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道县特色文化

道县特色文化

道县特色文化
道县特色文化

道县特色文化

导读:田广洞鬼崽岭位于县西南;边陲的祥霖铺镇境内,南临萌诸岭,东望九嶷,西临都庞岭,呈小盆地地形,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候气候;处在湘南连通广西的交通要道上,地势低平,坡度平缓。鬼崽岭与江永县上江圩毗连,距道县县城约15公里,与玉蟾岩古文化遗址基本处于同一经度位置。其所在地貌属平岗类型,土质肥沃。

特色文化

第一章祭祀文化稻作文化

第一节田广洞鬼崽岭祭祀文化

一、地理环境

田广洞鬼崽岭位于县西南;边陲的祥霖铺镇境内,南临萌诸岭,东望九嶷,西临都庞岭,呈小盆地地形,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候气候;处在湘南连通广西的交通要道上,地势低平,坡度平缓。鬼崽岭与江永县上江圩毗连,距道县县城约1 5公里,与玉蟾岩古文化遗址基本处于同一经度位置。其所在地貌属平岗类型,土质肥沃。

二、鬼崽岭古祭祀遗址

寺庙与碑刻

解放后,鬼崽岭山前等比距离坐落着白象庙和禹王庙。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白象庙和禹王庙遭毁坏,原形不存。至2003年,白象庙和禹王庙只有一些建筑石墩散落在田野里和水渠边。90年代末后,经县文化局、文物管理所等单位初步考查,两庙祭拜的是传说中与舜帝有关的人,其所建年代暂无详据可考。此外鬼崽岭一带至今流传有迎圣祠、万岁庙等地名,并发现有一些祠庙、拱桥、门庭等建造或修建的碑记,如重建万岁庙碑、五谷桥碑、中和节碑等,其中修建田广洞村门庭的碑刻上,有“舜迁徙”字样。经初步考查,这些都与祭舜有相关。

鬼崽岭人形古石像群

田文洞鬼崽岭人形古石像群“高不满三尺,小者若有数寸”,千形万状。专家初步推断其总数不少于6000~10000个。从作品表现形式看,以空手人像为多,

其次为拄剑、持刀人像等。当地老百姓称这些不明年代的石像为“阴兵”、“鬼崽”,鬼崽岭因此得名。1994年,《道县志》杂录篇《碑刻》一章登载了徐咏在清光绪29年撰写的题为《田文洞栎头源坛神记》的碑文。全文记述田广洞古石像群的环境、状态、传说故事及人文景观之奇。从此,碑文向县内外公开后,吸引一些猎奇人员前往参观、考察。鬼崽岭石像除裸露地表外,仍有大量深埋地下。2 005年,田广洞村支书陈继洪协同考古人员在遗址处进行考查,分五层挖两米多深,每层有1000多个雕像,每层石像没有特别的摆放规则。此次考查,专家未向外界发表观点。2006年,湖南省文物专家及一些省外专家、学者、民间考古爱好者先后到田广洞进行考察、探谜。原北京社科院院长高起祥认为,从石像的雕刻手法分析,一些石像打造的年代很可能早于秦朝兵马俑,而最晚的打造年代可能延至唐代;道县民俗专家何家壬认为,从田广洞大量的古迹佐证和舜帝南巡经过道县的史实分析,舜帝南巡时可能死在道县,这些石像估计是舜帝的陪葬品;永州市文物管理处在对文物评估中提出,鬼崽岭地处世界文化一绝的女书的核心流传区域,有不少石雕人像具有古代女神的特征,它们与女书文化现象之间可能存在内在关系。

2006年5月,鬼崽岭石像群遗址被公布为湖南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同月,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到遗址考察,指示要重点保护,尽快发掘解谜。鬼崽岭祭祀文化研究

2006年,县文物管理所唐忠勇撰写论文《对鬼崽岭文化现象的思考》,提出鬼崽岭是大型的祭祀场所和鬼崽岭石像与祭舜有关等观点,得到省内有关专家的关注。同年,道县籍人周承儒,通过实地考查和收集史料,撰写并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零陵有陵》一书,用大量佐证陈述田广洞鬼崽岭古祭祀遗址与祭舜有关。

第二节玉蟾岩古稻作文化

一、地理环境

玉蟾岩古文化遗址位于县寿雁镇白石寨村附近一石灰岩山洞内,处于北纬25°30′,东经111°30′左右。洞穴发育在石灰岩残丘下部,较现代地面高约5米,洞前地势平坦开阔。其所在地貌属县境中部平岗区及溪谷平原地带,土质肥沃,河溪贯穿。

二、玉蟾岩古文化遗址

20世纪80年代,道县在考古调查中对玉蟾岩的堆积物进行考证分析,初步判断为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的全新早期遗址。1983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袁家荣率领考古队到玉蟾岩进行首次考古挖掘。挖掘面积约12平方米,出土一些石、骨、角、牙、蚌、陶器制品及动植物化石、牙饰品等。其中,含3块原始陶片和2枚稻壳,稻壳颜色呈黑色。1995年,省考古队再次到玉蟾岩进行挖掘,挖掘面积约34平方米,出土2枚栽培稻谷壳(颜色呈灰黄色)、一堆约30×30厘米范围的陶片及一些其它已出土的遗物。1998年3月,袁家荣在日本稻作、陶器城市文明起源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题为《玉蟾岩遗址的主要收获》的学术报告。报告的鉴定结果主要有:遗存的文化面貌表现出一种由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的特征;遗址的生态环境与现代有较大差别,最突出的表现是当时有较大的水域分布;出土的稻谷是一种兼有野、籼、粳综合特征的从普通野稻向栽培稻初期演化的最原始的古栽培稻类型。中国农业大学张文绪教授通过电镜分析鉴定,定其名为“玉蟾岩古栽培稻”,栽培时间距今约10000多年;出土的陶器距今约12320(±120)~14490(±230)年左右,具有最原始陶器的初级形态。2001年3月,玉蟾岩遗址被中国社科院选列入中国20世纪100项重大考古现之一。同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由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以色列威兹曼科学院联合组建的“中国水稻起源考古研究”项目考古队,对玉蟾岩遗址的进行首次国际联合挖掘,历经1个多月,在玉蟾岩堆积层中又发现7颗古栽培水稻稻壳,经专家鉴定,其栽培年代距今约12000年。专家认为“玉蟾岩出土的水稻壳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栽培稻标本”。

第二章周敦颐理学

第一节周敦颐生平及主要成就

周敦颐(1017~1073),原名敦实,为避宋英宗之讳,改名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五月初五日生于道州营道县营乐里楼田堡(今清塘镇楼田村)一个世代书香家里。五岁时,父亲周辅成(宋大中祥符八年进士,曾任贺州桂岭令,宦游于外)逝世,年幼并跟着母亲郑氏在农村发蒙读书。15岁时,隋母到京都投奔舅父龙图学士郑向,受郑向教诲,精通经史。

康定元年(1040),周敦颐出任洪州分宁县主簿。期间,判决一件久悬不决的讼案,受到士大夫们交口称赞。

庆历四年(1044),经吏部考核,提任南安司理参军。当时,“……南安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为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庆历六年(1046),大理寺丞知虔州兴国县程珦过南安,知周敦颐品德高尚,交为朋友,并令其两个14、15岁的儿子——程灏、程颐“师事之”。这年冬,因为王逵的推荐,派为郴州郴县县令。庆历七年,周刊敦颐兴师道,办教育,作书堂于郴县之鱼绛山。

皇佑二年(1050),改任桂阳县(今湖南汝城县)县令。皇佑五年(1053),当道诸公,皆以他治理郴、桂两县政绩显著,向朝庭交荐。次年,史部采纳推荐者的意见,周敦颐升大理寺承京官衔,派任举洪州南昌县知县。当地的“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以污秽善改为耻”。任上曾得过一场大病,一天一夜不省有事。友人潘兴嗣和同事来家看望,见他家“服御之物,止一敝箧,钱不满百”,赞他“真廉士也”。

