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洞庭湖流域区域生态风险评价_卢宏玮

洞庭湖流域区域生态风险评价_卢宏玮

洞庭湖流域区域生态风险评价_卢宏玮
洞庭湖流域区域生态风险评价_卢宏玮

第23卷第12期2003年12月生 态 学 报ACT A ECOLOGICA SINICA V ol.23,No.12Dec.,2003洞庭湖流域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卢宏玮,曾光明,谢更新,张硕辅,黄国和,金相灿,刘鸿亮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长沙 41008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171055、50179011);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225926);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20532017);200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资助项目收稿日期:2003-02-23;修订日期:2003-09-10

作者简介:卢宏玮(1980~),女,吉林延边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水域生态学研究。E -mail :h on gw ei _lu @hotm ail .com Foundation item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70171055,50179011),the Natu ral S cience Foundation of Ch ina for E xcellent Youth (No.50225926),th e Doctoral Foundation of M inis try of Education of C hina (No.20020532017)and the T eaching an d Research Aw ard Program for Outstan ding Young T each ers in High er Ed ucation Institutes in 2000

Received date :2003-02-23;Accepted date :2003-09-10

Biography :LU Hong -W ei ,M as ter candidate ,m ain research field :w ater regional ecology .

摘要:对于生态系统,灾害性事件的产生多为外界胁迫因素与系统内部生态结构不稳定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流域生态风险进行评价时应充分考虑系统内部的生态结构与外界的胁迫性因素。目前国内外对于外界胁迫性因素的研究多集中在自然灾害(如洪涝灾害)以及外界污染物主要集中在重金属类的排入,而事实上,其他类型的污染物,如氮、磷等也将对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危害,由于这些污染物浓度在个别地区超标程度较高并可能对受体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将该类污染物作为一类重要因素纳入生态风险评价体系中是非常必要的,而由此得出的评价结果也更为系统和全面。

以洞庭湖地区的东、南、西三部分作为研究区域,根据其特殊的背景,将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及血防污染作为其污染类风险源,引入由氮毒性污染指数、磷毒性污染指数、重金属类毒性污染指数共同构成的毒性污染指数与自然灾害指数和系统本身的生态指数,包括生物指数、多样性指数、物种重要性指数以及脆弱性指数完成了对洞庭湖流域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洞庭湖;污染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the Dongting Lake watershed

LU Hong-Wei,ZENG Guang -Ming,XIE Geng -Xin,ZHANG Shuo -Fu,HU ANG Guo -He,JIN Xiang-Can,LIU Hong -Liang (Dep artme nt of Sc ience and Env ironment Eng inee ring ,H u 'nan Univ ersity ,Chang sha 410082,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3,23(12):2520~2530.

Abstract :In eco sy stem ,t he g enerat ion of cat ast ro phic ev ent s ar ises fr om the coo per ative impact o f the ex ternal str essing factor s and the inter nal unsteady factor s ex isting in an ecolog ical str uct ur e,w hich should be fully taken into account fo r r egional ecolog ical r isk assessment .A t pr esent ,resear ch on ext ernal stressing facto rs is much focused o n the na tur al disast ers (such as stor m floo d disaster s)and resear ch o n ex ternal contamina nts is in larg e part co ncentr ated on discha rg ed heav y met als.But in fact,other contaminants such a s nit ro gen and phospho rus can also lead to har mfulness to ecosy st em .Due to the hig h level of the concentrat ion of these co nt aminants in ex cess of standar d and their gr eat effect o n r ecepto rs,it is necessar y to reg ar d them as impo rtant fa cto r s and to intro duce them into ecolog ical risk assessment

system .Such a choice is t o ensur e the assessment r esults being mo re sy st ematic and co mprehensive .

Daphnia,a s a r ecept or in this paper ,is emplo yed for analysis o f t he ecolo gical risk o f t he east,so uth and w est parts o f D ongt ing L ake.Ba sed on the histo rical info rmat ion,floo d disaster ,industr ial pollut ion,ag ricultural po llutio n and anti -schist so me infectio n po llutio n ar e selected as risk so urces ,and expo sur e assessment as well a s hazard assessment has also been conducted .In the pro cess of eco lo gical r isk assessment,tox icit y pollution indexes (aims at N ,P ,heavy metals and so on),w hich char acter ize effect of t ox ic contaminat ion o n no rmal life of r ecepto r ,ar e defined by the r atio s of nor mal concentr ation to

L ethal Co ncentr atio n 50~48ho urs (L C 50-

48).F or heav y met als ,ow ing t o a lot o f resear ch o n t hem ,w e can get t ox icit y po llutio n index values easily.Ho w ever ,it is har d fo r T N (to tal Nitr og en),T P (to tal pho spho rus)t o g et their values due to the la ck of r esear ch o n L C 50-48of T N and T P a br oad and at home.A s a result w e pr opo se an ex tr apolatio n metho d to calculate the t ox icity co efficient and acquir e t heir values of 1.4and 27,and thus est imate tox icit y pollut ion index of T N and T P acco rding t o t he co mpariso n betw een t ox icit y co efficient and L C50-48of heav y metals.In v iew of the uncer taint y o f r isk,the uncer tainty coefficient is cho sen in the pr ocess o f our reg io nal ecolog ical risk assessm ent.Specifically ,w e consider the natur al and sample uncer taint y w hen deter mining flo od disaster index ,ecolog y index es (including biolog ical index ,diver sity index ,impo r tance index ,and so on )and fr agility index ,and the model uncer tainty w hen deter mining to xicity po llutio n index (including T N ,T P and heavy metal to x icity pollution index ).A fter the nor malized and w eight ed dispo sal ,the final result s o f eco lo gical r isk assessment in Do ngting L ake are o btained .

T he r esults show that biolog ical index and impor tance index ,w ho se values are 40a nd 40.9,respectiv ely ,of t he w est par t of Do ngting L ake is t he hig hest.T hese mean that the eco lo gical str uctur e is presently r easo nable and the attention to its ecosy st em is y et necessar y f or avo idance o f it s deter io rat ion .Div ersity index o f the so ut h par t of D ongt ing L ake is t he hig hest ,w hich means that the species ar e r ich and the pr otection of them is ther efor e an urg ent affair.Fr ag ility and disaster index o f t he east part o f Do ng ting L ake ,w ith the v alues of 3.7and 12.4,r espectively,are co mpar atively hig h.So pr eventing the chang e of peripher al conditio n and incr easing plant cov erag e rat e ar e necessary .T o x icity po llutio n index o f the south par t o f Do ngting L ake is hig her than t ha t o f other s,so decr easing the w astewa ter dischar ge is necessar y.A naly zed fro m r isk r esour ces,the flo od disaster is the bigg est r estr ictiv e facto r ,and the pollution is the next .It is also co ncluded fr om the resear ch that the ecolog ical r isk of the w est pa rt o f Do ng ting L ake is the highest,that is,fa cing the same r isk,the damag e of the west part o f D ongt ing L ake is the m ost serio us.Cer tainly ,the eco lo gical r isk o f the ea st and so ut h par ts o f Dong ting L ake is also hig h.T her efo re the effect o f the outside change o n the eco lo gica l sy stem in the tw o parts sho uld not be ig nor ed .

Key words :eco log ical r isk assessment;Dong ting Lake;po llutio n

文章编号:1000-0933(2003)12-2520-11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生态风险(Eco lo gical R isk )是指一个种群、生态系统或整个景观的正常功能受外界胁迫,从而在目前和将来减少该系统内部某些要素或其本身的健康、生产力、遗传结构、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可能性[1]。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是在区域尺度上描述和评估环境污染、人为活动或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及其组分产生不利作用的可能性和大小的过程[2]。由于区域性风险问题多为多个因素交互作用而共同引起,同时其作用所影响的范围也都较大,作用时间及其产生的后果也很难预测,因此对区域风险进行评价至关重要,特别是对复杂的生态系统,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的风险,他们对生态系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危害,如何有效的避免这种危害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

252112期卢宏玮等:洞庭湖流域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目前对生态风险评价所选用的风险源多为重金属污染及自然灾害,通过分析选用洪涝灾害、干旱灾害、风暴潮灾害和油田污染事故等作为风险源对辽河三角洲进行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提出了度量生态环境重要性和脆弱性的指标,并运用GI S 技术对研究区域进行了分区[3],为生态环境的风险管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风险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对于受体,特别是对于较敏感的受体,外界污染物的不合理排入也将对其产生致命的危害[4]。特别是在对受污染物影响较大的区域,如洞庭湖流域进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时,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必应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风险源计入生态风险评价中。因此,本文针对洞庭湖特殊的背景,在借阅国内外有关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5~11]的基础上,定义了毒性污染指数用以量化污染物对风险受体的影响,并将之与生态指数,洪涝灾害指数共同构成风险指数对洞庭湖滨岸带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的初步探讨。

