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欧洲油画发展史

欧洲油画发展史

欧洲油画发展史
欧洲油画发展史

1.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欧洲油画进入成熟期,则在15世纪以后,特别是 15世纪末叶到 16世纪中叶的盛期文艺复兴时代,产生了许多杰出的大师,其中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以及威尼斯派的代表人物提香,对于后人更有深远的影响。达·芬奇(1452~1519),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曾经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肯定评价。达·芬奇素有画蛋画家之称,他小时候曾拜佛罗基奥为师;佛罗基奥首先让他练习画蛋,一画就是几年,然后才开始教他作画,由于达·芬奇打下了坚实的素描基础,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宗师。他的代表作品有《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借圣经题材中耶稣和犹大之间的戏剧性冲突,来象征真理和叛变的斗争。在这幅画上他深刻地刻画了十二门徒的不同性格、气质、心理,每一个人都因为对耶稣所说的“你们之中有一个人已经出卖了我”这句话而各有反应。这幅作品无论按其构思的完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蒙娜丽莎》通过对一个年轻妇女的内心世界的刻画,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人物个性的概念。画家通过人物特有的安详、端庄的姿态以及面露宁静而略带神秘的微笑,塑造了一个早期资产阶级社会中的妇人的典型形象。米开朗基罗(1475~1564),他既是画家,又是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他一生传世的作品繁多,以西斯庭礼拜堂的天顶画《创世纪》和壁画《最后的审判》最为著名。《创世纪》制作耗时整整四年,是画在四百平方米的天花板上的九幅巨作。相传画家长期侧着身躯和仰着头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作画,由于颈部肌肉的长期收缩,以至作品完成时连脖子也扭歪了。他在这些天顶画中,充分赞扬了人的无比坚强的意志和创造力量。《最后的审判》是米开朗基罗对当时历史所作的裁判,他借圣经故事对出卖民族和人民利益的罪人——朱丽二世和利奥十世之类进行了严正的谴责。拉斐尔(1483~1520),以圆润柔和、优雅和谐的画风为其特色。作品以肖像画为主,虽然其中多数是宗教和神话题材,但他和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一样,总是力求突破宗教的外壳以表现世俗的现实生活内容。例如他的代表作之一《西斯庭圣母》中玛丽亚的形象,端庄、朴实,头上没有光圈,身上没有华丽的服饰,完全是人间的年轻母亲的理想形象。拉斐尔另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为梵蒂冈宫绘制的《雅典学派》等四幅巨型壁画,在这些画上体现了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对于人类发展进步的观点和向往光明未来的信念。威尼斯画派包容了众多的画家群,在16世纪全盛时期成为欧洲油画的创作中心。其作品的艺术特点是色彩明丽、形象丰满、构图新颖,对欧洲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提香(1490~1576)是这一画派起承前启后作用的大师。他的作品壮丽、灿烂,富于热情和想象,标志着威尼斯画派的基本倾向,并在肖像领域中扩展了现实主义的思想,使许多人物形象获得典型的性质。他在以当时的许多权贵人物为对象的肖像画作品中,深刻地揭示了这些人自私、奸诈的内心世界,如《保罗三世肖像》便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这个口是心非的伪君子的主要性格特征。这一时期,德国的丢勒(1471~1528)和尼德兰的勃鲁盖尔(1525~1569),都属于文艺复兴的大师。

2.17世纪弗兰德尔、荷兰、西班牙画派 17世纪是欧洲油画大发展的时期,各国画家辈出,特别是北欧诸国,油画更如异军突起,在美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弗兰德尔画派以鲁本斯为代表(1577~1640),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广博知识,并多次出任政府顾问和外交使节。他在40 多年的艺术活动中,不断探索新的艺

术技巧,改变画风,把国外前辈的技法加以融化,结合自己民族的特点大胆创造。他的作品以戏剧性的构图、饱满的色彩和有力的造型为其特色,并着力歌颂人的力量和美。《甘尔迈斯》(即《农民的舞蹈》)、《西林纳斯醉酒》、《罗西普的女儿被劫》是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荷兰画派的卓越代表是伦勃朗(1606~1669),他是杰出的现实主义者,是肖像画、历史画、风俗画和风景画的大师。他的艺术超出了荷兰画派的范围,而具有世界意义。早年作品追求细致完整,后期转为写意。他的技法的主要特点是巧妙地运用了明暗法,不仅采用聚光式的构图,而且通过明暗的虚实效果,表现了深刻的内心世界,并善于运用笔法表现物象的质感。他的一生为后世留下约六百幅油画、素描作品。《杜尔普教授的解剖课》、《夜巡》、《戴金盔的人》、《呢绒商同业公会的理事们》等作品尤为著名。西班牙画派的代表是委拉斯开兹(1599~1660),他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者,虽长期被困居于宫廷,但总是通过各种形式接近人民。他熟悉人民的生活,同情人民的疾苦,这就是他那伟大艺术所以产生的不竭的源泉。在技法上他反对追求外表的虚饰,善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用笔自然,色彩鲜明,讲究光和空间感,形体质感特别强烈。代表作有《火神的锻铁工场》、《酒神》、《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勃列达的受降》等。1657年作的《纺织女》是欧洲美术史上第一个接触劳动的题材。弗兰德尔、荷兰、西班牙画派,在欧洲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鲁本斯、伦勃朗、委拉斯开兹,以及威尼斯画派诸大家,被后世誉为近代绘画之四大源泉。

3.19世纪欧洲油画 19世纪欧洲油画的发展,带有跃进式的特点,在几十年的过程中,艺术方向的改变,较之中世纪或古代几百年中的改变还要频繁,就其整个艺术面貌来说,染上了若干不宁静的、神经质的、紧张的特点。而当时的法兰西则形成为欧洲油画的一个中心。 17世纪以后,法国的艺术已臻于成熟,出现了油画的繁荣期。18世纪的华托(1684~1721)和夏尔丹(1699~1779)为法国画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以达维特(1748~1825)、安格尔(1780~1867)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籍里柯(1791~1824)、德拉克洛瓦(1789~1863)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库尔贝(1819~1877)、米勒(1814~1875)、杜米埃(1808~1879)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以及稍后形成的印象主义和后期印象主义,犹如雨后春笋,各出新意。在风格上有的豪爽雄健、粗犷朴厚;有的轻隽工细、婉约多姿,他们的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而载入美术史册。浪漫主义是 19世纪初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兴起于法国画坛的一个流派,但是,这个流派的先驱者,则是西班牙的戈雅(1746~1828)。戈雅的作品,注重于作者感情的表达,而一反古典主义那种调和的理智的描绘。他善于探索人物的性格,并表现和反映社会的矛盾斗争,画风深沉、浑厚,色彩和用笔热情、奔放,《1808年 5 月 3 日的枪杀》、《查理四世一家》、《圣伊西多尔的幻觉》等,是他的有代表性的作品。他的艺术,对于欧洲19世纪绘画具有深刻的影响。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学识广博、感情炽热,是一个艺术上的革新派。他在创作中竭力摆脱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一生作品近万幅(包括油画、素描、水彩、版画等),著名作品有《希阿岛的屠杀》、《但丁和维吉尔在地狱里》、《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阿尔及尔妇女》及《自由领导人民》等。《自由领导人民》,又名《1830年 7 月 27 日》,以象征和现实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歌颂了当时新兴的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派反对王权复辟的斗争。库尔贝是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运动的中心人物,曾在 1855年发表了著名

