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云南文山壮族侬支系的民族音乐特点

浅析云南文山壮族侬支系的民族音乐特点

浅析云南文山壮族侬支系的民族音乐特点
浅析云南文山壮族侬支系的民族音乐特点

分类号:编号:

浅析云南文山壮族侬支系的民族音乐特点

浅析文山壮族侬支系的民族音乐特点

【内容摘要】:壮族旧称僮族,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壮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丰厚,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人口大多居住在广西,其中云南主要聚居在文山,还有红河、曲靖的一部分。由于生活圈及其各地的习俗、自称等的不同,壮族又分侬、沙、土等支系,而各支系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民族音乐特点,本文将以文山壮族侬支系为例从民族风俗,生活习性等方面来谈论壮族侬支系的民族音乐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壮族侬支系音乐特点形式地位发展

我国是民族种类最多的国家,拥有五十六个民族,云南则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拥有二十五个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云南赖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使得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四季分明,加上古代的时候一些战争使得很多人被发配边疆,因此造就了云南丰富的民族特色。也由于历史、地理学诸多方面的原因,云南的许多少数民族解放前在音乐文化上基本还处于结绳刻木记事的状况中,但作为一个民族精神生活的具体体现物,民族民间音乐却又是异常的多姿多彩,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令观者目不暇接。云南的各少数民族几乎都有自己民族篇幅宏伟、内容丰富的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好些民族中还不乏有着

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明显的美学倾向的独立而成熟的叙事长诗。至于那些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各类民歌、民间故事、民间谚语、寓言等等,在各民族中更是比比皆是。它们作为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道德教化的手段存在和衍化于各民族中间,成为一个民族精神生活的基本内容。下文便是以文山壮族农支系为例讲述着这个族群的音乐特点。

一、文山壮族侬支系的来历以及其音乐形式的产生

壮族是文山州的土著民族。据史籍记载,壮族先民属古代的滇濮,是句町濮人的后裔。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文山州的多处出土文物、洞穴遗址和崖画证实,这一片古老的土地,早就是壮族先民生息的摇篮。商周时代前,壮族先民就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稻作文化。壮族称稻田为“那”,壮族人民热恋“那”,把自己世代定居村落美称为“那勒”(船型田)、“那弘”(王、皇田)等,仅文山州以“那”命名的村落就有518个。

壮族先民早期曾经历母系氏族社会,壮语称“乜弘”制时代;随后经历父系氏族社会,壮语称“布弘”制时代;继“布弘”制后又经历“布版”寨老制社会。春秋战国时文山州属楚之牂牁;汉时受诏封在今广南县立为句町国;唐代属岭南道、僚子部;宋至元代属广南西路;明至清代属云南行省广南府。由于历史的发展和居地各异,造成壮族称谓多达30多种,语言也有差异,壮语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区。文山州的壮族可分为侬、沙、土三大支系,现有人口993591人(2003年)。

文山州壮族的侬支系,大多数自称:“濮侬”,而以生活地域自称有侬道(广南县)、侬仰(西畴、麻栗坡县)、侬赌(马关县)、侬傣(广南者兔)。侬支系操壮语南部方言语,人口约占全州壮族人口的50%至60%,约有60万人,分布在全州八个县。

文山州壮族的沙支系,自称有:布依、布雅依、布越等,操壮语北部方言语。沙支系人口约占全州壮族人口的30%至40%,约有30万人,主要分布在富宁、丘北、广南三县。

文山州壮族的土支系,自称:布傣。土支系按头帕缠绕的不同,分为“尖头土”、“平头土”、”搭头土”三个小支系,操壮语南部方言语,人口约占全州壮族人口的10%至20%,约有10万余人,主要分布在文山、砚山、马关三个县。

其中,生活习俗属侬支系较为特别,侬支系无论在起居或是劳动工作中都有其特别的地方,比如侬支系住房大都靠水边而居,房屋构造多为锥形,劳动则以群体为多见,这都关系到其风俗和敬仰。壮族人民自古以来爱唱歌,壮乡素有“歌海”之称,侬支系的人们都很好唱歌,他们的生活中无处不伴着歌声,也因此造就他们歌得民族。

壮歌种类繁多。有叙述天地形成、人类起源、物种来历的古歌;有原始宗教活动、宗教祭祀等仪式的宗教歌;有婚、丧、人生礼仪的礼俗歌;有出席酒宴的酒歌;有历法、农事季节的记事歌;有劳动歌、情歌、儿歌等等。

每逢节气或人生礼仪等,人们就以自己民族群的生活方式用唱跳或者各种形式表达喜悦或者凄苦,最初的形式大都以哼或比动作来完成,渐渐的便以固定的形式来表达对事件的意义,发展到后来人们就用相应的歌种来表达相应的节气内容或事件。

从古到今壮族侬支系的人们都以唱山歌的方式来结识朋友,表达思想感情,寻找意中人,从而逐步加深感情,自由恋爱而结成夫妻。自从对歌选偶形成以后他们的情歌便产生了,其情歌有两种演唱方式,一种是在屋里唱,叫唱夜歌,也称串寨对歌。另一种是在屋外唱,叫唱山歌。

唱夜歌是男女青年利用农闲做客、起房盖屋、讨亲嫁女的机会走村串寨,进屋熬夜唱的歌。若寨里来了姑娘或小伙子,本寨的青年人便会相互邀约伙伴去对歌。对歌有一定的礼节,男问女答或女问男答,但首先要唱敬老歌,内容以赞扬老人一生操劳,养家糊口,生儿育女的劳动歌、育女歌、祝福歌,唱完后老人们会笑呵呵地拿出棕粑、米花糖等好吃的东西招待来唱歌的人,便主动避开青年人回房睡觉。这时男客会避开女客进房;女客人也会避开男友上女儿楼去,对歌者互不相识,只听歌唱歌。主人家会燃柴火,把洗净的生姜拍碎放在壶中煮好,再放上糖,送给唱歌者喝,并以歌代礼。

在屋里唱夜歌不允许唱有爱情或风流语句,歌词以赞美为主,如赞扬壮家勤劳致富,赞美生活;歌颂壮乡锦绣风光等。一首接一首,一调又一调,内容丰富,语言形象生动,艺术特色浓郁。