1 研究区域的界定和分析

洞庭湖[12]位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湘鄂两省的广大冲积平原和湖泊水网地区,地处北纬28°30′~30°21′,东经112°40′~113°20′,总面积18780km 2,其中湖南省15200km 2,下文所涉及到的洞庭湖流域均指湖南省境内部分。洞庭湖区行政上跨常德、益阳、岳阳、长沙、湘潭、株洲6个地级市和36个县(市)和14个国营农场,其中滨湖地区18个县和14个国营农场。因泥沙淤积严重,现已分割为东、南、西三部分(图1)

。图1 洞庭湖流域图Fig.1 S am pling sites at Dongting Lake w atersh ed 洞庭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一直是我国重要

的商品粮、淡水鱼、棉、麻生产基地,同时,洞庭湖自然

资源丰富,内有君山保护区、万子湖自然保护区等重要

生物集散地,其中的西洞庭湖湿地还被国际湿地公约

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册》。

2 风险源分析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所涉及的风险源可能是自然或

人为灾害,也可能是其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

素。对于洞庭湖,可能存在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洪涝

灾害、干旱灾害、血吸虫、鼠疫以及地震灾害等。人为灾

害主要包括:沿湖化工企业排污以及农田施肥外流导

致的化学污染、血防工程投入湖中的药物污染、过路船

舶突发性非突发性泄漏或排放导致的油类污染以及防

洪抗旱建垸筑堤、围湖造田等对滨岸带生物种群的影

响等。

对比历史资料进行逐一分析:(1)自然生态风险源由于洞庭湖特殊的地理位置,洪涝灾害一直是洞庭湖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干旱灾害在洞庭湖流域的发生频率较低,可忽略不计;鼠疫及地震灾害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曾有出现,但近十年未有较大规模出现,因此也不作考虑。血吸虫是洞庭湖区对人类危害较大的风险源,但其对其他物种的影响目前还无定论,因此这里只将用于灭血吸虫所投加入湖的药物(因其多含有较高的铬)作为一种污染源考虑计入人为生态风险源中。(2)人为生态风险源洞庭湖流域各种化工厂、纺织厂林立,其排出的大量富含N 、P 、CO D 等污染物的工业废水对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工业污染是洞庭湖流域必不可少的人为生态污染源。附近的农药、化肥的过量流失入水体也对流域生态环境造成了危害,也将其列为人为风险源。

事实上,原来在洞庭湖滨大力开展的围湖造田也对洞庭湖流域生态系统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但由于目前“退耕还湖”的开展,因此这里暂不将此项列入人为生态风险中。

因此,本文最终选用的风险源为:洪涝灾害、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以及血防污染。

3 受体分析受体即指在生态系统中可能受到来自风险源的不利作用的组成部分,它应该能够及时准确的对环境因素的改变做出反应,同时受体的选择也应体现出一定的代表性和重要性。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淡水生2522 生 态 学 报23卷

物之一,由于它在水生生物网中处于关键位置,存在与否对水生态系统物种结构影响较大,且对一系列污染物敏感,因此常被用于水体污染状况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在长江、湘江、官厅水库等地均进行过大型生物测试技术研究水中沉积物毒性或用于水质监测[13]。因此本文选择

类作为本次洞庭湖流域区域生态风

险评价中的受体。

4 暴露分析

暴露分析是研究风险源在评价区域中的分布、流动及其与风险受体之间的接触暴露关系[14~16],下面分别对洞庭湖流域的具体情况作进一步分析。

4.1 风险源在评价区域中的分布

4.1.1 洪涝灾害 如表1所示,洪涝灾害一直以来都是洞庭湖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其对湖区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影响范围之广,影响时间之长均居湖区众生态风险源之首,表1列出了1471~1999年间洞庭湖流域洪涝灾害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强度。

表1 洞庭湖流域洪涝灾害风险发生概率及强度[17]

Table 1 Probability and intensity of the occurrence of flood disaster at Dongting Lake watershed

起讫年份

Year

历时Dur ation 洪涝总频次Total tim es 频率(%)Frequen cy 特大洪涝S erious flood disaster 频次T imes 频率Frequency (%)1471~199952916931.95610.64.1.2 工业污染 据调查统计,洞庭湖区18个县、市主要工业污染源共有1800多个,其中重点污染源140个,主要分布在长沙、岳阳、常德、益阳、公安、石首、松滋等县市,所排放的废水也分别据其厂址就近排入洞庭湖的某一分支中,他们虽只占全部污染源的4%,但其废水排放量却占全部废水排放量的90%,这些重大污染源在重度污染区有29个,占湖区重大污染源的49%,在中度污染区内有15个,占湖区重大污染源的25%,在轻度污染区内有8个,占湖区重大污染源的14%。对洞庭湖水体污染关系密切,排污量相对突出的主要污染源有42个,日排污水总量达1477025m 3。直接排入洞庭湖的污染源有20个,日排污水总量达1287167m 3,占湖区日排污水总量的87.1%;其他22个污染源通过河道排入洞庭湖。42个主要污染源遍布洞庭湖东、西、南洞庭湖及其入湖水系,其中东洞庭湖地区17个,日排污量为1263597m 3,占日排污总量的85.55%;南洞庭湖地区19个,日排污量为179237m 3,占日排污总量的12.14%;西洞庭湖地区6个,日排污量为34191m 3,仅占日排污总量的2.31%。

同时,遍布周边的乡镇企业较多,如造纸厂、纺织厂等,由于其技术水平低,设备差且大多无污水处理设备,使湖区水质遭到严重污染。

4.1.3 血防污染 由于历史原因,洞庭湖区的血吸虫问题一直困扰湖区人民,目前湖区尚有钉螺面积16.2万hm 2(洞庭湖区螺情疫情统计情况详见表2),在灭螺过程所投入湖内的灭螺药物遍布整个湖区使周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表2 湖南省洞庭湖区螺情、疫情统计表1)

Table 2 Table of oncomelania and epidemic statistic data of Dongting Lake ,Hu 'nan Province

地区

Area 钉螺总面积T otal oncomelania

area (km 2)江湖洲滩M arsh land (k m 2)小计

T otal

其中:芦滩Bulru sh land area 沟渠Ditch ban k (km 2)感染人数T he numb er of infected people 累计病人数Th e accumu lated number of patients 全省合计Total of province 16251586

1040391959341005520岳阳市Yueyang City 641636

429 4.974725421665益阳市Yiyang City 541539

359 2.973020260038常德市Changde City 442

41125231.2481893238171)数据来源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洞庭湖区综合治理近期规划报告.1997

252312期卢宏玮等:洞庭湖流域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4.1.4 农业污染 农业污染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布范围广且高度分散,洞庭湖区农业发达,湖区18个县(市)10a 农药平均使用量占全省总量的36.37%,而耕地面积却只占全省的2

5.8%,化肥使用量也较大,由于不合理的化肥施用,该地区化肥利用率仅为30%,其余全部流失。每年随降水冲刷入湖氮的总量为28.3万t ,磷为3.8万t ,造成了严重的面源污染[18]。

4.2 风险源与风险受体之间的接触暴露关系

根据污染风险源对受体的作用流程(见图2),可对洞庭湖流域分析其风险源与风险受体之间的接触暴露关系。

根据美国鱼类野生动物管理局方案,洞庭湖区可分为3种类型湿地:(1)内环为敞水带(o pen fr esh

w aters ),即水深不超过2m 的浅水域,包括湖泊、

河流、塘堰和渠沟等,面积为38.11万hm 2;占总面积的44.37%;(2)中环为季节性淹没带(seaso nal floo ded basins a nd flats),以洪水期被淹没,枯水季节出露的河湖洲滩为主,面积为11.57万hm 2,占总面积的13.50%,包括湖州、河滩,以湖州为主,面积为10.86万hm 2,少量的河滩主要分布在荆州南岸;(3)外环为渍水低地(sha llow fr esh ma rshes),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引起植物根系层过湿,旱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却适于湿地植物发育繁衍,此类总面积为36.10hm 2,以渍害低位田为主,包括少量沼泽地及草甸地[19]。下面仅以南洞庭湖为例说明分析过程(图3)