嘉佑元年(1056),调任合州判官。“在合州郡四年,人心悦服,事不经先生之手,吏不感决”。期间,讲学传道。东归时,与王安石相遇,俩人“语连日夜,相见恨晚”,王安石“退而精思,至忘寝食”。

嘉佑六年(1061),任命虔州通判。治平元年(1064),改任通判永州。治平四

年春,周敦颐携其二子——周寿、周焘回乡省亲扫墓。三月六日,与乡人蒋瓘、区有邻、欧阳丽、陈庚、何宗道等同游城南含晖洞,题名刻石。

神宗熙宁元年(1068),任广南东路转运判官。熙宁三年,转为虞部郎中,提升广南东路提点刑狱。次年,领提点刑狱事。以“洗冤泽物为己任”,“不惮出入之劳,瘴疠之侵,虽荒崖绝岛,人迹所不至,亦必缓视徐按”。当时,虞部员外郎中杜谘知端州,禁止百姓采石制砚,人民恨之入骨,讽为“杜万石”。周敦颐对杜谘“夺民之利”的作法,据实奏报朝廷,朝廷下旨:“端州之砚,允许百姓开采,凡仕于端州者,买砚不得超过两方。”百姓受益。熙宁四年,周敦颐因操劳过度和对气候的不适应,病倒在床,及听说母亲的墓庐遭水浸袭,请求调任南康知军,得到朝庭恩准。同年末,托病辞职,上交印绶。

熙年五年,周敦颐定居庐山,在山脚建濂溪书堂,与周文敏一道讲学授徒。颐宁六年六月初七,周敦颐病逝,葬于庐山莲花峰下。

周敦颐官暇勤于著书之说,主要文章有《太极图说》、《通书》、《爱莲说》、《养心亭说》、《拙赋》及诗歌《书窗夜雨》、《静思篇》等。所提出的哲学思想,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人研究理学的课题。

第二节理学概况

周敦颐理学,又称濂溪学,是周敦颐创立的理学、哲学学派。周敦颐和他的两个著名弟子程颐、程颢开创的宋明理学,成为主导中国社会近千年的正统意识形态。濂溪学与二程的“洛学”、张载的“关学”、朱熹的“闽学“相并列,且居其首,是值得后人研究、发扬光大的宝贵文化遗产。

濂溪学的内容濂溪学承孔孟,下启湖湘学派。其主要内容,即重德治,主张“以德治国”,“端本,诚心而已”。认为“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君子以道充

为贵,身安为福”,高扬冰清玉洁的理想人格,“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重视为政以廉,对于“后世礼法不修,政刑苛繁,纵欲败度,下民困苦”极力抨击,“以洗冤泽物为已任”。“得其位,施其道,泽及生民”,为官清廉,“官清赢得梦魂安”;重视教育对培养人才、提升精神和道德、改善社会风气的巨大影响力,主张“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绝恶于未萌”;重视儒释道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博学力行,著太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发扬《周易》“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儒家道学别开生面,成为宋明理学的开山,湖湘学派的先驱;重视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主张“至诚”为“立天下之本”,“以政养万民,肃之以刑”,“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风清弊绝”,把道德教育、政治制度建设与严肃的法制建设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濂溪学的历史地位及影响上下千年,从宋代思想家程颐、程颢至明末清初的王船山、近代的曾国藩,乃至毛泽东,均受濂溪思想的影响。其《爱莲说》等作品脍炙人口,千古流传,是人们理想的人格追求格精神支柱。在易学史上,有郑玄参天象,王弼释人事为代表的两大派,周敦颐试图克服这两种倾向,由象而释有事,而且将人事作为其理论的指归,为宋代义理之学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二程兄弟、张载、朱熹等大易学家,以义量治《易》,重视易理的社会性、实践性,以此而建立起博大精深的理学体系;也由于程、朱等大儒的竭力阐扬,周子之学才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封建社会官方哲学,周子本人也先后被封为“汝南伯”、“道国公”等,其思想得以流传后世。粮站溪学至今仍是“以德治国”的重要历史依据和理论依据之一。在国外,周敦颐被越南士人称为理学的开山祖师,于公元1253年将其列为亚圣,绘像奉祀;19世纪的越南重要佛教典籍《道家源流》也多处援引周敦颐的事迹和言论;朝鲜也在1714年将周敦颐升为十哲在大成殿从祀。周敦颐思想在海内外,也在其后裔中得广流传,影响至深。浙江诸暨、金华、兰溥、义乌,湖南道县等地的周氏后裔先后对先祖周敦颐的思想、人品、懿德、高风进行研究,发扬光大。在周子故里道县,有故里濂溪祠、安村濂溪祠、濂溪书院、月岩读书堂、濂溪河、爱莲池、濂溪街、爱莲山庄、爱莲桥、濂溪中学、濂溪小学等古今地名,在湖南及其它地方,亦有类似地名。

第二节理学研究与宣传

自宋代以来,研究与宣传周敦颐理学的人众多,先后出版周子著作及周子学术研究共二百五十九种(近年所出不在其列),其中中文版115种,日文版82种,德文版4种。周敦颐的学术思想冲出国门走向世界。2004年6月28日,在长沙成立湖南省濂溪研究会,从此,濂溪学研究纳入新的时代内涵,进入专门化研究轨道。

学术研讨

1991年,在道县召开“周敦颐学术研讨会”,尔后出版《周敦颐思想研讨论文集》。1992年,《桥梓通讯》编辑部编辑出版《周敦颐思想学术研讨》论文集。2001年,在汝城召开“周敦颐与汝城学术研讨会”,尔后出版《周敦颐与汝城》论文集。2004年,在长沙市成立湖南省濂溪学研究会,选举社科院研究员、濂溪学研究专家梁绍辉为会长,周敦颐后裔周良英为常务副会长、秘书长。2005年,在江西九江市成立九江市敦颐文化研究会;在永州湖南科技学院成立濂溪研究所,专门开展周敦颐学术研讨及研究。2006年,在郴州举办首届“国际周敦颐学术思想研讨会”,并出版《濂溪学研究》论文集。2004~2006年,湖南省濂溪研究会先后举行“学会年会”3次,出版濂溪学论文集2辑。此外,20世纪90年代起,一些大学和相关学术团体开展周敦颐学术研究的活动增多,如江西教育学院、湖南科技学院等院校不定期开设讲座,在其学报上辟专栏探讨周子理学。学术专著

20世纪90年代初,梁绍辉先后著《太极图说通书义解》、《周敦颐评传》等学术著作,其中《周敦颐评传》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荣获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7年,胡正耀著《理学鼻祖周敦颐》,中国友好出版社出版。同年12月,杨柱才著《道学宗主:周敦颐哲学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出版。

理学宣传

20世纪90年代起,道县县委宣传部开始注重倡导和宣传周子理学,对濂溪祠、周敦颐祖谱进行了保护、维修和整理,并将濂溪学的研究动态传送到县、市、省级报刊上宣传或网上宣传。年,县委、政府开辟“濂溪故里”景点,同时对这

里的优美自然田园风光和周子理学进行推介。《小康道州》辟专栏登载研讨周子学说的文章及学术动态。至2006年,累计在道县举办大型学术研究与宣传活动2次,多次在县级以上报刊、电视台发宣传稿件刊登、播报。2005~2006年,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实现“文化道州”战略,在县城潇水河畔建“敦颐广场”,期间立周敦颐大型铜制塑像,并设周敦颐文化墙、文化柱,镌刻周子文章,宣传周子理学。