对歌一直唱到天亮,对歌者才出屋见面,如双方都情投意合便可以对唱初恋情歌,同时相约好下次唱山歌的时间和地点。

对唱山歌的方式,是勒少(未婚姑娘)、勒冒(未婚伙子)利用赶集、赶花街和做客的机会,三五结伴、背着装满花糯米饭的竹箩、绣花挂包,佩戴着银镯项链,打着花伞,从十里百里远的寨子汇集在田埂边、小河旁、树荫下、花街场放开歌喉,纵情对歌,以情歌为主。委婉叠韵的情歌此伏彼起,依依深情,难舍难分。

情歌的确定是侬支系音乐形成的基础,壮族祖祖辈辈以唱情歌的方式选择自己的意中人,至今还保持着唱情歌选偶的习俗。

二、壮族侬支系的音乐特点

壮族的民间音乐是壮族人民劳动实践中的产物,是与自然作斗争的产物。最早的民间音乐作品应该是反映原始人对自然界的最初的、极其幼稚的一些看法,应该是反映劳动生活的短小而节奏性的作品。

首先,壮族侬支系的音乐特点主要就是从侬支系的民族风俗、生活习性及其

宗教信仰和节庆中反映出

来。侬支系的人民自古辛勤

劳作,温柔体贴,不雁其烦

的生活态度造就了侬支系人

民的温和,宽容,多愁善感

的性格,也因此让侬支系的

音乐中带有宽广、优美的特

点。

壮族以农业为主,驰名

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

壮族地区素负盛名的特产。

甘蔗产量居全国首位。壮族

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

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从前这是年轻少年少女互对情歌的时候,遇到自己心意的人用歌曲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因此,侬支系的音乐也具有柔和忧得特点。

其次,侬支系的音乐特点主要歌声中表达。下例是一首文山富宁侬支系的民歌《壮乡敬酒歌》:

从这段旋律中我们可以看出侬支系的民歌是那么的美丽、柔情,从全曲的结构来看,许多地方用了五度、八度和六度的远夸度,这可以使旋律大跳,表达了歌声的奔放、豪爽。从歌声中可以看到了侬支系人民的豪爽与热情,同时也能从人民的生活中感受到这一旋律特点。还有我们可以从谱例中看出,这断旋律节奏、结构极其简单,但是旋律极其富有动感,体现了壮族侬支系人民朴实但又热情的生活态度。

三、侬支系的传统音乐在壮族音乐发展中的地位

文山州壮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丰厚。自古以来,壮族人民在水头及河滨泽畔建寨而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积淀了一套丰富完备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集其精萃有:崇拜并保护森林的“生态文化”;以稻作生产维系民族生存的“那文化”;承传文化古籍的“麽文化”;创造并承传至今的“铜鼓文化”;人神共娱的“节日文化”;以歌代言的“歌圩文化”;以壮锦为特色的“服饰文化”;用糯米加工的“美食文化”等。

其中大多的精神文化创造都来自于侬支系优秀的民间音乐元素,侬支系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的发展以及音乐文化的特色,还决定了他们音乐文化的发展地位和方向。侬支系以生产稻谷维系民族的生存繁衍,千百年来,造就了侬支系人民开放、宽容、坚韧、好客、柔情的性格,正如上面谱例旋律中表达出来的

情感一样。

壮族传统音乐主要是各种山歌调。在壮族地区,每一个区或乡都有好几个调子,其中有叙事用的平调;有抒发欢快情绪的喜调,等等。据粗略统计,各地不同调子加起来达1000种以上。这些山歌调虽然是固定的,但它能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其旋律与歌词相结合,能在听众中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除了单声部民歌,

还有双声部和三声部民歌。各部之间围绕着主旋律,时而平行,时面交叉,高低相衬,跌宕起伏,悦耳动听。

壮族的民间音乐是壮族人民劳动实践中的产物,是与自然作斗争的产物。最早的民间音乐作品应该是反映原始人对自然界的最初的、极其幼稚的一些看法,应该是反映劳动生活的短小而节奏性的作品

壮族民间歌曲是壮族人民集体创造的结晶,是表达壮族人民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壮族民间歌曲按题材划分,主要有山歌、小调、风俗歌、叙事歌,流行最广泛的是山歌,因为山歌能够顺应社会发展而走。

近年来,上林县积极抢救民间文化瑰宝,让“藏在深闺”的壮族多声部民歌等文化遗产重新焕发青春光彩,产生非凡的魅力,体现了壮族音乐的发展前景。

而侬支系的传统音乐正是集聚了民间的生活元素,体现民情,表达了民间的发展现状,符合壮族音乐的大众化发展。因此,注重侬支系民间音乐的发展和不断改造创新对壮族音乐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四、侬支系的音乐能登上现代舞台的必要原因和发展趋势

首先,侬支系的音乐能反映民间的生活现象,具有旋律独特的特点。

侬支系的音乐集聚了民间的素材,真正来自生活而又表达生活的意境。透过美妙的旋律,独特的风格,蕴含了其内在的别具韵味。

其次,侬支系的音乐具有原生态味道而又不失时代气息。侬支系音乐来自民间的素材,有着实实在在的原生态音乐成分,但它同时也能与时俱进,结合时代进步的新东西,不失去侬支系的传统音乐特点。

再次,有诸多热爱民族音乐的作曲者不断的改写和创新侬支系音乐。音乐本身不会自我创新,只能靠我们的作曲家们结合时代的进步,进行适当的创新改写,这是侬支系音乐能走上现代舞台的最主要原因。

壮族侬支系的音乐虽然美丽动听,但以往却不能被广大人们认可和了解,而今,作为“第十四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云南代表参赛作品的《勐瑞列热·勐僚列哉》(壮乡好、壮乡美)、《祝酒歌》涵盖了沙、侬支系优秀的民间音乐元素,将两大支系不同曲调、不同风格的民歌进行组合演唱,表现了壮族沙、侬支系不同的民族习性和风情。在云南电视台亮相并在云南赛区取得优秀成绩,成功入选赴京比赛,这举人瞩目的转变,相信通过这次比赛能让广大的人

们了解和认可壮族侬支系的音乐,通过这次比赛相信壮族侬支系的音乐能走出云南、走向全国各地,甚至走向国外。

参考文献:

1、云南民族民间音乐2008版

2、中国民间音乐2008版

3、文山壮族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d712627118.html,/

4、《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5、《艺术探索》2000年S1期

致谢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张老师倾注了大量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尤其是李杰同学,在我论文的完成上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毕业论文写作是一次再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20-2021年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D卷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20-2021年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们,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收获怎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吧! 一、填空题(满分28分) (共14题;共28分) 1. (2分)(2011·河南) 把210分解质因数. 210=________. 2. (2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2分)(2020·南通) 两位数“2□”是2和3的公倍数,□里的数是________,这个两位数与16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 4. (2分)一个皮球4.8元,一个乒乓球的价钱是一个皮球的,一个乒乓球________元。 5. (2分)素数的因数有________ 6. (2分) (2016六上·安定月考) 45的是________,一个数的是50,这个数是________. 7. (2分) (2020六上·南京期末) 一辆汽车行千米用汽油升。1升汽油可供这辆汽车行________千米,行1千米用汽油________升。 8. (2分)妈妈今年40岁,小明年龄是妈妈的,又是外婆年龄的,外婆今年(________ )岁。 9. (2分)计算 =________ 10. (2分)(2019·路南) 一种商品打七五折销售,“七五折”表示原价的________%;如果这种商品的原价是700元,那么付款时只需付________元。 11. (2分) (2017六上·宝安期末) 六(1)班共有50名同学,星期一出勤了45人,出勤率是________ %.

民族音乐

一、判断题: 1.在《门外文谈》中阐述了中国民歌劳动号子是怎样产生的。 2.劳动创造了一切,但“事实上民歌中的各类歌种的创作及产生情况各有不同”应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民歌是一综合词,它不包括民谣、小调等短小的抒情成分较重的作品,而不包括长篇和叙事诗在内。 4.我国现见最古老的一部民歌集是《诗经》,它反映的是从西周到春秋五百年间的作品、反映的是北方十五个地区繁杂的社会生活。 5.《诗经》共305首歌曲,真正反映人民生活的民歌有136首。 6.《诗经》中的歌曲多为四字句。 7.《楚辞》是一部南方歌曲集,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九歌》共是一首歌曲组成,这些歌曲是用来祭祀的。 8.《楚辞》包括两类作品,一类是屈原的,一类是经汉代文人整理的民歌歌词。 9.乐府最早出现在秦代。 10.汉代乐府主要负责音乐人是李延年。 11.《关山月》是汉代边防战士歌曲。 12.《苏武牧羊》这首歌曲产生于二十世纪的辛亥革命后的三四年。 13.《胡笳十八拍》是蔡琰的作品。 14.《阳关三叠》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15.《满江红》一曲牌是二十世纪中期杨荫浏先生将元代萨都刺的《满江红.金陵怀古》的曲调与相传岳飞的词《满江红》配在一起而形成一首歌曲。 16.《交城山》是山西民歌。 17.《小白菜》是河北民歌。 18.搬运号子是劳动号子的一个种类。 19.劳动号子在四川叫哨子。 20.《黄杨扁担》是四川民歌。 21.《走绛州》是陕西民歌。 22.《十二莲花》是山东寿张民歌。 23.《小小水车长又长》是安徽安庆民歌。 24.《拔根芦柴花》是江苏江都民歌。 25.《川江船夫号子》共有八段组成。 26.《黄河船夫曲》共两段歌词是分节歌形式的。 27.《清江河》是湖北民歌。 28.劳动号子的节奏基本有三种类型。 29.劳动号子一般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30.劳动号子的音乐材料是采用反复使用、形式简单,较少有装饰和变化。 31.劳动号子的曲式结构受劳动号子的影响。 32.劳动号子的起停是由劳动条件和劳动过程决定的。 33.山歌是一高度成熟而又及为普及的品种。 34.陕北地区的山歌叫“信天游”。 35.山西的山歌叫“山曲”。 36.内蒙汉族地区的山歌叫“牧歌”。 37.四川的山歌叫“神歌”也叫“晨歌”。 38.安徽的山歌叫“慢赶牛”。

文山特色美食小吃

文山特色美食小吃 文山这个地方是存在一些少数民族的,其中壮族的人群占绝大多数,所以文山这个地方的特色美食也是以壮族人为标准,壮族人吃的东西是比较多的,所以他们的美食同样也是种类繁多,而且吃起来的口感也是非常美味的,不过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具体特色美食,那么文山特色美食小吃是什么? 五色花米饭是壮族人的特产,云南壮族人民称之为乌饭,不但色彩鲜艳,而且味道悠远。色彩有红、紫、黑、白、黄五种,叫“五色花米饭”。每年的秋后,壮族人就把上等的糯米挑选出来,单独放好留待做花饭用。壮族五色花米饭不但色鲜味美,而且还有良好的药物作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提到,五色花米饭中,用来染黑颜色的“枫香叶”,人食之,能“坚筋骨、益肠胃、补髓”;染黄颜色的“染饭花”具有清热凉血等作用;用来染红颜色的“红兰草”具有生血的作用。而用来染紫色的“紫兰草”,在壮族民间疗法中,单方熬汤服用,能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头晕等症。 壮族的春节从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这三天主人和来客都必须吃粽子。因为粽子在壮家是一种高贵的食物。粽子象征着富裕丰收。壮族非常的好客,所以有客人来就会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客人。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但要有馅儿。馅儿是由去皮的绿豆、半肥不瘦的猪脖子肉和草果粉拌制而成,挟在粽心里,煮熟后,味道非常的鲜美。

火草粑又叫清明草粑粑,是一种将大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掺合,加入洗净的清明草和适量白糖蒸熟,放入碓窝里反复槌打到极粘稠后,做成的类似于干壳饼一样大小的粑粑。吃的时候用锅加少许香油微火煎热或者直接用火烘烤,慢慢让外皮形成一层黄锅巴,其香甜可口的味道让你无法释怀。 酸柑子叶凉拌水鸭是云南文山壮族的一道传统名菜,属于属菜系。主要食材是水鸭。这道菜风味独特,有解暑和增进食欲之功效。色泽协调,美观大方,肉质细腻,香鲜,风味别具。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课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纺织谣》、《一杯酒》作浏览性欣赏。 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兴趣不大,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选教材规定鉴赏的曲目外,还应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曲或舞蹈给学生欣赏。因此,可选择了腾格尔演唱的歌曲《蒙古人》、解晓东用通俗唱法演绎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藏族舞蹈《金色的太阳》等作为补充的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音乐基础薄弱,喜欢音乐但是根本不了解音乐,对于音乐鉴赏的内容多数不感兴趣,偏向于东西方的流行音乐与歌唱,导课的内容与方式多需要图音或歌舞的影像资料,以及流行唱法演绎的音乐作品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进入内涵较高的鉴赏课需要音乐知识的补充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四、教学重点: 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 2、理解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六、教学方法: 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七、教具准备:电教化多媒体设备 八、课时数: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1 — 文人社发〔2017〕304号 文山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录用 李虹霞等84位同志为公务员的通知 各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州属各有关单位: 文山州2017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按招考公告的程序已全部结束,报考文山州岗位的考生通过笔试、面试、体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文件

