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标下的化学探究式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的化学探究式教学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8391303.html,

新课标下的化学探究式教学初探

作者:庞卫华

来源:《读写算》2010年第34期

【摘要】面对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提高公民整体素质。强调主

动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化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主学习,掌握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探究学习

我们学校高中新课程从2005年实施,在这几年的必修和选修的教学中,我一直坚持以突出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教学,下面就新课标下的化学探究式教学谈谈我的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提供探究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置身于形象生动课堂教学时,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学生对课堂上问题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因此需要教师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当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只有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课堂学习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作为教师应创设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首先,教师要缩短师生之间情感上的距离,形成一种凝聚力。其次,消除学生的恐惧,害羞心理,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营造出平等、理解、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只有感到自己真正是学习的主人,才可以畅所欲言、自由发挥,于是便愿意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反复尝试探索中充分施展其智慧和才能。化学是一门实际应用科学,化学技

术的成果将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应该强调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教师如能以此为切入口,结合化学与社会有关的知识,引入新课,那么新课的内容就能紧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并积极探究新知识,这样掌握的知识深刻而且有趣味,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这也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二、合作交流,发掘探究潜能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握好交流讨论的时机,积极、有序地组织伙伴学习。同时,教师要及时抓住并利用有价值的信息,参与各组的交流讨论,巧设悬念、精要点拨,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例如,在高中化学选修4中有这样的一个实验:向红色的FeCl3和KSCN混合液中,分别加入FeCl3和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有些学生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理解不深,对在平衡体系中加入某种物质是否影响化学平衡移动认识不清,我便提出了“向红色的FeCl3和KSCN混合液中,加入KCl晶体,溶液颜色如何变化”的问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执笔人:毕建祯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完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针对此现状,我校化学组成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并被列为集美区级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厦门市从2003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我校随着厦门市一起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这次我们共选择了其中的19个进行探究教学,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刚开始大多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或者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方案;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大家知道,学生会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我校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汲取过去几年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我校化学组确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旨在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同时也想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化学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现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化学探究性实验,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展开,即:提出问题(或创设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在新课标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态度,使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获得探究的体验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的指导策略; 2、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

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教学设计

新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 摘要我国从1999年开始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化学课程以 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为主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制订了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充分体现“从生活 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理念,明确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 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12)“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贯穿于本次课程改革中的核心理念,也是本次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化学 教学设计包含理论要素,这是它与纯教育技术学的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区别。化 学教学设计的理论要素包括教学理念、化学(教育)教学目标、化学教学策略等。(133)本文以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重点讨论新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过程。 关键词新理念中学化学教材教法教学设计 前言 以往中学教育出于单位时间讲述更多知识的目的性要求,往往倾向于灌输 式教育模式,这样的模式中,教师多采取讲解的方法把知识填鸭式地塞给学生。但是,这样的模式中,教师成了教学的主体,学生是需要帮助的客体。多少学 生分心出神,教师没有关注;多少学生听不懂,教师没有调查。教师容易沉醉 在自我世界之中。而事实上,化学教学是由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和教师的化学 教学活动构成的,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认识活动,为达到化学教学活 动的预期目的,减少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必须对教学活动进行认真 细致的规划。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是一种有意识的。深思熟 虑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对于教什么,学生怎样才能学得最好作出深思熟虑的 决定后产生的。那么,我们该怎样进行教学设计呢?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内容?又有哪些基本原则和要求?下面我们将重点讨论。

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注重知识的学习而且重视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培养创新能力。笔者认为一堂好课必须落实好教学的三维目标,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兼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打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采用启发诱导、研究、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发展。新课改化学教学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一、由单一授课改为小组合作交流 新课程中加入了小组讨论这一环节,其好处很多: 1.促进认知、情意发展 小组合作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立体知识网络,这样形成的知识在大脑中会保持很久甚至终生难忘,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对他们的全面发展极有帮助。 2.锻炼竞争与合作能力 小组交流中以合作为主,组与组间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相辅相成,使课堂气氛紧张而又愉快。学生之间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关系更加和谐。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不能袖手旁观,要适时地引导,充分释放“撑船者”和“划桨人”的智慧,使学生由“不会学习”向“会学习”和“主动学习”