第三章何绍基书法

第一节何绍基生平及时性主要成就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蝯叟,又号东洲,清嘉庆四年(1805)农历十二月与弟绍业一同出生于东门村一耕读世家。其父何凌汉是清代京师显官。绍基幼年家境清贫,他和弟弟的童年随母就食于州西小坪舅氏廖家。8岁随母入京,在父亲和名师的教诲下刻苦读书写字。18岁应京兆试,取誉录。道光十一年(1831)取优贡生。十五年乡试第一。次年取进士,后授职编修,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协修、纂修、总纂提调待职,先后出任福建、贵州和广东乡试正、副主考官。在国史馆期间,绍基建议补办三品以下名臣各传,总裁穆彰阿执意不从,即辞提调而去。咸丰三年(1852),先后两次受到皇帝召见,出任四川学正,后御赐“忠勤正直”匾额。在蜀期间,整肃考场积弊,并奉旨访察当地吏治、民生、军国等情,平反冤狱,“对奏总督、布政司、按察司知府等员,置承审官七人于法”,大快人心。之后,因“缕陈时务十二条”,被斥为“肆意妄言”而罢官。遂绝意仕途,放游山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以咏诗、著书、写字自娱。晚年,在山东乐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讲学,并主持过苏州书局、扬州书局和编务的孝廉堂讲席,刊印《十三经注疏》等著作。光绪四年(1878),病逝于苏州省寓,葬于长沙南郊。

何绍基一生好学,博览群书,精通经史、小学,旁及金石文字,于诗造诣尤深,人称“晚清诗人中学苏(东坡)最工者。一生留下两千多首诗词。著有《东洲草

堂文钞》、《东洲草堂诗钞》、《峨眉瓦屋游草》等书传世。

何绍基一生酷爱习书。从小到老,刻苦练习,孜孜不倦,在继承古人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其“何体”字自成一家,片纸只字,被人视为瑰宝,称之为“有清二百余年第一人”“把中国书法艺术推向第三个高峰”。创作甚丰,除《东洲草堂文钞》等书和大量书轴、楹联作品外,在道县月岩、宁远九嶷、祁阳浯溪、零陵朝阳岩等地还有碑刻传世。

第一节何绍基书法概况

何绍基被称为一代书法大师,其书法在篆书、隶书、行草、楷书等方面有精深造诣,并能将各种书体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后人称之为“何体”书法。

何绍基的学书道路大致公为三个阶段。启蒙期:即8~15岁这一阶段。绍基8岁入京后,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学书。主要以学楷书、行书为主,对欧(欧阳沟)颜(颜真卿)的唐碑有所涉猎。发展期:即16~56岁这一阶段。练习和创作楷、行、隶、篆、行草等多咱字体,勤学兰台《道因碑》、颜平原《争座伍贴》、北魏碑《黑女志》等,广采书学,将南北碑贴融合贯通,创作大量作品。成熟期:56岁以后。这一阶段,绍基为进一步完善行草,坚持溯源篆他道理,把重点入在临习篆隶上。“晚喜分篆,周金汉石,无不临摹,融入行楷,乃自成家”。融入篆意,浑穆深厚,“有天仙化人之妙”。此外,还嗜汉碑,对《张迁》、《礼器》、《华山》等名碑有所宗临。

何绍基人小到老,刻苦习书,善于在继承古人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其执笔方法别致,手臂高高悬起,弯成半圆,手腕弯成半弧,虎口成水平状,上面可搁一小酒盅。其“何体”字,既有北碑沉郁雄强的力感,又有南贴潇洒飞动的神采。在当时即一扫书坛媚泽之风。作品中,行草书代表了绍基书法的最高成就,其书学思想于此得到全面体现,是“何体”的精髓所在。“何体”行草书法吸收秦汉篆隶、北魏碑刻的长处,化入行草,求得“老辣”、“苍劲”的效果;又借助独创的回腕法制造“生”的效果。此外,其楷书笃信其师阮元之论,将篆隶笔意融入楷书;其隶书创

造出融汉碑功底和个性意趣于一体的新风貌;其篆书,除以篆籀之法入小篆外,又将行书笔意纳入小篆笔法,用笔方圆尖扁具全,动静结合,一改往日篆书以静为主的局面。

第二节“何体”书法研究与宣传

何绍基的书法艺术自成一家,出炉后受到众多名家的称赞和赏识,从清末以来,学习与研究“何体”书法的人数众多,除收藏与拓印其真迹外,一些书家、书馆和出版社还编印或出版何氏书法墨迹纸本供学习、研究与宣传。在民国期间,发行有《何蝯叟行书墨迹》、《蝯叟临汉碑十种》、《何子贞四种》等多种版本。解放后,“何体”书法更受推崇,特别是80年代,发行何氏墨迹纸本最多,其中,湖南美术出版社先后出版《何绍基墨迹选汇(一)、(二)、(三)》、《何绍基临礼器碑》、《何绍基临张迁碑》,荣保斋出版《何子贞楷书前后赤壁赋》,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何绍基大楷》,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何绍基临石门颂残本》,上海书店影印出版《何子贞临衡方碑》等书。2003年12月,为宏扬“何体”书法,道县师范学校在校园内建“何绍基书法墙”,墙体高4.5米,长23.6米,上刻绍基书法作品10幅。2004年10月,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道州之道》一书,内撰《写在大地上和书法极品》一文,宣传何绍基书法。在长沙成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何绍基书法研究委员会,从此“何体”书法研究步入专门化和团体化轨道。2006年11月28~29日,何绍基书法研究委员会首届作品展在湖南省书画研究院开展,展出作品76幅。同年底,永州书法协会与道县人民政府联合编印《何绍基传世墨保》一书,研究与宣传“何体”书法。此外,在何绍基故乡东门乡东门村,村民以何绍基书法为荣,以习书为乐,成为远近闻名的书法村。东洲草堂成为对外宣传绍基书法窗口。其后裔何积祯、何积定等人勤习“何体”书法,较有建树。

第四章何宝珍

第一节何宝珍生平及主要革命事迹

何宝珍(1902~1934),又名保贞,葆珍。清光绪28年(1902)4月出生于道州城内(今道江镇寇公街)一个贫民家庭。幼年时,保珍被父亲送给一蒋姓地主家做童养媳,后陪地主女儿读私塾至小学毕业。民国7年(1918)秋,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宝珍学习认真,思想进步,成绩经常名列前茅。191 9年,“五四”爱国运动席卷衡阳时,宝珍参加学校的爱国运动,成为第三女子师范爱国进步学生的组织者,被学校选为湘南学生联合会代表。1920~1922年,何叔衡、恽代英、毛泽东等多次到衡阳进行社会调查,指导和组织青年运动,开展建国建团活动。期间,宝珍很快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1922年,经中共省立第三师范特别支部书记张秋人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任团总支委员,组织开展学生运动,声援当时各地的工人罢工斗争。后因揭露学校当局的校政腐败、校务无能,被学校开除。随后,奔赴长沙就读自修大学。在长沙经常受到毛泽东、何叔衡、杨开慧等人的教育和关怀,革命意志坚定。

1923年春,宝珍受中共湘区委员会委派,到安源煤矿工作,任煤矿子弟学校第三分校教员兼工人夜校教员。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教导员身份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在安源期间,宝珍和领导工人运动的刘少奇在共同革命生活中建立感情,结成伉俪。由于革命斗争实践的锻炼和毛泽东、刘少奇的帮助,何宝珍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在斗争中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撰写《女子教育与社会改造》等文章,抨击男尊女卑的思想和一些受过教育的妇女想嫁法官、议员或当外国人姨太太的恶劣风气。1925年5月,宝珍随刘少奇到上海,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作,并参加“五卅”运动。11月底,陪刘少奇回长沙养病。之后,宝珍又随刘少奇到广州全国总工会工作。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何宝珍随刘少奇从广州到武汉,担任武汉市妇女协会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组织妇女参加反抗英帝国主义暴行的斗争。还深入工厂,筹备妇女训练班,宣传妇女解放,揭露蓄婢、缠足、童养媳制度对妇女的残害;还组织慰问伤兵、救济募捐的活动;参加过对被军阀张宗昌无理扣押的国际代表鲍罗廷的营救工作。