检、录用前考察和公示,均无异议。经研究,同意录用李虹霞等84位同志为公务员。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县(市)、州属各有关单位接到通知后,请及时通知新录用人员按行政介绍信规定的时间办理公务员录用相关手续,并安排新录用人员到单位报到。 二、新录用公务员的工资待遇自报到之月起执行,在当月15日前(含15日)报到的,发全月工资;15日以后报到的,发半月工资。 三、2002年至2007年的毕业生,按《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州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文政办发〔2004〕64号)规定—2 —

计算工龄;2008年及以后的毕业生,按《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文政办发〔2008〕128号)规定计算工龄。 四、新录用人员参加工作时间从录用文件下发之日起计算。原已有工作经历的新录用人员,参加工作时间以个人档案内相关证明材料记录时间计算。 五、新录用公务员的录用、职务任免和任职定级相关工作严格按照《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印发〈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的通知》(中组发〔2008〕7号)和《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新录 —3 —

当代大学生如何对待民族音乐

当代大学生如何对待民族音乐 摘要:民族音乐是各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接受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并将民族音乐传承发扬下去!增强我国的文化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音乐文化音乐 在文化和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我国音乐在自身的发展和提高中却面临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空前的冲击。特别是由于国内许多文化传媒的错误导向,青少年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对流行音乐、通俗歌曲投入了异乎寻常的热情,出现了众多的追星族。这实在是一种令人深思的文化现象。本来,青少年偏爱流行歌曲是无可非议的,因为个人的爱好本不相同,只要这种爱好是有益身心健康的,应当允许。可是据调查了解,许多学生过分热衷于流行歌曲,排斥、抵触高雅的艺术,对中国的民族音乐知之甚少,表现出无知与淡漠,这就值得我们关注了。如果任其发展,长此以往国民音乐素养如何提高?祖国文化遗产如何继承、发扬?因此,不能把学生对流行歌曲的热衷,仅视为个人的某种爱好,而应视为关系到国民音乐素质的提高,文化遗产是否能继承与发扬的问题。因此,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作为民族音乐的传承者,提高自身的文艺修养,下面我们就先了解一下民乐的发展历史。 中国民族音乐是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我国是个拥有56个民族、具有优秀民族传统及民族文化的古老国度,各地区的方言极其丰富,蕴含的民歌也极为丰富。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特点,使用不同的语言,那么他们的民歌也风格迥异、流光异彩,如东北的二人转、苏州的弹词、天津的快板、北京的京韵大鼓等,不胜枚举。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民族音乐取材广泛,形式多样,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作品内容不同,创作的时代背景也不同,作品的类别、结构、体裁以及所采用的乐器也各有区别。针对这一特点,教师首先要在教授新歌或欣赏乐曲前分析作品。分析时可结合各种作品的地方特点,结合该地区独特的区域文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使感性与理性得到很好的结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了解和喜欢上民族音乐,去熟悉不同类型的民族音乐的特点。这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民俗民歌、轶闻趣事,而且还要让学生了解到其他的不同地区、不同特色、不同体裁的民族音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便会了解到家乡的民族音乐和其他地域的民族音乐有什么不同,无论是在方言上还是在演唱、表演形式上的差异。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民族音乐是与人民生活、工作、习俗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这些民歌曾伴随着我们先辈春种秋收,伴随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伴随着他们的悲欢离合,它们是具有鲜活艺术灵性的生命音符,是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记录,是具有民族吸引力的价值载体。听优美的民族音乐会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乡音之情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只有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才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才能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我国伟大的音乐家王光祈曾说过:“优秀音乐中含有美感,能使人态度娴雅,神思清爽,去野人文,怡然自得,以领略有生之乐。”因此,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是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走进民族音乐,增强民族精神将是

