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中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中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中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1 中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及应对策略内容摘要通过对长沙市部分中学生的自残行为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中学生大约有5的人有较严重的自残行为有14.3 的人有自残行为倾向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学生自残比例要高。女生自残情况比男生要普遍而男生则倾向采用较严重的自残方式。造成的原因有童年的创伤、现实的压抑、同伴的效仿、人格因素、生理因素等。可采用正确归因、学校疏导、家庭配合和社会关注的干预措施来帮助青少年预防和减少自残现象的发生更好的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关键词中学生自残自虐行为原因应对策略自残行为一般指无自杀意图的为社会所不接受的为逃避冲突的痛苦而对自己身体进行直接或间接伤害的行为。自残的最极端情况就是自杀。自残行为并不少见。每个人都可能产生过自残的念头只是大多数人没有采取实际行动而已。有资料显示“青少年是心理问题的多发人群在读中学生属于心理正常范围的占40 属于心理有问题的占2

2 属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16 。”“高达35的青少年曾经有过自杀念头有2

3 的青少年有自残行为”。为此我对长沙市部分中学生自残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一研究方法1被试抽取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11、12—17、18岁的青少年。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各50人。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5份其中男生为136人女生为149人。2研究工具用自编的《青少年自残自虐行为量表》共计20 题总分20 分用“是”“否”记分。要求学生根据最近一个月的实际情况选择与自己相符的选项“是”记1 分“否”记0 分。3、方法团体测试与个别访谈相结合。将团体测试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对在校的部分学生进行访谈访谈内容涉及自残的现象、自残的原因及危害等等。4、结果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得出长沙市中学生大约有5的人有较严重的自残自行为有14.3 的人有自残行为倾向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学生自残比例要高2—3个百分点。女生的自残比例比男生的偏高。从谈话中得出中学生中自残的方式多种多样自残原因也各不相同。对自残行为的后果及对自身的伤害不以为然且有一种时尚和“给力”的心态没有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性。青少年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些人得不到及时的

干预会诱发很多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对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2 二、自残行为的表现自残行为含对自身肢体和精神的自残。在我校的调查中对身体的自残行为比较多的方式包括撞击头部击打自己的脸拉扯头发切割皮肤火烧拧自己的腿部、胳膊削发过量服用药物等。没有发现像包括挖出眼球、填塞耳道、切除外耳、双乳等这样的严重自残现象。对精神的自残常常是以苛刻自己多付出少享受以痛苦为乐在不断的冲突中以体验暂时的快感的方式来呈现则难以觉察。三、自残行为产生的原因1、心理学根源对青少年学生自残行为的动机的解释不同心理学派对青少年学生自残行为的动机有不同的解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是人的需要人有多层次需要而需要是不断发展递增的发展需要受到抑制的时候人会感到痛苦。这时候发展需要会转化成压力造成人的焦虑、紧张和烦躁。发展需要还会异化造成各种不良行为习惯。自残是一种压力转移的方式是一种不良的发泄方式。一些人会习惯于增加自身肉体的痛苦来减轻精神的痛苦。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自残行为是社会学习模仿而来的。青少年学生在所学到的各种行为模式中有自残行为则对其日后实际的自残行为产生重大影响。认知学派认为在人们试图自残行为前的一段时间内往往已遭遇到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很可能在自杀前夕有几个特别重大的困难都凑到了一起。而直接导致自残行为的则是青少年学生对危机情境的估价。精神分析学派认为自残是罪恶感或攻击性转向自己的结果。自残者认为我已接受处罚可以获取新生。2、童年的创伤日本一项调查显示儿童和少年时期遭受过身体上伤害或是精神暴力的人实施自残行为的风险约是普通人的9 倍。在我对有自残行为学生的访问中大部分都曾诉说在自己身上的早些时候有受到身体上或精神上的虐待或是有过童年的不幸。如父母的离异家庭的暴力在学校常受侮辱、嘲弄等在这样的环境里缺少父母关爱、朋友的友爱老师的关爱生活感到无比压抑不爱与人交流导致遇到压力无法排解最后便通过自残的行为来释放压力。3、现实的压抑人的心理承受力都有一定的限度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残酷生活节奏快学习负担重而中学生的心理素质、

健康状况、承受力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孩子在父母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中不停地受挫体验着挫败感常常感到无助、无能时间长了就会失控和绝望产生心理危机部分学生就会通过惩罚自己来处理问题即把感情的痛苦转化为身体的一种形式以减轻情感的痛苦和压力缓解愤懑和紧张从而防止自己做出更糟糕的事情。4、同伴效仿据报道台北县柑园中学的两名学生为证明彼此有“义气”于约定同时用美工刀割伤手腕然后再用相同的手帕包扎伤口作为标志。没想到做出如此荒唐行为的两人竟被其它同学视为“英雄”并群起效仿。这是当今中学生中出现 3 的在自残问题中一种典型的“同侪现象”。同学们为了表现彼此之间的认同感展现自己的强势以吸引其它人注意而自残手腕。5、人格因素心理医生指出有自残行为的青少年人格特征上有着相似的特点就是性格都比较内向或者孤僻、敏感、遇事情绪化、易冲动有的自卑对生活失去信心长期处于焦虑之中还有的是边缘性人格障碍抑郁或创伤应激后反应解离性疾患冲动控制障碍等。另外也有的青少年自残是因为生理、心理的发展还不健全。当他们在遇到压力打击时就会反应消极冲动行事就会采自残自虐的方式释放心理压力。6、生理因素自残行为的生理原因生化因素一些研究学者提出某些特定的神经传导物质分泌数量和自残行为紧密相关。自残行为会增多人脑中类鸦片胜肽、内啡肽的数量或是释放量。于是患者会出现类似麻醉的感觉。进行自残行为时表面上看起来他们对于疼痛毫无感觉但内啡肽的释放能够使自残者有类似获得胜利的感觉。同样象安非他命与类吗啡能够增加多巴胺的药物也会激发自残行为这表明自残行为的发生有一定的生理基础。四、应对策略1、正确归因自残有一个根本症结就在于没有一个健康良好的抵御压力的方式。而如何抵御压力与我们归结事物成败的原因有很大的关系。社会学的解释强调环境的重要性如曾受到虐待或经历了消极的生活事件。心理学的解释主要强调通过错误思维或社会学习过程说明心理障碍的产生。生物学的解释则采用神经递质活动异常来解释心理障碍。个人认为这些解释并不相互排斥把生物、社会和心理因素看成是互动的共同导致了心理困扰。所以在教育中要让青少年明白这些个理

