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救命书(明朝吕坤)

救命书(明朝吕坤)

救命书(明朝吕坤)
救命书(明朝吕坤)

救命書

(明)呂坤撰

●目錄

題辭

內文

點校凡例

書影

附錄

●救命書序

人生之急,有急於性命者乎?人事之重,有重於救性命者乎?使千百年常常享太平,千萬家人人有遁術,則高深城池,勞民傷財,已為病狂喪心矣,而況講武備乎!自古聖帝明王,最重農時,興作則曰至冬乃役,講武則於四時農隙,雖春夏萬物繁昌,不免千人田獵,萬馬追逐。帝王豈非人哉!知民之死於兵刃,甚於苦以饑寒,欲救民之生,故不暇恤民之怨耳。

夫以成周盛時,尚在張皇六師,《易》當泰運,猶且思患豫防,乃今世道民情何如哉!寒號戀日,燕雀處堂,嘻嘻悠悠,無愁無懼。此長慮者之所痛哭流涕,彼且哆口而笑之,不則掩耳而惡聞,面是而心非之矣。夫古今遭兵變者,父東子西,夫南妻北,或八口僅存一二〔一〕,甚者闔門死絕,無一存焉,皆此箇念頭誤之也。設人人有先憂,處處有武備,何至如唐時二十四郡無堅城,一百八縣斷煙火哉!故聖人備萬一,智者備百一,今一一可憂,一一無備矣。嗟我衰暮之年,獨切先時之慮,既叢眾怨,新此城堤矣。倘不講守備法,委成敗之運,任死生之數,雖有城堤,與無城堤同。王公設險要,建重門之謂何?豈為太平壯觀美哉!倘為賊所破,滿城性命,何待余言?

是書也,信之則為活人,忽之則為死鬼,〈中谷〉之詩曰「啜其泣矣,何嗟及矣」,其他日之謂乎!〈園桃〉之詩曰「心之憂矣,其誰知之,蓋亦勿思」,其今日之謂乎!苟思矣,則知我言不妄,而為計尚疏,必有高識遠見、秘法奇謀出於我之上者,為之調度安排,而何暇笑我乎哉!噫!公署從來稱傳舍,擊鼓催花,畜艾沒人聽藥言,隔靴搔癢,固知此書之萬萬不行也,然亦不可無吾言在。萬一餘魂有知,必曰悔不用呂某之言也。

歲萬曆丁未二月初吉邑人呂坤書。

校勘記

〔一〕「八」,來鹿堂本作「人」。

●救命書題辭

不孝中承乏寧邑,將幾四載於茲,亦聞司寇呂新吾先生著有「救命」一書,而但未板行,無從見也。及今年冬杪,都諫喬裕吾先生為之殺青,而中業已以外艱當行矣。

是書也,未雨為綢繆之計,當機悉戰守之宜,即昏憒中不能一一詳讀,而老成石畫,亦略識梗概云。其間參半係有司事,而亦多與鄙見暗合,有欲次第條布未遑者,惜不及行以去,於兩先生蓋甚愧焉。兩先生居恆足不輕履公庭,口絕恥譚私事,獨利病興革有關桑梓,則津津道之。年來奉以周旋,幸不至違道拂民,重為地方?。道義相成,受益良多,即兩先生亦雅知中,謬為獎掖,不以為不足與有為也。

惟是邑之大事,在城與堤,兩先生所為焦勞區畫者,亦莫急於城與堤。顧堤防雖幸苟完,而城守尚多缺略,如是書所載,詎忍以身之既去,遂膜外視之?因即苫次漫書數語於簡端,以諗來者,蓋亦舊政必告之意。方寸既亂,不能成語,極知言之無文,第聊以見吾心云爾。

萬曆甲寅季冬吉關中薛大中題。

●救命書

邑人呂坤著、後學喬胤訂

城守事宜遇變事宜預防事宜

城守事宜

一、縣父母當平居無事,宜先將本縣鄉居土民,作有柄手牌式一面,寬六寸、長一尺二寸,白粉油面。每家照樣做來,上書本家某人年若干歲,面色紅白,有無疤麻,男幾口,孫男幾口〔一〕,官票字芊A各家領去。待聲息將近,四面各照四門進入,守門官吏於門外照牌點查,婦女只驗兩足。若有面生之人,牌上無名,或年貌不同,即時擒挐送審〔二〕,以防奸細夾雜進入,為賊內應。

校勘記

〔一〕來鹿堂本、《初編》本無「男」字。

〔二〕「挐」,來鹿堂本、《初編》本作「拿」。

一、城外居民,年五十以下、十八以上,各以方面,分記姓名於城垛粉壁之上,以備臨時各認信地。此事倉卒做不得,須預安排。

一、城門將閉之時,守門官將城中流來閑人,仔細搜索。除各家正身及有力家僕深信同心者不妨留用外,其餘三年內寄住傭工作僕,及老幼不堪費人養活,應逐出者,盡數逐出。蓋賊欲攻城,每每先托心腹之人,與傭工作僕,探聽消息,默觀道路,預備開門,發火放監。師伍之陷歸德,可鑒已。賊無內應,雖開門不敢徑入,此守城第一緊要者,慎之慎之!

一、本縣倉積,須有穀豆二萬石以上,方為寬綽,雖遇凶年,人不至相食。決不可一半在外,即放在外,許借不許賑,救死不救饑。即借,春出秋必收;即收,利必加三還。縣倉名為預備,非但救荒年也。城一被圍,缺食五日,豈能食紙煮靴,羅雀掘鼠哉!安慶緒據邯鄲,郭子儀與九節度圍之,城中食盡,一鼠值錢四千。倉廩萬分要務,此圍城第一緊急者。但遇小民告賑,衙蠧開端,一時申請賑借,放出再不催還,到那兵荒馬亂之時,百姓死活,誰能相顧?但遇小饑中饑之年,上司輕動倉糧,本縣士夫不可不以此意強止之。萬曆甲午春,斗粟百錢,江夏劉初陽父母以失意去任,猶叮嚀云:「無開倉。」署印吳二守至,在官三月,

不敢指言,卻將倉穀六千盡散於人,甚者饋送縉紳,不分貧富。倉廩一空,奸貪小人,十分歡喜。明年大饑,人相食,穀至今未完〔三〕,余紀之以志感恨。

校勘記

〔三〕「完」,《初編》本作「還」。

一、城中寺廟空閑之地,或有甜水之泉,務須添井三五十眼,以備城上城中緩急之用。

一、賊入境先搶鄉村,一則燒燬房屋,姦污婦女;二則殺其老幼;三則搶其財帛糧食,資其供給食用;四則驅逼丁壯男子攻城。鄉村集店之人,既無山莊,又無地洞,何處逃生?若賊在五七百里外,聽得聲息,速諭鄉民,早將家中用度糧食、柴草、牲口、家火、箱櫃,盡數搬入城中,不止救了全家老小。賊見四野無糧,豈能四五十里外搶別縣之飯食,攻我縣之城池哉!即使鎖房埋窖,不過為窮人掠搶之資,一入城中,誰能救久圍之性命乎?早見豫待,清野招民,在敏果之縣主耳。若催到不從,門閉不許放入。

一、富足人家聞有聲息,將各莊積聚收入城內。城困之時,但有不足者,不分親疏,除自己足用外,盡數借貸與人。救緊急之性命,百倍陰騭;借眾人之精力,萬分保障。仍將所借記一簿籍,令本借親筆畫押,人有良心,得命之後,誰不補還?如不補還者,官為加倍追償,決不相負。不然,自己亦不得受用也。

一、賊一近城,四關民居,先受其害。房屋得折毀者自行折毀〔四〕,可焚燒者送入城中,賊去之後,尚得再蓋。若舍棄以為賊資,彼折其梁檁填架海壕〔五〕,取其草束攻燒城門,內外不便。古人守城,先將城外積聚一切焚燬,正恐借資也,萬萬無忽!