的“现实主义宣言”。他不仅创作繁富,并且是政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曾参加过1848年6 月的工人起义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并被选为公社委员,主管艺术部门的工作。公社失败后被捕,在狱中仍坚持为一起被监禁的公社士兵作画,留下了许多可贵的历史资料。他的代表作品有《碎石工》、《纺织女》、《奥南的葬礼》、《会议归来》、《筛谷的妇女》、《画室》等。 19世纪另一位农民出身的现实主义大师米勒,则长期以描绘农村的题材为其宗旨,画风质朴、凝重、平易近人而富于抒情气氛,作品《播种者》、《拾穗者》和《晚钟》被称为“米勒三部曲”。米勒又是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所谓巴比松画派,是指19世纪30 年代至40 年代法国一群有志于描写自然和反映现实生活的画家们,他们集合在巴黎附近枫丹白露森林的巴比松村,悉心观察和研究自然,以描绘大自然的丰富奇伟面貌和内在生命为自己终生的任务,他们的创作活动与成果,标志了欧洲风景画的新阶段。印象主义画派也称外光派,是 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形成的一个画派。他们主张在户外面对自然进行作画,并运用当时的科学成就,从光与物体的关系来研究色彩的变化,分析色彩的原理和性质,使欧洲绘画面貌为之一新,扩大了油画技术的范围,对油画技法的革新有很大的影响。代表画家有马奈(1832~1883)、莫奈(1840~1926)、西斯莱(1839~1899)、雷诺阿(1841~1919)、德迦(1834~1917)等。印象主义名称的由来,是当时批评家们对该派于 1874年举办的首次画展中所展出的《日出印象》(作者莫奈)一画的嘲讽,之后即成为这一画派的名称。后期印象派则更加强调作者的主观感受,在绘画中对客观物体进行再创造,他们以强烈的色彩对比关系以及体积感和装饰效果加强画面的表现力。凡高(1858~1890)的《房舍风景》是该流派的名作之一。除了凡高以外,其他代表画家还有塞尚(1839~1906)、高更(1848~1903)等。后期印象派绘画的理论和实践,对20 世纪欧洲现代画派,具有深刻的影响。

东西方城市发展及特点比较

东西方城市发展及特点比较 摘要:本文从城市的起源说起,阐述了东西方古代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19世纪,伴随着西方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也以空前的速度发展,随着城市中各种各样问题的出现,有关城市的研究便应运而生,至今不衰。本文在论述东方城市特点的同时,与西方城市的特点进行简单比较,以期对此热门问题做一总结。 关键词:城市起源城市发展东西方特点 拉采尔在《人类地理学》中曾指出:“城市是人类及其居住地永续的密集地区,而且位于主要交通道路的中心。”城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集聚的一个社会经济实体。它的产生和发展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因此它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就是说,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城市。 东西方古代城市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是防御的要求。古人为了阻止洪水和猛兽进城,就把城墙修筑起来。后来,人终于发现最可怕的不是动物而是人类自己,因为战争出现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城墙从一套成了两套乃至三套,护城河、壕沟也挖起来,只是为了抵御来攻打的敌人。第二是政治体制带来的影响。中国自始皇到清末,几乎都是中央集权,都城集全国之力修成,自然规模最大,各种设施最齐全。而在欧洲,一直都是小国分裂来分裂去,城市规模比较小。直到17世纪建立了君主专制后的大国,如英、法、德,才有了伦敦、巴黎、柏林这样的大城市。第三是经济发展的影响。买卖带来财富,富有的地方就有繁华的城市。中国古代有可和天堂媲美的苏杭,占据交通要道,历经战乱却仍然是经济繁荣的大都会。欧洲海上贸易的繁荣带来的是地中海港口城市的蓬勃生机,意大利的威尼斯就是这种机缘下的产物。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战国至南北朝时期。此时期城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因素的制约,故在此阶段前期,即战国至东汉末,当时我国历史的政治局面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与稳定的时期,表现在城市的发展趋势是由点的分散与狭小变化为点的相对集中与扩大。而后期,从东汉末至南北朝时,我国境内政权不是呈鼎立状态,就是呈南北对峙或分裂局面,政治动乱持续,战争频繁不断,表现在城市的发展趋势就是不稳定,许多城市的兴衰具有政治、战争作用的突发性。 第二阶段,即从隋唐至清末时期。隋唐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除政治的再次大统一以外,大运河的开凿,南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在运河两岸、南方东南沿海、长江流域、湘鄂