图2 污染风险源对受体的作用流程图

Fig .2 Flow figur e of impact of pollu tion ris k sources on

receptors

图3 南洞庭区生境统计图Fig.3 Statistics of h abitat at the s outh parts of Dongting Lake

由图3可知,南洞庭湖区最主要生境类型应为湿

地与沼泽,湿地与沼泽均属水-陆交错地带,由于其特

殊的地形结构使其成为多数水陆两栖动物栖息的场

所,本文所选用的风险受体——类即有大部分集中

于此,因此此地的风险将对受体产生最重要的影响。对

全湖设立的万子湖、横岭湖等监测点取其污染物监测

值,根据风险指数进行分析[20]。

5 危害分析

由于工业污染与农业污染中的化肥过量施用所造

成的主要风险即是水体及其周边区域T N 、T P 浓度的

提高,农药的污染主要考虑其中的含磷有机物对流域

生物的危害作用,血防工程主要考虑投入的铬渣,因此

下文仅分别对洪涝灾害、T N 与T P ,以及重金属作危害2524 生 态 学 报23卷

性分析。

5.1 洪涝灾害分析洪涝灾害对受体及周边生态系统的灾难性影响是多方面的,洪涝灾害淹没或卷走的低处的浮水、挺水植物是类的栖息地,因此洪涝灾害不仅将水域表层大部分类卷走,其他未被卷走的类也将面临缺乏栖息地的危险。类是很多软体动物、浮游生物以及鱼类的食物来源,类的数量骤减对整个生态系统的

平衡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洪水带来上游高处的各种毒性污染物在

类体内形成富集并随食物链进入其他动物体内从而污染整个生态系统。

5.2 T N 、T P 危害性分析

本文所选的受体

类可大量吞食藻类,而氮磷是藻类大量繁殖的基础。氮磷的过剩可导致藻类的大量繁殖,而藻类的大量繁殖又可促进类的增殖从而降低藻类生物量进一步造成氮磷浓度的下降,因此可近似认为氮磷对

类没有明显的危害作用,在进行危害性分析时主要分析氮磷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危害性影

响即可。氮、磷为植物生长的必备元素,但其过高浓度仍会对湖区产生不良的生态影响,由于水草的大量疯长,不仅导致洞庭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周边的生物圈及各种生物行为也会因缺氧而受到影响。特别是氮循环中产生的硝盐和亚硝盐与仲胺作用产生的亚硝胺是已被证实的致癌物质,据常德地区历年统计显示,粮食与化肥及农药的年增长比例为1∶4.7∶14.6,即粮食每增加1倍,使用的化肥要增加4.7倍,农药增加14.6倍,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恶果是不堪设想的。

有机磷农药是我国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农药,各品种的毒性不同,多数属剧毒和高毒类,少数为低毒类。某些品种混合使用时有增毒作用,某些品种可经转化而增毒。有机磷的毒性作用主要是导致平滑肌收缩增强和腺体分泌增多,引起细胞缺氧,并对呼吸道、消化道的黏膜有刺激性、腐蚀性,对人类及生态系统其他组分的危害都是巨大的。

5.3 重金属危害性分析

水体中的Hg 经微生物的作用,能够转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汞,会使藻类植物改变颜色、鱼类大量死亡。不仅仅是Hg ,其他大部分重金属如Pb 、Cr 等也和Hg 一样会危害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进入大气、水体和土壤等各种环境的重金属,均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各种途径被动物吸收。当这些重金属在动物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即会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机能,直至引起动物的死亡。重金属侵入动物机体达到一定剂量时,对动物的各个发育阶段都会产生影响,尤其对幼体阶段更为明显。重金属在类体内富集倍数是水质的35~1200倍,其他生物体内的重金属富集倍数也较高,如此惊人的富集量对生物体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

6 综合评价

在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态风险均有其不确定性来源,生态系统本身存在的固有随机性和对风险评估的受体、端点、暴露等进行分析过程中的复杂性构成了生态系统风险评价中的误差。对具有大量数据的优先权方法常采用“安全系数法”对样本进行校正处理[21]。对上述情况分别给出了校正系数,即分别对固有随机性(Nat ur al V ar iation)和样本不确定性(Sampling U ncer tainty )给出其安全系数均为1.05,而对模型不确定性(M odel U ncer tainty )的安全系数则根据所采用模型的具体情况自行考虑[23]。

6.1 生态指数

对于生态风险评价中的生态指数,主要应考虑物种重要性、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本文主要选用了生物指数、多样性指数和物种重要性指数[24]。

生物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分别选用特伦特生物指数(T rent Index )和申农-威纳指数(Shannon-W einer Index ),物种重要性指数在文中以各生境内珍稀动物种数占整个区域珍稀动物种数的比值来表示:

E I =∑n i =1C i

/C 0 (i =1,2,…,n )(1)

式中,E I 为物种重要性指数;C 为某生境中的珍稀动物种数;C 0为流域内珍稀动物种数;n 为生境类型数。252512期

卢宏玮等:洞庭湖流域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6.2 灾害指数某一灾害指数可定义为其概率与权值之积,即:

D =∑m j =1∑n i =1D

ij =∑m j =1∑n i =1P ij W ij (i =1,2,…,n )(j =1,2,…,m )(2)

式中,D 为灾害指数,m 为灾害类型个数,n 为某种灾害的级数(n =1,2,3),P 为第j 种灾害第n 级发生风险发生的概率,W 为第j 种灾害第n 级发生风险的权值,它描述了洪涝灾害的大小以及其损失程度。

由于在本文中只考虑了洪涝灾害(即m =1),因此上式可表示为:

D =∑n i =1D

i =∑n i =1P i W i (i =1,2,…,n )(3)

根据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等的综合分析确定的洞庭湖区洪涝灾综合灾度划分标准[17],将洪涝灾害划分为五级,即巨洪涝灾、大洪涝灾、中洪涝灾、小洪涝灾和微洪涝灾,根据AHP (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评价以洪涝灾害对生态系统的制约程度为限制条件初步拟定各级洪涝灾害的权值:

W =[0.4,0.3,0.15,0.1,0.05]

6.3 毒性污染指数

在对毒性污染指数的研究中,分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考虑,即重金属类毒性污染指数以及氮、磷毒性污染指数。

6.3.1 重金属类毒性污染指数 重金属类的毒性研究目前成果较多,本文选用的参比浓度为各种重金属对类的48h 半致死浓度(L C 50-48)。综合借鉴各研究成果[25,26]可得各种重金属对类的L C 50-48:

[H g ,Cu 2+,Cr 6+,P b 2+,Zn 2+,Cd 2+]=[0.059,0.150,0.853,0.051, 1.669,0.043]

所以,重金属类的毒性污染指数可定义为:

P H M =∑n i =1C i

/LC 50i (i =1,2,…,n )(4)

式中,P H M 为重金属类毒性污染指数,C i 为重金属污染物浓度,L C 50i 为该类重金属对

类的平均48h 半致死浓度,n 为重金属种类。

6.3.2 氮、磷毒性污染指数 由研究表明,

类可被作为净化水质、缓解富营养化趋势的水生生物物种,因此用类对氮、磷的反应来衡量氮、磷的毒性是不合适的,因此应该从其他途径研究氮、磷的毒性污染指数。目前对于氮、磷毒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衍生物的研究,对总氮、总磷危害研究较少,而在对重金属类的毒性研究中常以其毒性系数的大小来衡量该污染物对受体的毒性,因此本文也参考这种思路,利用外推的方法确定氮、磷对相应受体的毒性系数从而得出对该受体毒性污染指数。氮、磷毒性污染指数可由下式获得:

P NP =K C /C 0f NP

(5)式中,P NP 为氮、磷的毒性污染指数,C 为污染物的实测浓度,C 0为污染物的标准浓度(该污染物的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类标准),f NP 为氮磷对受体的L C 50-48与标准浓度的比值,可参考重金属类的比值获得(计算值为32.3),K 为该污染物的毒性系数。

 表3 美国国家环保局公布的重金属毒性系数(部分)Table 3 Toxicity coefficients of heavy metals published

by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 (EPA)of U .S .A .重金属元素Elements name Hg Cd Pb Zn Cu Cr 毒性危害系数

303022122030重金属类的毒性系数前人已有一定的研究[27,28],美国国家环保局就曾经公布过部分重金属的毒性系数(表3)。

参考目前国内外对该类问题的处理方法[29,30],危害系数的值是根据其毒性大小来制定的,其毒性又可根据水质标准来判定。一般来说,危害系数越大,其毒性越大,而水环境质量标准浓度越小。在外推中考虑一个不确定性系数[31],因此可得下式:

K j =∑n i =1K

i ×C 0i /n C 0j

×SF (i =1,2,…,n )

2526 

生 态 学 报23卷

式中,K j 为外推得到的某污染物的毒性系数,C 0为该污染物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K i 为已知的重金属类污染物毒性系数,C i 为重金属类污染物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SF 为该模型的不确定性系数(安全系数),文中取1.5,n 为所选重金属的种数。

由此即可确定氮、磷的毒性系数分别为1.4和27。再将其代入式(5)即可求得氮、磷毒性污染指数。

6.4 脆弱性指数

将各区域各类生境所占比率与该类生境的脆弱性指数之积作为该生境的脆弱性指数[32,33]:

F =∑n i =1F i S i

/S (i =1,2,…,n )(7)

式中,F i 各种生境的脆弱性系数,S 为面积,n 为生境类型数。

根据分析,分别对自然湿地与沼泽、池塘渠道、人工湿地、农用地及林地确定系数值:

F =[4,2.5,2,0.5]

6.5 风险源的综合权重

根据所选择的生态风险评价指数(见图4),结合A HP 法对其进行加权[34],可得权值(从左至右)分别为:0.095,0.108,0.166,0.173,0.162,0.039,0.121,0.136

图4 洞庭湖流域生态风险评价指数图

Fig .4 Indices of ecological ris k as ses sment of Dongting Lake w aters hed

6.6 生态风险评价

将各生境的各项生态风险指数按权值进行加权[35]可得出最终的洞庭湖流域区域生态风险评价表,表4列出了东、南、西洞庭湖及整个洞庭湖区(取3部分平均值)的各项生态风险评价指数。

由表4可知,东、南、西三部分中以西洞庭湖的生物指数、物种重要性指数为最高,说明其目前的生态结构较为合理,其内的物种也较为珍稀,因此应注重对西洞庭湖区的保护以防止其生态环境的恶化。南洞庭湖区的多样性指数较高,说明南洞庭湖区物种较为丰富,应特别注意对生活在其中的珍稀及濒危物种进行保护。东洞庭湖区脆弱性较大,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干扰,因此更应避免东洞庭湖区及附近外界条件的改变以降低对其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东洞庭湖区的灾害指数也较大,说明该区域经常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因此应在较低程度破坏其原有生境的基础上增加水利工程并加大地表覆盖率以降低洪涝灾害对生态系统的损害。南洞庭湖的毒性污染指数偏高,这主要是由于南洞庭湖的主要供水体为资江和湘江(湖南省最大的纳污水系),且由于附近各种化工厂、造纸厂等林立,排入的污染物量也不容忽视。从各风险源来看,洞庭湖流域生态系统的最大制约因素仍为洪涝灾害,紧随其后的即是污染物特别是磷的排入,具体说来,洞庭湖流域的氮污染并不十分严重,重金属类的毒性污染也非特别高,磷污染才是洞庭湖流域周边生态系统受损的最大污染源,加之磷毒性较高,因此其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虽然这中间可能会存在一部分因选用外推法造成的指数偏高现象,但从纵向对比来看仍说明了整个洞庭湖区的磷污染较为严重,应予以重视。

综合来看,西洞庭湖的生态风险指数是最高的,说明该区域较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且对其影响较大,因252712期卢宏玮等:洞庭湖流域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此在对西洞庭湖进行各项人为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其对风险的敏感性,尽可能降低对其生态系统的破坏;而对于其他两个区域,其生态风险指数虽然较小,但外界条件的变化对其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表4 洞庭湖流域区域生态风险评价表

Table 4 Table of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Dongting Lake waters hed

东洞庭湖

Eas t part of

Dong tin g Lake

南洞庭湖South part of Dongting Lake 西洞庭湖West part of Dongting Lak e 洞庭湖Dongting Lak e 生态指数

Ecological index 生物指数Biological index 29224030.3多样性指数Diversity index 2.54 3.67 3.24 3.15物种重要性指数Im portance index 19.1

19.440.926.5脆弱性指数Fragility in dex 3.7

3.04 2.88 3.21灾害指数Dis as ter index 12.4

7.297.318.96污染指数Pollution index 氮毒性污染指数N pollution index 0.04

0.080.060.06磷毒性污染指数P pollution in dex 2.80

3.39 1.94 2.71重金属类毒性污染指数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dex 0.37

0.340.470.39小计T otal 3.21

3.81 2.47 3.16归一加权Normalized and w eigh ted valu es

0.3330.3110.356—7 结语

生态风险评价将风险的思想引入到生态系统影响评价中,更强调了生态系统中由于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因而由此得到的评价结果更接近于真实情况。

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较为认可的生态风险评价过程,即:风险源分析、受体分析、暴露分析、危害分析及风险评价,对洞庭湖流域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第一次提出了用毒性污染指数量化由于外界人为污染对流域内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的方法,结合生态指数、脆弱性指数及灾害指数对流域生态风险进行评价,从而使生态风险评价指标更为系统和完善。

由于在对毒性污染指数中的氮、磷毒性系数的确定中限于目前对于氮、磷毒性系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衍生物的研究,缺少必要的总氮、总磷危害系数,因而采用了外推法。这样估算的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别,若需要得出更准确的结果,则应加强对T N 、T P 的毒性及其毒性系数的研究,而不应只局限于对重金属的毒性研究。

通过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得出洞庭湖流域内的西洞庭湖生态风险较大,即对于同等的风险源,西洞庭湖生态系统将受到更大的伤害,但东洞庭湖和南洞庭湖的生态风险也较高,外界风险源对其内生态系统的影响仍不容忽视。

Ref erences :

[1] Kelly J R ,L evin S A .A comparis on of aquatic and terrestrial n utrient cycling and pr od uction pr oces ses in natu ral

ecos ystems,w ith reference to ecological concepts of relevance to som e w aste disposal iss ues.In:Kullenb erg G,ed.T he Role of the Oceans as a W aste Disp osal O p tion .Hingh am:Reidel Publish Comp any,M A ,1986.165~203.

[2] Rub ens tein M ed .Patter ns in P roblem S olv ing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 c .,1975.

[3] Fu Z Y,Xu X G,Lin H P,et al .Region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 men t of in the Liaohe River Delta w etlan ds.A cta

Ecologica S inica ,2001,21(3):365~373.

[4] Jin L,ed.Env ir onmental Ecology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 ess ,1997.

[5] Angela M Obery ,W ayne G landis .A Region al M ultiple Stressor Risk Assess men t of the Codorus Creek Waters hed Applying th e Relative Risk M od el.H uman and Ec ological R isk A ssessment ,2002,8(2):405~428.

[6] Hans on M ark L,S olomon Keith R.New technique for estimatin g thresholds of tox icity in ecological risk 2528 生 态 学 报23卷

as sessm ent .Env ir onmental S cience &Tec hnology ,2002,36(15):3257~3264.

[7] Power M ,M cCarthy L S.Fallacies in ecological r isk as sessm ent p ractices.E nv ironmental S cie nc e &T echnology ,

1997,31(8):370~375.

[8] Brauer M ich ael ,Eitzer Brian .View on eco -risk .E nv ironmental S cience &Te chnology ,1998,32(5):147.

[9] Liu W X,Luan Z K,T an g H X.Environmental as sessm ent on heavy metal p ollution in the sedimen t of Le An

river w ith p otential ecological ris k index.A cta E colog ica S inica ,1999,19(3):206~211.

[10] M cC arty Lynn S ,M ack ay Donald .Enh ancing eco -tox icological modeling and as sessm ent .Env ironmental S cienc e

&T echnology ,1993,27(9):1719~1728.

[11] Taub Fried a B.Es timating ecological ris ks.Ec ology ,1993,74(4):1290~1292.

[12] Jin X C ,ed .L ake in China .Beijing :Ocean Pres s ,1995.

[13] http://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8281749.html,/tes t/doc/xian shi.asp?w zid =303&flid=44&zflid=9

[14] Vers ar ,Inc.E xp osu re and Fate A sse ssment S cre ening T ool (E -F A ST ).Wash ington,DC: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 cy,Office of Pollution Pr even tion and Toxics,Exposu re as sessm ent branch ,1999.

[15] Fu Z Y ,Xu X G .Region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 men t .A dv ance in Ear th S ciences ,2001,16(2):267~271.

[16] Lioy,Paul J.M eas urement m ethods for hu man expos ure analysis.Env ironmental H ealth Per sp ectiv es

S upp leme nts ,1995,103(3):35~43.

[17] M ao D H,Li J B,Gong C H.R ese ar ch of f lood d isaster in H u 'nan Pr ov ince .Ch ang sha:Hu'nan N orm al

University Press ,2000.