1927年冬,宝珍继续随刘少奇辗转于庐山、天津、东北,最后到上海,做过党

务、工会、妇女等多方面工作。1932年,刘少奇调中央苏区任全国总工会会长后,宝珍接受党的安排,留在上海任全国互济会负责人兼营救部长。化名王芬芳,以教师身份掩护,四处奔波,营救被捕的同志。1933年3月,因宝珍频繁的营救活动,引起宪警注意和监视,月底被敌人抓走。同年夏,宝珍被敌判十五年徒刑,被从上海押解到南京监狱。在狱中,宝珍斗智斗勇,在敌人的酷刑下坚贞不屈,还以说唱、表演等形式鼓励难友,为党的革命事业奉献到生命的最后时刻。1934年12月的一天早晨,何宝珍被敌武装警察带走,在南京雨花台刑场就义。宝珍牺牲后,刘少奇称赞她“英勇坚决,为女党员之杰出者”。

第二节何宝珍故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解放后,何宝珍烈士革命事迹被选入《湖南英烈》等党史丛书。

1986年,县委党史办收集、整理、铅印《何宝珍烈士资料汇编》一书,对后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人物宣传。2000年,县委、县政府在宝珍故乡梅花镇贵头村建“何宝珍故里”牌坊。此后,宝珍故里成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之一。县内一些学校和其它单位还定期在宝珍故里开展各种教育宣传活动,形式有参观、生活体验等。2004年10月,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道州之道》一书,内撰《江南的红梅》一文,宣传何宝珍的革命事迹。

第五章红色文化

第一节工农红军过道县

1931年1月至1935年5月,先后有红七军、红六军团、红一方面军及红34师、红24师共五支红军部队近10万红军经过道县。期间,红军纪律严明,开仓济贫,打土豪,开狱毁案,受到百姓欢迎。

红七军过道县

1931年1月7日,红七军4000余人在李明瑞、邓小平、张云逸等人率领下,在永安关击溃道县保安团唐季侯部的阻击,经蒋家岭、仙子脚、寿佛圩等地,于当日傍晚进入道县城。1月9日,红七军因故冒着大雪撤离县城,经万家庄、岑江渡、祥霖铺等地进入江华。

红六军团过道县

1934年8月30日~31日,红六军团8000余人在任弼时、肖克、王震等人的率领下,其先锋部队、左右路主力部队先后由宁远入境,到达周塘营、四马桥、邓家、西源一带。之后向西北前进。9月2日下午,军团在蒋家岭一带击溃敌桂军十九师及数百驻防团丁后露宿沙田。9月3日晨,军团全部由沙田过清水关入广西。

红一方面军过道县

1934年11月17~24日,红一方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和中央机关、中革军委纵队80000余人在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张闻天、博古等人的率领下,先后由宁远进入道县柑子园、小甲、四马桥一带。之后向西北前进。至11月30日止,所有分支部队先后经仙子脚过永安关或雷口关入广西。期间,红军击落国民党战斗机1架,在县城、虎形岭、下关、高明桥等地与敌激战,取得胜利。

红三十四师过道县

1934年12月7日,红五军团三十四师因掩护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后被敌堵截,在师长陈树湘率领下,由广西界首、宝盖山一带经都庞岭退移到道县境内的空树岩村。之后又被迫转移至小坪、四马桥、滴水营、牛栏洞一带。16日,部队在参谋长王光道率领下由牛栏洞、插花坪进入宁远。期间,红三十四师被敌多次袭击,师长陈树湘在牯子江战斗中受伤。17日,陈树湘及警卫员在洪东庙被保安团搜捕。当日,陈树湘在石马神自绞肠牺牲。

红二十四师过道县

1935年3月18日,红二十四师七十一团所剩300余人在石友生等人的率领下,由宁远、蓝山、江华交界的山区进入道县插花坪、大洞田、牛栏洞一带收容红三十四师的失散队伍,同时组织游击队打击土豪。之后,部队遍及牛栏洞、烂泥湖

等地。4月初,红军因避敌搜捕,潜散游击队后离开道县境地,转移至江华、蓝山之间的山区。

第二节拥军爱民

自1931年1月至1935年4月,红军先后五次,近10万人经过道县。总共历时月余,走遍全县9个区(镇),35个乡(镇),500余个行政村(1991年行政区划)。期间,红军纪律严明,写标语宣传工农红军政策,道县人民拥护、支助红军。如中革军委纵队经洛家山时,一位战士不小心踩倒路旁地里一根甘蔗,他便把几个铜板放在甘蔗兜上作赔偿;红一军团路过上祥村,群众争相送红薯给红军吃,群众不肯收战士们的铜板,战士们便拒绝吃红薯;红六军团在蒋家岭战斗后,怕深夜打扰群众,便露宿田野。沙田龙家村农民龙仲玖在红军与敌桂军进行蒋家岭战斗中主动为红军带路,红军抄近道上山打击敌人侧翼,提前取得战斗胜利。祥霖铺乡银山村农民陈有芳历经七天七夜为红军带路,红军绕过敌人提前到达广西。县内一名叫罗素珍的妇女为红军挑担到贵州,途经3省17个县,历时40天,行程2500里(如今,遵义的陈列馆里还珍藏着罗素珍当年用的扁担)。茶园、葫芦岩、沿河塘、洲背等村的村民在红军抢渡潇水时主动帮助红军架起简易浮桥,红军顺利渡过潇水。杨柳塘农民杨秀容冒着生命危险收养一名红军伤员,一个多月后又送这名红军去找部队。上河村一位帮长工出身的农民主动给一名受伤红军治好伤,并卖掉一头水牛给这名红军作路费。福禄田村农民岑合成收养一名家住福建省腾州府双红县岭头村的红三十四师走散红军班长刘光清达一年半,该红军战士走时赠送岑合成一双新鞋作留念。据1991年统计,县内民房墙上有20余条红军写的宣传标语保存完好。

第三节红色名址

红军过道县期间,事迹遍及全县。其中,红军渡、红军墙、毫福村红军驻地、何氏宗祠等地方,成为后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的阵地。

红军渡

俗称“宁蓝官道”(通过浮桥取道宁远、蓝山),位于县城古城外的潇水渡口。

1934年10月,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二十一团团长耿飚率兵在此抢渡潇水并攻城,多名战士牺牲。之后百姓为缅怀牺牲的红军战士,弘扬长征精神,称渡口为“红军渡”。1979年,红军渡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墙

原位于县文庙(现为道州宾馆)照墙上,1997年迁至西关桥南桥头附近。193 4年,红军经过道县时一位十四岁的小红军冒着敌人的子弹在文庙照墙壁上写下“工农革命努力奋斗,工农革命胜利万岁”十六个大字。1979年,红军墙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毫福村红军驻地

位于寿雁镇洑水河畔,距离县城约20公里。1934年11月25~26日,中央机关、中革军委纵队到达豪福村并宿营。军委主席朱德在此发布从全州、兴安渡湘江的命令,党中央及总政治部也在此发出抢渡湘江、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的政治动员命令。此外,红军在豪福村写下大量宣传标语。1991年统计,村里有9条标语保存完好。

蒋家岭战斗战址

位于仙子脚镇蒋家岭村及永安关一带,包括蒋家岭、永安关、螺壳界、金山独岭、神仙头山等。1934年9月2日,在肖克的战斗部署下,红六军团与驻守在永安关一带的敌桂军第七军十九师及兴安、灌阳县的民团在永安关、蒋家岭一带激战。经半日猛战,敌桂军溃败而逃。