校勘記

〔四〕二「折」字,來鹿堂本、《初編》本俱作「拆」。

〔五〕「折」,來鹿堂本、《初編》本俱作「拆」。

一、父母官為主守,居中調度。城上分為四面,一面守正一人,守副二人,俱以佐貳丞尉。或大小鄉官舉監老成練達,執法嚴明者為之,處斷一面之事。練成民壯二十人,督率城眾,教演守法。守城原是軍法,欲救一城性命,難做一些人情,主守者須借之威權,以便行事。寬緩柔懦,避事徇情之人,決不可用。蓋一面稍疏,三面雖嚴,何救於一面之失?一城萬口之命,付於守城之人;守城數千人,付之十數個守者,何等關係,可不擇人?

一、賊之攻城也,有七乘:乘我之倦,如日夜勞苦,神疲力竭之類;乘我之怠,如日久心安,官不戒訓,民不恐懼之類;乘我之忽,如風雨雪夜,賊遠賊稀,思想不到之類;乘我之無備,如兵刃不利,矢石不足,火炮缺乏之類;乘我之疏,如城有單薄,地有平陂,外有攻衝之資,內有不備不具之類〔;乘我之緩,如往日遲心怠意,一時招架不及,手忙腳亂之類。此七乘者,城之安危所係,不可不慎也。

一、賊在城外屯聚,以逸待我之勞,以飽待我之饑,以寧耐挫我之銳,以優游懈我之心,聲言解圍以安我之意,聲言增兵以寒我之膽,乍動乍靜以疲我之精神,緩進零衝以耗我之氣力,忽散忽聚以老我之智謀,築壘增柵以示彼之持久,我意已定,一切勿動。內門須閉,須留甕門,不時開閉。練就敢死士三、五百人,重加賞犒。三更以後,我軍與賊一樣打扮,自有暗號,乘其困倦,密砍其營。放大砲、鳥銃,令其驚起,自相亂殺,吹角聲而散。五鼓點名,令隊長認進,謂之鬼兵。鬼兵三兩行,賊已防備,後卻用排燈,將灹炮、鳥銃、佛郎機前棘大撓擾之。若有積聚,乘順風用油薪縱火焚之。如此三兩番,賊自不能存也,其委曲〕不具詳〔六〕。

校勘記

〔六〕底本原缺一頁,今據來鹿堂本、《初編》本補足原文。惟「賊已防備」句,《初編》本「賊」作「則」,然推上下文意,來鹿堂本似較通順,故從之。

一、賊欲攻西,先在東面熱混,撤得人護東門,則西面必鬆,他卻一枝兵乘機一擁,自西登城,謂之聲東擊西。聲南擊北,聲晝擊夜,聲晴擊雨,總是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八個字耳。兵法:擅離信地一步者斬,城上之人,分定人數,各照粉壁,日夜防守,不許越過一垛。面目只向外邊看城下,賊如攻東,雖十分緊要,三面之人,安定不移。城中有遊兵,多者千人,少者六、七百人,最少亦不下三、四百,立一中軍統之,常在隅首屯聚,以防策應。東面緊急,放大炮三聲;南面緊急,擂大鼓;西面緊急,急撞鐘;北面緊急,速鳴鑼。遊兵火速向緊急之方齊力防護,一千者分為兩應,以備兩面受敵。六百、四百人少難分,看賊勢緩急,緩者六百、四百亦可分為兩應;急再行催促,全調專守一面,極力防護。若更有餘人,一城樓屯聚三、四百。賊急而人不足,再調一枝,似更便也。

一、每五十人,用有身家精壯勤謹男子二人,作為巡警,亦令分番歇息。但查有怠惰豪強執拗敗群之人,違亂紀律者,報知守正,轉報主守,甚者以軍法從事。如有寬縱通同,一例治罪。

一、每垛定要二人,鄉縣各一〔七〕,預寫垛上。一人歇息、吃飯、解手,一人常川瞭望。昔劉大王守寧陵時,令其甥在西北隅凝目外望,不許回頭,其甥回頭內顧,王即斬首示眾。守城四十日,無人敢犯,城賴以全。

校勘記

〔七〕來鹿堂本重「一」字。

一、城上夜間最要安靜無聲,以聽賊之消息。四城門俱有更鼓,每交一點,放砲一聲,高聲人大叫一聲云:「大家小心!」城上眾人齊喊一聲。餘時俱不許動一些聲色,使賊不得以掩彼之形聲,探我之消息也。

一、懸簾萬分緊要,或氈條褥子亦可。兩角綴兩鼻,掛於垛邊,勾頭釘上。中間亦綴兩鼻,將丌字木棖入鼻內,丌腳轄於垛口之斜坎。夜臥則取以蓋霜露,晝懸則取以招砲箭。丌木棖柱高下隨便,下闞登城之賊。

一、夜間城上燈籠,萬不可無。但懸之垛口,是我在城上不能看暗處之賊,賊在城外卻能見明處之我。只可用油紙懸燈,縋於城下,離地八尺,以觀賊之遠近。

一、旗幟按四方顏色,每十垛樹一竿,竿高垛三尺。臨時用婦人裙幅鋪蓋表裡皆可。

一、守城男子務要十分飽暖,婦人小口,但不餓死足矣。知城圍到幾時,男子日夜要氣力精神,萬萬不可忍饑受凍也。

一、城上鍋竈不便,城下各照所分人口,二十人屬一火頭。一日三飯,早飯麵食,下晡乾飯,三更時麵食。火頭各照所管之人,以器盛飯,城上人用索拔取。每鹽菜總一盤,有送私食者不禁。

一、兵貴如山,千搖不動,百震不驚,庶乎賊智自窮,我守可固。昔曹成攻賀州,日久不下,忽有一人登城,大呼曰:「賊登城矣!」守城之人都滾下城來,賊遂登城。原來只是曹成用了個灹營計。一人訛言,萬人驚走,以後守城,叮嚀此令。但有一人謠言惑亂人心者,守城之人寸步休移,抵死莫動,只將謠言之人與先動之人,當即斬首,懸在高杆示眾。

一、賊挖城根,常頂卓子門扇,須用捶帛石磨扇下擊之,或用油鐵索縋下油薪焚之。如果剜挖不止,當記對挖之處,將穿透內城穴邊,備五十餘人,執利鎗、快囗〔八〕、鳥銃戮打之,或用積薪當穴續添不斷,令不可入。

校勘記

〔八〕「快」下一字所用字庫無之,故缺,原字參見書影一。

一、守城之人城上作穢屎尿,盛一木桶,或缸或瓶。賊在城根,以糞筩噴之,或劈頭澆下,令其遍體,且城滑亦不可上。

一、守城緩急應用之物,偶有缺乏,何處置買?凡城中大家小戶,果有收藏,爭先送出,父母官即記一簿,各家器物,各記一號。事寧之日,除義施外,照其原數,或領價,或還物,必不相負。若奸吝不與,致誤大事,賊一入城,汝父母身家妻子,尚不知屬之何人,況財物乎!石州張鄉宦家、興化各鄉宦家,可為萬古千年悔禍之鬼矣。

一、城東南無池而地寬平,可容萬寇。守此面者,人須倍於三面,而委任擇有膽有智之人以統率之,或縣主坐鎮此面。不然,此處失機,三面雖堅,無救於敗矣。

一、賊至城根扒城、挖城,守垛之人只用礌石、灰瓶、糞筩之類。箭不得加,全憑墩臺箭手兩下交射,故墩臺只可五十步一座。今既太稀,須用有力量挽強弓、發勁弩者守墩臺,否則遠不相及矣。

一、守城之人見賊遠處放箭,即以草人當之,可收其箭。切勿張弓對射,對射何益?賊到城根下,用梯扒城,也不須動手,只等兩手爬住城口,奮力用錛斧見手則斷其手,見頭則斷其頭。此是要緊一著,勝敗關頭,手眼萬分留心,不可遲緩一刻,其餘任他千轟萬亂,吶喊搖旗,只要眼力觀看,不可一毫動心。此箇筋節,譬如生產。雖腹痛下迫,產婦聽其自然,全休使一些氣力,待兒頭向下,努力要出,母就其力一努,則生矣。近日坐婆,一見努陣,便勸使力,不知早一刻不得,晚一刻不得。使力既早,不但逼兒橫到,迷失產門,到將產用力之時,卻反無力,奈何!