[18] T u J W.Hydrogeological presen t s ituation of r egional en viron men t in Dongting Lake District.H u 'nan Geology ,

2001,20(3):203~206.

[19] W an g K L.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of w etland an d construction of ecosys tem for reducing disasters in Dong tin g

Lak e region.R esources and Env ironment in the Yangtz e B asin ,1999,8(2):191~197.

[20] Zh ou G H,Dan X Q,Huang N C.Analys is of w etland res ource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in South Dong tin g Lake.

Centr al S outh F orest I nv entory and P lanning ,1999,18(2):36~40.

[21] Suter G W .Pr edistiv e risk assessment of chemic als .Lew is Publis hers ,1993,3:49~90.

[22] USE PA .R ev iew o f ecolog ical r isk assessment method s .U SEPA,1988.

[23] M argar et M c Vey,Kimb erly Hall,Peter Tr enham ed.W ild exp osure f actors hand book .W as hington,DC: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1993.

[24] Hewitt G .River quality inves tigations ,part 1:s ome divers ity and biotic indices .Journal of B iologic al E duc ation ,

1991,25(1):44~52.

[25] Zh uan g D H.S tudy of the toxicity of heavy metals to Ceriodaphnia Quadran gula.Chong qing E nvironm ental

S cience ,1996,18(1):47~50.

[26] J ing T S ,Xu J B.T he tox icity of Phenols ,Ben zene S eries and heavy m etal ions to Daph nia pulex.Songliao

Journal (Natural S cience E dition ),2000,(3):18~22.

[27] W ang J ,He D K ,W ang Y Q eds .Data H andbook of E nv ironmental Assessme nt .Beijing :Ch emical Engineerin g

Pres s,1988.

[28] Gan J L,Jia X P,Lin Q.A primary study on ecological ris k caus ed by the heavy metals in coastal sed iments ,

Journal of f ishe ries o f China ,2000,24(6):533~538.

[29] Hans on M ark L,S olomon Keith R.New T echnique for Es tim ating Th res holds of T ox icity in Ecological Risk

Assess men t.E nvironme ntal S cie nce &Tech nology ,2002,36(15):3257~3254.

[30] M uir W M ,How ard R D ,Otto S arah P .Fitness Components and Ecological Risk of T ransgenic Releas e :A

M odel U sing Japanes e M ed aka.Ame rican N aturalist ,2001,158(1):1~16.

[31] http://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8281749.html,.

[32] David A Bough ton ,Eliz abeth R Sm ith ,Rob ert V O'Neill .Regional Vulnerability :A Conceptual Framework .Ecosystem H e alth ,1999,5(4):312~322.

[33] Harvey Nick,Harvey N,Clouston Eliz abeth.Im proving C oastal Vuln erability Ass es sment M ethodologies for 252912期卢宏玮等:洞庭湖流域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In tegrated Coastal Zon e M anagem ent :an Approach from S outh Aus tr alia .A ustralian G eog rap hical Studies ,1999,37(1):50~70.

[34] Sw anson,Stella.Risk ass ess ment.E ngine ering &M ining Journal ,1998,198(4):30~32.

[35] Hu Er B ed.Te chnology and method o f e nvironme ntal risk assessme nt .Beijing:C hinese Environmental S cience

Pres s,2000.

参考文献:

[3] 付在毅,许学工,林辉平,等.辽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生态学报,2001,21(3):365~373.

[4] 金岚主编.环境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9] 刘文新,栾兆坤,汤鸿霄.乐安江沉积物中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生态学报,1999,19(2):206~211.

[12] 金相灿等.中国湖泊环境(第二册).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

[15] 付在毅,许学工.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地球科学进展,2001,16(2):267~271.

[17] 毛德华,李景保,龚重惠,等.湖南省洪涝灾害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8] 涂继武.洞庭湖区的区域环境水文地质现状.湖南地质,2001,20(3):203~206.

[19] 王克林.洞庭湖区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与避洪、耐涝高效农业建设.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8(2):191~197.

[20] 周光辉,但新球,黄能超,等.南洞庭湖的湿地资源及特点分析.中南林业调查规范,1999,18(2):36~40.

[25] 庄德辉.重金属对方形网纹的毒性研究.重庆环境科学,1996,18(1):47~50.

[26] 景体淞,徐镜波.酚、苯、重金属离子对

类的毒性作用.松辽学刊,2000,(3):18~22.[27] 汪晶,和德科,汪尧衢编译.环境评价数据手册——有毒物质鉴定值.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8.

[28] 甘居利,贾小平,林钦,等.近岸海域底质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初步研究.水产学报,2000,24(6):533~538.

[35] 胡二邦主编.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2530 生 态 学 报23卷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附件1 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修 订 版 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指南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技术指南适用于对浙江省范围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估。评估对象为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涉及(包括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三废”污染物等)附表1企业环境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中的化学物质(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物质)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化学物质的企业。加油站可参照本指南编制。 本技术指南不适用于下列单位和设施的风险评估:1)涉及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2)尾矿库;3)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设施;4)军事设施;5)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或单位;6)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7)加气站;8)港口、码头。 若企业所属行业已发布相应的技术规范,则采用所属行业的技术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技术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1号);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5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22号); 《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2005〕第27号); 《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 《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环发〔2013〕20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2008年版)》;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最新年本);

生态风险评价案例(美国)

主要内容 一、环境风险评价的概念 二、生态风险评价一般过程及关键性问题 三、流域水环境生态风险评价(案例) 四、健康风险评价一般过程及关键性问题 五、国内环境风险评价研究介绍

案例 美国国家环保署(1994)EPA/630/R-94/009

主要工作 -问题提出阶段 ?流域概况 ?工作目标 ?评价终点与测定终点的选择?概念模型描述 ?制定分析计划

工作1 —流域概况调查 ?DB河流域位于俄亥俄州的中心地区,共流经7个县,主要由DB河、LD河及20几条小的支流组成,面积为1443 km2。 ?该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水资源主要用于灌溉农田以及市郊城镇生活、商业、工业使用。 ?流域内物种丰富。 ?该流域为国家级自然风景观光河之一。 ?自1986年以来,各河流河中贝类的种类明显下降。其中三条河流的动、植物栖息地质量下降,并且这三个地区鱼类指标也不能达到州标准。

?生态系统质量下降(水质和生物学)原因?已引起当地政府、州政府、联邦政府对此该流域的兴趣; ?该流域面临或可能面临的胁迫因子及其来源?目前正在实施的和将来要实施的管理措施会对水域生态系统的风险? ?此类型流域(小河流)问题在美国普遍存在;未来需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措施恢复生态系统或维持现有生态系统? ?DB河流域已有大量的数据。

工作2 —工作目标的制定 ?Darby河协会 ?当地政府办事处和官员(镇、城、县) ?俄亥俄州计划委员会、资源、环境 ?俄亥俄州州立大学 ?私人企业 ?农民 ?自然管理局 ?国家环境、地质、农业、资源●确定明确的风险 评价目标; ●在风险评价的范围、复杂程度上达成一致