何氏宗祠; 位于道江镇石厨头社区。1934年,红军过道县时在何氏宗祠内写下十条标语。至2003年,大部分标语保存完好。2003年5月,何氏宗祠红军标语被列为永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节红色文化研究与宣传

1991年,道县县委党史办经收集、整理、编辑,在县内发行《工农红军过道州》一书,20万字。全书由概述、历史回顾、长征日记、访问记录、参考资料、专题研究等一些章节组成。1996年,该书再次在县内发行。

2004年10月,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道州之道》一书,内撰文《永远的路标》一文,宣传红军长征精神和红军长征经过道县的史实。

2006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县内外多家新闻媒体和其它团体、个人来道县进行采访、拍摄活动,并在报刊、杂志、电视台辟专栏进行报道宣传。县内作者撰写的文章中,有《湘南争论在哪里》,《红军伤员在哪里》、《步枪打下飞机的奇迹》等一些专题文章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同年,县级报刊《小康道州》、《道州文史》辟专栏登载红军过道县的一些历史资料和专题研究文章。

第四节后人重走长征路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红军战士及其它人士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线路,重走长征路。20世纪90年代起,经道县重走长征路的人士不断增多。县内清塘镇月岩村教师何新礼,于1996年和1999年,为完成父亲遗愿,先后2次重走长征路,行程800余公里。2006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先后有黑龙江《绥化晚报》记者、中央档案与国家档案局《伟大长征》摄影组、《湖南日报》记者、《潇湘晨报》记者、中央电视台“我的长征”队伍、“八一”电影制片公司等多家单位团体、个人及其它人士徒步重走长征路经过道县。县人何新礼率妻子及高一的儿子何军跟随中央电视台“我的长征”队伍,于2006年6月6日从道县仙子脚镇出发,徒步走长征路,于2007年元月12日到达延安,历时226日,行程5800余公里,沿途为贫困山区特困户捐款捐物(价值13000余元),相续支助四川黑水县上达古村小学五年级藏族女孩列兰族、冕宁县彝海乡彝海村小学五年级彝族女孩罗阿甲上学,并写下40000余字的“长征日记”。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精神风貌和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加快学校内涵发展,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结合本校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以“四风”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立足职业教育实际,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办学特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创建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又能培育专业技能人才的校园文化体系,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总体要求 以先进的思想引领学生,以科学的精神鼓舞学生, 以良好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 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崇高的典范激励学生, 以扎实的课程发展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 以现代的理念武装学生,以创新的思维启迪学生。

三、目标任务 坚持远期规划和适度建设的原则,以“秉承传统文明,为生存和发展奠基”为主题,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从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入手,促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促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以各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树立文明新风,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创造环境美、名人佳作锻造艺术美、人际和谐打造文明美”的思路,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培育校园精神,积淀校园文化,实现“六高两发展”(即:在校园建设上,要有高规格;在设施设备上,要有高标准;在学校管理上,要有高目标;在队伍建设上,要有高素质;在课堂教学上,要有高效率;在教育教学上,要有高质量。“两发展”是指教师德才学识的综合发展,学生德智体美、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努力把学校办成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和广大师生的精神家园,进而达到高水平办学。 四、重点工作 1. 以校风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精神文化。校风是校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为核心,通过狠抓领导班子思想建设,形成勤政、敬业、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狠抓师德师风教育,形成严谨、精业、求实的教风;通过狠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形成浓厚、乐业、进取的学风。要结合学校实际,扎实开

第4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4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文化制度以及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 2﹒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任务和要求。 3﹒认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意义和途径。 4﹒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义和任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1﹒文化和文化建设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一般来说,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舆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社会思想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文化建设,就是围绕一定目标任务并体现一定价值取向的文化发展活动。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其目的是更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兴国之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三是关于文化建设根本目的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四是关于促进文化发展的思想。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正确把握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关系,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要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

创建校园文化特色

创建校园文化特色推进素质教育——记怀柔一小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北 京市怀柔区第一小学,始建于1911 年,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学校占 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 平方米,绿化面积达7500 多平方 米。学校地理位置优越,校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环境整洁,景色宜人,被誉为花园式绿色学校。 学校现有教学班46个,学生2000余名;教职工180 人,其中党员113人,中学高级教师3 人,小学高级教师101人,市级骨干教师4 人,区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31 人,还有北京市优秀书记、杰出校长,北京市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十佳班主任。专任教师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国家、市、区级集体奖励100 余项。 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和谐求发展,以精细求发展,以学习求发展,以特色求发展,以务实求发展,以质量求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创建“书香校园、和谐校园、魅力校园” ,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向纵深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影响远远大于某一门学科、某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渗透到学生人生品格的长远影响。学校文化建设的水平,不仅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水平,更决定了人才的品质,它将成为学校发展的第一核心竞争力,谁拥有了优秀的学校文化,谁就拥有了教育的未来和希望。 当前,优秀的校园文化已经成为我校发展的一种核心力量,并渗透于学校的所有活动之中,成为约束师生行为的非正式控制规则,从而促使师生放弃一

些不适宜的行为习惯和利益取向,形成共享目标、荣辱感和奉献精神。同时,人际关系更加融洽,组织之间更加协调,内涵发展更加持续。因此,精心打造学校文化是全面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怀柔一小学校文化创建基本思路 「学校工作整体优化? 学校新文化创建-教育教学全面优质努力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新发展) I教师学生人人优秀J 二、怀柔一小学校文化创建目标 我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传承民族和怀柔一小优秀文化传统为重点,以培养人文精神和提高综合素质为宗旨,提升校园静态文化品位和创新,丰富校园动态文化活动和内容,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加强学校品牌建设,提高学校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自然环境优美、规章制度健全、管理科学规范、教育教学优质、团队组织协调、人际关系和谐、精神风貌良好、内涵发展持续的校园。 三、怀柔一小学校文化创建实施 1.激人奋进的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精髓和灵魂, 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高层次, 它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和优质品牌的关键所在。为此, 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 我们深入把握理论,认真实践探索, 通过系统设计“文本化”层面,精心建构“物化”层面, 尤其是着力推进“人化”层面, 建立和完善学校的

校园文化建设设计方案(大全)

一个学校,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和引领,就会失去活力、动力和方向。我校与百年一中一脉相承,追根求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一中超拔的气质与恢宏的气度。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传承并出新,是我校成就百年经典的重大课题。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拓展学校的内涵建设,培养良好的校风和品牌特色,特制订本规划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 引领精神,培养习惯,彰显个性。 (二)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构想 1、力求主题突出。紧紧围绕学校育人观念和管理理念,着眼于学校整体,根据不同区域功能集中体现一个主题,力求避免随意性,确保系统、科学和有效。 2、设计力求创新。坚持师生参与和专家指导相结合,挖掘学校内涵与更新教育观念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个性,丰富内涵,形成本校文化特色。 3、内容力求丰富。校园文化氛围需要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营造,根据学生接受教育的实际,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全面进行文化熏陶和渗透。 1具体建设规划设计 (一)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的自然环境、校园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雕塑、绿化和文化传播工具等方面构成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从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精心创设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文化,加强校园的卫生保洁工作,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图书报刊阅览室要干净整洁,宿舍、食堂、厕所等生活设施干净卫生,宣传橱窗等设施要整洁、有序。校园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花坛为辅,凸现校园春有花、夏有果、秋有香、冬有绿的自然景致,突出高品位的美