一、守城必用之人:鐵匠、木匠、泥水匠、紙札匠、〔裁〕縫〔九〕、漆匠、編竹匠、〔練〕成民壯〔十〕。

必用之物:羊油欍油燭、油、三眼垂頭砲、錛斧、斑猫、焰硝、柳灰、四門將軍砲、連滾架枕坐、丌字架、碎磚石、石灰、石炭、大杆、圍杆、板、棘針、長鎗、捍衛火車每門、狼筅每門、搭鉤鎗、鉛鐵子(以上係官備)。雜糧、燈籠升口大斗口大、穀亂杆、席、葦、麻、弓、箭、鐵杴、杵頭、雜柴、捶帛石、草苫、屎尿桶、水缸、高牌紙、筆硯墨卓、眉齊榆槐桑棗棍、鐵(以上係民備)。

校勘記

〔九〕「縫」上一字漫漶,來鹿堂本、《初編》本俱作「裁」,據補。

〔十〕「成」上一字漫漶,來鹿堂本作「老」、《初編》本作「練」。考上文有「練成民壯二十人」一語,《初編》本近是,從之。

遇變事宜

一、聞有聲息之信,四城門內十數步間,挑攔路賺坑,闊五尺,深一丈。坑中鋪板,釘以長釘,坑面釘席,覆以薄土。每坑邊用三眼鳥銃十杆、硬弓十張、盾車五輛,以備巷戰。賊若徑入,必墜坑中。賊欲前行,急發箭銃,二十步外再掘一坑,如上法。賊未入,以板棚坑,人在板上行走,庶不失腳。

一、賊若盡數入城,先搶倉庫獄囚,次及居民財物。此時家口得一刻空隙,不早出城遠避,第二日再不得出城,惟有投井懸樑,可免殺辱。若得空出城,身帶五六日乾糧,急投燒殘小院人家,暫且寄身,晝伏夜走,直向賊曾殘破州縣逃命。賊無經月戀一城之理,亦無又

攻殘城之理,食盡財空,自攻別處,然後慢慢搬取回家,亦死裡逃生之一算也。但怕乖賊先守四門,則無路矣。婦女不死,無以免辱,早尋求死之計。

一、賊將入城〔一〕,官先督催各家將卓椅、床凳諸物塞滿街衢,令礙賊行。裡面用鎗砲拒戰不住,以火焚路,陸續添薪,令不得前。

校勘記

〔一〕《初編》本無「將」字。

一、賊入城,多先撲人後門,家後多挑壕塹,宅內道巷,多壘窄隘,得格鬥者,捨死盡力。或曰:恐益甚其怒。予曰:但恐膽落氣喪,鑽穴踰牆,閉戶蒙頭,逃命不得耳。賊既入城,縱叩頭叫爺,豈有饒命之理?富者獻金銀衣服首飾,乞令箭以防後來,是或苟活之計;士君子素患難,自有道理,死則死耳,決不卑污乞命也。

預防事宜

一、城中城外居民修蓋房屋,托坯燒磚和泥,聽於城根五丈外、三十丈內取土。其官府修理公衙,責令徒夫托坯,減日帶鐐作工。貧民犯罪輕者,量罰推土幾百車,入墊城角,免其笞杖。務令數年之間,池深及泉。凡遇陰雨,城內之水,盡令入海壕中,雖旱不漧,方為長計。古諺云:池深一丈,城高一丈。池深及泉,城高觸天。

一、城根邊土宜栽盤根諸草以固土,近裡宜栽酸棗枸橘以拒賊,其海外百步之內〔一〕,切不可栽樹,遮城上望眼,藏城外賊身。若堤上栽柳,則不妨矣。

校勘記

〔一〕「海」,來鹿堂本作「壕」,疑互奪一字。

一、城堤既完之後,宜於城上委在城有才望義民,或修城官民子孫,或候缺吏各一名,專管巡城。於關廂內照上選委二人,併快手一名,專管巡堤。每月朔望遞結,如城堤照常,則結云:「並無貛鼠穴窟及雨水坍塌,奸民盜掘取土,折損草木等事,如虛甘罪。」至於伏秋多雨,一雨一報,城上自有傳箭之人,即日報與巡城,具揭報官。如有損壞,則云:「某處因何損壞,若干丈尺,若干深淺,原係某人監築。」除責罰外,即命在官應撥閑人及城內火夫,及守城堤夫作速補築。堤壞則巡堤人吏,具結到官,用四關火夫作速補築。巡守之人如有偷安廢弛,虛應故事者,重責枷號。此城池第一重務,賢父母必留意焉。

一、城堤兩傍於四、五、六、七月,覓十歲以上小兒,倒栽連根結爬草、菅茅、馬蘭等物,務令固結盤據。其堤內外,栽插柳樹,一丈一株,每年刓取椿稍以備水患,砍伐椽柱以修官房,省擾鄉村小民。但有盜伐及私自折損者,除十倍加罰外,仍重責枷號。

一、城下池中須有暗深暗淺之處,淺不過及腰,闊可一丈;深則池中掘為土井,口闊一丈,深須及泉以陷賊。淺處用暗識表道,以救緩急出城之人,插杖可過,此最萬分緊要者。

一、護守城池,盤詰奸細,兩牌四城門上都有,兩京十三省所同,蓋祖宗舊制。近來城門大開,看城之人,只是一二老幼替身,常常不在門下,個個不知盤門。假使三五十反人騎馬提〔刀〕〔二〕,忽然自四門如飛而至,進縣堂劫庫放囚,封了四門,一城生靈,何所逃命?縱有救兵,三兩箇月調到,賊仍驅我百姓上城嚴守,誰敢不從?太平日久,大家只是靠天命耳。李密欲據桃林縣,縣官不從,乃托言奉旨入洛陽,暫送家眷入縣衙一寄。卻以強兵戴婦女羃囗〔三〕,乘車而入,遂奪桃林。

校勘記

〔二〕「提」下一字漫漶,來鹿堂本、《初編》本作「刀」,據補。

〔三〕「羃」下一字所用字庫無之,故缺,原字參見書影二。

一、平日城堤之上,作穢招蜣蜋,小兒擅自登扒,挖鏟腳蹤,及豬羊牲口緣上喫草者,看城之人稟知,重責枷號。責令補築,豬羊牲口發養濟院。此法若輕,城堤速壞,萬分慎之。

一、方今天下無真兵,人人不知兵,纔說練鄉兵,個個氣惱死,不管他日死活,且怨眼前騷擾。守上者離任之後,各有職業,只我鄉井人家,墳墓親戚,房舍田土在此。千年離不了故園,奈何不為久長之計也。自今以後,務要各鄉隨個性命會,十月初一日以後,三月初一日以前,共四箇月餘。除六十以上,十五以下,殘疾衰病之人外,每一保甲,務選強壯百人,或長鎗、火鎗、錛斧、骨朵、眉齊棍、弓矢、腰刀、火銃、繩鞭、鐵梢之類,各認一件。每日清辰晚上,挐喊鳴鑼,彼此配對,習學敵鬥。每遇酒席,以此為輸贏賭酒,如猜枚投壺一般,振作一番。四鄉四關,幾千人講武,如有武藝精通能為領袖者,公舉到官,給免帖一二張,如有犯杖笞,納帖准免。如此不止鼠竊狗偷,雖三五十強盜,不敢打家截道。縱使流賊攻城搶寨,亦知此處兵強人練,不敢生心,就來臨城,亦自膽怯,不敢持久而去矣。此事民間可以自為,有司但可每月試聚校藝,行賞罰以鼓舞之耳。

一、城上所積器物,申上造入查盤。父母官督責典守者,每遇五月初一日以後,九月初一日以前,每月晒晾一遍,不許拋撒。典守之人,三年更替一番,坐審〔殷〕實人戶〔四〕,與倉庫相同,照數承接,其交代簿籍,官用印信。查盤官到比照邊堡事例,申造查盤,損失者賠賞,竊取者坐贓,庶平居不至倉皇。若不如此,雖置何益?

