表意见,做出分析判断或者点评以达到引导舆论的一种体裁形式。目前电视评论节目中依据评论主体的不同可以将电视评论节目的形态大致分为:电视述评、谈话体评论、主持人评论和专职评论员评论四种。在各种评论形式中,电视述评的表现手段最为丰富,他借助画面、音响、字幕及解说、论述性语言等,在视与听、声与形、情与理相互配合和相互补充中发挥最大的传播效能。

电视媒体中以主持人评论、谈话体评论和专职评论员为主要特点的电视评论形态标识很明确,新闻事实的叙述报道在这类评论中分量比较轻,只是作为一个引子,这类节目更注重相关人员的评论,从节目类型上一眼便可识别。但电视述评与此正好相

反,它大量利用深度报道的手段,广泛借鉴电视纪实片的表现于法,无论是从创作理念、制作手段,还是从论据形式、论证方式上都体现出了丰富的多样性和融合性,因此,在众多电视评论节目形态中,述评节目便成为电视评论中最难以界定的形态,尤其是与电视消息、电视专题片、电视深度报道等几类电视体裁的划分上存在混淆之处,下面就两两之间的区分,本人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电视述评与电视消息的区别

新闻、专题和评论是电视新闻中经常涉及的三个概念,如何区分这三者呢?美国哥伦比亚新闻研究生院曾提出新闻报道的“三层报道”概念,即第一层报道是事实性的直截了当的报道;第二层报道是发掘表象背后实质的调查性报道;第三层报道则是在事实性和调查性的基础上所作的解释性和分析性的述评。①由上可知,电视消息就是通常所说新闻报道“是指迅速、广泛、简要的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事态。”②它是电视媒体报道体裁的基础性形式之一,目前媒体中提倡的“新闻立台”主要就是指的这一点。电视消息是对社会中发生的各种新闻事件的快速、及时的报道,他追求的就是在第一时间将这一新闻事件发布,让公众了解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一般包括“5W”,至于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以及意义等等由于时效性的限制往往可以先行忽略,而电视述评却恰恰与此相反,他更注重在解析事实的基础上对事实作出评论,引导舆论。

按照美国哥伦比亚新闻研究生院曾提出新闻报道的“三层报道”概念,电视述评属于电视新闻报道中的第三层次报道形式,它是基于电视消息和深度报道的基础上,对新闻事件进行的解释和分析,或称作解读和评论。由此可见,电视述评就是对电视新闻事件在调查性报道的基础上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评论,它的主要目的是评论。所以电视消息和电视述评无论是从关注新闻事件的具体内容还是从关注深度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电视消息属于电视新闻,侧重于对新闻事实的报道;电视述评属于电视评论之一,它是在新闻报道和深度调查的基础上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以期达到舆论引导的目的,前者重在第一时间对新闻事实进行报道,而后者偏重在第一时间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论。

①姜创庭.《如何操作深度报道》[OL]https://www.wendangku.net/doc/de8247789.html,/GB/14677/21963/22065/2961945.html

(二)电视述评与电视专题的区别

电视专题类新闻节目又称专题类电视新闻(简称电视专题或新闻专题),是对事件性新闻作直截了当的全程报道或调查性报道,传递的是事实信息,不加意见和评说;而新闻评论则是在事实性和调查性报道的基础上发表言论,阐述观点,传递意见性信息。①由上可见,电视述评和电视专题两者之间是有差异的:电视专题就是系统化、详细化、充实化的新闻报道。在时效性上,他与电视消息最为接近,是详细、全面及时报道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内容上,它是消息类新闻报道的延伸、扩展,而电视述评却恰恰与此相反。相对于客观报道新闻事实不同,电视述评节目中的“述”也往往是围绕“评”进行选取和组织,是在新闻报道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发表看法,阐述意见,具有一定的立场观点和倾向性,虽然这一点在目前电视述评的具体节目中表现的比较含蓄,但这是电视述评的本质特征之一,关于这一点我们从《焦点访谈》早期的“事实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和当前的“用事实说话”的节目宗旨中就可以看出。

电视述评和电视专题都是围绕新闻事件做文章,二者在表现手法和表现形态方面颇有几分相似,但从本质上来说,二者存在着区别:电视专题以全貌化展现新闻事件为主要目的,是对电视消息的纵向和横向延伸,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向广大观众展示这一事件的全貌,力求“专”、“深”和“细”,争取做到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化的报道。它具有新闻性、重要性、专题性和表达方式灵活四个特性,尤其是后两者,更是它的本质特征。而电视述评则不然,它更注重“述”与“评”,以“述”达“评”。电视述评中,评论的观点来源于事实,事实的组织和叙述都是为了评论的目的。电视专题以纪实性的表现手法为主,以时间顺序组接剪辑画面,而电视述评虽然借鉴了纪实性表现手法,但它以充分发挥电视的可视性特点为主要目的,增强论据的形象性、可信性和冲击力。在后期制作中,电视述评通常按照事情说理的逻辑顺序组织剪辑,完全按照时间顺序的播出的整段采访画面在电视述评中是极少见的。最后受众从解说词的风格上也可以明显的体会到二者的区别,在此本人不在赘述。