古典油画

古典油画.txt其实全世界最幸福的童话,不过是一起度过柴米油盐的岁月。一个人愿意等待,另一个人才愿意出现。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古典油画古典油画(5张) 600年前起源于欧洲,大公元1th 油画(an oil painting; a painting in oils)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挥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人类最早使用的颜料是以水溶性材料为主的。在早期绘画中自发地以水、树胶或动物胶等天然的物质作为颜料的稀释剂和粘合剂是十分自然的,它们取材方便,使用简单,这在东西方早期绘画中是一致的。今天的水彩和水粉的颜料等都是水性媒介型的,其表现技法自由、流畅,可产生轻快、透明的效果,也是中国画、日本画等东方绘画的主要材料类型。古代欧洲的画家们在谙熟和热衷于坦培拉绘画技法的同时,渐渐发现了它的缺陷与不足,比如:颜色之间难以融合晕接,色彩不够柔和光艳,小笔多次排线过于费力,以及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易发霉和低度抗碰撞能力。鉴于此,画家们发明了用透明漆上光以保护画面的办法。而后又有人在坦培拉底层画面上做多层透明色罩染,后称之为上光油画术或釉染法,这便形成了混合技法,一种非坦培拉绘画亦非油画的技法。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是油性坦培拉绘画。达·芬奇对油性颜料进行过多次研究运用,但技术不够成熟,致使许多作品没能留存下来。油画的发明者是谁?单纯用油做绘画媒剂,在拜占庭时代就有人试验过。据记载,这种画放在烈日下曝晒数月仍不会干燥。1200年,僧侣西奥费尔·鲁济罗斯写了有关油画论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在这篇论文中,他介绍了亚麻仁油和阿拉伯树脂的使用方法。13世纪末在英伦三岛出现过类似油画的绘画。14世纪末,尼德兰的两位画家凡·爱克兄弟(杨·凡·爱克及其兄胡伯特·凡·爱克)找到了一种简便的用油溶化颜料作画的方法,创作了纯粹的油画。美术史家虽不能断定凡·爱克兄弟是油画的发明者,但至少他们是在前人试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一种理想的以油脂为主的绘画媒剂配方。不少专家认为他们最大的功绩是在油脂中加入了天然树脂,使行笔流畅、媒剂速干。杨·凡·爱克的《阿尔诺芬尼的婚礼》一画和他最著名的作品《根特祭坛画》(现藏于比利时根特城的圣·巴冯教堂,由23幅画组成。)被认为是欧洲油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品。凡·爱克兄弟发明的调油技术,据说是用一种“白布鲁日光油”和亚麻仁油混合在一起作画,用它们调和他在坦培拉绘画中使用过的颜料,发现效果很好。(一些研究者认为,“白布鲁日光油”是精馏松节油,现在我们仍使用松节油稀释油画颜料。)意大利最早研究并掌握油画技法的画家安东奈洛·达·梅西纳(Antonueuo De Messina 1430-1479)据说是在去尼德兰了解到凡·爱克兄弟的油画技法之后,回到威尼斯传授油画颜料使用方法的,自此油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在欧洲大陆流行开来。几百年来,经过各代画家的继承和创造,油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古典油画的发展600年前起源于欧洲,大约15世纪时由荷兰人发明的,油画的前身是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用亚麻子油调和颜料,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木板上作画,因为油画颜料干后不变色,多种颜色调和不会变得肮脏,画家可以画出丰富、逼真的色彩。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使绘画产生立体感。起源于宗教服务,是宗教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现在存世的西方绘画作品主要是油画作品。绝大部分壁画作品也是用油画颜料和创作方式制作的。随着时间的发展油画逐渐生活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蒙娜丽莎》表现的一个普通妇女并广为流传。19世纪后期,由于科技发展,许多新材料应用于油画领域,如丙烯颜料,油漆等。发展史油画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近代、现代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油画受着时代的艺术思想支配和技法的制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油画发展初期的历史条件奠定了古典油画的写实倾向。15世纪的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思想出于对宗教的批判,有着关注社

论文欧洲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创新

欧洲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创新 摘要 欧洲人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一直以来都是都是十分重视的,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以前低密度、低技术的老建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了,一些历史城市、街区、建筑都面临改造的时候,各国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历史建筑保护的法案条例不断颁布。同时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材料的更新,建筑保护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创新。其中不乏一些大胆的举动,而其结果褒贬不一,但是可以看出,整个欧洲对于历史建筑保护的热衷。在本文中主要阐述了欧洲国家建筑保护的发展历程,以及各个国家保护的侧重及方式,最后重点列举了四种历史建筑保护模式及相关案例。 关键词:欧洲历史建筑保护模式 正文 1.欧洲建筑保护发展 对于现代意义上的欧洲古建筑保护始于1931年的《雅典宪章》,首次提出了古代建筑的保护与修复指导原则。1964年,《威尼斯宪章》进一步阐述了古建筑的保存原则和技术要求,其理念与指导思想也与时俱进,成为影响深远的纲领性文件,它是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第一个国际宪章。提出文物古迹保护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与方法。扩大了文物古迹的概念,从建筑单体扩大到建筑周围环境、城市和古村落。《威尼斯宪章》也界定了古建筑遗迹的定义,保护修复的原则,以及古建筑日常使用保护的方法,和成果发表方面的细则。之后的《阿姆斯特丹条约》又补充了古建筑的开发利用方面的细则,而1975年《建筑遗产的欧洲宪章,1982年作为《威尼斯宪章》的附件的《佛罗伦萨宪章》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古建筑保护工作。在其高瞻远瞩的理念指导下,欧洲的古建筑保护方法愈加严谨科学,效用显著,成果斐然。 2.欧洲各国的保护方法与侧重 欧洲国家的“性格”迥异,也导致其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方法和侧重也不径相同。希腊成立了古迹保护审核会,政府文化遗产管理部门对历史建筑保护拥有职能优先和特权干预。严谨的英国人则通过不断立法来保护古建筑,早在1882年,政府就颁布了《古迹保护法》,1890年又颁布了《古迹保护法修正案》,1913

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

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 周跃辉 2013-1-28 14:35:00 来源:学习时报 2013-01-28 第02版:当代世界西方国家城市化所走过的将近三百年的演变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8世纪中叶—1950年:工业城市化阶段 农业文明从乡村开始,而工业文明则发轫于城市;城市脱胎于乡村,而西方国家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却起源于近代的工业革命。城市化作为一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态,和工业化似乎是一对“孪生子”,它们就像两个车轮,承载着人类社会滚滚向前发展。18世纪从英国发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城市的初始形态——城邦与城堡——开始从政治管理中心和军事防卫堡垒,转向以工厂生产和贸易交换为主体形态的经济中心。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 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在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从1850年的 11.4%上升到1950年的 52.1%。1950年,英国达到 79%的城市化水平;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在此阶段皆成功地实现了高度的城市化,美国当时的城市化水平为 64.2%,德国为64.7%,加拿大为60.9%,法国为55.2%,瑞典为65.7%。当然,西方国家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进程,也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了“城市病”。环境污染、人口拥挤、城市犯罪及各种社会问题接踵而至,因此,西方主要国家从 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1950—1990年:逆城市化阶段