壮族文化

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最根本的是在于形成自身特有的文化,不同的文化特质,就成为区别不同民族的主要标志。民族文化与民族同生共源。壮族是珠江流域的土著民族。壮族先民因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的生产方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显示出民族文化的个性和地域性特征。壮族处于中原与东南亚、华南与西南各省文化交流的交汇处,其文化在保持自主特征的前提下,对外来文化的影响以模仿力和创造力相结合中和融化,使自身的发展充满了生命活力。当壮族先民处于氏族部落时代时,是壮族文化自主发展的时期;当壮族先民西瓯、骆越人从氏族部落社会进入阶级社会、由蒙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时,发生了秦瓯战争,秦始皇统一了岭南,西瓯骆越纳入了统一的祖国版图,自此至民国时期,壮族由自主发展时代转入了在统一的中央政府治理下与汉族和其他民族文化碰撞整合中形成和发展时期,它具有以岭南越人文化为主体的多源结构。 1、形成了自成体系的“话壮”[va6 cuэη6](壮族)的民族语言文化 语言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民族文化的活载体,是维系民族存在的重要纽带,也是人们区分不同民族的最明显和最常用的标志之一。壮族是土著民族,壮语与壮族文化同源共生,壮族的文化特征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当中。早在自主发展时期的先秦时代,壮族先民就形成了自成体系的语言文化。壮语分南北两大方言,但语音、语法结构、基本词汇大体相同。按照语言谱系树理论模式,把壮语划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但近年来有学者通过对语音系统、基本词汇,词序和构词理据、认知思维方式等语言本质问题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壮语所属的壮侗语集团与汉语缺乏同一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如壮语一般是中心成分在前,修饰成分在后。例如壮族[kai5pou4](鸡公),汉语是“公鸡”;[no6mou1](肉猪),汉语是“猪肉”;[ran2 kou1](家我),汉语是“我家”;[piali3 kon5](走先);汉语是“先走”;等等。这表明壮语与汉语的词序结构逆向反差,认知思维逻辑南辕北辙,两者的关系不是发生学关系,而是接触关系。根据考古发现,在华南——珠江流域商周时代的陶器上就有不少刻划文字符号,说明在自主发展时代,壮族先民就已经试图创造本民族的文字。秦汉以后,随着汉文化的传人和影响,壮族先民转向借用汉字的形、音、义和六书构字法,仿造出本民族的文字即古壮字或称“土俗字”、“方块壮字”。 赖“那”而食的饮食文化 20世纪60年代起,考古工作者就在邕宁、武鸣、横县、扶绥等县沿邕江及其上游左、右江两岸新石器时代早期贝丘遗址中出土了石杵、石磨棒、石磨盘、石锤等加工谷物的工具,在桂林甑皮岩人类洞穴遗址中出土距今9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片。根据遗传学遗料,当时这一地区加工的谷特主要是稻谷。因为麦、粟等是后来传入这一地区的,而根据民族考古学,陶器是适应食用谷物的需要而出现的,这表明壮族地区早在距今9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便开始食用稻米,并发明了与食用稻米有关的杵、磨、锤、陶罐等加工工具和炊煮工具。约成书于春秋时期(前770~前476)的《诗经》中的《大雅?公刘》中有“乃积乃仓,乃为裹粮”,其中的“糇”(又写作“糇”),源于古越族语言,与北方的“粮”同义,是米饭、干粮的意思,至今壮族仍称稻、稻谷、稻米、稻米饭为“糇”[hau4]或“膏”[khau3]。这就说明,壮族先民在远古时代,就懂得将稻米煮熟食用,而且随着稻的传播,这种食用方法也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并被记录于《诗经》之中。壮族和泰族民间都有一句俗语:“[dci2nam4mi2pia1](水里有鱼类),[dci2na2mi2khau3](田里有稻米)。”这就是壮族先民“饭稻羹鱼”、“赖‘那’而食”、以“那”为中心的饮食文化的生动反映。古代,壮族先民适应自然环境,反复地筛选、培育糯稻,并广泛种植,使之成为自己生活中的

对中国民族音乐认识

对中国民族音乐认识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民族音乐一般分为五大类,即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每类音乐又各有多种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如歌曲又有古代歌曲和民间歌曲之分;民间歌曲中又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及多声部歌曲等不同的体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点。又如民族乐器,早在两千多年的周代就有七十多种乐器了。现在经常使用的乐器已达两百多种。按其演奏方法和性能,可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类,这些乐器既能独奏,又能组合成各种形式和乐队进行重奏和合奏,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不同乐器的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民歌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猎获野兽的欢快,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它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阶级的分化和社会制度的更新,民歌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其社会作用也显得愈来愈重要了。 说唱音乐 这种音乐是以一段固定的旋律、节奏,配上合成器、刮唱片和快得听不懂的说唱所组成,很多人觉得太怪异、太单调,所以预测它维持不了多久,可是事实证明,从它发展到现在所有正式的音乐颁奖礼及歌曲排行榜上都有说唱这个项目的细分,像Billboard的年度说唱专辑大奖便是了解美国说唱流行趋势的最佳指南。许多人认为所有的说唱音乐听起来都是一样的,其实不然。你要先去听说唱所表现出来的节奏和押韵的感觉,再去了解它要表达的内容。 戏曲音乐 戏曲音乐是中国戏曲中的音乐部分,包括声乐部分的唱腔、韵白和器乐部分的伴奏、开场及过场音乐。其中以唱腔为主,有独唱、对唱、齐唱和帮腔等演唱形式,是发展剧情、刻划人物性格的主要表现手段。唱腔的伴奏、过门和行弦起托腔保调、衬托表演的作用。开场、过场和武场所用的打击乐等则是喧染气氛、调节舞台节奏与戏曲结构的重要因素。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及乐器资源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及乐器资源 【摘要】云南民族音乐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传统。云南民族音乐的发展,和整个经济文化的发展一样,自两千多年前庄跤入滇以来,即和中原音乐文化保持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少数民族的先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各自创造了本民族别具特色的音乐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多种多样的民族乐器,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富有特色的器乐演奏形式及大量优秀的器乐曲。 【关键词】云南民族音乐文化;云南民族乐器 一、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云南,曾被誉为“歌舞之乡”、“音乐的海洋”,祖国西南边疆的一座“民族音乐艺术宝库”。的确,长期生息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年复一年,世代相传,为我们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民族音乐。特别是唐代南诏时期,“传周公之礼乐,习孔子之诗书”,大量吸收内地汉族文化,对云南民族文化、民族音乐的发展,无疑起过很大的促进作用。明清以来,大量内地汉族移民入滇,给云南民族音乐的发展以进一步的推动,特别对地方戏曲音乐的发展影响极大。如花灯音乐中不仅有许多曲调来自内地,而明、清小曲则更是花灯唱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滇剧的丝弦、胡琴、襄阳等三大类唱腔,即分别源自秦腔、徽调和汉调。至今遍及云南各地的“洞经”音乐①,据初步考证,约于明嘉靖年间从四川传入。 云南民族音乐其包括民歌、民族器乐、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五大类。其中,除汉、白、傣、壮等民族有说唱艺术和戏曲艺术外,在各族人民文化生活中,民间歌唱、民间器乐演奏和民间歌舞活动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②。 美丽神奇的彩云之南,是多民族文化产生的摇篮和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历史条件,形成了云南独特丰厚,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创造性的民族文化,为世界保存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罕见的民族文化大观园。作为其中瑰宝之一的民族音乐文化,更是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变化丰富、影响深远。 早在3200多年前的殷商中晚期至周初,云南铜鼓、编钟、铜葫芦笙斗等就揭开了云南民族音乐艺术灿烂的历史篇章。昆明彝族子君人至今仍在吹奏的陶制乐器“阿乌”、富民出土的土洞箫,与周代埙类乐器十分相似;考古发掘出土的楚雄铜鼓、羊角钮钟、江川曲管葫芦笙、祥云葫芦箫、编钟,均为春秋战国时期典型的中原乐器;呈贡发掘的东汉梁堆墓内的抚琴和吹箫陶俑,昭通出土的歌舞画像砖等,展示了汉代云南各民族丰富的音乐艺术。文献记载中,司马相如《上林赋》所记汉皇宝宫廷宴乐中的“巅歌”与汉乐府中表演滇歌的“诸族乐人”相互印证;《后汉书》载有明帝时代的《哀牢行者歌》、《白狼歌》;东汉永宁元年(公元120年)西南夷掸国献乐及幻人到洛阳演出,安帝与群臣共观“大奇之”;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尝抚琴,滇人乃著《琴经》。 到唐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南诏王异牟寻派大型歌舞团赴长安献演《夷