校勘記

〔四〕「實」上一字漫漶,來鹿堂本、《初編》本作「殷」,據補。

余昔巡視三關,委太原趙同知將城中人丁,王府除府第,士大夫除住宅及僕隸流民不派外,其在城居民,盡數報丁,各就四面近處,將丁名、兵器書於垛粉壁上。城外四鄉居民丁壯,除在近堡保聚不願入城者不開外,其情願避亂入城者,亦就四面近處,將丁名、兵器書於垛上。務要一垛二名,平居各認信地,庶有聲息,火速上城,不致紊亂爭讓。仍有密檄,委太原何知府應變城守之法,然後出巡。趙同知查點無法,人情穪擾。秋防完日回省,郡王謝勞,一王曰:「老先生防守儘密,達賊安在?」余應之曰:「待殿下見達賊,今日安得此座?」明日晉府聞之,責讓言者,差長史來謝,人情大抵如此。本縣城垛,亦須平日如此認識。十月後,三月前,歇三操五,演成數次,務練城守之法,庶登城不致倉皇,守城不犯法令。不然,高城深池,祇為盜賊之資耳。

一、堤口要一年一修墊,與梢欄門閘板相平。若一年不修,堤口必減三四尺,倘河水晝至,墊已倉皇,夜至奈何?昔曹縣堤高幾與城平,城中地下如沼,四堤口終日車馬,歲久無人看問。一〔日〕巡堤老人請派夫修墊〔五〕,通學遞呈稱堤高不便車馬行走,老人指稱修理騙錢,令怒杖而止之。是年秋夜,河水暴發,自堤灌城,縣令一家升屋而免,止傷一女。次日募取河舟,令曰「活一人者錢一千」,雖救出頗多,三日後城中浮屍已數千矣。出水之民,廬居堤上,後來者添築大堤,重重如山,雖補亡羊之牢,何救於陷溺之鬼哉!愚民圖目前之便,忘不測之憂,以後巡堤人役,但有獲挐梢路破堤之人,及折柳拔柴之眾,准越城法,除重責枷號,仍罰土墊城。又於犯人名下,追賞能捕之人。

校勘記

〔五〕「一」下一字漫漶,來鹿堂本、《初編》本作「日」,據補。

救命書終

●救命書跋

邑舊有城,卑惡難守,且距堤不及二十武,高下相埒,藉令有綠林潢池之警,是殆為敵人增負嵎之勢也。司寇呂新吾先生憂之,建議撤去舊城,展拓堤上,四面甃以磚石,益以甕城,屹然崇墉可守矣。又慮守之無具,且無法也,乃作為是書,名之曰「救命」。蓋如此則生,不如此則死,真備急之良方,非故為無病之呻吟也。先生開府山右時,曾刻有《城守》一書,大略皆邊防機要,而是書則專為吾邑區畫,蓋更為精詳周到云。

先是展城之議起,邑人什九非之,其後是非參焉,今則有是無非矣。所謂民難與慮始,及觀厥成,天下晏如也。今是書出,安常習故者必多以為迂,共相揶揄,甚且怨詈焉,以為是未必然者,惡用是張皇為。夫使其誠不然也,豈非吾民之幸;萬一或然,而倉卒無備,一邑性命,誰其救之?嗟乎嗟乎!性命者,大家性命也,非獨先生一身一家也。其所為設法以救性命者,亦救大家也,非先生自為一身一家也。人亦知重性命,而不圖所以救之,先生多方代大家圖救性命,而大家反以為迂,共相揶揄,甚且怨詈焉,豈不愚而可哀也!先生生平無念不為社稷蒼生,而於桑梓尤惓惓焉,其所以為生民立命者,不盡是書,而是書其一班耳。

余小子不佞,亦大家中一人,偶得是書,讀未終篇而毛骨悚然,凜凜若大敵在前,而莫必其命者,乃為刻而行之,俾人人知所以自救焉,亦施藥不如施方之意也。嗟乎嗟乎,天下承平久矣!在在城守廢弛,人人如處堂燕雀,可憂蓋不獨吾邑為然。使得先生之說,而急圖所以救之,其所全活,殆不可量,獨救此一方民哉!

萬曆甲寅秋八月望後邑後學喬胤頓首謹跋。

●救命書點校凡例

《救命書》一卷(明)呂坤撰

一、本次點校,以上海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二年喬胤刻本為底本,以《中國兵書集成》影印清道光十二年來鹿堂刻本(以下簡稱來鹿堂本)、《叢書集成初編》本(以下簡稱《初編》本)對校。

二、底本遇有版刻疏失,如理據充足,且有校本可從,則作校改。如無別本可依,則僅於校記說明疑義。

三、底本與對校本文字有重要不同,而義可兩存者,於校記注明。惟一般異文不另注出,以免繁瑣。

四、底本斷版缺文處,參酌對校本補完,並於校記注明。

五、凡有所校補,於句末標出校碼。原文誤字用小字括以()號,校正文字括以〔〕號。

六、古體字、異體字、俗體字一律逕改,不另出校記。

七、書後附提要、著錄及書序,以備讀者參詳。

顯之

●附錄

〈救命書提要〉

《救命書》一卷,明呂坤撰。坤字從簡,寧陵人。萬曆二年進士,官至刑部侍郎,事跡具《明史》本傳。自序稱「是書也,信之則為活人,忽之則為死鬼」,故名之曰《救命書》。全書設為條款,俱言守城諸事,計四十二條,而一條自為一事,甚便披覽。首為「城守事宜」,述平居所應預備,臨敵所當設施,並略及守城機要。次為「遇變事宜」,敘敵入城前後應變之法。次為「預防事宜」,其意大抵力主城堤宜修,民丁宜練,早圖先為不可勝之計。書中所言,雖為寧陵一城而設,然如言敵攻城七乘、擾我十術諸條,頗資啟發,後人跋稱此書非獨救一方民,信非虛譽也。坤固儒者,然史稱其性剛介,嘗疏陳天下安危,蓋亦留心世務之志士也,宜其垂暮之年,尚兢兢於鄉邦防務,為先戒之慮矣。惟守者,待敵之可勝也,故《城守籌略》云:「能守而不能戰,猶勿守也。守有死志,戰有生機,審機度變,可戰即戰。」是書於城守器械、兵卒佈置等事,皆不及詳論,蓋其本為曉喻邑人而作,但以保存性命為本,若解圍破敵之權謀,則非所措意耳。

著錄

《鄭堂讀書記》卷三十八:

「《救命書》二卷借月山房彙鈔本

明呂坤撰(坤仕履見儒家類)。書成于萬曆丁末,前有自序,稱『人生之急,有急于性命者乎?人事之重,有重于救性命者乎……倘不謹守備法,雖有城隍,與無城隍同』云云,故曰《救命書》。上卷凡『城守事宜』二十八條,『遇變事宜』四條,『預防事宜』十條。下卷為郭宗昌《二戎記》,凡弓圖七,矢圖三,圖各有說,共附論二十一條;又有王朝麟《城守補》(攻戰法附)凡十二條,附以圖四,各為之說。叔簡以理學名,時當神宗全盛之世,而先抱杞人之憂,所謂有文事者必有武備也。其守禦之法,視宋陳元則《守城錄》,何多讓焉。夫豈若世之儒者,惟知講良知,立門戶為事哉!」