转变。 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创新能力 过去的教学大部分是“填鸭式”的,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激起求知欲望,产生认知冲突,展开思维积极性去发现新知识,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讲钠与水反应时,反应特别剧烈,当取得的钠比较多时,实验很危险,甚至产生爆炸,教师在做实验时除了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外,可以不失时机地问:“能不能对这个实验进行更好地改进以保证实验的安全性?”这样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层次的思考,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规划好探究实验的内容,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探究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定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选好探究内容,否则会使探究显得过于空洞,学生得不到实质性的收获。通过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终身受用。新课程教材中设计了一些“活动探究”栏目,它的设计一般都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作稍微的提高,让学生“跳起来才能摘到果子”,探究栏目有两种形式:一是给定实验程序让学生进行探究,另一种是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例如,设计原电池的实验探究,学生的设计方案多种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9-04T14:45:51.45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0期作者:姜玉婵[导读] 本文将对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提出自己的浅见。 山东省栖霞市臧家庄中学265304 摘要: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克服当前化学教学中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发展的弊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本文将对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提出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新型关系诱发动机观察对比合作交流归纳整理探究式学习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其主要过程是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过程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然后制定计划,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再通过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获取正确的结论。结合自己多年的探索实践,笔者对如何在化学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略陈浅见,与同行共飨。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且将教学重点确定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此,教师要准确地给自己的角色定位——应是“现代知识的传授者”、“合作学习中的首席”,要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执教者、管理者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在教学过程中,要相信学生自学自悟的能力,重视学生潜能的开发;要学会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视学生为合作者、朋友,确立学生的自信,使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思维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为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中,不仅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还要注意一些细节的暗示。如在引导学生探究时可如是说:“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即应摆脱传统教学角色限定,超越“你”与“我”而成为“我们”,这样无形中就将老师和学生置于平等的地位,为进一步共同探究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氛围,使教学过程具有生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探究动机 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感知器官,激起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和最大限度的集中注意力,连续不断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真正主动地“跳一跳”“摘到桃”,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可经常利用身边的生活实例、演示实验、化学奇趣等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启发性问题情境,以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使探究活动焕发出生命活力。 三、实验观察对比,学习探究方法 观察对比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就把他的成功归功于观察能力,可见,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如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时,有同学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料应从什么角度考虑?”同学们讨论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料应从反应条件的难易、反应速度的快慢、反应原料是否易得、是否便于收集等因素考虑。之后同学们列举了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并查阅资料还搜集了一些没有学过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然后在实验室试验这些反应,并对比观察反应条件的难易、反应速度的快慢、是否便于收集等因素,同学们在对比观察中感悟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同学们从观察生活提出疑问,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在探究对比中学习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四、合作交流反思,培养探究能力 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多种行为的整合,因此,在课堂的探究活动中,要注意倡导学生的合作交流。精心设计问题,组织学生彼此切磋、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使不同的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探究,均有所获。 如在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探究时,给出探究情境:“某同学在一个塑料瓶中收集了二氧化碳,再向其中加入水,盖上瓶盖振荡,都猜想他将看到什么现象?(容器变瘪)获得什么结论?在实验中他没有观察到此现象,请猜想一下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同学们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归纳出六种可能的原因,并对每种猜想进行了再探究,从而获得了正确的认识。 五、归纳整理总结,形成探究习惯 指导学生整理、小结,归纳各知识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分析知识点与考点的关系,研究学习方法,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思维方法、思维品质进行评价和整理,从而使知识达到高层的迁移。探究习惯一旦养成,思维品质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完一个课题或一个单元后,让学生自己小结归纳整理,或者撰写小论文。该过程既是培养和提高同学们再探究的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由于每个课题同学们都有亲身体验,所以同学们觉得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这种在和谐民主氛围中的交流,既让同学们体验到思索探究的心路历程,又使同学们获取真知,心智得到了锻炼,体验一种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体悟到探究的收获和成果。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感受上,有独特的见解,在知识的总结归纳上,同学们以多种方式对知识进行再探究,逐渐形成探究习惯。 当然,探究性学习不能孤立于其他教学方式之外,应与其他教学方式有机结合、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以提升探究性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参考文献 [1]张德伟孔锴《当代教育新理念》.北京出版社,2005年5月。 [2]张德伟邓涛《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北京出版社,2005年5月。