学会自我赏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学会心理调节不断的充实自己保持心理健康做情绪的主人认识到自残行为是一种不负责任、不道德的愚蠢行为。2、学校的疏导青少年学生中的自残行为是一种心理危机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和参与解决的心理问题。学校教育一定要端正教育思想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观念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人格健康发展的学校社会环境。具体做法一方面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丰富学习生活广泛开展适应学生年龄心理特点、需求的各种活动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教育为学生创造能使自己身心潜能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学生的必修课训练学生应对学习生活中各种压力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指导建立可信赖的人际交往关系教给学生自我情绪调节的方法如系统放松法、焦虑转移法、情感渲泄法、自我暗示法等将珍惜青春生命、憎恨自杀行为作为一个基本价值观念根植学生头脑。此外老师要强化自己的“心理辅导员”的角色意识敏感地发现学生的异常反应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3、优化家庭环境家庭是人格的塑造场父母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孩子的第一模仿者因此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一个理性积极的榜样。

4 其一、调整家长过高的期望值建立适合孩子的目标期待。“望子成龙”的父母是孩子产生压力的一个重要压力源很多孩子在无法达到父母的期待下以自残来缓解自身的痛苦和焦虑。所以只有综合自己孩子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特长等各种信息进行正确加工提出切合实际的期望和要求才能产生积极的期望效应。否则除了增加孩子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别无他利。其二调整家庭气氛和亲子间的关系。家长要重视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在沟通中遵循尊重、理解、宽容、信任、激励的原则不仅可及时了解孩子成长中的烦恼帮助、支持勇敢面对学生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而且有利于增强亲子关系形成孩子正常心态和良好性格。4、社会关注在自残者中很多人都没有接受过任何心理干预政府应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另外社会采取宽容、体谅的态度给他们提供空间不要过度的谴责、制止、议论设立专业的帮助机构给他们提供倾诉的场所和倾听者并为自残行为者提供替代品。针对青少年对自残行为的不正确

认识注重整个社会环境的建设重视对结构不健全家庭的社会保障加强对校园环境的综合治理净化学生的生活空间避免青少年受到不良的影响。

中学生出现的五大不良倾向

中学生出现的五大不良倾向 1、问题一:青春期的叛逆 讲述案例一:一位家长苦恼地诉说,自己的孩子过了这个暑假就念初三了。不知怎么回 事,假期里,她每天不是写作业就是自己闷头上网玩游戏、聊天,对家长不理不睬。最过分的是,前两天他和爱人想跟女儿好好沟通一下,谁知没说几句话,女儿就顶撞说:“我就是不知好歹,不可理喻。”还在自己的房间门上用电脑打了几个字“请勿打扰”贴在上面,气得自己无话可说。 讲述案例二:某初二学生小陈,染了一头黄头发,黄头发中间又夹染几撮红头发,还喜欢 穿新奇的服装,他晓得这些为父母及老师所无法接受,但每当看到父母或长辈瞧见自己这般摸样时的表情和表现出来的嗤之以鼻,他就洋洋得意,犹如自己打了胜仗一样。 类似这种例子不少,孩子承载不了我们的爱而自残,甚至对父母恩将仇报,杀害父母,这样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实在是令我们为人父母的心痛、心寒。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请家长自由发言。) 这个故事引发出许多道理,值得我们家长认真地思考。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他们怎么这么冷血,这么无情,这么不知好歹。其实仔细分析一下,是有原因的:这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具体表现。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青春期孩子独立个性形成的正常现象,在14岁至18岁的青少年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对家长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心存对抗,他们内心也明白按照大人的意愿做事的合理性,但他们却有意违抗父母的意志,只在乎和父母对抗的快感,看见父母生气、伤心,自己反倒高兴,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往往心中忧虑,却束手无策。 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1.认真学习并真正掌握青春期的有关知识,正视孩子的青春期生理变化。 2.尽早了解孩子出现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要找出他们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然后要对症下药。 3.应该学会平等地面对孩子,把他们当做大人看 4.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比; 5.学会用文字发泄自己的情绪; 6、让孩子了解逆反的特征; 7、学会倾听; 8、了解“心理断乳”期的实质; 9、善于理解孩子; 10、避免激励对抗。 亲子间能够相互信任、通畅交流,父母就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找到孩子行为变化的心理原因,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帮助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孩子积极去面对压力和困难。当孩子与父母之间心的距离拉近了、面对父母时没有了压力,又能从父母这里得到帮助指导,

个案分析(孩子自残怎么回事)

导读: 孩子在受到大人批评的时候会有自残的举动,这是为什么,该如何避免呢? 主诉: 我认识的一个孩子,当犯了错误被家人批评的时候,首先他会否认自己犯的错误;当家长由于孩子不肯承认错误而责骂孩子的时候,这个孩子就会不断地拧自己。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又应该如何帮助这个孩子呢? 每每度情商网解读: 在一个家庭当中,孩子往往都是处于弱势的一方。在很多情况下,孩子内心里面无法承受家长所带来的某些负面评价或者压力,于是就可能形成了一些看起来比较难以理解的行为。而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家长没有给孩子去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或者是家长没有去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语。这样会造成孩子认为,反正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没有办法和父母沟通,那么就不沟通了。而这个孩子的表现就很明显是一种拒绝沟通的情况。无论是否认问题,还是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来转移话题,都是因为孩子不想和家长去讨论问题所导致的。 在你的描述中,不知道孩子的年纪多大,他这种自伤(或许不应该叫自残)的行为严重程度又是多少呢?作为孩子的家长要考虑一下,自己有没有给予过孩子自由表达内心的机会呢?而自己的批评又是不是太过于强烈,以至于孩子的内心承受不了呢?孩子的天性都是趋利避害的,如果批评让孩子很难受,孩子可能就会产生否认、拒绝甚至伤害自己或别人的反应。现代的教育理论认为,好孩子都是被夸出来的,因为鼓励和赞扬有助于孩子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让他知道自己很好。因此,即便要批评孩子,也只能是一种辅助的手段,频率要远远低于鼓励孩子的次数。而即便是批评孩子,也只是要告诉他做得不好,并不能用“你永远都学不会这个!”“你笨死了!”这样带有强烈伤害性的话语。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同时也是孩子的朋友,要带给孩子快乐和安全,孩子才会意识到:我自己很重要,我很好。那么既然我很好,我就没有任何理由去伤害我自己了。这样,孩子的行为就会得到最有效的抑制,而