千岛湖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_摘要_文军

2005年4月第16卷第2期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 nal o f Guilin Institute o f T o ur ism A pr.,2005 Vo l.16N o.2 [硕、博论文 导师点评] 千岛湖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摘要) 博士研究生 文 军 点评导师 唐代剑教授 (广西大学,广西南宁 530005) [关键词]千岛湖;现状评价;生态风险;评价;风险管理 [摘 要]随着区域经济特别是旅游开发活动的升温,千岛湖流域正面临着开发过程中不断增强的人为活动的影响。客观科学地评价由此所带来的生态风险问题,是指导千岛湖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本研究以生态风险评价基本理论为指导,在环境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对近10年来的常规监测数据、酸雨、底泥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水域生态风险胁迫因子总氮和总磷的预测模型,最后从风险管理对策和风险管理技术两方面提出千岛湖区域生态风险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80(2005)02-0017-06 Th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Qiandao Lake Area WEN Jun (Guangx i University,Nanning530005,China) Key words:Qiandao Lake;cur rent situation ev aluation;ecolo gical risk;assessment;risk manag em ent. Abstract:With the incr eased r eg ional eco no mic development,especially tourism developm ent,Qiandao Lake is facing mor e and m ore severe thr eats from hum an activities.It is o f great importance to assess the em erg ing eco logical risk in Qiandao Lake so that the reg ional economy and ecolo gical environment can co-develop in a har monious m anner. Under the direction of relev ant ecolog ical risk assessment theories,this study:assesses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of Qiandao Lake;makes a systematic data analysis of the water quality,acid rain and bo ttom mud in recent ten years;co nstructs the m athematical for ecasting mo dels of the eco log ical risk stress factors T N and TP;brings fo rw ard the ecolog ical risk management system,specifically risk manag ement co unterm easur es and risk manag em ent technolog ies. 千岛湖是解放初期国家在浙江西部淳安县境内建设新安江大坝之后蓄水形成的大型深水人工湖泊,其兼具有发电、防洪、灌溉等多项功能。改革开放后,千岛湖的旅游功能不断提升,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2001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随着千岛湖区域经济尤其是旅游经济的发展,由于自然的、社会的和人为的等多种因素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如种群数量的减少、物种生境的破碎或片断化、生物多样性的改变或丧失、森林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等。区域内的城镇、村庄、分散的居民点及工矿企业等点源污染及集雨区内面源污染使千岛湖的环境形势变得严峻和复杂,水体的富营养化在逐渐加剧,使贫营养型千岛湖迅速转化成贫-中营养型湖泊,局部区 17 基金项目: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专项资金J Y03080项资助。 [收稿日期]2005-03-07 [作者简介]文军(1970-),男,汉,湖南省常德人,广西大学旅游系,副教授,2004年6月在中南林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生态学专业,生态旅游方向,导师为魏美才和唐代剑教授。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和理论基础作为生态风险评价的一个新分支,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主要在区域尺度上研究环境污染、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所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国内外对于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已开展了一些研究,而对于人类活动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则相对薄弱。鉴于此,本章节对人类活动导致的景观结构变化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下面详细的介绍一下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相关理论。 风险评价通常将环境问题和风险评价的空间尺度划分为两类一地方和区域,与区域尺度相对应的生态风险评价即为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是在区域尺度上描述和评估环境污染、人为活动或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及其组分产生不利作用的可能性和大小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为区域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是在区域水平上描述和评估区域内环境的污染、人为活动或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及其组分产生不利作用甚至破坏的可能性和大小的过程,更强调区域性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所涉及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及结果都具有区域性。 随着风险研究的发展,风险评价尺度也逐步的扩大,一些传统的概念模型已经不能满足景观水平的涉及多风险源、多压力因子、多风险影响的评价要求。“因果分析” 方法这种适应大尺度风险评价的需求评价工具应运而生,同时也提出了较系统的针对区域尺度进行风险评价的概念模型:“等级动态框架(HPDP)”法和“生态等级风险评价(PETER)”法。 因果分析的评价方法就是在景观和区域水平上建立起一种时空尺度的连接,这种连接通过回顾性评价来实现。一般因果分析的评价方法是在野外观察的基础,建立起压力因子和可能影响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而进行预测评价。 对于“因果分析”框架描述国内外的很多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美国国家环保署关于水生生态系统的因果分析框架,用等级打分的方法分析风险原因,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同时,也有不少学者用“因子权重”法进行风险原因分析的,Menzie等就庭院设计别墅庭院设计屋顶花园设计HTTP://WWW.YX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8281749.html,/ 生态园设计生态园施工生态餐厅设计HTTP://WWW.YX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8281749.html,/ 假山设计假山制作假山施工HTTP://WWW.YXZTGY.CO M/ 汽修学校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8281749.html,/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编制说明

附件三: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编 制 说 明 (征求意见稿)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编制组 二○○九年十一月

目 录 1 项目背景 (3) 1.1任务来源 (3) 1.2工作过程 (3) 2 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3) 3 标准编制的依据与原则 (4) 4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4) 4.1标准适用范围 (4) 4.2标准结构框架 (4) 4.3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划分问题 (5) 4.4物质危险性识别 (5) 4.5风险识别对象和风险类型 (5) 4.6生产过程危险性识别 (5) 4.7重大危险源辨识 (5) 4.8确定最大可信事故的原则 (6) 4.9关于建设项目周界问题 (6) 4.10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 (6) 4.11风险管理 (6) 4.12附录D的使用 (6) 5 对实施本标准的建议 (6) 5.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不确定性问题 (6) 5.2安全评价与环境风险评价的关系问题 (6) 5.3环境评价的研究 (7)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编制说明 1项目背景 1.1任务来源 (1)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精神,落实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关于检查化工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办[2006]4号)和《关于开展化工石化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排查的通知》(环办函[2006]69号)要求,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关于开展2008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08〕44号)文下达了标准修订任务,项目统一编号:663.4; (2)标准承担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1.2工作过程 (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在未正式下达编制任务前,就启动了修订工作。2006年1月进行了修订工作的讨论,并征求了使用单位的意见形成标准初稿。 (2)2006年1月11日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召开了标准修订讨论会,明确了标准修订方向。在广泛征求修订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了2次统稿和讨论。 (3)2008年环境保护部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正式列入2008年年度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计划。由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承担标准修订任务。2008年10月22日在北京召开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修订)开题讨论会,进一步明确了标准修订的方向。 (4)经调研、内部研论,召开座谈会征求部分环评单位意见,编制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2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提高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质量,2004年12月11日原国家环保总局以环发〔2004〕174号文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标准的颁布实施对指导和规范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影响评价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标准仍然不尽完善,尚存在不足之处。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应成为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风险评价的指导性、纲领性的文件,评价单位应能基本上按标准规定的程序完成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另一方面标准应该是评价结果检验的尺度,以标准规定的基本内容要求去评估评价工作成果。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提高环境风险评价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使之能更有效地防范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原标准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评价单位的使用情况调查说明,原标准可操作性相对差一些,对标准的可操作性应该予以加强。 2005年11月13日吉化双苯厂爆炸引发的松花江水污染事故,一方面暴露出企业和政府在环境风险事故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方面存在严重疏漏,另一方面也引起对《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能否满足当前环境保护需要的反思。 原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包括: (1)原标准的评价等级仅分为一级和二级两个等级,不够细化,且缺乏判断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数据,如恶臭物质等;缺少事故的伴生/次生有毒有害物判据;环境敏感判据未量化等。 (2)原标准的评价范围仅确定了大气、地表水和海洋评价范围,不够细化和全面,未按环境要素列表细化事故影响评价范围。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罗宗学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昆明) 摘要:生态风险评价是20世纪90 年代以后兴起的新的研究领域,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分支,也是环境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基础。简要评述了生态风险评价相关的基本概念、价发展历程、评价方法和框架体系,重点讨论了三种常见生态风险评价及其评价方法,并对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字:生态风险评价;发展历程;评价方法;框架体系; 1.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中的基本概念 1.1风险 风险(R)是指不幸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发生后将要造成的损害。这里“不幸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称为“风险概率”(P,也称风险度);不幸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害称为“风险后果”(D)。有关专家对风险定义为两者的积。即 风险=风险度×风险后果 上述的“不幸事件”指能造成伤害、损失、毁坏和痛苦的事件。就风险自身而言.具有二重性。第一.风险具有发生或出现人们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第二.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或不肯定性。 1.2生态风险 生态风险(EcalRisk,ER)是指一个种群、生态系统或整个景观的正常功能受外界胁迫,从而在目前和将来减小该系统内部某些要素或其本身的健康、生产力、遗传结构、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可能性。 1.3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风险评价(EeoloiealRiskAssessment,ERA)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受一个或多个胁迫因素影响后,对不利的生态后果出现的可能性进行的评估。