化原则。校园内的各种设施都力求美观、大方、精致,强化其育人功能。 1、在学校大门入口处彰显校训、校风、校歌和建校志铭文字,四块文字要渗透与一中同宗同源的渊薮,以此振奋师生精神,指明励志方向。 2、在校园内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运动区、广场分别设置主题雕塑、各种提示牌、激励牌;在校园绿化带,标明设计主题、树木花卉名称;在校园醒目处布置好宣传栏、阅报栏、校务公开栏。 3、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在说话。各年级附近的走廊大墙面设黑板报、宣传栏,目的是对各年级展开针对性宣传。 4、各教室张贴名人名言、学生守则等,要充分利用班级黑板报这块宣传主阵地,营造读书的氛围,力争触动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老师办公室统一张贴教师工作条例,优秀教育家语录等。 6、大小会议室、校长室等室内装饰:悬挂字画,色彩庄重。 7、餐厅门口立菜谱牌、宣传栏,餐厅内张贴养成警句、相关条例等。 8、宿舍楼:门厅立分布图示、宣传栏、住宿管理制度等。 (二)制度文化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必须建立一个套凸现本校优势,体现本校理念,具有特有文化的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系列规章制度,从而使学校运营走向依法依规管理的轨道。要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和办事章程,学校教职工人事管理制度,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办法,学生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后勤保障管理制度,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校产管理制度,档案管理条例,实验室管理条例,图书馆管理条例,阅览室管理条例,食堂管理制度,学生宿舍管理条例,班主任工作管理条例,各类奖惩细则和预案等等。各项规章制度要简明实用,文字规范,以学校名义下发的规章制度必须经校长办公会讨论定稿后下发,全校规章制度要汇编成册,强调贯彻执行。

从特色项目到特色校园文化

从特色项目到特色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体现着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个性化的办学追求,是学校物化环境和精神风貌的显性呈现与隐形积淀。校园文化涵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一系列范畴,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教育专家成尚荣认为:“文化就是人化,以文化人,以文化影响人、塑造人、教化人。”所以文化具有教育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促进人的发展,校园文化对师生的教育性更多的是潜移默化。 本校基于校情,以学校科技特色项目为突破口,积极营造科学特色环境氛围,进而打造学校科学特色文化,努力使科学文化建设更具生命力、生长力和可持续性,也因此提升了学校办学品质,赢得了良好的美誉度。下面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一、基于校情,找准特色项目 本校于2003年建校,坐落于国家级高新产业园——江宁高新园区,紧邻江宁大学城、园区科创中心,是伴随江宁高新园大开发孕育而生的新建学校。学校周边集聚了南京众多知名高校和高科技企业,具有不可多得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教育资源。因此学校建校之初,就紧扣校名——“科学园”进行顶层设计与规划,提出“科学育人”的办学理念,打造“科学教育”办学特色,以培育“健体、善德、真知、

美行、创新的科小学子”为具体培养目标,着力创设校园科学文化氛围,引领学校科学办学、教师科学施教,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努力形成学校科学教育文化特色。2005年,学校积极与周边高校、高新技术企业互动,充分发掘本校专职信息技术教师资源优势,引进了学生机器人教育项目。以学生机器人项目为突破口在科学教育及科技特色打造方面深耕细耘,砥砺而行,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因科学教育成果突出,学校在2010年被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依托学校科技特色和学生机器人品牌,学校于20XX年成功申报了南京市小学特色文化项目,并申报了多项课题研究。正是基于校情,学校明确了科学特色项目,并为后期的校园文化特色打造设计了路线图和任务书;正是找准了特色项目,学校咬定目标,栉风沐雨不断超越,校园特色文化才初步彰显。 二、基于项目,营造环境氛围 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积淀过程,没有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文化的形成将是无源之水;生硬地移植或打造,也不能融入师生的血液中去,反而很容易陷入有形无神的境地。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顶层设计、整体规划,首先需要有形的物化环境,包括一些特色场馆,让特色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一进校园就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受到环境的熏陶感染。 学校重视物型文化的建设。早在2012年学校投资100余万元打造了功能齐全的学生机器人活动中心。20XX年以来学校围绕科学特

学校特色及校园文化

学校特色及校园文化 教材阅读辅导 本讲内容,是整合了教材第六、七章的内容而重新组织的。在学习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省略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省略了教材的部分内容。省略部分有:第六章第五节关于“学校创建特色的一般过程”的问题,第七章第一节关于“为什么要关注学校文化”的问题。各章节中一些更加具体问题的省略,不一一列举,请学员们对照讲义的内容。凡是省略部分,不列入考试范围。 二、关于调整和拓展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结合学校管理实际以及引进最新的研究成果,我们在尊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某些调整和拓展。 1、关于创建学校特色的外部条件(见教材P.162) a.把教材中“经济体制改革为学校创建特色注入了活力”调整为“社会发展的多元化,提供了社会土壤”; b.在教材提出的两个外部条件之外,我们增加了一个条件:“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普及基础教育,为学校创建特色提供了发展动力”; c.为了便于学员们理解和记忆,我们以相近的句型结构统一了三个外部条件的表述方式:“……提供了社会土壤”、“……提供了政策保障”、“……提供了发展动力”。 2、关于学校创建特色的基本模式问题(见教材P.173) 为了更好对应于“目标优化模式”、“内容优化模式”、“方法优化模式”,我们把教材中的“系统优化模式”调整为“管理优化模式”,从而构成了“目标”、“内容”、“方法”、“管理”的系统。 3、对教材中第七章的处理(见教材P.178) 在教学中,我们把教材中原来共四节的内容,整合为“学校特色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与“校园文化建设”等两个问题。 4、关于校园文化的“制度形态”问题(见教材P.182) 我们把教材中“法令的”、“道德的”、“行政的”的表述方法,调整为“规章制度”、“道德准则”、“管理体系”的表述方法。 5、优化校园环境——显性的物质文化建设与隐形的人文素质培育(见教材P.199) 根据校园环境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把校园环境建设区分为“显性的物质文化建设”与“隐性的人文素质培养”两个方面。显性的校园环境建设包括校园绿化、环境卫生、文化设施等,隐性的校园环境建设包括人际关系、心理环境、工作情态等。隐性的环境情景,更深入和深刻地影响着师生们的工作和学习,而又更容易为人们所忽略。 三、教材中的图示和案例,在学习中要特别关注 教材中,对“学校文化的构成”,作者以“图示”的直观方式把一个复杂的问题揭示得很清楚(见教材P.182《图7—1》),请学员们在学习中要深入分析领会《图示》的内容。 为了能够更具体地说明问题,作者引用了不少案例辅助理论的说明。教材中凡是以“楷体”字体标列出来的内容,需要认真阅读、领会。 内容学习辅导 在学习本讲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理解和掌握的基本内容 1、学校特色的基本特征。(独特性,优质性,稳定性)

特色项目校园文化建设

项目二:“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项目建设计划 一、需求论证 根据教职成〔2010〕8号“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的精神,及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2011-2015)”,我们觉得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校软实力,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建设目标 遵循“坚持继承,借鉴创新,突出特色,追求精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加强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强化办学理念,明确办学目标,创建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营建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健全规范、科学的规章制度,形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三、建设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以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为根本,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教育教学环境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校管理科学化水平和建设优良学校文化环境为目标,力争打造出体现时代特征、学校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四、主要内容 1、物质文化建设 进行校园整体规划和建设,加强校园人文景点建设,做好校舍建筑、道路、景点等保养修缮工作,在学校主要部位悬挂名人字画,标语横幅,展示学校的校训和教书育人理念;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增设宣传栏、阅报栏、公告栏、电子显示屏,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墙建设,全面健全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强信息化公共服

弘扬传统国学经典-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弘扬传统国学经典,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引言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过程中一项基础性、关键性和长远性的工作,对于学校整体文化及学术氛围的营造起着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当代校园文化建设中很少有学校将国学经典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那个要内容,忽视了国学经典的教育,错失了国学经典教育对于学生甚至整个学校文化氛围和整体素质的重要作用,本文对我国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提出一些充分发挥国学经典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的措施。 一、国学经典的内涵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国学经典的内涵进行了研究,黄宇鸿,欧丽明(2011年)把国学经典分为"国学"和"经典"两个概念来阐述,指出“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是中华五千年文明长期积淀的结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而所谓“经典”,《辞海》解释为“典范的经书”。《现代汉语》则诠释为“权威的著作”。这些"经典"经过悠久的历史演变和变迁仍然受到广大文人和人民大众的认可,如我国的"四书五经",西方的"圣经"等。