城市发展史读后感

城市发展史读后感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城市发展史》读后感 《城市发展史》是美国着名的城市理论家、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所着,着重从人文科学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的起源、发展,并展望了远景。内容包括:史前的城市,城市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诞生,古埃及城市,并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地理、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领域,从多角度综合地研究了城市发展史,并对今后城市发展提出了战略性意见。对学城市规划的我们,无论在理论学习上还是思想都上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城市的演变过程——起源、发展、蔓延 一、城市的起源 “为了让我们对当今世界的迫切任务有足够的认识,我们专门回溯了城市的起源。我们需要构想一种新的秩序,这种秩序能包括有机界和人,乃至包括人类的全部功能和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城市发展找到一种新的出路”。这正是芒福德编写此书的目的。 “远在活人形成城市之前,死人就先有城市了“。这源于古人类对死去同类的敬重心里,他们需要寻求比实际生活需要更有力的促使古人要寻找一个固定的聚会地点,并最终促使他们形成连续的聚落。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或抚慰他们的灵魂。所以为什么在去一个大城市的时首先看到的是一排排陵墓是就可以理解了。而促使城市形成的第二个因素就是岩洞,被认为是最早的空间,不仅是居住地也是艺术和礼俗活动发生的地方。而这两种因素的共同协同作用便促使了最初城市的形成。 芒德福说“城市首先是具备磁体功能,而后才具备容器功能的”。村落的基础是食物和性,而城市则该是能够:追求一种比生存更高的目的”城市或者说人类聚落的最初雏形期,往往不是源于居住而是源于祭祀活动,而这种活动地点作为一种磁体,就已经把一些非居住着引导此地。如罗马,耶路撒冷等古城仍然是并且继续追求这写原始目的的。总之城市一开始就是外向的,就是能够吸引和容纳陌生人和陌生因素的而不像乡村那种较为固定,内向,并敌对的对待外来事物。 在其论述中认为旧石器时代是一种具备男性性格的,粗糙的,以狩猎为主的具有强攻击型的社会结构,而新时期时代,则是以定居为主以女性的阴柔性格为主的时代,并开始从事农业生产。而真正的城市起源源于这两种文化的联姻,而城市作为一种包容的有磁性的容器,使城市中生发各种活动,使城市开始慢慢发展起来。 二、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但在其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总要受控于一些具体因素的影响,比如王权、商业、文化等,它们共同决定了城市的物质要素及其结合方式。 王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所谓城市,是指一种新型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世界,它不仅带表了当地的人们,还代表了城市的守护神,以及整个井然有序的空间”。而统治阶级利用宗教称王把自己神化使自己统治公共并赢得其信赖成为可能。”从分散的村落经济向高度组织化的城市经济进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参与因素是国王,或者说是王权制度”。

浅谈油画创作过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48399493.html, 浅谈油画创作过程 作者:苗阳 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12期 摘要:油画创作,实乃美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运用油画材料、油画工具和技法生产油 画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家们的思想接收到不同国家的文化滋养、不同思想流派的渗透,油画创作的形式也展现出了形形色色的姿态。一般意义上的油画创作分为三类:人物画、风景画和静物画。细分题材、风格也大相径庭。由于油画创作的多样性,油画创作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包含选题、构思、素描稿创作、油画正稿几个过程。 关键词:浅谈;创作过程;油画 1 选题 有人对灵感作过这样的描述:“灵感的确是一种特殊的思维现象。对某一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而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时,由于某一偶然事物或信息的激发或在某种特殊的思维状态下,主体在情感迂回、思路盘旋之中忽然顿悟、捕捉到了事物的底蕴,所要探索的问题一下子获得了明确的解决。”当然脱离了生活的灵感就成了无根之木;感受生活,把它融于作品创作中,为自己的作品增色,更会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佳作。 随着物质文明时代的发展,人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人物画”这个有血有肉的生命实体的表现方式愈发突出。儿时的向往、青春的憧憬、壮年的打拼、残年的恬然安逸皆是生命在求索,追随幸福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类社会繁荣发展的原始动力。人们对审美观念产生新的认识,过渡到了物质文明的层面,升华到了精神文明的文化境地,把利欲私念割裂开来,越来越呈现着和谐大同的氛围。《雨·碌》的灵感源于一场毛毛细雨。暮色降临,灯火阑珊,人们漫步于街头,紧张忙碌了一天之后,带着丝丝的倦怠和匆匆的脚步。但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给大家带来一阵清凉,雨水平复了躁动的心,如同青涩的心情,焦躁却也带着美满。创作自始至终是要用心灵、智慧、学识、功力、修养、勤奋等去支撑的,一幅成功的作品是创作者怀着无暇的心面对现实、体察生活,敏锐地捕捉到事物的内在而提炼精髓、表现艺术美感完成的。 人类喜欢自然之美,自然之美是和谐纯净的,如春天一束含苞的花朵。《雨·碌》引发的美感,是自然的造物,是人们生活的物质存在,整个画面的节奏和旋律协调。静观画中的几个青年,不混杂忧喜,也不带任何感情冲动,只因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将大家带回了一个青涩无忌的时代。整个画面进入了表现人的自然之美的情形当中,显示出绘画主体的淡泊清净和坦荡胸怀,其感情明晰,无遮掩藏饰之意。天然去雕饰,返璞归真地表现人的物质生活,体察生命之歌、青春之歌,进入无我之境,到达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超越了大自然中的美,保持了精神的纯净。 2 构思创作

欧洲建筑的发展史

欧洲建筑的发展史 (1)古希腊建筑风格,约公元前800年至公元300年。古希腊的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泉与宝库,古希腊的建筑艺术,则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因此,谈西方建筑及其风格,就不能不首先谈古希腊的建筑风格。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这些风格特点,在古希腊神庙的各个方面都有鲜明的表现。首先是柱式。古希腊的“柱式”,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部件的形式,而且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建筑规范的风格,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这些柱式,不仅外在形体直观地显示出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而且其比例规范也无不显出和谐与完美的风格。从外在形体看,三种柱式各有特点,陶立克的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圆锥台,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没有柱础,雄壮的柱身从台面上拔地而起,柱子的收分和卷杀十分明显,力透着男性体态的刚劲雄健之美。爱奥尼克,其外在形体修长、端丽,柱头则带婀娜潇洒的两个涡卷,尽展女性体态的清秀柔和之美。科林斯的柱身与爱奥尼克相似,而柱头则更为华丽,形如倒钟,四周饰以锯齿状叶片,宛如满盛卷草的花篮。从比例与规范来看,陶立克一般是柱高为底径的4--6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子的1/4,而柱子之间的距离,一般为柱子直径的1.2--1.5倍,十分协调、规整而完美。爱奥尼克,柱高一般为底径的9--10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式的1/5,柱子之间的距离约为柱子直径的两倍,十分有序而和美。科林斯,在比例、规范上与爱奥尼克相似。这些比例与规范,与这些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所以,这些柱式都具有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因为,它们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而以这三种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单体神庙建筑或其它建筑,往往就成为了古希腊艺术乃至人类建筑艺术的典范,如以陶立克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帕提农神庙、阿菲亚神庙;以爱奥尼克柱式为构图原则的伊端克先神庙和帕加蒙的宙斯神坛;以科林斯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典型作品列雪格拉德纪念亭等。正因为这三种柱式如此美妙绝伦而意义重大,所以,有人十分肯定地指出:“古代希腊建筑的美学原则和艺术特征可以归结为三种古典柱式,即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仅从艺术风格的角度来看,这种论断也是十分精确中肯的。 在古希腊的建筑中,不仅柱式以及以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单体神庙建筑生动、鲜明地表现了古希腊建筑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而且,以神庙为主体的建筑群体,也常常以更为宏伟的构图,表现了古希腊建筑和谐、完美而又崇高的风格特点。这里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群体,恐怕非雅典卫城莫属了。卫城是古希腊人进行祭神活动的地方,位于雅典城西南的一个高岗上,由一系列神庙构成。卫城入口是一座巨大的山门,山门向外突出两翼,犹如伸开双臂迎接四面八方前来朝拜“神”的人们。左翼城堡之上座落着胜利神庙,在构图上均衡了山门两侧不对称的构图,山门因地制宜,内外划分为两段,外段为多立克式,内段为爱奥尼克式,其体量和造型处理都恰到好处,既雄伟壮观又避免了体量过大而影响卫城内主体建筑的效果。在卫城内部,沿着祭神流线,布置了守护神雅典娜像、主体建筑帕提农神庙和以女像柱廊闻名的伊瑞克先神庙。卫城的整体布局考虑了祭典序列和人们对建筑空间及型体的艺术感受特点,建筑因山就势,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无论是身处其间或是从城下仰望,都可看到较为完整