常见的中学生安全事故

常见的中学生安全事故 新疆五家渠市仇丰 1 车未停,便开始上、下车。 2、骑自行车双手丢把。 3、步行时不走人行道。 4、骑车时耳听MP3。 5、用液化气罐忘关总阀门。 6、压炉子不当,煤气中毒。 7、因不卫生小吃而食物中毒。 8、因电线老化或用电器隐患而触电。 9、吃鱼而卡着。 10、被各类建筑物上的坠物所击。 11、因持续上网而猝死或视网膜脱落。 12、因玩耍被对方利器刺伤眼睛或头部。 13、被狗或蛇咬伤。 14、体育课上因体育动作不规范而受伤。 15、因独自游泳而溺水而亡。 16、因饮酒过度而伤亡。 17、因上下楼梯不慎被摔伤。 18、因擦窗户不慎而坠下。 19、被父母或老师体罚而伤亡。 20、因流氓团伙之间争斗而被殴打伤亡。 21、因打针、吃药有误而伤亡。 22、因和父母、老师或朋友争执后而自残或自杀。 23、被不法分子拐骗而伤亡。 24、乘坐醉驾司机之车而伤亡。 25、夜晚步行或骑车摔入地面坑内而伤亡。 26、因上树掏鸟窝摔伤或因捅马蜂窝被蛰伤。 27、因爬高上低而受伤。 28、因化学实验操作不当而受伤。 29、因乘超载车辆而伤亡。 30、开启啤酒瓶时被炸伤。。 31、使用高压锅不当而被高压锅盖崩伤。 32、用电器电路老化或受损发生火灾而伤亡。 33、雷雨天气站在大树下、高压电线下等高危险地方而伤亡。34因考试或升学达不到预期目标而轻生。 35、发生地震、火灾等灾害时因不使用正确方法逃生而伤亡。 36、被精神病人打伤。 37、因滑冰摔伤或掉入冰窟中而伤亡。 38、头发或衣服被卷入机械装置中而伤亡。 39、因玩火而引发火灾等事故而伤亡。 40、因燃放烟花爆竹被炸伤。 41、因接触地面裸露的高压电线而伤亡

自伤自残心理危机干预案例[1]

一例罪犯自伤自残心理危机干预案例报告 上海市军天湖监狱二监区倪沈【摘要】朱某,男,33岁,性格内向,家庭关系差,致使该犯思想压力较大,改造信心不足,在日常改造中与同犯关系紧张,易冲动、易怒,容易和他犯争吵、打架,并且因为与同犯发生矛盾,发生了一起自伤自残行为,严重影响监狱的监管安全。通过资料收集、评估,诊断为因人际关系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运用心理学方法对该犯进行心理干预,对其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改变其错误观念,帮助朱犯缓解情绪困扰,并且行为有了较大的转变,使其积极投入日常服刑改造生活中。 一、一般资料 罪犯朱某,男,1979年5月出生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汉族,中专文化,农民。 该犯简历: 1986.09--1990.09 浦东新区惠南镇小学学生1990.09--1995.05 浦东新区惠南镇车站大楼无业1995.05--2000.08 浦东新区临时工2000.08--2007.06 浦东新区惠南镇车站大楼无业2007.06--2008.03 因盗窃罪判9个月在上海南汇监狱服刑2008.03--2008.07 浦东新区惠南镇车站大楼无业2008.07--2009.10 因盗窃判1年3个月在上海北新泾监狱服刑2009.10--2011.11 浦东新区惠南镇车站大楼无业2011.12—至今因盗窃罪判刑在上海市军天湖监狱服刑该犯家庭主要成员及社会关系: 父亲朱某某64岁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车站大楼农民 母亲在2000年因病亡故 该犯入监后的改造表现: 该犯入监后比较消极对待服刑改造,特别是在生产劳动中,挑拣比较轻松的劳役做。在2011年6月4日,该犯以剪毛头之便,用剪刀将自己手背划伤,被三联号及现场民警及时发现制止,并立即送至医务所进行包扎治疗,未造成重大后果。 二、该犯的个人成长史

自残的人是心里有病吗

自残的人是心里有病吗 文章目录*一、自残的人是心里有病吗*二、精神病患者自残伤体家属如何紧急处理*三、自我伤害行为有七种解释模式 自残的人是心里有病吗1、自残的人是心里有病吗自虐的方式不单纯是心理疾病,也可能存在精神方面的问题,需要及时接受治疗。 事实上,割伤和其它方式的自我伤害是将来自杀行为中最有说服力的前导行为,自我伤害表现了无法处理自己的情绪。自我伤害这种暂时逃避行为是更永久的逃避行为自杀的前导行为。 很多与抑郁、焦虑和厌食症斗争。一些人是边缘型人格异常。还有一些人跟我一样有孤独症,这跟焦虑症有关。最后这些人在被认为有自残行为前更多的考虑过自我伤害,还有自杀的最高风险系数。 2、前导叶是大脑处理伤害的部位 会割伤自己的人比如我并不是用伤害自己来应对身体上的 疼痛。我们伤害自己来应对情绪上的痛苦。神经科学说明了这两种因素是怎样交织在一起的。当我们被恋人抛弃时,我们会心碎。焦虑让我们破口大骂,恨让我们握紧拳头。情绪是心理上的,但他们同时也是身体上的。我们的大脑用相同的两个地方来度量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痛苦:前导叶,耳朵后面一小块大脑皮层的 一小块神经;和前扣带皮层,大脑前部钩子状的脑组织。这里就是大脑处理痛苦的地方,不管是拒绝的痛苦还是蜜蜂叮咬产生的痛

觉。 3、自残的盛衰决定治疗的工作 这么多人关注着这些年轻的自残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自我伤害的人又会发生什么呢?没有人知道。治疗仍然稀少。使用最广泛的辩证行为疗法(DBT)鼓励人们首先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然后才是思维模式。DBT的核心的类似佛教徒的信念,一个人先要做到最好,再努力做得更好,然而临床试验给出了不同的结果。问题的一部分是边缘型人格障碍,印度生物技术部的原始目标,通常是一个更持久的状态,自残的盛衰让我们更难确定治疗是如何工作的。 精神病患者自残伤体家属如何紧急处理在精神疾病患者中,自杀、自残率远高于普通人群数十倍,如果患者有以下行为,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患者焦虑不安、失眠、沉默少语或心情豁然开朗,拒食,卧床不起,在某一地点徘徊、忧郁等,发现患者有这种情况要避免患者单独活动。 尤其在夜间、凌晨、午睡、饭前等时候,要特别注意照看患者,并将家里的刀具、筷子、打火机、玻璃、绳索、药品等物品做好保管工作。发现患者有自杀、自残征兆要尽快将患者送到专业机构诊治。 自我伤害行为有七种解释模式1、性或性受虐。