新课改下的高一化学教学

新课改下的高一化学教学,你做好准备了吗学生只经过初三一年的化学学习而进入了高中,相对而言初中化学知识浅显易懂,而高一化学无论是在知识难度还是思维跨度上,是一名刚跨入高中大门学生不易登上的台阶,因而高一化学的教学承担着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衔接、为高中学生学习化学打好基础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那么,如何使高一化学教学能够在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教学体会: 一、新旧衔接培养兴趣 教材《化学1》的第一专题,既是初中化学学习的总结和概括,又必须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新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注意先通过复习初中的知识,再循序渐进的导入高中的知识,通过专题一的学习把初高中的化学衔接工作做好。不能够一下子大跳跃,难度突然加深,对于高一的同学才刚刚起步,一味的高难度不仅违背教学规律,而且可能会使学生一开始就遭受“挫折”,不利于信心的树立。 除了知识的衔接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营造深厚的.

学习气氛,比如蔗糖作“黑馒头”、“魔棒”点灯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求知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 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学习的潜能,才可能产生钻研的欲望。 二、把握尺度扩展适当 现在,资料泛滥,每个学生手里一科都有好几套资料,而且对应的很多配套的练习都是作了一下简单的“剪贴”,这样就造成了所学知识和要解决问题的脱节,所以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定要选题,先要将课本上的基本题做到人人都能完成,然后适当加深一下,要求要循序渐进,切忌一步到位,千万不能用高考的标准来衡量高一新生的水平。比如刚学氧化还原方程式,马上就教配平,这是不可取的,教材为了分散难点,并准备在同学已积累了一定量的氧化还原方程式后再教,故而放在了《化学1》的最后,把它提前了可练的方程又太少,而且学生又不一定都能掌握得了,有些拔苗助长。 三、狠抓基础总结规律 高一是高中三年化学的基础,由于初中的知识很零散,缺乏系统性,学生习惯记忆,缺乏对知识整理加工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不能沿用初中死记硬背的模式。要教会学生如何学。 它是联系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之例如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 间的纽带,由于概念抽象,公式较多,是个难点,在讲解的时候

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浅谈

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浅谈 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浅谈 摘要:为了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本文先提出了化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然后主要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教学实践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122 教学实践已经初步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不仅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保持了原有的优势,而且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化学教学的学科特征是以实验为基础,这为探究学习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学生在充满新奇的化学实验现象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动手参与,开动脑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英国哲学家约翰米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的呼吸。”化学探究学习方式恰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笔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总结了一套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根据认知理论,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问题情境教学就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以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扮演好设疑引疑

的角色。在探索教学中,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都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决定。问题情境的创设,可采取下列几种方法: 1. 有意设疑,创设矛盾情境。在教学中,经常提一些与学生已有知识相抵触的问题,创设一种矛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例如:讲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时,当学生归纳出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时,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把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能否置换出铜来?教师不要忙于表态,应让学生观察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最后得出否定的结论。 2. 兴疑激趣,创设悬念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巧妙设疑,制造悬念,使学生疑惑丛生,兴趣倍增。 如讲《盐类的水解》一节时,教师一开始就设问:酸的水溶液由于[H+]〉[OH-]而显酸性,碱的水溶液由于[OH-]〉[H+]而显碱性,那么正盐的组成只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既无H+又无OH-,它的水溶液是不是都显中性?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教学主题,接着用PH试纸分别检验CH3COONa、NH4Cl、NaCl 三种水溶液的PH值。学生观察现象后,脑子里充满疑惑,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驱使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课,积极思维,寻求问题的答案。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结合点,要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点,要尽可能利用语言情境、思维情境、实验情境给学生创设问题疑问,诱导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强化学生产生问题,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达到启发思维、引导学习的目的。 如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一节的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观察连有灯泡的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原则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原则 在化学探究式教学设计中,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探究式教学设计应当体现开放性原则(多样性)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多维的。既有知识与技能,也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究的能力也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观察与实验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与人共处能力等等。例如,实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接受式探究有利于培养检索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相处、协调合作能力,等等。 探究学习的开放性原则启示我们:各种类型的探究式学习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能。教师要根据探究问题的本身、学生的特点、时空条件以及学校的资源等,做出恰当的选择。探究学习的开放性要求我们: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往往不是单一地采用某种类型的探究,而应当采用多种类型的综合探究。 就学生所获取的化学知识而言,探究性学习也是开放的。在探究性学习中,知识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多渠道的。除了书本知识外,学生还要广泛地获取未经加工处理的第一手资料,经过头脑的加工形成结论,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超出二手的书本知识的极限。因此,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的途径。 2.探究式教学设计应体现自主性的原则 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最大区别在于:接受式学习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探究式学习是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所以,自主