《八千卷樓書目》卷八:

「《救命書》一卷,呂坤撰。抄本、澤古齋本。」

書序

〈重刊守城救命書序〉

余既重刊《紀效新書》,郭蘭石學使謂此第南塘論戰之書,當合呂新吾先生《救命書》并刊之,庶戰守均有師資矣。余謂南塘備倭東南,固戰無不勝。及其坐鎮薊門,節制嚴明,邊塵不起,踵其後者,遵循成法,尚數十年晏然無事,是南塘不獨以戰功鳴也。特守薊門時,外樹國威,內防讒毀,不暇著書。或著矣,而掣肘不傳,是以戰功獨著耳。夫南塘既不以守傳,則論守者誠無有善於《救命書》者矣。

嘗記癸酉山居時,上元董文恪公撫吾陝,曾刊是書,徧給守令紳耆,俾家有一冊,以資循習。當是時,白蓮教匪靖已十年,閱是書者,十有七八非笑之,乃未踰歲,而盩、郿之廂匪滋事矣。余見曩之非笑者,汲汲焉,皇皇焉,朝講「城守事宜」,夕籌「遇變事宜」,若雖恐其說之不盡,而遵之不力。以此逆賊不旋踵而撲滅之,然後服公先事預防,洵為籌邊善策也。

今日者,國家承平既久,民安畎畝,卒習戎行,固無煩抱杞人之憂矣。然有文事者必有

武備,況川省西、南二邊,番夷環列,未雨綢繆,當亦籌邊之所不可忽者。即曰四夷賓服,不必過慮,而新吾先生垂老致仕,猶厪民瘼思,為禦侮捍患之謀,則賢士大夫之膺民社為民望者,天當何如存心哉!故亟梓之,以副學使之意,俾與《紀效新書》並行云。

歲道光壬辰春三月下旬,安康張鵬翂補山氏序於成都有穀堂。

顯之按:此序原載於清道光十二年來鹿堂刻本《救命書》卷首,今移作附錄。

救命书

《救命书》,军事类书。明吕坤著。线装,宣纸,写刻善本(图书之物),书长26.5厘米,宽16厘米,单黑鱼尾,正文22页。

吕坤(1536—1618),明学者,字叔简,号新吾,宁陵人。万历进士,历官山西巡抚,擢刑侍郎。官至刑部左、右侍郎。曾上书陈天下安危,认为人们靠农夫、织妇为生,不能轻视他们。哲学上坚持一元论,反对轮回说,曾著书批判朱熹,临终焚毁。著作有《呻吟语》、《去伪斋文集》等书。

《救命书》撰成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刊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全书内容分三个部分:一是城守事宜主要论述了守城时要注意的事项;二是遇变事宜主要论述遇到突发事件时应注意的事项;三是预防事宜则阐述了预防方面应注意事项。目的是为了守城保民免于兵害。是研究中国古军事史书法的参考书。

性理大全

古代军事奇书《救命书》

在中华辽阔的土地上,分布着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城市,古代这些城池往往外墙高大,城外还有宽阔水深的护城河。古代战争中若干重大的战役,大多是以大城市的攻守为标志的。古代有关战争的书中,往往谈攻城的多,守城的少。守城尤为重要,因为守城关系着全城军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笔者藏有一册吕坤写于明万历丁未(1607年)的《救命书》,书中主要论述守城要诀。作为防御性的军事设施,除了高大的城墙与宽阔的护城河,还要储存必要的粮草武器.事先制作各种常用守城器械、各种物资、组织制作各种守城器械的工匠,以应付在守城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需要。

吕坤,字叔简(1536-1618年),明万历二年进士,历官山西巡抚、刑部侍郎,室名了醒亭。此书所谈守城事宜,直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在使用,比如:1、要设立户口制度,防奸细入城内应。2、做好暂住人口登记,并在晚上挨家挨户检查。以防奸细入城。3储备战备粮,为了解决战争时城内的食用和对付敌人可能进行的火攻以及围城之需,应多挖井以备水源。5、要注意在郊外坚壁清野以及围城时当局应要求富人开仓济民等等,一共二十五条注意事项。

另外,为了对付敌人的攻城,还要号召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守城有用的人材,书中开列了铁匠、木匠、泥水匠、裁缝、漆匠、编竹匠等七种;如果敌军攻破城池,就要作巷战准备:决不乞命降敌,在街道上,筑街垒、深挖壕、在城墙根栽种盘根草固土等八条。书后附“王朝城守备补”,内有“遇敌警,环城四五里之内快令民间于井池之中及平时积草俱下毒药以及在城墙上多设草人、多堆假粮草以迷惑敌人窥探城中虚实”等。书中还附有攻守城器械图如:悬架图、尘炮图、大神铳滚车图式等数种。

异端论

异端论 异端论 一 对于儒家来说,凡异乎仁本主义的各种“主义”,凡异乎儒家道统的其它“系统”,都是异端。 某些人虽为儒家或打着儒家的牌子,但如果在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上认识有偏误,也是一种异端。如荀子,就属于儒门中的异端。关于异端,明儒吕坤发过一段很精彩的议论: “异端者,本无不同,而端绪异也。千古以来,惟尧、舜、禹、汤、文、武、孔、孟-脉是正端,千古不异。无论佛、老、庄、列、申、韩、管、商,即伯夷、伊尹、柳下惠,都是异端。 子贡、子夏之徒,都流而异端。盖端之初分也,如路之有岐,未分之初都是一处发脚,既出门后,一股向西南走,一股向东南走,走到极处,末路梢头,相去不知几千万里。其始何尝不一本哉?故学问要析同异於毫厘,非是好辨,惧末流之可哀也。”

子贡子夏乃正宗正统的儒家,自己当然不是异端,只是对比孔子的中正广大略有不及,略有所偏,其后学一不小心就会“流”而为异端。荀子偏得就大了,本身就已成为“吾儒之异端”了。 二 荀子虽然“明王道、述礼乐”,但对人性的认识十分肤浅,把放纵人性所出现的“犯分乱性”、“偏险悖乱”的结果当作了人的“本然 之性”,违背了儒家正统。 本性“至善”,超越善恶,不能用世间善恶概念和标准去衡量。本性“天行健”,发而为习,人人本性相同而习性殊异。习分善恶(另有无记习,无所谓善恶),恶习是本性“发而不中”所形成的。习性亦与生俱来,“无明”也是根深蒂固有一定 “先天”性的,只是不如“光明本性 ”更为根本和深固。 性恶论性善论,作为一种哲学,都是从根本上说性的。性恶论并非毫无道理,只是性恶论只知恶而不知善,知习而不知

称情立文执中为礼-吕坤礼学思想述论

称情立文执中为礼:吕坤礼学思想述论 摘要:吕坤是晚明重要的思想家和礼学家。他的礼学以“真情”、“自然”为核心,折中古今,调和繁简,所撰礼仪贴近普通民众,具有“庶民化”的特征。吕坤还特别强调礼与“中”道之间的必然联系。吕坤所谓的自然、真情之礼就是符合中道之礼,中道也是规范人处世行事的标尺。吕坤的礼学思想与他的特立独行的治学精神、治世重民的实学思想密切相关。吕坤礼学思想成为他整个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精彩篇章。 关键词:晚明;吕坤;礼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b248.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0751(2011)06—0143—05 吕坤(1536—1618),字叔简,号新吾,河南宁陵人,晚明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教育家。他的政治、伦理、经济、民本、实学等思想受到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当笔者检索关于吕坤研究的著作,注意到他的礼学思想很少被人提及。我们知道,吕坤著有《四礼翼》、《四礼疑》两部礼书,他的《呻吟语》中也有许多关于礼论的内容。河南是“二程”故里,礼学源远流长。晚明时期河南的宋纁(1522—1591)、沈鲤(1531—1615)、孙奇逢(约1584—1673)等人皆究心礼学,他们与吕坤,或为同道朋友,或受吕坤影响。同这些人相比,吕坤的礼学不在于具体仪节的推敲,而在于他以“真情”和“自然”为标准,对古今礼学进行了新审视。出古入今,执