中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及应对策略讲课教案

中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1 中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及应对策略内容摘要通过对长沙市部分中学生的自残行为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中学生大约有5的人有较严重的自残行为有14.3 的人有自残行为倾向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学生自残比例要高。女生自残情况比男生要普遍而男生则倾向采用较严重的自残方式。造成的原因有童年的创伤、现实的压抑、同伴的效仿、人格因素、生理因素等。可采用正确归因、学校疏导、家庭配合和社会关注的干预措施来帮助青少年预防和减少自残现象的发生更好的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关键词中学生自残自虐行为原因应对策略自残行为一般指无自杀意图的为社会所不接受的为逃避冲突的痛苦而对自己身体进行直接或间接伤害的行为。自残的最极端情况就是自杀。自残行为并不少见。每个人都可能产生过自残的念头只是大多数人没有采取实际行动而已。有资料显示“青少年是心理问题的多发人群在读中学生属于心理正常范围的占 40 属于心理有问题的占 2 2 属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 16 。”“高达 35的青少年曾经有过自杀念头有 2 3 的青少年有自残行为”。为此我对长沙市部分中学生自残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一研究方法 1被试抽取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11、12—17、18岁的青少年。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各50人。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5份其中男生为136人女生为149人。 2研究工具用自编的《青少年自残自虐行为量表》共计 20 题总分 20 分用“是”“否”记分。要求学生根据最近一个月的实际情况选择与自己相符的选项“是”记 1 分“否”记 0 分。 3、方法团体测试与个别访谈相结合。将团体测试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对在校的部分学生进行访谈访谈内容涉及自残的现象、自残的原因及危害等等。 4、结果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得出长沙市中学生大约有5的人有较严重的自残自行为有 14.3 的人有自残行为倾向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学生自残比例要高2—3个百分

中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1 中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及应对策略内容摘要通过对长沙市部分中学生的自残行为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中学生大约有5的人有较严重的自残行为有14.3 的人有自残行为倾向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学生自残比例要高。女生自残情况比男生要普遍而男生则倾向采用较严重的自残方式。造成的原因有童年的创伤、现实的压抑、同伴的效仿、人格因素、生理因素等。可采用正确归因、学校疏导、家庭配合和社会关注的干预措施来帮助青少年预防和减少自残现象的发生更好的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关键词中学生自残自虐行为原因应对策略自残行为一般指无自杀意图的为社会所不接受的为逃避冲突的痛苦而对自己身体进行直接或间接伤害的行为。自残的最极端情况就是自杀。自残行为并不少见。每个人都可能产生过自残的念头只是大多数人没有采取实际行动而已。有资料显示“青少年是心理问题的多发人群在读中学生属于心理正常范围的占40 属于心理有问题的占2 2 属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16 。”“高达35的青少年曾经有过自杀念头有2 3 的青少年有自残行为”。为此我对长沙市部分中学生自残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一研究方法1被试抽取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11、12—17、18岁的青少年。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各50人。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5份其中男生为136人女生为149人。2研究工具用自编的《青少年自残自虐行为量表》共计20 题总分20 分用“是”“否”记分。要求学生根据最近一个月的实际情况选择与自己相符的选项“是”记1 分“否”记0 分。3、方法团体测试与个别访谈相结合。将团体测试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对在校的部分学生进行访谈访谈内容涉及自残的现象、自残的原因及危害等等。4、结果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得出长沙市中学生大约有5的人有较严重的自残自行为有14.3 的人有自残行为倾向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学生自残比例要高2—3个百分点。女生的自残比例比男生的偏高。从谈话中得出中学生中自残的方式多种多样自残原因也各不相同。对自残行为的后果及对自身的伤害不以为然且有一种时尚和“给力”的心态没有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性。青少年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些人得不到及时的干预会诱发很多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对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会产生严

小孩有自残行为严重吗

小孩有自残行为严重吗 导读:小孩有自残行为严重吗?在中小学生中,有部分孩子由于情绪无法宣泄或者是由于压力巨大的原因,喜欢通过自残来缓压。那么小孩有自残行为严重吗? 小孩有自残行为严重吗 1、小孩有自残行为是否严重 学生自残是一种不恰当的情绪宣泄方式,弄不好还会弄巧成拙,酿成祸端。很容易导致小孩子抑郁等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引导,最终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如自杀等。自残学生需要加强自我矫治,必要时要介入心理干预,帮助他们摆脱这种危险的宣泄方式。 青年学生自残开始是都是有意识的,后来发展到无意识。自残肢体选择的部位大多是一些衣服能遮盖的地方,如大腿外表、手臂上端,胸部、腹部等。 2、小孩有自残行为怎么办 2.1、多倾听孩子的心声 父母是孩子最依赖的对象,平时要多些时间陪孩子,多给他们一些关注。遇到事情要学会与孩子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不要总是以家长的姿态打压孩子。 小孩有自残行为严重吗 2.2、帮孩子认清自虐的危害 家长发现孩子有自虐行为时,要及时给孩子讲清自虐会产生的不良后果,让孩子知道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会给自己以后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 2.3、提高孩子的自信和勇气 家长平时要有意让他们去做一些简单或擅长的事情,事情做成功之后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从成功之中会找回自信,增加做事情的勇气,从而克服因自卑心理带来的自虐行为。 2.4、教孩子正确宣泄情绪 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要让孩子正确地宣泄出来。如:遇到委屈和不顺心的事情时,可以和父母诉说,也可以和好朋友谈,或者是放声大哭。 3、小孩有自残行为是什么心理 很多人都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他们往往会比其他人感受到更多的挫折。对于一些他们已经失去信心(可以说绝望)的事情,由于他们存在较好基础,不可避免还是有一些欲求或期望出现,自残往往也为了斩断这些来源。