性应当是探究式学习的最根本的标志。 自主性原则就要求教师,应当尽量避免将活动方案或结论知识现成地传递给学生,应该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性原则还意味着教师应当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向学生提供的是帮助和支持。 3.设计应当体现过程性原则 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最主要价值在于它对学生成长发展所起的作用,也就是它的教育价值。强调探究性学习的教育价值,注重的自然是探究的过程。学生的体验和表现比结果更重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交流合作,在探究中得到发展,是探究性学习的最主要目的。过程教育比结果教育更重要是探究性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标志。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初探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12-08-30T14:47:48.687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高秀娟 [导读]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动手,乐于探究。 高秀娟(沂水县沙沟镇中心初中,山东临沂276414)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动手,乐于探究。因此,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学中一方面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下面笔者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良好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新旧知识转化中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化学生意识中的矛盾。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教学中选择具有启发性、直观性、灵活性教学手段,例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趣味实验、多媒体课件等,使所学的化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的教学,教师可设置问题:人呼出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的说法对吗?带着问题,学生认真思考,搜集查阅资料,分析讨论,探究知识的欲望很强烈;课堂上,教师再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的探究活动,通过观察、记录、讨论、分析、对比、归纳得出结论。让学生在轻松的实验探究活动中享受化学学习的乐趣,掌握化学学习的的常用方法,例如,阅读、提问、猜想、验证等,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家庭小实验的作用,挖掘并拓展实验资源,在观察、思考、猜想、设计、动手操作的的实验情境与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 熟练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开展有效的实验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前提与保证。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形成要注意抓好操作的定向、模仿和熟练这三个阶段。在操作的定向阶段,要求学生要了解实验操作方式,明确实验怎样操作及这样操作的原因。认真观察教师的操作演示,并注意观察与思维相结合,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操作的模仿阶段,让学生先模仿教师的实验操作,逐步让自己学会规范的实验操作。平时要采取多种训练方法,保证操作动作的正确与规范,通过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在操作的熟练阶段,是指通过反复观察和实验,让实验操作达到正确化和规范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规范操作、运用自如。 (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新课标指出,化学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通过动手操作,仔细观察,用心体验,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去感受和领悟化学概念与原理。因此教学中要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自己设计有关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和药品,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根据记录的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得出结论。在整个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必要的指导,强调实验安全,以防发生事故。这样,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对化学知识记忆牢固,理解深刻。如《质量守恒定律》一节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之间存在的关系,可让学生猜想可能存在的三种情况: ①小于;②等于;③大于。依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即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现象,通过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归纳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再通过镁条燃烧前后质量测定实验的实施、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看到表面上这两个实验似乎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而让学生思考其原因,比较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再思考可采取的措施,重新设计实验使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这样,通过探究性实验,学生对化学反应中量的关系理解就会更深刻。 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步骤,即: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资料,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撰写实验告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三、引导猜想,提高探究能力 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交流、提出问题、猜想可能的结果,并通过实验等活动进行探究。增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从众多的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提出合理的猜想加以论证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如《质量守恒定律》一节教学时,结合教材知识点向学生提出问题:能否找到一种物质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使生成物质量比这种物质质量大?学生讨论交流后,提出了多种猜想:①铁钉在空气中生锈;②铝箔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铝;③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产生白膜;④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⑤绿色植物在空气中发生光合作用等等。 综上所述,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教材体系,运用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师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创设易于探究的教学情境,强化实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 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 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要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彩的化学世界,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 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等。这些基本理念为新课程的研究与实施 提供了可操作依据,下面就谈一谈我对新教材教学的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新课程教学环境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地发 表意见,使每个学生均有发展的空间,这是新课标的一个要求。因此,在教师的观念中学生 的主体地位得以提升。但与此同时,又容易走向另一个误区:课堂上教师不敢过多地引导, 生怕破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学生发表的意见一味地被肯定、被赞扬,教学中的民主 气氛显得十分浓厚,而教师的适时点拨却变得小心翼翼,课上该点拨时不敢点拨,好像一加 引导,就不叫“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了。教师缺少了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效果就打了折扣。我 认为,新课标教学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教改作用,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主导作用,学 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新教材实验探究性增强,体现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本特征的科学,因此,化学教学也应体现这一特征,并将其作为化学 教学的主模式。在化学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的改革是关键的一部分。新课标教材把一些演 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而不再硬性规定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这就给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如:“空气中CO2含量的测定”实验, 可让学生联系化学知识设计反应原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提出问题:为什么燃 烧匙伸进集气瓶时,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还要由上而下缓慢插入?实际上,验证性实验和 探索性实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发挥它们的功效。 由于高中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限制,没有真正发挥验证性实验的作用,容易造成学 生不能正确认识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改进验证性实验、强化探索和研究性实验是非常有 必要的。为此《标准》规定“新教科书”尝试采用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研究性实验。(1)增加探索性、研究性实验。体现探索的某一过程,如实验现象探索、实验结果探索等,也可 以起到引导学生探究的作用;(2)增强验证性实验的探索性和研究性,让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自主学会探究,达到新教材的教学要求;(3)在“活动与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形式,经过学生的亲自参与,观察实 验现象,从观察中得以思考与分析,既能达到探究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新教材中介绍了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白色垃圾、土壤以及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并将“居室中的化学污染及防治”、“生活中常见的污染物和防治污染”放在选学教材中。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 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 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当讲到涉及环保的相关知识时,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四、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之我见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之我见 概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探究式教学提出的背景,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六个层次,以及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科学探究探究式教学探究性学习最近发展区科学素养教育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提出的背景 当前,教学研究的重心正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根据教学实际采用适应差异、注意个性发展的多样化教学形式,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成为我国今后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走向。探究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优于一般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 二、科学探究和探究性学习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科学探究的定义是:“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与研究杂染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它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订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通过实验或其它方式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并且交流探究成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它可以替代的解释”。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的陆王景认为,“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三、探究式教学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方法,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