2.生态风险评价发展历程 2.1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萌芽阶段 早期的环境风险评价,风险源以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析为主,没有明确的风险受体,更没有明确的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整个评价过程以简单的定性分析为主,处于萌芽阶段。 2.2 20世纪80年代的人体健康的评价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提出环境影响评价,并采用毒理分析的范式进行化学污染物的生态影响研究。期间,对人体健康的评价主要集中在致癌风险方面,而不仅局限于毒理评价。1981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在受EPA委托进行综合燃料的风险评价中提出了一系列针对组织、种群、生态系统水平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并将此方法类推到人体健康的致癌风险评价中,确定生态风险评价应该估计那些可以明确表述影响的可能性,并强调相应的组织水平。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1983)提出的风险评价框架,其核心内容也是围绕人体健康与安全的,它指出生态风险评价不但要有可以明确表述影响的可能性,而且要有一个包含标准方法途径的明确框架。此后,美国EPA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技术性文件、准则或指南,但大多是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面的。 这一时期的风险评价方法已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评价;评价过程系统化,提出风险评价四步法:危害鉴别、剂量效应关系,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进一步明确了风险源和风险受体,特别是针对不同组织水平的评价方法的提出为生态风险评价奠定了基础。 2.3 20世纪90年代的生态风险评价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到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阶段,ORNL的风险评价研究人员发表一系列文章,阐明化学毒理对生态过程和动态的影响,为从环境风险评价到生态风险评价的转变奠定了基础。Johnson通过微观实验,对比受到化学毒害和没受化学毒害的系统动态,采用状态空间的办法,解决了风险影响结果的表达问题。CarolynHunsakertffu发表文章阐述如何将生态风险评价应用到区域景观上去,这是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它阐明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未来发展方向。 20世纪90年代,风险评价的热点已经从人体健康评价转入生态风险评价,风险压力因子也从单一的化学因子,扩展到多种化学因子及可能造成生态风险的事件,风险受体也从人体,发展到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流域景观水平。比较完善的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已经形成。 2.4 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阶段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强调区域性,是在区域水平上描述和评估环境污染、人为活动或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及其组分产生不利作用的可能性和大小的过程。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所涉及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及结果都具有区域性。付在毅等将区域生态风险的评价方法步骤概括为研究区的界定和分析、受体分析、风险识别与风险源分析、暴露与危害分析,及风险综合评价几个部分。强调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中区域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状况的分析是区域风险评价的基

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技术导则

附件2 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技术导则 (征求意见稿)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落实企事业单位环境风险预警的主体责任,提高环境风险预警能力,规范和指导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以下简称预警体系)的建设行为,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规定了环境风险评估、预警站网建设、预警平台建设、配套制度建设等预警体系建设的技术要求。 预警体系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实用可靠原则,满足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快速响应的要求。

1.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气体生产、使用、储存等的企事业单位,及所在化工园区管理机构开展的环境风险预警体系的建设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导则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836.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 GB12358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 GB/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50493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GBZ2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T223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 HG/T20507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 HG/T23006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技术条件及检验方法 HJ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T55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169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93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HJ212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HJ460环境信息网络建设规范

施工现场火灾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火灾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试用版) 第一章概述 一、评估目的 查找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以及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分析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现有应对措施的有效性,确定风险等级,提出处置建议,为各级领导决策和属地消防支队针对性开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评估依据 (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专题研究报告; (二)《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三)《关于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公消【2011】65号)。 三、评估对象 全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

第二章风险识别 一、施工现场火灾特性分析 可燃物、助燃剂(主要是氧气)和火源是物质燃烧三个要素。火灾是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而造成的灾害。因此,可燃物、助燃剂、火源、时间和空间是火灾的五个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简要地进行表示。 在这五个要素之中,只要中断其中一个环节,就能达到防火或灭火的目的。因此,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工作的主要对象就是围绕这五个要素进行控制。控制可分为两类:对于存在生产生活用燃烧的场所,将燃烧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控制的对象是时间和空间;对于除此之外的任何场所,控制的对象是燃烧三要素。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火灾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一)违章使用电气焊引燃可燃物; (二)违章进行防水作业喷灯引燃可燃物; (三)切割作业引燃可燃物; (四)吸烟引燃可燃物;

(五)劣质电线插座短路; (六)违章使用电热器具; (七)电气设备故障。 由此可以看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点火源较多,可燃物较多,火灾发生的三要素集聚于施工现场,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二、引发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火灾的因素分析 (一)可燃物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可燃物较多,主要分布于三大区域。 1、建设工程主体内部。 建设工程主要包括基础施工、结构施工、机电设备安装、装修等阶段,其中结构施工、机电设备安装、装修阶段可燃物增长明显,分析如下: (1)结构施工:聚苯乙烯泡沫板等可燃、易燃外保温材料; (2)机电设备安装:设备的外包装材料、加工设备润滑油、管道保温材料、管道用稀料等; (3)装修阶段:装修材料。 2、宿舍区域。 建设工程施工需要大量劳动力,同时需要临时办公场所,多数在主体工程附近设置民工生活区和现场办公区,可燃物主要包括被褥等生活用品、临时建筑结构内填充材料、液化气、办公用品等。 3、堆料及加工场所:木材、稀料、保温材料等。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应用讲义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应用要点说明

目录 1.概论 2.评价工作等和范围 3.风险识别 4.源项分析 5.后果计算 6.风险计算和评价 7.风险管理 8.评价结论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评价工作等级、程序、内容、范围?风险识别 ?源项分析 ?后果计算 ?风险计算和评价 ?风险管理 ?防范措施 ?应急预案

1.概论 1.1环境风险界定 突发性灾难事故对环境造成的风险*-*-*-* 环境危害: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慢性累积 环境风险:以人为本 R[危害/单位时间]=P[事故/单位时间]×C[危害/事故]判定条件:存在重大危险源

1.2法律依据 ?●国家环保局1990第057号文 要求: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进行 环境风险评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公布) ?第五条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对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实施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履行职责: ?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的监督管理,负责调查重大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负责有毒化学品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和进口危险化学品的登记,并负责前述事项的监督检查。

●《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环发〔2005〕152)号 ?深刻总结松花江污染事件经验教训 ?严把环境影响评价关 ?从源头防范环境风险 ?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新开发区巳建化工区 ?严格审批,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新建项目改扩项目 ?全面排查、补充完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开展环境风险后评价

国外环境风险评价的现状与趋势

国外环境风险评价的现状与趋势 环境风险评价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中一个新兴领域,它的诞生一方面是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环境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标志着环境保护的一次重要战略转折,由原先污染后的治理转变为污染前的预测和实行有效管理。因此愈来愈受到许多国家环保机构和有关国际性组织的重视。 显然,目前国外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两方面,风险评价的科学体系已基本形成。相对来说,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基本定型,生态风险评价正处在总结、完善阶段。总的来说,目前国外环境风险评价具有如下的特点和趋势: ·研究热点已由人体健康风险评价转移到生态风险评价; ·从污染物数量来说,已由单一污染物作用进一步考虑到多种污染物的复合作用; ·从环境风险类型来说,不仅考虑化学污染物,特别是有毒有害化学物,而且还要考虑到非化学因子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从评价范围方面来说,由局部环境风险发展到区域性环境风险,乃

至全球环境风险; ·生态风险不仅仅只考虑到生物个体和群体,而且考虑到群落、甚至整个生态系统; ·技术处理上由定性向半定量、定量方向发展。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特别是生态风险评价,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1.评价终点的选择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终点,只有一个物种(受体为人),而生态风险评价的终点却不止一个,终点选择就成了生态风险评价过程的关键。对任何不同组织等级都有终点选择问题,终点选择原则上根据所关注的生态系统和污染物特性来进行,对生态系统和污染物特性了解得愈深刻,终点选择就愈准确。由于生态系统复杂性,不同评价人员可以选择不同的终点,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方法来确定生态风险评价的终点。 2.模型优化模型在风险评价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风险评价是研究人为活动引起环境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是根据有限的已知资料预测未知后果的过程,这就需要应用大量的数学模型才能完成。模型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风险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风险评价涉及的模

安全系统风险评估导则

附件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 1 范围 本导则给出了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方法、评估流程、评估标准指南,并给出了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示例。 本导则适用于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精细化工生产的主要安全风险来自工艺反应的热风险。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就是对反应的热风险进行评估。 2 术语和定义 2.1 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 ad 失控反应体系的最坏情形为绝热条件。在绝热条件下,失控反应到达最大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致爆时间。TMR ad是温度的函数,是一个时间衡量尺度,用于评估失控反应最坏情形发生的可能性,是人为控制最坏情形发生所拥有的时间长短。 2.2 绝热温升ΔT ad 在冷却失效等失控条件下,体系不能进行能量交换,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是反应失控可能达到的最坏情形。 对于失控体系,反应物完全转化时所放出的热量导致

物料温度的升高,称为绝热温升。绝热温升与反应的放热量成正比,对于放热反应来说,反应的放热量越大,绝热温升越高,导致的后果越严重。绝热温升是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参数,是评估体系失控的极限情况,可以评估失控体系可能导致的严重程度。 2.3 工艺温度T p 目标工艺操作温度,也是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 冷却失效时,如果反应体系同时存在物料最大量累积和物料具有最差稳定性的情况,在考虑控制措施和解决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安全地确定工艺操作温度。 2.4 技术最高温度MTT 技术最高温度可以按照常压体系和密闭体系两种方式考虑。 对于常压反应体系来说,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体系溶剂或混合物料的沸点;对于密封体系而言,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容器最大允许压力时所对应的温度。 2.5 失控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MTSR 当放热化学反应处于冷却失效、热交换失控的情况下,由于反应体系存在热量累积,整个体系在一个近似绝热的情况下发生温度升高。在物料累积最大时,体系能够达到的最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 J/T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n Projects 2004-12-11发布2004-12-11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 I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4.1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 4.2 评价工作等级 4.3 评价工作程序 4.4 评价的基本内容 4.5 评价范围 5 风险识别 5.1 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 5.2 风险识别内容 6 源项分析 6.1分析内容 6.2分析方法 6.3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 7 后果计算 7.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 7.2有毒有害物质在水中的扩散 8 风险计算和评价 8.1风险值 8.2风险评价原则 8.3风险计算 8.4风险评价 9 风险管理 II