中为礼,吕坤的礼学贴近普通民众,因此具有“庶民化”的特征。如果忽略了吕坤的礼学,很难谈得上对他思想准确、全面的了解。一 儒家政治理想是以德为本,以礼为治。吕坤是这种“礼治论”的积极倡导者,他主张礼乃经世济民之具,礼之作用不仅关系个体德性,也关系家、国成败。他说: “礼”之一字,全是个虚文,而国之治乱,家之存亡、人之死生、事之成败罔不由之。故君子重礼,非谓其能厚生利用人,而厚生利用者必赖也。① 又说: 使人收敛庄重莫如礼,使人温厚和平莫如乐。德性之有资于礼乐,犹身体之有资于衣食,极重大,极急切。人君治天下,士君子治身,惟礼乐之用为急耳。② 在吕坤看来,天下无一物不与礼乐相关,为学为政、修身齐家皆须以礼。为学方面,吕坤认为,对于儒家学人,儒家之道蕴含于礼中,礼就是天理,就是儒道,循礼便是体道,“夫礼非以尊人,尽吾道耳。不循礼非以慢人,自弃其道耳”③。吕坤远法孔子,提出儒家涵育修养的功夫,第一件便是“克己复礼”。克己就是要用符合儒家精神的礼来约束自己身心,复礼就是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要求。克己复礼既是手段和途径,也是目的和境界。为政方面,吕坤提出“为政以扶世教为主”④。所谓“扶世教”,即是要以“德

幼儿文学复习资料

幼儿文学课件整理资料 儿童文学释义 本位论 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持本位论观点有影响的学者 ?美杜威儿童本位论 ?鲁迅:“幼者本位” ?郭沫若《儿童文学之管见》“儿童本位的文学” ?周作人“儿童的文学” ?朱自强 专为论: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工具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工具 专写论: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 什么是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是指为儿童创作和接受,为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幼儿文学的概念 幼儿文学是以3—6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概念包含三个内容:接受对象、目的、要求。 怎样理解这个概念? 1、幼儿文学必须是“文学 2、幼儿文学必须是“幼儿”的文学 ●首先,幼儿文学是“为幼儿”的文学,是创作者适应幼儿读者的审美需要而创作的文 学。 ●其次,幼儿文学是幼儿能够接受的文学。 ●幼儿文学的七种基本文体 ●儿歌 ●幼儿诗 ●幼儿童话 ●幼儿故事 ●图画故事 ●幼儿散文 ●幼儿戏剧

●儿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比喻、拟人、反复、对比、夸张、设问、摹声、白描、起兴等。 幼儿文学的功能 文学有认识、教育、娱乐、审美的功能 一、引导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 首先,幼儿文学要向幼儿传达日常的生活知识。 其次,幼儿文学还需传递社会的道德规范。 2、注意 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对于鲜明、生动、具体形象,有变化的事物,容易引起无意注意。适应幼儿这一特点,要求幼儿文学作品的开头尽量要简短,尽早提出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发展线索;故事情节要生动、曲折、紧张、有趣;篇幅不宜过长。 幼儿文学的文体特点 幼儿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 幼儿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 幼儿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幼儿文学是培育人文精神的情感文学 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 ?稚拙美 ?纯真美 ?质朴美 幼儿文学的语言 两种语言误区 ●成人化 ●娃娃腔 对幼儿文学作品语言的要求 ●可接受性 ●超前性 1、浅显 浅显是幼儿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 1)注意词汇的使用 ?以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为主,要少用各种虚词 ?尽量选用幼儿口语中的虚词 2)注意句型的使用 ?①多使用简单句,少使用复合句 ?②不要用又是长定语,又是被动型的句子 2、音乐性 ①文句有韵 ②象声词的使用 ③节奏的安排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课后答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王文彦、蔡明主编 编委:王立英、王新惠、李敬平、王振彦、任灵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序言:“语文课程与教学格”学科初探 第一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和研究对象 1、什么是课程?什么是教学? 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当代教育学认为: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其中包括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和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两大类。 2、课程与教学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课程(论)和教学(论)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具有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 3、语文教学现象包括哪些方面或层面? 语文教学现象表现为三个方面或层面: 一是环境性的,如教室及其结构、教学设备及其结构、校园各部分及其结构、校风班风等;二是活动性的,如语文课堂教学及其结构、实践活动及其结构、校内外教学见习和实习及其结构、个别教学及其结构等;三是关系性的,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与文化结构的关系,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之间的关系等。 4、语文课程现象包括哪些方面或层面? 语文课程现象表现为三个方面或层面: 一是物质性的,如语文教学计划、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材料、语文补充资料、视听语文教学材料、电子语文教学材料等等;二是活动性的,如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规划、语文课程与教学实施、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评价、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研制活动;下是关系性的,如语文内容选择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内容组织与文化结构以及学生发展的关系、语文课程研制与语文课程产品之间的关系,等等。 第二章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 1、简介“五经”、“四书”和“三、百、千、千”。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加上失传的《乐经》,也称“‘六经”)。 我国古代流传的最著名的蒙学读物,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2、中国古代识字教学的经验有哪些? 识字教学的经验主要有5条: (1)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 汉字以象形为基础的表意特点,决定了集中识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集中识字阶段的识字量以2仪刃个左右为宜,而‘’三、百、千”花本书合起来,单 字在2仪犯字左右,刚好达到初级阅读所需的基本识字量。这个阶段主要是字形、字音教学,也进行适当的写字练习。字义教学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以后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巩固,并逐步加深和扩大。 (2)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朗读、记诵 韵语和对偶的使用符合汉字和汉语的特点,“识字教学使用整齐的韵语,或者使用对偶,或者二者并用,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因为,使用整齐的韵语,“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既合乎儿童兴趣,又容易记忆”,使用对偶“从声音上说,和谐顺畅,读来上口,听来悦耳。从内容上说,或者连类而及,或者同类相比,或者义反相衬,给人的印象特别鲜明突出,容易联想,容易记

政治学箴言录

政治学箴言录(一) 1.变民风易,变士风难;变士风易,变仕风难。仕风变,天下治亦。 ———【明】吕坤《呻吟语·治道》 2.没有忠诚的反对派的观念,没有对表达的保护这一观念的宪法条款的坚持,民主政治就不能被恰当地引导或长久的维持。 ———【美】罗尔斯《正义论》 3.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继续不说话;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还是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德】马丁神父 4.因为恐惧失去自己的工作,中学老师讲授他们并不相信的东西,因为恐惧自己的前途不稳定,学生跟在老师后面重复他的话,因为恐惧自己不被继续自己的学业,青年人加入共青团参加不论是否有必要的活动。在这种畸形的制度下,因为恐惧自己和‘自愿’的方式去做每一件被要求的事。恐惧拒绝的后果,导致人们参加选举,给推荐出来的候选人投票,并且假装他们认为,这种形同虚设的走过场是真正的选举。 ———【捷】哈维尔 5.理想主义者无法持久,除非他是个现实主义者,而现实主义者也无法持久,除非他是个理想主义者。 ———Talleyrand 6.自由的政府,不是以信赖,而是以猜疑为基础建立的。我们用制约性的宪法约束受托于权力的人们,这不是出自信赖,而是来自猜疑。……因此在权力问题上,不是倾听对人的信赖,而是需要用宪法之锁加以约束,以防止其行为不端。———【美】托马斯·杰弗逊