欧洲原始建筑的各个年代史及中期世纪的法国建筑史

欧洲原始建筑的各个年代史及中期世纪的法国建筑史欧洲建筑史大致可分为:欧洲原始建筑,希腊经典建筑,古罗马经典建筑,中世纪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古典主义建筑,洛可可建筑,复古浪潮建筑,现代主义建筑。而法国建筑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古典主义建筑时期,法国的凡尔赛宫;文艺复兴建筑时期,法国的尚龙苏府邸(1515———1556)等。 一、欧洲原始建筑中的法国建筑 在大约公元前 1 万年左右的中石器时代,“地穴”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史上真正意义的人工建筑问世了。由于时代久远,现在已很难找到那一时代建筑的完整实物了,只有一些考古发现可以佐证其存在。而其中法国阿尔塞斯竖穴遗址便是人类最原始的居所之一。除了居室建筑外,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金属时代,还出现了“巨石建筑”。其中法国布列塔尼半岛的卡拉克石阵就是其典型代表。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新石器文化发源地之一。 二、古罗马经典建筑中的法国建筑 此时古罗马的斗兽场,浴场,神庙,广场等建筑都对世界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凯旋门建筑更是为日后的法国带来了其标志性的建筑。位于“夏尔·戴高乐广场”中央的那座巴黎凯旋门,是1805 年12 月2 日,拿破仑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大败奥俄联军后,于翌年2 月12 日下令建造以炫耀自己的军功。 这座凯旋门高48.8 米,宽44.5 米,厚22 米,中心拱门宽14.6 米。凯旋门的四周都有门,门内刻有跟随拿破仑远征的286 名将军的名字,门上刻有1792 年至1815 年间的法国战事史。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面向香舍丽榭田园大街、由著名雕刻家吕德设计雕塑的《马塞曲》。 三、中世纪建筑中的法国建筑 此时的欧洲建筑大致呈现出 4 种风格:一是公元4—9世纪出现在欧洲西部的早期基督教建筑,二是公元4—16世纪以拜占庭为中心的东罗马帝国的建筑,三是公元11—12 世纪西欧的罗马风建筑,四则是公元12 世纪在西欧发展起来并于13 世纪步入盛期的哥特式建筑,它体现了中世纪建筑的最高艺术成就。法国哥特式建筑就是其中的代表。11 世纪下半叶,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兴起。它主要包含了哥特式的教堂建筑和哥特式的世俗建筑。 法国哥特式教堂平面虽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横翼突出很少。西面是正门入口,东头环殿内有环廊,许多小礼拜室成放射状排列。教堂内部特别是中厅高耸,有大片彩色玻璃宙。其外观上的显著特点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顶,西边高大的钟楼上有的也砌尖顶。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屋顶上有一座很高的尖塔,扶壁和墙垛上也都有玲珑的尖顶,窗户细高,整个教堂向上的动势很强,雕刻极其丰富。 西立面是建筑的重点,典型构图是:两边一对高高的钟楼,下面由横向券廊水平联系,三座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布满雕像。正门上面有一个大圆宙,称为玫瑰窗,雕刻精巧华丽。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 亚眠主教堂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盛期的代表作,长137米,宽46 米,横翼凸出甚少,东端环殿成放射形布置七个小礼拜室。中厅宽15 米,拱顶高达43 米,中厅的拱间平面为长方形,每间用一个交叉拱顶,与侧厅拱顶对应。柱子不再是圆形,4 根细柱附在一根圆柱上,形成束柱。教堂内部遍布彩色玻璃大宙,几乎看不到墙面。教堂外部雕饰精美,富丽堂皇。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成熟的标志。 四、文艺复兴建筑中的法国建筑 16 世纪前后,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在尼德兰,法国,英国,西班牙,德国等地区和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当时的法国建筑,常常把文艺复兴建筑的细部装饰应用在哥特式建筑上,其风格开始由哥特式向文艺复兴式过渡。其典型建筑就是枫丹白露宫新建的庭院。 五、古典主义建筑中的法国建筑 古典主义建筑是17 世纪欧洲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发源于法国,其兴旺与衰败都与法国封建王朝的命运息息相关。 16-17 世纪中叶,法国建筑风格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和教会势力的约束。扩建,改建,兴建宫殿成为当时的主流。

西方绘画发展史

●西方绘画发展史 ●史前时代 西方人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3万到1万多年之间。最杰出的原始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所绘形象皆为动物,手法写实,形象生动。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刻大多为小型动物雕刻,少数人像雕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这些女性雕像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人对于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识。在维也纳附近的威伦道夫出土的女性雕像被称为“威伦道夫的维纳斯”,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奴隶社会时代 进入奴隶社会,那些文明古国谱写了人类美术史的辉煌篇章。美索不达米亚(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又称两河流域)的雕塑,如巴比伦王国的“汉漠拉比法典”浮雕,亚述王国那些表现战争和狩猎的紧张场面、手法极为写实、充满激烈动势的浮雕。