(三)电视述评与深度报道的区别

电视述评是以深度报道为手段的电视评论形态,所以在阐释电视述评的形态时,

最难以明确区别的就是电视述评与深度报道的关系。因为在电视述评节目中,详实深刻,富有思辩性的“述”是“评”的基础,这种丰富而多样的“述”与深度报道中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很相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就是深度报道,外加上近年来电视述评重“重述轻评”现象的存在,很容易使人们混淆二者之间的区别,电视理论界相当一部分学者也据此得出“电视述评本身属于深度报道”①的结论,但二者之间还是有着根本的区别。

表面上看,深度报道节目的表现形式与电视述评十分接近:二者都对事实进行了比较完整的叙述,都对事实发生的意义和背景进行必要的交代和分析。但是深度报道与电视述评存在着根本差异。第一,二者内涵和目的不同。报道是“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观众”,强调的是对事实信息的传播;评论则是“就某事件、社会现象、思想倾向、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发表议论的文章”,它必须具各观点鲜明的立论和逻辑严密的论证过程,论据充分、结构严谨,其政策性、理论性和导向性尤为鲜明,虽然深度报道加强了新闻深度,更多地注入了报道者的理性思考,但实质仍是一种新闻报道手法,它试图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剖析事件,使观众能对多因果的复杂问题条缕清晰、理解深刻,并从中引发观众的思考,达到对该事件或问题的某种共识。也不是所有文体在运用深度报道手段时都会具备评论性,如一些解释性报道,追踪调查式报道等不一定具备鲜明的说理性。电视述评恰恰相反,它虽然是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结合的产物,在篇幅上甚至叙述过程远远超过评论语言,但它叙述的目的不仅在于全方位多层次展现、说明新闻事实,更重要的是从事实的逻辑关系中阐释某种意义和观点。这种阐发不是就事论事,而是试图通过某个典型事件来评论由此引发的某种普遗存在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第二,“述”“评”二者地位不同。在深度报道中,传播者以深度性的叙述为主要目的,电视深度报道的这种深一般体现在电视系列报道中,通过时间和空间的纵深感强化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而在电视述评中,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或称作“述”只是评的一种手段而已,而且这种对新闻事实的深度述也是有选择性的,这种选择性主要依据评的中心观点。总而言之,前者以新闻事实为中心,通过多侧面、多层次的叙述展现新闻事实的全貌,后者则围绕评论的观点整合、编辑新闻事实,用重要的新闻事实论证源于新闻事件的观点。需要说明

的是,在电视述评作品里,以深度报道方式出现的“述”和以言论方式出现的“评”,并非泾渭分明,往往在生动形象的叙述过程中伴随着严密的说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完整篇章,一篇优秀的电视述评往往是二者的完美统一,但目前电视述评中存在的述评两张皮的现象就是将深度报道和电视述评混为一谈的直接后果。

三、电视述评节目的意义

电视述评作为一种综合运用画面、字幕、评述性语言和实况音响的新闻评论形式,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画面字幕等诉诸观众视觉以实况音响和评述性语言诉诸观众听觉的完美结合而区别于广播和报纸的评论,从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形象化政论”的模式而为广大受众喜爱,它有利于充分发挥电视的声画结合,视听兼备的特色,可视性和现场感较强。