[1]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国学经典是对我国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观的形成也具有影响的深远。 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学校在办学中通常会忽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或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由于教育理念、国家政策方针、师资队伍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忽视了以及忽视国学经典教育等原因,校园文化建设效果不佳,导致很多学生甚至教师产生一些"利益熏心","功利心重","唯利是图"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校园的整体文化及学术氛围,影响了学生,尤其是青少年人格.性格的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形成。 首先,部分学校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许多学校把办学的重点放在人才培养或招生方面,忽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导致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只学会了文化知识,而部分学生却人格偏离,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扭曲,甚至缺失,部分学生对自身的人生规划茫然无知。其次,国家教育相关部门对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没有相应的政策规定或政策支持。教育相关部门没有对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行指导和政策、资金等领域的支持,造成了部分学校不重视甚至忽视校园文化建设,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响。再次,部分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较低意识不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

如何加强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如何加强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学校内影响和制约师生活动和发展的各种文化因素总和,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个性的体现,它对启迪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视野、优化个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1. 优化校园外部环境 各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对学校的校园文化作出统一的部署,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特色的显性标志,使他人一走校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特色文化气氛。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的校园环境让人赏心悦目,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绿化外,校园环境规划还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学校可以增加阅报栏、宣传橱窗、板报等设施;加强图书室、阅览室、陈列室的建设;教学楼、办公楼悬挂或张贴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充分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办学理念。学校还可以推出“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的系列活动,向全校学生征集学生名言,让学生结合学校特色,写出自己的格言,并将其中的佳作和作者的照片,制成标牌(如百胜中心校),固定在校园醒目的地方,使学生深受激励并随时随地受到感化和教育。还可将学生优秀的书画作品悬挂在走廊的墙壁上(七校、三校等)。体现了校园处处皆教育、学生个个当楷模的自主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 优美校园环境的建设与物质设施的人文装饰、温馨提示,使校园充满了物与人对话的鲜活气息。鉴物增识,启迪着学生的心智;潜移默化,感染陶冶着每学生情操。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我认为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风、校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的园地。 教室布置要体现班级特色,有艺术气息。各班墙上可以悬挂由自己设计、制作的班风、班级格言,还可以设置壁报、艺术角、图书角等。在班级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切实落实县教育局年初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强化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打造“文明校园”为发展目标,体现我校“先做人、后读书”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三、实施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 2、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在功能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4、继承与发展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美化、文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符合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四、整体思路 1、校园育人文化建设。 外墙以板报橱窗、醒目标语、宣传牌匾及办学思想为主,室内布置坚持统一规划与个性化设计相结合,具体内容如下: (1)室外环境布置。校门外侧设立安全文化宣传牌及相关制度,正上方镶嵌校标及各种荣誉牌匾;校门内侧设有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安全宣传栏;在鲜红的国旗映衬下,指引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迎面是永久性瓷砖地图,墙面写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依次设立校旗校徽、学校全景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等板块;教学楼两侧悬挂规范性木制牌匾,侧面书写“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事事都规范”的管理理念;教学楼外墙书写“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育人目标和“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工作原则,侧面墙书写“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起点的教育设施;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高质量的办学水平;高素质的可持续发展的学生”的办学目标和“以严要求人,以情凝聚人,以实引导人,以勤感召人,以创字塑造人”的治校方略;“建一流学校,培一流教师,育一流人才”的办学宗旨;教学楼中心区域书写“推进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关爱留守儿童,共享教育阳光”的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团结、守纪、好学、创新”的学风悬挂在教学楼正面;两侧设有学校教育思想的宣传栏,包含“崇德兼善、奋发图强”的校训和“认真、勤奋、刻苦、向上”的教风,努力实现“严谨、博爱”的校风;生活区门前均有温馨提示;运动区墙面有永久性标语,体育运动图标和安全创卫标语;教学楼走廊有名人头像、名言警句及温馨提示;校园择地安装游乐运动器材。 (2)班级环境布置。大胆将“三表一简介”(时间表、课程表、值日表、班级简介)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的字母写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两者实质上是一致的是() A、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C、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 A、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马克思主义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来审视文化领域的各项工作,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居于决定性的支配地位的是() A、思想道德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思想建设 D、道德建设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社会主义 D、为人民服务

6、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 A、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B、为政治稳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7、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8、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 A、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B、思想保证的重要标志 C、文化发达的重要标志 D、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9、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 A、理想建设 B、道德建设 C、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思想道德建设 10、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实现祖国统一 B、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族、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弘扬红色文化-构建特色校园方案

“弘扬红色乡土文化,构建红色特色学校” 设计方案(讨论稿) 为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有特色,铸就校园浓郁人文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按照县教委打造特色学校、注重一品一校的发展思路,走“特色立校、文化兴校、特色强校”的特色化发展之路,努力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结合重庆“唱、读、讲、传”活动的开展和学校“五个校园”建设,根据本校本地区丰富的得天独厚的红色德育教育资源优势,决定以红色乡土教育为核心内容,以“弘扬红色文化,构建红色校园”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突破口,培养少年儿童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践行能力,特拟定我校红色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巍巍石壕留忠魂,浩浩綦河谱华章。綦江,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折腰。革命先贤、先烈为了崇高的理想,凭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斗争精神,抛头颅,洒热血,大写了一个红色的綦江!一个红色的石壕! 綦江,风云际会。这块热土演绎了几多动人心魄的革命往事。1919年下半年,綦江成立了全川最早的青年进步团体之一的“青年砥砺会”。1926年1月,中共綦江县支部建立,这是重庆境内的第一个党支部。1926年4月,震惊全川的“綦江米案”爆发。1935年1月,中央红军进占綦江石壕境内,保卫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创造了四渡赤水战机…… 綦江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重庆的惟一县份,石壕红军烈士墓、红军洞、红军桥、红一军团长征驻石壕指挥部旧址、红军路都见证着当年红军长征留下的一个个感人故事,现已被确定为重庆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綦江,英豪辈出。这块热土哺育了大批让人铭记的革命志士。其中的代表人物有:綦江党团创建人、四川省委秘书长,被杨尚昆尊称为“革命启蒙老师”的邹进贤烈士;第三次反“围剿”中活捉张辉瓒的红四军军长王良烈士;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闽浙赣省委秘书长王奇岳烈士;被周恩来称赞为“霍氏三杰”的霍步青、霍锟镛、霍栗如三位烈士;红岩烈士明昭…… 革命的历史在綦江结成了厚实的红色文化板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綦江儿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为了綦江建设的飞速发展,綦江继承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倾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充分利用綦江光荣的革命历史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石壕红军烈士墓、綦江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前来缅怀瞻仰学习。 石壕小学依傍大娄山脉,地处黔贵之北,在石壕镇打造旅游名镇的大背景下,在当前中小学生享乐主义盛行、苦难意识淡薄、价值取向模糊、理想追求困惑、精神偶像缺失等校园亚文化思潮泛滥下,作为一所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山区农村边远学校,作为一所中央红军长征红一军团进驻石壕场镇并把指挥部设在校园内的石壕小学,近有石壕红军烈士墓(含红军洞、红军桥、红一军团长征驻石壕指挥部旧址、红军路)、綦江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周边地区有贵州遵义会议和土城战役、四渡赤水以及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红岩魂”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理应承载传播红色文化的历史使命,挖掘和弘扬石壕及綦江蕴涵丰厚的红色文化,宣传和扩大石壕红色旅游品牌,以实际行动践行和拓展“红色旅游”的主题。