浅谈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 “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多少年来人们对教师职责的概括。以前,包括我在内的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困惑:经过精心备课,对教材内容烂熟于胸,讲起课来行云流水,学生也听得懂,可是就是学不会。原因何在呢?伴着新课改的春风,我意识到,这并不是老师不努力,学生不认真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思维活动过分提纯,过度包装,没有充分展示出来,因此,不能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新课改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鉴于高中化学教学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是学科知识内容庞杂,二是知识载荷的能力含量大,把教材全背过,对解决问题没有大的裨益。我在设计每一堂课时,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乃至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收到了很好的成效。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介绍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主动学习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一、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 据相关报道,联合国组织编写《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教师的职责给予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不在于传递知识的多少,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顾问,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帮助学生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组织者、引导者。 创设问题情景必须立足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立足于生活环境、生产等实际,使原有知识作依托的新知识点,可以在原有知识网络加以拓展定位,而且合理的问题情景有利于使学生经常沿着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甚至理性思维的轨道,实现其心理的高效发展,遗忘率大为降低。课堂上,首先,教师应自觉进行“心理换位”,经常扮演学生的角色,多用学生的眼光与心态去审视教学内容,想学生所想,疑学生所疑,难学生所难。不要光讲“应如何做”,而要多讲“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是如何做的”。尽量把教师原始的思维活动还原展开,引导学生去思索,从中受到启迪。其次,教师要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练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索,促进其发展。 1、新授课 ⑴、课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可通过提问、实验、联系生活实际等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使得这一情境与学生头脑中原有的概念形成冲突和矛盾,或者激起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思索。例如:讲原电池原理和应用时,课前让学生了解美国自由女神近百年来一直受着疾病的折磨,面对女神“病痛”,我们采取什么措施?从而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学习得知答案。 ⑵、课中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深入学习