古埃及的庞大金字塔建筑,按照正面律程式雕刻的人像雕刻和神秘威严的狮身人面像。 古希腊的自由民主创造了具有民主思想的建筑、雕刻和绘画作品,其中留存于世的不少健美而优雅的雕刻形象,如《掷铁饼者》、《米洛斯的维纳斯》等,尤其具有无穷的魅力。 古罗马美术承继着古希腊的传统,但罗马人的美术更倾向于实用主义。规模巨大的科洛西姆竞技场和万神庙是古罗马建筑的杰出代表。而曾被维苏威火山灰掩埋达1700多年的庞贝壁画,则给我们展示了古罗马绘画的独特面貌。 封建社会时代自公元476年开始,欧洲历史进入封建中世纪。受基督教制约,中世纪美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建筑的高度发展是中世纪美术最伟大的成就。拜占廷教堂、罗马式教堂和哥特式教堂,各具艺术上的创造性。与宗教建筑相结合,雕刻、镶嵌画和壁画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美术以坚持现实主义方法和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在追溯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神的旗帜下,创造了最符合现实人性的崭新艺术。

完整word版,《城市发展史》读书报告

《城市发展史》读书笔记 刘易斯芒福德博士是美国着名城市理论家。在着名的名人词典中,他有时被介绍为城市建筑与城市历史学家,有时又是城市规划与社会哲学家。的确,他作为城市理论家,在对历代城市及城市规划进行系统的分析批判上,在论述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上,在学术见解上都有其独到性。他最突出的理论贡献在于揭示了城市发展与文明进步、文化更新换代的联系规律。 他的着作《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是一部极其精练的书,虽然它篇幅很厚,但针对如此广泛而深入的方方面面,耗费大量时间对进行大量材料的提炼。历史上的欧洲城市与中国城市的差距是很大的,虽然今天走到一起了、似乎也看不到具体的差别,很多建筑和历史现象的时间都差不多,但这是表象。深层次的在于社会的文化和历史上发展的各种经验总结,从这个层面来看,两者的差距不是一两句话可以描述的。 看完书对我影响很大,无论从思想认识还是学术写作文笔的方法。刘易斯·芒福德就是这种完美的典范,全面深入浅出论理、细腻而不奢华的文彩、强烈而不偏激的现实观点、说事说理而不光是讲历史,曾经还获得写作文学奖。巨人毕竟不是我们有资格评价的,只是与一般的史书有很大的区别,挖掘了许多内在的社会脉络和逻辑关系,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实证,不是仅仅的说现象,是细心的一步步拨开事物直至本质完全暴露的一目了然,如砖般厚重的书读完后的感觉是脉络清晰,理解了一种广泛适用的方法,一种基本的模式,一种贯穿于西方社会的普遍规律,最后看完,觉得很条理有内在的主线,完全不象编年史那么繁杂。 了解西方整体的脉络和内在原因的同时,可以比较中国的发展历史和城市社会的内在联系,有相似之处,却能体会到巨大的差异,我感叹目前中国的城市发展史在哪里呢,关键现在的中国城市完全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历史与现实的断裂,到底中国的真正方向在哪里。读这本书要好好理解城市的文明性和野蛮性,两者都是城市发展的内在评价标准,也可以认为是原动力,可能会从中找到中西城市的差别所在。研究西方的文明帮助我们了解人类过去的历史,但是要想了解人类的未来,我们就不得不研究西方以外的文明。这是锲而不舍要搞清楚那些文明发展种种细节的原因,与此同时,老子的思想也是我们长期在研究和体悟的。 这本书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广博的研究论述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大跨度的,且较细致

西方肖像绘画的发展史概要

西方肖像绘画发展史概要 ▲综观西方艺术,其主体都是描绘了人,肖像更是其中最基础的东西。 ▲随着欧洲文艺复兴人文思潮的兴起和推广,倡导对人的尊重,人的价值得到肯定,描绘世俗的人和人的现实生活的肖像画随之出现。随着宗教的、国王的统治逐渐松散,伴随工业化以后商人阶层的出现,描绘普通人的肖像画快速发展起来。肖像画成为油画中极其重要的题材样式,几乎每个画家都画肖像画。而肖像画在中国的发展则比较晚,几经曲折,可以说至今仍是一个尚不发达的品种。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帝王统治的时代,历史上的肖像画主要是帝王的肖像,鲜见普通百姓的日常容颜。辛亥革命以后,虽然社会的民主自由度在增强,但是中国社会在很长时间内仍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接连不断的战争使得社会不稳定,经济发展缓慢,根本谈不上对人的尊重和关注,更难奢谈肖像画。 ▲西方的肖像画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肖像画的全盛期是在15世纪以后,著名的肖像画家有意大利的.达?芬奇、提香、卡拉瓦乔、德国的丢勒、西班牙的委拉斯贵支、荷兰的伦勃朗、.哈尔斯、.维米尔等人。其中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卓越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成为肖像画中的巨作。 ▲15世纪,肖像画被确立为西方的一种绘画类型。可以将画中人物的形象流传于世,而且保留他们的地位和尊严。最初,君主和地位显赫的人通常采用侧面像,后来肖像画在普通群众中得以普及。到十六世纪后,肖像画取得了突破,人物姿态更为自然。 ▲据相关史料记载,自中世纪以来,画家也开始在自画像中刻画自我形象。最早的自画像出现在十四世纪。当时的画家与自己的主顾一同纳入到宗教题材

的场景中。初创时期,画家只在神圣作品中刻画自我形象,位于他们赞助者一旁。后来他们开始专注刻画自己的形象。这些作品从中体现了艺术家所再现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也蕴含了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可以说,自画像更能从艺术的角度反映出艺术家的性格。 ▲在西方,肖像画一直延续着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是以表现对象的个性与思想情感为目标的所谓现实主义肖像。西方从文艺复兴开始到十七世纪正规的肖像画出现,委拉斯贵支、伦勃朗等人都是以表现对象为主,画面主要表现对象的性格与情感等。当然,真实的刻画对象是十分重要的,俄罗斯的肖像油画更是如此。列宾等人的作品便属于这一类型。第二种是象征性的,这种肖像画属于现代主义绘画。莫迪利阿尼、凡高都描绘了这样的肖像。 总体来说,肖像画是以体现作者的艺术风格及对象的情感为主导。而对象的真实性处于第二位。文革以后,中国的肖像画也基本是这两种形式,第二种更为普遍。 ▲在西方美术史上,有一些我们熟知的肖像画作,由这些画作我们可以看出西方肖像画的一些特点: 1、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凡·高《割耳朵后的自画像》