浅谈青少年自残的主要原因

浅谈青少年自残的主要原因 【摘要】通过分析青少年自残人群的心理状态,了解青少年自残的各种原因,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走出心理误区,不再伤害自己。 【关键词】自残、青少年、原因、措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不断报道的自残事件,大多发生于青少年,加上自己身边曾经的经历,使自己萌发出写这篇论文的念头。根据资料显示,“青少年是心理问题的多发人群,在读中学生属于心理正常范围的占40﹪,属于心理不正常倾向的占22﹪,属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16﹪。”“高达43.7﹪的青少年曾经有过自杀念头,有23﹪的青少年有自残行为。”这些数据,是值得人深思其发生的原因的。 一、自残的定义 目前,对于自残行为的定义,在我找了各种资料之后发现研究者各自有独特的见解,综合各相关文献,可以归纳为:自残行为一般指无自杀意图的,为社会所不接受的,为逃避冲突的痛苦而对自己身体进行直接或间接伤害的行为,而自杀是自残的最极端境界。 二、导致自残的主要原因 各方资料显示,导致自残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学的根源;童年的创伤;现实的压抑;寻求关爱和关注;人格因素;青少年时期的特殊心理;生理因素等等。(一)心理学根源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是人的需要,人有多层次需要,而需要是不断发展递增的,发展需要受到抑制的时候,人会感到痛苦。这时候发展需要会转化成压力,造成人的焦虑、紧张和烦躁。发展需要可能会异化,造成各种不良行为习惯。而自残正是一种压力转移的方式,是一种不良的发泄方式,一些人会习惯于增加自身肉体的痛苦来减轻精神的痛苦。 (二)童年的创伤 日本一项调查显示,儿童和少年时期遭受过精神暴力的人,实施割腕等自残行为的风险约是普通人的9 倍,经历过家庭破裂或在学校被忽视的孩子长大后也较容易自残。各种资料中显示,不少自残的青少年,都有过童年的不幸,例如父母的离异,家庭的暴力,在学校常受侮辱、嘲弄等,自卑心理严重,自我价值感低。童年的不幸致使长大后对自己的否定固化到脑海里,总觉得自己不如人,当压力困难出现时,也就会不自觉地采用自残的消极方式来解决问题。 (三)现实的压抑 人的心理承受力都有一定的限度,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残酷,生活节奏快学习负担重,而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状况、承受力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孩子在父母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中,不停地受挫,体验着挫败感,常常感到无助和无能,时间长了就会失控和绝望,产生心理危机,部分学生就会通过惩罚自己来处理问题,即把感情的痛苦转化为身体的一种形式,以减轻情感的痛苦和压力,缓解愤懑和紧张,从而防止自己做出更糟糕的事情。(四)寻求关爱和关注 通过调查,人际关系淡漠、亲子冲突、伙伴关系紧张、失恋、单相思、对于力量的崇拜、学习压力、人生的消极情绪等等,每一条,几乎都能成为青少年自残的理由。但是这些原因背后都蕴藏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因为自卑,经常自我否定或者自我挫败。他们陷入了情感的孤独,在没有人能理解他们的情形下,他们不得不用自残的方式引起亲人的注意或控制亲人,来渴望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关注。 (五)人格因素 有的中学生对批评、挫折非常敏感;遇事情绪化,易冲动;有的自卑,对生活失去信心,长期处于焦虑之中,又无力改变眼前的一切,就会采用自残的方式释放心理压力;还有的是

自残心理造成的原因有哪些

自残心理是一种危害比较大的心理疾病,患者通常会对自己实行身体上的伤害。自残行为在近些年来多出现在学生群体上,拥有自残行为的人造成这种情况有很多种因素造成。具体可以归纳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我惩罚 对自己较无自信,或容易自责的人,会用自残来表达对自己的愤怒,以及惩罚自己的不是之处。如果父母给予孩子过度要求与批评,可能会在孩子心中种下一个过度严苛,让孩子变得自卑,未来遭遇挫折或表现达不到父母要求时,容易用自残来惩罚自己。 调节情绪 这是自残者经常想达到的一种效果。当个人有太多负面情绪,包括对外界愤怒、强烈的焦虑或挫折感,就可能把自残当成应对压力的方式。特别是求学的青少年和儿童,因表达、处理情绪能力还未发展成熟,常用自残行为来减轻负面情绪,家长和教师应多注意。 抵抗解离 解离状态(dissociation),是当人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时,会让自己变得麻木,希望能忽视痛苦。但麻木也让人失去活着的感觉,因此借着自残,让自己感觉痛楚,重新取得活着的感觉。 抵抗自杀 这项功能乍听吊诡,其实也合理。当负面情绪累积到一个程度,自残者可能考虑自杀;在尝试自杀前,如果以自残来减轻某部分负面情绪,就可能远离自杀。因此,自残或许是自杀的保护因子,提醒自己或他人,的确有心理困扰,需要积极面对与处理。 追求刺激

人体受伤时,脑部同时分泌“脑内啡”(endorphin),让人产生欣快的感觉,将痛苦驱除。有时候,自残也会引发像坐云霄飞车或高空弹跳的快感。青少年集体公开割腕,常常是用这种自残行为,一同追求快感,并借以建立同侪认同。伤害身体会痛,自残,大多数都是不理智的行为,对身体极其不负责的行为。 自虐的人从来都不会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心声,有些人担心他人知道后,会笑话或是不理解他们的做法,遭到他人的异议。因此,他们总是在默默承受着自虐带来的快感。 自虐有躯体自虐和精神自虐,是当心情郁闷时,自己加于自身的行为或方式,是一种非常态心理。自虐者多数对自己不认同,有对自己进行惩罚的意思,并且用其他的方法很难摆脱,他们获得的是精神上的快感,自虐者不敢说“不”或是“痛”。而自残和自律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的,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是目标而暂时需要承受的痛苦。 有自虐心理的人是很痛苦的,都想及早摆脱这种自虐心理。但仅仅用砸东西、大喊大叫等方式来排解是不够的,能够彻底摆脱这种感受的方法是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凡事都不要苛求自己,要学会客观、全方面地分析和看待问题,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与人沟通,把自己心中的困惑、不满都向他人说出来,宣泄出来,就能够避免自虐心理和自虐倾向的发生。有自虐倾向和自虐心理的人并不可怕,也不要封闭自己,当个人无法摆脱这种心理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帮助下是完全可以摆脱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的,不要讳疾忌医! 合肥中洁心理咨询工作室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获得国家资格认证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包括儿童早期教育、青少年成长与发展问题指导、认知和行为调试、心理测试、企业员工EAP、音乐心理咨询等各类不同性质的健康咨询服务,帮助人们去面对儿童成长、家庭关系、情感问题、情绪失调和压力缓解等困扰现代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让人们能够以更加从容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和工作,收获一个更加成功的自我。