中学化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中学化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摘要本文综述了中学化学探究式教学的要素、基本特征以及策略。中学化学实施探究式教学是科学教育本质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大胆尝试“探究式”教学,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关键词化学探究式教学创新 化学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化学课程的特殊性也为开展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其它课程所不能具有的优越平台。 长期以来,化学教育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播,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对“讲、记、背、练”的方式习以为常,围绕应试展开的重复演练日趋严重,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经验的传播,轻视或忽略亲身体验所获得的经验,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探究的机会,分析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很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新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之间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1] 本文从中学化学探究教学的步骤要素、基本特征及策略等方面对化学探究式教学进行综述研究。 1 中学化学探究式教学的要素 在《化学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过程主要由以下8个要素组成: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④进行实验;⑤收集证据;⑥解释与结论;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 1.1 提出问题 一个适合探究的问题至少具有两个特征,一是问题有探究的价值,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二是问题必须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进行解释并能够为学生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分析和理解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并在这基础上设计探究的问题,使问题既与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紧密联系,又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产生一种不和谐、不平衡而又急需解决的状态,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从而产生探索的欲望。 问题的提出需要创设问题情境。良好的问题情境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异性等特点。目的性是指问题情景要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设置;适宜性是指问题的难易度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新异性是指问题的设计和表述要新颖生动。比如“设计氯化氢溶与水时防止倒吸的装置”,这个问题的情景能给学生带来求知的欲望,随之产生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有很多,通常有以下10种: 1.通过实物、图片、图表、模型等创设情景。 2.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中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新闻创设情景。 3.通过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等创设情景。 4.通过化学教材中的某些栏目创设问题情境。

新高考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对策与思考

新高考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对策与思考 孔令周(浙江省瑞安市第十中学温州 325200) 【摘要】在新高考方案实施的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外部与内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化学教学走向何方”,成为一大重要的命题。只有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才能适应当今教学。本文就此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具体对策作了研究并对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字】新高考化学教学对策与思考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从2014级高一学生开始,浙江省已经成为新高考方案的试点省份。新高考采取高考与高中学考相结合的办法,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有效分散和缓解学生的考试压力。坚持自主选择,促进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坚持统筹兼顾,促进高中改进教学和高校科学选拔学生。坚持科学规范,确保考试公平公正。在这个改革形势的背景下,研究化学学科的变化特点以及应对方法,对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尤 显重要。 1 变化特点 与此相适应的是,化学学科出现了以下几点变化: 1.1考试的形式。化学学科不再以高考理科综合组成部分的形式出现,而是作为学考选考中“7选3”科目之一,选考的学生在学考“必考题”基础上增加“加试题”,一年安排两次,分别在4月和10月与高中学考同期进行,考试时间在高中学考基础上加长30分钟,为90分钟;成绩按等级赋分,以当次高中学考合格成绩为赋分前提,高中学考不合格不赋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计入个人高考总分。 1.2教材的改革。苏教版化学教材在内容要求上也相应地由过去7个模块减为5