中外城市发展的对比与思考

中外城市发展的对比与思考 关键字:中国城市西方城市对比思想文化经济法则阶级影响 上帝制造了人类,就说明其已经厌倦了观看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生存方式,她需要一个富有创造力的群体来建设这个这个星球,为其漫长而无聊的生活添加一份乐趣。而人类,在几千年的成长中,不断的开拓创新,从最原始的穴居,树居,发展到如今的高楼大厦,其间的艰难曲折无一不沾染着人类的血泪辛酸与智慧的沉淀。 纵观中外城市几千年的发展,细细体味其间的差异,就像是在读一本生动的小说,里面为我刻画了两位性格鲜明的主人公,我想,再没有什么东西更能让我如此深入的了解中西方的差别,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下面,让我来分享我学习中外城市建设史一个学期来的收获。 城市的产生: 城市产生的历史,在西方最早可以上溯到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古巴比伦人的筑城历史,在中国,至迟也可以上溯到公元前22 世纪夏王朝的筑城作邑。在中国,城市是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这种情况与国外大部分城市产生的过程是一致的。城市的产生,

始终跑不出这么一条规律:城市是由于手工业及商业的产生和发展而从一般的村落居民点中分化出来的,城市属于社会经济的范畴,城市与单纯防御作用的城(濠)墙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城市是有着商业文化交换职能的聚居点。城市的产生,对人类文明来说是无比重要的里程碑,可以这么说:它对传播人类文化的贡献,仅次于文字的发明。 城市的产生图解 城市的发展: 为了掠夺财富和奴隶,各部落之间展开了连年不断的战争,从而产生了设防的城市。这是建筑艺术的巨大进步。恩格斯这么说过:用石墙,城楼围绕着石造房屋的城市,已成为部落或部落联盟中心,这是建筑艺术的巨大进步,同时也是危险增加和防卫需要增加的标志(参考《外国城市建设史》第3页)。在之后的岁月中,很多城市都经历了战争的的破坏和战后的低迷期,如古罗马城,曾今繁荣如斯的城市在战争的破坏后低迷了很长一段岁月;亦或在政治或者经济需要而迎来的飞速的发展的时期,如中国的一些新建的都城如邺城,隋唐长安,东都洛阳,元大都等都可以说是迅速的发展起来的。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小商品经济在封建经济夹缝中的扭曲成长,中西方早期城市的两大功能互相渗透,中国城市沿着先有城、后设市的道路发展,西方城市沿着先有市、后设城的方向发展,终于城市具有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中心的综合功能于封建社会中期在东西方的城市都具备了(参考城市的起源与城市功能的历史演进一文)。

西方美术发展史

艺术发展史脉络框架表现 拜占庭风格强调上帝的伟大与人的原罪整体艺术风格:人体造型瘦长,五个性 中世纪艺术玻璃装饰画色彩纯粹与光的透射产生的神秘感线条垂直,程式化的造型 精致的手工制作繁琐而精美的装饰花体字母 (历史背景:神学统治) 达芬奇将人间情感引入宗教的神话题材艺术风格:人物造型健硕 文艺复兴米开朗基罗强壮的人体造型与中世纪形成对比充满温情和人文主义思想 拉斐尔人物造型丰满充满温情 (历史背景:人文主义思想产生冲突中世纪神学对人性的压抑) 巴洛克艺术鲁本斯色彩艳丽造型动荡健硕艺术风格:宏顺的构图,强烈的运动感伦勃朗光的运用,神秘,明暗技巧富有想象力和戏剧性的情节,对比强烈饱 满的色彩 (历史背景:航海业,殖民主义兴起) 洛可可艺术华佗表现宫廷的奢华和雅致是法国旧体制最后的辉煌日子里奢华的缩影 (装饰用贝壳)布歇 古典主义大卫以古希腊,罗马神话及圣经故事为信息体裁,表现某种哲理观念和社 问题,宣扬一种理想化的最高境界 安格尔古典主义强调精确的素描技法和微妙的色调,追求庄重,完美的 (历史背景:由英国扩大到欧洲各国工业革命,社会革命)

艺术风格: 浪漫主义德拉克洛瓦他欣赏鲁本斯色彩强烈,构图动荡的画,喜欢画宏大的场面如主要作品: 《自由女神领导人民》《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等 艺术风格:浪漫,自由奔放,即兴,激荡 德加整体艺术特点:是将灿烂的阳光替换了棕色的酱油色,开启了纯粹语言探索的历程, 造型松散,色彩明亮具有空气的颤动,表现户外的阳光是他们共同的 主题 (历史背景:科学进步,工业化社会发展到了顶峰) 塞尚(20世纪现代艺术之父)——将许多矛盾的造型因素集大成探索出全新独特的风格 并影响后来的艺术发展样式立体派 印象派后期凡高强烈色彩灿烂与颤动的用笔表现主义 高更质朴原始表现风格崇尚宁静生活环境超现实主义 (历史背景:人们渴望探索自然宁静和人生意义) 野兽派马蒂斯色彩鲜艳东方的平面装饰美与西方审美造型完美巧妙地结合 立体派布拉克艺术风格:开启了二维平面多视角,混合材质的毕加索立体派创始人艺术风格多变运用,对现代艺术各种流派产生发展影响

西方城市发展史重点6.19

起源:尼罗河流域 成就:1.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高地,水源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3.最早运用棋盘式道路4.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2.卡洪城(Kahun) 3.底比斯城(Thebes) 4.阿玛纳城(Ei-Amarna) 起源: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成就:1.地方特色建筑形式和城市布局形式。2.建筑的全方位防御。3.主权和神权的统一,城市公共中心的出现。4.城市建设中体现宇宙的观念,城市与宇宙观的结合。5.能够建造大型的建筑群,(综合性,大体量) 典型城市:1.乌尔城(Ur)2.巴比伦(Babylon)和新巴比伦城(新巴比伦有非常著名的空中花园)。 Harappa)。 起源于长江、黄河流域的城市:郑州商城和殷墟 Troy)、迈锡尼(Mycenae) 期。其中古典时期是古希腊文化与城市建设的黄金时代。

6.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特征: (1)大多按希波丹姆规划系统进行规划建设,以棋盘式道路网布置,并开始研 究功能分区,以地域性形成的聚落到城市在希波战争中被破坏。 (2)建筑艺术的价值降低,不是平民的建筑,而是为贵族所建。 (3)新的城市中心是广场,广场规整、划一。 (4)共和制城邦国解体,形成奴隶制国家,建筑可以以其自身体系与高度突出 自己。 7.阐述希波丹姆规划模式(Hippodamus planning model )。 希波丹姆规划型式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从秩序美的角度出发,采用几何形状,以棋盘路为城市的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以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在后来的城市规划实践中被广泛的运用。该模式通常把城市分为3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米利都(Miletus)和普林南(Priene)均是按照希波丹姆斯的风格进行规划设计的城市。 8. 绘制雅典(Athens)卫城的平面图,并说明其建设特点。 雅典卫城建设特点:

西方美术史

西方美术史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美术欣赏这门课也结束了。虽然美术欣赏课是一门选修课,而且上课的时间较短,但经过一个学期对美术欣赏课的学习,让我对美术这门课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西方美术史,下面就让我来概括一下西方美术的发展史。 西方美术史经历了较长的时代,总的来说西方美术史概括起来可分为史前时代、奴隶社会时代、封建社会时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时期至19世纪时期、20世纪时期至今等几个阶段。这些阶段各有特色,史前时代所绘形象多为动物,也有少数人物形象;奴隶社会时代中的文明古国则谱写了人类美术史的辉煌篇章;文艺复兴时期坚持现实主义方法和体现人文主义为宗旨,创造了最符合现实人性的崭新艺术;17世纪时期至19世纪时期各国则出现了各种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出现了较多知名的艺术家;20世纪时期至今则出现了各种主义的思潮,这些思潮一反常态,较为新颖。 史前时代 史前美术又称“原始美术”,西方人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3万到1万多年之间。即地球处在玉木冰河期。这种旧石器时代的美术,约在公元前1万年随着冰河期的结束而消失。中石器时代美术的类型有所增加,随着各地区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各自独立发展的美术传统,不同程度地演化为新石器时代的美术。旧石器时代晚期之前,虽然缺乏人类对于形象的模仿表现的证据,但实用的工具制作和改进,已经显示了许多审美因素。如手斧的几何化造型、对称感,刃口的细小修饰以及刻痕,都不无初级的装饰价值,而且制造工具的过程也为创作艺术作品准备了造型的技巧。中石器时代美术产生于公元前1万年以后。随着冰河时期的结束,气候转暖,陆地动物和植物都经历了变化,影响人类生活,人类文化也适应新的环境发生了改变,产生了艺术表现的新形式,制作了壁画、刻凿、小雕刻。此时动物北迁,以描绘动物为主的旧石器洞窟艺术和器具艺术的传统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衰弱的美术。新石器时代美术在阿尔卑斯山以北,普遍存在一种以巨大石块构筑的建筑物,其壁面多有几何装饰,这种艺术被称为巨石文化,是人类史前创造的文化类型之一,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分布。欧洲的巨石文化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它不用灰浆粘合,而完全用石块垒砌。这种石块建筑大体上分石圈、石柱、巨石坟墓和神庙4种类型。新石器时代的欧洲岩画,完全脱离了旧石器时代洞窟艺术和器具艺术中的写实传统,这种状况在中石器时代已经有所预示。欧洲史前艺术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主导趋势是逐步程式化、简括化、符号化,在北欧史前美术中可以看到这个过程渐次的演化过程。黎凡特地区写实风格盛行时,也已经并存有符号化艺术倾向,这种倾向可能最早产生于地中海东岸,后来扩展到伊比利亚半岛。在西班牙的南部和西南部,集中了许多几何化、程式化图形的岩壁和洞窟。葡萄牙、西班牙北部也有所发现,同时还出土了雕像、凿刻过的石器以及带有花纹的陶器。 最杰出的原始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所绘形象皆为动物,手法写实,形象生动。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刻大多为小型动物雕刻,少数人像雕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这些女性雕像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人对于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识。在维也纳附近的威伦道夫出土的女性雕

城市发展史读后感

《城市发展史》读后感 《城市发展史》是美国着名的城市理论家、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所着,着重从人文科学 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的起源、发展,并展望了远景。内容包括:史前的城市,城市在美索不达米 亚的诞生,古埃及城市,并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地理、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领域,从多角 度综合地研究了城市发展史,并对今后城市发展提出了战略性意见。对学城市规划的我们,无论在理 论学习上还是思想都上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城市的演变过程——起源、发展、蔓延 一、城市的起源 “为了让我们对当今世界的迫切任务有足够的认识,我们专门回溯了城市的起源。我们需要构想一 种新的秩序,这种秩序能包括有机界和人,乃至包括人类的全部功能和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 城市发展找到一种新的出路”。这正是芒福德编写此书的目的。 “远在活人形成城市之前,死人就先有城市了“。这源于古人类对死去同类的敬重心里,他们 需要寻求比实际生活需要更有力的促使古人要寻找一个固定的聚会地点,并最终促使他们形成连续的 聚落。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或抚慰他们的灵魂。所以为什么在去一个大城市的时首先看到的是一排排 陵墓是就可以理解了。而促使城市形成的第二个因素就是岩洞,被认为是最早的空间,不仅是居住地 也是艺术和礼俗活动发生的地方。而这两种因素的共同协同作用便促使了最初城市的形成。 芒德福说“城市首先是具备磁体功能,而后才具备容器功能的”。村落的基础是食物和性,而城 市则该是能够:追求一种比生存更高的目的”城市或者说人类聚落的最初雏形期,往往不是源于居住 而是源于祭祀活动,而这种活动地点作为一种磁体,就已经把一些非居住着引导此地。如罗马,耶路 撒冷等古城仍然是并且继续追求这写原始目的的。总之城市一开始就是外向的,就是能够吸引和容纳 陌生人和陌生因素的而不像乡村那种较为固定,内向,并敌对的对待外来事物。 在其论述中认为旧石器时代是一种具备男性性格的,粗糙的,以狩猎为主的具有强攻击型的社会 结构,而新时期时代,则是以定居为主以女性的阴柔性格为主的时代,并开始从事农业生产。而真正 的城市起源源于这两种文化的联姻,而城市作为一种包容的有磁性的容器,使城市中生发各种活动, 使城市开始慢慢发展起来。 二、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但在其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总要受控于一些具 体因素的影响,比如王权、商业、文化等,它们共同决定了城市的物质要素及其结合方式。 王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所谓城市,是指一种新型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世界,它不仅带表了当地的人们,还代表了城市的 守护神,以及整个井然有序的空间”。而统治阶级利用宗教称王把自己神化使自己统治公共并赢得其 信赖成为可能。”从分散的村落经济向高度组织化的城市经济进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参与因素是国王,或者说是王权制度”。 王权制度形成后,出于对自身利益的需要,为维护其统,无论是对外防御还是对外扩张都需要建 立一个力量据点,聚合长期以来处于分散的需要对长期以来处于分散的各种力量。在城市聚合过程中,国王占据中心位置,他们是城市磁体的磁极,把一切新型的力量统统吸引到城市文明的中心腹地上来,并置诸宫廷和庙宇的控制之下。国王的统治使城市无论从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而城市 产生的聚集效应促使城市分工的形成。城市大规模的建设,城市文明的形成。而城市自身拥有的财富 和权力又使城市成为战争的当然目标.。经过战争,有的城市毁灭,有的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