中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对策

中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对策 近年来在中学生中时有发生的一些不良行为收应或过激行为,甚至一些违法犯罪行为,都是青少年心理发育不健康甚至心理健康出现危机而导致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否,已成为家长,学校,社会都广泛关注或重视的向题。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时期是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特殊时期,心理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危机期”,这是个体从动稚走向成熟,从家庭走向社会的重要转折期。身心的意剧成熟给青少年带来了巨大的困惑或压力,而伴随着这个年龄特征的学业压力,常规压力,人际关系压力,自我适应压力等都使青少年面临着严山爱的考验。学生处于极度困惑和压力,自我处理得不好,这些压力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不良行为反应或出现过激行为,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出现心理行为障碍等方面的向题,甚至导致较学,自杀,但若处理好了,则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其成长。因此,如何帮助中学生度过心理危机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心理危机的定义及应对意义 一般而言,心理危机,可以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予盾激烈冲突难心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前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每个人都在努力保持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平衡和协调,当重大向颗或变化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已有的平衡状态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思维或行为的奈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急剧变化之中,身心发育的未成熟,社会阅历的缺乏,心理承受力差,使得他们对生活学习中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不善处理。尤其当他们面临来自家庭,学校自身等各方面的特殊情况,而他又无法通过以前的方式去对付,便容易陷于惊怪失指中,这时如果没有得到来自外界的帮助,有一些学生就会迅速滑向危机,这种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业及正常生活,甚至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 二,中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 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面临着来自社会和自身的双重压力。近年来,关于中学生因不堪生活重负和学业压力而选择轻声的报道举不胜举。有的学

[自残心理辅导]自残后学生心理疏导

[自残心理辅导]自残后学生心理疏导 找回曾经的纯真 一个自残女生的个案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集美区乐安中学洪钰婷 【摘要】 本案例是一个自残女中学生的辅导个案,在辅导过程中主要采取认知领悟疗法、行为疗法和支持心理疗法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经过六次咨询后,使该学生克服了自残行为,并且在人际交往和情绪调控能力上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咨询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自残行为、认知领悟疗法、行为疗法 一、一般资料 1、学生的基本情况 女,14周岁,八年级学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我评价低,很少与人交流,独来独往。 3、个人成长史 独生女,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关系紧张,时常吵架闹离婚。母女关系紧张,母亲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在教育方式上也多以批评、训斥为主。但是与父亲却很好。最疼爱该学生的爷爷与三年前去世,让其一直很伤心。

刚上初一时被几个与自己关系很好的同学欺骗一起去殴打其他同学,事后那些同学都把责任推卸到她身上并由其一人承担处分。现在觉得在生活中很少有值得她信任的人。 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上课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对学习毫无兴趣,同学们对她印象不好。 4、心理测验结果 SCL-90测验结果显示: 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指数超过正常水平。 二、学生的自述 母亲很重男轻女,从小就对其分不满,平时对待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都很不好,甚至有一次:朋友来家里做客,母亲在朋友在的时候装得对自己很好,甚至帮其倒水,可是,客人走后立即翻脸把刚倒的水拿走说是倒给自己喝的。平时母亲对自己也有一定的暴力行为,为了对抗母亲对自己的偏见,甚至有用头撞茶几的行为来表示抗衡。这些导致了导致母女关系一直很僵,在家里自己不愿意和母亲沟通,并且都是躲避与母亲碰面。 刚上初一时,班上有几个同学与起自己很好,自己对她们分信任,虽然她们对她灌输的都是欺压周围同学等不良的思想,可是自己也没有立场地服从她们。在一次与她们共同殴打一女同学的事件中,她们压迫自己在学校保卫科录口供时把责任自己一个人抗下。此次事件后,自己不再信任别人,而且对别人也不真心的,并且对朋友总是说谎话。

中学生自残心理是怎么想的

中学生自残心理是怎么想的 中学生自残心理是怎么想的?如今的中学生他们每天的学习压力特别大,这样长时间的压力是会导致他们做一些比较危险的事情,比如自残行为,这些是为人父母平时需要注意的,更要引起重视,那么中学生自残是什么心理呢? 1、中学生自残是什么心理呢 有自残行为的青少年可能正在遭受着急性或慢性心理疾病的折磨。如边缘性人格障碍、抑郁、创伤后应激反应、解离性疾患、饮食失调症、恐惧症、强迫症、双极性精神失调症、冲动控制障碍等。在遇到紧急情感压力时,他们可能会反应消极、冲动行事,继而进行自我伤害。 自残者往往极易生气、冲动、焦虑、好斗。研究表明这可能与他们大脑中多巴胺含量较少有关。一些容易发怒的人,如果大脑多巴胺含量正常,他们会向外发泄自己的愤怒,而含量较少的人则会通过自残或自杀行为把心中愤怒发泄在自己身上。这表明自残行为的发生有一定的生理基础,并可能受基因遗传的影响。 2、中学生自残是什么原因 2.1、玩酷心理导致自残

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纹身、穿孔正成为一种时尚,条件好的学生花钱到专业的纹身店整形,没钱的学生自己在身上盲目刻画形成自残。 2.2、模仿心理导致自残 看到自残的同学得到了一些好处,盲目模仿导致自残。 “初一的时候我的一个同学喜欢自残,当时我就和她学。第一次是狠狠的划过去一刀,当时感觉不怎么痛,就刻了一个字。我想说的是,那个时候真觉得自残很酷。后来越来越狠了,只要心情不好就想自残,被人骂也想自残,做错事也想自残。” 2.3、用身体上的疼痛转移和减缓精神上的痛苦 人遇到严重负性情绪干扰的时候,来自心理上的痛楚会让人受不了,如果找不到恰当的宣泄方式来减缓心理的痛苦,人有时候就会选择伤害身体来转移心理的痛楚。 2.4、用自残引起关注,达到目的 “爸爸一骂我我就自残,只要在手臂上一划,爸爸就闭嘴了。” “每次自残后老师同学都来看我,关心我,我感觉很温暖。” 2.5、病态审美导致自残

有自残倾向的人怎么办

有自残倾向的人怎么办 文章目录*一、有自残倾向的人怎么办*二、为什么出现自残行为*三、孩子的自残行为有许多不同的表现 有自残倾向的人怎么办1、有自残倾向的人怎么办解决方法有很多但是没有几个可以真真实在的奏效有用,而最好的方法是找一个可以和他们聊上几句话,不被他们反感可以使他们平静下来的人,去与他们一点点交流,当他们的倾述者,不要太心急直奔主题那样会更快的暴露你的目的,同样在与他们交流的同时也别太在意他们的不说话,而他们交流的人尽量多与他们接触,多自己去观察出一些他们的事情。 不论与他们交流的是亲生父母还是心理医生或是朋友,都要用对他们零理解的思想态度来面对他们,尽量不要自以为很了解他们,而从从那时开始就是一场竞争赛,一场与死神的争夺战,从想解决他们的“病”开始,慢慢接触的便会是他们敞开心扉。 2、自残的形式 对于很多女性,长发也被认为是肢体的重要部分。而在对于感情重大打击,或者还有一种压力的促使下,她们很可能就以头发作为突破口,不断的拔自己的头发,从而得到一种思想上的慰藉或心灵是的“解压”。 3、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易致心理健康问题 作为个体而言,学生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与青少年发育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由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青少年