7.总是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德】F·荷尔德林 8.是我们首先主张,文明的形态越复杂,个人自由也必定变得越受限制。———【意】B·墨索里尼 9.民主本质上是一种手段,一种保障国内安定和个人自由的实用手段。它本身绝不是一贯正确和可靠无疑的。…把民主看成受到威胁的主流价值,而专心于此的流行做法,并非不存在危险。它在很大程度上要对这种错误的和无稽的信念负责,这种信念就是,只要权力的最终来源是多数人的意志,这种权力就不会是专横的。 ———【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10.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这不单是对有产者,而且对无产者也是一样。只是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许多个独立行动的个人的手里,才没有人控制我们的全权,我们才能够以个人的身份来决定我们要做的事情。如果所有的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在名义上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 ———【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11.在一个政府是唯一的雇主的国家里,反抗就等于慢慢饿死。“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个旧原则,已由“不服从者不得食”这个新原则所取代。 ———【俄】托洛斯基于1937 12.整个社会将成为一个管理处,成为一个劳动平等、报酬平等的工厂。 ———列宁于1917 13.只要人们想知道,他任何时候都能够知道;从原则上说,再也没有什么神秘莫测、无法计算的力量在起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掌握一切。而这就意味着为世界除魅。人们不必再像相信这种神秘力量存在的野蛮人那样,为了控制或祈求神灵而求助于魔法。技术和计算在发挥着这样的功效,而这比任何其它事情更明确地意味着理智化。

2020届高三下学期开年联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0届高三联考山东卷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这些年,大批作家积极投身历史剧的创作实践,虽然也有“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的“三无牌”历史剧,但也创作了不少佳作力作,《大秦帝国》《于成龙》等作品,与此前的《东周列国》《康熙王朝》等上百部巨作一起,组成了一道古代历史剧的文化景观,被称为中国文艺用电视艺术呈现的中国通史。这些作品不仅帮助观众学习历史知识,也帮助观众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五千年中国社会演变和文明发展中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从而鉴古知今,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激发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 “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文艺家要用手中之笔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用文艺形式来反映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切实发挥文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功能。只有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审美方式艺术地呈现“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我们的文艺才能真正具有时代精神,受到人民的喜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如果抛弃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摘编自《人民日报给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启示》)材料二 长期以来,受历史虚无主义和进步论的影响,国内外一些理论家、历史学家对于中国历史抱有否定的态度。要么轻易否定我们很多关于历史的文学作品,要么肆意歪曲中国历史,或将中国历史庸俗化,或随意编造以迎合某种意识形态。即便正面介绍中国历史的文艺作品,也经常因为受西方观念的框架约束,要么对其真正价值认识不足,要么用西方之尺削足适履。整个中国历史在西方意识形态的笼罩下,就像是一个无处申辩的倒霉蛋。 但我在《长安十二时辰》的一系列介绍和评论中,感受到了钱穆先生所说的对于本国历史的“温情和敬意”。该剧原著作者有在国外留学及在外企工作的经历,这符合我对当今中国年轻人的期待和评价:只有真正接触和了解西方,才能避免书本对于西方的美化和误导,由此也就更容易摆脱西方的观

试论现代语文学科中文、 史、哲的分合

当我们讨论语文课程的分合时,多是讨论阅读与写作的分合、文言与白话的分合、语言与文学的分合,很少见到讨论文(文章、文学的读写等)、史(历史)、哲(哲学)的分合。似乎文、史、哲的分合不是问题,不需要讨论;或这不重要,不值得讨论。然而,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虽然我们常说“文、史、哲不分家”,但是在语文学科中文、史、哲的地位与关系至今并未厘定;在当下提倡多学科融合(如美国的STEAM ——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综合教育)的大背景下更有讨论语文学科中文、史、哲分合问题的必要。尤其是在中小学语文学科不再将语文定位于一种工具学科,不再将本学科的任务限定在学会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范围内,而强调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质。在倡导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势下,这个问题显得十分重要。 一、语文教育中文、史、哲的分合历程 (一)传统语文教育中文、史、哲的融合:文史哲一体化 传统教育是文、史、哲融为一体的。张隆华、曾仲珊在《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中对传统“六经”教育做过分析,认为孔子关于“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净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的论断,其实就是把《诗经》《尚书》《乐记》《周易》《礼记》《春秋》这六部经典分别作为修养道德、陶冶性情,了解历史、通古今流变,涵养德性、完善人格,尽心察微、精通事理,恭顺俭朴、庄重威严,以史为鉴、知所损益的重要手段,而“这六种教材,实际上是集文、史、哲于一炉的大语文教材,是我国第一套比较完整的教科书,长期以来作为我国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1]。 定型于明清的科举教育也是文、史、哲不分的。即便是蒙馆阶段作为识字教材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也是如此,明代吕坤在《社学要略》中称:“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2]近人张耀翔甚至称“《三字经》很像一部《儿童百科全书》。甚么学科都被它包括了”,如历史、教育、哲学、数学、天文、地理、物理、植物、动物、心理、艺术、文字学、课外讲演,除了体育、卫生,其他重要的学科都有。[3]此外还要阅读《史学提要》《史鉴节要便读》等历史类书籍以及《弟子规》《小学韵语》等伦理学书籍。 经馆阶段所读的“四书”“五经”等同样如此。因为科举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精英以维持帝国的统治,所以所选拔出来的官员和绅士必须是道德的化身和文化的象征。其乡试考八股文和试帖诗,会试、殿试则兼考策论。策论包括经义策、史事策和时务策。八股文有特定的程式,其题目出自“四书”,材料来自“四书”“五经”及其历代注疏。只有熟记“四书”“五经”的内容,才能在写作时代圣人立言;熟读这些儒家经典,自然会将其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同时,会写八股文和试帖诗等自然是有文化的标志。 (二)现代语文设科初期时文、史、哲的分合(1902—1916年):经史文章化 1901年禁八股,1905年停科举,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的颁布和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的实行标志着现代学科的设立。“学科”是19世纪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导致“专业”人才的需求而产生的,它的产生意味着要对传统教育中的综合知识进行分类。“语文”要独立设科,就意味着其需要从传统蒙学中脱离出来,或者说,需要与其他学科划定边界。

申论大作文写作常用的名言佳句

申论大作文写作常用的名言佳句 申论大作文写作常用的名言佳句 1、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葛洪) 2、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魏相) 3、放荡功不遂,满盈身必灾。(张咏) 4、虚已者进德之基。(方孝孺) 5、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朱舜水) 6、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谭嗣同) 7、人生至愚是恶闻已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申居郧) 8、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张廷玉) 9、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

10、昂着头出征,夹着尾巴回家,是庸驽而又好战的人的常态。(冯雪峰) 11、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12、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谋的人多半是结局很不幸的。(培根) 13、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列夫·托尔斯泰) 14、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泰戈尔) 15、自负对任何艺术是一种毁灭。骄傲是可怕的不幸。(季米特洛夫) 16、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柏格森) 17、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18、气忌盛,新忌满,才忌露。(吕坤)

19、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魏徵) 20、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申居郧) 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22、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23、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宋濂 24、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聂大年 25、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苏轼

曾国藩36字诀

曾国藩36字决 第一篇培植根本之诀 1 志字诀:做人要做第一等人 “志”是追求人生目标的决心和信念,它决定着人生和事业的目的性,支配着实现目标的坚定性。人生由立志而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若能立志,圣贤豪杰,无事不可为。曾国藩坚信,人人可以为圣贤,给自己立下了“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宏愿大志。“志”为他一生提供了精神源动力,其声名事业,便由一“志”字开始。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志向越高,成就越大 ◆慎择师友,结交有志之人 2 恒字诀:有恒断无不成之事 恒为作圣之基,便是圣贤豪杰,绝大事业,也得从此字作出。恒有三大要素:一为坚持,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二为专注,认准一件事,如终如一,全力以赴;三为渐进,日积月累,集腋成裘。守此三者,必有功成之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做大事须从“有恒”二字下手 ◆事有定程,彻始彻终