壮族、彝族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调研 ——壮族、彝族文化调研 中西服装史随堂作业 B1203班 0716120304 张振彬

前言 壮族 一、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二、人口:1700万 三、分布:广西、云南、广东、贵州、湖南。(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壮族历史文化保留最鲜明最完整的地区) 四、壮族有自己的语言“壮语”和文字“壮文”。 五、信仰:摩教、祖先崇拜、自然崇拜。 六、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早在先秦时期的百越就是壮族的先民。 七、壮族文化代表:铜鼓、布洛陀、崖壁画、山歌。 壮族)节日: 春节:壮族的春节从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但初三至初五仍算春节期。它是壮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般从腊月二十三起就开始做准备,家家户户搞卫生、缝制衣裤、购买年货、张贴对联、制作糕点、杀猪、包粽子、放鞭炮、穿特殊的服装。春节又是个团圆的日子,凡是在外面工作的人,一般都赶在年三十之前回家团聚,吃团圆饭。春节期间,除了走亲访友,男女青年多去参加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等文娱体育活动。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等。晚饭的八道菜中少不了“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会炖猪脚、炖整鸡。米饭要做得很多,剩到第二天吃,象征着富裕。年三十晚家家都要守岁,直到半夜鸡叫,燃放鞭炮,除旧迎新。(与汉族大体相同) 陀螺节:在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举行一次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节。时间(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比赛打陀螺是热闹非凡,获第一名者荣称“陀螺王”。陇端节:相传这个节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原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侬智高(壮族)于公元1052年4月起兵反对宋王朝的事迹。陇端街已发展成为富宁县以及邻近一带壮、瑶、苗、彝、汉各族人民进行物资交流,共同欢庆的传统节日。(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开始,历时三天。)届时,姑娘们穿上衣角、袖口镶着银排和绣有花边图案的无领斜襟上衣和蜡染统裙,戴上壮锦胸兜,脚穿绣花鞋,各个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英姿勃勃的小伙子与姑娘们相聚,载歌载

对音乐的认识大学音乐鉴赏论文

浅谈对音乐的认识 系部:工程管理 班级:B120803 姓名:XXX 学号:B12080329 联系方式:157XXXXXXXX

一直以来我对音乐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以其独特、美妙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聆听一场音乐会,会使我们陶醉其中,观看一场歌舞晚会,会使们激动万分。演奏家精湛的表演,令我们羡慕不已,歌唱家动听的歌声,令我们跃跃欲试,这是因为音乐是美的艺术。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高层次的审美追求会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将变得更加丰富而充实。 音乐是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艺术语言。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音乐都有它的情感色彩。音乐以其强烈的感情来撩拨人的情思,陶醉人的心灵。它通过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快慢、连断等来抒发变化多端的内心感情。如表现欢乐的情绪,音乐的节奏就明快;表达烦乱、惊惧的情绪,音乐的音响就呈现出不连贯、不规则的样态等。音乐,就是将几个不同的音符巧妙的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不同的灿烂之章。节奏是“音乐的生命”。韵律则是在节奏基础上的变化,给节奏以一定的情调贯穿而形成的。韵律在音乐中表现为起伏变化的旋律线条,使音乐节奏更具有鲜明性。同时,节奏感限制了音乐的特征,协调了音乐的内涵。 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它不以地域而存在,也不以时间而消亡,它弥漫于天地间,参透于人群里。音乐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也是声音美味的品尝。音乐来源于生活,也反映着生活。音乐在生活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就好像人们需要用语言来与人沟通一样。很难想像,没有了音乐世界不知会变成什么样子?音乐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音乐可以调剂紧张、单调的生活,使人们的神经得到放松,有益于身体健康。音乐可以给人听觉以愉悦,净化人的灵魂,使人们的精神得到一种高度的享受。音乐还能帮你排除忧愁和悲伤,使你从痛苦中解脱。医学上还用音乐来辅助治病,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效果。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说明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人们在进行强体力劳动时,为了减轻精神上的负担,发出“杭唷!嗨唷!”的声音,特别是在集体劳动时,更有用歌唱的节奏来统一步伐和着力点的作用。劳动号子就是这样产生的。另如持续时间较长的重复性劳动,为避免单调及精神上的疲劳,人们也会自然地发出种种歌声来调剂精神。如采茶、放牧、摇船、插秧等等,虽节奏并不一定与劳动动作合拍,但因有了歌唱的调节,就会使人感到轻松和减少寂寞感,枯燥感。当我们在非常愉快的时候,会一面唱着歌,一面手舞足蹈地跳着舞。当我们在非常郁闷时,忽然一支优美动听的旋律飘至耳畔。烦恼、不快立刻烟消云散,无有踪迹。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它可以放射出人类追求光明灿烂理想的光芒。一首好的乐曲,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也像神话般的故事,启迪鼓舞着孩子们的心灵,追求光明,创造幸福,创造未来,创造新世界。音乐能够表现出一定的音乐形象。当我们给孩子唱摇篮曲的时候,孩子会安静地合着小手将头侧睡在小手上;当我们给孩子唱欢快的歌曲时,孩子会不自觉手舞足蹈,随着音乐而起舞;当我们给孩子唱一些进行曲时,孩子会大步走向前,迈着坚定而有力的步。 音乐是我们生活中传递情感的纽带。如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是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与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一跃居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九年级五月调研数学试卷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九年级五月调研数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 -的绝对值是() A . - B . C . 2015 D . -2015 2. (2分) (2017八上·罗庄期末) 下列字母或数字具有轴对称性的是() A . 7 B . Z C . 1 D . N 3. (2分)(2020·舟山模拟) 截止到2019年9月3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累计票房达到了47.24亿,47.24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 47.24×109 B . 4.724×109 C . 4.724×105 D . 472.4×105 4. (2分)(2017·市中区模拟)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 x2+x3=x5 B . (x﹣2)2=x2﹣4 C . (x3)4=x7 D . 2x2?x3=2x5 5. (2分)(2016·柳州) 如图,茶杯的左视图是()