如何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浅谈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是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场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具有时代精神的文化校园环境,能够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日益物质化的今天,人文精神的失落,价值理念的扭曲,引起了老师们的担忧。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立校的一个重要方面,校园文化环境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熏染作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三台县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的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构建法治校园、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营造优美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提升办学品位,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如何使校园处处充满着科学、人文气息,让学生时时感受着文化的濡染,走进校园,能

让人感受到浓烈的文化氛围,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说一些什么话?怎样让孩子们听到、听懂、听进、乐听、想听每一面“墙壁”所说的话?怎样让这些话在孩子们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并外化为他们的言行呢? 第一,要让它们说孩子们能听懂的话。学生由于年龄小,身体残疾,知识的欠缺和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对于一些深奥的思想、深刻的哲理,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与障网碍。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让“墙壁”说孩子们能听懂的话。对于学生而言,“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比起“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更容易理解。在一年级教室的楼道里,贴上“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比许多高深的道理、空洞的说教更能深入他们的心灵,外化为他们的行为。富有童趣的儿童画、中国特色的写意画比起生硬的电脑制作、统一打印的名人名言要生动百倍。学校的报栏橱窗更多的是只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那就是一处校园装饰物,像这些对全校学生开放的知识窗口何不用上汉语拼音呢?校

校园文化建设策划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策划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发展需要。是进一步提高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需要。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精神,根据《东宝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 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以提高办学品位,丰富办学内涵,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突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强化“三风”建设,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工作要点

1、结合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实际,突出师德、校风、学风、班级特色,按照学校要求,实现“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达到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棵树木能育人”的目标。 2、坚持全员参与,突出主体性和实效性,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营造学习氛围浓厚、创新意识强烈、身心愉悦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打造独具特色的大桥人精神。 3、强化校园文化管理。全校师生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共同构建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色。 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 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 搞好班级文化建设。 活跃学校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园新闻和优秀稿件及名歌、名曲、校歌。 悬挂名人字画,展示学校的校训、教风和学风,即教书育人理念。 充分利用校园网,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及特色。 三、主要内容 校园静态文化建设。 1、抓好黑板报及橱窗宣传阵地,每月至少更新一次。

中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方案

中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方案 一、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理念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整合朱子文化精华,构建健康和谐文化氛围,充实师生校园生活内涵,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二、校园特色文化定位背景 1. 校园特色文化定位的社会发展背景:文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各种文明成果均以文化来传递、延续。放眼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渗透又相对独立,构成世纪文化圈,文化浸润至世界每一个角落,穿过一个个世纪,影响着一代代人。社会有社会文化,企业有企业文化,校园有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根基,以学校文化活动为主体,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建的,它以良好的校风和校园精神为标志,充满时代气息和校园特点的人文氛围。校园文化氛围一旦形成,将和社会主导文化一样,产生巨大的能量,成为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手段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强劲动力。xx同志早在1994年就强调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我们要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眼光来定位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 2. 校园特色文化定位的教育发展背景:校园文化在实施素质教育全过程中,承担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是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现代课程论认为:学生在学校习得的不只是读、写、算等方面可以测量的认知和技能上的发展,他们还从学校的环境、校园生活、组织制度、校内人际关系及学校的管理体制等方面获得没有显现出来的、潜在的价值与规范的陶冶。这些潜在课程,作为一种校园文化,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尽管校园文化对人的影响只是“桃李不言”而非立竿见影,但对人的身心发展却发挥着其它显性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突出体现在四个层面,其一陶冶功能:校园文化起着一种文化传递的作用,使人通过对文化价值的摄取,陶冶人格和灵魂,以充实生命的内涵;其二社会化功能:校园文化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与缩影,它以特有的精神活动和文化氛围,使生活其中的每一个个体有意无意地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模塑,达到社会化的目的;其三潜力开发功能: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层次求知欲和需要,校园文化发挥着扩大学生知识面,开发学生潜能,优化学生情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社会交往的功能;其四导向功能:学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个兼收并蓄的文化荟萃的场所,各种价值观念在这里碰撞,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显而易见。我们应该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来定位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 三、四中校园文化实践的基础

“启航”校园文化特色创建方案

“启航”校园文化特色创建方案 “启航”校园文化特色的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 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必要的,文化可以育人,文化可以兴校,文化可以加强凝聚力,提高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对师生起着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学校品 位,丰富学校内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启航文化建设领导组 为确保科学合理、有序高效地推进“想要的明天从这里启航”校园文化特色建设,成立“启航”校园文化特色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所有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 下设办公室: 主任: 成员:办公室负责“书韵飘香、读书致远”特色建设的日常工作的安排和督促 管理。 二、启航文化的背景 我校位于交通便利、正快速发展的XXXXXXXX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引下,我镇的经济、文化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伴随着泸州XXXX机场的启动,XXXX镇的发展必将再一次腾飞。学校作为输送人才的主阵地,我们任重而道远。为高质量的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彰显XXXX教育名校的特色。我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成立了由校长带头,主管副校长具体负责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周密部署,细化分工,明确责任。领导小组就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讨论,深入学习文件精神,完成了概念的界定,形成了具体可行的操作计划,确立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启航。培养良好的习惯,奠定坚 实的基础,想要的明天从这里起航。 三、启航文化的内涵 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育人为宗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彰显学校特色,突出“希望人人成长,务求人人成人”的办学理念,切实把关注学生成长融入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既重视硬件建设,也重视软件建设;体现主旋律,倡导多样化;加强规范引导,注重个性发展。积极动员全体师生,在校务会的领导下从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方面做出努力,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提高育人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推进

校园文化建设亮点汇报材料

雨露润花蕾温馨满校园 ——侯川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典型经验材料侯川中心小学小学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老校。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75人,专任教师20人。学校先后被评为白银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示范学校”、“标准化学校”;会宁县“教育系统先进学校”、“文明单位”;侯川乡“先进学校”、“教育质量优秀学校”。 近年来,我校紧扣“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校训和“为孩子一生奠基,为教师发展铺路”的办学理念,构建具有侯川小学特色的“和谐校园、文明校园“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一、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培养人文素养。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良好的校园精神,它可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提炼学校办学理念。先进的办学理念是指导全体师生前进的航标。我校根据实际情况,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对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目标、校训、校歌、校徽、校旗等进行了详细认真地提炼,形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校训;“民主、和谐、求真、向上”的校风;“踏实、严谨、创新、进取”的教风;“勤奋、乐学、善思、合作”的学风。 2、确立奋斗目标。我校将“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学有特长”作为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

3、创办校刊,拓展校园文化宣传窗口。2013年12月,学校创办校刊——《欣锐》。它是学生展示的舞台;它是教师交流的平台。她展现的是侯川小学素质教育更新、更美的乐章。 4、读校史,挖掘文化底蕴。2014年学校在校园、走廊、教室等地方展显我校校史、校徽、校歌,详细介绍学校创办历程及教育成果。师生们通过读校史,了解学校,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师生的历史责任感。 5、唱校歌,形成文化特色。学校组织开展“校歌大家唱”比赛活动。师生通过读歌词,唱校歌,更加地了解学校、热爱学校。 6、把师生的行为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对师生的行为、语言、仪表、礼仪进行规范,使得师生综合素养快速提高。 7、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让文化育人于无形。一是处室标志清晰美观。二是校园内教育牌、提示牌、提醒牌,醒目美观,处处体现着教育与文化内涵。三是校园净化、绿化、美化突出。 8、实行“美丽班级”评选活动,并发放“流动红旗”,掀起全校性比学习、守纪律、讲卫生竞争高潮,极大促进了校园文明行为。 9、坚持升国旗制度,激发师生爱党爱国热情,强化了师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全体师生从中受到良好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促成良好校风。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制订了《侯川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刊印了《侯川小学制度汇编》等一系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