1、电视述评有利于加深受众对新闻事实的理解。电视述评是一种言论类节目,让受众赞同接受评论观点是其主要目的之一,但仅凭空洞的说理往往不能达到这一效果,而以新闻事实为依托的电视述评则很好的解决了此问题。成功的电视述评往往是叙事和说理二者的完美结合,对新闻事件的“述”能够使观众全面的了解新闻事实,深层次的理解新闻事实,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和观点,而这种观点和看法又暗合于编辑、记者和主持人的观点,这样的评论更容易让广大受众所接受,起到良好的舆论引导效果。电视述评是舆论监督的重要载体之一,有利于加强舆论监督的有效性。而以述评为特色的电视述评它以客观新闻事实为依托,舆论监督客观公正,播出后必然会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用事实说话”受众对新闻事实的深刻理解是其成功受到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2、电视述评有利于提升电视评论的客观性。电视述评区别于其他评论的最大之处就在于它的融叙述性和评论性于一体,通过对事件的客观讲述从而引导观众得出结论;记者主持人在讲述新闻事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阐释一些对此事件的观点,这种评论观点的提出和表现具有“水到渠成、潜移默化”性。对于一个新闻事件述评的角度有很多种,不同的媒体,不同的记者都会有不同的述评角度,评论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一件事情,但是电视述评倡导的是依据事实,讲述事实,从客观事实中得出评论的观点,用形象的客观事实来论证观点,这种方式能够增强电视媒体评论的客观性,是电视媒体体现评论客观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3、电视述评有利于提升电视评论的可信性。作为媒体的可信性是指受众对媒体传播信息的信任程度,所传播的信息和观点是否能够获得受众的信任,是新闻传播成败的关键。目前互联网异常发达,信息传播数量和速度都达到了空前的地步,网络造假,传统大众媒体附和这种现象就充分的说明了这点。面对大容量、迅捷化的互联网冲击,电视媒体要想依靠独家和及时的电视消息获得受众的信任,已成为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提升电视述评的地位,展现电视述评的可行性对电视媒体具有现实意义。首先,电视述评是建立在对新闻事件的客观述评基础上的,也就是所谓的“述”,这种客观性的精选化的事实能够让受众在完全了解新闻事件的基础上接受记者、编辑和主持人的观点的;其次,电视述评的观点是来自于事实,不是记者、编辑和主持人凭空生发的,也不是随意汇总的,而是依据事实和受众一起得出的,这样的叙述和评论过程都会增加受众对电视媒体的信任,受众的关注度自然会高,每当面对一个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忠实的受众往往会选择他信任的媒体,获知事件的全貌和态度观点,这也是电视述评的代表性栏目《焦点访谈》长期以来受到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4、电视述评有利于提升电视评论的权威性。评论是一种言论,权威性是评论的生命力,面对日益多样化的评论形式,如何让一篇评论具有权威性,得到受众的认可呢?评论的客观、可信和权威性首当其冲,而这正是电视述评的特点之一。对新闻事实的客观叙述,基于新闻事实的客观观点,声画结合式的形象化论证,这些都是电视述评客观、公正、可信的表现,电视述评的这些特质让受众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亲近感和认同感。除此之外,电视述评有利于发挥电视的视听兼容等特性,充分调动一切电视手段、充分运用多种电视语言,使之形成合力来完成评论任务。作到理性思辨与具象展示相结合,逻辑思维的说服力与形象表现的感染力相结合,这是使电视评论具有鲜明电视个性的关健,电视述评是电视评论品种的最佳选择,是适合电视传播的最佳评论形式之一。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作为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主要形态的电视述评内容日益丰富化,形式日益多样化,而且各种评论形式之间的融合趋势也在不断加深。但实际的电视评论节目中,各种评论形式之间的区分并不是那么的严格,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用固定的僵化的节目形态去判断电视述评节目或栏目,而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融合的眼光来审视电视述评节目,只要有利于实现传播效果和引导舆论,节目

形态可以根据节目题材而进行创新和改变。而且随着我国电视视听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们对电视新闻评论认识的不断深化,电视述评的形态会不断完善深化。

第二章《焦点访谈》述评分析

《焦点访谈》是电视述评的标志性栏目和代表性节目。自1994年开播至今,《焦点访谈》栏目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不仅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关注,而且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这都源于它“述评结合,用事实说话”的独特方式。一个栏目能公开讲自己所述评的都是事实,这是怀着极大的自信和勇气的。“用事实说话”不仅高度概括了栏目的特点,而且这种公开倡导新闻客观性的做法,为更好地进行电视述评乃至舆论监督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旗帜。“用事实说话”表明节目中所有的访谈都是围绕某一问题的“事实”进行的,访谈又是以深度报道的手段层层剥离,展现事实、分析事实,对事件进行认真调查,深入追踪,对新闻资源蕴涵的深层背景深挖细掘,最后配以深刻的评论,用事实说话,形成了独特的言说风格。

一、《焦点访谈》述评内容类型分析——以2009年节目为例

“电视台要根据新闻规律,电视规律来制作节目,这不仅仅指形式方面,最主要的是以内容取胜。”①《焦点访谈》总制片人梁建增在思考改栏目在激烈的竞争中独树一帜,赢得受众的原因这样说。走过17个年头的《焦点访谈》已成长为一个渐趋成熟、渐趋稳定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16年来,《焦点访谈》创造了中国新闻界舆论监督方面的一个奇迹,虽然近年来随着社会形式的变化,舆论监督性有所下降,但在这个“内容为王”的传媒时代,它依旧独树一帜,形成了独特的述评方式和稳定的述评内容。

“用事实说话,以内容取胜”是《焦点访谈》栏目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特定新闻传媒及其固定栏目的传播行为进行认真、可靠的内容分析,是形象生动地理解不同新闻事业所担负的社会角色的基础。“可以说,新闻传播的内容结构既是新闻传播中一切社会控制因素交互作用下的‘合力’产物,又是人们借助于新闻传播达到其所欲实现的社会诉求(即所谓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的物质承担者。”②可见,在新闻传播内容结构与传播功能的实现之间,存在着一个确保新闻机构合目的的角色扮演的控制中介即述评模式,也就是新闻传播所遵循的准则和样式,亦即新闻机构为实现特定的社会功能而控制其述评语言所依据的观念、成规和法则等,探微电视述评就需分析《焦点访谈》。

①雷蔚真:《用事实说话—访<焦点访谈>总制片人梁建增》,《电视研究》1999年,第1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