A . B . C . D . 6. (2分)为了提高学生的跳绳水平,将某校九年级(1)班全体同学分为两人一组,分别进行了5次一分钟摇绳训练,训练后其中一组两名同学的5次跳绳的总成绩相同,现需要判断哪一名同学的成绩比较稳定,通常需要比较两名同学成绩的() A . 平均数 B . 众数 C . 中位数 D . 方差 7. (2分)等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等于,则另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A . , B . , C . , D . , 8. (2分)(2012·丹东)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F分别在边AB、BC上,且AE=BF=1,CE、DF交于点O.下列结论:①∠DOC=90°,②OC=OE,③tan∠OCD= ,④S△ODC=S四边形BEOF中,正确的有() A . 1个 B . 2个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贯彻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贯彻 《云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云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创建整洁、优美、安全、文明、和谐的城乡(镇)环境,促进城乡(镇)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结合文山州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在本州城乡(镇)规划区内实施建设、经营、管理和享用城乡(镇)公共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乡规划区是指自治州内的县城、乡(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中划定。 第四条城乡建设管理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节约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与管理并重和持续发展的原则。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管理体制。 公众对城乡建设管理依法享有知情、参与、建议、批评和监督的权利。 第五条州、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乡建设管理的领导,将城乡(镇)建设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城乡(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投入。 第六条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州行政区域内的城乡(镇)建设管理工作。 城乡(镇)建设、城乡(镇)规划、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等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城建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履行职责。 发展和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安监、工商、公安、交通、水务、林业、卫生、旅游、邮政、通信、电力等有关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城乡建设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对在城乡建设管理中作出显著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州、县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章城乡(镇)建设专业规划管理

第八条州、县人民政府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置规划管理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镇)规划工作。县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接受州级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乡(镇)设置规划建设管理派出机构,在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监督下,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规划建设实施管理。 第九条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乡(镇)总体规划,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组织各有关主管部门编制相应规划区域内的城乡(镇)道路、供水、节水、排水及污水处理、供气、供电、公共客运、教育、商业服务网点、集贸市场、人民防空、消防、防洪、邮政、通信、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垃圾处理、防震减灾及其他关系公共安全的各类专业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 编制城乡(镇)建设专业规划,必须从城乡(镇)风格、风貌,道路、建筑、景观、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突出当地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名居应加强保护,编制保护规划。 编制城乡(镇)建设专业规划应当向社会和有关部门征求意见,经建设和有关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后,报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并报送同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城乡(镇)建设专业规划经批准后必须在30日内在本行政区域内公布,并报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经批准的城乡(镇)建设专业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同意,依法按原审批程序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并备案。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经批准的专业规划。建设和相关主管部门按照城乡(镇)建设专业规划的要求,对城乡(镇)道路、桥梁、广场、供水、供气、供电、路灯、绿地、停车场、公共客运、应急场所、节水、排水及污水处理、环境卫生、垃圾处理、消防、防洪、防灾减灾等市政公用设施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建设单位应当加强社区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商业金融、市政公用、办公场所等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民族音乐鉴赏课学习心得体会

民族音乐鉴赏课学习心得体会 商学院 农经1202班 唐婷 可以说,我从小学到高中音乐课从未间断,断断续续我接受了近十年的音乐熏陶,古人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接受了近十年音乐熏陶的我学会了最基础的的识谱,对音乐也具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但因为自身的信心的缺乏,在原本唱歌机会少之又少的音乐课上,得到锻炼的机会几乎为零。 进入大学之后,有幸得以选择到了陈老师的音乐鉴赏课,陈老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让音乐课堂变的轻松幽默,我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越发的浓烈。在课堂上老师更是积极与同学互动,给同学提供锻炼的机会,让同学们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更多的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对我来说,上陈老师的音乐鉴赏课就是一种人生的陶醉,更是一种享受。 当然在民族音乐鉴赏课上我也学到了许多东西。首先我对民族音乐鉴赏这个概念有了更为广泛而深入的认识,民族音乐鉴赏分为“民族音乐”和“音乐鉴赏”两大部分进行理解。 “民族音乐”顾名思义就是指各民族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情感生活的音乐,因而它是具有民族性的音乐。民族音乐包括民族、民间音乐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音乐。民族音乐同时也是扎根于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 “音乐鉴赏”和作曲家作曲,文学家写诗歌小说一样,有一整套表情达意的体系。这种体系就是我们常说的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包括元素、旋律、节奏(有规律的音乐的长短的结合)、节拍(有规律的强弱)、速度、力度、音区、音色、调式、调性、和声、复调、配器。 其次我对民歌也有了一些了解。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河北民歌《放风筝》、新疆民歌《美丽的姑娘》、山西民歌《汾河流水哗啦啦》《五哥放羊》、湖北民歌《清江放排》、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湖南民歌《叫我唱歌我就唱》、《良宵》、《夏夜》、内蒙民歌《牧歌》、东北民歌《月芽五更》、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和汉族民歌《绣荷包》带领我们领略了祖国各地的好风光。 再者,我对民族唱法也有了一些了解。民族唱法是在我国民族艺术土壤中孕育成长,在继承中国各民族的民族唱法,戏曲唱法和曲艺唱法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欧洲传统唱法的科学训练手段和技术方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强烈民族风格和特点的歌唱艺术。在了解民族唱法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民歌《康定情歌》等的学习以及演唱,进一步贯彻落实了民族音乐唱法,提高了我们自身的音乐素养。 更重要的是在了解民族唱法的基础上我还学会了如何结合民族情感来分析来进行对民族音乐的鉴赏。好比据《黄河大合唱》改编的由《黄河传输曲》、《黄河颂》、《黄河愤》、《保卫黄河》的四个部分组成的协奏曲描写了抗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同时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伟大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两岸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起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最后陈老师还带领我们现代歌唱家的风采,邓丽君的《小城故事》、《甜蜜蜜》、《在水一方》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邓老师甜美温婉的嗓音;毛阿敏的一首《烛光里的妈妈》唱进了无数儿女的心田,唱出了天下父母的心声;王宏伟的《西部放歌》、《敦煌千里》带我们领略了西部的辽阔无垠、敦煌的宏伟壮丽;李娜的《青藏高原》带我们飞越到数千尺高的云端,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从我自身来看,我觉得学习一些基础乐理和试唱知识是很有必要的。首先,从小学到高中,我从未系统的完整的学习过乐理和试唱知识。其次,学习一些基础的乐理可以让我们初步领略音乐的魅力和博大精深,激发我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我们自身的音乐素养,对自身音乐方面的发展有所帮助。最后,对一些对音乐感兴趣的大学生来说正