希望能得到社会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他们的心理发育相对缓慢,其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心理控制能力、社会经验尚不成熟,这种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是产生心理冲突和矛盾,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 另外,与个体自身的性格特点也存在一定关系。例如,自身性格比较内向、孤僻,或者对外界事物过度敏感,多疑,凡事追求完美,嫉妒心强等等,这类性格的学生往往不能恰当的处理人际关系,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个体感情的纠葛和性方面的困扰也是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部分原因。 除了个人因素外,环境因素同样对青少年造成一定影响。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是他们的首要任务,提高成绩是他们的长期目标。老师的期许、父母的希望、同学们私下的竞争,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 为什么出现自残行为1、生化因素 一些研究学者提出,某些特定的神经传导物质分泌数量和自残行为紧密相关。自残行为会增多人脑中的类鸦片胜肽,使患者出现类似麻痹的感觉。而研究显示,人体内血清素过少或多巴胺过多,都会导致自残行为的产生。 2、社会原因 自残行为往往和存在交流障碍有关。如果某人的理解接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就可能导致沮丧,甚至升级为自残行为。

青少年自伤行为

青少年的自伤行为 丁朝圣2011213598 2003年8月12日16时30分,中国科技馆举办的一场题为《中学生心理成长战略》的报告刚刚在一片掌声中落幕。随后,主持人宣布可以向报告人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丛中提问。会场经过片刻沉默,突然有一个清脆的声音问道:“老师,我有一种奇怪的想法,每天我不是想把自己的手腕用刀割破,就是想把耳朵捅破,您说......我该怎么办?”短暂的思考后,丛中博士委婉地回答了这个女孩子的问题。接着,会场内又站起一位女老师,她告诉丛博士,在自己所带的初一班级内,也有 好几个孩子喜欢割自己的手腕,有的胳膊上 经常划出一道道的血口子。对此,她感到很 困惑。报告结束后,小玫(坐在记者旁边的 女孩,不是提问的女孩)乘着上厕所的空隙, 悄悄向记者挽起了自己的袖子。她白皙的手 腕上有几道已经结疤的刀口。她低着头轻轻 告诉记者,隔三差五她就会在自己的手臂上 用剃须刀拉出几道口子。随着伤口越来越 多,她只能把刀口往下移,一直到前臂。为 了掩盖伤口,她一年四季都穿着长袖衣服。 类似小玫的现象在校园内并非个例。据北京一家青少年心理研究所统计,在他们开诊的三年多内,就发现至少有百名年纪在13岁到15岁的少年,出于不同的原因,用剃须刀、玻璃片或刀子,甚至还有用香烟头的——伤害自己的身体。 这种做法叫做自伤,有时叫做自残,或者自虐。在一些成人看来是惊心动魄,但一些青少年却不以为然的认为是一种减压方式。自伤并不是一种新出现的行为,屡见不鲜。但总是引不起社会的注意,因为不会威胁生命,往往被自杀行为所掩盖。那么自伤和自杀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自杀是为了永久性的远离压力。心底充满无望与无助感,希望借自杀远离压力。而自伤只是宣泄舒缓情绪,并无求死意图。内心充满痛苦、压力、急躁与空虚感。希望借自伤获得纾解,结束孤立感,重新回归原有的人际关系。自伤的极致表现为自杀。 自伤在临床上可以分为四类。1、重度自伤行为, 发生的频率不高,但身体相当的部位被去除或破坏, 因而造成永久性的形体损毁。如切除外耳、挖掉眼球、 割掉乳房等,通常发生在精神病状态或急性药物中毒。 2、刻板化自伤行为,固定的自我伤害,通常是周期性 且刻板重复的,最常见的是撞打头部,包括以头撞墙 或以物体打头。是智障者最常见的自伤行为,但也发 生在自闭症、精神病或精神分裂症的情形。3、强迫性 自我伤害行为,扯头发、刺皮肤、擦皮肤,主要是去 除主观意志中皮肤的缺点或瑕疵,是强迫症状的一部 分。4、冲动性自我伤害行为,单独或具有习惯性,重 复出现频率不高,是仪式性的或具有象征意义(左图)。

爱自残的人是什么心理

爱自残的人是什么心理 文章目录*一、爱自残的人是什么心理*二、怎样预防自虐心理*三、女人如何远离“恋爱自残” 爱自残的人是什么心理1、爱自残的人是什么心理 1.1、自残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 很多心理健康有问题的朋友,都或多或少的有过自残的情况。每天在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因为工作、情感等原因要自杀的朋友。随着社会物质的不断发展,人们内心的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怎样才能远离心理疾病,保健心理健康呢?自残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心理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会给个人和家人都带来 不小的影响。下文介绍了自残的产生原因。 1.2、60%以上自杀者有精神心理障碍 近日,传奇球星、威尔士国家队主帅加里·斯皮德自杀的消 息让喜欢足球的人震惊,他生前被誉为“英超活化石”,见证了英超从创立到辉煌的荣光,自杀前一天还在BBC的足球节目中谈笑 风生。 2、提升生活欲生存欲是关键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大多数自杀行为是可以预防的。蓄意自 我伤害者,常伴有抑郁、失眠、无望等精神心理问题或躯体疾病,家人和朋友如果能及早发现症状,或许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专家研究认为,对有自我伤害意图和行为的人实行三级预防,可有效改变或提升他们的生活与生存欲,摆脱无望感,有效降低

再次伤害风险。 3、自残心理有哪些分类 自虐断绝期望:很多人都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他们往往会比其他人感受到更多的挫折。对于一些他们已经失去信心(可以说绝望)的事情,由于他们存在较好基础,不可避免还是有一些欲求或期望出现,自残往往也为了斩断这些来源。 自虐焦虑转嫁:焦虑、紧张、不安、痛苦等得不到化解。自残是一种压力转移的方式。自残是一种不良的发泄方式。一些人会习惯于增加自身肉体的痛苦来减轻精神的痛苦。 自虐兴奋点短路:自虐的快感。一些人会从痛苦中感到放松、刺激或兴奋。他们会习惯性地自虐。自虐中对肉体的伤害就是自残。其他痛苦的减轻,如毒瘾发作等。 怎样预防自虐心理有自虐心理的人是很痛苦的,都想及早摆脱这种自虐心理。但仅仅用砸东西、大喊大叫等方式来排解是不够的,能够彻底摆脱这种感受的方法是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凡事 都不要苛求自己,要学会客观、全面地分析和看待问题,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与人沟通,把自己心中的困惑、不满都向他人说出来,宣泄出来,就能够避免自虐心理和自虐倾向的发生。 某教授说,有自虐倾向和自虐心理的人并不可怕,也不要封 闭自己,当个人无法摆脱这种心理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帮助下是完全可以摆脱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的,不要讳疾忌医。