个模块,其中必修模块为3个,分别为《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为2个,分别为《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学考考查的内容仅限于必修模块中的“基本要求”部分与一个基本操作的综合实验,满分70分,选考学生加试题部分包括必修模块的“发展要求”部分与选修模块,并适当考虑其它化学学科类选修课程的内容,满分30分。 1.3学生的选择。根据改革精神,学生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从选择的结果来看,自然划分为学考生(即非选考生)与选考生两类,由于是“7选3”,相信其中学考生会占大多数。这两部分学生在教学要求与教学进度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在教学上必须统筹安排,区别对待。 2 教学对策 在这次力度空前的新课改中,没有先前的经验可以借鉴,很多学校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联系教学实践,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展开: 2.1以学习目标为领,安排教学 2.1.1学生学习目标定位 按照新课改要求,不同类别的学生,其教学要求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不同学校在安排教学时,及早根据学生的选择对学生进行分流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教学才不会被动,对学生的发展也有好处。但这里有一个矛盾,凭高一学生的年龄与阅历要做出关系人生发展方向的重大选择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需要教师与家长的配合引导。在引导时,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方法:①开出学生生涯规划类的选修课程,帮助学生选择②利用导师制或通过讲座形式,教师有意识引导、与学生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③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宣传与培训,请家长协助学生等。这些必要的工作之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其自身实际发展情况,才能做出学习目标的准确定位,自然分流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1-12-22T14:10:50.407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王建平 [导读] 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河北省大名县大名中学王建平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教学方式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的基本探究内容,要求学生能自由地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而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探究性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形式,是新课程赋予每一位化学老师不可推卸的任务。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 1.高中化学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时代背景 1.1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个人的探索活动进行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能力,这就是探究性教学。 1.2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我国的高中化学新课标中明确强调“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通过开展多种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等活动中,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 1.3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是加速教师成长的需要。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一种依赖化学实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规律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目前没有完整的资料可供借鉴。这对使用惯了传统教材和教法的化学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个大的挑战,要求每一个化学教师不断学习、刻苦钻研,从而快速掌握探究式实验教学技能,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1.4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需要。一是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慧与潜力;同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如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计算推理等学习能力。 2.高中化探究性实验的剖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任何实验都或多或少的具有一定的验证和探究性,两者不能也不可能孤立的存在,那么如何来界定探究性实验呢?根据新课程理念和笔者的教学实践,高中化探究性实验有以下一些特征: 2.1从教学理念上看 探究性实验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理念来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情景设置为先导;以问题和探究为主线,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2.2从教师作用上看 探究性实验教学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通过亲自探究来学习化学知识的途径,教师在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是整个探究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组织者,方案指导者,教学氛围的维持者,结论的仲裁者,但不是终裁者。 2.3从实验目的上看 探究性实验既重视规律的验证,实验技能的培训,又强调学生通过实验在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上获得感性体会。简单的说,探究性实验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对结论的解释。 2.4从探究性实验的内容和形式上看 化学探究性实验内容的选定一般有两个渠道:第一,可以将书本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改变具有探究性的学生实验;也可以将书本上的具有可延伸的知识点或某一领域的学习内容推向深处,提倡从生活中学化学,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体验身边处处有化学。如增加设计联系实际的探索性实验(市售饮品中维生素C含量检测);改进欠佳的实验方案、完善定型实验(Na与H2O反应的实验改进);改进实验装置,增加微型实验等。 2.5从教学模式上看 高中新课程倡导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表达”。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问题。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并讲解探究的步骤;第二阶段,实验探究阶段。学生搜集关于自己看到或经历过的这个问题的信息,将新的条件引入问题情境,以此来观察事物是否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第三阶段,解释与结论。教师要求学生组织资料并做出解释;第四阶段,反思与表达。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的探究过程,找出最需要以及没有得到的信息类型,同时对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并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探究的结果。 2.6从认知顺序上看 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课题,选题上要依据学习内容特点、教学条件、学生的基础来选择、设计。要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由易到难逐渐扩展和深入;在低年级可以把一些与元素化合物性质有关的验证性实验改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实验,高年级可以安排基本理论方面的综合性实验。 基于上述六个方面,以及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思想、实验功能等,一般认为,探究性实验是由老师或学生提出实验课题,学生自己设计方案,然后根据方案进行探索研究,正确处理实验结论的一类实验形式。 3.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 3.1目的性原则 对于任何一个课题而言,探究的范围都很大,角度都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的条件,设计出一个个具体的目标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