云南民歌详细诉说

云南民歌详细诉说 云南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有彝、白、傣、哈尼、壮、苗、傈僳、佤、回、纳西、拉祜、景颇、瑶、藏、布朗、阿昌、蒙古、崩龙、独龙、普米等族。云南的汉族人民与众多的少数民族人民在包括文化、音乐在内的许多方面有长期而广泛的交往。因此,云南的汉族山歌更带有山野的泥土气息,曲调上也比四川、贵川的山歌都要丰富多彩。除了少数民族的影响之外,历史上曾有大量江南人迁徙至云南,因此云南民歌中又有江南风格与西南风格的混合因素。 云南汉族民歌可概括为山歌、小调、劳动歌曲和舞蹈歌曲四大类。汉族山歌在某些地区叫做“调”或“调子”,也有的叫做“腔”。山歌即所谓“山野之曲”。所以,这类民歌主要在山野、田间演唱,由于演唱的环境,就形成这类民歌大都比较自由、舒展、高昂、奔放。这类民歌多采取对唱的形式,也可独唱。对唱时因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了唤起对方的注意,并激起对方感情上的反应,故往往开始先唱一个漫长的引腔,再唱主要内容。这类民歌是云南汉族民歌中地方特色最为鲜明的部分,而各地又有不同的风格,且大都无固定歌词,多系即兴演唱,故最能显示歌手的艺术才华。云南汉族山歌风格独特,旋律优美,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如《耍山调》、《赶马调》、《小河淌水》、《弥渡山歌》、《大河涨水沙浪沙》等早已脍炙人口。 云南汉族民歌中的小调可叫做生活小曲,数量较大,内容题材亦较广泛。这类民歌来源较复杂,既有不少明、清小曲,也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汉族民歌,大都有较固定的传统唱词。其风格相对的不如云南山歌独特,但仍具有一定的地方色彩。 劳动歌曲大体包括三种类型。一类是伴随着特定的劳动生产唱的山歌;另一类是在集体劳动过程中,起鼓舞情绪、减轻疲劳、协调动作作用的劳动号子,通常是一歌众和,并且有鲜明的劳动节奏和强烈的劳动气氛;再一类则是一种由专职歌手在田间伴随劳动过程即兴演唱的形式,,演唱曲调多由当地山歌、小调联缀而成。 舞蹈歌曲通常具有鲜明的舞蹈节奏,花灯歌舞中的曲调均属此类。其中,尤以《十大姐》在国内早已享有盛誉。 建国以来,著名民歌演唱家黄虹对云南汉族民歌的介绍、传播以及演唱艺术的提高,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她演唱的《猜调》、《小河淌水》、《绣荷包》、《耍山调》等云南民歌,赢得了国内乐坛的赞誉。几十年来,她曾随各种艺术团体,先后访问了前苏联、波兰、罗马尼亚、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日本、印度、印尼、缅甸等国,以她精湛而独具特色的民歌演唱艺术,为云南民族音乐绘上了浓重的一笔。

对中国民族乐器的认识

对中国民族乐器的认识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仅从己出土的文物可证实:远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多种多样的乐器。如新石器时代的骨哨,仰韶文化的埙,殷商的石磬,还有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等等。这些古乐器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关于中国乐器的分类,早在周代,中国已经有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成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叫做“八音”。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中国一直沿用“八音”分类法。现在,常见的乐器类型有,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以及打击乐器。 第一类吹管乐器 常见的有笛、箫、唢呐、笙、葫芦丝、埙等等。其中笛与箫最为相近,横吹为笛,竖吹为箫。笛子音色清脆明亮,箫音色柔和、甘美而幽雅。笙,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早见于殷商,是一种可以一吹一吸交替发音的吹管乐器。笙声音清晰透亮,音域宽广,能吹奏复杂的和声和简单的复调。唢吶,又名喇叭,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乐器之一,在民间婚、丧等红白事以及风俗性的节日中,它是主奏乐器。 第二类拉弦乐器 常见的拉弦乐器有二胡、京胡、板胡、高胡等等。 二胡,又称胡琴或南胡,二胡音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悲时犹如杜鹃啼血,烈时好比万马奔腾,二胡具有哀婉刚毅无所不能的表现力。二胡发音延续,接近人声,强弱变化自然,表现力和演奏技巧极为丰富,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器乐音乐和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二十世纪出现的民族音乐大师刘天华、华彦钧,将二胡的艺术品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著名的二胡曲有《二泉映月》、《赛马》,《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的代表作,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得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 高胡,外形与二胡相似,琴筒比二胡略小。音色娓婉,柔和细腻,最能表现南方的风土民情,是粤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第三类弹拨乐器 弹拨类乐器有琵琶、柳琴、扬琴、月琴、阮、三弦、古琴、古筝,等等。 古琴,又名七弦琴,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古琴最初为五弦,至周代增加二弦为七弦,三国时有了徽位。从此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形制基本稳定,一直流传至今。古琴的演奏有按、散、泛三种技法,变化非常丰富,最适宜表现中国音乐特有的韵味和意境,内涵非常深邃,是中国数千年文人音乐的代表。古琴曲《流水》是我国最古老的琴曲之一。这首古曲淡泊、优雅、深邃,意境深远。乐曲通过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绘,抒发了对大自然壮丽河山的赞颂,隐喻作者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回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精神。 琵琶,是弹拨乐器中表现力最丰富的乐器之一,琵琶音色柔和、华丽,被称为“民乐之王”。著名的乐曲有《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等。 第四类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乐器之一。在我国的历史中可以上溯到史前文明时代。先秦时期的“钟鼓之乐”,就是以打击乐器为主要乐器的乐队。中国打击乐器品种繁多,富地方色彩,表现力强。大致可根据其制作材料做分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