◆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3 专字诀:力气用到点子上 曾国藩说,西方人的技艺所以精绝,是因为他们每办一事,都集中精力,越钻越深,逐渐达到极致。他认为,要赶超西方,必须有“专”字工夫。他自己的一生,大事小事,无不专心为之。求师专,求友专,用情专,做事专,因而总结出“凡事皆贵专”的硬道理。人之精力有限,而世事无穷,要想有所作为,只有采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略,才能成功。 ◆专权:事权专一,乃能成功 ◆专心:心有二用,则不能成 ◆专攻:用功如掘井,凡事皆贵专 ◆专精:西洋之长在于专 4 熟字诀:笨功夫也有大收获 “熟”是一种笨功夫。曾国藩学作诗,每日熟读苏轼、陆游诗作,终生不厌,最后口舌生津,妙句随出。“熟”功虽笨,却能生巧。曾国藩为官治军,无不验证了“熟”字之功。须知世间各种本事,如果不是由“熟”而精,则终不可恃。 ◆熟极生巧,妙来无过熟 ◆万事贵熟,熟则能强 ◆先立规模,后求精熟 第二篇修炼身心之诀 5 裕字诀:让自己的心胸开阔起来

《小儿语》整合版

小兒語 明?呂得勝 【題解】 呂得勝,號近溪,寧陵(今河南省寧陵縣)人。明嘉靖年間人。曾編撰《小兒語》、《女小兒語》,與子呂坤俱致力於修身蒙學,欲“以立身要務,諧之音聲”,“使童子樂聞而易曉焉”。 續小兒語 【題解】 《續小兒語》,明代呂坤所所撰。呂坤(1536—1618),字叔簡,號新吾,河南寧陵人。呂坤的父親呂得勝為了使兒童誦習有教育意義的兒歌,寫了《小兒語》。呂坤覺得義猶未盡,還有話可說,便寫了《續小兒語》。 此書形式與《小兒語》相同,仍分四言、六言、雜言三部分。不過內容比《小兒語》更成人化了。宣傳中庸之道,主張做一切事情都不要過分。所敍述的也完全不是兒童之事,而是大人的處世經驗和處世哲學,把這些經驗和哲學灌輸于兒童,使他們從小尌遵著去做。其中也有富於哲理的,在今天還是有價值。四言 一切言動,都要安詳。十差九錯,只為慌張。沉靜立身,從容說話。不要輕薄,惹人笑駡。 先學耐煩,快休使氣。性躁心粗,一生不濟。能有幾句,見人胡講。洪鐘無聲,滿瓶不響。 自家過失,不消遮掩。遮掩不得,又添一短。無心之失,說開罷手。一差半錯,哪個沒有。 寧好認錯,休要說謊。教人識破,誰肯作養。要成好人,須尋好友。引酵若酸,哪得甜酒。 與人講話,看人面色。意不相投,不須強說。當面破人,惹禍最大。是與不是,盡他說罷。 造言起事,誰不怕你。也要提防,王法天理。我打人還,自打幾下。我罵人還,換口自罵。 既做生人,便有生理。個個安閒,誰養活你。世間生藝,要會一件。有時貧窮,救你患難。 飽食足衣,亂說閑耍。終日昏昏,不如牛馬。擔頭車尾,窮漢營生。日求升合,休與相爭。 兄弟分家,含糊相讓。子孫爭家,廝打告狀。強取巧圖,只嫌不夠。橫來之物,要你承受。 心要慈悲,事要方便,殘忍刻薄,惹人恨怨。一不積財,二不結怨,睡也安然,走也方便。 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爺娘。別人性情,與我一般,時時體悉,件件從寬。

论同伴压力作文论同伴压力作文700字

论同伴压力作文论同伴压力作文700字 同伴是巍巍大厦,没有他,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同伴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澜。但有时“同伴压力”就如一块大石头,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成长路上,处理好同伴压力是一门必修课。自信是处理好同伴压力的前提。英国女医生弗兰克林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并大胆提出假说。可大家都质疑她,在这些同伴压力下,不自信的她甚至也怀疑自己:“你只是一个普通医生,提出这样高深的问题也太不自量力吧!”于是她否认了。几年后她的结论得到了证实。倘若弗兰克林自信一些,在面对这些同伴压力时,不动摇不否认,那么她一定能成功。可见一个没有自信的人面对同伴压力便会妄自菲薄,最终被同伴压力打败。只有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是对的,才不会被同伴压力压垮。意志坚定,坚持自我,有自己的主见是处理好同伴压力的关键。苏格拉底为考验学生,拿出假苹果问有什么味道。学生们大都屈从同伴压力,采取与同伴们一致的行为说有苹果香甜的味道。而拍拉图意志坚定,有主见的说没味道。试想拍拉图若随波逐流,屈从同伴压力也不会在追寻真理的路上有所成就,也不会成为古希腊三贤之一。可见屈从于同伴压力的人会被眼前的假想“乱花渐欲迷人眼”。而意志坚定之人则会克服同伴压力,不断进取,从而达到“山高我为峰”的境界。

能明辨是非是处理好同伴压力的法宝。岳飞自幼习武,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同伴邀他偷柴火,他知道这是不良行为,便拒绝了。倘若他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与同伴一起偷柴火,又怎能精忠报国留一世美名。正如吕坤所说:“明辨是非是一种大学问。”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才会做出正确的抉择。才会打败同伴压力做最好的自己。舞动出音乐的旋律,表演出绝美的舞姿。成长路上,处理好同伴压力是一门必修课。相信今后你的成长路上不会受同伴压力干扰,一帆风顺的。

低幼儿童文学

《低幼儿童文学》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 一、儿童文学定义: 日本的儿童文学理论家上笙一郎在《儿童文学引论》中说:“无论在欧洲各国,还是在日本,儿童文学的历史都不能说不长,然而,对于什么是儿童文学这样一个问题,却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的、切合儿童年龄特点、适合儿童阅读欣赏、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 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注意:儿童文学有别于成人文学的四大特征是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和叙事性 二、儿童文学的作用 1.认知作用:少年儿童时期是长知识的时期,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有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又缺乏足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承担起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吸引他们去打开知识大门的任务。(拉格勒《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高士奇《我们的土壤妈妈》、鲁克《谁丢了尾巴》)。 2.益智作用:儿童文学的语言多精粹优美,小读者们在阅读欣赏的过程中,不仅受到思想教育和感情的陶冶,还可以从中学习语言,理解概念,丰富词汇,发展思维。有些儿童文学作品是专为儿童发展语言和思维而创作的,如学话歌、绕口令、连锁调、颠倒歌(扯谎歌)、问答调、数数歌等。(《数蛤蟆》、《什么弯弯在天边》、《月月花问答》)。 3.教育审美作用:儿童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鲜明的形象对他们有强大的感染力,正能量的传递尤显重要。改正缺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努力向英雄学习、对真善美有一个直观了解……(《雷锋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稻草人》、《寄小读者》)。 4.娱乐作用: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高尔基),顺应孩子们童真好奇活泼好动的特性,使他们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成长。 儿童文学的娱乐作用,是和健康的内容、巧妙的手法、明快的格调以及幽默的语言分不开的。 三、古典意义的儿童文学(四种类型)——儿童读物 1.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如《牛郎织女》《田螺姑娘》《狼外婆》 2.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如元代卢韶《日记故事》、明代萧汉冲《龙文鞭影》、清代程允升《幼学琼林》等 3.经过专门编纂的所谓“陶冶性情”的成人文学作品,主要是诗歌作品,如《千家诗》《神童诗》等 4.古典文学中适合儿童特点、事实上也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受的作品,如《西游记》“三打白骨精”、《水浒》“武松打虎”、《封神演义》“哪吒闹海”等 四、儿童文学和儿童读物的联系与区别 1.共性:成年人为儿童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改编、出版的精神产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