9.1 风险防范措施9.2 应急预案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III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范畴,从而有利于项目建设全过程风险管理,并提高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及审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其达到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和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制定的,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时使用的技术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提出,由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负责起草,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规范由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12月11日批准,2004年12月11日实施。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IV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阐述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内容和步骤,确定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框架,提出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针对物理和化学风险压力特点,构建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指标,探讨了生态风险表征方法,并分析了评价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 标签: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不确定性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与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相似,也大致包括暴露评价、危害评价和风险表征等内容[1]。暴露评价、生态效应评价分别与风险表征直接联系,风险表征需要暴露评价、生态效应评价的支持,暴露评价、生态效应评价是风险评价的基础。目前,生态风险研究主要是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评价,对于陆地生态系统的评价也只是集中在几种典型有毒有害物质方面,比如对农药、重金属等的研究。尽管对于风险压力的分类有物理压力、化学压力和生物压力(如转基因植物)等,但目前风险评价几乎都集中在有毒有害化学物品方面,对物理性胁迫的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较少,尤其是对于陆地生态系统。论文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与(景观)生态学、环境科学、生态毒理学等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1 区域风险评价框架体系 1.1 评价范围的确定 区域中人类活动规模、风险源数目及影响范围较大,评价具有综合性与整体性特点,确定区域生态风险评价范围是决定评价工作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范围的确定应该重点考虑区域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完整性,必须对研究区域有所了解,如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条件进行分析。确定评价范围时尽可能考虑周围地区的敏感性因素或者重要的保护对象,如自然保护区、珍稀动物植物物种保护区、水源、自然灾害多发区(如泥石流、洪涝灾害等)、文物保护区以及人口密集区等。根据评价目的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压力以及压力对环境影响的范围,恰当地确定研究区的边界,为了保持区域生态风险的完整性,一般应该延长至主要道路、河流或者行政边界。 1.2 风险源分析 风险源分析可以分为风险识别和风险源描述。根据评价目的或者野外观测到的生态效应找出具有风险的因素,就是风险识别。风险源描述就是指对各种风险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强度、时间和地点。比如对水污染源分析包括污水来源、排水量、排水水质、排水规律等,通过这些分析来确定污染因子;对大气污染源如烟囱的分析包括烟囱高度、排气量、排气温度和排放规律等;对于汽车尾气污染源主要分析车流量,在此基础上估算尾气污染物排放量;对于固体废弃物分析的主要内容为识别区域中固体废物的来源以及产量,分析固废特性,特别是有毒有害特性;对于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地震等的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11页word文档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 J/T169-2019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19-12-11发布2019-12-11实施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范畴,从而有利于项目建设全过程风险管理,并提高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及审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其达到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和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制定的,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时使用的技术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提出,由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负责起草,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规范由国家环保总局2019年12月11日批准,2019年12月11日实施。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主要系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名录》中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炼制、信息化学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采掘业、建材等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 本技术导则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风险评价篇章的编制与审核的技术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所含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即构成本规范的条文,与本导则同效。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HJ/T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T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T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GB/T19485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第 1 页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附件1 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修 订 版 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1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 (1) 2.2标准、技术规范 (3) 2.3其他参考资料 (4) 3 术语与定义 (4) 4 环境风险评估程序 (5) 4.1环境风险识别 (5) 4.2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5) 4.3环境风险分析、现有风险防控措施差距分析与实施计划 (6) 5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7) 5.1环境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 (7) 5.2环境风险及其控制水平(M) (8) 5.2.1评估指标及分值 (8) 5.2.2评分方法 (9) 5.3环境风险受体(E)评估 (14) 5.4环境风险等级确定 (15) 5.4.1分级矩阵 (15) 5.4.2级别表征 (16) 6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主要内容 (16)

6.1 总论 (16) 6.2 区域环境概况 (16) 6.3 企业概况 (17) 6.4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17) 6.5 环境风险分析 (18) 6.6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20) 6.7 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21) 6.8 附图 (21) 附表1 企业环境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 (22) 附表2 环境风险及其控制水平评估指标评分依据 (35)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指南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技术指南适用于对浙江省范围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估。评估对象为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涉及(包括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三废”污染物等)附表1企业环境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中的化学物质(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物质)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化学物质的企业。加油站可参照本指南编制。 本技术指南不适用于下列单位和设施的风险评估:1)涉及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2)尾矿库;3)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设施;4)军事设施;5)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或单位;6)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7)加气站;8)港口、码头。 若企业所属行业已发布相应的技术规范,则采用所属行业的技术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技术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2.1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过关必做习题(9-12章)【圣才出品】

第九章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环境风险类型不包括()。[2018年真题] A.爆炸 B.泄露 C.洪灾 D.火灾 【答案】C 【考点】环境风险类型 【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规定,环境风险类型包括危险物质泄漏,以及火灾、爆炸等引发的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 2.下列建设项目中,其环境风险评价不适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是()。[2016年真题] A.核电站项目 B.煤化工项目 C.铜冶炼项目 D.铁矿开采项目 【答案】A 【考点】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

【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规定,本标准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生产、使用、储存(包括使用管线输运)的建设项目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故(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价。本标准不适用于生态风险评价及核与辐射类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 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不属于风险识别范围。[2010年真题] A.公用工程系统 B.环境风险水平 C.工程环保设施 D.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 【答案】B 【考点】风险识别的内容 【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规定,风险识别内容主要包括:①物质危险性识别,包括主要原辅材料、燃料、中间产品、副产品、最终产品、污染物、火灾和爆炸伴生/次生物等。②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包括主要生产装运设施、公用工程和辅助生产设施环境保护设施等。③危险物质向环境转移的途径识别,包括分析危险物质特性及可能的环境风险类型,识别危险物质影响环境的途径,分析可能影响的环境敏感目标。 4.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以下应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的建设项目是()。[2008年真题]

生态安全与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安全与生态风险评价 之 北京雾霾健康风险评价报告 目录 一、问题综述 (1) 二、危害鉴定 (3) 三、释放评价 (3) (一)北京的经济增长与空气污染水平分析 (3) (二)北京经济增长与空气质量的 EKC 验证 (5) 四、暴露评价 (7) 五、后果评价 (8) 六、风险评价 (9) 七、建议 (10)

北京雾霾的健康风险评价 一、问题综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我国京津冀、华东等地区雾霾天气频发,特别是在2013年1月,多地遭遇大范围持续雾霾,北京市有26天为雾霾天气,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都带来了日益显著的影响。 对80年代以后北京观象台的数据分析,霾出现的范围及概率呈增多趋势,尤其是1月和2月是霾频发时期。 统计北京历史数据,做出北京地区自1981年~2012年32年北京雾霾变化曲线图(图1),其中雾的天数为大雾和轻雾天数的总和。从图1中可以看出,北京地区雾的年际变化曲线呈无规律的震荡变化,这种变化往往与当天的天气形势有关,其平均值基本稳定不变。但是霾的变化曲线自2000年以后,呈现出系统性增多的变化趋势,这与经济和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多、大量汽车尾气和工业污染物的排放等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2005年以后,霾的影响天数直线上升,2010 年霾总数是63天,2011年92天,2012年达到124天,霾的天数占到了全年总天数的47%。

雾霾是空气污染和气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能见度下降,大气中的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是导致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因素,城市大气PM2.5污染影响空气质量,威胁人群健康,是具有区域性特征、危害严重的大气污染物。 形成雾霾天气的有毒、有害颗粒物散播在空气中,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雾霾天气中的PM2.5比重较大,其颗粒物较小,比表面积相对较大,可吸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随PM2.5能轻易穿过鼻腔中的鼻纤毛,直接进入肺部,甚至渗进血液,而引发包括心脏病、动脉硬化、肺部硬化、肺癌、哮喘等各种疾病,影响身体康;二是雾霾通过对太阳光的吸收与散射,导致太阳辐射强度减弱与日照时数减少,从而影响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会造成农业减产、绿地生态系统生长受阻等;三是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