-自残的原因分析和心理治疗

心理导读: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越来越重。有些父母在焦急中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却没有考虑到孩子身心的发育,使很多孩子在高压环境下成长,产生了自悲心理,为此,造成的心理问题日见增多。因而,学校需要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比如必备心理软件,心理沙盘等。 自残 一,自残的概念 自残是指人对自身肢体和精神的伤害。一般来说,对精神的伤害难以觉察,因此,如果不特别指明,自残仅仅是指对肢体的伤害。自残的最极端情况就是自杀。自残行为并不少见。每个人都可能产生过自残的念头,只是大多数人没有采取实际行动而已。 一、重大自我伤害发生的频率不高,但身体相当的部位被去除或破坏,因而造成永久性的形体损毁。通常发生在精神病状态或急性药物中毒。 二、刻板重复的自我伤害固定的自我伤害,通常是周期性且刻板重复的,最常见的是撞打头部,包括以头撞墙或以物体打头。是智障者最常见的自伤行为,但也发生在自闭症、精神病或精神分裂症的情形。 三、表层自我伤害情绪障碍的重要指标,不会造成生命危险或身体损毁,偶而才发生,少有规则性重复的情形。但有些则发展为上瘾行为,甚至整个人脑海都一直在想着这冲动。这也是青少年问题中最应注意的。这情形又再分成三种: a.强迫性自我伤害扯头发、刺皮肤、擦皮肤,主要是去除主观意志中皮肤的缺点或瑕疵,是强迫症状的一部分。 b.偶发性的自我伤害 c.重复性的自我伤害两者的差别在于程度之分。偶发性的通常是发生在不觉得这是怎么一回事,也不认为自己在自我伤害的人,经常出现在急性适应问题。然而,偶发性的可能发展为重复性,重复性自我伤害的个案甚至没在做这事时,还不断想着这一行为;也承认自己是自我伤害。他们会形容这行为像上瘾一样,无法停下来。 二、自残的原因: 1、发展异化 每个人都存在着创造毁灭欲,GOPLA在解释自残行为的时候是通过发展需求这层面的。发展受阻的结果就是另类改变。这是通过毁灭来实现精神能量的释放。 2、断绝期望很多人都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他们往往会比其他人感受到更多的挫折。(降低期望疗法)对于一些他们已经失去信心(可以说绝望)的事情,由于他们存在较好基础,不可避免还是有一些欲求或期望出现,自残往往也为了斩断这些来源。 3、不良的发泄方

中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1 中学生自残行为得成因及应对策略内容摘要通过对长沙市部分中学生得自残行为得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中学生大约有5得人有较严重得自残行为有14、3 得人有自残行为倾向高年级得学生比低年级得学生自残比例要高。女生自残情况比男生要普遍而男生则倾向采用较严重得自残方式。造成得原因有童年得创伤、现实得压抑、同伴得效仿、人格因素、生理因素等。可采用正确归因、学校疏导、家庭配合与社会关注得干预措施来帮助青少年预防与减少自残现象得发生更好得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关键词中学生自残自虐行为原因应对策略自残行为一般指无自杀意图得为社会所不接受得为逃避冲突得痛苦而对自己身体进行直接或间接伤害得行为。自残得最极端情况就就是自杀。自残行为并不少见。每个人都可能产生过自残得念头只就是大多数人没有采取实际行动而已。有资料显示“青少年就是心理问题得多发人群在读中学生属于心理正常范围得占40 属于心理有问题得占2 2 属于有严重心理问题得占16 。”“高达35得青少年曾经有过自杀念头有2 3 得青少年有自残行为”。为此我对长沙市部分中学生自残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一研究方法1被试抽取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11、12—17、18岁得青少年。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各50人。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5份其中男生为136人女生为149人。2研究工具用自编得《青少年自残自虐行为量表》共计20 题总分20 分用“就是”“否”记分。要求学生根据最近一个月得实际情况选择与自己相符得选项“就是”记1 分“否”记0 分。3、方法团体测试与个别访谈相结合。将团体测试得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对在校得部分学生进行访谈访谈内容涉及自残得现象、自残得原因及危害等等。4、结果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得出长沙市中学生大约有5得人有较严重得自残自行为有14、3 得人有自残行为倾向高年级得学生比低年级得学生自残比例要高2—3个百分点。女生得自残比例比男生得偏高。从谈话中得出中学生中自残得方式多种多样自残原因也各不相同。对自残行为得后果及对自身得伤害不以为然且有一种时尚与“给力”得心态没有认识到这种行为得严重性。青少年处在身心发展得

农村留守儿童自残行为成因及生命教育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78253089.html, 农村留守儿童自残行为成因及生命教育对策作者:肖仁军杨小华 来源:《内蒙古教育·理论版》2019年第06期 摘要:近年来,留守儿童自残行为有了蔓延的趋势而且极具危害性。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自残的因素很多,有学习压力、感情因素、家庭贫困、父母关系等,家庭教育缺位和贫困是主要因素。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留守儿童漠视生命,缺乏生命意义感导致的,所以,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自残;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6C-0014-02 一、关于自残 (一)自残是为了引起注意 自残行为是指无自杀意图的、对自己身体造成直接或间接伤害的行为。自残可以引发环境的反应从而使它得到强化,而他人的注意和关心是这种行为最有力的强化。 (二)自残会受到伤害 虽然自残的时候有一种很舒服的快感,这是因为身体的疼痛由于强烈的情感而被暂时减弱了,但自残的确会导致伤害。特别是在个体接受治疗期间,疼痛的感觉会被夸大。 (三)自残程度与“受到伤害”程度成正比 人们一般认为,自残问题的严重性可以用个体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来衡量。这种看法好像与事实符合。但研究表明,轻轻割伤自己的个体与严重伤害自己的个体有着同样糟糕的感受。 二、农村留守儿童自残的现状 对湖南某县七所农村学校的106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56.9%的农村中学生有自残行为。自残在男女比例上分别为49.3%和50.7%,虽然女生高于男生,但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别。从年龄上来看,主要有两个年龄段出现高自残率:11岁、13岁。从自残程度来看,1061名学生回答了自残行为的19个项目。其中,填了“0”次的学生为457人,占总数的43.1%;填了“1”次的学生为64人,占总数的6%;填了“1”(不含“1”)次以上的学生为540人,占总数的50.9%。两项加起来即填了“1”次以上的学生为604人,占总人数的56.9%。34.7%的人有较严重(2~10分)的自残行为,13.7%的人有严重(得分在10分之上)的自残行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